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关键问题

2024-05-10

解决关键问题(精选12篇)

解决关键问题 篇1

在高中物理的热学部分, 关于“理想气体”的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 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零散且容易混淆.但是, 只要我们注意总结, 理顺以下几个关系, 就会避免我们的思维在几个概念和名词之间跳来跳去而得不到正确的结论的现象.

1.所谓的“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从微观角度来看是指:分子本身的体积和分子间的作用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的气体.由此, 我们可以认为:“理想气体”分子势能为零, 其内能完全由分子动能决定.经过这样的分析, 我们得到:温度越高, 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内能就越大 (对于“理想气体”) .

2.“绝热”——没有发生热传递的过程, 即Q=0.“导热”——可以发生热传递的过程, 即Q≠0.“吸热”——吸收热量, 即Q>0 (但绝对不代表着内能变大) .“放热”——放出热量, 即Q<0. (但绝对不代表着内能变小) .

3.“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结合定性分析问题.这里首先我们要解决“热力学第一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正”、“负”问题, 其次是两个等式的联系:

图1的两个等式中的不同物理量之间存在联系 (已用箭头标志) , 具体而言:

Τ{ΔU=0ΔU<0ΔU>0V{W=0W>0W<0

判断ΔU的“正”“负”后由ΔU=W+Q可判断Q的“正”“负”, 即吸热和放热;判断V、T的增大和减小的情况后由PV=nRT可判断P的变化.通过以上的关系和判断过程可以对, U、W、Q、P、V、T六个物理量变化情况做出结论.

例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自状态A经状态C变化到状态B.此过程在V-T图上表示如图2则 ( )

(A) 在过程AC中, 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一定放热

(B) 在过程CB中, 外界对气体做功, 气体一定放热

(C) 在过程AC中, 气体压强不断变大

(D) 在过程CB中, 气体压强不断变小

解析:过程AC:由图2可知:T不变①;V减小②.列出以下两个式子分析:

W为正, 表示外界对气体做功, 若ΔU=W+Q成立则Q必为负, 即放热. (A) 选项正确.

欲使PV=nRT成立, P必增大, (C) 选项正确.

同样的方法可判断CB过程:无做功, 吸热, 压强增大. (B) 、 (D) 选项错误.答案: (A) 、 (C) .

例2 对于定量气体, 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 )

(A) 等压压缩, 温度降低

(B) 等温吸热, 体积不变

(C) 放出热量, 内能增加

(D) 绝热压缩, 内能不变

解析: (B) 选项, T不变.

欲ΔU=W+Q成立, W 必为负②V变大.

故 (B) 选项不正确. (A) 、 (C) 、 (D) 选项, 读者可自行判断.答案 (A) 、 (C) .

解决关键问题 篇2

一、破解难题,切实解决好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我区跨江发展两年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两年来,高新园区一、二期、晋江两岸防洪堤、南环路拓改工程、笋江路、池峰路(一期)、301 线市政道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为这些项目的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有效地撑开了新区城市骨架,提升了中心城区的品位。然而,从去年下半年来,“征迁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现在,园区三、四期用地尚有 900 亩左右未如期征用,严重影响企业入驻;石崎安置小区用地尚未征完,直接导致一百多户拆迁居民无法如期安置;市区学府路改造也因拆迁问题受阻,等等。可见,“征迁难”已成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瓶颈”。造成征迁工作难以推进、任务难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从主观上来讲,各级领导对征迁工作还不够重视,措施不够有力。具体地说,在思想上,一些干部没有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理直气壮、依法开展征迁工作;在方法上,措施简单,不善于作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说服疏导工作不足;在作风上,不够深入扎实,应付了事,甚至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对非法买卖土地、违法占地、违章建筑打击不力。从客观上来讲,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国家征地补偿标准改革,引起群众对补偿标准认识上的偏差;三是个别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一些实际困难未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等等。总的看,“征迁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突破“瓶颈”制约。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征拆工作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关键看认识水平。省委卢展工书记指出,我们所有的工作,第一个问题都是认识问题。认识到什么程度,工作就会做到什么程度。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同志们要充分认识征迁工作的重要性,征迁工作关系到我区的项目带动,关系到新区建设、古城繁荣,关系到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五年再造一个鲤城”目标的实现。各街道、各部门、各指挥部进一步增强做好征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态度;特别是“一把手”要认识到位,要把解决征迁问题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亲自过问,亲自督促;要精心组织,研究对策、周密部署,责任到人;要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主攻征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讲究方法,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实践表明,做好群众工作是开展征迁工作的关键。要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具体的情况要摸清楚、把握准;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用我们的真心、真情,来感召群众。要讲究策略。征迁工作涉及面广,各项目指挥部、社区要采取包片到户、责任到人的办法;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准突破口,各个突破,逐个解决;要树好征迁典型。涉及征迁的社区党员、干部及其亲属是焦点,要起好带头作用。要有一股韧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有一位街道的“一把手”,为了做好拆迁户的工作,他连续用四个晚上的时间,主动上门做工作,最终把该拆迁户的思想打通了。所以做征迁工作的同志不仅要有激昂的干劲,还要有一股不做好工作不罢休、锲而不舍的韧劲和一次不通做二次,二次不通做三次的“磨”劲。

(三)舆论造势,营造征迁良好氛围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前提。主题要鲜明。要加强政策正面引导。要注意加强对于土地征用转用和房屋拆迁法律法规以及市区两级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政策实施中的难点问题,一定要下大力气去答疑解惑,注重把政策咨询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有机地结合起来,纠正群众对于政策的误解、曲解,使群众真正理解政策、接受政策。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加强对支持征迁正面典型特别是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宣传工作,以群众身边的典型来感化、带动群众。氛围要浓厚。要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宣传造势工作。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方式和艺术形式,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要通过设立宣传栏、编写宣传墙报、媒体发布等传统与现代宣传手段和方式相结合,宣传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征迁工作的必要性,把群众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起来,形成共识。效果要明显。要组织坚强有力的宣传队伍,要发挥各种群团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真正把宣传工作做在前、做到家、做到位。要增加宣传经费的投入,区财政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街道征迁宣传费用予以适当补贴。

(四)以民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征地拆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中央和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要严格依法征迁。征迁工作政策性强,敏感程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因此要注意研究和掌握依法征迁的法律法规,逐条疏理。尤其是拆迁工作一定要做到依法周全、手续完备,不错不漏。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充分尊重群众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申诉权,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就业和再就业条件,通过劳务培训等有效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创“失地农民”就业的新门路,引导他们谋职创业。要取信于民。要及时兑现承诺,增强群众的信任感。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是拆迁中的核心问题,要统一拆迁补偿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拆迁过渡费、征地补偿费。要加快安置房、安置小区建设。对未能按时安置的群众,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予以妥善处理,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严肃执法,坚决打击违章违法建设。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严厉打击各种违章建筑及违法占地现象。对于私自买卖土地和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坚决贯彻执行区委、政府《关于重申纪律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江南新区禁止违法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泉鲤委 [2003]188 号)精神。公安、检察、国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街道和社区要加强日常巡查,区、街两级城监队伍要加强重点地段的巡查,及时制止违章建设违法占地的苗头。总之,征迁工作关系重大,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将把解决征迁工作作为考验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一项内容,把工作到位、责任落实情况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出台相应的考核奖惩措施。区重点办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定期检查通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征迁工作进度。

二、立足服务,构建企业优良发展平台抓好企业的服务,构建企业优良发展平台,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后劲。总体上看,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好的,企业的发展得到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还不尽人意,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用电、用水、用工难不时困扰着企业;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制约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业集群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集聚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知名品牌还不多;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针对上述情况,要通过构建“七大”公共服务平台,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要构建我区产业聚集平台。要优先发展高新电子产业集群,加快 4 个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区建成全省五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要以荣获“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称号为契机,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引导各机械汽配企业配套协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要以海天轻纺、天宇化纤等为龙头,引导行业内相关企业形成配套协作关系,延伸轻纺服装产业链;进一步调整优化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引导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与合作,鼓励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打响“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品牌。二要构建技术服务平台。要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聚集科研力量,鼓励企业广泛参与,进一步加快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等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步伐,依托微波通信射频技术等 5 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火炬电子等 18 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构建科技研发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三要构建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是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要改变金融与企业发展互动的不对称状态,要在各产业集聚区域逐步形成银企合作关系,在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发展之间建立起密切的通道。要建立起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担保机构在我区开展业务。要进一步完善银企会商制度,鼓励银行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银企双盈。四要构建品牌创造和品质提升平台。要优先和有序地扶持各行业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创建品牌,引导企业获得 ISO9000、ISO14000、SA8000 和 HACCp 等标准化体系认证,接轨国际标准;鼓励拥有著名品牌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将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品牌、技术、市场的支持,扩大品牌规模效益;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其规模效益,力争到年底拥有国家免检产品 3 个、中国名牌产品 1 个、省著名商标 5 个、省名牌产品 5 个、市知名商标 25 个、并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五要构建市场营销平台。要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在产业集聚区推动企业在营销过程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上进行资源共享的合作,结成营销联盟,以实现提高营销竞争力、降低市场开拓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共同目标。要依托现有的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会展活动,整合各部门的参展优势资源,提高参展影响力。六要构建现代物流平台。要根据我区产业集群规划布局,进一步鼓励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不同等级的现代物流圈。大力扶持建立鸿星尔克、海天轻纺物流体系的力度,引导企业采用“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生产”的物流管理模式,打造高速、便捷、顺畅的物流通道。七要构建行业协会服务平台。强有力的行业协会是推动产业集聚的有效力量,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在指导经济调控中的不足。目前,我区有汽配工程机械、鞋帽等 8 个行业协会,各街道和各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组织和指导,在行业自律、反倾销诉讼、产业信息发布、行业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职工技能培训等方面,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总之,企业的发展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牵动全局。各部门、各街道、社区要围绕构建“七大发展平台”,按照《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新时期企业工作的规律和服务的新方法,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做好信息引导、强化运行服务、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层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工作上来。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办事环节;要加强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加快培育发展各类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政策导向、市场信息法律咨询和国际合作等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取缔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努力为企业发展构筑公平、公正、诚信、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江南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江南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是改善新区投资环境和提高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江南新区建设力度,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也应看到,新区人居环境同城市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如何开展好江南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把江南新区人居环境整治列入 2005 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两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出台《鲤城区江南新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着重就“改水改厕,拆旧建新,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及绿化美化,排水排污,道路硬化、亮化,家禽家畜禁(禁)养以及移风易俗”等七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接下去区里还将专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

(一)充分认识开展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的重要意义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作为今年全区“三大活动”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建设科学卫生、洁净优美、规范有序、和谐统一的环境,是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爱民、安民、富民、恤民的具体体现。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环境建设的主体。环境大整治是一项改造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系统工程,是提升鲤城人品位、提高鲤城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人居环境大整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从“抓环境就是抓经济工作、就是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扎扎实实参与到环境大整治中来,切实从整治中提高素质、提升品位、塑造形象,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推进江南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跨江发展以来,在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江南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薄弱,居民卫生意识较差等矛盾逐步显露出来,使江南新区的人居环境与中心市区的地位极不相称。要实现新区与城市化,就要全力整治新区的人居环境,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多赢”局面。

抓住关键环节 解决突出问题 篇3

关键词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213-01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消防执法工作必须要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重点解决消防执法中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推进阳光执法,抓住消防执法的关键环节,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和工作流程,逐步打造规范化执法环境。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1坚持隐患必除,开展集中整治,加大执法力度

1)开展换位监督、交叉执法活动。针对各类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点和要求,本着“提前介入、抓好预防、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原则,组织开展区域性换位监督、交叉执法活动,通过区域间交叉执法,建立火灾隐患异地督改机制,确保从源头上查处各类火灾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腐败问题的产生。

2)建立消防安全错时检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警力部署、休息补助、工作纪律等保障机制,开展周期性消防安全错时检查工作,例如采取“1+1”(即一天针对一类场所开展消防安全集中夜查)、“二二制”错时检查(即机关抽调二分之一的干部到基层督导夜查,二分之一的干部深入市直单位开展夜查)模式等,科学安排相应的警力上班、上岗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把有限的警力部署到火灾高发时段、高发场所和高发部位,部署到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提高了社会单位的“见警率”,提升了社会面火灾防控能力。

2完善监督机制,坚持执法考评,提高执法质量

1)完善执法主体责任机制。结合当地执法实际,建立“管理、审核、经办”三级执法责任制。通过消防支队年初与基层大队主官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的方法,将消防执法责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基层单位主官的监督管理责任;对执法程序实行“联审联责”制,规定法制员对证据的充分性、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办案程序的合法性负责,大队主官对立案的适当性和处理决定的正确性负责;实行办案分组和主办人责任制,将所有执法单位办案人员进行合理分组,每一个执法事项实施主办人责任制,承担执法责任。通过落实三级责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责任制,确保了执法主体责任层层落实。

2)完善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在考评依据上,建立完善各类执法考评规章制度。在考评手段上,实行案件个体考评和年终考评相结合,以案件个体考评为依据,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行政案件质量评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年执法质量考評。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实行与单位评先、主官和经办人的晋职晋级挂钩,凡是考评居后的单位不得评先,主官不得评优;对存在执法过错的经办人取消评先资格,并视情延缓晋职晋级。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积极畅通信访、举报等社会群众监督渠道,落实社会特邀监督员制度,尤其针对可能引发群众利益纠纷的重大火灾隐患认定、重大火灾事故处理等,探索性地引入律师法律援助机制,聘请律师对执法过程进行执法监督。制定了法官评议消防行政案件制度,定期邀请法官对疑难案件进行评议,及时梳理意见和建议,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案件的办理水平。

3坚持便民利民,推行警务公开,树立执法形象

1)优化执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设立消防监督回访卡、征求意见箱、设立网上信箱及走访调查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征求群众对消防执法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在执法服务过程中,坚持“谁接待、谁答复、谁服务”的原则,对业务受理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业务受理到审核、验收实行专人负责,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同时,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不断改进便民、利民服务举措。

2)服务质量绩效化,服务制度透明化。为全面提高消防服务质量,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针对一年365天,建立“365”消防服务机制,并制定“365”消防服务量化考评制度和“365”消防服务品牌绩效考评办法,对消防监督人员每月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福利待遇直接挂钩,切实提高了监督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自律意识。通过内部警务公开栏和社会新闻媒介、互联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办事事宜,在烟台广播电台开办了“行风热线”专栏,让消防走进百姓,让百姓参与消防,有效的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

3)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承诺全兑现。对社会推出承诺服务,公布“365”消防服务指南,明确各类行政许可的办理时限;在节假日和休息日,实行领导带班制和轮流值班制,为急于办理消防业务手续的群众开绿灯,实现了消防事项“零积压”,服务承诺全兑现的目标。

公文格式设置关键问题解决方案 篇4

一、本方案前提与共识

(一) 拟制软件。

本方案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为前提, 文中所提“软件”或“Word软件”都指此软件。

(二) 不轻易变通。

新《格式》不能涵盖公文处理工作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特殊情况下新《格式》可以适当变通, 本方案建立在不轻易变通的前提下。

(三) 不面面俱到。

新《格式》涵盖公文基本要素18项, 本方案依照新《格式》中顺序进行阐述, 但只对关键问题提出见解, 其它较易解决的问题将会略过。

(四) 一些具体情况。

一是量词定义与换算。字和行的定义见新《格式》, 也是本方案前提之一。二是撑满版心。撑满版心要求第1行字顶格编排在左上角, 最后1行字沉底到下边缘, 同时要求每页22行, 即是说每页公文由22个3号汉字字高加21个行间距组成, 这是公文整版构成基础, 也是本方案共识。三是适用范围。公文首页各要素变化较多, 在“不轻易变通”“撑满版心”等前提和共识下, 针对多数适用情况, 提出本方案。本方案认为多数适用情况为:通用格式 (区别于公文的特定格式) 、单一机关发文、标题为2行和分步制发4种情况。“标题为2行”是因为新《条例》要求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3部分组成, 尽管新《格式》式样中“图2公文首页版式”依然为1行标题, 但实际公文标题拟制以2行为多数 (其它行数标题需要调整发文机关标志字高或主体行距) 。“分步制发”是指一般公文制作分2步完成:第1步设计并印制留白红头, 第2步拟制公文其它要素, 并套印。四是因不同打印和复印设备等因素, 本方案实现各要素设置误差一般在±1mm内。

二、方案具体内容

(一) 版面。

为符合上白边37mm±1mm, 左白边28mm±1mm, 版心尺寸为156mm×255mm和双面印刷等要求。在实际页边距设置中应设置:页码范围多页对称页边距, 上3.25cm、下3.45cm、内侧2.8cm和外侧2.6cm;同时在首行文字输入时, 选中并设置字体格式为:仿宋_GB2312、三号、字符间距紧缩0.15pt、位置降低3pt;设置段落格式为:对齐方式两端对齐、行距固定值29.6pt。方可实现4个白边尺寸、版心尺寸、每行28个字、每页22行和双面印刷等要求, 同时撑满版心。不建议通过页面设置文档网格的方式来设置每行字数和每页行数。

(二) 版心中的版头。按前文设定版面后:

1. 设计留白红头。

共需2行即可完成设计留白红头:第1行为发文机关标志, 第2行为版头中的分隔线。 (1) 发文机关标志。新《格式》未明确发文机关标志字号大小, “国务院文件”五个字是22mm×15mm, 22mm高约为62pt大小的汉字, 正文标题字号为2号小标宋, 即22pt大小的汉字, 故发文机关标志应以62pt为高限、22pt为低限。发文机关标志结合其它因素推荐字体格式设置为:方正小标宋简体、53pt、颜色红色、缩放自定义 (根据发文机关名称长短) 、位置降低26pt;段落格式设置为:对齐方式居中、行距固定值163pt, 实现发文机关标志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距离为35mm。 (2) 版头中的分隔线。版头中的分隔线的垂直位置理解为:发文机关标志下空2行 (约59.2pt) 、发文字号3号仿宋_GB2312字高 (约15.8pt) 再加4mm (约11.3pt) , 以上相加为86.3pt;此分隔线推荐使用边框和底纹格式实现。结合上述因素推荐设置如下:字体格式不用设置;段落格式中行距固定值86pt;边框和底纹格式中线型默认实线、颜色红色、宽度1.5pt、应用于段落、预览选下边线。

2. 设计套印文字 (版头部分) 。

各要素位置设置:份号在第1行、密级和保密期限在第2行、紧急程度在第3行, 这3个要素均应顶格编排, 若缺某个要素, 则后面的要素要顶上去, 即各要素之前都不留空行;若3个要素都没有, 则前3行全为空行。但发文字号和签发人 (上行文) 始终在第8行。各要素字体、字号和缩进量等参见新《格式》规定, 本文略过。

(三) 版心中的主体。按前文设定“版面”和“版头”后:

1. 标题。

发文字号和签发人 (上行文) 在第8行, 第9行专为行距调节行, 第10、11行为标题行。第10行标题行的垂直位置取决于第9行行距和第9、10行行间距的数值。那么标题“编排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位置”处理方法为:设置第9行行距固定值58.3pt (包含发文字号下4mm距离、红色分隔线0.5mm高、红色分隔线下2行行距减去7/8个3号汉字字高) ;设置第10行行距固定值35.8pt (包含第9、10行行间距即7/8个3号汉字字高, 标题2号汉字字高) , 即可解决。标题推荐字体设置:方正小标宋简体、二号、位置降低3pt;段落格式设置:对齐方式居中、行距固定值35.8pt。第11行标题直接回行即可, 回行和其他注意事项参见新《格式》规定。

2. 主送机关。

新《格式》要求主送机关编排于标题下“空一行”的位置。这个“空一行”是容易产生歧义的, “空一行”按标准应该是29.6pt, 若在标题后简单的回车2次所空的“一行”的距离实质上是49.6pt, 完全不符合标准。在标题后回车2次所产生的2行应依照以下参数设置:第1行 (即“空一行”所指行) 段落格式行距固定值15.8pt, 第2行 (即主送机关首行) 选中并设置字体格式为:仿宋_GB2312、三号、字符间距紧缩0.15pt、位置降低3pt;设置段落格式为:对齐方式两端对齐、行距固定值29.6pt (即与版面设置相同) 。

3. 正文。

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这是原则, 新《格式》规定准确详细。需要注意的是正文中的横排表格的表头方向和页码位置。

4. 附件说明。

新《格式》要求附件说明编排于正文下“空一行”的位置。这个“空一行”和主送机关中的“空一行”意义相同, 也是空29.6pt, 不能简单回车2次。设置方法也与主送机关中的“空一行”相同, 其它格式按新《格式》规定。

5. 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和附件。

新《格式》阐述非常细致和准确, 实现相对容易, 本方案不再赘述。

(四) 版心中的版记。

版记中的主送机关 (特殊情况) 、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要素设置按新《格式》规定实现不难, 本方案着重介绍版记中的分隔线的设置。经笔者反复比较多种设置方法, 比如边框和底纹法、Shift+7回车法、绘图法等方法, 发现都难实现“末条分隔线与公文最后一面的版心下边缘重合”这个要求, 笔者建议版记设计使用表格法最便捷、最准确。

具体操作如下:在公文最后的偶数页上插入1个1列2行表格 (以最常见的包含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为例) , “自动调整”操作选择“根据内容调整表格”;然后打开该表格的“表格属性”并设置如下:表格栏尺寸指定宽度15.6cm、对齐方式居中、文字环绕选环绕、定位 (垂直底端) 、边框和底纹 (宽度3/4pt实线赋予表格中线, 1pt实线赋予表格上下两条边线, 取消左、右2条竖线) 、选项 (默认单元格边距上下0cm, 左右0.49cm) ;全选表格设置字体格式:仿宋_GB2312、四号、字符间距位置提升3pt, 段落格式行距单倍行距 (也可根据版记内容调整字符位置量和行距) ;表格第1行编入抄送机关, 表格第2行编入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左右缩进量已通过单元格边距设定。

版记设置还需注意的是版记置于公文最后一页 (附件分开装订的除外) , 在公文双面印刷的要求下, 版记一定要放在最后的偶数页上;A3纸型的公文, 版记一定要放在最后的4的整数倍页上。因此, 在版记前可能会出现空白页。

(五) 版心外的页码。

插入页码看似简单, 但新《格式》关于一字线、7mm距离、左右各空一字、空白页不编排页码以及横排表格设置页码等要求却不容易准确实现。

1. 一字线、7mm距离、左右各空一字实现方法。

在公文起草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插入页码, 页码对齐方式选外侧, 并开始具体设置:在页面设置版式中设置页脚2.73cm;选中页脚中页码, 字体设置为宋体四号, 在页码的前后分别插入特殊字符“长划线”, 并在数字和长划线间各插入1个半角空格;右键设置页码图文框格式选尺寸宽度固定值2.72cm、高度固定值0.63cm, 页码段落格式对齐方式居中。

上述设置介绍了一字线出处;7mm距离是建立在前文版面设置和2.73cm页脚设置的基础之上;左右各“空一字”是根据四号汉字的宽度, 通过调整图文框尺寸和居中来实现。

2. 空白页不编排页码实现方法。

在空白页插入分隔符中的下一页分节符, 双击页脚调出页码工具框, 点击“链接到前一个”按钮, 取消页码的关联性。然后直接删除页码图文框即可实现。

3. 横排表格页码设置。

新《格式》明确要求横排表格中“页码位置与公文其它页码保持一致”, 上述插入页码只能将页码插入到公文的订口或切口边上。本方案推荐实现方法如下:

先在横排表格页按刚才所讲的方法插入含有4号半角宋体页码数字、一字线和半角空格的页码图文框, 并取消页码的关联性, 此时页码图文框在订口或切口边上;右键设置页码图文框格式, 尺寸宽度固定值0.63cm、高度固定值2.72cm, 水平位置左侧相对于页面距正文0.38cm, 垂直位置外侧相对于页边距距正文0cm;在常用工具栏上对页码文字“更改文字方向”, 段落格式对齐方式居中;然后设置页边距为:页码范围多页对称页边距, 内侧2.6cm、外侧2.6cm、左3.5cm和右3.7cm, 版式中恢复页脚1.75cm即可。

至此, 基于Word软件拟制公文, 公文格式各要素设置关键问题已妥善解决。

三、关于公文拟制软件的思考

笔者发现很多用户都使用Word软件编辑公文, 部分使用WPS。在Word软件中难实现22行字和21个行间距、以及实现“空二行”“空一行”这些标准, 因为软件中行间距是分布在字高的上下。一旦换行, 上行字的下行间距和下行字的上行间距刚好构成1个完整的行间距, 在连续编排公文中看起来是自然的, 但实现“空二行”“空一行”等标准时, 就出现尴尬了。笔者为解决这个问题, 是通过调整字体位置升降值和行距值来实现。尽管有书生和方正等电子公文系统, 但这些系统入门高、重传输, 希望最普遍的Word软件能进行一些关于公文拟制的改良。更希望能看到新《格式》编撰者对公文格式数字化标准设置的统一。

解决关键问题 篇5

下面,我来与大家共同分析辩题。下面由我来阐述我方观点,开宗明义,食品安全问题指食品在生产、流通环节中产生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关键指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落实:通过精密筹划使有可行性的事件顺利完成(通过周密的研究达到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监管是监督管理。落实监管,指相关职能部门对食品生产、流通企业的食品安全行使监督管理的职能,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落实监管包括加强监督执法力度,提高监督执法能力和创新监管方式等多种措施并举,提高监管水平。结合辩题深入分析,我们看到今天探讨的重点是,在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的当下,哪种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哪种方式在解决问题时起到主导作用;我方坚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落实监管,原因有二:

第一.从实际出发,落实监管更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监管是建立一种强制性的制度,更易操作执行,成效显著。对此,《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统一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规范管理食品安全信息,强化建设监测体系等措施,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正如中国社会研究院陈瑛所指出,社会道德的建设相比物质文明甚至相比经济政治的建设,都需要更为深入细致,经历更漫长的时间。民以食为天,从瘦肉精到毒奶粉,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已经严重危害到下一代的生命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严格的监管体制,不断提高监管手段,完善的群众监督以及执法体系,有效落实监管,才能快、准、狠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第二.从理论出发,落实监管更符合哲学和社会发展规律。

一方面,人性存在贪婪等弱点,企业更具有逐利性的根本特点,难以确保各企业相关负责人在实际操作时,依靠内在约束抵御诱惑。事实上,企业道德建设的工作在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前已经在竭力推进,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层出不穷。因此,必须正视外在约束和制度约束,即落实监管的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唯物史观表明:道德是社会的上层建筑,不是道德决定社会发展,而往往是社会发展决定着社会道德的发展。因此,难以一厢情愿地依靠发展道德去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只有落实监管,才能更好贯彻“依法治国”的国家战略方针,才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

奶牛饲养应注意解决的关键问题 篇6

⑵坚持科学饲养 奶牛生产性能表现如何,受饲养管理条件限制。一般奶牛个体产奶量的差异,30%是受遗传影响,70%是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而在外界环境中,饲养管理是影响奶牛生产性能最重要的因素,特别是饲养水平和饲料影响很大,其中主要是蛋白质饲料和多汁饲料,优质的青干草、青贮饲料及多汁饲料是养好奶牛的基础,精料可作为营养的补充。因为奶牛是反刍动物,粗饲料不足,瘤胃中的发酵产物乙酸、丙酸减少,瘤胃中微生物的活动就会受到抑制,反而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严重时会引起瘤胃扩张,甚至死亡。

⑶控制产犊季节 应有计划地把产犊季节控制在冬末和早春,这样母牛分娩后的泌乳旺期,正好在青绿饲料丰富和气候温和的季节,母牛催乳素分泌旺盛,有利于产奶量的提高,而且此时的自然条件适合犊牛生长发育。

⑷养好干乳期奶牛 干乳期母牛不产奶,不易引起重视。经产奶牛在分娩前必须保证有两个月的休息时间,并在干奶期中加强饲养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量,而且还能使全期乳脂率有所提高,使乳汁营养成分浓厚,钙、磷和维生素的含量增加,并能显著提高犊牛的初生重。

⑸ 掌握初配年龄 配种过早,不仅会影响母牛的生长发育和以后的泌乳量,而且初生犊牛体质弱,初生重小,不好饲养,容易发生难产;配种过晚,对繁殖不利,而且母牛容易过肥,不易发情受胎,正常的饲养条件,一般母牛以在产后16 ~ 18月龄,或达到成年体重70%以上,开始配种为宜,早配的现象必须坚决克服。

⑹熟练掌握挤奶技术 按奶牛泌乳特性进行挤奶,不但能提高产奶量,而且能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疾病。挤奶前用热水擦洗乳房,能引起血管反射性扩张,使血液流向乳房的数量增多,能增强乳脂的合成,并有利于奶量的提高。挤奶前按摩乳房,可使乳房迅速膨胀,有促进排乳作用。

⑺选养青壮年牛 奶牛的产奶量随年龄和胎次有规律地变化,成年前产奶量随年龄和胎次的增长而增加,成年后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长而下降。在一般情况下,年龄6 ~ 10岁,3 ~ 7胎的产奶量较高,终生产奶量最高为5或6胎。

⑻挤奶次数适宜 增加挤奶次数,在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产奶量。但不能过多,否则浪费劳力,影响奶牛休息。要根据奶牛的个体特点,确定适宜的挤奶次数。一般情况下,高产奶牛或处于泌乳盛期或初分娩的奶牛,每天可挤奶4次;处于泌乳中期,产奶量中等的奶牛,每天挤奶3次;干奶前的奶牛,以每天挤奶2次为宜。

⑼护理好分娩牛 在奶牛分娩前后,一定要精心护理,这样不但能预防各种消化代谢和产科疾病,而且能提高犊牛的存活率。母牛在产前1周左右,如果乳房过度膨胀或肿大,便应适当减少精料和多汁饲料,并适当增加运动。产前2 ~ 3天应加喂轻泻性饲料,防止便秘。母牛产犊后,可用2公斤麸皮、150克食盐煮成汤,晾至温热后喂给,以补充产犊后体内水分的损耗,冬天还可以起到暖腹、充饥、增加腹压的作用,同时还要喂给优质干草或鲜草。体弱的母牛在产犊3天内,只喂优质干草或少许轻泻性饲料,以防乳房膨胀,3 ~ 4天后才可喂给多汁饲料或精料。高产母牛在产后4 ~ 5天内,不要将乳房中的奶全部挤净,挤奶前要充分按摩,并热敷乳房10 ~ 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以防乳热症、乳房炎等疾病发生。此外,接生时要严格消毒,要让犊牛尽早吃到初乳,寒冷天要做好新生犊牛的保温工作。

解决关键问题 篇7

一、品牌与市场定位

中国的餐饮市场规模巨大, 业态庞杂, 消费者需求多元, 只有清晰的品牌与市场定位才能赢得消费者的认同, 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快速扩张, 从而获得相对独特与领先的市场地位。拥有独特市场地位的公司才会获得投资人与资本市场的认可。

我们围绕如下几个维度去展开餐饮企业品牌与市场定位问题的讨论:

1. 业态组合。

中国餐饮业态庞杂, 哪些业态才更易获得资本市场青睐?什么样业态组合的餐饮企业更容易上市?

纵观表1中国内外餐饮上市公司, 我们发现获得资本市场认可的餐饮业态的特征大致如下:

单一业态公司:业态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 可复制性极强, 面向的市场空间巨大。单一业态和品牌亦足以支撑一个市值很高的餐饮上市公司, 比如味千, 比如美国的墨西哥菜品牌Chip otle (市值高达130亿美金, P/E倍数高达61.80) 。

多业态公司:由单一业态公司发展而来, 逐渐实施多品牌多业态策略;且基本包含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

我们认为, 拟上市餐饮企业应至少在一个业态领域内获得独特的市场地位, 且这个业态最好是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业态。比如在味千拉面在面点类快餐业态内的领先地位, 比如真功夫、永和在中式快餐业态内的领先地位。需要说明的是, 这里并非排斥正餐类企业, 优秀的正餐企业在产品标准化方面亦可以做得和快餐企业一样好, 并达到相对工业化生产水平。

2. 需求定位。

中国消费者餐饮消费需求多元, 除了餐饮需求功能多元外, 还有各种口味的差异。对于餐饮企业而言, 需要有清晰的消费者餐饮需求定位。

3. 市场定位。

中国餐饮消费市场巨大, 且市场结构化特征明显。不同的市场定位意味着不同的扩张策略。餐饮企业应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是区域市场还是全国性市场?这是餐饮企业在进行融资上市过程中必须清晰回答的问题。

二、开店及门店扩张策略

餐饮企业在有清晰的品牌和市场定位后, 需要有清晰的开店选址策略及门店扩张策略, 以保障业务的可持续快速增长。

1. 开店选址策略。

根据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 申请人须披露选择新餐厅地点的条件, 以及防范新餐厅与现有餐厅竞争的措施, 以确保新餐厅顾客流量的增加不会导致现有餐厅顾客流量的减少。事实上, 餐饮企业属于零售服务企业, 选址是保障门店运营绩效的关键。一家发展成功的餐饮企业必有一套独有的选址手册。表2列出了一般餐厅的选址因素。

餐饮企业应以历史上开出门店的所有经营数据为基础, 结合以上各因素做多维度运营指标分析, 从而得到自己独有的选址标准, 清晰准确地把握单店复制的选址模型。

2. 门店扩张策略。

餐饮企业业绩的持续增长依赖于门店的内生性增长及门店扩张。对此, 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要求披露申请人未来的扩张计划详情, 包括: (1) 拟开张餐厅数目、预期投资成本、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已发生及已承担的金额、资金来源、餐厅的地点及类型及 (2) 申请人如何管理其业务扩充 (如供应安排、人力及其他资源管理、质量监控、管理汇报等) 。对此, 拟融资上市的餐饮企业应有清晰的门店扩张策略。如何增加餐厅网络中直营店的数量?在哪些地方增设直营店?开设直营店的单店投入情况怎样?如何做好大量人才储备以支持门店扩张?如果有加盟店, 如何监控和管理加盟店从而提升加盟店绩效和特许加盟业务收入?合理的直营加盟店数比例是多少?这些关键问题都应在门店扩张策略里得到具体体现。

三、单店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单店业绩保持持续稳定增长体现了餐厅选址正确、品牌及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高, 是餐饮企业业绩持续增长的保障。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要求披露同店销售额及桌/座流转率这两个核心单店业绩指标。坪效 (每平方米销售额) 亦可作为单店业绩指标进行分析。拟上市餐饮企业应千方百计将核心单店业绩指标提高到甚至超过已上市公司水平。

四、安全、稳定、持续的食材供应资源

1. 港交所《餐饮企业上市指引》明确指出关于供应商、食材来源及其价格的如下重大事项需要重点披露:

(1) 申请人主要食材于营业记录期的价格浮动及市价走势, 以及其对申请人期内业绩的影响; (2) 申请人如何监察及控制主要食材的成本及主要食材成本的敏感度分析; (3) 申请人的主要食材来源、其保存期及申请人如何确保适当食材质量; (4) 申请人于营业记录期内的授权供应商的数目及其与申请人的平均合作年数, 以及防范供应商作任何回佣安排的措施; (5) 于营业记录期内任何食品供应中断、与供应商提早终止合约安排或未能取得足够食材等事件。

2. 针对以上披露要求, 我们认为拟融资上市餐饮企业需要在食材供应资源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1)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加大总部统一采购在整个采购体系中的比重、最大限度降低主要食材采购成本。提高统一采购的比例有利于实现原料采购的标准化, 降低单位成本波动的随意性和偶发性。有利于深化产供结合, 实现食材采购的产业化, 强化上下游的联动性。 (2) 根据 (1) 建立清晰的各级供应商选择制度、确保安全、稳定的食材供应体系。 (3) 应有明确的制度及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保障采购体系的可监控性和透明性, 防范供应商回佣安排。 (4) 保持营业记录其内与主要供应商稳定的合作关系, 合作协议最好保持在3年~5年。且合作协议最好保持相对标准化, 其中应明确单位定价和采购数量及保障食品安全和供应流程的透明化, 减少可能让投资者产生顾虑的环节。 (5) 与供应商付款结账必须取得发票正本。在这里着重强调第 (5) 点, 餐饮企业在采购环节如果没有发票, 不但不能抵税并且将对采购的真实性构成障碍, 使得成本确认成为问题, 从而造成上市实质性障碍问题。所以, 食材供应商的规范是一切规范的源头。

五、现金结账问题

现金结账问题一直被认为是餐饮企业上市的最大问题之一。现金结账问题归根到底体现为两方面问题:一是如果现金结账比例过大, 收入确认缺乏强有力依据;二是现金安全问题。

1. 针对现金结账比例过大问题:

一方面需要调整结账方式比例, 尽量鼓励顾客用银行卡、信用卡等可以有银行转账凭单的支付方式进行支付, 最大限度减少现金结账比例;另一方面, 关键是对现金结账部分需要将POS系统销售额与每日现金收账金额及每日银行存款对账, 确保现金结账的收入真实性。

2. 针对现金安全问题:

除了 (1) 中提到将POS系统销售额与每日现金收账金额及每日银行存款对账对现金进行严格监控外, 还需要对服务员、收银员、餐厅经理等职位进行严格的职责划分, 且在点单收银系统上需要进行严格监控, 以信息化系统提供可被监控、可供确认的收入和成本轨迹, 强化收入与销售的对应性, 为后续的财务分析的数据基础提供有效的支撑。缩减拟上市餐饮企业对于财务数据, 销售业绩进行人为操纵的空间。

六、食品安全及质量监控

食品安全问题是餐饮企业的命脉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两端。一端是食材供应商源头, 一端是餐饮企业中央厨房 (如有) 食材储藏、菜品生产、储存的各个环节。在食材供应商源头, 需要加强统一采购力度, 对供应商选择提出更为严格的考核要求, 要求供应商必须获得国内国际相关食品安全生产认证。在中央厨房管理方面, 餐饮企业的中央厨房必须获得HACCP认证, 并且要有独特的食品安全监控管理体系, 严密的台账管理。另外, 针对食品安全的食材、原料溯源管理系统也是餐饮企业极为需要关注的食品安全监控手段。

七、信息化管理体系

现代餐饮企业快速高效稳定地运营离不开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质上以上阐述的单店业绩管理、食材供应商管理、现金结账管理、食品安全及质量监控管理等问题都可以通过体系化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实现。著名正餐企业净雅餐饮企业集团投入数千万级别巨资邀请IBM及上海正品贵德餐饮软件有限公司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咨询及升级改造, 足以看出信息化管理系统对其运营效率的重要。无论是快餐企业还是正餐企业, 都需要努力实现标准化的产品生产过程, 并在此基础之上, 建立全流程信息管理系统。这样才能提供一个强大的内控系统, 为解决以上提到的关键问题提供有效的工具。

解决关键问题 篇8

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对于从源头上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长效机制建设,预防房地产开发领域中擅自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建设和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证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2008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总共发生违纪、违法案件1597人次,其中,很多案件都与非法调整规划、调增容积率有关。

所谓容积率,就是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全部建筑面积与规划建设用地的面积之比,它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容积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建筑面积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开发商的收益。同样的地块,容积率不一样,开发的收益也相差很大。特别在开发用地拿到手后,如果能够调增容积率,对开发商来说,无疑是“天上掉馅饼”,可以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所以,很多开发商都紧盯容积率不放,试图在容积率上做些文章。

虽然国家法律明文规定,房地产项目的容积率大小必须在土地出让合同上写清楚,不能由开发商随意调,否则,土地不能上市出让。但是,容积率仍然成了权力寻租和开发商牟利的“黑洞”。

为堵“黑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决定对2007年1月1日—2009年3月31日期间领取规划许可的所有房地产项目进行清理,重点对大、中城市涉及提高容积率和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房地产项目逐一进行清理检查。

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维护群众利益、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的重要举措。我们必须坚持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在治本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重点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与国家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不符的地方制度、规范性文件等进行全面清理和纠正,进一步完善违规变更规划、调整容积率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责任追究办法;要加强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特别是建设用地容积率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严格依法处理;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同时,重点要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建设用地规划变更、容积率调整中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问题。

解决关键问题 篇9

1 建水县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 随着猪人工受精技术的不断推广和生产应用, 对其技术应用中的输精器械不断改良、精液稀释配方不断改进、精子质量监控不断加强、输精方式不断改善, 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无论是在公猪输配母猪的比例、受胎率还是窝产仔数都要好于本交。但是, 在实践中, 采用猪人工授精技术的规模养猪场输配的效果参差不齐, 部分规模养猪场受胎率和窝产仔数人工授精和本交相比不但没有提高, 有的还大大降低, 究其原因, 主要还是猪人工授精技术和细节上的把握不好。

2 解决问题的关键

2.1 猪人工授精成功的标准

2.1.1 公母比例:

正常情况下, 规模猪场本交的公母比例为1:30, 低于这个比例, 公母的使用年限和受胎率将会大大降低。而人工授精采集一头公猪的精液通过稀释, 一般1次可以输配5~10头母猪。实践中, 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规模猪场, 公母比例达到1∶100为合格, 1∶150为良好, 1∶200以上为优秀。

2.1.2情期受胎率:

正常情况下, 规模猪场本交的情期受胎率平均为75%~85%, 而人工授精由于采集的精液每次都要经过镜检, 只有合格的精液才能输配, 输配质量是可控的。加上人工授精输配的次数要多于本交1-2次, 增加了卵子受精的机率, 因此, 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水平要好于本交。实践中, 规模养猪场人工授精情期受胎率在85%为合格, 90%为良好, 95%为优秀。

2.1.3 窝产仔数:

由于猪是多胎动物, 排卵有一个先后时间过程, 人工授精采用多次输配, 保证了母猪生殖道较长时间有结合能力的精子存在, 增加了和母猪先后排出的所有卵子结合的机率, 因此, 人工授精的窝产仔数平均水平应该好于本交。实践中, 一般以规模猪场人工授精窝产仔数平均水平达到本场本交窝产仔数的平均水平为合格, 窝产仔数平均比本交增0.5头为良好, 窝产仔数平均比本交增1头为优秀。

2.2 提高猪人工授精成功率的关键措施

2.2.1 确保精液的数量和质量:

公猪所产的精液的数量多、质量好, 稀释的头份就多, 输配的母猪头数就会增加。同时, 数量多、活力高、质量好的精子对高受胎率、高产仔数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 确保精液的数量和质量, 是提高猪人工授精成功率的重要措施。它包括以下三点: (1) 加强和改善公猪的饲养管理:加强和改善公猪的饲养管理, 是确保精液数量和质量的基础。对公猪的饲养管理要精细, 要保持公猪舍和公猪的清洁卫生, 经常注意体况和营养, 不能过肥或过廋, 饲料的配合要全面, 特别要注意蛋白质, VA、VE所占的比例。每天至少要保证公猪1 h的运动时间。饲养员要和公猪建立良好的互助动关系, 每天定时刷洗公猪, 定时给公猪修蹄, 严禁鞭打公猪。要注意公猪的防寒保暖工作, 尤其要注意防暑。夏天要经常给公猪淋浴, 特别炎热的地方要安装湿帘甚至空调给公猪降温。 (2) 严格消毒措施:严格要求消毒是提供洁净精子的保障, 也是避免猪感染生殖道疾病的有力措施。因此, 每天采精前所有采精器械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 采精前要将双手消毒和清洗干净, 并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公猪包皮和腹部, 再用温水将其洗净。精液的收集要用4层纱布进行过滤, 以保证精子的清洁卫生。 (3) 认真进行精液品质检查:精液品质的检查是确保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关键, 每次采集到精液都要进行检查。首先, 进行外部检查, 如果精液出现异常颜色和异常气味, 要舍弃不用。然后, 进行显微镜检查, 主要指标为活率、密度和畸形率, 活率低于0.7或畸形率高于10%都不能用, 对长期产生低密度精子的种公猪要淘汰。

2.2.2 准确判断母猪发情状况:

准确做好母猪的发情判断是适时输精的前提。也是提高受胎率和产仔数的关键。规模猪场每天至少对空怀母猪进行两次以上查情, 查情采取外部观察和公猪试情相结合的方式, 即把试情公猪赶至有栏杆的母猪圈前端, 让其口鼻能和母猪接触, 输配员站在母猪后面观察, 此时按在发情母猪, 母猪会表现为静立反应。同时结合观察母猪外阴由红肿到紫红暗淡并出现皱纹, 分泌的粘液由稀到稠并带丝状, 这时就可以着手对母猪进行输配了。

2.2.3 输精操作规程:

(1) 输精准确及输精方法:将试情公猪赶至待配母猪栏之前, 使母猪输精时与公猪口鼻部接触;输精人员消洁双手;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洁母猪外阴、尾根及臀部周围, 再用温水湿毛巾, 擦干外阴部;从密封袋中取出没有受任何污染的一次性输精管 (手不应接触输精管前2/3) , 在其前端涂上精液作为润滑液;将输精管成45度角向上插入母猪生殖道内, 输精管进入3~4 cm之后, 顺时针旋转, 当感觉有阻力时, 继续缓慢旋转同时前后移动, 直到感觉输精管前端被锁定 (轻轻回拉不动) , 并且确认真正被子宫锁定;从精液贮藏存箱取出品质合格的精液, 确认公猪品种、耳号;缓慢颠倒摇匀精液, 用剪刀剪去瓶嘴, 接到输精管上, 开始进行输精;用针头在输精管瓶底部扎一个小孔, 抚摸母猪的乳房和外阴、压背刺激母猪, 使其子宫收缩产生负压, 将精液吸纳;输精时勿将精液挤入母猪生殖道内, 防止精液倒流;控制精液瓶的高低来调节输精时间, 输精时间要求3~5 min, 输完1头母猪后, 应在防止空气进入母猪生殖道的情况下, 把输精管后端一段折起, 放在输精瓶中, 使其滞留在生殖道内3~5 min, 让输精管慢慢滑落。 (2) 输精次数和输精时间:一是对断奶后3~6 d发情的经产母猪, 发情出现站立反应后6~12 h进行第一次输精配种;二是对后备母猪和断奶后7 d以上的经产母猪, 发情出现站立反应, 就进行配种 (输精) ;一般采取多次输配的方法, 即出现静立反应后进行第一次输配, 间隔10~12 h进行第二次输配。

3结论

解决关键问题 篇1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的电气仪表行业和以前相比发展的明显越来越好, 同时产业的规模和产业链条也在逐步的扩展。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之中, 提到了要增加电气仪表的销量以及进出口总额, 充分的表明我国的仪表行业正在平稳的发展。但是在这十几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 不仅仅有成就, 同时我们也要总结在发展过程中显现的不足之处。

这些已经出现的发展问题包括管理和技术等方面, 是造成现在我国仪表行业不能更快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这些问题之中最关键的还是技术问题, 仪表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基本上只有技术上非常精密, 才能取得更好的测量和修复效果, 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已经出现的技术问题, 争取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才能在更多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

2 仪表行业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改进措施

2.1 传感器技术的改进

电气仪表行业的发展过程比较漫长, 同时技术问题也多种多样, 其中之一便是传感器的技术问题。在电气仪表之中, 传感器的主要作用是传输和检测需要测量的数据, 并且将这些数据进行记录。在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电气仪表技术的进步显著, 同时也提升了传感器的发展速度。但是从我国现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看来, 传感器的精密度还不算高, 和国外一些先进的国家相比存在了不小的差距。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传感器设计水平, 帮助仪器仪表更好的发挥作用。

现在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朝着智能化的方向进步, 也就是减少人力在测量和记录之中的投入和使用, 代替的是机器来实现精确的记录和测量, 提升最终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减少存在的误差。从我国现在传感器的发展目标进行分析, 我国一些大公司和企业的传感器设计逐步向着和互联网相互应用结合的方向迈进, 以便发挥两者的优势。传感器和互联网的相互结合, 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设计者的环保理念, 符合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新型传感器的设计在提高生产和测量效率的同时, 也加入了环境保护的概念, 相比于之前的传感器设计是一大进步。

2.2 多功能技术的改进

多功能技术是近几年以来仪表行业发展的重点要求。多功能技术可以用来防范工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项事故等, 比如说在正常的生产活动之中, 我们国家的生产经常会出现事故, 包括施工仪器的失灵以及纠纷等, 最终导致了工业生产不能正常的进行, 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而阔时多功能安全技术, 就可以检测各项仪表的运行等, 防止因为仪表自身原因而导致的电气仪表等失灵。

多功能技术对于正常的工业化生产具有非常重大的帮助作用, 因此是提升电气仪表安全性能的重要工具。多功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就成为了我们现在电气仪表行业所普遍关心的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加大投入力度, 从而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2.3 检测技术的优化

电气仪表的检测方面是电气仪表的一项重要特性, 因为针对我国目前的工业发展情况来看, 电气仪表的检测水平和西方的一些国家相比是存在差距的, 这个差距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之中。首先就是我国的精密仪器加工技术, 这项技术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的技术和实际的应用都不成熟, 因此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和外国的技术并驾齐驱。另一个方面则是我国的仪表特殊工艺技术, 我国现在的特殊工艺技术水平较低, 大部分是在外国的现有技术水平之上进行的改进或者是模仿外国的一些技术, 缺少中国的设计特色在内, 因此这也体现了我国仪表行业缺少自主创新在内。

我们国家的仪表行业要想提升总体的发展水平, 就要积极的进行科学研发, 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首先需要进行科研的人员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技术水平, 这样才能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其次我们应该严格的控制这种精密仪器的开发生产, 在各项工序上都提升要求和审核水平, 做好每一个步骤。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国家应该注意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性, 创造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技术, 才能在最终的竞争中取得优胜。

2.4 分析仪器技术的优化

电气仪表设备非常的复杂, 而其中的关键部分就是分析仪器, 因此我们应该对分析仪器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才能保障分析仪器的优化, 最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分析仪器的功能部件和实际的工业生产的应用是电气仪表设备能够平稳较快运行的先决条件。分析仪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就会导致电气仪表的非正常运转, 最终影响电气仪表的正常工作。在电气仪表设备运行的时候, 分析仪器需要人工的进行检测和维护, 才能保障正常的发挥其功能。分析仪器是电气仪表设备中的重要构成, 正因为有了分析仪表的检测, 才能保障电气仪表能够正确的显示和记录出接收到的内容, 最终帮助电气仪表正常的运转。

而对于分析仪器的优化方面来说, 我们应该从现在分析仪器常出现的问题入手, 才能保障解决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从谱图和数据库的优化这两个方面进行优化, 全面的提升分析仪器的检测水平, 最终保障分析仪器的性能能够正常发挥。

2.5 电气仪表设备的研发

电气仪表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外部因素就是由于仪表的升级和更新速度加快。工业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促进了对于电气仪表等精密仪器的要求, 因此电子仪表的技术也在不断的变革和更新, 要想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电子仪表行业。

电气设备的完善离不开自我校准功能的提升, 加强对这个功能的研究我们能够提升电气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针对这些的情况, 我们可以加强科研立项的研究, 加大项目的测试和管理力度, 保障设备的快速更新换代。

3 结语

综上, 我们国家电气仪表行业存在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列出, 而对此展开的改进措施是我们今后应该着手改善的地方。电气仪表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只要不断的提升仪表的精密水平和检测水平, 就能够促进我国仪表行业在竞争中的胜利。

参考文献

[1]马一丁.新兴技术助力现代仪器仪表新进展[J].中国电子商情 (基础电子) , 2011 (05) :21-22.

[2]李劲松.电气仪表安装及其调试问题探讨[J].硅谷, 2011 (18) :14-15.

解决关键问题 篇11

王维城,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大副主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清华大学教授,作为知名能源专家,他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起草领导小组成员。在上午和煦的阳光中,我们的话题自然就进入了能源领域。

我国严峻的能源形势

21世纪能源危机是全球面临的困境,作为一名能源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王维城首先为记者分析了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

2005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为20.6亿吨标煤,其中原煤占76.3%,原油占12.6%,天然气占3.2%,水电、核电占7.9%。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2.3亿吨标煤,其中煤炭占68.7%,石油占21.2%,天然气占2.8%,水电、核电占7.3%。以煤炭为主、优质能源少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一大特点。而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煤炭仅占26%,石油和天然气占64%,水电、核电占10%。

王维城指出,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少,优质能源尤其短缺,是能源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按目前探明的剩余可采储量和开能力测算,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年限分别只有80年、15年和30年,这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技术落后,能源利用效率还很低。我国能源利用总效率为33%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9倍、欧盟的4.3倍、日本的8.1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1倍。

说到此,王维城的语气显得十分沉重,他说:“由于能源利用效率低以及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现在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甚至威胁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随后他用一组数字说明了我国环境堪忧的现实,2005年我国SO2的年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2500万吨),年烟尘排放量1182万吨,造成全国近半数城市的颗粒物超标。目前,我国酸雨区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3。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近70%,煤烟型污染是破坏大气环境和土壤酸化的元凶。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国,我国的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1/10,但是排放量却占世界的13%,而美国是18%。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是22亿吨标煤,将来达到30亿吨、40亿吨标煤时,如果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然占如此高的比例,而且仍然是采用直接燃烧的方法利用,那么我国环境的总容量将无法承受,子孙后代的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

节能降耗是解决能源问题的当务之急

去年,我国第一次把节约能源作为主要指标写进五年规划,“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这是很有力度的指标,体现了国家的决心。作为一直倡导节能的人大代表,王维城对此更是深有感触。从2000年到2005年的“十五”期间,我国原煤消费量,从13.2亿吨上升到21.6亿吨,五年内增加了8.4亿吨,年均增长10.3%。与此同时,SO2排放量从1995万吨上升到2549万吨,年均增长5%,酸雨危害日益严重。“十一五”期间,如果按规划能够实现GDP年均增长7.5%,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规划目标,那么原煤消费量约增加3亿吨。但是如果“十一五”期间仍维持“十五”期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06的话,那么原煤的消费量就将增加近10亿吨,SO2将要新增1500多万吨。环境将不堪重负,煤炭生产也不堪重负!

目前,我国的能源形势相当严峻,必须下大力气节能降耗。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加剧了能源的供需矛盾。“十五”期间我国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了近30%,达到26m2/人;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了约20%,达到30m2/人。每百户城市家庭的空调数达到81台,增加了1.6倍。百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达到3.4辆,增加了5.7倍。从而导致水泥、钢铁、玻璃等高耗能产品大幅度增长。现在建筑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4,是高耗能领域。粗放的生产方式,浪费了大量能源。2005年我国的GDP,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5%,而我们所消耗的煤炭约占全世界煤炭消耗量的三分之一,石油是近10%。我国消耗每吨标煤能源所实现的GDP仅为日本的1/8,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巨额贸易顺差以及出口货物中高能耗产品增加,导致间接的能源出口。中国有“世界加工车间”之称,发达国家看中了我国劳动力成本低、能源价格低、环境管理松弛的状况,把大量的制造业,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制造业,向我国转移,形成我国出口的货物中高耗能、高污染以及资源性产品迅速增加的态势。例如,把进口的铝土矿加工成一吨电解铝就需要耗费一万五千度电。2006年我国出口的钢材超过4000万吨,仅此一项其中就包含了3000万吨标煤的能源。2006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约1775亿美元,按2005年的万元GDP能耗水平计算,相当于间接出口1.66亿吨标煤的能源。

面对目前严峻的能源形势,王维城指出,节能降耗是当务之急。他说:“我国《节约能源法》正在加紧修订之中,预计今年6月将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

在提到节能降耗的具体措施时,王维城指出:1、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的70%,所以抓工业节能是首当其冲。经济结构对于社会能耗有重大影响,第三产业单位产值的能耗仅是二产能耗的1/4左右。2005年万元GDP增加值的能耗,广东是0.79、北京0.80、浙江是0.90,而山西是2.95。北京市的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区)创造万元GDP仅消耗0.31吨标煤,而城市发展新区则为1.41吨标煤,所以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果三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二产降低1个百分点,则万元GDP能耗将相应降低1~1.3个百分点。2、能源价格低。能源开采的资源税赋过低是影响我国节能力度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提升能源价格,以经济杠杆推动节能意识的提高。3、政府职能到位是节能降耗的重要保证。政府不能在管投资、管项目审批和管资源节约、管环境保护上,一手硬一手软,应该加强后者。而且政府需要设立足够的节能基金,支持节能技术、节能产品的推广。我国是全世界第一大节能灯的生产国,可是生产总量的70%以上都出口了,国内大部分仍用高耗电的白炽灯。我国的节能工作由发改委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由于发改委任务繁杂,从精力上、人力上都难以保证对节能工作的细致管理和严格监督。建议成立国家能源部,下设节能管理局、可再生能源管理局等专业部门。没有一支编制充足、熟悉专业知识、作风扎实的中央、省、市级节能工作队伍,任何有关能源的法律法规都难以落实。4、完成“十一五”规划中节能降耗的约束性指标至关重要,应提高到对待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态度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到由一把手负责的高度来保证。

可再生能源是本世纪我国重要的替代能源

王维城认为,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又是本世纪重要的替代能源。尽管目前开发可再生能源,其经济性与传统能源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但是无论从能源安全,还是从环境保护来考虑,都必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王维城说,《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它的意义在于从国家法律的层面上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法律的支持。以可再生能源发电为例,用风能、太阳能发电,虽然成本高,但只要符合国家标准,电网必须全额收购,高于常规电价的差额将由“全社会分摊”。《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一周年,相关的配套法规绝大部分已经颁布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说,《可再生能源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春天到来了。

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世界性的替代能源,对于我国尤为迫切,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被称为乌金的煤炭以及称为黑色金子的石油等化石矿物能源,都是祖宗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过度地开采、破坏性地开采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实质上是“抢子孙的饭,断子孙的路”。而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是年复一年地刮,水是日复一日地流,太阳每天总会升起,农作物、森林一春又一春地生长,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存在于自己的国土之上,不会受制于人。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品种齐全、储量丰富。面对《绿色中国》的读者,王维城重点谈了生物质能源的加工和利用。

生物质能,包括农业、林业生产和加工的废弃物,各种油料及能源作物,城乡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场的排泄物,制糖业、酿酒业、食品工业的废料和废水等等。目前,国家对生物质能源的财政支持是首先从生物液体燃料(石油替代)开始。我国已经是继巴西、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生物液体燃料生产国(年生产1000多万吨生物乙醇)。美国是以玉米为原料,巴西是以甘蔗为原料,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生产不能与粮争地,今后主要是发展非粮原料,如以秸秆,包括薯类、甜高粱以及林业废弃物为原料开发纤维素乙醇的生产。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方向大致有几个方面: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质常温固化成型燃料(替代煤炭,尤其是在农村)、生物质气化、生物质发电等。我国仅农业秸秆的年产量就有6亿多吨,约有3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折合1.5亿吨标煤。薪炭林以及中幼用材林的间伐、灌木林平茬复壮、林业采伐和造材剩余物以及能源植物等林业方面的生物质能源资源目前每年至少3亿吨,折合2亿吨标煤。仅此两项,每年就有相当于3.5亿吨标煤的生物质能源可以获得。此外,每年畜禽粪便资源的实物量在10亿吨以上,是发展沼气工程的重要资源;每年上亿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可用来填埋制气或焚烧发电、供热。

2006年12月,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山东单县生物质发电工程正式投产。该项目以棉花秸秆和林业废弃物为燃料,装机容量2.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约1.6亿千瓦时。该项目实现了我国生物质发电从无到有的突破,标志着我国基本上掌握了生物质直燃发电的国际先进技术。对此,王维城认为,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他随后介绍了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及目前的开发程度。

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量为4亿千瓦,到2005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容量只有1.17亿千瓦,开发率不足30%,开发潜力很大。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陆地可开发的风能资源约2.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海上可开发的风能资源约为7.5亿千瓦。到2005年底我国已建成62个风电厂(变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开发率仅为1.26‰,潜力巨大。我国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总量约为17000亿吨标煤。当然太阳能是间歇性的,密度是稀薄的,但是只要积极开发多种利用方式,效果是可观的。

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可达16%,到本世纪中叶2050年前后,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结构中的比例可达30%以上,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届时可再生能源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有望呈三足鼎立的态势。

对于如何改善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王维城谈了自己的看法。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分属于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多个行政部门管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来发电、供热,可以替代煤炭作为生活能源,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完全可能成为农村能源的主力军(小水电、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沼气和生物质制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离网的风光互补发电等);也可以制造生物乙醇,用于交通运输等。这就需要国家有一个跨部门的机构,从全局的高度,从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层面,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协调和优化配置,并且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以及可再生能源产品的运营体制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解决关键问题 篇12

一、我国船舶溢油和损害赔偿现状

(一) 我国船舶溢油事故日趋增多

由《国土资源》显示, 2006年, 我国石油消耗量为3.3亿t, 仅次于美国, 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其中, 原油进口量1.45亿t, 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航行于中国沿海水域各类油轮达到162 949艘次, 平均每天446艘次。随着油轮密度的增加及超大型油轮的频繁出现, 使得我国海域成为溢油事故的多发区。据统计, 1976—2006年, 中国沿海平均每四天发生一起溢油事故。其中, 溢油量在50 t以上的溢油事故60余起。2003年在渤海湾发生的“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2004年底在珠江口发生的两艘外籍万吨级集装箱船碰撞以及2007年威海北部黄海海域发生的“恒冠三六”轮溢油事故等等, 均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生态资源带来灾难性的破坏。

(二) 国内油污染损害索赔和法律概况

船舶溢油事故往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环境损害, 每起重大溢油事故造成的直接物质与海洋生态损失都至少达几百万元甚至数千万元, 而在中国发生的溢油事故却经常得不到应有的赔偿。国外在处理溢油事故中, 更多地考虑溢油对于自然资源和生境的损害, 认为溢油对海洋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远远大于清污所花的费用。而国内溢油赔偿, 主要为清污活动费用、渔业资源损失费及直接财产损失, 其中清污费用通常占到事故总赔偿额的80%~95%, 而对海洋环境与生态损失的赔偿几乎为零。

在国内立法上, 中国目前没有关于船舶污染损害赔偿的专门立法, 涉及这方面仅是一些抽象的原则性和程序性规定, 散见于《民法通则》、《海商法》、《海环法》等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在国际公约上仅加入了1992年民事责任公约, 而作为与民事责任公约相配套的基金公约却未加入, 并且又没建立国内相应的赔偿基金, 因此在我国海域发生的溢油事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和充分的赔偿。根据国际油污基金的测算, 如果我国加入国际油污基金, 2003年需向基金组织交纳的摊款为2 700万元, 而近些年来, 我国溢油事故频繁发生, 仅2003年“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中, 要求赔偿的数目就近千万元。因此, 1992年基金公约适用于我国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制度

目前, 国际油污损害赔偿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参加两个国际公约来建立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这种方式;二是本国立法建立油污赔偿机制, 如美国;

三是既加入国际油污基金, 又建立国内油污基金, 如加拿大。

(一) 国际民事责任公约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

国际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是建立在《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2年议定书》 (简称CLC92) 和《1971年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公约1992年议定书》 (简称FUND92) 上的, 这种机制主要是通过船舶保险和国际油污基金来保障油污受害人的损失得以充分或者适当的赔偿。目前, 船东赔偿责任限额为8977万个“特别提款权” (SDR) (约合1.3亿美元) ;油污基金赔偿最高为2.03亿个“特别提款权” (约合2.9亿美元) ;补充基金的额外赔偿达到7.5亿个“特别提款权” (约合11.4亿美元) 。截至2006年底, CLC92有118个缔约国;98个国家加入了FUND92 (其中20个为补充基金成员) 。

民事责任公约制定的背景是1967年发生的“Torrey Canyon”号油污事件, 该公约对海洋油污事故建立了统一的赔偿制度, 是国际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史上的里程碑。国际油污基金是一个跨国跨地区的世界性的基金, 当船东和保险公司所赔金额不足赔偿损失时, 可提供额外的赔偿。它综合平衡了各国各地区的船东、货主及污染受害人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 尤其是平衡了船东与石油货主之间的责任分摊问题。FUND92和之前的FUND71已经处理了全世界不同大小类型的135场事故, 赔偿金额累计达到10.6亿美元。基金组织的基金来源于征收各缔约国的石油公司每年海运进口油的数额百分比, 其中日本占有18%的主要份额。

(二) 美国和加拿大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在1989年8月, 美国根据实际情况颁布了《石油污染法》 (OPA1990) , 并建立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根据OPA1990的规定, 美国成立了“国家油污基金中心” (NPFC) , 并设立了10亿美元的溢油赔偿责任信托基金 (简称OSLTF) 。与CLC92和FUND92不同, 在基金的使用上, 除优先保证清污费用的使用和对污染损害提供补充赔偿外, 还用于对自然资源的评估、恢复以及制订应急计划、进行溢油应急的研究和科研开发。基金来源包括国内石油企业的税收、财政投资的增值利润、从油污责任方追回的清污费、事故责任方支付的罚款和政府的辅助拨款等。美国的油污损害赔偿机制与国际公约相比, 范围更宽、责任限制更高、赔偿更为充分。

加拿大既参加了FUND92, 同时又建立了国内油污基金, 用于补充国际油污基金赔偿的不足。国内油污基金来源于货主石油公司的摊款, 交纳的摊款由国内油污基金统一管理, 统一向FUND92基金交纳摊款。发生溢油事故后, 由国内油污基金先行支付清污费和赔偿费, 然后再依次向船舶所有人和国际基金提出索赔。

(三) 国际保赔协会和油轮船东防污染联合会

油污损害赔偿是由船东的保险机构如国际保赔协会与国际油污赔偿基金共同承担的, 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 油污损害调查和评估由基金组织和保赔协会共同执行, 因此双方的合作和责任划分至关重要。国际保赔协会是由一些大的油轮船东出资建立的, 每年船东都要向这些类似保险公司性质的保赔协会摊资, 一旦发生溢油事故, 保赔协会将承担给予受害方的赔偿金。

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合会 (以下简称I-TOPF) 是一个处理解决海上石油漏溢问题的非盈利性质的专业性组织, 成立于1968年, 总部设在伦敦。其90%的收入来源于船东保险公司的捐助, 同时这些船东可以免费享受ITOPF组织的全部技术和信息服务。ITOPF针对海洋溢漏向多国政府和其他组织提供应急处理方案, 并对事故处理提供损害评估、索赔分析、咨询培训和情报服务等, 国际油污基金也在溢油鉴定评估方面经常向ITOPF寻求帮助。目前, ITOPF的会员由5 000个船东和光船承租人组成, 加入I-TOPF的油轮多达8 900艘, 载运量达到2.53亿总吨。此外, ITOPF还具有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观察者的身份。

三、解决我国船舶油污损害索赔的两大关键问题

(一) 建立和完善船舶溢油鉴定评估体系

船舶油污损害范围较为广泛, 包括海洋生物、渔业与水产养殖业、正常捕捞生产、娱乐与旅游业、沿岸工业和航运业, 而且有的损失要5至10年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对污染造成的损害较难确定。发达国家早在30多年前就已开始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评估技术进行研究, 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评估体系。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 就已建立了全国范围的海洋环境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模型。我国的油污染损害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 还没有形成一个公认的船舶油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体系, 在索赔时拿不出有力证据, 这正是我国船舶溢油事故特别是涉外溢油事故发生后往往得不到充分赔偿的重要原因。以“塔斯曼海”轮溢油海洋生态环境污损索赔案为例, 就是由于当时国内尚缺船舶溢油鉴定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 使得许多合理的生态损失请求未得到法院的支持。

以往海上发生船舶溢油事故, 主管机关为查找肇事船, 一般采用询问嫌疑船舶有关当事人、勘查船舶管系和溢油现场、分析风流对溢油流向的影响、排除其他嫌疑溢油源等方法确定肇事船舶。但通过这些方法获取证据存在着随意性, 证据力度不够。运用溢油鉴定, 可有效弥补以上调查手段的不足, 保证事故认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也正因此, 我国对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目前, 由北海监测中心编写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已于2007年5月1日起实施。该技术导则是在我国已有的海洋生态调查、溢油鉴别规范的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的技术标准与方法, 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制定的一部旨在指导我国海洋溢油生态污染损害评估的推荐性技术导则。它所涉及的技术指标与方法科学、合理, 具有可操作性和先进性, 标准的发布为我国海洋溢油生态污染损害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在现有评估方法的基础上, 我国应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尽快研发出双方接受并为法律认可的国内船舶污染损害与索赔的评估体系, 使油污染损害得到充分的赔偿。

(二)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66条规定“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油污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 建立船舶油污保险、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 我国急需建立起一套包括船舶保险体系和石油货主油污损害赔偿体系在内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由于油污赔偿直接关系到航运、保险、石油等部门的经济利益, 且处理又与国家司法、海事仲裁部门密切相关, 因此, 关于油污赔偿的立法, 应是在国家级层面上, 以使其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 扩大船舶保险范围

根据CLC92, 我国国际航线2 000载重吨以上的油轮已投保了油污险, 而国内航线的油轮因难以承受高额保费而并未按公约规定强制保险, 这就意味着国内航线油轮和2 000载重吨以下小油轮一旦发生事故后基本上没有赔付能力。根据我国目前航运业的状况和船舶所有人的承受能力以及油污损害的索赔水平, 我们应该适当降低船东保险限额, 在船东的承受能力、保险公司的可接受性、赔偿的实际要求中寻找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采取从低到高、分步实施、逐步到位, 最后与国际接轨的方式。

目前修订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相关”船舶油污保险与损害赔偿”部分对船舶油污强制保险制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急需设立的船舶油污保险制度应参考国际通行的保险原则, 对不同吨位、使用年限、安全行驶记录的船舶区别对待, 确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商业保险公司应基于可信度高的原则进行选择, 以保证在溢油事故发生后, 能够及时、足额的赔付。该条例通过后, 将初步建立起我国的沿海船舶油污强制保险制度。新的船舶油污保险可能将取消国际公约中载货油2 000 t的限制, 对国内航线的油轮, 不论大小, 一律强制进行油污保险, 油轮将按照不同的吨位大小确定不同的保险限额。今后,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将不断提高保险限额, 以保证油污受害者的利益。此外, 保险范围应该从持久性油类扩大到非持久性油类, 即凡载运烃类矿物油的船舶一律要求强制油污保险。

2. 建立油污专项基金

我国目前还没有加入国际油污基金, 因此建立我国的船舶油污赔偿基金是刻不容缓的。我国在设立油污基金时, 可以参考国际油污基金和美国、加拿大的经验。在2005年的上海国际海事论坛上, 来自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油污基金组织、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合会等相关人员, 对中国实施船舶油污基金的征收、管理、运作、索赔等问题进行了研讨。目前, 由交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 (草案) 》经三次征求意见和修改已报国务院待批。国内油污基金制度有望在船舶油污保险办法实施后生效。

根据我国国情, 中国海事局刘臣功副局长提出分步实施国内油污基金的办法。第一阶段,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按照低保险、低摊款、低赔偿的原则, 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第二阶段, 逐步提高保险和基金赔偿责任限制, 提高赔偿水平, 实现与国际接轨。在资金方面, 可考虑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 采取对各大石油公司、船务公司等存在溢油风险的实体按照年产油量、年海上石油运输量摊款, 国家投入一定份额的基础资金, 向溢油责任方追讨清污费及海洋环境违法行为的罚款、海洋环保捐款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并取消国际公约交纳摊款货主年收货量超过15万t的限制, 让所有的石油货主都按照收货量的多少承担摊款义务。此外, 我国应借鉴美国“溢油赔偿责任信托基金”, 赋予国内油污基金先行支付溢油应急反应费用的功能。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的全面建立、有效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关于基金的赔偿范围、基金的使用 (分配顺序、时间等) 都需要在认识上不断统一, 在操作上推敲、探索。我国应该建立油污基金管理中心, 参照“国际油污基金”的管理模式, 具体负责应急基金的财务管理、筹集、使用等相关工作。

3. 建立溢油应急体系

美、英、日等国在政府的牵头下, 分别组成由海事部门负责且运转有效的应急反应体系, 并配备专业应急队伍和设备库, 共同应对船舶污染事故。我国在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建立溢油赔偿基金制度的同时, 还应尽快完善溢油应急反应机制, 不断加强应急能力的建设。我国的船舶溢油应急体系建设应包括应急预案的颁布实施、组织管理机构的建立、溢油监视监测体系的建立、应急队伍和装备的建设等方面。

截至2006年底, 上海、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和浙江6个省级船舶污染应急预案和沿海31个地市级应急预案已通过地方政府发布实施。2006年10月26日, 渤海海域启动船舶污染应急联动机制, 这是我国海洋防污领域建立的首个应急联动机制, 为有效保护海洋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全国各沿海港口均已建立了专门的船舶溢油应急组织指挥机构和溢油应急反应中心, 其主要功能是在发生重大溢油事故时, 统一协调、组织、指挥船舶油污染应急处理行动, 并负责开展溢油应急反应培训工作。为了尽快缓解、改善我国目前在维持油污应急反应系统、配置和维护溢油处理设备上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 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效果, 应当为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反应体系建立专项基金。拟建立的海上溢油应急体系专项基金适用于为减少因船舶碰撞、石油运输、石油开采、储油设施破损以及其他原因溢油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所采取的措施及预防措施的费用, 包括清理油污、海洋环境质量应急监视监测以及溢油应急的研究与科研开发等各项费用。

摘要:近年来, 我国船舶溢油事故频发, 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国内油污染损害赔偿现状和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制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两个关键问题:建立法律认可的船舶溢油鉴定评估体系;完善油污损害赔偿机制。

关键词:油污损害,赔偿,评估,机制

参考文献

[1]秦志高.船舶油污对海洋经济的影响[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5 (3) :24-26.

[2]许欢.加拿大、美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机制的比较[J].水运管理, 2004, 3:35-36.

[3]纪大伟, 杨建强, 等.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研究进展[J].水道港口, 2006, 27 (2) :115-119.

[4]李芳.中国油污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J].世界海运, 2007, 30 (5) :43-44.

上一篇:骨科急诊下一篇:汉语语言学与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