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精选12篇)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1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普遍应用是临床治疗、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 不仅避免了每日必须进行的静脉穿刺, 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具有在静脉内置留时间长且不易破坏血管壁的优点,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是临床上有时会出现无法一次穿刺成功的现象, 而且留置针的价格比普通头皮针贵十多倍, 对穿刺技术的要求更高, 以确保使用留置针的成功。2007年11月—2008年11月我科使用BD公司生产的22G、24G留置针共1 020例, 一次穿刺成功918例 成功率90%。其中右室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38例, 重度营养不良、癌症病人晚期30例, 肾功能不全高度水肿12例, 肥胖病人22例.。通过对1 02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总结, 将临床实践护理体会进行总结, 现报道如下。
1 静脉留置针的准备
1.1 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我科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2G、24G静脉留置针, 3M无菌透明贴。
1.2 静脉留置针的适应范围
需按时多次输注药物, 输液疗程在1周以上, 外周血管健康的输液病人。
1.3 评估病情及穿刺部位
查阅病历、观察病人、了解病情, 评判病人静脉留置的难易程度 (选择较粗、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 。①对脱水末梢循环差的病人, 穿刺时应将置留针头胶塞接头皮针注射器 (内有生理盐水或葡萄糖) , 排空气后穿刺时将注射器放在低于穿刺点的床上也可采用助手轻轻抽吸注射器, 这样可减少因末梢循环差、回血慢导致操作者判断错误而盲目进针穿破血管[1]。②对高度水肿病人, 不扎止血带, 操作者选好血管, 消毒病人穿刺部位皮肤以及操作者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皮肤。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同时按压穿刺血管部位, 直至血管显露, 再次消毒后迅速穿刺, 这样可避免因扎止血带后水肿更明显, 血管显露差。③对老年消瘦、皮肤松的病人, 穿刺时绷紧皮肤是关键, 特别是见回血后, 边退针芯边进软管时助手将穿刺点皮肤向远端绷紧, 这样避免了退针芯速度大于进软管速度而造成的软管打折, 穿刺失败。④对于肥胖病人, 改变进针角度。
2 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法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 封管液是保持通畅的关键, 封管液选用15 U/mL肝素盐水液2 mL~3 mL或生理盐水5 mL正压封管, 我科选用生理盐水封管, 简单、方便、经济, 收到了满意效果。
3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3.1 置管堵塞
浅静脉留置针堵塞是由于封管液选择不当, 封管方法不正确, 微量泵输入药物时剂量较小, 部分管径阻塞, 病人血液处于高黏滞等原因, 血液回流到硅胶管内停留时间过长, 药物沉淀, 输入脂肪乳或血液制品发生沉积, 均可导致管腔堵塞[2,3]。
3.2 堵塞后的处理
一旦堵管可用少量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导管, 尽量往外吸出血栓。不可强硬推入液体, 以免形成血管栓塞。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 输入刺激性药物或者黏糊性强的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3.3 改进封管方法
采用5 mL生理盐水, 将穿刺肢体抬高后再推封管液。
3.4 静脉炎
3.4.1 发生原因
①套管针留置时间长, 专家研究置管时间不超过5 d;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如化疗药物、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甘露醇等;③老年人因反复住院输液, 周围静脉大多严重受损, 加之老年人血管弹性差, 脆性大, 抗化学性、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 置管期间的静脉炎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3.4.2 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
评估血管, 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直径合适的留置针, 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 穿刺部位避免反复穿刺, 也就是要求护理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技术操作, 穿刺前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如有破损及过期禁止使用, 必须一次性使用[4,5]。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穿刺毕以无菌敷料固定。视敷料污染状况随时更换, 既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又减少保护膜更换次数及不透气缺点, 减少针头突出频率及血管肿胀情况发生, 延长留置时间, 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灵活掌握留置时间, 发挥套管针优势。
3.4.3 静脉炎的护理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渗漏后早期可用冷敷法, 也可用硫酸镁加甘油持续外敷及中药外敷。
4 静脉血栓与静脉炎的关系
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包括:穿刺部位、留置针型号、病人血管条件、留置时间、穿刺技术、药物理化性质、输血速度、封管技术、无菌技术等。在各种原因的作用下静脉血管内膜损伤, 血栓形成;局部血管壁受到刺激引起细胞释放炎性介质 (如5-HT、组织胺等) 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促进了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 内膜炎症会使血栓与血管壁的粘连更加紧密, 血栓不易脱落、冲散、吸收而发生机化;炎症使局部血管增生, 管腔变窄, 血流变缓, 易形成血栓, 形成恶性循环, 加速静脉炎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护理
参考文献
[1]高荣花, 赵改婷.静脉留置时间对静脉损伤的影响[J].护理研究, 2006, 20 (7B) :1846-1847.
[2]张燕燕, 黄美香.不同剂量肝素封管对老年浅静脉留置效果的影响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19:1737.
[3]杨红荣.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7C) :1319-1320.
[4]李小燕, 金丹, 高小敏.静脉留置针末端处理方法[J].护理研究, 2008, 22 (11B) :2930.
[5]户倩.静脉留置针直接滴入采血法[J].护理研究, 2008, 22 (9C) :2461.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
一、静脉套管针护理如下:
(一)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2、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以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做好物品的准备
4、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碘伏消毒2次,待干,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进针,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1cm,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静脉滴注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5、妥善固定: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二)、正确的封管
1、封管液的种类即0.9%氯化钠注射液(内用)。肝素钠封管液:即生理盐水250ml加肝素钠1.25×104U.2、封管液的量及封管时间:生理盐水5~10ml停止输液后每隔6~8h冲管1次[2].肝素钠溶液3~5ml,输完液后冲管,抗凝作用可持续12h以上
3、封管的技术: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封管液推入过快,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容易引起外渗、肿胀。
二、并发症
(一)穿刺部位感染
1、原因:①操作技术不熟练、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②病人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③留置时间过长等。
2、措施:①洗手②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正确使用无菌技术可以预防感染。
(二)皮下血肿
1、原因:①准备进行穿刺的血管选择不当;②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③静脉留置针穿刺比头皮针穿刺难度大。
2、措施:①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静脉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血流丰富、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血管为宜。穿刺时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以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输入化疗药物时,静脉留置针的留置部位应避开关节,尽量避免选用上肢贵要静脉及其分支,因该静脉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容易发生静脉炎。如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则在输液时应抬高下肢20°~30°,并对相应肢体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缩短药物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有效减轻药物对下肢静脉的刺激。②采用2人配合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操作者选择血管,常规消毒,左手拇指绷紧穿刺点下方3 cm~5 cm处皮肤,右手持针柄以15°~30°直刺静脉,见回血后不再进针,助手在穿刺前先固定穿刺点上方皮肤,穿刺成功后协助绷紧穿刺点下方皮肤,助手要保持和穿刺者一致的角度和力度。操作者松开左手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助手松开穿刺点下方皮肤,打开调节器调速度,敷料固定。
(三)液体渗漏
1、原因: ①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②病人躁动不安;③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
2、措施:为避免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应妥善固定导管,正确固定无菌贴膜,嘱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对能下床活动的病人,应避免在下肢进行穿刺。
(四)导管堵塞
1、原因: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2、措施: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封管方法:封管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液推注速度宜慢,使其充满整个导管腔。有研究表明,生理盐水可以替代肝素盐水作为封管液。因生理盐水能维持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与体内钠水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将生理盐水充于留置针内可防止血栓形成,且无需配液,方法简单,尤其适应于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和肝肾功能不全等不宜应用肝素的病人。生理盐水用量为3 mL~10 mL,对于脑梗死或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封管液则最好选用稀释的肝素盐水,剂量以2 mL为宜。
(五)静脉炎
一般认为引起静脉炎的机制有化学性、机械性和细菌性,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原因:①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过长;②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消毒不彻底;③未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由于下肢静脉瓣较多、液体和药物滞留下肢静脉的时间长,下肢静脉穿刺静脉炎发生率高;上肢静脉由于血管细,大多在手背、前臂,活动度大,易对血管壁造成机械损伤;这表明选择粗直及活动度小的血管使用留置针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④药物本身对血管有刺激性。
2、措施:①留置时间为3 d~5 d,最好不超过1周。因为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②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碘酒、乙醇消毒范围要大,直径为6 cm~8 cm,干后进行穿刺,防止手污染针头或穿刺部位;再次输液时重新消毒。套管脱出部分勿再送到血管内,防止细菌性静脉炎的发生。保持留置针部位的皮肤干燥。经常更换胶布的固定位置,防止刺激皮肤。留置针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异常时及时处理。③嘱病人在活动时注意保护留置针,以免脱针,选择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部位;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留置针穿刺时来回移动,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的损伤。④输入刺激性药物时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在输液过程中,可以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每次15 min~20 min,2 h进行1次。同时注意控制输液的速度,如在应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减慢输液速度;对需要药物持续维持血压的病人,应每隔4 h将升压药液体与不含升压药液体交换1次,避免可能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
二、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应严格掌握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留置套管针时,每周更换透明敷料2次,同时进行皮肤消毒,由内向外作圆周状消毒,保持足够的消毒时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发现穿刺针眼处如有渗血、渗液时,应该立即重新消毒,更换敷贴。勿用手触摸穿刺部位以防感染。针眼处红肿,局部有渗液,患者如诉穿刺处发痒等不适应立即拔除。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 篇3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患儿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使用专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静脉损伤、感染和不必要的痛苦,保障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1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200名患儿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男128名,女72名。留置2-7天。使用原因:病情危重,紧急抢救用药,静脉输血,静脉条件差,家长要求等。
2操作方法
2.1材料使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24GA0.7IN(19ml/min)。小儿静脉血管较细小且弯曲,各种病理原因可导致血管弹性下降,穿刺时不易成功,易堵管。因此,穿刺时应选用管径为0.7mm,管长17-19mm,组织相容性和柔韧度较好的一次性密闭式小儿静脉留置针为宜。
2.2穿刺方法小儿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因其血管丰富、表浅,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但因其分支多且弯曲易损伤,所以常选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及其分支进行穿刺,较大患儿可选择手背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等进行穿刺。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3-5ml,与留置针上的肝素帽接头紧密连接,排尽空气后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抽吸回血以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左手大拇指、食指固定套管Y型处,右手食指、中指夹持固定注射器,大拇指轻缓地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生理盐水注入血管内,使血管充盈;以左手大拇指、食指缓慢退出针芯,同时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将暴露在外的套管稳妥地送入血管内,抽吸回血确定套管在血管内后,妥善固定。取下注射器,将留置针与输液装置相连接。
2.3固定固定位置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心,近心端用透明贴固定于套管Y型处,远心端用透明贴完全覆盖穿刺部位皮肤;为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应将留置针尾部软管固定于透明贴周围的皮肤上,不易直接固定在透明贴上,以免影响观察视野,而且由于我们常用的透明贴较薄,操作时易破裂;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进行更换输液装置、封管、拔管等工作。同时在透明贴上记录日期和时间。输液贴和皮肤间紧密粘贴,不应留气泡,以免因粘贴不牢引起套管脱落或感染[1]。固定成功后,向患儿及其家属说明防止脱管的方法。如穿刺固定后应尽量避免头部、肢体过度活动;安慰患儿避免剧烈哭闹;防止患儿用手抓输液管;在四肢进行穿刺后采用自制固定板固定,头皮静脉穿刺后为防止脱管,常规使用透明贴固定外,可以加用一次性弹力头套辅助固定,使用前均应向患儿家属说明用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将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患儿家属,让他们发现异常及時通知护士,以保障治疗效果。
2.4封管常用的封管液[2]肝素液: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床常用抗凝剂,用量为3-5ml;生理盐水:对血管刺激性小,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用量为10ml。输液完毕,检查套管在血管内,穿刺部位无异常情况后封管。以2ml无菌生理盐水或2ml肝素钠盐水(5U肝素/毫升)冲管连接肝素帽,封管后关闭留置针开关。
2.5拔针方法拔针时,应遵循痛苦少、损伤小的原则,使套管针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立即用无菌棉球按压静脉穿刺处3-5min,至无出血为止。拔出小儿静脉留置针时,应向患儿及其家属告知原因、操作方法、穿刺点按压要点,缓解患儿紧张情绪。拔针后24h内应保持局部干燥,穿刺点消毒2次/日,预防感染。
3小结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在减轻患儿痛苦、提升护理质量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护士应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护士要进一步强化继续教育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从细节入手,促使护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滕月玲,文海兰.浅静脉留置针贴膜更换时间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64-665.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和护理体会 篇4
1 方法
1.1 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选择血管:选择触诊柔软而富有弹性并且走行较直的静脉,避免选择穿刺静脉上方有静脉瓣的静脉。不宜选择的穿刺部位,如关节处、静脉已变硬处、静脉曲张部位、手术同侧肢体及患侧肢体静脉。
1.2 穿刺的步骤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检查日期及完整性,检查好留置针,安尔碘消毒皮肤直径8 cm×8 cm,除去针尖保护套,松动针芯,握起蝶翼部分,针尖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30°角,直刺血管观察回血,穿刺时见到回血后针芯回退0.5 cm,降低角度,继续进针,松开蝶翼把导管送入血管。固定蝶翼,轻巧的将针芯一次抽出。穿刺成功后,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3 M透明敷料贴。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应用胶布固定在皮肤上,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
1.3封管液的选择与封管技术
封管是留置针留置时间长短的关键。封管液有: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 ml的25 IU/ml肝素稀释液。研究表明: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与10 ml的25 IU/ml肝素稀释液的封管效果是一致的。封管方法有单纯使用肝素液封管和先冲管后封管等。通过对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方法的临床观察,表明先冲管后封管的正压封管方法发生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使用肝素液封管法。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和封管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延长留置时间。静脉留置针一般可以保留3~5 d,最好不超过7 d[1]。
2 并发症的预防
2.1 静脉炎
静脉炎的症状包括在滴注部位出现痛、肿、红、组织周围发热或可触及静脉索。应选择相对粗、直、富有弹性、血流丰富的血管,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常用穿刺部位有手、足背静脉,头皮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较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2.2 堵管
液体不滴或滴速过慢。处理:拔出导管,选择其他部位穿刺。若动、静脉痉挛,可热敷局部或观察几分钟不做处理;如用生理盐水封管,用量不少于3 ml,每隔6~8 h冲洗1次。
3 护理体会
3.1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
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规范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做到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3.2 正确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
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懂得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安全。
3.3 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
3.3.1 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
做好个人准备,备齐用物,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置针,仔细检查其质量,保证针尖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3.3.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
3.3.3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留置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0.2~0.5 cm,抽出针芯,肝素帽旋紧于针座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针尖刺入肝素帽内。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点滴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熟练的操作技巧和穿刺方法,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方法大体分为两种:单纯外套管推入法与外套管、针芯并入法。前者无论血管充盈好坏,均具有较高的首次穿刺成功率[2];而对于后者,血管充盈情况对首次穿刺成功率有明显影响。
3.3.4 妥善固定、正确封管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输液完毕及时用生理盐水5 ml封管,封管液必须均匀推入,边推边退针,使液体充满管腔。
3.4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
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讲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3.5 及时排除故障
穿刺后患者感觉局部疼痛不适、液体滴入不畅、套管内有回血等情况时,应仔细检查,寻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当套管内有血凝块阻塞时,不可用注射器将血块推入血管,以免发生栓塞,可用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后再接输液器输液。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提高静脉穿刺水平,从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了解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种种因素,适当的从各方面做好预防措施以防止并患者,减轻患者穿刺的疼痛或次数,及经济负担,同时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
摘要: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换代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国产“Y”型静脉留置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少、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和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也应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对静脉带来的损害,同时保证合理用药时间,并使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
参考文献
[1]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
深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常规 篇5
一、置管前的护理
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解置管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合作,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置管术前患者的健康教育.2.穿刺前的准备:穿刺时,患者应取去枕平卧位,颈背下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
二、置管中的护理
置管过程中的护理:穿刺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与手术者密切配合,正确选择穿刺点,尽量提高穿刺成功率。
三、置管后导管的护理:
1.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
2.防止发生局部穿刺处感染。置管期间每周换药2次:用碘伏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再用无菌贴膜固定,同时观察伤口周围有无红肿、触痛、液体外渗及导管脱出,以便及时处理。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静脉炎.妥善固定导管,必要时缝合固定.加强观察和交接班,若患者意识不清,烦躁时应加强看护,必要时予约束带固定,以免患者自行拔除导管或移动脱出,避免用金属器械夹持留置管.3.对于出血、凝血机制正常患者,输液完毕后用肝素钠和生理盐水配制液封管。
4.监测体温变化,体温高者行血培养.同时应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穿刺静脉有无疼痛,一旦发生及时做相应的护理和治疗.5.导管的固定:导管固定要牢固,应每天检查导管的深度。为置管患者做其它操作时,应避免导管脱出或推入。
6.预防发生空气栓塞,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滴空,不要关闭输液调节器。
四、拔管护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操作及护理 篇6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静脉留置针因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从而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保护患者的静脉,同时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现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1]。现将小儿静脉留置针操作及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1 对操作者的要求
1.1 静脉穿刺技术 是静脉穿刺成功的因素之一,操作者应认真学习外周静脉解剖部位、走向、穿刺首选静脉的结构特点,并通过看、摸、具体感觉血管的弹性、硬度、脆性及血管固定与滑动的区别等,提高感性认识[2]。从理论到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平时善于总结穿刺失败的经验与教训,使静脉穿刺水平进一步提高。
1.2 心理素质是静脉穿刺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患儿的恐惧、哭闹、躁动,家长唠叨、对操作者缺乏信任等可影响穿刺成功。因此,要求操作者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并在操作时保持情绪稳定,充满信心,集中注意力,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2 操作注意事项
2.1 充分做好穿刺前准备
做好个人准备、备齐用物。根据患儿血管粗细选择型号相符的静脉留置针。仔细檢查针尖是否带钩、弯曲堵塞。转动针芯,检查是否易于退出,检查针栓及软管部分是否漏液、漏气,避免穿刺成功后影响使用。要让患儿体位舒适,便于操作固定,操作者要选择适当的位置姿势。重心稳定便于穿刺成功。
2.2 选择合适的血管 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的血管进行穿刺。1岁以内小儿头皮静脉丰富,可选用颞浅、额、耳后静脉,表浅易见、不易滑动,不影响患儿活动,易于固定。较大患儿可选用大隐静脉、手背及肘正中静脉,选择明显且直行的静脉易于穿刺及保留。急救危重患儿、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可选用股静脉或颈外静脉留置。
2.3 正确的穿刺方法
选择血管后,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操作者站于穿刺侧或头侧,穿刺点选择血管远端。穿刺前旋转肝素帽,将头皮针接输液器刺人肝素帽旋。松动并取下针尖保护套,排气后,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血管右手持针翼,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退出针2 mm。再沿血管走向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左手固定接口,右手撤出针芯。 穿刺成功后留置针的固定穿刺成功后将透明敷贴固定在穿刺部位,使其最先接触留置针部位,最后分别向两边按压推开。尽量使敷贴紧贴皮肤,使其之间少存空气,留置针固定更为牢固。然后,将肝索帽端反折固定于头部,将输液器针头用胶布固定在前额皮肤上。输液管可固定于近侧耳廓。嘱其家长加强看护,防止患儿活动时导致连接部脱离。
3 护理心得体会
①减少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了静脉的穿刺间隔时间,有效的保护了静脉,同时也减轻了病儿的痛苦。
②使用静脉留置针,保留了一条静脉开放通路,保证了危重病儿的合理用药时间。
③减少穿刺局部的渗漏和静脉炎的发生。静脉留置针的套管由先进的塑料材料制成,管壁光华平整,不易刺穿血管壁而引起渗漏,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④使静脉输液更加方便,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 陈显春,封月,宋爽.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02,1(18):43.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184例采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 男86例, 女98例, 年龄70岁~98岁, 平均年龄 (85±3) 岁;患者多为老年痴呆和脑卒中后遗症者, 自理和依从性差。留置时间最长8 d, 最短3 d。
1.2 材料的选择
选用“Y”形封闭式两通留置针, 型号为24号或22号, 留置针胶布选用3M透明敷贴。
1.3 方法
1.3.1 心理护理
在输液前应先了解患者病情及一般情况, 由于很多老年患者对输液存在惧怕抵触心理, 所以护士应详细介绍其优点及注意事项, 多与患者沟通, 使其主动配合。对患老年痴呆症、躁动不安患者给予温和的语言、轻柔的抚触安抚, 以稳定其情绪并适当使用约束带制动。
1.3.2 血管选择
选择弹性好、粗直、血流丰富、易固定、避开关节的血管进行穿刺。有研究表明, 置管反应的发生与血管管径大小有关, 直径≥3.0 mm的血管发生静脉炎的概率相对较小, 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大隐静脉的管径都较大, 可作为老年患者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首选静脉。偏瘫的患者应选择健侧肢体。
1.3.3 穿刺前的准备
检查静脉留置针, 转动针芯并将选好的留置针与输液器连接后排气, 备用。
1.3.4 穿刺方法
在穿刺处上方5 cm~10 cm扎止血带, 常规消毒, 右手持留置针蝶翼部分, 使针尖斜面朝上, 绷紧皮肤, 以25°~35°角快速进针。见回血后应降低穿刺角度, 留置针沿血管前行1 mm~5 mm, 右手固定针芯将针尾稍抬起, 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 将针芯退出少许后边送外套软管边退针芯。由于老年人皮肤松弛, 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容易引起渗血, 因此我们只将软管推入至2/3, 松开止血带, 开放调节器, 见点滴通畅后, 拔除针芯。有些危重或血容量不足以及血管弹性欠佳的患者, 可能出现进针有突破感却未见回血, 此时不可盲目进针, 以免刺穿血管。应重视手感, 可用10 m L注射器抽取5 m L生理盐水刺入肝素帽边抽回血边进针, 穿刺成功后以3M无菌敷贴固定。
1.3.5 留置针的维护
由于老年患者皮肤干燥松弛, 3M贴膜不易粘牢, 容易卷边, 翻身、起床、肢体活动等易将导管带出, 因此护士应将导管妥善固定。我院住院老人老年痴呆患者较多, 会自己拔针, 因此我们在贴无菌敷贴的同时, 用3M胶布将留置针柄固定, 并以双层纱布外裹穿刺处肢体2圈, 范围超过粘贴膜, 以防拔针。因老年患者感觉迟钝、反应差, 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 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 输液是否通畅, 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如发现上述问题, 应立即拔针, 重新穿刺。
1.3.6 封管方法
正确封管是留置针的成功的关键[2]。通常我们采用正压封管, 将肝素液3~5 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 mL, 再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 使留置针管腔内充满封管液, 夹闭卡夹, 可维持24 h以上。
1.3.7 把握好留置针保留时间
目前教材中规定一般为3 d~5 d[3], 静脉炎的发生与液体渗透压密切相关[4], 因此输入高渗液体时, 留置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 d, 且输液速度要慢, 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研究表明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密切相关[5], 如果注射药物刺激性不强, 且在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前提下, 可适当延长保留时间至7 d~9 d。我们在老人血管条件良好、管路通畅、针眼无红肿的情况下, 最长留置8天。
1.3.8 拔针护理
由于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 拔针后按压不当会引起皮下瘀血, 因此拔管时应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除, 将皮肤穿刺点和血管壁进针点同时按压至无出血, 一般应5 min~10 min。拔针后针眼处以无菌纱布覆盖, 以防老人搔抓引起感染。
1.4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1) 穿刺部位感染:由于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低、护士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 容易引起穿刺部位感染。因此护士应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技术, 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管。 (2) 静脉炎:尽量选粗、直、回流通畅的静脉, 长期卧床老人尽量选上肢静脉, 注意保护血管, 避免在同一根血管多次穿刺。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拔管, 24 h内冷敷, 24 h后热敷, 以增进血液循环, 也可用50%硫酸镁湿敷。 (3) 液体渗漏、渗血:由于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 药液可从针眼处渗出, 此时应立即拔管。为避免药液渗漏, 应妥善固定导管, 并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如有少量渗血可更换贴膜后观察, 不再渗血可继续使用。 (4) 堵管:如果出现药液不滴, 切忌用注射器推液, 应用注射器回抽, 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在输注高渗液后要充分冲管, 封管时推封管液速度要慢, 避免血液回流堵住导管。
2 结果
经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 180例留置针成功留置3 d~8 d, 其中10例针头阻塞, 8例渗液予拔除, 6例局部渗血, 5例针眼发红均给予护理干预后, 效果良好, 保证了正常输液的进行。
3 讨论
静脉留置针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其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容易被患者接受, 特别是老年患者。减少了穿刺次数, 减轻痛苦, 保护了血管, 不会因体位改变而刺破血管, 减少了药液外渗和静脉炎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血管, 也为护士减少了工作量, 提高工作效率。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184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包括心理护理、血管选择、穿刺方法、留置针的维护、拔管注意事项等, 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 其中180例穿刺成功并保留3 d8 d, 顺利地完成了输液治疗。结论 良好的护理可延长老年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时间, 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 并能减轻患者痛苦, 保障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1]陈显春, 封悦.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42.
[2]董淑华, 王建荣, 潘庆联, 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9) :719.
[3]庚少英, 赵改婷, 高荣花, 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 :3.
[4]刘建平, 田源.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对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15) :132-133.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 其中男69例, 年龄61~89岁, 平均 (73.23±7.58) 岁;女57例, 年龄62~88岁。所有患者的输液、输血都使用静脉留置针, 整个过程中都未输注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 如脂肪乳、甘露醇、缩血管药物等。该组所有患者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短的2d, 最长的16d。平均为 (6.13±3.58) d。
1.2 穿刺方法
针对老年人血管较脆缺乏弹性等诸多原因, 一般应选弹性较好、固定容易、既直又粗, 还不能有静脉瓣的血管 (直径约3~4mm) , 要避开关节部位, 最好为头部、肘部静脉等。给注射部位充分消毒后, 留置针外套管旋转松动, 静脉穿刺时最好使针与皮肤成15°~30°角, 放慢进针的速度, 针内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 用右手拇指和中指将针芯固定, 在置入外套管的同时慢慢让针芯退出, 直至套管全部送入静脉, 松开止血带, 拔出针芯。穿刺成功后, 将透明的无菌贴膜覆盖在穿刺部位, 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
1.3 观察指标
静脉留置针期间观察有无相关并发症, 如套管是否堵塞、液体是否渗漏、皮下会不会有血肿、局部静脉炎等。静脉炎的分级标准是根据INS (Intraveous Nursing Society) 划分[1], 符合标准内的任何一条, 就可认为局部静脉炎。
2 结果
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本组126例患者中, 发生套管堵塞3例, 占总人数的2.38%;发生液体渗漏7例, 占总人数的5.56%;发生皮下血肿5例, 占总人数的3.97%;发生局部静脉炎10例, 占总人数的7.94%;发生穿刺部位感染6例, 占总人数的4.76%。
3 讨论
3.1 套管堵塞的原因及护理
套管堵塞的原因比较复杂, 最常见的就是输注高浓度的液体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因此, 护理静脉留置针时, 如果输入的是高营养液、血液制品及大分子药物时应选择较大直径静脉输注, 管道冲洗要彻底。另外, 性别、糖尿病患病年限、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封管时间等与留置针导管堵塞亦有密切关系[2]。研究表明, 女性发生导管堵塞的概率高于男性;糖尿病患病年限越长, 对血管的破坏程度增加, 导管发生堵塞的机率也越大;发生导管堵塞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未发生导管堵塞的患者;静脉留置针封管时间距离再次输液时间越长, 导管发生堵塞的可能性越高。还有, 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等也是引起导管堵塞的原因[3]。因此, 输液完成应把管道彻底冲洗干净, 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正确封管, 并慢慢推注。如有堵管发生时应回抽切不可用注射器推注, 防止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引起其他并发症。
3.2 液体渗漏的原因及护理
液体渗漏的主要原因如下:操作时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或留置针处肢体的过度活动、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或患者本身血管因素差等。液体渗漏轻者会导致局部胀痛,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因此, 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护理人员必须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还应把导管固定好, 对躁动或不合作的患者, 可约束其留置针处肢体。还需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物不可过紧, 以免造成循环不畅。发生药物外渗时应停止药物输入, 同时外抽药液并拔针, 抬高患肢并制动、24h内冷敷, 禁止热敷, 局部可采用封闭治疗。
3.3 皮下血肿的原因及护理
皮下血肿一般是留置针穿破血管引起的, 如选择穿刺的血管不合适, 护理人员的操作不熟练等。因此, 在做留置针时, 一定要选弹性好, 清晰且较直的血管, 操作时避开关节部位。一旦出现血肿应立即停止并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此时的血肿部位按压后用冰敷。
3.4 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有化学性静脉炎和感染性静脉炎, 主要症状:穿刺部位血管红、痛、肿、热, 严重时全身发热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等。
老年人易产生静脉炎, 因其血管既脆又无抗化学性, 弹性较差及机械性损伤能力下降。静脉炎的发生还与静脉穿刺部位、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套管针的留置时间等因素有关。研究表明, 静脉炎的的发生一般是远端 (踝部、手背) 跟下肢, 近端 (腕部、肘部以上) 跟上肢相对要少, 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 远端血液回流慢在血管内滞留的时间长, 易形成血栓有关[4]。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引起血管收缩与痉挛, 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套管针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的发生有着明显关系。由于套管针在穿刺时损伤了血管壁, 造成血管内皮机械受损, 加之刺激性药液又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 导致受伤部位及管尖端聚集血小板, 留置的时间久了就形成血栓, 最终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因此, 静脉炎的发生率是与套管针留置的时间成正比。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保留时间规定为3d, 我国没有明确规定。王丹等[5]认为留置时间以6d以内为佳。
因此, 在护理过程中, 严格规范无菌操作, 操作前、中、后洗手, 熟练掌握留置针操作方法, 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如有静脉炎发生, 应立即拔出留置针, 局部热敷, 抬高患肢, 同时在肿胀部位用碘伏涂或鲜土豆片湿敷20min, 4次/d。
3.5 感染的原因及护理
感染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护理人员不熟练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遵守无菌操作、留置时间过长及患者本身的抵抗力弱等。因此,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静脉留置针及无菌操作技术, 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加强患者营养, 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抗炎能力。
综上所述, 静脉留置针的柔韧性好, 在血管内有一定的长度, 可随血管形状而弯曲, 使老年患者的活动不受限制。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 留置针可以保留5~7d, 避免反复穿刺给老年患者带来的痛苦, 同时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对于病情不稳定的老年患者, 可能需要随时静脉给药, 特别在危重病患者紧急抢救时, 静脉留置针是保证一条开放的静脉通道有效途径。但老年人留置针的使用应该注意操作的规范及无菌、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正确的封管、套管针的留置时间等, 并对留置针作好观察和记录, 及时防止和处理相关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陈行秀.留置针致静脉炎原因及护理现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12 (22) :2498-2499.
[2]东梅.糖尿病患者静脉留置针堵塞因素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4) :1319-1320.
[3]杨华.探讨降低静脉留置针所致堵管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7) :294-295.
[4]陈显春, 封悦, 宋爽, 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42-43.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老年病人218例, 男167例, 女51例;年龄65岁~93岁, 平均79.6岁;心肌梗死68例, 高血压53例, 脑卒中27例, 冠心病66例, 同时患有3种以上疾病者4例;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为3 d~7 d。
1.2 方法
在穿刺前应选择直而粗、柔软和富有弹性的静脉, 首选上肢近端, 再选下肢远端, 避开关节部位, 选好血管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打开静脉留置针包, 旋紧肝素帽, 然后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 排尽空气,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拇指、食指持紧针翼, 以15°~30°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再进血管1 cm~2 cm, 然后缓慢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松动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 用透明胶布做好封闭式固定。这样针头不易滑脱, 也不易穿破血管。
1.3 结果
本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205例, 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2 护理
2.1 置管前护理
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肢体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肤情况, 向病人或家属解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消除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 以取得病人的配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操作前衣帽整齐、洗手、戴好口罩, 穿刺时对穿刺部位要彻底消毒, 消毒范围要大于一般的静脉穿刺, 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2.2 置管后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 另外, 在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注意保护导管外面的透明膜, 防止滑脱。保持管道通畅, 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 肝素液具有内外抗凝作用, 而生理盐水不具有抗凝作用。肝素液的浓度与剂量应根据不同年龄、疾病而选择, 封管时采用缓慢注射正压封管法, 即输液完毕, 用注射器抽取3 mL~5 mL肝素盐水 (生理盐水500 mL加肝素1.25×104 U) 注入肝素帽内, 先注入2 mL, 然后边退边推液, 以保证肝素帽及套管针内充满肝素液, 12 h封管1次。使用消毒纱布覆盖留置针肝素帽, 保持留置针肝素帽的无菌状态。
2.3 留置时间
目前我国尚无统一标准, BD公司推荐为3 d~5 d, 最好不要超过1周, 以免发生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1]。并发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穿刺技术不熟练, 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穿刺时无菌消毒不严格;输液速度过快;药物对血管壁刺激性大;输注药物的浓度、pH值等。有研究发现, 留置针留置72 h~96 h, 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1.82%[2]。本组病人无一例静脉炎发生。
2.4 合理安排输液
病人使用多种药物时, 要严格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合理的安排液体输入的顺序, 避免药物配伍禁忌, 导致药物间发生沉淀而出现不良反应。多种药物输注或注射时, 应以生理盐水—药物—生理盐水—药物—生理盐水—肝素溶液。在输注高渗液, 如脂肪乳、50%葡萄糖前后, 均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2.5 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
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 详细说明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合作, 使其积极配合。根据老年病人的个体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血管壁的弹性纤维也在逐渐减少, 胶原纤维开始增多, 血管逐渐出现硬化、脆性增高、弹性降低、血液黏稠度高、血管下陷的缺点。因此, 正确指导病人保护和放置有留置针侧的肢体, 是防止导管发生堵管和置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让病人掌握留置针的保护方法。告知病人不要在置管侧臂部测血压或扎止血带, 不使穿刺侧肢体过度弯曲, 睡觉时不要压迫穿刺处。
3 体会
对住院时间长、需要长时间输液的老年病人, 如果采用普通针头行静脉穿刺, 成功率低, 需反复穿刺, 保留时间短, 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 也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3]。所以, 针对老年病人, 建议使用静脉留置针, 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穿刺动作应轻巧、稳、准, 根据不同的血管情况, 提高穿刺成功率, 严格操作规程, 并严格交接班, 每次封管前严格遵医嘱使用封管液, 正确掌握封管液的浓度、量, 告知病人留在体内的是软管, 不会造成痛苦和意外, 静脉留置期间禁止沐浴, 防止穿刺点感染, 避免造成并发症, 以有效保证置管质量、延长置管时间。
参考文献
[1]尹世玉, 王静.改进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12) :46.
[2]庚少英, 赵改婷, 高荣花, 等.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实验研究[J].护理学杂志, 2004, 19 (7) :3-5.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应用对象
直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术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价格亦较Y型低廉, 并可在病人血管内留置1~7 d, 减少患者痛苦, 还有具有安全迅速、对血管刺激小、不易脱出血管、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而为广大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择期手术患者术前都根据患者静脉条件常规予以选择不同型号的直型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液路。另外, 如遇有多重要脏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 如:胸腹联合伤, 大面积烧伤, 重度颅脑损伤, 腹腔脏器穿孔、破裂、及多发性骨折等。再增加建立更多静脉液路并连接三通以确保为抢救伤员给药方便、及时、有效, 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1.2 临床资料
该院458例手术病人均在手术前使用直型静脉留置针, 其中男性患者163例、女性患者295例, 年龄最大87岁, 最小年龄3.5岁, 平均年龄34岁。手术患者中, 急诊危重患者68例, 占14.8%, 常规择期手术病人中, 成人452例, 占98.7%, 小儿6例, 占1.3%。1次穿刺成功454例, 失败4例, 液体渗出2例, 成功率
99.1%。
1.3 操作方法
1.3.1 直型静脉留置针的选择
该院在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 对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穿刺部位、患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病情、年龄等综合分析, 分别选用16 G、18 G、20 G、22 G、24 G五种不同的型号。成人常规用18 G、20 G的静脉留置针, 小儿多用22 G、24 G的静脉留置针。在抢救危重病人时, 通常选用16G直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 这样可快速补充血容量, 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 为抢救患者提供有效保证。
1.3.2 穿刺部位的选择
由于患者需要大量输液, 有时还要在术中输血。所以, 穿刺前进行血管评估, 宜选择粗且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一般选择贵要静脉、正中静脉或头静脉。尽量避免选择靠近神经、韧带、关节的手背、腕和肘窝部的静脉, 不选择末梢循环差或有静脉瓣的血管。除大面积烧伤病人或上肢手术患者、颈部手术患者, 尽量不要使用下肢静脉。不主张使用下肢静脉是因为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 并且静脉多, 易形成血栓[1]。1.3.3穿刺方法输液装置连接三通, 排气后备用。将治疗巾置于穿刺部位下方, 放好止血带, 选好静脉, 探明走向及深浅。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面积8 cm×8 cm, 待干, 备透明贴膜。在穿刺点上方10 cm处扎好止血带, 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并复位, 再次核对后嘱患者握拳, 排净留置针内空气, 针尖斜面朝上, 与皮肤成15~30°角进针手持蝶翼进行穿刺, 见回血后压低角度成10~15°再将导管推进少许, 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 将针尖退入套管内, 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 嘱患者松拳, 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1手固定蝶翼, 1手将针芯从导管中抽出, 连接无针接三通的输液装置, 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 注明置管时间。
2 术中使用直型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1)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 选择合适型号的穿刺针, 穿刺部位及血管。在做静脉穿刺时动作要做到稳、准、轻, 杜绝因反复穿刺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 而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熟练掌握直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是取得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和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3)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局部情况。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如有异常情况, 应及时拔除导管并作相应处理。 (4) 防止空气栓塞的发生。在静脉穿刺置管前首先将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 穿刺成功后将连接头与输液器紧密连接, 防止漏气形成空气栓塞。每次用直型静脉留置针输液或给药前都要仔细检查, 确保留置针内无凝血堵塞才能够使用。 (5) 尽量避免将直型留置针用于下肢静脉以免因下肢静脉血液回流速度缓慢、静脉多, 而形成血栓。 (6) 固定牢固, 以防置管期间, 病人体位变化而脱落。
(下转第169页) (上接第167页)
3 讨论
3.1 术中使用直型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3.1.1 具有柔韧性好, 可顺应血管走形弯曲而不穿破血管。并且对血管壁的刺激性小, 可减少静脉炎和液体外渗的发生。
3.1.2 留置针套管留置在血管内长度较普通针头长, 在变换体位
时不宜脱出。并且套管管径比相应粗针头粗, 在输入高粘度或血液制品时不易至针头堵塞, 从而保证通畅的液路, 可及时快速地纠正血容量不足。
综上所述, 经过对该院458例手术患者应用直型静脉留置针观察实践证明, 其操作简便易行, 熟练掌握和使用直型静脉留置针技术的应用既能有效的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生命安全, 还能降低因多次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给患者带来的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大大提升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由此, 这要求护士不仅要熟练掌握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和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并且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减少或避免血管硬化、局部红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手术护理配合质量[2]。
参考文献
[1]潘百强, 陆文静.静脉留置针在术中输液的应用体会[J].华夏医学, 2008, 13 (5) :692.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篇11
操作过程
血管的选择:选择较为充盈、粗直、长度适宜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等大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2]。
穿刺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宜8cm以上,2%碘酒消毒待干后方能用75%酒精脱碘2次,针头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着静脉的走向将针头推进0.5~1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套管送入血管,同时抽出针芯。
封管方法:临床上常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肝素钠封管液(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因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患者以及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每隔6~8小时冲管1次,稀释的肝素溶液可维持12小时。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置管前的宣教:应向患者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3],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洗漱、淋浴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
穿刺部位的护理: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用无菌胶布固定,写上穿刺时间,每日换贴膜,用0.5%络合碘棉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由内到外,消毒3次,消毒直径大于贴膜直径。
输液中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必要时予以硫酸镁湿敷[4]。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
封管的护理:常规消毒肝素帽,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或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在输入高营养液或高渗液等对血管刺激性大的液体时后要彻底冲管,保持套管针通畅。
拔针的护理:拔针时应取无菌棉签放于穿刺点正方,迅速拔除留置针,同时按压穿刺点直至无出血,一般应>5分钟。按压不当亦可导致局部瘀血疼痛,而且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妨碍血管修复,影响再次穿刺。
讨论
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不断的提高穿刺技术,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并与患者做好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在使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输液管理,时刻巡视,及早发现,持续保持静脉通路,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
3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岳立萍,周立,席淑华.外周浅静脉输液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S):73-74.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篇12
1 无菌操作
为了保证留置针的安全应用, 在留置针穿刺时,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用2%碘伏棉球环形或平行消毒皮肤2次。消毒范围的直径要大于8 cm。每日输液前用2%碘伏棉球消毒肝素帽及留置针栓部2次后, 取下肝素帽连接输液器。输液完毕后, 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用肝素盐水3 mL (1∶100) 冲管扣上肝素帽, 然后用无菌纱布将肝素帽边同套管针翼部包扎固定[3]。
2 熟练操作
①留置针进针角度以15度~30度角为宜, 进针速度宜慢, 应直接刺入血管, 若进针过快, 极易刺破静脉造成穿刺失败。②注意送管时机及操作方法, 进针后要及时观看回血腔, 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的角度, 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 mm~2 mm才送管, 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1]。③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 mm~4 mm长导管, 这样既不容易折转, 也不容易使软管脱出[4]。血管选择不能离关节太近, 否则易在活动时发生渗漏, 躁动病人要绝对禁止近关节处穿刺。
3 套管针留置时间
在使用套管针的护理中, 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 可使病人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留置时间过短, 则增加病人的药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按BD公司的建议, 套管针留置时间为3 d~5 d。但临床有报道, 留置时间最长为27 d, 平均留置天数为8 d~9 d, 病人静脉炎普通发生在置管后6 d~7 d, 而5 d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0, 5 d应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5]。
4 护理要点
4.1 做好健康教育
静脉置管前, 护士应告诉病人及家属使用静脉留置针的目的、意义, 说明病情、年龄、药物性质是决定输液速度的主要因素, 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 以便积极配合, 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置管期间护理
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 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 应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用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 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 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 须密切观察滴速, 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
4.3 防止堵塞
①冲管:每日治疗结束后用生理盐水5 mL冲管, 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内。②封管: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溶液 (10 U/mL~100 U/mL) , 肝素盐水用量1 mL~2 mL, 生理盐水用量5 mL~10 mL, 每6 h~8 h时重复封管1次, 如使用可来福接头替代肝素帽, 可不用封管。
4.4 静脉炎防治
每日仔细观察穿刺点皮肤的情况, 同时询问病人有无不适感。如穿刺点局部有压痛或稍感不适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要及时处理, 可应用:①静脉炎软膏或喜疗妥局部涂擦;②土豆切成片状, 沿静脉行走方向贴敷于皮肤上, 每日更换数次。2 d~3 d即可缓解。 (临床应用于病人, 实践证明效果确切其原理可能是土豆液为高渗状, 促使其液体回收所致) ;③局部理疗;④酒精纱布湿敷。
4.5 药液外渗
临床静脉输注的药液外渗是常见并发症, 特别是有些药物刺激性强, 给病人带来痛苦较大, 如果出现此种现象给予:①局部封闭, 减轻疼痛, 促进吸收, 取生理盐水10 mL+2%利多卡因5 mL+氢化可的松0.5 mL混合液局部浸润封闭;②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③局部物理疗法。
5 小结
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 加上严格的无菌操作程序, 熟练的操作技能及穿刺术后掌握好护理要点, 就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 节省开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 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明.静脉留置针在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5) :5-6.
[2]张虹, 胡旭东.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和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 1994, 10 (2) :3.
[3]常玉杰.套管针在家庭病房中的应用初探[J].实用护理杂志, 2001, 17 (5) :37.
[4]帅淑华.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冲管方法的改进[J].实用护理杂志, 1998, 14 (10) :541-542.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推荐阅读:
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08-24
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和护理05-27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09-10
输液留置针的使用说明10-03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09-16
股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患儿的应用及护理05-28
一次性使用静脉输液针05-21
新生儿静脉静脉留置针05-30
外周静脉留置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