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及应对策略

2024-06-08

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及应对策略(精选8篇)

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及应对策略 篇1

高校学生欠费原因及应对策略

王志发 张永红 彭剑峰

(1、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南昌 330045

2、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南昌 330013)

11摘要: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学费是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高校学生欠费已经影响到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势头。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指出高校学生欠费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的应对策略。

一、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分析

近几年来,特别是高校扩招以来,高校学生欠费现象越显突出,究其原因,笔者调查后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收费增长过快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之间的矛盾是高校学生欠费的社会因素。高校学生欠费虽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如学生诚信意识淡薄,恶意拖欠学费等,但更多的还是社会原因,这是因为高校收费标准增长过快,超出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承受力。1949-1982年国家对高等教育实行“统包”制,高校学生免费接受高等教育;1983年之后按照《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学生的实行办法》普通高校在国家任务计划招收的公费生和定向生之外,开始招收属于市场调节成分的自费生和委培生;1989年普通高校开始实行对所有学生收取学杂费的制度,并正式建立“双轨制”系统;1999年全国高校基本完成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1999年之后,随着高校逐年扩招,收费标准也不断的提高,据《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1994一2001年农村、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均不到1倍,而高校学费标准却从1000元左右上升到4800元左右,增长4.8倍,已超出大多数居民家庭的承受力。居民收入与教育支出的矛盾使相当多的学生家庭无力按时、足额缴纳学费,这是造成学生欠费的根本原因。

(二)家庭经济困难是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因素。据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李亚杰)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调查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中贫困生比例约为20%、特困生比例约为8%,其中,农、林、师范类院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

作者简介:王志发(1978.2-),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研究。例超过15%(摘自2004年8月6日《黑龙江日报》、《齐鲁晚报》及《潇湘晨报》等)。在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农村和边远山区,有的父母双双下岗,有的家中有危重病人,有的遭遇自然灾害还有的是孤、残学生,这些家庭根本就没有能力承担起高额的学费。

(三)道德和诚信缺失是高校学生欠费的内在因素。道德束缚下的诚信状况是脆弱的。部分学生家庭并不困难,家长给了他们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却并未将学费按时缴纳,他们有的将学费存放银行赚取利息,有的将学费挪作他用,用于投资、炒股、炒基金、购臵电脑、更新手机、在外租房、买名牌服饰、恋爱投资、支付网络游戏费用等,还有的学生见他人不缴也就心存侥幸,暂不缴纳。同时少部分学生炮制出一些国家贫困助学贷款申请书,骗取学校和银行方面的信任;再则,在诚信体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学生贷款后不及时还贷,从而加大了银行的风险,造成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不高,最后让真正需要助学贷款的贫困生无法享受到有限的资源。这部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使欠费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这是高校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四)高校缴费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学生欠费的外在因素。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学费管理方面相关制度缺失或制度不配套问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学费收缴管理机制,主要表现为:

1、收费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常规性的缴费制度和管理不到位,往往只是在年终岁末突击清缴,交与不交一个样,交与少交一个样,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2、收费管理与学籍管理和常规管理脱节。财务、教务、学工、院系在日常管理和收费问题上只有分工,缺少协调,互相扯皮推诿,这种收费管理上造成的漏洞,为学生的恶意欠费提供了机会;

3、服务不到位,收费渠道单一,将小额资金拒之门外。某些高校财务部门为了管理上的方便,采取了单一的收费渠道,要求学生把学费存到指定的银行卡上,再进行统一的扣款,由于银行卡每年都要收取相应的年费,并把小额的资金拒之门外,从而影响了学生缴纳学费的积极性。

二、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思路探讨

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不是哪个人,哪个部门能办到的事情,她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予以解决。笔者认为有以下思路及应对策略。

(一)要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经济的发展要靠科技,科技的发展要靠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所以说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加快发展,高校所承担的培养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预算都要按适当比例增加教育经费的投人,比如十七大以后,国家加大了普通高、中等学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资助力度,中央财政支出由2006年18亿元增加到95亿元,2008年将安排200亿元解决普通高、中等学校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摘自《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6日第2版)。通过增加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资金额度及覆盖面等措施,改变因大学生欠费而制约高校正常运转的现状,使高校在良性轨道上发展,为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要加强宣传和诚信教育,培养诚信意识,增强缴费的自觉性。《教育法》明确指出,高校属于非义务教育,高校学生应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学杂费。在解决大学生拖欠学费的难题上,高校应按照欠费的不同成因,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既要保证不让一个特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又要让恶意欠费者如实的缴纳学杂费,对恶意欠费的同学给予教育和惩罚。因此高校应首先加强“高等教育是一项非义务教育”的舆论宣传,使学生清楚缴纳学费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要引导有能力缴费的学生尽快缴纳,不得拖延;要求暂时没有筹齐学费的学生,写出按时缴费的书面承诺书。其次是加强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并与全国联网,对不讲信用的学生要以学校为单位将其姓名、身份证号及违约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同时将其行为记人个人信用档案,纳人全国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供全社会查询不守信用的纪录,达到一次失信影响终生的社会监督效果。当然惩罚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诚信教育,使明礼诚信变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大学生缴费的积极性。同时,要教育广大学生从国家发放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中,深切体会到学校和政府的信任、关怀和期望,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三)加强学费收缴工作的领导,完善学费管理制度。催交学费不应只是财务处的工作,而是学校有关部门和院系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大事。所以必须改革目前单一的学费收缴管理体制,成立校、院两级学费收缴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级领导带头、中层领导配合、全校老师参与”的良好催费局面。首先,学费收缴工作的主体应为院系,并由院系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要进行摸底调查,科学认定经济困难学生,并建立贫困学生档案,避免非困难学生占用困难学生的“奖、免、贷、补、助”的有限名额;其次,学校应对现行的学生管理及学费管理办法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坚决杜绝学生中的恶意欠费现象。比如:对确认为恶意欠费者不给予任何资助,取消一切奖学金评定和评优评先资格,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再次,各个院系的交费情况应与各个单位的经费和考评挂钩,并对学费催缴工作完成好的院系给予奖励;第四、改变以往单一的收费模式,更新学校缴费系统,尽可能为缴费学生提供更多的缴费渠道和便利条件,即现金、银行卡均可以缴费;第五、规范工作人员的服务用语,提高意识和服务质量,学校财务部门不能图工作方便而将学生的小额学费拒之门外,这既为困难学生不能一次性足额缴费提供了便利,又起到了督促学生及时交费的作用和目的;第六、财务处、教务处、招就处、学工处、院系等各部门做到及时沟通和配合,对恶意欠费者做到不缴费,不注册、不予以成绩、毕业答辩和开具报到证等,并对恶意欠费的学生情况在校园网上公布,以达到催缴学费的目的。

(四)努力做好贫困学生的认定和监督工作,建立合理动态的贫困生档案。要作好这项工作,要全面、客观、细致地分析、观察,深人学生中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而不能只依据谁有贫困证明,谁办理了缓交学费来简单断言。可要求有证明或需要勤工助学的学生,每人写一份详细的家庭情况介绍,老师在了解了情况的基础上,对学生反映的贫困情况认真核实,建立贫困生档案。只有准确的建立贫困生档案,才能使国家、学校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使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帮助。认定贫困生虽说只是班级中的少数人员,但如果不能做到全面、公平、公正,由此带来的后果会严重失去同学们对老师、班委的信任,甚至影响到校方形象,从而引发各种不安定因素,导致班风不正。这项工作要采取动态管理,每学期调整一次,并由广大同学监督。只要发现有违反规定情况发生,要立刻撤挡、取消勤工助学岗位,追回之前的所有补助,决不姑息养奸。如果人人争当贫困生,人人羡慕贫困生,而真正的贫困生却得不到帮助,会使恶意欠费现象不断发生,这是学生管理者的失职。

(五)努力做好勤工助学和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勤工助学活动是高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配套措施,学校应建立比较完善的“奖、贷、勤、助、补、减、免” 七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大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挖掘勤工助学岗位,完善勤工助学机制,合理有效地使用勤工助学基金,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走自立、自助的道路,帮助他们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双手劳动解决个人生活问题,真正减轻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并且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提10%的经费,除建立高校贷款风险补偿金外,剩余经费全部用来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对家庭月收人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或学习和经济生活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可免收全部学费;对一些学习成绩优异、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对其他一般家境困难的学生可适当减收部分学费。除此之外,高校要严把审核关,在贷款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向银行推荐确实符合条件而又急需贷款帮助的同学,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圆大学梦。参考文献: [1]张大莲.对解决当前大学生欠费问题的探讨[J].北华航天工业学报,2007,(5).[2]丁文勤.当前大学生欠费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3]李旭红.高校陷入学费欠收困境的成因及对策[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4]王荣花.大学生欠费的原因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5] 唐闻捷,瞿佳.监管与服务并举 稳妥推进学费清欠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5,(13):48-50.

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及应对策略 篇2

一、高校收费政策依据及现状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仍为非义务教育, 受教育者需要按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缴纳学费等费用。现阶段, 高校收费主要政策依据为《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其中第三条、第十三条均有明确的规定, “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 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 向学生收取学费。”

多年来, 高校一直依据《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上述规定开展高等教育活动, 收取相应的费用, 所收费用已经成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活动的主要资金来源, 广大的学生家长、学生、社会对高校学生收费工作也给予了广泛的理解和支持。为了保证学生顺利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学业, 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学生济困助学政策,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多种解决困难的途径。

二、高校学生欠费原因分析

(一) 学生及家长对高校收费工作的认识不够

由于政策宣传的不到位, 个别学生、学生家长对有关高等教育收费的政策不了解, 没有及时缴纳学费的意识, 有些还存在误解。

(二) 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国家济困助学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到位

由于各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国家济困助学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到位, 使得有些经济困难学生家庭对国家的资助政策不了解或了解不彻底。目前, 为了切实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 确保所有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 国家及各高校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政策, 包括:生源地学生贷款、校源地学生贷款、各类国家奖助学金等, 对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家庭, 各高校还可以按规定减、免相关费用。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学生奖助学金政策基本可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 由于相关济困助学政策宣传的不到位, 还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不了解有关助学政策、未能及时享受有关助学贷款政策而拖欠学费的情况。如:按规定可以办理生源地贷款, 但因政策宣传不到位而没有办理生源地贷款, 给学生完成学业增加负担。

(三) 高校管理措施不到位

部分学生非正常欠费一拖再拖, 目前, 随着国家各类学生奖助政策的不断完善, 高校学生确因家庭经济困难原因而发生欠缴学费的概率大大减少。绝大部分学生欠费与高校的学生收费管理措施不到位有关, 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有关。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来遏制学生非正常欠费。

(四) 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缺失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发现在欠费的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家庭经济困难原因, 而是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将本该用来缴纳学费的钱全部或部分用于日常生活消费, 导致学费长期拖欠, 这类学生在家瞒着家长, 在老师面前装可怜, 背后花费大手大脚, 没有诚信意识。

(五)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客观上造成部分学生不能按时交纳学费。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生参加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校外实验实训等各种校外活动越来越多, 有些因所学专业及行业的影响, 可能远离校园或者远离城市, 客观上造成学生不能及时返校缴纳有关学费。

三、高校学生欠费的应对措施

(一) 高校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提高学生及家长对高校收费工作的认识

高校可通过适当的途径 (网络、媒体、咨询会、新生培训等) 将国家有关高等教育收费的政策进行宣传, 使学生、学生家长明白:我们国家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是收费的, 缴纳学费是每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履行的义务, 高校的收费标准、收费项目是经过国家政府部门审批的, 没有乱收费。

(二) 高校要完善助学政策宣传力度

各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国家济困助学政策的宣传力度, 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同时可适当缓解或减少高校收费工作的压力。

(三) 高校要完善学生收费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 明确学生缴费在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完成学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对学生欠费管理。通过收费制度告知学生:交费或欠交费、早交费或晚交费会产生的各类后果, 学校职能部门也要各尽其职、积极配合、通力协作, 达到使学生不愿意晚交或欠交学费的效果。

(四) 高校要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 加大对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学校一定要建立与家长的定期沟通机制, 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状况, 及早发现、及早制止, 尽可能地减少此类欠费情况的发生, 同时高校也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会议、培训) 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五) 高校要尽可能地提供比较完善的缴费手段

高校要尽可能地提供比较完善的缴费手段, 为学生缴费提供便利条件, 减少因缴费条件所限造成的学生欠费。高校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 实现包括网上缴费、手机银行缴费等在内的多渠道缴费方式, 为这些不能及时返校的学生缴费提供方便, 可适当减少这部分学生的欠费率。

(六) 高校应采取措施, 将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学生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学生厌学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3

关键词:厌学 重视 管理 教育 减轻 唤起

参加工作第三个年头了,我时常听到身边的教师这样感叹:现在的学生是一届比一届难教,一届不如一届好学。教师最无奈和头疼的就是不喜欢学习的学生愈来愈多,这常常令我们这些初为人师者感到束手无策。我通过访谈学生、深入班级、查阅和比较相关资料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发现学生厌学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原因林林总总,各不相同,教师在工作中所实施的应对策略也五花八门,因人而异,效果也不尽相同。

一、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原因——社会环境的负面引导让学生迷失方向

我们在学校里,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人生大道理、小道理,可学生走出校门,踏进社会的大课堂,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是未成年人,他们自控能力差,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经验不足。一些胸无点墨之人做生意,发财者也不在少数;大学生就业难,找不到好工作,依然过着打工族的生活,这些事例让学生感到学习并无大用,学好学坏无所谓。

(二)家庭的原因——父母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不尽如人意

1.有些家长的期望值过高,给孩子压力过大,孩子失去了学习中的快乐感,不自觉地把痛苦与学习结合起来。一般来讲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都很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较一般地方家庭更强烈得多,高学历、干部家庭父母希望子女能子承父业,继续出人头地,可学历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尤为重视。

2.个别家长不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不能积极与学校配合,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他们平时不管孩子的学习,一旦考试成绩不好,便棍棒交加,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父母对孩子不放心,包办代替过多,全程陪读,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自觉性,不会独立解决问题,体会不到独立解决问题的快乐。一旦没有父母的陪读、陪学,这些孩子便不知所措。

(三)学校原因——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育让学生难以接受

1.课程负担过重,作业压力大,学生整天处于极度应付作业的状态中,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首要原因。教师在学校的质量重压下,对学生加大了训练量,学生学习负担重,他们进入学校,没有闲暇时间去交流,更没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完全被教师看住,一头扎进考试的几门文化课业学习中,部分学生基础本来就差,这样更是雪上加霜,他们根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2.教师不注意保护学生自尊心。教师说话不注意语言技巧,或脾气暴躁,易冲动等原因,而伤害到到本很脆弱的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对教师、对学校失去了好感,进而厌学。

(四)个人原因——对学习产生畏难厌弃情绪

1.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较差而导致厌学。刚接触新的教师和同学,人际关系不和谐,不能适应新环境,认为自己和这个环境格格不入,不能融入到这个新环境中。

2.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学习是为家长而学,缺乏学习的动力和自觉性,学习态度不端正,把学习当做一种沉重的负担。

3.缺乏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遇到一点挫折便退却了。

4.来自自身因素,因为生理缺陷、自感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心理。

二、应对策略

面对如此繁多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做出努力,可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社会方面

1.创造一个良性的社会环境。虽然学生周围环境灯红酒绿,但作为教师、家长,我们要做好学生的监护人,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其健康的思想,高尚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社会也要出台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不允许未成年人进酒吧、网吧等不利于他们成长的场所。

2.社区关工委要与学校加强联系,帮助建立社区社会实践基地,确保学生每学期有一定的时间,深入社区、了解社区、服务社区。

(二)学校方面

1.办好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培训家长教子知识的重任,让家长以适当的方式去管理教育子女,讲究教育艺术,使孩子愿意接受家长的管理。家长会不仅要告知孩子近期的表现,还要讲给家长一些教子常识,如“怎样培养孩子成才,怎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怎样的家长才是好家长”,和家长共商教子大计,以期获得家长的支持,同时也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

2.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学校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进行形势任务教育,提高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为他们创设发展空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中尝到甜头,产生兴趣,发展自身的特长。

3.多对学生进行一些耐挫折教育。家长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或家中的一些问题,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对那些遭受挫折的学生和那些心理有障碍的学生,只要我们热情关怀,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就能振作起来,变得勤奋好学,乐观向上。

4.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教师和家长往往一厢情愿地给学生施压,还嫌不够,家长在家也要孩子开夜车,甚至恐吓学生:“考不上大学,你就会完蛋,就别来见我。”当孩子的心理和能力承受不了或达不到时,就会厌学,有的干脆离家出走。因此,学校要尽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施教,做到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三)家长方面

1.要唤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孩子如果对某门功课缺乏兴趣,就不容易学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每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说,学习本来就是一种需要,但学习枯燥无味,必然压抑孩子的求知欲望,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应帮助孩子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变枯燥无味的学习为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要培养孩子稳定的学习情绪。家长要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水平,要使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认识的逐步提高有助于孩子学习情绪的逐渐稳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良的习惯,如做作业马马虎虎,要及时指出,纠正。

(2)要从点滴抓起,如写字姿势要坐端正,握笔姿势要准确。

(3)家长对学习仅作指导,决不可包办代替。

(4)家长要不断提出要求,对孩子的学习应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

3.要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当孩子学习时,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一个既有一定难度,又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具体的目标。家长应提供适当的奖励条件,鼓励、督促孩子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培养孩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4.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注意力。兴趣是注意力的最大动力,所以在矫治孩子因注意力涣散而引起的厌学情绪时,方法有以下几点:

(1)运用多种学习方法,如利用视觉,看书;利用动觉,写字;利用听觉,听写。也可把几门功课的内容,交替进行复习,还可利用讨论的方式和提问的方式进行学习。

(2)学习时如果注意力分散,可让孩子做几次深呼吸或放松训练,使孩子精神松弛,克服紧张情绪,重新安下心来学习。

(3)当注意力不集中时,可带着学生到室外跑跑步或做做操,10分钟左右,使头脑清楚,提高注意力。

总之,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教师、家长、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耐心和细心,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拯救一颗颗不成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篇4

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成因

1.从生理方面来说,我们知道,个体发展到思春期(女孩起于11~12岁,男孩始于13~14岁),性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显露了。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无思想准备,在一段较短(约半年至一年左右)时期内,会产生对性的不安、害羞和恐惧情绪;过后,便会有另一种倾向,即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异性发生好奇和好感,性冲动也开始出现。伴随着性的发育,思春期孩子强烈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小孩子了,已经长大成人,希望独立,产生摆脱家庭,奔向同龄友人圈的倾向,感到自己的心理谁都不理解,只有新结交的知己才理解,渐而渐之,形影不离。在这个期间,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坚强的集体舆论的制约,他们便会滋长一种逆反心理:恋爱是大人的事,为了标志自己是大人,也效法恋起爱来,尽管他们对恋爱的真谛和含义并不理解,也要好奇地去试探;如果失去自控或在不良分子的引诱下,还会出现不正当的两性行为,心安理得,不以为耻。

2.黄色书刊的影响最为严重,这些书刊都是从学校附近的书店租来的。一些学生租到书后先藏起来,晚上熄灯后躲到厕所偷偷地看,第二天上课时萎靡不振,神情恍惚。

3.现在的青少年普遍早熟,而相应的教育又跟不上。许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毫不知情,有的即使知道了也遮遮掩掩,神神秘秘,反倒激起青少年的好奇心。

4.现在的青少年大多缺乏责任心,他们把恋爱甚至两性关系当做好玩,从没想过为对方负责。某中学一位初三男生直言不讳地说:“我从初一开始谈恋爱,我是谈着玩,没想过将来娶她过一辈子。”

5.是虚荣心作怪。初中学生盛行这样一种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被人瞧不起。因此,一些学生争相谈对象,而且换得越多越好。

早恋会毁了美好的前途。早恋,它分散精力,不利学习。谈恋爱的中学生往往单纯寻找异性的温馨,纯激情的愉悦,学业被搁置在另一边,这绝对会影响学习的。许多早恋学生,恋前学习成绩是拔尖的,而陷入“情网”后,情绪浮躁,兴趣转移,成绩急剧下降,有的葬送了自己光明的前途。这样的实例难道不少。另一方面初中生的早恋现象有损学校的声誉、威信,直接影响校风、学风,特别是家长看不惯,评价不好。这样有损学校的形象。再者,对学生早恋现象不严加刹住,势必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极坏。还值得一提的是初中生恋爱双方都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情递增或是有一部分人基于性冲动与欲望而易出现越轨的行为,最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为避免早恋行为对学生造成心理及生理上的巨大危害,对于早恋的防范及处理应做到以下几点:

1、早防范、树理想

“早恋”的防范,“理想”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展好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教育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使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要知识,消除“神秘感”并认识“早恋”的危害。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根据青少年学生头脑兴奋性强,记忆力好,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精力充沛等特点,用远大的理想激励,将其引导到学习中来。“理想远大的人,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具有了远大的理想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就会自我积极引导,自我积极控制,必定会努力关注自己的前途与发展,从社会责任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出发,将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2、重“疏导”、弃“堵压”

作为教师要始终正视现实,顺应生命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有调查表明,越亲近的异性学生而越不易产生早恋。就班级教育而言,要建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不应有男女“接受不亲”,“男女三八线”陈腐思想,克服学生在青春期阶段对异性的好奇之心,让其产生正常的异性心理建构。同时,如出现了个别的“早恋”现象,也不应简单地去“堵压”,而应积极地从心理上去疏导,如:“选择一个安静让学生能比较放松的场所(尽可能没有其他人)”,开门见山地向他(她)提出你已知道他(她)的事情,并以合适得体的评议让他(她)明白你对他(她)的关心和期待,从而打开对方的心理防线,避免其违反心理的加剧而导致行为进一步恶化。为双方进一步门外汉奠定基础。

3、多联动、保护网

综合考虑初中生早恋现象的成因,我们认为除了学校教师外,家长、文化管理部门、公安部门都有责任在此问题上作出相当程度的努力,作为家长,长年在外,子女交给长辈照顾,子女寄宿在校,即使家长在家,一个星期内也只有两天不到的时间与子女接触,很多家长对子女情况了解委实肤浅,有些甚至会把全校师生公认的行为不端的学生口口声声地称呼为“乖儿子(女儿)”,因此,作为家长,很有必要注意增进对子女的了解,及时掌握子女思想动态,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以免错失对子女进行教育和挽救的良机。作为文化管理部门对于那些非法经营活动,应毫不留情地狠狠打击,对于那些游走于法律边缘的文化行为应加强立法,严审查关,加强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尽最大限度扼杀不良影视音像作品,刊物等在社会生活中泛滥成灾,为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树立起坚实的“保护屏”“防火墙”。作为公安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的监督管理,对他们实行教育,感化和挽救并举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重视学位法制副校长人员的选管理,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律教育宣传,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自尊自爱。

4、净环境,治心病

就社会而言,净化环境,给学生一片健康、纯洁、有益的生活环境也是十分必要的。历史上不是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吗?教育理论中,“环境”不也是影响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吗?因此,家庭、社会、学校必须联合严格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给学生成长一片纯净的天空。

“早恋”是一种心病。心病就得心药医。就学校而言,开设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讲解必要的生理卫生,心理健康。青春期特征等知识,有利于在知识上给学生以及时的弥补,在行为上给学生以恰当的引导,及时而必要地填补了学生有关性知识。身心健康,知识上的空白,满足了其好奇心,能达到矫正其思想,指导其行为的目的,有效地防止“早恋”的发生。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不同的“早恋”行为现象,应及时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同时也要把握一定的“变”,否则将会适得其反,事倍而功半。

浅谈高校学生恶意欠费的心理成因 篇5

一、目前高校缴费现状

大学生拖欠学费的比例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而且愈演愈烈。不少高校大学生欠交学费已占应交学费的20%以上。高校欠费学生, 除家庭确实困难无法按时交费的贫困生外, 还有一部分有能力缴纳却故意拖欠的群体。2008年越演越烈的“5000万欠费催生的禁考风波”事件, 各媒体、网站相继报道, 从该校校园网发布的欠费学生名单和欠款数额上发现, 欠费生少则欠款5000多元, 多则4万余元。据校方介绍, 该校本科第一批录取的学生, 每生每年学费和住宿费为5800元, 本科第三批录取, 每生每年为11000元。这些欠费者少则欠一年学费, 多则欠四年学费。

二、高校缴费情况分析

实际上学生欠费分为“被动欠费”和“主动欠费”两种。

被动欠费, 指的是家庭经济能力无法支持学费开支, 使得学生拖欠学校各项费用。目前, 高校学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比例有所提高, 部分学生来自农村贫困地区多子女家庭, 家人长期患病而缺乏劳动收入, 无力缴纳学费;城市下岗家庭子女也只能缴纳部分学费。部分学生经济贫困, 无力缴费。

主动欠费, 指的是家庭经济能力可以支持学费开支而有意拖欠学校各项费用。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 学校按国家规定收取学费, 是维护学校利益, 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部分学生主动缴费意识差, 道德失范, 诚信缺失, 在学校催得不紧时, 故意拖欠学费, 迟迟不交, 导致恶意欠费现象日趋严重。

(一) 贫困生欠费问题得以减缓

1990年高校生均缴纳学费水准为25元, 1998年达到2145元, 2004年提升至4857元。而2007年后, 国家新的助学政策体系相继出台, 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于高校都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资助方法。

1. 入学时的助学贷款。

在政府资金的保障下, 高校都为新生入学铺设了“绿色通道”。所谓“绿色通道”, 是指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都附有《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学生填写后, 乡、镇、街道民政部门盖章并带到学校。对家庭困难的学生, 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 再核查资助和申请助学贷款。

现在申请助学贷款有两种,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申请对象是已经开通生源地助学贷款省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贷款额度在每人每学年不超过6000元, 为1000到6000之间的整数, 原则上用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年限 (在校生按学制剩余年限) 最长加10年确定, 借款期限最长不超过14年。利率执行贷款发放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在校期间, 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学生毕业后贷款利息由借款人自行承担。

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对象是国内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 (含高职生) 、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按照每人每学年最高不超过6000元的标准, 具体额度由借款人所在学校按本校的总贷款额度, 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标准以及学生的困难程度确定。贷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0年。执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 不上浮。大大缓解了贫困生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毕业后由自己来偿还贷款。

2. 在校中的勤工检学。

勤工助学是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 教育部专门制定了政策, 希望学校管理部门能够协调校内各单位, 开发校外勤工助学资源, 引导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勤工助学活动。关于勤工助学的酬金, 教育部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 要求一个小时不低于8块钱, 一个月不要超过40个小时。如果岗位充足, 学生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就会有一个基本保障。

3. 学期末的奖学金。

国家今年资助新体系中的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等形式的资助范围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解决贫困学生的基本生活费, 每人每年2000元, 约能资助340万学生, 约占在校生的20%, 资助面相当于过去的7倍。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 每人每年5000元, 每年将有51万学生受益, 约占在校生的3%。而国家奖学金主要奖励5万名特别优秀的学生, 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其中, 国家奖学金是中央财政全额负担, 其他两项是中央和地方根据不同按比例分担。基本原则是西部地区8∶2;中部地区6∶4;东部地区分省确定。可以说,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关心下, 在财政部和各级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现在的制度设计总体能够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资助的问题。

(二) 学生恶意欠费加剧升级

通过访谈和座谈的形式从管理层面了解各系学生缴费情况, 总结成功经验;通过问卷、访谈、走访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学校收费的所持观点、缴费情况、欠费动机及家庭情况等,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对其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分析, 找出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问卷。调查采用了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其中有三校生和普高生, 四个系部分别涵盖了文、理和特殊类学科, 因此充分保证了所选取样本的代表性。课题研究共发出问卷150份, 收回有效答卷145份。现将调查结果的部分数据整理如下:

通过表一分析学生缴费情况, 部分学生有能力缴纳但是驻足观望, 看周围的同学缴费就缴费, 看周围的同学不缴费就不缴费;有的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 怀疑自己有可能无法获得毕业证想到毕业时看情况而定;有的学生不如实反映家庭经济状况, 自称是家庭贫困的学生, 想凭此获得助学贷款或其他资助来交学费;有的学生把家长给的学费挪作他用或用于高消费而恶意拖欠;还有些学生及其家长对于缴费上学没有明确的认识, 认为既然考上了大学, 即使不缴学费, 也不会剥夺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这种恶意欠费现象的存在, 反映了学生缴费意识的淡薄, 只注重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无视学校的收费制度。

现从心理角度分析导致学生恶意欠费的几大因素:

1. 部分恶意欠费学生存有依赖观念。

为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 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解困措施,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贫困生的依赖观念, 养成了等、靠、要的心态, 一些学生甚至他们的家长以贫困为资本, 时常以此为理由, 一味等待学校的补助, 依靠学校的减免, 学费向后拖欠。

2. 部分学生持有观望心理。

大部分学生家长一次性给足学生学费, 但有些学生受他人怂恿或影响, 见许多人不缴, 自己也就心存侥幸, 持观望态度来拖延。有的学生见不缴学费也能上学, 于是能拖则拖, 能赖就赖。

3. 部分学生心理扭曲。

近些年, 党和国家提出“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缴不起学费而辍学”的要求, 全国各高校都相应作出了承诺。这一政策对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同时也发现, 部分学生存在不健康的扭曲心态, 他们看到学校对贫困生提供帮助, 给与贫困生一定的补助, 心理失衡, 感觉不平等, 便意图不缴学费, 也希望得到学校的贫困补助, 或享受减免待遇。

4. 攀比心理十分严重。

很多学生消费欲望强烈, 攀比心理十分严重。在攀比心理驱使下, 很多学生出现了畸形消费, 买手机、穿名牌、租房子、谈恋爱。他们把学费挥霍一空, 又不敢将实情告知家长, 只好将学费一拖再拖。

5. 投机心理。

学费收缴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负责, 教学由院系负责的条块分割工作模式, 使院系不能及时了解学生交费情况, 为学生恶意欠费提供了方便。部分学生利用学校管理环节衔接上的滞后性, 心存侥幸, 迟迟不缴学费。还有学生经不住商业诱惑, 把学费买基金、炒股票、买彩票, 却因缺乏经营经验而将学费亏空殆尽。

6. 心态不正。

部分学生心态不正, 自认为在缴学费方面不能比别的同学快, 要给自己留一手, 甚至有些学生天真地认为, 学校实在收不上学费就会免交的错误想法。学费缴得太快了可能要吃亏, 看到部分贫困生因经济困难暂时缴不起学费办理缓缴手续, 这部分学生虽然家长给他们备足了学费, 但到学校后也想方设法办理缓缴手续, 非得看到大部分学生都缴清了才去缴学费, 还有极个别学生等到毕业时拿不到毕业证了才去把学费缴清, 给学校的日常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从以上大学生恶意欠费的心理因素分析可以看出, 导致大学生恶意欠费的主要根源是道德失范, 诚信缺失。对恶意欠缴学费学生加强诚信教育, 切实分析恶意欠缴学费大学生的心理因素。针对心理因素存在的问题和诚信缺失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高校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来改变和认识这种状况。

三、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缓解恶意欠费

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我认为可以从几方面着手: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深入分析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 着力提高大学生诚信自律能力

首先学校教育、诚信环境的确能对大学生产生影响, 但这些都是外部因素,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从大学生内在修养上做起。因此,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积极倡导自律精神, 使学生认识到对诚信缺失不能过多地强调社会原因和外部原因, 推卸责任。要善于自我剖析, 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认识, 努力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我约束能力。中国有句古语:“见贤思齐, 不见贤而自省”, 见贤思齐, 就是以人为师, 向先进人物学习;不见贤而自省则是以己为范, 在社会存在不正之风的情况下, 不抱怨、不观望、不跟从。从自己做起,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逐步把基础性的诚信升华为高层次、高境界的诚信,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其次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 整体消费水平明显提高, 他们的消费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这一低层次的需要, 而是朝着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当我们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时, 却发现实际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更加复杂, 可谓喜忧参半, 而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往往折射出消费主体的价值认定和道德追求。

(二) 着力重树诚信家庭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终身老师, 家庭则是孩子受教育的首要课堂和重要课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提高自身素质, 以身作则。身为父母应时刻反省自己的诚信现状, 无论是对工作、朋友还是对自己的孩子都要做到诚实守信。使子女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学校各院系可按财务部门提供的缴费情况, 及时将欠费学生的有关欠费情况和在校表现通过各种通讯工具向学生家长通报, 一方面可使家长了解学校收费情况及政策, 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家长的协助, 使那些想把学费挪作他用的学生及时缴纳学费, 防止故意拖欠学费现象的蔓延。

(三) 着力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小环境

首先在高校教师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古语说得好;“亲其师, 信其道”,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要搞好诚信教育, 教育管理者自身要树立良好形象, 按章办事, 模范遵守学校各项制度;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 履行《教师法》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做到诚信为人, 诚信施教。其次, 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促进校园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引导大学生崇尚真善美, 憎恨假恶丑,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四、总结

总之, 大学生诚信缺失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 必须在分析诱发失信原因基础上, 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多方面综合考虑, 采取相应措施, 要积极营造讲求诚信的社会大环境。社会作为一个大环境, 对诚信道德建设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加快信用立法, 通过法制建设来进一步规范社会秩序。做到管理上重视、法制上健全和舆论上监督, 诚信缺失问题才能得到解决。同时要大力宣传诚信在社会经济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诚信的认知意识, 使诚信观念和信用意识深入人心, 形成“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环境。树立诚信意识, 把大学生缴费当作义务也当作责任。

参考文献

[1].刘丽、张喜梅、孟海峰.大学生欠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7 (06) .

[2].李英强.5000万欠费催生的禁考风波.期刊记者观察 (上半月) , 2008 (04) .

[3].张大福.解决大学生欠费问题的探讨.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6 (06)

[4].http://gaokao.eol.cn/html/g/zxdk.shtml.中国教育在线, 2009 (12) .

[5].刘兴亮.高校学生欠费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兼论大学生诚信教育.邵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4) .

[6].徐明芳, 李洪英.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分析.河北企业, 2008 (07) .

[7].明智.浅析大学生消费道德的价值追求.咸宁学院学报, 2008 (01) .

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及应对策略 篇6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及继续学习潜力。然而,近几年来笔者发现学生计算能力正呈现弱化趋势,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的速度都不如从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笔者最近听了一节《6、5、4、3、2加几》的教学课,试以此课为例,对计算教学低效、学生计算能力弱化做一些粗浅的探析。

一、教学片断分析

教学片断1:情境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在绘声绘色地描述中创设情境:一天早晨,天气晴朗,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来到草地上,一看,真是高兴!小白兔为什么高兴?它看到了什么?

(教师贴出场景图。学生回答:蘑菇、树林、房子……)

师:有几种颜色的蘑菇?数一数,各有多少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场景图中已有问题出示: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分析: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由三段教学构成:9加几,8、7加几和6、5、4、3、2加几,三段教学中的三个例题都采用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意在:①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计算结合,使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需要;②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但从此教学片断中能看到是:学生对慢节奏情境导入、低思考价值的提问已经不再感兴趣,一些无效的信息阻碍着正常教学。

教学片断2:小组合作

师:谁能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生:6+5=11。

师:哦,你们已经算出来了。怎么算到11的?

(学习小组讨论。)

分析: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有效手段很快被广大师生接受和运用。不过,有时教师只是用了其“形”:热热闹闹的表面,探讨着一个早已熟练掌握的算法,消耗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反而会阻碍学生“紧张有效地思考”。

教学片断3:算法多样

师:4+9,可以怎么算?

生1:把4凑成10,把9分成6和3,4和6凑成10,10+3=13。(师评价:好,一起说一遍。)

生2:想9+4=13。(师评价:你是联系前面的知识想到的。)

生3:把9凑成10,把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3=13。(师评价:好,一起说一遍。)

师:还有其他算法吗?

分析:新课程提倡算法多样化。其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生成新的学习资源。也就是要求教师适时地区别对待众多的算法,及时地引导利用,找到新知的生长点。本教学片断中,教师停留在对多种算法的引出上,学生仍旧守着各自原先的算法做题。算法多样的肤浅化使得学生对算理理解不透彻,算法应用不明朗。

二、思考应对策略

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差异的学生,要努力通过教学和训练及时地缩短学生在本学习段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保证后继的教学能顺利地开展。

1.导入多变,实效为先

与传统的数学课堂强调课前5分钟的口算训练相比,新课程的计算教学都采用从现实情境导入,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现计算的作用”。无论是哪种导入方式,它的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教学服务。本课例中,“凑十法”已为大部分学生所熟练掌握,情境图在激趣、新知迁移方面的作用都被弱化,所以可以直接出示一些9、8、7加几的口算练习,检查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在一些非数学内容的生活信息上兜圈子,把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训练的密度。

2.理性合作,务求落实

合作是因为需要,合作是因为有效,有差异的学生之间需要实现“优势互补”。计算教学中的合作可以用在:学生算理不明需要探讨时、学生个体学习情况需要及时反馈时、学生训练的参与度需要提高时……总之,有需要时才用,用了就要有实效。

3.多样练习,及时优化

(1)阶段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对于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来说是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不能继续依靠自己的手指等实物计算,而必须通过抽象的算理的理解和运用来完成自己的计算。所以,此类计算教学后,及时地训练巩固非常必要。

(2)针对练习。在平时的训练和作业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易混淆的口算题,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

(3)对比练习。当学生已较好地掌握本阶段的口算题后,可以把难记、易混淆的题加以整理,让学生对比训练,从中寻找到规律,增强记忆,提高计算的技能。

当然,影响学生计算能力形成的因素非此一堂课所能体现尽的,还有比如新教材小单元的编排体系,不利于学生有效地消化吸收;新教材计算的例题知识包容性强、练习题中难度递进大;新教材中的计算教学的课时、练习的题量都有所减少;课改后教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的关注度有所下降等。不过一线教师力所能及的是:抓实课堂教学、落实日常训练,以口算为抓手,持之以恒地关注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相信定会有成效。[e]

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及应对策略 篇7

一、高校学生欠费的特点

(一)学年初高校学生欠费特点若将开学次周最后一天(或9月底)设为本学年缴费期限,以此来观察高校学生欠费情况,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1)高校之间学生欠费情况既有普遍性,也有显著差异。如南京某林业大学2006年以来开学次周末欠费率均不到10%;而江西某师范大学2006、2007、2008年9月底,学生欠费分别为5281、5830、6472万元,欠费率分别为21%、26%、31%。

(2)高校内部各专业之间的欠费情况既有普遍性。也有显著差异,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欠费率相对较低。如南京某学院,外语类专业每年9月底欠费率在4-8%之间,而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专业欠费率则在15-22%左右。

(3)学生年级越高,欠费比例也越高。不少调查结果表明,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欠费比例最低,毕业班学生欠费比例最高,班上的学生往往大半部分未及时缴费;二、三年级学生欠费比例居中,三年级又高于二年级。

(4)农村户籍的学生欠费率远高于城镇户籍的学生,据石家庄学院刘丽等同志的调查,两者之比约为3:1。

(二)学年末高校学生欠费特点 再从学年末观察高校学生欠费变动情况,发现有几个明显下降时间段:

(1)学校采取催缴措施后。如江西某师范大学经过催缴,2008年10月底,学生欠费金额比9月底减少了2313万元,欠费率下降了11%。

(2)国家助学贷款放款后。如南京某林业大学自2006年以来,在本学年第二学期国家助学贷款到帐后,基本无欠费,但多数高校仍有不少欠费。

(3)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前。通过对部分高校调查后发现,每年5月底、6月初,不少毕业生会缴清费用,有的一次性缴清二、三年所有欠费。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学生欠费的既有贫困生欠费,也有非贫困生欠费,其中非贫困生欠费比例在高校之间相差很大。事实上,一些高校的调查结果表明,非贫困生欠費的比例相当高。

二、高校学生欠费的制度原因

(一)国家助学政策、收费政策的缺陷 主要包括:

(1)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仍存在不少缺陷。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自2004年推出以来,实施时间还不算长。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其自身存在不少缺陷,执行中也遇到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推进,同时也直接影响了高校欠费的回收。如基层银行担心毕业生流动性大、贷后管理困难、清收贷款成本高等问题,仍有“惜贷”心理,使部分贫困生无法顺利获得贷款;本科院校学生获得贷款比较顺利,高职院校学生获得贷款难度较大;每年启动国家助学贷款时间过迟,审核时间过长,当年申请往往在次年二季度才能放款,这样,申请贷款的贫困生无法按期交费,形成了“合理欠费”。

(2)政府有关部门未对恶意欠费行为明确规定惩治措施。《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学费。然而,对少数大学生违反上述条款、恶意拖欠学费的行为却未作出相关处理规定,连学校收取迟交滞纳金也属“乱收费”。这使得高校在惩处恶意欠费时深感棘手。考虑到维护校园稳定的因素,高校一般不愿采取强硬措施,客观上不利于遏制恶意欠费。

(二)高校内部管理制度设计及执行缺陷 学生收费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的系统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院系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一些高校管理当局对其系统性、复杂性认识不够,对学生收费管理流程各环节的要求不清晰,对各部门在其日常工作中协助收费管理的责任规定不明确,导致部门之间、经办人员之间信息不畅、扯皮推诿,弱化了催缴学费的力度;有的高校未制订恶意欠费行为的监督、惩治措施,对非贫困学生故意拖欠学费听之任之;有的高校对催欠人员缺少工作考核机制及奖惩措施,未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有的高校虽然制订了相关制度,但出于种种原因未得到严格执行。一些直接面对学生的班主任、辅导员怕伤害师生感情、影响学生工作而未认真执行欠费催缴职责,有的部门工作人员认为收费工作不是分内之事,不予积极配合,往往一个环节的失职就会造成管理漏洞,致使催缴工作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大学生经济诚信制度体系的缺陷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诚信问题必然会渗透进高校校园,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带来冲击。目前,大学生诚信的评价、监督、奖惩机制很不健全,未成体系,不能有效发挥引导、约束作用,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因此日渐突出。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表现多种多样,故意拖欠学费是经济诚信缺失的表现之一。不少欠费的非贫困学生往往是在家长已经给足学费后,不去办理正常缴费手续,而将其用于买笔记本电脑、存款生息或炒股等,造成恶意欠费。有的高年级学生因为平时学习不努力,多门功课考试未通过,存在着无法正常毕业的可能,甘脆不交学费。少数学生看到贫困生拿到助学金后心理失衡,为钻空子骗取助学金而假装贫困、故意拖欠学费。一些欠费毕业生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自己毕业证书的网上注册号,制作出与真文凭注册号相同的“假文凭”,以此顺利找到了工作,就再也不去交缴清欠费。

三、高校学生欠费问题解决措施

(一)完善助学与收费政策 具体包括:

(1)理顺国家、银行、高校、学生之间的经济关系,健全银行、学校、学生的贷款操作规则,确保贫困学生“应贷尽贷”。国家助学贷款具有单笔金额小、数量多、风险大、操作成本高的特点,这与商业银行追求“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目标恰恰相反。加上现行政策对其操作成本、风险的弥补不足,如风险补偿金不超过贷款额的15%,但2007年底教育部公布的贷款违约率达到28.4%,导致其收益与成本、风险不对称。因此,银行积极性仍然不高,设法降低、转嫁风险和成本,或向高校提出开设基本户、定期存款等要求作为补偿,成为推进国家助学贷款的最大障碍。国家助学贷款本质上是政府委托、银行代理的政策性贷款,其风险应视为是一种社会风险,而不是商业风险,应主要由政府承担,而不应转嫁给银行,其操作成本也应给予适当补偿。这样才能真正理顺其中的经济关系,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健康、有序进行。同时,应明确规定将每年度助学贷款启动时间提前到上半年,限制银行审核、放款时间,确保新学年开学后,贷款就能发放到贫困生或学校帐户,为贫困生按时缴费、顺利完成注册报到手续提供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2)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为遏止恶意欠费提供法律保障。《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高校和大学生双方各自应履行的义务和可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应明确规定对恶意拖欠学费等行为的认定办法、处罚措施。如恶意拖欠学费拒不改正的,学校可给予退学处分,迟交学费要计收滞纳金等。这样高校在处理恶意拖欠学费行为时有据可依,可用强有力的政策威慑作用遏制恶意欠费行为的发生和蔓延。

(二)改进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收费管理机制 收费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它不是一项仅由财务部门可单独完成的工作。高校应组织制定一套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内控严密、易于操作的学生收费管理制度,促进形成财务、教务、学工、后勤、院系等部门各负其责、通力合作、信息畅通、切实有效的收费工作机制。其中,尤其要注意以下环节:

(1)完善开学注册管理制度,化被动催缴为学生主动缴费。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高校应建立并严格执行缴费——注册——查询成绩和教学计划、选课、听课或参加其他教学活动的开学报到流程。对不按规定缴费又不符合贫困生条件、或虽符合贫困生条件但不肯办理助学贷款的学生不予注册,使其无法进入选课、听课环节。这样恶意欠费行为在注册环节就能得到初步控制。这种方法已在一些开展学分制教学、采用学分制收费办法的高校得到使用,效果很好。

(2)完善贫困生认定及缓交学费等校内资助管理制度,既确保贫困生安心就学,又杜绝非贫困生混入“绿色通道”。贫困生认定是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第一步,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助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是区分学生是因贫欠费还是恶意欠费、进而采取不同欠费催缴措施的关键环节。高校应参照学校所在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本校贫困生认定标准,规范贫困生申报、年(班)级评议、院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工作程序,使认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并建立弄虚作假的责任追究机制。这样,既确保贫困生“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生上,又让想混入贫困生队伍的非贫困生有所顾忌、知难而退,不让“绿色通道”成为“逃费通道”。

(3)明确欠费催缴责任,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学生工作队伍(含大学各院系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直接從事大学生日常管理,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因此,高校应明确将督促学生及时缴费,做好欠费催缴工作纳入到学工队伍的日常工作职责。同时,通过建立收费管理奖惩机制,加强检查和考核。有的学校制订了各院系达标缴费率的范围,对于超过达标缴费率范围的给予追加学生活动经费指标等奖励,对低于达标缴费率范围的给予缓拨公用经费指标等处罚,对直接负责欠费催缴的辅导员、班主任等人员以他的业绩给予通报表扬或批评等相应奖惩。据了解,南京有的大学采取这种责任明确、奖惩具备的考核制度后,充分调动了学工队伍的催缴积极性,效果十分明显,引得其他大学纷纷效仿。

(4)建立学校和家长联系制度,深入了解欠费原因。高校应建立班主任、辅导员与家长联系制度,双方及时沟通学生校内外的学习、思想状况,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班主任、辅导员应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欠费情况,了解家庭实际经济条件。有的学生因家庭突发事件或特殊原因无法及时缴费,有关人员应积极协助其办理相关缓缴手续,使其放下负担,安心学习。

(三)构建大学生经济诚信制度 当前出现的大学生非贫困欠费行为,除客观上国家收费法规和高校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缺陷外,主观上还是学生缺失诚信所引起的。因此,要遏制非贫困欠费行为,根本在于塑造大学生诚信的品质。诚信和利益密不可分,部分大学生缺失经济诚信是因为不讲诚信可以获得眼前利益而不受惩罚。因此,不仅要从伦理道德层面来进行诚信教育,更要尽快构建诚信的制度环境,用经济诚信制度来规范、引导大学生的经济行为,竖立主动缴费意识。值得借鉴的是,以往居高不下的国家助学贷款欠贷、欠息率,随着金融系统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已呈逐步下降趋势。

大学经济诚信制度的建设有赖于中国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单靠高校自身无法完成。它必须由政府来主导,指导相关各方各司其职,逐步构建全国联网的高校学生经济诚信体系。同时,大学经济诚信制度又有其自身特色和任务。建设大学生经济诚信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培养大学生诚信品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之才。因此,大学生经济诚信的建设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既要建立大学生经济诚信评价制度、跟踪监督制度、失信惩罚制度,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和奖励诚信的伦理精神,以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刘丽、张喜梅、孟海峰:《大学生欠费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2]钟理宏、童颖华:《浅谈高校学生欠费现状》,《中国市场》2009年第13期。

[3]陈柳钦:《我国现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中小规模高校最佳现金持有量研究”(编号:2010SJA630

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浅析大学生孤独感成因及应对策略 篇8

1 大学生孤独感危害与成因分析

1.1 大学生孤独感危害分析

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危害很多, 但程度各不相同、因人而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偶尔的、短时期的孤独感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 从而影响其学习效率。长时期的孤独感, 会使人产生恐惧、惊慌、无助的感觉, 使人意志消沉、精神颓废, 对生活感到悲观失望, 对前途感到渺茫, 影响学业成绩的提高。

(2) 阻碍大学生成长, 降低其社会适应能力。孤独感的产生是由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的缺失而形成的, 不言而喻, 长期的孤独感又会加剧大学生的社交恐惧感, 使他们害怕与人交往、拒绝与人交往, 从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沉静在压抑和孤独的痛苦中, 难以自拔, 社会交往能力愈加缺乏, 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从而阻碍了大学生顺利地成长、成才。

(3) 摧残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孤独感的人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我和他人, 认知能力不足。长期的孤独感会使人产生认知的偏差, 从而导致行为的偏差。如: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犯罪事件的频繁发生。据相关报道, 这些事件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与认知、心理偏差有关。

(4) 阻碍社会发展。孤独感的产生对大学生自身的影响当然是第一位的, 比如:影响自身的学习、生活等。一个人的性格、态度支配着一个人的行为, 当孤独感达到比较高的程度时, 可能会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例如:自杀、他杀等。自杀现象表面上看是对自身的危害, 但是实际上对身边的人, 对社会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他杀现象对社会带来的危害则更直接和严重。总之, 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会导致大学生成长受阻, 影响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 最终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1.2 大学生孤独感成因分析

基于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有众多危害, 因此必须对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做全面地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对策。导致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因素很多, 错综复杂。本文主要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出发, 阐述一些主要因素。

1.2.1 主观原因

首先, 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是导致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首要因素。要成功地与人进行交往, 就必须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由于中学时期很多学生都只埋头读书, 学校、家长也过于看重成绩, 因此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到了大学以后, 面对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 许多大学生都暴露出了人际交往能力的不足, 他们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 怎样让谈话进展得更加有意义、有价值, 有的大学生甚至连最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都不具备。因此, 许多大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遭受过挫折和困难, 而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又渴望融入到集体, 渴望与他人交往, 在几经挫折以后, 他们便开始退缩、逃避, 害怕与人交往, 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长期深陷于人际交往的困惑中, 孤独感油然而生。

其次, 对大学环境适应不良, 独立生活能力差, 是导致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关键因素。学者任国荣在对大学新生孤独感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 许多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的三个月内都会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孤独感。大学时期是人生的又一重要转折点, 许多人从小就把大学作为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于是在未踏入大学校园之前都怀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进入大学以后, 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 面对陌生的校园、陌生的面孔, 大学生得面临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压力。学习上, 由高中时班上的佼佼者变成人才济济班级中的普通一员, 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 由灌输式教学向自主学习方式的转变, 这些转变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引发大学生对环境的不适应, 进而出现紧张、焦虑、孤独、失望的不良情绪反应。生活上, 由于来自不同地区, 不同民族, 饮食习惯也存在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会使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的大学生应对起来比较困难。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 很多家庭都响应了国家“少生、优生”的口号, 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 于是孩子成为了家里的宝贝, 人人都被小心地呵护着、疼爱着。这种过度的疼爱与呵护使他们经受不了打击和失败, 因而颓废、沮丧、孤独、无助。因此, 大学生如何及时调整心态, 适应大学生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再次, 错误地评价自我和他人是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又一影响因素。错误的认知会导致一些偏差行为的发生, 从而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网络的缺失, 孤独感由此而来。错误地评价自我与他人主要表现为大学生过低或过高地评价自己或他人。当前, 有的大学生总是过高地评价自己, 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于是孤芳自赏、盛气凌人、不屑与他人交往, 或者表现出对他人的不信任、怀疑、猜测、排斥他人、自以为是。而有的大学生由于自己家庭条件或学习成绩不理想等某一方面的不足, 因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暴自弃、自惭形秽, 缺乏人际交往的信心, 有意识地把自己封闭起来, 逃避各种社会交往, 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 孤独感随之而来。

最后, 消极、孤僻的人格特征和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是导致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因素之一。对于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来说, 处于身心发育的不断成熟时期, 自尊心强、独立欲望高、责任感重、正义感浓, 面对突如其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德, 尤其是社会许多不良现象的冲击, 使他们对社会产生了怀疑, 不愿与人交往, 也不愿被人了解, 觉得人际关系太复杂, 把自己与周围的人隔离起来, 不去主动展现自己, 结果常常在孤独中顾影自怜, 享受不到人际交往中的快乐。另外,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 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也随之渗透进来,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对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和压力, 许多大学生变得越来越功利, 为了追逐个人利益、个人名誉, 满足个人需要不惜一切代价, 早已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置之度外。受以自我为中心的利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使得有些大学生过于看重个人的成败得失, 变得心胸狭窄、争强好胜、毫无度量, 而当他们的需要一旦得不到满足的时候, 就会感觉空虚、失落和孤独。

1.2.2 客观原因

首先, 学校是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主要客观因素。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学校的氛围、体制, 宿舍亲密程度, 伙伴亲密程度等均与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直接相关。良好的学习氛围, 健全的教育体制, 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感染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温馨, 在良好环境的熏陶下健康地成长。反之, 如果学生对学校评价不高、甚至不满, 就会出现逃学、厌学等情况, 成为老师、同学心目中的坏学生, 在学校得不到关心和支持, 因而感到孤独。研究表明, 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 伙伴亲密程度、宿舍亲密程度也与其孤独感的产生息息相关。伙伴对于大学生来说好比自己的家人, 宿舍对于大学生来说好比自己的家。俗话说:在家靠父母, 在外靠朋友, 拥有良好的伙伴关系和寝室关系能够弥补大学生心灵的一些空缺, 满足其情感、归属和爱的需要。反之, 恶劣的宿舍关系、紧张的伙伴关系就会增加他们的不安与烦恼, 从而在自己与他人之间形成了一道墙, 把自己隔离起来, 孤独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次, 家庭是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另一主要客观因素。从客观因素来看, 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已被充分证明是影响个体孤独感的一个重要而具有长效性的影响因素。事实证明, 夫妻关系融洽、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 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 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闹、打骂, 则易使个体形成粗暴、蛮横、孤僻、冷漠等不良的人格特征。当今大学生多数为家中独生子女, 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溺爱、包办过多, 但对他们的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又过高, 这样, 一方面使他们养成了任性、依赖、骄横的性格, 生活独立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弱;另一方面, 又使他们面对父母过高的期望为产生心理压力和负担, 恐慌、焦虑、内疚、孤独无助的不良情绪随之产生。

2 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分析

2.1 自我调节

(1) 正视孤独感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讲, 首先必须要正视孤独感问题, 对孤独感有科学的认识。孤独感虽然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但同时其积极作用也是不可抹杀的, 因此大学生应当辩证地看待孤独感问题, 而不能以偏概全、以点概面。其实, 孤独感并不是一件坏事, 短暂的孤独感会使人进入一种自我警觉的状态, 成为人们自我反省的报警器。但是长期或严重的孤独感则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不利于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然而有的大学生却因不敢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把自己封闭起来, 使自己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中, 个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受阻。面对这种情况, 大学生不应该逃避、畏缩, 而应勇敢地接受, 找到调试的最佳途径。

(2) 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 因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到困难, 有意识地回避各种社交场合, 把自己封锁在狭小的圈子里, 由于人际关系网络的缺失逐渐变得孤独起来。因此, 掌握基本的人际交往技巧和原则, 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培养人际交往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培养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 一个人个性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际关系的好坏, 良好的个性品质, 如真诚、善良、正直、友好、信任等, 有利于增强自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了解他人, 同时也能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 以便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3) 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并为之努力奋斗。进入大学以后, 由于生活环境、学习方式等的变化, 许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对生活感到迷茫, 失去了追逐的理想和目标, 内心世界空虚, 孤独感油然至此。对此, 大学生应该定期做自我反省, 树立远大的目标, 明确自己的方向,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为理想和目标不断奋斗。除此之外, 大学生还应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在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让别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以此来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 缓解学习、工作的压力, 从而孤独情绪也得到调节。

(4)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的指针和向导,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符合社会规范的轨道发展, 有助于个人健康地成长。大学生应该有明辨是非、抵御诱惑的能力,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坚定正确的原则和立场, 胸怀远大理想和抱负, 心怀崇高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实践。

2.2 外部介入

2.2.1 学校

对于学校来讲, 帮助大学生应对孤独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增加学生的自信,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增加师生对彼此的了解, 营造融洽的师生氛围。第二:注重学生心理健康辅导,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心理健康卫生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 普遍重视程度不高。学校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选择适宜的内容作为教材,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了解关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同时利用多种方法、渠道, 如校报、广播电台、黑板报、院刊等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 努力开办专业心理咨询室, 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于学校来讲, 还应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注重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教育,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其适应环境、自我调节的能力, 摆脱孤独感的困惑。另外, 学校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士组织开展小组活动, 如成长小组活动等, 使师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增进了解、增强互动、增进感情, 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 减少孤独感。此外, 个案社会工作也可以介入其中, 运用个案工作的相关专业技巧, 通过与学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为学生提供一个宣泄情绪的平台, 并教给学生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以达到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目的。

2.2.2 家庭

家庭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都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对于还未完全社会化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对家庭的依恋程度仍然很强。父母应多给予他们关心、理解和支持, 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 增加沟通和交流, 给予其适当的意见和建议, 而不能一味地运用家长的权威去指责、批评、强迫孩子, 即所谓教子有方。这样, 大学生在遭受挫折产生短暂孤独感的时候, 能够在家中找到慰藉, 以弥补其心理空缺。

此外,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新兴的助人性服务活动, 其家庭社会工作的技巧可以介入到家庭中去, 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当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桥梁, 运用相关的专业技巧, 促进家庭成员的互动与沟通, 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 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氛围, 从而缓解大学生孤独情绪。

2.2.3 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媒体, 其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开办一些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专栏, 开通心理咨询服务热线、服务节目等, 增长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

参考文献

[1]牧之, 张震.心理学与你的生活[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6:234~235.

[2]李银传.大学生孤独心理的干预研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1) :46~48.

[3]唐小纯.论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 2009 (6) :123~124.

[4]李玲, 王站站.大学生孤独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8 (11) :143~144.

[5]邓丽芳, 王瑞, 郑日昌.大学生孤独感、应对策略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 (2) :120~126.

上一篇:描写王莽岭的诗句下一篇:爱眼护眼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