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

2024-06-10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精选12篇)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 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 由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课程的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缺点, 导致小学美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再加上美术教育的特殊性, 比如教学灵活性较大、作品的评定标准不一等特点, 使得美术教育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其他教学。因此,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该扮演一个引导、鼓励、教化学生的角色, 为学生多创设情境,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 而不能完全取代学生, 一味地教学而不考虑到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有有效的利用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和小学生自身的特点, 才能较好的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选择新颖课题, 激发爱美情趣

好的课题是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并为儿童喜闻乐见的课题,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有很大创造空间的课题, 这些课题最好能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并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相联系,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技能能帮助他们美化生活, 并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在生活的独特贡献。相反, 选择呆板、教条、过于简单、陌生和难度太大的课题对儿童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一年级自编教材《会变的小手》这课就是利用学生最熟悉的手为基础, 进行色彩, 造型设计, 让学生直接在设计好的手造型上画出生活中常见的或想象中的事物。从而给予了学生很大的想象和创作空间, 发挥学生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二、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 形象生动, 鲜明直观, 是对学生进行美育, 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 有其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 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 勇于创新, 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 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 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是一种享受, 一种娱乐。就如游戏一样, 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 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 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 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 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 最重要的是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 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 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 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 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 学生感到有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三、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 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 教师讲, 学生听, 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 满堂灌, 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 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所以, 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 根据不同年龄特点, 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教低年级孩子认识三原色、三间色。我感到要用一般的抽象的讲话, 孩子们是很难接受的。于是我就考虑出这样一种做法:用水彩颜料调成红、黄、蓝三种原色彩水, 分别盛装在三个玻璃试管内, 再拿三个空试管, 一齐放在试管架上。课堂上让学生认识三原色时, 把三种彩水展现在学生面前, 讲什么是间色和间色是哪两种原色调配成的, 就拿试管做演示。当我把两种原色彩水倒入一个试管内一晃动立刻变成间色时, 学生边拍手边喊出声来。做法虽然很简单, 但形式较为新颖, 孩子们像看魔术一样看老师演示, 兴趣很浓。让学生做实验, 红色+黄色= () 色, 红色+蓝色= () 色, 蓝色+黄色= () 色, 两种原色的量的多少不同调成的间色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记得牢, 记得深, 又证明了知识的科学性, 同时学生又学会调色方法。再如, 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 也同样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 了解方体, 找出规律之后, 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 就数字美术字来说, 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 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 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 俊秀力量的美, 若不这样写, 就会影响字的美感, 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 大小不匀, 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 在每一节新授课前, 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 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 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与以往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先比, 现今的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均衡发展。因此, 推进素质教育和推行美术教育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缺乏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是不健全的、病态的, 小学是国民教育的基础, 小学美术教育是每个学生美感启蒙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 美术教育不应忽视, 而应该得到教育部门以及广大师生的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真正地使美术教育贯穿于小学美术教育的始终, 使小学美术教育在当今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以来, 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特殊性,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考虑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合理运用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分析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在传统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下,其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即应试能力。在新课标的引导小学数学的教学主要任务便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最显著的特征突出表现为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行为的改正。下面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标的理念引导下对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1.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1.1有效教学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根本

伴随着新课标不断的改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数学教学都受到一定程度上冲击,所以小学数学的教学改革正处于风口浪尖之处,这就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必须能够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做出正确规划。在如此亟待解决的情况下,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保持着对小学教学事业的热情,结合国内外多种的教学先进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提出属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1.2有效教学能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

许多教师虽然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教学,但还是有一部分的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对新课标的理念有真正的体悟,其依旧采取传统的教学理念,致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一直没有显著的提升,有时甚至会出现消极影响。新课标所引导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而言一定是充满积极性、探索性的良性循环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对教学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从而达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我国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弊端

2.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且教学的随意性过强

国家新课标是对当前我国教学管理与课程评价的重要基础,同时其也是编撰者进行教材编写、教师进行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所以,教师在实施教学的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最大弊端便是课时长且效率低,致使这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师对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使得教学的随意性过强,偏离教学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的混乱。

2.2教学模式多样性的匮乏

许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不够深刻,其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仅仅是最基础的基础知识教学。但相对于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认知程度有限,对小学数学知识的掌握并不能做到手到擒来。然而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对多样化教学的重要性并未在意,依旧延续传统的教材内容的传授,使得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大大下降,最终导致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不能全面掌握。

3.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具体策略

3.1结合教材,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对教材良好的掌控才能确保教师在进行教学计划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总结来看,教师在开展有效教学工作之前主要应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全面掌握教材以保证教学的可行程度。第二,明确教学目标,使备课工作的目的性更强。第三,教师应保证课前备课的时效,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明确教学主体

教师在试试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体,致使学生的在接受知识的状态十分被动。实际上,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而不是领导者。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应意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师应使学生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作用,以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4.多样化教学策略的提出

4.1生活化教学方式

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材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将更适合学生年龄的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以此来实现提升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以及改善其思维模式。与此同时,教师应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将实际生活贯穿于小雪数学的教材当中去,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方面的自主学习能力。

4.2探究式教学方式

探究式教学方式是当前我国新课标重点实施的教学方式之一,相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维方式以及思考能力都处于待培养阶段,所以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式教育方式,不但能够大大加深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而且还能促使学生主动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探究式教学方式主要通过特定情境的设立、数学模型的构建、解决模型以及构建知识体系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当然,教师若想将探究式教学发挥其最大作用,那么就一定要转变数学的传统思维,同时还要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结语:

通过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教师若想在新课标的引导下达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目的,就一定要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模式多样化的灵活运用,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才能使有效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红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导学,,(11):58.

[2]李仕芬.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青年时代,2015,(5):168-16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繁多,而我们获得信息的手段多是通过阅读。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能够自如地获取信息,是教师教学时应该考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关注语言,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的词句,让学生有更深的理解,唯有积累足够多的词语之后学生才能够自如地理解文章,为以后进行其他阅读奠定基础。

《三个小板凳》是第三册语文课本的课文,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做板凳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会精益求精。而最后爱因斯坦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讲到这里,教师不妨解释一下何为“赞许”,也借此问问学生有哪些值得赞许的事情,由此来加深学生的理解。而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慢慢教学生理解,这样的词汇积累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都热衷于新奇事物,因此不妨利用新奇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条小鱼在乎》是第六册课本中的课文,讲的是一个小男孩拯救搁浅风暴后在海滩上搁浅的小鱼的故事。在讲授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不妨安排两个学生来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先生和小男孩,让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引导联想

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丰富的阶段,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小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够将学生带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收获更多。《清平乐·村居》是第六册课本中的课文,讲的是幸福的田园生活。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这样的经历,因此,不妨向学生解释这首词描绘的是怎样的情境,再引导学生联想自身身处此种情景之中,体味作者的心情。

总之,低段阅读是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起点,教师需要关注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不知不觉中实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魏琴.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J].新课程:下旬,2013(12):144.

[2]夏北媚.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J].考试周刊,2011(9):43-44.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篇4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阅读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一项技能,是一个人获取知识和掌握本领的重要途径。而小学阅读是一个人阅读的起点,是掌握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应该加以重视的部分。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获取知识量的大小,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

很多学生存在阅读能力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愿意读、读的少,还有很多学生是应付读书。因为相对来说,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比较枯燥的事情。很多学生长期形成对阅读的消极情绪,造成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不上去。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阅读恐惧,这种情绪使得他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阅读,他们总是在担心阅读、担心考试,怕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同学以及家长会瞧不起他们。这样的心理因素会导致学生更加远离阅读,更不用说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了。

2. 缺乏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师为了追求分数上的“高指标”,一味地重视分析轻视阅读,重视深度轻视宽度,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分析字词和语篇上,学生没有自己的分析、理解、阅读的时间,只能跟着教师的指挥走。学生没有时间进行阅读感悟,就缺少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产生不了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这样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的阅读方法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成为了呆板的做阅读理解的工具,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于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有了学习动力,学生才能进行自觉阅读,快乐阅读,有效率的。因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的一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年龄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抓住学生的共性,为学生创造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尽量为学生营造比较宽松的阅读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阅读。教师应多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方面多下功夫,使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比如,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方面。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学生都比较了解的伟人,讲述一些他们从小读书,最终成为学富五车并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使得学生从中意识到读书的好处,读书可以使他们变成跟伟人一样的人。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提升。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识字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头戏,识字教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发展,识字多少直接关系到阅读能不能顺畅的进行下去,进而会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识的字不是很多,只能依靠读音来进行阅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发展多下功夫。学生识字的水平上去之后,阅读的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要想提高识字能力,这里有几点建议:

首先,鼓励学生进行阅读,要告诉学生不要担心读错字,要耐心地劝导学生,敢于读错字才能有纠正自己的机会。在每一次上新课的时候,不要先急于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讲解。想很好地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最开始要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文章,也就是自读。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找出不认识的字词,画出来,然后再由老师进行通篇阅读,要放慢阅读的速度,使得学生可以把自己不认识的字音标注在课本上。听完老师的范读以后,要求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在字典中找到,把意思标注在旁边,以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其次,让识字与阅读互相促进。就是在阅读中提高识字量,在识字中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中认识生字,有助于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把字词放在一篇文章中就是给了这些字词运用的情境,这样很有利于认识生字词,也有利于对其的理解。

3. 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在有了一定生字词的积累以后,对于读通顺一篇文章就很容易了。现在需要的就是正确而有效的阅读方法。所以,这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如果指导学生怎样阅读。这里的阅读不要仅仅局限于课内的阅读,而要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阅读是教师引导下的有目的阅读,是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而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是课内阅读所学到的阅读方法的应用和实践。长时间的课外阅读会使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做好笔记,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对于有自己见解的地方进行一些批注也是很好的习惯。其次,对于不同题材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有些是需要精读的就一定要逐字逐句地进行,有些只要范读的就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字词上。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要积极面对问题,采用多种方法去有效地解决问题,为学生提高良好的阅读环境。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作业;有效性

引言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笔者经过多次反思后发现,现在的小学教师设计的数学课后作业内容太单一、老旧,而且没有什么实际应用性,缺少与现实情况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过多地关注集体完成的题目,而丢失了学生自主选择的题目,忽略了学生实际想要学习的题型,导致大部分学生从心底讨厌课后作业,这不仅会影响到作业完成的数量和质量,还会使学生开始变得不喜欢数学。现在,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怎么去设计适合的数学课后作业。

一、根据不同成绩阶段的学生设计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师不应该被动地等着接收学生的信息,而是要利用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去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们的综合水平进行调整,最后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能满足不同成绩阶段的学生要求的作业。比如在学习了“正方形的面积”之后,笔者设计了以下作业,让学生们自由选择。A.求正方形的面积。B.求正方形阴影部分的面C.求正方形白色部分的面积。作业有了难易分层,学生们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题型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一些成绩较一般的同学的学习自信心,同时又不会阻碍成绩优异学生挑战更加有难度的题型。学生们完成以上几道题之后,教师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加深每一道题型的难易程度,让学生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A.一张正方形的桌子长20厘米,现在被砍掉三厘米,求正方形现在的面积。B.一张正方形的桌子长20厘米,被小明用笔把一小块地方涂成了黑块,看图求黑块的面积。C.一张正方形的桌子长20厘米,被小明用笔把一小块地方涂成了黑块,看图求没有被涂黑的桌子面积。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情况,对作业进行分层次的合理设计,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不断去尝试难题的兴趣。

二、设计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其实也不是死板的,有很多数学题是有着多种解决方法的,教师可以多为学生设计答案开放的作业,这样可以使学生拓展思维方式,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的了解,以自身的角度去解答这道题,避免学习思维的单一性,对学生开阔思维起到促进作用。比如在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时候,笔者设计了“找一找,量一量,算一算”的操作计算开放题目:先对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组,小组分配合作,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正方形物体,接着用尺子把它的边长量出来,然后再一起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出来。根据这道练习题,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算出了许多正方形物体的面积,有的小组找到的正方形物体较小,有的小组找到的正方形物体较大,但都是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去寻找并加以计算的。这样开放式的作业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这个知识点。

三、设计实践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实践性

数学新课标推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希望人人都能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应该学习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内容,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数学,数学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在不经意间看到许多数学问题,并且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所以说,设计作业不能只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更应该扩大思路,展开逻辑思维,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接近且新颖的数学作业。比如在学习“对称图形”以后,可以给同学们发一些自己设计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让同学们用分组的形式将收到的图形进行讨论和折叠,之后提出问题: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通过一系列的折叠和讨论同学们就会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对称轴,这样便可以通过娱乐的氛围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这类实践性的作业主要借助学生体验、操作和讨论等过程来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和交流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的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四、设计趣味性作业,让学生快乐学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产生热情、好学的态度,也可以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设计新奇有趣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年月日”之后,笔者设计了以下的作业:小东乘火车去外婆家,15:00出发,9小时之后到达,这个时候窗外的景色可能是。A.太阳刚刚升起B.午后热烈的阳光C.一闪一闪亮晶晶这样的作业设计使原本很难熟记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去梳理知识点。

结语

总之,要想通过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去提高学生们的数学成绩,那么教师在作业上的用心是绝对不能少的,一定要努力设计出内容生动有趣,而且还有难易分层的作业,使学生可以在愉悦的环境下,开心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参考文献]

[1]赵春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研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4):261-261.

小学语文高效教学策略分析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1-0260-22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07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要注重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语文思维方面入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积极互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多个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和谐的氛围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放松学习心态,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在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敢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能够实现师生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积极地思考和探究,有助于加深他们对知识理解。

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信息传递,能让学生有效获得教师的启发,并把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使教师更了解学习的学习动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学生敢于主动表现自己,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展示学习中的进步和收获,能让学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引导他们进行语文知识的深入探究,使学生快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积极思考,领悟课文要表达的深意。

在学生积极的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成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催化剂,能让学生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标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让他们能在已有的语文基础上进行探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高。教师在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学习地位,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为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能力不断努力。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的地位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和他们成为学习的伙伴,共同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出发来优化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导入环节设计的好快,对教学效率具有较大的决定性作用。导入环节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让他们在上课一开始就投入到积极的学习和探究中。反之,导入环节单一、枯燥,缺乏新意,就会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疲劳,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影响教学的高效进行。因此,在设计教学导入环节时,教师既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新颖、有趣的教学环节中对要学习的语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他们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

2.把握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根据语文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有效掌握教材中的重难点,降低他们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就感能激发学生的强大内动力,让他们积极地进行探究。

3.采用分层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语文基础来给他们分层布置学习任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进行积极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构建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使学生通过互相帮助,缩小语文能力的差异,使全部学生都能获得发展。

四、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程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活动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为给学生以更大的自由度发展个性和培养特长提供条件,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语文活动课教学,把它作为激发兴趣、爱好和特长,实现个性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通过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在小实验、小制作中自己动手,在现实社会中去思索,发挥主动性、勇于思考、大胆创新,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开展。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 篇7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虽然很多学校都比较重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但由于很多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死记硬背, 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

第一, 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主要是教师讲解, 然后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 也就是说学生主动识字机会不多, 也没有掌握识字的正确方法, 识字热情不高。

第二, 教师太过追求学生识字的数量和速度, 造成学生写错字较多, 字迹潦草, 不规范程度高。同时, 由于是机械记忆, 造成学生记的快, 忘的也快, 回生率较高。

第三, 学生识字态度不端正, 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纠正, 造成学生基本功不扎实, 识字能力不强。

第四, 教师只注重学生课堂上的识字学习, 忽视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汉字, 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现实生活, 造成学生感觉学习汉字枯燥乏味, 学习起来较为困难。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一) 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设比较有趣的识字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变被动识字为主动识字, 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中对所学汉字进行最直接和最深刻的了解, 并最终掌握。如教学“雨”时, 可以让学生回答看到这个字想到了什么?学生就会发挥想象, 看到雨就想到里面的四点像一滴一滴的雨点儿, 正从天空中慢慢掉下来。如此以来, 学生的识字不再是死记硬背, 而是充满了想象, 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 增加学生的识字途径

语文识字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当中, 因为学生在单一的识字教学形式下会逐渐失去兴趣, 进而失去识字的动力。现实生活中, 识字的渠道有很多种, 教师要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不同引导。

第一, 古诗识字。很多学生在入学之前, 就已经会背诵很多首古诗, 但是古诗中有很多字他们并不会写, 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如果教师能够选取一些多数同学都比较熟悉的古诗, 然后引导学生每天进行小组背诵比赛,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认识这些古诗中的生字, 再看到这些生字, 学生就会把字音、字形和字义马上联系在一起。

第二, 故事识字。有些汉字本身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教师将故事讲给学生听, 不但有利于学生识记汉字内涵, 而且学生印象较为深刻。比如学习“盒”字时, 教师可以将三国中的一段故事:有人进贡曹操爱吃的酥, 曹操随手将“一盒酥”写于盒子上, 杨修看到以后, 就对将士说, 丞相的意思是每人尝一口, 大家不明白, 他解释道:“‘盒’字就是每人一口的意思。”这样一讲, 学生就牢牢记住了这个字。

第三, 字谜识字。字谜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 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更巩固所学汉字, 加深记忆。如还是教学“雨”字,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猜一字谜:“千条线, 万条线, 落在水里看不见。”学生马上就会想到下雨时, 一滴一滴的水珠落在水里, 连成了一条条晶莹透亮的线。于是, 每到下雨, 学生就会想到这个谜语, 想到这个字。

另外, 生活中食品包装袋上的标识、商店门牌、路边广告牌、街边路牌、电影电视剧中的字幕、广告中的广告词等, 这些都是学生识字的重要途径。总之,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随时随地识字的好习惯, 让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识字, 并积极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

(三)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 有针对性性地引导识字

学生的学习进度不同, 识字数量和识字能力也不相同, 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识字。对于新课文中的生字, 教师可以问学生认识的有几个、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等问题, 及时了解学生识字情况,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不会的生字。同时, 引导不认识字的同学多学习几种认识汉字的途径, 帮助已经认识的同学增强自信和表现欲, 进而提高全班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四) 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 忘得也快, 刚学习的生字, 一会儿就忘, 或者在课文中认识, 单独拿出来就不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汉字, 提高识字的效率。如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标上记号, 然后再教学生这些生字, 最后让学生自己回到课文中学习辨认。同时, 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读物、古诗词背诵、自编故事中巩固生字, 使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这些生字的印象。

(五) 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

识字, 就是要看到一个汉字要知道这个字怎么读, 有什么意思;听到一个汉字的读音, 要知道这个汉字怎么写, 意义是什么。汉字形体是由基本的字画:点、横、竖、撇、捺、折组合而成的, 字形比较难掌握。学生刚刚接触汉字时, 对字形只是有模糊的轮廓, 常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甚至有些字会遗漏细小的部分,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字的笔画、偏旁、部首和结构, 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字形, 并根据偏旁确定不同字的含义。如能发现情、清和晴的区别。

三、结论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篇8

1.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开阔视野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培养。首先,从学生自身的情况,自主的选择阅读书物,从而提高知识积累量,使语文教学课堂上气氛活跃,积极发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高,注意力就会集中,课堂效率自然而然的就会提高,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根据学生的爱好,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领略书中的精神思想,有利于学生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进行心灵的洗礼和灵魂的升华。最后,有利于加强小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制定适合的教学方案,学校平常也可以通过校园广播传递文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校园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积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小学生正处于五彩缤纷的世界,他们活泼可爱,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开展扩展阅读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兴趣爱好,扩大阅读量,增加语言积累,提高扩展知识面,增加想象力,从而使得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事情发展有更透彻的领悟,在书本上学到如何正确的待人接物,还可以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增加词汇量,丰富文笔内容,可以通过文章时刻关注焦点问题,充实文章故事情节,还可以加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扩展阅读,可以打破空间上的束缚,让学生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世界,增加对世界的认知,去探讨世界的奇妙之处,让学生体会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多的了解民族的文化古韵,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把其发扬光大,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贡献一分自己的力量。

二、开展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法

1. 创造拓展阅读的气氛

小学教育材料,每一本都是经过仔细审核,通过对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研究和对文化知识的考量结合形成的,是语文阅读的精髓。所以,开展小学语文阅读必须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在理解了文本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课外扩展阅读。以扩展阅读为辅,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语文教材与扩展读物相辅相成,相互融入,提高课堂效率。其次,教师需要打破空间上的束缚,不要只局限于教室里,应该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馆、书店等不同的地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乐趣,体会到不一样的感觉,让学生领悟到多姿多彩世界的奇妙之处。

2. 增加课堂中的拓展内容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途径是增加课堂中的扩展内容。老师在进行文本材料讲解时可以进行扩展阅读,在课前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结合教学目标,参考课外读物,提问相关问题,指引学生去课外阅读中寻找问题答案,这种方法,可以潜移默化的将课外阅读的方式灌溉于学生思想中,从而形成一种思维形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其次,教师可以上课结束以后留下问题,要让每个学生进行课外扩展阅读的收获,谈谈自己的理解,让学生自己去收集和整理资料,在这过程中由主动转为被动,效率就会提升,也会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义。

3. 读和练相互结合,激发学生潜力

作为语文课程教育的重要环节,从读到讲的过程中,两者相结合,缺一不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领读,通过朗朗的读书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从而感受知识的力量,仿佛身临其境,画面若隐若现,陶醉其中,让学生感受非凡,增强文化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其次,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依次进行领读,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通过“读”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提高自己的胆魄,用心去感受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可以组织班级上的朗读比赛,争取人人都参与,通过以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全面发展。教师可以和家长及时沟通,向家长讲明扩展阅读的重要性,改变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的落后思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提倡家长和学生一起完成扩展阅读,阅读完一篇文章之后,学生可以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从文章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发,把扩展阅读变成学生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融合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为学生们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积极响应国家的教育政策,为学生们的未来保驾护航,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之,开展拓展阅读尤为重要,教师和家长要及时沟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开阔眼界,加深学生对文学的感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提高综合素质,促使全面学生,努力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策略分析 篇9

“整体把握”就是对文本全面“号脉”。这要求教师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来精读文本, 了解文本的“文”与“质”, 多角度、多方位地与作者深层对话。通常, 教师解读作品先要解读作者。任何作者的创作不可避免地都反映着作者个人的生活时代、经历, 也体现了作者的个性品质。所有的精品创作都寄予着那些作家伟大而深邃的思想。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正是这些极具灵魂的创作造就了作家独有的文学风格。

解读了作 者之后 , 就需要教 师从“文”与“质”或“文”与“道”两个方面整体地去精读课文。人们常说“文道统一”“文质兼美”, 这就是说文章在这两个层面的问题。那么, 如何从“文”与“质”入手精读课文呢?第一, 用心体会文章的“文”。用“语文”的视角对文本进行鉴赏和阅读, 分析其篇章布局、结构安排、悬念设置、空白余音、遣词造句、语体风格等。第二, 解读文本的“质”, 即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可以透过文本去分析“文本究竟说了什么、要说什么、该说什么?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主题所在。需要指出的是, 以往人们谈到文章的“质”, 就会指向文章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今天, 我们更多的是从人本意义的角度解读,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揭示文章的“质”, 这更切合生活实际, 更加生动和富有时代感, 对学生也更具有教育意义。

二、拓展相关背景, 延伸阅读

在文本中, 作家的表达常常是隐晦而含蓄的, 只有全面地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本写作的时代背景, 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在《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文中, 作者用简练的笔法勾勒出了爱因斯坦的形象特征:“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 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才穿的拖鞋”;明明是小姑娘边走边玩, “一下子撞上了”迎面而来的爱因斯坦, 但爱因斯坦却先于小姑娘说:“对不起, 小姑娘, 是我不小心。”看到这样的描述, 学生的第一印象肯定会认为这是个不会打理自己、做事糊涂的小老头。但当他们通过对文本的详细阅读, 从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进行理解时, 一个有血有肉、热爱科学、和蔼可亲的伟大科学家形象就会真正显现在他们面前。当学生进一步了解到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经历, 了解到其是通过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取得如此成就时, 他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和崇拜的力量, 而这种力量或许比教学更重要。

三、放飞想象, 善于品味

意境是作者把个人的情感融入写作的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 对意境的品析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 从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出发, 结合作者的情感, 放飞学生的想象, 让学生深入到作者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去体验作者当时的情感, 去欣赏作品的独特魅力。这就是心灵的交融, 这就是想象的再造过程。

四、注重朗读

朗读就是大声地将文本读出声来, 带有丰富的感情, 其和默读有很大的不同。默读是将重点放在文字的表达意思上, 对语言的节奏和音律都没有加以重视。音量有高低, 速度有快慢, 这些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出来。朗读比默读的要求高得多, 不但要注意音准、音量、速度, 还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神态动作。学生朗读的目的就是要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融。文本中所体现出来的的情感和语势只有通过大声的朗读才能够表达出来, 只有大声的朗读才能够发现问题。在学习《青山》的时候, 朗读的音调应该低沉缓慢, 因为这篇文章的情感是凝重悲壮的。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就没有重视这一点, 这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

五、文本细读要和提问、练习写作与表达相结合方能升华

《鸟的天堂》一课中的重点语段是作者对于大榕树的描写, 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体会到大榕树的美和大, 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那么学生对“鸟的天堂”的理解就只能够停留在概念化的美中, 甚至部分学生会认为所谓的鸟的天堂实质上就是大榕树。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 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让学生明确大榕树为鸟儿营造出了一种安静、安全、安逸的生活环境, 并带领学生进行体会, 让他们感受到作者是如何将鸟的天堂呈现出来的, 再将文本语言的联系放置在整个文章中, 引导学生关注词和词、句子和句子以及段落之间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将文中描写的情景清晰地还原出来, 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与生命的节奏, 领悟到作者心中的快乐天堂, 意识到自然与人的和谐。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的根基之所在。如果我们把语文比作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那么文本解读就像大树的“根”。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越加深入, 语文这棵大树才能越加生机盎然、枝繁叶茂!文本细读是一个欣赏性和创造性和谐统一的过程。通过文本阅读, 我们发现了人生的价值, 领会了生命的真谛, 就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文化。让我们深深地扎根在文学的天地里, 畅游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吧!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文本细读的方式, 教师应以此为指导, 从文本的内涵和意蕴两方面入手进行语文教学。本文重点研究了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本,细读

参考文献

[1]宋玉峰.小学语文文本有效解读需要做好“三突出”[J].基础教育研究, 2012 (20) .

小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 篇10

一、高效教学的重要内涵

(一) 高效教学的内容

高效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 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一段时间后能够学到知识、积累知识, 并且可以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堂作业。能让学生从无知到认知, 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的全过程实现的自觉主动学习。让小学生从小就有一种高效的世界观的认知, 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有利于各学科的学习以及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提高的老师文化素养要求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对自身素质应该有较高的要求。小学生在认知和学习能力有限, 所以, 教师要极具耐心教导, 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培养和学生的友好课堂魅力, 正确地引导学生, 集中管理学生, 加强班级内部团结, 凝聚学生。在课堂上, 要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学生兴趣, 拉近学生思维,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高效课堂实现策略

(一) 课前教学方案的设定

首先, 小学教师要结合教学要求及目标, 认真研读教材内容, 梳理教材结构, 找出重点章节以及难点分析, 以及各章节间的联系, 建立一个系统的课堂脉络。然后, 教师应该对学生做出基本了解,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要具有条理性以及整体性, 基于学生共性, 联系教材知识结构以及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进行高效学习。同时, 教学方案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学习。也可以让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寻找自信, 收获成功的喜悦;让基础一般的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迎接新的挑战, 获取进一步的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取得不同程度上的进步, 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 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

传统的课堂教学, 一般是灌输式教学模式, 重视课本知识学习, 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 学习效率不高。所以,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学习状态, 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课堂上, 教师除了要实施课前制定的教学方案外, 也要根据课堂情况, 适时作出相应调整, 动态教学, 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也要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性地位。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好玩、爱动的特性,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课堂, 比如情境模式, 吸引学生, 激发学习的兴趣及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课堂, 才能更多的提高学习效率。同时, 教师要注意学生情绪的变化, 可以开展小活动, 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此外, 要鼓励小学生同学间的交流学习, 以及与教师的交流学习, 可以经常组织一些教学讨论活动, 班级内部权力民主, 每个人都有充分的发言权。比如班级辩论会、座谈会等, 鼓励学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 并且学会聆听别的同学的意见看法, 活跃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互相学习, 共同进步。

(三) 利用网络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尤其是网络教学。多媒体的使用减少了板书的书写, 节约了很多的时间, 同时将图片、文字、视屏有效的结合, 使原来枯燥呆板的课堂变得活跃生动, 强烈的感官效应, 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 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重点和难点。但是, 网络教学并不是万能的, 高效教学还得根据学生自身情况, 合理地开展教学,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四) 奖励制度以及学习互帮小组

小学阶段, 教师的鼓励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作用。对于课堂主动回答, 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采取积分, 达到一定标准作出奖励等, 还有对于考试成绩进步的同学, 及其学习优异的同学都应该有所奖励。同时, 也要鼓励不会的学生, 换种方式让他们参与课堂。组织学习互帮小组,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 制定不同的小组任务, 小组间形成互补性合作型学习。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 学习好的同学以及老师要具有耐心, 鼓励这样的同学积极学习, 制定阶段性的目标。

三、总结

小学高效课堂符合教育体制改革下的素质教育要求, 在教学课堂上, 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情绪,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及个人魅力, 结合学校教学资源, 提高小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构建小学高效课堂。

摘要: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之下, 小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变得更加重要。小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 除了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外,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情况, 适时调整教学方案, 构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积极性与主动性等策略, 努力构建小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高效课堂,文化素养,策略

参考文献

[1]高婷华.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 (5) :73.

[2]刘志云.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未来英才, 2015 (10) :283-28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G623.22

小学语文教学主要包括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三大部分。其中,识字教学是基础,识字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由此可见,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在现实情况中,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或者将识字教学简单化,没有做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较低,学习积极性及识字效率不高,语文学习能力较差。若要改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则需从教学策略方面着手,对教学策略进行全面的整改。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对识字教学不够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有相当一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轻视识字教学,他们认为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只要学生能够写课本上的生字词即等于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对识字教学的狭隘认识极大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持有这种想法的教师基本上不会在课堂上纠正学生错误的书写身姿以及拿笔方式,也很少检查学生是否书写规范,字体是否端正,笔画顺序是否正确,更不会专门对学生的书写加以指导[1]。

第而二,教学方法单一。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运丰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是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上课时照本宣科,没有把汉字放到一定的语境当中,教学方法毫无新意,课堂氛围沉闷。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情大大降低,认识汉字的能力和水平也大受影响。

第三,偏重讲解,忽视写字训练。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偏重于字形结构、字音、笔画顺序等方面的讲解,并在课堂上耗费了较多的时间。而一旦课文中的生字词较多,则教师基本上会占用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而留给学生用来练习书写的时间非常少。

第四,写字练习时过于关注练习量,忽视了写字质量。在给学生布置写字练习时,教师往往要强调每个字抄写多少遍,对练习量的要求极高。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力[2]。然而,事实上学生在这种要求下自觉学习负担加重,刚开始时会认真抄写,但是为了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字越写越潦草,抄写并没有帮助学生提高记忆力,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分析

第一,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乐于学习汉字,善于学习汉字。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学习情况,综合各方面因素实施趣味教学,运用猜字谜、做游戏、编故事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要求学生学会“灰、迎、阿、姨、追、顶、披、鼓”等生字,而教师可以举办一个组词比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这些生字组词,哪个小组组词最多则获得胜利,而胜利方能够得到老师准备的奖品[3]。这种识字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而且还能让学生理解生字的不同字义。

第二,合理设计识字教学,善于运用情景交融法。其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提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其中,生活情境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打开思维,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而问题情境则应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继续学习汉字的动力[4]。例如,《难忘的泼水节》要求学生学会“凤、凰”等字,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凤凰是什么吗?学生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凤凰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你们知道它代表着什么吗?学生对此并不清楚,而教师进一步说明,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其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已经认识的字来学习生字词。例如,在《乌鸦喝水》识字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采用拆字法学习“鸦”字,而在学习《司马光》中的“他”、“朋”、“玩”等生字时,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将生字的偏旁与部首拆开,了解每个结构的作用。

第三,利用多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增强记忆力。当前,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科教学当中,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音频,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与记忆[5]。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口、木”進行拼接,组成“呆、困、杏”三个新的汉字,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汉字,理解汉字。

第四,将识字与写字有效结合。识字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写字则是识字之后的一种实践。目前,部分教师不能处理好识字与写字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重讲解、轻写字或重抄写、轻写字质量等现象。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取措施将识字与写字有效结合。一方面,教师应把握好生字词讲解的度,注意为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用于写字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应强调写字质量,不强调抄写数量,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把写字当做一种乐趣,而非作业负担。

三、结语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识字教学质量差,则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将不牢靠,而后的学习也将变得越来越吃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语文识字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汉字,乐于学习汉字,掌握正确的汉字拼读、书写规范,了解汉字的意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吴有.提高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 学周刊.2016(09)

[2]姜艳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分析[J]. 中国校外教育.2016(29)

[3]马丽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02)

[4]郑红亮.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研究[J]. 学周刊.2015(34)

小学语文互动生成教学策略分析 篇12

一、亲自体验,实践后探讨实践感受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引导学生进行枯燥且抽象的文字和文章学习,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生成良好的课堂资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体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拉近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自然地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实现成长。

比如,在讲授《走,我们去植树》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大家种过树吗?”学生:“没有。”教师:“大家知道种树的程序是什么吗?”有学生说:“挖个坑,把树埋进去,再填上土就行了。”教师看他说得那么简单,微微一笑说:“你说得不错,下面我们分为五个小组,一个小组一棵树苗,我们一起去种树吧!”学生一听说去种树非常激动,然而刚刚开始大家就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发现挖不动土,有的发现不知道挖多深,有的不知道应该浇多少水,教师见状说:“大家互相探讨一下,可以在网上收集一些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窍门。”大家纷纷进行互动,总结经验,最终将树苗种植完毕。随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次活动你们学到什么?”“种树坑不能太深、水要适中。”“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教师说:“非常好,大家再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种树啊?”借助学生的互动老师开始切入课文,通过互动大家意识到种树的重要性,也意识到树苗只有长大了才能成材的道理。通过这种亲身实践的互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二、顺水推舟,由一个问题深入分析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顺水推舟的方法,先给学生提出一些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当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互动话题中,教师可以在其中灌输一些课文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逐渐生成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讲授课文《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勇敢和有同情心的神。”学生纷纷进行问题的互动,有的学生说:“他看到人们很辛苦,于是决定从宙斯那里偷火,这可以看出他很有同情心。”有学生说:“他要想得到火必须经历宙斯的阻拦,但他仍成功将火传递给人们,受到宙斯的惩罚,说明他却非常勇敢。”教师说:“大家说得非常好,但是普罗米修斯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呢?”教师进一步将问题深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从课文中探讨普罗米修斯的品德修养,学生继续互动,有的学生说:“动物吃他的肝脏,多疼啊,他都能忍受,因为他认为为人民服务是值得的。”有的学生说:“他认准要做的事情就直接去做了,哪怕面对的是天神宙斯,由此可以看出他是多么伟大。”教师说:“普罗米修斯最后的结局如何,大家从中学到什么?”学生说:“最后被英雄赫拉克勒斯救了,说明好人有好报。”教师说:“非常好,还有哪些细节能够说明好人有好报?”学生互动后说道:“每当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后,他的肝脏能奇迹般地复原,也暗示着好人有好报。”这样教师由一个简单的问题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将更多关于普罗米修斯的性格特征挖掘出来,并让学生懂得好人有好报的人生哲理。

三、一石二鸟,共同解决教学与管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管理问题,比如,有些学生说闲话,有些学生睡觉等,面对这些与教学无关的管理问题,教师如果直接管理的话,会降低其他学生的听课质量,而不管的话是对学生不负责,其实面对这种事情,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解决,通过一些巧妙的互动内容,让这些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做法,从而更好地进行课文的学习。

比如,在讲授课文《沙漠中的绿洲》时,教师发现班级中有位A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教师没有直接指学生叫起来,而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位名为A的男士不小心走进了一片沙漠,怎么都逃不出来,A同学应该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安全地走出来。”这位A同学一听说与自己的名字相同,马上来了精神,于是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应该如何更快地逃出沙漠。随后教师引导道:“为什么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学生进行互动,有的说:“沙漠中没有水,有了植物才能有生命。”有的学生说:“沙漠中什么都没有,种植的树木很难成活,所以这些成活的树是非常值钱的。”刚才的A同学说:“沙漠中非常炎热,在大树下面可以乘凉,因此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通过这种一举多得的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教学与管理之间的问题。

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并促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生成一些对课文之内和之外知识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依次解决问题和共同解决教学与管理的方式来促进学生互动。

摘要: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适当的互动方式不仅可以减轻自身的教学负担,还能引导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互动过程中更好地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一定要注意学生互动生成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生成,分析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志芳.巧用课堂生成性资源,激励主动参与性学习[J].江苏教育研究,2012(5).

上一篇:测点优化下一篇:物理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