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2024-08-15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通用9篇)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篇1

写人物要抓住人物特点——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枣强二中 郭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归纳刻画人物的几种方法。

2、赏析名家作品片段,深刻体会抓住特征进行人物刻画的妙处。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特征进行描写的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启发法、合作探究法、课堂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突出重点

1、通过小游戏热身,导入本课,认识到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征。

2、归纳常见的几种写人物的方法,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写人物要抓住特征——如何进行外貌描写。

二、观察照片,抓住特征

出示作家鲁迅、相声演员岳云鹏的画像,引导同学们认识到:

1、描写外貌一定要仔细观察

2、描写外貌要有主次

3、描写外貌要突出特征

4、描写外貌适当运用修辞

三、出示例句,寻找病因

1、我的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2、我的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3、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 底的衬衣,铮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归纳外貌描写的进一步要求:

1、积累词汇,用词准确

2、力求以外貌描写突出人物的内在性格。

四、赏析名段,合作探究

(一)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二)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上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

叉的模样。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分的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五、即兴表演,实写演练

1、学生上台表演绕口令,下面学生注意观察。

2、进行写作小练笔(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描写,但是必须有外貌描写)

六、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师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布置作业

七、教学反思

抓住课文特点 进行写作训练 篇2

关键词 抓住特点;写作训练;提高能力

现行语文教材里的课文,体裁多样,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小学语文教材上的课文,既是教师教学的蓝本,又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依据课文特点,适时抓住读写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各种写作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一石双鸟的目的。现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做法。

一、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续写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课文里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兴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因此,学完了课文后,他们还会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如,《穷人》一课的结尾:“……桑娜拉开了帐子。”这个结尾戛然而止,意犹未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余地。因此,学完课文以后,学生对桑娜一家人以后的生活和命运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契机,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大胆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一文。续写的习作真叫人喜出望外:有的同学把故事的结尾想象成了一个悲剧,说渔夫同意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后,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渔夫为了养活妻子和七个孩子不得不又冒着风暴出海打渔,结果不幸遇难,再也没有回来……后来,桑娜一家人都相继悲惨死去。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对沙皇俄国黑暗社会的憎恨。有的同学把它想象成了一个喜剧,说渔夫一家人的生活虽然更加艰难,但七个孩子都在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慢慢长大,最后都参加了苏联红军,推翻了黑暗的社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补写

选入教材的课文,内容丰富,精炼含蓄,这就决定了作者不可能对某些地方作巨细无遗地描写。教师应抓住教材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补写训练。如,《火烧云》一文中,作者在具体描写了火烧云的三种形状以后说,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时,教师可根据这一内容提出:“火烧云的形状仅仅是这三种吗?”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不是。”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引导,让学生结合课文及自己的日常观察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还有那些,并作具体的描写。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此举的效果不言而喻。

三、依据教材特点,指导学生仿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课文中有许多构思巧妙,描写精彩的段落。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如果再进行仿写,真是其妙无穷。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爸爸和伯父救助人力车夫的一段,作者抓住了他们救护时的一系列动作:“拿、扶、跪……”等来描写,准确传神地把爸爸和伯父救护人力车夫时的感人场面,鲁迅先生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表现了出来。教学时教师如果能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一精彩段落,领会其中的奥妙,然后进行仿写训练。学生因为有了指路的明灯,所以写起文章来成竹在胸,轻松自如。这样就把读写结合的教学奥妙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结合文章内容,指导学生改写

《再见了,亲人》一文,作者是用第一人称“志愿军”的口气描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的。学完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现的此情此景,我们可让学生转换人称,用“他(她)”的口气来改写课文,这样就把学生自然而然的融进了故事之中,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五、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扩写

《楚王好细腰》是一则古代寓言,文章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在现实生活中很有教育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以下问题:(1)知道楚王喜爱细腰以后,大臣们会怎么想,彼此会说些什么呢?(2)他们可能会怎么做?(3)他们是怎么节食一年的?(4)一年后他们的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为扩写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扩写这则寓言。这样既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又培養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两者相得益彰。

六、根据教材内容,指导学生缩写

现行教材里的一些课文,特别是一些“拓展阅读”文,篇幅很长,小学生在阅读全文以后,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一时很难概括和把握。这时通过教学生缩写课文来理解课文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缩写是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形式。《小英雄雨来》早在五十多年前就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是老师们非常熟悉的一篇教材,全文表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是一个真正的小英雄。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故事性很强,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缩写训练,指导学生缩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缩写这篇课文的方法和步骤:(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以空行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3)根据缩写的方法试缩写。(4)找几位同学交流自己所写的文章。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让学生学会写作是语文教学的最终归宿。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以课文为载体,从课文的特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就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写作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能实现。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篇3

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与教学,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也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很多人认为老师只要熟悉教材就能上好课,其实不然。作为现代的教师应当要着重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还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把知识教给学生。那该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分析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如:在讲解概率与统计的时候,让同学们猜想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和频率分别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幻灯片中抛掷硬币当场试验其频率,新鲜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们兴趣大增,从而也得出了“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这一结论。这样学生对学习概率与统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2、抓住学生“善疑”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新课改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的产生,需要十分自由、宽松地探讨问题的环境。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例如给学生们提出问题“怎样得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刚学的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去推导,这样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课本上的公式,他们会在产生成就感的同时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3、关注学生“爱动”的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比如在讲数学几何内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手工操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奇思妙想的空间,使学生从学数学到做数学到玩数学,带来学习态度上的变化,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再到创造性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根据学生“争胜”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习的意识。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例如一节课后,教师可以布置一道思考题,哪一位学生第一个解决问题就能得到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问题。

5、利用学生“喜玩”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玩中求知,玩中创新。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例如:通过做一个摸棋子游戏来引出必然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这里有三个盒子,每个盒子里都装着二十个围棋子,它们除了颜色有黑、白之分外别无区别。我们让学生随机摸出棋子,看看有哪些可能性。这样在他们玩的同时学到了知识。

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 篇4

一棵树上的叶子,看上去样子好像都差不多,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十分相似的事物也是有差别的,它们各有各的特点。例如《苏州园林》的特征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是“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二、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能够在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

2、围绕事物的特征,灵活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养成仔细观察、善于辨别、勤于思考的习惯,努力提高写作说明文的水平。

三、理解什么是事物的特征

回顾一下《蝉》这篇课文,看看作者写“蝉的卵”,分别抓住什么特征来写。

明确:①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②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③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①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②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③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以“兔子”为例,让同学们先描绘自己见过的兔子的模样(如:长耳朵、红眼睛、三瓣嘴),进而告诉学生,事物的特征就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独有的标志。

四、说明事物抓住事物特征的方法

1、要认真观察和比较。

通过细致、反复、深刻的观察,用眼、耳、口、鼻等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看、听、尝、嗅,来准确全面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另外要深入思考,将说明对象和类似的事物进行多方面比较,对掌握的有关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出异同。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的方法很多,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恰当地选用。如,《中国石拱桥》中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的特点,引用了《水经注》里的资料,用的是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再如《苏州园林》里为了说明苏州园林不讲求对称,将苏州园林里的亭台轩榭与其他地方建筑进行比较,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语言要准确,更可以进行生动的描写。

《蝉》中为了突出蝉脱壳的特征,作者对蝉脱壳的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样生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蝉脱壳的特点,而且也避免了文章的枯燥乏味。

五、课本文题写作指导

第一题

1、仔细阅读材料,归纳坎儿井有哪些不同方面的特征;

2、材料中坎儿井的各个特征既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联系,写作时要注意这一点;

3、利用材料整理文章不等于节录、照抄,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整合、组织材料,还要对材料的表达方式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示例1: 何为坎儿井?

亚洲大陆腹地为亚非荒漠区组成部分,多山地、盆地;气候十分干旱,但山地承接了较多的降水,成为干旱大地上的一座座“湿岛”,为盆地绿洲提供了生命之水。这些水源,因干旱区的高温蒸发而大量丧失。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水源,在古代水利工程不发达又缺乏能源的条件下,新疆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了“坎儿井”这种利用地下水的巧妙方式。

坎儿井,其实是一种井、渠结合,在地下引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它依据山势坡度,按引水路线在地面挖出许多竖井,并在地下将这些竖井连通成渠道,使深层地下水逐渐转变成浅层地下水,在需要水的地方引出至涝坝(蓄水池),然后引至农田灌溉。这种灌溉方式,在新疆和邻近的中亚国家被称为“坎儿孜”,因其独特的井、渠结合方式,翻译为汉语就成了“坎儿井”。这一称呼,也形象地表述了坎儿井的竖井因高低参差形成的一道道“坎儿”。

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而坎儿井通过竖井依山势开出的水平渠道将深水变为浅水,并且水在地下 运行,不受地面高温蒸发的影响,保持了水量常年稳定;经过地下地层过滤远行,井水清澈香甜,在炎热的夏天喝上一口,沁人心脾。

示例2:起源之谜

长久以来,人们对坎儿井究竟从何而来莫衷一是,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

“井渠说”。认为坎儿井源自汉代,代表人物为清末学者王国维。在其所著的《西域井渠考》中,王国维认为是“汉武帝刘彻令兵士引洛水到大荔县北商 颜山,因渠岸常坍塌,遂凿竖井在地下引水,即‘大井六通渠’(书中论证依据为《史记·河渠书》的有关记载)”的引水方法传到新疆后有了坎儿井。

“西来说”。依古代波斯(今伊朗)是拥有坎儿井最多的国家(使用历史已超过)推断,坎儿井是随伊斯兰教的东传,到了中国新疆。不过,伊朗的坎儿井叫“昆那特”,与中国新疆、前苏联中亚、巴基斯坦、阿富汗所称的“坎儿孜”不同。由于名称的差异,使人们对“西来说”存在疑虑。

“本地说”。在现存的坎儿井中,吐鲁番市恰特喀勒乡庄子村的吐尔坎儿孜,通水时间为15,距今已有486年的历史,比它更早的坎儿井也一定还有。因此,坎儿井很可能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原产物。

暂不论坎儿井究竟起源何时何地,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干旱、高温、多山盆地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有了坎儿井,他们才有了生存的基础。

新疆有上千的坎儿井,命名方式多种多样,也很有趣味。其中以掘井人姓名命名的居多数。如,杨西成坎儿孜、尼牙孜坎儿孜等。也有以动植物命名的,如,尤勒滚坎儿孜(“尤勒滚”即维吾尔语的“红柳”);又如,提开坎儿孜(“提开”即维吾尔语“公山羊”)。还有以地理方位命名的,如,吐尔坎孜(“吐尔”是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表明这道“坎”古时在烽火台的附近。更有以水的品质命名的,如,西坎力克坎儿孜(“西坎力克”意为“甘甜”),表明井水甘甜,

而阿其克坎儿孜(“阿其克”是“苦”的意思)则苦涩。还有不少是以职务、职业命名的,如,吉力力团长坎儿孜、木匠坎儿孜等。

示例3: 坎儿匠:艰苦的开凿作业

坎儿井起挖在山地,出水在盆地绿洲,平均长度达3千米以上,长度超过10千米的数量也不少,最长的是鄯善县的红土坎儿孜,长25千米;也有一些短小的坎儿井,如吐鲁番市艾丁湖乡阿奇克村的尼牙孜坎儿孜,只有150米长,创了最短坎儿井的记录。吐鲁番盆地坎儿井的总长度超过5000千米,可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所以,有人将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的开凿是十分艰苦的。在开挖线上,每数十米就要挖一口竖井,竖井愈多,其头道竖井就要愈深。如,开凿于19的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长度达20.7千米,其首个竖井深度达98米,将98米深的土一轱辘一轱辘提至地面,工程量可想而知!而20余千米路线的竖井数量多达数百个,井下渠道开挖靠点油灯作业,非常艰苦,总工程量也十分巨大。而且,并不是付出了力气就能挖成坎儿井,还需要知道什么地方地下有水,从开端到出水处沿程要挖多少竖井,每个竖井需挖多深,这都是学问,需要有丰富的经验。

由此,在新疆形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坎儿匠,他们依靠这种职业谋生。过去,在吐鲁番地区,拥有土地并不一定能成为“巴依”(财主)老爷,只有拥有坎儿井,才是真正的巴依。因此,坎儿匠人受到人们尊重,他们的手艺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家族性产业。

然而,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坎儿井的地位不断旁落,许多坎儿井水量枯竭,还有很多因内部缺乏维修而坍塌、废弃。的相关普查发现,新疆全区的坎儿井数量已锐减至614条,比20世纪50年代时减少了1170条,其中有963条已不可恢复;年出水量减少56%,灌溉面积减少了52%。中国坎儿井的故乡―吐鲁番地区的坎儿井数量也只剩下404条,比1957年减少了2/3以上,出水量减少54%,灌溉面积也减少54%,只占全地区总灌溉面积的1/4不到。若按这种平均每年减少18条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坎儿井将出现严重危机。

示例4: 保护坎儿井

昔日兴盛的坎儿井为何走向衰竭?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两大因素:首先,地面引水工程的发展和机井的无限制发展抢夺了坎儿井的水源。近半个世纪以来,吐鲁番建设了许多来自山区的直接引水工程,减少了水资源的下潜和二次利用,而打机井简便、快速,马达一开就能从地下抽出滚滚水流。但这种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许多坎儿井断流、枯竭;其次,坎儿井自身存在的缺陷也是重要原因,坎儿井开凿工程大、易坍塌、维护难,艰苦的作业使青年人不愿承袭父业等。这些因素使得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一条条坎儿井就此消失。难道,坎儿井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一种生产技术和历史文化,坎儿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吐鲁番市的坎儿井博物馆和坎儿井乐园一直吸引着大批游客,当地已经开始申请“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而坎儿井对水资源的保护、净化和无须消耗其他能源的优点,在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今天仍有相当价值,保护的关键在于实现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扬优抑劣。

目前,坎儿井的抢救工程已在新疆全面启动,吐鲁番各族人民为保护、恢复坎儿井注入了相当心血。我们相信:“坎儿井的流水清”在吐鲁番还将永远持续下去!

第二题

1、仔细阅读题目提示可知,本次所要写作的这座建筑,可以是单体建筑,比如一栋楼,一座桥,也可以是群体建筑,比如一条街巷、一片塔林。但要符合“独特的位置”“标志性的外观”“悠久的历史”等选材要求;

2、题目要求写一篇说明文。因此,写作时要抓住建筑的突出特点,要将建筑的位置、外观、用途等交代清楚,给人以完整的印象。除了外在的特征,还可以了解与这一建筑物相关的知识,比如,修建的历史背景、建造的过程、设计师及设计原理等,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

3、还要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可以先总说建筑的特征,然后再加以具体说明;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恰当选择多种说明方法,还要注意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特点。

第三题

1、写作前,先要选择好一种自己最熟悉的物品作为写作对象;然后仔细观察物品的外形,想一想它是什么材料做的,这种材料有何特点,它的形状、色彩如何,有何用途等;最后从中选取能反映物品主要特征的内容做重点说明;

2、写作时,要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比如写手机,可以先写其外形、尺寸,再写其制造材料以及这种材料的特点,之后写手机的操作特点、各种功能等等;

3、写作中,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还要恰当地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当然,在做到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严密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运用文学手法,以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可读性。

六、佳作欣赏

九龙桥

九龙桥是荆州的名胜之一,它位于东门风景区内,是入城的咽喉。它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令中外游客驻足观望,流连忘返。

九龙桥横跨在护城河上。它长98米,宽15.7米,全身呈弧形。远望九龙桥,仿佛雨后彩虹,又如蛟龙出水,静卧水面,神态安详。

九龙桥由九个半圆形、大小不一的石拱组成,和卢沟桥一样,属联拱石桥。中间的一拱最大,直径约6米,两旁各有两个中拱,两个小拱,成对称排列,依次变小。这样,大拱领小拱,小拱伴大拱,拱拱相连,不仅节省了石料,增大了桥身的过水量,而且九拱连环,浑然一体,相映成趣。

石拱的上面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探出身子的龙头,气宇轩昂,两耳高高翘起,似在倾听水声;两眼左顾右盼,仿佛在观花赏景。宽大的龙嘴里不时地喷起缕缕水雾。在阳光的折射下,缕缕水雾编织成七彩的水帘。条条水帘交织变幻,在护城河上搭起道道彩虹。红、绿、青、蓝、紫,如梦如幻;彩虹飞悬,水珠飞溅,如诗如画。徜徉九龙桥,不知天上人间!

顺着回廊旁的石阶走上去,桥上栏杆排列,桥面平坦宽阔,又是别样的景致。

桥上两旁为双层青石栏杆,宽约3.5米,像一个弧形走廊。栏板每隔1米有一根栏柱,栏柱间为一个长方形青石栏板。栏柱为“莲花宝座”形,柱头似花灯,亭亭玉立;栏基似莲花,含苞欲放。栏板上雕龙刻凤,凿花镌鸟,有“龙凤呈祥”,有“二龙戏珠”,有“喜鹊闹春”,有“孔雀开屏”……刻龙若腾,刻凤若飞,刻鸟若啼,刻花若放,千姿百态,惟妙惟肖,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桥面为混凝土浇制,平坦光洁,坚固牢靠,宽约9米,人车分流,秩序井然。九龙桥为疏通荆州的交通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站在城墙上俯视城下,九龙桥便像浓笔重书的“1”字,稳稳当当地直插城门。桥东,杨柳依依,群鸟腾飞;桥西,翠竹青青,台榭幽幽;桥上,游客悠悠,行车匆匆;桥下,波光粼粼,浮萍点点……好一幅优美和谐的图画。难怪到荆州旅游的中外游客说,到荆州,不看九龙桥,真乃平生一大憾事!

点评:文章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九龙桥的特点。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围绕“桥体优美,设计精巧,结构坚固”的特征来进行说明,重点介绍了九龙桥的石拱、石拱上面的石雕龙头和桥上石栏杆的特征。作者观察细致,特别注意运用描写等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七、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查找资料等方式,准确概括事物的主要特征;

2、指导学生围绕事物特征,合理安排说明内容和说明顺序;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锤炼语言,表达准确、简明、严密。

八、写作实践

以下三个题目任选一个写作

1、以《我们的学校》或《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2、在科技节中,你制作了什么作品?请以《——的小制作》为题,写出你的作品制作过程,不少于500字。

描写事物的作文 篇5

夏天到了,天气炎热,最好的消暑方式就是游泳。穿上漂亮的游泳衣,往游泳池一跳,别提多凉爽了。在水里,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自由自在地翻跟头,玩游戏,潜水捡东西,真是太有趣了。

游泳还是一种最好的体育运动,它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减肥呢!

如何描写事物、动植物 篇6

一、指导要点

1.可以用自述的形式来介绍小闹钟、小溪流、一种动物或植物。要写得具体、生动。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素材可以是教科书、小书包、课桌、电视机、电冰箱。完成习作后修改自己的文章。

2.动物呢,就先观察它的外形,看看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再观察它的动作。观察动作要仔细,要有耐心,有时要反复观察。比如小鸡吃食,公鸡打鸣,鹅鸭凫水,猴子嬉戏,鸟儿飞翔等等。然后把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写下来。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可以适当地打比方。当然也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3.植物呢,就写植物的形状、色彩、气味、动静变化及不同季节的不同状况、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尤其要动静搭配着写。

二、编拟提纲 写动物

1.交代动物的来历、外形特点,给其取个好听的名字并交代取名理由

2.写动物的生活习性、睡、玩、斗,可以联想一件事来说明它惹人喜欢,特别写通人性的一面 写静物

1.来历:它的历史和经历

2.写好事物的形状,结构,由外到内写,打比方。有画面的要描交代上面都是什么展开联想。

3.作用及价值

4.感受:喜欢它舍不得借给别人,哪怕睡觉也拿在手上或藏起来。写植物

1.交代植物长在什么地方,来历、怎么吸引读者

2.先整体描写(由远到近)把它与周围景物连起来,如(蓝天、白云、太阳……)再具体描写(高 粗 细 叶 花 果)。

3.写出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写花要先花瓣花蕊各色各样的花。

4.写风吹时的姿态、声响,与小动物相连,可以联想

5.写自己喜欢的心情(1)经常浇水(2)去看它长大了没有(3)抚摸(4)把自己的心思告诉它。

5.如果想借物喻人就:(1)写物不择土壤,不需要管理,默默生长,给人奉献自己的美(给人们的多,给自己的少)(2)写不怕风吹雨打,顽强生长(3)赞美具有这一品质的人(4)结尾用叹词或反问句

三、提示手法。

可以用第三人称,也可以用第一人称自我叙述的手法写。选材上尽量不要俗套,要有点新意,写别人写得少的。

四、例文引路。

桃 树 □ 陆 静

(此文刊于2006年第4期《简妙作文》)

外婆家门前有一棵桃树。

每到春天,桃树开满了粉红色的桃花,在蒙蒙的雨雾中欢笑着。花香引来蜜蜂忙着采花粉,花香引来蝴蝶翩翩飞舞,花香引来我们在树下嬉戏玩耍。

这满树的桃花成了外婆门前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慢慢地,花儿凋谢,在枝头留下了一个个小小的青桃,仿佛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绿叶丛中偷看着行人。

桃子先是椭圆形的,上面长满了绒毛。桃子渐渐成熟,毛也褪掉了,形状也由椭圆形变成圆形带尖了。

熟透的桃子,皮变得又白又嫩,水灵灵的透明发亮,里面的汁水像要喷出来似的,常常引来一群小孩子在桃树下转圈圈偷看桃子,要是瞅准没人,准会摘下一个放在口袋里偷偷溜走。

未成熟的桃子要用刀削皮,吃着也比较生硬。而熟透的只要用手轻轻一挤,皮便会整块的掉下来,汁水也随之流了出来。白嫩的果肉展现在你眼前,不愁你不咬上一口。

我常常像猪八戒偷吃人参果那样,还没品出滋味,果肉已进喉入肚了,而外婆则用心观赏,细细品味。她说:“桃树有灵性,你不尊重它,它来年就不结了。”我不知外婆的话是真是假,不过,我对桃树的付出感到敬佩。

因此,我每摘下一个桃子都会对桃树说:“桃树妈妈,谢谢你的赏赐,来年再结好多的桃子给我吃吧!”外婆家的桃树成了我每年必去探望的朋友。

养文竹 四年级 □黄琦

(10年8月25日《扬子晚报》,10年9月10日《江苏网上家长学校》、10年第5期《青少年写作》,21010年11月24日《语文报》、2010年11期《小学生天地》)

“妈妈,这是什么呀?上看树叶似松柏,下看树干像竹子。” “这叫文竹呀!它既有文弱之气,又有松树之节,还有竹子之骨!你看它的杆多像文人用的毛笔杆呀。”

妈妈的介绍,我对文竹有了兴趣。文竹确实文弱,老是不长,有时还掉叶子。有点像娇嫩的婴儿。

经过好长时间的调养,才变得茁壮起来:总共长了五根,有的粗壮,有的纤细,仿佛知书达理的书生聚在一起。

竹冠像一把撑开的小伞,上面平展展的,像被锋利的刀削过一样,一张纸放在上面也不会掉下。叶子像松树的针一样,摸上去却软绵绵的。风一吹,摇头晃脑,好像在舞蹈,又像向我招手:“谢谢,谢谢你这么关心我。”树干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往上冒。

文竹身居白色的花盆里,花盆四周艳丽的孔雀在树荫下嬉戏。红色的托盘,加上葱绿的文竹和白色的花盆构成了一处风景。看着它,写起作文来就文思泉涌。

养文竹,也是在养性。文竹那看似柔弱实质坚强的气质,将影响我一生。

评价:本文介绍了文竹的特点:“叶子像松树”、“树干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从上(树)到下(花盆、托盘),从整体(总共长了五根)到部分(叶、树干、盆)再到整体(构成一处风景)描写,层次清楚。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物与人连成一体,灌注了自己的情感——风一吹,摇头晃脑,好像在舞蹈,又好像向我招手;看着它,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养文竹,也是在养性;那看似柔弱实质坚强的气质,将影响我一生。

飞 飞

□四年级 丁雨佳

(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小学网络习作大赛200602赛季小学组

特等奖)

星期天,我去姑妈家看小狗。刚进门它就冲我飞来,那速度犹如箭一般。难怪姑妈家为它取名“飞飞”。

飞飞围着我打转,不时舔舔我的手,一会儿打滚儿,一会儿跳跃,煞是可爱。开始我并不明白飞飞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欢迎我,后来我才发现它想好好表现,让我把手中的火腿肠奖给它。看它那媚态,我只好蹲下来一点一点地喂给它。瞧,它吃得多香啊!眼睛不停地瞅着我,仿佛在谢谢我呢!

飞飞太可爱了。我忍不住轻轻抚摸它的毛,给它抓痒。它的小尾巴立刻弯成“O”字,也许它也学会用英语OK跟我打招呼吧!不一会儿尾巴又剧烈摇晃起来,仿佛在特意为我表演花环操呢。

飞飞胆子也太小了。听到爸爸摩托车发动的声音,两只本来耷拉着的小小尖耳朵突然往后一扇,头低着,腰弓着,后腿弯曲,前腿绷直,做出随时准备逃跑的样子。飞飞,我们哪会伤害您呢,你跟我们共同拥有一个家园,我们一定会和睦相处的。

嘿,你看,没等我们摩托车启动,飞飞早已“飞”远了。点评:

本文把小狗飞飞的媚态、可爱、胆子小等活泼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围着我打转,不时舔舔我的手、弯成“O”字、表演花环操……尤其在描写小狗准备逃跑的动作更传神:耳朵往后一扇、头低着、腰弓着、后腿弯曲、前腿绷直……这一切如果不是小作者细心观察根本写不出来。文章最后表露了自己愿与动物和睦共存的心境,又使中心得到升华。

小鸡的疯狂 五2班 王子阳

小时候,妈妈不准我养狗养猫,逮了群小鸡陪我。圆溜溜的眼睛,细细的尖嘴,唧唧的叫声,“个”字形小脚,萌态十足。

每逢阳光明媚的下午,我就领着小鸡们散步。小鸡一放出来,就没命地疯狂。你看,那黑眼圈的小鸡正死命地挤你推它,顶得同伴东倒西歪。好不容易占据了位置,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又被后面追来的鸡推倒了。得来的位置被抢了,朝我唧唧直叫。“你也真是的,刚出道,怎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啊?”

小鸡吃食更是亢奋。一把米刚刚落地,它们就跳跃着争夺。占得先机的,双脚乱扒,挑拣最好的;找不到空地儿下嘴的,只好吃别人抛撒的或落在同伴身上的;更有不是善茬的,竟然抢夺别人嘴上的食……

休息的样子五花八门:侧身眯眼的,伸一条腿一只翅膀的,头钻翅膀不问世事的,埋进沙子享受沙浴的,三一群四一党挤堆儿睡的,躲入草垛顾头不顾身的……

这边鼾声淋漓,那边独自觅食。一只小鸡幸运地找到一条小蚯蚓,猛然啄下去,小蚯蚓疼得蹦蹦直跳,就像在跳花环操。本想躲到草地一隅一人独享,哪知风声走漏,众鸡一跃而起,蜂拥而至。一场追击比拼好戏上演了:一只小鸡刚刚放下还没碰到嘴边,就被另一只迅速叼走;夺来了也是个累赘,落得个拼命奔跑无福下嘴的份儿。突然,蚯蚓一蹦一跳钻进石板,到嘴的食跑了!小鸡们面面相觑,叽叽喳喳互相埋怨。

随着鸡的长大,活动范围宽了,风险也来了。“喵呜,喵呜——”一只大黑猫闯进了鸡群。“唧,唧唧——”小鸡们奔走相告,四散逃窜。黑猫就快逮到落单的芦花鸡了!芦花鸡立马停下,张开双翅虎视眈眈,还自不量力地跃跃欲啄。也许,猫被它的架势唬住了,也许因为我的降临,猫竟然走了。惊魂未定的小鸡们才又恢复了刚才的疯狂。

我上五年级了,至今不明白那只芦花鸡,为什么突然停下?也不明白猫为什么放弃美味一餐。看来,凶险来了惟有面对,或许求得一线生机。

老师评价:小作者从鸡散步、吃食、休息、抢食蚯蚓、吓退黑猫五方面描写小鸡疯狂的生活习性。拟人味道浓厚,语言趣味横生。展现读者面前的不是一群普通的小鸡,倒像一群疯玩的孩子。结尾部分的“不明白”,表达小作者对小鸡面对强敌迎头而上化解危机的敬佩,也使文章中心得到升华。

小 鸭 子 □五年级 李 玲

(此文发表于05年第9期《作文大王》,05年7月27日《学习

方法报》

我家有一群小鸭子,它们长得十分可爱!水淋淋的小眼睛,金黄金黄的羽毛,看着它那毛茸茸的样子,我总忍不住想伸手去摸一摸。再看看那扁扁的小嘴,更是可爱极了。

小鸭子整天东逛逛,西转转,呷呷叫个不停,真自在。我有时忙极了,它还调皮地围着我转圈圈。我真想轻轻地拍它们一下,可是我舍不得,仍然喜欢它们,没有它们我像少了点什么。

一天,我躺在床上睡不着,只听见小鸭子在地上叫着,不亚于奏着摇篮曲。说来也怪,我竟睡着了。醒来发现它们头一歪,竟把我的鞋当着床睡着了。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它还在我的鞋子上生了一个讨厌的“小蛋”。

瞧!小鸭子正吃饭呢:扁扁的嘴像凿子凿着木板,见一下子不能吃到很多食物,急得直嚷嚷。等到吃到食物了它又嘎嘎嘎地叫起来,声音怪得很,大概是在欢庆自己的胜利吧!有时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吃食既不争,也不抢。看着它们这么有趣,我不禁笑了起来。

小鸭子游泳更有意思—它们一摇一摆地走到河边,然后一骨碌滚到水里去了,不时回过头来看看好像说:看我们,在水里游泳多么快活!那黄澄澄的小脚,在水里熟练地划着,真象一位游泳运动员。一会儿把头钻到水里;一会儿又从水里钻出来,甩一甩头上的水珠,那样子真是帅极了!

感谢你们,亲爱的小鸭,感谢你们每天陪伴着我,给我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

聪明的小家伙

□ 三(1)班 吴 昊

(发表于08年1—2期《阅读与作文》合刊;

08年3月20日《作文评点报》08年4月《作文成功之路》)“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摆下八挂阵,单捉飞来将。”妈妈曾给我出过这样一则谜语。一天晚上,我正在家吃晚饭。忽然有一只飞蛾在我的旁边飞来飞去,我真怕它掉到我的碗里,立马走开了。飞蛾横冲直撞一不小心粘到了一张蜘蛛网上。哈哈,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飞蛾使劲地扇动着翅膀,蜘蛛网也跟着晃动起来。一只蜘蛛沿着一根细丝爬到离飞蛾不远的地方。这时飞蛾大概累了,停止挣扎。蜘蛛也跟着不动了,好像在等待什么。它怎么不吃飞蛾呢?我有点着急。妈妈说:“蜘蛛是靠网的颤动产生感觉的,他只吃活的东西。”不一会儿,飞蛾继续开始扇动翅膀,蜘蛛网又剧烈地晃动起来,蜘蛛也飞快地爬到了飞蛾身边,紧接着又看见蜘蛛的背一动一动的,好像在吃飞蛾。不一会儿,网上只剩下一个完整的飞蛾的空壳了。

看着挂在蜘蛛网上的空壳,我想:蜘蛛究竟是怎样吃掉飞蛾的呢?于是我又请爸爸上网帮我查资料。原来当昆虫触网时,会用力在网上挣扎,蜘蛛便顺着纵向丝向猎物爬去,用蛛丝包裹猎物,固定于网上。蜘蛛先用螯肢内的毒腺分泌毒液注入猎物的体内,将其杀死;再由中肠分泌的消化酶灌注在被螯肢撕碎的猎物的组织中,很快将其分解为液汁,然后吸进消化道内;最后,吃剩下的体壳被完整的留在蛛网上。哦,原来如此。蜘蛛真是个聪明的小家伙。评语 :

从看蜘蛛捕捉飞蛾到为弄懂其中的奥秘请爸爸上网查资料,可见小作者不但注意观察身边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具有钻研精神。文章语句通顺,由发现飞蛾扑网到细细观察蜘蛛吃飞蛾再探究个中缘由,层次十分清楚。

风孩儿 □ 袁 鹏

(刊09年2月26日《江苏网上家长学校》、09年4月5日获《少年智力开发报》一等奖)

四家单位合办的“为学杯”二等奖、09年47-52期合刊《学习方法

报》

有一位孩童不知高矮,不知胖瘦,来悄悄,去匆匆,一年四季变着法儿闹个没完没了。

冬天,他嫌你不肯与他握手,钻你的脖子,撩你的心窝,逼得你缩着脖子,捂紧心窝。不过,他愿为你拨动电线弹奏,撒下漫天雪花。

春天,他唤醒小草,铺下绿毯,操办个人演唱会。杨柳替他布景,青蛙为他吹奏,泉水为他伴唱,桃树为他献花。

夏天,人们汗流浃背,经他一吻神清气爽!但他喜怒无常,发起威来令人毛骨悚然:不是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就是掀翻船只、引来暴雨。

秋天,天空中的云朵一会儿被他修剪成憨厚的老牛,一会儿被他修剪成美丽的凤凰……

地上,他能把水果抹上红霞,能将稻谷涂满金黄,能叫树叶变成蝴蝶翻飞,能让高粱顶上红盖头出嫁……

怎么样?闹走了冬天,迎来了春天,帮我把纸鸢放上天吧!那是我新年的祝愿,那里承载着我的希望!

老师点评:这是一篇写风的散文,以拟人的笔调,丰富的想象,清晰的层次叙述风给自然界带来的喜怒哀乐。通篇找不到一个“风”字,读者却能从字里行间找到风的影子,捕捉到风的神韵,看到风的千姿百态。

一粒米的告白 □王唯

(刊2013年7月5日《江苏网上家长学校》、2013年9月28日《泰州广播电视报》)Hi,大家好。我是一粒脱去金黄的外皮,光滑圆润的米。说起我的历史,全国人民皆知。还记得有首诗是这样写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们家族的历史十分辉煌。

可是,我的经历却并不简单。从小,我由农民伯伯撒向田野的怀抱中。在阳光妈妈的沐浴下茁壮成长。如果渴了,雨阿姨送来雨水,我可以尽情吮吸。杂草强盗我的养分,农民伯伯将他们铲除。在这里,我如神仙一般快乐。

大丰收时,我们个个呈金黄色泽,农民伯伯兴高采烈地将我们收割起来。当我们进入电饭煲哥哥肚子里,本应该完美地进入主人的肚子里,给主人带来满足感。可小主人就是那么顽皮,他刚把我咀嚼在嘴里,像金鱼吐泡泡似地把我吐出来,我浑身都沾满了口水,可他却把我浪费了。唉……

我常常听姐妹们说,中国人是最爱米的,古人造我们名字时也费了不少脑筋。上面的点就像我们,一点点积累就成了一碗饭。

既然人们这么爱我们,也应该好好地珍惜我们。时刻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记在心头。要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粒扬沙的告白 □ 徐铭蔚

(发表于07年10月10日《学习方法报》;08年2月29日《关心下

一代周报》; 以《一粒扬沙的真情告白》发表于2008年10月12日《作文与阅读

报》)

我呀,原名沙尘,现名扬沙。我的活动很有规律,每年都是4-6月份前来做客。今儿个,本“少爷”雅兴高,便提前来“观光”了。

这几年,人们把我们的敌人——树木,消灭了不少,路可好走多了,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绕弯子了。

都长这么大了,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到咱们的首都——北京来“旅游”一下,今天我终于能够“得偿所愿”了。

这不,我乘“风”牌火车到了北京,哇塞!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北京再不是我的外祖母所讲的那样——一幢幢古老的房屋,弯弯曲曲的小胡同了。替代它们的则是高楼大厦与高速公路。我可真有点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花眼了!

不跟你们罗嗦了,走了一天,“腿”都走软了。该去休息一下了。我呀,还是挺有自知之明的,我知道人们特恨我把天空搞得乌烟瘴气。所以呀,我就随一位“朋友”进了一家四星级大酒店。找了一张“床”,睡了下来。突然,只觉得天昏地暗,原来是服务员把我装进了塑料袋里。哎,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我还没来得及去“欣赏”呢。

[简评]:以一场扬沙的旅途经历告诉我们,人们建起了高楼大厦却忽略了植树造林,不过也暗示人类已逐渐认识这个问题,大搞环境保护,消灭沙尘暴。

五、追求目标。

通过描写的事物说明一个道理 篇7

师生共同学作文: 一.难题求助

一说到松柏、雄鹰,你就会联想到傲雪挺立,搏击长空吧。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呢?这是因为人们在描写它们时赋予了某种含义。如果要求你写篇作文,通过介绍某个事物说明一个道理,该如何写呢?

二.写作指导

1.弄清题意不迷路

让我们先来看看题目:通过描写的事物说明一个道理。“事物”包括动物、植物、物品、建筑物等一切有形的、能观察到的东西。“事物”怎么会说明道理呢?让我们回想课文《落花生》。落花生“虽然不好看,却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因为它的这一特点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极相似。所以很自然由落花生联想到人,从落花生的特点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实落花生和作者想通过它说明的道理,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作者根据事物的某一个特点而受到了启发,联想到一个道理。然后凭借事物的这个特点,把道理点明。这种方法,人们称为“借物喻理”或“托物言志”。因此审题得知:第一,这篇文章能选择写的事物范围很广。第二,我们要借所写事物的特点说明一个与之相似的道理。

2.“物”“理”一致选择材料

文题要求我们通过描写事物说明一个道理。怎样选择合适的事物呢?首先,我们寻找事物的范围要宽一些。大到太阳、月亮,小到蚂蚁、青草,近到身边的文具,远到海上的灯塔。然后把事物的特点一个个比较,看看哪种事物的特点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最相近、最贴切。举例来说:

菊花在群芳调落的深秋时,傲霜怒放。可以借菊花说明人要不怕艰难险阻,奋发有为。路灯不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能为行人照路。由此想到,想到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忠于职守。

蜘蛛辛勤结网,即使被大风吹断,也不气馁。这种坚韧而勤劳的品德会使我们想起具有这种美德的劳动者。

但是,有位同学从咏青松,抒发了这样的感情:“我们少年要像一棵棵小青松,不怕风吹雨打,努力天天向上。我们要像一棵棵小青松,尊师守纪,争当讲文明的好孩子。”由青松的挺拔想到少年要天天向上,这是贴切的。至于说像小青松“尊师守纪”、“讲文明”,就显得十分生硬,牵强附会了。要避免这种毛病,必须认真思考描写的事物有哪一方面与你想表达的道理一致。

总之,无论是写一片树林,一丛菊花,一棵向日葵,还是写一株小草;无论是写雄鹰、彩蝶,还是黄牛,无论是写高山、宝塔、大桥,还是写一块礁石,只要我们赋予它们人生的含义,又用得贴切合理,就会写成一篇借物寓理的文章来。

3.潜心体会突出特点

借“物”明理,首先要在描写“物”的时候突出它与“理”相关的特点。这时的描写事物与状物的文章是有差别的。一般的状物文章要求突出它的各方面的特点,尽量通过自己的介绍,让读者全面了解它。而借物寓理的文章的目的是说明自己想表达的道理,只需要将其中的一个特点写突出。

以写《菊花》为例:

[例一]我最喜欢那株黄色的菊花。远看,一朵朵花儿像一个个黄色的大绣球,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近看,健壮的枝上,有的是鼓鼓胀胀的花骨朵;有的正在怒放,从层层叠叠的、微微卷曲的花瓣中,露出了橙黄色的花芯,不时散发出一阵阵幽香,招引着蜜蜂,蝴蝶飞来。

[例二]秋天到了,寒风瑟瑟。树上的叶子黄了,随风飘落,高大的树木光秃秃的。路边的花凋谢了,小草枯黄了,大地失去了生机。只有菊花迎着寒风竞相开放。它们没有抱怨秋天的冷落,没有畏惧秋霜的无情,而是用自己的全部力量顽强地与严寒抗争,为大地增添生机。菊花,你用行动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只有迎着困难才能奋勇前进。显然,两个例子描写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前者重在描摹菊花的样子;后者重在借秋天开放的特点说明“不向困难低头”的道理。

4.借物明理要有新意

同学们,如果把明理比作唱歌,你愿意当唱自己歌儿的画眉,还是愿做那学舌的鹦鹉?你们肯定会不约而同地回答:当画眉!

是呀,我们要像画眉那样,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可是有些文章又是怎样的呢?赞青松,总是高大挺拔,坚强不屈;咏菊花,总是不伯秋霜,凌寒而开;赞蜜蜂,离不开勤勤恳恳,不辞辛劳;赞翠竹,无非是朝气蓬勃,郁郁葱葱„„这种老一套的写法丝毫没有新鲜感,更谈不上感人。

如何有不同于别人的正确见解呢?其实,你只要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事物就会发现许多独特的感受。举例来说吧,一般人厌恶蜘蛛,不少文章中都把它当作批评的对象。如果你从蜘蛛勤奋结网,搜捕害虫的角度去抒情,就比较新鲜。芦苇常常被人作为随风倒的没骨气的象征,如果你从芦苇甘居水中,为人类奉献出芦叶、芦花、芦根的角度去立意,就有了新意。鹅卵石能铺路,这似乎已经写滥了。可是如果你想到鹅卵石原来也有棱角,但是在风浪中被磨得圆滑了。从这一点谈出自己的感受,不也有点新鲜感吗?

三.写作顺序

怎么安排文章的写作思路呢?当你准备由一个事物的特点联想到一个道理时,首先,“这个事物有什么特点?”应当成为作文的重点。因此,文章的结构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先讲事物的特点,要讲得准,讲得透。然后再点出人们由此受到什么启发,领悟到什么道理。[例文评析]

我爱南京大萝卜

小时候,我看见有人做了笨事,或者说了笨话,别人就会笑他是“南京大萝卜”。这样一来,我从心里开始厌恶这东西了。

五年级时我搬了家,天天上学都穿过农贸市场。一天,在妈妈指点下,我终于仔细看了看南京大萝卜。它的皮是红色的,有暗红,有紫红。不鲜艳,不诱人。但是显得水灵灵、脆生生的。

它的个头挺大。每一个都有两、三斤多重。我用尺一量,嘿,足有一尺长。它没有黄瓜的碧绿青翠,也没有西红柿的滚圆精致,看上去憨厚笨拙。妈妈用一个萝卜剁馅子,就让我们三口之家吃上一顿饺子,味道美极了。

从此,我觉得“南京大萝卜”并不令人讨厌了。

去年冬天,我感冒,嘴唇旁起了水泡。妈妈说这是“火气”,要多吃蔬菜。那时青菜很贵,又难买。而萝卜很便宜。妈妈买了萝卜来煨汤,喝了两天,我的“火气”就没了。原来大萝卜有这样的效用,价廉而物美!

我不由得对它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

有一次,我有机会去郊区,看见了长在地里的南京大萝卜。它矮矮地长在地上,却把“果实”埋在地下。并不像石榴、桃子、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于是我想起学过的课文——许地山爷爷写的《落花生》。许地山爷爷对花生的赞美,不是也能用在南京大萝卜身上吗?它虽然显得笨头笨脑,但那种不管别人怎么说三道四,仍然默默奉献的精神,不是也在启示我们怎样做人吗?这是多么宝贵的品格啊!

啊!我爱你,南京大萝卜。【评析】

作者分步叙述萝卜的特点时,先写了它样子的普通,又讲了物美价廉,最后讲了长在地下。最后把默默奉献的精神与萝卜的生长特点紧密结合。

更可贵的是小作者在介绍萝卜的特点中,注意到了自己经历的感情变化过程,从“厌恶”到“不讨厌”;再到“开始喜欢”最后发出“我爱你”的心声,由此悟出做人的道理,显得很自然。

【建议】 “借物寓理”的表达训练是十分有趣的。当你掌握了这种方法后,对事物的观察会更深刻,说明道理时会更有说服力。同时,将此方法融合进状物的文章,会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建议同学们多读此类文章,并在阅读时思考下列问题:

描写星星的事物说明文500字 篇8

我的妈妈是一名家庭主妇,每天照顾我们一家人的生活起居,即使是精疲力竭,也从未听到她抱怨。我的爸爸要承担起养活一家四口的责任,终日奔波,非常不容易,他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他却经常教育我:“作为一个男子汉,一定要独立自主,有责任心,更要吃苦耐劳,为实现理想而努力。”

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得了严重的肺炎,在医院住了整整半个月的院,爸爸妈妈都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我。我发烧时,妈妈帮我及时物理降温;我不愿意吃药时,妈妈用小勺耐心的喂我吃药;我难受时,妈妈帮我洗脚擦拭身子…爸爸要上班,又要照顾不满周岁的妹妹,还要给我送饭,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而生病的我又没有胃口,爸爸就要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的给我做好吃的东西。在我病重时,一整天高烧不退,爸爸妈妈守在我身边,为我忙前忙后,看着他们担心的神情,望着他们疲惫的身影,我的心里非常难受,也从心底感谢他们。

当我犯错时,你们就像是教官,用严厉的眼神注视着我,督促我改正。虽然有时我还不能完全理解你们的良苦用心,但我知道,你们是为了我好,严格的要求会让我更快成长;当我取得小小的成功时,你们会表扬我并鼓励我,让我充满信心,继续努力。

抓住教学细节进行教学反思 篇9

——领导业务辅导材料

高淑春

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细节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一、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每一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突破点,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如王老师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精心备好课,上课时先提问题:小红今年12岁,奶奶今年60岁,小红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红已经过了12个生日,可奶奶只过了15个生日,这是为什么?王老师刚说完,聪明的学生甲立马站起来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这样就把我精心设计好的情境打乱了,我压住怒气,对学生甲面无表情的说坐下。然后继续按照自己备的课一步步上下去。结果是平平淡淡,平时积极的学生甲也不再举手发言。课后,王老师在办公室里说,“唉,这样的学生是聪明却也搅了我精心备的课”。只认为是学生甲的过错,破坏了王老师的精心备的课。

一次去听课,同样是《年、月、日》这课的教学,课的开头设计跟王老师的差不多。教师提问:小华和奶奶今年过生日,小华已经过了10个生日,而奶奶只过了14个生日,这是怎么回事儿?教师说完,有一学生举手说:“因为奶奶的生日是在闰年的2月29日,每四年才过一个生日。”我坐着想,看来这节课又要被破坏了。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原来他课外读过这类知识。于是教师接着说:“这个同学真能干,有那么多的知识。这节课就叫我和这个同学,当你们学习的小老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灵敏的反应,把学生引入了新授课来,也使教师自己走出了困境,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对这位学生做出应有的赞赏,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句话真是好,让我受益非浅。

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

五1班中有一位男学生数学成绩是倒数的,平时又特别调皮,经常上课不认真听讲。一天下课他拿着作业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问:“老师,这道题怎么做?”王老师接过本子,一看,见是早上课堂里刚刚讲完的习题,他还没订正好。王老师心头的怒火不打一处来,“你上课在做什么?我不是刚刚才讲过的题目?去问学习小组长。”

王老师这么凶的对待他,我想这个学生也许现在还会记得王老师当时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学生,我想王老师会心平气和的为他讲解一遍。即使他上课没有听。静下来想一想,王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实上,王老师压根儿就没想过这样做有什么样的后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气才敢来问王老师,被王老师,这么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认真听课的缺点,现在可能会使他更不喜欢听数学,上数学课了。同时王老师也轻而易举的把他的上进心给扼杀了。

事实上,像王老师这样有意无意伤害学生的教师可以说是有很多。如果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要他坐下。学生能够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一点就是勇气可佳。更何况他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他在认真听课,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学生肯定不会在上课时回答问题了。有的教师经常会说我上数学就是没气氛,举手的学生就是这么几个。我想上面这点会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差生,教师的态度可能会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会给好脸色看,还不停的说他学习这么差,成绩是倒数的,拖班级的后腿……

虽然学生只是小孩子,但他们也有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三、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以下是教学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几种方法:

1、教师直接说出乘法交换律与简洁结合律的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2、教师演示导出公式,学生记忆和运用公式。

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导出公式,然后理解和掌握公式。

4、教师引导学生看月亮图进行联想,接着看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联想,联想到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然后验证联想,进而概括运用,从而理解和掌握公式。

这几种方法都可以完成教学目标中的任务,知道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简便运算。

哪种教法真正能完成教学目标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

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学生的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

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

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

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坚持写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就能迈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

上一篇:教师读书简报下一篇:保险合同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