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解决问题事例

2024-06-19

抓住关键解决问题事例(精选8篇)

抓住关键解决问题事例 篇1

抓住问题把握关键确保稳定

退伍工作是部队年度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实现士兵新老交替、事关全局稳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仅有利于保持部队的纯洁与稳定,而且有利于促进部队的全面建设和整体战斗力的提高。炮兵团着眼部队建设形势,认真总结历年老兵退伍工作经验教训,严格按照师党委提出的“三无”要求,在对全团老兵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把握关键环节,有效地消除了一些不安全隐患,为退伍老兵走好、走安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一、认清老兵退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加强对安全预防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今年的退伍工作是落实党中央裁军50万战略决策,实现中央军委九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第二步调整改革总计划的关键一年。能否圆满完成退伍任务,关系到整个精减整编任务的大局。今年又是历年退伍数量比较多的一年,其中第二年度兵有一部分要提前退伍,个人实际困难较多,如果教育不及时、组织不严密、措施不到位,就会给部队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影响。尤其是当前正值政府机构精减、企业减员、部分职工下岗、就业困难等社会性问题比较突出的时期,不少老兵对退伍后找工作比较担心;再加上新的兵役制度和退伍军人安置办法即将出台,一些战士顾虑重重,观望态度比较明显。为此,团党委提出了“查问题、抓关键、保稳定”的口号,号召全团上下把老兵的问题想在先,把退伍工作做在前,并紧密联系实际,抓好落实。一是加强安全领导。团成立于以团长段小平为组长,各营教导员、司、政、后、技机关有关股长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小组成员以军区《预防犯罪综合治理责任制》为依据,明确了职责分工,实行了承包负责制度。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按照分工,领导小组先后两次带领机关人员到连队调查。于10月下旬又专门抽出一

1周的时间对所有基层单位进行了一次安全形势分析,对各单位面临复退老兵的情况逐一进行摸底,力争做到“四清”。一清思想底数。即对受过处分、思想压力较大的,在官兵关系上有矛盾、扬言报复的、伤残患病未愈失去信心的、个人愿望未实现,情绪低落的、与驻地有关人员发生过冲突或乱拉关系的,通过他们的言行和周围战士、连队干部的反映,确切掌握他们的现实思想情况。二清走留态度。通过亲口问、亲耳听,逐一摸清服役期满战士的走留态度、掌握走留的底数。三清家庭情况。本着对战士成长进步负责的态度,通过座谈、函调等方式了解部分老战士的家庭实际困难。四清存在问题。即对老战士中存在的实际困难,领导小组逐一研究解决的方法,并登记造册,做到战士困难心中有数,解决办法切实可行。三是搞好配合活动。该团通过闭路电视、广播等宣传形式,大力宣扬老兵先进事迹,广泛开展“学雷锋、赞老兵”和“文明退伍”活动,引导老兵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决定,正确对待走留,激励老兵珍惜荣誉,遵纪守法,二、克服“老一套”、“无所谓”的思想,及时稳妥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

战士在部队生活几年,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愿望,上下左右也难免存有矛盾和隔阂,临近退伍,这些问题都会集中暴露出来。如果按照平时的“老一套”处理对待,很有可能导致矛盾激化。为此,他们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和老兵的思想底数,狠抓了以下两项工作。一是狠抓教育。以电视讲座、专题教育,深入进行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使退伍老兵认清形势,自觉服从大局,把个人前途与国家的繁荣富强联系起来,增强创业的信心。在团首长的指导下,该团还在老战士中开展“畅谈当兵体会,认清自身优势,增强竞争信心”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演讲、座谈、撰写体会的形式,使老战士们看到了自己服役期间的成长进步,认清了军人的特殊优势,更新了就业观念,消除了埋怨情绪和吃亏心理。为了增强老战士的自控能力,团组织了“法在我身边”电视论谈,并采取法律顾问讲法、部分战士现场说法等多种形式,努力强化老战士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二是加强管理力度。团于10月份和11月份先后两次在驻地附近的商场和饭店张贴“安民告示”20余张,其主要内容是敬告群众不要让战士打欠条,或以物换物、赊吃赊喝,以免退伍期间发生军民纠纷,影响军民关系。军务、保卫、技术部门对全团进行了战备点验,没收战士手中的不健康书籍和违禁物品。“两队一组”,加大了对驻地附近商场、饭店、歌舞厅的巡逻力度,有效地抑制了一些倾向性问题的发生。

三、狠抓关键环节,消灭安全预防工作的死角

从预防工作的实践看,重要部位、重点时机和重点人员是做好工作的关键环节。该团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第四季度开始,对军械员进行了政审和调换,由连队党支部考察推荐候选人,营党委研究决定后上报政治机关,经业务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上岗。二是对全团兵器室、军械库进行了安全检查,更换了所有库(室)门锁,严格双人双锁联管制度。三是加强对新任军械员的教育培训。更换军械员后,政治处和技术处及时抽调干部对全团20余名军械员进行了为期5天的教育、训练,从法律常识、专业知识、各种出入库登记和相关的业务常识上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达到了“三熟悉”、“四会”。四是增强责任意识,完善责任机制。团将责任明确到单位和具体人。五是抓反复,始终绷紧安全弦。团将武器弹药“十想”打印下发,强化广大官兵安全意识,通过抓制度的落实,使全团重要目标的安全系数进一步增大,确保了老兵退伍期间关键环节上的安全稳定。

抓住关键解决问题事例 篇2

●没有方法与策略, 就谈不上育人

与作者沟通时, 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学生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 很有个性。”教师们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都有基本相同的看法, 教师们所说的“不好管”大部分是指“不听话”, 以前的大部分孩子为什么听话, 特别是听老师的话。究其原因主要是以前的教育环境相对闭塞, 学生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由此教师在一定地域, 一定范围内就属于让人敬佩的知识分子, 他们说的话就比较有分量, 父母也把“听老师的话”经常挂在口头, 而听话的孩子做事往往都很被动。

而现今社会, 接受各方面信息变得十分快捷, 在孩子眼里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是唯一。同时, 孩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通提高, 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日益重视, 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兴趣, 因此, 孩子变得十分有个性, 在学习方法、学习理念方面与学校教育有冲突也成为必然。这就要求教师在育人方面必须提高自己的技巧。

还记得第一次读万玮老师的《班主任兵法》时的不平静, 做了很多年班主任工作稿件, 万老师在辅导各类各色学生时的策略性与计划性都是我很少接触到的, 万老师的育人策略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追捧, 很大的原因就是, 他在处理学生问题时, 一下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 并且制定周密的计划与策略, 对症下药。很多时候, 在其他老师看来不是什么问题的时候, 万老师就能够看出问题的苗头, 并从长远的眼光出发, 及时拿出策略, 并进行实施。如在“破镜圆镜”一节里, 他提到了两位学习成绩很好的女生, 这两位女生是同桌, 也是很好的朋友, 她们身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不尊重老师, 这种不尊重并没有什么明显的表现, 是万老师通过细致观察, 从她们看老师的眼神中发现的, 再有就是她们俩不合群, 似乎只是把老师当成她们实现某个目标的工具而已, 其他老师并不认为这并没什么, 因为成绩好, 对于她们身上存在的问题, 其他任课老师几乎都选择了视而不见。于是万老师抓住宿舍事件, 先利用分化策略, 对其中一位女生关怀备至, 而对另一位却冷若冰霜, 没过多久, 两位女生的友谊就产生了裂痕, 通过这件事让两位女生都知道尊重别人的重要性, 当然万老师又通过为对方说好话的方法使两位女生和好, 不同的是, 她们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傲慢与不屑。

从上述案例中, 我们不难看到, 万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眼光独到, 手段高明, 首先, 他能够从长远的眼光出发, 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对于这两位女生, 如果万老师不去管, 像其他老师一样, 就因为她们成绩好, 宠着她们, 那发展到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也很难说不会发生像前一阵网上所报道的知名高校投毒事件。

如果其他老师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可能很多老师根本不会把这个案例写出来, 因为在他们看来她们成绩好, 身上没有问题, 在她们身上找问题就是自寻烦恼, 还有一些老师会意识到这两位女生的问题, 但又如何辅导呢?从一些老师的投稿中, 我们不难预想可能是这样的辅导过程, 找两位女生谈话, 告诉她们不尊重老师是不对的, 老师们付出了很多辛苦, 希望她们以后做得更好, 两位女生听了, 可能表面上不说什么, 但内心仍旧不会有一丝改变, 或者教师组织一个尊重同学、师长的班会, 让大家谈谈尊重的重要性, 但这种活动真正有多大作用就不好说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 要想写出优秀的育人案例, 首先教师必须有自己的一套, 在问题发生时, 做到心中有数, 能够掌控辅导过程, 并且要用具体且学生容易接受的做法来打动他, 单纯的说教意义不大。因此, 教师在述写育人案例时, 最开始一定要认清是什么问题, 原因又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个性与接受程度, 教师想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辅导, 这种方法为什么适用, 这也是我们做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

●抓不住关键点, 就写不出好案例

我们曾经刊登过这样的咨询案例 (《黑龙江教育·中学》2013年第9期《帮助凯文的关键在于降低焦虑》) :

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老师。去年秋季, 我接了高一新班。凯文从入学初就给我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懂礼貌, 爱学习, 而且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还不错。我及时表扬了他能按照老师要求刻苦学习, 在学习上有很大进步。当时凯文也非常兴奋, 告诉我他心中理想的学府是中央财经大学, 我们还击掌作为盟约。但是, 到期末考试的时候, 凯文因为胃肠痉挛, 请了病假。这个学期, 我明显感觉到凯文的心情变得低沉, 我也联系过家长, 了解到他们的家庭生活很平稳, 父母关系也很好, 凯文也没有“早恋”现象。各科老师都反映凯文学习很认真, 下课的时候也常常在做题, 但是, 考试前凯文常常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最近,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 凯文竟然带同学用晚自习时间出去聚餐, 唱卡拉OK。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我该怎么帮助凯文呢?请您指教。

本刊的特约心理专家王旭红老师一语中的地做了如下分析:

“凯文同学的表现是典型的高焦虑症状。老师虽然一片诚心地帮助凯文, 但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 一个是鼓励凯文设立难度超过自己实际能力的学业目标, 使得原本焦虑程度就很高的凯文陷入更深的困境中;另外一个是班主任在鼓励凯文时, 传递给学生的内容是‘控制’大于‘信息’, 削弱了学生的自主需要 (Need for Autonomy) , 增加了学生的无力感。正是因为不懂得区分‘控制’和‘信息’在沟通和交流中的作用, 有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出于称赞的愿望而说的话, 却将收到伤害学生的结果。”

这里体现的是一个普遍问题, 很多老师在不懂心理学, 或者对心理学只有浅显的认识的情况下, 在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问题, 什么是关键, 就凭自己以往的经验, 对学生进行批评与教育, 而这种辅导有时与教师的初衷恰恰相反, 它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反而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有一位老师写了一篇有关一瓶水的案例, 说的一位不爱学习还经常捣乱的学困生, 老师虽然做了很多工作, 作者没有写做过哪些工作, 只写到工作并没有起到效果, 这位学生没有任何改变, 老师下了最后通碟, 如果不改变就得退学。有一天这个学生的父亲来到学校, 当然是为退学的事。从穿着上看便知, 这位父亲生活贫困, 老师抓住机会, 把孩子的罪状数落了一番, 父亲低着头, 无奈地说出了苦衷:孩子命苦, 妈妈很早就去世了。最后这位父亲还说:“孩子不争气, 给您添麻烦了, 我是来向您道歉的。”此时老师的心软下来, 递给这位父亲一瓶水, 没想到送走这位父亲后, 下午这位父亲又出现在办公室, 他红着脸说:“老师, 我没找着我儿子, 麻烦您把这瓶水给他, 孩子更需要它。”而当老师把这瓶盛满爱的水交到学生手里时, 学生彻底被打动了, 从此努力学习, 成绩优异, 并升入了重点高中, 最后作者总结到:我不知道他的转变和成功是因为我勒令退学的最后通牒, 还是父亲的一瓶矿泉水起了作用, 但我却知道作为教师应该把握育人技巧, 用爱心和尊重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这位老师很用心地向我们描述了一位学困生的转变过程, 但我们却发现这位老师在整个辅导过程中都有一种无力感与失控感, 老师始终找不到辅导学生的突破口, 最后是一瓶水, 也可以说是无意中的一瓶水挽救了这个学生, 但如果那天没有发生一瓶水事件, 那事情会如何发展呢?老师有没有想过, 那么多次的沟通与教育没有起到效果, 为什么一瓶普普通通的水发挥了大作用?

透过整个事件, 我们可以看出这个问题之所以最后解决了, 第一, 教师抓住了教育契机, 利用父爱感化了学生;第二, 身教重于言传, 之所以教师那么多次苦口婆心地相劝都没有效果, 是因为教师没有找到能够打动学生的实实在在的事, 第三, 当学生父亲来学校讲出了这个学生的身世后, 才知道孩子很可怜, 说明教师对学生不够了解, 也许正是因为他没有妈妈, 内心脆弱, 所以想通过调皮捣蛋的形式引起别人的注意, 来证明他是强大的, 也就是说教师没有找到问题的诱因, 就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以上这些内容是我们根据描述的案例感悟到的, 可作者最后却作了这样的总结:“作为教师应该把握育人技巧, 用爱心和尊重去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作者没有挖掘出这个案例的实际价值, 也无法给读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抓住关键环节 解决突出问题 篇3

关键词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2-0213-01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和“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要求,消防执法工作必须要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和公共服务的新期待,重点解决消防执法中的突出问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推进阳光执法,抓住消防执法的关键环节,建立相应工作制度,完善执法程序和工作流程,逐步打造规范化执法环境。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推进消防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1坚持隐患必除,开展集中整治,加大执法力度

1)开展换位监督、交叉执法活动。针对各类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特点和要求,本着“提前介入、抓好预防、万无一失、绝对安全”的原则,组织开展区域性换位监督、交叉执法活动,通过区域间交叉执法,建立火灾隐患异地督改机制,确保从源头上查处各类火灾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腐败问题的产生。

2)建立消防安全错时检查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警力部署、休息补助、工作纪律等保障机制,开展周期性消防安全错时检查工作,例如采取“1+1”(即一天针对一类场所开展消防安全集中夜查)、“二二制”错时检查(即机关抽调二分之一的干部到基层督导夜查,二分之一的干部深入市直单位开展夜查)模式等,科学安排相应的警力上班、上岗开展消防监督检查,把有限的警力部署到火灾高发时段、高发场所和高发部位,部署到易发生群死群伤火灾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提高了社会单位的“见警率”,提升了社会面火灾防控能力。

2完善监督机制,坚持执法考评,提高执法质量

1)完善执法主体责任机制。结合当地执法实际,建立“管理、审核、经办”三级执法责任制。通过消防支队年初与基层大队主官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的方法,将消防执法责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基层单位主官的监督管理责任;对执法程序实行“联审联责”制,规定法制员对证据的充分性、法律适用的准确性和办案程序的合法性负责,大队主官对立案的适当性和处理决定的正确性负责;实行办案分组和主办人责任制,将所有执法单位办案人员进行合理分组,每一个执法事项实施主办人责任制,承担执法责任。通过落实三级责任,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责任制,确保了执法主体责任层层落实。

2)完善执法质量考评机制。在考评依据上,建立完善各类执法考评规章制度。在考评手段上,实行案件个体考评和年终考评相结合,以案件个体考评为依据,每季度进行一次消防行政案件质量评比,在此基础上进行全年执法质量考評。在考评结果的运用上,实行与单位评先、主官和经办人的晋职晋级挂钩,凡是考评居后的单位不得评先,主官不得评优;对存在执法过错的经办人取消评先资格,并视情延缓晋职晋级。

3)完善社会监督机制。积极畅通信访、举报等社会群众监督渠道,落实社会特邀监督员制度,尤其针对可能引发群众利益纠纷的重大火灾隐患认定、重大火灾事故处理等,探索性地引入律师法律援助机制,聘请律师对执法过程进行执法监督。制定了法官评议消防行政案件制度,定期邀请法官对疑难案件进行评议,及时梳理意见和建议,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案件的办理水平。

3坚持便民利民,推行警务公开,树立执法形象

1)优化执法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通过设立消防监督回访卡、征求意见箱、设立网上信箱及走访调查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征求群众对消防执法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在执法服务过程中,坚持“谁接待、谁答复、谁服务”的原则,对业务受理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业务受理到审核、验收实行专人负责,增强了服务的针对性。同时,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等,不断改进便民、利民服务举措。

2)服务质量绩效化,服务制度透明化。为全面提高消防服务质量,建立优质服务长效机制,针对一年365天,建立“365”消防服务机制,并制定“365”消防服务量化考评制度和“365”消防服务品牌绩效考评办法,对消防监督人员每月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与福利待遇直接挂钩,切实提高了监督人员的服务质量和自律意识。通过内部警务公开栏和社会新闻媒介、互联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办事事宜,在烟台广播电台开办了“行风热线”专栏,让消防走进百姓,让百姓参与消防,有效的维护了群众的知情权。

3)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承诺全兑现。对社会推出承诺服务,公布“365”消防服务指南,明确各类行政许可的办理时限;在节假日和休息日,实行领导带班制和轮流值班制,为急于办理消防业务手续的群众开绿灯,实现了消防事项“零积压”,服务承诺全兑现的目标。

抓住关键解决问题事例 篇4

一、破解难题,切实解决好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我区跨江发展两年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两年来,高新园区一、二期、晋江两岸防洪堤、南环路拓改工程、笋江路、池峰路(一期)、301 线市政道路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为这些项目的早日建成、投入使用奠定了基础,有效地撑开了新区城市骨架,提升了中心城区的品位。然而,从去年下半年来,“征迁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现在,园区三、四期用地尚有 900 亩左右未如期征用,严重影响企业入驻;石崎安置小区用地尚未征完,直接导致一百多户拆迁居民无法如期安置;市区学府路改造也因拆迁问题受阻,等等。可见,“征迁难”已成为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一个“瓶颈”。造成征迁工作难以推进、任务难以完成的主要原因是: 从主观上来讲,各级领导对征迁工作还不够重视,措施不够有力。具体地说,在思想上,一些干部没有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理直气壮、依法开展征迁工作;在方法上,措施简单,不善于作耐心细致的群众工作,说服疏导工作不足;在作风上,不够深入扎实,应付了事,甚至有推诿扯皮的现象。同时对非法买卖土地、违法占地、违章建筑打击不力。从客观上来讲,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更加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二是国家征地补偿标准改革,引起群众对补偿标准认识上的偏差;三是个别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一些实际困难未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等等。总的看,“征迁难”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方法问题,必须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突破“瓶颈”制约。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征拆工作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关键看认识水平。省委卢展工书记指出,我们所有的工作,第一个问题都是认识问题。认识到什么程度,工作就会做到什么程度。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同志们要充分认识征迁工作的重要性,征迁工作关系到我区的项目带动,关系到新区建设、古城繁荣,关系到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关系到“五年再造一个鲤城”目标的实现。各街道、各部门、各指挥部进一步增强做好征迁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态度;特别是“一把手”要认识到位,要把解决征迁问题摆上重要的工作日程,亲自过问,亲自督促;要精心组织,研究对策、周密部署,责任到人;要注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主攻征迁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讲究方法,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实践表明,做好群众工作是开展征迁工作的关键。要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具体的情况要摸清楚、把握准;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用我们的真心、真情,来感召群众。要讲究策略。征迁工作涉及面广,各项目指挥部、社区要采取包片到户、责任到人的办法;要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选准突破口,各个突破,逐个解决;要树好征迁典型。涉及征迁的社区党员、干部及其亲属是焦点,要起好带头作用。要有一股韧劲。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有一位街道的“一把手”,为了做好拆迁户的工作,他连续用四个晚上的时间,主动上门做工作,最终把该拆迁户的思想打通了。所以做征迁工作的同志不仅要有激昂的干劲,还要有一股不做好工作不罢休、锲而不舍的韧劲和一次不通做二次,二次不通做三次的“磨”劲。

(三)舆论造势,营造征迁良好氛围搞好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的前提。主题要鲜明。要加强政策正面引导。要注意加强对于土地征用转用和房屋拆迁法律法规以及市区两级出台的相关政策的宣传,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政策实施中的难点问题,一定要下大力气去答疑解惑,注重把政策咨询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有机地结合起来,纠正群众对于政策的误解、曲解,使群众真正理解政策、接受政策。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加强对支持征迁正面典型特别是社区基层党员干部的宣传工作,以群众身边的典型来感化、带动群众。氛围要浓厚。要精心策划宣传方案,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有步骤、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宣传造势工作。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方式和艺术形式,营造浓烈的宣传氛围。要通过设立宣传栏、编写宣传墙报、媒体发布等传统与现代宣传手段和方式相结合,宣传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成就、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征迁工作的必要性,把群众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起来,形成共识。效果要明显。要组织坚强有力的宣传队伍,要发挥各种群团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真正把宣传工作做在前、做到家、做到位。要增加宣传经费的投入,区财政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各街道征迁宣传费用予以适当补贴。

(四)以民为本,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征地拆迁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中央和各级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要严格依法征迁。征迁工作政策性强,敏感程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因此要注意研究和掌握依法征迁的法律法规,逐条疏理。尤其是拆迁工作一定要做到依法周全、手续完备,不错不漏。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充分尊重群众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申诉权,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创造就业和再就业条件,通过劳务培训等有效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创“失地农民”就业的新门路,引导他们谋职创业。要取信于民。要及时兑现承诺,增强群众的信任感。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是拆迁中的核心问题,要统一拆迁补偿标准,按时足额发放拆迁过渡费、征地补偿费。要加快安置房、安置小区建设。对未能按时安置的群众,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予以妥善处理,最大限度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五)严肃执法,坚决打击违章违法建设。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严厉打击各种违章建筑及违法占地现象。对于私自买卖土地和违章建设等违法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要坚决贯彻执行区委、政府《关于重申纪律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江南新区禁止违法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通知》(泉鲤委 [2003]188 号)精神。公安、检察、国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组织力量,开展联合执法。街道和社区要加强日常巡查,区、街两级城监队伍要加强重点地段的巡查,及时制止违章建设违法占地的苗头。总之,征迁工作关系重大,必须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将把解决征迁工作作为考验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的一项内容,把工作到位、责任落实情况作为考察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出台相应的考核奖惩措施。区重点办要按照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定期检查通报制度,每月通报一次征迁工作进度。

二、立足服务,构建企业优良发展平台抓好企业的服务,构建企业优良发展平台,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后劲。总体上看,我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好的,企业的发展得到全区上下、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但不可否认,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还不尽人意,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用电、用水、用工难不时困扰着企业;资金短缺、用地紧张制约着企业规模的扩张;产业集群规模还不够大,产业集聚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知名品牌还不多;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针对上述情况,要通过构建“七大”公共服务平台,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一要构建我区产业聚集平台。要优先发展高新电子产业集群,加快 4 个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把我区建成全省五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要以荣获“中国汽车工程机械配件产业基地”称号为契机,重点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引导各机械汽配企业配套协作,进一步延伸产业链;要以海天轻纺、天宇化纤等为龙头,引导行业内相关企业形成配套协作关系,延伸轻纺服装产业链;进一步调整优化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引导企业间的战略联盟与合作,鼓励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打响“中国民间工艺品之都”品牌。二要构建技术服务平台。要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聚集科研力量,鼓励企业广泛参与,进一步加快泉州微波通信产业基地、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高新技术孵化基地等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建设步伐,依托微波通信射频技术等 5 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火炬电子等 18 家省高新技术企业,构建科技研发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三要构建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是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要改变金融与企业发展互动的不对称状态,要在各产业集聚区域逐步形成银企合作关系,在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发展之间建立起密切的通道。要建立起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担保机构在我区开展业务。要进一步完善银企会商制度,鼓励银行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银企双盈。四要构建品牌创造和品质提升平台。要优先和有序地扶持各行业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创建品牌,引导企业获得 ISO9000、ISO14000、SA8000 和 HACCp 等标准化体系认证,接轨国际标准;鼓励拥有著名品牌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将中小企业纳入整体发展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品牌、技术、市场的支持,扩大品牌规模效益;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发挥其规模效益,力争到年底拥有国家免检产品 3 个、中国名牌产品 1 个、省著名商标 5 个、省名牌产品 5 个、市知名商标 25 个、并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五要构建市场营销平台。要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在产业集聚区推动企业在营销过程的一个或多个环节上进行资源共享的合作,结成营销联盟,以实现提高营销竞争力、降低市场开拓成本和扩大市场份额的共同目标。要依托现有的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会展活动,整合各部门的参展优势资源,提高参展影响力。六要构建现代物流平台。要根据我区产业集群规划布局,进一步鼓励企业实行供应链管理,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不同等级的现代物流圈。大力扶持建立鸿星尔克、海天轻纺物流体系的力度,引导企业采用“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分散经营生产”的物流管理模式,打造高速、便捷、顺畅的物流通道。七要构建行业协会服务平台。强有力的行业协会是推动产业集聚的有效力量,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在指导经济调控中的不足。目前,我区有汽配工程机械、鞋帽等 8 个行业协会,各街道和各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组织和指导,在行业自律、反倾销诉讼、产业信息发布、行业技术交流、对外协作、招商引资、职工技能培训等方面,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培育产业集群中的作用。总之,企业的发展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牵动全局。各部门、各街道、社区要围绕构建“七大发展平台”,按照《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培育发展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积极探索新时期企业工作的规律和服务的新方法,把工作重点转向为企业创造良好环境、做好信息引导、强化运行服务、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层面、提高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执法等方面的工作上来。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办事环节;要加强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加快培育发展各类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政策导向、市场信息法律咨询和国际合作等服务;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取缔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努力为企业发展构筑公平、公正、诚信、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江南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江南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是改善新区投资环境和提高新区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加大江南新区建设力度,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是,也应看到,新区人居环境同城市化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如何开展好江南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并把江南新区人居环境整治列入 2005 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先后两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出台《鲤城区江南新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集中财力、物力和精力,着重就“改水改厕,拆旧建新,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及绿化美化,排水排污,道路硬化、亮化,家禽家畜禁(禁)养以及移风易俗”等七个方面进行全面整治。接下去区里还将专门召开动员大会,进行部署。

(一)充分认识开展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的重要意义新区人居环境大整治活动作为今年全区“三大活动”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建设科学卫生、洁净优美、规范有序、和谐统一的环境,是新区人民群众的根本愿望,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爱民、安民、富民、恤民的具体体现。二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环境建设的主体。环境大整治是一项改造人、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的系统工程,是提升鲤城人品位、提高鲤城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人居环境大整治作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载体,从“抓环境就是抓经济工作、就是抓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出发,扎扎实实参与到环境大整治中来,切实从整治中提高素质、提升品位、塑造形象,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三是推进江南新区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跨江发展以来,在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江南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比较薄弱,居民卫生意识较差等矛盾逐步显露出来,使江南新区的人居环境与中心市区的地位极不相称。要实现新区与城市化,就要全力整治新区的人居环境,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的“多赢”局面。

抓住关键解决问题事例 篇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是全面客观分析我国发展现状得出的科学结论。

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成功克服汶川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07至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5%,经济总量达到47.3万亿元,跃居世界第2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400美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8%,达到10.4万亿元;进出口总额增加到3.6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3%和9.7%,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城镇化率从45.9%提高到51.3%。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刚刚跨入世界中等收入国家门槛,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2011年人均国民总收入排在世界114位(21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排序),只及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1/8多,还有1.2亿多人口需要国家扶持才能脱贫。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2011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3.13∶1,东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1.83倍、1.92倍。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物质资源投入,主要资源性产品消费占全球总消费的比重,明显大于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这些年我国越来越重视社会建设,但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领域改革仍相对滞后,上学难、看病难等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依然较低。我国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总起来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的:“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绝不能有丝毫动摇。从国际看,我国发展水平还较低,追赶发达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发展水平。从国内看,扩

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要靠发展,消除贫困要靠发展,推进社会建设要靠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也要靠发展。我们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断增强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在当代中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必须针对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上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不断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汇报人:xiexiebang

统一思想 抓住关键 篇6

抓住关键

——县农机校积极开展“三问三观”大讨论活动

按照我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意见,4月18日上午,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开展了“三问三观”大讨论活动。

在活动中,系统学习了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刘云山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系列讲话精神。观看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联系群众专题教育片。开展了题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和群众观,权力观,事业观”大讨论。结合近期全县农机普查工作相互交流了个人学习调研体会。提出了个人在坚持群众观点,拉近与群众感情,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办法。会上,校长刘严峰作了题为“分析形势、把握重点”的讲话。此次讨论会由支部书记张诚主持并作总结发言。

在讨论会上,全体干部职工各抒己见,踊跃发言,襟怀坦白地阐明了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立场和观点,正确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谈出了心声,触动了灵魂。刘严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大家的意见和独到见解,并就下一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任务,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

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成效,汇聚了全面深化教学改革的强大力量!

(澄城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办公室2014年4月18日

抓住关键解决问题事例 篇7

咨询机构NPD DisplaySearch季度监测报告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现象。报告显示, 2012年第一季度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电视具备联网功能。全球有近27%的电视为联网电视, 中国联网电视占比高达32%。

传统电视智能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但是对用户而言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能够享受到智能电视带来的新的体验, 因为可以运用的功能目前来看依旧有限。

“目前, 中国智能电视产业的现状近似于2009年的移动互联网市场, 台面上向广电政策看齐, 台面下实则暗流涌动, 整个产业随时面临爆发。与手机应用相比, 智能电视应用不论数量或质量皆可谓零头, 对于开发者来说市场空间巨大。”21世纪天使资本投资总监、创业影院创始人杨海涛告诉记者。

产业进入培育期

6月29日, 由中国3D产业联盟主办, 中数时代和创业影院承办的“2012年智能终端高峰论坛暨智能电视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办。就记者了解, 这个大会举办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推动智能电视应用的发展。

就智能电视应用来看, NPD DisplaySearch研究总监张兵表示, 整个生态尚未建立, 应用来源虽然很广, 但绝大部分却仅是从智能手机、平板应用进行简单移植, 因此对智能电视有针对性的应用开发刚刚起步。

事实上, 目前有针对性的开发主要还集中在终端厂商和智能电视运营商, 被认为最有活力、开放的第三方应用市场目前还非常不成熟。

对此, 康佳集团全球多媒体研发中心运营经理吴杰坤也表示, 智能电视应用与手机上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包括它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还不能满足智能电视用户的需求。

不过, 已经上线的产品大多都是基础性工具或者针对电视的产品。目前除了主流视频网站基本上开通电视端的应用, 类似京东商城、新东方等也纷纷推出了其针对电视端的产品。“产业进入了培育期。”佳视互动营销中心业务拓展总监尹承辉告诉记者。

应用存在“移植”问题

智能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电视“你播我看”的模式, 与手机终端不同的是, 电视属于分享型终端, 这就增加了人机交互的可能。但是, 对于电视终端整个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封闭性, 主要体现在品牌厂商对终端应用的开放程度, 以及硬件更新的速度等方面的严格把控。

对此, 杨海涛认为, 智能电视应用开发的第一阶段就是将应用从手机向电视移植, 如此电视厂商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弥补由于智能电视内应用数量的不足而造成产品综合体验的差强人意。“有数量, 然后才能有质量。”

事实上,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目前智能电视绝大多数都已采用安卓系统, 对于应用开发者来说, 移植的开发成本最低, 便于快速推出智能电视版本的应用;同时, 国内开发者对智能电视的关注程度还较低, 开发者及产业界对电视与手机在使用场景、交互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认识还不深。

但是, 这显然并非一劳永逸之策。

科讯网专栏作者尤文奎认为, 由于智能电视具有大屏、高清等独特属性, 在网络、政策、技术和用户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 势必会产生有别于目前移动终端应用的产品。

在厂商方面, 吴杰坤介绍, 目前康佳为消费者提供的应用商店已经上线了200多款应用。“我们在做一些挑选, 我们没有把很多手机上面的应用全部移植上去, 怕影响到用户体验, 所以就发布了一些对用户来说比较实用的应用。”

因此, 智能电视应用要得到蓬勃发展, 需要消费者行为发生改变, 而消费行为发生改变需要能真正打动消费者的应用, 这些应用将不会是传统智能终端基于触摸这种操控方式的应用。对于智能电视应用的发展方向, 张兵认为人机交互方式的创新、创新性的应用, 以及基于应用的商业模式三者缺一不可。

应用商店模式是与非

智能电视的发展过程中, 除了目前应用有“移植”的现象, 应用商店也被普遍采用。对于这种模式, 目前业内仍存争议, 因为“垄断”和封闭是现状, 而类似移动端的第三方还没有发展起来。

但是, 为了培育市场, 目前电视厂商所推出的应用多以免费为主。吴杰坤表示, 用户对收费模式仍有抵触。不过, 这些厂商在推出与其它终端平台类似的应用的同时, 也进行了深度整合和优化。以康佳为例, 其应用商店里有一些是厂商自己开发的, 并且已经预装在了电视机里。对于操作系统, 康佳也有两个版本, 一个是通用的Android平台, 另一个是康佳基于Linux开发的。

事实上, 电视厂商自建应用商店在短期内看是有一定好处的。杨海涛表示, 首先, 这是为了符合广电内容审查政策的要求规范;其次, 厂商能够快速拓展应用资源, 直接把控应用内容的质量;再次, 有利于品牌综合价值的提升;最后, 能够与其他厂商在产品层面形成差异化竞争。“这基本与大多数自建应用商店的手机厂商在思路上是一致的”。

不过, 杨海涛也认为, 由于大多数硬件厂商欠缺“互联网产品基因”, 电视厂商自己开发的应用商店虽然在初期市场寡淡时占据领先地位, 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第三方应用商店的进入, 厂商自建应用商店必然在使用体验、内容数量、服务质量等面临全方位的挑战。在未来政策放开后, 厂商自建商店将被第三方迅速超越。

此外, 也有厂商选择了“代工”。尹承辉告诉记者, 今年开始也有终端厂商希望佳视互动能为其提供内置的应用商店。“这样也可以促进电视的销售, 增加终端产品的卖点。不过, 目前国内的终端产品厂商可能还没有这么强的产业链的主导权, 而且投入的资源也有限, 他们不可能达到类似苹果那样的服务程度。但是, 产业初期各种商业模式都会存在, 这对整个产业的成长和完善有帮助作用。”

抓住概念本质 灵活解决问题 篇8

关键词:相遇;概念教学;解决问题教学

北师大版“相遇”问题属于解决问题的教学,教材紧跟例题第一个出现的“试一试”,居然不是行程问题而是“工程”问题,课后的5道练习题中也有3道不是行程问题。和传统的“相遇问题”教材体例相比较,有着很大的不同。显然,在教学中,“按题型分类教学”的窠臼,引导学生寻找“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人共同完成某一件事情”的“相遇”概念本质,是顺利展开本课教学的关键,从“纷繁相遇情境”体悟“相遇概念本质。

一、以“解决问题”为载体抛出体验素材

这里存在着一个转换:要解决相遇问题必须先剥离出相遇概念,而相遇概念的剥离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体验而获取,因此,本课以“先后解决生活和数学两个层次的问题”为线索抛出丰富的体验素材。

1.创设情境——从生活中初步感知“相遇”

老师创设情境:“今天早上,老师刚走到车站发现自己装着课件的U盘忘家里了,家里就孩子的奶奶在,我现在该怎么办?”“怎么才能拿到U盘?”这一问题生活化、平民化,每个学生都能很快想到“谭老师自己回去取,奶奶送过来,谭老师和奶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这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当三种解决办法以“线段图”方式被老师对比排列板书在黑板上时,就形成了新的体验素材,高于原生态生活经验的新的心理活动就开始了:“用哪一种办法老师能最快拿到U盘?”最终,“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并遇到”的办法在对比中胜出。

2.解决问题——于应用中深入体验“相遇”

学生在“取U盘”的生活问题中初步体验,形成了相遇的“初级概念”,但是,概念的深化则有赖于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应用”中深入体验。为此,老师抛出了“(从家到车站的)总路程怎么求?”这一数学问题,并将这一问题在本课中重复提了五次,用这五次问题牵出五个相互关联的情境,承载五步不同的体验任务。

二、以“深度介入”为原则选择体验策略

1.情境呈现半数据化——利于系统思考

本课教学中,“解决问题”的功能发生变化,并不需要学生解答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而是重在理解相遇概念。所以,根据特殊需要,老师对问题情境的呈现采用了无数据、半数据化处理,只让学生着眼数量关系,跳出对具体数字的依赖性关注,依托动态直观,集中思考“时间、速度、路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说出自己“求总路程”的思路。

2.体验介入模拟动态——促进归纳推理

在引导学生建构相遇求总路程的两个基础解题模型时,这一策略深度介入的优势尤为明显。在引导学生建构“总路程=奶奶行的路程+谭老师行的路程”这一解题模型时,老师让学生反复用手势演示,因为没有数据,学生的关注点只能集中在“一个在车站,一个在家中,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文字表述上,并通过“一边说一边比画”,不断调整语言与手势的契合度,这个调整的过程实质就是在不断加深对这些表述的理解,第二个模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的建构相对来说难度较大,“速度和”的理解是模型建构的关键,为此,老师给出了“相遇时间2分钟”,并鼓励学生在刚才演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时间段演示,探讨进行到这里,学生已能兴奋地喊出“总路程=速度和×2分钟”,并能从个体到一般,推演出“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的解题模型。

三、以“变中求同”为宗旨实现两次突破

1.“三变”实现第一次突破——从“单一认识”到“立体认识”

学生第一层次认识是依托“取U盘”的感性材料而获得的,但材料的单一性往往决定此时的认识也必然是片面的,为此,老师针对学生认识的“自我设限”,提供了“相背而行、没有遇上、先后出发”三个变化的情境,以“说一说求总路程的思路”为载体,以电脑动态演示,线段图呈现、学生自绘线段图等直观教学手段为辅助,以“可不可以用到不变的相遇思想?”为内在思维线索,变中求同,引导学生从“方向、结果、时间”等角度打破对相遇的局限认识。

2.“再变”实现第二次突破——从“狭义相遇”到“广义相遇”

为实现第二次突破,老师提供了“做纸花求总朵数”的情境,这一问题除了不是行程问题外,其情境与最基础最“典型”的“相遇问题求总路程”完全一致,略一比较后,大部分学生便能主动调动“求总路程”的模型进行正确解答。老师要求学生不光要会求,还要画一画,以线段图为辅助,逐一解释“总朵数”“两人每分钟的朵数和”“合作时间”与“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的类比关系,真正认识到“相遇的精神实质没有改变,两人同时开始共同完成一件工作也可以用‘相遇’的思想解答”,学生对“相遇”的概念认识顺利实现第二次突破。

四、以“问题导引”为手段助推“概念建构”

第一层提问“变中求同”:出现在学生“尝试应用”后,面对变化了的情境,学生依然能应用“初级相遇概念”和“相遇求总路程的基础解题模型”顺利解答,老师没有在学生获得解答后停止引导,而是发表“疑惑”:“明明不是相向而行,怎么也可以用相遇的思想去求呢?”正是因为这一追问,学生才能对下意识的做法进行梳理。

第二层提问“同中求本”:出现在“变中求同”环节的结尾处,老师问“现在,你认为什么是‘相遇’?”这一问是开课不久学生初步感受‘相遇’概念后,老师问“你能用手势演示奶奶和谭老师‘相遇’的情形吗?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相遇’吗?”的姊妹问题,是上一问题的承接和递进,在这一问题导引下,学生开始回顾反思自己对“相遇”的初始认识。

在完成“相遇”概念教学后,老师把教材中的例题,做一做和几道练习题都处理成“练习”的形式,学生解决起来十分顺利,在后测中,学生更是交出了十分满意的答卷,显示出对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解题策略的灵活选择能力。

参考文献:

马立平.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被世俗通化与命运纠缠散文下一篇:浅析企业生产中的习惯性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