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通用13篇)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1
安徽省宿州市
(二)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
国家助学金按学年申请评定,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学年1500元,分两个学期发放,每学期750元。
(三)国家助学金基本申请条件。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条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者应优先认定:
1.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或孤残学生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 2.单亲家庭、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者;
3.父母双方或一方有残疾,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
4.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的;
5.享受农村或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
6.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家庭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且经济困难的;
7.有其他特别困难情形者。
三、完善资助运行机制,严格资金发放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要求,制定本校国家助学金管理的具体办法。建立专门档案,各班在资助工作完成后,将学生申请表、困难证明材料、认定评议过程资料、受理结果、公示情况、助学金发放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以年级为单位交学校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建档备查。
(一)国家助学金的申请
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应在每年秋季开学后两周内向学校提交申请,填写《宿州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申请表》(附件1),并提供村(居)委会和乡镇(街道)民政等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附件2)。
(二)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的认定流程
分班级、年级受理评议和汇总上报三个阶段:
以班级为单位,组成由班主任、班长、民主选举的学生代表6人(共8人)组成的认定评议小组,选举过程要有记录。评议小组受理学生申请,统计申请学生数字及时报至级部。
班级评审认定过程要有记录,认定评议小组成员要签字(附件3),评议结果要在班级内进行不少于5天的公示。
在班级、年级范围内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由学校领导班子、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组成的评审领导小组评审确定,并将评审结果在学校公开栏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的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享受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学校为每位受助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银行储蓄卡发放后,学生应签字确认(附件4)。
(三)国家助学金发放流程。
①学生提出申请;②学校组织国家助学金对象的评议认定工作;③学校填写《宿州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拨付申请表》(附件5)、《宿州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明细表》(附件6)报教育、财政部门审批;④财政部门根据最终确定的国家助学金名单,通过银行卡方式将资金直接发放到学生;⑤国家助学金发放后,享受国家助学金学生应签字确认(附件7),交学校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存档备查。
(四)国家助学金的管理。
学校应对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进行核实。如发现弄虚作假现象,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资金。各年级、各班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抵顶或扣减国家助学金,不得将国家助学金打入饭卡或校园卡。为学生办理银行储蓄卡,不得向学生收取卡费或押金等费用,也不得从学生享受的国家助学金中抵扣。
(五)有关报表要求。
学校各学期国家助学金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宿州市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受助学生明细表》报同级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备案。
四、各级部、班级务必严格把关,确保国家助学金真正用于品学兼优、积极要求进取的贫困学生,确保国家助学金切实用于学生学习、生活开支。学校、级部、班主任将对受资助学生实施跟踪管理。凡发
生违反校纪校规行为、生活铺张浪费、学习态度明显变差,经批评教育不改者,学校将立即停止对其资助;凡在申请资助过程中缺乏诚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除追回全部补助外,另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同时,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
宿州二中
O一O年十二月十日
二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2
1 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较难
其实要制定一个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并不难, 难的是如何利用这一标准去认定究竟谁才是经济困难学生。目前很多高校通常的做法是由学生提供由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 其实, 一纸证明的“权威”是很值得质疑的。
特别是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断变化, 及时掌握这些变化的情况并给予资助, 在操作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造成对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忽视, 从而造成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1.2 资助体系不够健全
在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一系列政策中, 由于资助体系的不完善, 导致资助的效果不明显。学校的奖学金分配情况中, 经济困难的学生拿到的比率很小, 学校奖学金的获得与经济困难学生对应度并不成正比。国家执行的资助贷款政策不是很完善, 相关单位、信用社系统、程序、盖章等不一样, 导致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时, 一再受得阻碍, 一拖再推, 耽误申请时间。在学杂费减免方面, 享受减免学杂费的学生比例较低, 有的高校基本不实行这一政策, 导致这项政策效果不明显。在勤工俭学方面, 勤功减学种类单一, 稳定性差, 资金短缺的问题, 严重阻碍了勤工俭学工作的发挥。在校贫困学生, 一般工作就是打扫卫生, 打扫教室等, 每天都打扫几遍, 每月下来, 给的工资也是很少。
1.3 无偿资助的弊端
在“奖、贷、助、勤、补、减、缓”的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 其中, 奖、助、补、减属于无偿的。勤、贷则属于有偿的。无偿资助虽然能解决“贫困生”的燃眉之急, 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很明显的弊端。一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存在对外界力量的依赖思想, 同时学生对待贫困的态度也发生变化。而对自我应该如何应对贫困, 渡过难关想得很少, 主要体现在学生只想到伸手“要”。因此, 无偿资助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
1.4 缺乏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 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时, 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那么贫困学生经过长期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等, 对学习更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造成自卑、封闭、妒忌、焦虑等心理问题。高校在重视经济帮扶的同时, 往往容易忽视“思想帮扶”, 即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挫折教育和压力疏导, 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资助过程中如果不能辅以相应的思想教育, 他们容易产生精神及心理上的疾病, 可能造成虽然拿出钱资助了学生, 却未必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在资助过程中应该辅以相应的思想教育, 了解他们的心理历程, 重视他们的心理反应。
2 资助工作对策分析
其优化对策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证工作
新资助政策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公开、公平、准确的认定。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建设, 确保困难学生认定到位。根据各地经验, 确定一个学生是否为经济困难学生, 有几个指标可以作为判断的依据, 即家庭收入, 来自地区 (农村、城市、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 , 在校生活费用支出情况, 多数同学的认同等。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困难学生认定“动态”管理机制, 加强对已认证困难学生的监督, 设立专门“举报箱”和“举报电话”, 便于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监督。对资助申请的条件、认定程序和标准、评议结果的透明度等各方面都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总之, 国家应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证工作, 建立统一的、更加严格的、有公信力的认证体系。而高校也应该根据目前资助工作的实际状况, 摸索改善认证体系。
2.2 合理规划, 建立全方位的资助体系
健全和完善的资助体系, 能够进一步扩大政府和高校资助方式实现最大效果。从现实来看,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困难学生的最好选择, 因此要尽快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种资助方式的运行机制, 明确资助目标、原则、对象, 确保各类资助方式取得实效。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要依照教育和经济规律,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扩大经济困难学生贷款的比例和额度。高校应该参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 建立通畅可信的家庭经济困难信息档案, 并努力保证这一信息档案的动态性和真实性。高校应当建立以贷为保障, 以助为主体, 以奖为激励, 以其它方式为补充的全方位的资助体系, 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
2.3 给予贫困生人文关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更多的可能是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引起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一切资助工作要围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而展开, 尽量消除因经济资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 社会除了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学费、生活费之外, 更要关心他们的思想, 要创造隐形资助与无接触资助, 形成平等的社会大环境。高校要积极开展各项活动, 培育民主、文明、平等、乐观、自信、感恩、自强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通过开展素质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专题活动, 给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造自我展现的舞台和机会, 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升, 真正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系百万学子, 关系校园和社会的稳定, 关系人民群众最根本、最长远的切身利益。因此,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深入研究和探讨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途经, 努力拓展资助主体, 合理配置并优化使用资助资源, 构建更加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 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必须对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事, 推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走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效化轨道。
摘要:为了最大程度的普及高等教育, 给予家庭环境不同的学生均等的受教育机会,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资助政策体系, 但是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完善资助政策体系, 健全资助工作的考评机制和跟踪机制, 以保证资助资源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 从而使资助工作切实起到激励学生奋发进取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思考
参考文献
[1]卢若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困境和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4) :79-81.
[2]单华生, 郭秀蓉, 蒋风, 等.扩宽贫困生资助方式实现“扶贫”与“育人”功能并举[J].理论界, 2007 (5) :129-130.
[3]王妙.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管理研究, 2012, 11 (447) :67-68.
[4]陈玥.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和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6 (4) :173-174.
[5]孟祥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华章, 2014, 3:143-144.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3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覆盖率持续上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要切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资助和育人的直接结合,根据资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注重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与工作机制的创新。构建资助工作新模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资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资助工作 ;创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更为迅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日益突出,并逐年呈迅速上升趋势。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势在必行。但随着资助工作的深入,我们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先天教育不足或生活环境影响,这个特殊群体越来越多的暴露出一些在心理、学习、人际、就业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本课题着重研究在当前这一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物质保障资助有效的与大学生的精神援助、素质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进一步拓展资助工作空间的广度与深度,形成物质与精神的双线资助。
一、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较难
如何判定一个学生是不是符合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标准问题,就目前来看,存在很大问题。如何将有效的资助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是一项比较困难的事情。目前很多高校通常的做法是由学生提供由当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但由于学校也没有亲自调查走访,容易出现一些问题,造成对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的忽视,从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二)无偿资助的弊端
无偿资助虽然能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很明显的弊端。 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中,“奖、助、补减”与“勤、贷”分两个层次,前者是无偿的,后者是有偿的。这样受资助群体容易产生当然和依赖的心理,认为学校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产生“等、靠、要”的心理。同时学生对待贫困的态度也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学生伸手“要”补助的现象比以前相对更为突出,对各类形式上不需负责的奖学金、助学金热情很高,而对需要牺牲时间和付出劳动的勤工助学形式不太感兴趣。
(三)缺乏人文关怀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往往由于经济的原因在文化知识、社交才艺等方面相较于其他同学机会更少而造成知识能力上的落后。由于经济能力不足,而造成自卑、
封闭、妒忌、焦虑等心理问题。现行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只是注重了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而没有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帮助。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当,往往会比经济贫困的问题更严重。所以在资助过程中应该辅以相应的思想教育,了解他们的心理历程,重视他们的心理反应。
二、资助工作对策分析
(一)完善认证工作
我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面,既要体现公平、公正、信息公开,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对资助申请的条件、认定程序和标准、评议结果的透明度等各方面都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在申请条件上,应该包括个人申请和诚信承诺、所在地证明、准确的家庭经济情况等方面。在认定程序上,可以用消费界定法和班级民主评议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实行综合判断。同时加快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动态信息库,让有需要的学生都能获得资助。在认定标准上,制定出操作性强的一些指标,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
(二)开展“扬帆计划”培训,助力贫困学子腾飞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就业核心竞争力往往决定着大学生未来的出路。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意味着为他们打开了通向理想、改变命运的大门。为此,沈阳建筑大学创新性的开展了“扬帆计划”培训活动。“扬帆计划”是为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综合能力拓展而开展的培训活动,通过聘请从事职业规划、素质拓展培训多年的优秀教师,围绕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角色的开发与创造,提高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展开辅导。是我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完善资助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已经有近千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中受益。
在课程的设置环节,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足,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援助性教育,比如有效的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自我接纳与自我认识辅导,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个人综合素质,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学会在与别人合作过程中怎样理解接纳别人以及领导他人,构建对未来发展的积极看法。通过开展情绪与压力管理辅导,让同学们了解心理问题的根源,认识压力的概念与形式,掌握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基本策略。再比如有效针对性的引入演讲技巧和社交礼仪教育,通过沟通表达辅导培训,利用模拟演讲、场景对话等模块来消除同学们自我表达或与人沟通时的紧张感和拘束感,从而达到沟通表达时能够思路清晰、表达顺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坐、站、行走还是问候、握手等社交、礼仪环节都有许多疏漏之处,有些学生还美其名曰“不拘小节”,殊不知这些大家习以为常的习惯往往会让同学们错失求职面试时的良机。社交礼仪辅导就是从细节入手、从身边事入手,通过指导老师的亲身示范和互动演示,让大家对自身情况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不会再因小失大。同时,将素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励志成才教育。通过精选出一些事迹突出、具有模范榜样的优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代表现身说法,以他们的成功经验来指引其他同学,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上的艰难困苦,用努力的意志去改变外在的环境,用坚定的信念实现自身的价值。当面对恩人的帮助时,要选择铭记,用“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信条去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以及正在帮助他们的人,用感恩的情怀去实现汇报的诺言。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有着非放的意义,具体来说,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定人生的方向、提供奋斗的策略;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准确定位职业方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从而发现新的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学校在扬帆计划培训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就是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环节帮助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扬长避短”,发挥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了解就业市场,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获得职业长期发展优势。
着重提升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扬帆计划培训的重要意义就是提升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将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在招聘面试的时候总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一些平时不被同学们重视的问题那时就会显现出来。针对这些问题,在招聘面试培训这个环节上,指导老师通过具体事例分析、模拟招聘、场景模拟等方式为大家详细讲述了差异化面试、结构化提问等与招聘面试相关的解答问题方法。
三、对未来资助工作的展望
如何让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得到合理资助,都能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资助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保障工作是我校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做好的工作。学校资助工作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资助政策,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不断加大资助工作的投入,开拓性的制定各项有效措施,努力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析.西安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研究.黄河水利出版社.2010.
[3]窦锦伟.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现状及模式探析.大连理工大学.2006.
[4] 邱晓玲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与资助工作改进分析 [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2)91-93.
[5] 廖深基 , 林子鸿 , 李岩丽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研究 [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4(1):11-14.
[6] 赖文金 .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J]. 长沙航空职业学院学报 ,2013,13(1):19—21.
[7] 申静 , 王华彪 .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困境与对策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12(3):50-51.
作者简介:
李真军,男,辽宁朝阳人,沈阳建筑大学副教授(沈阳 110168);韩毅,男,辽宁沈阳人,沈阳建筑大学讲师,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汇报 篇4
为巩固“普九”成果,使全体适龄儿童能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省、市、县都非常重视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投入大量资金救助贫困学生。现就我校2013年春季资助贫困学生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专项资金管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生活费发放的工作步伐,确保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实施贫困生生活补助是一项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广泛宣传发动:
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有关上级文件精神,利用学期开学初和召开的家长会及周会广泛宣传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严格操作程序
1、制定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实施制度。
2、组建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领导小组。
3、确定“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和对象。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A、父母双亡,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孤儿、含艾滋病孤儿); B、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C、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D、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E、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区别不同贫困程度,不搞平均分配,不优亲厚友,不搞轮流享受。
4、我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运行程序。
A、符合资助条件的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并出具村委会核实的材料;B、学校根据上级下达的贫困学生数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对象资助条件确定学生名单,并在校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天;C、公示无异后,学校组织受资助学生填写《义务教育贫困学生申请表》,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
5、发放程序。
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组织人员到信用社为每一名学生办理一张存折,将资助金额打入学生信用账号,存折发放到学生手中。
三、本学期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发放情况如下:
2013年春上级下达我校贫困生指标61人,我校评审确定符合条件的贫困生61人,共预计发放总金额6100元。
四、努力拓宽贫困生资助渠道
我校在认真落实省、市、县免费发放教科书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各团体对贫困学生予以救助。我校从2008年开始通过多方联系了上海普元信息公司为学校17名贫困生进行资助,资助金额为学生每期伙食费、教辅资料费的80%,本期资助款18,489.68元已汇到学校帐号上,学校4月28日将召开助学金发放会;我校还联系到了澧水公司每期资助7名贫困生,每人每期600元;同时学校分别还利用“3.8”“9.8”助学日对贫困学生进行多方救助。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我校小学贫困学生较多,但由于补助名额有限,还有一部分贫困学生却得不到补助。
二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贫困学生评审认定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有些学生不在校寄宿,但是家庭经济确实困难却不能享受补助。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5
作者:蚌埠市教育局 发布日期:2011-08-08
为进一步做好蚌埠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高普高资助工作水平,蚌埠市教育局近日召开了普高学生资助工作会议。
会上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参会人员共同学习了普高资助工作相关文件,对蚌埠市2011年上半年普高资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就下半年普高资助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6
(1)资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认定工作难度。据统计在2007年以前,国家每年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费是18亿元,新资助政策实施后,每年国家和地方财政、高校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经费可达500亿元左右,资助面能达到35%,这无疑给困难学生认定带来了工作难度。
(2)资助额度进一步增加,增加认定工作难度。新资助政策颁布后,国家奖学金额度由以前的每人6000提高到8000元,国家助学金额度分别为3000元、元和1000元,新增资助项目国家励志奖学金额度是每人5000元。励志奖学金评选对象为勤奋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一些成绩好、家庭不是特别困难的学生也会申报,而真正困难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问题又无法申报。这就出现认定时划分困难等级,评选时却不能要求困难等级等问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现状,研究
为了了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现状, 笔者检索了大量的期刊和文献, 针对高校资助工作的相关内容进行查阅并整理。通过研究国内外既有文献发现, 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近几年来很活跃。不少政策相关者就此做过论述, 观点比较多。
1.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国外对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研究的热点, 集中在对学生资助的模式的研究、学生贷款的理论及目标研究、学生贷款与学费的相互关系研究以及贫困生资助的发展趋势研究等方面。
1.1关于对学生资助的模式的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对大学生直接资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无偿性资助、有偿性资助和推迟付费性资助。各国现行的无偿性资助政策有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奖学金是西方国家中最早出现的大学生资助方式之一, 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资助方式。美、英、日等国奖学金占资助总额的比重比较大。[1]和“无偿性资助”不同的是“有偿资助”, 它需要学生付出一定的劳动和时间。“勤工助学”是其中一种相当普遍而又非常典型的有偿资助方式, 它是世界各国重点推荐和实行的一种重要的资助手段。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目前推迟付费性资助普遍采用的资助形式。
1.2关于学生贷款的理论及目标研究
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财政专家D.Bruce.Johnstone教授在1986年出版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较系统地论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他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中提到高等教育成本应该由政府 (纳税人) 、学生、家庭、高校和捐赠人等多方负担, 他们可以用过去的收入 (如存款) 、现在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来分担教育成本。学生贷款为学生用他们未来的收入承担现在接受的高等教育 (Learn now, pay later) 提供了可能。[2]
1.3关于学生贷款与学费相互关系研究
美国教育政策学家、高等教育成本委员会成员Arthur Hauptman在研究了美国70年代至90年代学生贷款与学费之间的关系后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学生贷款的普遍可得是引起大学学费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是大学教育成本的上升和大学更多地依赖学费促使学费不断上涨, 而学费的上涨又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借越来越多的学生贷款。对此问题的研究, 学者们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 ncche认为现有的研究还无法确定联邦学生贷款与学校学费之间的关系。目前, 大部分学者认为, 即使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成立的话, 那么贷款对学校学费的影响也是间接的。[3]
1.4关于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发展趋势研究
学生资助在高等教育财政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生资助政策的总的趋势是:从无偿资助向有偿资助转变, 从以助学金、奖学金为主向以学生贷款为主转变。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学生贷款就已占各类学生的60%以上。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学生贷款, 无偿资助的比例在逐渐减少, 学生贷款的份额在日益加大。[4]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了学生贷款制度, 学生贷款在许多国家已为大学生资助的最主要的方式。[5]据woodhall预测2007-2008学年学生贷款会占整个学生资助的一半以上。
2.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
与国外相比, 国内就此问题研究的历史较短。一些学者借鉴了国外对大学生资助的理论, 对国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进行了研究, 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均有所发展, 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和专著, 尤以2006年以后的论文居多。由于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受到不同专业和部门的关注, 研究者怀着不同的初衷进行探讨, 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角度, 分别有:
2.1政策分析的角度
如佘占宏《完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政策性研究》、赵观石《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问题原因对策》、福特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中国不利群体参加高等教育的政策研究》、国家“十五”课题《中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研究》、琚学周《高等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探讨》、赵琦《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政策学分析》等等。此类文章多数分析了现行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从政策执行的角度对影响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许多政策性意见, 以期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更好的实施提供参考
2.2梳理研究思路的角度
如王幼芳《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调查及改革思考》、徐晓军《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问题分析及对策》、高峰《地方普通高校贫困生问题探悉》、蔡立彬《关于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探讨》等等。此类文章着眼于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理性审视, 试图为工作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2.3学生管理工作的角度
如刘娟《对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几点看法》、李海榕《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探讨》、王小丽《对构建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几点思考》、吴俊峰《医学高等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状及思考》、李雪萍《论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建设》、魏百军《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现状及对策》等。这类文章中, 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特殊成分予以重视, 力求从管理方面提出解决贫困生资助问题的有效途径。
2.4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
如隋耀伟《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及应对策略研究》、杨安民《从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看高校资助体系的改革》、杨宝泉、贾晓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和心理救助的探索与实践》、李焰、邱显清《根据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此类文章多数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入手,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 从多层面提出相应的策略。
2.5借鉴别国经验的角度
如柳国辉《国外学生资助政策及借鉴意义》、周满生《加拿大魁北克学生资助制度评述》、卫丽军《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借鉴》、李韧竹《美国高等教育中学生资助对我们的启示》、张蓉、张炜《美国高校“高学费高资助”政策研究及启示》、王笑歌《外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研究》等。此类文章旨在通过借鉴国外的学生资助实践以期为我国资助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3.国外资助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总结西方发达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 整体上是由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和勤工助学组成。助学金和减免学费的方式正在淡出资助体系, 奖学金、贷学金正在成为各国普遍采用的资助模式。借鉴其成功经验, 对我国高校资助系统的启示与借鉴是:应加大奖学金力度, 广泛开展勤工助学;应建立多种分层的助学贷款形式。鉴于此, 就要求高校在运作的过程中切实加大有偿资助的比例, 把资助的重心从“无偿”资助变为“有偿”资助。这样在助困过程中强化激励机制, 引导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奖、贷、勤”来解决生活和学习费用问题, 鼓励和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品质和拼搏进取的性格,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3.1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
我国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 国家奖学金 (每生每年8000元) 被放在了首位。实际情况是, 能拿到国家奖学金的经济困难生虽然也有, 但比例很小。这倒不是因为经济困难学生学习不努力, 而是因为与城市学生和经济发达地区学生相比, 他们所受的教育和培养不同, 在很多方面都相对处于弱势, 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追赶过程。在调查中发现,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的比例低于普通学生获得奖学金的比例, 奖学金获得者与经济困难学生吻合概率不高。因此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可单独设立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 评选范围设定在经济困难学生范围内, 加大这种奖学金的资助范围和奖金额度, 并且适当增加经济困难学生获取各项奖学金的比例。这样有利于激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争取优秀、立志成才。
3.2广泛开展勤工助学
要让经济困难学生认识到, 与其被动地“等、靠、要”, 指望获得更多的资助, 或忍饥挨饿, 还不如走出来, 积极参加勤工助学。勤工助学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意识, 又可让他们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 扩大社交范围, 克服自卑心理, 提高综合素质。因此, 学校应鼓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加勤工助学, 把勤工助学作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
3.3建立“政府代偿”机制
建议政府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代偿款”, 对于享受无偿资助的学生, 高校可以采取在校代偿和毕业后代偿两种方式。学生在校期间, 引导受助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并为每一位受助学生建立公益活动档案卡, 定期考核, 并将其作为评选发放下一年度无偿资助金的依据;学生毕业后, 对未还清贷款的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工作或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者, 服务3-5年的可以由国家代还部分贷款, 以此作为奖励。另外, 政府按5-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 或确定每校10-20名, 每年从贷款的经济困难学生中评出品学兼优者, 予以减免, 由国家代偿。这种做法有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更有利于激励更多的贫寒学子拼搏成才, 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卫丽军.美国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及借鉴[J].新西部 (下半月) , 2007, (9) .
[2]林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6.
[3]张蓉, 张炜.美国高校“高学费高资助”政策研究及启示[J].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4]林娜.高校贫困生资助新模式[M].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高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资助体系 生源地贷款
[作者简介]张春雨(1968-),男,河北河间人,河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河北 保定071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05-0173-02
2007年以来,国务院和财政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理性思考几年来高校贫困生认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突出完善贫困生生源地商业借贷制度在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中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贫困生认定中存在的几个现象
1 贫困生资助单笔款额相对较大,大量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贫困的学生申请参评,甚至出现夸大贫困程度的不诚信现象。例如,国家励志奖学金为5000元,对于一个贫困家庭来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学费需求的燃眉之急。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家境一般,很多来自农村或城镇普通家庭,一些农业院校贫困生个人申请率比例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45%,接近半数。这么大一个群体竞争20%的贫困生资助指标,很难说没有“自要谁不要”的想法。诚信做人是影响社会生存的基础性品德,当代大学生群体负有承担诚信义务的社会责任,高校最首要的责任就是培养品学兼优的社会主义“四有”接班人。从培养品德的角度来讲,如果国家能够把对部分学生的一次性救助变为使更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诚信借贷得到资助,这有助于减少真贫困和假贫困的现象。为了鼓励高校学生的诚信行为,即使适量增加资助的利息金额也是值得的。
2 贫困生认定中争议问题举证困难,困扰公平价值理念。《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了贫困生认定的原则、组织实施体系和程序,并制定了详细的认定申请表和家庭情况调查表。应该说通过认真落实指导意见,基本可以保障高校公开、公平、公正认定贫困学生工作。贫困生认定实际操作中,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和比较困难的学生一般争议不大。家庭经济困难存在争议的地方集中在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信息方面。无论是学院认定工作小组还是年级、专业、班级认定评议小组都对争议问题存在举证困难,有时很难把握。农村学生家庭或城镇一般困难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别较小或近似,贫困程度甄别存在一定的难度。贫困学生家庭所在地村、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的家庭经济状况,实际上也存在尺度衡量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个别贫困生由于现实表现、心理障碍、人际关系等各种原因落选,情绪波动反应激烈,对认定工作的合理性产生困惑,从而引发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3 贫且优则奖的设计理念使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评议矛盾相对突出,评议导向存在不确定的缺陷。一般而言,学而优则奖和贫至困则助可以被普遍认可,贫困生与奖学金挂钩,颇有些“矮子里面选将军”的意味,把国家救助以奖励的形式发放给了一部分贫困生。假如一个班级里,学业成绩第二名同学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而第三名同学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在只有一个国家励志奖学金名额的情况下,按照这个奖项设立的初衷,应该倾向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毕竟能不能得到5000元的救助对于一个困难家庭效果反差比较巨大。这两名同学都属于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贫困优先还是品学优先,就存在一个评议导向的问题。
二、进一步深化改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1 改革生源地借贷制度,解决贫困学生学费、住宿费用。(1)谁受益,谁投资,体现社会公平和国家救助相结合的原则。研究证明:政府和个人都可以从高等教育中获益,社会收益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增长,个人收益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教育可以提高未来的收入。因此,国家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教育成本。贫困家庭学生可以通过借贷解决学费和住宿费用。随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推进,生源地贷款因具有商业可持续发展得到大力推广。笔者建议占高校学生总数约20%的贫困生均可自愿申请生源地贷款解决学费、住宿费用,以后可以根据贫困生实际数量进行调整。生源地贷款的本金由学生及其家庭承担,自贷款之日起,每年度偿还10%的本金,十年内还清。以学生上学期间贷款一万元为例,学生及其家庭十年间每年需要偿还本金一千元,应该是可以接受的;贷款利息按同期贷款利率由国家承担。上例中贷款利率如果按恒定5%计算,国家十年间所支付的利息金额逐年递减,累计需要支付利息2750元,约占贷款总数的1/3。同时,规定学生毕业后可以提前还贷,剩余利息金额可以一次性各按50%奖励贷款银行和贷款学生,以提高银行借贷和学生还贷的积极性。(2)大学生诚信还贷与就业相结合原则。由借贷银行提供贷款学生基本情况及还贷情况,国家建立统一的信息查询系统,并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员工必须审查其诚信记录。以接受资助大学生群体的诚信行为,带动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2 继续完善实施贫困生救助制度,保障贫困生最低生活费用。(1)现行国家助学金制度有助于解决20%贫困生最低生活保障。救助金额不宜过高,现行国家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按十个月计,平均每天6.7元。虽然国家助学金在认定过程中,也一定程度存在认定困难的情况,但覆盖面较大,资助金额相对较小,实施过程争议较小。高校在积极落实国家资助的同时,也要教育广大贫困学生认识到贫困不是资本,要做到自强、自立、自信,防止产生“等、靠、要”思想。(2)认真落实勤工助学规定,加强高校学生人身意外保障。《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规范了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促进了勤工助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规定学生私自在校外打工的行为,不在规定之列。有的学校甚至不允许学生在校期间擅自到社会上从事兼职活动,担心学生与用人单位发生矛盾或造成不良后果。事实上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毕竟有限,贫困学生甚至家境条件较好的学生私自在社会上打工的现象普遍存在。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的高校应该拿出一小部分经费“雪中送炭”,为全体在校学生上人身意外保险,防止贫困学生家庭因学生打工出现意外造成“雪上加霜”。(3)允许休学打工,挣钱上学。目前一些高校学生休学制度非常严格。建议在学籍管理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放宽休学时间和次数,方便贫困家庭学生求学。(4)积极引入社会资助机制。例如,河北秀兰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从2007年起,出资100万元资助五所驻保高校的110名一年级贫困学生。2008年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出资100万元在河北农业大学设立“长城助学基金”。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规定 篇9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修改次数:0
资助管理规定文件编号:
页码:1/6
1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的管理内容及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学生资助中心、各系资助工作小组。术语及定义
2.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2.2“绿色通道”是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规定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政策。具体减免办法由学院制定。
2.4 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增强社会实践能力,缓解经济压力。3职责
3.1学生资助中心是各项资助管理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家庭经学院2009-9-2发布2009-9-2实施
页码:2/6
济困难学生资助规章制度的制定、资助工作的日常管理、督导、上报等工作。
3.2各系学生资助工作小组负责本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日常管理、评定工作。
4管理内容
4.1 绿色通道
4.1.1 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和学院办学宗旨,学院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入学“绿色通道”。
领取证”和当前领取记录,向学院提出减免学杂费的申请,经学院审查合格后,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减免学杂费手续。
济困难证明向学院提出减免学杂费的申请,由学院根据上级精神和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审查,确定减免办法。
审批。详细记录学生减免学杂费情况,对于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学院有权终止其享受减免学杂费的待遇,并追究其责任。
4.3 特困生补助
4.3.1 特困生系因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而无法完成学业的在校学生。特困生的认定采取学生持有乡(镇)以上民政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证明和学生在校表现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4.3.2 特困生的补助形式分以下两种:
页码:3/6
4.3.2.1特困生补助:按学生家庭困难程度评出困难等级,按等级进行补助或采用有偿劳动的形式发放。
4.3.2.2勤工助学: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助学岗位,特困生上岗后,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性质给予不同的补贴。
4.3.2.3同一特困学生只能享受一种形式的补助。
(1)特困生补助根据学院实际和学生贫困程度确定,每年每生不超过
(2)勤工助学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给予每月每生60元至210元补助不等。
4.3.4 申请特困生补助应具备的条件
(1)家庭异常贫困,家庭收入无法维持学生本人学习、生活需要者。
(2)家庭出现其他重大困难者。
(3)遵守国家法律和学院规章制度,道德品质良好,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
(4)学习努力,成绩良好,累计少于两科不及格者。
4.3.5 申请特困生补助的程序
(1)每学年开学第一个月由学生本人向辅导员提交有家长签字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有乡(镇)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家庭经济特别困难证明;
(2)辅导员征求班级评议小组意见后签署意见,报系学生资助工作小组审核汇总,经签署意见后报学院学生资助中心审核;
(3)学生资助中心在全院进行公示后,由主管院长批准;
(4)特困生补助每年申请、审批一次。
4.3.6 特困生补助发放办法
页码:4/6
根据不同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及特困生在校的表现,由学院按评出特困生补助的金额发放,也可通过参加劳动的形式发放到特困生本人。
4.3.7对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其特困生补助并追回补助金额:
(1)违反学院规章制度受到学院行政处分者;
(2)在校期间谈恋爱者;
(3)在校期间有吸烟、喝酒行为者;
(4)在校期间被发现用特困生补助请吃请喝、挥霍浪费者。
4.3.8参加勤工助学人员在特困生中比较困难的学生中安排,给予相对稳定的岗位和月补助。
4.4勤工助学
4.4.1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4.4.1.1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拥有以下权利:
a有权参加学生资助中心组织或介绍的校内外各种勤工助学活动,有权参加校内有关单位组织的校内勤工助学活动;
b有权了解用人单位的有关情况和工作性质,有权拒绝用人单位的协议约定以外要求,有权拒绝参加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的勤工助学活动; c有权要求学生资助中心参与解决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纠纷,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4.1.2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应履行以下义务:
a认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集体活动,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b履行与学生资助中心、用人单位达成的协议,认真完成协议约定的义务。
c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以及用人单位的有关规
页码:5/6
章制度,维护学院声誉。
4.4.2 勤工助学活动的实施
4.4.2.1勤工助学岗位的认定:
a各单位提出申请;
b人事部门核定勤工助学岗位数;
c人事、财务等有关部门核定勤工助学劳动报酬及劳动保护等费用额度。d主管院领导批准;
e学生资助中心向用人单位推荐勤工助学学生。
4.4.2.2凡需学生资助中心提供劳动服务的团体、个人均可向院学生资助中心办理登记。事先没有登记而聘用学生出现问题后果自负。不经学生资助中心同意,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以学生资助中心名义擅自招聘学生。
4.4.2.3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必须填写勤工助学登记表,学生资助中心依据勤工助学人员档案,结合用人单位要求推荐学生,优先推荐贫困生。
4.4.2.4参加勤工助学活动的学生必须填写勤工助学申报表,勤工助学用聘表。连同用人单位用人意向一起,报学生资助中心备案。
4.4.2.5用人单位负责勤工助学学生的劳动纪律、工作质量等考核工作,并做出工作质量鉴定。同时在勤工助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4.4.2.6用人单位与被推荐助学人员之间也可达成书面协议。学生资助中心可对其合理的协议予以公证。经公证协议书一式三份,协议双方及学生资助中心各执一份。
4.4.3报 酬
4.4.3.1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活动,用人单位原则上按时计酬。
页码:6/6
4.4.3.2具体付酬金额由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一致。不宜计时付酬或加急繁重任务,用人单位应提高学生的报酬。
4.4.3.3学校的勤工助学基金,由学生处宏观控制,对于通过学生资助中心介绍上岗的贫困生(名单由学生处确定),可视用人单位反馈情况,再行奖励。
4.4.3.4用人单位可直接给勤工助学学生发放报酬,或通过学生资助中心统一发放,无论何种发放方式均需把报酬单据复制一份交到学生资助中心备案,以便认定工作量,确定学生补贴部分,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工作任务轻重及完成质量等提出对学生补贴的建议,学生资助中心予以参考。
4.4.3.5勤工助学基金补贴部分,由学生资助中心制表,经主管院领导签字批准后,到计财部报销,由学生资助中心在每月发放到学生手中。
动强度,可以给予一定的报酬。
编写部门:学生处
编 写 人:
审 核 人: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10
按照教育局和中心校的布置,我校成立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资助领导小组,安排有住宿生的二、三、六年级班主任专职负责,通过家庭走访和电话访问等方式,确定了22名需要资助的学生。这22名学生,均为我乡贫困偏僻村庄的农村绝对贫困家庭学生,家长不能外出打工,家中有生病的老人,几乎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符合资助条件。
经学校公示7天后,无异议。
黄石口小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11
关键词:大一;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一直是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而且国家还制定了“奖、贷、勤、补、免”五位一体资助政策,以保障不使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特点
通过对大一年级学生的访谈和调查发现,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安全感缺失现象严重
绝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校初期会出现学习生活不适应的情况,在较大程度上缺乏安全感。主要原因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来自农村,对都城生活习惯不是很适应;二是担心由于经济状况窘迫而受到大家的歧视,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三是对未来前途比较担忧,安全感缺失现象严重。
2.学生诚信度有待提高
目前学生素质整体较高,能如实地反映家庭经济情况并上报相关信息。但是,也有个别学生的上报材料与家庭实际情况有出入。另外,对于各高校而言,毕业生的还贷率也需要提高。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增强诚信意识培养,做好诚信教育是提高还贷率重要的方式。
3.学生自主意识较弱
绝大部分大一新生都存在被动等待资助的情况,自主意识较弱,不能主动提供家庭经济状况,致使资助方案不够多样化。另外,学生勤工助学的参与力度较弱,很多学生不能主动找到学校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二、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结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工作宗旨: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
随着学校招生制度的变化,很多高校都通过不同形式招收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如针对部分地区招收贫困专项学生、农村专项学生等。面对数量日渐庞大的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要秉承“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经济困难失学”的工作宗旨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全面落实绿色通道政策,让每一个困难学生可以顺利入学,在新生报到期间学校就收集经济困难学生的信息,积极了解困难学生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在军训期间就将第一批补助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最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安全感,使之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
2.搭建平台:依托蓝田学园学生资助中心
资助工作是和学生利益相关的重要工作,我院探索尝试通过搭建学生资助平台来开展这项工作。我们组建了学生资助中心,成员多为经济困难学生,依托朋辈力量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全面协助学院完成贫困学生的资助及勤工助学工作。中心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展政策宣传、勤工助学、技能培训、素质拓展、思想教育等工作,同时拓展发展性资助工作,以便更好地服务学生,传递温暖。
3.重视教育:经济贫困不代表思想贫困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引导,救济型的资助只能解决学生现有的经济困难,思想的强大却可以让他在后续的人生中拥有宝贵的财富。从工作开展的角度讲,学生只有在大一时候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引导,他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校的资助,这也有助于学校后续工作的开展。
简单讲,依托学生资助中心主要进行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不仅包括贷款学生的诚信问题,还包括如实上报家庭经济情况等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感恩教育目的是使贫困学生在接受资助的时候心怀感恩的心,对资助他们的国家、社会以及个人表达最衷心的感谢。同时要使他们能够直面贫困,避免自卑,并将这份感恩之情内化为自立自强的动力。
4.全面资助:探索发展性资助
我们将资助工作全方位的覆盖到所有大一年级经济困难学生,除了国家助学金这一基本保障以外,学校还提供校源地助学贷款、无息借款和贷学金等服务,可以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并辅助他们对人生做长远规划。
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是资助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发展性资助是学生资助的发展方向。学校也积极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所开展的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实践项目(NSEP)成效显著,并尝试建立学生社团,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补贴家用,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学校设立了大量的适合大一贫困学生的勤工助学岗位,主要有办公室学生助理、学风督导队、文明督导队等,真正地做到在经济上帮助学生,在精神上培育学生,在能力上锻炼学生。
参考文献:
[1]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2(4):132-135.
[2]杨扬.高校学生的贫困认定及其资助的有效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 (16) :102-10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12
一、合理规划和分担教育成本,加大政府投入
(一)科学制定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合理分担教育成本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学费价格体系。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收费标准已达到城镇家庭承受能力的最高值,并且严重超过农村家庭承受能力。在制定学费标准时,要考虑到国家、地区的历史状况,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的支付能力等综合因素。其次,学校还应实行完全的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根据培养方案自由选课,自主选择、支配在校学习时间;经济困难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增加经济收入;经济特殊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休学,工作一到两年后再复学;鼓励优秀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前毕业,降低资助经费和教育成本。
(二)明确国家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投入
首先,国家是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主体,国家责任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社会救助。政府应当把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看成是其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政府义务,在对其资助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切实保障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其次,加大政府投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实际上,造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投入的严重不足。在高等教育规模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翻倍的情况下,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 (G D P的比例却没有相应增加。
二、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使资助工作科学规范
(一)加强立法工作,使资助工作有法可依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还很不完善。给资助工作立法,在教育事业中充分体现国家意志;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提供法律保障;为国家助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制度保障;依法设立助学机构,为资助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法律依据;更有效地提高资助工作的管理效率,充分约束资助体系中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有效提高资助工作社会融资,从法律高度给参与资助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以优惠和激励。
(二)加强制度建设,使资助工作有章可循
作为资助工作操作层面主体的高校,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很大的欠缺,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和资助管理方面,维度单一、体系不全、方法简单、层次不清、效果不明。笔者认为应加强调查,摸清基本情况;细致观察,了解具体情况;运用科技,掌握消费情况;完善制度,科学规范管理。制定多维度、多层面、多方位的配套措施与制度,健全各种量化指标和科学设计工作流程,从宏观上和微观上全面把握和认识经济困难学生。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三、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社保体系
(一)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使其涵盖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笔者认为,改革社会保障体系时应将暂时不能参与社会工作而获得经济收入,不能在经济上独立的年满18周岁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其中。这无论从“科教兴国”的战略出发还是从社会保障理论上考虑都是合乎逻辑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该具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二)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灵活对待,使其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为保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政府应该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操作规程。如允许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失业保险,对于其不能缴纳的单位和个人承担的费用可以由政府垫付,等到其参加工作,有经济收入之后逐年补齐;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将户口暂留原籍,待其付清社保费用后再行迁出等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他们能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四、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措施
(一)充分整合到校资金
从目前运行的资助体系来看,各种资助措施的目标不明确,作用不明显,关系重叠不清。特别是社会资助,名目繁多,容易造成重复资助现象。可以根据资金的性质和用途,按照“奖、贷、助”等方式,由学校统一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避免重复资助和资助不足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效益。
(二)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分配体系
作为实施资助工作主体的高校,应该建立以助学贷款为核心,以按各种资金性质、用途不同的分类资助体系。推动以助学贷款为主的、多元化的、各种资助方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建设,彻底将无偿保障性资助、有偿保障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奖励划分清楚。尽量避免单项资助对整个资助体系的冲击,要将整合过的资助资金,通过全面综合考察,根据预先设定的资助项目发放给经济困难学生。
五、拓宽资金渠道,增加社会性资助
(一)资助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
近年来,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扩大招生规模以来,资助的资金总量相对于庞大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显得非常不足,还不能满足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的需要,在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资助工作需要更多的社会资本。
(二)政府加强政策规划,促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向教育领域
政府应该出台更多措施,使企业和高校联合起来,通过产学研结合,达到企业、高校、学生三赢:企业可以得到技术支持而赢得利润,高校得以发展,学生得以解困。还可以将通过各种途径筹得社会资金成立资助基金,用于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另外,政府还可以尝试发行教育彩票促使社会各界主动参与到高校学生资助行列。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从合理规划和分担教育成本, 加大政府投入;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纳入社保体系;完善以助学贷款为核心的资助措施;拓宽资金渠道, 增加社会性资助和加强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神支持与心理援助6个方面构建新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 篇13
各学院:
为创新资助宣传方式,拓展育人工作载体,使学生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解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后顾之忧,按照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关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校开展“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画”创作的征集活动。
(一)、征集项目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画设计稿。
(二)、征集范围
宣传画征集面向全校具有艺术设计能力的教职员工及学生。应征人可以是个人(教师、学生),也可以是团体或单位。
所有参与作品征集的教师和学生要求一律使用真实姓名,并随作品同时提供教师工作证或学生证复印件。
(三)、作品设计要求
1、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能全面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教育阶段国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
2、特色鲜明,设计新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3、色彩明快,简洁美观。
4、作品格式为单幅作品,竖式构图,尺寸60*90cm,表现手法为电脑绘制或手绘。
(四)、征集作品提交
1.所有手绘作品请用A4纸介绍设计说明(理念、思路、寓意等),并附设计者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以及设计者简介等信息。由各学院收集后统一报送学生工作处一楼,联系电话:023-68251224。
2.所有电脑绘制作品需另发送电子邮件至:408232120@qq.com。邮件主题请命名为“„„(单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画”,并通过附件上传设计作品(.jpg格式)、设计说明(.doc格式)和设计者姓名、所在单位、联系电话、电子信箱、通信地址以及设计者简介等信息(.doc格式)。
3.报送征集作品的截止时间:2012年5月15日,各学院需参照《各学院工作任务分配表》(附件7)择优推荐。
(五)、评选办法及奖励
学校成立作品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应征作品进行评选,并评选出若干奖项,对于获奖作品将颁发证书及奖金,并择优报送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最后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国上报进行作品评选,特等奖奖励20000万元,一等奖10000元,优秀奖5000元。
(六)、特别说明
1.参与征集的作品需为原创作品,不得剽窃或抄袭。如发生知识产权纠纷,学生处取消其应征资格,所涉法律责任由应征人承担。
2.征集作品知识产权归学生处所有。递交的作品恕不退还,请自留底稿。学生处对所有应征作品拥有修改或部分采用的权利。
西南大学学生工作处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附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简介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目前已建立起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基本实现了应助尽助,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助学贷款、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校内奖学金、校内无息借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的“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资助政策。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为主,顶岗实习、校内奖学金、学校减免学费等为辅的资助政策。
——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实行以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减免学费、社会捐资助学为辅的资助政策。
——义务教育阶段,在全部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实行对全部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和营养改善计划的资助政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评审工作报告07-01
年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复核工作情况报告12-07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报告05-23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08-24
古寨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活动总结05-24
上海电机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10-2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填写说明11-07
南流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