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精选12篇)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1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南溪区丽雅前进小学
颜春容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小学美术课程中一种重要的课堂类型,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途径,美术欣赏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对学生的美术欣赏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策略进行简单论述。寻找怎样进行美术欣赏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美术 欣赏 问题 策略
一、欣赏和欣赏评述的定义
【1】欣赏,即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对美术课的欣赏评述是指通过观察、分析、解释、评价,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2】《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把美术学习活动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美术欣赏课是“欣赏·评述”这一领域的主要体现形式,教师要把握好课程标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注意引导和鼓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怕挫折,富于创造性的能力。
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绘画、轻欣赏
很多教师在教学时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认为欣赏课就是教会学生绘画,对作品进行展评,让学生互相看看就行了。
(二)、教学目标偏离
传统的美术教学只是纯粹的技能型教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美术专业技能型教育。着重培养学生以后考试技能,并不强调美育的重要性。现在,美术教学强调技能及素质的综合培养,特别是欣赏教学着重于提高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感受能力以及创造能力,但是美术老师不能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将美术欣赏课视为技能课,狠抓美术基本技能教学和训练,完全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在欣赏教学中,知识代替了体验
教师往往会在美术欣赏课中添加一些课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经常会出现任意拨高的现象,教师单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欣赏水平来选材,一味追求“纯艺术”,这些脱离了学生已知水平的作品只会让他们感到迷惑、枯燥、乏味,无法积极参与教学,最终消极怠学,致使美术欣赏教学严重失效。例如在二年级的美术欣赏教学中,将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纳入拓宽教材,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天书,教师再有口才,学生听的也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缺乏欣赏语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教师在美术课的欣赏过程中感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有时想表达的意思没有办法把它清楚的表达出来,导致学生的“一知半解”。
(五)、教学方法单一,扼杀学生兴趣
很多美术欣赏课就是教师一课本一学生三者的直线型教学模式,教师看课本、讲课本,学生看课本,听老师讲,教学就是围绕课本进行的枯燥文字游戏。教师主体的个人背景不同,审美的观点亦存在差异,教学欣赏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的欣赏讲解,那么欣赏美的过程就会变成师生消磨时间的过程,学生不能活跃于课堂,教师也无法更好的施展才华,彼此之间缺乏积极互动,课堂一片死气沉沉。学生对美术欣赏课就会缺乏兴趣。
三、美术欣赏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营造特定的人文环境
因为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所以在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时,不能单纯地只讲技法,而要将作品回归到原有的历史环境中,回归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含义。
(二)、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的说法并不为过,生活中的美术现象俯手可拾。我们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更广阔的欣赏空间,走出书本,走出离我们太遥远的那些艺术家前辈们的情感世界,来到我们耳熟能详的校园、小区、大自然中,去寄托我们自己的情感,去发现我们自己的世界。
我们可以带学生到校园中走走。让他们重新审视园建筑的布局和特色,或是每个人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校园一隅进行全方位观察,学生会以一个小艺术家的角度在对他们原来就比较熟悉的审美对象会产生新的兴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和发现。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宗教寺庙、园林、民居;或者来到野外,那皑皑的白雪、盛夏的骄阳、雨后的蜗牛、秋风中的红叶……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会牵动着儿童的心,也为他们提供着寻找美得给养。
(三)、教会学生观察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具有一双会“看”的眼睛比单纯的技法传授更为重要。然而在实践中,美术欣赏者的欣赏自主权却常常被我们无意识的包办了,欣赏课成了讲评课,学生只是被动的被我们灌输着艺术家创作时的情感宣泄,技法的优劣。我们最不应该忽略的那就是他们对美的独特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所以要打破这种包办,打破教科书对课堂的垄断,让他们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艺术灵感去赢得一双会“看”的眼睛,我们只是他们去“赢得”的路上的一位微不足道的搀扶者。
(四)、学会多种感官协调运用
教育心理学中曾有过这样的统记: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约25%.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工具.就能记忆65%。因而把美术欣赏弄成从嗅觉、听觉、触觉等方面一起去建立体验的过程。
记得书中提到西班牙画家米罗在学校学习时不大“循规蹈矩”。有一次老师让他以“杯子、苹果”为题完成一幅静物写生的作业,喜欢求异的米罗却完全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把画画成了“绮丽的黄昏”。于是,米罗被罚整整一周蒙着眼睛去上课,上课的内容是用手触摸实物,再凭自己的记忆作画……有意思的是,老师的这一“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却改变了米罗,不但没有泯灭他对艺术的感悟却大大激发了他对形体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后来的日子里,米罗逐渐悟出了绘画的真谛,成为一代画坛巨匠。可见任何感官对艺术的感悟都不是独立的。
美术欣赏,寓审美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可以使学生能形象地接触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广阔无垠的世界,让他们身在课堂,就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艺术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空间中飞翔。
参考文献:
【1】、《欣赏艺术》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1日出版。
【2】、《日出版
美术课程标准》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05月03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2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生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还是应该看到,虽然小学音乐是基础教学中的必修课,但由于我国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 严重滞后于其他文化课的重视度。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小学音乐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课件设计的滞后
新课程改革中,改革了以往强调学科专业化和单一化特点,强调了突出音乐教学的综合性,但实际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综合教学还停留在形式层面,对于综合教学的实效性并没有给予充分考虑。 教师讲课的内容过多,且偏离音乐这个主体,导致教学目标有分散倾向,不够重视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小学生提高自身审美感受力。
2.教学目标不明确
新课程教学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该课程内涵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过程与方法,再就是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目标,并且上述三个目标都以实现音乐课程价值为依据。所谓音乐课程价值则包括: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以及表现力和创造力等,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目的。例如,欣赏民间打击乐器《鸭子拌嘴》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表述音乐中所描述的画面,要求学生在纸上认真画出鸭子拌嘴画面。这就显得是机械性拼凑、综合,并没有把音乐和其他艺术融合在一起教学,学生则需要在音乐课上花费较多时间去画鸭子拌嘴画面。这样就容易给人教学目标不明确的印象,并没有让学生在聆听中领悟到打击乐在该乐曲中的表现力。
3.音乐课课时常被挤占
由于新课程教学标准并未对小学音乐课课时量给予明确规定。大多数小学对音乐课的课时安排都是缩减的,但就是在缩减音乐课课时的情况下,还存在着音乐课时间被文化课学习挤占的情况。这样小学生真正接触音乐知识的时间,无形中被大幅缩减了。 这些现象也导致教师对音乐课教学不够重视,从而使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二、应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措施
下面针对上述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达到和同行交流、讨论的目的。
1.转换小学音乐教学理念
通过转换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合理应用综合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从多角度和多层面展现小学音乐课的价值。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等,同时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生能力和知识储备,将其进行合理优化整合。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以音乐为教学主线,用综合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同时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下,构建知识共同体,为学生构建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增加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交流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让学生成为音乐课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转换,让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把问题带入学生当中,让学生对问题开展小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并利用多媒体等音乐传播方式,增加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创作和演唱,以及演奏和欣赏过程中。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把听和唱,以及表演和演奏等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接触音乐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创造能力。
3.综合其他艺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由于音乐本身就是综合性艺术之一,音乐深受其他各类艺术影响。其中包括历史和地理环境,以及宗教和语言及风俗习惯等, 同时各个民族也存在着迥异的风格。尤其是将音乐放置于舞蹈、影视作品中,更显出其受不同地域文化影响的丰富内涵。在音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聆听音乐,同时感受其中的旋律,以及节奏和速度、 情感等,这将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所呈现形象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中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这将有利于小学生人格朝健康化及和谐化方面发展。
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小学生通过接受音乐教育,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而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把音乐作为主线,利用将音乐化有效方法与其他艺术相融合,从而达到新课程对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切实提高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突出了其重要性。但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并不理想,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所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供同行交流、探讨。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3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象一:越是高年级的学生喜欢上美术课的人数就越少。据不完全统计:一、二年级喜欢美术的学生人数占90%左右,三、四年级占70%左右,而五、六年级却只有30%左右。
现象二:低年段学生的想象往往比高年段的学生大胆和奇特。我曾在不同年级出示相同的命题作画,低年段的学生往往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而高年级学生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如出一辙。
二、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现象,我觉得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转变观念,反思扬弃,让美术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多年来,农村小学的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加上相应教学设施落后,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依然与新课程下的教学模式相互并存,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美术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开拓视野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去体验美术,体验美术带给生活的魅力,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
2.重视教研,开展活动,给美术课堂增添春天的气息
开展农村小学美术教育科研活动,应循序渐进。要重视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要灵活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新颖、实用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美术欣赏课教学还可以陶治学生思想情操,美术欣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因地制宜,激发兴趣,让美术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相适应。”为此,在课堂上应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的运用、游戏的贯穿、材质的变化,使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美术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如在活动课《办年货》教学中,我先利用电教手段播放节日的场景,让学生体验过节的气氛,进而引导他们用多种材质为自己做新衣服,做年夜饭、菜等。从这堂课中看出,我们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4
【摘要】现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流程中,广泛隐藏的技术性问题就是大多数教师思想过于保守,时刻坚守传统口语直接灌输授课行为准则,不注重创新教学资源与规划方式的沿用,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过于封闭,长此以往势必缺乏学习动力与感知兴致;加上这个阶段学生由于生理以及心理特征影响,注意力本就不够集中,教学效率就此停滞不前,如若不尽快予以调试,势必影响小学语文实际教学水准。本文就是结合各类创新途径进行小学语文课堂丰富调试,唤醒学生好奇心理并长久跟进课程进展速度,为日后阅读与写作难点内容舒展积累适应实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问题 行为准则 遏制手段 素质指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66-02
我国语文课程改革实验活动经历不少风雨考验,涉及学生个体文章阅读理解与写作应用能力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间包括参与个体主观能动性与综合素质完善结果都产生一定的好转,可仍旧包含一些隐藏隐患,包括阶段教学内容梳理与实践技能强化等细节因素。这些都需要主讲教师多参与系统培训,联合生活实际进行学生生理以及心理特征感知,使得各类情境搭设与教育资源都能发挥特定指引功效,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程规范与人员素质改造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研究
结合课文阅读分析为例,在有效课堂布置期间,教师习惯于限定阅读与分析时间,部分学生因为阅读速度慢无法在规定条件下完成对应任务指标。结合特定实践调查结果分析,通常小学阅读分析课堂之中,全程维持高效阅读速度与理解实效的学生不会超过两成,至于剩余理解基础不足的学生就会在教师急促讲解氛围中产生慌乱反应,加上教师对于其学习进度不够上心,不能予以特殊指导扶持,他们成绩偏差效应将更加严重,后续班级整体素质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次,教师盲目赶超教学进度,对于课堂时间安排欠缺合理性。单位学科都遵照阶段目标时间合理安排准则,教师需要依照大纲进行稳固落实。但是现实中指导教师往往不会考虑学生对创新知识吸纳效率,经常出现讲解离题现象,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教育空间与时间,令学生个体不能顺利串联新旧知识要素,整体学习效率也就不会理想。
最后,过分执着于考试成绩结果,对待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动力不足。涉及过往单纯口语灌输式教学弊端在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仍旧存在,其间学生主观理解程度与实践经验补充结果都不会轻易列入授课讲师思考范围,基本上都是依靠强性机械背诵来应对各类考试。此类手段往往会令学生失去对语文课程的趣味感知效应,在没有足够主观适应动力驱动前提下会产生反感心理,自此以后学习效率全面骤减。
二、新课标指导范围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对上述问题的细化策略分析
第一,教师在备课期间要注意内容难易搭配程度的适中效果,以此强化学生个体参与意识,引导他们投入到趣味学习情境之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切行为模式都须围绕学生主观适应地位进行差异现象划分,尤其在阶段整改目标设置上要循序渐进,令大部分学生保留独立分析与实践技能操控余地,并且令一些素质好的学生接收更多先进理论改造。依照不同学生心理特征分析,教师如若能在课堂之中本着学生思维与眼界开阔原则进行多媒体资料播放,往往能够加深既定课堂内容的灌输效果;加上小组讨论与正向竞争活动的拓展,参与个体便能时刻维持系统探究意志,不被任何客观条件限制,全面开发多元思维与实践操作技能。
第二,教师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引导目标,避免任何随意性与盲目性教学实践活动布置现象。语文教学应该全面避免以知识为核心,片面强调应对考试的观念,而须加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力度。尽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累基础知识内涵,同时配合多媒体搭设各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令其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理想发展结果。尽管课文材料内部各类知识不能全面讲解,但是教师应合理把握要点内容,对于一些重复机理可以予以删除,使得教学活动能够有所侧重。
第三,教学环境设置上要足够和谐,做到一切策略以激发学生跟进动力为主。经过我国教育机构长期实践研究发现,当小学生处于放松心理状态时,其逻辑与创新思维功效将无比深刻。所以,若想令语文教学更加富有实效价值,教师就有义务想方设法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其间全面尊重学生心理特征,督促他们在课程讲解与讨论活动中能够集中思维意识,长期保留探索求知欲望,为日后语文课程有效教学前景绽放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其必须及时发现既定教学模式中隐藏的各类弊端,能够适时地结合自身经验与学生心理特征进行科学引导情境搭设,使得课堂交流氛围更加和谐、舒畅,为学生全程维持标准分析能力大开方便之门,使得班级整体语文课程素质基础达到均衡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篇5
姓名:
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摘要: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起点与基石,也是决定教育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现当代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推进小学教育管理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升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质量,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分析问题,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诸多环节共同推进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问题的解决,为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利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 教育管理 问题 策略
随着近年来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问题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小学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当前,小学教育和小学校园里的教学、管理乱象纷呈,甚至出现诸多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以及一些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需通过不断完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的模式和体制加以解决,在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教学水平、融洽师生关系、家长与学校的关系等方面作出改进,从而真正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性
小学是学生求学的第一阶段,作为启蒙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一个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激发创新意识和开拓性思维。教育乃兴邦之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教育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因此小学教育管理就成为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引导者,个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和学生今后的发展。当前社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成为关键问题。根据现在小学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并不完善,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五个突出问题:
1、数量不足,尤其在一些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的村小、教学点,严重不足;
2、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特别是新入职教师,在头半年或一年内,流动性最大;
3、老龄化严重。不少地区的乡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已在45-50岁,一些村小和教学点教师的平均年龄已达50岁,甚至五十三四岁。教师的补充、更新迫在眉睫。因此乡村教师是当前我国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最大短板。虽然有国家每年的“特岗计划”扶持,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需求。严重影响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二)教学和管理观念落后
现在许多农村偏远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极少,由此带来的一个必然问题,就是知识老化、教育观念更新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足;这就导致很多现在当代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很难在这些师资缺乏的地方传播和实施。
(三)教学设施不完善 现在在农村小学只有镇上的小学和中学才具备多媒体等相对完善的教学设施,但在村小很难让教师经常接触到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设施。因此在教学质量上或许会出现偏差。
三、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教育质量,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尽量提高乡村教师待遇问题,还应多措并举,使乡村教师得到全社会应有的尊重,便于更好的留住这些年轻教师扎根于农村教育教学。{二}提高教师教学和管理观念
1、创设环境
通过理论学习,明确校本教研的目的意义,建立每周一次的教研制度,在语、数学科中聘请资深行家担任辅导工作。外语和综合学科由本校教学骨干带领开展教研工作。学校有计划地对各学科组长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以互动形式交流各学科校本教研工作,以便取长补短。如各科开展的说课、案例分析、一课一评等活动。在强调校本教研的今天,语、数、两科教研组比较注重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各组教师集体投身于新教材的研究当中,人人上实践课(借教材,借班级),设计教学片段,聘请专家进行实地讲评,既带动了教师理念上的转变,又让教师教学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充分体验到校本教研的实效性。由此学校为教师们创设了校本教研的环境,使教师人人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从而改变对校本教研的陌生感。
2、课堂教研
开展校本教研归根结底还是要在课堂教学上作分析研究。全体教师围绕着研究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活动,学校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行教材分析,探讨教法,研究如何让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学得会,并设计教学环节,让教师们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还要引导教师收集和记录自己的教学案例,如富有动感的精彩教学片断,令人回味无穷的学科活动,以及感到棘手的或不成功课的典型案例等,作为资料研究分析。对于一堂成功的课,要研究究竟好在哪里,通过交流领悟到教师在教法、学法,导向评价和学生参与方面的独到之处,促进听课教师加快自己教学方法的改进,并使自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教学理论。
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教研组往往把教学反思作为重点来抓,因为有了自己的反思,教师成了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员。引导教师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和思想上的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教师既是问题得发现者,又是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和研究者,通过个人的反思领悟,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了教学水平。学校通过各种教研、外出培训等来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三)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设备和教学氛围两大部分,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着学习兴趣,更关系到他们的心理发展。在小学教学管理中一定要注重教学环境的创建和完善。现在我从教学设备和教学氛围这两方面进行一一分析。
1、教学设备的配置应全面适用。
孩子的全面发展需要进行很多的课外活动,教学设备如果配置不全面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学校会尽量去配置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必备设施。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2、教师应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第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以趣开头。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
第二、讲究提问的方法。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
一个和谐的班级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至关重要,教师要加强班级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不仅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争取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素质教育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其变革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传统教育观念很难转变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管理中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并不断完善,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6
【关键词】财政审计;问题;应对策略
一、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现行《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范围、内容和手段的相应规定,有些不够明确,有的规定滞后。预算执行审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它主要涉及地方政府、各级财税部门对国家统一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国家统一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又影响到预算执行和决算。虽然在审计实践中,把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情况和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情况已作为审计范围和内容,但从法律规范的完整性和依法审计的角度来说,在《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应将地方政府和各级财税部门执行国家财税政策情况以及直接影响预算执行和决算的非直接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也明确纳入预算执行审计的范围。另外,由于审计延伸调查手段受限,不利于将问题查深查透。《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对在预算执行审计中,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审计机关的工作不予支持配合的,如何处理,应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审计技术方法的不足影响到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主要是预算执行审计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远远落后被审计单位,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经验交流和业务培训不够,不利于特派办的长远发展和提高。
(三)审计移送案件的管理和查处工作亟待加强。最近,我们对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和向司法部门移送的案件线索的查处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受到有关方面注意,被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案件线索大部分得到较好查处,但审计移送案件查处工作的总体情况仍然不尽人意,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移送工作的沟通渠道不畅,移送案件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审计机关缺乏必要的追踪和监督手段,以及审计机关与司法机关的配合工作还需进一步完善等。
(四)审计决定执行难,特别是涉及纠正地方政府自定政策的审计处理决定的执行更难。对于涉及补交税款和通过财政决算上解中央收入的审计决定基本可落实到位,但涉及地方政府政策的审计决定落实的难度就比较大。有些地方政府未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税法,擅自扩大优惠政策享受范围,往往存在审计部门“年年查,年年有”的问题,说明审计决定的落实力度确实不够。
(五)特派办在财政审计监督范围方面缺乏一种相对稳定的制约机制,财政审计力度有弱化倾向。虽然审计署在确定特派办的职能时规定各特派办财政审计有固定的管辖范围,但实际上,财政审计并没有按照审计署对特派办划定的管辖范围来执行,而是在特派办之间进行大交叉审计或几个特派办同时对某省同一项目进行审计。这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审计组织形式虽然具有独立性较强的优点,但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一是特派办之间在审计管辖范围外实行交叉审计的审计成本大大增加;二是全国各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情况不一,在短时间内难以熟悉情况,找准审计突破点,潜在的审计风险大;三是常年长时间实行特派办交叉审计,审计人员容易产生疲惫厌战的心理,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
二、深化财政审计的建议
(一)在抓好“同级审”的同时,不能忽略对省级财政决算的审计监督。“上审下”与“同级审”其审计监督的对象不同。“上审下”必须重点突出对下级政府贯彻执行国家财政政策情况、上级预算收入征管情况、与上级财政办理财政结算情况及上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避免与“同级审”简单重复。还应将财政决策审计与重点资金、重点项目、重点问题的专项审计和专题调查结合起来,把预算执行审计与对其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结合起来,发挥财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相互配合的作用。
(二)建立审计与有关部门监督分工和协商机制,避免重复检查,形成“内耗”。目前,由于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在监督的对象和内容上与财政部驻地方专员办的检查存在许多重复和交叉,因此建议在安排审计项目时,审计署与财政部进行协调,避免与财政部专员办对同一审计对象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内容进行重复检查。
(三)建立预算执行单位审计资料信息库,实现审计资源信息共享。各特派办对其辖区内每个被审计单位分按基本情况、法规政策、审计发现问题建立相应的资料数据库。如遇异地交叉审计,由实施审计项目的特派办将当年有关的基本情况、法规和发现的问题输入数据库,然后移交当地特派办保存归档。
(四)进一步加强审计移送案件的管理工作,保证审计移送案件线索得到认真查处。
1、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审计署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建立案件移送工作的两个通知要求,严格执行立案或不立案的通知规定,实行立案监督制度。
2、进一步完善案件移送制度。对审计机关移送的案件线索,建议明确规定司法部门决定立案或不予立案的时间要求;对不属自身管辖范围,需转送其它司法部门查处的或对审计移送的案件线索立案侦察后,认为不构成犯罪的,建议以书面形式告知原移送案件线索的审计机关;对于案件的起诉、审判及判决情况,建议有关司法机关也要通过正常渠道告知审计机关。
3、加强和改善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审计机关与司法机关要建立正常的沟通协调渠道,进一步明确各自在移送案件查处工作的职责,形成和谐的协作机制。
(五)按照特派办现有的审计管辖区域,建立一种相对稳定的特派办财政审计体系。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加强对预算执行和地方政府及财税部门执行国家统一财税政策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应成为审计机关的一项经常性任务,特派办地位的超脱性正好适应这一要求。因此,建立特派办与其辖区内被审计单位相对稳定的监督机制,既可发挥特派办对其辖区内被审计单位情况比较熟悉,能充分利用已有审计资源的优势,又能明确审计风险责任制,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加大中央预算执行审计监督力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在坚持“五统一”同时,让特派办在审计辖区内适当安排一些审计调查项目,如基层国税部门税收征管情况的审计调查、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等,便于及时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正式实施审计锻炼队伍提供依据。
(六)财政审计必须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具有瞻前性。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客观上要求按照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建立新的预算模式。根据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基本要求,我国预算管理将进行重大改革,审计的内容、重点和方式方法及审计标准也将面临重大改变。建议审计署提早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争取主动。一般认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财政审计的总目标是“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加强廉政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体目标是促进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自觉维护中央政令的统一,确保预算收支的真实合法性,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财税部门的预算收支行为。与预算执行审计目标相应的审计范围一是预算收入的执行情况,二是预算支出的执行情况,三是公债的管理情况。审计的重点内容是,国家统一财税政策的执行情况,预算编制的合法性、科学性,预算收支的真实性,预算支出使用的效益性,公债管理的安全可行性。审计的方式方法是以部门预算审计为基础,项目预算审计为重点,提高部门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扩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面,加大延伸审计力度。
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7
一、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
1. 建筑体形系数偏大
建筑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体形系数越大, 说明同样建筑体积的外表面积越大。散热面积越大, 建筑能耗就越高, 对建筑节能越不利。因此, 体形系数对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 在严寒和寒冷地区, 公共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 居住建筑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体形系数限值会根据层数有不同的要求, 详见表1。
通常来看, 高层建筑的体形系数一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多层建筑, 尤其是低层建筑可能存在复杂的外形设计。这就导致体形系数偏大, 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进而造成建筑节能效果欠佳。
2. 窗墙面积过大
在建筑规范标准中, 对建筑窗墙面积比也有一定限制。但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 开发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减少外墙保温投资, 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外墙面, 加大玻璃面积, 用建筑外形的现代感掩盖了建筑的能耗。大玻璃窗, 包括飘窗、落地窗、角窗等应运而生, 到处泛滥。由于人们的节能意识差、审美观的扭曲, 大玻璃窗已成为卖点, 这使得窗墙面积比经常超过国家的标准, 这对于建筑节能的影响是不利的。
3. 外墙材料及保温材料的缺陷与不足
目前, 各类外墙保温材料存在不同的缺陷和不足。如挤塑聚苯板 (XPS板) , 保温效果好、强度高、耐潮湿, 但价格贵, 施工时易燃;岩棉板防火、阻燃, 但吸湿性大, 保温效果差;聚氨酯发泡材料防水性好, 保温效果好、强度高, 但价格贵等。更有些材料的使用会使得围护结构在部分点出现热桥缺陷, 严重的还会导致墙体有些部位出现返潮、发霉等。
4. 供热系统节能效果差, 可再生能源利用不充分
根据建筑节能的设计标准可知, 建筑的节能效果也需要供热系统的节能来实现, 但是目前供热系统的节能效果并不显著。建筑节能发展快, 但是供热系统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完成转变。目前, 新能源的利用已经在各行业、各领域都有应用。但是在建筑节能中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循环利用的再生资源并没有实现系统的应用, 因此导致供热系统节能效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5. 供热用热的问题
我国近年来在供热体制上进行了深化改革, 供热用热与市场接轨, 形成了商品化潮流, 价格也与市场调配相结合, 但是到目前还没有确定合理的、统一的热产品价格。加之技术等方面的限制, 使供热企业只关注其费用收回情况。而用户关心的除了用热的质量, 还关心费用高低等。因此供热用热的局面一如往常, 没有形成根本的改变, 节能的效果也不甚明显。
二、针对建筑节能存在的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所述建筑节能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经过多方面分析, 笔者认为, 应当在今后的建筑节能设计建设中加强改进, 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 体现建筑节能的效果。
1. 加强建筑节能的宣传推广, 逐步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
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推进建筑节能, 政策上也有一定的支持。对此要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 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共同支持建筑节能的展开。同时要发动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供热等部门共同致力于节能的建筑开发与建设, 各司其职, 严格把关。
目前, 各种建筑技术、新型建筑材料不断革新出现。对此, 相关技术部门应及时关注技术发展革新内容。并结合实践, 对既有的标准规范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为建筑节能设计施工提供准确的依据, 从而确保建筑节能的高效。
2. 控制体形系数, 限制窗墙面积比
在建筑方案设计中, 控制单体建筑设计, 尽量减少建筑体型曲折多变、墙面凸凹不平、进深较小、飘窗较大等, 有效控制体形系数;并限制窗墙面积比, 特别要对北向的窗墙面积比采取强制性措施, 从而减少住宅能耗。此外, 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为建筑节能的建设提供条件, 为降低体形系数提供方便。
3. 开发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和保温材料
推动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就是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提上重要议程, 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发工作, 开发各种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如建筑保温装饰一体化, 施工快捷且替换容易, 还保证了工程安全和质量。
4. 强化监管与验收制度
强化监管主要包括对进场的建筑节能材料的监管、对施工过程的监管等多方面内容, 确保高质量的建筑节能材料应用到施工中。尤其是新型材料, 要经过严格的检验检测方可投入使用。
5. 深化供热系统的改制
加快推进供热系统带的分室调控与按户收费的技术与管理, 可以使用最先进的用户末端通断控制方式进行调节和管理。
6. 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
太阳能取之不尽, 现代新能源技术与建筑的结合可以通过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设计来实现。通过现代施工技术将太阳能系统的各个部件融于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中, 与建筑的屋面、墙面、阳台以及窗户等进行科学的整合。在发挥建筑屋顶和相关的围护结构在其本身功能的基础上实现收集能源和利用能源的功能, 利用建筑本身实现能源的生产。
此外, 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 积极推广应用其他可再生和可持续利用能源技术, 如地热技术、风能技术等。从发展趋势来看, 这类能源是体现环保、安全、经济等多种优势的能源。与建筑设计恰到好处的相结合, 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节能效果的实现。
三、结语
我国是能源稀缺国家, 节能是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 建筑节能是现代建筑建设发展的方向。在发展中, 应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 广泛宣传“设计标准”, 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只有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 才是可持续循环发展的最佳途径, 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实质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恒莹, 王小勇.探讨我国新形势下的建筑节能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2]王克柱.建筑节能问题探讨[J].福建建筑, 2010.
[3]符振彦.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在我国北方的典型范例[J].北京房地产, 2008.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局限;对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5-0385-3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77
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小学生必修课,虽然学生在学校中知道有一门课程叫做美术,但是在学生、教师、家长的眼中,这门课程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并且大多数授课的老师,对于美术教育过程也显得不够专业教学方法也有些局限性,并且传授的美术知识也太过单一性。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的内心对于世界的认知是较为单纯的,他们对自己脑海中意识到的、看到的、听到的事物,都可以用绘画,手工,泥塑等形式,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所以,美术课教学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创造性,积极性,自主性以及发展他们的直觉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既动手又动脑,能培养他们手、眼、脑的协调运作能力。
相反,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性格、爱好,看到他们的真实情感。
二、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安排实践过短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现在小学美术课程的安排学时时间过短,甚至有的学校临近期中期末考试时,将美术课临时改换为其他主科课程,这样影响了美术课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大多数学生认为美术课可上可不上,也没有考试,最终也会变成其他课程的自习课。
(二)课程的教学用具过于简单
学校安排美术学生用具,有的材料、用具是学校统一定制,有的则是教师安排学生课下自己准备,无论哪种方式,这些用具都太过简单,单一,质量较差,这样本身就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不太重视。
(三)教师的授课形式较为单调
有些美术教师只是简单地通过自己的口述,理论的讲解,有时候可能直接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讲授课程,忽视了美术这门课程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而且授课的局限性体现在直接禁锢了学生的开发力,局限在某一单一领域,这样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压制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四)个别教师与学生沟通不畅
有的时候,教师在上课的十分钟内做好了本节课程的安排,剩下的时间里,很少与学生进行交流,那么教师比较难理解学生作品要表达的含义,学生也可能对一开始的课程安排产生一定的误解。
三、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学校家长统一重视美术教育
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统一重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开发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校增加美术课程课时,多安排有关美术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的美术意识和创新热情。
家长也要多配合学校的安排,带孩子参加美术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轻松的创造环境。
(二)正确引导小学生对美术的合理认知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应主动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正确引导小学生对美术的合理认知,让他们了解美术对生活的重要的作用,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四、在美术课程方面的调整
1.增加美术课程学时,不允许其他课程挤占美术课时间。
2.美术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地增强课程的乐趣,保障美术课的教学效果。
3.课程引入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不同的课程引入,将他们的兴趣激发最大化。例如,可以在课前,给同学们播出一小段幽默的动漫,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在此之后引出今天课程的主题,问学生可以从动漫里看出我们的今天的主题吗?或者通过教师的安排表演一个简短的话剧,来引出今天的任务。这些都可以在带给学生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课堂的轻松氛围,甚至也可以成为教师的招牌,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相信美术课堂带给他们不一样的欢乐。
4.由于小学生对事物理解的局限,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也尽量把美术领域中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象化。例如,在介绍冷色暖色区别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视觉,触觉。准备几个不用冷暖色的杯子,冷色的杯子中准备冷水,暖色的杯子中准备热水,中间色准备温水,请同学们分别观察以及触碰,并且感受这些颜色的不同。这样有助于加强学生对颜色区分的认知,更加印象深刻,使学生们容易理解,也激发了学生们听课的兴趣。
5.增加美术课堂讨论由于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也比较丰富,这就要求老师们应尽力帮助孩子发散思维,给他们的创造力一个可以释放的点。也可以让同学们结组协商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增添彼此间的交流互动,发挥各自的长处。
6.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技术也应该与时俱进地出现在我们的课堂当中。多媒体技术的生动形象,方便,易操作,都是美术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所以,综上所述,小学美术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面对小学美术目前问题,我也做了列举了简单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我的认知局限,对此研究仍需要不断完善,也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参与到创新我们工作的队伍中来。
参考文献:
[1] 沈秋.改进教学方法激“活”小学美术课堂培养绘画人才[J].成才之路,2014(7).
[2] 许欣.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及其改进对策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 2015(5).
[3] 姚海静.改进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6).
[4] 杨晓燕.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2015(6).
Abstract:As an inevitable required subject in primary school, ar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tap student artistic potential. Art not only set up interest cultivation as goal, but is also an education method for students concept, psych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Art can be seen in all aspect in our life. But in recent years, art in primary school sticks in the same position. Some schools do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on art teaching. The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defects in art teaching and provide related solutions.
Key words:art in primary school; limitations; solutions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9
席建国 宋维虎
(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系,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与发展,必然有其潜在的优势。通过对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不足的比较,我们看到了它的许多优点。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自身的局限。只有将其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教学 局限 改进策略
网络教学以开放的非线性分布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环境,它为学习者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由于它的一些特点刚好弥补的传统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网络教学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可,但是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其自身的局限。我国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与传统课堂教学分工不明
网络教学不只是在教学的时候把课本教材变成数字版本在网上发布,它是在教与学行为分离的情况下给更广泛的人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灵活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比如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到网上进一步辅导并进一步讨论,用网络特有的多媒体技术交互形式深入讲解某些教材的内容,提供一些相关资源或资源导航等,但实际上我国很多网络课程的内容贫乏,甚至只有简单的课件,有的只是将课堂上讲的内容照搬到网上,没有发挥对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作用。1.2普遍缺少新的教学模式
1995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等人创建了一项新的课程计划,即Web Quest。它采用基于网络的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模式,包括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6大模块,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教师起组织与指导作用。澳大利亚艾迪斯·卡温大学也开发了一套教学系统,即RONSUB,这是专门用于管理和协调基于问题的网络学习环境。该系统可以把学习某门课程的学生分成讨论小组。Web Quest和RONSUB能够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互动特性,激发学生参与网络教学的动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中,一般没有相应的论坛、聊天室等互动空间,即使有,也只限于发布、回收作业,缺乏以任务和问题为中心、以协作学习为基[1]础的精心设计。
1.3没有建立很好的共享机制
网络教学应面向其他高校,甚至是全社会,让那些没有机会接受学校正规教育的人受益。可以无偿对外开放,也可以先借鉴中国知网的做法,采取收费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从2002年开始在Hewlett基金会的资助下创建网络开放课件工程,旨在让本院所有课程资料公布于网上,免费供任何教学人员和学习者使用,促成教育资源交流和共享,营造一个全球性的教学社区。我国目前的网络课程在共享性上还做得不够,这也有赖各学校的共同支持和参与。1.4教师与学习者情感交流缺失
网络教学可以在空间上远离,时间上错位,这是它最大最具潜力的优势。网络教育促成了远程教育规模的空前发展,从而为实现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的理想以及实现终生教育的理想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但是这种空间的远离也使得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加大,缺乏情感的直接交流,师生双方对教学效果都缺乏直观的把握。而且这种若即若离的交互方式对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的[2]养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网络学习者作为教育对象,有被网络教学模式复制成一个个“丧失学习
者内在的人格和精神世界的丰富性”的“学习机器人”危险,这种虚拟的师生关系,不仅将学习者异化为物,而且最终也使教师异化,从而使师生背离了教育的目的。1.5教学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网络教学系统很多存在有人建少人更新的情况,多数是为教学评比、评估急就而成,评完后也就无人过问,结果造成教学形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外部资源链接打不开,提问无人回复,讨论无人引导,网络教学纯粹成了摆设。一方面这与学生本身自主学习能力较低,热衷于访问校外公众网,看新闻和娱乐有关系。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反思,我们的网络教学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内容更新不及时,这也造成学习者利用网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我国网络教学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2.1 扬长避短,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
构建网络环境下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学习,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是不可能脱离原有的传统教学的,当然也不应该以继承传统教学为由而滞步不前。应对原有的传统教学及理论基础作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继承其精华,扬弃其糟粕;要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进行研究与分析,吸收其所长,摒弃其所短;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统摄,进行优势互补,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优质整合。2.2 尝试多种新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模式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所提倡的是一种主动学习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习思想的开放性与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因此,网络教学模式的建构应注意塑造一种自主学习、具有合作、开放精神的网络学习文化,同时对我国的传统的功利型、个体型、被动接受型学
[3]习文化做出扬弃,构建无害、公正、尊重、允许和可持续发展的网络学习理论原则。开展包括Web Quest和RONSUB等多种能够有效地发挥网络互动特性的教学与自主学习模式。2.3建立较好的网络课程共享机制
200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Hewlett基金会的支持下,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共享协会成立,它建立了镜像网站,引进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开放式课件,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教育资源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一个长远的项目,有赖各高校的支持和参与。高校精品课程算是一个较好的做法,但这还远远不够。
2.4树立以“情”为根基的主体教学观
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要以“情”为根基。师生之间以“情”的交流为根基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这种“情”是双向的,既有教师的循循善诱,又有学生的尊师敬长。因此,教学活动是一个以“情”的交流为纽带、由师生共同营造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活动,一旦脱离了“情”,教学效果就受到直接的影响。所以在网络教学设计时要把情感符号考虑进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关心的,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网络学习也应该是在丰富的、复杂的、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而不应只是面对去情境化的技能培训材料。2.5不断完善网络教学系统
在网络教学课程设计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和教学需要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的可用性和知识的可获得性。网络教学系统应为学习者提供全程、全面、及时、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这有助于保持学习者积极的情感。因此网络教学系统应及时提供辅导、答疑、讨论和作业评比等动态教学资源和信息,还要提供远程学习咨询,以及能够实施导航、内在浏览、查询、实时和非实时交互的教学,能够实施网上教务、考务管理等,构成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结束语
网络教学既有明显的优势,又有一定的局限。网络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有效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因师资不足或师资水平欠缺等因素给教学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内容都得到了优化和改善。但同时,网络教学的发展必然是与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10
存在的问题
1.学生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不愿坚持;
2.学生听课兴趣与专业兴趣并不等同,表现为只听然不主动学习; 3本专业.学生少(9名,还是在我“传销”的说教中转来3人);
4.个人愿望与学生状态有差距
应对策略
1.放慢讲课速度,强制与引导;
2.职业规划,明确目标,逆向教育(如果你不学会怎样?如果你失学还有上学机会吗?);
3.拓宽就业与实习基地;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 生物教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81-02
近些年来,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考生物试题的设计方面也更加偏重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查,所以高中生物教学的观念和方式也应当进行调整,更加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才能不断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生物学科地位低
生物在高考中占据的比例很小,因此很多高中都将生物作为次要科目,而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运用到语文、数学、英语等教学科目方面,甚至占用其他学科的课时,所以导致生物学科的课时紧缺。同时,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方面也没有及时更新,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生物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很多高中生物教师都在教学内容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有些教师无法分辨教学内容的难度和深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无法给予准确的教学资源配置,也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3.教学方法滞后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单方向的知识灌输模式下,学生处在被动位置上,学生的积极性自然较低。同时,在生物教学中涉及到很多实验内容,但是由于实验设备和教学方法的滞后,使得学生无法亲自参与到生物实验学习中,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改进措施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生物课程是高中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要给予生物教学足够的认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设置生物教学的课时安排,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生物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为生物教学实验的有效开展配备相应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的建设,合理配置生物教学资源,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足够的条件。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保证学生保持学习热情的基本途径,所以高中生物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学科爱好,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生物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对学科的重视,所以教师也需要改变学生对学科的认知程度,减少对生物课程的偏见,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改进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适当引入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丰富高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和具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4.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放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需要适当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从而获得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可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思维,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系统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5.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可以形成相应的教学反馈,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依据。为了促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且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合作与交流、态度价值观等综合指标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加强对高中生物课程的认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有效促进高中生物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篇12
一、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 美术作业评价太过简单。
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对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比较简单。通常当小学生完成美术作业后, 教师会根据美术作业的像与不像给作业一个简单的评价, 即分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几种等级。获得“优秀”评价的学生非常高兴, 但是究竟哪些地方绘画的比较好, 自己并不清楚, 获得“不合格”评价的学生心理非常难过, 但是究竟哪些地方画的不好, 该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不得而知, 这种评价未能充分发挥评价作用, 不能帮助小学生认识自身学习的不足。
2. 美术作业评价缺乏合理性。
教师对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缺乏合理性。通常教师绘画作业有一个统一的要求, 评价结果也是在作业要求上进行评判, 忽略小学生其他素质的评判。
二、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策略
1. 美术作业评价应融合情感。
小学生的美术作业能够直接反映小学生的内心世界, 作业内容通常别具一格、丰富多彩, 因此, 教师评价时不能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欣赏和评价, 而是应该怀揣着一颗童心去欣赏学生们的作业, 评价过程中应充满真挚的感情, 并多用些激励性的语言, 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2. 美术作业评价注重个体差异性。
小学生生长环境、先天条件等都存在着差异, 因此教师评价美术作业时, 应将个体性的差异考虑进去, 不能采用统一标准评价作业的好与坏, 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其实只要学生敢于发挥想象、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 教师都应给予表扬, 哪怕他画的没能把自己的想法完全表现出来。例如, 有些学生作业画面有点乱, 让人不太理解, 这时教师评价时不应急着去批评孩子, 而应该听听孩子的心声, 我们可以询问:“**小朋友, 你画的内容代表什么含义呢?”, 以此了解小学生绘画的内容, 有时你会发现他的想法会给你惊喜, 你对他的画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儿童的绘画不能以美或不美为评价标准, 想法创意也是必不可少的。而有些绘画基础较好的同学画面效果很好, 但有时却恰恰少了奇特的想法和创意, 这时教师就应该好好的引导、鼓励他们取长补短。教师评价时一定要重视小学生的个体性差异, 进而给出合理的评价, 以此满足不同小学生的心理需求, 激发其学习绘画的热情。
3. 美术作业评价应注重多样性。
教师使用单一的评价方式时间久了往往使学生失去新鲜感, 降低评价效果的发挥, 所以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保证评价方法的新鲜感, 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情趣。例如, 教学活动实践中, 教师可以采用展示优秀作业的方式对整个班级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也可以将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组, 然后在不同小组中对小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 或者让不同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评价, 最后教师做最后的总结。通过这种以教师评价和学生互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让学习积极参加到评价活动中, 这样以来既达到了评价的目的, 引导学生正确的去评价、欣赏作品, 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美术作业评价注重指导的及时性。
教学活动实践中, 教师评价美术作业可以在作业过程的任何阶段, 不一定要到完成以后。及时做出的评价、点评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使作业更完善,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非常渴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表扬, 为此教师应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给出鼓励性的评价, 同时针对小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例如, 在作业过程中, 如果发现有好的创意、好的作品我会及时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并让大家学习好的方法, 而当作业出现了问题, 我也会让大家停下来, 及时解决, 请同学一起来找出解决的办法, 也给其他同学提了个醒。小学生将作业上交之后, 教师可以当面对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价, 当然仍注意尊重自尊心用鼓励性的语言, 表扬其在作业中完成较好的同学, 教师可以说:“**同学, 你的美术作业颜色搭配上非常的合理, 今后要继续努力争取做的更好, 给其他同学做表率”, 当然在鼓励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予及时正确的引导, “**同学, 你的这棵小树画的形状再小些, 看起来就更加协调了”。
通过迅速的给出评价, 及时的对美术作业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 不但能够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而且还能让学生清楚作业中的不足, 并及时的改正进而使其获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 教学活动实践中, 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应以使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信心, 激发学习美术兴趣为目标, 怀揣着真挚的感情进行评价。评价时应注重小学生个体性的差异, 并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给予评价。另外, 评价过程中还应及时的给予指导, 以此发挥美术作业评价的最佳效果。
摘要:小学生美术作业是小学生生活认知的外在表现, 具有特殊的审美与年龄特点, 同时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优劣反映, 因此, 对小学生美术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 不但有利于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 而且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本文针对小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应对措施, 以期充分发挥美术作业评价的作用,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推荐阅读:
小学美术欣赏10-24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漫谈10-21
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案08-18
论文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08-14
基于图像视知觉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10-27
小学美术创意教学策略10-10
小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策略的研究08-02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06-10
美术欣赏教学四策略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