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

2024-10-03

小学美术(共11篇)

小学美术 篇1

小学美术教师工作总结-小学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小学美术教师个人工作

总结

美术教师工作总结小编精心推荐

美术教师工作总结 | 美术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 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以下《小学美术教师个人工作总结》由工作总结网个人工作总结频道为您提供的范文两篇,希望对您写个人工作总结有所帮助!

范文一:

一学期来,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的各项

工作。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团结同事,平时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为了下学期更好的工作,我现将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担任一年、二年和学前的美术教学工作。班级多,学生的状况均有不同。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努力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平等关系。

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讲评作业,广泛学习各种知识,以便能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应用,在讲课中我力求做到重点突出,线索明了,语言简练、生动,课堂气氛活跃,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平时善于总结经验,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取长补短,使美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完成。

我认真地分析了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特色及体系,懂得了美术必须要求

掌握的学习内容,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然后就有放矢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一、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我觉得上课就像上舞台,“导演”就是教师,但学生决不是“观众”而是“演员”!教师要做一个好导演,要引导学生去演,去学。学生不可能40分钟都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滔滔不绝地讲授知识,引出课题必须抓住学生的思维,就如一个好的故事开头往往会吸引一大堆听众,需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吸引他们,在适当的时候抓住机会吸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吸引住了,学生的思维跟上来,积极性自然就上去了,例如《形形色色的世界》一课,在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了形和色,生活会变得怎样?我觉得这样不能引起全部学生的注意,所以我换了一种问法:你们知不

知道这些画只是画家们用了某种高超的技术骗取了你们的视觉?你知道他们是怎么骗你们的吗?话音刚落,所有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随后还要把学生能够发挥参与的机会让给他们,学生三四个活了,肯定会带动着七八个人,七八人又慢慢牵动着全班人,如果学生不能或不会回答或参与时,可适当调低难度,例如提示,激发促进学生思维,最后涉及知识面。比如可让学生先去参与知识点的研究,让他们悟出错在哪,老师再进一步总结,同时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比着讲。

教师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关键是捕捉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对学生的培养,强调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学了什么,而且要让他们学以致用。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的“兴趣”,有了这种兴趣,自然就会在愉快中学习了。例如《汽车的造型》一课中让学生自己设计一辆概念车。细致

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教师再利用部分时间进行作业评讲,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劲头。

二、对教师而言,学生的任何丰富的想象力,我们都应该支持。

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些活泼宽松的课堂看起来似乎有点乱,但就是在这种乱的过程中,学生发挥的了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地学到了知识。我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而是相信学生的创造潜能与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去探索和创新,杜绝只要一种答案,只追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讲方法,否定用“像不像”等来作为衡量的标准。因为不是每个学生都是要考艺术院校。例如《我为同学画张像》和《想象的汽车》。我觉得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总站在他的身边,或轻轻点拨让学生茅塞顿开,或真诚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

在其他方面,我积极参与听课、教

学研究课、研讨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积极协助学校、班级做好美术宣传工作。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小学美术 篇2

而这些充斥在少年儿童身边周围的视觉图 (影) 像, 都是外来文化的形象。从早期麦当劳、迪斯尼、好莱坞的消费模式到好莱坞动画、拍大头贴等哈日族及韩剧的韩迷族。这些形象其实深刻地包含着外来文化的价值, 深刻地改变着我们少年儿童的行为和价值观。曾几何时, 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成了中国青少年最热衷的节日, 各种西方 (美国) 式的节庆活动仪式风靡。哈日或哈韩风潮带来的各色流行文化与周边产品的热销, 不单是文化强国在我国牟取利润, 更是在根本上潜移默化中国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当中国青少年选择将西方的米奇老鼠作为自己的亲密玩伴时、当我国青少年的胃肠习惯选择西方快餐食品, 排斥稀饭豆浆时, 他们选择的不仅是玩具或食物, 更是心理底层的文化价值及自我认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下, 我们的孩子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接触到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其背后的文化,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但是同时我们的传统美术却在逐渐淡出少年儿童的身边, 而恰恰正是这些传统美术包含了我国传统的文化和价值取向,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传统美术的产生、传播、发展都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 经济浪潮和外来流行文化的风靡加速了中国传统美术植根土壤的流失。所以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外来文化价值观图 (影) 像的社会环境里, 传统美术的传承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学时期, 正是一个人价值观和审美趣味初步形成的时期, 此时将传统美术引入小学美术课堂就显得意味深长。美术课堂不仅仅是传授技法、宣扬美的课堂, 也是一个传承文化的重要渠道。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美术课程的文化属性。“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 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 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 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 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 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 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那么怎样在小学美术课堂当中进行传统美术教学呢?

1.寻找合适的材料作为切入口。教师在进行传统民间美术教学的时候, 要寻找一些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材料作为教学的切入口。比如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征的广告、图片作为分析解读对象, 例如可口可乐的新春广告, 或者我国在20世纪中期所拍摄的一些动画片, 比如《大闹天宫》等。引导学生对这些媒体影像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辨认分析, 并对比同一品牌其他时期的广告, 对其中不同文化因素做出比较认知。从而引导并强化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使学生了解这些故事、广告的背景, 从而了解这些素材所包含的传统文化, 并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教师可让学生收集与民间美术相关的图片, 例如剪纸、扎染、年画等等。让学生描述相关图片, 使其熟悉了解此类民间美术表现形式, 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民间美术形式的看法。教师在学生自己收集并描述的基础上, 深入介绍此类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技法、含义, 并介绍与之民间美术形式相关的风俗传统, 使学生能较为深入地了解某一民间美术及其背后的文化传统。

3.在美术课堂中进行民间美术教学, 除了以教师自备的教材进行教学外, 教师还可以邀请某一方面的民间美术创作者进入课堂, 与学生互动, 介绍其作品和创作手法, 让学生能够直接从艺术家身上获得学习。学生除了透过教师学习艺术外, 更重要的是有机会能够接触校外的艺术世界与艺术观点, 因此美术教师有责任引荐校外的艺术资源进入课堂。学生和教师应尽量接近代表该文化的主要资源, 如此类文化的社区成员和艺术家等。在学习不同的民间美术时, 可以邀请不同的民族、不同类型的艺术家进入到课堂里来。这些艺术家认同课堂美术教育的功能, 了解教学目标并有参与的热忱, 也对自己的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 他们可帮助学生探索艺术创作, 也可担任角色模范, 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以及文化。让艺术家和学生互动, 除了跨文化了解外, 也能让学生吸收艺术家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学生必须将对话过程简要记录, 询问更多有关此类民间美术所包含的文化的问题, 并筛选对话与问答中至少一项重点回家寻找数据, 准备其后的创作。学生将从对话中吸收更多相关文化的知识, 并学习以礼貌和尊重的态度和艺术家互动。教师需引导:“借由与彼此认识的过程, 我们便可学习尊重不同的文化和族群”的观念。

4.在前面三个步骤的基础上, 让学生根据某一民间美术形式进行创作。借由创作进一步熟悉此一民间美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在创作中能呈现出一项在和艺术家对话后所搜集的资料, 能表现这一民间美术所代表的民俗文化。这样的创作不是为了形式而创作, 而是为了深入了解一种民间美术及其所代表的民俗文化而创作。

民间美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各类艺术思想与艺术作品, 它反映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并对现今社会和艺术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与影响。在教学中, 应重视对我国民间美术的再认识、重视对学生民间美术的教育, 有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理解和认同, 有助于引导学生参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美术作为一种文化的学习, 就应该使学生知道, 传统艺术是我们祖先从昨天走向明天的进程中所留下的印记,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之一。在小学美术课堂进行民间美术教学, 有助于学生理清身边五光十色、绚烂夺目的视觉环境, 对民间美术以及传统文化产生认同和亲切感, 有助于学生了解自身和认识社会, 并能培养学生平等对待各种文化的宽容心。

摘要: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具有优秀的文化传统, 其中就包括了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 犹如人类的“基因”, 代代相传, 生生不息。当今社会, 由绘画、摄影、影片、电视、计算机、互联网与数字科技产生的视觉图 (影) 像已经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和行为。而受视觉图 (影) 像影响最深的是少年儿童, 传统的文化和美术形式已经逐渐从少年儿童身边淡出, 因此, 在小学美术课程中, 开展传统美术教育尤为迫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传统美术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 .

[3].刘道广主编, 《中国民间美术发展史》,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2 (.4) .

小学美术 篇3

【关键词】高段小学 美术教学 兴趣爱好

【基金项目】大连教育学院“十二五”教育优秀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07-01

一、激发高段小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性及原因

(一)激发高段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或活动产生积极倾的态度,是人做好一件事物的最初动力。在我国《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1]。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就是培养小学生,尤其是高段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爱好,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本课题的主要原因

在参照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既是中低段小学生对美术学科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而高段小学生随着知识领域的拓展,主课课程不断加大学习量,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并不高,使得我们在对高段小学生进行美术教学时,很难发挥美术学科的作用,严重影响着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而高段小学生不喜欢美术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大,其所承受的学习任务和学习压力也有了相应的增加,许多学生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美术。其次,由于美术学科属于非笔试科目,而许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是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使得很多学生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常常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等需要考试的科目上。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教育心理学理论

从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等方面分析,人类无论从事何种活动,都必须要有一种积极参与的心态,才能有效的提高处事的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大脑中与学习科目有关的神经细胞就会表现的格外兴奋,与学习科目无关的神经细胞则处于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这样一来,相关知识信息的传输就会保持一种最佳的传输状态,继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最关键因素。

(二)学习心理学理论

高段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有了一定的发育,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贪玩好动、记忆力强、好奇心重以及求知欲旺盛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形成。

(三)快乐教育理论

要想使学生长期处于快乐之中,就必须要做到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快乐作为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最主要因素,常常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被满足程度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学生产生钻研、探索以及创新等愿望的主要动力。

三、研究本课题的目标

(一)探讨高段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所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最关键因素就是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规律,并依此为参考依据,对教学方案做出及时调整,为后期高段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研究高段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征和规律

众所周知,就自然界而言,任何一件事物都有着其相应的特征和规律,所以,一旦我们掌握激发高段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特征和规律,就会在教学工作中制定高效合理的教学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教育转型阶段,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灌输式教学方法逐渐被淘汰,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也逐渐被提出。然而,我们在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同时,却面临教师教学技能和教育观念跟不上的现状,老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其教学思想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所以,研究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完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用人单位人才标准逐渐转变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小学美术学科已成为我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学科,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青燕.浅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3).

[2]肖维新.如何利用远教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05)

作者简介: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案 篇4

课题:电脑美术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材分析:

上学期学过电脑美术,本学期巩固学习画板程序。运用画图板中的方和圆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绘制建筑物或动物,使学生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电脑绘画产生兴趣。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入系统画板程序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简单绘画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脑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感受电脑美术的乐趣。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画图板操作。教学思路和建议:

以教师的电脑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概括动物的特征,使学生能运用圆和矩形等工具进行电脑绘画创作。教学准备:

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专用教室中的各种教学设施。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 组织教学:

作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组织工作,安排好每个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活动二: 欣赏:

1、欣赏一些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产生对电脑绘画的直观印象。请学生谈感受。

2、欣赏电脑美术作品,当场演示电脑绘画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电脑美术的强烈兴趣。活动三:

师生共同演示并操作:

1、请学生跟着教师的演示进入WINDOWS画图程序。

2、教师讲清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重点使学生了解复制工具的基本用途。

3、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用圆和方来概括它的特点。一位学生到前面来操作,其他学生画在本机电脑上。

4、运用粘贴、复制工具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活动四: 学生操作:

用圆和方概括特点进行操作。利用摸板中的各种工具和形状等,绘制一幅电脑画。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绘制。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个别辅导。活动五: 评价:

共同评价,有自己的特色或操作中能敢于大胆尝试的。札记:

小学美术 篇5

(一)课

件教学目的:通过绘制自己的漫画像,人像漫画学习漫画夸张、变形手法。

作业

要求:认真观察人像漫画自己的特征,用夸张、变形的画法,画一幅漫画像。

教学重点:漫画肖像画的变形、夸张人像漫画手法。

教学难点

: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画出自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人像漫画: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人像漫画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一)引入:

出现一些人物的漫画像。

提问:这些人物你们都熟悉吗?你觉得他们的画像怎么样?跟平时的画像有什么区别?

小结:这些是漫画像。(出现课题)人们看了会想笑,并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也来画一画自己的漫画像。(再次出现课题人像漫画)

(二)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同学的照片,再看一看他们的漫画像。你能找出漫画的特点吗?(同学间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小结:漫画的特点是把人物外形及表情夸张变形了。把人物最有特点的地方表现出来。比如:带的眼镜等。

(三)观察:

你想为自己画一幅漫画像画什么样的呢?

先来看看自己有什么特点。拿出镜子对照着观察自己,还可以同学间互相找特点。

小结: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并画在黑板上人像漫画。

(四)演示:漫画像,边画边告诉学生抓住突出的特点。从整体入手不要从小部分画。

(五)欣赏:

出现几幅单线勾画的作品及添加少许色彩的作品。再欣赏一些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业

可以先用铅笔画一幅小草图再用深色的油画棒或彩笔放大画出来。画完后可以贴到前面来。

四、总结:展评作业

。课

小学美术 篇6

1、认知目标: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水墨游戏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材料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水墨游戏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2、情感目标:培养保护动物的环保意识,体验合作、探究、发现的愉悦,激发自信心和美术学习的兴趣。水墨游戏

3、能力目标:通过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感知、探索、理解自然界及艺术作品中的动物的形、色、动态之美,引发喜爱动物之情和环保意识,探索用各种媒材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2、教学难点

: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教学准备:、每个同学都收集一到两个与动物相关的故事

2、动物欣赏图片和视频资料。

3、各种用以制作“动物”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

一、表演、回忆、发表、表演猜谜:你知道哪些的动物的动做?你能把它模仿出来让其他小朋友去猜一猜吗?(部分学生台前模仿某一种动物进行表演,台下学生猜迷)水墨游戏

2、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体、颜色、花纹等基本特征和这种动物有什么生活习性?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里?水墨游戏

二、观察、赏析、感受

、播放各种动物的活动录象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2、浏览各类动物活动场面的视频及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赏析比较动物的颜色、外形、斑纹、动态等,认识动物之美和可爱之处。

3、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知道哪种动物的故事呢?

4、赏析艺术家表现动物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美术表现方式和美的多样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后发表:你觉得这些动物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

三、思考、探索、创作、引导赏析学生制作的动物作品的美感(从形、色、花纹、动态方面引导),探索如何巧妙的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用了哪些材料?)。

2、师生总结制作“动物”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动物”。

(2)根据想好的“动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3、围绕重难点有目的地进行讨论:

(1)本组要制作一组什么动物?

(2)用什么材料?

(3)如何分工合作?

(4)想为这组每个动物起个什么名编一个什么故事呢?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4、提出作业

要求:小组合作制作一群自己喜欢的动物。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动物”的活动。

四、展示、评价、延伸、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动物的故事”童话剧表演。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

3、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引导学生自我进行环保教育。(示珍稀动物图片请学生判断)

4、针对各小组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似、色美、花纹是否生动,是否有创意?本课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表现怎样?)

板书设计

:水墨游戏——动物

小学美术 篇7

1. 激发学生兴趣

数字美术具有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创作快捷、传播迅速等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 拓宽艺术视野

数字美术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感受美术的魅力、艺术的熏陶,为学生的美术鉴赏、创作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3. 培养信息素养

在小学阶段,数字美术主要是信息技术与传统美术的结合,这对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高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大有裨益。

4. 激发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了无限可能,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使学生的艺术构思轻而易举地变成现实,大大激发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数字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原则

1. 趣味性原则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潜能、培养他们自信、鼓励他们学习的根本因素。因此,数字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趣味性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护学生自信心。

2. 启发性原则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强调,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数字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引发学生思考,指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创新。

3. 顺序性原则

数字美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既要遵循美术教学基本规律,又要兼顾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4. 兼顾性原则

数字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不能完全等同或取代传统美术教学,而是要与传统美术教学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协调发展。

三、数字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笼统来说,数字美术包含以下四种形式:(1)对传统美术作品的数字加工及资源利用;(2)借助数字技术进行的美术创作;(3)借助数字平台进行的美术创作及传播;(4)宽带交互式多媒体应用系统视域下的艺术作品。落实到小学美术教学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美术鉴赏

在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数字美术资源,一方面向学生展示花鸟鱼虫、名山大川、雕塑建筑等具有艺术美感的实物或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另一方面向学生展示名家名作,让学生在欣赏、点评和临摹的过程中,夯实美术基础,提高美术修养。例如,在“名画赏析”课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美术资源,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格尔尼卡》《向日葵》《星月夜》等充满童趣的名家作品,并让学生进行对比欣赏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电脑绘画

电脑绘画利用计算机的“画图”功能进行美术创作,降低了绘画成本,提高了绘画效率,创新了绘画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灵感,是数字美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形式。例如,在讲“线条”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的“画笔”功能进行绘画,鼓励学生大胆应用线条和色彩来展示自己的构思,表达自己的想法。由于数字绘画拥有便捷的“涂色”“修改”“删除”等功能,使学生放下了纸质绘画的种种思想顾虑,展开联想的翅膀,大胆作画,激发了学生绘画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软件创作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应用Photoshop、Painter等软件进行美术创作,将技术与艺术结合起来,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将自己的艺术理想变为现实。例如,在讲“色彩”的时候,教师给出一幅“夕阳西下图”,图中包含天空、晚霞、长椅、小路、树木、河流和游人等元素,教师分别给出了“欣喜”“悲伤”和“匆忙”三个情境,让学生根据不同情境,利用Photoshop软件调整图片中各元素的色调,让学生领悟不同的色彩在表达不同情感和氛围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艺术素养。

4. 数码产品

美术是一门包罗万象、辐射广泛的学科,囊括绘画、摄影、动漫、雕塑等多个领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照相机、摄影机等数码产品进行数字美术创作,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美术修养。例如,鼓励学生周末到周边地区进行艺术采风,并拍摄照片或视频,在班级美术学习群内共享,供学生交流欣赏。与此同时,可以将学生拍摄的作品作为课堂教学的数字美术资源,利用画图、Photoshop、Painter等软件进行美术加工和再创作,丰富美术教学资源,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 篇8

关键词:美术欣赏;引导;审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37-01

美术欣赏正是培养儿童艺术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对现阶段对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视,新教材较之原教材大大增加了美术欣赏的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有益于发展学生性情、情感、自信和语言。

美术欣赏涉及到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觉、意义领会等方面的内容。作品背后还必须涉猎到人类文明的许多领域。那么,该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呢?我想选择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学生对欣赏课的兴趣保留时间不长。学生欣赏作品缺乏深度,往往仅停留于表面的“像与不像”,“好看与不好看”。教师欣赏课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生欣赏的过程只是教师知识经验的反复,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欣赏缺乏相应知识。

二、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以上欣赏教学中的现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方法与措施:

1、加强教师自身美学修养

加强教师自身语言、肢体表达能力,努力使美术欣赏课上得绘声绘色,加强效率。

重视欣赏课,精心准备教案,充分了解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不仅让学生赏其“形”,更应该赏其“神”。

案例1:在一次欣赏印象派画家凡高作品的欣赏课上,学生很不了解为什么被誉为“绘画大师”凡高的很多作品会看上去那么艳丽,甚至艳丽得有些想孩子的创作,不像是出自他们印象中的“名家”之手。于是我便和学生聊起了凡高生平事迹。听过梵高的故事后,学生仿佛恍然大悟,原来凡高的色彩明丽是有他发展的一个过程,有他的一种风格与内涵,所以以后如果学生再有机会接触凡高的作品,他们的认识应该就完全不一样了吧!

2、激发学生欣赏兴趣

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说:“任何美的欣赏都必须要基于学生的反映。”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常是凭第一印象的感觉来欣赏作品,无意识属性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总是激动片刻、粗略领会便心满意足,而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背景文化却未能仔细琢磨。教师要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充分激发学生欣赏兴趣。利用投影等多媒体设备,尝试将美术与音乐相结合,激发情感,增进兴趣。

案例2:我在早期听到一位名师在自编欣赏教材《走近瓯塑》一课中的发挥让我印象颇深。周老师让学生有意识地欣赏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制作的特殊工具;亲眼看一看温州的瓯塑做品;听一听专家的介绍;结合作品、根据材料的特点,在技法、材料、题材及表现形式上大胆想象、积极创新。并利用媒体观看瓯塑艺人和教师利用综合材料制作瓯塑的片段,让学生在整体的感官中真正走近瓯塑。最后,通过教师提问:“还可以结合什么材料?做在什么地方?……”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想到了用自己的旧玩具装饰作品,将传统的民间工艺加以传承与创新。

这位老师可以说是将欣赏课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多管齐下:借助媒体欣赏作品;讲述作品背后人文内涵;动手制作体验瓯塑这一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乐趣,更是深入感受文化本身,怎能不让人记忆犹新呢?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作品,提高欣赏层次

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美术欣赏在美术教学中独特的审美功能,在教学中体现“一学生为主体”的新美术教学观,注重学生的体验、发现、表现、创造和享受欣赏的过程,充分展示美术欣赏的感染、想象、激励、启迪、创新等方面绚丽的火花,让美术欣赏教学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三、需要后续研究的若干问题

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固然有许多方法形式,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

1、学生欣赏的兴趣会随着教材的内容而波动。一些具象的、色彩感强的绘画容易被孩子接受,而一些相对色彩单一的、古典绘画就有学生不愿问津。这就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去精选教材。

2、如何开展课外美术欣赏活动?课外的美术欣赏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美术知识、提高自身修养。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文化部门组织开展的美术作品展、儿童绘画作品展等有意义的社会美术交流活动。

以上的若干问题,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75-1

[2] 江泽民.在北戴河会见诺贝尔获得者时的讲话[J].论科学技术,2002年,215-216

[3]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大学出版社,2002.12.

小学美术 篇9

二年级(第一学期)美术测试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分数:_____

一.选择题。(单选题)(4分)

1.颜料中有三种基本的颜色,它们是()。A.黑、白、红 B.红、黄、蓝 C.黄、紫、粉 D.蓝、白、黄

2.下面颜色混合正确的是()。A.蓝色+黄色=绿色 B.黄色+红色=黄色 C.黄色+红色+蓝色=白色 D.黄色+红色+蓝色=深色

三.绘画题。(96分)

小学美术 篇10

民间美术 功能 小学美术教育 教学策略

一、美术的功能

关于美术的功能古人早有论述,春秋时期左丘明在《左传》中指出:“昔夏之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葛路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发展史》中讲:“《左传》的这段夏朝‘铸鼎象物的记载,我们可以看作是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代表理论。‘使民知神奸说的是青铜器图纹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最早的功能说。”[1]南齐谢赫在《画品》中讲:“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2]南朝时期宋王微在《叙画》中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1]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言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非繇述作”,可以“鉴戒贤愚,怡悦性情”[3]。古人从不同的角度对美术的功能进行了阐释。在现代,前苏联美学家卡冈在他的《美学教程》中把美术的功能分为交往功能、启蒙功能、教育功能、享乐功能。还有人指出,美术具有情感或情绪的宣泄功能、精神慰藉功能、心理医疗功能等。作为上层建筑的美术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即它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二、民间美术的功能及其特殊性

作为生长、发展于传统民间社会的民间美术,是下层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下层民间文化的一般内涵和性质,从而与对应于上层文化的宫廷美术、文人士大夫美术具有不同的艺术旨趣和风格面貌。民间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民众的生存方式、风俗习惯等,蕴涵着当地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在民众的生活与民间文化的传承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民间美术的功能具有多样性,从艺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来看,民间美术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性需求,而且它还进入到了民众的精神性需求领域,具有为民众提供物质性的实用功能和精神性的审美功能,并且还具有承载和传承民间文化的文化功能。笔者认为,从民间美术的本质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来看,民间美术不仅具有美术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而且还具有其特殊的生活功能和文化功能。民间美术的这五大功能是互相联系、整体统一的,它全面作用于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活动中。

1.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

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是通过它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象感知得来的,不同的民间美术样式可以让民众认识到作品中所反映的不同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和精神需求。“在民间美术中,某种形象的某种特定组合,表达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民俗场合,都是事先约定好了的,世世代代就按那个先于意识的规定来做。”[4]民间美术经久不变的程式性造型语言特征,推动了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得以体现。在原始农耕时代,民众虽然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但是可以通过民间美术的程式化特征认识到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民间美术的认识功能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具有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2.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

民间美术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其对民众的伦理道德教化上。民间美术受中国民间文化中伦理道德大格局的制约,主要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和对情感的倾诉方面。民间美术在题材的选取上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为经常借民间传说、历史典故和戏曲等题材内容宣扬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表彰先烈圣贤。这类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将道德教化融于审美娱乐中,是宣传伦理道德的重要外在形式。农耕社会时期农村的大部分民众就在这种传统的节日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民间美术也在悄然发挥着它的教育功能。

3.民间美术的审美功能

民间美术作为当地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折射了当地民众的审美观念、审美品格。民间美术那单纯且朴素的艺术风格、淳朴且率真的艺术语言是其独树一帜的审美品格和永恒的魅力,这种质朴的风格不仅表现在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上,而且表现在创造主体朴实无华的人格上。只有心灵的纯真、朴实,才能物化为形式的质朴。民间美术的质朴之美,既是形式的、风格的,又是精神的、情感的。民间美术的审美观念是向善求真,只有“善”与“真”的结合才能达到“美”的标准,追求事物真、善、美的统一是民间美术的“大美”所在。

4.民间美术的生活功能

民间美术与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充分体现了生活原型的特点,它的内容最大限度地贴近民众的生产生活,有时甚至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描述。民间美术是民众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民众的生活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民间的巨宅陈设到生活的日常器具,从祭祀供奉的用品用具到游艺活动中的面具、道具,以及装点节日的年画、窗花,都是民间生活的缩影。这种生活特征决定了民间美术的创造性必然随生活的需要和改善而不断进行变化。人类造物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是与人的生命原则和生命价值紧密相连的。民间美术的创造不仅忠实于这一原则而且把生命维系过程与造物活动相沟通,成为联系生活的重要方式,因而民间美术是一种生活的艺术,遍及民众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凸显了民间美术的生活功能。

5.民间美术的文化功能

作为民间文化重要载体的民间美术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即民间美术鲜明的延续性、传承性、集体性、模式化和地域性。悠久的农耕社会成就了民间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性质,也是民间美术生长的文化生态环境,民间美术基本上保持了民间文化的特征,体现了民间文化的精神,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民间美术的文化功能主要体现在民俗活动中,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基础,因而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鲜明地体现了当地的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春节的年画、元宵节的灯彩、婚礼的喜字花、丧葬的纸扎、祝寿的花馍、定情的荷包等无不表现为精彩的民间美术形式,体现了不同民俗活动中的民俗心理和民俗观念。endprint

三、民间美术的功能与小学美术教育

1.民间美术的功能契合课程标准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5]小学教育是学生人格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小学美术教育既要着重以美术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又要于学科教育过程中注意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智育功能,开发学生的右脑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心灵手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培养创造性功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首创性;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教化、提升情感的功能,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与品格;充分发挥美术的情趣性和情感性特点,使学校在偏向严肃的理性的约束的学习生活中增添活泼的非理性的自由的情趣和活力,使学生被压抑的情感得以宣泄,从而获得情感的平衡,使身心和情感得以健康发展和提高。美术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教育,即身体、心理、文化、思想、品德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以及学习习惯和行为的培养。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6]中小学美术教育专家尹少淳先生指出:“基础美术不是专业美术,而是一种生活美术教育,学生学的不是专业美术,而是生活美术,它所包含的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未来生活和身心发展。”既然是生活美术教育,那么小学美术教育就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可接触到的生活环境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民间美术的功能恰恰契合了这一需求,可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扩充教学内容。

2.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健康的个性人格

民族认同感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基本价值观和主体文化的归属感的认同,是一个民族得以绵延发展,民族文化稳定传承的不竭动力。民间美术是最能直接呈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多元文化纷繁交织和网络信息发达的读图时代,有必要通过民间美术教育功能的发挥来有效增强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文化认同感是个体形成良好自我认同感,从而拥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条件。心理学认为自我认同感是个人对自己的自我价值的定位、判断、信念和感受,当学生具备了健康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便会推动其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健康的自我认同感可以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自信、具有同情心、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形成特色的创新精神

新《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6]。民间美术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劳动群众是最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创作者,因而民间美术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之一。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古今中外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寻找艺术创新的艺术家比比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民俗活动用品、文化传承用品类的民间美术作品,一方面肩负了功能与审美有机结合的使命,实现了其社会功能价值的最大化,另一方面也为纯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源泉。

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而形象思维的发展如果与民间美术联系起来,将为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开辟一片崭新的领域。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将民间美术通过画笔、涂鸦、剪纸、泥塑等方式传递给儿童,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而且在正确的引导之下,还有助于小学生主动去认知和感受他们眼中的新奇事物;将民间美术中的美学规律传达给小学生,如造型语言上的循形、扭曲,色彩运用上的补色和冷暖等对比,外在构图形式上的对称与统一,不同视角的形态描绘、多种时空形象的融合,也能够激发和实现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习惯,形成健全的审美观念

审美作为理解能力的一种,它除了以感觉为依托之外,还与人生体验、情感、想象和创造等认知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先天因素与一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固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后天的培养也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民间美术通常在满足现实生活需求之外也实现了对生活美的表现,它一方面承载了人民大众对美的最初的认知意识,一方面也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审美理念,其以自身的功利意愿和民间大众的审美意愿作为审美判断和审美选择的标准,将征服、改造客观世界与憧憬圆满生活的愿望和理想诉诸于审美;民间美术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民大众对美的本质认识的一种最自然的感情流露形式。人们经过长久的文化积淀和民族审美心理调试,将真善美自然而然地统一在民间美术之中,民间美术所内含的稚拙、天真、自然等都和小学生的天性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提高民间美术功能的发挥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健全的审美观念。

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提高民间美术功能的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想发挥好民间美术的功能,教师首先要提高对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妥善设计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的审美起点和接受能力。

1.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兴趣原则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学习主动性的体现。”[7]民间美术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尤其是那些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题材样式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有利于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转化为持久的态度。教师要勤学习,多思考,与时俱进地结合新媒体教学手段,展现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调动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小学生对民间美术学习的动机来看,“主要与感情需要的内驱力有关,小学生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从学习的本身获得一种内在的快乐”[5],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努力营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进一步发挥民间美术的娱乐性特点。要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民间美术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手制作作品、体验成功的愉悦感,提高学生的精神和生活品质。endprint

2.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

有效教学应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民间美术的功能要想通过教学完满地发挥出来,首先必须依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结合学生的情意、操作的程度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其次不同文化区域内民间美术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西北、东北等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民间美术在当地是广大民众的审美取向、风土人情、思维模式和民族心理特征的具体呈现,这就要求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意结合当地特色的民间美术样式和题材,挖掘当地的民间美术资源。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只有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并选择恰当的民间美术样式和众所周知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才能有利于民间美术功能的完美发挥。

3.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突出民间美术实用性

民间美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学习到的民间美术内容应该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所学知识和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所学与所用相互贯通,从生活“实用”中学习,又能回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依据美术学习活动分类方式可以将小学美术课程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这四个领域民间美术都可以涉足其中。尤其在“设计·应用”这个领域,民间美术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可以为处于不同文化地域、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青少年学生、儿童提供多样的学习选择,在开发和利用本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有效地突出民间美术的功能,增强小学生细致观察、敏锐发现的能力,养成善于借鉴、敢于创新、勤于动手的良好生活习惯。

4.增强教师的美术素养,开发民间美术的资源

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强调,教师应该“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美术教师个人所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良好素质、丰富学识与高度的专业能力对美术教学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是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首要主体,为了合理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资源,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理论素养”[8],民间美术的功能能否发挥出来,与美术教师所掌握的民间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课程资源知识等密切相关。教师在业余时间要主动地去学习并掌握民间美术的相关知识,更应该熟知本区域内的民间美术样式。“在不同的情境和条件下的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小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和行为表现,小学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才能提供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教育策略,灵活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9]美术教师要主动把理论学习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不断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提升专业能力,增长教育智慧,开发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民间美术资源。

民间美术以图像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易被感知和接受的视觉形象,蕴涵并折射出当地民众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审美品格,充盈着当地民众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需求的多姿多彩生活空间。在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和快速的信息化社会进程中,民间美术对于小学生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形成朴素的视觉文化意识和培养创造力有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效用。民间美术可以补充当代小学生对朴素的风土人情美感的认识与体验,也能激发小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因而,通过民间美术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总而言之,民间美术是小学美术教育重要的校外素材性课程资源,是一种隐性的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视民间美术功能的发挥,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和效率性的民间美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小学美术教育实效性的最佳教学策略。

————————

参考文献

[1]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

[2]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4] 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6.

[5] 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5.

[6] 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 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尹少淳.中小学美术教学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9]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王胜选(1981-),男,河南滑县人,陕西安康学院艺术系讲师,文学硕士。]

小学美术创新教育刍议 篇11

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

1.美术学科被边缘化

近年来, 虽然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 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应试教育的思潮依然存在。 在小学学科教学过程中, 必考科目和非必考科目受到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小学美术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副科, 往往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 这种被边缘化, 主要体现在学校及教师对美术学科不重视, 学科课时较少, 学生及家长不重视。 美术学科的地位, 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难以真正学习到美术知识的精髓, 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得美术难以发挥其在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真正作用。

2.教学评价流于形式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但是, 在目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 评价往往流于形式。 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 不注重过程;只强调共性, 而忽视个性。 这些教学评价, 都不利于小学美术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实际的课堂教学现状,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 阐述在小学美术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

1.完善教学设计, 做好充分准备。

一堂完美的课, 是以完善的教学设计为基础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 没有完善的教学设计, 就凭自己的心血来潮, 胡乱讲解一通, 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教师要让自己在台上的一分钟显得有意义, 就必须下足工夫做好教学设计。 例如, 本堂课要讲解的内容, 采用什么样的方式, 进行什么样的提问等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 并在课堂教学中, 利用风趣幽默的讲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的目的。

2.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目前, 国家新课程改革一直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尤其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因为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忽视美术的实践性, 只给学生讲解空泛的理论知识, 难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并且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欣赏水平。因此, 强调学生在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势在必行。 学生在美术教学中主体地位的提高, 有助于其实践能力的提高, 实践能力的提高会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这是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

3.适时激励,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小学阶段是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 具有好动、好胜的特点。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善于抓住小学生的个性特点, 予以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的不同思路、不同观点, 教师不应当予以反对或者批评, 而应当包容学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并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和联想, 不断树立学生创新的勇气和信息, 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 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当学会放手, 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在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 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和美术能力。

4.重视教学评价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任何一门学科, 教学评价都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教师认为教学评价系画蛇添足, 其实不然, 教学评价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良好的教学评价, 对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 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 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就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 例如, 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不应当为几个简单的评语, 而应当结合学生作品的特点, 找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并予以鼓励,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阵地, 美术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需要, 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立军.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探讨[J].新课程学习, 2011 (12) .

[2]金彩凤.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J].新课程, 2012 (03) .

上一篇:课题研究计划下一篇:干部队伍和作风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