目的途径

2024-06-08

目的途径(共4篇)

目的途径 篇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产业的要求也不断增加,而电视节目不断创新是必然的趋势,同时各类媒体的不断竞争也会促进节目的不断创新。但是,目前的电视节目创新有很大难度,单单收视率已经是传媒人的重大难题,而其他诸如节目品质之类的更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虽然近年来各类综艺节目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表面的红火无法掩盖内在的问题,电视节目的创新注定会困难重重。

1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窘境”

1.1 把握不好对成熟节目的继承与发展

现在,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令人堪忧,对火爆的节目复制得快,但是不能对引进的节目直接“生搬硬套”,不然会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国达人秀》的第一季、第二季,大多数收视持平或呈下降趋势,持续增长的后劲不足,生存质量与收视效果并不乐观。

1.2 忽视对观众的“服务体验”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创新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有的是电视人的探索,甚至有时只是源于一个好的点子,不可否认的是观众接受创新是特别重要的环节。但现在有的电视节目却成了电视人的孤芳自赏,比如央视的《京剧》忽视观众的感受,只注重了镜头的感觉,在播出之后被观众批评而不得不修改才平复了观众的心情。

1.3 跟风现象十分严重

国内的电视节目制作中有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效仿与跟风。一档创新节目收视取得较好效果之后,便会有扎堆的雷同节目出现。打开电视,闯关类节目、相亲类节目、选秀节目等赛制千篇一律的各种节目跟风推出,这使电视节目的创新进程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这对观众而言是一种使其厌烦的因子,对电视工作者而言更是一种较为可怕的现象。一个人的创新于其自身而言的确是财富,但这种财富理论上是不允许被“共享”的,而且更为尴尬的是很多创新的原版还是来源于国外。每一个电视人都应该深深地拷问自己,灵感和新意都去了哪里,个性与风格都去了哪里,我们是真的没有能力拿出自己的东西还是仅仅是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误入了跟风的大潮。一个节目的成功固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直观经济效益,但这种效益只能是短暂而不持久的,事实证明只有真正的创新才会带来持久的收益。2004年到2006年间,像《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快乐男生》等一系列歌唱类选秀节目的蜂拥而至,着实让观众觉得索然无味。随后的《我爱记歌词》《挑战麦克风》《大家来唱歌》等卡拉OK形式的歌唱节目又扎堆轰炸观众的眼球,不过也是昙花一现就消失在了观众的视线中。包括后面的各种魔术类节目、婚恋类节目同样在风靡一时之后陷入退场或黯淡的局面。只追求短期利益确实能够为电视台带来可观的物质收获,但是这种雷同的效仿因没有自身的个性最终失去受众其实也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2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新途径

2.1 进行制度创新,避免盲目跟风

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对电视体制的创新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日益趋于老化的电视管理、运行机制并不能使电视作者保持高的兴致去进行创新。举个例子,以前中央电视台的春晚节目一直都由其独自操办,与市场接触是相对较少的,每个环节的处理基本都是中央电视台独家进行的,而导演的个人口味不一定能够与广大观众的口味相符,因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市场竞争能力。进行变革之后节目可以由制片人或者艺术公司推送,这打破了央视对节目包装策划“独揽”的机制。而前后转变的不同就在于后者的体制中,春晚剧组用经济报酬来体现节目质量的好坏,在节目选择编排的质量上获得了较大的提升,整个过程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从这些方面不难看出制度的创新是益处颇多的。

当前我国有很多原创节目在市场上获得的效应并不乐观,究其原因大多是对大众的需求不能充分满足,还有很多节目的受众人群被局限在一个较小的圈子,这进一步启示我们要加强节目制作的创新性。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繁琐复杂,在每个环节都需投入十足的人力、物力,创新环节的增加能够提高节目效益,因而周全的考虑对于整个电视节目的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电视节目的体系流程需要不断进行完善,这是一项连续而且艰巨的工作,包括前期的市场调研、中间的创新策划以及后期的投放运行在内的每一个都不能马虎,要紧密联系起来,环环相扣。湖南卫视2013年10月份推出的节目《爸爸去哪儿》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节目选取亲子题材,却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在主打“父爱”的大主题下以户外活动作为节目形式,颇具新意,深受观众喜爱。新的栏目形式不仅为湖南电视台的收视率做出卓越贡献,而且极大程度地带动了诸如动画、电影、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很值得其他娱乐节目参考与借鉴。所以,避免盲目跟风,老套守旧,进行制度以及形式上的创新对于电视事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2 节目风格要迎合观众口味

时代在不断进步变化,电视观众的习惯爱好也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之中。网络时代的到来使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对其产生依赖,该人群在电视节目中有时充当的不仅是观众的角色,还可以是听众甚至参与者,因而电视节目的制作要更多的去考虑受众的新特征。市场研究机构IPSOS在2010年5月所进行的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八成受访者平时均是用电脑观看视频,而只有近两成的人主要是看电视。而且一个十分明显的状况是观众的分层现象越来越严重:电视观众的主要构成者是一些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或者已经退休的老年人,而文化水平相对高一些的学生、知识分子等大批年轻人是新兴信息媒介的主体受众,科技发展速度的加快使这两个群体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这对于电视节目内容的编制又提出了较难的挑战。因而这个问题理应引起电视人的重视,尽管众口难调,可受众的需求依然具有相似相通的地方,要认真缜密地对观众的需求进行细节分析从而有效地进行创新。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异常火爆便是在这一问题上做了很周密的处理与思考,将人对食物的感觉与文化背景相联系,营造家的温暖氛围,刺激观众的情感细胞,将饮食文化以一种极其温暖的新颖方式进行传播与发扬。这也能充分证明观众的直观感觉十分重要,应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创新工作。

2.3 注重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就是在节目的整个表现过程中要注重和本土社会文化的有机结合,以有感染力的效果来满足本土观众的心理需求。例如近来比较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仔细分析其成功秘诀,首先通过歌唱形式来寻找真正的好声音的这种设计理念能够引起较多观众的认可和共鸣,其次,盲选的形式以及比赛模式在增加比赛结果悬念的同时,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我国的电视节目面对的是中国本土的观众,因而一个符合中国文化的体系的建立要放在较为优先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节目制作流程的规范性以及节目题材形式的戏剧效果性。真正的文化改编不是全盘转换,而更强调在保留整体类型以及结构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原节目的大体框架以及现实意义,以此来把先前模式固定并将其应用到原产地外的电视事业中。

主持人、评论员等一般是电视节目中的控制者,而选手和现场观众往往作为参与者出现于其中,但无论是综艺、游戏还是其他类型的节目,整体朝着平民化的趋势在发展,这其实可以从更深的层面来引发我们对于这样一种走向的思索。平民化的节目形式纵然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平民亲身参与到各种电视节目中去,然而他们所代表的身份阶层同时显示着不同的本土文化背景,这种场面在西方国家展现的是种族或宗教的差异,在中国展现的却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最真实的生活工作现状,西方社会对于文化的包容性或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借鉴与启迪,取之于民的题材更能呈现民众的命运与生活,因而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一定要时刻考虑到本土化的问题。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文化传播产业也随之发展壮大,而广播电视业又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人们也需要新的电视节目来享受生活,因此电视节目创新是发展壮大广播电视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电视节目的创新动力以及途径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化传播,电视节目,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敖柏.对话与迷失——一种电视艺术范式的审美文化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2]于帆.交融中的独立与传承——当下中国电影审美文化[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目的途径 篇2

一、目的

中学物理教育是科学教育,它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动手动脑相结合的科学活动 .上个世纪5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曾鼓励多少人去刻苦钻研,攻克难关 .对于我国的科研进步和教育发展曾经产生过很大影响 .但是也使有些人长期陷入科学教育等于知识教育的误区.

二、性质

改革开放后,发现我国物理教育相对于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重习题、轻动手技能,重知识传授、忽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科学情感教育等倾向相当严重 .这种状况表明我们的物理教育在科学教育理念方面还停留在科学等于知识的时代.科学是由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构成的一个整体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教学目标”全面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性质和功能 .科学教育仅仅停留在科学知识教育层面上是一个历史时期在认识上的局限性 .那种教育,是与科学技术十年、几十年基本不变,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够用一辈子的传统社会相适应的 .当今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历很多科学技术的划时代变化,因而,把科学当作知识的时代已经过时了 .回顾20世纪,由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人们曾一次次地欢呼进入“电气化时代”、“原子能时代、”、“半导体时代”、“激光时代”、“计算机时代”,“超导时代”、“纳米时代”、“生命科學时代”等等 .面对如此日新月异的世界,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创新的思想、创新能力和探索未知的本领 .这就是提出这场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与三维教学目标的背景.《物理课程标准》是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发展、科学教育本质和青少年心理特性的综合研究的成果,是科学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 .其基本点是把中学物理课程从片面地传授知识转变到以为学生为本,让学生自主学习,强调经历过程与方法,把动手动脑的科学活动作为物理教育的基本形式 .

三、途径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发挥各级政府的领导作用,用行政力量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但是行政命令,并不能代替科学教育理念的力量.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普及科学教育的理念,要使每个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和方方面面都接受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首先全体教师要迅速转变理念,要他们相信学习物理归根结底要通过每个学生的心理活动,靠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活动才能学会。要让人们相信科学在改变世界中具有强大力量那样,相信科学教育在培养教育人中也具有比传统教育方式更强大的力量,要使科学教育的理念变成一种社会文化,我们的中学物理教育才会彻底抛弃“背概念、套公式、做习题”的传统教育理念,才会使大家认识到“题海战术”是扼杀青少年学习积极性、创造性的桎梏,应该彻底予以解脱 .

四、机遇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现代科技和现代文明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物理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并没有足够认识,对其特殊的教育功能缺乏深入的研究 .这是因为物理学工作者的兴趣往往集中在物理科学的前沿研究上.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教育家又对物理科学了解甚少,往往不愿意直接深入到学科教育的研究中,所以物理学在教育人方面的潜在功能一直没有被充分认识和挖掘 .一切科学作用都离不开人的行为,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很重要的方面也是通过受过物理教育的人发挥其作用的 .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促使人们从科学教育本质上去认识物理教育的社会功能,为挖掘物理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其在科学素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提供了历史机遇和良好的条件 .

五、结语

经历了多年的传统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对任何人都是个新问题 .我们对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三维教学目标曾经历了几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在长期的教改研究和实践中才逐渐体会到为什么要按照科学教育的目的、性质去理解这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什么要把科学活动作为科学教育基本途径和方式的理念去改革中学物理教材和教学。

目的途径 篇3

一、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快乐体育要达到的目标

(一)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运动的快乐。

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到快乐,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神经中枢不断积蓄力量,提高积极性,从而使身体发挥出高度的工作能力,自然会有继续参与的动力。许多高职学生都清楚运动对人体的作用,只是他们所期望的与体育课堂所给予的不一致。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好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获得快乐发展的先行设计,增加教学的情境成分,加大学生自我设计的比重,加大学生自我活动的空间,如此学生必会将体育课堂视为运动的乐园,渴望参与其中。

(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

体育比赛项目都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学生积极参与,能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再者,许多集体项目需要大家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种互相协作的精神是现在的学生最缺乏而又最需具备的一种素质。高职学生在集体成员间的互动过程中会体验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意义,体验到作为个体的人在集体中的价值,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总之,体育课堂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更能为他们成为社会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服务。

教师要将学生兴趣与教材相结合,尽可能安排适合他们发展的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种价值取向,如放松、健身、交往、成功等。形式是表现内容的,而内容是单一的,但要求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只有精心设计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技术、技能教学枯燥无味的缺陷才会得到弥补,学生才会学会“一技之长”,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思想的实现途径

(一)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传统体育理论认为,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追求运动技能的规范,提高和增强体力,因此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教育出来的学生都一律成人化:成人化动作、成人化理论、成人化思想。快乐体育与学生个性发展存在着辩证关系:一方面,学生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发展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以及参与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充分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快乐体育过程又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帮助学生更深地挖掘进行运动的潜力和参与运动的乐趣。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在智力、心理素质、美育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快乐体育的思想指导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立性、创造性,以及热爱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感和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二)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需要教育的客体,只能被动地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育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性、积极性的泯灭。失去兴趣的学习不能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不能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自己也就不会进行有效的学习。在教与学双边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进行的,快乐体育教学观正是反映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利用和发挥学生对所谓“玩”的本能需要,并以学生快乐的心理及情感需求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实施教学。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对教材的创造性改造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并要尽可能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身体活动能力和兴趣与情感等因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学校和教师适应学生需求,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本主义趋势。

(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厚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快乐体育提倡教学过程中的良好师生关系有助于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心理相融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建立一种师生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理性的教师权威。教师在教学上倾注情感,会使学生形成一种接纳指导和服从教育的心理倾向。这些都体现了快乐体育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四)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和体育兴趣的培养。

体育活动既是身体活动的过程,又是心理活动的过程。因此,无论是课堂体育教学、课余体育训练,还是以健身为目的的身体锻炼,其运用心理学原理的领域都在不断扩大。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影响人的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学习内容,二是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确定的条件下,学习过程主要是随着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应该说,快乐体育在改进学生学习方式上是积极而有效的,它设计了适应学生学习心理的教学环境,创设了有利于学生感知的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就高职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体和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其心理特征是求知欲强,好动争强,兴趣广泛,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征,积极引导学生的求知欲,采取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1. 赏识教学法。

所谓赏识教学法,就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发掘学生在学习中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和自信。快乐体育追求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学生的长处,让学生认识自己、解放自己,在走向成功的潜意识中觉醒,其核心是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潜能,拓展其个性。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充分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改善师生关系。

2. 成功教学法。

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活动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他们以适当学习与练习的机会,如“降低动作难度”、“缩短跑步距离”、“指定不同目标”等,让一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也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增强他们达成目标的信心并获得成就感,这对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他们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极其重要。

3. 创新教学法。

快乐体育提倡体育教学活动应是快乐的、有吸引力的。绝大多数高职学生希望在学校能学会实用的体育方法和时尚的运动技能,因此,可把比较时尚的游泳、滑板、体育舞蹈等项目带入体育课堂。快乐体育思想的引入,向体育教师提出了挑战,并带来了机遇,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内容,将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活力。

体育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快乐体育教学采用了更多易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体育课学习动机,有助于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不仅增强了体育学科的教育作用,而且其“快乐”的文化层次提升与学生体育文化水平的同步提高,无疑是体育教学的科学性体现,是体育教学真正立足于学校教育和终身体育的体现。

摘要:快乐体育是一种针对学生心理、生理特征来培养其体育兴趣和技能, 从而使其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先进体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文章分析了在高职院校中推行快乐体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并提出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实现快乐体育思想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快乐体育,实现途径

参考文献

[1]胡茵.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4, (4) .

[2]王玉扩.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5, (7) .

[3]梁全胜.浅析“快乐体育”的授课方法[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

提升海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途径 篇4

1 发挥政府调控能力, 推动海南旅游业发展

政府的干预与调控是保持海南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发挥政府的调控能力, 能从宏观的方面推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增强海南的自身竞争力。政府调控和干预旅游业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和相关法规来指导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按照可持续思想, 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 有效地利用资源, 使旅游在实现环境和经济最大化利益的同时把可能发生的环境或文化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另外, 海南旅游主管部门和有关立法机构还应对现行政策法规进行重新评估和修订, 使得这些法规能够更好地为海南旅游指导, 让海南旅游业的发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有规可循。

1.2 通过调控手段来控制海南旅游业的价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每当旅游旺季, 往往会出现有些旅游企业为获取短期超额利润而趁机提价的行为, 或者到旅游的淡季, 又有“零团费”、“负团费”的情况出现。这些行为都有可能损害海南目的地旅游业整体的长远利益。海南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就需要通过某些手段来进行调控工作, 在价格政策方面, 政府规定有关旅游行业的最低保护价和最高限制价是一个积极可取的措施。

2 加强海南旅游人才的培养

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提升海南旅游目的地综合竞争力势在必行。大力发展旅游人才教育培养,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成为了增强海南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1 从旅游专业教育着手, 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

加大对海南旅游专业教育的投入,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步伐, 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同时, 还需要优化旅游专业设置, 改革教学内容和模式;要紧密联系行业实际, 重视操作性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断培养出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和优良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良好的服务意识、态度以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旅游专业人才。

2.2 从岗位培训着手, 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大力培养开发旅游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才队伍, 重视旅游从业人员的再教育。要坚持抓好员工岗位培训工作, 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加强对旅游接待人员的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为与国际接轨, 更应加强对服务第一线人员进行技能、职业道德和外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培训。

3 提高海南旅游资源的整合, 突出旅游地差异化特色

坚持把海南岛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规划, 以构建特色区域发展空间格局, 研究策划和实施落实好“南北带动, 两翼推进, 发展周边, 扶持中间”发展思路的规划、具体项目和政策。

3.1 进行大区域旅游产品整合, 形成整合营销和旅游链营销

大区域旅游整合从空间上来看就是要形成跨景区旅游线路。如海南主要旅游区与中心城镇、旅游景区之间的交通畅通, 并把一些单独看旅游资源价值不高的旅游景区或点串联起来, 形成一个大区域网, 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还要加大区域性旅游整合营销力度, 提升整个海南旅游区形象和扩大影响力。海南旅游产业链的联合营销, 可通过协作旅行社共打一张牌, 联合促销, 形成息息相关的产业链利益共同体。

3.2 区分顾客类别, 制定特色各异的旅游线路和营销方案

游客出游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出游目的的不同。如随团出游游客的旅游线路的景点应该是景区的精华部分的代表;景区要为自助旅游的游客提供景点的信息以供他们自由选择;要尽量为自驾车游客提供驾车游览的线路图。此外, 不同出游动机的游客在旅游时的侧重点也不同, 不同类型的景区应该锁定目标群体进行营销, 做到有的放矢。

4 通过市场创新, 扩大海南旅游市场的开放性

海南旅游要扩大开放, 拓展国际市场, 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步伐, 早日实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4.1 大力发展国际会展产业

会展旅游是旅游业扩大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会展业起步晚, 发展时间短, 专业人才缺乏, 管理尚欠规范, 规模较小。海南会展业要稳步发展, 必须实现规范化、专业化、多样化、国际化, 要与旅游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还应尽快建立专门的机构 (中介机构) 和服务体系, 负责会展的引进、策划、实施和服务, 提高会展的档次、水平, 拓展海南旅游广阔的市场。

4.2 建立国际旅游网络体系

加大对海南现行的26个国家旅游团免签政策宣传。通过大型旅行社、世界著名旅游区建立起国际旅游网络, 参与国际联盟经营, 实现国际市场捆绑销售, 组织更多的境外游客来海南旅游。利用对26国旅游团的免签政策和国际旅游网络, 建立国际旅游联线。

5 注重开发海南的民俗文化, 加大宣传, 发挥品牌效应

海南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日趋完善,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海南要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 加快旅游业深层次的开发。

5.1 开展民俗文化旅游

海南民俗文化就在民间。如海口的婚俗、老爸茶文化、十二岁成人仪式等;文昌、定安和屯昌的跳盘盅就是具有丰富内涵的节日文化;临高的人偶戏、儋州正月十六的调声和海南以冼夫人文化节为主导的军坡节等民俗都富有很独特的地方色彩, 都是海南民俗文化的具体表现。海南对这方面的宣传和文化设施建设还远远不够, 政府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地为保护民俗文化而制定法规, 挖掘出海南文化精髓, 发展民俗旅游, 将海南宝贵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

5.2 加大国际公关力度, 树立海南旅游新形象

海南旅游促销应从单元推销型市场开发向整体形象型市场开发转变。海南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宣传、外事等部门组织旅游企业, 将各具特色的个性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包装, 统一向外展示推介。还要加大对景区景点的包装及宣传力度, 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海南应该不断创新宣传理念, 主打旅游宣传牌, 每年确定一个宣传主题, 建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新机制, 如组织文艺界人士宣传海南, 采取画家画海南、作家写海南、歌手唱海南、摄影家拍海南的办法联手宣传海南旅游新形象。

上一篇:幸福美好下一篇:明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