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共9篇)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1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 大学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教育”, 大学生人才资源大幅增长。据统计, 扩招后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003年的212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699万, 在十年时间里毕业生数量就翻了两倍多, 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长量远远大于就业岗位的增长量, 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这给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无疑导致了大学生就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除高校教育制度、企业等社会因素外, 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也出在大学生自身。
1. 就业认识存在误区
现在再也没有以前的“包分配”了, 取而代之的是就业市场的选择。在校大学生没有主动认真思考怎样改变学习方法, 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的问题, 而到毕业面临就业问题时又过于挑剔, 一心想去大的企业、薪水福利好的企业, 结果在大企业的一线工作不想干, 管理岗位又干不了, 而到有发展的小单位, 嫌弃薪水福利不好, 因此出现一种“高不成, 低不就”的就业怪现象。而且, 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希望一步到位, 缺乏“先就业再择业”的思想认识, 殊不知, 刚毕业的大学生还需到企业好好锻炼才能积累经验, 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2. 就业心理不够成熟
大学在就业心理方面不够成熟, 并且生活阅历简单, 对自己缺乏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一方面大学生普遍对专业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学科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解, 导致就业目标不清晰。另一方面表现在期望值过高, 部分大学毕业生认为有了大学文凭就不愁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在找工作时都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公务员、国企、外企是首选;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是首选;薪水高的职业是首选, 不考虑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的专业, 能否发挥自己的才能, 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 造成就业越来越困难。甚至还有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表现得过于胆小, 不敢展示自己, 在求职应聘中缺乏应有的自信, 结果错失良机。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遭遇了一次或几次挫折, 就信心大减, 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
3. 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部分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高要求存在差距, 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表达能力差, 更有甚者, 通过面试进入企业实习后, 出现环境适应不良、沟通能力差、团队协助能力差等被取消签约的情况。在单位里除了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外, 对大学生的团队意识、社交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需要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但在激烈的竞争下, 大多数学生都会表现出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等。部分大学生的才能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无法顺利就业。
二、大学生应对就业难的策略
1. 认清就业形势
当代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竞争激烈, 是否就难到无法就业呢?其实找“一份谋生的工作”并不难, 难的是找各方面都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 大学生可以多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 通过上招聘网、企业网、读报纸、上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参加招聘会等渠道, 尽可能多地收集各种招聘信息, 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 同时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 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
2. 调整就业观念
当代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大学生从入校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目标, 转变学习观念, 要明确进入大学不是学习生涯的结束, 而是新的学习历程的开始, 可以从大一开始就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 转变学习方法, 积极适应大学学习模式, 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一些常用的科学文化知识, 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其次期望值不要过高, 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就业期望值。当代大学毕业生虽然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知识, 但是动手能力与具体职业的要求差距很大, 需要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加强实践锻炼。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脚踏实地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3. 端正就业心态
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有屡败屡战的勇气, 勇于面对就业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大学生就业困难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坎, 要相信经过考验的人生才会更加精彩。另外, 一些大学生刚入职就出现多次跳槽现象, 很大程度是环境及心理不适应导致的, 通过一些职业兴趣测试、能力测试, 从兴趣、特长、性格、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我, 全面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确定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进入岗位很好地完成由学生角色到职业角色的转换, 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因此, 大学毕业生初入职场, 应积极调整就业心态, 树立自信, 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 只有快速适应新角色, 正确认清自己的定位, 摆正自己的位置, 才能很好地度过环境及心理不适期。
4. 提高职业素质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分析自我, 应该通过一些职业兴趣测试、能力测试, 从兴趣、特长、性格、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自我, 全面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就业是通过市场调节的, 有关调查表明, 自身实力强弱成为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少、职业层次高低及劳动收入多少的关键因素, 自身综合素质是职场取胜的“硬道理”。因此, 大学生要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特点, 有针对性地发展多种兴趣爱好, 增强职业能力, 提高综合素质, 这是切实增强就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2012-11-18.
[2]宋海峰.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理论观察, 2012 (6) .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2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就业现状;应对策略
建国以来,体育教育专业一直作为体育院系的重要专业支撑体育院系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的体育教育事业培养了大量的合格教育师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体育教育专业育人质量总体不容乐观,社会对体育师资的需求量又有限,因此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就进一步加大。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人才市场的产品滞销供过于求的现象则更为严重,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处理好就业问题已是地方师范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地方师范院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气候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口径较窄,办学单位和招生人数的剧增势必形成较其他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现实。现就社会、学校、学生及用人单位几个方面分析目前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1.受高校扩招的影响
由于受高校扩招的影响,有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甚至不具备办体育系条件的学校,为了争取招生名额,盲目申请体育教育专业,因而呈现出体育毕业生相对过剩的状况。有些高中为了提高升学率将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但有一定体育基础,对体育尚有爱好的同学集中加以训练,报考体育专业,导致体育生生源暴增,从而出现恶性循环。
2.受课程设置的影响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重技术轻理论课,技术课学时过多,课程设置内容体系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没有与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要求相适应。这与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提出的“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大相径庭的,离素质教育的目标也会越来越远。要改变这种现象,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当前流行的、感兴趣的、、健康向上的、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
3.毕业生就业准备不足
好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较大,这种保守的就业观是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一些学生在校期间不认真学习专项技术、专业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在应聘过程中表现平平,从而失去就业机会。而且,尽管高校提倡素质教育,中小学推行健康快乐体育,但现实中用人单位在毕业生选用上都注重专项和外语、计算机水平,大多数学生因不能令用人单位满意而无法达成就业协议。
4.受用人单位的影响
面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学生,用人单位顾虑重重。学生诚信受到质疑,由于学生文明素养不高,面试技巧较差,加上自我包装(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中水分较大、签约后毁约、往届毕业生跳槽等现象,造成毕业生在社会中满意率和稳定率不高,从而影响学校形象和毕业生就业率。
二、应对策略
解决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需要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综合考虑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本人等方面的因素。从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课程改革、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全程化、提升毕业生的素养、充分调动其自主择业等方面着手来改变这种就业难的现状。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事实上,农村体育教育师资力量不是很好,但由于条件艰苦,许多毕业生不愿去农村就业,这也是毕业生就业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机构如能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则可以大大改善就业难的现状。据有关部门表示,今年国家将从奖助学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以奖励毕业生到艰苦地区就业的试点。目前,中国农大、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已经实施了对外地生源去西部基层就业进行奖励的规定。政府也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度控制招生人数,取缔不合格学校的招生资格。
2.大力进行教学改革
学校应大力进行教学改革,调整课程设置,规范教学内容。把不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改编,根据现实而定,不能照搬照抄。打破陈旧、落后的体育教学观念,培养现阶段优秀的体育人才。以适合现实的需要,适合时代的发展。学校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增设新专业领域,如哈尔滨有学校率先增设体育旅游专业,这就迎合了市场需求,从而增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3.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全程化就是要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不是学生毕业时或择业时的临时性工作。应以全局观点系统考虑,构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一年级着重职业生涯认识和规划;二年级着重基本能力培养;三年级着重职业定向指导;四年级着重择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四个阶段相互贯通,有机连接,从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4.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择业的能力
如前分析,好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受计划体制的影响较大,这种保守的就业观是就业难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大学生应降低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增加自己就业的机会。同时,体育院校的大学生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专业能力,这样在面试中才能以实力获得机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在就业进行双向选择的今天,大学生应该主动的去寻找机会,而不能闭门造车、等待机会。否则,机会也会擦肩而过。
5.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扩招带来的大学毕业生的素养降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当前一些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素养低下也是用人单位顾虑重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对其加强人生观、世界观、诚信的教育,提高其人格魅力;另方面,大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单位要尽职尽责,不能一有困难就逃避,盲目离职,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使用人单位放心,从而改变就业难的现状。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体育系
参考文献:
[1] 李英玲.辽宁省高校体育大学生就业现状及解决途径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1-104.
[2]刘丙权.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34-36.
[3]张玉琴.体育教育专业就业难的几点思考[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43-45.
[4]李英,杨爱华.我国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1:106-109.
[5]许春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1:55-57.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3
摘要:目前农村学校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低效的状况。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教师缺乏教学艺术;课堂组织能力不强;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过程缺少爱;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教学现状;低效原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5-004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5.028
一、当前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现状
农村学校分布广泛,是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很多政策要向农村学校倾斜,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老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上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将学生视作知识容器,只负责对学生灌输知识,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差,主要表现如下:
(一)课堂纪律较差,秩序混乱
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最基本的上课要求,但部分老师将良好的课堂纪律作为保证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认为只要课堂秩序良好,就一定能保证教学效果。以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课堂上难免会有小组活动,群组讨论或者实验课堂,这需要学生保持充分的上课热情,积极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此时,课堂气氛必定热闹,同时也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老师一味地追求安静的课堂气氛,不允许学生交头接耳,只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对老师产生过多依赖
当前,部分老师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见过多,甚至存在老师包办教学的现象。在此现象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逐渐减少,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难以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三)课堂效果难以达到预期
在当前阶段,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在教学方法与课堂管理方面还未真正获得正确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年龄特征以及当前的能力水平,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农村学校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老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通常来讲,老师对于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课堂表现,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老师,要想得到学生的认可,首先应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而现实情况表明,如今许多农村老师素养参差不齐,创新意识淡薄,加之对工作环境的不满意,在工作中停滞不前,意识不到自身人格魅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受老师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二)课堂组织能力较差
部分老师缺乏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不善于管理课堂,造成部分学生不专心听讲,课堂上讲话,搞小动作,上这门课做那门课的作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三)老师对学生缺乏关爱
关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但是目前有许多老师对学生缺乏爱心,难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在学生中难以树立自己的威望,与学生的相处并不融洽。甚至个别老师对学生冷嘲热讽,甚至批评打骂,使得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作为老师,不能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往往胆怯消极,甚至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甘堕落,破罐子破摔。以上学生的消极行为,均源自于老师对学生缺乏关爱。
(四)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化
对于学生而言,自主参与一些课堂小组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其对相应课程的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义与本质认识不足,甚至出现偏差,认识不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使得这类课程仅仅流于形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探究欲望,遇到问题得不到正确的解决方法,课堂学习趋于被动。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欲望得不到真正的激发,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
三、转变课堂教学低效的应对策略
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应对。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件事充满兴趣时,你会觉得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整个人神采飞扬。但如果你对它不感兴趣的话,便会觉得味同嚼蜡,度日如年。学习也是如此,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提高了一半。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解读,并精心设计课题引入方式,将课程的学习过程逐渐变成探索奥秘的进程。在上课之初就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所以,在新课导入上除了以“设疑”导入外,还要通过“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情境小品引趣”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作为老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自我参与的机会,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功能,教师仅仅起到引导课堂进程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动手、实验等。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老师应正确解答,悉心引导,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三)注重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方法的传授
教师在课堂上总是想尽办法把知识讲深、讲透、讲到位,只注重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更可能是消极应付的,教师讲得再好,课堂效率还是很低的。达尔文曾经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正确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及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运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农村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实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挑战。不难想象,一个很少自己看书,很少自己搞学问,很少自学的老师,他的教学艺术也是很低劣的。转变观念,解放课堂,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高效课堂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所有教师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4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普遍关心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就业难已然成为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更有人说大学生毕业即失业。
其实有很多原因会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不少人把矛头指向了社会、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好像大学生就业难都是这些客观因素惹的祸,和我们自己没有关系,我们只是受害者。可我认为,重点不是这些因素导致了多严重的后果,而是我们怎样看待这些问题,并且找到自身的原因,从而弥补那些客观因素导致的后果。例如,近些年有很多人对高校扩招发起了责难,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应该盲目跟从,应该认清现状,有自己的想法。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在提高,老百姓愿意为子女的教育进行投资,愿意把自己的子女培养成高素质人才,高校扩招正好满足了大部分国民的意愿,代表了公众的利益,也拉动了内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的发展,所以高校扩招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并不是有弊无利的,在一定范围内高校扩招是非常必要的。尽管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提高自身素质的障碍。
所以尽管就业难有一部分外界的原因,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出发,尽量降低外界因素对自身的影响,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不论有多少客观原因,不论就业率是多少,总有企业单位在不断接受大学生,总有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这就表明是否能够成功就业,与毕业生自身存在着很大关系。
首先,错误的就业观。有些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对自己估计过高,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薪水、福利待遇要求过高,不顾自身的条件,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愿去一些小城市发展;对单位选择过高,“学而优则仕”非要去当官,看重国家机关、大单位等,对一些小企业不感兴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殊不知从基层做、肯吃苦、艰苦奋斗才是得到理想职业的必由之路。过于注意眼前的利益,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清楚未来的方向,导致难以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其次,专业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掌握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很多大学生却不能在大学里学到足够的知识和技能,使自己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能看到的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直接导致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松懈,四年后发现自己收获甚少,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应对工作需求,企业在招聘时也不愿将岗位提供给这样的大学生。所以找工作时专业不对口也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阻碍。
再次,缺乏清晰的职业规划。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跟形势,开始四处投简历找工作,但是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充分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没有明确自己的职业目的,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导致找工作时的盲目和被动,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
最后,缺乏事业心,责任心。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优越的生活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人的斗志。现今的大学毕业生都为80后、90后,有些大学生频繁地变换岗位,缺乏对工作的责任心。有些大学生在事业上无所追求,抱着“有个稳定的工作就够了”的心态,不积极进取,导致自己能力逐渐下降,最后被社会所淘汰。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形成单一专业的知识结构,知识面狭窄;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操作,以致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太差。这种知识结构状况缺乏创新活力,理论脱离实际,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学生之间的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地区差异显著;加之个人主义、自我等原因,集体主义感和团结意识薄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团结协作能力欠缺,进而影响日后的工作协作能力。绝大部分学生为了上大学,过于注重高考成绩,忽略其它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际能力,缺乏基本的表达能力。许多都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基本上没有养成良好交际的习惯,走上社会就难以应付日常各种交际,以致与用人单位交流时,有一部分人不能把自己的优势等恰当地展示给用人单位。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应对外界影响的同时,大学生还是要从自身着手做出调整和努力,这是缓解就业难压力的关键。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一下几点: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找准职业倾向。毕业生不应该总是盯着“热门”职业,要知道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充分的了解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时代的需求,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正确进行自我评估和职业分析,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了解职业的特性、现状及发展空间,以及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进行职业定位,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工作。
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加强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以外,提高实际运用能力,还需具备从事该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积极投入到社会工作当中。
掌握基础知识性能力,促进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为了就业而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外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了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正确运用,必须努力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各类有用的信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提升就业能力的保障。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心理素质,导致在求职的过程中,有些人在遭遇失败后,一蹶不振,自信成就了不少人,自卑也使不少人痛失良机,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所以大学生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锻炼自己坚强的性格,求职时用积极的心态战胜困难。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求职的道路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转变就业观念,不断增强经济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在政府、学校、社会、企业的帮助下,闯过就业这个难关,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回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重要位置。
高一学生学习化学难的原因及策略 篇5
韶关市第二中学 余智敏
高一化学是继初三化学学习后的高一个层次的化学学习。高一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是否能继续深造。刚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后,普遍会感到:与初中相比,高中课程怎么这样难学?高中的学习成绩怎么会这样难提高?为此他们感到苦恼和困惑。而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认真分析其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他们的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我们高中化学教学的开展。
一、导致高一学生感到学习化学难的原因 1.教材结构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化学基础知识,理论性不强,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在课程内容和学习的要求方面,知识量多了,深度、广度和难度也相应明显加强了,由描述性知识向推理知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有的内容如:“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律”、“物质的量”等等知识理论性强,抽象程度高,这些内容历来被认为是造成学生分化、学习困难的重点知识。
2. 教师教学的原因
由于初中化学学习时间短同时也是作为升中考试主要科目之一,造成教师侧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迎会考,而没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多为机械式的被动学习;而某些常识性介绍及选学部分没有讲述,造成学生在某些知识点上有缺陷。然而高中教师对初中教材的知识点、教学要求、特点以及学生的参差水平了解不够,而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要求、教学方式,也与初中大不相同,特别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往往未处理好初三与高一教与学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甚至为了迎合高考,还将教材过度深化延伸,对化学知识讲得面面俱到,“满堂灌”使得课堂欠活跃,从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 学生自身学习的原因
对于高一学生(特别是普通高中的中学生)来说,都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他们之所以陷入学习困境,原因有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与初中相比,在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方面有哪些不同,缺乏了解和认识,但仍沿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坚持已有的学法,相信自己的***惯,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较差;不遵循学习活动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忽视学习过程的基本环节,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总结评估等。听课时,把握不住知识的重难点,理解不透;有的知识印象不深,造成知识缺陷日积月累;甚至还有学生抵御不住社会精神环境的种种诱惑,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模仿社会不良习气„„由于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往往难以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难以上去,进一步在思想上产生出学习的为难情绪。
4.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起着重大的影响。调查中发现,有的家庭比较民主,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学习能力,对孩子的要求比较恰当,这些学生学习心态往往较好。有的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经常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对孩子的学习能力认识不足,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时,还常讽刺、挖苦。尽管学生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是他们的接受能力与优秀生存在着先天的差异,长期形成的学习方法也不科学,成绩不甚理想。加上来自家庭等的沉重压力,心理负担过重,从而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二、帮助学生去掉苦恼,走出困惑
鉴于上述种种引起学生学习化学“难”的原因,如果高一学生在学习策略上不能较快适应,容易造成学习成绩的较大分化,甚至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去正确应对呢?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心境状态,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成效。而学习上的顺逆、工作中的成败、有际关系的亲疏、健康状况的好坏、生物节律的起伏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心境。艾森伯格等的习得性勤奋的原理也告诉我们,学生学习差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学习没有处于良好的的心境状态之中,教师一般只会表扬学习好的学生,使学习差的学生在思想上和感情上产生了无助感。反正老师不表扬我,努力与不努力都一样!他们的学习心理可见一斑。因此作为高中教师,在教学当中就得找出相应的策略,帮助学生去掉苦恼,走出困惑。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采取什么教育、引导学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更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1.循序渐进,注意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
搞好初、高中知识的相互衔接。老师要在学生学习高中教材前,给学生介绍本门学科的特点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同时介绍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及注重事项,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使学生转变学习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准备。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可先搞一次摸底测验,针对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来着重考察,从中找出教学的切入点。如:元素化合物知识,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等知识及其应用。还可以参考高一培训材料中的内容,也可在上网在化学论坛中与一些同行们交流探讨等做法,使初中与高中知识相衔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自各层次不同的初级中学,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作为教师,就更应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实适因人施教,从而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克服种种畏难情绪。如在学习《环境保护》这节课,可让学生自行去查找有关环境污染的原因和人类对环境保护所做的努力,指导学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转变观念、钻研大纲和教材、更新教法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教学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如电子的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的表示等都与旧教材不同,此外,教材还设有“资料”、“阅读”、“讨论”、“家庭小实验”、“研究性课题”等栏目。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不仅要求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所有这些都要求每一个教师,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4.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独立钻研,独立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一直让老师拖着走,不但教师感到心力疲惫,而且培养出来的人也不会有真才实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要培养这些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启发式和诱导式的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消化得出结论,通过讨论明辨是非,通过实验证明推断。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保证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5.为每个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学生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在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中也明确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现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推寻“专业教室”,它为学生个人或学习小组提供了活动的空间与物质条件,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因此只要我们思想明确,还是可以想出各种办法,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比如,讲述元素周期表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们当一回门捷列夫,依照之前所学过的元素周期律,自制一张元素周期表,看看谁制的周期表更好,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巩固知识,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理论课上得更加生动有趣,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去。
6.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矛盾。
学生的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条“捷径”,让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矛盾,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消除矛盾,就要把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论断等技术运用到学生身上,帮助他们解决知识障碍、能力障碍、情感障碍或家庭、社会因素引起的矛盾。
7.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同时还形成了一些行为习惯。教师要善于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校正与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性工作。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各个环节,研究学生掌握基本学习方法的训练途径,比如: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实验、做作业和复习小结等,针对每个环节的特点,加以具体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方面的训练,要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约束性,要在“严”上下功夫,在激发兴趣上作文章,使学生终身受益。此外,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教育和学法指导。比如,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实验、基本计算等各类知识的学法指导,尤其应注意化学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学知识与技能的迁移策略,化学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策略等进行学法指导。
8.教学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当今社会,是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时代,中学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交互性的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信息,辅助教学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结果,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促进教学的现代化,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计算机辅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当今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们促进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教学的进程。我们可根据化学课堂教特点,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在备课上下功夫,既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要防止多媒体教学成为新 “满堂灌”的工具。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应扮演情景的主动创设者、协作的周密组织者和高级伙伴、会话的积极引导者、意义建构的忠实支持者,让化学课更生动、更有趣,从面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和研究。
9.寓感情交流于教学中,施爱于教学之余
在学生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大多学生不太敢接近老师。但高中的学生更感情,如果老师施爱于细微之处,平时对学生多接触、多关心,就会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如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多问寒问暖,生活上多一些照顾;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义务补差等。从而学生就会对老师从尊敬到亲近,从亲近到做朋友。而对于普通中学的学生,学习又很努力,但努力不一定都有好的结果。老师提问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眼里是很简单,但学生就不如此认为了。如当在提问时,对回答不出的学生,教师不要一味地指责、批评。人总是爱面子,不喜欢别人批评。因此,教师要有耐心,应多些暗示、多提示、多鼓励、多肯定。要善于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看到希望,看到成功,看到老师的笑容。否则,对于已经化了很大苦功的学生而言,其伤害的程度是无法形容的。另外,一堂课结束了,老师不妨在教室里多留一会儿,问问学习困难的学生哪些问题没解决,听一下他们对老师上课有什么要求,他们会感到老师是多么的和蔼可亲。他们由对这位老师的爱戴转化为对这们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有了这种兴趣,还何愁学习成绩上不去呢?对有的不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内向学生,老师更就应主动关心他们,接近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班级中建立学习互助小组,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得到优秀学生的帮助,使一些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得到解决。只有不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才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6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象的深入讨论
(一) 当前小学生的语文习作所存在的诟病
1.对习作缺乏兴趣、抄袭严重
天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许多专家学者对小学生习作情况做过大量调查, 他们所得出的结论大同小异:只有少部分学生是对写作抱有强烈兴趣的, 大多学生所持的态度是一般或不喜欢。不仅如此, 当前学生中的抄袭情况也很严重。
2.习作内容脱离现实
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着文章空洞乏味、情感缺失的问题。当拿到作文题目时,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怎么编, 而不是如何构思。文章中充斥着“大话”、“空话”, 毫无感情可言。
3.语言组织的问题
有些学生的习作内容真实, 情感真挚, 但是却在语言组织和语句修饰上出现了问题。考量一篇习作是否优秀不仅要考虑到它是否内容饱满, 形式是否丰富, 还要考虑到它是否语言通顺, 文采盎然。
4.错别字现象严重
如果说习作达到上述的三个标准, 自然算得上是优秀的文章。但是, 如果一篇文章中错别字过多, 词汇修饰出错频繁, 这也将严重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
(二) 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
1.教师的作文命题脱离学生生活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中, 成长在父母的呵护下。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大多数来自于书本和自身的想象。至于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参与的就更少, 除了上课还有补习班, 少有的休息时间也是被游乐场和肯德基所占用。甚至去游乐场, 都会有担忧其人身安全的家人陪同, 社交活动之少由此可见。如果教师的作文题目脱离他们的生活圈, 他们跟多情况是无感可发, 无文可写, 也难怪他们会不感兴趣和习惯了抄袭。
2.教师的习作训练缺乏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 他们习作之路才刚刚开始。很多情况下, 小学生都是以自己的兴趣来分配学习时间的。传统的习作教学过程不外乎给学生灌输大量的写作技巧, 写作方法。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便是忽视了学生的兴趣方向和接受能力。
3.教师习作教学中忽略了讲评环节
学生的作文经由老师批改后, 所能得到的便是简单的评语。一名小学生, 很难知道自己文章中的优缺点, 哪些应该保留, 哪些应该摒弃。而这种传统的单一的评价形式对学生来说, 并不具有实际的积极意义。
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小细节
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 一大原因便是他们缺乏对生活细节的观察, 对生活的常态没有深入的了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的小细节, 这也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习作课堂上, 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语言对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描述, 然后开展班级讨论, 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学习到他人的优点。
(二) 多提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目
如果教师提供的习作题目过于脱离学生生活,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 自然会出现“无法提笔”的情况。而这不仅影响学生的习作成绩, 甚至还会使得学生的习作兴趣渐渐消弭。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当提供富有趣味性且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题目。
(三) 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作文是由一句一句、一段一段的文字所构建的承载作者自身情感的载体。由此可见,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 文字的驾驭能力是一大要素。现在小学语文习作针对的是3—6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所阅读的书本有限, 受教育的时间短, 语言的功底还很浅薄。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性和课程来拟定学习课程规划。比如:苏教版小学五年教材中《白杨》这篇课文, 在学习这篇课文过程中, 学生会学到戈壁、清晰、浑黄一体和高大挺秀这样的新词汇。而这篇文章中, 也用到了拟人和比喻这样的修饰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些新学的词语造句, 或者写一个简单的小故事, 在造句和编写小故事时, 可以引导他们用到课文中所用到的修饰手法。这种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模式不仅会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还会加深他们对于语文习作学习的兴趣。
(四) 培养学生多想多写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 而习作也同样是这样。教师可以在完成新课标的前提下, 针对不同年级, 制定不同计划。如:针对三年级的学生, 由于他们是刚开始学习写作, 可以布置每周写一篇课文读后感的任务, 而六年级的学生就可以为他们布置每天写日记的任务了。
结束语
针对现在小学语文习作的教学现状, 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都做出了很多努力, 并取得了一些进步。而未来, 依然会有众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为语文的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欧阳立艳.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13 (54)
[2]姚兴宇.大连开发区小学第二学段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7
【摘 要】顶岗实习是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应对策略
教高 [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顶岗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营销管理类岗位的社会需要、行业认可、企业能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顶岗实习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教学的不足,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实施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市场营销专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影响了顶岗实习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实现学生顺利就业也带来不利影响。
一、顶岗实习现状调研
(一)顶岗实习时间安排
目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习主要有三阶段:第四、五学期各为期四周的实习,第六学期为期18周的实习。其中第四、五学期主要以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第六学期以学生自主联系企业为主。
(二)顶岗实习企业统计
以2015年14级营销专业学生第四学期的实习为例,有东明家具、信誉楼百货、迪信通等10家企业,共接收130名学生。
(三)顶岗实习现状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与企业、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获取有用的信息。
(1)顶岗实习岗前调查,主要包括实习企业及岗位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接情况等。
(2)顶岗实习过程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工作情况、教师的跟踪管理及企业的管理情况等。
(3)顶岗实习结果调查,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综合评价、用人单位对市场营销系顶岗实习工作评价等。
二、顶岗实习存在问题
(一)实习企业方面
1.实习岗位单一,不能与人才培养方案良好对接
人才培养方案是为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专门制定的,课程的设置以此为依据,专业培养方向涉及房地产、医药和汽车等行业的营销岗位,但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并没有完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2.企业有担忧
市场营销专业一直以来就业形势不错,有一部分企业以能留住人为目的,非常欢迎学生顶岗实习,但企业在与学校合作过程中,也有自己的担忧。
企业是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因此企业在接受顶岗实习学生过程中,主要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特点,学生到企业需要由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如果顶岗实习时间短,学生刚能上手实习就结束,企业很难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
(二)学校方面
1.教学计划中实习安排时间与企业用人安排不合拍
学生顶岗实习的安排是以学校管理的方便为出发点,安排在学期末和第六学期,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
2.实习过程管理欠规范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第六学期学生实习以自己联系为主,地点分散,给日常管理带来难度,这也使得教师的指导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
3.实习管理力度不到位
由于许多企业都是第一次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共同参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机制没有真正建立,双方还需要进一步协调,需要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三)学生方面
1.对顶岗实习认识片面
对于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及家长存在认识偏差,不能正确对待顶岗实习的利弊,甚至认为学校与企业之间签有不利于学生的约定。
2.职业意识缺乏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实习岗位以销售代表为主,工作既有挑战性又较辛苦,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实现由学生到准员工角色的变化,对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时间等不能适应。甚至有学生“中途退岗”,这给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较大困扰。
(四)法律制度方面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对于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讲,实习期间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在受到侵害时,没有合法途径维护,这也使得学生有后顾之忧。
三、应对策略
(一)构建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参与,要想实现三方共赢,应就顶岗实习的目的、实施、考核、评价进行共同探讨,制定规范的校企合作协议、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等,建立健全顶岗实习各项规章制度。按照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建立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指标,设立各实习阶段的考核指标,将实习全过程分解并量化,使实习过程便于考核和监控,建立快速的信息反馈系统,保证实习过程的信息和情况及时地反馈,构建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顶岗实习模式,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校企一体化的管理机制,与信誉良好的实习单位建立互动,在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交流培训等方面加大校企深度融合,利用学校科研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可以与商联会等行业协会合作,主动出击,寻求效益好、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三)做好岗前思想教育工作
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就业指导与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提前做好思想准备,调整心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顶岗实习,把握好实习与学习的关系。加强学生职业营销人的道德素养,培养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明确学校、学生、实习企业三方责任
教育部教职成[2006]4号规定,“职业院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合作,遵守国家有关教育培训、劳动就业、生产安全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所以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责权关系,使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权益能有效维护;企业、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学生权利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教职成[2006]4号
[3]李军雄、曾良骥: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0(1).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8
(2)作者姓名:易思雄
单位: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
通信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凤羽街136号)邮政编码:743000
电话:***
e-mail地址:dxckzxysx@163.com
(3)个人简历
易思雄,男,汉,生于1980年1月6日,中共党员,2002年6月毕业于甘肃省定西教育学院,2004年春至2006年夏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定西电大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进修本科。2002年9月至2009年8月在安定区称钩学区任教,2009年9月调入安定区东方红中学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参加工作以来,获省级录像课二等奖1次,多次获区级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师”称号。
安定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易思雄
(定西市安定区东方红中学,甘肃定西743000)
【摘要】目前,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教学计划,要建立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要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均衡发展与普及带来了不小的阻力,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就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教师队伍建设、信息技术教学等方面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应对措施
近年来,面对新课程教学计划的全面实施,中小学加快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村中小学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笔者作为一名在农村任教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师,真切了解安定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不良现状,引发了许多思考,在网络几乎普及化的今天,如何将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农村化,如何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的常规化,怎样才能闯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路子是当务之急,务必要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制约发展的因素
安定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同地域的城市区相比,还存在着资金、技术、师资、观念等诸多困难,具体表现为:
1.领导重视不够,课程没有充分开展
时至今日,我区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学校的领导对在农村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①对信息技术教师选择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领导认为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件非常轻松的工作,对教师的选择很随意,经常换来换去。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本来就不是很高,如果不能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信息技术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必然会下降,这样就不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②信息技术教学时间得不到保证。每当学校开展活动、迎接检查、各种复习备考需要时间时,总是以信息技术学科作为“牺牲品”,用信息技术的课时来弥补其他学科的不足。③很少或从不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教研活动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别的学科的教学研究活动经常开展,而信息技术却常常是一个被遗忘的学科。④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考核不严。学校对别的学科的教师制订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等各个环节对教师进行严格要求,但对信息技术教师要求宽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落后,硬件设施差
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资金的短缺造成了软硬件建设的滞后。由于软件更新速度快于硬件,当学校一次性投入建成微机室以后,就再没有较多的投入搞软件建设。虽然初期投入较多资金,建起了漂亮的机房,配置了相应的设备,但常常作为应付教育检查的摆设,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学校领导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思维跟不上新课程要求,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基本上还处于初创阶段。许多学校领导还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传统应试教育中,以中高考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对新的教育模式难以认同,致使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很大影响,使学校的整体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缺陷。要在农村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给各校配置成套设备,配备专业教师。另外,计算机机房的日常维护费和电费,使有限经费更加紧缺,致使学校的计算机无法及时修理和更新等问题也需及时解决。
3.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足,日工作量重
我区农村中小学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技术的专业人才凤毛麟角,多数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高,对现代教育意识与现代教育观念缺乏了解,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难以发挥其引导作用。有的学校则是把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安排教其他课,信息技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由于无纸化办公的要求,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兼有打字复印、负责学校机房、办公室计算机及教师计算机的维护,统计学生考试的各科成绩,统计汇总上级各个部门的数据等工作,使信息技术教师忙于政务,而轻了专业。同时,由于领导观念的偏执,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工作中得不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理解,绝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地位低、环境差、待遇低、工作重,而且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缺乏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挫伤了大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
4.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质量低,教育资源不能共享
在安定区农村较为贫困的地区,大多数学校还未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即使部分学校配备了相应的设备,也往往是教授学生简单的上机操作技能,还停留在将计算
机基础知识作为信息技术课主要内容的教学阶段,未涉及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至今还没有接通互联网,缺少与外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电脑和网络未实现完美结合,不能交互,难于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5.教学软件注重形式
大部分农村学校课堂教学软件只有在实施公开课,评选优质课时有幸一见,且普遍存在“只要运用了教学软件,就一定能够促进教学”的错误认识,忽视质量和效果,真正从学习规律角度设计的教学软件很少,并忽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的反馈和评价。
二、促进发展的措施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全面普及,从我区目前的实际来看,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纠正课程设置偏差
观念的转变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条件。
首先要转变领导的观念。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信息素养应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适应信息化社会教育方式根本转变的需要,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开齐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认真安排好信息技术课,按专业排课,抽专人负责。
其次,加大资金投入,保证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必须调动政府、教育部门、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可采取“引资修建、借鸡下蛋”等办法上设备,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再次,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教师是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深重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去教好学生。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技术、新媒体的社会效益的体现关键在教师,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社会效益,为此,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迫在眉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以保证有数量足够,素质较高,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在采取激励政策,吸纳具有高水平计算机知识的专业人员到农村学校去任教的同时,必须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师资的优势,本区自己培养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定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针对农村教学点、农村小学、农村初中的不同需要,采用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实践相结合等培训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3.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二者整合才能真正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要构建教研网络,要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观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五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整合。
4.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是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鼓励各校进行校园网建设,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少数中小学可通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并定期更换教育教学资源来解决教育资源共享问题。还要加强县域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库建设,要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识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可省时、省力,避免重复建设,实现共享,使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更强。
总之,我区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给信息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相当大的阻力。而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又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它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开拓眼界,与外部世界接轨的进度,关系着农村学生学业的完整性,关系着农村中小学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只有在了解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积极应对,切实加以解决问题,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篇9
一、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的
主观原因分析及调适
当代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除了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的主观原因。作为心理咨询的一些专家或是老师、同学主要还是要从个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分析和帮助。
1.认知方面
人际交往的认知成分反映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人际关系状况的了解,是人际知觉的结果,是理性条件。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出现对自我评价的认知失调,如过高地评价自我或是过低地评价自我。前者产生自傲心理,居高临下:后者是自卑心理,自我封闭,害怕与人交往,恐惧交往失败。过度的自我中心化,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与人相处时,不分时间、场合,不顾及别人的情绪,任意表达自己的意见,随意表露个人的不良情绪,影响到他人的情绪和利益而恶化人际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实际上是为了更多受到别人的关注,但要获得这种尊重和关注必须先尊重别人,关注和帮助别人,才能有好的效果。对人际关系的过度理想化,有些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因为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对人际关系的判断过于简单化,理想化,因而在最初与人交往中受到挫折和伤害,从而产生不信任感或是与人沟通困难的.心理。或是认为人际交往相当于市场的交换,而伤害别人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并以友谊情感至上的原则与人交往,一方面要认识别人的各个方面,同时也要认识到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以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2.情感方面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人需要的一种态度体验,情感成分是关系双方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和亲疏关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情感在人际交往中对个人的行为起着动力作用,人际交往中若有积极的情感产生则推动人际交往的行为,个人人际交往更积极主动:消极的情感则阻碍正常的人际交往,个人表现出孤僻、自卑或是自我中心化,从而导致人际关系恶化。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确全面地评价自我,超越自卑、恐惧心理,调整自负怀疑心理,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一些交往的技能和技巧。
3.社交知觉及归因方面
社交知觉中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投射效应及社会刻板影响影响到我们对别人客观全面的评价和认识,应该尽量避免。这些社交知觉同时也会影响到个人的归因,归因是指个体习惯上倾向于做出怎样的解释,它也影响着个人的人际交往,如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就会把失败归因于环境不好、运气差、人际交往太复杂等复杂的外界因素,却很少考虑内在的因素,从而导致人际归因失误而形成人际交往障碍或人际交往的一些心理问题,产生消极的人际知觉和情感而自我封闭退却,或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常见的归因偏差有认知性偏差、动机性偏差以及性别性偏差。当代学生的归因风格和归因偏差会影响到学生人际交往,所以对学生应该进行归因的训练。
4.行为、能力方面
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足够的阅人经验及交往经验,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行为不当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别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在这些方面,当代学生应该多看或是学习一些交往的技巧,要善于表达自我,真诚地去赞美别人,同时也要提升个人各个方面的能力,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别人。
5.自我意识及价值观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并依靠这种认识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使个体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在对学生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调查中发现内在自我对人际关系有很大预测作用,内在自我与人际关系困扰成负相关,即内在自我意识水平越低的人人际关系困扰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首先应该积极全面地评价自我,充分地认识自我,相信自己有不同于别人的特长,克服自卑自负心理,敢于超越自我和挑战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地感受人际交往中的温暖,从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价值观的一致性是人际吸引的一个要素,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是调动个人交往积极的动力,如在人际交往中不能简单认为人心叵测,人心自私,或是受相互利用等不良的价值观的影响,而应该积极正确地看待人际交往。
二、当代学生人际交往中心理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
当代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除了从主观上分析解决外,还应该从客观上采取具体措施,如:
(一)重视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创造宽松的校园环境,优化人际交往氛围
利用课堂教学、团队活动、文体活动、宣传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奋发进取、团结友善的校风、班风、学风,提高学生人际信任度,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通过团队的一些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在交往实践中得到锻炼,并体会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带来的收获和乐趣。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不去斤斤计较人际交往中的个人得失。
(二)心理咨询工作的老师或是学习心理学的专业人士应该做的
1.对新生心理健康的普查、跟踪及指导
很多新生因为适应不良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的出现有可能是人际适应不良所造成,心理的不健康从而也会加剧人际关系的恶化。所以对于新人校学生要格外重视,无论是心理学的专家和老师,还是搞学生工作的一些人员都要重视这一点。
2.重视对学生人际交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并懂得人际交往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学知识。在其他任何课堂上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知识的传授和分析。一些研究确实表明那些学过心理学的人或是懂得心理学知识的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或是人际交往适应不良情况更少。对一些做学生工作的老师或行政人员进行心理学方面或人际交往知识的定期培训,如拓展训练,对于任何类型的成人或是学生都是适合的,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深刻体验人和人相互信任支持和帮助的伟大作用,以达到对当代学生人际交往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积极全面的指导。
3.重视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及心理咨询方法的适当运用
学校可开展组织一些公益性的心理咨询活动,对学生人际交往的一些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当代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大多是来自于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在咨询过程中重视从学生人际交往这条主线人手,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关键症结所在,有效地帮助其解决问题。在咨询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是咨询与辅导的前提与基础;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学生心理咨询的核心;训练学生交往技能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如可以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主动热情地待人,以及把每个人的感受都看成是最重要的,重视别人的感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接纳和认可,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除了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的咨询和指导之外,还应该利用团体咨询的方法,以及朋辈的辅导是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团体心理咨询是专门为帮助那些有共同发展课题和相似心理困扰的人维护心理健康,克服成长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迈向自我实现的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团体
心理咨询在团体情境中进行,强调人际交互影响,注重团体内的交流,并利用团体精神影响个人的行为。人际交往本来就是在人与人的互动中进行相互影响,团体心理咨询是辅导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别人,调整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团体咨询与辅导具有高效率、高感染力的特点,利用团队精神去影响每一个人,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朋辈辅导是学校心理咨询模式之一,是帮助学生摆脱心理困境、获得外部支持的一种重要方式。朋辈辅导是指由一些受过半专业训练的学生或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学生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因为朋辈有更接近相似的价值观、生活理念等,所以在学生人际交往的咨询中更容易被接受,也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正确的人际交往理念。
4.加强家庭功能,亲情的付出和感化
很多学生在恋爱上容易出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功能的弱化。如早恋或是恋爱中出现的种种不良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以及交流和沟通不良造成的。学生失去了家庭中亲情的支持和理解,就容易寻求同伴的交流,误以为这是一种良好的恋爱,甚至是一种可以走人家庭的恋爱。而实际上学生对恋爱的责任心及后果认识得并不是很清楚,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这种特殊的人际交往中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而盲目交往。作为学生的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早期的预防和疏导,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责任和温暖,培养孩子积极的责任心,是预防学生恋爱中出现问题的关键。
【小学生习作难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推荐阅读:
浅谈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07-15
初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08-30
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08-30
小学生习作教学策略10-30
高校学生欠费成因及应对策略06-08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05-17
初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09-29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09-22
小学教学现状分析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