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的小学作文(共15篇)
美术课的小学作文 篇1
一堂较好的美术课, 按常规不外乎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境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 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环节。这既抽象而又具体的教学过程, 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创新, 寻找新的突破口。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 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不再是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 而是加入了更多的人文性质的内涵,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需要美术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 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 比如在教学《有趣的脸谱》一课时, 教具是制作好的戏曲人物脸谱, 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 我试着准备了京剧片段的视频课件, 片段的播放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 更要准备的是教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得靠教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 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在作业, 比如一些手工课, 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 学生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 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 这样势必造成纪律混乱。还有一些绘画课,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 课堂上会显得杂乱。这样的“乱”并非无用。国外的教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学生坐得端端正正, 他们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创作, 可以画在桌子上, 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 在丢勒中学, 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 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 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学生的个性, 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这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 既不放纵, 也不压制。
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 画的是什么呀, 乱七八糟!其实, 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 去雕饰的浪漫稚拙, 而且个性鲜明, 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 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 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小学美术课例《刻印的乐趣》 篇2
课例背景:
1、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课程标准/总目标)
2、体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组织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
教材分析:
《刻印的乐趣》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七册第15课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按照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应用多种材料和工具,学习刻印方法,了解刻印的两个重要方式:阴刻和阳刻。同时在这一课中出现了学生从未见过的一个新名词“藏书票”,这也是本课的一个学习要点。
经分析,我认为在这一课中“刻印”学习活动的载体,“乐趣”才是教师教学需要把握的主体。对于四年级的学生,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一个教学内容是没有多少乐趣的。但如果学生初次接触“刻印”这一知识时,就感到枯燥无味,必将影响他们今后对这门艺术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只要学生了解了刻印的基本常识就够了。对于技法掌握的程度、作品的好坏并不是本课教学所关注的要点,关键间让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有了愉悦就有了兴趣,有兴趣就是求知的欲望。所以本课成功的关键是把握“乐趣”。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最好是安排两节课完成,第一课时是快乐的接触,第二课时在快乐中让技法适应提高,本课例主要介绍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在这一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抓住几个环节上的“乐趣”。使学生始终处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之中,积极主动的参加学习。先请看一下教学实录:
课前准备
教师先准备好所有的用来刻印的材料(苹果、萝卜、胡萝卜、山芋、马铃薯、橡皮、肥皂、石膏板等),分组排放在美术教室里,让学生每人带上一把销笔的小刀和课本,整队进入美术室。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让你们来,不是请你们吃东西,也不是要你们洗衣服。桌子上这些物品是等一会学习活动用的,每人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放在自己的边上,拿什么都一样,不要挑来换去的。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放好)。
二、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徵——图1)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学生:知道,这是北京奥运会会徽。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
教师:为什么叫:“中国印”呢?
学生:它是一玫印章。
它是雕刻好以后涂上色彩印出来的。
…………
教师:你们说的都对,它是先在一个东西上面刻,刻好以后再涂上一层颜料印出的。(板书:刻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课第9课:刻印的乐趣(板书)你们了解刻印吗?
学生:在国画作品和书法作品是有印章
教师:对中国书画是诗书画印的集合体艺术,你们看这幅作品,(出示一幅书画作品,没有印章)。好看吗?
学生:好看(也有的说不好看)
教师:(给作品加上印章)这会儿看一看比刚才有什么不一样了?
学生:好看多了!真神奇!(一阵新奇和惊叹)
教师:这就是中华艺术的精妙之处。刻印艺术
是中国书画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刻印艺术。刚才我们看了一下中国印,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中国印,你们比较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出示一阴一阳两个中国印——图2)
学生:一个是红底子白字,一个白底子红字。
教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这种红底白字,在刻的时候就是把字给挖掉,印出的是字以外的部分,字是空白的,这叫阴刻。白底红字是把其他部分给挖掉,把字留下来,印出来的字是有颜色的,这就是阳刻。
现在请你们再仔细观察这样一幅的作品,告诉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出示一张阴阳集合的藏书票作品——图3)
学生:这幅作品上的文字是阳刻,上面的图画是阴刻。
教师:很好,看来你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什么是阴刻,什么是阳刻了。你们看刻印很有意思吧,可以这样刻,也可以和它相反的方法刻,还可以把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来创作一幅作品。
这幅作品是一张藏书票。
学生:什么是藏书票?
教师:这个问题我们下一节课一起探讨,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查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并为自己做一个藏书票。
三、实践操作
教师: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刚才在桌子上拿到的物品,刻出你喜欢的图案,然后涂上色彩,再把它印出来。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用你手中的物品制作出你想要的图案呢?除了肥皂和橡皮外,其他的物品形状各异。你们想第一步要做什么?然后又该什么?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得出结论,一致认为制作流程应该是:整形制坯——画出图案——刻——印。
教师:好,就按你们讨论的方法去制作。你们可刻一条鱼,一只蝴蝶、蜻蜓、蜗牛、一朵花等,不要刻太复杂的图案,可不要难倒自己哦。
学生实践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漏印展示
教师:(调好各种色彩放到每组的桌子上)刻好了以后请涂上你喜欢的水粉色彩,印在你自己的东西上,然后到前台来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有的印在书上,有的印在本子的封面上,有的印在手上,有两个男生印在自己的脸上。)
五、小结拓展
教师:你们玩的开心吗?
学生:可开心了,太有意思了。
教师:那你们在玩得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刻出来的字是正的,印出来的字是反的。
刻不出自己想要的图案,刻出来的和印出来的图形是相反。
小刀不好用
色彩涂不匀,
有的地方的色彩印不出来
………………
教师:很好,你们玩得很开心,学习得很快乐,还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下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先回家查资料找“藏书票”的知识,节课交流,再找找有没有更好的刻印材料,如果你发现了,下节课带来用。小刀不好用,你们可以买把刻刀,如买了下节课带来用(出示刻刀,并让学生尝试使用)。
六、下课
课后反思: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限于最常用的绘画方法。《刻印的乐趣》就是本套教材版画系列中的一课,也可以说,这一课是启发同学们运用不同制版方法学以致用的一课。可以刻印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泥板、纸板、石膏板、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不胜枚举。在本课中,教材着重介绍了比较利于中高年级学生操作的橡皮、肥皂、石膏板、薯类等原料。当然,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准备了吹塑板等易于搜集制作的材质,进行更加多样化的创造表现。
为了达到目标引领教学,在导入过程中我将先前制作好的“刻印”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展示给学生看,使得学生的眼睛为之一亮,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上来了,课堂气氛马上就起来了。接着认识了阴刻和阳刻以及阴阳结合的藏书票,并且进行了对比的认识。在对比的基础上加深了学生对两种刻印的认识。认识了这两种刻印方法之后,还进行了大量的欣赏。开拓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使作品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始终以“刻印”为主线,以“乐趣”为流程,让学生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的同时学习了新知识,并发现了新问题。为下一次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择材料过程的乐趣
选择材料一般情况都是教师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事先准备好,教师也无形中告诉了学生教学的内容。但在这一课中,教师先准备了所有的用能来刻印的材料(苹果、萝卜、胡萝卜、山芋、马铃薯、橡皮、肥皂、石膏板等),分组排放在美术教室里,也没有预先告知学生上什么内容,只让学生每人带上一把销笔的小刀和课本,整队进入美术室。学生一进美术室,看到满桌子琳琅满目的物品,有吃的,有用的,学生一阵欣喜。学生带着这一欣喜,进入今天的新课。我想这样一个简短的过程会让学生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今后看这些物品,都能想到这一课,也多多少少能激发起他们“刻印”的欲望。
2、探究学习过程的乐趣
在这一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在探究中得到愉悦,并学习了新的知识。另外“印”是中国书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讲到刻印,不能不和中国书画相联系。而在书画有印和无印的比较过程中,首先是激发学生对祖国书画的热爱,同时让学生对这方寸之印的做也另眼相看。对印的艺术妙用有了新的认识。本课时藏书票的出示一是为了检验学生对阴刻和阳刻的了解情况,二是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课后综合实践的课题。
3、刻印实践过程的乐趣
刻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讨论决定的,学生得到老师认可,有一种成就感。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没有提出过程的要求,也没有在技法做过多的提示,任学生自己去实践,在实践发现了很多问题。在这一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提示就是刻的图案要简单,这很重要,如果学生制作的图案内容太复杂,就会难倒学生,这会打击很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教师应以游戏的心态,引导学生去游戏。降低难度,收获快乐。所以到漏印展示的过程,学生以无拘无束了,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只是围绕刻印在做游戏。
4、删繁就简,收获乐趣
本课的全部过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开专业术语(如:朱纹、白纹等,)把难题和包袱隐形的推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出发现(如制版问题,刻刀问题),把课堂上的问题留给学生课下去解决(如藏书票)。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在游戏中尝试,在游戏中发现。本节课学生在快乐中发现,下节课学生就会有目的地在思考中提高,体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性。另外这样安排,可以使两节课教师学生都有事可做,避免了第一课时没完没了的讲,第二课时没完没了的做。
特殊的美术课小学生作文 篇3
今天的公开课是我们语文老师来上的“美术课”,你们相信吗?听听这堂特殊的课吧!
上课铃一响,起歌员开始起歌,来听课的老师也纷纷进入了教室。一切准备就绪。
只见老师拿出了两瓶彩色墨水和一根吸管,问我们:“你们想到了什么?”我的心中出现了许多问号:这两个东西可以干什么?这两个东西结合在一起是什么?……这是有一个同学问:“老师,这样可以画画吗?”老师听后,笑了笑,说:“你真聪明!猜对了,我们这节课就是来画画的。”我听到了是画画,激动万分,期待着老师说开始。
老师给我们讲了规则并给我们做了示范。老师本想吹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柳树,结果却吹成了一幅“红梅报春”。尽管吹错了,不过我觉得老师吹得很好看。接着,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注意事项,终于宣布开始了。
看了老师的示范,我觉得这吹画很简单,便和我的同伴开始吹了。
我们的目标是吹一幅腊梅画。开始了,我们先往纸上滴了一滴棕色的`墨水,学着老师的样子――弓着要,拿着吸管,小心翼翼的吹着。起初,墨水很听话,跟着我们的路线走,但是是,到了要吹树的枝干时,墨水就不听话了,他只顾着往前走。于是,我们想出了一个好方法――先用吸管引出方向,再轻轻地向前吹。墨水又变成了一只听话的小狗。
树的枝干吹好了,该点花了。我们拿出红色的墨水轻轻的在枝头点了一滴。一朵梅花点好了。我们觉得还缺了点什么,对了,花蕊!我们立刻拿出黄色的墨水,小心翼翼的给梅花上点了一滴,呀!梅花变成了菊花。这可怎么办呢?正当我们抓耳挠腮地想办法时,老师说:“好了,时间到了。下面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作品吧。”
美术课小学作文 篇4
大家听到“毛毛虫”是不是觉得很奇怪,因为什么东西组合起来是“毛毛虫”呢?现在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毛毛虫”就是碟片叠起来代替毛毛虫身体上的一节一节,大家一定会问那毛毛虫脸上的表情该怎么办,这个我们都想到了,用彩纸在上面画毛毛虫的表情,再粘到碟片上去。
我们开始做了,我先选了三张碟片,然后最难的问题来了,怎么样才能使毛毛虫的表情好看一点,我迷惑不解,眼睛盯着天花板,心里暗暗地想:老天爷,帮帮我吧,我实在想不出来其他什么办法,脸一会白一会红。突然,马拉对我们说:“有办法了,因为叶子扬刚才在叹气,可以作为毛毛虫的表情,我们都觉得好,表情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可是叶子扬的表情我们不会画,我们只好请教女生,我们一起问杨欣琦怎么画动物的眼睛动感一点,她教会了我们如何画生动的眼睛,我们推荐画画最好的马拉来画,马拉画的不怎么好,叶子扬马上把那些不好的地方给画完了。我们又把一张红色的彩纸给拿了出来,叶子扬画得很好,很生动,像毛毛虫真的在叹气一样。接下来还有一个麻烦,就是我们到底是在光盘的正面还是反面粘彩纸,后来我们去请教了柴老师,柴老师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三个人根据柴老师的指导,把我们的小“毛毛虫”给完成了,还完成得很开心。
对小学美术课教学的几点认识 篇5
1. 促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首先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人与人的个性都有一定差异,每个人潜意识中都有自己衡量美的标准,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举个简单例子,当你问学生:“你最喜欢什么颜色?”答案肯定是多种的,有的学生喜欢红色,有的喜欢绿色,有的喜欢蓝色,有的喜欢黄色……同一幅图案,如果让不同的学生着色,肯定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哪怕是同一学生,也许随着心情的不同、年龄的不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如第十二册《美术》教材第5课《色块组合画节日》的教学,引导学生对6组色块组合的联想中,就提到应尊重学生自己的色彩感觉,允许各人有不同的见解。分析9种颜色的属性,情感,自然属性是由事物内在因素所决定的,如红色与火相关,火与热不可分,即人们对红色的认识自然与热有联系。果实由青变红,味道由酸变甜,红自然使人产生甜的反应。每种颜色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怎样体现它的情感表达,应根据内容而定,如红色能让人联想到热烈、幸福、欢乐,但也能让人联想到紧张、警告;蓝色能让人联想到宇宙、天空、海洋、流动、遥远、透明,还能让人联想到冷淡、冷漠。色彩通过一定的组合,能够鲜明地表达事物的情调,例如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男女老少等。美术不像做“1+1=2”只有唯一的答案,学生也许能描绘出超出我们想象的美的图案,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学习美术课程并不是要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大美术家,这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促使学生学会欣赏画,提高审美能力
高年级课程中有欣赏教学,在教学时,我不急于介绍作品的年代和作者,而先让学生自己欣赏,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觉,并说说喜欢哪几幅,为什么喜欢,有的为什么不喜欢。学生很喜欢这种让他们畅所欲言的形式,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对欣赏的作品印象都比较深刻。我再简介作品的年代和作者,以及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历史背景,在此期间,并不反对学生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而是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一些图书资料,进一步了解作品,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绘画课写生练习比较多,对学生的写生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我着重传授一些透视、明暗技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物象。想象画和创作画教学,需要学生在已知的物象上作进一步升华,虽然他们的作品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稚拙、充满童趣,但画面有主次、更充实,色彩运用得心应手,这是低年级学生无法比拟的。高年级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参与社会实践较多,所以他们对于手工制作、美术字、板报设计、立体构成、浮雕制作更感兴趣。例如在学完美术字后,我发现在校园的黑板报上,就立刻出现了新的字体的变化,这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增添了生活乐趣,增加了自豪感。
3.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比中高年级的学生更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但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涂鸦”阶段,作品中存在着更多的随心所欲的涂鸦成分,缺乏对描绘对象的取舍和画面的安排能力,所表现的大多数是平铺直叙式的,更缺乏对形的描绘能力。如果要他们画一幅完全由自己创作的作品,则往往是左上角一个红太阳,附近是几朵均匀排列、大小一致、颜色一样的云彩,云彩下面是几只展翅飞翔的小鸟或蝴蝶,再下面就是房屋和排列均匀的花草和小白兔。不会描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不用说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正因为这样,我们对他们更要耐心引导。虽然如此,但要知道,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日积月累地进行练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虽然小学美术的培养重点是学生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但这里的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理所当然地包含了画画这一基本技能。美术素养和人文精神很多时候都是由画面体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因为创新而忽视了对学生基本技法的指导。这就像走路,一个人连路也还不会走,又如何奢谈跑步?美术创作也是一样。只有在掌握了基本技法后才能进行创新(创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让他们从最简单的基本形状开始进行练习,从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开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到比较复杂的形体的描绘。不要求画得很标准,只要有一定的样子就可以了。
4.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从而走进自由自在的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让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让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美术课堂;教学方法;自主学习
一、背景与意义
新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的内容划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教师需要结合美术课不同领域的学习特点,探究出更适合的方法,带动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目前,小学美术课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至于适合什么课型、采用什么方法都还不确定,衡量的标准也不唯一。新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要在课前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方式,教师利用课堂的时间,采用适合学生自主协作的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寻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
二、方法与实施
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明确了美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比较法、观察法、发现法、情境法等,其中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和练习法是课课必用,而教法、学法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连接,且只有对应适合的学习形式,才能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1.讲授法——启用各级“小老师”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表达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讲授法应用得最广泛,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如在六年级的“明暗与立体”、五年级的“写意蔬果”“写意动物”“学画松树”几课中,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讲授形式,也使用“小老师”的学习形式。我们设定每4人小组选一位小画家,每个大组有一位大组长,每节课有一位学生当“老师”这三个层面,这些“小老师”可以借助自身的知识储备、多媒体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知识点的阐述和辅导,这种师生结合的讲授方法,不仅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
2.观察法——结合资源包自主学习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确定研究的目的,根据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与秦兵马俑”一课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会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包括文本、PPT、微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源包,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并将任务单带回到课上,为学生自行解决重难点问题奠定基础。
3.演示法——借助不同工具示范技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如“快乐剪纸”课堂中,学生展台演示教会学生不同的折法以及叠加规律,教师的示范更是锦上添花,简单剪几下便区别了剪影、阴剪和阳剪的不同,并通过阳剪团花展示了团花之美,从大家惊诧的表情中,能够感受到意想不到的奇迹、信手而成的惊喜。微视频作为翻转课堂智慧模式的基本工具,其演示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例如,“让剪影动起来”中微视频的使用便引导高年级学生通过自学直接掌握让剪影动起来的步骤,配以文字和音乐,使整个制作过程显得轻松可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的时间直接模仿或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4.练习法——面向小组合作的形式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以此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练习的方法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通过交流碰撞、意见的总结梳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及包容能力,这也是翻转课堂环境下小组合作的优势。
三、结语
课堂实践表明,所有的方法都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正所谓“教学有法却无定法”。在这种看似有些“乱”的美术课堂里,学生不仅感到身心愉悦,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本课题的研究,我们遵循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课堂生成。通过此次课题的针对性训练,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发现美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小学作文:我们的美术老师 篇7
我们的美术老师
今天的太阳很亮很亮哟,早早地太阳公公就露出了它最可爱的笑脸。那灿烂的阳光让我想起我们的美术老师来。
这一学期开学,我们班新来了一个美术老师,我们可喜欢她了,她每天回来给我们上课,都是笑眯眯的,就就像一朵花。她戴着一副眼镜,大大的,有点象青蛙眼睛。她每次还给我们上课,都会为最乖最乖的宝贝带来礼物哟,她每次都叫我们宝贝,宝贝,我们心里可真开心呀,心中也象开了花一样,笑得灿烂。现在放假了,不知道我们的美术老师现在在做什么呢?老师,我们想你了!
小学生优秀作文:竞选美术课代表 篇8
大家好!
很高兴能站在这个井台上和大家一起竞选。今天我要竞选的职位是美术课代表。
我是一个热爱美术的人,对美术富有浓厚的兴趣。课下,我经常画画在中午吃完饭后,我就会拿出纸和笔,开始我的绘画之旅。我会画很多种画:素描,线描,水粉,我都会,卡通更是我的拿手好戏。在画画的时候,我十分入迷,任你怎么叫我,我都听不见。
假如我荣幸的当上了这个美术课代表,我会更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在美术课上和美术课外班上都认真听讲,做到以身作则。
假如我荣幸地当上了这个美术课代表,我会在美术课上为大家补充更多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
假如我荣幸地的当上了这个美术课代表,我会让大家爱上美术,并乐于绘画。
假如我没有当上美术课代表,我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改进自己的不足,等待下一次竞选的机会。
请大家为我投上那关键的一票吧!谢谢大家!
(评:小作者在文章中深情地描述了自己对美术的喜爱,并且运用排比句式描写出如果自己当上美术课代表后的表现。文章结构新颖,中心突出,是一篇具有诚意的演讲稿。指导老师:杨艳)
作者:闫欣宇
小学生美术课良好习惯的培养 篇9
一、培养孩子课前准备的习惯
美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课前准备的工具和材料比其他学科复杂一些。而在我们农村小学,大部分的美术课都由兼职教师任教,上课的时候,教师会告诉孩子按照课本上的画临摹或者印下来,就可以完成任务了。时间久了,孩子们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学习美术的兴趣也随之消失了,于是当我上课时才发现孩子们连最基本的绘画工具都没有,更别说彩纸、橡皮泥等材料了。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课前的准备习惯:首先每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我会带领孩子们一起浏览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并且在浏览的过程中告诉孩子们所需要准备的一些工具与材料,并且在平时注意收集,到真正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就能准备的较为充分了。其次,每次要下课时,我都会把下节课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写到黑板上,并要求孩子们记到自己的记录本上,起到提醒的作用,以便下次上课时带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很快发现了新的困难,有的学生家长都觉得美术不是正科,学习美术既浪费钱财又耽误学习,根本不支持孩子买彩笔、卡纸、橡皮泥等学习工具与材料,于是我就动员孩子们说服家长,了解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尽量争取家长的同意,实在不同意的,我就送给孩子一些工具和材料,画了几次后,家长欣赏到孩子们的作品后,觉得学习美术真不错,既扩展了孩子们的兴趣,又带动了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于是这个课前准备学具的困难解决了,习惯也就养成了。
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古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教师无一例外都会碰到如何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问题。作为班主任教师,或者只需用眼睛环视一下学生,或说一两句话,学生便鸦雀无声。可也有的老师,使尽浑身解数,学生依然不听他的话。由其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自己不是班主任老师,没有必要对学生的纪律要求太多。其实,对学生提出纪律和游戏规则的要求是养成学生秩序感的有效方法,而秩序感本身就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每一个从事美术教学的一线教师都应该自觉承担起这方面的责任。在课堂上,有的孩子已经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但也有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爱做小动作,发呆,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不自觉地游离在课堂之外。更严重者,爱找他人说话,交头接耳,影响他人学习,甚至故意扰乱课堂秩序。如此恶习,不管是对自己或是他人,都造成了极坏了影响,听课效率大打折扣,直接导致课堂低效。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重视,放任不管,听之任之,将积重难返,后果不堪设想。为此,作为美术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狠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正如扶正倾斜的小树,使之最终能朝着阳光,健康成长为参天大树。
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性、有计划的视知觉活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观察的目的、观察的对象,然后进行有分析地观察或带有思考问题去观察事物,把学生的盲目选择变为有目的性的观察。通过正确有效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找出规律和特征。同时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细致观察的重要性,还要教育学生懂得只有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认识,有所提高,有所获得,以激励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与分析,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来培养他们的观察习惯,鼓励他们多看、多问、多想,只有带着问题去观察,才能得到新的收获。在与人的交往中注意观察人的言谈举止、喜怒哀乐;走在马路上要注意观察来往的汽车,行人以及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到商店购物的时候注意货物的摆放,把学生无意识的观察变为有意识的观察。当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后,就会主动地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并把观察到的信息进行积累储存,成为创作的素材。
四、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鼓励每个学生,要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教师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上的距离,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师性”,从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实实在在地营造出平等、宽容、尊重、理解、和谐、愉快地学习氛围。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园,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可以畅所欲言、自由发挥,于是便敢于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来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求知欲。作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美术知识的魅力,提供素材,创设隋景,启迪学生的思维。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让学生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让学生提出问题,不仅要提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问题,更要提一些自己的独特见解,还要对一些知识大胆质疑。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自主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另一方面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培养孩子自信、创新的习惯
有位哲人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确实,自信是每个人事业成功的支点。一个人若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自信,是学好任何一门课的基础,创新又是优秀美术作品的基础。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多种鼓励,方法如: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赞赏的拥抱、一个佩服的击掌、一个鼓励的语言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进步,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激活学习创新求知动力。美术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人文修养,良好人格的学科,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一部分。美术学科中色彩的变化,能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美的教育。每当小学生们挥动文笔,使我们学生的生活、情感在笔端上流淌。作为一个美术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去学会创新,去培养创新意识,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如教师画一笔,学生画一笔,教师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画。教师如不动笔,学生如少了爹娘一样,无法人手进行绘画,这样长时间学习后,学生的绘画水平,创新能力,想象能力都得不到发展和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空间,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创新。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开放式的教,以及寓教于乐的方法,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除此之外,树立榜样也是培养小学生美术课良好习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小学生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小学时期,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机。家长和老师要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技能。如多表扬一些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好学生的表率,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校、家长要结合起来,共同努力。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持之以恒。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不做不行的“自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培养习惯是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人们往往具有惰性,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如果稍加放松,孩子就会出现反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美术习惯养成的目标。
美术课的小学作文 篇10
关键词:感受美,创造美,审美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 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 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 能认识和欣赏美, 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 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因此, 在对美术课堂上因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什么是“情境教学”呢?“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 是促进儿童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感知美
首先我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创设情境。
结合教材中的知识, 引导学生感知, 努力将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美术学习就会变得趣味横生如在《装梦房子》这课中, 先以谈话的方式问:“你们平时都做过哪些有趣的梦, 你们还记得吗?这样的问话, 既增进师生之间的亲近感, 又能使学生顺利的引进到设计好的情境中来, 在讲解这课内容时:我一边播放相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来,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接着我让学生说说自己都有哪些美好的梦。学生七嘴八舌的说“有趣的”“滑稽的“……这时教师说:“如果能将梦藏起来, 在我们入睡时他会悄悄进入我们的梦乡, 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造一座装梦的房子”。这时学生顿时兴奋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绘画他们的欲望, 使之情感的升华与绘画完美结合。
二、创设童话情境, 引导学生体验美
由于人的情感往往是在情境中产生的, 又因小学儿童的情感容易被具体事物的支配, 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对艺术作品的喜爱方面, 他们喜欢听童话故事、神话故事, 根据这一兴趣特征, 我巧设情境如在《化装舞会》这课中, 我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描述了“小熊威尼参加宴会”的故事, 当我讲故事的时候:我发现大家听得十分认真, 耳朵竖得跟兔儿一样, 讲完后大家脸上仍旧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于是, 我稍停片刻后宣布:“我们今天也要举行一个化装舞会”, 这时学生的情绪一下子沸腾起来, 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兴趣对学生学习发展有巨大推动力, 因此它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依据这一点:我带领学生化装成他们喜爱的角色, 来表演刚才故事中的情节, 发现他们十分高兴。
三、激发想象, 创造情境
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教和学的活动离不开想象, 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离不开想象, 对此教学中我利用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欣赏中设置情境, 让每个学生都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艺术的天堂里自由的翱翔, 如:在《鱼儿游游》教学中, 首先让学生看见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 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形状的花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 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 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大量的海洋鱼图片, 循环的图片欣赏, 让学生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 有所参考, 拓宽视野, 活跃思维, 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创设富有文化气息的情境, 提高审美情操
1、推动美学文化, 创造文明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美术学习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的学习, 使学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同时美术作为一种文化气息的范畴, 表现出主题的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的独特贡献, 培养人类对于祖国山水的热爱, 提高审美情操。
2、联系理论实践, 沟通美学文化
美术与文化是紧密相连的, 艺术本身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离不开美术的支撑。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 它使其掌握基本知识同时, 能认识和欣赏美, 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 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 我运用情境教学法, 使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大大地增强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同时让美术成为他们学习其他文化学科动力,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自主性, 创造性。以上便是我总结出来的心得。作为美术教师应持之以恒,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 创设美的学习情境, 为学生的学习架起知识的桥梁, 才能真正让每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艺术殿堂里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教心学教材》, 江苏教育出版社。
美术课的小学作文 篇11
美术是很久很久以前发扬到现在的一种艺术形式,美术馆当然是少不了的,现在杭州建了一个浙江美术馆,大家都为它感到高兴,以前要去很远的地方才看的到东西,现在家门口我们就能看到美术大展,这给我们省去了很多的时间。
让人惊叹的是美术馆刚开张第一天,就迎来了万名观众,大家都向杭州投出了羡慕的目光。
我也去了浙江美术馆,看见它这么大,我的.心一下子激动起来,一进去就坐电梯到了三楼儿童美术天地,在那里孩子们想画就画,不用材料费,非常划算,让大家享受到了画画的乐趣。此后,我们又去看了吕霞光艺术陈列、浙江历史文化重大题材美术作品大展、黄宾虹画展等。看着那些逼真的雕塑,精彩的画卷和相当漂亮的字体,我想到了人类发展的地步是多么得高。如果没有美术馆,我们就不会知道那些名人和他们的优秀作品,还有那些以前留下的宝贝;如果没有美术馆,我们就不会领会到这么多美术的知识。
听小学美术课的感想 篇12
听课后感受很深刻,美术课不仅是要让学生学到美术知识,还要利用美术知识来制作作品,从作品当中发现美、感受美。不仅如此,它还与各学科联系紧密,既体现了美术课中的学生的观察、体验,又贴近生活,融入了生活。
一、整体感受:
教师更注重美术术体,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视觉因素;更注重表现方法的传授与注重学习方法的启发,教学更加追求课堂的时效性。
二、课堂中给我们传递的信息:
1、形式主义少了,学科本体认识强了。
在以往的教学中,总是想让学生通过视觉以外的嗅觉、听觉、触觉甚至第六感观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花架子很多。课堂上是热热闹闹,但往往带来的结果是事半功倍。本次的能手课中有了明显的变化---------就是形式主义少了。
2、课堂中的视觉因素被强调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教学中,教师围绕着教学主题,自发补充了丰富的图片,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视觉刺激和感受。对视觉因素的强调更加突出,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点,将一些课堂上的干扰因素排除掉,去实现有效的美术课堂。
3、课堂导入时间短了。
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直接引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
中懒洋洋的“懒”把学生马上带进了课堂的主题。多么直接、多么有效的导入。
4、充分展示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真叫人佩服不已。课的开始直接出示了教师已经做好的好多作品,每一样都让人眼前一亮,课中带领学生做的时候又是那么的娴熟,可见他的基本功是多么扎实。
5、学生展示的机会多了。
美术课的小学作文 篇13
一、根据课标要求, 制订不同教学目标
每一学期拿到美术教材, 优等生一般对于教材内容非常感兴趣, 希望能学习一些较专业的美术知识;中等学生会在教材中做筛选;较落后学生一般对教材内容没什么兴趣。因此, 我在每一次美术课前准备阶段时, 除了要认真“备课”, 还要认真“备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内容感兴趣, 然后在准备课件时, 利用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现成素材和网络上搜寻到的一些课外内容相结合, 更好地激发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内分层施教, 激发学习潜能
在教学中, 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及条件应该分层, 让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分层学习知识, 发展个性, 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美术欣赏课中, 由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品德、原有的认知水平、学习方法、能力、欣赏水平、审美能力层次不一, 教师有必要分层引导欣赏作品的美、甚至个别引导。如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奔马》时, 将学生分成三个情感层次:A.感受作品具体形象的美 (奔腾的骏马, 气势雄伟) ;B.理解《奔马》图中感受到的情感;C.在欣赏实践中分辨美、丑, 评价优劣。对A、B、C级的学生, 及时提出适度的各层次的要求, 以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发挥聪明才智, 发展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根据学生实际, 分层设计作业
在设计布置美术作业时, 我根据学生不同情况, 设计不同的作业要求: (1) 弹性作业:按学生层次A、B、C三级布置作业, 以便于优等生的思维创新、中等生的思维训练、差生的基础知识训练。 (2) 自选式作业:如一年级《我们的动物乐园》一课, 基本要求用纸材制作相对容易的动物头饰;较高要求用对折式或者三折式方法制作有花纹、色彩特色的动物;个性探究要求运用两种方法制作出有特点的动物。可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类别进行创作。 (3) 自己命题作业:如一年级《七彩虹》一课, 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命题, 如“公园里的彩虹”“城市上空的彩虹”“江面上的彩虹”“彩虹的故事”等, 根据画题进行创作。 (4) 分组作业:如在《我喜爱的鸟》一课中, 让学生自由组成绘画组、平面剪贴小组、立体插接小组、立体折鸟小组, 创作出富有特色的作品。
四、分层评价教学
美术教学评价方式应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的差异性呈现出的多元评价状态。学生成绩评定不搞学生之间作业的比较, 而是把每个学生的作业与他前一节课的作业相比较, 只要有一点提高和进步就及时加以肯定;对于美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表扬, 鼓励他们努力向更高一层次发展;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及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 应采用竞争评价, 高标准、严要求, 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实践证明, 分层教学能获得以下效果: (1) 在课堂上能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益; (2)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可以密切师生感情; (4) 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课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篇14
关键词:美术;课外作业;设计;实施
G623.75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扎实上好美术课,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学科的教学时间偏少,而美术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仅靠每周1-2节的美术课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美术教师也需要在布置一定量的课外作业,更好的发挥美术学科的育人作用。
一、美术课外作业的设计原则
美术课外作业与课堂作业有一定的区别,课堂上的美术作业与课堂教学内容联系比较密切,由于课堂时间、空间、学习资源和工具、材料的限制,课堂作业一般比较简单。但是美术课外作业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难易程度的限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1.实践性
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美术课外作业的设计,也要体现实践性。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巩固对已学美术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美的体验,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外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爱玩、爱动手操作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当地的文化和人文特点,恰当的布置实践性作业,引导和促进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2.美育性
美术是一门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还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因此,在设计美术课外作业中,必须要突出美术的学科特点,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巩固和技能训练,还要体现美育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外作业中发现自然和人文的美,以实现美术的美育价值。
3.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美术感兴趣了,也就有了学习的强大动力。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季节、当地人文、社会热点等,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外作业,吸引学生到美术活动中来。
4.层次性
实际上,每个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和个人的能力、天赋都不相同,所展示出来的美感和对美術技能的领悟和掌握也参差不齐。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外作业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相对应的有层次性的课外练习题。这样的层次性,也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美术特长生在这样的有层次性的作业中,能力能得到锻炼和发挥。而美术能力次一些的同学,也能得到基本的美术能力锻炼。
5.生活性
新课标指出:美术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让主体性的美术教学方式贴近生活,以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美术创造力。美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美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关系尤其密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美术知识,联系生活进行作业,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培养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美术课外作业的实施
1.画一画
绘画是美术最基本的作业形式之一,也是小学美术中最常见的作业。绘画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创造的欲望。在美术课外作业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把见到的有趣的人、事、动物、植物等,以简笔画、水彩画、素描、静物等方式表达出来。学生还可以对观察到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自主创造、设计出自己喜爱的画面。
2.做一做
手工制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习得动手操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培训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我在课外美术作业中,结合农村的特点,设计了“捏泥人”的课外作业。学生利用田地里的泥巴,捏出人物、飞机、植物、小动物等各种造型,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
3.旅游参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广泛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动植物园、公园、游乐场、社区等校外的课程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也越来越多的带孩子出去旅游。游览名山大川、古迹文物等都是学生开拓视野、提升美感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布置照相、绘画、感悟等方式,充分利用这些美术资源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4.设计创造
美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可以综合现实中的人和物,设计出自己想象的物品。对于我们小学来说,每年都有科幻画比赛,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比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畅想未来。对于当地组织的设计邮票、书签等美术创意活动,也可以作为美术课外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美术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注意事项
在美术课外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中,教师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1.难度要适中
教师在设计美术课外作业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切不可因为是课外作业,就随意加大难度。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和风俗习惯,以及材料的限制,因地制宜的开展课外美术活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即使相同的作业,要求也要有所区别。
2.数量不宜太多
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时有发生,美术学科也不能随意增加学生课业负担。适量的美术课外作业,能够让学生调节身心,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
对于学生课外美术作业的评价,要以正面评价为主,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在美术课外作业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美术有天赋的学生,既要予以支持,也要指出不足,提出改进的方向。
4.注意学科整合
美术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联系都非常紧密,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为古诗作画,为课文配插图,为数学画图形,为科学画实验图……通过学科整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重要作业,从而增强学习美术的自觉性。
总之,教师要精心设计美术课外作业,让美术课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赖洁琼.巧设作业——让美术回归生活 [J].美术教育研究,2015(18).
美术课的小学作文 篇15
一、教养方面
1、 认识各种点、线、色,并能说出六种常用色的名称;
2、 感知多种工具、材料性能,学习画点、勾线与色彩的平涂法;
3、 感受具像画与抽象画艺术手法。
二、教育方面
爱护美术工具并乐意与他人分享;
三、发展方面
1、 在尝试探究中了解各种工具材料的特性并展开联想。
2、 在想象创作中,表达自己对工具材料、造型元素的感受。
教学重点:
感知美术用具与材料的特性;能用点、线、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感受具象画与抽象画的艺术手法。
教学准备:
各种工具媒才,有关点、线、色作品。
作业要求:
能用点、线、色表现物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动主体
以比赛形式激发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学习用具,看看能说出多少种颜色。
二、发挥主体
1、 播放多媒体课件,以美术课的好朋友引导学生关注、欣赏不同工具、材料和色彩,并尝试、感受其特征。
2、 选自己喜欢的工具和纸材,画一些自己认识的点、线与同学交流。
三、发展主体
【美术课的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适合小学的美术教案小学美术教师的教案05-23
小学美术课中的预习09-16
如何上好农村小学生的美术课10-22
写美术课的作文07-02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10-09
小学美术的情感教育10-28
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06-02
小学美术的生活化06-10
小学美术的教学方法06-15
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