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精选14篇)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1
xx系
关于XX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报告
根据《XX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实施办法》以及学生工作部下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我系切实做好该项工作,使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一、评审依据
我系在本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过程中,始终以学院相关文件为基本依据,结合我系实际情况,对认定资格做出了明确规定,参加认定的学生必须提供加盖当地民政部门公章的《家庭情况调查表》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二、评审程序
1、我系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小组负责此专项工作。在成立系认定工作小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的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议小组,班级评议小组由辅导员组织全班同学公开投票选出,具体人数根据《XX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人数比例和各班学生总数确定。
2、辅导员以班为单位宣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由学生根据实施办法和个人家庭经济情况,向系里提出书面申请。
3、班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认定小组根据《XX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实施办法》以及学生工作部下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提交《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同学中民主投票推选出了各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根据学生填写的家庭经济情况和平时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确定了各自的贫困档次。
4、本学年,本次共计认定145名同学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上报学生工作部。
三、公示情况
我们及时将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小组和各班认定评议小组向全系学生公示,将各班民主投票确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档次向全系学生公示,并公布了意见反馈和监督举报方式,广泛倾听师生的意见,在公示之日内无师生反映情况。
四、认定结果
经过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小组和各班认定评议小组细致地工作,我系完
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在这些被认定上的学生中,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单亲,有的父母亲身体残疾,更多的是由于父母身体长期患病或有重大疾病而劳动能力低下的。通过这次认定,我们再一次对我系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这能使我们以后的困难学生资助、扶持工作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为我们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疏导提供一定帮助。
XX系
20xx年10月16日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2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中存在问题
1.1 认定体系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
在实际操作的环节, 每个高校都各自的认定体系, 但是缺乏科学考量的认定体系, 很大程度上是无法保证认定的准确性的。在认定过程中也无法做到核实信息的真实, 只能以学生日常的消费情况做参考。这种以消费为参考的作为是非常不准确的, 消费行为不止受经济因素干扰, 还受个人心理、性格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干扰。使认定工作难以保证公平公正。
1.2 认定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人为干扰因素多
班主任、辅导员的思想认识、敬业精神、业务能力等是影响认定工作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 民主评议环节多以投票产生最终结果, 同学之间的关系对于参与评议的学生影响比较大。很多学生参评者看得更多的是评议对象外在因素, 其外在表现可能与其真实情况差异较大, 依此进行认定对此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失公平。
1.3 学生提供的家庭经济信息真假难辨
多数高校在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时, 依据是学生提供给学校的盖有地方政府或民政局公章的证明。然而, 地方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证明存在很大“水分”, 各类数据统计口径差别突出, 有些证明根本无法反映学生家庭基本经济情况;还有部分学生和家长利用社会资源, 通过非正常渠道获取假证明, 诸如此类的原因为“假贫困生”的出现提供了温床。
2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关键环节
由于社会发展的迅速以及经济的瞬息万变, 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也是没有统一定论的。在高等院校中对于补助政策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以及经济困难学生等级的划分问题, 现今我国高校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尚以学生提交的申请书以及入学家庭调查表作为依据, 最关键的材料也仅仅是学生户口所在地提供的贫困证明。认定工作的随意性极强, 没有统一、有效、公平的认定体系。最有权威性的学生贫困证明在社会中更容易造假, 使抱着掉馅饼心态的学生有机可乘, 与之相反, 真正困难的学生如果在社会上由于某些原因拿不到贫困证明也就不能有国家或地方政府、企业的资助。其他认定材料的真实性也就更容易造假, 这就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家庭档案的建立, 根据实际的持续跟踪调查、监管来达到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的完善和真实。认定工作中的疏忽不仅仅是学校补助资金分配失衡的问题, 还会给经济困难学生造成心里上的伤害, 产生对社会的阴暗性的心理, 进而排斥政策、怀疑学校的信誉度和权威性。
3 提高贫困生认定准确性对策
3.1 构建监督机制
学生都能全面了解贫困生认定和资助的程序、方法和标准, 积极地参与到贫困生评定与监督的行列之中, 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公正地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 防止学生间请客拉选票, 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资助。班主任、辅导员要对已经收集的学生家庭信息有重点的抽查核实, 通过暗访核实有关学生的信息, 落实学生已获取的资助金的实际流向, 对于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贫困生资格的, 应及时取消资格, 并给予相应处罚。贫困生资格和等级确定后, 学院应将贫困生评议的最后结果在适当的场合进行公示, 接受学生的查询和举报。
3.2 建立贫困生档案
建立包括贫困生生源地、具体家庭困难情况、父母职业、月收入、贫困证明、历次受助情况、学习成绩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动态贫困生数据库, 及时跟踪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动态及家庭经济变化情况。贫困生档案的材料必须是客观真实的, 能够实事求是地描述贫困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心理状况等, 从而为科学合理地实施和调整资助措施提供翔实的材料。而且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动态对贫困生名额进行调整。
3.3 完善沟通制度
在与贫困生的交流过程中应注意理解尊重以及关爱鼓励等手段的实施。贫困学生在学校中应注重贫困学生权利维护、机会均等、人格尊重、团结互助等目前, 很多资助项目是面向“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 如励志奖学金和要求成绩优良的企业助学金等, 这是好事, 但这种偏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那些成绩较差、自卑内向、另类叛逆的贫困生, 实际上他们更需要我们关爱和帮助。资助的目的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但有学校规定, 对学年考试有不及格的同学停止资助, 缺少相应的资助, 他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想法挣钱以获得学费、生活费, 如此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恶性循环, 成绩愈加不理想。我们认为对成绩较差的同学资助不应中断, 但在资助的同时应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 我们采取的是根据学生每学期成绩, 在开学初期对成绩低的学生进行谈话, 共同分析成绩低迷的原因, 寻找解决对策。对少数主观自弃学生给予警告。学生群体中还有一些内向的贫困同学, 由于内向不懂得或不敢为自己争取权利, 在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中。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沉默就漠视他们, 而应该在重点进行帮助, 走进他们的生活, 用朋友般的关怀给他们帮助和爱护, 打开他们的心扉, 通过积极的肯定建立自信, 走出自卑的世界。
3.4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从贫困生的认定入手, 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 提高学生对于贫困认定名额的正确意识, 防止个别学生在诱惑中丧失作为一个人所必须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道德。要培养学生的礼让意识和关爱意识, 国家对贫困学子的补助是出于人文关怀, 不能在认定工作中使爱心演化成恶劣的竞争。同时也要注意对贫困生的思想引导, 贫困不是人生的污点, 在面对资助时不能因自卑而沉默。应该更加奋发, 回报社会和祖国, 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上进改变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葛超.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 .[1]葛超.论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难点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2) .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3
相关部门在近几年不断增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支持与帮助,以实现他们的大学梦。随着社会经济体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新的资助体系也得到一定的改进,为了确保整个工作流程客观公正,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我国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当前尚未形成一套较为健全成熟的认定管理方案,诸多高校在对此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欠缺,且遭遇一定的困扰。某院作为一个超过本三分数线的高职院校,也存在很多需要资助的学生,同样认定工作中也有诸多疑问。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1.1 诚信意识淡薄。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是认定工作的关键资料。在整个工作实施中,难以有效利用调查表进行贫困生的确认。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学生填写申报信息时未提供真实的数据;②部分管理部门未能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开虚假的证明材料。近来高校普遍存在,这是一种基本原则的欠缺,也反映当前部分大学生诚信意识淡薄。
1.2 认定程序不规范。
自新的贫困生认定规定实施以来,将经济困难学生按其家庭条件划分贫困生和特困生。对此项工作的认定,相关管理部门至今未能形成一套全面、科学的规定。比如说,学生或其家庭成员出现意外变故致家庭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来认定是否为贫困或特困生。这些方法是合理的, 且易于实现,但容易造成一刀切。事实上贫困和特困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造成经济困难的因素有许多。因此,对贫困与特困两个层级进行确定时,需对具体问题、具体方面进行综合的分析与思考。
1.3 认定方法不科学,过程监督不足。
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过程,主要是针对学生家庭人均收入的对比,将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划分为特困生、贫困生和一般困难学生。在此基础上,依照25%~30%的比例对贫困生人数进行认定。然而,高校中诸多院系为了降低冲突与矛盾,将指标分到每个年级每个班。这种平均分配名额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每个地区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不同地区家庭人均收入方面存在巨大的差距,以人均收入为基本判定条件,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其二,各个高校中不同专业在其学费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每一个班级的总人数不同,有效学院存在名额少,贫困生较多的现状,这样难以有效的对真正贫困生进行认定。
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对策
2.1 制定嚴格政策,可行认定程序。
一是制定标准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工作程序。通过专业的管理方案进行整个贫困生认定工作。该方案主要是对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进行调查的同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标准,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通过有效的数据信息作为此次认定工作的评价标准,进而全面有效的对困难学生进行帮助。二是注重推荐。高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需要学生本人填写基本的申请资料,很少采取他人推荐的方式。主要是贫困生具有强烈的上进和自尊心,通常不愿意被他人知道自身的情况。因此,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关注与重视。三是,注重相关信息的真实性。经济困难是各方面因素综合而成。正常来说,单亲比双亲家庭贫困,下岗职工比在岗职工家庭贫困,有疾病成员比无疾病家庭贫困。一个家庭有收入也有支出。如果有高收入家庭成员患病需要大量医药费或家中有许多孩子等情况,会使他们的家庭支出大于收入,成为贫困,这样的学生可以算是经济困难学生。
2.2 规范贫困标准,建立中心数据库。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须综合多方面标准来认定。按照当地最低生活标准进行不同等级的划分,对于此项工作的实施,政府相关部门需给予大力的支持,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生量化标准。根据上述认定工作的管理标准,当地政府需将符合条件的学生信息输入到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便于日后对此项工作的深入分析与执行。数据库要实行动态管理,从而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3 建立原籍认定,加强监督机制。
通常情况下,高校在进行贫困生认定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学生生源地的经济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虽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事先学校与生源地未能全面交流,生源地政府认为自己开具的证明没有责任力和约束力,导致产生虚假的贫困证明。基于这种情况,需由政府及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相互配合,创建合理有效的贫困生认定管理方案。并由贫困生生源地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三方进行此次认定工作的确认,避免其中存在虚假信息。这种方式需要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保障。除此之外,学校应该明确规定凡是弄虚作假的学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相关的教师也要受到处理。
2.4 全面增强诚信教育,树立良好的个人品格。
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自主,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因此,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得到资助的同时,要存着一份感恩之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学校、回馈社会。因此,高校需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诚信感恩教育,比如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使学生在大一开始就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不定期组织诚信感恩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资助政策宣传、资助基本知识、资助政策演讲、资助征文等各种比赛,强化在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保障机制
3.1 成立相关帮扶机构和组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定是高校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有效了解与掌握高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是政府、教育部以及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于此项工作顺利执行的前提保障。并且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出科学的贫困生量化标准,可以将符合条件的学生信息存入到相关的数据库中,便于日后对此项工作的深入分析与执行,根据具体的指标,信息系统会根据学生的相关条件,将其贫困等级进行科学的划分。此外,需对贫困生相关方面进行了解,有效的给予实质性的帮助,某院先后四次修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院一直都重视调查研究,每个学年初都要组织两次座谈会: 一是组织学生座谈会并进行问卷调查,为此次认定工作提供科学可行的参考标准;二是召开助困工作辅导员座谈会,帮助了解认定办法的实际操作可行性。到目前为止,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基本执行标准与管理方案已经有效的形成。
3.2 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
社会是由人组合而成的, 每个人在社会中能够有效的展现出其自身的基本特征,高校贫困生也是如此。這些本质的东西只有他们周围的学生或熟悉的人所知道。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专门发布贷(助学贷款)、奖(奖学金)、助(助学金)、补(困难补助)、减(减免学费)以及勤(勤工助学岗位)等信息的发布渠道。每一次的信息应及时公布,并提前公布确定的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名单,让学生来识别和评价。
3.3 建立动态的信息搜集机制。
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档案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并非一成不变。例如,因为父母下岗没法支付学费,一个城市里的孩子在刚进校时成为其所在学校的特困生。一年以后,孩子读大二了,父母有了新的工作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那么孩子将不再是特困生。而有的学生由于突如其来的疾病或自然灾害等情况变成经济困难学生。因此,我们应及时去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能够相应的调整助学的措施以及资助的等级。除此之外,对该项工作的相关动态信息进行全面有效的掌握,进而给予经济困难学生一定的精神支柱。还可以针对实际情况,将其初始阶段中不精准的信息从其档案中去除。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家庭富裕的学生,是无法真实的乔装贫困生其内在的根本品质,通过与该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的接触与了解,从其言行举止中能够判断出其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在发现上述情况后, 应及时调整已建的档案, 并且改变资助对象或资助力度。
因此,科学有效的执行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需要全面加强整个工作实施过程中是否客观公正、资源分配是否合理可行。近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高校贫困生相关的管理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与配合,创建相关的管理体系与执行方案,针对贫困生的具体需要,还建立基金管理机构。高校针对贫困生的具体情况,也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帮助。高校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以及出差的机会,组织老师以及学生进行实地走访,尤其要对存在异议的贫困生家庭条件进行精准的调查与分析。在整个工作执行过程中,若发现相关信息存在不真实的情况,需将其资格进行取消处理。在此基础上,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对贫困生资助信息进行全面的审查与再次认定,避免虚假信息存在,进一步加强该项工作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谢云锋.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
[2]叶辉,周峰.中国创业教育的破冰之旅[N].光明日报,2008-1-8.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4
录入:admin来源:学生处时间:2010-12-22
各院系: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政策,规范我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管理工作,根据《昆明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的规定,现就我院2011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定范围
全日制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学生。
二、认定要求
1、各院系根据特殊困难(5%)和一般困难(35%)的比例认定出本院系2011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在每年年底,应向需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发放《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 济困难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注:镇政府、县政府、县民政局、州市政府或民政局、村委会盖章均不认可)
3、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时注意“年收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的逻辑关系。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5
(1)资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认定工作难度。据统计在2007年以前,国家每年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是18亿元,新资助政策实施后,每年国家和地方财政、高校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经费可达500亿元左右,资助面能达到35%,这无疑给困难学生认定带来了工作难度。
(2)资助额度进一步增加,增加认定工作难度。新资助政策颁布后,国家奖学金额度由以前的每人6000提高到8000元,国家助学金额度分别为3000元、元和1000元,新增资助项目国家励志奖学金额度是每人5000元。励志奖学金评选对象为勤奋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些成绩好、家庭不是特别困难的学生也会申报,而真正困难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问题又无法申报。这就出现认定时划分困难等级,评选时却不能要求困难等级等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篇6
一、评选对象
凡递交经济经济情况调查表且表格真实完真贵整即可作为认定对象,并要求同时递交个人申请书一份。在评选大会召开之前未交调查表及调查表不合格及违反校规校纪及宿舍卫生未评为合格之家及以上的同学不作为评定对象。
二、成立评议小组
班长作为主持组长、团支书作为执行组长,副班长为监督组长
成员:每个宿舍推选1名成员。凡递交调查表同学一般不参加评议小组,如果宿舍四人皆递交申请表则都不选为小组成员。此外,班级公选出1名男生1名女生作为评选成员代表共同作为评议小组。成员一般以12人-15人左右。小组名单在班级进行公示,对名单有异议同学将意见传达给辅导员。
三、评议流程
1.班长宣布评定开始,此次评定基本情况及原则,包括已递交调查表的人员数量,男女比例,班级总人数,认定方法、等级及排名。
2.团支书开始分发打分表:见附件
七项:经济状况(20分)、家庭成员状况(20分)、生活作风(20分)、学习成绩(10分)、宿舍卫生情况(10分)、遵章守纪(10分)、班级贡献(10分)。
每项按四个标准打分:很好(给0.9)好(0.7)一般(0.5)差(0.2)
最后每个人按照所得最后总分进行排名。
3.具体模块:
具体打分分明打和盲打二种
A:明打:学生在大学的综合表现情况
① 候选同学依次上台发言,谈除家庭及经济情况之外的,在学校的表现:生活作风、学习成绩、宿舍卫生情况、遵章守纪、班级贡献。(宣读完毕,立刻离开教室)供评议小组打分参考。
② 公布学习成绩一览表,宿舍卫生检查结果一览表,学生所获奖励一览表,早操、晚自习、上课迟到旷课等出勤率一览表。评议小组依据此类表格对所有候选人进行正式打分。③副班长收齐所有打分表,去掉一个最高和一个最低分,算出平均分,填到候选人员评分表上。
B: 盲打:经济情况及家庭成员情况
① 团支书依次宣读一名同学的调查表及个人申请书(遮盖名字,且不读出出生年月,家庭地址等个人信息)重点介绍经济情况及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副班长进行监督。② 评议小组根据所听情况,依次对经济情况和家庭成员状况进行打分。
③副班长收齐打分表,去掉一个最高和一个最低分,算出平均分,填到候选人员评分表上。
总评:根据七项具体打分成绩的平均分乘以每项的分值,合成总成绩,困难等级按照总成绩进行排名,形成初步名单,初步名单不进行公布。班长和副班长进行核算排名。
四、公示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7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科学体系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学收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逐年增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焦点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此,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明确提出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各高校建立起了“奖、贷、助、勤、补、减(免)”等日臻完善的资助体系,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根据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学生本人申请,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学生日常消费行为进行民主评议,确定本班级(或专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报院(系)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院(系)认定工作组对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进行审核,无异议后进行公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并最终确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认定档次。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认定方法不科学
在一些发达国家,学校可根据学生家庭收支情况、成员组成、事务变故,以及家庭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状况,来确定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而认定学生是否是家庭经济困难。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个人收入查证和征税体系,所以不能向发达国家采取收入表征指标和财产状况表征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模糊,认定程序不规范
目前,所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都是定性描述,标准模糊,这就给认定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难度。另外,按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程序要求,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同学须在班级进行家庭经济情况说明,认定结果需要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这不仅侵犯了学生隐私权,伤害了学生自尊心,也有悖于资助工作的初衷。
(三)部分学生诚信意识淡薄,心态复杂难辨
在社会背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心态也越发显得复杂。部分本不贫困的学生在利益的趋势下,想尽各种办法开具假困难、假低保证明等,努力使自己变成“贫困生”,骗取困难补助。还有部分真正贫困的学生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生怕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装富裕、摆阔气,以致于出现了“漏报”、“拒绝资助”等现象。
三、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科学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鉴于目前实际情况,高校只能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广大学工干部,特别是一线辅导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大政策宣传,扩大资助工作的透明度
高校应向即将跨入大学校园的准大学生及其家长充分宣传国家对大学生的资助政策,详细说明我国并不宽裕的社会资助形势和失信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加工作透明度。同时,也明确告知心存侥幸的学生及其家长失信将带来的严重后果,坚决打击各种投机取巧行为。
(二)认真做好新生数据统计工作,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
在每年新生入学后,高校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新生认真填写个人情况、家庭境况等基础信息,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数据库”,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第一手材料。在校学习期间,“家庭经济状况数据库”应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确保数据准确。
(三)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民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石。高校应当将诚信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道德观,大力倡导契约精神,做诚实守信的典范。
(四)积极开展跟踪调查,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对已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摸底调查,如查看校园卡消费记录、倾听同学们反馈等。对个别重点对象要实行家访,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同时,要建立每年一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动态调整机制,对在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展望
随着社会的征信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广泛推开,最终在全社会建立起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社会大环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将会变得简便易行。
参考文献
[1]田慧生.教育公平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调研报告,2007.2.6.http://cnier.ac.cn/ztxx/six/ztxx_20070206111759.html.
[2]纪尚革等.西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及资助体系研究.内肛科技,2008,5:14-15.
[3]钟央文等.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机制的再思考.辽宁教育研究,2008,2:43-45.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8
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持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是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由于当前我国缺乏关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具体政策依据,直接影响了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认定工作的精准度,容易出现不公平认定现象。本文主要利用问卷调查和走访等方法对永州市中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完善贫困学生认定工作机制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贫困生;认定
一、前言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与普通高中、高职、本科学校相比,在社会上受到关注程度并不高,因此也影响到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是我国教育公平的关键,只有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培养优秀的中职技能人才。
二、研究分析永州市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意义
现阶段,由于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再加上慈善家与爱心机构的资助等,永州市贫困生资助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资助强度有所增加。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结束九年义务教育后不上高中的学生,由于知识文化程度较低、年龄较小,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关注度不高,教育部门在贫困生认定工作方面,对中职学校缺乏一套完整的认定机制,造成了目前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出现实际需要资助的学生没能得到资助,没有达到贫困资助条件的学生却获得了资助的情况,严重破坏了学生资助的公平性。
以永州市为例,研究分析中职学校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完善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对现有的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机制进行查漏补缺,促进教育公平,确保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中职学生能得到资助,顺利完成学业。
三、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的更客观的了解与分析当前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选取了永州市多所中职学校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与走访调查,得出调查结果并进行分析。
图1 永州市某中职院校2013-2015年
贫困生评定工作统计问卷
永州市某中职院校2013-2015年贫困生评定工作统计情况
内容201320142015
班级贫困生认定申请人数202225
班级实际评上贫困生人数888
根据表1永州市某中职院校提供的2013-2015年贫困生认定的情况,可以看出:从2013年以来,每个班贫困生补助的名额较为平稳,但永州市中职学校班级平均申请贫困补助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一个中职班级的学生在55名左右,平均每班的贫困生认定申请人数由2013年的20人增加到2015年的25人,而平均每班贫困生认定人数为8人,可见资助力度仍然不够。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图2 中职学生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态度调查问卷
中职学生对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态度
评上贫困生
难度是否满意贫困生
的评定程序贫困生认定工作
是否公平
人数650800850
比例65%80%85%
考虑到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对象是中职学生,为了更客观研究分析永州市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永州市多所中职院校随机一千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采访。根据调查与采访结果可以看出:1.超过一半的中职学生认为申请贫困生并且能成功申请的难度大,几率渺小。2.对当前贫困生主要由班主任组织班委会评定的认定程序感到不满意。3.由于评定程序是由班主任组织班委会对符合申请的同学进行评定,其中难免存在私心,不够客观,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当前中职学校平困生认定工作不公平。具体调查数据如图2所示。
四、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1)贫困生认定界限模糊不具体
当前,对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界限模糊,没有明确具体的认定界限。评定贫困生所考虑的因素不够全面,在永州市只要学生出示户籍当地的贫困证明则能成为贫困生认定候选人,至于学生的贫困情况是否属实无从考证,贫困等级也是由班主任与班委会进行认定,缺乏明确的认定界限,模糊不清的界限容易降低中职学校学生贫困生认定的公平性。
(2)申请贫困生认定材料可信度不高
中职学校的学生申请贫困生认定,首先需要填写申请表以及提交户籍所在地出示的贫困证明,一般由当地的乡、镇(居委会)盖章即能完成认定材料收集。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种贫困生认定的材料可信度偏低,这是由于社会不良作风所造成的,申请认定的贫困生的情况可以进行虚假编造,家里与当地居委会有关系,帮忙出个认定证明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以此凑齐认定材料参加贫困生评定。这种可信度低的认定材料给中职学校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编造虚假材料的学生很可能评定成功获得相关资助,真实填写的同学也很可能被虚假编造的同学“挤下去”,无法获得资助。当前贫困生认定材料的获取缺乏客观性,难以考察其真实性,并且从一张材料证明来认定学生家庭实际的情况是远远不够的。
(3)贫困生认定程序缺乏合理性
对永州市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调查,能明显感觉到其认定的程序缺乏合理性。首先体现在学校对各班所下达的贫困指标上,通常是学校根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所下达的贫困生指标,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下达各班,这种看似公平的平均分配名额实际上却明显带有不公平的色彩。学生专业的学费不同,专业、班级贫困人数的不均匀都是不公平的体现,一个班级实际贫困人数多,另一个班级实际贫困人数少,但获得的贫困生名额却几乎一样,使得实际需要资助的学生没能得到资助。
再者,就是各个班级贫困生的认定程序缺乏合理性。据了解,永州市中职学校当前贫困生认定程序较为统一,以班级的班主任和班干部共同进行认定,这种认定程序缺乏客观性与公平性。第一,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班干在进行投票的时候,容易偏向于自己关系好的同学或者是凭自己的感觉进行评定;第二,班主任结合学生的申请书中家庭实际情况与班干的投票得出贫困生确定名单,同时还会结合学生的成绩进行认定的情况,最后将选定名额上交到学校,学校基本上不会重新审查,一般都直接按照班级所选的名单进行确定,缺乏严谨性;第三,贫困生的申请,还受到自身的影响,中职学生年龄阶段身心发育都未成熟,在申请贫困生认定的时,有时由于受到自尊心和性格影响,对于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描述可能存在较大的偏差,给评审工作带来一定的误差。
(4)认定精准度提高成本较高
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还存在认定成本高的问题。学校贫困生申请的学生数量较多,而且学生来自不同的县区,学校要提高贫困生认定的精准度必须入户调查,进而提高了认定成本。
五、完善永州市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的建议相关部门要增强责任意识,在为中职学生开具贫困生证明时,要仔细核实其实际家庭情况,避免虚假证明,不为“人情”开证明,为贫困生认定工作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其次学校要充分了解每个专业、年级的贫困生的情况,将贫困名额合理进行分配;班级应采取全班同学参与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投票,上交学校后因进行再次审理,以确保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精准性。
六、结束语
中职贫困生认定工作中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政府等对在校中职学生的“扶贫”工作的精准度的问题,也是在校中职学生 “扶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中职学校要努力完善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机制力求让我们的中职资助做到精准。
参考文献:
[1]颜小婕,马锦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12(05):103-104.
[2]张福友.高校在落实国家资助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03):56.
[3]梁旭,王松江,董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淄博师专学报,2012,03(15):45-46
[4]莫云仙.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3(16):89-9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诚信承诺书 篇9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诚信承诺书
本人自愿申请参加我校2011-2012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我已知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关文件规定,愿意在认定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现郑重承诺:
一、坚决服从学校以及院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自觉遵
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自觉接受年级认定评议小组的民主评议,自觉接受全体同学的民主监督。
二、本人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
是真实、准确的,如因个人信息有误、证明材料失真造成的不良后
果,责任由本人承担。
所在院系:
所在专业班级:
申请人学号:
申请人身份证号:
申请人联系电话:
申请人签名:
年月日
……………………………………………………………………………………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诚信承诺书
本人自愿申请参加我校2011-2012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我已知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有关文件规定,愿意在认定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现郑重承诺:
三、坚决服从学校以及院系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自觉遵
守认定程序及认定要求,自觉接受年级认定评议小组的民主评议,自觉接受全体同学的民主监督。
四、本人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提供的个人信息及相关证明材料
是真实、准确的,如因个人信息有误、证明材料失真造成的不良后
果,责任由本人承担。
所在院系:
所在专业班级:
申请人学号:
申请人身份证号:
申请人联系电话:
申请人签名:
年月日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10
关键词: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认定;问题;应对
近年,我国高校资助体系逐渐完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成为资助的先驱工作。然而,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并非像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证明材料不可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诚信问题、认定标准问题等都对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产生了消极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资助认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一)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
为了证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在家庭情况调查表中,填写相关的信息,并得到地方政府的核准,这样这个调查表才能作为申请助学金的依据。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对调查表中填写的数据大多不进行调查,任由学生自己填写,存在诸多弄虚作假的行为,假证明比比皆是。某些经济条件不困难的学生,也参与到助学金申请中来。
(二)学生思想性格的束缚
经济困难学生部分性格较为内向,在申请贫困生的过程中表现比较冷淡,自卑心理比较强,不愿意让其他人了解自己家庭的窘境,为此没有参与到助学金申请中。还有的困难学生,自尊心很强,存在很强的独立意识,不愿意向别人袒露自己家庭的困难,为此,教师和周边的干部、同学难以了解其经济上的困境,为此难以得到帮助。
(三)认定标准难以统一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存在着诸多的指标,其中不但包括受灾状况、家庭经济来源,还包括学生贷款状况、人均收入情况等。然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所差异,难以制定统一的认定标准,在实际的认定中主观认知对认定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四)诚信意识较为淡薄
当前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班级内能够获得助学金的名额越来越多,这使得很多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也在利益的诱导下参与到助学金申请中来。而见到有经济不困难的学生申请,更多经济不困难学生也去申请,最后就导致了助学金申请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正是因为这些学生的诚信意识较为淡薄,才使得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更为复杂。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问题应对措施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困难学生认定在诸多方面仍旧存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采取如下应对措施:
(一)走访经济困难家庭
如今很多学生的经济困难证明材料可信度不高,为了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公正、公平,就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核实,到经济困难家庭进行走访。具体来说,应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其一,地方政府要加强走访调查。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存在不作为的情况,学生填写的表格信息,工作人员并不进行合适就盖章。针对这种状况,主管部门应该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对存在疑虑的表格信息要走访核实。其二,高校要加强家庭走访。为了避免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高校应该通过抽样的方式来确定走访家庭,一旦发现弄虚作假的情况,则应该将学生的评价资格取消。走访人员应该包括部分对学生较为熟悉的教师,这样不但可以确保走访的有效性,也可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
(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当前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不统一,存在很大的主观性,难以保证认定工作的公平性。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软件平台,将相关的信息输入其中,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制定需要参考多方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反复的调查、论证,在此基础上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软件平台,对学生的经济困难等级进行划分。
(三)监控经济困难学生
当前,部分申请助学金的学生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其本身的家庭条件并不是贫困,但是为了得到助学金,伪造了相关的经济困难表格。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监控,详实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如若发现学生存在奢侈性消费,则需要对其进行调查,一经核实,学生家庭并不贫困,则取消对学生的资助。此外,若是发现经济困难学生存在打架斗殴、酗酒等情况,应该取消对其资助,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罚。
(四)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很多学生为了个人利益,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这涉及到个人诚信问题。诚信体系除了问题,不但会影响到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十分不利。针对这种状况,高校应该加大诚信教育力度,将认定工作和诚信教育相结合。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诚信状况,高校应该为学生建立诚信档案,并将诚信指标作为资助认定工作的关键指标,从而引导学生诚实守信。此外,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心存感恩之心,并自立自强,正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总结
本文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鹏飞.关于独立学院如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33).
[2]王彦.基于高校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调查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3(26).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11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现状
目前,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已经有了一些相对比较成熟和规范的做法:以同年级同专业为单位, 成立以辅导员任组长, 班主任、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学生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 对申请入库建档的学生所提交的有民政部门盖章的家庭经济情况说明材料和其在校期间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综合评议;院系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组根据评议情况, 对照认定标准, 对申请学生进行经济困难等级的初步认定, 并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及档次, 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公示, 后报院系党政联席会议讨论认定, 并将认定结果报学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审批。此外, 院系每学年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重新认定, 尤其是对前一年受资助学生进行考核评议, “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2], 跟踪调查,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定期维护、动态管理。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
《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 为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制定了一个“科学”标准, 但在实际的认定操作工作中, 仍然存在着一些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难点和难题。
(一) 经济状况证明材料真实性有待商榷。
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 为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以期认定其经济困难程度, 都要求学生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并附其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但事实上, 经济状况证明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其一, 近年来, 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 部分学生在金钱面前, 缺乏诚信意识, 价值观发生了偏离, 冒充经济困难学生骗取资助资源。而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又由于自卑和虚荣心理, 不主动积极申请;其二, 因为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约束机制, 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对经济状况证明的审查不够严密, 存在很大的“水分”, 很多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 因为其所拥有的社会资源, 很容易获得所需的证明材料。这就使真正困难的学生享受不到资助, 而不困难的学生却享受着“免费的午餐”, 有限的资助资源无法实现最优化配置。
(二) 经济困难认定标准难以定性和定量。
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中, 虽然已经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 主要以查看学生提供的证明材料, 同时在认定评议中“看表现”:衣食是否节俭, 娱乐消费水平如何, 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等, 但在实际操作中, 各个高校学生消费水平并不相同, 在同地域的高校之间, 甚至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之间, 学生的消费情况都有差异, 因此这些标准都难以定性和定量。如在信息社会和“山寨文化”充斥的今天, 学生拥有“价格不菲”的手机已司空见惯;再如艺术设计等专业因为学习的需要, 拥有电脑也无可厚非。因此, 拥有手机、电脑等是否能作为认定的标准之一?如果作为认定标准, 又会出现诸如是学生自己所购还是亲朋好友所赠等问题, 这无疑都给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再者, “家庭人均年收入”或“人均月收入”在认定工作中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 但因为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无法准确掌握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生活费支出, 更无法掌握学生家庭实际经济状况, 缺乏核查认证, 仅凭学生出具的一份证明, 很难确定其经济困难与否以及困难程度如何, 从而也就使这一指标缺少了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三) 经济困难认定规范操作过程难以落实。
规范的认定程序能实现认定工作“公平、公正、公开”的良性发展, 增加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但具体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很多步骤难以落实、甚至无法落实。例如:高校逐一核实、“实地走访”能提高认定的准确性, 但由于学生的生源地一般分布比较散, 显然不可能对每一个申请资助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认定, 即使“顺道”的走访和以社会实践形式开展的走访也缺少经费的支持, 有也是微乎其微。所以, 目前学生家庭信息的掌握主要来自学生主动上报, 或者局限于班级、寝室一定范围内的走访和了解, 但有些同学出于所谓的同学情义和“老好人”思想等原因并不如实反映其日常生活消费情况;再如:民政部门要求留有电话, 以便核对信息的真实, 但学生交回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往往会有遗漏, 即使有, 民政部门也无法完整提供学生家庭经济状况, 甚至一无所知, 往往都是以“村委 (社区) 已经在证明材料上有所认证”来搪塞, 就使得调查摸底和认定评议环节缺少客观的佐证材料支撑, 难免带有主观性, 常常会出现“爱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 给“假贫困生”有机可乘。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 加强诚信教育,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
诚者, 天之道也;思诚者, 人之道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资助, 改善必要的生活、学习条件无可厚非, 也是资助工作的初衷, 但在认定工作中对于提供虚假家庭经济状况证明以及利用资助款项奢侈消费的要取消其认定资格, 并记入诚信档案。因此, 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高校必须大力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正面教育为主, 完善诚信评价体系,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个性特征, 以诚信为主题, 通过开展学习目标和德育目标承诺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创建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 “增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自律意识, 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将诚信观念内化为自身信念, 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化”[3]。
(二) 加强工作创新, 建立和完善科学准确的认证体系。
随着《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出台,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有了相对统一的标准, 也制定了“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的配套措施与制度”[4], 但是因为地域、城乡之间经济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和各地区物价、消费结构的差异性, 使得认定标准难以定性和定量也是不容忽略的客观事实。因此, 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以期规范民政部门证明材料出具工作, 实行“谁接手谁负责”, 有责必究;民政部门应以“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程序为参照, 对申请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予以核实, 首先由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居 (村) 委会提出书面申请, 在经过受理申请、调查核实、公示等程序后, 再由民政部门出具相关材料, 以避免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证明材料, 确保其真实性。在此前提下, 高校要注重对学生日常消费水平的观察和了解, 加强实践调查和工作创新, 因地制宜地建立和完善符合校情的定性和定量考察相结合的便于操作的认证体系, 认定指标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其“代表性、完整性、可行性, 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能对比、能量化”[5], 从而确保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 加强舆论监督, 建立和完善抽样复查和动态管理体系。
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真的贫困以及困难程度最为真实有效的方式, 就是实地走访。但是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以及人力、财力的限制, 一一走访并详尽的调研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 显然是不现实。然而在国家不断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的今天, 在经费允许的前提下, 要利用寒暑假学生社会实践和出差的机会, 相对集中的组织老师和学生进行实地走访, 尤其是对存疑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抽样复查。另外, 基于目前认定工作的存在的漏洞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动性, 应健全、畅通学生意见反馈渠道, 拓建网络工作平台, 辅导员或班主任尽可能多渠道地了解学生信息, 加强认定工作的舆论监督,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调整, 以便更好的完成资助工作。
总之,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是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关键, 是资助工作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 结合实际, 积极探索科学的认定方法, 建立科学的认定机制, 以高度的责任心去研究和开展认定工作, 是每一位资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韩德铎, 张桂华, 陈芳.高校贫困生认定的现状与对策[J].职业圈, 2007, 23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财[2007]8号, 2007年06月26日
[3].薛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诚信教育问题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7
[4].赵炳起.高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优化与重构[J].教育财会研究, 2006, 4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12
为做好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以下简称认定工作),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科学、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制定的各项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教财厅[2016]6号)、《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沪教委学[2015]41号)文件要求,特制订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
一、认定工作原则
认定工作须坚持实事求是,在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认定工作须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科学、公平、公正、公开。
二、认定工作模式
为严格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国家助学金政策执行,自2018年起我校实行每学年提供原件的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证明材料。
三、认定对象
1.本办法适用于上海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含第二学士学位、民族预科生)在校学生。
2.本办法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本科学 生。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
参照本市当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为基础,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消费和在校表现情况,参考学生家庭地域、城乡差异及导致其家庭经济困难的因素,着重考虑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分为三档:一般困难、特别困难和特殊困难。同时对特殊困难学生视具体情况进行认定。要明确重点受助学生。
五、认定工作的组织实施
1.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监督本校认定工作。学生工作部(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审核和管理本校的认定工作。
2.各学院成立以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组长、本学院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担任成员的学院认定工作组。院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院资助工作负责人为认定工作的主要责任主体,具体负责组织和审核本学院认定工作。
3.各学院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班级或专业认定评议小组,具体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视班级和年级人数合理配置,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认定评议小组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民主评议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班级和学院范围内公示。
六、认定工作的程序
认定工作每学年的第一学期集中进行一次。学校严格按照认定工作程序,全面、认真部署每学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各学院认定工作组、班级和年级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共同完成认定工作。
1.学校在向新录取学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新录取学生应按照填表要求如实填写《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原就读高中任何一单位核实、盖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
2.每学年结束之前,申请下一学年认定的学生需填写《调查表》,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街道)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原就读高中任何一单位核实、盖章,并按照要求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
3.每学年开学一周内,申请认定学生完成网上申请,并提交认定所需材料。班级认定评议小组负责对提交申请的学生开展民主评议。认定评议小组在进行民主评议时,可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但民主评议环节需公开、集体进行,注意保护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评定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时,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4.经过班级民主评议,认定评议小组认真填写《认定申请表》中的“民主评议意见”,确定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评名单,并 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评名单汇总表,报学院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
5.学院认定工作组负责审核认定评议小组申报的初评名单,如有异议,应在征得认定评议小组意见后予以修正。
学院认定工作组审核通过初评名单后,应以适当方式、在适当范围内,将本学院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审名单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情况的内容,不能涉及学生个人及家庭的隐私。师生如有异议,可通过公示中公布的有效方式向学院认定工作组提出异议。师生如对学院认定工作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通过书面方式向学生工作部(处)申请复议。学生工作部(处)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予以修正。
公示通过后,学院认定工作组负责组织填写《认定申请表》中的“学院审核意见”,确定本学院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审名单,并填写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初审名单汇总表,报学校审核。
6.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各学院审核通过的《调查表》、《认定申请表》和《上海理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信息汇总表》,报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加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系统。
7.每学年开学后七周内,学校将本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汇总信息表》报送市教委备案。
七、后续管理
1.学校和学院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格复查,并不 定期地抽选10%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消费情况进行跟踪,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和不当消费行为,一经核实,按照以下具体情况进行严肃处理:
若困难认定资料不实,学校将取消其受助资格,并取消本学年及下一学年评奖评优资格;若有不当消费行为,经调查属实的,学校将视情况取消其本学年和下一学年受助资格,情节严重的,按照《上海理工大学学生纪律处分规定》处理。
2.学校和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学生应如实提供家庭情况,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以便学校及时关注并做出调整。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休学、退学、参军等将停发国家助学金。4.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应加强对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建立学院认定工作问责机制,并将学院的资助政策落实工作绩效纳入工作考核。
八、附则
1.每学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结果将作为对学生进行资助的依据。
2.本文件未尽事宜,依照沪教委学[2015]41号文件执行。3.本办法由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4.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生效。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13
敬爱的学校领导:
本人是国际学院08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2032班学生白刘乾子,因家庭经济困难,特申请贫困生。
我来自中国西部的甘肃省兰州市,这是一个生活简单的中型城市,本来父母都凭借读书跳出农门,在水利水电行业的一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多年。但是在国有体制改革不稳定的几年中,父亲因企业效益不景气,国家提成减员增效,于2002年下岗失业在家,年迈的父亲为企业奉献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几十年的时光。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所以积劳成疾,在失业后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和腰椎间盘突出,劳动能力很低。最后才得以亲戚朋友的帮助下每年缴纳社会养老保险,等待办理内退。而父亲虽也曾从技术员干起直至成为一个众所称赞的先进个人,机组组长。但清廉如他不喝酒不抽烟不打牌我们家也一直积蓄单薄。此后此后也有外出务工,但收入很不稳定。此时更加雪上加霜的是,08年5月12日,祖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灾害,我的老家甘肃陇南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爷爷奶奶家的房屋损毁严重,父亲母亲又由于帮助老家修缮房屋欠了大量外债。祸不单行,一年前,家里又遭到了可恶的小偷的盗窃,妈妈仅有的一点结婚时的金银首饰和家里的几千元现金也被小偷盗走,报警之后至今也未能破案。父亲现在在家,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都非常大,准备等情况好一些再寻找工作。所以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每月在单位不到2000元的微薄工资以及亲戚的资助。
我在08年的时候以高考558分的成绩考入天津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爸爸妈妈为了我的前途,不惜一切代价,不顾高昂的学费,向亲戚朋友借钱,只求我以后能有个光明的前途,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家人。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认真学习,服务同学为宗旨,做到爱国爱校爱人,尚德尚学尚行,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就改,有好的意见就接受,同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在班级,积极参与班里和院里的各项活动。我还于大一时获得了学院个人才艺大赛的一等奖,努力为班级争得荣誉。
我们班的贫困生是比较多的,我想有贫困生也不是什么坏事,贫困能更磨练我们的意志.我是一名贫困生,我有我自己的经历,我的经历使我认识到,贫困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阻碍,我们最大的阻碍在我们心中,只有你克服了自己的贫困心理,你才能做的更好,”人穷志不穷”, ‘穷且益坚”,这么一句古语已经告诉我们了,我想我自己不会被贫困击倒.而且会更加努力.来改变我们的现状,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否则我们会一直贫困下去.贫困不是我们的绊脚石,相反塌实我们的动力.我会更努力!
因此希望能够得到学院的补助,缓解一点经济压力。但如果有更需要的同学,请把补助留给他们,谢谢!
此致
敬礼
申请人:白刘乾子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 篇14
一、制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原则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 难以支付其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为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 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 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财[2007]8号) 文件精神, 高校在制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时, 按照坚持实事求是, 确定合理标准, 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 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面向全校各年级在校生严格甄选认定。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制度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认定工作;院系成立以分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院系领导为组长, 院系学生辅导员等担任成员的认定工作组, 负责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以年级 (或专业) 为单位, 成立以学生辅导员任组长, 兼职班主任、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认定评议小组, 负责认定的民主评议工作。认定评议小组成员中, 学生代表人数视年级 (或专业) 人数合理配置, 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一般不少于年级 (或专业) 总人数的10%。认定评议小组成立后, 其成员名单应在本年级 (或专业) 范围内公示。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根据各个高校所在省区、城市的不同, 都参照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认定标准设置为一般困难、困难和特殊困难3档。一般困难指家庭有较少劳动力且符合当地低保标准能基本满足学生生活需要;困难指家庭有较少劳动力但尚不能满足学生生活需要;特殊困难指家庭无劳动力可用且不能满足学生日常生活需要。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
1. 学校在向新生寄送录取通知书时, 同时寄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在每学年结束前, 向在校学生发送《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及在校学生要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 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
2. 每学年开学时,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布置启动全校认定工作
认定评议小组组织学生填写《新乡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并负责收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3. 认定评议小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新乡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根据认定标准, 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 认真进行评议, 确定本年级 (或专业) 各档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 报院系认定工作组进行审核。认定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时应着重考虑孤残学生、烈士子女以及家庭成员长期患重病、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管理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汇总各院系审核通过的《新乡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和《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并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档案。
院系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 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 一经核实, 取消资助资格, 收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 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院系要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 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 及时告知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
摘要:当前, 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中存在一些生活特别困难的学生, 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 有些学生在校的月收入 (包括奖学金、开展勤工助学取得的收入和各补贴) 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生活水准线。对此, 学校采取补助办法, 以保证这些学生的日常生活。根据国家资助政策, 如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前提。
关键词:医学院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
参考文献
[1]李永才, 梁江.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4
[2]方浩翰.张力.关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效认定的再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 (2)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08-24
上海电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10-20
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申请05-12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报告05-2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08-01
古寨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活动总结05-24
南流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10-20
家庭经济困难申请理由范文10-05
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