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液

2024-05-09

外周血液(精选6篇)

外周血液 篇1

摘要:目的 比较各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评价方法 的敏感性和差异性。方法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30例尿毒症且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因动静脉内瘘失功,在该院行内瘘重建术。术前该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检查,获得桡动脉血管钙化结果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的敏感性。结果 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血管钙化检出率为16.7%;X线摄片检查,检出率为33.3%。两种评估方法(两类影像学检测方法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法 中,X线摄片检查的检出率最高。结论 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多存在外周血管钙化,提示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外周血管钙化的诊断;X线摄片检查是影像学检测中较为敏感性的评估方法,应作为首选评估方法 。

关键词:尿毒症,血液透析,血管钙化,血管组织钙化染色

当前,血液透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长时间血液透析对患者机体的损害也进一步减小。但是,长期的血液透析仍存在一些分险因素。多数尿毒症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管钙化存在密切联系[1]。为充分做好尿毒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工作,应将血管钙化病变检测和评估作为一种防治的防治手段。为此,该院深入研究了不同方法评价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检测效果和敏感性,并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30例尿毒症且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因动静脉内瘘失功,在该院行内瘘重建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X线摄片检查是影像学检测中敏感性较高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该院于2013年1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30例尿毒症且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患者因动静脉内瘘失功,在该院行内瘘重建术。该组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6.7±12.6)岁,透析时间17~89个月,平均透析时间(55.6±20.9)月。该组患者基础疾病:19例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例为糖尿病肾病,2例为高血压肾损害,3例为多囊肾。该组患者中已排除手术禁忌症者、未成年人者、短期血液透析者(≤6个月),合并其他原发性疾病者、心肺功能不全者等。

1.2方法

该组患者入院后,内瘘重建术前,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摄片检测,对术肢的动脉血管的钙化情况进行判断。30例患者的手术方法均为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方法:由该院丰富经验的超声医师评估,患者取仰卧位,超声检测心脏瓣膜的强回声表现(超过1 mm),作为分析瓣膜钙化依据[2]。

X线摄片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侧位腹平片(空腹)、双手正位片X线片检查,评价各处动脉的钙化情况。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研究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术前多普勒超声检查动脉血管钙化检出率为16.7%;X线摄片检查,检出率为33.3%。两种评估方法(两类影像学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法中,X线摄片检查的检出率最高,X线摄片次之[3]。见表1。

注:1与2相比,p<0.05

3 讨论

当前,很多临床研究报道显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管钙化,鉴于心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钙化的密切关系,应深入研究如何尽早且准确的发现尿毒症患者的外周血管钙化情况。影像学检查是当前检测外周血管钙化的主要方法,应用的技术手段主要为X线和超声,具体包括螺旋CT血管成像(CTA)、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检查三类[4]。

该研究结果显示,影像学方法中,X线摄片检出率最高,X线摄片检查结果高于多普勒超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497);由此可见,X线摄片是检测外周血管钙化的较为灵敏的方法[5]。国外研究[6]发现,螺旋CT血管成像(CTA)、彩色多普勒超声、X线检查三类影像学方法检测外周血管钙化时,各方法间差异性较大,其中CTA检出率最高,多普勒超声检出率最低,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著低于X线摄片和CTA结果,CTA检查结果高于X线摄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0.741)。可见多普勒超声的检测灵敏性较差,与该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临床检查中,不能以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作为判断外周血管是否钙化的主要标准。

对于长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而言,及早对血管钙化病灶进行干预,可提高预后效果,并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对于减少尿毒症的病死率,提升其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外周血管钙化的早期诊断仍要依靠影像学检测方法,但是,受到影像学技术的局限性,往往只能检测到血管壁积累较多钙盐的钙化血[7]。由于外周血管受周围因素影响较大,所以超声检查检出率较低。对于CTA诊断而言,血管构造可三维立体成像,依靠造影剂可分辨血管路径,从而外周血管钙化灵敏性较高[8]。总结该研究结果可发现,X线摄片诊断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准确性相对较高,主要原因是X线摄片对钙化病灶敏感。虽然X线可敏锐的捕捉到钙化病灶,但是其成像为平面,无对比,诊断较为困难,所以易发生漏诊问题。虽然X线摄片的诊断准确性不高,但是其设备较为普遍,操作简便、费用较低,仍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测手段。

受医疗设施的影响,该研究仅针对多普勒超声和X线摄片进行了研究,未来将深入研究更多的检测方法。综上所述,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多存在外周血管钙化,提示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外周血管钙化的诊断;X线摄片检查是影像学检测中较为敏感性的评估方法,应作为首选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1]俞香宝,王宁宁,王笑云.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与动静脉内瘘术中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7(50):515-517.

[2]陈孜瑾,陈晓农,马晓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钙化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 0):538-542.

[3]王君如,王政通,丁涵露,等.X线平片钙化积分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10):651-565.

[4]朱新进,赵继泉,曾惠良,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7(2):12-14,

[5]常明,刘红,刘书馨.尿毒症患者血管钙化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6,22(9):578-579.

[6]伍强,孙艳,杨铁城,等.慢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的检测[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0(3):146-147.

[7]王莉,洪大情,吴妹馄,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动脉疾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1,11(3):110-113.

[8]伍强,孙艳,杨铁城,等.不同方法评价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管钙化[J].实用医学杂志,2010,20(26):3728-3729.

外周血液 篇2

关键词:血液病,外周血肝细胞移植,造血重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在治疗血液病方面也卓有建树,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已经作为一种治疗血液病的有效手段被临床所重视。笔者就我院近年来22例经PBSCT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8年4月—2010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22例血液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6例, 年龄在12~66岁之间, 平均年龄 (47.4±12.9) 岁。根据移植细胞来源分为两组, A组4例患者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急性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B组18例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 , 其中淋巴瘤15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 多发性骨髓瘤1例。

1.2 方法

(1) A组患者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移植前7天白消安1mg/kg, 每6h一次, 连续用药4d, 氟达拉滨25mg/m2·d, 连续用药3d, 移植前1天给予患者全身放疗3Gy/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给予移植前10天羟基脲80mg/kg, 移植前9天阿糖胞苷2g/m2, 移植前8天给予白消安1mg/kg, 每6h一次, 连续用药3d, 环磷酰胺1.8g/m2·d, 连续给药2d, 司莫司汀250mg/m2。急性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给予移植前5天氟达拉滨30mg/m2·d, 连续用药5d, 移植前2天期给予环磷酰胺60mg/kg·d, 连续2d。

(2) B组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淋巴瘤患者移植前6天给予卡莫司汀300mg/m2·d静滴给药, 移植前5天起给予依托泊苷400mg/m2·d静滴, 阿糖胞苷1.5g/m2·d静滴, 移植前1天给予马法兰140mg/m2·d口服或静滴;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移植前7天起给予白消安1mg/kg, 每6h一次, 连续给药4d, 移植前3天起给予环磷酰胺60mg/kg·d, 连续给药2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给予大剂量马法兰治疗, 马法兰200mg/m2·d。

(3) A组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mg/kg·d进行皮下注射, 连续用药5d, 在用药4d之后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每次采集血量为10L;B组采用化疗联合G-CSF动员造血干细胞, 在白细胞数>10×109/L时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将采集液和细胞冷冻保护液以1∶4的比例混合, 冷冻保存。

(4) 两组患者在预处理结束当天进行干细胞回输。在输入前30min给予患者地塞米松5mg静注, 5%碳酸氢钠液250mL静滴, 细胞液经40℃水浴回温后迅速输入。B组患者在移植3d后给予G-CSF300mg/d皮下注射, 直至白细胞计数达10×109/L停止用药。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数据计量以 (珚x±s) 来表示, 组间比较则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以百分比显示, 组间比较使用χ2来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以上患者干细胞动员均一次成功, 采集一般在1~2次, 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均能够成功获得造血重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在造血重建后经检测均为完全嵌合体, 血型转为供血者血型。治疗过程中有2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其中12例发生口腔溃疡, 14例出现低热, 3例出现轻度皮疹, 2例出现头痛、嗜睡现象, 经对症处理后均迅速好转。在骨髓移植抑制期无患者出现GVHD、感染等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 A组患者未见移植相关并发症或死亡现象;B组患者2例骨髓瘤复发、1例急性白血病髓外复发导致患者死亡。

3 讨论

PBSCT相较于骨髓移植术有着造血重建快、抗生素使用少、费用低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供者来源[1]。目前就恶性淋巴瘤细胞疾病而言, 化疗联合PB-SCT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 有文献指出, 50%左右的霍奇金淋巴瘤复发患者可以接受allo PBSCT而长期生存[2]。从本文数据也可以看出, PBSCT移植相关的复发和死亡率均较低, 而且对于移植常见的并发症也有较好的预防措施, 使造血功能能够更好地得到重建。

参考文献

[1]SUREDAA.Autologous and allogene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inHodgkin’s lymphoma[J].Hematol Oncol Clin NorthAm, 2007, 21 (5) :943-960.

外周血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9月-2013年6月我院重症病房就诊的30例患儿, 均通过询问病史, 临床症状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脓毒症。30例患儿中男19例, 年龄为8个月至13岁, 平均年龄 (6.2±4.5) 岁, 女11例, 年龄为3个月至12岁, 平均年龄 (5.8±5.5) 岁。30例患儿均因肺部感染、腹部感染、胃肠道感染、中枢感染等原因所致, 进行患儿在治疗前后的数据比较, 从中得出结论,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儿一经确诊, 先采取静脉血检查, 检测出K+含量、HCO3-的含量、BUN含量、Cr含量, 然后进行连续血液净化 (CBP) 技术治疗, 利用ELISA技术来检测K+含量、HCO3-的含量、BUN含量、Cr含量, 之后测出血浆尿素氮、肌酐、K+的浓度, 在治疗后的1、3、7、13 h分别检测数据, 找出治疗前的数据与治疗后的数据进行对比, 比较各个数据是升高还是降低, 然后通过数据的变化来判断连续血液净化的效果以及对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根据CBP前后血生化中各项指标的变化作为疗效的评定标准, PH的变化、HCO3-的含量的变化、BUN含量的变化、Cr含量的变化、K+含量的变化的比较作为依据, 其中病情好转的标准是HCO3-升高、BUN降低、Cr降低、K+降低。若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则没有转好, 进而证明连续净化的效果以及对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经治疗后比治疗前体内K+含量升高、HCO3-的含量、BUN含量、Cr含量均趋向降低趋势, 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附表。

3 讨论

脓毒症发生的首要原因是全身炎性反应, 它可以产生炎性细胞因子, 从而发生弥漫性损伤, 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以至功能衰竭, 而再循环中炎性细胞因子与脓毒症患儿治愈有关[2]。当机体患有脓毒症时, 会产生抵抗脓毒症的因子, 但致炎症的损伤因子数量大, 毒性强, 可持续时间长, 导致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被大量激发[3]。伴随着机体的发炎状况, 机体本身会产生各种类型的抗炎介质, 这些抗炎介质会随着分泌的不同, 作用于局部或是全身, 根据正负反馈来调节平衡, 炎症的好转往往取决于两种介质的互相调节, 如果两种介质有一种出现不平衡, 就会使内环境破坏, 从而出现更多的抗炎性介质的反应, 使病情加重[4]。然而连续血液净化 (CBP) 技术治疗是脓毒症的有效手段, 即使血液进出体外, 通过机体自身的体内循环在血液净化系统中将有害的物质净化, 将净化后的血液又流回全身的过程, 它比普通的透析清除的能力更强, 安全性更高, 血液回流装置更高级, 改善营养比较好, 是脓毒症等血液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炎性介质对血管舒张缩小功能干扰的减小, 可以缓解循环功能, 使脏器的血供和交换氧气的功能增加, 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减轻[5]。据以上统计, 脓毒症患儿采取连续血液净化技术治疗比较实用, 而且连续血液净化技术还可以使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中有毒的因子下降, 其他的因子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 脓毒症患儿使用连续血液净化的技术治疗比较好而且对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具有较好的影响, 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摘要:目的 关于脓毒症患儿采用连续血液净化 (CBP) 技术治疗的疗效分析和研究, 以及采用CBP对患儿外周细胞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将30例确诊为脓毒症的患儿采取脓毒症患儿采用CBP技术, 采用ELISA技术来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IL-6、IL-8、IL-10的含量, 在检察CBP的前后, 在治疗前后1、3、7、13 h分别采取静脉血并检验, 并且测量HCO3-的含量、BUN含量、Cr含量、K+含量的浓度并比较。在治疗前后1、3、7、13 h分别采取静脉血并检验。结果 所有的患儿在脓毒症患儿采用连续血液净化 (CBP) 技术治疗之后, K+的浓度含量均有下降, 其中IL-8在治疗后的3 h的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的含量, (P<0.05) , 在统计学中有意义。结论 脓毒症患儿采取连续血液净化 (CBP) 技术治疗可以是血液中的毒性因子的含量得以下降, 对患儿的脓毒症治疗有效, 可以改善患儿的血生化指标。

关键词:脓毒症患儿,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外周血细胞因子

参考文献

[1]杨军, 田兆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患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4) ;921-923.

[2]许煊, 李丹丹, 何瑛, 等.连续血液净化在严重脓毒症患儿中的应用及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OL的调节[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3, 20 (1) :48-51.

[3]任志萍, 李兰凤, 刘学英, 等.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小儿重度脓毒血症的护理[J].河北医药, 2013, 35 (10) :1584-1585.

[4]许煊, 封志纯.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专家共识解读[J].中华儿科杂志, 2012, 50 (9) :684-688.

外周血液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78例于本院行下肢骨科手术高龄患者临床资料, 均属于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Ⅱ~Ⅲ级;均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与高血压等疾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3,4]。按不同麻醉方式分两组, 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1∶18, 年龄71~88岁, 平均 (78.60±9.27) 岁, 体质量41~69 kg, 平均 (56.82±7.93) kg;研究组男女比例25∶14, 年龄74~86岁, 平均 (78.09±9.63) 岁, 体质量42~68 kg, 平均 (57.21±7.80) kg;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研究组以0.02 mg/kg、0.2~0.3µg/kg舒芬太尼及1~1.5 mg/kg丙泊酚行诱导气管插管, 成功后取侧卧位, 以穿刺针连接周围神经刺激仪行坐骨+腰丛神经阻滞, 于穿刺点行局麻, 穿刺针刺进皮肤后进行神经刺激仪电流调整, 当电流为0.2~0.3 m A仍可引发坐骨神经与腰丛阻滞时, 提示接近神经, 回抽无血后再推注局麻药, 35 m L0.75%罗哌卡因+20 m L 2.5%氯普鲁卡因+15 m L 0.9%氯化钠形成70 m L混合局麻液, 30 m L注入坐骨神经, 40 m L注入腰丛;以微泵注0.05~0.8µg/ (kg·min) 瑞芬太尼, 60~100µg/ (kg·min) 丙泊酚行全麻维持;肌肉层缝合时停止微泵, 待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350 m L时让患者睁眼, 抬头>4 s后行气管拔除。对照组全麻诱导同研究组, 以微泵注0.05~2µg/ (kg·min) 瑞芬太尼, 60~120µg/ (kg·min) 丙泊酚行全麻维持, 间断加入顺苯磺酸阿曲库胺, 后续处理同研究组。

1.3 观察指标:

麻醉前 (T0) 、麻醉诱导后 (T1) 、气管插管时 (T2) 、术中 (T3) 及拔管时 (T4) 心率 (HR) 、舒张压 (DBP) 及收缩压 (SBP) 变化;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术后并发症[5,6]。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段同一指标对比, &P<0.01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以SPSS20.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 (%) 表示, 以χ2检验, 当P<0.05, 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时间段血流动力学:

两组T1HR、DBP、SBP等指标较T0均降低, 且对照组T2、T3HR高于研究组, T3、T4HR、DBP、SBP及T4时DBP、SBP均高于研究组 (P<0.01) , 见表1。

2.2 两组相关时间指标:

研究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

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躁动, 2例谵妄, 3例苏醒并拔管后需要口咽通气道, 总并发症17.95%;研究组未出现并发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高龄患者机体免疫力、代偿能力及系统循环较差, 全身各脏器功能亦存在不同程度衰退, 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糖等基础性疾病, 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出现较大波动, 再加上麻醉、手术刺激, 可引发患者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 从而影响手术安全性与患者健康[7,8]。传统临床多采用单纯静脉全麻进行高龄患者手术麻醉, 该麻醉方案能够抑制下丘脑对大脑皮层投射及大脑皮层边缘的系统, 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患者术中镇静;但其难以阻断手术伤害性的刺激传导至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可造成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相关系统的兴奋并增加儿茶酚胺的分泌, 由此导致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较大变化[9,10]。这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证实, 研究结果显示, 行单纯静脉全麻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HR、DBP、SBP) 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动幅度较大, 表明单纯静脉全麻存在诱发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较大风险。

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 行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研究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平稳。原因可能与联合麻醉的协同药效及剂量较小相关[11]。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人体生理无明显干预, 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且禁忌证少, 尤为适用于高龄患者;同时其局麻中所应用的罗哌卡因具有时效长、毒性低等优点, 在神经阻滞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12]。并且该项操作以神经刺激仪的电流刺激进行阻滞定位指导, 对提升阻滞定位的准确性与阻滞效果均具重要意义, 可为患者提供良好镇痛效果[13,14]。此外, 静脉快速通道麻醉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为主, 两种药物均半衰期较短, 两药联用可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15,16]。因此, 高龄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行联合麻醉更为理想。

为进一步验证联合麻醉的有效性, 本次还对两组相关时间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时间 (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及完全清醒时间) 均短于对照组, 表明联合麻醉可促使患者及早清醒拔管, 提升麻醉安全性[17,18]。考察麻醉安全性还需对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探讨, 本研究得出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躁动, 2例谵妄, 3例苏醒并拔管后需要口咽通气道, 总并发症17.95%, 研究组无并发症。外周神经阻滞有利于清醒后躁动及肺功能的改善, 对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具积极意义, 从而考虑解释研究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可能原因[19,20]。受样本量与研究时间限制, 本次未能就两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情况进行分析, 还待临床予以进一步探索。

外周血液 篇5

关键词:绞股蓝,超微粉,发酵,白细胞,血液生化指标,断奶仔猪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大量滥用,导致动物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耐药性、药物残留、食品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天然中草药作为绿色饲料添加剂为养猪业及消费者带来了希望,因具有绿色、高效、经济、无污染、无残留、无耐药等优点,可作为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的有效替代品。

绞股蓝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年生攀缘草质藤本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补气生津等功效[1]。本试验通过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绞股蓝微粉发酵物,以未发酵的绞股蓝微粉作为对照,探讨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对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为绞股蓝微粉发酵物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猪业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体重、胎次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70头,由中食保定畜禽发展有限公司猪场提供。

1.2 试验用中药

未发酵绞股蓝微粉、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均由湖南圣雅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加工生产。

1.3 主要试剂

总蛋白测定试剂盒(批号为140481)、白蛋白测定试剂盒(批号为140571),由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 主要仪器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Microlab),荷兰威图科学公司生产;血液细胞分析仪(型号为BC-2800Vet),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台式高速离心机(型号为TG16A-WS),湖南赛特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生产。

1.5 基础日粮

试验基础日粮配方按照NRC(1998年)仔猪营养需要并结合猪场实际情况进行配制,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6 试验设计

将70头体重、胎次相近的21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头仔猪,公母各半。其中Ⅰ组为不用药对照组,Ⅱ~Ⅳ组分别为0.5%、1.0%、1.5%未发酵绞股蓝微粉组,Ⅴ~Ⅶ组分别为0.5%、1.0%、1.5%绞股蓝微粉发酵物组。预试7 d后,将未发酵绞股蓝微粉和绞股蓝微粉发酵物按照上述不同比例添加到断奶仔猪日粮中进行饲喂。正试期为42 d。

注:预混料的主要成分及含量分别为维生素A 12 560 IU;维生素B11.2 mg;维生素B27.8 mg;维生素B342 mg;维生素B524 mg;维生素B61.26 mg;维生素B70.12 mg;维生素B90.12 mg;维生素B122.8 mg;维生素D32 280 IU;维生素E 35.7 IU;维生素K33.35 mg;氯化胆碱0.4 mg;硒0.36 mg;锰60 mg;铁165 mg;锌175 mg;碘0.78 mg;铜210 mg。

1.7 饲养管理

猪舍为半开放式,自然通风,高床喂养,鸭嘴式自动饮水器供水。试验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试验前对猪舍清洗消毒,免疫和驱虫程序按照猪场常规方法进行。试验猪由同一饲养员管理,保持猪舍干燥卫生和环境温湿度适宜。

1.8 测定指标

1.8.1 外周血白细胞数的测定

各组分别于试验期第1,14,28,42天清晨8:00时,对空腹仔猪于前腔静脉采血,2 m L/头,加到EDTA抗凝管中,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的白细胞数。

1.8.2 血液蛋白含量的测定

各组分别于试验期第42天清晨8:00时,对空腹仔猪于前腔静脉采血,2 m L/头,采集于促凝管中,待血凝后以3 000 r/min离心,取上清液,分离血清,置-20℃冰箱中冻存。按照总蛋白、白蛋白测定试剂盒说明书测定各组断奶仔猪血液蛋白含量。

1.9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单变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对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

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绞股蓝微粉发酵物的中、高剂量组和未发酵绞股蓝微粉中剂量组的白细胞数明显高于不用药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绞股蓝微粉发酵物中剂量组的白细胞数在各处理组中最高。各处理组外周血白细胞数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均处于合理的正常生理数值范围内。

109·L-1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2.2 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对断奶仔猪血液蛋白含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g·L-1

注:同行数据肩标字母完全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含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

由表3可知:在试验第42天,绞股蓝微粉发酵物中、高剂量组和未发酵绞股蓝微粉的中剂量组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不用药对照组(P<0.05),且绞股蓝微粉发酵物高剂量组的总蛋白含量在各处理组中最高;在试验第42天,绞股蓝微粉发酵物中剂量和未发酵绞股蓝微粉中剂量的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的白蛋白含量,以绞股蓝微粉发酵物中剂量组的白蛋白含量最高。

3 讨论

3.1 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对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

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变化反映了各种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可作为检验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白细胞具备渗出、趋化和吞噬作用,是动物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抗御异物入侵的主要防线,是反映机体免疫及抗炎功能的主要标志[2]。龚国清等[3]研究发现,绞股蓝总甙能使正常动物的白细胞数量升高,也能使部分白细胞数量低下状况的动物白细胞数量上升,且以浓度较高的绞股蓝总甙的作用较强。朱建新等[4]研究了绞股蓝皂甙(GP)对低白细胞血症的影响,结果发现,GP能明显提高环磷酰胺(CTX)或60CO照射所致低白细胞血症小鼠的白细胞数,其用药量在150~300 mg/kg之间时,剂量越高,作用强度越大;而用药量超过300 mg/kg时,作用强度与用药量无明显关系;给CTX所致的低白细胞小鼠模型灌服GP(300 mg/kg),在用药后第3~5天期间白细胞数升高最明显,且第7天时都恢复正常。本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均可提高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数,以1.0%绞股蓝微粉发酵物组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在所有试验组中最为显著。因此,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可作为预防和减少白细胞的中草药,以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力。

3.2 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对断奶仔猪血液蛋白含量的影响

血清中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不仅可反映动物对蛋白质的吸收、合成和分解等状况,还能反映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强弱。血清总蛋白作为机体蛋白质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的提高表明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旺盛,有益于机体正常生长发育。血清白蛋白是总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肝脏内合成,在血浆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体内代谢物质转运及营养方面起重要作用[5]。本试验发现,与不用药对照组相比,未发酵绞股蓝微粉组和绞股蓝微粉发酵物组的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有提高,且以1.5%绞股蓝微粉发酵物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最高,1.0%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对提高断奶仔猪血清白蛋白含量的效果尤为显著。因此,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可以有效促进断奶仔猪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促进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4 小结

综合所述,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对断奶仔猪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液蛋白含量有明显提高作用,且效果优于未发酵绞股蓝微粉,这可能与绞股蓝微粉经有益菌发酵处理后提高了其有效活性成分的得率有关[6]。本研究结果可作为绞股蓝微粉发酵物增强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参考。

参考文献

[1]何显忠,邱江沁.绞股蓝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S1):84-86.

[2]陈杰.家畜生理学[M].4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龚国清,张纯,周曙,等.绞股蓝总甙对小鼠外周白细胞数及其吞噬发光的影响[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2,23(2):100-102.

[4]朱建新,陈武.绞股蓝皂甙治疗低白细胞血症实验研究[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0,40(2):103-104.

[5]张良峰,孟庆利.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655-4656.

外周血液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ICU收住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纳入标准:①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符合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及危重病学会(ACCP/SCCM)的诊断标准[3]和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4]中有关“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②具备以下至少2条标准: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或PaC02<32mmHg;WBC>12×109/L,<4×109/L。③存在脏器功能失调,或以下中的一项: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超过40mmHg;低灌注:乳酸酸中毒(>4mmol/L),少尿(<17ml/h)。④年龄≥65岁。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大面积心肌梗死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合并大面积脑梗死者;②严重脑外伤、脑出血量大、严重脑干损伤者;③活动性大出血无法止血及严重腹腔内感染无法有效引流等严重基础疾病无法治愈者;④脑死亡及不可复苏的临终状态;⑤妊娠期女性;⑥年龄<65岁。共纳入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5~84岁,平均年龄(76.5±12.7)岁;基础疾病: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1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3例,胆道感染2例,肠梗阻3例,消化道穿孔全腹膜炎5例,血源性感染4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均予以病因治疗,针对病原菌采用积极的抗感染、扩容、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液体复苏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患者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插管留置三腔导管作为血管通路,建立体外循环,均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机器为金宝Prismaflex连续性肾脏替代机(Gambro prismaflex),滤器为Gambro M100套件(AN69膜),置换液采用上海百特公司生产的三升生理氯化钠,加入0.8ml硫酸镁,同时根据患者血钾、血钙情况决定加入氯化钾及葡萄糖酸钙的量,置换液以前稀释加后稀释的方式输入。置换液72~96L/24 h,血流量150~220ml/h,超滤50~350ml/h,治疗时间3~5天。少数患者需要继续行肾替代治疗而延长CBP治疗。抗凝剂采用最小肝素化法,首剂0.3~0.5 U/kg,2-10mg/h,有出血倾向患者肝素减量或采用无肝素治疗。

1.3 主要观察指标

行持续心电监护,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与治疗后24h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MODS评分判断整体病情变化。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h抽取外周静脉血做T细胞亚群(CD3+、CD4+、CD8+)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一次性真空采集4mlEDTA抗凝静脉血,应用由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EpicsXI型流式细胞仪,采用免疫荧光法,试剂盒由北京帮定泰克生物技术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转归

本组研究30例均完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消化道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等相关想不良耐受副反应。本组30例患者中14d时生存14例,病死率53.33%。CBP治疗前后APACHEⅡ及MOD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见表1。

2.2 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情况比较,见表2。

2.3 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肾功能中尿素和肌酐变化情况比较,见表3。

2.4 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前后外周A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比较,见表4。

3 讨论

感染性休克是ICU导致危重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全身感染导致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在感染性休克的发病过程中,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对推动病程发展有重要作用,严重感染时一种病理生理机制复杂的综合征,至今尚未完全阐明[5]。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免疫失调是感染性休克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认为是因内毒素及炎症介质的细胞毒素作用而至免疫机制紊乱,是引起“免疫失调”的主要原因。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一群T细胞,在维持机体免疫自稳、免疫耐受和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T淋巴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的主要参与者,是免疫应答的核心细胞,其中CD3+T细胞代表总T细胞,CD4+T细胞代表T细胞辅助诱导亚群,CD8+T细胞代表总T细胞。CD3+T细胞亚群检测能够反映T淋巴细胞的总数及功能;CD4+和CD8+T淋巴细胞为机体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CD4+T淋巴细胞能通过细胞接触依赖机制或抑制性细胞因子依赖机制发挥免疫调节、抑制功能[7],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维持体内内环境稳定的作用。正常情况下CD4+/CD8+比值维持动态平衡,保持机体免疫机能稳定,是细胞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本组研究结果示,本组研究30例均完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14d时生存14例,病死率53.33%,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消化道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等相关想不良耐受副反应;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血气分析较治疗前稳定,血PH值、氧合指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BP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和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可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利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纠正机体免疫功能失衡,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寻找到有效途径提高机体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和CD4+水平,降低CD8+水平,将有助于控制老年感染性休克的发展,有利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免疫病理机制。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老年感染性休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ICU收住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全部患者均予以病因治疗,针对病原菌采用积极的抗感染、扩容、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液体复苏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同时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静脉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本组研究30例均完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14d时生存14例,病死率53.33%,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消化道出血、恶性心律失常、循环不稳定等相关想不良耐受副反应;CBP治疗后APACHEⅡ评分及MO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血气分析较治疗前稳定,血PH值、氧合指数、肌酐、尿素氮等指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BP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和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利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纠正机体免疫功能失衡,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老年,血液净化,T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

参考文献

[1]李杰,周红卫.血液净化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J].医学综述,2008; 14(3):387-389

[2]赵钗,张玉想.高容量血液滤过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荟萃,2006;21(4):294-296

[3] Bone RC.Balk RA.Cerra FB.et al.Definitions for sepsis and organ failure and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herapies in sepsis[J].The ACCP/SCCM Consensus Conference Committee.American College ofChest Physicians/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Chest,2003;101(48):1644-1655

[4]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成人严重感染与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7;45(4):344-349

[5] Richard S.Hotchkiss MD,Irene E.et al.The pathophysiology andtreatment of sepsis[J].N Engl J Med,2003;348(2):138-150

[6]眭维国,孙燕燕,黄河,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J].中国血液净化,2007;6(9):484-486

上一篇:体育教师教学观的转变下一篇:长期减值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