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

2024-10-09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精选12篇)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 篇1

在教育部出台的美术课程改革中首次指出:“在所有有助于提升美术教学成效的策略中, 欣赏教学是最有希望和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当前, 许多美术教师已经意识到了欣赏教学的重要性, 并加强了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且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一、小学美术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从整体上看, 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我国小学美术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 美术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的欣赏教育。当前, 不容忽视的是, 我国大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 小学教师往往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应试课程的讲解, 忽视对学生的美术教育, 也就谈不上什么欣赏教学。另一方面, 小学美术课堂大部分教学时间被用来练习画画, 缺乏对学生的欣赏教学。

(2)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不重视情感的共鸣。教师在“填鸭式”教学的影响下, 课堂上普遍采取着老师在讲台上讲, 学生在坐座上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就无法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长时间下去, 学生丧失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也就不令人意外了。

二、欣赏教学的概念及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建立在对欣赏教学的基础理论阐释之上。

(1) 欣赏教学的概念。欣赏教学因在学科应用的不同所达到的目标也不同。但总的来说, 欣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养成正当的兴趣, 以引导自身的行动。

(2) 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在新形势下, 应当在教学中增加欣赏的因素, 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注重欣赏教育的应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效率。通过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学生的情感会得到极大的满足, 从而增加与老师之间的交流, 提高了课堂的效率;第二,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三,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 提高审美和艺术鉴赏力, 增强学生的艺术和人文修养。

三、实现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条件

结合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以及实践经验, 我们可以知道要想实现欣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在观念上重视欣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在于教师过分注重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而忽视了对学生赏识教育。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和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首先, 广大小学必须在观念上意识到虽然美术课堂并非应试考试的项目, 但其在培养学生艺术情操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次, 在重视美术教育的前提下, 也要注重欣赏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2) 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营造良好的艺术欣赏氛围。事实上, 小学美术作为美术的入门阶段, 学生画得好坏这个结果并不重要, 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因此, 在一个班级中, 更重要的在于通过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营造良好的艺术欣赏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打开学生的情感窗户, 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3) 改革现有美术教材内容。教材内容不合理是无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欣赏的。现阶段小学美术教材内容或难或易, 大部分无法满足小学生的需要。因此, 教材内容在选取上必须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以及适合欣赏的情境。

(4) 多采用设问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我们以浙美版《飞天》为例, 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直接提问:“什么是飞天?”激发了学生对什么是飞天的兴趣, 学生就会开动脑筋试图回答这个问题:“飞机、小鸟等。”最后还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提问:“飞天是怎么飞起来的?通过欣赏飞天, 你有什么想法”, 提高欣赏的深度。

(5) 发挥多媒体设备在欣赏教学方面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在图像、声音、画面等的优势, 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印象以及对心灵强大的震撼力, 提升欣赏的效果。

不可否认的是, 欣赏教学在美术课程中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形势下, 加强赏识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即是一次前所未有的严峻的挑战, 也是一次全新的难得的机遇。

摘要:现代社会更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而美术课程的设立无疑会促进美育教育、素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美术在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艺术修养、鉴赏力方面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以欣赏教学为出发点,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重点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与反思;其次阐述了欣赏教学的概念与意义;最后说明了欣赏小学美术实现教学的条件。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实现条件

参考文献

[1]李京玉.浅析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2]黄飞燕.略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教学[J].成功教育, 2012.

[3]张挺峰.巧用课堂提问促进美术欣赏教学——以浙美版《飞天》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 篇2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一堂高效、有序的课,应该是活而不闹,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细心、耐心。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增加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游戏教学中的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学习的有效性,更勤于对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做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拔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对优等生的见解独到,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有新意”;对中等生的一般见解,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的见解有误,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着手建立小学美术作业长成袋巩固美术学习观。学生整个学期的作业与自己随手所得,均可放入成长袋内,老师每周乃至一个月不等收回检查一次,每次都有检阅的记录与评语,时常互相交换写评语,让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教师从中灌输正确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利用成长记录袋学生们学到别人所长,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审美学习能力,在审美形成过程中学会自我修改美术作业,学生对美术学习进步十分显效.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美术作业袋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展示情况,表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互相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均作为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标准,美术作业成长记录不是一节课的评价,而是全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追踪,有教师的感受有学生自己的心得与领悟,通过小小的美术作业成长袋,方便教师了解及掌控所教的学生的发展连贯性,同时,学生也清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从而自觉缩短与他人的差别。

三、注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有效方式,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处理好分工与合作、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其次,必须明确: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要视教学内容的情况,适宜地开展;并且,要灵活运用。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其学习能力提高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要经常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实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完成一件自认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很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如:教学《设计布置舞台》,将其与学校的艺术节同步进行,在教师的参与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舞台,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被极大的激发了,由于舞台的场景较大内容较多,非一人或一小组就能完成,于是我将舞台设计内容分成若干份,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分配到个人,这样每个人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整个舞台的设计制作,影响学校艺术节的演出。因而,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下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学《拼贴画》,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以大自然为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构思,分工搜集树枝、树叶、花、草等,并现场制作,结果有的小组以地为背景进行设计,有的小组用树叶组合为背景进行拼贴;还有的几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大的取景框,以自然为背景进行拼贴创作。使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亲身体验到合作学习乐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剧,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即在小组内分清各自扮演的角色,依据剧情合作设计道具,而后小组再通过剧情的表演展示设计。如:教学《面具设计》、《学生装设计》等,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名积极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缺少。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作为教师应主动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深入到小组中了解设计制作完成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如:对小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小组任务不清楚的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有时可以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才能避免“形似、混乱、冷场”等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只要教师作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创设能激发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合作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得体的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就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提醒、纠正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提高自己创新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在开展讨论的时候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事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小组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中高年级很多学习内容是制作类的,像这样的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的学好这些内容。比如五年级的《机器手》《太空飞船》„„.等教学内容就是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完成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手工板书耗时低效的现状。学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合理应用,必将深层次的影响和推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前进。在教学《对称的美》一课时,我先放映了录像——《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为学生激趣,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了自然中经典的对称美。然后在教学中,我又用投影仪演示了剪纸制作蝴蝶的方法步骤,使剪对称图形方法一目了然。并用投影仪展示了多种蝴蝶的纹样供学生参考,加深他们对对称美的认识,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我在教学《小小食品店》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联系平日售货和购物的情景买卖食品的游戏环节。为了创设游戏的情境,烘托游戏的气氛,我根据学生制作食品的种类,更换不同的食品店画面作为游戏的场景。有水果店的、冷饮店的、面包坊的等,并且播放吆喝叫卖的声音,创设与游戏相关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学生根据不同食品店的画面场景,制作出了种类丰富的精美食品。当屏幕上出现不同食品店的画面时,学生兴奋地拿出自己做的各种“食品”,模仿小贩们吆喝叫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完美地融合到美术学科教学中,既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得到变革,从而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优化。在信息技术大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当今社会,如果美术教学再局限于传统的口授手传,势必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快乐的假日》的难点是表现人物快乐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我打开精心准备的展示一些开心画面的课件,让学生在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时,很自然地被引导着观察人物快乐的体貌特征,并利用课件由远及近地展示人物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快乐时的肢体与表情的主要特征。如开心的时刻鼻翼会撑开,大笑时嘴上翘,还会露出大门牙,高兴时会手舞足蹈„„,并让学生用速写的形式纪录下来。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直观,又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难点。利用这些想象的“原材料”,学生对生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想象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越新颖,这时再让学生画出假日的快乐,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美术课堂教育就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也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3

一、应时应景,水到渠成

我曾上过一节中年级水墨画课,我把枯燥的用笔用墨和单调的点、线、面进行了生动有趣的设计,整个课堂以一则故事为主线,学生的学习活动应时应景,水到渠成。

在新授部分,我这样引入:“让我们的毛笔在宣纸上散步吧!”接着是录音描述:早晨出门,大树、小草在向我们招手……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电闪雷鸣,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打了下来……风停了,雨住了,小溪流哗啦啦……接着我问:“听了这段录音,你认为乌云怎么画?”学生思考后回答:“把笔躺下来侧锋画。”我继续引导:“我们可以用一笔分浓淡的方法侧锋画,这样有浓有淡很生动。大家试一试,不要着急洗笔,一直这样画下去会发现什么?”学生练习得出:毛笔一直画会越画越干,越画越淡。接着,我让学生在纸上练习“下雨”。学生很快乐地进行用墨做点的练习。我进一步启发:“同学们,小溪流用什么墨画比较好?”学生讨论后得出:用淡墨好,因为小溪流的水很清。“那么小溪流用线画好,还是用点画好呢?”学生分析后回答:“用线好。”理由是小溪流流得很远,所以用线画。我又进一步追问:“小溪流用直线画好呢,还是用曲线画好?” 最后,学生经过探究讨论得出:小溪流要越过高山,跨过险滩,绕过礁石,所以小溪流是弯弯曲曲的,用曲线比较好。

这段教学,乌云为面,雨水为点,溪流为线。通过情境描述,不经意间完成了点、线、面的创作。用拟人化手法,配以录音故事,化枯燥为生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学会用笔用墨。在我一次次的引导启发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在探究中得出了结论。虽然没有现在流行的多媒体画面,但是却给了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

一堂课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能简洁明了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让问题复杂化。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成为一种时尚。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确实有很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课都需要用多媒体去演示。美术是造型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要误认为美术教师不需要有什么基本功,不需要当堂示范,只要会电脑操控就能上好美术课。其实,更多的美术课需要教师发挥自己的专长进行有效教学。

二、自然而然,润物无声

很多年前,我上过一节“二方连续”的图案课。记得那次是区文教局领导下来督导检查,要求随堂听课。当时电化教学设备是自制投影片,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个班都有投影仪,那样的设备只有上公开课时才能用上。为了突出二方连续图案以一个单位纹样进行左右或上下重复排列的特点,课堂上我拿出一张白纸对折若干次,用剪刀剪半个蝴蝶造型,然后展开白纸,看到的是一排展翅欲飞的蝴蝶镂空纹样。于是,我再用黑板擦上的粉笔灰对着镂空的剪纸纹样在黑板上轻轻一拍,黑板上呈现出清晰的一排蝴蝶花边,学生对二方连续图案一下子就有了一个直观认识,再理解二方连续的定义也就不难了。接着,我启发学生回忆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花边纹样?还能设计什么样的二方连续纹样?打算把这些纹样设计到什么上面?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他们积极举手发言,作业追求与众不同,还能联系生活实际,作业效果很好。这样的课经济实惠直奔主题,自然而然,可谓润物细无声。

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小学美术公开课,从教学道具,到相关的环境布置,处处都显示了教师的精心准备。有的教师甚至于板书,都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一节课可能要一批人来帮忙,经常要准备一个星期,甚至更多时间。尽管课堂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众人的反复推敲,但是课堂上明显感觉到表演的痕迹,这样的课堂是我们追求的有效课堂吗?

我认为,我们还是要注重常态课的有效教学,因为我们每天面临的是常态课,公开课中那些省时有效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引用到平时的课堂中来,摒弃那些高成本的、浮华的、虚假的、不切实际的美术课。

让我们继续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一个有效的美术课堂,使课堂效益在单位时间里达到最大化。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篇4

那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如何做,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针对提高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点想法。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教师只要用心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很容易投入教学情境中来。例如在教低年级学生画人物时,要引导观察、认识人物的动态。在《猜猜我是谁》一课里我先让两名同学和大家打招呼,然后让他们在教室外面戴上面具,回到教室。同学们都好奇地想猜一猜谁是谁?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被面具、猜测而激发,更激起了创作的欲望和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能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需求。游戏能激发学生大脑最积极最有创意性区域,把美术活动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必须以生动有趣的知识,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巧妙提问、发挥想象、利用多媒体教学

如果一个教师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喜欢她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就会是有效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结合不同年龄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讲授方法,以达到最大的效率。例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儿童化一些。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每句话每个问题都能听懂,自然在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也就流畅起来,教学的效率也随之提高。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近些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教学走进了课堂。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

三、形式多样、激发创作、感受美、欣赏美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小学生阶段的美术教学我想必须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用新颖实用和科学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授课。如在《狮子王》教学中我先提前布置收集有关狮子资料的任务,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中评选出资料最丰富准备最充足的学生,请他给大家介绍有关的知识,这样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保持他们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和学习的有效性。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信、大胆地通过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同时学生把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激发创作出精彩的作品,我大胆放手,帮助学生更加细腻、准确地感受美术和欣赏美术,也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有效评价、讲究赏识、保持学习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的言行,评价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教师的评价,激励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盾牌》教学中学生做的盾牌五花八门的,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上就不能泛泛而论,什么画得真好,做得真漂亮等等,注意避免这样简单的话语评价,学生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创意,只要自己动手制作出来都是好的作品,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反思等,让他们有兴趣继续加工做出更好的美术作品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美术课堂评价经常会出现只有个别学生作品得以展示和评价,全面性不够,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因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只有学生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放手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作品,“画了些什么”“你怎么想的”等等。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取长补短,用学生的眼光欣赏学生作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在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教学过程中几个关键点,让每位学生学得快乐、记得深刻、收获成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我的每一堂课,尽力带给学生一份获取新本领后的成功感、一份开阔视野后的新惊喜,这个过程让我在教育实践与生成智慧中成熟、发展。

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篇5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小学 学科:美术

摘要: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理念的指导下,美术教育教学的内容已经从注重技法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健全良好的艺术素质,美术教育教学的方法也从注重模仿能力训练转变为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性思维,评价学生的绘画亦从注重结果转变为注重过程。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策略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课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美术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深入研究,对教学内容改善,更重要的是教师对课程教学方法形式的“把握”。为此,本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一、营造美术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教育学告诉我们,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个性密切相关,长期服从的人根本不会有创造性,只有“奴性”。因此,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学生敢说、敢做。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教学中要打破教师教什么,学生练什么的陈旧模式。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例如:在上《泡泡飞呀飞》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洗衣液、洁洁灵等材料做吹泡泡的原液,学生们很快融入了课堂情境中,把一堂以往只是画画的课变得有动手、有动脑、有游戏、有绘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知,寓教于乐,这种教育形式学生非常喜欢。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学生学有兴趣,在一种轻松乐学的气氛下学习知识会掌握的格外牢固。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愉快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目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二、创设开放式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教学的时间里,学生要尽量保持安静,向老师发问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很少。对学生某些独特的见解教师往往以教材作为评价的标准。这种常规的严格遵守使学生丧失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抑制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创造原动力,整个气氛就会在一问一答的沉闷、呆板中结束。反过来,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改变自己的权威地位,鼓励学生提问,加强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学生的理解、认知、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一)课堂教学中实施愉快教学

1、导入方法新鲜多变。可以让学生在浓厚的猜谜之中,自然导入新课,又加深学生对所画物体的印象,将收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还可以对范画或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住,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到渠成,同时、还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似难而易”,可谓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最后,使学生感到:“噢,我也会”的心灵感应。

2、示范指导力求浅显易懂。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手段。示范引路要事半功倍,其方法很多,如播放些动画片,这多适应于低年级学习。某些技法难以掌握的中国画,教师则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做技法动作的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画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自练就不难了。

3、媒体语言形象具体。媒体语言指的是教学中常用的图片,实物、模型、音响、幻灯、语言描述等一些“辅助工具”。教学中媒体的使用,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难为易。如透视规律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仅靠语言的描述很难理解,利用演变教具不仅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而且使美术课摆脱了理论知识教学中的枯燥说教。学生在心情愉快中积极思维,进入其境,接受美的教育。

4.习作评价进课堂且“宽”一点。分数是无声的语言表达、给学生一个较高的分数、或写一、二句简单评语:“真棒!”“构图准确!”、“大有进步!”诸如此类,都能使学生增加绘画的信心和热情,培养了学习兴趣,激发绘画欲望,为下一次作业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二)鼓励教学方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1、巧设课堂游戏,激发学习兴趣。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进而使课堂上妙趣横生,生机勃勃。例如在课堂中,将呆板开场白辅以精心的导入设计,以情境、谜语、音乐等游戏手法引入主题。将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将耗时的作业编排为合作完成作品,竞赛等形式,大大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使掌握知识的过程让学生们感到厌烦, 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漠不关心的状态,而要使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充满欢乐。”

2、展现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在教学中,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展现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3、突出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在教学中我从来不随意扼杀学生作品里所体现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不同于某道数学题只能有一个答案,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觉角度去欣赏和评判,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显得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活力。所以,不管学生的作品显得夸张还是平淡,细腻还是粗犷,热情还是宁静,奔放还是含蓄,它都是有其内在的含义,是学生思维创造性的结晶,学生心灵的反映。作业评价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让同学们的艺术表现热情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4、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是以“探索和尝试”为核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真正在“做做、学学、玩玩”中体验“学”的乐趣、体验“玩”的艺术。在美术工艺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技能,在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5、倡导大胆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解决一节课重点、难点时,可常用这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这足以证明讨论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注重课内外的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程是人文课程,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而且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广泛的文化情景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升华对美的认识与理解。如在教学《花的世界》一课时,我们可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设计美术与语文学科的联系,探索关于花的故事和赞美花的诗歌,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又加强与自然学科的联系,掌握各种花的名称、花期、特点等知识。这样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发表等,可以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地主动学习,就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 篇6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美术教育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式”和“培训式”的活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新要求。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要求的直接指向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有必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上得成功,新课导入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导入方法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怎样导入新课才有效呢?

1、导入要有针对性。导入新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能力基础、兴趣爱好设计等。由于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采用做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导入。如在导入《各种各样的鱼》一课时,我让学生猜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折扇,没手也没脚,能在水中游。瞬间引发了学生的兴趣,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而高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比较强,可以采用联想类比、启发谈话等方法导入。同样的教材,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导入要有启发性。在课堂上,经常性地采用设问和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提倡他们大胆、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探索,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比较、动脑、动手实践,表达自己的见解,寻找多种方式解决问题。适当引进竞争机制,如“看谁想法妙”、“谁的想法更精彩”,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导入要有新颖性。新颖的导课往往能出奇制胜,这样可以让学生耳目一新,强化他们的感知能力,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结合其他课程的知识内容和美术元素,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在美术课中,制造出“新鲜”的氛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绘画时期不要过早用技法技能去规范他们,所谓的“教”就是要启发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教师非常重视新课的讲授、教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但忽视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教师越俎代庖,把所有学生的思维固定在一种模式里面,形成“千人一面”的作业情况;一种是教师讲完新课内容后,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提高课堂效率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鼓励创新。陶行知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新,寻找新点子。低年级学生绘画的兴趣很高,且画得很快,容易有画不好的地方。出现这种情况,首先不要动手给学生修改。因为教师的修改失去了学生原有的天真与稚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发挥和智力的发展,导致原本属于学生们自己的感觉、领悟和表现被替代。例如:(1)学生画一幅自画像,也许眼睛画斜了、鼻子画扭了、嘴巴画歪了。但是,我们老师不要以“像与不像”专业画画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业,应去发现学生画中的“亮点”进行表扬,对画画中的缺点进行指导性和纠正性评价。这样也许学生会越来越喜欢上美术课,也非常喜欢画画。(2)在上《小泥人》这一课时,也许学生根本不按照老师的想法和指导的方法去捏、搓、造。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去乱捏乱造一通。当时,作为老师请不要立即对学生的作品作终结性评价,如果作了评价将大大挫伤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是应该让学生把自己创作的作品拿回教室中,让他们做自评——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让他们互评——哪一个人的作品最好最美。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评价做总结性评价——表扬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得较好的,鼓励在创作过程中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达到了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目标。

2、指引观察,强化记忆。绘画的前提是观察,只有通过观察去感知物象的本质特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心理感受,让其自由发展。自由发展不是不教育,自由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既可以指引学生观察实物,也可以指引学生进行一些抽象的构图和表达,引导孩子进行创造活动,自由发挥想象,在随意的推进中建立了画面的“形式王国”。

三、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巩固,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特别是对个别美术素质不好的学生。作为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地表示出共鸣和欣赏,应多用语言性和非语言性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的感觉,从而坚定信心,激发进一步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1、语言评价。对于学生的学习作业作出积极评价,多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少做批评或否定,比如“很好”、“你真棒”、“你一定能行”等等,极大鼓舞了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清楚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方向,正确引导。看见微小的闪光之处都应及时鼓励表扬,重视学生美术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和人生的一个生命阶段独立存在的意义。

2、肢体评价。教师对孩子绘画作品表现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到他们。比如:伸出大拇指、抚摸他的头、眼神饱含期待与其交流,对孩子来说都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3、物质奖励。发一朵小红花、一个小勋章、一件小饰物,学生都会很在乎的。在一次课上,我给发言积极、想象丰富的孩子发一朵小红花后,从此不爱发言的孩子也慢慢开始发言,发言的同学变得更多更积极。

4、文字评语。在某些作业的后面写一些评语,比如一个笑脸、一段鼓励的话语等等,学生看了也很高兴,同时他们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达到水平,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就得不断地去探索,艺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美术学科教育肩负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要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美术有效性课堂教学呼唤创新精神的课,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才能去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课堂教学评价》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7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新课程标准之后, 对课堂结构安排上有了新的认识并进行了突破性的创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标要求设计了新的教学结构模式, 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一) 激发兴趣, 增强信心, 明确任务

教无定法, 重在激发兴趣和增强信心。例如《形体的组合》一课中, 我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 把课堂变成学生互动的娱乐活动的形式。上课伊始, 我把课堂交给学生, 请一学生和我合作同台主持这节课学习活动。在“主持人”的引导下, 开始了摸一摸、猜一猜、抢一抢, 赛一赛等一系列的竞赛娱乐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玩玩学学、激励探索、开拓求新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 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学会学习, 掌握知识。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我大胆创新, 努力为学生创薪一个轻松愉快的“玩”的环境, 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 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达到想学、爱学。例如在《手形的联想》这课中, 我准备了四种基本型“圆形、方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 课堂中我把学生分成四小组, 各小组派一代表上台抽签 (袋子里装着四个签:A、圆形B、方形C、三角形D、不规则形) , 如抽到的圆形, 你这组任何活动都和圆形相联系, 让学生思考交流后, 主持人以“小火车”接力的形式开始第一关的比赛——说基本形。说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 不规则形的……第二关:画基本形组合, 第三关:说画创意……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又如:《水墨游戏》。对于中国传统的绘画品种, 在许多人眼里还有一些神秘, 一支毛笔, 水与墨, 就能描绘出丰富、生动的形象。亲手拿起这样的笔描一描、画一画, 让很多孩子期待。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在认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了解水墨画笔、墨、纸的特点的基础上感受水墨的墨韵淋漓之美。学习过程中采用游戏的形式更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因此我对整节课的设计在围绕用笔、用墨的基础上, 还开发其他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表现方法, 比如:对印法、点染法、喷水 (色) 法、吸附法, 这些方法随意、简便, 适合小学生操作。学生在横涂竖抹、点、洒、印、染的过程中, 感受水墨在宣纸上产生的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让学生根据墨痕想象, 进行添画, 通过对笔痕的自由联想,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亲近水墨, 感受水墨的魅力, 在自由的涂抹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二、巧用媒体, 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时, 他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求知、探索的学习活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 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 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 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 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 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我们的社区》一课, 通过欣赏图片和动画, 更直观的了解“社区”的地形, 色彩, 材料等让学生明白“家”不仅对人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对动物也同样的重要。启发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小鸟的家时, 充分拓展学生现有的材料进行创作。同时, 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 一边欣赏, 一边赞叹, 很快产生了愉悦韵学习氛围。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 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 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 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 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三、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

有一节认识邻近色的课。我和学生在拾到的叶子上去发现渐渐变化的色彩, 无须过多的讲解, 秋天的落叶对于这节课要讲的色彩知识是最好的图示。数师长期有意识地引导训练, 使学生们渐渐地发现周围事物中还蕴含着许多这样的学问和自然美。我在课上常常对我的学生讲, 大自然是最出色的色彩大师, 生活才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四、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学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 受同伴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一个学生的奇思妙想会激发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 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 激发学生大胆的创意。对待一些课题, 我积极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要求人人都参与到学习和讨论中去,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学会做辅助工作, 在合作中探究, 在交流中发现, 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让每个学生有所得。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能力, 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如何实现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篇8

(一) 利用比赛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 在激烈的竞争中, 他们会表现得很积极。所以, 在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适当开展一些绘画竞赛, 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指导、团结互助, 激发学生绘画的兴趣,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 进而提高绘画水平。同时, 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差距, 并不断努力和探索, 在不断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二) 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以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会给学生呈现更多的信息, 它集声、像、图、文于一体,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 美术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在课前搜集相关的优秀作品, 制作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课件开展教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自己录制好的绘画过程给学生播放演示, 一边播放, 一边解说, 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 还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三) 进行赏识教育,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识教育是为人之道, 也是为师之道。其实, 只要教师善于观察, 每一个学生都有闪光的地方, 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赏识学生, 激励他们奋发图强、积极向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 并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后进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机会相对少一些, 经常受到挫折, 因此会产生厌学心理, 教师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关点, 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 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事实上, 只要教师善于赏识学生, 学生就会敞开心扉, 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 就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转变教学观念,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一) 教学方式

1.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打破“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 不能只依靠教材, 要鼓励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美、创造美, 获取更多的知识。只学习书本上的知识, 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学生会获得真切的感受, 增长见识, 激发学习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另外,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比如游戏、范画、音乐、故事等, 这些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受能力。如果艺术和现实生活脱轨, 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 因此, 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美, 积极投身于审美体验。

2. 注重个性差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不同, 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学生接受美术知识的时候, 差异性不太明显, 但是他们在具体美术操作方面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形象感受能力较强, 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绘画, 作品还有一定的神韵。相反, 有的学生在绘画时连最简单的轮廓也把握不好。如果要排除这一差异, 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并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 把学到的知识通过合理想象重新组织, 重新表达出来, 通过动脑动手来提高创新能力。

3. 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体验成功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 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 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 学会交流, 学会合作。首先, 让学生有自由发言的权利, 让他们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评价和分析作品, 发现作品中的优点, 找到不足之处。在评价的过程中, 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审美能力会逐步得到提高。

(二) 学习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但合作并不是随便让几个学生在一起讨论, 而是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分成几个学习小组, 然后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 进行探究、分析、交流, 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和调控, 并对学生的发言作出具体的点评、指导、升华。

三、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

让美术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 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 目标设置要科学合理, 过高的目标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增加他们失败的体验;过低的教学目标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容易使他们产生松懈、懒惰情绪。教师对教学活动要有预见性, 要对每一个章节, 每一堂课做到周密的思考, 在课前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好大致的估量。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而游戏又是学生喜欢的活动,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因此, 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 使美术教学变得轻松活跃,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促进他们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利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 并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进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 有效的美术课堂需要我们具有创新精神, 因此, 教师们要不断探索研究,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努力掌握教学这门艺术的真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美术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新课程改革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 教学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使美术教学更加有效是广大美术教师应该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情境,小学美术

参考文献

[1]季婷婷.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探讨[J].吉林教育, 2010 (8) .

[2]王大根.创建更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J].中国美术教育, 2008 (10) .

[3]陈忠进.美术培训的教学方法之我见[J].引进与咨询, 2005 (4) .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 篇9

一、了解学情, 有效备课

在教育教学中, 教师准备工作充分, 课堂上才能驾轻就熟, 做到挥洒自如, 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 教师匆忙“上阵”, 可能手忙脚乱, 收效甚微。可见, 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有效性的基础与前提。但在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 有些教师总是做“表面文章”, 直接搬用网络上的教案、课件, 或者不断翻新花样, 却忽略学生实际, 导致低效或无效教学。所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若要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还得认真研究学情, 了解学生认知结构, 优选方法, 让教案变成好课。

如教学《雕泥板》时, 在之前“玩泥巴”的内容中, 同学们已接触了泥巴, 对其材质等方面有所了解, 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经验, 可迁移过来, 自主认识泥工的有关制作技法, 了解相关表现形式, 感受泥工是如此变化无穷, 而后通过不断接触泥质材料而逐步把握技法, 学会活用技法进行美术创造。相反, 倘若在学习者刚接触泥工时, 美术教师偏向灌输知识与技法练习, 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热情, 使其自信心遭到打击, 更制约了学生自主探究、审美情趣与创造力的发展。所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 美术教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 整合运用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法, 将枯燥乏味的技法学习转变为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与创造的过程。比如引导学生直观观察, 比较区别平面绘画、浮雕、圆雕的不同, 避免书面化、定义式概念讲解。同时, 让学生动手尝试, 体验泥性。而后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发挥丰富想象, 大胆地在泥板上表现独特想法, 使泥巴乖乖“听话”。对技法方面, 学生初步了解, 结合实情尝试不同技法即可。这样, 更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发现美、创造美。

二、精炼语言, 生动教学

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曾说:“一人之辩, 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 强于百万雄师。”这表明了语言力量与作用是非常强大的。同样,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一堂课上得活不活, 能否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无限的学习动机, 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语言艺术, 知道该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 如何引导学生鉴赏美、动手去创造美。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 天性好动活泼, 如果教师不注意语言艺术, 单纯说教, 总是一成不变的节奏、语调, 则无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难以将学生吸引过来,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语言, 分析得清楚而准确, 讲得生动而有趣, 说得通俗而易懂, 点拨得引人深省、启迪思维, 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也集中于维持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 让学生更主动而积极地进行学习与创造, 从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如教学《春天的色彩》时, 教师可在配乐声中简单而生动地讲述《春姑娘来了》的童话故事, 引导学生说说故事里的春姑娘是谁。而后揭示课题, 让孩子们体会春天的美。最后带领学生哼着《春天在哪里》的儿歌欣赏春天的美图, 感受春天的气息,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样, 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语, 吸引学生注意力, 引发学生学习情感, 启发学生丰富想象与联想, 给后续学习做好情感铺垫。继续诱导:小朋友们, 唱完儿歌, 看完动画后, 谁能说说春天有哪些色彩?除了动画中展示的色彩之外, 春天是否还有其他颜色呢?学生分组讨论, 代表回答, 教师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评价, 再运用归纳性语言进行总结, 并提问学生是否想用画笔表现出这些美, 比比谁画的春天最美, 色彩最漂亮。

三、尊重差异, 发展个性

绘画艺术活动是孩子自我表达与展示的方式, 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个独特的世界。所以,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意识到由于儿童所处环境、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方面是不同的, 学习过程应该是个性化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给孩子们提供个性潜能发展的肥沃土壤, 用画画来释放儿童的天性, 展现出儿童眼中、心中的世界, 这样孩子们才能创造出个性的作品, 课堂才会多姿多彩、充满生命活力, 提高教学有效性。

如有的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先展示范画, 学生再临摹。如此一来, 孩子们往往是机械模仿与再现, 扼杀了丰富的想象思维与创造力, 最终形成的作品也只是千篇一律而已。相反的, 如果教师只是先告诉孩子们所画物体的特点, 而后引导学生自由想象, 他们会画出多姿多彩、个性鲜明的作品。比如画小兔子时, 告诉学生兔子有一对长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 而后随意发挥, 画不出的可以参照教材范画, 再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装饰。这样, 给孩子们更多想象空间, 使其结合自身实际大胆创造。于是, 在他们的画笔下, 有头戴蝴蝶结的兔子, 有穿着花裙子的兔子, 有啃着胡萝卜的兔子。可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需要尊重差异, 打破统一标准, 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让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 篇10

一、加强合作引领,营造合作氛围

1.明确合作学习目标 ,选择合作内容。教学要有目标,明确的目标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有效推进。同样,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也能更好地掌握好一堂课所学的知识。合作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的动态生成,学生只有充分理解了合作目标的意义建构,才能使合作顺利展开。因此在美术课的合作学习前,笔者通常先给学生出一个题目,要大家围绕这个主题来学习、创作。当然,这个题目不但要做到吸引人,还要有概括性和启发性。这样的有效预设过程,使课堂上很自然地达到教师有目的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这样一种共进状态。如在课堂上,笔者经常给学生出诸如《家乡的新变化》《校园一角》等题目,学生一听到这个题目,兴趣就来了,脑海中也会自然呈现出精彩的形象,从而不自觉地产生“一显身手”的欲望,一堂课就这样铺展开来。

2.营造合作学习氛围 ,加强方法指导。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愉悦的合作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彻底放松、具有安全感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情境下尽情发挥,这样的学习体验过程,必将催生学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因此,美术课上,教师的示范引领、技法指导都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熟练的示范,更能给学生产生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感觉。同时,教师的示范过程,也是学生绘画效果事半功倍的有效媒质。所以,笔者在上手工制作、泥塑课前,都会先示范做几件泥塑作品,课堂上,也常常当场通过自己的搓、捏、团、接、压等方法迅速做出一个泥塑品展示给学生看,然后循序渐进地辅导学生进行制作。在这样的合作氛围中,师生共娱共乐,互动效果凸显,必将在无形中达成高效。

二、发挥主体效用,彰显互助意识

1.明确小组长职责 ,确立小组合作任务。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既生动又活泼的形式,但是不组织好,又容易流向纪律涣散的境地,因而有组织地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把学生有组织地安排好,可以是同桌为一组,也可以四人一小组,选定好组长,明确小组长职责,通过小组长协调好合作的任务分工,管理好纪律,以便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彰显互助意识。首先要让学生自己就本节课的创作主题展开讨论,如何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本小组合作的任务。然后,让大家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互助合作,在这样的过程中,哪个人负责哪个部分都有明确的责任划分,这样的分层导向,必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折纸花》的手工课上,笔者就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功能,让学生自由搭配小组,由小组长给组员进行明确的分工,从图案设计到手绘描摹都是落实到人,这样的过程,学生收获的不光是知识技能,更多的是小组写作的团队体验。

2.发挥学生主体性,提倡学生互动互助。艺术教育就是美育德育的过程,美术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增进品行等方面的教育作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正呼唤着美育,呼唤着人类道德的上升,而良好的品质形成应深入融汇在教学过程中。因此,要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效用,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助互学,共学共进,达成道德情感教育的目的。要知道,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过程可谓无处不在的。如在泥塑课上,由于采用的素材是橡皮泥,这种材料价钱较贵,有些学生家境较差,无力购买。因此,在手工泥塑课上,笔者就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让舍不得或忘了买橡皮泥的同学也能在小组合作中分享到捏制过程的快乐。这样的过程,确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通过互动增进彼此感情。

三、运用有效手段,提高教学实效

1.情景教学,启发想象。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深入教材,完成个性化的教材解读过程。此法的核心要素在于有效营造教学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期促成学生新的审美体验的不断生成。所以说,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创造力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个过程,在于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在于用优美的课件将学生带入议题中,在于多种教学手段的糅合运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教学实效。如笔者在教学《鹅鹅鹅》这课节泥塑课时,就先通过诗配画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现了一组鹅在水中嬉水的优美姿态,从而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在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中,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活动过程 :有的捏一片湖,有的捏一只鹅 ;我捏一朵花,他捏一根水草……很快学生的思维在互相学习共同合作中得到了有效的启发。大家争先恐后,群策群力,不一会儿,便完成了一组充满诗情画意的手工制作。

2.直观教学,激发创造。直观教学,即教者利用唾手可得的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从而迅速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美术教学主要就是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官完成的。因此,笔者在上课前常常准备一些优秀的范画和小制作,让学生先去美美地感受一番。这样的一种属于前置性的预设,对于接下来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启势必产生深刻影响。当然,在合作中,笔者也常常与学生一起动手制作,如上泥塑课《动物园》一课时,会带头捏一只可爱的小熊或小狗,放在学生的桌上,当学生看到后,马上会学起来,有的同学做得比老师的还好。许多同学在捏出小动物后,还捏了大树、栅栏、亭子……,真像一个五彩缤纷的动物园,各种动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应走在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使学生真切感觉到学习的愉快和轻松。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 篇11

关键词:打造课堂;小学美术;有效教学

一、有效备课并反思

1.读透教学参考书,抓准教学目标、重难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教学参考书对每一课都有详尽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解决重难点的要点、评价建议,以及优秀的教案范例,而且经常附有大量的相关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教学光碟。为教师备课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教学资源,省去了教师毫无头绪的泛泛的查找资料和制作课件的大量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对教学参考书中所提供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改进,详尽的备课,抓住重难点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2.充分借鉴教学参考书及网络上的优秀案例,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设计。现代网络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大资源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搜集下载网络上的优秀教学案例,汲取其中的精华,借鉴其成功之处,学习成功案例的教学理念,结合我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设计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

3.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力量,集中智慧。我们学校一直都秉承这一优良传统,哪怕是上校内公开课都集体备课,大家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才会共同进步。有些问题自己一个人可能想不到,但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却常常会突然发现,甚至豁然开朗。

4.建立每一课的资源包,方便再次备课,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曾经在以前的备课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源,但由于资源保存不当,导致再次进行相同授课时,找不到已有资源,然后从头查起。因此将每一课搜集到的资料建立成资源包,不但方便下次授课时使用,还实现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扩充,最终形成系统的资源库,在授课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求,呈现给学生,实现资源的共享。

5.二次备课,加强实际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虽然课前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备课,但这也仅仅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在实际的教学生成中会出现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问题。但预设与生成中存在着意想不到的差距,及时的反思、改进就能够弥补备课中的不足。

二、有效讲授并示范

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而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美术课堂同样离不开讲授,如果这个讲授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那这个讲就能“画龙点睛”,即孔子所谓的“不愤不发,不悱不发”。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它生长着;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他大步向前去。”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同学们你心中春天的景象是怎样的呢?在同学介绍后教师又满怀深情地说,其实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善于用心感受发现,四季的更替、朝暮的变化,景色都很入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心底接触自然。这样讲授既符合当时的季节特点,又切合学生学情和实际。

教师示范在美术课中是必须要有的,意即美术课的示范很多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意思意思,事实上教师的课堂示范对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预制范作法:一幅好的范画是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美术教材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各个时期的艺术家的作品,还包括一些学生作品,但毕竟比较少,不能满足美术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前做好“预制品”,教师自己的范画和前届学生的优秀作业等。

三、有效准备并实践

美术是视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的一大区别就是常常需要课前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前提。而且不仅教师也要准备,学生要准备;另外课堂上准备让学生实践的作业,教师就要在课前先实践,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例如本课《以刀代笔》,我计划让有兴趣的同学把城中河栏杆板上雕刻图案中自己喜欢的一部分拓印下来,那天我先去尝试,开始用的是铅笔,结果因为画面较大,印得很不清楚,后来我就用水彩笔,但效果也不太理想,颜色又太淡了,在几次实践后我才想到用油性记号笔。同样有关材料的问题,最初用的是石膏板,发现太容易碎,经过多次尝试和准备,才决定采用橡胶板。我想这可能有点类似于中考学科提出的口号:“让学生走出题海,教师先走进题海。”所以课前我们应多问自己:我准备了吗?准备好了吗?我们要准备什么?仔细想想,我们平时的教学遗憾,无不与我们的准备不到位有直接关系。课前的教案设计、教具准备,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等等,都是准备的范畴和内容。公开教学为什么给人的效果要好一些,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准备充分罢了。再如我校每年举办的艺术节活动,更是由于师生共同有效的充分准备而取得圆满的成功,这是艺术节活动时学生为广泛发动所绘制的宣传海报。

四、有效作业并评价

新颖的作业形式是动力。美术本来就以美感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作为我们美术老师的自己往往忽视学生作业的体现,其实,只要你一个小小的创意,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欢呼雀跃,一个小小装点,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我还记得管立华老师有一次在上课时,就突破常见的学生单独或分组合作的作业形式设计为每人完成一个开放性的小的创意设计,再粘贴在一个已画好背景的版面上,集体共同组成一幅作品,这样让学生在作业中都能享受成功,体验愉悦,那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自然高涨,而效率与此就成正比。再如《时间的表情》一课,据了解学生在小学里已学过有关平面钟表设计了,所以我就计划以钟表的欣赏学习为主,并在作业时让学生先欣赏去年全国美术教师基本功竞赛中的手工比赛作品----案头用品的写真图片,以此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可以摆放或可以悬挂的钟表,还可以在钟表基本读时的功能上增添其它的功能,结果学生兴趣大增,设计制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课题名称:小学美术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美术的有效教学 篇12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美术教学主要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形式参与的课堂活动。通过各种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制作, 从而获取知识, 提高技能与审美能力, 体验情感与价值观, 享受个中的乐趣和成功。所以, 充满创意的引导, 能使学生和教师在心灵与情感的交流上产生共鸣, 达到人文、情感和精神上的沟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创造力, 驱使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与欲望去完成美术作品。

一、激活美术课堂气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1.兴趣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 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时,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个性特点、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学的环境等因素, 对课堂设计进行协调统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旺盛的情感态度, 保持这种高昂的情感态度进行激情创作。

2.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和事物的一种手法

事物、情感, 是时时不同的, 所以树立创新意识, 开拓广阔的课堂教学空间是很必要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中的创意, 引导学生的创新精神, 将对学生的表现力和掌握技能产生影响。同时, 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尊重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 由师长转向朋友, 由“传授型”向“互动型”转变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 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 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完善人格。”

2.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 突破课本的局限性

教师应善于把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相联系, 教学中更应注重研究学生的行为和兴趣, 灵活把握课堂教与学的节奏, “对症下药”,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课堂导入形式, 传统的导入主要是来自于教师的讲, 并非从学生活动的角度导入。

3.美术课堂中创意导入的重要性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与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一样, 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导入, 好的课堂教学导入形式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 在课堂教学导入这个环节中, 美术学科的方法应别具一格、灵活多变、形式多样。

四、创新的美术教学导入方法

1.利用音乐导入

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思维, 笔者就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进行了美术、音乐交替互补的探索, 并实施。如执教广东岭南版三年级《春天的消息》为题的美术课时, 一开始,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带着问题“请同学听听春天在哪里?”欣赏儿歌《春天在哪里》, 在欣赏的过程中回味、思考, 由于音乐的感染力, 学生们此时心情轻松愉快, 联想不断——“春天万物复苏、到处生机勃勃、校园里的树木长出嫩芽、小鸟在唧唧喳喳地歌唱、微风轻拂、还飘着小雨……”因此, 在美术教学导入中实施音乐内容的注入, 既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情景氛围, 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愉悦、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情操的陶冶, 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创作。

2.利用游戏导入

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兴趣, 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 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 好玩、好奇的心境可以活跃大脑的联想, 思维敏捷, 增强表达欲。积极有效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游戏过程中学习, 学生精神放松, 课堂气氛活跃, 在愉快中得到知识, 提高技能。

如执教广东岭南版二年级《大家爱吃的瓜果》一课时, 笔者采用游戏导入方式, 我预先准备一些形状和表皮特征比较明显的水果, 分别藏在密封的袋子里, 请学生上讲台摸一摸, 然后说出形状特征和表皮特征, 再让台下的学生猜一猜, 是什么水果。学生们都十分兴奋, 各抒己见。由此一来, 学生对水果的形状和表皮特征的印象非常深刻, 同时对本课充满了兴趣, 孩子们早已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我本课预设的教学重难点随之被孩子们的主动学习高潮所击破, 从而轻而易举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把玩游戏时高昂的情绪都迁移到画纸里, 95%的同学都能运用点、线、色描绘出水果表皮特征……一幅幅的好作品逐渐呈现出来。

3.利用师生互动, 转变自身角色导入

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 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中央电视台《大风车》中的“奇思妙想”节目, 在快乐的游戏活动过程中, 主持人董浩之所以成功, 是他了解并尊重孩子们的感受、体验、需求和愿望, 并在尊重的基础上爱护孩子的选择与情感, 了解并与学生的心灵交流。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方向。如执教广东岭南版四年级《自己做镇纸》时, 笔者一开始先拿出一把折扇, 边摇边说:“唉!这天气也真够热的……”其实, 我扇扇子的时候, 刻意把讲台上的纸张扇得到处乱飞。这时, 我把话题一转:“哎呀, 这纸怎么吹得到处都是, 真麻烦, 怎么办呢?同学们来帮我想想办法吧?可以自己想办法, 也可以小组讨论。”这时, 学生的心理反应是老师就像自己的老朋友似的, 一定要帮帮她。所以积极举手给老师出主意, 如拿杯子压呀、拿尺子压呀, 等等。再小结学生们提出的办法, 带出今天的课题《自己做镇纸》, 这时学生们对镇纸有了初步的了解, 就是利用分量较沉的材料做的, 再让学生自主探索制作镇纸的方法。以上的设计体现了美术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要求, 改正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主角的弊端, 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甚至笔者用过“一人分演几个角色”表演进行导入, 孩子们就像在看话剧一样, 气氛乐融融的。在这课堂上, 笔者就是一位表演者, 孩子们完全投入到教师创设的课堂情景中, 甚至笔者倡议学生们把自己完成的作品和老师的作品来个比赛, 看谁做得既漂亮又有创意。到后来, 学生完成的作品一个比一个漂亮, 创意无限, 因为他们又把老师当成他们的竞争对象……这节课的导入部分, 既有创意又生动, 连听课的领导和同行们都被笔者的表演感染了, 有的还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激活了课堂气氛, 营造了良好的创作气氛, 得到了一致好评。

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有机整体。“课堂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 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关键。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一堂课乃至学科的学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教师必须在教学中, 利用层出不穷的各种形式导入新课, 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实现有效性教学。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新课程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陈旭远, 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少儿美术.2002.

上一篇:我国铁路管理下一篇:建筑工地现场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