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2024-09-02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共10篇)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1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校今年23个学院面向全国拟招收1100名硕士研究生(含推免生约100名),其中学术型500名,专业型600名,欢迎广大考生、推免生报读我校研究生。(实际招生名额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

一、培养目标

培养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我校具有开展推荐和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资格,推荐和接收办法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制定。被接收的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且不得再参加全国统考。截止2013年10月25日仍未落实接收招生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生资格。我校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4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

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1.网上报名时间

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

2013年9月25日至9月28日每天9:00-22:00。

2.报名流程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注意事项

(1)考生考前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我校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我校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4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4)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5)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3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到报考点指定的地方进行现场确认。

(2)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3)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4)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四、报考资格审查

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

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我校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后,再准予考试。

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如发现伪造证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五、初试

(一)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二)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三)初试日期和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6日进行)。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6日,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不超过14:30)。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四)初试科目

1月4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4日下午外国语

1月5日上午业务课一

1月5日下午业务课二

1月6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五)考生须到报考点指定的考场考试。考生入场时须接受考试安全检查。考生在每科考试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考试结束前30分钟,具体出场时间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规定,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六、复试

(一)我校要对所有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如有必要,可再次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二)我校在复试前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

(三)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校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由我校公布。

(四)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五)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六)少数民族地区仅指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中所列的民族自治区域。考生网报时应如实填写民族身份,现场确认后不得更改。

(八)教育部确定《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我校根据“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本单位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本单位硕士研究生考生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我校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复试比例一般按照招生计划的120%左右掌握,生源充足的招生专业,可以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

七、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由我校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届时,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八、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我校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须在我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学校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提出我校的体检要求。

九、录取

我校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学校将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将不予录取。

硕士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

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我校、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我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新生报到后,我校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专业素质、健康状况等全面复查,发现有不符合标准者按照本单位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新生复查期间的举报情况、调查情况、处理情况须在全校范围内公开。

被录取的考生如保留入学资格,须在录取前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我校同意,可以参加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

十、违规处理

对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相关单位应将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十一、其他

(一)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单位就业。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联系电话:020-39366238

联系人:俞老师邓老师

通讯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510006

附件 1.2014年我校各学院招生专业目录及考试范围(点击下载)

附件 2.2014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及学费方案

附件 3.我校各招生学院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序号招生学院联系人联系电话地理科学学院曾老师 39366891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公法研究中心谢老师 39366719公共管理学院李老师 39366776化学与轻化工程学院安老师 39366901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罗老师 39366943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李老师 39366923计算机科学与教育软件学院王老师 39366375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远老师 39366971教育学院杨老师 39366751旅游学院郭老师 39366725美术与设计学院石老师 39366982人文学院周老师 39366742工商管理学院黄老师 39366453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刘老师 39366913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邢老师、周老师 39366863体育学院苏老师 39366837土木工程学院黄老师、房老师 39366956外国语学院季老师 39366710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张老师 39366872新闻与传播学院刘老师 39366790音乐舞蹈学院吴老师 39366685政治与公民教育学院黄老师、李老师 39366727经济与统计学院莫老师 3936682

5附件 4.2014年硕士研究生报名考试时间简表

时间段报名考试事项特别说明

2013年

9月22日-24日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咨询 http://yz.chsi.com.cn 或http://yz.chsi.cn2013年

9月25日-28日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每天9:00-22:00,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

2013年

10月10日-31日全体考生进行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每天9:00-22:00,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网报信息

2013年

11月10日-14日考生进行现场确认、缴费、照相经考生本人确认的报名信息此后一律不作修改

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在研招网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1月6日15:00,关闭下载网站

2014年1月4日-6日 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日请提前一天熟悉考场,凭准考证和身份证件参加考试

时间:Sep 6, 2013 5:55:00 PM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2

一、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

应用心理学专业, 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方向。

二、招生对象

全国各高校和省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

三、招生人数

30人。

四、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可以报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品德良好, 遵纪守法;

2.在高校或省级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三年以上, 学习结束后愿意继续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及生涯发展辅导工作;

3.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四年以上 (截止到2009年9月1日) ;

4.得到所在单位同意, 能够保证学习时间, 且有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

五、报名

1.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2008年10月10日-31日 (每天9:00-22:00) 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提交个人报名信息。提交信息时请注意:

(1) 报考学校选择:北京师范大学 (代码:10027) 。

报考点选择:北京师范大学 (代码:1127) 。

(2) 报考院系所选择:心理学院 (代码:007) 。

(3) 报考专业选择:应用心理学 (代码:040203) 。

(4) 由于网上报名系统中没有“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这一方向, 报考研究方向请统一选择:心理测量与咨询 (代码04) 。

(5) 由于网报系统中没有单考科目, 网报时考试科目请选择:101政治、201英语、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际考试科目为政治、英语、业务综合, 均为单独命题, 考生应按实际考试科目复习备考。

(6) 考试方式选择:单独考试。

报考类别选择:委托培养。

(7) 考生必须在备注信息第一栏中填写“单独考试”字样。

若“报考学校”、“报考点”、以及“考试方式”填报错误, 则该条信息作废, 考生须注册新用户后重新填写。

2.网报成功以后, 考生还必须根据北京市研招办网上公告的要求, 通过网上支付报名费200元。

3.网上报名和交费成功的考生须于2008年11月10日至14日到北京师范大学现场确认报考信息并拍摄电子照片。现场确认时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网上报名号以及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

未成功缴纳报名费的, 或者未现场确认信息、拍摄电子照片的, 报名无效, 不能参加入学考试。

4.完成报名信息现场确认的考生须在2008年11月25日之前将下述书面报考材料寄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邮寄地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邮政编码:100875;收件人:马瑞杰)

(1) 报名表 (见附件, 填好后加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

(2) 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3) 大学本科期间的学习成绩单 (可由毕业院校提供并加盖公章, 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 ;

(4) 科研成果复印件 (公开发表文章首页目录页, 2004-2008年) ;

(5) 重大奖励证书复印件 (省部级以上, 2004-2008年) ;

(6) 个人自述一份, 内容应包括本人学习和工作经历, 对职业生涯发展与辅导工作的认识, 参加本项目的期望, 以及学习和研究设想;

(7) 两份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上述材料的考生, 视为放弃报考资格, 不再安排入学考试。

考生应于2008年12月下旬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网站 (网址http://graduate.bnu.edu.cn) 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六、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

(一) 初试

1.初试时间:2009年1月10日-11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2.初试科目:政治理论、英语和业务综合, 其中政治理论和英语满分值各为100分;业务综合满分为300分。各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3.业务综合包括就业政策 (100分) 和心理学导论 (200分) 两大部分内容。就业政策部分不指定参考资料;心理学导论部分参考资料:《大学心理学》, 张厚粲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 复试

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复试基本分数线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复试。

1.复试时间:一般在2009年3月底4月初进行。具体时间和复试名单我校将于2009年3月中下旬在网上公布 (网址http://graduate.bnu.edu.cn) , 届时请考生注意上网查阅, 我校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

2.复试内容和方式:以面试为主, 进一步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复试期间还将进行考生报考资格和思想政治状况审查, 审查不合格的取消录取资格。

七、录取

我校将根据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 综合考查, 择优录取。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八、学制及培养方式

学制3年。

学员主要采取半脱产方式学习。学习的形式包括:集中面授、自学、实习和毕业论文。集中面授时间暂定为假期。

九、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硕士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任务, 考核合格, 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 发给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硕士学位证书。

学员的录取类别为委托培养。在学期间不迁转户口和档案, 毕业后必须回原工作单位。

十、学费

2014年艺术招生重大改革 篇3

一、试行按专业类别划线投档

对省内院校和认定四川省专业统一考试成绩的省外院校,在相同考试科目、相同投档模式的条件下,在艺术类(音乐类除外)专业本科批和专科批录取时,试行分专业类别(美术类、影视戏剧表演类、播音与主持类、舞蹈类、时装表演类、戏曲表演类、编导类),按院校提出的投档模式(按专业成绩排序、按文化成绩排序、按专业成绩加文化成绩排序全部投档),以学校为单位进行划线投档。

二、设置艺术类提前本科批

在艺术类专业划分本科、专科两个录取批次的基础上,增设一个艺术类提前本科批,将经教育部批准的不做分省来源计划的本科院校纳入提前本科批投档录取。该批次放在艺术体育本科批前,为参加了上述高校单独组织专业考试、取得专业考试合格证的考生增加一次本科投档录取机会。

填报艺术类提前本科批和艺术体育本科批志愿的考生,不能填报普通类提前批志愿。

三、改进志愿设置办法

四川省艺术类提前本科批志愿设置为一个院校志愿,三个专业志愿,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

艺术类(不含音乐类)本科批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设一个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内设五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第三志愿为五个平行院校志愿,不设置专业志愿。音乐类、体育类本科批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设一个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内设一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第三志愿为五个平行院校志愿,不设置专业志愿。

艺术类(不含音乐类)专科批第一、第二、第三志愿均设一个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内设五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第四志愿为五个平行院校志愿,不设置专业志愿。音乐类、体育类专科批一志愿、二志愿、三志愿均设一个院校志愿,各院校志愿内设一个专业志愿和是否服从专业调配选项;第四志愿为五个平行院校志愿,不设置专业志愿。

在艺术类(不含音乐类)本科批、专科批,一个院校志愿内设置的五个专业志愿,只能填报相同考试科目的同类专业志愿,不得填报其它类别的专业志愿。

四、调整表演编导类、音乐类专业考试时间

根据教育部有关“省级统考合格的考生方有资格参加省外院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的规定,四川省将表演编导类和音乐类专业统一考试时间分别调到上年的12月下旬和当年的1月上中旬。2014年艺术类考生参加表演编导类专业统一考试的时间为2013年12月下旬,参加音乐类专业统一考试的时间为2014年1月上中旬。全省统一划定各专业统考合格线,成绩达到专业统考合格线的考生方可参加单独组织专业考试的院校所组织的专业考试。与之相应,表演编导类和音乐类文化考试和专业考试的报名时间,将比往年提前三个月左右,文化考试网上报名时间预计为2013年10月中旬,专业考试网上报名时间预计为2013年11月上旬。

五、统一省内院校编导类专业投档模式

省内院校编导类专业投档时,在考生文化、专业成绩均上省控线的基础上,按考生文化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投档供院校审录。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4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⑵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⑶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两年或两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学校举办的成人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3、年龄一般不超40周岁(1973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报名日期:(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1、2013年9月25日—28日每天9:00-22:00为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填写报名信息。

2、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报名工作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缴费照相确认信息相结合的方式.网报时间定于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报名网站,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在这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

3、推荐免试生须在10月31日前凭推荐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发放的校验码在研招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并与其他考生同期现场确认报名信息。

4、2013年11月10日—14日,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高校应届毕业生须带学生证,现役军人须带军官证)到指定的报名点确认报名信息,并缴费、照相。如果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去指定的报名点确认报名信息,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5、11月15日—28日,招生单位下载报考考生报名数据,并为考生编制准考证号。

6、考试报名时应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

7、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开通网上下载打印《准考证》系统,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研招网查询考试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

三、现场报名地点:

青海省考生在青海省招办(青海省考试服务大厅,地址:五四西路33号)确认报名信息,并缴费、照相。同时要求考生在确认现场签订《考试诚信承诺书》。省外考生统一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

http://yz.chsi.com.cn,教育网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校正网报信息。

四、报名办法

1、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浏览报名须知,按报考单位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考生均先在网上报名后在规定的时间到当地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现场确认时间2013年11月10——14日(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3、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和农村教育硕士研究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到报名点确认网报信息时须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证,现役军人、文职干部证件、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报编号,以备查验。

4、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5、填写报考登记表时应当注意:

⑴参加统考的考生可填报同一学科专业相近两个研究方向。

⑵应试的外语语种按招生单位的规定科目选择考试。

⑶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的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⑷在网上填写项目和内容应真实有效,并可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报名内容和相关参数,因个人原因造成的失误后果由考生自负。

6、招生单位在审查考生报考材料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对于部分专业做了限制学历招生要求,因学历不符合报考条件而又报名的考生,将按考生学历不合格不予寄发准考证。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7、考生报名时不再需要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而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五、考试事项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6日(以教育部发布的考试时间为准,查询网址:http://yz.chsi.com.cn),初试地点:见准考证。

3、初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专业基础课一(150分)或医学综合(300分)、专业基础课二(150分),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4、复试时间及要求:复试分数线由教育部统一划定公布,复试时间为四月上旬;复试作为入学考试的一部分,是对初试达到参加复试要求的考生按120%左右的比例确定复试名单,进行专业课笔试、英语听力测试、口语测试和面试的考核,是对考生在初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等方面进一步的考查。

5、复试科目:以英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课笔试、专业面试进行差额复试。同等学力资格的考生,进行本科主干课程和实验技能的考查,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二门,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

6、复试地点:青海大学相关院系所在地。

六、调剂复试

招生单位对于虽然达到分数线,但由于招生计划等限制而不能安排复试或复试后不能录取的考生,经本人申请,并负责把考生全部报考材料转至第二志愿单位。根据教育部规定,初试成绩未上线考生的报考材料不得转寄第二志愿或其他招生单位。

七、录取工作

1、招生单位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

2、被录取的新生经本人申请和招生单位同意,可以保留入学资格,参加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

3、免试直推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凭校验码在研招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并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后,才能视为拟录取。

八、毕业与就业

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签订就业协议书,由学校提出就业意见并予以推荐,省毕业调配部门负责派遣毕业生到接收单位就业。

九、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体系

1、收费标准: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精神,参照青海省新批准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学科、专业收费标准》执行,因该标准尚未公布,我校原则上收费标准按不高于8000元/生.年收取。具体收费标准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发布的相关信息

2、奖助学金体系: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20号文件精神,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标准为每生每年不低于6000元;

(2)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2]342号)及《青海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办法》文件要求,按一定比例每学年评定一次,标准为20000元/生.年;

(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13〕219号)文件精神及青海省制定的有关政策执行;

(4)青海大学奖学金:按照《青海大学奖学金评定办法》执行;

(5)研究生贫困助学金。

(6)“三助”助学金

根据《青海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条例(暂行)》文件要求。为研究生设立“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岗位,不断扩大勤工助学范围,创立适合学生从事的勤工助学岗位;

3、助学贷款

根据《财政部 教育部 银监会关于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通知》(财[2008]196号)文件精神,学生收到《青海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后可向本人生源所在地县级教育局——助学贷款办公室提出贷款申请,办理贷款有关手续。

十、注意事项

1、考生报名时,缴纳的报名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凡是以假证明、假学历以及其它不真实材料报名的考生,一经查出,即取消报考录取资格。考生所交报考材料必须齐全,应包括,考生情况登记卡、报名登记表、毕业证书复印件、大学期间学习成绩单复印件。

2、复试时统一组织在二等甲级以上医院按国家规定体检要求体检。

3、考生填报志愿时必须在考生情况登记卡和报名登记表上写明报考专业代码和名称及业务课选考科目。并在单位地址及本人通讯地址栏内写明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以便及时准确的寄发有关材料。

十一、如在2014招生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做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青海大学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5

025100金融硕士

研究方向:

不区分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4英语二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③ 303数学三

④ 431金融学综合参考书目:

① 胡援成:《货币银行学》第四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1月版); ② 吕江林:《国际金融》,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③ 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6

复试考生注意事项

1.我校2014年硕士复试时间:4月8日-13日;

报名地点:江西财经大学蛟桥园校区北区研究生教学楼一楼。

2.参加复试的考生须携带两张一寸免冠彩照、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准考证、毕业证(应届生携带学生证及教务处开具的应届生证明),以上材料均需原件复印件。

3.请参加复试的考生于5月5日前将《政审表》(复试报名时由招生办公室发放)寄(送)专业所属各院(所)(邮编:330013)。未按规定时间寄送至者视为自动放弃录取资格。

4.携带好准考证、身份证参加笔试考试。

5.携带好准考证、身份证、复试情况登记表(报名时由我校发放)参加外国语听力、口语能力测试及综合素质面试。

6.录取通知书一般在六月中下旬发放。

7.确定下来拟录取的调剂人员,请在复试结束后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办理相关手续。

8.定向培养硕士生,请在5月5日前将签订好的协议书寄(送)到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一式叁份),未在规定时间内将签订好的协议书寄(送)到我办者视为自动放弃,不予正式录取(协议书请到江西财经大学研究生院网站招生信息板块进行下载)。

9.同等学力加试时间为10日晚上18:00开始,地点在研究生教学楼Y104教室。

10.未尽事宜,请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咨询电话:0791-83816805。

11.举报电话: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0791-83806805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7

关键词: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定位

2009年3月教育部为了应对金融风暴的冲击, 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 转变研究生培养理念, 对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进行了改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运而生。作为地方高校, 西安理工大学现有的专业学位领域在招收在职考生的同时向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敞开了入学通道。2009年至2012年, 已招收了4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共约700人 (不含有工作经验要求的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作为西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的管理工作者, 笔者通过对近几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针对目前地方高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以期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找到合理的定位。

一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相较于“985”“211”等院校来说, 无论从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社会声誉等方面, 还是招生方面都处于明显的劣势, 尤其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1. 招生现状

第一, 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第一志愿报考率是指第一志愿上线人数与计划招生人数的百分比。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低是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近几年,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率约为70%, 甚至个别类别 (领域) 出现了“无人问津”的现象。自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 基本都靠调剂来完成招生计划。调剂有两种途径:一是本校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筛选下来的, 二是其他高校淘汰下来的。

第二, 上线生源类别 (领域) 分布不均衡。以我校为例,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上线生源专业不均衡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中类别 (领域) 不均衡的现象更为严重。虽然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志愿报考率约为70%, 但全日制工程硕士的报考率更低, 而全日制会计和审计专业硕士则成为“热门专业”, 报考人数的不均衡, 导致更严重的上线生源不均衡的现象。以2013年为例, 我校的全日制会计和审计专业硕士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计划录取人数的比例为200%, 而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第一志愿上线人数和计划录取人数的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课题研究 (编号:2012-JY-050) 比例则不足50%。

第三, 生源质量不理想。生源质量不理想是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更严重的一个问题。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生源主要来源于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和一些第一志愿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未被录取的调剂考生, 不仅考生数量少, 且生源质量整体不高。以我校为例, 近三年第一志愿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来源于三本、自考等弱势学校的生源占到50%以上, 少量的优秀生源以本校推荐免试生为主。生源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 问题产生原因

第一, 社会的“不认同”。尽管教育部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 以期从政策制度上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获得社会的认同。但这些政策还未获得社会群体广泛的认同, 考生、家长、用人单位, 甚至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更有一种错误观点, 简单认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仅仅是本科教育加技能培养, 或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仅仅看成缓解就业难问题的一种手段。

第二, 地方高校的劣势。学生报考志愿反映了考生把报考院校的声誉及其报考专业的地位和价值作为给其带来理想回报的主要判断依据。首先报考院校的社会声誉, 与部属重点院校相比, 地方高校社会认知度较弱;其次专业特色, 部属重点院校一般办学历史较长, 其专业也已被特定行业所广泛认可, 尤其全日制专业学位属于新生事物, 更不易被考生所接纳;所报考院校或专业能够提供考生个人发展与赋予考生就业竞争力的条件。现今社会考生普遍认为, 在就业方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远不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又由于部属重点院校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源方面也存在生源不足的现状, 考生即使选择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也更倾向于选择部属院校;在考生及家长的心里, 往往存在这样一种想法:或上“好学校”, 或上“好专业”。

第三, 就业定位的模糊。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 正是教育部提出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重要举措。显然,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适应特定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但在社会公众的心里,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定位仍很模糊。无论是学生本人、就业指导部门, 还是招聘单位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定位: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岗位似乎面向的是学术型的, 招收应用型的似乎招收本科生或专科生就足够了, 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似乎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 这种就业定位的模糊更导致学生报考时“望而却步”。

二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合理定位

针对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的现状及原因, 我们看到:作为新生事物,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还未被社会广泛接受, 尤其是地方高校面对着更大的挑战。但我们也应看到,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出现, 开创了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作为地方高校, 我们要把握机遇, 认识到地方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层次上主要以硕士研究生教育为主, 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所以, 作为地方高校,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进行合理的定位:

1. 地方高校的全体教育管理工作者, 思想上要正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新生事物, 其社会认可度还较低, 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要更新思想观念, 只有思想上认可了, 才是真正的认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获得更多、更好的生源, 首先取决于广大研究生导师和各级研究生管理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态度, 取决于学校和管理部门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视程度。如果地方高校的广大研究生导师和各级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从内心认同, 那么我们能招收到优秀的生源将会是一种空想。因此, 地方高校必须以解放思想为旗帜,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从各个角度正视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内涵。

2. 地方高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应制定合理的招生政策, 让考生内心获得“平等感”

很多考生选择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时总在乎周围同学、家长和朋友对自己所报考专业学位的反应, 担心周围人群“瞧不起”, 似乎报考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是对自己没信心的一种表现, 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基于此, 地方高校在招生时就应制定合理的政策, 让考生内心获得“平等感”。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我校在招生宣传手册中明确规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 其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实践性、应用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复试时, 复试的组织管理、复试成绩的使用等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的基本原则一致, 将更加突出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专业能力倾向的考查, 加强对考生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同时还将注重对考生兴趣、爱好、特长及就业意向等方面的考查。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学制, 以及在思想政治教育、奖贷助学金申请、考核评优以及就业服务等方面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等对待。

3. 地方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 应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

获得某一个专业的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绝大多数人选择攻读研究生的原因。因此, 能否找到一个符合其学位层次和类型的就业岗位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会选择攻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 这两年招生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上线生源各领域间极度不均衡, 会计硕士报考人数过多, 而其他领域上线生源又严重不足;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会计硕士“好就业”。因此, 为了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1) 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2) 设立专项经费, 支持就业指导人员开展专业硕士职业规划培训工作; (3) 增设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课程, 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结论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地方高校应从自身的招生现状出发, 认识不足, 抓住机遇, 合理定位, 从而开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潘剑波、李安萍、郭登峰.地方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机遇、挑战、出路[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1 (12) :35

[2]刘旭、叶巧先.论我国地方高校的发展定位[J].现代大学教育, 2005 (1) :98~101

[3]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 (下) , 2010 (12)

[4]魏玮、雷彩虹等.地方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 (下旬刊) , 2011 (4)

[5]刘万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形势与对策探析[J].科技与管理, 2012 (4)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8

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艺术研究、艺术教学、艺术管理、艺术创作(设计)能力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类型

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分两大类别,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均属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历教育。

三、招生计划

2014年我院拟招收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总规模286名(其中学术型研究生168名,专业学位型研究生118名,最终计划以教育部批复为准)。

四、学制

学制三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制四年)。

五、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报名参加全国统考或单独考试的考生还应满足如下条件:

(1)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当年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4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本研究方向相关业务要求的人员,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④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

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⑤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⑥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2)报名参加学术型研究生单独考试的考生(单独考试招生计划依据教育部规定名额执行)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思想政治表现好,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作品)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的在职人员。

②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定向培养的在职人员。

六、报名

1、除港、澳、台及外国籍考生外,报名一律实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现场摄像)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

①考生须在2013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内报名,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②凡未按我院要求选择报名点及考点的考生,报名信息无效。

③网上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④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2014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⑤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在现场确认时未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的,原则上不予现场确认。

(2)现场确认

①现场确认时间:2013年11月10日——14日(每天上午9:00-11:30,下午1:30—4:30)。逾期不再补办。

②现场确认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

③现场确认要求:

A、考生(含推免生)须提供下列材料:a、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b、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学生证上注册手续必须齐全)原件;c、网上报名编号。

B、报考定向的考生须同时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

C、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D、初试报考费:120元。

2、港、澳、台考生于2013年10月10日—31日(不含双休日)到本院国际教育学院报名,不接受函报。港、澳、台考生报考费:120元人民币。外国籍考生招生简章另发。详情见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站:http://gjxy.caa.edu.cn 联系电话:0571-87164712,邮编:310002。

七、考试

(一)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我院不再另行寄发《准考证》。

(二)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参加考试。

(三)初试时间、地点和科目

1、时间:2014年1月4日—6日。(我院专业课考试于1月5日—6日举行,其中实践类专业每门专业课考试时间为4—6小时,专业课程具体考试时间以我院公布的考试安排表为准。)

2、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和象山校区。

3、科目:见附表。

(四)复试(初试成绩达到我院复试要求的考生参加)

1、复试时间、地点与科目

(1)时间:初定2014年4月份,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2)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和象山校区。

(3)科目:综合面试(含外语听力)、创作或设计或专业写作等。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复试时加试覆盖本科主干课程的美术史论知识、专业基础或写作等二门

笔试科目。

2、复试考务费:120元(同等学力报考者170元)。

(五)我院单独考试和港、澳、台考生的考试与全国统考科目、时间相同。

八、录取

1、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按照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平时学习成绩、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表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拟录取为定向的考生,必须由考生本人或者考生所在单位与我院签订合同后,方可录取。

3、录取的新生应按时报到。入学后由我院组织进行政治思想、业务水平、身体状况等复查。不符合条件者,取消入学资格。如查实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的,取消学籍。

九、学费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标准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3]887号)规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高等学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具体收费标准待相关部门批准后公布执行。

十、就业

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定向就业和非定向就业两种类型。定向就业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就业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十一、其他

1、中国美术学院招生办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南山路218号,邮编:310002;

2、中国美术学院网址:;

3、咨询电话:0571-87164629。

附件1:中国美术学院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附表(学术型)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9

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严谨、求实,开拓、进取”之校训,不断探索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管理学科为主,管理学与工学密切结合”(简称“管工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确立了在航空工业管理和技术应用研究领域中的较强优势。学校现已建设成为管理学科优势明显,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校现有东、南、北共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 900余亩,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资产总值9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千多万元。设有管理工程实验中心、会计实验中心、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等

35个教学科研实验中心,其中陶瓷材料界面实验室、航空物流实验室、高透水性路面材料实验室被列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航空材料与工程技术实验室被列为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立项建设,航空制造及装备研究中心、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为河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工程实验中心、会计实验中心被列为河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面积6.6 万平方米。图书馆现有藏书19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各类专业数据库近21个。学校现已建成“核心层万兆主干、汇聚层千兆主干、百兆交换桌面”的现代校园网络系统,接入到校园网的计算机终端5 500台,约28 000个信息点遍布教学、科研和生活场所,现代化、数字化的校园环境正在形成。

学校主动适应河南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出特色,取得明显成效。现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设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外语系、法律系、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数理系、人文社会科学系、电子通信工程系、艺术设计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航空工程系、体育教学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等19个教学院、系、部,1个软件学院和1个二级学院,5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其中会计学、工业工程、审计学被列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档案学、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统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财务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

自动化8个专业被列为省级特色专业;会计学、工业工程、经济学、财务管理、档案学5个教学团队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被确定为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学、结构工程被确定为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大培养和引进力度,师资力量日益雄厚。现有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40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1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管专家和省级学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89人。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郭重庆、张彦仲等5位院士以及郭道扬、齐二石、毕强等近百位国内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学校有3人被有关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52人被聘为硕士生导师。

学校以提升科研水平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大科研基础建设。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基于NSFC国际合作项目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近五年来,承担国防科研项目近80项,省部级项目560多项。

学校现有中国航空工业质量与生产力改进研究中心、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CAD/CAM 研究所、土木工程与管理技术研究所等近20个科学研究机构。学校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

2011学术年会”、“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质量管理与经济发展国际会议”、“中韩质量科学与生产力促进国际会议”等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会议,有力地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校确立了“德育首位,教学中心,质量至上,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坚持“管工结合”的办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为国家建设各条战线尤其是国防工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2万余名,成为航空工业和河南省管理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6000人,在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工业设计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以及挑战杯等团学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表彰的有100余项,并先后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先进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校连年被国家或河南省评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03年获“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2004年获“全国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2007年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在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广州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篇10

我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 史称“壬戌学制”。在此之前的“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和“壬子癸丑学制”都没有规定研究生招生采取考试的形式, “壬戌学制”是仿美制而来, 借鉴了美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开创了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制度的先河。

新中国成立后, 各项建设事业百废待兴, 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需求, 研究生招生和教育工作积极地开展起来。新中国成立至今,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经历了“个人申请、学校推荐、招生单位自行考试”, “增设政治理论、外国语全国统一考试”, “增加复试”, “全国统考试点”等阶段。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价值选择

任何一项政策的制定都是政府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尽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政策表面看来是工具理性的, 但每一项政策背后确实存在着价值选择, 如此看来, 政策同时又是价值理性的, 这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的确定、政策方案和手段的选定、政策评价标准的确立等方面。

(一) 政策问题的认定

政策产生的前提是社会问题的出现, 政策作为政府行为就是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 在分析某一政策合法性和有效性之前, 首先要明确政策制定所针对的社会问题是什么, 只有清晰了解社会问题所在, 才能够对政策进行评价。

教育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 在制定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对应的教育问题。那么, 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出台要解决哪些教育问题呢?或者说, 在出台此政策之前, 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 考试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得不到保障。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统考招生政策出台前, 除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外, 初试科目一般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其中政治和外语是由国家统一命题、考试, 基础课和专业课由各招生单位自行组织命题和考试。在这种考试制度下, 政治和外语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和评分标准可以做到保持一致, 但是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考试试题的科学性令人堪忧。尽管国家对非统考科目也进行了相应规定, 但各招生单位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难以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加之各招生单位本身的命题水平参差不齐, 从整体上看, 试卷的质量难以保证。

第二, 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考试、招生、录取等工作带来巨大的资源浪费。由于硕士研究生统考招生政策出台前, 各招生单位要自己进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命题、考试、招生、录取等工作, 大约从每年6月份编制招生专业目录开始, 至次年的9月新生入学为止, 一个研究生招生周期才全部完成。在这一周期中, 无论是命题考试、录取接收, 还是其他相关工作, 都要由招生单位自行完成, 这实为一种资源浪费。由于学生录取工作和新生招收工作有交叉, 加之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持续增长, 招生单位会面临阶段性的繁忙, 影响整体招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另外, 自主命题、考试也给考生的调剂设置了障碍, 各招生单位的试题和评分标准的不同增加了考生调剂的复杂性。

(二) 政策目标的确定

面对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 尤其是初试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 2006年6月9日, 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2007年改革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部分学科门类初试科目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明确提内容, 使初试更加侧重考察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学科基本素养”等。

(三) 方案和手段的选定

为实现上述政策目标, 《通知》规定, “调整教育学、历史学、医学等三个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和内容。初试科目为三门, 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对三个学科门类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初试的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统一命题, 其中, 对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各设置一门统一命题科目, 名称待定;医学门类设‘西医综合’、‘中医综合’统一命题科目”。2008、2009年, 又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设了农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门类的统考。

(四) 评价标准的确立

一项政策的出台, 不仅需要明确政策问题、政策目标和政策实施方案, 而且需要相应的评价标准作为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依据。但就目前来看, 教育部出台的这些政策文件均未提及政策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方式和标准, 教育部也没有发布针对部分研究生初试统考改革的评估报告, 这是该政策的一大缺失。

(五) 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价值选择

公共政策究竟是否应该保持价值中立的问题, 一直是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争论的焦点之一。在此问题上, 笔者十分认同劳凯声、刘复兴主张的公共政策应该涉入价值的观点。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在公平与效率、统一与多样价值中进行了选择, 虽然该政策没有决然地选择一方而放弃另一方, 但还是在权衡比较下偏向了一方, 即在公平与效率中优先选择了公平, 在统一与多样中优先选择了统一。

公平和效率问题是任一公共政策都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就研究生招生考试而言, 公平是其存在和正常运转的基础。效率是考试功能得以发挥的保证, 尤其对于研究生入学考试这种选拔性考试来说更是如此。在公平和效率的博弈中, 最终公平战胜了效率, 这种选择打消了考生的担忧, 有利于增强广大考生考研的信心, 但却忽视了学术活动的性质。众所周知, 千人一面的学术界很难生发创新的意识和行动。但是,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恰恰选择了统一性而忽视了多样性, 因为初试是统考, 有统一的试题和评分标准, 而且只有通过初试才有参加复试的资格, 但初试统考的考核方式无法彰显考生的个性化特点, 每位考生都只得到了反映其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分数。尽管研究生招生考试在制度设计上试图用复试来弥补这一问题, 但是有许多很有研究潜质的高素质人才已经在初始阶段被过滤掉, 这种损失无法弥补。

三、我国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招生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如前所述, 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出台之时没有将政策评价标准包含在内, 教育部也没有发布关于该政策有效性的评估报告, 所以只能通过衡量其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来评价该政策是否有效。

客观地说, 硕士研究生初试统考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统考政策出台前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一些弊端。统考一改以往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考试、评分、录取的招考流程, 改由全国不同高校的专家团队统一命题、实现了“进一步精简、优化初试科目, 改革初试内容”的既定目标。

与其他目标相比, 统考政策的效果可谓差强人意。具体而言, 政策的既定目标之一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但无论从该政策本身的手段还是政策实施后的外部评价来看, 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这一目标都没有实现。首先, 从政策手段来看, 统考政策只是把原有的四个科目改为三科, 把各招生单位自由命题改为全国统一命题, 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改动, 对于提高选拔质量没有直接帮助。从具体的考核内容来看, 统考科目的考试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专业基础综合。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政治理论和外国语就是统考科目, 在此不作讨论。专业基础综合是统考政策出台后的新生事物, 它涉及的专业科目与研究生质量有一定关系。以教育学统考为例, 教育学基础综合共包括五门课程, 这五门课都是教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的确应该熟练掌握这五门课, 但是如果作为选拔性考试的考试科目, 这五门课就显现出不足之处。与初试改革政策出台之前, 研究生初试会考两门业务课, 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比, 如今的初试统考只考基础课, 这样一来, 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优势无法体现, 即便复试阶段会重视专业方向上的考核, 但在某一专业方向上很有优势、更加适合在这个领域继续钻研的考生可能已被效度不高的初试所过滤, 这对于考生显然是不公平的, 而且对于学术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是不利的, 这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如果得不到修正, 制度本身也就处于合理性危机之中。

综上所述, 该政策的手段距离其目标的实现仍有一段距离, 但该政策的政策目标是正确的, 只是政策手段亟待改进。当然, 我们同样需要看到, 统考政策有效地解决了统考政策出台前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任何新政策的出台都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和完善, 研究生统考政策也不例外, 这项政策的完善需要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考试的形式本身无足轻重, 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才是这项政策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刘复兴.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J].教育研究, 2002, (4) .

[2]张亚群.大众化阶段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演化趋向[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 (1) .

[3]陈睿.对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的历史回顾[J].考试研究, 2006, (4) .

[4]覃红霞.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中的价值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 .

[5]巨玉霞.我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 2007.

[6]郭钊, 屠中华, 赵永庆.对硕士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制度的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12) .

上一篇:小学美术 夸张的脸 教学设计下一篇:感受书香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