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

2024-09-02

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 篇1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

课题:夸张的脸 课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和介绍,让学生了解有关泥塑的知识。

2、技能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泥塑的学习、理解、体验和创作,初步掌握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评述、体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审美情操,幽默的生活情趣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把泥塑脸变形、夸张手法的理解和应用。教学难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做出人物的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课件、陶泥、木制小塑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影像。(学生观看《夸张的脸》视频)

师:你们会做鬼脸吗?谁来做给大家看看。每小组请1名学生上台,做个夸张的表情。比一比,谁做得最夸张!

师:同学们都很大胆,做得很可爱、调皮都很有趣。来看看屏幕上的这个人和他的漫画肖像,哪些部位进行了夸张?学生寻找、回答。教师小结:这就是夸张的艺术手法。通过夸张,人物的脸部表情更生动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

夸张的脸

(板书)

二、授新

教师出示一些不同风格的泥塑和雕塑作品,说说是如何进行夸张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1、教师出示三星堆青铜头像。

师:同学们来看看这个作品,说说它是如何进行夸张的?突出了人物的哪些部位?

生:它的眼睛很大,耳朵像招风耳。

师:纵目和招风耳是它的夸张变现手法,通过夸张,将人物那种严肃冷峻的表情刻画得栩栩如生。

2、教师出示尼日利亚木雕。

非洲尼日利亚的雕塑,通过夸大眼睛,脖子,脸面,很好地体现了非洲部族人的特点。

3、教师出示傩戏面具。

色彩鲜艳、造型特异、鬼异神奇的傩戏面具,很好的体现了它独特的宗教作用。

师:今天我们就用泥塑的形式来完成夸张的脸的作业,首先我们要对泥塑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下面我给大家演示以下,大家请看,注意我说的一些动词。

1、基本技法:团、搓、压、捏、揉、贴

2、出示泥塑实物,展示塑造技法。今天我们要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好塑造的泥巴来做夸 张的脸,在这里要向同学们几种塑造技法:有粘贴法,镂空法,雕刻法,综合法。运用这些方法,你也能做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板书)

3、步骤演示。老师也想做一件作品,首先我要捏出大形,然后做五官,先做眼睛,揉两个黄豆粒一样大小的眼睛,粘的近一点,两条弯弯的眉毛,还可以做出点肌理。大大的鼻子,给他安上。用泥条做出个张大的嘴巴,再做几颗牙齿这样一件作品就做成了。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每个人以陶泥为材料,完成一份以“夸张的脸”为题材的泥塑作品。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讲评

(欣赏夸张)

师:好,优秀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一样呈现出来了,有那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学生介绍展示,教师根据特征夸张进行简要评价。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很多的优秀作品来不及展示了,希望课下同叙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信大家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五、拓展

请同学们在课余时间用绘画尝试表现夸张的脸,多了解一下哪一些形象是被夸张了的。

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 篇2

一、感官体验——一起来研究研究泥巴

只有你读懂孩子, 才能更好地走进孩子。怎样吸引孩子融入陶艺世界, 让他们倾听泥土的语言, 亲身感受自然的泥火之美呢?在教《夸张的脸》一课时, 顺应孩子们爱玩的天性, 带着他们走出去, 体验泥土, 一起研究研究泥巴, 让学生真实地触摸泥巴。湿软的泥土带给孩子们的感官刺激是直接的, 是惊奇的。有了这份情感作为依托, 学生更易融入陶艺这门艺术, 更能够用心去感受泥土的魅力。

二、授之以渔——你会哪些方法了

《新课标》在论述美术学习的价值时, 曾阐述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技术意识的培养体现在学生美术学习的方方面面, 为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情趣及个性表现与表达的技术支持。陶艺技能并非仅仅是美术教师做一步、学生跟一步的简单程式模仿, 它包含了孩子们对陶艺的感知、情感和实践等较为广泛的一个整体。作为执教者, 我们要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 并合理、开放地进行技术引导。

学生会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小动物、小玩具、树木、房子甚至人物等。当然, 也会有他们的烦恼, 如:我想做个卷卷的头发, 该怎么办呢?我想让它变得更立体, 要怎么做呢?我想要让它有个长长的脖子, 怎么才能牢固呢?教师要以学生为主, “授之以渔”, 帮助学生完善他们的创意, 让他们把心中的想法用泥土表现出来。

在执教《夸张的脸》时, 当每个学生分到一块陶泥时, 大家总会这样问:“老师, 我们要怎么做呀?”其实, 这时候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思考, 这时教师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演示引导:“同学们, 捏捏看, 揉揉看, 谁能试出更多的方法?”学生们在这样的启发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们尝试团泥团、搓泥球、拍泥板、搓泥条、泥巴粘接, 还有的借助工具切泥砖、擀泥片、掏空等等方法。还有的孩子尝试了新的方法:“我用裱花嘴把泥巴变成像奶油一样的泥条。”“我用手把泥巴在纸上压擦, 我想做一个大胡子的效果!”“我用刻刀在泥巴上刮出了很有趣的花纹, 等下我要把它用起来。”“我想把纽扣、珠子、橡皮泥、陶泥一起用起来!” (如图1~图4) 孩子们主动地去思考、探究方法, 我相信他们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这样能够满足个人欲望的游戏性、趣味性的技法探索过程, 也是最简单而完整的初期创作。

在陶艺的学习创作中, 很多时候因为技术上的不足以至于很难达到想要的效果, 学生也许会因此放弃努力, 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去完成, 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让他们深切地感受陶艺, 增强成就感,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 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三、提炼生活——艺术高于生活

在陶艺教学中, 如果局限于某种技艺的学习或者对某种创作对象的单一模仿, 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 也有违学生固有的创造天性。人的艺术感觉来源于人对自然社会中的观察和发现。在陶艺创作中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有思想地表现生活。

在《夸张的脸》教学过程中, 笔者向学生展示了不同表情的照片, 如喜怒哀乐;展示了不同时期的陶艺作品, 如唐代的天王俑——严厉与恐怖、东汉的击鼓说唱俑——夸张的表情幽默生动等。要求学生思考这些陶艺作品的夸张之处与独特之处。笔者引导学生在陶艺创作时, 可以突出人物的表情特征或者对局部进行夸张、变形, 使欣赏者产生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提高作品的感染力及趣味性。

从这一教学片段中, 笔者发现,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观察并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从学生自我的理解中推陈出新、提炼精彩, 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效的。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个性的想象力, 快乐地“玩”和快乐地表现, 用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陶艺作品。

四、展示交流——你的作品很成功

学生创作的陶艺作品是他们内心世界的表现, 充满了灵性和率真。作为教师不仅要尊重、肯定他们的创作, 还应协助他们展示作品。学生会为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而感到自豪, 这无疑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夸张的脸》展示评价环节, 笔者邀请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故事与大家分享, 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叙述:“我用了粗粗的泥条把嘴巴做得最大, 我想表现这是一个很爱说话很爱喝酒的人。” (图5) 孩子的表达略有些羞涩和激动, 希望大家都能读懂他的作品, 这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我的作品与众不同, 它可以正着看, 这是顶着漂亮发型的脸, 也可以倒着看, 这是一张生气的脸。” (图6、7) 该生很是自信地表达自己的作品, 成就感无限。“我想表现的是一张非常生气的脸, 我用泥片卷起来做了头发、眉毛、胡子、嘴角, 看起来真的很生气啊。” (图8)

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学生的陶艺作品, 如课后展评、摄影记录等方法, 放大他们的成就感和新鲜感, 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继续创作的兴趣和欲望。

五、文化浸润——这是一首无声的歌

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 陶艺对学生而言, 既是接触原始艺术、民间艺术的良好机会, 又是一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 具有丰富的课程价值。

《夸张的脸》一课, 贯穿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中, 紧密围绕着土与火的艺术展开。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 是中华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 它的产生和发展, 是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作为"陶瓷古国"的中国, 让学生欣赏了解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 使之眼界得到开阔, 文化底蕴逐步加深, 艺术美得到享受, 爱国热情得到增强。

例谈小学英语夸张教学法 篇3

一、 夸张教学法的主要内涵

什么是“夸张教学法”?指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准确把握并充分利用小学生求异、求新、求趣的性格特点,采取类似小品与相声的艺术化手法,利用语言和非语言(如肢体活动、表情等)的表现功能,或者通过其他辅助媒体手段,创设活泼生动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课程活动形式。

夸张教学法属于直观教学法的范畴。这是一种极具艺术性的表现手法,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的发展需要,运用夸大化的言辞、动作、情景等形容人或事物、现象,具有诙谐幽默、直观形象、形式丰富、引人入胜等显著性的特点。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夸张教学法迎合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夸张法,有助于新课程教育理念在小学各个课程阶段的实践,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夸张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情趣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教师讲解表示各类程度的英语词汇,比如“big,small/ fat,thin/tall,short/fast,slow”,可以按照如下程序进行:首先,借助多媒体技术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如“大小苹果、胖瘦男人、高矮女人、快慢奔跑”等,让小学生感受各组词之间的差异;接着,采用夸张化手法,把各组人、物以及动作之间的差别放大到一定程度,让学生在惊奇中充分感受强烈反差;最后,引导学生手、口、脑联动,利用简单句式描述:It's a big(small) apple./He is a fat(thin) man./She is a tall(short) woman./He ran so fast(slow)...让课堂教学始终洋溢着快乐气氛。

(二)培养交流互动能力

“有效性教学离不开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它能形成最大化的教学合力,是培养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良好平台和重要途径。”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两人相互交谈中,总信息的35%由语言方式传递,而65%是由非语言方式传递的。理论和实践均表明:夸张教学法中的非语言外部直观比语言内部直观作用更大,在培养学生交流互动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更为明显。以口语交流教学为例:教师在做搬动讲台动作时,运用非常夸张的面部表情,如憋着气、咬着牙、皱着眉,并表现出搬动讲台的艰难样子,这一切足以让学生明白当时的状况,于是发生以下对话:“Can I help you,Miss zhang?”“Oh, yes,thank you. Good boy/girl.”再如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突然大喊:“Oh my God!”同时用手紧捂着肚子并弯下腰,一副极其痛苦的样子。学生此时就会说:“Can I help you,Miss zhang?”“No,thank you. Good boy/girl.”夸张教学法能够有效增强课堂互动,促进师生心灵的沟通。

(三)巩固知识增强记忆

小学生英语学习遗忘率较高,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小学生自觉性较差,课后缺少相应的督促和辅导;二是小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不多,所学知识无法得到强化和应用。若是采取夸张教学法,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促进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例如教学“I have a ...I don't have a...”,教师习惯选用学习用品、动物水果之类的常见之物,若是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活动形式,学生记忆效果通常不是太好。一位教师采取以下形式:

T: I have a pen/book/pencil-box.

S: Me too.

就在顺畅交流之际,教师突然“变”出了一支又粗又长的铅笔,向学生说道:“I have a big pencil.”小学生面对如此“巨笔”,一时不知如何接话,教师顺势启发:“Do you have so big pencil?”学生恍然大悟:“I don't have a big pencil.”通过师生之间的趣味对话有效巩固了学生对于句型的记忆。◆(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教育局教研室)

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文学家高尔基指出:“夸张是创作的基本原则。”通过这种手法能更鲜明地强调或揭示事物的实质,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夸张是一般中求新奇变化,是突出特性最好的手法,通过把对象的特点和个性中美的方面进行夸大,鲜明地强调或揭示对象的实质,造成一种新奇变幻的情趣。按其表现的特征,夸张可以分为形态夸张和神情夸张两种类型,通过夸张手法的运用,为艺术美注入了浓郁的感情色彩。夸张和变形是一对孪生的兄弟,是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夸张的过程同时也是变形的过程,它们处在同一时空的变化过程之中。是根据画家的主观心理需要,将自然形态中的物象进行有意识的重新整合.使其符合画家的心理与视觉需要的艺术。一般说,夸张是从凸现客观物象的某种外部特征去表现和揭示客观物象的;变形强调的是如何改变客观物象的面貌,有意识地改变自然形态中客观物象的形态和结构:其目的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表现力。人物以极度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现,可使他们的特征更突出,使人物特征个性鲜明、突出、动人、趣味。一幅成功地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夸张表现出来的作品,会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课本上《说唱俑》、《燕山阿福》、《醉歌》、《社火面具》等雕塑造型,都利用夸张的造型手法,产生强烈的艺术特征,都有漫塑的特点。雕塑的分类有多种,按照材质分,可分为泥塑、木雕、石雕、铜雕等;按照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和用途来划分,可分为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和漫塑等等。其中漫塑结合了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漫塑的历史非常久远,人类最原始的岩洞雕刻都在某种程度上作了漫画形式的变形,漫塑在汉代的民间大量涌现,最典型的击鼓说唱俑,跷足击鼓,笑容可掬,形态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漫塑艺术是以物质实体创造出的诙谐幽默的形体,借以反映当下生活状态、时代精神,它以漫传神,以神定形,以神取胜,神形合一,表达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漫塑是漫画和雕塑两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结合,人们又常常称它为发笑的艺术,因此风趣性、幽默性是其最强烈的审美特征。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越来越少,漫塑艺术的这一独特审美特性正好适合用来缓解人们日益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紧张精神负荷,它通过风趣幽默的外型给忙忙碌碌的现代社会注入一分轻松幽默的精神享受,很多人称它是让人发笑的艺术,这正是漫塑艺术的精髓所在。

《夸张的脸》是一次漫塑的体验。漫塑艺术题材广泛,艺术家往往根据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喜爱的名人或以自己为原形,把人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拿捏准确并给予类似于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而非,非而是的独特享受,这种游走于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幸福感觉让人在艺术的过渡中迷醉。课本让学生尝试创作《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2.重点、难点。

重点: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难点: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学生)陶泥两块,大小根据条件任意,一块做脸,一块做五官头发。盘一个,放少量水(沾土衔接之用)。泥刀一把,木板一块(或报纸、布),以袖套围裙一套。

(教师)陶泥若干,椭圆形纸板(表面打毛)两块,工作服,实物投影仪等多媒体,课件(漫画、泥塑作品欣赏),阿福、社火等作品若干。教学过程

1.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1)教师准备一盆偏湿些的小泥球,椭圆形的纸板。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比赛,看哪组能快速把小泥球压成泥饼,以填满椭圆形纸板为胜。

(2)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夸张表情的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的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表情更显开心?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2)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夸张的脸》教学设计[定稿] 篇5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观察人物的五官、表情特征,尝试运用泥塑的形式塑造一张夸张的脸部的立体作品,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捕捉能力,泥塑技法的运用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赏析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创新精神以及笑对人生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生对人物脸部特征的夸张的理解与应用,能够运用泥塑的方式表现人物脸部的夸张。

教学难点: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脸部特征,通过利用五官、表情、脸型不同部位的夸张进行表现。

教学准备:ppt课件,油泥,泥塑工具

课时:1课时

项目设置: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张夸张的脸的立体作品。

项目要求:

1、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身边一个朋友的头像。

2、突出人物特征,表情夸张。项目实施:

一、激趣引课

请同学们观看表情操视频,出示课题《夸张的脸》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夸张,你在哪里听到过夸张这个词?生:语文课

师:那在我们的美术创作中怎么表现夸张呢?

观察PPT,回答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很仔细,这些异于我们常人的特征就是夸张,夸张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手段之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可以使作品更有感染力。

二、观察和感受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很好,思考,表现一张夸张的脸,要抓住人物的特征。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两幅漫画作品,看看大家能认出他们吗?

1、出示葛优照片和漫画

师:这是谁?生:葛优

师:葛优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耳朵大

师:漫画家在创作时抓住了他耳朵大的特征,把它变得更大了。

2、出示成龙照片和漫画

师:这是谁?

生:成龙

师:成龙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鼻子大

师:漫画家在创作成龙的漫画头像时抓住了他鼻子大的特征,把它变得更大了。

3、出示运动员姚明照片和漫画师:这是谁?生:姚明

师:姚明最大的特征是什么?生:脸长

师:漫画家在创作姚明的漫画时抓住了他脸长的特点,把它变得更长更宽了。

大家再来观察两组图片,看看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夸张的?

师总结:这是从表情方面来进行夸张的脸。

师总结:表现一张夸张的脸,只要突出表现脸上某部位的特征,比如眼睛、鼻子、耳朵、额头、下巴、颧骨、牙齿等等,进行扩大夸张,或者缩小夸张和变形,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除了五官和表情的夸张,我们还可以夸张哪个部位?出示《非洲尼日利亚雕塑》,师:观察这几幅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生:脸型

师,所以我们还可以夸张脸型设计意图:

师总结:如何表现夸张的脸?

“抓住人物的脸型、五官、表情、发型等特征,进行夸大,缩小或变形”

三、巩固泥塑手法:团、搓、捏、切、粘、压、印

四、教师示范(微视频)

五、学生分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生作品欣赏展示交流

1、每组将作品进行展示。

2、说一说:你觉得谁的作品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夸张了哪些地方?夸张后达到了什么效果?评价激励

夸张的脸教案 篇6

教学内容:《美术》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有故事的柱子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装饰柱,由于其古朴神秘、风格独特的造型和特殊的历史、精神内涵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它从古人的精神崇拜对象逐渐演变为现代人的装饰艺术,成为广场、公园里的一道美丽风景。通过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腾柱,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了解装饰柱的造型特点、纹饰寓意,充分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装饰柱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等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装饰柱的造型、色彩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纸工、泥塑等方法制作装饰柱作品。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关注、尊重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教学重点:感受装饰柱的造型和色彩特点。

教学难点:大胆想象、设计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装饰柱。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废弃的纸筒(易拉罐)、彩泥、卡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昆斯,今天他要带领大家驾驶音乐太空船一起去阿拉斯加探险,下面我们跟昆斯一起开启我们今天阿拉斯加探险之旅。探险结束了,请同学告诉老师刚才昆斯带领我们去认识到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生回答刚才昆斯带领我们认识到了有故事的柱子等)那么好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有故事的柱子。

师:这些有故事的柱子可不一般哪,它们也被称为图腾柱,那到底什么是图腾呢,图腾柱和我们平时的柱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出示幻灯片)

把问题抛给学生回答什么是图腾?什么是图腾柱?

原始部落认为某种动物或自然物跟本民族有特殊关系,而将其当作本氏族的标志,形成图腾。图腾柱是其中一种形式。什么是图腾柱?

图腾柱就是把图腾刻画在柱子上;现在,图腾柱从古代人的崇拜对象演变成为现代人的装饰品,更由于其神秘美丽、风格独特的造型,也成为了广场、公园、游览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图腾柱是世界各民族常见的装饰品。

二、探究阶段

1、欣赏古今中外柱子的图片,仔细观察这些柱子它在造型、纹饰、色彩和材质上有什么特点?

天安门前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名字叫华表。该华表与天安门同建于明永乐年间,迄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同样在天安门的里面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华表 它的兽头呢是朝向 皇宫里面 同学们想一想这 一里一外 什么意义吗?

朝向外面的是希望皇帝不要迷恋游山玩水,能够尽快回到皇宫处理朝政,叫“望帝归”朝向里面的是希望皇帝不要在皇宫里吃喝玩乐,能够经常出去体恤民情叫“望帝出”。奥林匹克景观大道“和谐阙”

和谐阙:总高21米 象征2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

“和谐阙”——两根高21米的朱红色图腾柱,森严守卫大道的门户。和谐阙总高21米,象征21世纪中华民族的振兴。和谐阙建造上采用柱式结构,具有中国传统的“表”、“柱”、“阙”的意味。上部柱体装饰着“中国红”高温釉彩陶瓷镂空浮雕,从上到下的图案分别是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柱体下部是花岗岩的斗拱造型,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典的构造,由花岗岩雕刻而成。整体造型庄重大方,既具强烈的现代感,同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印第安人图腾柱

天界雷鸟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雷鸟是“天界”的主人,它能让自己隐形,以狂风的形式出现,出现在印第安人的冬节上。盛传的“雷霆神仙”的存在。这些有翅膀“雷鸟”天神被他们认为是来自天堂的信使,“雷鸟”拥有瓦解和再创造的力量。景颇族装饰柱(云南)

目瑙示栋,是为了纪念景颇族先人宁贯娃首创“目瑙纵歌”而设立的祭坛。以日月图案和几何图形为主进行装饰的,象征着日月永照,五谷丰登,代表着景颇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鲜花做的装饰柱(香港2012春天花卉展)气球的装饰柱

2、集体交流、归纳总结。

(1)特点一 图案精美(2)特点二 造型各异(3)特点三 色彩丰富(4)特点四 寓意深刻(5)特点五 材质多样

告知同学们其实有这5点的柱子才能称之为图腾柱。这些柱子每个都有故事,给我们传递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1.分析图腾柱的结构 例如:天安门前的华表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柱头、柱身和基座。

3、欣赏艺术家的作品(陶 艺,麻 绳,粘土。。)欣赏同龄作品构思自己的作品。

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了,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方法就是基本型加减法:加法,在基本型上添加装饰品,如绘画、剪纸、脸谱、挂盘等。减法,在基本型上剪刻纹样,使其出现雕刻或镂空的效果。师示范:

1、在柱体上画出图腾纹样

2、黏贴翅膀、胡须、手或其他装饰

3、上色

师:哪些材料可以设计制作柱体造型? 橡皮泥、废旧物品:纸巾筒、纸卷、纸盒、瓶子、易拉罐等。

三、实践创作

小组分工合作,根据各组准备的材料请同学们借鉴世界各种不同的图腾柱纹样,创作一个有创意,有个性,与众不同独特的图腾柱。

四、展示与评价 1.自评:

我的装饰柱表达什么主题?我运用了哪些构成形式和装饰方法? 2.互评:

我最喜欢哪件作品?它的表现技法及色彩效果有何特点?

五、小结

图腾文化是人类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现象之一,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曾经存在过图腾文化,它对后世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制作图腾柱,平时同学们要善于发掘身边有用的材料,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利用这些废弃的材料,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就能创作出更多有创意的作品,并且可以用来装饰美化我们的家居环境。

板书设计:

有故事的柱子

图案精美

造型各异 色彩丰富

寓意深刻

材质多样

夸张的脸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本课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生属于高年级阶段。怎样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大胆地变出千变万化的人物脸部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夸张变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张奇特夸张的脸,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想象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运用各种线条、形状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状。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体会绘画创作的乐趣,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绘画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能抓住面部五官特征进行夸张,创造出有个性化的人物夸张的脸。

2.难点: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自己对夸张的脸的不同变化的特殊理解,五官的夸张变形,塑造出一个有个性的脸型。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六、教学准备:

(学生)铅笔、水笔、勾线笔、水彩等。(教师)五官拼图、示范作品、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师生问好。)师:上课。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请坐。

生:谢谢老师。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套非常有趣的操。

师生观看视频《表情操》。

师:那你们觉得视频里的表情怎么样?

(生回答夸张、有趣、诙谐„„)

师:请同学们跟着我们的视频一起来做表情操吧!看看谁的表情更幽默、诙谐!(师生齐做《表情操》)

师:这段影像是对人脸上的活动进行了夸张处理,让我们看上去十分有趣,才会让大家觉得好笑。其实,夸张无处不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夸张的脸》的世界!(生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肖像漫画初认识

(1).师:胡老师准备了一些夸张的脸,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屏幕依次出示憨豆、周杰伦、姚明、成龙、姚晨、岳云鹏的肖像漫画)。师:这些人的脸经过了一些艺术处理,你们是怎么认识他们的呢? ①.师:请看第一位明星。(屏幕出示憨豆的肖像漫画)

生:憨豆。

师:你们是怎么认出憨豆呢? 生:眼睛特别大,表情夸张„„

师:对的,憨豆先生的表情就是他的特征。(板书:表情)

②.师:请看下一位明星。(屏幕出示周杰伦的肖像漫画)

生:周杰伦。

师:同学们的眼睛太厉害了,你们是怎么认出他的呢? 生:周杰伦的眼睛小。

师:太棒了,这是他的五官上把眼睛缩小了。(板书:五官)

③.师:下一位明星来了。(屏幕出示姚明的肖像漫画)

生:姚明。

师:你们太聪明了,你们是怎么认出他的? 生:我是从他的大下巴、大牙齿、小眼睛认出来的。师:你们的观察力太强了。这也是他五官上独特的地方。④.师:下一位谁呢?(屏幕出示成龙的肖像漫画)

生:成龙。

师:太棒了,你们怎么认出这是成龙的? 生:眼睛小,鼻子特别大。师:观察得非常仔细哟。

⑤.师:接下来这位明星是谁呢?(屏幕出示姚晨肖像漫画)

生:姚晨。师:你们眼睛好厉害,怎么认出她的? 生:她的嘴巴特别大。

⑥.师:非常不错,最后还有一位会是谁呢?(出示岳云鹏肖像漫画)生:岳云鹏

师:你们怎么认出他的? 生:他的脸特别大。

师:你们的观察都非常独特,你们抓住了他的脸型的特点。(板书:脸型)

生:抓住人物特征—夸张。(板书:夸张)

(2).师小结: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很多漫画家就抓住了人脸上的特征,进行夸张变形。使大的扩大得更大,小的缩小得更小,圆的变得更圆,长的拉得更长„„通过夸张处理,使人物形象变得更生动、有趣、幽默、夸张,这就就是肖像漫画。2.肖像漫画再认识

(1).引导学生对漫画深刻认识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下一组漫画。(出示一张奥巴马漫画。)

生:奥巴马。

(继续出示其他几张奥巴马的肖像漫画)

师:这是不同漫画家画的奥巴马。他们对奥巴马的哪个部分进行了夸张描绘? 生:他们都把奥巴马的嘴巴和下巴、牙齿画大了,眼睛故意画笑了。

师:我们的孩子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哟,漫画家们抓住了奥巴马脸上的特征,把下巴和嘴巴、牙齿夸张扩大,眼睛夸张缩小了。(板书:扩大、缩小)

(2).师小结:

师:通过故意扩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某一部分,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丰富,收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这种艺术的夸张手法,在中外艺术史上都很早采用。3.艺术作品夸张的脸的欣赏 1.介绍古今中外夸张艺术品

师:胡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来欣赏远古时代的艺术。(屏幕出示非洲尼日利亚雕塑和青铜人头像)

(1).师:左边的是非洲尼日利亚雕塑,他的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呢? 生:眼睛很大,脸鼓的异常饱满,脖子上挂的圈圈“淹没”了下颚。师:这样的特征就很好的体现了非洲部落的形态。(2).师:右边的是中国商代青铜人头像。

生:嘴巴扁平且非常长,眼睛耳朵都超出正常人的比例,耳朵有比现代人经常说的“招风耳”更夸张的形状,且有很大的耳洞,眼睛呈三角形,暴出。

(师出示下一幻灯片)

(3).师:这是北方多闻天王,中国明代佛教雕塑,据说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就是来自于他。他又是夸张了什么呢?

生:眼睛怒目前方,眉毛异常厚实,额头处可见到常人没有的圆形突出 师:这些特征都为了显示天王的尊严与不可侵犯。

2.师小结:

师:艺术家运用夸张手法是为了突出事物本身的特征,但并不是无限的夸张使事物失去真实。

(三)、游戏

1.玩一玩:给表情找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有趣的小游戏。这是老师准备的表情包(师介绍准备好的五官)有谁愿意上来试一试,看看你们怎么来组合这些五官?

师: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老师所准备好的表情包贴在恰当的地方上。(两位同学贴表情后,请学生介绍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组合五官,这是什么表情。)

2.师小结:

当我们在对人物面部进行夸张变形时,要抓住五官当中最有特征的部分进行夸张。

(四)、感受夸张的脸

1.师过渡语:老师今天准备了一张同学照片,照片里的同学非常可爱,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生:xxx。

师: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会变一个魔法让他的脸夸张起来。如果你来画xxx的肖像漫画,你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来画呢?

生:廖亚东笑起来脸很长,眼睛变小,嘴巴变大,牙齿也变大了„„

(投影仪展示学生照片,教师示范绘画,学生说到某个部位就画某个部位,边画边讲解绘画过程。)

2.师:老师私下还画了两位同学,请你们来猜猜他们是谁?(出示学生的肖像漫画)生:xxx,xxx。

师:哇,你们是怎么猜出来是她们的? 生:xxx的鼻子特别大,笑起来眼睛特别小„„

Xxx的嘴和牙齿特别突出„„

(五)、学生创作

1.引导学生创作

师:看到了这样的肖像漫画,很多孩子都在跃跃欲试了。请仔细观察和回忆身边的同学。哪些同学五官长得很有特征?看看谁的表情最夸张?用线描的方法画你最喜欢的老师、同学或者家人的肖像漫画。

2.作业要求:

(1).用线描方法画你最喜欢的老师、同学或者家人肖像漫画。(2).重点夸张五官造型。

(六)、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七)、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拓展

1.请学生猜作品中的人物,并说说理由。

师:好,优秀的作品如雨后春笋一样呈现出来了,有那位同学愿意第一个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

2.学生介绍展示,教师根据特征夸张进行简要评价。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有很多的优秀作品来不及展示了,希望课下同学们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相信大家能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还可以举办一场肖像漫画展。

(八)、课外延伸

(投影仪展示夸张的作品)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民间艺术品表现的夸张的脸。

我们还可以用水果、废旧物品、陶泥来表现夸张的表情。

师:生活中不光是画家笔下明星会突显夸张的一面,今天我们也能用双手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夸张作品,艺术家们巧妙的利用不同的材料去表现。课下,希望同学们也能开动脑筋,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去表现,期待你们更加精彩的作品。

(九)、结束语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会了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设计

制作出了一张张奇特的脸。其实人生有很多表情,这些表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希望我们在今后人生的路上都能以笑脸相迎。

师:下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板书:

夸张的脸

表情

五官

脸型

扩大

巧用夸张,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篇7

关键词:巧用夸张;小学英语;英语课堂

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教师会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活动式教学、竞赛式教学、游戏式教学以及任务型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为小学英语课堂增加了活力,也有利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然而,在应用教学方法的同时,教师往往会忽略夸张手法的运用。

一、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必要性

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来说,教育性、艺术性是其具备的双重功能。过多地关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教育性功能,忽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功能,就会使其失去生机与活力,整体呈现出平铺直叙之势。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情绪压抑、积极性不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丧失对英语学习的欲望与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最终导致英语教学的效率、效果低下。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只有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形式各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满足,才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夸张手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提及夸张,大多数教师会联想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夸张手法。夸张手法是文艺创作、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是为了起到激发读者想象力的目的,而刻意加大表达的力度,夸大其词是夸张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夸张往往会给人“新”“奇”的感觉,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因为其年龄特点,注意力往往不集中、容易涣散,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巧妙运用夸张手法,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用夸张手法,可以使学生“动”起来,有利于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二、巧用夸张,激活小学英语课堂

1.巧用夸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有明显对比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巧用夸张手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学习“small”“big”两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巧妙运用夸张手法,加深学生对“small”“big”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把自己的长外套当作教具,让学生穿在身上,教师的“长”“宽”“肥”“大”的外套套在学生身上时,学生整个人被罩了起来,底下的学生笑作一团,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用戏剧性、滑稽性的语气说“Its so big”,学生感觉到很有趣,也会使用同样的声调、同样的语调复述“Its so big”,这样加强了学生对“big”的理解和记忆。在以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见到大小不同的物体,学生都会脱口而出“Its so big/Its small”,夸张的语气,使英语语言自然而幽默,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排除了心理障碍,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兴奋,学习兴趣也由此产生。

2.巧用夸张,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用夸张,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例如,在对“animals”这一单词进行讲解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15只大小不一的猫(其中有6只比较小,学生用肉眼看不见),教师先向学生提问“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学生只能看见比较大的一部分,会回答“I can see nine”;之后教师再放大图片,使用夸张的口气再问一次“Now,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这时,学生就会回答“I can see fifteen”。这一夸张方法,通过利用多媒体图片的放大效果,层层递进,将教学内容、学生经验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了趣味化的英语课堂,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

3.巧用夸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用夸张,注重情感的积极体验,有利于融洽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举例说明,在对“family”这一单词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几张自己与家人的合影照片,并在课堂上使用投影仪展现出来,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在学生进行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称赞,并赞美学生的家人。例如,在学生介绍照片中的妈妈时,教师就可以用夸张、惊讶的语气说“Thiss your mother?Wow,your mother is so beautiful!”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用夸张手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巧妙地运用夸张手法,能够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荣.浅述巧用夸张,激活小学英语课堂[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218.

[2]蔡云燕.巧用活动教学 活化小学英语课堂[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55-56.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动物的脸》 篇8

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最优化教学导入,减少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背景】

《动物的脸》,这一课属于美术的造型·表现的范畴,随着新课程改革,在美术教学中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以及有效目标的达成。为此,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了解艺术家的作品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认识中国画表现的特殊效果。应会:能用国画的表现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部特征进行创作;能较熟练地掌握用笔方法,控制墨色;能将动物的脸进行夸张、再现;能够自主探索绘画创作。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形成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平等发展的意识。

【情境】

课前我制作看漂亮的课件,以加强上课的效率,并把课堂结构调整为观察体验、欣赏探索、示范讲解、创作练习、拓展评价五个步骤。学生在看完老师展示的有关动物的图片和自己的体验后,对描绘动物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在看完老师的示范后,不仅对用中国画的工具作画有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促进学生对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分析】

(一)实现最优化教学导入人获得信息的途径有80%来自视觉。所以形象丰富、生动的图象是美术课堂导入环节的主要来源,通过对色彩的感受、形态的体验、情景的触动,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有效地学习状态。本堂课让学生欣赏了很多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学生看到这些喜爱的动物后,不由自主地想把它画下来。于是我有紧接着设计了让学生体验的教学环节,让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动手尝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情感”是和谐教育的动力,导入方式的最优化设计又是课堂教学的排头兵,是一切教学活动的起源。本堂课的导入实现了优化教学,为学生作画做好了铺垫。

(二)运用合理化引导观察在引导学生欣赏黄永玉的《猫头鹰》的国画时,我特意出示了猫头鹰的图片和国画作品放在一起,并让学生找出猫头鹰的特点,并和画作《猫头鹰》进行比较,看看他们的异同点,并理解画家如何把握动物的特点。通过分析,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道理,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并极大激发了学生创作兴趣,使课堂有声有色,富有童趣。

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 篇9

首先借助图片《动物世界》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然后利用猜谜游戏,使幼儿有意了解不同动物的脸部特征……通过种种手段,变枯燥的技法教学为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培养了幼儿学习画画的兴趣。

引导幼儿根据经验和观察,了解动物脸部的形状特征,在固定的形状上进行添画。考虑到幼儿对技法步骤不甚了解的情况,我在黑板上进行了演示,为了防止幼儿看不清楚的现象发生,示范环节我特意用比幼儿用的画纸大一倍的宣纸演示了画动物的脸的过程。经过几个环节的教学,幼儿掌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回顾全课,幼儿在欣赏、观察,动手、动脑中体验了学画画的乐趣,享受了自主探究,自我表现的快乐,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不足之处:若是能再多给幼儿创造些动手实践的机会,画出更多动物的脸,幼儿对画画的技法认识就会更深刻一些;如果再为幼儿多创设一些自主探究与互助学习的教学氛围,对幼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更有益处。

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而在幼儿园绘画领域的人物画绘画活动中,常常出现幼儿不理解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无法产生共鸣,从而导致很难灵活地运用画笔来创作,唯有机械地临摹出人物面部表情。针对这一点,我展开了围绕以人物有趣的表情变化为主线,符合中班年龄特点,贴近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富有心理抚慰功效的主题式绘画活动。本节课为系列课程的第一课时,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与创意的游戏情节和操作环节等,旨在启发幼儿通过初步观察喜怒哀乐的表情下,人的眉眼鼻嘴不同的变化;给予幼儿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感官参与,帮助幼儿理解喜怒哀乐时,眉、眼、鼻嘴的特征变化,初步掌握人物面部表情变化规律。(教学重点)

2.学习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初步绘画出人物生动而丰富的表情。(教学难点)

3.鼓励幼儿细致观察,激发其对人物画的绘画兴趣。

4.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幼儿用具准备:绘画纸、彩笔、五官操作教具、小镜子。

2.教师教具准备:音乐、展台。

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演唱歌曲《表情歌》,在游戏情景中体验高兴、害怕、生气等情绪。

2.出示表情拼图,请幼儿根据需求,自由选择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脸型和五官造型来进行拼摆。

3.交流小结:你拼摆出的“脸儿”是什么样的表情,照着小镜子学一下。

4.提问:这样的表情说明他心里怎么样,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幼儿回答:皱眉的表情说明他不开心,他一定是找不到自己的玩具了;哈哈大笑的表情说明他非常开心……

5.教师小结:我们的心里藏着一间小房子,当你不开心时,小房子里就会黑黑的,塞满了东西,感觉闷闷的堵堵的。如果这样下去时间一长,人就会生病。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像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好朋友在一起等,让小房子打开窗,投进阳光,真正让自己快乐起来。

6.提供绘画材料,请幼儿自由绘画有趣的脸。(教师提出绘画要求:幼儿边照镜子边做出各种表情,启发其认真观察眉、眼、鼻、嘴的特征变化,并主动尝试绘画创作。)

7.幼儿间讲述自己的美术作品,游戏:学一学(模仿好朋友画纸上的面部表情)。

8.自然下课。

活动延伸:

1.亲子绘画活动:微笑的妈妈,打呼噜的老爸

2.幼儿园季节课程:小树叶的表情

3.结合日常生活,启发幼儿善于观察,会简单的自我排解烦恼和帮助好朋友疏通不良情绪。

4.在区角游戏区投放操作材料,提供继续深入、持久地探究人物面部表情变化的规律。

5.名画欣赏: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梦》,蒙克《呐喊》等。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中班美术优秀教案《有趣的脸》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813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有雪人的贺卡》》:中班教案《有雪人的贺卡》适用于中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按自己的想象在大小圆形连接成雪人的基本造型上添加加以表现,按自己的想象在大小圆形连接成雪人的基本造型上添加加以表现,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有雪人的贺卡》教案吧。

中班美术有趣的脸教案 篇11

美术欣赏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以美术品为对象的特殊的审美经验活动,是一种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的,包括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审美对象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状态。它和美术创作活动(包括绘画教育、手工教育)一起组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而美术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学前儿童,帮助儿童进行整体的系统的审美感知,形成完整的心理结构,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常常被忽视,美术教育一直以绘画为主、手工为辅,单独的欣赏课程几乎没有。这与美术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不符,对幼儿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刚好,本学期我园更换了一套新的教材,在新教材的艺术领域当中,每个主题都会有美术欣赏的活动。因此,我就好好利用新教材的资源,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任务,在班级里面认真开展本次的美术欣赏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对画面局部以及整体的观察、描述和猜想,感受作品富于想象的表现手法。

2、充分运用教师提供以及活动室内的材料启发孩子装饰空白的脸,引发孩子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超现实公寓》、画板、A4纸、树叶、雪花片、彩色卡纸、纸杯条、吸管、毛线、报纸、皱纸、透明胶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以小记者采访的谈话形式引起孩子的兴趣,引出欣赏内容。师:今天程老师带来了很多有趣的图片,还带来了小话筒,请说话好听的小朋友说说看,图片上有什么?

1、教师展示欣赏图片,幼儿自由想象、讲述。

1)欣赏沙发图片,幼儿讲述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像什么?教师总结:原来它是一张嘴巴形状的沙发。这个像嘴巴又像沙发的东西你觉得把它放在哪里会比较漂亮呢?

2)欣赏房间图片,幼儿讲述师:这次你又看到了什么?那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3)欣赏风景画图片,幼儿讲述。

师:猜猜看,这是什么?你觉得它像什么? 如果你有这样的一幅画你会把它放到房间的什么地方呢?

4)出示鼻子图片,幼儿讲述。

师:你们看看这是什么?这会是谁的鼻子?仔细看看它上面还有什么?

2、让幼儿自由想象图片摆放的位置,充分发挥想象。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房间。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个忙,我要把这些东西都放到这个房间里面,把房间布置得漂漂亮亮的,谁来试试?

二、出示《超现实公寓》引导幼儿联想,从画面整体的、局部的形象进行欣赏、讨论。

1、师: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画家也把这些物品摆到了房间里面,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摆的。

2、师:哇,这是什么啊?她的嘴巴、鼻子、眼睛都是用我们刚才看到的哪些东西来做的?这幅画太有趣了。

三、让幼儿给画起名字,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给予肯定。师:可是这幅画还没有名字呢,我们帮它取个好听的名字吧,谁能大胆地说一说?

四、教师简单介绍画家名字以及画的名称。

1、师:你们都帮它取了这么多的名字,那到底叫什么名字呢?其实它是西班牙著名画家达利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做《超现实公寓》。小朋友,你们知道公寓是什么意思吗?公寓就是我们现在住的房子,我们的公寓里面有沙发、桌子、窗帘、等等东西,画家达利的公寓里面也有这些东西,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跟我们不一样的公寓,除了像公寓之外,它看起来更像一张有趣的脸。

五、幼儿进行观察、思考、想象最后进行操作。

1、师:现在公寓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咦,什么不见了?嘴巴不见了怎么办?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材料,你们觉得哪些可以用来做嘴巴?

2、教师: 原来只要小朋友开动小脑袋也能做一张有趣的脸,你们想试试吗?这里有五块画板,每三位小朋友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份作品,做之前老师有个要求,我要小朋友在这张脸上做的眼睛、鼻子、嘴巴用的材料都要不一样,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评价幼儿作品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作品、评一评他人的作品,教师简单总结。

活动反思:

《达利——超现实公寓》中,作家从画面的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能力,能够将我们平日生活的角度出发,透过特定的组合和变幻,将房间里的物品组合成了卷发的人脸。正是这样新奇的内容,从而能够激发幼儿在欣赏过程中的兴趣,让幼儿发现绘画作品中的趣味所在。

三年美术一张奇特的脸说课 篇1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张奇特的脸》,是小学美术第六册《一张奇特的脸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美术三年级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的课程。

本课是一节陶艺制作课,同时也是一节浮雕头像的制作课,教材涉及到的造型并不是严谨的写实造型,而是充满浪漫主义情调的幻想与表现。所以,除材质运用各式各样、造型表现千变万化以外,更强调形象的夸张以及变形,借助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需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接触陶泥、体味造型表现、亲近自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借助学生的好奇心理与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古今中外头像造型艺术的同时,初步感受不同人文环境、文化背景所孕育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陶艺,了解浮雕头像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给人带来的美感。

2、能力目标

运用搓、揉、捏;借助工具压、按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 个自己想象中的人物头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陶艺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自己独具特色的浮雕头像。教学难点 运用变异、装饰、组合、象征等艺术语言,大胆的将面部五官进行夸张和变形。

二、说教法

依据三年级学生特点,采用情景创设、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引伸对比等方法,“以学生自主、教师引导”进行教学。期间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展示。

三、说学法

充分借助游戏、课件等形式,通过观察、比对,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作为辅助者,引领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问题。让学生对人的面部特征、艺术形象有更深刻和直观的体会。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学生生活中的照片,借助夸张的变形,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小组以游戏的形式做“鬼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喜、怒、哀、乐等表情,脸的哪些地方产生了变形?

2、深入浅出、节节设问 设问 一:

a.脸上的五官包括哪些?

b.当脸上的表情发生变化时,五官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同学给大家进行表演,并评论、分析。借助身边的形象,在对五官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人像造型有一个更为深刻和系统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欣赏和分析古埃及、中国等具有明显地域色彩的人像造型艺术,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设问 二:

a.你喜欢哪个作品的细节处理,你得到了什么收获? b.除了夸张的表情,你还欣赏他什么样的装饰? c.这些装饰突出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身份特征?

根据以上学生描述,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和总结,启发造型形式。

3、简介搓、揉、捏的基本方法

“艺术家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如此丰富的头像艺术,不得不让我们为之敬佩。”“其实,他们只用了几个简单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方法呢?”借助学生兴趣与好奇心,让学生关注本节课的教学要点。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介绍搓、揉、捏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有一直观的认识。(如:羊角揉、菊花揉„„等。引导学生巧妙运用身边工具,如:铅笔、直尺、三角尺„„。)

五、学生自由创作

“你想帮你的好朋友塑造一个头像呢,还是捏一个自己的头像送给他?”学生围绕主题自由创作,对学生个性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六、学生自评、互评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以轻松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造型技法和技巧,取长补短、调动学习自主性、培养学习意识、提高并延伸对陶艺的学习兴趣。依据三年级学生特点:

采用情景创设、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引伸对比等方法,以学生自主、教师引导进行教学。采用“深入浅出、节节设问”的方法,借此调动学习自主性(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抱着问题去学习和探究,变被动为主动); 层层推进(避免问题的多、乱、杂等现象。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创作兴趣);强化知识要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明晰思路(明确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教学反思:

小学生夸张句 篇13

二、小朋友乘棉花糖气球飞来。

三、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四、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五、云朵般大小的飞机在蓝天上如火箭有样飞翔。

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一个装着一对鲸鱼的米格飞机在被乌云盖的就能看见芝麻粒那么大小蓝色的蓝天上如同蜗牛般的火速飞翔着。

八、巴掌大的地方还开宴会?

九、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十、有一位小姐,她的笑声象是把她全身浸在冷水里发出来的一般。

十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上一篇:医院人员离职证明模板下一篇: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