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2024-09-10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共12篇)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篇1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

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

2.用物准备

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4.做好卫生宣教

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穿刺方法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6.封管液的选择

留置针封管液主要有稀释的肝素盐水及生理盐水。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不具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病人,限制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在体内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时间,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通常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 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封管液充满整个官腔(以拔出针头是针尖有液体溢出为佳)。

7.护理

(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2)再次输液时用安尔碘消毒肝素帽,每日推注5~10ml等渗盐水冲管并抽得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4)并发症的处理:①静脉炎。尽量选用较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以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②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管,并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金黄散外敷[3].③若留置针置入2~3天后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现象,应立即拔除留置针。④堵管。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5)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应视粘贴膜脱落及污染现象及时更换。(6)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8.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有利于配合抢救患者,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不易脱出血管,便于肢体活动,患者在躁动时不易脱出,同时又能快速给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常规静脉输液每人次约需2~3min完成,采用静脉留置针可缩短至0.5~1.0min,提高了护理效率。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肛肠科于2013年3月1日—2013年4月1日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共有240例, 其中男性170例, 女性70例, 年龄35~76岁。静脉留置针可在手术中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 便于给药和抢救、静脉化疗, 适用于输液时间较长者。

1.2 穿刺方法

(1) 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的病情及合作程度, 选择的部位一般为上肢的肘部静脉、前臂静脉、腕部静脉及下肢的大隐静脉, 即较粗的静脉。避免使用靠近神经、韧带的静脉及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穿刺环境应整洁安静、光线适宜。

(2) 在操作前应做好心理护理。患者对于此操作可能产生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的情绪, 此时我们应以诚恳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为其讲解使用留置针的目的及操作方法, 讲明使用留置针可给治疗带来的好处。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 不在该肢体测血压,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 以免造成回血, 堵塞血管。

(3)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查对制度, 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止血带宜扎在距穿刺点6 cm以上的位置, 消毒范围8 cm以上待干, 取下针头保护帽, 旋转松动针芯, 并检查针尖及套管尖端有无弯曲及倒钩。右手持套管针针翼, 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血管, 见到回血即降低穿刺针的角度, 沿血管前行1~2 mm, 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抽出针芯, 无菌透明贴膜做封闭式固定, 旋松肝素帽, 使血液回流至肝素帽, 嘱患者松拳, 松止血带, 固定并消毒肝素帽, 连接输液器头皮针, 调节输液滴速, 观察穿刺局部情况, 固定输液管。在针栓上贴一条胶布, 注明穿刺日期 (也可先将输液器头皮针与留置针的肝素帽连接固定, 排尽空气, 穿刺方法同上) 。

2 护理要点

(1) 输液完毕, 应将输液管与头皮针管分离 (如为影响心脏血管的特殊药品, 应该拔出头皮针, 消毒肝素帽后直接与带有封管液的空针连接) , 回抽有回血, 用正压、脉冲法向头皮针管注入3~5 ml肝素液封管 (肝素液配制成25 U/ml, 4℃冰箱内保留24小时) , 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头皮针, 用管夹夹住留置针管近端, 牢固固定 (当夹闭延长管远端时, 因液体空间相对较大, 延长管的弹性面积相应增加, 使血管内压力大于延长管内压力, 从而使回血率升高, 相应堵管率升高, 导致留置时间缩短) , 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 可以避免血液反流, 降低堵管的发生率, 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连续输液者, 每日更换输液器, 对较长时间不输液者, 每24小时用肝素液封管一次。

对小儿、有出血倾向者、凝血机制障碍和肝功能不全者, 用生理盐水封管。小儿2~5 ml, 成人5~10 ml, 方法同上, 每6~8小时封管一次。

(2) 再次输液时, 用消毒棉签消毒肝素帽, 回抽有回血, 检查输液装置无误后再连接。

(3) 穿刺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 透明贴膜与皮肤粘贴不紧时, 应由下向上撕下贴膜, 用消毒液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待干后重新用透明贴膜固定, 针栓上贴一条胶布, 注明穿刺日期。留置时间一般为5~7天。

(4) 护士应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疼痛, 有无渗漏, 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沿血管走行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穿刺点约5分钟, 防止出血。可将土豆切成薄片敷在肿胀的部位, 也可用25%硫酸镁湿热敷, 有利于消肿。

(5) 患者出院或不输液时, 拔管方法同上。

3 观察结果

本组240例患者中, 留置时间>3天的190例;3天内发生静脉炎合并液体渗漏的43例;导管堵塞3例;因肢体过度活动, 导管自行脱出1例;穿刺失败3例。

4 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4.1 静脉炎[1]

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

静脉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 细菌性静脉炎严重者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加强护理操作技术, 穿刺时从远端开始选择较粗的静脉, 在应用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 用生理盐水冲管,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液体渗漏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与血管选择不当、穿刺方法不当、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过大、外套管未完全进入血管内及患者不恰当的活动有关, 可出现肿、疼等症状, 甚至可出现组织坏死。因此, 要在提高穿刺水平的基础上, 妥善固定导管, 避免留置针的肢体过度活动, 穿刺部位的衣服应宽松。

4.2 导管堵塞

与静脉营养液、血液制品及特殊药品输完后冲洗不彻底有关, 为避免导管堵塞应彻底冲洗并及时封管。留置针留置时间越长, 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越大, 导管直径的大小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为预防血栓形成, 应尽可能选用外径小、长度短的导管, 穿刺粗、直、弹性好的静脉, 且置管时要求技术熟练、动作轻柔, 防止损伤血管内膜。导管堵塞与凝血机制异常也有关。输液时, 用空针抽出血栓才可输入液体。

5 体会

选择好的血管、正规的操作方法与正确的护理技术, 可以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降低住院费用。静脉留置针还可与三通管连接, 同时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 这有利于患者的抢救, 且患者躁动时不易脱出, 又能快速给药, 提高抢救成功率。头皮针穿刺每人约需用2~3分钟, 而留置针只需用30秒~1分钟即可完成, 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巧 篇3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与固定; 操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19-01

由于静脉留置针有利于保护病人血管,活动影响少,更重要的是便于维持静脉通路,用于紧急抢救及间断给药,同时操作简便,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已作为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得到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留置针的设计、穿刺和固定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改进。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科760例患者使用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我们对穿刺方法和固定技巧进行了探讨,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60例,男406例,女354例,年龄16至87岁,平均年龄46岁。留置部位均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3天。使用材料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imaⅡTM密闭静脉留置针22G、24GY型,3M医疗产品供应的型号为6cm×7cm透明敷贴和内附输液贴两条。

2 方法

2.1 充分作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个人准备:操作者洗手、戴口罩,良好的心理素质;(2)用物准备:包括药物、静脉穿刺用物、静脉留置针和固定材料;(3)病人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告知留置针作用、注意事项、保留时间,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保持体位舒适;(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2.2 充分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 选择粗、直、弹性好、方便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根据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细、短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机率[1]。

2.3 穿刺技巧: 采用自然状态静脉穿刺法。被穿刺手放于自然状态,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紧止血带,操作者先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充分转动针芯,常规消毒皮肤8×8cm,嘱病人自然放松被穿刺手,手向掌心方向弯曲成弧形1300[3],操作者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放于病人手背两侧,紧握病人并拢四指或五指,绷紧血管下端皮肤,使血管充盈固定,右手拇指和食指呈上下方向持针,与皮肤呈30﹣45°角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食指和拇指呈前后方向持针,降低角度以5°角平行进入,沿血管前行2﹣4mm ,以确保外套管进入到静脉内再送管。送管时右手退针芯,左手送管,仍需绷紧皮肤,送管完毕,松止血带,防止皮肤松驰血管滑动,引起导管扭曲、打折,送管困难。

2.4 固定技巧 :采用四贴固定法固定静脉留置针。(1) 取3M透明敷贴内附输液贴1先固定外套管Y型针座横贴于皮肤上; (2) 然后揭去无菌透明敷贴衬底,将针座部位完全置于敷贴内,将敷贴与针座紧密粘贴,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双手大鱼际肌向两侧轻压敷贴10—20秒, 利于敷贴胶层与皮肤粘合,减少空气腔,切勿拉伸敷贴,保持无张力固定敷贴; (3) 再将留置针尾端按走向U型盘曲延长管,肝素帽置于敷贴上缘1-2厘米处,输液贴2贴肝素帽于皮肤上。切忌将肝素帽、连接输液管头皮针贴于3M敷贴上,以免影响牢固性,亦不宜将肝素帽固定于皮肤上过高位置,以免折叠成角影响通畅,同时范围过大不宜保护;(4)再将写有日期时间的记录膜作为一输液贴,与延长管贴于敷贴表面输液贴1位置,以加固延长管。如肝素帽上输液贴松动,可随时更换,不影响透明敷贴的牢固性和留置针的使用。

2.5 加强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中,留置针滑出的主要原因是敷贴脱落[3]。告之病员留置针部位避免摩擦、潮湿,避免局部肢体剧烈活动、受压、下垂、提取重物,以減少敷贴卷边、脱落和防止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3 小结

操作者良好的穿刺技术和妥善的固定方法,不仅直接保证静脉给药的顺利进行和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还同时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采用被穿刺手处于自然状态下,手向掌心弯曲成弧形1300,直接刺入静脉,既可防止血管滑动,又能减轻因针尖在皮肤内潜行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剧痛。穿刺时拇指和食指不同的持针手法,既可避免进针时力度不够进针困难,引起病人痛感明显,又能避免刺入过深,穿透血管壁引起皮下血肿和液体渗漏的发生,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采用“四贴固定法”固定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的可见性便于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固定Y型针座,可防止留置针脱出;双手大鱼际肌轻压敷贴10—20秒,可通过热传导可增加敷贴粘性,减少敷贴卷边脱落;U型固定延长管,肝素帽固定于敷贴上缘附近,便于连接输液器头皮针和封管,减少局部摩擦;记录膜贴于敷贴表面白色输液贴上,文字更清晰,还可加固延长管,充分利用材料。此方法牢固、美观,方便、节省,病人满意,活动方便。同时加强病人宣教,更有利于留置针的保留,减少非计划性拔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

[2]梁慕珍.输液时针头直刺静脉减轻疼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8):694—695.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技巧 篇4

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头皮静脉穿刺方法 头皮静脉的选择

首选用正中静脉,此静脉是头皮静脉中较大的一支,粗短而直,不易滑动,易固定,其次颞浅静脉,(此静脉细长浅直,不滑动,暴露明显)、耳后静脉(较为固定,且稍粗直,或略带弯曲,但易破)

以5ml注射器抽取0.9%生理盐水3ml~4ml,与套管针相连。消毒穿刺部位,左手绷紧头部皮肤,右手持套管针与皮肤成5°角,快速刺皮后,降低穿刺角度,视血管情况在皮下潜行约0.5厘米,针头与血管平行,缓慢直刺血管,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向血管内试推入少量0.9%生理盐水,针头部无肿胀左手固定针柄,右手拇指、食指捏住针翼,缓慢退出内针芯,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以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头皮针塑料管以“S”或“U”型固定在针翼同侧。

头皮静脉穿刺技巧

新生儿头皮静脉丰富,但管腔小、管壁薄、表浅、弯曲,较直部分短,加之患儿无主动配合能力,末梢循环不良,头部常呈暗紫色且皮肤松弛,静脉穿刺难度较大。穿刺的部位、进针的角度、深浅度及手法都要控制在适当的程度。刺皮要快,皮下潜行要稳,探血管动作要轻柔、缓慢,见回血后要立即停止进针,送管要适当,切忌不要过深,以免穿破血管。

固定方法

ß 良好的固定方法可提高留置时间.固定是整个穿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外套管的滚动、滑脱,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致患儿哭闹,重者可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ß 我们在穿刺点的两侧均给与固定,这样就增加了套管针的稳定性,降低了药液对血管的压力,减少了对血管壁的损伤。头皮针塑料管与延长管间的“U”、“S”型固定,减轻了外力对延长管的牵拉。

四肢静脉穿刺法 方法

同头皮静脉穿刺法,采取斜刺法在欲穿刺的静脉旁侧距静脉约1 cm~1.5 cm处,针头与皮肤成20°~30°,将针头刺入皮下,然后在皮下潜行0.8 cm~1 cm后再剌入静脉,适于肘静脉、大隐静脉及较大静脉等。最后小夹板固定关节处(夹板外包裹纱布),松紧适宜,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达不到固定的作用。敷贴固定时避免张力性粘贴

腋下静脉穿刺法

先将留置针排气,将患儿置开放式抢救台上,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使穿刺上肢肢体与躯干成110°~145°角,暴露腋窝,协助者固定躯干使患儿与床面呈30°~45°角。左手拇指及其余四指轻握该侧三角肌下缘使腋窝处皮肤绷紧。腋静脉位于腋下动脉的内侧,颜色呈蓝色无波动。

ß 常规消毒后操作者右手食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左手稍抬高肩部并绷紧腋窝外皮肤,与皮肤呈现出10°~25°角进针留置针在腋下静脉下方0.5~1.0cm处进针,见回血后将留置针针芯拔出,软芯轻轻送入,接肝素帽,用3M透明敷料固定,手臂恢复自然位置,注明穿刺时间。检验方法

ß 证明穿刺成功与否的方法。将留置针软管送入腋静脉内,拔出硬芯回血顺畅,接液体后滴注顺利,患儿安静无不良反应,证明穿刺成功。

ß 若误入动脉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在肝素帽与留置针接头处可看到回血明显波动,立即拔出,按压5分钟后重新选另一侧腋下。

优点

ß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皮静脉表浅细小,血管壁薄嫩,管腔窄,血管外观小于留置针,留置过程中针尖软管部分紧贴血管内壁,四肢血管管腔细小,且患儿无自控能力,活动灵活,套管针体易刺激管壁导致静脉损伤,加之血流相对较慢,在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脂肪乳,氨基酸溶液)时,可造成血管壁机械腋静脉离心脏近,该静脉是贵要静脉与肱静脉汇合而成,收集上肢浅、深静脉的全部血液,位置恒定,管腔粗大,管壁厚,走行直,套管针体不易损伤血管,血流快,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从而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四肢留置针不易固定,腋下静脉位置隐蔽不易被患儿抓掉,安全性较高,且不影响活动,有利于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

ß 性损伤而引起局部的发红或苍白,长时间留置易发生静脉炎。

注意事项:预防堵塞

腋静脉靠近心脏,在每次更换连接管头皮针注射器时,应排尽管内空气,同时在每次更换药液时,应将留置针内回血冲干净,以免在留置针管内形成小血凝块,引起堵塞。

注意事项:防止渗漏

ß 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少量液体渗漏时不易发现,应经常对比、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发现渗漏及时拔针。

穿刺注意事项由于套管针翼前能进入血管内的针体全长只有 2.7cm左右,故穿刺点离血管距离不宜太远,穿刺角度不宜>30°,以免刺入腋动脉,如误入腋动脉,应立即拔出,并按压穿刺点,以免出血。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才能有效地延长保留时间,穿刺时进针速度宜慢。

桡动脉的穿刺方法 穿刺点的选择

ß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能够降低术者穿刺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所以穿刺点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桡动脉越靠近远端其走行越为表浅,但其分支也越多,因此如果穿刺点的选择过于靠近远端,误入分支血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如果穿刺点过于靠近近心端,由于桡动脉的走行较深,也会增加穿刺的难度。

* 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即先将前臂掌侧腕关节上方第2横纹平分为内外侧各二分之一,再取其外侧中点为进针点。此处为桡动脉的终支与掌浅支分支的前段,分支相对较少,穿刺误入分支血管的几率较小,血管较大,位置较浅且血管直,穿刺容易成功。

穿刺手法

ß 在桡动脉穿刺时最好能够将患者的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时将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行方向。食指所指部位即为穿刺的“靶点”,三指所指线路即为进针的方向。

这里需要避免的一种情况是,有些术者为更清楚地感觉动脉搏动手指按压过度,这样就会造成桡动脉远端的血流受阻,人为增加了穿刺的难度。进针的角度一般为20~45°,进针后见回血,停止进针,两手配合,左手进软管右手退针芯,确定软管在血管内后固定。

桡动脉穿刺过程中的问题及处理

ß 1).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不成功

原因 ⑴未能刺中桡动脉:如果此时仍存在桡动脉搏动,对于较硬易于滚动的桡动脉,患者的动脉搏动很强,但难以刺中,这种情况下适当加大进针的角度和速度常有助于刺中桡动脉;相反对于桡动脉较细、搏动较弱的患者,应小角度穿刺,同时缓慢进针常有利于穿刺成功。

ß ⑵穿刺部位桡动脉走行迂曲:通常在这种情况下难以保证穿刺时的进针方向与桡动脉走行一致,因此穿刺难以成功,多需要更换穿刺点至桡动脉走行较直部位后再行穿刺。

ß ⑶桡动脉发生痉挛:这种情况下常表现为桡动脉的搏动减弱甚至消失,此时选择盲目穿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桡动脉痉挛的程度,等待桡动脉搏动恢复后再行穿刺或许是更为明智的选择,也有学者认为皮下给予硝酸甘油有助于缩短桡动脉痉挛后的恢复时间。

⑷穿刺局部形成血肿:此种情况下在原部位继续穿刺很难获得成功,应避开血肿部位后重新选择穿刺点。

ß 2).穿刺针刺入桡动脉,但穿刺针尾部血流不畅

原因:⑴穿刺针尖斜面未完全进入血管腔:在这种情况下,针尖的位置可能位于桡动脉的前壁或后壁,术者常可通过调整穿刺针的深度和进针角度使针尖完全进入血管腔。

(2)穿刺针进入桡动脉分支:在调整穿刺针位置后仍血流不畅,提示此种可能,穿刺点过于靠近腕部时多见,常需要向近心端前移穿刺部位后再次进针。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保留成功的因素 影响因素

ß 1.较胖患儿 血管较深,穿刺时要掌握好深浅度,扎上止血带后,如用于可触摸到的血管,且血管充盈时,以20°~30°角在血管的上方,看准方向进针,见回血后,减小角度,顺血管方向将套管针送入血管内。若触摸不明显的血管,进针以30°~40°进针,如无回血可适当再抬高角度,且穿刺要深,可获得成功。

ß 2.较瘦患儿 一般血管较表浅,显露明显,进针角度要小,以8°~12°角进针,可望成功。

ß 3.水肿 因患儿皮下水肿时,血管不易显露,穿刺时按压局部,待血管显露时再行穿刺,进针要比平时略深。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 篇5

【摘要】 总结20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包括穿刺方法、心理护理、血管选择、置管时和置管期间的护理、拔针注意事项等,良好的护理可提高患者使用留置针的效果,减少使用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冲管;封管;护理

近几年,本院临床已广泛应用静脉留置针,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Vialon材料制成的静脉套管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留置针的诸多优点已越来越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尤其是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神志不清醒的患者,也应该向其陪护解释清楚。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择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1.3 材料准备 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肝素帽、敷贴、输液器等。

1.4 穿刺过程 向患者讲解留置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优点,以取得患者合作;用22G或16G静脉留置针常规静脉穿刺法穿刺成功后退出针芯0.2cm,再沿血管走向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因留置针针芯比外套管长0.1cm,退出0.2cm使针芯针尖完全在留置针外套管内,避免逆入血管内刺破血管),松开止血带,用敷贴固定留置针连接输液装置。

1.5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正确的封管

2.1 封管液的选择 目前认为肝素封管明显优于生理盐水,其原因是肝素溶液有抗凝作用,而生理盐水无抗凝作用[2]。肝素盐水封管有可能引起?缪?疾病病人?缪?和肝素过敏,从而限制了留置针的使用。而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具有范围广、不需要配液、免受污染等优点[3]。

2.2 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 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4]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某些患者,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生理盐水封管不必配液,避免了配液时引起的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患者可减少肝素钠溶液的应用。

2.3 封管的技术 封管时应用脉冲式的方法将封管液推入,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推注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5],避免了血液返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这样就不致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ml连接输液,回抽凝血块,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注意正压封管,可以有效降低堵管率。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静脉留置针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静脉炎、液体外渗和套管堵塞。

3.1 静脉炎的预防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病人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6-7];主要表现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缗?性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耿少英等[8]研究,炎症以近心端和穿刺点部位发生率高且程度也较远心端为重。护士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心端开始,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入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穿刺处每天碘酒、乙醇消毒穿刺部位,盖上无菌敷料。

3.2 防止液体外渗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末完全送入血管内?崽坠苡胙?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9]。轻者?缦志植恐渍汀⑻弁吹却碳ぶ⒆矗?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为了避免液体渗漏,护士除掌握穿刺操作外,应固定好导管,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3.3 防止套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很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导管,每次输液完毕后应正确封管,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曲瑶等[10]观察120例进行快速推注与缓慢推注效果比较,缓慢推注组成功率为95.0%,而快速推注组成功率为53.3%。张家荣等[11]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快速推注封管液使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明显增高。拔针的护理

拔针方法不当,极易引起血管周围淤血,导致局部疼痛。因此拔针时应取无菌棉签放于穿刺点正方,迅速拔除留置针,同时按压穿刺点直至无出血,一般应大于5min。按压不当亦可导致局部淤血疼痛,而且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妨碍血管自我修复,影响再次穿刺。因此按压时不要只按压皮肤进针点,不按压血管壁进针点。小结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普遍头皮针反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降低对浅表静脉的损伤,可减少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静脉留置针可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且能够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静脉留置针为一次性产品,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既安全又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静脉留置针的健康教育 篇6

1.避免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血管。

2.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保护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抢救。

4.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二 可能出现的问题

1.静脉炎

2.输液反应。

3.意外拔管引起出血过多。

4.静脉留置针阻塞。

三 特殊指导(病人配合事项)

1.采取舒适的体位和肢体功能位置。

2.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小儿避免自己拔出,假如留置针脱出时立即用手压着针眼的上方并告知护士。

3.勿自行调节滴速。

4.局部皮肤保持清洁。

5.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6.有注射局部皮肤或全身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篇7

1 应用方法

1.1 操作要点

(1) 应用碘酒或酒精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范围在8 cm×8 cm以上。 (2) 使用前松动外套管, 转动针芯, 以便顺利完成送套管和拔针芯。 (3) 以15~30°的角度进留置针, 进针速度要慢, 直接刺入血管。 (4) 进针后注意观看回血腔, 见回血降低穿刺角度, 继续沿血管前行留置针1~2 mm, 右手固定针芯将针尾抬起, 这是送管的最佳时机;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缓慢送入静脉, 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 mm, 以免折转或脱出软管。 (5) 套管送入血管后, 松开止血带, 退出针芯, 放开调节器, 观察液体滴注良好, 针头部位不肿, 用胶贴固定, 调好滴速。

1.2 操作方法

根据输液的目的和种类不同, 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最适合患者病情需要的穿刺针。要选择手背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前臂静脉网等较粗直且富有弹性的静脉血管。适宜浅静脉选择并将留置针输液管排气, 常规扎止血带并消毒针刺点待干后, 手持针柄以15~30°进针, 见回血后手持针芯柄推针芯另一只手边送软套管至2/3或1/4处, 之后将止血带松开调节器开放, 点滴通畅即拔出针芯并固定。套管留置时间一般为3~5 d[1]。

1.3 封管的方法[2]和注意事项

封管频次为1次/8 h。输液后肝素帽常规消毒, 将抽取生理盐水10 ml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 mm, 缓缓推注封管。边推注封管液边快退针, 完成后拔针并维持血管内与留置针内压力平衡, 此时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 有防止回血, 避免堵管和抗凝的作用。

注意事项: (1) 为防止凝血堵塞的发生, 封管针头不得完全刺入肝素帽内, 以免推注完成封管拔针时产生的负压封管内倒流入血液; (2) 尽量避免四肢下垂, 因为这样远端静脉血流会出现减缓、滞流甚或倒流的发生, 套管尖端出现血凝堵管后使留置天数减少。

2 临床护理

2.1 套管留置针的妥善固定

为防止留置针脱出, 用胶布或透明敷贴常规固定, 患者不宜过大活动穿刺侧肢体。翻身时避免压迫套管针。

2.2 更换固定物

应常规消毒, 穿刺点用2%碘酊消毒并按压片刻, 更换频次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 有污染随时更换。

2.3 保持输液通畅

为避免回血凝固堵塞, 液体应及时更换, 穿刺点所在近心侧穿着衣物不要过紧。每日完成输液后常规完成封管, 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包扎好并妥善固定, 不得弄湿。

2.4 静脉炎的观察和预防性护理

注意观察有无炎性反应表现的发生, 如出现应立即将留置针拔出, 给予个体化的处理。静脉炎与机械、理化刺激有关, 导致静脉炎的因素主要包括药物刺激性强、插管时间长、导管移位等。使用套管针应注意在不影响输液的前提下, 选用细、短留置针为宜[3];选择合适的血管, 正确调节输液速度[4];输液时应持续 (湿) 热敷穿刺部位肢体;针眼处皮肤每日用碘伏消毒, 再以3 m胶布保持固定。

2.5 加强健康教育

向患者讲解留置针护理的相关知识, 保证顺利完成输液, 尽可能延长留置时间。指导长期输液患者及其家属自行保护血管的方法。完成输液后, 四肢末梢血管要经常适度按摩, 手背和足背轻揉, 伸握手部、热敷穿刺点周围皮肤等, 促进血液循环, 保持血管良好的弹性。拔管时应沿血管走向完成, 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 之后用棉签压迫穿刺点5 min后方可离开。

3 护理体会

老年患者皮肤薄, 肌肉萎缩, 血管脆弱, 肢体不动保持时间较短, 常规输液用锐利钢针易穿破血管为其主要不利因素。浅静脉留置针管柔软, 较少刺激血管, 血管不易被穿破, 若护理措施得当一般可留置3~5 d的时间。实践中, 只要穿刺部位无不适反应和静脉炎表现, 输液通畅, 不必更换穿刺部位, 对患者静脉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老年血管硬化患者在静脉穿刺时可因滑动而失败, 反复穿刺又会造成身心不适。血管内留置较长时间浅静脉留置针, 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提高遗嘱的遵从性, 更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住院老年患者多合并慢性疾病, 病情反复无常, 如夜间脑出血、脑梗死病情可加重。该类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可随时完成输液输血等救治措施, 赢得了抢救时间,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静脉留置针深受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欢迎和青睐。老年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 避免了多次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浅静脉得到保护, 出血和感染几率降低, 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进行救治, 抢救成功率和护理工作效率得以提高[5], 利大于弊, 应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娟炜, 林雯倩, 梁前芝, 等.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探讨.现代医院, 2007, 7 (8) :100-101.

[2]陈英, 于晓锦, 沈宏, 等.浅静脉输液技术进展.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11) :853-854.

[3]刘惠蓉, 吴丽苹.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现代护理, 2001, 7 (10) :8-9.

[4]许燕, 赵艳伟.头皮套管针的留置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12) :3-5.

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分析 篇8

【摘 要】目的:分析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患儿均需实施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68例。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参考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1%,参考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3.5%;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对比(P<0.05)。结论: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作为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299-02

静脉留置针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反复穿刺,避免破坏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并发症。同时静脉留置针不会对患儿带来痛苦,也不会延误给药时间,但在长期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会存在某些并发症,若没有得到及时准确护理,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对患儿健康成长造成影响[1]。为了保证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笔者主要分析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措施,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36例新生儿,男84例,女52例;日龄1-30d;患儿均接受头皮静脉留置针;根据患儿就诊顺序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68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参与研究进行对比(P>0.05)。

1.2 护理方法

参考组实施常规护理。患儿在静脉留置针期间,需密切观察留置期间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同时要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工作,缓解家长的负面情绪,使家长可配合护理人员护理工作,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新生儿静脉留置时,需选择合理的穿刺方法,明确血管,做好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并要做好患儿的疼痛护理,减轻患儿在静脉留置针使出现的疼痛感。

1.3 评价指标[2]

疼痛评分:根据NIPS量表,对新生儿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从患儿哭闹、行为、呼吸、表情、觉醒5个因素出发,哭闹为0-2分,其余为0-1分,共6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均数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以t检验;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64例,占94.1%;参考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50例,占73.5%;组间对比(x2=5.34,P<0.05)。

2.2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参考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3 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出现1例渗漏,1例静脉炎,占2.9%;参考组出现5例渗漏,3例静脉炎,2例静脉留置针堵塞,占14.7%;组间对比(P<0.05)。讨论

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干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加强穿刺的护理工作。(1)选择有效的穿刺方法。在穿刺前,需将周围毛发刮除干净,便于固定套管针,消毒进针点,进针时速度缓慢,直刺血管;掌握好进针的角度,予以有效固定。(2)明确血管。在静脉留置针时,需选择较好的静脉血管,可选择富有弹性,走行较直的静脉。而患儿在留置静脉留置针时,通常留置时间控制在5d,不可留置过长时间。(3)疼痛护理。患儿穿刺前,需评估患儿生命体征,选择适宜时间操作。同时可以采用蔗糖水使患儿口服,激活体内内源性阿片[3],使患儿在静脉穿刺时起到镇痛效果。在穿刺时,患儿需保持舒适体位,使患儿维持屈曲体位,降低疼痛感,同时尽量转移患儿注意力。而护理人员要保证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仔细检查留置针的完整性,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掌握熟练的穿刺技巧,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尽量多抚摸患儿,刺激新生儿的运动感觉系统,减少应激行为,减轻疼痛程度。(4)健康教育。患儿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时,需要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家属对静脉留置针有个正确的认识,得知留置针的目的和意义,留置期间可能出现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方法,以此降低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5)观察局部反应。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期间,需要仔细观察穿刺部位情况,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炎症反应,若发现异常问题,要立即采取相应方法加以处理,确保静脉留置针的安全性[4]。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参考组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4.1%,参考组静脉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3.5%;组间对比(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轻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参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组间对比(P<0.05)。由此可见,在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工作中采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延长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作为新生儿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护理技术:留置针的应用 篇9

不同年龄的病人其皮肤、血管的状况不同。

儿童:皮肤细嫩,血管壁的弹性好,可穿刺点少。

老人:皮肤干燥,无弹性,血管壁的脆性大,弹性差。

二、穿刺点的选择

选择前臂外侧静脉,头静脉是最佳选择。(因头静脉是人体外周静脉中唯一一条特殊静脉。特殊静脉:静脉的内膜层有一层环形的和纵形的平滑肌。提示:静脉壁的弹性好。)尽量不要在关节部位进行穿刺。尽量不要在不完整的皮肤上进行穿刺。

三、正确的消毒方法

国外:先用酒精清洁皮肤,再用碘伏消毒。碘伏的持续消毒作用可达5—6小时。

国内:先用碘酒消毒,再用酒精脱碘。碘酒的持续消毒作用仅8分钟左右。碘酒未干,达不到彻底消毒的作用。切记:一定等碘酒干了以后再脱碘。

四、头皮留置针的操作规程

步骤:1.洗手;2.戴口罩;3.物品准备:头皮留置针、透明敷料、余同静脉输液;4.查对;5.配药;6.向病人解释;7.三查七对;8.排气;9.选择血管;10.碘酒消毒,直径约为8cm;11.选择针的型号:儿童输液、输血,24g、22g;成人输液22g、20g;成人输血20g、18g;12.头皮针连接输液器后,头皮针插入肝素锁,肝素锁连接头皮留置针;13.排气,准备透明敷料;14.扎止血带; 15.酒精脱碘;16.松动外套管;17.进针点的选择:在消毒范围内中上2/3处、血管的上方进针; 18.进针角度:15—30度;19.进针速度:慢。因针尖是经过电子打磨的,进针过快易刺破血管壁;20.注意观察有无回血,见回血后即降低角度(约5—15度)再进针0.2cm,以确保软管在血管内;21.松开两翼且固定两翼(食指与中指)。注意不要跨越无菌区;22.拔出针芯0. 5—1cm后,将软管全部送人血管;23.松止血带;24.打开调速器;25.将针芯全部拔出(确认穿刺成功后拔针芯);26.用透明敷料固定。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注意直的一端与血管平行,另一端偏向血管的外侧。(避免接口压迫血管阻碍血液回流);27.调节输液速度;28.填写输液卡;29.整理床单位。

五、封管

先将头皮针拔出剩针尖,推注2—5ml,封管液剩0.5ml后一边推一边拔针尖,确保正压封管。

封管液的种类及用量

1.生理盐水:5—10ml,每8小时一次。

2.稀释的肝素液:2—5ml,其抗凝作用达12小时以上。

封管液的配制

每毫升生理盐水中含肝素10—100单位。(1支肝素可加入125—1250ml生理盐水)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锁后,将头皮针插入即可输液。

六、护理

1.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为病人着想,努力提高护理质量。

2.严格无菌操作规程。

3.正确封管。注意将封管液充满管腔,以防发生堵管现象或血栓性静脉炎。

4.严格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征象。

5.intima可保留3--5天,最好不要超过一周。

6.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透明敷料应3~7天更换一次,夏天可两天更换一次。敷料不粘或污染应及时更换。

7.加强病人的宣教,做好解释工作。

8.按医嘱规定记录:穿刺日期、时间、部位、导管的型号、操作者姓名等,记录每天导管留置情况,有无红色肿或病人主诉。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篇10

1临床资料

本科2009年3月-2010年8月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3 950例, 其中男2 100例, 女1 850例, 年龄3~89岁, 留置时间3~7d, 均取得满意效果。

2操作方法

2.1 穿刺部位及方法

根据患者年龄、静脉条件、输液量多少选择好留置针及穿刺部位, 婴幼儿多采用头皮静脉, 年长儿及成人多用手背及前臂静脉。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 穿刺方法与平时静脉穿刺方法相同, 只在见针头内回血后, 将针芯稍退出约1~2mm, 然后将留置针沿血管走行方向慢慢送入血管。若血管条件好, 穿刺技术较高, 把握性较大, 也可在见针头内回血后直接将留置针送入血管。然后打开输液器开关, 察看液体滴入是否顺畅, 调整好滴速。

2.2 封管方法

液体输完时从100ml生理盐水加12 500U肝素的封管液中抽取5~10ml脉冲式正压封管, 即一推一顿, 使液体在管壁内形成细小涡流。当封管液推剩1ml时将留置针延长管上的夹子靠近针座, 在推液的同时夹闭, 然后边推注边退针, 直至针头完全退出。如患者对肝素过敏或不宜使用肝素时, 也可单用生理盐水封管。小儿尽量不用肝素液, 因为小儿凝血机制不完善, 容易引起出血。

2.3 留针时间

国内尚无统一的标准, BD公司推荐3~5d, 只要注重护理, 保持穿刺部位局部清洁、干燥、密闭的固定环境, 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 留置7d以上是完全可行的。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凝血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 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 d。

2.4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 使其松紧适宜, 牢固美观, 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 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5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固定时, 有突起面贴于皮肤上, 这样使针翼与皮肤有一定空隙, 便于皮肤表面通风干燥。 (2) 穿刺见回血后, 退导丝时要适度, 正好将导丝针头斜面退入针套软管内, 既可避免向血管内进针时穿破血管壁, 又不使软管折曲而难以向血管内进针。 (3) 穿刺完毕向前折换Y型管固定时, 不要将前折软管压于穿刺的血管上, 以防输液不畅。 (4) 次日输液时要检查针头有无脱出、折曲, 血管有无红肿、发硬, 穿刺处有无溢液或脓栓形成。如推注困难, 可用1ml皮试针缓慢冲击式抽吸-推注。封管后要经常巡视, 若有回血再次正压封管。如有红肿、血管发硬, 应更换部位输液, 局部用50%酒精或硫酸镁湿敷。

3体会

(1) 留置针的使用打破了以往输液每次穿刺的常规, 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又为抢救急危重患者赢得了时间, 使抢救治疗工作得以有效顺利地进行。 (2) 留置针充分固定好, 患者输液完成后, 可以适当活动。针套为软质, 不必担心活动时针会刺穿静脉。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深得患儿家长的欢迎。 (3) 应用静脉留置针时, 推注生理盐水的速度一定要慢, 过快推注会使血液反流入针头内, 血液凝固, 堵塞针头, 造成留置失败。若发现留针后针头内有血液, 应及时重新留置, 以免影响应用。 (4) 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打针输液的治疗工作中解脱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做好生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 使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得以实现,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篇11

本组患者36例, 男20例, 女16例, 年龄33~70岁, 保留时间最长7 d, 最短3 d, 因烦躁自行拔管的患者1例。

2 护理

2.1 穿刺方法

静脉穿刺部位:四肢浅静脉, 避开关节部位, 选择易固定不影响活动部位。穿刺前需向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说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怎样配合.让患者放松, 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情绪。以达到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尽可能选择粗直, 弹性好的静脉, 皮肤受损及感染处需避开。在穿刺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 吉尔碘消毒2次待干, 轻轻左右旋转松开留置针外套管, 针尖斜面朝上15°~30°进针, 看见回血后放低穿刺角度为10°缓缓沿静脉推进0.5~1.0 cm松止血带, 用透明胶妥善固定, 保证使其松紧适宜, 不打折扭曲、保证患者适当活动。填写穿刺卡、注明、姓名、日期、时间, 按时更换或拔除留置针, 避免感染, 封管液通常采用 (生理盐水100 ml加肝素钠0.2 ml) 。肝素钠溶液3~5 ml, 输完液后以脉冲式缓慢推入进行封管, 如推入过快短时间内肝素液进入过多其血管管壁通透性增加, 可诱发血管外渗肿胀[1]。输液前, 用5 ml注射器抽取肝素封管液2~3 ml冲洗管道, 切记先回抽凝血块, 避免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 以防止凝血块挤入血循环而发生栓塞。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延长管近段, 防止血液阻塞针眼。

2.2 留置针护理

2.2.1 进行健康指导静脉置管前, 护士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及相关事项, 让其充分了解使用留置针有助于减轻患者精神及身体痛苦。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以便积极配合, 指导患者不宜过度活动穿刺侧肢体;以免留置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致静脉炎及血流不畅而致套管尖血液凝固, 缩短留置时间。

2.2.2 定期巡视置管部位值班护士,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静脉炎的发生。如果发现皮肤红.肿等异常情况, 立即停止输液。综合评估炎性早期症状, 应立即拔管, 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对症处理, 减轻患者痛苦。

2.2.3 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做好全面护理。但频繁揭开保护膜易导致留置针脱出, 且揭开紧贴皮肤的保护膜, 使套管在血管内移动易致血管损伤, 增加患者痛苦, 如穿刺处出现渗液、渗血、出汗较多、保护膜与皮肤间有气泡时应及时更换并注明放置日期、姓名、时间。长期输液者, 应每24 h更换输液器1次, 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保持静脉留置针的通畅[2]。

2.2.4 并发症的处理 (1) 穿刺尽量选用粗而直, 避开静脉窦。回流通畅的静脉, 注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减慢输液速度。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 早期 (24 h内) 冷敷, 24 h后硫酸镁热敷加速血液, 缓解疼痛, 肿胀等不适。 (2) 当拔管后出现红肿热疼感染症状, 先用吉尔碘涂抹穿刺点或用百多邦软膏、中药黄金散外敷。 (3) 留置针留置期间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现象, 如热敷后效果不好应立即拔除留置针。 (4) 封管发生堵塞的时候, 应该先回抽, 不能用注射器推液, 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入血管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 告诉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 卫生, 防治透明胶于皮肤粘接不牢, 透明敷贴按时更换.如有污染贴膜脱落现象随时更换。 (6) 拔管沿血管的方向动作轻柔,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1~2 min, 预防出血, 对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要增加按压时间。待无出血用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防治感染。

2.2.5 营养不良,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应加强营养, 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炎能力。

3 结果

静脉留置针既减少了患者痛苦又保护血管,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无1例静脉炎的发生。

4 讨论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痛苦小, 容易被患者和护理人员接受。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恐惧, 又保护了周围浅表静脉, 降低输液意外感染的机率。同时可以为护士节约时间。静脉留置针可利于长期输液患者适当活动, 能够保持静脉管道持续通畅, 方便危重及婴幼儿患者抢救时特殊药物及时应用。静脉留置针避免重复使用,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于长期输液的患者, 可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保证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浅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研究.护理杂志, 2006, 12 (5) :836.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篇12

关键词:婴幼儿,头皮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

为了使广大同仁在最短时间内获悉更多的的信息, 尽快使小儿留置针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减轻患儿痛苦, 减轻家长的心理压力, 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静脉留置针可应用于静脉输液, 反复多次采血及增加血容量的快速输液, 特别对抢救危重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据报道静脉留置时间常规为3 d, 最长为7~10 d。我院经反复临床应用从2000~2006年对158例头皮静脉留置案例的观察发现套管针留置时间的长短与以下5个因素有关:穿刺部位;固定技术;封管技术;输入药物的性质;小儿及家长的合作程度。总结经验, 找出影响小儿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的重要因素, 现报道如下。

1穿刺部位的影响

小儿静脉套管针穿到部位可选择:①新生儿四肢静脉;②新生儿头皮静脉;③极低体重儿腋静脉及早产儿的腋下表浅静脉;④小儿头皮动脉 (主要用于反复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气, 避免重复穿刺) ;⑤婴幼儿及危重患儿颈外静脉穿刺。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宜选择粗、直且弹性较好的血管, 穿刺部位宜平坦。我院自2004年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2-24G静脉留置针穿刺158例, 其中新生儿116例, 婴幼儿42例, 年龄最小的为出生后10 min, 最大为5岁, 均采用静脉穿刺术, 结果发现小儿头皮正中的静脉的留置时间最长, 达7 d;其次是头顶两侧颞浅静脉, 最长留置时间为5 d;耳后静脉留置时间为4 d。其他部位时间更短。

2固定技术的影响

常规固定技术是用3M透明塑料布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 透明胶上缘在外套管针翼一半处, 然后用长约6~7 cm的抗过敏胶布经肝素帽下方至两侧针翼固定, 再用抗过敏胶布固定穿刺软管外露部位。但新生儿及婴幼儿易啼哭, 头部出汗多, 易造成胶布粘度下降致软管滑脱。我院自2004年采用新的固定方法后, 未发现置管针脱出现象。方法如下, 用3M胶布以穿刺点为中心平整粘贴, 透明胶上缘至针翼上方2㎝处, 后经肝素帽下方用抗过敏胶布固定两侧针翼, 再用抗过敏胶布固定肝素帽的前2/3处。这种固定方法可使套管针牢固, 不易松动。封管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一条畅通的静脉输液通路, 将残留的刺激性药物冲入血液, 避免刺激血管。

3封管技术因素

封管液得当, 方法正确, 则可延长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传统的静脉套管针的封管是用注射器抽吸25U/ml的肝素液进行封管。有资料报道, 小儿留置针可用生理盐水代替肝素盐水封管。因肝素液封管对某些出血性疾病则不宜使用。故用生理盐水封管较安全、妥当。封管时用左手食指按压针翼, 边推注边封管边退针, 最后留下0.5 ml超过计划管液注满肝素帽, 以防退针时带出针管。因为封针头若全部插入肝素帽内, 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 会使血液随拨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套管内, 导致凝血堵塞。我们的封管方法无一例失败。

4输入药物的性质对留置时间的影响

当刺激性药物以及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刺激血管壁, 引起血管收缩、痉挛。因小儿头皮静脉浅表, 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少, 血管通透性差, 易诱发局部炎性反应。

5留置时间与小儿家长的合作程度相关

婴幼儿因套管针留置于头部有不适感, 爱哭闹, 易扯脱。因此, 在使用静脉套管针前, 应先告知家长套管针的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 争取得到家长的合作。对婴幼儿采用简单、他们易接受的语言进行劝慰, 尽量争取得到患儿的合作。对不合作者用无指手套套住双手, 以防扯脱针头。

上一篇:国学知识大赛下一篇:酒店学习培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