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案例分析

2024-09-25

小学美术课案例分析(精选11篇)

小学美术课案例分析 篇1

小学美术课教学案例——快乐的小蜗牛

丁敬岩

一、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设想将艺术领域的绘画和歌唱等自然地进行融合,探索不同于单纯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新型艺术课教学方法,获得艺术课的教学实践经验。所以,本课学习目标确定为: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蜗牛的形象特点,并能创造性地描绘蜗牛;跟唱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体会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艺术游戏过程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针对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和策略:

1、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喜爱猜谜语,喜欢动物。所以我将学生较熟悉的兔子和小鸟的形象编成谜语让学生猜,再引出蜗牛的谜语,便自然过渡到课题学习了。

2、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与想象。

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现歌曲《快乐小蜗牛》精彩的动画和音乐,让学生边欣赏片中拟人化的蜗牛形象,边引导学生进入蜗牛形象的想象之中,并伴随欢快的节奏来轻声哼唱而展开联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

3、情境对话让学生欣赏与判断。

为了把避免绘画技能的简单枯燥传授,我设计将范画的出示用投影仪放出。并根据出现的蜗牛范画,教师扮演蜗牛角色来配音,与学生进行情境对话。学生在这种童话故事般的对话中,不知不觉地明白如何艺术表现蜗牛的形状,色彩,花纹等绘画技巧知识。

4、音乐情境中的创造表现。

学生在歌曲旋律《快乐的小蜗牛》的轻声伴奏下,自由自在地用画笔来描绘艺术化的蜗牛,学生完全可以边哼唱边画,甚至在手舞足蹈中去描绘。

5、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

根据歌曲的意境,我用彩色纸制作了三个漂亮的“蜗牛小屋”分别取名:《自我创新》、《模样好看》、《颜色鲜艳》。让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认为适当的小屋里,自己对自己的画作最初的自我评价。然后再由师生共同欣赏简评。

6、表演唱。

再次播放歌曲,师生一起大声学唱歌曲,并在有歌词“哟、哟”的地方,一起加以拍手节奏练习。然后,根据歌词意思自由想象加上各自的动作边舞蹈边演唱,结束课堂学习。

二、教学中典型的情境:

情境一:当教师播放歌曲《快乐的小蜗牛》时,学生看见屏幕上一个个造型奇妙可爱的小蜗牛动画,听到欢快悦耳的歌曲,很多学生都露出了愉快的的笑脸,很快地就进入到动画和歌曲所表现的艺术情境中了。有的学生情不自禁的说:那是蜗牛小弟弟,有的说:那个背包的小蜗牛最好看?有的说:那个蜗牛的屋子还在冒烟呢?有的说„„ 看见学生兴奋而投入的表情,我就轻生地跟着旋律轻唱起来,学生也就很自然地跟着学唱起来。学生的声音逐渐由小到大,由不整齐到整齐,由轻声唱到边唱边摇头晃脑的投入的唱。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被艺术的氛围所感染,艺术活动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情境二:当教师用投影仪放出蜗牛的范画时,我用“小蜗牛的话”和学生进行情境对话。我说:“你们好,我是蜗牛姐姐,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形状啊?”一个学生说:“是圆形的,象一朵漂亮的花。”另一个学生又说:“象个美丽的太阳。”我说:“你们说的真好!”。接着我又出示一幅范画说:“我是蜗牛小弟弟,每天背着书包上学去,你们看!我有什么样的花纹和颜色呀?”一个学生说:“他的花纹象水波浪,颜色嘛——有红、白、黑、黄、绿”我赞扬地说:“你说的真棒!别忘了给你画的蜗牛用上更多的花纹和颜色啊!”。这一次出示的范画蜗牛是没有壳的,我刚拿出来,有很多学生都说:“啊?怎么没有屋子呢?怎么没有壳啊?”,这是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可怜的蜗牛小 玲玲,粗心大意的王老师竟忘了给我画上小房子,害得我没有家了,呜!呜„„”边说边做出哭的表情。有的学生着急地说:“快给她画上房子。”我又说:“你想给她画个什么样的房子呢?一个女同学很认真地说:“我要给她画个象蘑菇一样的房子”。一个男同学说:“我要给她画一个象树一样的房子”„„。就这样,师生不知不觉地在这种童话般的情境对话中,既欣赏了美丽的范画又展开了判断和创造想象的思维训练。使学对艺术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情境三: 当我将纸制的三个

“蜗牛小屋”挂在黑板上,请学生将自己的画放进自己认为合适的“小屋”里时。学生兴奋地看着这三个新颖漂亮的小屋,仔细看着自己的画,心里好象在想:我的画该放进“自我创新”还是“模样好看”或“颜色鲜艳”的小屋呢?有的学生兴奋地跑上前,满意地放进了“小屋”;有的学生拿着画上前去,站在“小屋”前犹豫一阵后,小心翼翼地把画放进“小屋”;有的学生把画放进“小屋”后,犹豫片刻又拿出来放进另一个“小屋”。看着学生们仔细而天真的表现,我心里为这个特别的教学设计而感到兴奋不已。

三、教学自我评价和反思

本课努力地探索小学低年级艺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和音乐中的歌曲教学融入到美术课教学中,并通过可爱的动画、动听的歌曲,巧妙的对话来创设一个童话般的蜗牛世界情境,使学生始终在一种轻松愉快的艺术氛围中学习;始终围绕《快乐小蜗牛》的歌曲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较成功地描绘出了各自想象创造的小蜗牛形象,并能基本跟唱《快乐小蜗牛》的歌曲,学生学的主动,学生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得到了艺术课教学的点滴经验和成果。

我们都知道:教学实践的最大意义就在于进行反思,只有进行认真的反思才会有教学的改进。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本课教学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较大的突破,但还感觉没有摆脱传统美术课和音乐课的束缚,在歌曲学习与绘画学习的融合和过渡上还显生硬、不自然。

2、教师出示的范画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想象创造力。

3、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在对歌曲的教学处理上,感到“力不从心”。感到自身缺乏较好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积累。使学生的歌曲表演唱练习效果不太理想,远未达到预想的艺术表演唱的效果。

小学美术课案例分析 篇2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心智得到更加健全的发展

1.中小学美术教育在个人智力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 所谓“智力”, 就是观察、分析、理解信息的综合性混合体。知识不等于智力, 重要的是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 如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等。绘画与锻炼这几种能力的关系都很密切。在绘画过程中, 通过对实物的观察、记忆、比较, 发展认识能力, 通过分析、概括、取舍, 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联想、虚构, 发展创造能力。由此可见, 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生活中我们发现婴儿特别容易被颜色鲜艳的物体所吸引, 原因是这些色彩鲜艳的画面能够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发育。有不少学者经过研究, 把孩子绘画的发展过程, 分若干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着这个时期的特征且次序不会颠倒。1~3岁的幼儿通过无意识到有意识的涂鸦, 来表现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4~9时以图式记号表达自己的意念, 9~13岁, 摆脱图式, 主要以写实为主。15岁以后进入停滞期, 绘画能力停滞或失去兴趣。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 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因为审美价值的最大特点就是天真、自在、想象力无穷尽。由此可见, 中小学时期的美术教育几乎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美感基础, 甚至是创造力, 错过便很难再弥补。

2.中小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导向和调适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而美术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美术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可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调适作用, 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疗治和矫正。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过度敏感、自我的特殊生长期, 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对自我认识的困惑和面对生活、学习压力的无措, 却又无法表达或及时释放。而绘画这种间接的心理投射, 可以很好地反映人们内心的、潜意识层面的信息, 它所传递的信息量远比语言丰富, 表现能力也更强, 且人们对图画的防御心理比较低。透过绘画这样的美术活动, 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 表现力和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获得充分的肯定和尊重, 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顽强意志和遇到困难时的承受力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美术课与各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学科间的渗透和融合, 是现代课程改革的趋势, 美术课也要打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 突破学科界限, 整合学生的知识, 把美术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自然、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学习过程的多元化,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文学与美术从来都是相通的, 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自古以来诗文和绘画就是不可分割的, 画家吟诗写诗, 感受诗人的情怀, 从而提高绘画的造诣。通过绘画也可以使诗词中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 变得更为直观、具体和真实。有了形象的凭借, 想象的依托, 文学与绘画的结合自然会使二者交相生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美术是视觉的艺术,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 美术是凝固的音乐。因此, 有人说, 音乐与美术是姊妹艺术。它们是实施美育的两个途径。

美术欣赏同历史学科也是分不开的, 在进行美术欣赏的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从历朝历代的著名作品开始的。所以, 这就注定了在分析作品的时候, 必定要牵扯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人文风情。

黄金分割率、“近大远小”等浅显的透视理论更是在美术与数学中建立紧密的联系。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种绘画软件, 自拍功能也逐渐拉近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距离。除此之外, 美术学科还与英语、生物、自然等多种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美术课与各学科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和互补, 再不是可有可无的“杂课”“副课”, 它与其他参与应试考核的课程同样重要。

另外, 使学生具备以视觉能力、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素养, 也是当今最迫切的教育任务之一。在视觉文化时代, 每天, 年轻人花很多时间网络聊天、操作计算机、玩视频游戏。企业越来越重视图形化管理的应用。3D打印技术的兴起, 实现了“所想即所得”。国内动漫和环保事业逐步走向成熟, 大大推进了设计业的前进步伐, 中国制造的危机也用现实的力量告诉我们国际间“国力”的判断标准, 不再是“产品出口能力”, 而是“设计出口能力”。设计可以赢得经济竞争力, 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 “美感”这个词已经成为工作场里的最新流行词汇。当社会里“尚美”的风气成为主流伦理, “美感”也就取代纯“财富”, 成为人与人竞争和分野的新标准。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图像已经改变了年轻人的生活、学习和感知世界的方式。所有的年轻人都有一个新的使用图像技能的需求, 新的能力需求。这些对审美能力的新要求, 对没有受过正式美学教育、无法识别商品象征符号的传统工作者造成了莫大的压力。《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提到:美学与创意一样重要。在新的全球竞争的背景下, 新经济中技术知识的秘密来自我们整合视觉艺术、音乐、文学与科学的能力, 整合是新的专业, 这就需要我们的孩子做好准备。而学校的美术教育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做准备, 它是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极为必要的教育。

小学美术课例分析 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 意识 能力 意志

一、教学过程

1、学习内容:小学美术三年级《漂亮的“高楼” 》,

2、学习任务:用各种事先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成造型美观、色彩美丽的高楼,并且组合成一个生活小区。

3、学生分配情况:教师采用的是自然小组合作的方式,8人一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与相对弱的学生搭配组合成一个小组,在这样的小组中可以“取长补短”。各小组有小组长一名、音量控制员一名、小喇叭一名、技术员和资源调度员各一名。

4、学习情况: 

师:请同学们看右上角的模型图片、找一找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想一想还可以用那些材料代替? 

生:是用彩色卡纸做的,还可以用废旧的包装纸、旧挂历、汽水罐、牙签及牙膏盒子等代替。

师:技巧示范(在制作好的盒子上示范挖、剪、贴、组合等制作技巧)布置任务。

生:摆出各自收集到的材料,由资源调度员统一分配材料,音量控制员控制小组成员的声音以免出现越来越大声的情况。技术员协助胶水的粘贴、材料的裁剪。最后由比较能说会道的“小喇叭”把做好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尽管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还是很顺利,但真正要学生合作起来就不哪么顺利了。

1. 组长分配任务出现的问题: 

学生A对学生B很大声的说:“不要乱做呀!组长叫你负责做窗户,你看你,做的窗户比我们做的房子大——

2. 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中的小摩擦:

学生C:这几个纸盒都是我带来的,凭什么不让我碰?

学生D:你又做不好,最好别乱做。

3. 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学生的“避风港”

个别学生学习懒散,又不带工具,由于每个小组共同做一个作品,小组也就成了他的“避风港” ,这样的学生特别调皮,小组长也不敢说他。

三、面对以上1、2、3出现的“偶发事件”教师的处理方法

【“偶发事件”1】

师:能告诉我什么事吗?

学生A抢着说…..

师:学生A和B是当事人,我要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学生E:组长分配了任务,一个同学负责做窗户,一个同学做屋顶……..,可是最后拼不起来。他做的窗户比房子还大。

师:我想这不是某个同学的错误,而是我们整个小组的错误,在分配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尺寸大小的问题,好,我们不要怕浪费时间,先确定好思路,具体分工时要问问其他同学的意见,并定好尺寸……

学习结果:这一组的同学最后顺利的完成了任务。不过比其他的组多用了6分钟时间,但正如《美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那样,既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通过观察学生字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及交流表达的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虽然这一组同学出现了问题,拖延了时间,尽管任务完成的也不是很理想,但我还是很鼓励他们,起码问题出现后他们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重新调整组织,并且人人参与和完成任务。只要这种合作的习惯长期延续下去,肯定会有很好的效果。

【“偶发事件”2和3】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知道儿童的能力需要,就必须走进小孩的队伍里去体验,而后才能为小孩除苦造福…”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非常有必要参与其中,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内部的小摩擦。

学生C:这几个纸盒都是我带来的,凭什么不让我碰?

学生D对C说:你又做不好,最好别乱做。

师:用熟悉的故事《和尚担水》和《一个筷子被折断和十个筷子折不断》来引导大家团结互助。

对小组内部的人员分配就是想“取长补短”,结果反倒是出现对后进生的歧视。遇到这种情况,老师的调节很重要,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展开讨论和学习,合作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组织、指导与协调。教师毕竟在学生心目中是很有份量的,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对于美术课中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久而久之组内学生对美术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每个组员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也会愈来愈浓厚。这样自然而然的取消了懒散学生的“避风港”。

通过这个案例的教学,在小组合作、分组表现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动手师生合作,教师转化为学生的一份子,用最少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上的问题和小摩擦,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重点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如果我跟孩子没有共同的兴趣、喜爱和追求,那么通往孩子心灵的道路会被永远堵死。”与孩子一起动手,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合作学习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J].中国教育报,1995—12—29. 

小学美术课案例分析 篇4

综合组

邓海燕

设计思想

《笔墨游戏》一课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体验彩墨画 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目标

1.加深对基本用笔、用墨方法的了解,并运用中国画的方法表现,尝试完成一幅水墨小品画。

2.在开放式的笔墨游戏中体验、感受笔墨变化,学习水墨的画法。3.激发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游戏中去发现彩墨与宣纸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教学难点

笔上水分的多少与不同的变化。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学生观察并比较在生宣纸上作画和在图画纸上作画有什么不同?初步了解宣纸和毛笔的特征。

二、运用实物投影创设游戏氛围,集体感知体验

笔墨游戏1 提出活动要求: 分四小组合作做一个笔墨游戏。要求先由同学们大胆地在纸上用颜色或用墨画点画线,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画的像个什么,继续添画。其他同学观察笔墨的变化。

教师小结:

1.笔墨真神奇,大家画的凑在一起,用笔用墨不同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说说学生画得多有趣,寥寥几笔一种新的事物就跃然纸上。

[设计思想:游戏创设了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出笔墨艺术的情境,最主要的是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够及时地发现笔墨的神奇变化,用笔用墨的不同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感受点线魅力以及彩墨浓淡干湿的变化,运用课件,感受理解完整作品

1、比较欣赏一组水墨作品。

2、欣赏《吴家作坊》感受点线结合的魅力及彩墨在生宣纸上浓淡干湿变化。

3、欣赏名家作品。

4、欣赏儿童作品,为创作做准备。

[设计思想:感受彩墨作品独特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视野。美术教学是视觉艺术,一张完整的中国画应具备的韵味只有通过视觉感官才会有感触。在教学中通过使用课件欣赏吴冠中经典的作品,不仅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画具备那些韵味,而且为学生构建了一个浓郁的艺术氛围。学生在感受、理解作品的同时会自发地发掘其人文内涵,从而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人文精神。]

四、用音乐创设创作氛围,学生进行练习

1.提出创作要求

完成一件作品,起一个名字。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

2.学生进行创作,体验笔墨情趣播放节奏舒缓、优美的乐曲,创设创作氛围。

[设计思想:优美的乐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首合适的乐曲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表现欲望。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受到陶冶和熏陶,绘画表现时才会把中国画的笔墨情趣表现出来。]

五、总结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注重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将学习的内容延伸。

教师:有的同学可能画得不是很理想,这没关系。国画必须要有很多很多年的功夫,不然掌握不好笔墨效果。有位画家曾说过“所谓大师,只是失败最多的劳动者”。这就是说同学们要更多、更好地练习,才会用笔墨的韵味表现自己的情绪。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又回到生活中。案例分析

国画课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两个极端,一是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技能、技法的讲授。小学生上国画课,不能作为专业化的技术训练,更不能用成人化的一套技巧去要求学生,以免扼杀了他们丰 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针对这节国画课,我的方法是体验式学习。体现在学习环境的设计上。如课堂开始笔墨游戏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游戏是围绕知识点展开的。学生在游戏中体会笔墨浓淡的变化,以及中锋、侧锋的使用。体验到国画是如何用笔、用墨、用色的。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学过程非常自然,整个学习过程是师生在互动式的情境下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愉悦的,在其中也解决了这节课的知识点。

这节课的另外一个知识点是画面情趣的表达。教师采用了另外一种方法,让学生看大量的名家作品。学生在欣赏、理解的同时感受一幅中国画应该具有的韵味,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人文精神,从中发掘人文内涵。经典的作品为学生构建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 篇5

课题:添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让学生了解 “画”不一定使全是画出来的,也可以“添”的更生动,通过添画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创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感受添画带来的愉悦,让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美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1、通过剪、拼、贴等制作方法,添加使原有画面更有趣生动。

2、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

3、明确添画的基本原则,围绕一定的主题创作添画。想象力不能脱离实际,想象力要生动但不能胡思乱想(如:添画时不能把鱼添在树上,把轮船添在空中等)。

【设计意图】

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创造力。我们教师应在新课标精神和有关理念指引下,着眼于童心的释放,启发儿童创造力,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每一个孩子足够的空间让其自由发挥。

本节课旨在借助“添画”,引导学生了解“添”的原理,让学生在添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并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课前准备】

1、收集图片:广泛收集各种图片,特别是收集各种内容丰富的画报等。在收集的过程中,了解图片的内容。

2、整理图片:收集来的图片内容比较凌乱,需要通过筛选将内容相近的图片留下备用。

【教学设计】

一、欣赏作品导入

出示添画作品,让学生欣赏。接着趁学生情绪高涨之时,介绍作品并出示课题:添画。随后,教师提问:

1、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能说说吗?

2、这些作品你们能做出来吗?

二、探究学习,创造设计

1、师:这些美丽的画纸除了自身很美,我们还可以添些内容使这幅画更生动。如果是你来制作这些,你准备怎样一步步的来创作呢?

师生共同归纳出三种添画方法:

A.直接剪贴,根据主题图片的需要,在自己收集的图片中找那些内容相关小图案,剪下贴到主题图片中,使画面更丰富生动。

B.先绘画后剪贴,即用彩笔先在白纸上画出所需的图案,再剪下贴到主题图片中,使之变的更加有情趣。

C.也可以用彩笔直接在主题图片添加图案,体现小作者的构思。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板书:选材—构思—制作)

2、师:刚才咱们不仅仅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还掌握了制作方法。现在你们想自己也创作一个好吗?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先确定主题图片,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创作添画)

师:接下来同学们就用自己准备的材料,根据课本上的添画设计创作。可以先用绘画的方法完成你的设计形象,再剪下来,贴到画面最理想的地方;也可以将你准备的小图片中有用的部分剪下来贴到最理想的地方。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完成。

4、拼贴成画 学生通过想想、剪剪、拼拼、贴贴等制作方法,通过添加拼贴使原有画面更有趣生动。教师引导学生巧妙利用图片,使画面具备最真实的美感。

三、欣赏评价、自我评价

小组内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每组推选一个最好的作品,派代表给大家介绍他的作品。

2、生生互评,全班交流

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哪个作品,为什么?

3、教师评价

结合学生的意见评价出优秀作品。

四、展示优秀作品

展示获得较高评价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五、拓展延伸

1、二年级(1)班同学小丽刚搬了新家,她想把自己的小房间打扮得漂亮一些。她画了一幅画但是自己不满意,大家能帮她把这幅画“添”得更美丽吗?(小黑板出示这幅画)

2、添画

3、全班交流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美丽的“添画”是来自你们的巧手,它们以丰富的内容,瑰丽的色彩和巧妙的构思博得了同学们的赞叹.它们是大家雕琢而成的精品,经过同学们的智慧和巧手,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作品,我们每位同学只要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精于创作那你们都有机会成为未来的创作家。

【课后反思】

在美术教学中,手工教学不仅是纸工制作,还包括图片、布料等添画。运用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可以给它注入新的生命。添画为拼贴设计提供了多种表现手法。在制作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心理特征的。这是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呈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他们往往对自己的作品特别感兴趣,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展示。如果让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个个都争先恐后。在这一过程中,看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同学,实际是自我欣赏的过程,也是自我满足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分享 篇6

——小学美术四年级《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一、案例主题:

这是本册教材中唯一涉及色彩知识的内容,是在上一册学习《三原色、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本课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作画。本课的学习强调观察与体验,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探讨他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以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本课以真实性、朴实性和学科性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由于色彩的知识特别丰富,在一节课里要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根据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课的设计。力求做到课件少而精,不摆花架子,让学生学得扎实。

二、案例背景:

在学习了《三原色与三间色》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对比色和和谐色?,通过游戏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对比色与和谐色及色调的基本知识。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知道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基本知识并能准确区分。让学生找找生活中有哪些对比色和和谐色。同时,四年级的学生们对任何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都很感兴趣。他们对创作一幅对比色调和和谐色调的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如何把和谐色与对比色搭配好呢,学生们一般都只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着色,这样画出来的画不是过于单调就是过于张扬了。所以,这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个学习障碍。另外,如何搭配好对比色与和谐色,这是需要学生慢慢去品味的。三、三维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学生掌握对比色,和谐色的基本知识,用对比色调或和谐色调创作作品.

2、过程方法:通过游戏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对比色与和谐色及色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及辨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色彩美感意识提高,培养运用所学色彩知识美化生活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知道对比色与和谐色的基本知识并能准确区分. 难点:掌握色彩中的对比色及和谐色,用对比色调或者类似色调创作表现.

五、教学准备:

师:教学课件,色卡,范画. 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等绘画工具材料.

六、设计理念

本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通过学生接触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认识它们,激发学生运用色彩的欲望,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及辨别能力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本课我采用庆祝节日的方式,让孩子们为雪人的新衣着色,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节日、色彩以及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七、教学过程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揭示课题

4'

老师来考考大家的想象力,假如我们的世界没有了色彩,你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呢?同学们想象力真丰富,当色彩又神秘地回来之后,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吧(课件)。

在我们的自然界中,每种色彩都充满着个性与神秘.想了解他们吗?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感受色彩的魅力。(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二、新授,色彩游戏 8'

认识对比色与和谐色色:

1、色彩游戏规则:老师这儿有八种颜色的卡纸,请四位同学上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两种喜欢的颜色搭配起来。(其他学生随着欢快的音乐节奏鼓掌。)2、黑板展示:找一找同学们搭配的颜色哪些对比强烈、色彩鲜艳?(生答,课件)。引出对比色——对比强烈、色彩鲜艳。在色相环中寻找他们的位置,两两相对,对比强烈。(黄色的对比色?红色呢?)在画面中运用对比色,会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强烈而灿烂的色彩效果,热烈,活泼的感觉。

哪些搭配的颜色对比柔和、色彩相似?(生答,课件)。引出类似色——对比柔和,色彩相似。在色相环中寻找他们的位置,相邻排列,色彩相似,(红色的类似色?紫色呢?)在画面中运用类似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柔和、悦目、文静的感觉。

出示十二色相环,学生找出喜欢的对比色和类似色。

三、欣赏图片(课件)3'

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色彩属于对比色还是类似色?包含哪些色彩?你穿的衣服是属于对比色还是类似色呢?家里的装修呢?

四、学生创作,教师指导。9'

1、创作要求:每个小组桌上都有六张雪人的图片,请大家先确定一个主色调,选择对比色调或类似色调为小雪人穿上漂亮的衣服!细节的点缀部分可以先空出来不画,如:口袋,腰带,围巾等。教师投影仪师范涂色。(课件展示学生作品动画,教师巡视辅导。)

五、绘画作品欣赏,完善作品(课件)4'

学生放下手中的画笔,课件展示优秀色彩作品。我们在绘画中单一地运用对比色或类似色就可以了吗?带着这个问题,下面来欣赏一些其他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是怎么运用的。(课件)画面中单一的对比色给人的感觉太热烈,可以点缀一些其中的类似色;而单一的类似色给人的感觉太柔和,可以适当点缀一些其中的对比色。

(出示范画)主色调中加入一些点缀色。

同学们看,圣诞老人来了,正呼唤小雪人们快去参加圣诞舞会呢!大家赶紧拿起手中的画笔,为小雪人添上漂亮的色彩吧!

六、完善画面 8' 学生把画面点缀完成。

七、作业展评

4'

圣诞舞会要开始啦!同学们,赶紧随着欢快的音乐,把你完成的雪人作品贴到黑板上来吧!

八、小结拓展

圣诞老人感谢大家为他带来了这么多漂亮的雪人!今天同学们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装点了我们的生活,正因为有了这些色彩,我们的世界才变得那么绚丽多彩。。。

下课。

七、教学后记和反思

我认为本课教学后,有几个值得反思和重视的问题:

1、色彩知识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性的,本课将美术、音乐等多种艺术综合、让学生在欣赏、探究、体验中感受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我发现学生在对色彩的理解上有些偏差,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完成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光感知身边的色彩,并有意运用色彩去美化生活。

2、教师的示范过多,对学生的创造思维有一定的局限影响,没能更充分的调动学生对色彩的灵活应用。

3、由于学生对《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有些淡忘,加上课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和谐色与对比色的知识点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

小学美术课案例分析 篇7

儿童喜爱画画是其天性, 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 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 唯我构图, 大胆地落笔, 奇特夸张的造型, 我行我素的用线, 单纯而强烈的色彩, 画面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和谐与韵律。是孩子最真实的一个面貌, 是创造性的产物, 而这个创造性是我们的生命中固有的, 而在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可以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

美术作业是学生对生活认知的产物, 其有特殊性, 带有学生的个人审美情趣与年龄特征, 同时也能直观反映教学效果如何。因此对学生的美术作业做出恰当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学生美术作业评价方面存在着许多误区。

面对学生的作业, 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支看待。更不能用“像不像”之类的评语为衡量的标准, 因为这样只会抹杀学生创造和积极性和自由性。一个优秀的美术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 可以使一些所谓“成绩差”的学生重新找回自己的信心, 哪怕是很小的进步, 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在一次成功的评价之后, 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竞争心, 到下次作画时, 学生会以更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作业。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小学生的美术教育就是要充分开发儿童的智力, 提高其审美能力, 促进其艺术个性发展的。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最天真、最敏感的绘画感觉,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不同感觉。因此不能用一种尺度不统一要求和衡量学生的作业。要让每个学生留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有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 保护其个性的成长。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美术课程标准》中建议“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 所以对于美术作业,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单一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单一枯燥, 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首先, 弱化等级, 因为光给学生一个等级, 学生无法判断绘画作品的优缺点。在等级评价的同时, 再加上评语的质性评价, 突出闪光点, 找出不足点。其次, 采取多元评价, 可以从绘画过程的努力程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角度评价, 把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亮出来。最后, 还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合作评等不同评价方式, 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与。

小学美术课堂效率提升途径分析 篇8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效率;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75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授课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并且不断的更新着教学的理念。但是,我国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依然有着很多的不足,脱离了生活实际,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造成了学习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要不断的寻找各种途径,要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授课教师的素质,不断夯实专业基础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不断的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就需要授课教师有着夯实的专业基础,并且综合素质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教育学生,让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授课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时间,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经常的进行学习和培训,不断的掌握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从而来更好的进行科研和教学,提高自身掌握知识的能力,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来教授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研究教材,做好备课

教师要想上好每一堂课,是十分不容易的。要在上课之前,进行相应的备课,通过备课来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更好的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结合学生知识现状来进行教学。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教材,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教材看懂和吃透,从而领悟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通过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和表达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容易的理解教学内容,不断的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兴趣是学习美术知识的基本动力,只有不断的激发出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学习美术知识,才能够领悟出美术的独特魅力,促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情感、认知相互适应,进而来提高课堂美术知识的教学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灵活多变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针对学生喜欢看电影和动画的特点,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特点,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够生动形象、记忆深刻,不断的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五、讲练相互结合,不断优化课堂结构

在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抛弃灌鸭式的教学,要通过讲练相互结合的方式,不断的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相应的能力训练,从而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和能力。这给教师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能够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授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来提高审美能力,还需要在相应的技巧和技能上下大功夫,要有针对性的设计学生的作用,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和潜力,通过采用不同的形势和方式,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表现出来。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优化教学课堂结构,不断的调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着很好的收获。

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都比较喜欢那些随和、风趣和幽默的教学老师,这些老师上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是一种享受。反之,上那些表情冷淡和死板说教教师的课程时,就是一种折磨。幽默的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能够很好的调动课堂的氛围,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習,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小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要经常的观察学生的表现,要及时的通过幽默的语言来缓解学生的尴尬情况,切忌较真揪住不放。不断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平易近人,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互动,不断的调动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对于课堂的教学效率有着很大的提高。

七、结束语

总之,在当前教学改革的环境下,要想不断的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就需要不断的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要积极主动的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来为我所用,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还需要充分的研究教学教材,要仔细认真的做好备课工作,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最大限度的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多黎.如何提升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2015,(04).

[2] 李云峰.提升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01).

[3] 夏敬.小学美术高效课堂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10).

小学美术《树叶真有趣》案例1 篇9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小学 万海涛

我校所属的仁和坪小镇地处鄂西南群山深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东南部,仁和坪小镇依山傍水,群山环绕,风光秀丽,自然资源丰盛,为我们的美术课堂提供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自然资源,我校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依据,充分挖掘地方乡土自然资源并加以利用,开展有特色的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大大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我将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依据“课标”进行整理提炼,编写了我校的美术补充小教材《树叶真有趣》。执教年级为一年级

(一)班。本课采用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作材料,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验创造美的快乐,培养孩子们的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课标”确定《树叶真有趣》一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是本地学生非常熟悉的材料,以此为教学内容,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他们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和活跃的优势,达到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目的。

学情分析

从前一学期教学情况来看,该年级段学生学习接受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大胆,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同时对工艺制作非常喜欢。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但这个班也存在学生个体差距比较大,个别学生在绘画上构图能力较差,色彩运用不够丰富,画面排放不够整齐,有零碎感,态度不够仔细。工艺制作上精细度不够,意图能力较差。但是我觉得 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理念起决定作用,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美术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美术课的喜爱。所以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能在一种宽舒、融洽的氛围中学习美术,让所有学生轻松接受美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2)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与制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组合、剪贴、装饰,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教法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设情景,评价激励。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等材料 教学过程:

通过讲故事以小树叶找朋友引入新课:秋天到了,树叶宝宝纷纷从大树妈妈的怀里飘落下来,它们一着地,就忙着四处找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玩,瞧,它们聚在一起,玩的多开心呀!

出示范画 几种颜色、形状的树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孔雀、金鱼、小狗等形象。细致观察、分析范画。

亲切地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能不能表达一下你的感受? 生1:树叶在一起玩,变成了各种小动物。

生2:看到了不同颜色、形状的树叶组合成了新的形象。生3:看到了树叶会变魔术,我也想变。(引出本课课题《树叶真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课题,师生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欣赏范画的环节是基于“课标”中指出的“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述,培养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此调动学生细心观察、善于表现、敢于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美术的成功与快乐。

二、探究学习

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自己手中的小树叶找朋友,形成新生命、新形象。(小声互相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2、欣赏更多树叶拼贴的作品(出示课件、欣赏树叶拼贴的作品,学生自由交流)教师以赞赏的语气对学生说:“在以前的美术课堂上,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想象力都很丰富,绘画水平很高,设计能力也很强,我相信大家今天也会有优异的表现。”

3、学生观察、讨论,这么漂亮的画和树叶的拼摆有什么关系,你认为用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出这样的画?

生1:树叶拼摆的时候可以把下面的树叶挡住一部分。生2:我发现有的树叶可以剪成我需要的形状。生3:我还发现可以用彩笔添画需要的部分。

教师对学生的发现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们在制作时大胆尝试。师总结板书拼贴要点

选材——构思——组合——粘贴——添加 【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的意识。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讲解自己的设计、制作思路。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思考,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教学理念。

三、教师示范制作一幅树叶拼贴作品 教会学生用双面胶的方法,提醒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垃圾装进袋子里。

四、小组合作、创作实践。

1、分小组创作树叶拼贴作品,小组间可互换材料。

2、学生创作时,多媒体展示,树叶拼贴示范作品和播放优美的轻音乐,渲染良好的创作氛围,让他们在优美的旋律中体验造型活动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为创作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具体的视觉形象。

学生在创作作品时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将欣赏与体验及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展开丰富的联想,表达自我的思想和情感,这正是“课标”倡导的“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基本理念,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美术作品,有利于学生整体美术素养的提高。

五、展示欣赏 评价作品

1、学生自评的要求: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粘贴到黑板上,说说自己作品的名称,以及觉得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制作的最棒。

2、生生互评的要求:学生通过相互之间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

3、教师评价的要求:教师在点评时应当注意,本着激励性的原则,并且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学生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评价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能说出自己的想法,满足学生展示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教师点评时关注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指出其优点,并发自内心地表扬学生,使学生摆脱自卑心理。这样,即实现了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愿望,又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六,结束寄语:落叶因为有了你们的想象而变得更加神奇;秋天因为有了你们的巧手而变得更加美丽;世界因为有了你们的童真而变得更加精彩!让我们都来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吧!

小学五年级美术质量分析报告 篇10

班级

考核子项目

2019 2019 2019

总人数

558 558 558

实考人数

551

45.7 学习过程(20分)单科合计

552 552

16.96 62.66

9361 34540

平均分

能力测试(60分)

25179

总分

一、试卷与基本情况

本次五年级段美术测试卷,依据根据美术教学课本内容进行命题出卷的。40%的基本知识和20%的绘画符合大纲和课本要求,难度系数较大。本次检测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也更全面的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从具体测试结果来看,总体不太令人满意,同时也看到了学生的一些情况,例如:平时基础知识上的不扎实,学生的创作构图涣散,画面潦草,还有在测试中发现,学生的态度不太端正。

总体看来,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的成绩比较差,究其原因,是他们对此学科缺乏兴趣所致。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再教其绘画。

二、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1、以学生发展为本,明确九年义务教育中美术学科的目的和任务,以学带教,不断激发学生兴趣。

2、认真用好现行美术教科书,依托美术课本和教参等相关教材,充分利用这些传授美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加强对美术基础知识和美术欣赏能力的辅导,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3、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教材基本知识掌握的同时,思考在教学中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学生轻松接受和扩展美术知识,而不是让学生通过机械式的死记硬背,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审美情趣。

小学美术教学对于插画的应用分析 篇11

【关键词】插画;应用;艺术价值;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力作用下,逐渐实现了由言语授课模式转向以视觉为导向的授课模式,作为直观艺术形式的插图,逐渐渗透进小学美术教学,它的应用和普及使美术教育的教学类型更加多样,课堂更加活跃,成为美术教学的重要载体。插画教学成为美术教学的课程内容,插画展现了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创造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插画教学丰富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推动美术课堂教学的创造力和趣味性。

一、插画的概念

插画,顾名思义,插入的图画,它具体指在出版作品中,创作者为了使文字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丰富文字内容,补充插入具有创意性的图画,旨在图解或者揭示文章核心和精髓。它最初是通过一批具体化的形象将内在的思想情感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使精神现象视觉化,形象化,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揭示主题,解释文字内容,修饰文章,促进阅读效果等等。

二、插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美术课程类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小学美术课程实现不同类型的课程设置,主要可以分为作品欣赏,作品制作,作品绘画等,以下将具体探讨插画在这几类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2.1插画运用于小学美术作品欣赏课程

插画的创作风格具有独特性和个体差异性,在具体的美术欣赏课程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个人好恶的差异,会形成个体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视觉鉴赏。具有不同审美眼光的学生会对不同的插画作品产生共鸣。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学生分享自己欣赏插画作作品的体会,这种课堂美学欣赏的互动,丰富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和审美想象,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欣赏插图以及教师精辟的讲解,能对作品进行深度思考。在美育教学过程中,还能有效地渗透德育和教育内涵,丰富学生的人文修养和审美情趣。

进行具体的作品欣赏时,教师从插图的形式和内容入手,由浅及深,层层深入。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插画作品,形成整体视觉感受,其次要把握作品风格特点,再次对作品相关内容介绍,最后,深入分析优秀作品的思想内涵,实现美育与德育智育的有机结合。

2.2插画应用与小学美术制作课程

插画运用到小学美术制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小学美术制作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图画的形成过程,通过自我体验完成图画或者手工作品。美术制作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材料,根据具体课程内容,教师选取切合主题的插画,让学生观察作品的创作过程,了解作品具体的创作步骤。学生在自我观察和教师的仔细讲解中,通过自我理解,理解图画作品的创作工序,通过自我理解与想象,自己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在美术制作课中,教师通过引入插画,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在制作作品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插画渗透进美术制作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营造了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这些转变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插画教学能符合小学生的群体特征,还原活泼生动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忱,有效提升美术教学的课堂效率。

三、插画教学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插画以其直观的审美效果,为学生的美术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平台。插图采用绚丽浓烈的色彩,丰富有趣的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偏好,冲击着学生的视觉欣赏力。学生在通过直观的图画学习,获取科学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了解社会生活,体现了插画教学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第一,插画教学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观赏插画,能培养出敏锐的观察力,通过制作插画,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培养自己的创作想象力。插画独特的视觉效果,赋予了插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趣味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基于浓厚的学习兴趣,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具有更加灵敏的触觉,并能有效地调动大脑,发挥想象力创造无限的可能性。

第二,插画丰富的艺术形态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陶冶情操,提升人文修养。插画教学渗透进美术教学,向学生展示丰富的艺术形象,这些独特的艺术形象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意义,美术教学充分展示出这些作品的艺术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插画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载体,它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积淀了学生的视觉文化鉴赏力,学生通过对插画作品进行具体的欣赏和制作,能让学生接受独特的美育熏陶,感受到独特的美术情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插画丰富美术教学的教学形式,通过丰富的艺术形态,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美的体验,在具体的美术欣赏和美术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带引学生在美的丛林穿梭,提升学生美的品味。

【参考文献】

[1]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余凤高.插画的文化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上一篇:中南大学研究生报录比下一篇:美文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