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要抓住特点

2024-06-26

写景要抓住特点(共4篇)

写景要抓住特点 篇1

[教材分析]

《写人要抓住特点》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的训练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并且能够运用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 具备了较好的写作基础。结合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 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本次训练目标就能顺利完成。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七至九年级的写作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本课题教学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的方法;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要求。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 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人物的方法。

2.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及要求。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用心感受、生动描绘的能力。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小组合作, 讨论点拨。

[教学准备]

导学案。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明确目标 (3分钟)

全体学生背诵《逢入京使》和《约客》两首诗, 师引导学生思考, 这两首诗中抓住人物特点描写人物的诗句有哪些。

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导入新课。学生读导学案内容, 开始教学。

二、写作导引 (8分钟)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113页《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写作导引, 勾画重点, 之后完成自学检测一中的问题。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

自学检测一:

1.写人要抓住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描写的人要 _____________, 仔细比较, 抓住“这个人”在外貌、__________、 _________ 等方面的特点, 加以细致描绘, 突出人物的 _________, 让读者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2.写人要抓住特点, 还可以 _________, 围绕人物特征选择典型事例事件加以描写。

3.要增加写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还必须重视 ________。

4.下面是一个肖像描写不成功的例子, 请指出存在的问题。 (思考, 老师提问。)

他个子不高不矮, 身体不胖不瘦, 脸色不黑不白, 眼睛不大不小, 鼻子不高不低, 嘴巴不宽不窄, 耳朵不圆不长。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实践 (15分钟)

自学指导二:

片段写作:猜猜他是谁。从班上选择你熟悉的一个同学, 用200字左右写一写他的特点。写好后, 读给本组的同学听, 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时间10分钟。

自学检测二:学生当堂写作, 教师巡视。

四、作文展示, 讲评 (15分钟)

自学指导三: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把自己的作文轮流读给本组的同学听, 看看大家能否猜出你写的是谁。然后选出你们小组最好的一篇作文, 准备全班交流。时间7分钟。

2.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师生点评。8分钟。

五、课堂小结 (1分钟)

描写人物时, 我们一定要少用评语式的语言, 而要通过具体的事例, 调动各种描写手段来使人物栩栩如生, 站立起来。

六、作文训练

请同学们在上述片段写作的基础上进行扩展, 补充一些事例。以“我的同学 ____”为题, 写一篇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500字。

[课后反思]

一、教学内容方面

《写人要抓住特点》这一课的教学, 设计一课时完成。为了确保完成教学目标, 在设计教学时, 舍弃了课本中的观察练习, 因为观察练习中的四位作家, 学生并未全部接触, 准确描写他们的外貌特征难度太大。所以根据教学实际取舍教学内容非常重要。另外, 教书设计对听说读写的能力都进行了训练, 尤其是写的能力训练比较到位。

二、教学方法方面

本节课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分别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小组合作, 讨论点拨”。“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是本节课紧张高效的保证, 小组合作、讨论点拨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过程中“后教”环节快速顺利完成的保证。尤其是在“后教”环节, 所有学生都成为评价学习成果的主体, 老师只是评价的配角。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 使课堂达到了紧张高效、学生认真参与的效果。

三、教学效果方面

从每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尤其是写作实践部分的反馈情况来看, 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非常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意愿强烈。

四、存在的不足

一是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 教师对学情的反馈不够全面, 只是反馈了每个小组学情较好的学生的学习成果。二是教学设计的教具过于简单, 只有一个导学案, 缺少教学工具的综合运用, 使课堂教学活动显得简陋, 形式单调。三是导学案中纠错题目只有一个, 训练效果不明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使我感到, 只要认真备课, 关注学情, 精心上课, 落实过程, 课堂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写景要抓住特点 篇2

教学目标: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

教学过程:

说明:基本照搬教参附的光盘内容,即郑晓龙老师的课件

一、布置预习课文《写景要抓住特征》,思考:课文中老舍《济南的冬天》节选和宗璞《紫藤萝瀑布》节选,分别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二、学生回答预习思考题。

三、操作步骤:

1、多媒体展示几幅荷塘图:(可到网络上下载)

2、要求学生写一段描写荷塘的文字,写后读给同学们听。师简要评析。

3、师展示朱自清先生以下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教师简要点评,说明写作技巧应向文章本身学。分析得出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地写景的,即

绘形、绘色、香味。

顺序:环境(位置)--------定语+描写的对象-------比喻、拟人等。

(说明:斜体字板书)

4、要求学生用此种公式写一段景物。

(学生思考且起立朗读)

5、提示学生朗读课本p74中“景物描写还要突出感情特点”至“当然也印上了作者细腻委婉的艺术风格”一段话,明确写景是单纯的描写,真正的描写还要有其他的条件。

6、分别举孙犁、宗璞、许瑜萍三人写荷花的片断。

“那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的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白洋淀》

“那是满地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立于水上,或婉转地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西湖漫笔》

“每天清晨经过荷塘,总是能看到一池荷韵。从冬日的衰落到春日的绿意、繁盛、凋零。一如人生的起落。当风起水皱,湖润雨清的日子,清荷亭亭,绿裙裾上青意滚滚,水生秀色,抑或刀风烈日,如丹青杰作的风荷依旧清色冰姿,气宇凌仙。年年荷花都能从丝毫不见生机的枯萎中复生,而我的老师却不能了。那一个年轻的身影走进了翩翩的荷叶间,稍不留意便无迹可寻,只余下清香袅袅。”

(许瑜萍《又是清荷盛开时》)

师说明三者之不同。

问:由这几人写荷叶荷花,由这些材料,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提示:各人写荷花,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展示:

景物是客观的,人的眼睛心情千差万别。同一种景物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形色味是不同的,心情不同,感受不同,文章主旨不同,景物也随着千变万化,任何描写都要目的明确,为表达内容服务,哪里需要描写,如何描写,都要从表达的需要出发。

教师进一步结合以上三段景物描写分析说明:描写景物时,要确定一个主题,一个思想感情,这样写才能有针对性。

7、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物的文字。

(1)写作要求:

对象:操场上的大枫杨树

主题环境:温馨祥和

角度:绘形、着色、传神、动态。

描写:环境(位置),然后是定语+描写的对象,然后用一些比喻、拟人等手法

(2)写作说明:

对象不一定是操场上的大杨树,可以是家乡附近的等等,主题环境也不一定是温馨祥和,但写好后应先说明写的中心是什么,是什么样的感情基调。

写好记叙文要注意抓住文体特点 篇3

总的来看,参赛学生都表现出了很高的写作水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对记叙文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抓住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记叙文有哪些文体特点呢?我认为主要有形象生动性、情节独特性、情感丰富性这三个特点。只要抓住了这三个特点,就容易写好记叙性的文章了。下面,我结合此次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谈谈写好记叙文的方法。

一、形象生动性

(一)在形象描写方面的不足

这里所说的形象,是人物形象。记叙文,简单说就是记人叙事的文章,但无论是以记人为主还是叙事为主,归根结底还是要塑造人、描写人。结合到《夸父逐日》这篇文章,那就是要塑造夸父的形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五种: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或许是一些学生平时不注意对人物外貌进行观察,又或许是夸父没有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形象认知,在此次作文中,许多学生忽视了对夸父形象的描写。第一是忽视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夸父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参赛作品中几乎没有提到。没有了对外貌传神的描写,人物就会变得模糊。第二是忽视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如果说,夸父在逐日的过程中是孤独的,没人跟他对话,没有语言描写情有可原,但一定不能缺乏心理描写。没有心理活动,人便没有了思想,便没有了灵气。第三是忽视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原文中有“逐走”“渴”“饮”“弃”等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虽然简单,但却不能忽视,它是为表现夸父性格服务的基本素材。

(二)让人物形象生动的对策

1.注意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人不是独自生活在真空中的,人物的个性的形成与他所处的环境有关,写好环境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极为有用。这次就有同学写夸父在逐日的过程中不受汽车和摩托车的诱惑,坚持自己跑,这显然就脱离了人物生活的环境。

2.注意细节描写。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可以让故事更加真实,人物也更加生动。比如有同学说夸父没带水囊,只带手杖就出发了,说明走得匆忙,是争分夺秒的“逐走”;写他想要喝水,就直接到黄河、渭河喝水,说明夸父很豪爽……这些细节,我觉得抓得不错,写出了人物的神韵,能让形象生动起来。

二、情节独特性

(一)在情节构思方面的不足

情节是叙事性文章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夸父逐日》的基本情节是夸父与太阳竞跑,如果只写“逐日”这个情节,不加扩展,不进行新的构思,故事内容会显得单薄。但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其实一个故事的情节是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的,在一条基本的情节线索统领下还应该有许许多多的细节。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很多学生只写了夸父与太阳的冲突,没写夸父与自己内心的冲突,与周围人的冲突,显示出学生们情节构思能力的不足。

(二)让情节独特的对策

1.让故事的起因不同。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但《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本身没提到时间、地点,最重要的是没提到故事的起因。一开始,夸父就跟太阳赛跑了,这其实就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情节构思空间。因此,我们欣喜地看到,有学生的作文说夸父逐日是为了留住太阳,让黑夜不在;有的说故事发生在冰川世纪,为了让太阳照耀族人,夸父才去逐日;更有学生说太阳是夸父心中朝思暮想的女神,他是为了追求爱情才去逐日……这些不同的起因,让故事变得异彩纷呈。

2.让人物性格发生冲突。一个故事与另一个故事的最大区别,除了人物,就是情节的区别。情节的区别除了故事起因不同、人物不同,也可以让情节不同。因为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差异,也可以决定情节进展的趋向。比如夸父在逐日的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内心也会发生冲突,也可以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定,从而改变故事的走向。这些都可以让情节变得独特和精彩。

三、情感丰富性

(一)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不足

在描述夸父逐日的过程中,有一些抒情或议论,这是可以的。但这次作文中,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也就是夸父死了之后,有不少学生跳出来写上一大段议论性的文字,对夸父或赞扬或批评,一下子就使文体变得不清。记叙文不是议论文,议论文以议为主,体现的是思想性、说服力。而记叙文则靠形象说话,让形象感人,通常不直接说出写作意图,作者的情感是丰富的,却又是内隐的,不宜直接进行议论。直接对人物和故事进行议论,表现出部分学生对写作文体的特征还不太清楚,在用形象表达情感方面还有欠缺。

(二)让情感丰富的对策

1.情感的表达要多样。作文中的情感表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在行文中隐含自己的情感,凭借对人、事、景、物的描述来传情达意。在夸父逐日过程中,我们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借物抒情。比如他的手杖,就可以用来表现夸父对世界的留恋,或是对未尽追求的遗憾。另外,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以加强表达情感的效果。

2. 情感的流露要真实。感情是文章的灵魂,文章无情则无文。写作前,要先弄清夸父逐日的原因,才能在此基础上抒情。比如对夸父的赞赏,应建立在对这个人物所作贡献的真实评价上。他逐日是因为赤诚报国、敬业奉公、舍己为人,还是因为要逆境进取、挑战极限?对夸父的批评,是因为他不尊重自然规律,还是愚昧无知、自不量力?根据不同的故事,作者流露的情感就应有所不同,不可拔高或贬低,不可矫揉造作。只有在记叙中抒发真情,才能打动人心。

写景要抓住特点 篇4

课题:《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课型:写作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明确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要求,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②学习找准景物与情感契合点的方法,尝试在写作中做到情景交融。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作文病例诊断,学习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赏习名家名篇,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找准景情契合点的方法,能做到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怀,通过写景作文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净化他们的灵魂。【教学重点】

掌握描写景物的几种方法。【教学难点】

怎样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做到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教学方法】

①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美。

②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了解并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此外,写景时找准景与情的契合点。【教学流程图】

情境导入——病文诊断找对策(学生活动)——描写方法点拨——明确“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要求——难点突破找准景情契合点(分三组讨论交流)——课堂练笔——教师小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住在高楼大厦钢筋围墙的城市里,季候的变迁可能就是叶子掉了是秋,叶子绿了是春;暖气来了是冬,空调开了是夏;天上的星斗看不清,地下的泥土少又少,风吹的消息耳边过,忙着哪,郁闷啊!痛苦而又惨淡的人生!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著名的诗人徐志摩就洞察到了我们的生存困境,在美丽的康河畔给深陷“都市文明”的人类开出了一张轻淡的药方——“不要遗忘自然”。他告诫我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

/ 5 一起学习《亲近自然 写景要抓住特征》

二、作文病例展示,找问题想对策。病例㈠:

午后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 我坐在窗前做作业。一阵凉爽的夏风拂面而来,在风中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 似有似无, 窗台像笼上了轻纱的梦, 使人浮想联翩。在这个无“ 丝竹之乱耳” 却

有桂花飘香的环境中读书, 岂不快哉!

1、问题:常识性锗误,桂花应开在秋季。

对策:认真观察、比较,分清景物本身的特征、地域特征、时令特征。

2、幻灯片补充明确“特征”认识

①本身特征:牡丹雍容,菊花傲骨,莲花冰清,兰花素雅 ②地域特征: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 ③时令特征: “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

病例㈡:

荷塘漫步

走在日日走过的荷塘鹅卵石小径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淡淡的月光散在荷叶上,鱼儿嬉戏在水中,闻着淡淡的荷香,我的心都醉了,美啊!荷花仙子!醉啊!荷塘月色!

1、问题:写景层次凌乱,感情空洞苍白。

对策:选好观察角度,确定描写顺序;调动多种感官,活用多种修辞,融入思想感情

2、幻灯片补充明确“观察角度”、“描写顺序”知识。★观察景物的方法大致有三种 :

①定点观景。观察点固定,观察的景物固定。

②动点定景。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正如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③移步换景。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同一对象的角度也不断变化,这是游记散文常见的写法。

★描绘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

①空间顺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②时间顺序。如写《日出》,可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写。③逻辑顺序。(先整体后局部)

/ 5

三、名作欣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的写作要求。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朱自清《荷塘月色》

这个片段抓住描写对象绘其形,绘其色,写出了味道和动态,巧用多种修辞,描写细腻、生动、传神,创造了一种素淡、静谧、朦胧的意境。我们感到旁边观察的人内心有一丝迷茫、困惑、淡淡的喜悦。

教师总结点拨:可见,抓住景物特征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⑴体物写神,描摹实境之景,融入个性情感。⑵找准景与情的契合点,做到传情显志喻理。

四、学名篇,悟方法。

分组讨论交流:怎样找准景与情的契合点,突破写景难点。第一组名篇: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川端康成《花未眠》

在海边捡起的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砂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小居所却又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呢!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也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 席慕容《贝壳》

景情契合方法一:亮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小中见大,在对比思考中抒写真情。第二组名篇:

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 3 / 5 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宗璞《紫藤萝瀑布》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朱自清《梅雨潭的绿》 景情契合方法二:静一颗体悟自然的心,移情于物,在联想想象中个性表达。第三组名篇: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素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梁实秋《雅舍》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之便,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 5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景情契合方法三:运一支出神入化的笔,虚实相生,在修辞铺排中渗透深情。

五、课堂小练:

以“秋色”为描写对象,写200字左右的片段。学生习作片断一:

秋收完成后,地就裸了,像一个老男人,扯了衣服,四仰八叉地躺着。一道道田埂,肋骨一般,在瘦不拉几的地里,十分刺目的凸显着。秋收已结束了,该走的人,都走了,地就还给了自然了。

学生习作片段二:“一片梧桐一声秋,一支芭蕉一分愁”。然而,愁云散尽乐不尽,秋至喜随亦未知。梧桐做出了黑黑的籽,枫叶换上了红红的衣。于是快乐便装满了梧桐籽、夹满了枫叶片。

黄昏后,我独自吹着笛坐在板凳上,那是一种意境,它朦胧着;那是一支乐曲,它飘荡着。有些枯败的柳枝不想扫我的兴,送我一段婆娑舞。我吹着,它舞着,月夜里,这儿有一幅秋愉图。

六、课后作业:

开展一次“用心看校园,我笔写我情”的观察活动。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七、课堂结语: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并且这部书人人读得懂。歌德说,在它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都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板书设计】

抓住景物特征(观察角度、描写方法)找情景契合点(①小中见大,对比思考

②移情于物,联想想象

③虚实相生,修辞铺排)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设计旨在提升学生的观察、描写、感悟自然的能力,能够给处于写作困境中的学生一些可行的方法和有益的指导,让他们能抓住自然景物的特征,真实细腻的传达个人情感。学生的描写方法稍稍调理即可,他们的情感经调动启发也比较充沛,所以学习的难点就落在怎样找到景与情的契合点,学生通过对名篇的学习探讨与交流,最终总结出了一点可用的方法,卸除了写作上的思想包袱,达到了比较好的课堂效果。缺点是课堂内容稍多,学生交流写作片段的时间略显不足。如果每个学生都能当堂展示自己的学习效果,那么他获得的学习成就感就更强烈。当然,仅凭一节作文课是无法彻底改变学生的写作状态的,还要靠日后的长久练习。这节课的最大用途可能就在于唤醒沉睡的心灵,让学生学到一些可以表达自己的方式。

上一篇:建筑学教学改革下一篇:非GIS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