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共12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各位同学:
根据往年经验,部分同学由于没有正确填写《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2012-2013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中的“详细申请理由”而导致无法对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情况进行合理认定,学生工作处现做如下填写说明。详细申请理由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一、家庭收入来源。如父母务农;又或父经商,母务农;又或父母下岗待业等。如果家中欠下巨款的,则应说明欠款原因,否则视为无效因素。
二、家庭组成人员情况。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一哥上**学院大三,一弟上高三,一妹上小六;又或一哥已婚,经商,需要维持其家庭生活,对大家庭帮助不大,一哥上
要家庭成员情况写明,不能仅写“家中多人念书
三、病患情况。这些需要说明的是,务必将病名及病情详细写明。如不能只是填写父常年卧病,而是要写:父患中度哮喘,老人的,则需要将赡养老人的情况说明,或,父兄弟三人,平均承担赡养义务等。
素,在此特别强调。如果有病历的,最好提供病历复印件。
四、受灾情况。要将受灾日期及程度说明,如不能写,家中常年受灾,农作物收成不好;而是要写家在贵州,今年
物严重受灾,收成不好。
应该详细写明每人职业及级别,**大学研究生二年级等。”或者“一哥上大学,常年需要治疗。如父为独子,需独立承担赡养义务;如没作详细说明,9月受常时间雨灾(泥石流)影响,农作 务必要将主一弟上高中如果是写到家中此项不能作为考虑因
学生工作处
2012年11月”。又 2日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2
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大多高校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些来自主观及客观方面的因素, 都影响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 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到底存在哪些缺陷呢?首先, 认定过程的主观性让认定过程苦难重重。许多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大多进行民主投票的方式, 这种情况一般会受到同学主观性的干扰。例如被投票的同学平时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影响好, 那么有可能会得到一票, 得到资助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反之亦然;其次, 认定方法缺乏科学性, 干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正常进行。各高校通常以有没有困难证明材料、班级证明材料、班级民主推荐、辅导员主观评价、学生的本人消费状况、家庭情况证明等为标准进行困难程度的认定。困难证明材料真实性有待考察, 甚至存在或多或少的作假成分, 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认定工作的顺利进行, 也给认定工作造成了诸多干扰。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及认定标准的不完善, 加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难度。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差、经济压力大, 无力支付或者很难支付教育费用, 介于这种情况, 国家、社会和学校建立了一套“奖贷助补减”的资助体系, 让大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教育费用和基本生活费用有了保障。但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和认定, 没有统一而完善的认定体系和模式, 比如, 现在很多学生尽管按照困难程度去划分, 但划分的标准却完全不同, 城乡差别、专业差别等客观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制约着这些等级的划分和评定, 有的学生在当地算是贫困, 在其他地方却算不上贫困。另外, 一个学生在学费高的专业算贫困, 但在学费低的专业也算不上贫困。贫困的标准和程度无法统一, 致使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去进行衡量。因此, 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显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主体是学校, 一般情况下学校通过学生的家庭条件以及一些调查表去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但是在认定的过程中, 因为一些因素, 例如无法准确地核查学生的家庭隐蔽收入、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参考标准、受到失效的家庭调查表的干扰等因素, 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存在诸多缺陷。
近年来, 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十分重视, 但是, 其认定过程却存在着诸多困难, 比如认定方法的单一和局限, 认定体系的不完善, 以及认定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主观性, 另外, 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也存在着诸多缺陷, 这样才最终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难上加难。
二、如何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科学地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为了帮助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的基本保证, 也是国家、社会和学校资助工作的基本。因此, 只有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才能确保每一位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 也能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地实施。那么, 究竟如何才能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具体的操作方法与实施途径又是什么呢?现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通过对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进行衡量。
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和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紧密联系, 对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 学校可以通过对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进行摸底, 这是一种掌握学生消费及家庭经济条件的基本手段。当然, 这种界定方法并非完全准确而科学, 利用这种方式, 不能完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必须结合其他更加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进行认定。
2. 学校通过《家庭情况调查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家庭情况调查表》是学校衡量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实施过程比较复杂, 首先, 学校通过对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进行衡量之后, 筛选出一定数量的学生, 让他们出具《家庭情况调查表》。这种认定学校必须在掌握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前提下进行, 经由学生生源地的民政部门依据当地最低生活水平进行对照而认定, 经由民政部门认定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 必须要有民政部门的公章, 这样, 学生可以拿着证明递交给学院各级部门审核和审批, 经过公示, 才能确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名额和等级。这种认定方式和方法要求学校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各项生活费用支出及家庭人均收入的基本前提之下才能进行。
3. 综合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消费金额, 再依据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等进行认定。
对于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消费金额的认定, 可以圈定一部分学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认定, 而对于学生所递交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的认定, 在缩小认定范围的同时, 也进一步定下来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和名额, 只有这两步并不能完全代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圆满完成。因为学生每个月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学生的家庭收入和家庭经济条件,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有些学生尽管每个月消费水平和消费金额低, 但并不代表他们的家庭经济水平低下, 或许是因为本人比较节约, 另外针对学生开具的《家庭情况调查表》, 尽管比较客观和科学, 有时候也会存在作假的情况, 因此, 这也不能完全证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那么, 到底如何才能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做出科学、公平、公正、科学而合理的判断呢?学校在经过对上述两个环节的认定之后, 还应该及时地观察学生的消费水平, 也可以从侧面, 比如周围的朋友、同学, 或者直接从学生生源地所在的乡村等进行调查, 这样才能避免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才能做到更加全面、科学而合理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
4. 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的模式,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的效益。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接受资助后, 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困难, 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 高校要严格把好资金发放、名额划分的重要关口, 争取不漏掉任何一名真正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 也不资助那些经济宽裕的学生, 让认定和资助工作科学合理地进行;其次,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后的管理问题, 在这一点上, 国家、社会和学校要重视受助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 并做好监督催促工作, 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学习和生活中, 杜绝肆意挥霍和浪费, 例如学校可以将这笔助学资金直接打入饭卡中, 直接用来维持受助者每天的生活开销, 或者将资金分成一定份额, 逐月发放, 这样就能避免资金用在不正当的地方, 也杜绝了资金的浪费和挥霍;再次, 巧妙地消除部分受助者的心理压力, 鼓励其增强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长期而有效地实施下去。
5. 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工作, 确保认定工作顺利进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工作也是目前普遍存在与各高校的一项重点和难点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最难克服和解决的也是认定管理工作。学校一般通过加强对已备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动态管理,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档案作为实施各类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依据。这种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认定工作的不足和缺陷, 但是, 依旧存在着各种问题, 例如学生基本信息的真实性以及班级意见的准确、客观性等, 这些都需要学校结合学生实际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衡量和判定, 期间, 也应该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研发、摸索和实践来逐渐提高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高校招生、收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 学生数量的连年递增, 造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的增加, 国家、社会和学校增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也对这些学生认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探索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严密清晰、可操作性强的认定模式, 已成为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最为迫切的工作。
关键词:困生:认定,模式,改革
参考文献
[1]季枫.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创新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1) .
[2]张昭.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3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认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087-02
历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各大高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1987年以来,教育部(国家教委)和财政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旨在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奖、贷、助、补、减”五项内容以及新生入学时开通的“绿色通道”和正在推广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等。然而,贫困生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如学生欠费现象严重,扶贫助学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未能尽如人意。扶贫助学工作经常遭遇到的尴尬和困惑等现象的存在,有待我们对此项工作做进一步思考,提出对策并不断完善。
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制定并下发《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了规范,也对认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因此从认定材料、认定程序和认定方法3个方面,建立有效、可操作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对目前和以后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都是十分紧迫和重要的,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1认定材料作为衡量标准有待商榷
1.1家庭情況调查表失效
家庭情况调查表存在真伪难辨的问题,这是各个学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生源地民政部门在贫困生认定中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且没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较差。
1.2参考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主要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这一指标虽可作为家庭经济总体情况的观测口,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和
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不具有横向比较性。
第二,家庭状况。如父母双亡、单亲和变故等情况,或者是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突发疾病等意外情况,这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
2认定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制定各校的认定方案,并依次来确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具体做法虽不尽相同,但基本模式仍然是“学生申请——评议小组评定——辅导员审核——学校审批”,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组织方面
目前,认定及资助工作一般由校资助中心组织策划,各院辅导员具体落实,一般高校辅导员的师生配比是1∶200~1∶300,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多,很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认定工作中,因此,贫困生认定工作常被淹没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之中。此外,部分干部工作态度与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深入的调查,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认定工作随意性较大,就会导致有限的资源“轮流享受”或“平均享受”的现象。
2.2指标分配
为操作方便,许多高校采取按各院学生的人数分配指标的办法,而不是依照各院贫困生的实际人数进行分配,这就造成资源分配不公平,有的院贫困生人数较多,但由于名额的限制,一部分贫困生就享受不了资助。有的院名额相对较多,为完成指标,只能放宽对贫困生认定的标准,致使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也享受了资助,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认定工作的目的。
2.3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认定过程中,要求评议小组的学生本着公平、公正的心参与评议,但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参与评议的学生影响较大,更有甚者,一些同学利用各种关系来使自己披上“贫困生”的大衣,混入受资助的范围之中。
3认定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根据高校贫困生在认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建立一套较为成熟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和办法势在必行,目前,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界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学生在校平均消费水平界定法
如果学生在校的月平均生活费低于全校学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可初步定为贫困生,[1]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生家庭紧急状况,但由于个人消费观念、水平和个人修养水平的差异,可依据性并不是很高。
3.2家庭收入高校对比界定法
以学生提供的家庭情况调查表上家庭人均收入与高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进行对比来确定贫困生,[1]但由于学生在提供家庭收入支出证明时,难免存在提供虚假信息现象,使我们在认定过程中无法可靠地获取学生家庭真实情况。
3.3综合素质界定法
实际生活中,贫困生的综合技能一般比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偏低,而在年度各项评优和评奖时,主要依据综合测评成绩,因此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参与各种活动中,会尽所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假贫困生往往会暴露出来,此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生。
3.4心理特征界定法
贫困生由于其特定的生活环境,一般在心理或人格上存在某些缺陷,在生活中表现出异样的特征,我们可根据贫困生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来避免传统认定方式带来的弊端,但现在辅导员身兼数职,常被其他日常工作“淹没”,可能增加认定工作的误差性。
4建立贫困生有效的认定机制
以上几种贫困生界定方法虽各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认定工作中的困难,但各自均有其使用局限性和弊端,因此,需要寻求一种综合性的认定机制,不断提高认定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4.1源头控制
家庭经济困难调查表是高校认定贫困生的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在当前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尽快建立全国认证和信用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地方政府设立专门的认定机构,明确认定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加大对造假的惩罚与追究力度,建立起包括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在内的“四位一体”贫困生认定监督机制势在必行。
4.2规范认定程序
首先,学校在指标分配过程中,应根据各院贫困生实际认定人数,同时结合地矿类专业的特殊情况,合理分配名额。
其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必须有规范的认定程序,建立专门的机构,做到人员、资金到位,职责明确,认定过程从个人申请、诚信承诺和证明、家庭情况调查表、集体民主评议材料以及动态跟踪调查等多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主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2]
4.3合理、科学地界定贫困生
高校贫困生问题表面上反映的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结果,其实质则是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中下阶层利益保护问题,该群体的贫困问题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社会阶层间的有效的融合,即特殊性。从社会学角度看,高校贫困生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匮乏,其更是机会和能力的被剥夺。[3]因此,在界定贫困生时,应分层次、分重点地进行。如:可将贫困生分为3个层次,[4]第一层次是面临生存、生活和发展全方位困难的学生;第二层次是面临生活和发展问题的学生;第三层次的是面临发展的困境的学生。对第一层次学生,我们应纳入特困认定范围之内并给予相应的资助,对第二、第三层次的学生,纳入一般贫困的资助范围并给予相应的资助。在同一层次上的同学,我们应该从其心理特征、在校表现、诚信意识和参与各种公益活情况来区分鉴别。
4.4加強诚信教育,增强责任感
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假贫困证明”的出现反映出当代大学生诚信意识的淡薄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高校各层面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诚信教育,一方面让所有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贫困生评定与监督的行列,客观地反映周围同学生活实际情况,提高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诚信教育使那些“假贫困生”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自觉避免与真正的贫困生争夺资助资源,从而降低认定成本,提高资助的效益。此外,通过诚信教育,还可以帮助同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校园形成和谐、友善、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总之,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以人为本,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更新观念,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不断提高认定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得利、熊志忠.高校贫困生认定方法研究.煤炭高等教育,2007.9
2 丁志强.构建大学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高教高职研究,2007.9
3 余 冲、李立文.高校贫困生认定程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苏高教,2008.5
4 党政峰.高校贫困生认定及资助方法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9
Financial Difficulties Students of University’s
Family Assert Mechanism Analysis
Liu Li,Gao Zhendong
Abstract: Financial difficulties students of the family assert the work is the basic work of the financing work of every university, it is the difficult point work in the financing work too. The accuracy that the poor student asserts influences the efficiency and result of university’s financing work directly, this text, through analysing the poor student asserts the working existing problem at present,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 to guaranteeing to help the rational disposition and benefit of stranding resources to maximize, realize educating and is significant fairly.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书 篇4
我是我们学校的一位普通学生,现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情况,所以想要申请贫困生。我来自于我们国家湖南的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农村里面。即使是县城也并不是特别的发达,在我们那里生活是非常的简单的。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就经常告诉我,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只有通过知识才能够跳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这种现实问题。其实我的家庭以前的话,家庭情况也是非常不错的,我的父母曾经都在两个国有的中型企业里面工作多年,可是因为在那国有体制改革不稳定的几年时间里面。
我的母亲因为企业倒闭几度调换工作,最后几号在一家不景气的国企里面办理内退。那个时候虽然说保证150-200元的退休工资,但是经常会有拖欠的情况发生。我的父亲从技术员干起,也成为过厂里的领导,可是因为个人廉洁的作风,所以我们家里的积蓄也比较单薄。在前几年的时候也根本没有办法扭转企业长久以来的负债,最后我的父亲也只能投到失业大军里面。虽然说在这之后的几年也曾经有一些工作,但是收入并不是特别的稳定。让我们家庭感到雪上加霜的是,在一年以前,我的母亲突然查出患有重病。
虽然说病情不是特别的严重,但是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和静养一段时间。父亲为了照顾好母亲,在这段期间里里面也没有工作。只有等到母亲情况好转之后,才会在出去寻找工作。也正是因为诸多原因的情况,我才想要向学校申请一个关于贫困生的名额。我也相信自己不会被现在的贫困所击倒,反而会更加激励我的斗志和动力,我也会更加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我相信通过自己的拼搏努力,我一定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在这里我也希望得到学校的补助,缓解家里的经济情况。
申请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5
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复核申请表》(以下简称《复核表》)是我校为了及时了解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以及在校实际情况而印制的,是我校高年级学生享受校内外各项帮困助学政策的基本材料,专门用于我校开展帮困助学工作,不涉及其他事项。不准备申请享受校内外各项资助措施的学生可以不填写此表。
2、《复核表》学生本人填写部分应如实完整填写,不能空白、不能涂改。一旦发现所填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有弄虚作假、隐瞒的情况,学校有权取消该学生在校期间享受各项资助政策及评优的资格,并将追回已发放的资助款项。
3、家庭成员:一般是指学生本人、父母及未婚的兄弟姐妹(需提供户口本复印件)。祖父母、外祖父母、哥哥、姐姐等已分家的,不应算作家庭成员。一旦算入,必须提供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养老金证明和父母的兄弟姐妹对祖父母、外祖父母的赡养情况及赡养费情况等。未成年的在校中小学生不需要提供在校证明。
4、家庭收入计算方法:
(1)家庭年收入:是指近1年(时间以提交困难复核申请之日起推算)的所有家庭成员年总收入,包括工资、奖金、补贴、加班费、年终奖、分红、证券投资、房屋出租、农作物实际收入、协保收入、失业金、就业补贴、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各类收入的总和。
(2)人均月收入:是指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数/12个月。
5、学生家庭享受低保的,请提供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明(原件)或完整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复印件)。
6、学生勾选了“是否准备申请2014-2015学年贷款”中的“是”,并不等于已经申请。最终要自己开学递交申请资料后,才可视为申请下一学年贷款。有的学生如果进校时已经办理了“生源地贷款”,同时勾选了“准备申请2014-2015学年贷款”的同学,为了以后还款方便,建议继续办理“生源地贷款”。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应证明材料,如在校证明、或上学年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原始材料或有无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证明等。准备申请下一学年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请关注6月份学生OA中相关通知。
7、收入证明中无“盖章”、“经办人签字”、“联系电话”等信息的视为无效,请予以配合。
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6
1.姓名:要与身份证姓名相同。2.工作单位:按实际工作的单位填写。
3.户籍所在地:以户口本为准。本省的填写市(县)、镇(乡);外省的填写省、市(县)。
4.申请资格种类: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教师、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
5.填表日期:网上申报系统默认的时间。6.民族:写全称,如汉族、维吾尔族等。
7.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团员、群众、民主党派名称等。8.毕业学校:填写学校的全称,如“东莞理工学院”等。9.所学专业:按毕业证书专业填写。
10.最高学历:填写国家承认的本人最高学历。11.现从事职业:按实际职业填写。12.联系电话:填写手机号码。
13.申请任教学科:与《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上的学科一致。
14.身份证号码:填写18位号码(可在户口本中查对)。15.本人简历:从中学填起,包括学历和工作简历。在“时间”栏中,填写何年何月至何年何月,如:“199308—199807”、“199808—现在”等。
16.普通话水平:按等级证书的等级填写。
以上栏目由申请人本人填写,以下由各镇(街)宣教办(局)、松山湖科教局、生态园宣教局,市直属学校等有关单位单位填写。
17.思想品德鉴定意见:根据《申请人思想品德鉴定表》填写“合格”或“不合格”。
18.身体和健康状况:根据《体检表》填写“体检合格”或“体检不合格”,体检不合格的要注明具体情况。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7
目前,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以及特殊困难补助等具有多元化特征的高校资助政策体系, 并且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 在这个过程中, 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却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学生的资助工作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对此, 就需要我们能够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 并以针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解决。
2 目前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所存在的问题
2.1 认定标准不统一
认定标准是目前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是生源地困难标准不统一。所谓的贫困标准, 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标准来说的, 而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 其所具有的贫困证明仅仅是根据其家庭所在地所具有的生活标准来界定的, 而同样的家庭情况如果放在其它学生的地区中, 可能其家庭条件就不再满足贫困标准。第二, 是指标设置不合理, 目前的高校困难生认定工作中, 所具有的认定标准还缺少良好的科学性以及严密性, 且不具有量化的认定指标。这部分情况的存在, 都会对我们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带来较大的问题。
2.2 学生心态情况
目前,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 而处于这个社会中的学生也随之显现出了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并且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过程中出现了真正困难的学生因为面子问题“装富裕”, 而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装贫穷”, 而正是这两种截然不同情况的存在使我们实际困难生认定工作过程出现了下述问题:
首先是贫困生的漏报问题。对于这种问题来说, 其主要是指家庭情况较为困难, 但是学生自身却因为多方面的原因没有被认定为困难生的情况。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学生的心理因素往往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因为面子以及心理压力等问题, 使其不好意思、不敢也不愿去争取贫困生身份, 因此造成了其失去了资助的机会。
其次是不贫困的学生谎报。对于该情况而言, 主要是指家庭条件并不符合困难条件, 但是其却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主动去申报家庭经济的困难情况, 并可能会因为困难生认定方面所存在的漏洞而被认为是贫困生, 并使其获取不应当获得的资助。
2.3 认定程序不规范
目前, 我国高校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认定的主要流程是先由学生讲述自身情况, 并在由班级学生以及老师共同给出意见之后, 从本班级的固定名额之中敲定部分困难生, 并在主体方面主要由高校的学生处牵头、各个院系的辅导员对其进行具体的落实。但是,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所具有的师生配备比较为悬殊, 且辅导员都是身兼数职, 很难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困难生认定这项工作中, 并因此不能够将有限的资助资源真正发放到每一个真正困难的学生手中。
2.4 认证体系不完善
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困难生在生源地开具证明是重要条件, 目前就实际情况来看, 这样的证明材料缺乏规范性和真实性, 出具证明的单位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 而且开具证明这项工作也经常会有人为的因素在内而受到一定的影响, 并因此而使很多并不困难的学生获得了地方部门所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的证明。
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对策
在社会、学校、学生及其家庭的共同努力下, 来加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 前提是合理规范的认定标准, 建立良好的工作理念是关键, 认定过程的公开要讲究方式、方法, 认定结果的核查需要整体配合。同时, 培养认定参与者的责任与法纪意识也很重要。
3.1 规范基层组织认证
在高校贫困生认定这项工作中, 学生的家庭困难证明可以说是整个认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资料, 以往称之为“三级证明”, 即是指由学生所处生源地或家庭居住地的民政部门、乡、镇、街道办事处在《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盖章证明贫困的资料, 需要保证其所具有的可信度。对此, 首先就需要我国的地方政府能够建立起专门的认定机构。目前, 我国对于学生开具困难证明主要是当地的民政部门, 但是民政部门仅仅具有这种行使的权利, 却没有这样的义务。而这就需要学生的生源地能够认真的明确管理部门, 并在这个基础上强化相关部门的认定职责。其次, 家庭困难证明的操作流程也需要能够公正、公开。相关部门不但需要对该项工作加强宣传力度, 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开具这项证明的地点以及流程, 而且还需要能够对学生的每一份材料都进行留存备查, 并以日志的方式对学生的这部分资料进行记录, 同时, 以此来更好的督促证明开具人所具有的责任心。
3.2 完善学生申报体系于不同学生对于困难生资
对助待遇的心态问题, 也需要高校能够以针对性的方式对其应对:首先, 高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诚信教育以及政策宣传, 不仅需要以全面的通知告知学生该项事务的申报方法、程序以及标准, 使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该项工作的认定与监督之中;其次, 在学生群体中还应当能够积极的开展自信以及自尊教育, 从而以这种方式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正确的面对贫困、而不贫困的学生能够认识到该项工作更应当留给真正贫困的同学。
3.3 班级考核与学院审核
对于困难生认定这项工作来说, 群众评议的方式是非常可行的一种方式。首先, 需要以班主任牵头形成班级考评小组, 并由班级中的二到三名班干部为该小组的成员。之后, 再由该小组以个别访谈以及座谈会等形式对申报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 比如访谈同其接触最多的同学、老乡、老师等等, 并以走访宿舍、观察其日常消费等方式研究其真正的生活条件。而当班级审核工作开展完毕之后, 再由该考评小组将所审核到的结果上交到学院相关部门。对于学院来说, 也应当由长期专职负责贫困生资助工作的辅导员担任此项工作, 并能够对班级所提交上来的考核结果进行适当的监督与复查, 并以与学生随机访谈的方式对班级考核的过程以及结果进行监督, 保障班级考核的公平性。之后, 再同高校财务处、学工部以及团委等一起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情况以及消费情况等进行审核, 以保障学生的日常生活确实符合其困难生的身份。
3.4 定期跟踪调查
当困难生认定工作完成之后, 还需要能够做好学生的经济调查工作。第一, 需要对学生家庭情况能够进行定期的了解, 尤其是要跟踪突发事件的影响进展情况, 通过与家长保持联系, 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同时了解其家中情况。第二, 还要及时跟踪调查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受资助金额及资助金使用情况。以个别访谈和班级核查的形式, 每学期一次。第三, 建立贫困生的诚信追踪制度, 对其学校日常的行为进行监督与记录, 并以此作为我们对其困难生身份的重要反馈依据。
3.5 学生诚信教育的加强
在高校进行诚信教育是必要的。营造“诚信光荣、舞弊可耻”的校园舆论氛围,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为人的立身之本, 以减少弄虚作假骗取贫困生认定的行为;同时要加强对贫困生的关爱, 使贫困生能够认识到在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或家庭特殊境遇造成贫困是客观结果, 以打消贫困学生申请贫困生认定, 接受资助的思想顾虑。
3.6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为方便高校获得学生的有关情况, 政府机构及全社会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 同时加快区域化信息网络的建设, 政府、高校、银行及教育等部门进行联网, 扩大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社会网络资源的共享, 便于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动态的监督。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 高校的贫困生认定工作是贫困生资助的基础性关键环节, 其认定过程是否透明规范, 认定的结果是否公正都将影响到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以及高校贫困生资助的效益与效率。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及继续学业对于高校切实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维护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 就需要我们能够在联系本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 以针对性的措施保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合理、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许虎寅, 王治和, 陈建华, 樊东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01) :132-134.
[2]陶庆生.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与工作细则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05) :175-176.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8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 资助政策 民主评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0)05-0010-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政府提出了“保证不能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大学和不能因为家庭困难而中途辍学”的最低目标,使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安心学业、健康成长。然而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首要环节——认定工作,有的高校至今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办法,有的即使有认定办法,认定工作还是存在不少实际困难。因此,如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认定机制,使有限的资助金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变得异常突出和紧迫。
一、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现状
目前,我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遵循的是《上海海事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该办法的依据是《上海市教育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沪教委学[2007]88号)。本文从《认定办法》规定的认定程序出发,逐一阐述具体认定工作的现状。
1.申请表填写困难
我校制定的《上海海事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主要有学生基本情况、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和家庭经济困难认定三大部分。其中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又由家庭类型、家庭人口、家庭经济收入、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多个选项可选)、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信息、签名和审核共六部分信息组成,可以说非常全面。但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真正能把这部分所有信息填写完整和准确的学生寥寥无几,这里确实存在不少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困难。
比如,家庭成员的“年收入”一栏,有学生提出,“我父亲没有固定的工作,做小生意,今年生意好收入就多一点,生意不好,收入就少很多,那我写多少合适呢?”;有的学生在这一栏干脆直接写“无”或“0”。我校对特困生认定标准及范围是:“家庭人均收入在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列为特困生……”可以想象,如果以这样不准确的数据来计算家庭人均年收入,则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分档(我校以“特困”和“”困难二档认定)的正确性和公平性。再比如,“影响家庭经济状况有关信息”一栏,要求学生填写“家庭除自住房外,拥有其他不动产的情况”、“家庭积蓄和投资情况(现金、股票、债券等)”、“家庭获得一次性大额补贴或抚恤金情况”等内容,设计该栏的初衷很好,目的也非常明确,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家长并不太愿意填写,因为这等同于把家庭经济账目公之于众,所以不少学生一律写“无”,使这一栏信息形同虚设。另外,一些模糊性的字眼(如“大额”)没有明确的数量界定,也让人无从填写。
2.申请表审核困难
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或《家庭情况调查表》都要求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而事实上,由于我国居民还没有实行收入申报制度,银行也缺乏家庭经济状况的信息,农村家庭的经济情况更难确定,个人收入和消费的资料也很难收集,如果要这些部门逐一仔细审核每项内容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如果这些部门没有进行认真的审核,并不需要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存在送送人情,应付了事的现象。
3.认定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我校在具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家庭人均年收入。这一指标虽然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家庭总体经济情况,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因此也不具有横向的可比性。二是家庭类型。如单亲、离异、残疾、军烈属、重病等情况都只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笔者在工作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生,虽然父母离异或因父母一方去世而成为单亲家庭,自身在心理上到一定的挫折,但其家庭经济收入并没有锐减或远未达到困难的程度。三是学生在校消费水平。这主要是通过调查了解学生日常的生活消费情况和是否具有高消费现象两方面来认定。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也遇到难题。虽然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实拥有MP4、手机、手提电脑等高消费物品,但这是通过本人劳动所得(比如校园内外兼职),并非来源于家庭,这样能否认定为高消费,还有待商榷。
4.民主评议的准确度不高
目前我校困难学生认定机构分三级: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审核工作组;年级(或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其中年级(或专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的民主评议是关键。该认定评议小组的主体是学生,人数在专业人数的10%左右。由于被评议的学生存在寝室、班级的局限性,不可能为认定评议小组的所有成员所了解和熟悉,所以一般情况下,每位被评议的学生平均主要由三至四名学生进行评议,如果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较多,那么每位被评议的学生平均可能只能由一至两名学生进行评议。这样的比例势必造成信息的不全面,民主评议的准确度不高,直接影响到认定结果的公平公正。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笔者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但很多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中存在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缺乏应有的准确性,最终导致资助资金的使用效率、效益不高。通过深入分析,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权利义务不对等
我国各高校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主要是由“奖、贷、助、补、减”等形式组成。其中,除了“贷”需要偿还,“助”需要付出一定的劳动外,其它几项资助措施往往是无偿的。资助的非偿还性,权利义务不对等,容易引起部分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去争要这份“免费午餐”。在平时的工作中,常常出现一些已经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从事学校、学院为其提供的勤工助学工作,也是这一原因的直接体现。
2.实地调查成本高,现实条件往往不允许
实地走访调查可谓是准确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最佳方法。然而,由于高校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有限,相应的工作又比较烦杂,不可能抽出专门人员到诸多的申请者家庭所在地进行逐一走访;即使有这样的专门人员,由于实地走访调查的成本太高,资金上无法保证。因此,往往只能采用学生申报、当地证明等相对成本较低又便捷的方式。一方面学校希望学生填写的信息越详细越好,希望当地民政部门审核得越认真越好;另一方面学生认为自己填写的家庭年收入越低越好,越模糊越好;再一方面,当地民政部门也存在信息缺乏和约束不够的情况,所以多方矛盾将很难避免认定不够准确等情况的发生。
3.学生失信成本低
失信行为对个人后续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影响不大,因此也就容易出现不少在校大学生“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我校规定“凡被申请认定为家庭经困难的学生在校期间发现有与其实际经济能力不相符的消费行为;在申请认定困难生的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者。期间所受资助全部收回,情节严重者将按照《上海海事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给予违纪处理。”虽然对学生的诚信有一定的约束,但仍然停留在定性的层次,可操作性并不强。如果有的高校没有“违纪处理”这项约束,那么那些“冒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根本没有任何损失。
三、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思考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6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指导意见精神,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该从政府、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入手,具体如下:
1.政府层面:建立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监督制度
在当前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往往以生源地政府部门出具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证明”或以生源地民政部门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上的签字盖章为主要依据。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相关的监督制度,对“证明”出具部门进行监督,追究违规出具证明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
2.学校层面:构建科学、可操作强的指标体系
目前我校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具体开展是建立在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基础上的民主评议和认定。《认定办法》中规定,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为二档实行资助,分别定义为:特困生和困难生。特困生认定标准及范围是:“家庭人均收入在学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列为特困生……”;困难生的认定标准及范围是:“家庭经济困难且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列为困难生…….”。从一字(“可”)之差,可以看出,前者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后者则为视情况而定。前者的认定强调“低保”,后者则没有这方面的特别要求。因此本文所设计的指标体系主要面向的是困难生的民主评议,通过量化“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申请表”、“日常生活表现”和“个体其他情况”三项指标,并分别设以权重,加以汇总,使这一指标体系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具体如表:
3.学生层面:加强诚信教育,科学组建评议小组
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督促学生如实地提供家庭经济状况。同时,要科学地组建民主评议小组,小组成员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对被评议的学生日常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核实,能发现和举报虚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受资助学生挥霍、浪费资助资金的行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9
1、按照班级所分配的名额进行民主评议,投票决定特困、一般及被滑掉的同学,居于前面的为特困,后面为被刷掉的,其余为一般。
2、将上述民议结果填写在评议记录表中,数据必须与投票结果一致,其次,必须有班级所有同学的签字,最后,该表只交一份,班级人数居多者可写在背面,不过注意要留有让班级同学签字的地方。
3、按决定结果让同学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表》,该表填好再打印。注意学生签字必须手签,评议小组签字及认定决定栏不填写。
4、班长或班级负责人填写《学生电子档案》分一般和特困,其中,学历均为本科、院系简称为物电学院,注意学号、身份证号输入时的文本格式。该表交电子版,注意写清专业班级。
5、填写困难学生信息统计简表,各班写各班情况,注意所对应的年级,同时东西中部在《省份区域划分》中有清楚的解释。交纸质版。
6、电子版东西请务必在中秋节之前发至群共享,纸质版请在下下周二(9月24日)交上来。
以上事件若有不清楚,请及时联系穆文佩(***),谢谢啦。注意:
1、认定表中出生年月用5号字体,个别专业名称过长的用小五号字体,政治面貌选填:党员、预备党员、共青团员、群众;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10
实施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
第三条
本实施办法所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经济困难程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分为特殊困难、困难和一般困难三个档次。特殊困难学生不超过全体本科生数的5%,困难学生不超过10%,一般困难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认定。
第二章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
第四条
认定原则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严格工作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应做到科学合理,坚持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认定标准
/ 6 1.基本条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认定须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1)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
(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
(3)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
(4)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
(5)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
(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
(7)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者。
2.量化指标
在认定基本条件的同时,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学生家庭困难的程度,学校在认定工作中引入量化指标。学校提取所有学生连续3个月的食堂消费数据,计算出每名学生的用餐总次数和每月在食堂消费的平均金额,作为衡量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各学院在认定工作中,应结合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量化指标和在校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认定。
3.特殊困难的学生一般应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第六条
认定工作的组织
1.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 6 2.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
3.学院、研究院负责本单位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4.各学院、研究院以年级(或专业、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或专业、班级)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不少于年级(或专业、班级)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或专业、班级)范围内公示。
第七条
认定程序和工作要求
1.首次申请认定的学生和家庭经济情况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变更困难等级的学生要如实填写《厦门大学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新生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在校生可从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下载。
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若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可只提交《厦门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以下简称《申请表》,由认定申请系统生成)。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每学年认定一次。每学年开学后,学校统一发布认定工作通知。申请认定的学生登录厦门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站,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进行网上申请,生成并打印《申请表》,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调查表》和《申请表》交到辅导员处。
3.所在单位评议组组长负责召集认定评议小组。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申请表》和《调查表》,对照本实施办法认定标准认真进
/ 6 行评议。若有需要可要求学生提供其他证明材料。评议小组组长在学生《申请表》的“陈述理由”一栏中写明认定理由。初步评议结果报所在单位学生工作组进行审核。
4.学生工作组要认真审核认定本单位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应在征询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
5.学生工作组审核通过后,要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困难档次在班级范围内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信息不得涉及学生个人隐私。如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本单位学生工作组提出质疑,学生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生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请复议。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
6.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全校审核通过的《申请表》和《调查表》,报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第三章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第八条
学校建立并逐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绿色通道”和学生人身保险等资助形式为辅助的学生经济资助体系。本实施办法所指资助主要指各类助学金和困难补助。
第九条
资助原则
1.主动申请原则。需要资助的学生一般应主动提出申请。2.差异性原则。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不同的学生的资助应体现梯度差异。困难程度较低的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额一般不应高于困难
/ 6 等级高的学生,资助数额较大的资助项目应优先评定给困难程度高的学生。根据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负担,也为了照顾到资助范围,原则上特殊困难的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6000元,困难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3000元,一般困难学生每学年资助额度不超过1500元。这里所指指资助包括学生通过校、院、系以及其他渠道所获得的资助。
3.救急优先原则。在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相近的情况下,更急迫需要帮助的学生优先得到资助,如遭受自然灾害等。
第十条
资助评定发放程序和工作要求
1.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根据各学院、研究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比例,划定本学年资助计划,由学院、研究院统筹安排。
2.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向全校发布资助项目,学生登陆学生管理系统申请。
3.各学院根据差异性原则和救急优先等原则进行统筹安排,在提出资助申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确定各类资助项目人选,并在班级范围内公示3天。
4.公示无异议后,学院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进行审核确认评定结果,并将生成的报表文档打印盖章后报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5.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各学院的评定结果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发放资助。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十一条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发生显著变化,学校应及时做出调整。
/ 6 第十二条
学校要加强对认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复查,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十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资金要专款专用,及时发放给受助学生,严禁截留、挪用和挤占。
第十四条
学校各项经济困难资助的对象原则上应是已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于因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应及时申请认定。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一名学生在同一学年内可在资助档次限额内同时获得多项资助。受资助的学生在当学年可同时参评并获得学校各项奖学金。
第十六条
本规定由学生工作处负责解释。第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11
关键词: 家庭经济困难 认定指标 量化 理论研究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07]13号”文件,我国开始全面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管理工作,目前各高校均已建立了涵盖奖、勤、助、贷、补、减、免等多种措施并取得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同年6月,教育部和财政部出台了“教财[2007]8号”文件,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提供了指导意见。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量化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学生资助工作的最基础环节,是落实国家各项资助政策的前提和保障。虽然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给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是该意见对高校具体实践操作来说较为宏观,且“标准不明晰,操作性不强,指向度不明”[1],随着国家资助政策力度加大,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量日益增多,现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单纯依靠主观判断、凭借一个证明或一个数据比对的就能完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的讲话要求“提高国家资助政策的精准度”,并且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列出“推动学生资助信息化建设”,可以说准确性和信息化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必然趋势。
有学者结合数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探索出一些新方法,如灰色关联分析法、BP神经网络等模糊数学理论、TOPSIS排序法,还有一些综合认定方法,如古典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有些高校在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认定系统,大大提升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的精准度。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一般是可量化数据,因此,探索合理、科学、行之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是做好认定工作的前提,是提高资助政策落地精准度的有力保障。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的确定原则
教育部文件定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很明显该定义是一种定性描述,内涵与外延都十分模糊,抛去道德层面因素,按照此定义,每个学生都可以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根据多年资助工作经验、班级问卷调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笔者认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指标确定,应该遵循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保护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差异性四个原则。
(一)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原则
“教财[2007]8号”文件中规定需要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首先必须填写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进行自评,地方民政部门加盖公章后,提交学校认定评议小组,评议小组“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评议,确定本年级(或专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除了政府文件规定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一定程度上保证认定结果的客观性。自评主要依据是学生提供的盖好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高校很难查验调查表的信度,通过班主任及同学对其消费反馈而进行的民主评议,加大了认定结果的客观性。可见,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基本原则。
(二)差异性原则
最明显的差异性为经济差异性,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即使同一地区也存在经济差异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并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对于申请者的认定,首先,要考虑其所处的区域经济情况,尽量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群体倾斜;其次,高校不同专业、不同住宿条件,收费也不尽相同,评定过程中也要考虑此差异性;再次,学生入校后,每个人因学习基础、家庭背景、价值观等不同,其社会性发展也是不同步的。
(三)保护性和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对经济差异性进行政策倾斜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不过,很多高校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也会发现,在认定过程中一些已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习不积极,也不会懂得感恩,学生资助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单纯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而在于育人,希望通过国家资助帮助他們走向自立自强,更好地回馈社会。因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既要对申请者的“经济性差异”有保护性倾斜,又要对他们的“社会性差异”有发展性考虑。即在认定过程中,除了向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群体倾斜外,还应当考虑申请者的个人表现,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保证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完成。
(四)定量和定性结合原则
资助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对象可以说是学生教育的对象,虽然我们强调认定工作要把指标量化,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服务对象依然是广大学生,因此,在确认家庭经济困难量化指标时要把握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即应该“先困难后认定,先定性后定度”[2],这样可避免数据的非人性化弊端。据此,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要增加同辈认定,确保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三、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的综合评测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确定后,还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优选性等原则,构建指标体系,然后对它们进行综合评测,才能对申请者的贫困程度进行分类。在此,笔者介绍一下TOPSIS排序法和层次分析法。
(一)TOPSIS排序法
TOPSIS法是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的缩写,中文名为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运用TOPSIS法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计算各学生各指标分数分别与所有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中最贫困情况、相对最富裕情况进行比较的差值,并将该学生与最贫困情况的接近程度作為评价值进行排序”[3]。
TOPSIS排序法的优点是对量化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通过计算机进行比对、排序,认定结果是相对评价,即根据现有申请人数据区分贫困程度。不足之处在于如果批量处理的数据中,出现了不真实数据,那么认定结果的准确性很难保证。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数学教授、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将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一种系统统计分析方法,它运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优点是:第一,定量与定性比较合理相结合的方法,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和认定,尽可能客观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第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从实例中得到的结论与实际基本相符,即使认定的量化指标有些不准确,对认定准确度的影响也不会太大[4]。此种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前期要搜集大量数据,工作量大;对于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和合理性存在一定的定性因素。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的综合评测方法很多,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尽量保证量化指标的客观性。
四、结语
教育改革发展两大战略任务就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学生资助工作是促进公平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迎来新契机,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工作效能,但是并不表示能解决所有问题。家庭经济困难认定量化指标的确定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不仅是一个搜集数据的工作,首先要进行意识强化,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责任意识,开学初班主任培训工作中要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有相关指导和监督,学生如何填报自己的家庭经济材料,班主任该怎样搜集其他相关材料,如何保证民主评议客观性;最后,确定的量化指标要表述简洁、清晰,可操作性强。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是大数据时代,模棱两可、纷繁复杂的指标,只能让人望而却步;最后,对于量化指标的确定,不应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通过问卷、学生座谈和样本试验等实践方式不断修正,才能不断完善,提高认定工作的精准度。
参考文献:
[1]郭菲,赵存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办法及动态管理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8).
[2]王勇,许晓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新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3]曹立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量化指标体系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04).
[4]严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型实证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 篇12
高校对接收新政策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格认定是各项资助工作的首要前提, 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资助工作的效益与效率, 影响到高等教育机会的均等与公平。因此准确、有效地进行认定是资助实现的基本前提, 也是资助实现的基本保障。本论述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然后从认定程序、认定标准、认定机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并就认定中的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1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难以确认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重要依据, 确保《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性是认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关键。一直以来, 由于一些地方基层政府管理不严格, 许多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得了困难证明, 部分基层组织开具困难证明也具有随意性, 从而导致识别真假贫困生工作的难度增加。而由于个人生活习惯的差异和自尊心等原因, 校方也很难通过对学生在校情况的观察准确判断学生的经济状况。
1.2 组织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
一般而言, 高校都有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机构, 一般设置在学校学生处, 也配备了工作人员, 各院系也有管理人员 (一般为辅导员或班主任) 负责该类事宜。但从事助学工作的人员数量有限, 很多高校这类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兼职的, 除了管理该项事务外还要从事其他方面的工作, 因此要真正把它做细做实, 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由于申请学生众多, 学工办老师工作量极大, 难免不出差错。没有系统的组织、必要的经费和足够的专业人员作保障, 高校做好认定工作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1.3 重视贫困生“物质需要”, 而忽视“精神需要
长期以来, 不论是高校还是社会, 大多数只关注贫困生在经济上的困难, 却忽视了他们的“精神贫困”, 据调查大多数贫困生不仅在经济上贫困, 而且在学业、心理和精神等多方面都处于“贫困”状态, 使得我们现有形式多样的帮困助学措施主要是从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来考虑, 而对贫困生影响更大的诸如精神、思想和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帮助和教育缺乏具体而有力的措施。
1.4 人为干预因素多, 人际关系起主要作用
在对贫困生进行班级评议过程中有拉帮结派的拉票现象;在困难学生资助名额有限的情况下, 城市户籍的困难学生往往得不到与农村户籍学生同样的关注;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较易认定, 但是对于家庭情况不是特别困难且条件相近、相似的同学很难认定。
2 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的探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做到依照程序、重视依据、坚持标准, 民主监督, 严格把关。结合我校情况, 我们尝试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2.1 整合各种信息材料, 采用资助指数量化界定办法
根据调查,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致有以下几类:一是享受城镇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二是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 (失业) 的;三是家庭成员中有两个以上正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四是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五是单亲且无固定收入, 家庭因突发性变故造成人身及财产重大损失的;六是家庭遭遇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的;七是孤儿、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八包括其他情况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因此科学探索一套科学的量化指标来界定贫困生和特困生的范围显得非常重要。可以采用资助指数分值来界定贫困生, 即将贫困生的各项困难原因分为八大类, 然后每一大类再分为几个小类, 不同的类别打不同的分值, 最后分值最高者最为贫困。资助指数分值可粗略参见表1:
贫困生的困难程度可参照上表所列栏目逐个评分后累加, 以分值最高者最为贫困, 分值最低者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同时, 参照这些贫困生平时在校的消费和生活情况再给予修正。再将所有贫困学生按照分值排序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并录入贫困生数据库, 在资助时可优先考虑资助指数分值较高的学生。
2.2 扩大学生参与,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组织系统
学校成立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级认定组织, 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一是成立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全面领导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认定工作。二是成立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以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为组长, 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辅导员等为成员, 负责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的组织、审核以及各种资助项目的评审。三是成立班级资助评议小组。以班级为单位, 成立以班主任任组长, 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 负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 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班级人数合理配置, 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般不少于班级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 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范围内公示。为了保证学生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参与, 建议学校建立以下制度: (1) 建立学生资助工作学生助理制度。选拔学生, 作为资助工作学生助理, 进行培训, 让学生参与学校和院系两级资助管理工作。 (2) 建立学生资助工作学生评审制度和学生听证制度。按照性别、民族、地区等类别选拔学生, 组成学生评审委员会, 学校和院系评定受助学生时, 举行学生听证会, 让学生参与贫困生的界定和分级评定工作。 (3) 建立学生资助工作学生监督和申诉制度。学校评定和发放奖助学金后, 如发现信息不实、资格虚假、分级不公允、不当使用资助金等情况, 学生可进行监督、检举、申诉, 学校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调查处理。 (4)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志愿者组织, 对受助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校内外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
2.3 严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 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在每学期结束之前, 向在校学生发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生需根据家庭经济困难情况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并持该表格到家庭所在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 以证明其家庭情况。具体认定程序如下:一是本人申请。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需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 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 或附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 并将相关表格及材料提交班级资助评议小组。上学年已被学校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再次申请认定时, 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明显著变化, 可只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认定表》, 不再提交《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每学期开学时, 班级资助评议小组负责收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并组织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认定申请表》。二是班级资助。班级资助评议小组提交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认定申请表》, 将所有申请学生按照贫困分值排序, 并结合学校确定的认定标准和学生日常消费行为, 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 认真进行讨论, 初步确定本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困难和特殊困难学生的推荐名单, 在班级公示, 排除有意见有异议的学生, 再次提交班级进行民主评议。班级资助评议小组对有异议的, 由班级评议小组予以重新认定, 最终确定出本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困难学生和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名单及排名, 报学院评审。三是学院评审。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审核班级资助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如有异议, 应在征得班级资助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更正。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 将评议结果提交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 在全院公示5个工作日。学生有异议, 可通过书面形式或意见箱或者以适当方式向本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质疑。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答复仍有异议, 可提交书面材料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提请复议。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在接到复议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无异议后, 由学院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将审核通过后的本学院各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和档次以及相关材料汇总上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四是学校审定。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汇总各学院审核通过后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认定申请表》, 报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 审批通过后建立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和贫困生数据库。学校以此作为各类资助项目评选对象的范围依据。
2.4 规范地方基层组织的认证材料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认证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要规范地方基层组织的认证材料。由国家相关部门给出证明材料的大体内容, 然后由地方基层组织的上一级的民政部门统一证明材料的格式, 每一份证明材料都留存备查, 开设专门信箱对开具证明索要费用的人进行监督, 对证明材料的开具人违规操作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地方基层组织在开具贫困大学生的证明材料或相关材料时, 要求学生将家庭经济贫困的主要原因, 填写清楚, 以此加强证明材料的真实性。《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有个栏目是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签字盖章的地方, 经办人员为逃避责任, 往往只加盖政府的印章。然而, 高校没有约束地方政府的权利, 所以高校应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 尽力确保地方政府出具证明的真实性。为明确地方政府和经办人员的责任, 高校可以在发放《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时, 在备注中加上“当地民政部门需对本表的真实性负责, 经办人员需署名并留下联系电话, 以备学校核查”。这条备注不违背国家的规定, 只是善意地提醒政府经办人员的责任, 并表明学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核查。从而可以规范地方基层组织的认证, 提高证明材料可信度, 为学校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另外一年一次定期举行省教育厅、地方民政部门、地方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各高校参加的联席会议, 商讨贫困学生界定标准, 确保贫困学生分级的信息真实度。
2.5 加强访谈调查, 细化学生日常消费观察
在学校成立由校院领导和老师组成的工作小组, 专门负责贫困生认定工作, 制定相应的认定程序和制度, 认定标准和认定程序是以每个学生家庭的月平均人均收入为主, 把学生每月平均消费额纳入评定标准, 再看贫困证明及调查表。学校及二级学院学工办老师及班主任在适当的时间, 可以走访其所在民政部门或村委会 (街道、社区办事处) 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同时要细化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观察, 具体包括学生在伙食消费、日用品消费、服装消费、电话消费、上网消费、学习用品消费、娱乐消费、人际交往消费等项目的支出情况, 在具体认定过程中要深入到二级学院、班级、宿舍中去, 使评定工作更加扎实。必要时, 学生以匿名参与的方式来投票;班主任应对班上所有的同学的家庭经济情况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 对所有学生情况有准确的了解, 以制定出符合本班的认定标准, 以推广到学院乃至学校, 使评定工作在最基层就做得非常扎实, 没有漏洞。学生的贫困认定必须是每年认定一次, 对家庭情况有变动的学生要在资助上给予相应的变化, 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再者就是要做好贫困大学生的个人情况及变动记录工作并做好文件的存档工作, 另外, 在贫困大学生档案中, 除了要有基本的家庭经济来源情况外, 还要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表现、受资助情况以及各种能力的培训与提高等内容, 达到随时追踪的效果, 以确保资助经费得到有效利用。
2.6 完善认定的复核机制和公示制度
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必须明确有关原则, 强化工作规范。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准确地甄别真正需要资助对象。为此, 就应该建立公示制度。具体负责资助工作的老师要在各年级、各班级的大会或班会上广泛宣传学校有关认定贫困生的政策。每次开始实施认定前, 要将学校拟定的相关细则, 公布认定学生的范围和条件, 校、院开展这一项工作的程序以及时间安排, 清清楚楚地张贴出来, 传达各年级。根据掌握的资料和学生报名的情况逐一核查、篩选, 然后把经初步核实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名单全部公示, 经过同学们的认可, 确定没意见, 提交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时, 院系老师要对已经收集的学生家庭信息进行有重点的抽查核实, 通过抽查暗访核实有关学生的信息[2]。在受资助学生所在班级设立资助信息反馈信息员制度。设立匿名监督平台, 健全监督机制和申诉机制, 确保学生提供的资料的真实性, 防止个别学生的作弊行为, 提高学生工作的公信力, 保证国家对贫困生资助落实到真正困难的同学身上, 从而维护国家政策的严肃性, 使之更好地为育人的目标服务。
2.7 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和诚信管理机制
大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包括:大学生本人有关诚信方面的承诺书、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品行评价、学习成绩、健康状况、贷款情况、信用记录、毕业生签约履行情况等[3]。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信用审核依据, 可以在学生毕业时放入其本人档案, 作为其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信用档案。建立档案本身对大学生的行为就是一种有力的约束, 如银行要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了解, 可以提供相对客观、详细的依据。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 对大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 设立基本信息记录、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 对有严重不良行为记录和濒临诚信降级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 教育和督促学生, 避免诚信状况进一步恶化。对诚信行为较好的学生, 在资助政策上可适当给予政策倾斜, 公开表扬和树立榜样, 相关诚信记录放进学生档案。再将困难学生名单、家庭收入、学生月消费情况及其个人诚信状况进行详细登记, 设立诚信监督信箱, 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 对严重缺乏诚信的学生, 取消其相应的评优资格;各种资助金评定前、评定中、评定后都实行监督管理, 发现学生存在虚假信用状况或不良行为记录即停止认定资格。
摘要:近年来, 中央、地方政府、学校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 国家每年拿出数亿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从政策面上基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但由于管理措施尚不到位, 在贫困生资助面扩大, 资助标准提高的情况下, 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产生。为此, 探索和优化一个全面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资助管理体系, 确保各项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身上, 成为各级政府和高校资助管理机构十分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肖小琼, 徐红.新资助政策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初探[J].西南交通大学 (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109-110.
[2]谢梦珊.关于高校三项奖、助学金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266-267.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推荐阅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08-24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05-12
上海电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10-20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07-0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报告05-23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理由范文10-05
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10-12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理由范文06-07
古寨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活动总结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