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目的而合目的

2024-05-29

无目的而合目的(精选6篇)

无目的而合目的 篇1

1988年 , 台湾剧作家 、 导演赖声川带着太太和7岁的大女儿,第一次去印度游玩, 他们住在印度北部山上的一个小镇。 这儿风景很美,民风也很淳朴,但这是一个非常原始落后的小镇, 没有水泥路,下雨天走过小镇就会满脚泥泞; 没有电,到了晚上只能看星星月亮; 没有自来水,第一天在旅店歇下脚来,赖声川的太太想要洗头发,店里的伙计说没水了,得等两个小时。 赖声川后来才知道,水是镇上的人用水桶翻山越岭从山那边挑过来的。

这么美丽的地方却没有水和电, 赖声川总觉得心头缺失了点什么。 离开小镇之前,他问了伙计,如果要帮小镇通水电的话,大概要多少钱? 伙计热心地找人算了算,说要四万多美元。 这笔钱数目不小,赖声川一下子也凑不齐这么多钱,于是他找到十多个热心的朋友, 一起凑钱。 没有人舍得拒绝或推托。 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伸出手,帮一下别人———哪怕是素昧平生的人,哪怕是相隔千里之外的陌生小镇———举手之劳而已。

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一年后,当赖声川再次踏上这个美丽的小镇时,发现自来水有了,音乐喷泉绽放出开心的水花,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小镇的尽头,到了晚上,路灯下的夜色显得尤其美。 走在小镇上, 赖声川感觉来到了鲜花地。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之后的结尾是赖声川自己也没有想到的。 十多年后,女儿长大成人,嫁到了那个小镇,把家安在了那里。她可能已经忘记了小时候到过这里, 也不知道小镇上的水电和水泥路都是父亲和他朋友帮忙铺设的,因为赖声川从来没有告诉过她。

赖声川觉得,这件事情的美好就在这里。 如果当初有人预言说他做这个善事,到十多年后,他的女儿可以享受到幸福,他反而不会相信,可能不会做了,因为觉得无聊。

这世间的美大抵都是如此, 美得没有目的,不为取悦他人,也不为功利自己,就像明月照于松间一片澄宇,清泉流于石上润泽草木,花朵在风中自开自落,香味流落世间,但说不定也芬芳了自己,美好了自身呢。 最自然的善才会溢出最自然的美好。

( 选自2015年第7期 《 知识窗 》, 本刊有改动)

无目的而合目的 篇2

当今的一些大学,当然也包括一些高职院校,过于功利,讲名利,讲金钱,讲物质,讲享受,讲娱乐,讲权力,讲关系。理想、精神、责任、奉献、气节、正义、学术在大学中不能说难觅踪影,但失去了应有的地位。“功利化”不除,大学不仅将成为高智商的势利者的集聚地,而且还将是有知识的投机者的加工厂。

在对大学“功利化”群起而攻之的时候,人们却忽略了一个更可怕的事实,那就是大学的“无目的化”。大学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才的场所,有经过充分认证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怎么能说无目的呢?然而,当今的一些大学,是有表达极为繁复看似科学严谨的有关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纸质材料,但这些纸质材料只是用来对付上级评估,永远可以不在教学活动上体现,也永远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目的达成的考核和鉴定。

这些大学,看似很忙碌,实际上是无目的的忙碌,就似马路上匆匆赶路的人群没有统一的目的地。大学老师要上很多的课,但大学老师只知道上课而不知道自己上的课要让学生得到什么;学生要听很多课,学生也只知道要去听课但不知道自己听了课要获得什么。课程如此,专业也如此,一个接受了专业教育的人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知识、技能、素养,专业负责人不知道,事实上也可以不知道。如此大学,是有目的的吗?!

这些大学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无目的的状态?这确实是大学的悲哀,但却是一些大学所希望看到的。无目的,即意味着无责任。只有权力而不需要承担责任,如此美差谁不向往?得到了谁愿放弃?

学生找不到工作,教师照样可以涨工资;学生工资不如农民工,教师照样可以拿奖金;学生上课不听讲玩手机,教师照样可以晋升职称。为了让这种无责任承担的状况得以维持,这些大学的老师、官员怎会不热衷于做“去目的化”的.事?

从课程目的到专业目的到学校教育目的,只要稍加分析,人们就可以发现,所有的表述都显现出外交辞令的风格,尽管没错,却语焉不详、含糊不清。什么“好品质”,什么“高素质”,一概都是没有标准、无法考评的说了也白说的空话。无目的,导致大学没有责任落实机制,更没有责任追究机制。而没有了责任的落实和追究,大学也就是一盘散沙,效率、质量也就无从谈起了。

一些大学“无目的”的状况由来已久,而且还将继续存在下去。这种伤天害理的状况得以延续,是因为有的人以“反功利化为名行‘去目的化’之实”的表演实在是太完美了。

当人们批评大学生知识基础薄弱的时候,他们会说“大学教育为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道德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当人们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质疑的时候,他们会以“精神素质是无法衡量的”来辩护;当人们对大学的教学质量表示怀疑的时候,他们总会理直气壮地以“立足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来反驳。在他们看来,只要有道德、精神、未来,其他的什么都可以不要。

一个人如果真有道德、精神、未来,那确实是无限美好的。问题是,他们自以为“有的东西”事实上纯粹就是子虚乌有!有人也许会认为,大学不是工厂,其目的不容易量化,不能因为不是量化的目的就说大学无目的。此话不能说全无道理,但面对上课普遍不在状态的“群体性厌学”现象总不能说这是有“道德”的表现吧?当面对下课时学生们普遍远离所学专业、学校已差不多成为“超级网吧”的时候总不能说这是有“精神”的表现吧?当毕业生就业状况还不如农民工的时候总不能说这是“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吧?

大凡习惯于大学“无目的化”的人,并不是真的“无目的”。他们只是在要承担责任的时候,才真的是“无目的”,而在维护个人利益上是比谁都更“有目的”的。可以说,大学的“无目的化”是彻头彻尾变本加厉的“功利化”!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为了自己的课题、论文、晋升可以不讲人格?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校尽喜欢做升格之类的华而不实的事?这些人无非是通过“无目的化”以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自己的“功利”。

可见,一些大学的“无目的化”,是变相的“功利化”,是更具隐蔽性更容易迷惑人的“功利化”,同样也是更可怕的“功利化”。而且,这些大学的“无目的化”,让常规的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休眠状态,其必然的结果就是让上大学时的“活人”变成毕业时的“死人”。“功利化”,多多少少还能调动起人的一点积极性,让人还有点人样。更何况,脱离功利的纯粹的精神追求也是不存在的。因此,相比较而言,大学的“无目的化”比“功利化”更可怕。贾少华(作者系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漫无目的的假期 篇3

忙碌而无望的日子里,总盼望着漫长的假期,总期待着可以完全地放松下来,总认定,只有在那些漫无目的的日子里,我们才能实现属于自己的计划与理想。

对于一个工作狂+严肃的A型血人士来说,余生皆假期,太可怕。

玩乐吗?在城市里有什么可玩半辈子?远行半辈子?终究会在漂泊无依的日子里疯掉吧。

碰上假期,我常常翻出灾难片来看,边看边开脑洞,思考着是不是应该学习“末日求生技能”或是赚足够的钱置力一辆可以带我逃出生天的房车。

新看的电影里,五人出海度假,途中翻船,他们面临—个选择:自主求生还是原地等待获救。

四个同伴决定自己寻找生路,余下的那个胆小的男人决定原地等待。

在求生的路上,同伴们一个个被潜伏在周围的鲨鱼撕碎了。其他人恐惧、绝望、哭泣,拖着疲惫至极的身子继续朝陆地游去。最后,只有一个女人活了下来。

若我是那个女人,目睹着同伴的相继死去和四周猖狂的海洋,即便当下从鲨鱼口中逃脱,或许也找不到活下去的意义。

这句话最近不是第一次听到。假期里在KTV聚会,在电视台工作的小姐姐喝醉了,躲在角落里哭诉自己残念的人生:自幼父亡,母亲只给钱不给爱,潦倒的青春期过去,她终于成人,心里却始终缺了一大块。面对陌生母亲对她人生的种种苛刻,她一面觉得愤怒,一面又出于责任感委屈着自己,试图让妈妈感到幸福。

她说,我经常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我没有办法用“即便你的人生是一盘散沙,你也可以砌成一座堡垒”的口吻去劝解她,那样太不近人情。我只能安安静静地陪在她身旁倾听。最后,我把我很喜欢的灾难剧《行尸走肉》里的一句话送给了她: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胜利。

那个海上的灾难故事里,胆小的男人被海水吞没了,而那些勇敢的人,为自己拼尽全力的人,也不见得因为努力过就可以活下来,可事实是,如果连努力都不曾有过,你怎么能在故事的最终发现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

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不会是“生与死”那么沉重,困惑只在于如何为活着的每一天,找到一种奔忙的意义。而太多的意义,也会让人疲惫。对于假期的热爱,并非是想无所事事,而是期望换一种方式,让“意义”的获得能更轻松一些。

那些漫无目的的人生 篇4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人生目标很简单, 就希望能找到一个“铁饭碗”, 脱离黄土地, 家长和老师轮番上阵告诉你不努力的后果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 鲤鱼跳龙门, 也是祖上修来的福分与荣耀。

后来参加了工作, 慢慢会去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凡事都得有目的, 是不是人生会太无趣了?如果人生就是为了所谓的成功, 是不是就成了实验室里的小白鼠踩踏板, 踏下踏板就有食物落下来作为奖励, 于是就会毫不犹豫拼命踩踏板, 但后来因为吃得太多而长胖把自己死死困在原地不能动弹。

有人说, 青春就是拿来挥霍的。当你把自己与书本脱离开来, 你试着与这个世界建立新的联系。通过一个个人, 一件件事去了解驱动这个世界运转的因素。正是因为你理解的这个世界图景, 才让你明白自己的位置, 也才能谈得上自由的选择和与这个世界相处, 与自我相处。

人生路上有太多的目标去追寻, 但反之被目标牢牢困住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乔布斯创建了苹果公司肯定不是靠单个目标追寻的结果, 他极简的美学素养来自早期嬉皮时代他对佛教倾慕的结果, 他的图形化界面美学来源于大学旁听字体课的思考。我们坚信这些综合修养的形成一定是“闲游”的结果, 而不是“目标”所致。

再回到我们自身, 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 买一套合适的住房, 娶一个漂亮的媳妇是很多人的梦想。我知道, 我们都是肉眼凡胎之人, 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张计划表, 每一个格子里填的都是自己的小小愿望罢了。但在实现这些愿望的同时, 你有没有想过偶尔不按套路出牌呢?如果偶尔为之, 想必你一定会看见别人从未看到过的风景, 因为这条小道上很少有人光顾, 常常人迹罕至, 令你欣喜若狂, 眼前一亮。

我只是一个无目的的旅者 篇5

事实一再证明,即使再破烂的地方,依然有美景。关岛依然如此。

大韩航空的班机降落在半夜的文帕特机场,在一群唧唧哇哇的日本人的簇拥下随着人流,恍惚像春运回家的民工大哥一样烦躁,在屋檐漏雨的到达大厅等着台湾小哥来接机的时候,国际机场没有Wifi这点已经不算什么了,只想快点到酒店放好行李来个热水澡,就更别提从背包里拿出相机了。

QQ租车,恩,跟腾讯没什么关系,一对东北姐妹在关岛开的租车公司,价格便宜人好说话。在美帝的土地上开什么车?开玩笑,当然是美式肌肉车!在关岛陪女人逛街,应该是所有男人的梦想,因为,这里只有三家商场,中间还包括了一家免税店。一线大牌鲜有,顶级名表免谈,繁华程度敢与中国的三线城市的小镇媲美。穿过整个闹市估计20分钟,花一个小时还可以有闲暇在路边的咖啡店买杯咖啡抽支烟发会呆,还有,停车免费,对,免费。

商店的橱窗像遍地的日料店一样乏善可陈。虽说关岛的游客中大部分来自日本和韩国,但实际上当地开的日料店口味比起魔都那些进门连いらっしゃいませ都说不利索的山寨店是一丘之貉。在咨询过日籍的飞行教练尝试过两家之后,热爱日料的我彻底绝望。看着星条旗我只能哀叹美帝无美食。在搞丢了一个装着几百刀现金和几张卡的小钱包之后,连给我意外惊喜的炸鸡店也再难有再次登门的兴致了。

当然如果你是一位凡旅行不买不罢休的购物狂的话,还是有机会让你荷包出出血。这家免税店对面的BV专卖店价格倒是还算便宜,热爱这个牌子的某人在学好驾照以后倒是可以过来练车血拼两不误,还可以带上另外一位喜欢某瑞士品牌皮具的兄弟同行兼陪驾,嗯,扯远了。嗯,还有个奥特莱斯,不过最好的牌子也就是这两个,省钱圣地!

关岛人民依然保持了美帝人民良好的驾驶习惯。谦让、有序。各种大排量皮卡吵吵着从你面前轰轰而过,却严谨保持着岛上最高限速40英里。各种路口交通标志醒目,no,no,no,如果你真的以为他们全部都素质很高很自觉就错了。关岛的警力严重不足,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上路巡视,只能外包给第三方做监管。我大中华称之为协警。说起这个,推荐日料店的日籍教练恨得牙痒痒,因为他前天刚刚被罚了100刀,因为超速。

傍晚时分的海岸线永远是最美的,无论何地。停好车,等待周末夜市的空隙在海边溜达。甚至可以在海边随便找个地方躺下来看看云卷云舒,亮粉色一点点爬上来,暗下去,将云彩的边缘勾勒的无比性感,时间仿佛是慢慢地流淌着,在眼前一点点的溢过去;你也可以找个合适的角度停好车,摇下车窗,放倒座位,让视线刚刚好看得到西下的晚霞,放上一首新奥尔良的大乐队作品,逼格十足。当然也不会有骑着哈雷的胡茬满脸的老美大叔友善地问是否需要帮忙。

夜幕降临,作为早鸟的我自然不会有找车位的烦恼。只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那么多人着实让我吃了一惊。遍尝了各种当地所谓美食之后,除了椰肉刺身还能让我有点小小感动之外,那颗渴望的心再无波澜。多个号称关岛第一烧烤摊只能让我越发怀念起魔都浙江路的羊肉串来。热情的关岛人民面对镜头倒是毫不扭捏,正在谈论买什么车的两位大叔欣然比出国内妹子常用的自拍剪刀手。嗯,角度没那么娘倒是。夸了大叔们的首饰很好看之后,我只能断然拒绝他们一起喝一杯的热烈邀请,开车不喝酒嘛!

夜市的礼堂里翩翩起舞的几位大爷舞姿不甚优美,却带着令人羡慕的认真和执着。孩子们在舞池里追来追去打闹,各种皮肤的人们一起合着节拍拍掌,黑人妹子在一个角落默默的收拾东西准备离开,练摊的小伙因为生意清淡在一旁刷着手机聊天,远处氤氲的烟雾飘来脂肪烧灼的香味,和谐的让人感动。

绕过关岛的最南面,是一段少有车辆的环岛公路。蜿蜒高低,却又风景绝佳。所以我把这段路程,完全留给自己和大黄蜂。打开顶棚,狠狠踩下油门,机械的轰鸣和风的嘶吼夹杂轮胎的尖叫,高音靓,中音甜,低音劲。下坡攻弯,收油轻打方向修正,弯心大力给油出弯,嗯,漂亮!Yes!我是在YY,因为全岛40英里的限速根本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就像停泊在避风港里的游艇一样百无聊赖,

走过一段蜿蜒的山路以后,太平洋战争的国家历史公园旁边,是一座堪称世界上最破的麦当当,实在是简陋得让人心酸,简陋到什么程度?连个门都没有!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我的胃口。大口啃着汉堡喝着可乐的同时,校车上下来的青春期少男少女们忙着互相打闹,角落里一对纯真的少年正在青涩的恋爱,身材发育良好的少年们开着一辆家里的皮卡呼朋唤友打算去海边玩耍。年轻,无论在哪里,真好。

闯过北部的空军基地之后,一路沿着西岸南下,是拥有最美景观沙滩的日航酒店,还有那些风格各异的结婚教堂。据说很多港台的明星都选在关岛结婚。但是实在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除了小。估计是神父们觉得来回的机票不便宜,苦主们应该不至于土豪到请个几十桌客人来关岛观礼吧,纯属臆测,请勿当真。

开过车,潜过水,是时候离开了。去不到每一个角落,也看不尽每一处的风景,那么再见吧,Guam,虽然我不一定会回来这里,但是,我会从上往下俯视你,看尽你每一条婉然的曲线回转,和每一处凹凸有致。借用苏老爷子一句,我欲乘风归去……可恶的地心引力,依然把我从5000英尺拉回地面,经历了30秒的自由落体之后,被五花大绑的我终于能惬意的变换方向和角度,以真正的Bird View来一览这个巴掌大的距离天朝最近的美国领土。

没有遗憾,因为在一个小时以后,我又以另外一种更为自由的方式重回蓝天。让人吐槽的是文帕特机场塔台的英文我实在是一句都没听懂。真的再见了,虽然不一定有机会再见。所以,还是请静静的目送我吧。

无目的而合目的 篇6

关键词:教育无目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218-02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英美学者把它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儿》并列。他提出“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他认为学校的发展应与社会联系起来,而学校的教育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求学生从做中学。他的“教育无目的论”强调教育本身并无目的,教育是经验的不断增长,他的这一理论对美国乃至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对杜威“教育无目的论“概述

建立在“教育即生长、即生活、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这一教育本质的认识基础之上,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这个抽象名词并没有目的。”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要在教育之外去寻找目的,而是要在教育过程中去寻找目的。活动之外的目的,也就是外在的目的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的目的,它是固定的,终极的目的。通常我们所说的目的一般是与结果联系着的,但在到达我们所谓的目的之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往往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生一些我们所不能预料到的情况,这时外部的目的,也就是我们所欲先设定的长远目的因不能按照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或在复杂的情景中遇到在按照目的行动时,发现被忽略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修正原来的目的对原来的目的进行增减。但由于我们所制定的目的是固定的缺乏灵活性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杜威说:“目的所包含的意思是有秩序的、安排好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秩序就是循序地完成一个过程。”由此可见,目的是行动中的一部分,他的教学目的实际上就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与此不相关的外在的。同时也给活动指出方向,这种目的不是单纯旁观者毫无根据的期望,而是影响为达到这个结局所争取的各个步骤。杜威强调外在的目的之所以是静止的是由于我们通常只重视目的本身,忽视了活动也就是学习的意义。将活动的过程看作是获得某种特别东西的手段,使活动的过程变得无意义。外部的目的将目的和手段分离开来,将活动内的目的看作是一种指导活动的计划,始终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它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他自己的价值,每一个阶段他都有实现他目的的经验。他的延缓的目标,也就是目的,只是使他的活动能够继续下去的前景,重要的不是我们达到了什么目的,而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经验的积累。

因此,他认为强加给儿童的外在目的违背了真正目的的内涵,这种目的是固定呆板的,它从外面指挥命令儿童的行动,并不能激发智慧和主动性。这种目的脱离现实生活,和达到目的的手段没有区别。教育的过程也就是经验的不断生长和改造的过程。他主张以生长为教育的目的,其主要意图在于反对外在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压制,在于要求教育尊重儿童自身的意愿和要求,使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在生长过程中得到乐趣,而不是把教育仅仅看作是达到成人所规定的“教育目的”的手段。

二、“教育无目的论”的合理性

杜威所强调的教育过程的目的是儿童在参与过程中自身认识和内省的结果。儿童是活动的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由他们选择他们所要达到是奋斗目标,重视受教育者在活动中的切实感觉,尊重儿童。教育就是不断的生长,生长的目的是获得更多和更好的生长,教育的无目的论,强调教育过程中的目的,实质追求的是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发展价值,教育的目的是受更多的教育,教育本身是具有价值的,并不是工具,将教育内容看作是培养个人生活的智慧,强调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在美国曾引起多次的争议,美国学者霍恩认为单讲“教育即生长”还不够,因为生长有好有坏,应为生长“建立一个正确的标准”。杜威对此在《经验与教育》中做了非正式的答复,杜威也承认人的生长有不同的方向,“一个人有可能生长成为老练的强盗、恶棍或腐化不堪的政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教育即生长、生长即教育的观点来看,问题就在于这种方向的生长,一般来说,是促进还是阻碍生长……只有当按照特殊方向的发展有助于生长时,才符合教育及生长的标准。”因为,生长的过程有其内在的目的,这种内在的目的是具有方向性的,每一个目的的完成都是为下一个步骤做准备的,指引着活动向前发展。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同时是具有实验性的,它在行动中受到检验,改变不符合学生目前经验状况,从而获得不断的发展。“一个合理的目的,他的价值在于我们能用它来改变环境。合理的目的是应付环境的一个方法,使环境产生有益的变化。”由此,杜威说这个标准就是“更多的生长”。

祁尔德说:“那是很清楚的,当杜威讲教育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时,他未曾认为儿童负责决定教育的目的,人为生长会自动找到它的归趋”。理由是教育的过程和儿童的本能都没办法确定教育的归宿。随后又有学者指出总体的生长或一般的成长是模糊的概念,难以付之教育实施。对此杜威以“远期的结果”解围,但这又容易让人误会这种远期的结果就是教育目的了。事实上,杜威的心中,教育是有目的的,他所强调的是过程当中的目的,他理想中的人能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合作的精神,能够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具有民主理想和参与政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发展个人能力。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他所纠正的不过是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的教育目的,并非完全地否定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要符合学生需要,才能发挥力量,它是含有理性因素的,不是盲目的。

杜威认为良好的教育目的应具备几个特征

1.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特定个人的固有活动和需要(包括原始本能和获得的习惯)。教育目的应考虑到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力和要求,不应以成人的成就定为固有的目的,不顾受教育者的具体活动。

2.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与受教育者的活动进行合作的方法。这个目的必须能够解放和组织学生的能力所要的环境,有助于制定具体的进行程序,能够检验、矫正和发挥这个目的。

3.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一般的和终极的目的。这里的一般目的只是一些预期的未来的观点,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应是教育过程内部的目的,而不是外部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能拓展人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考虑更多的结果。

三、“教育无目的论”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现代的教育目的通常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的设定通常受社会总的要求而设定,很少考虑到儿童的需要。长期忽视儿童往往会导致儿童成为教育的牺牲品,他们不再是“能动的人”,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人,学习是个体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杜威的教育无目的,并非反对教育目的,而是反对一些不合理的目的,外在的目的。杜威强调教育与生长的社会性目的。过程内的目的不是否定社会性的目的,因为社会性的要求与儿童的需求不总是相对抗的。他不是离开环境进行教育,而是要提供一种环境,使儿童的天赋能力得到更好的利用,他的民主主义教育要求教育要为社会进步服务。他要求学生“从做中学”反对直接的说教更加重视学生的自身经验的增长,强调直接经验。学生的知识、能力、品德的增长都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成并提高的,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变化,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这种教育的特性对于我国现代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能力教育具有现实的意义。合理的教育目的既要考虑人们对教育的精神追求,又要兼顾现实需要。理想的目的表达的是人们对应然教育的一种愿望或意向,是教育的一种理想状态的表达。他强调教育的民主性,尊重儿童的需要,充分地尊重儿童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自己应教什么,怎样教,更加应把他们的教育对象看成是活生生的人,应把注意力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达到什么目的,学生要学什么?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要求学生从做中学,关注学生自身经验的增长,对于我国现代教育重视应试,较少关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情况也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非有些人理解的彻底的无目的,具有盲目性。相反他的教育是有目的的,具有理性的性质。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所提出的,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的教育理论是进步的。诚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其价值在于追求自身的价值强调活动本身对学生的价值和意义,其教育思想至今仍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88.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513-516.

[4]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霍恩.教育之民主哲学[M].上海:麦克米伦出版有限公司,1932.

上一篇:图书馆员职业生涯管理下一篇:网络医疗咨询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