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2024-05-26

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通用3篇)

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篇1

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 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临床中一些直接穿刺困难而无法建立动静脉瘘管者或动静脉瘘管没成熟需立即行血液透析者以及生命期有限的尿毒症者, 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是目前最理想的血管通路。现将在临床工作中对留置血液透析用双腔静脉导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留置导管前的护理

1.1 留置导管前须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透析用双腔静脉导管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必要时带他们参观本科室已留置双腔静脉导管的患者的情况,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1.2 遵医嘱为患者做好辅助检查, 如查凝血功能。

2 留置导管术后护理

2.1 患者回病房后, 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 预防插管处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 必要时用沙袋压迫穿刺口4h。特别是锁骨下静脉置管者, 注意观察有无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2.2 透析治疗的护理

2.2.1 治疗前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穿刺口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

2.2.2 取下导管处敷料,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治疗巾, 消毒导管口,

取下肝素帽, 再次消毒, 连接无菌注射器, 打开夹子, 抽出导管内封管的肝素和可能形成的血凝块。

2.2.3 在回血端注入抗凝剂。

2.2.4 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及穿刺点, 穿刺点涂“百多邦”药膏后更换无菌敷料。

整个透析过程中留置导管与透析管路接管处用无菌敷料覆盖。2.2.5透析结束时, 戴无菌手套消毒导管口, 双腔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至腔内无血液, 再注入相应导管容量的肝素正压封管, 再次消毒导管口后接上肝素帽并拧紧。肝素帽每次透析时更换, 不能用酒精后浸泡继续使用。导管口用无菌敷料包裹并妥善固定。

3 留置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 感染

感染一般分为导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和血液扩散性感染。导管出口感染时, 须局部定时消毒、更换无菌敷料, 或口服抗生素。隧道感染时须使用有效抗生素2周, 严重者拔管。血压扩散性感染时应拔管, 并将留置导管前端剪下作细菌培养, 合理应用抗生素[1]。

3.2 出血

因透析过程中应用抗凝剂, 透析后留置导管处易有渗血现象。一旦发生, 即叮嘱患者静卧休息, 穿刺部位不能剧烈活动, 用冰袋冷敷并按压或沙袋压迫, 必要时拔管止血。

3.3 血栓

有血栓形成时用尿激酶溶栓, 若反复溶栓无效, 则考虑拔管, 切忌再向导管内推注液体, 以免引起栓塞。

3.4 流量不佳

如双腔导管一端通畅而另一端闭塞, 应将通畅一端作出路, 再用周围静脉作回路。若是体位原因引起导管通而不畅时, 不能将动脉和静脉交换, 以免引起再循环。

4 卫生宣教及自我护理

4.1 留置导管期间须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淋浴或擦浴避免弄湿无菌敷料。

若发现穿刺处有红、肿、热、痛现象, 立即就诊。4.2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留置管者应尽量穿对襟上衣, 以免脱衣服时不慎将留置导管拔出。股静脉留置导管者不宜过多活动, 其他静脉置管者活动不受限制, 但也不宜剧烈活动, 以免将留置导管滑脱。导管一旦滑脱, 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就诊。

5 留置导管拔管护理

拔管时禁取坐位, 先消毒局部皮肤, 用无菌纱布按压拔出, 指压20~30min, 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口皮肤, 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现象。股静脉拔管后4h不能活动。拔管当天不能淋浴, 以防感染。

关键词:血液透析,双腔静脉导管,护理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93.

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篇2

关键词:血液透析,深静脉留置管,护理

在我国,终末期肾病的发病率约在10/10万人口以上[1],而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措施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障充分透析的必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患者人期戚有重要影响。血管通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透析效率得到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不断改善。但随着世界的人口的高龄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持续增加,已经存在血管病变给血管通路的建立带来了挑战。因此,对急诊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采用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自2001年以来对紧急血液透析、自体血管条件差、内瘘手术失败的患者使用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并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8~74岁,平均45.3岁;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12例,多囊肾1例,痛风性肾病1例,有机磷中毒1例,镇静药中毒1例。

1.2 材料

所有患者先用南海市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11.5Fr~16cm)不透X射线聚酯双腔导管。

1.3 操作方法

本组32例,颈内静脉16例,锁骨下静脉8例,股静脉8例。在血透室进行操作,首先选择好深静脉部位,消毒后在局订下行常规Seldinger置管术,留置导管口部用无菌3L敷料贴覆盖,导管留置后腔内保留肝素盐水封管防血凝,置管后即可使用进行血液透析。在透析期间肝素帽浸泡在消毒液中,透析结束时,动静脉端导管内分别注入含10~12mg肝素的生理盐水1.5ml,并以肝不帽封口,以防导管内管栓形成,每次透析注意导管出口接头的消毒。每次透析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预冲完毕后,在留置导管下铺治疗巾,揭开外露导管敷料,分别取下导管肝素锁,用0.5%碘状消毒导管口后,用装有5%肝素盐水2ml的注射器,分别稍用力吸导管内封管肝素盐水和少量血液,确认无血栓后从导管静脉侧注入首剂肝素,约5min后更换透析管行血液透析。对导管留置口处隔日更换敷料贴固定,以便观察留置口处有无出血、红肿及异常分泌物,导管是否打折或滑脱。透析过程中观察有无渗血以及是否存在导管吸壁现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透析结束时分别用5%肝素盐水5ml加压后灌满双腔导管,关闭导管夹,用安尔碘消毒导管口后拧紧肝素锁。导管外露部再次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

1.4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留置导管时间1天~19个月,血液流量平均200~250ml/min,其中1例曾出现隧道口皮肤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经局部换药处理及加强全身抗感染治疗后,炎症消除,继续血液透析至今。

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首先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一定强调患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局部干燥清洁,穿刺局部用3M膜密封,限制穿刺部位的活动,特别是股静脉置管时,一旦导管脱出,要立即压迫止血。

导管不能用于其他医疗治疗服务,如特别需要的话,用后必须严格按照血液透析后导管封闭方法进行处理。因为过多的进行其他医疗操作将会增加导管的感染几率。

局部感染时可见插管局部红、肿、热、痛,局部出现分泌物,以加强局部肖毒换药与护理为主,必要时可以口服抗生素。一旦出现插管的隧道红肿、硬结、疼痛,隧道口分泌物增多,提示存在隧道炎,应进行必要的细菌学检查,结果未出来之前可根据经验进行有效抗生素全身治疗,特别是已经出现全身中毒反应时,更应积极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周期不应少于2周。另外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是导管穿刺部位无炎症表现,而接受血液透析1h左右出现寒战、发热,应当特别注意导管内感染,必要时可拨除导管或更换导管,同时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第二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在股静脉插管的患者应尽量少活动,以防导管过度弯曲。导管间隔2天以上不用时,要重新定期进行肝素封管。

导管出血常是留置导管初期的并发症,多不严重,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尽量不要切割皮肤为宜。术后出血可进行局部压迫,大多数出血可以停止。

3 讨论

对需长期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如何长时间留置导管是近年来的研究课题之一,文献报道[2,3]锁骨下留置导管易发生血气胸、锁骨下静脉狭窄、血栓形成及导管断裂,随道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故主张尽可能减少导管留置时间。深静脉留置一般主张2~3个月[4],1987年国内管德林[5]最早采用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目前被认为是较为安全的。长期留置导管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感染,由于颈内静脉留置导管较为安全,故本组以颈内静脉留置导管为主。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观察,笔者认为深静脉留置导管不仅是急诊透析患者,而且也是血管条件差、无法行内瘘手术患者可靠的血管通路。只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规范,术后对留置导管的精心观察护理,长时间深静脉留置导管无疑是慢性血液透析患者未行静脉内瘘前较为理想的血管通路,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文虎,应进一步强化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管理,中国血液净化,2001,3(7):353

[2]孙阳,李学旺,246例次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分析,中国血液净化,2001,10:9-11

[3]林新广,李健,王玉柱,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插管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中国血液净化,2002,1:51-55

[4]王质刚,血液净化,肾移植,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9

股静脉留置双腔导管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对150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了股静脉留置导管术, 其中急慢性肾衰竭78例, 药物中毒24例, 内瘘堵塞或造瘘失败者12例, 内瘘未成熟者16例, 拟行内瘘术者20例。其中男性94例, 女性56例;年龄18~78岁, 平均年龄52岁。置管时间3~86d, 平均36d。使用导管透析频次3~32次, 平均22次。其中感染12例, 发生率8.8%;堵管6例, 发生率4%;脱管2例, 发生率1.3%。

1.2 材料

所有病例统一使用艾贝尔 (ABLE) 一次性血液透析导管 (广东佛山市南海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供应) , 肝素帽, 中号无菌自粘式敷贴, 四环牌碘伏消毒液, 肝素注射液。

1.3 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腹股沟备皮剃毛;抬高臀部大腿外旋外展膝关节稍屈曲;消毒、铺巾、局麻、于腹股沟韧带下2~3cm, 股动脉内侧0.5~1cm穿刺针与皮肤呈30~50°角, 变进针边抽吸, 有暗红色回血即到静脉;经针孔插入导丝应无阻力, 推进10cm后拔出穿刺针, 若有抵抗不可强行推进, 以免损伤血管;插导管时先将皮肤切开2mm后顺导丝将导丝轻轻捻转如至硅胶段, 有回血后拔出导丝, 注入肝素盐水, 夹住导管末端, 然后缝合加无菌辅料固定[1]。

2 导管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2.1 防感染

2.1.1 严格无菌操作

每次透析前用碘伏消毒穿刺及缝合处皮肤、导管周围、导管与皮肤交接处至少上下10cm。用5mL注射器分别从动静脉管腔中各抽吸1.5~2.0m L残血弃之。如缝线脱落应及时清理或消毒后再缝合, 局部发红和渗出的, 可以局部撒上头孢唑啉钠。取下的肝素帽应先用肝素盐水冲洗清除凝血块, 然后用75%酒精浸泡消毒备用, 待透析结束前再用肝素盐水冲洗后使用。如透析中血流量不足者, 应先严格消毒, 再调整导管前端位置。如导管外脱不可随意回送, 应严格消毒后再轻轻旋转插入。

2.1.2 每次透析后及时换药, 更换包扎导管尾端的纱布, 无菌自粘式敷贴固定导管皮肤出口, 防止导管松动。

无菌纱布包扎导管尾端, 肝素帽不能外露。

2.2 防栓塞

一般采用纯肝素封管。肝素封管是防止凝血的主要方法, 经过反复观察对比, 发现纯肝素封管血栓堵管的概率最小[2]。封管前, 了解导管双腔容积:艾贝尔 (ABLE) 一次性使用血液透析导管分两个型号, 其中13cm型号的, 动脉管腔容积约1.0mL, 静脉管腔容积约1.1mL;15cm型号的, 动脉管腔容积约1.1mL, 静脉管腔容积约1.2mL。计算管腔容积后, 将2mL内含100mg的肝素抽入注射器内再抽吸生理盐水至容积值, 依次按动脉管腔、静脉管腔各自容积封管。因纯肝素封管已严格掌握在管腔内, 所以肝素对体内影响不大。定期监测凝血常规, INR及凝血酶原时间, 不要超过正常值。对血液高凝状态患者, 可予华法令钠或肠溶阿司匹林口服预防, 也可用尿激酶10万U封管;能有效防治附壁血栓形成[3]。如发现有管腔堵塞, 先用空针抽净管腔内残留的肝素盐水再做相应的溶栓处理。

2.3 防脱管

嘱患者注意局部清洁, 保持敷料干燥, 做好自我保护, 特别是脱裤子的时候避免将导管拉出, 禁止穿刺部位90°弯曲, 并告知患者导管松动或导管脱落时的自我紧急处理方法。避免大幅度摆动, 敷料或胶布松动, 纱布污染均要及时更换。躁动患者一定要有专人看护。防止意外脱管导致空气栓塞或意外失血。当发现脱管时, 原则上应更换新管, 但临床为避免增加病人心理及经济负担, 特殊情况下可以在严格消毒下重新插入。重插前, 首先判断插管是否仍在血管内, 如果导管前端仍在血管内, 插管脱出不多, 插管口处无局部感染, 可在严格消毒后, 再以生理盐水冲干净消毒液, 重新固定导管。如果前端已经脱出, 应及时拔管, 并压迫穿刺点防止出血或局部血肿形成。

2.4 防出血

由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应用抗凝剂且血液透析患者血小板大多低于正常, 透析后留置导管处易反复参血。一旦发生, 应轻轻压迫局部。或者冰袋冷敷指压20~30min, 必要时静卧休息。

2.5 防流量不佳

若双腔流量导管一端通畅而另一端闭塞, 可先将通畅的一端做出路。周围静脉做回路。然后闭塞的一端可采用尿激酶溶栓法, 用尿激酶5万~10万U加生理盐水注入留置导管, 保留15~20min, 回抽出被溶解的纤维蛋白或血凝块。若不成功可采用尿激酶持续泵入法溶栓, 用尿激酶10万~20万U加生理盐水至50mL持续输液泵泵入, 速度为10mL/h。因体位造成双腔导管通而不畅时, 不应将动脉、静脉进行交换, 这样容易引起再循环[4]。

综上所述,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保养方法, 采取临时性股静脉留置导管方式, 应用于短期内 (2个月内) 需要多次血液透析的患者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连续使用1~2个月, 甚至更长时间, 而发生感染和栓塞堵管或脱管的概率均很小。

摘要:介绍临时性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操作步骤、临床应用, 以及导管保养中的注意事项, 常见并发症的处置。

关键词:血液透析,股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栓塞,出血,流量,肝素

参考文献

[1]叶任高.血管通路[M]//叶任高.临床肾脏病学, 2007.

[2]丁瑾.深静脉留置导管纯肝素封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2006, 5 (7) :404.

[3]何永春, 刘杭燕.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经验[J].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2004, 6 (4) :287.

上一篇:大学社区教育广播电视论文下一篇:虚假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