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2024-06-29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共10篇)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篇1

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引导观察、鼓励创造、倾听交流、自主学习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们在积极愉快的美术课堂上去欣赏、体验、创造美,感受绘画创作的成功和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和美术素质,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上述教学方法的一些尝试和心得体会。

一、引导观察,自由想象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可见它的重要性,观察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低年级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永远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针对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不断地积累感性经验,以便以后成为创作的好素材。而孩子眼中的观察和成人的观察是不同的,教师应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孩子的世界,感受他们的感受,这样才能读懂他们的创造,与他们产生共鸣。如《这是我呀!》是一堂一年级的美术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不要求他们画准五官和比例,而是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自己,通过镜子、照片、哈哈镜等方式,找出脸上最有特点的地方,也可以把他们的特点进行夸张,看看老师和同学们能不能认出来。这堂课下来,在孩子稚嫩的笔下,一个个可爱的甚至有些夸张的脸蛋呈现在我的眼前。千篇 一律的人物不见了,这是多么生动可爱的人物!学生的个性在色彩与形象中飞扬!通过观察比较,在孩子涌动的笔尖飞跃着一张张生动的脸庞,教会学生观察的方式对学生是受益无穷的,因为它是打开绘画之门的钥匙。

孩童时代的`想象力是人一生中最丰富的阶段。如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而不被各类条条框框所束缚,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帮助学生大胆尝试,充分展开自由的想象并勇敢地进行表现,进而享受其中所带来的乐趣。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和情感虽不同,但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表现的要求,而想象意识就是在学生的自我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想象”的训练和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非常平等、自由、极具想象氛围的学习空间,主动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开阔思维、展开想象,让学生们在积极、主动、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中各抒己见,锻炼和丰富想象力。

二、自由表现,大胆创作

孩子喜爱画是其天性,他们有其独特的观察方式,有其超常的表现手法,凭自己的感受表达内心世界,往往能画出使人倍感亲切并且天真、纯朴的好画。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和鼓励。在课堂教学法中,教师是以平等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让学生大胆地表现,大胆地异想天开,大胆去创新。加上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孩子们把绘画变成一种快乐的游戏,从中体验到绘画的快乐,提高了创作的兴趣。

三、学会倾听,互动交流

曾有教育理论家批评:利用权威强迫性地将知识喷向学生,这只能溅到学生的外表,而不能渗透到他们的灵魂深处。因此说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尝试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走进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心声,这样更容易从不用角度理解他们的创作,了解其中蕴涵的思想;同时学生也会在这种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好地与老师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教师以朋友的身份,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使学生们感到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朋友”。这样宽松的氛围形成以后,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彼此的交流中,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更活跃了学生们的表现兴趣与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的螺旋上升,从而收到一种良好的效果。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篇2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 必须坚持每名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 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基础,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形成,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 应选择有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结合过程和方法, 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 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 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 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 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 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 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 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 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 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 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 人类社会的丰富性, 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 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同时,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 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采取多种方法, 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 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研究与发现. 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 发展综合实践能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要注意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要注意发挥整体功能

科学性是开展教学法研究的基石。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现代教育科学为指导, 运用科学方法, 道德艺术教育规律, 并通过科学论证, 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选择或创造优良的教学方法, 使教学方法符合科学和教学规律, 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对象, 切实可行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 对各种教学方法、技能、技巧的运用, 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再创造, 力求达到艺术化程度, 从而使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使师生教有所受, 学有所得, 点有所通, 启有所发, 导有所悟,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所有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及知识载体这四种要素组成的, 由于四者的组合结构的不同, 形成了各种教学方法。要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就必须发挥四种要素的整体功效。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 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要使知识顺利和有效地传递, 就要考虑运用合适的载体, 要随机应变, 创造性地组合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同时, 开展教学法研究时, —定要从学生的整体要求出发, 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教学法的优化组合和有机联结, 以增强学校教育活动的教育合力, 切忌孤立、片面地搞美术教学法研究。

四、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万能的教学方法是不存在的。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 都要随时间和条件的改变而被淘汰或更新。只要跟上时代步伐, 用发展的眼光对各种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地综合运用或不断创新,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新时代将赋予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 将赋予美术教学法以新的研究领域, 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个统一”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研究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认真学习和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勇于抛弃一切阻碍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做法, 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教育改革的积极因素, 使研究永远充满生命活力, 努力开创学校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 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 所以美术课程是影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 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 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 而且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造型·表现”领域教学是美术教学基本内容之一, 它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想象, 用视觉艺术来反映生活, 表达画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形式有临摹教学、写生教学和创作教学。这些教学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不是孤立地运用, 而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互相促进综合运用。

综上所述, 随着小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理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要求, 所以, 小学美术教学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美术教学的新需求。只有小学美术教学不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从而达到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

摘要: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新一代, 是祖国和家庭的未来和希望。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不仅可以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形式, 也能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我国发展储备人才。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理念进行一些浅显的探讨和分析, 希望可以给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美术,教学理念

参考文献

[1]罗定成.论小学美术儿童画的创作教学[J].硅谷, 2008, (5) .

[2]李永正.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0) .

小学美术教学“新体验” 篇3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普及推广,美术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美术课,有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开展游戏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艺术课堂要重视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把艺术学习与游戏活动紧密结合,密切师生、学生的交往。这种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让学生主动地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艺术的魅力,把抽象的艺术语言用轻松、具体的形式演示出来。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加竞争更入迷,“迷”即是高度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自然就会在愉快中学习了。例:教学《机器人伙伴》一课内容,可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机器人图片、文字、玩具、模型等。在上课时先让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再比一比谁收集的最多,最全。然后进入网页进行学习,有在线画画、交流等板块。最后进行自由绘画,展开“谁画的机器人最好”竞赛。在轻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很轻松的解决了该课的教学重难点。而且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在每节课中都有一个小比赛,每个班级都有一个评比台,“看看谁画的好”、“我们的画大家评”等。但要注意不能总是评个别学生,这样学生在每节课中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绪,认真地学习并且能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喜悦。

二、培养积极思维,完善思维品质

人的思维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偏离任何一方,就会制约一个人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设美术课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画家,而是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启迪儿童的心智,引导孩子们用更多的时间自由地去接触大自然,利用当地自然引导儿童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环境,采取课堂教学与实际观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因为审美的过程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审美过程需要想象和创造。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使思维得到解决。因此,只注重逻辑思维是片面的不可能提高思维的素质。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例:笔者教学时,曾给学生一个蘑菇作为原型,引导学生进行大胆充分的想象,学生由此想到了各种景物:如,房屋、飞船、雨伞、桌子,以及蘑菇房与小兔子、小兔在房前拔萝卜、飞船在太空遇到了外星人等等。由于学生想象丰富,绘画作品呈现时可谓精彩纷呈。再如,教学绘画《风》一课时,设置问题:“大风吹来时,会出现什么情景?”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用手中的画笔将各自的想法画下来。通过联系生活情景,进行充分地想象,学生将大风吹来时的情景想象成了弯弯的树干、满天飞的树叶、空中翻飞的帽子、水起大波浪等等。如此,则在积极思维的培养中,完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联系生活实践,培养艺术创造

美术走出课堂,也就是美育回归自然。罗丹说:“对于我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促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思维。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儿童观察的兴趣,鼓励学生把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求学生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觉得最新鲜、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最激动人心的事情表现出来。这不但是儿童创作搜集素材的一条途径,也是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习惯,使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世界,发现事物的美,培养儿童一双能洞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审美能力的眼睛。

例:有一次,要求学生创作一幅主题为“家乡好风光”的风景装饰画,课前便先让学生到自己的村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哪一处景象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代表家乡的特点。教学时,在讲授了一定的风景装饰画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有的学生认为喧闹的市场体现了家乡的繁荣景象美;宁静的小街体现了家乡的古朴美;春天家乡的田野具有生命美;秋天的硕果累累具有丰收美……此时再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思考,尝试艺术创造,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教学结果表明,学生们所呈现出的作业完全没有雷同现象,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较好地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美术教学是一种复杂的、多元的活动。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总结新经验、反思新问题,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教法,因此,才能更好地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篇4

新时期小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并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小学美术教育不同与专业美术教育,它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像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这种教育要求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助者,以学习者的平等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地、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纵览小学的美术教材,既有生动有趣的童画、想象画、卡通画,又有中外儿童优秀的美术作品欣赏、画家笔下的动物画、风景画;既有动手操作的工艺品、小制作课,又有走出课堂、描绘大自然的写生课,教师在教学时用有趣、童话般的语言来描绘教材中的画面,可给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绘画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美的教育。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凭借具体形象的的联想进行的,虽然他们已经能够运用某些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但很大成分上仍然与具体形象联系着。针对这个特点,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二、调动感官,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视觉是心灵的窗户,我们要靠眼睛来提高观察力,所以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思维、鉴别,然后完成自己独特的创造结果。小学生学画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体会生活中的变化,并把观察到的东西加以联想,就能画出更有情趣的画。

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对贫乏,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他们运用各种感官去了解周围的一切。感知力是一切领域的人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能力。视觉是一种主动性很强的感官形式,进行积极的选择是视觉的一种基本特征,要使小学生具有一双善于选择的眼睛,就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小学生能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其中。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知道,小学生作画开始时都是凭印象来画,常常是别人怎么画,他也照着画,缺乏自己的独立性。正是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使小学生的作品多姿多样。实践证明,没有教师的示范,他们也能画出千姿百态、形象色彩各异、充满稚气和美好愿望的作品,那是小学生心灵真实的体现。小学生的想象力是在通过观察、记忆的基础上形成的,如果没有大量观察、记忆的积累,就谈不上想象力,因为想象力是学生对原有的事物加工改造形成的产物。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想象力,尊重学生对美的感受、理解能力。他们的想象画是不求科学的“真”只求感受的“真”,并不以“像”为标准。

创造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它是在观察与想象之后的灵感状态。以形象思维为引线,在生动有趣的作画中牵动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动作思维、灵感思维的自由发展,引导小学生进行某些相似的改进、相似的综合而后创造,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引领小学生走进自由自在的艺术天地和理想彼岸。培养创造力的土壤是深入生活。生活是创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事多留心,多联想。创造力的来源是心灵,学会运用自己那颗美妙智慧的心,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闪光。培养孩子灵活机动而不死板,善于联想而不僵化。例如,提供给学生手套的形状,让他们根据手套的外形用填添在手套上增加一些东西,叫它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如树、楼房,表现出孩子想象的求异和创造的新意。

四、正确认识儿童画

“你胡涂乱抹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画得一点都不像,难看死了。”只拿像与不像作为评价一幅童画的好坏标准,会对孩子学习美术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儿童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手、眼、脑三者的配合尚不协调,所以画出来的形象荒诞、奇特、不合常理,但这正是儿童画的可爱之处,它所展现的魅力是成人所望尘莫及的。要知道,儿童画更多的像玩一场游戏,这种“不像”的画正是他们对外部世界的真实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真诚流露,是真、善、美的体现,而正是这种游戏培养了他们的个性品质,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画与成人画相比尽管表现形式和技法无法相提并论,但其纯真、质朴的童趣则是成人画所不能及的。这种纯真、质朴的童趣往往给人更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因此,教师应珍惜和爱护小学生的这一特征,不要总在“形”上做文章,评价“像不像”、“美不美”,应该遵循他们年龄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关注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心理特征。只要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是愉悦的、投入的,教师就不要过分挑剔。只有孩子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做到了敢想、敢画,才有可能真正的儿童画。

五、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

情感是对外界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它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要使学生喜欢上美术课,教师就要善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老师做到情感真挚、丰富,并把这促情感以恰当的方式渗入学生的心田,感染他们,使他们与自己一起参与到和谐美好的教学之中去。如在学生动手做作业之前,我都会像讲小故事一样给他们讲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的过程,引导他们在做作业时学会介入自己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作业透出情感的灵性。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各方面都达到最佳状态,通过积极的探索获得新知识,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创新思维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篇5

四个”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学习领域,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1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 满堂灌的教学 满堂间的对话 简单化的练习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问题②:情境表面化 活动形式化 偏离目标 非学科活动 浅层次的教学、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2 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⑴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展开想像,悟艺术作品的机会,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

美趣味。教师要积极为学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⑵引导学生在美术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作活动中,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教学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⑶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要确立学生的主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⑷ 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⑸ 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⑹ 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⑺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游戏、事、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

趣。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⑻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品,进行交流。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以学生活动为主“变为”以教师讲为主“由况的联系,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耳听、操作训练直观形象传递信息、语言传递信息、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识形成的过程。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评价,情感态度与“新课程强调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 的三维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要求。”价值观形成基本美术学会欣赏和评述,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知识与技能领域:

素养。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过程与评价领域:

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要反映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三者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特点,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内容丰厚 ⑴相关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的总和。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知识内容,还要对教材 2

进行加工、整理,进行消化、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层面进行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材处理变式 ⑵营造出一种新的结构呈教师对教材加以改造,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现给学生,使教学既富有吸引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问题优化 ⑶并能引导他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课堂提问设计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们去提出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教学活动有效 ⑷要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创设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教学活动的设计,美术教学的目标服务,动情景,使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充分感受不同的视觉审美。教学流程清晰 ⑸它以流程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起到激励学习、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教学引起动机的作用。内容要相对集中,还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

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姿态平等 ⑹平等的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教学姿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论及行动中表现出来的。

朋友关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感情真挚,循循善诱。教师公平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大家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原有能尊重学生,公正、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教学评价恰当 ⑺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评价者和被评对学生的评价评价还要信奉价值的多元性。评价要以自信评价为主要评价。价者是平等的。要以鼓励为主,要讲究方式方法,评价要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要全面,要讲究科学,不能

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教学方法多样 ⑻。教学方法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的活动设计。”学“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 3

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课标“教师应以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媒体运用恰当 ⑼

:案例

(一)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

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500字数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结构要完整合理。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实际进行编制。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 种媒体教学资源。《美丽的昆虫》例如: 课题: 美丽的昆虫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能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过程与方法2.通过让学生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 表现能力,初步体验、感受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3.增强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习目标: 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感受美。教学重点: 并能在绘画制作中体验感受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内容: 自然美和生活的创造美。4 发现,逐步感受和体会色彩的教师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解决措施:

美,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内容: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

学生主动观察发现,教师进行引导。解决措施: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蜡笔,剪刀和胶水。教师:课件、投影图片,绘画纸 教学模式:观察发现型 过程:

一、欣赏感受

二、观察发现 出示一种昆虫的不同外形

三、欣赏感受 让学生加深了对昆虫美的认花纹和色彩的变化美。欣赏感受昆虫的外形、课件的辅助教学,识,为学生的想象创作埋下了伏笔

四、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表现 绘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或刚刚熟悉的昆虫。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可以夸张、变形。

五、交流评价 教师带动学生自评、互评。评评谁的昆虫外形最独特。、1 评评谁的昆虫花纹最别致。、2 评评谁的昆虫色彩最美丽。、34 师小结评议,表扬鼓励。、观赏和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在学生自我的表现过程中,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

六、情境创作 情境创作《美丽的昆虫世界》、合作学习1 5

剪贴昆虫、(1)在原来的背景中适当再添加一些景物。、(2)、情感交流2、评评哪些小朋友的表现较好,好在哪里。(1)教师作小结性评价,激励学生平时多多创作 说说自己在绘画创作中的感想和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1 欣赏感受 说说给你怎样的感觉?你知道它们有些什么样的美丽名字?、2 谁能为大家介绍这其中一只昆虫的长相特点?、3 师引导从外形、花纹和色彩上进行介绍。

你能到上边来把它的外形画一画吗?(板书出示外形)、4

它的外形还可以变成其它形状吗?(先小组交流再集体汇报)、5 :案例

(二)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作业内容: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500字数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结构要完整合理。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际进行编制。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 体教学资源。例如:

一、课时:

课时

1二、内容:美术欣赏的性质与作用

三、目的: 解释美术欣赏的概念;1.美术欣赏的性质;2.美术欣赏的作用;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4.6

教学方法:.四 讲述为主,欣赏为辅:教学准备.五 搜索资料(网上下载)教学过程:.六

学生看书,标记课文中不明白的概念和美术术语。1.老师讲述: 2.关于美术欣赏的一些概念 A审美活动、美术欣赏、审美功能、美术活动 a.美术欣赏+美术创作=美术活动 b.关于美术欣赏的性质;

讲述第二节

B.心理过程; 创作活动 b.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c.欣赏美术作品激发心理活动从而提高素养,欣赏美术作品超越创作活 d.动从而提高素养。美术欣赏的作用C.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a.陶冶思想: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b.提高素养:发展审美水平;c.美术欣赏的作用是通过一种以知识美和评价美为具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d.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种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端正人的审美观念,来进行的。地影响着人的道德品质与人格修养的塑造。

讲一点美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 D.看视频a.学生讲b.:案例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篇6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小学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并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修养。一直以来,实现教学目标都是每个学科教学的重点,美术作为我国教育极力支持的重要学科,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探究性教学方法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探究性教学

一、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探究性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以提升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的领悟,以及感知力,最终实现审美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对探究性教学在美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明确列出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欣赏,以便从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此外,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在观察中展开探究

探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就美术教学本身而言,探究性教学方式对于观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探究意识,从而实现其探究能力的增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述《卡通大亮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以及该卡通人物所具有的本领,以及突出的外形特征。通过这一讲说过程,可以显著加深学生对卡通人物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意识。待学生描述结束之后,教师可将“卡通人物”设计大赛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小学生,所参赛的卡通人物包括:海绵宝宝、唐僧、喜洋洋等。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几个问题,你认为这几张卡通人物哪一个会成为形象大使,为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专注地去观察画作,进而充分了解画作技巧。因此,教师要积极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捕捉到画作的核心。

(二)在欣赏中深化探究

欣赏能力是学生学习画作的基础,拥有强大的欣赏能力,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只有具备了欣赏能力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画家,在对美学作品欣赏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探究能力的锻炼,从而得以深化。

当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画作欣赏时,一定要提前指导学生如何对画作欣赏,给予其欣赏的启发,以及技巧。从而使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欣赏,避免盲目。这样学生在对画作的欣赏中,才会发现更多,收获更多,通过与探究性教学的结合,能够显著增强学生艺术的掌握,从中获得更深的艺术感知。

例如,在安排学生对《美丽的昆虫》这一画作欣赏时,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网上查阅一些与昆虫相关的资料,并将其进行妥善整理,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共享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由头、胸、腹组成,而不同的是它们单眼的数量,以及足的数量。引发学生对其他昆虫的思考,由此以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也可提高观察能力。从欣赏的角度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每种昆虫都有各自的形态美,色彩,以及花纹。由于昆虫是一种生物,因此其具有其他没有生命事物的“动态美”。在不断地探究中,要对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进行细致的欣赏,以全面掌握昆虫的美丽。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借助欣赏的平台,来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为小学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的助力。

(三)在操作中实践探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大量动手操作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制作许多有趣、生动的美术作品。这种动手实践操作的课程一直以来都深受学生喜爱,无论在美术作品的设计环节还是在制作环节,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不断探究,最终得到时间的论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而提升,在这一操作课程中,不仅可以深化美术知识,同时也可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开放性的教学任务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切入点,从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述《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自己折一个热带鱼,热带鱼折叠的方法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讨论热带鱼的折法,并将其总结出,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在整个观察,研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其实践操作以及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教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要突出动手操作的兴趣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从中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要不断加深操作的难度,从而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究美术深层的奥秘,加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力。

三、总结

在美术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从最初培养?W生观察力,到实践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使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获得成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将探究性教学方式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弓晓晶.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6):64-69.[2] 张哲.学生自由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5(20):54-56.作者简介: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篇7

一、做好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 激发对美术的兴趣

美术的教学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课程, 因为这是一门与艺术息息相关的科目, 所以我们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之前, 应该着重注意这样一门课程的认知过程, 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术课程。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美术这样的一门课程, 这是相当重要的, 因为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经常发现, 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美术课程之后, 我们问他们什么是美术课时, 他们竟然不能给出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回答, 这样的现状表明我们在重视美术课程内容教学的时候, 还应该重视美术课程的认知教学。对学生进行认知教学, 我们可以某一个作家的作品为切入点, 因为学生往往对于优秀的作品是能够产生一定的兴趣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术课程。学生在认识了美术课程的重要性之后, 我们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能更加容易展开。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来说都是如此, 小学美术的教学也是这样。怎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直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积极的措施能够良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倘若对美术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之后,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更加顺畅, 因为这样的情况下, 学生会主动去学习, 这样的学习效率往往比被动的效率更佳。

所以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尽可能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都是比较小的, 激发兴趣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小学生比较活泼爱动,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根据实际的课程的需要来设计相关的游戏来进行教学。游戏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 做游戏满足了他们活泼爱动的心理, 更能积极地提升他们的注意力, 使得小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 这是相当重要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作为教师,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的特点来进行积极的思考, 争取找出更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特点, 以求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

二、重视对美术基本能力的教学

美术的基本功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基础程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这一点。小学阶段学习美术, 往往是学生整个人生阶段初次接触美术, 教师应该深刻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 应该更加仔细地教授美术的基本知识, 这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美术的学习主要是接触美术, 了解美术中的一些简单的知识, 我们在教师在教授这些知识的时候不能因为觉得简单就不去认真教授, 我们应该重视好每一个知识点, 精确仔细地教授给学生。比如相关的视图方法, 构图以及透视的问题等, 在学习的时候一定不能留下疑问, 因为这都是在下一步初中乃至高中的学习中经常会用到的。学生现在的学习就是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基础打得好下一步的学习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的基本知识之后, 是能够有助于他们的综合、全面的发展的, 还更加有益于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 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美术的素质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 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选择好教学方法对我们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的提升,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来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 我们讲述完成基本的内容后, 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氛围。

小学生都是比较喜欢玩的, 正如前面提到的比较喜欢游戏, 游戏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注意力,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合理的游戏不但使得学生能够在玩的过程中学, 在学的过程中玩, 很好地保证了课堂的积极性, 同时对于学生潜力的激发也有着积极的作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质, 帮助学生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来, 以此慢慢提升课堂效率, 长期坚持下去, 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得到了提高。

四、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

师生之间的交流一直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对于美术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 天性活泼, 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爱动, 注意力难免不能够集中,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进行相应的管理。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够表现出高高在上的姿态, 应该平等地对待学生,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才能更好地管理学生, 倘若采取不正确的方法, 不仅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 这样对于我们教学的展开是不利的。同时美术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先关的练习是极其必要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给学生布置作业, 根据实际的课堂要求来设置相应的课后任务, 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课堂上的学习的内容, 多练习才能提高得更快。在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的时候, 尽可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会变得更加愿意去学习。

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 而且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的作业才不会雷同, 内容和形式也会更丰富。

小学美术新教学模式的探究 篇8

摘要:在如今新课标的大趋势下,许多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暴露了出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就课堂教学新模式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对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课堂;美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104-01

引言: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还有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实践过程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只有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的审美意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美术教育不仅能夠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学生的思维、个性开始逐渐形成,但是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容易被外界不良信息所误导,因此,加强对小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情景简化,主题突出

小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情境”、“问题情境”、“媒体情境”等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由于美术本身有其复杂性,或者环境当中有过多的干扰项,这会导致情境教学法的实际运用效果并不理想。为应对上述现象,教师可以尝试简化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课堂效率。

在教授一些本身就极具趣味性的课题时,教师便可直接从课题本身入手,逐渐将学生由自由绘画引向联想绘画,展开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从实际来说,教师完全能够以课题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的铺垫,最大的限度的挖掘孩子内心深处无意识积累的模糊印象。

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将课本知识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创造一个简单直接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既能引发学生对知识强烈的好奇心,还使学生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思考,进而对美术学习的进程有一个较大的促进。

二、建立新型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于学生的作品的评价标准不能千篇一律,应依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创作别出心裁的作品。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和封建思想对我国人民的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束缚,同样地,教师和学生也难以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教师队伍中,常常用“像不像”这类字眼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容易固化学生思维,压制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教师示范在提升教学质量上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需掌握好尺度,否则将对学生的思维产生极大的限制。齐白石先生的“学我者死”就对这个度进行了定义。教师在学生作品中只要发现一点创新的闪光点,就应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切不可以成人的标准来对儿童的作品进行评价。

三、内容简明,素材恰当

从教师层面来讲,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于学生来讲,学习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如何让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发挥其最大的价值,这是教师应当解决的问题。笔者依据自身经验,认为教材的精心选择对于课堂教学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关键性知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更是十分必要的。有位老师曾说,美术学习的真知,就是从美术教材中提炼出来,并且适合教学对象的有机融合的知识、技能、情感的学习内容。一名教师应将经过自己筛选的,最有价值的,最值得学生学习的东西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早的成长起来,为社会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一些内容深刻、画面优美的素材,应引导学生进行赏析,把一些特别突出的亮点、含义找出来,带领学生关注绘画的布局、色彩的搭配、图画的深层含义。如此一来,运用教师精心挑选的素材,让学生品味个中奥妙,进而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众所周知,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非教师,引导者是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教师引导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课堂中仍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挖掘,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师展开,学生的主体作用受到严重的忽视,不分主次、以讲代练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盛行。如此以来,教师与学生之间变成了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当学生不按教师要求“擅自行动”时,教师常常提出批评,甚至讽刺和挖苦学生,学生不再是课堂的主体,只是教师所传授教材知识点的接收器,缺乏好的引导,学生自然不能很好的领悟自学的精髓。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体系层出不穷,老一套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教师即使能够讲完十本书一百本书,其应用范围依然受限,待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面对汪洋大海一般的知识,他们又该如何?因此,课堂中教师既需要传授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游刃有余。

新的课改中,40至45分钟的课程教学中留给学生三务之一甚至一半的时间来实践和创作、就要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制作材料和工具,为美术课堂创作形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各种形式的纸张,不同性质和功能的笔,可塑性强、可循环使用的各种彩泥,以及废旧材料等的利用,不仅可为学生的创作带来方便,也可以大大提升孩子们对美术课学习的兴趣和创作形式的选择空间。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本,以教师能够发挥最积极的主观能动性为本,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为目的。另外,学校领导也需通过制度与机制等多方面的氛围设置激发美术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真切地体会到自己所任教的学科是有价值的,这样也就树立起了美术教师教学的自信心,从而保持高效率运作,更好地服务于当代的小学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路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价值取向及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7).

小学美术新教学案例 篇9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堂由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大学习领域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利用彩纸、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运用剪贴或绘画的表现方法,通过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或不规则形来组合各种不同画面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形”在美术作品中的魅力,并理解不同的“形”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赏析和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大多数都有丰富的情感和足够的审美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造型感受能力。遵循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紧密联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验感受形带给我们的魅力。

课时: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引导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将各种形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形的概念及分类,感受不同形组合在一起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启发学生充分展开想象,采用画或剪等不同形式,将几何形和不规则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表现,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电教及信息技术应用:

欣赏大师作品,感受形组合在一起的魅力;利用电脑绘画程序进行创造,进行评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引导

1、请全班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剪出或画出自己熟知的形状。

2、启发学生将这些平面的形状进行分类。

3、并说出自己对这些形状的感受。

几何形:指轮廓线呈现规则的形状。

几何直线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特点:安定而有秩序。

几何曲线形:鸡心形、圆形、椭圆形等。特点:自由、整齐有序。

不规则形:指轮廓线呈现自由形式的形状。

自由直线形:指不安定有动感的形状。

自由曲线形:指优美而自由的各种形状。

二、发展阶段

1、欣赏用各种形组成的艺术作品,2、如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3、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大大小小的各种不同而

4、奇异的形状,5、充满的童心童趣。

请学生分组分别欣赏米罗的一幅作品,6、说说自己从中有哪些发现,7、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引发的想象。

8、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9、如用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形组合成各种画面。

三、与大师间的对话

1、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有意识的用几何形和不规则形进行组合,创作或模仿大师的作品完成一幅画,可以是抽象的话,也可以是具象的画,如:风景画、人物画等。组合时注意画面中形与形之间的关系——前后遮挡、上下左右的呼应、排列时的疏密等。

2、画面组合并进行粘贴。先粘贴画面中的主体部分,如有遮挡部分一定要先粘贴下层再粘贴上层。

3、作品完成后请学生给作品起个画题,然后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活动一:

欣赏黑板上悬挂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布贴画范作三-四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布贴画。活动二

1、分析布贴画有什么特点?它与画笔表现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颜色漂亮、具有装饰感、是用画笔很难表现的。

布贴画表现内容丰富、有人物、动物、静物、景物等,主要是利用布料的材质花色以厚薄。轻重来表现,还有的利用了布料的毛边、布丝等创作出了有趣的装饰画。

它们的花纹、质地、颜色个不一样,形状也多种多样。让我们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按照自己的想法、剪剪、拼拼、摆摆、贴贴,就能做成这些装饰味很强的布贴画。

3、欣赏布贴画,找出作品在造型上共同的特点。(学生讨论回答)活动三

1、引导学生想景物、交流。

4-5名学生回答,教师即时表扬肯定。

2、教师出示一堆布头和一张白纸(实物投影上)

设计画稿(板书)

设计时力求简单、可进行适度夸张。

第二步是选择布料,(板书)具体分析几幅范作的选材,给学生以启示。

可根据设计稿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布料。不必完全按实物的颜色来。

3、剪形拼摆(板书)

比着画搞剪形、剪形时不必精心剪刻。因布贴画本身追求的就是粗犷美。课时重点演示拼摆步骤。

4、粘贴完成(板书)

引导学生想景物,4-5名学生交流,教师随时肯定表扬构思好的同学。活动四:

构思设计一幅布贴画,今天主要完成设计画稿和选择布料两步。基础好的同学可将画稿设计的内容多一些,剪完后拼摆一下。

可四人一组将带来的布料混合,再根据画稿选材,选好的剪下来单独放好,以免混浠。

小学美术新教材培训讲稿 篇10

浙美版新教材培训讲稿

一、教材分析

浙美版教材的编写,是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改的文件为指针和依据,遵循了国内外美术教育从“教师中心”向“学生本位”转化,从“技能性”向“人文性”转化,从“单一性”向“综合性”转化,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转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体现了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教材以阶段标准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为参考,以利于学生学习作为思考的基点,以设疑、提示、选择、资料提供、方法指导、讨论和解释等方式,展示学习过程。在内容组织上,充分考虑其综合性,将课程内容有机而巧妙地融入每个课题或学习单元。注重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引导学生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接纳世界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建立多元艺术观念,丰富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样式,体验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充实自己审美需求。

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改变了传统学科知识门类划分课业的形式,淡化了美术门类,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拓宽了美术的文化背景,增加了工艺设计的比例。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既考虑到知识体系的建构又突出了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1.构建课程新体系。

本套教材的编写,努力探索,构建一个既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充分体现美术学科特点,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这一教育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终生受益。

本教材的体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为核心、以探究式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以人文性单元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人文性单元结构是教材的主要特征。用能反映美术创作内容和形式、与时俱进的美术作品,以欣赏为主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提高欣赏水平、审美能力的同时,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关心时代的发展,加强社会责任感。2.贯穿教育新理念。

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发展。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教材编写同样需要遵循当今世界先进的、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变过去教学中过于注重传授学科知识、技能的倾向,体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终生必备的美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是贯穿本教材编写的根本理念。

教材的每个单元在课题的教学目标上都努力明确体现三维目标的培养;以问题为纽带,体现多样的研究问题提出方式;突出学生在自主互动的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实践,并增设了课后思考拓展的问题;采用以提示为指导的启发式教法;学习建议分层次,教材设计具有多元选择性和可操作性,以适应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自评和互评相结合,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版式设计特色鲜明,努力使版式设计成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美观、大方的版式设计中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本教材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将学习活动划分为“欣赏”与“创作”两大学习方式;内容涵盖“设计·应用”、“品味·评述”和“综合·探索”、“造型·表现”四大学习领域;而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各个学习领域都设有各自的教学目标:

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力求培养学生设计意识和制作能力,特别是设计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现代生活中处处有设计,制作能力是实现设计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有别于过去的工艺制作课。低年级的“设计·应用”只是体会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能有简单的创意和手工的操作能力。

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学生会从与身边的社会生活结合,初步了解到美术学习的综合性。随着年级的增高,它们还将接触到与其它学科的综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世界性关注的课题。让学生在综合·探索学习活动中,开拓视野,进一步认识到美术与其它学科和人类社会的紧密联系。低年级的教学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如节日、季节等。

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通过描述、分析、评价等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理解,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况。在各个年级段的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低年级就表现在接触美术,激发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突出了对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的学习,把学生自发的学习逐步引导到自觉的学习状态。课程标准对“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作了非常明确的说明:

造型指的是运用描绘、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和意义的过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 知识目标:基本概括了造型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能力目标:则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突出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

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对教材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一学习领域不仅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念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这一类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才会逐渐适度地显现。

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整个教学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是非常有利的。

四、教材的教学设计有创新。

本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讲,有以下方法:

方法一: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每一课实际教学内容,在每课课题旁写明本课主要学习目标,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使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并真正实现教学互动。例如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书中提出“学习观察人的主要特征,与同学做好朋友”的学习目标,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方法二:以问题为纽带。

运用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实施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设计,即一开始学习就让学生围绕着对问题的思考或注意引发学生产生问题,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研究,以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例如第12册《奇思妙想》一课,一开始就提出“本课所选的作品‘奇’在何处?‘妙’在哪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继而又提出“„„你还能有与之不同的联想吗?”等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联想,以达到活跃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方法三:以提示为指导。

采用提示的形式进行指导是一种启发式的教法,避免了注入式的教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的是活的知识、技能。如第1册第16课《大气球飞呀飞》,要求学生画飞得高的大气球。如何使画出来的气球感觉又大又高呢?书中提示:“把地上的房子、树木等画小,气球就会感觉飞得高了。”促使学生悟到大小对比的表现方法。

方法四:重感受和实践。

依据美术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本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小栏目“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说一说”,就是让学生通过多动眼、多动脑、多动手来感觉美、创造美。例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的“说一说”:“下雨天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哪些事情?”“想一想”:“你还能想出雨点的其他画法吗?”第8课《窗花花》的“试一试”:“如何撕才能使图形边线好看?”„„都提出了让学生多感受、多实践的要求。

方法五:多自评与互评。

学习评价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使评价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是我们的目标,因此本教材设计了“自画自评”、“自说自画”等栏目。如第1册第5课《小雨沙沙》中的“自画自评”,小作者们说“我画雨天照顾小弟弟的情景”,“我画动物在雨天的生活”等都要求学生自己评自己的画。又如第1册第14课《我做的笔筒》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说说同学做的笔筒有什么优点”,第4课《我的胸卡》的“学习建议”中要求学生“把胸卡戴起来,与同学认识、交流”等,都强调了作业的互评。

方法六:“学习建议”分层次。

为了增强教材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教材设计了分层次的“学习建议”。教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学习建议”中的某个层次或全部的要求。如第1册《来来往往的车辆》一课的“学习建议”就分“用撕纸拼贴的方法表现你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及“在纸箱、纸盒上贴出汽车的样子,并模拟车来车往的场面”两个层次,前面的要求低些,后面的要求高些,教师、学生可自主选择。

五、教学上的一些建议:

了解了本年级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为更好地实施教学,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了解新课程所面对的学生。

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能力“强者”与“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

2、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例如在上第1册第5课《小雨沙纱》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水乡烟雨》、《春雨江南》这两幅作品,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雨及表现技法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让学生对晴天和雨天以及课本中摄影作品和版画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体验雨天的美,了解摄影和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同样,上第三册第2课《好大的向日葵》时,先让学生观看荷兰画家凡·高的油画《向日葵》、任必端的版画《葵花地》这两幅作品,不要急于讲解葵花造型、色彩及表现手法,而应当让学生对葵花与一般花朵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体验葵花的美,了解油画、版画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美感,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3、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那么,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创新的欲望。例如第2册第2课《水彩游戏》应抓住“多种形式的水彩玩法”,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出与众不同的玩法来,可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以便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然后,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创造。

又如第三册第3课《奇妙的字母》中应抓住“字母的外形变化”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与众不同的字母外形,然后学生讲讲自己的思路,再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最后互相比较,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他们创造。

4、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以前,由于过分强调美术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今天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人文精神,是新世纪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突出美术文化的学习呢? 首先应重视在美术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例如,第2册第14课《神气的大公鸡》中先让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油画作品《大公鸡》及大公鸡的国画作品和摄影作品,讲讲与公鸡有关的故事以及公鸡的寓意及画家毕加索的情况,为大公鸡创设文化情境。

第三册第9课《泥娃娃》同样也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民间泥塑《大阿福》、《刘海戏金蟾》的实物或者照片,讲讲“大阿福”的意思与来历,说说“刘海戏金蟾”的故事,为泥塑“娃娃”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

5、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依靠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与环境互动,与人类文化互动,达到自身进一步发展的目的。例如,第三册第5课《小闹钟》中设问:“这些闹钟的造型与钟面指针的特点各是什么?”应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实物,分析归纳出闹钟的造型及指针的特点。一定要避免老师直接讲解这些特点。

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要用统一的规定去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业应是个性的体现,要以丰富性、多样性的要求去迎合学生的需要,如果学生完成的作业各不相同,则应该充分肯定。例如,在第1册第9课《花式“点心”》中绝不要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做同一款式的“点心”,而应该让学生做出各有特色的“点心”。当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非让学生放任自流。但我们的教师也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体验作为“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而应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6、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用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交融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的机会将越来越多,这使得当今美术课应十分注意以美术为主体并联合其他学科学习,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发掘综合性内容,例如在第2册第6课《船儿出航》教学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船”的同时,应重视如何使船的基体能浮出水面的实验。还可以放放大船下水或远航的资料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索、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册第15课《闪光的星星》中,在要求学生动手制作玩具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视觉暂留原理的学习。除了玩具本身的试验外,还可以放放动画片,通过画面分解让学生感受不动的画面连续放映而“动起来”的效果,以引起他们对科学原理的好奇,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及对科学的探究、试验的兴趣和热情。

探究性学习是美术学习的一种好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问题多思考,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如第三册第22课《下雪天》教学中要求学生想一想:“周围这些雪花各有什么不同?该怎么剪?”让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实践,最后掌握不同雪花的剪法。

第1册第18课《大家成为好朋友》教学中可向学生提问:“男女生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通过研究与比较来分辨男女生不同特征。

7、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传统美术课程评价是一种以课程目标为依据的鉴定和甄别,现代课程评价应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核心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通过突出评价的过程和个性的差异性等,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应改变“像不像”等“技能性”的单一化评价标准,体现美术的多样性、个性化、创造性等基本特征。在评价中除了要完善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的观念与方法,也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例如在第三册第18课《自己做帽子》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做的纸帽子的优点及改进意见,第1册第15课《能站立的折纸动物》中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做的动物的优点和改进意见,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这样的教学课堂气氛一定更为生动活泼,学生更感兴趣,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8、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上第2册第10课《信封纸偶》可以让学生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用自制信封纸偶表现童话故事。第三册第1课《云儿朵朵》可以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分析千变万化的云朵图像;第18课《自己做帽子》可以安排学生通过互戴帽子,分析帽子设计、制作中的优缺点;第11课《手拉手,好朋友》可以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手拉手跳起集体舞等等。当然,这个跳舞有点难度,先不要说音乐的问题,失控起来也不好解决。

9、广泛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上一篇:送寿桃的由来-鲜花礼仪社交礼仪下一篇:厂区保安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