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静脉导管

2024-06-03

双腔静脉导管(精选9篇)

双腔静脉导管 篇1

我院自2010年7月-2012年8月对急诊血液净化及内瘘成熟过渡期的尿毒症患者施行血透用双腔深静脉导管留置, 通过深静脉导管连接体外循环血路, 取得了充足的血流量对患者实施血液净化, 结果操作顺利、并发症轻、临床满意, 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6例患者中, 男75例, 女51例, 年龄22~88岁, 大于70岁23例。其中急性和慢性肾炎肾衰尿毒症56例, 糖尿病、尿酸性肾病、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及梗阻性肾病等并发肾衰尿毒症43例,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2例, 重型黄疸性肝炎9例, 急性脓毒血症3例, 急性镇静安眠药中毒3例。

1.2 方法

1.2.1 物品准备。

材料准备:皮肤消毒液、双腔深静脉导管包。抢救器械及药品准备:氧气、心电图机、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

1.2.2 置管操作。

术前充分沟通, 解除患者精神紧张及不安情绪。穿刺时患者平卧位让穿刺部位充分暴露, 常规无菌操作。1~2ml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后穿刺针负压穿刺, 证实在相应的静脉后将穿刺针退出, 将软导丝沿导丝孔缓慢进入静脉内8~15cm, 退出穿刺针后用皮肤扩张器扩展皮肤, 以利于导管置入。导管置入深度:采取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15cm, 股静脉穿刺20cm为宜。退出导丝回抽血流通畅后, 往腔内注入一定量的含肝素的生理盐水以保持管腔通畅, 避免腔内血液凝固阻塞, 末端清洁无菌处理后, 将导管用缝线固定在皮肤上, 避免滑动及脱出。

1.3 留置情况

1.3.1 留置方式:

采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8例,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右侧62例, 左侧7例。股静脉穿刺置管39例, 一针成功达72.22%, 一次成功96.03%。

1.3.2 留置时间:

5d~10个月。最短的为急性肾炎与梗阻性肾病, 最长的为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等因全身及局部原因导致造瘘不成功或患者自身不同意而尽可能保留。

1.4 结果

短期内不良反应轻, 患者能耐受, 未影响治疗。其中术后疼痛3例, 穿刺口红肿局部血肿6例, 出血或弥漫性渗血11例。留置时间越长各种并发症越容易出现, 其中导管脱出、半脱出8例, 导管阻塞7例, 缝线脱落12例, 导管相关性感染或菌血症10例。

2体会

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是血液净化的最基本方式, 常用在各种肾衰及各种中毒性疾病, 是一种理想的替代治疗方法, 特别是急性中毒性病症往往能彻底治愈。对尿毒症患者常常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明显延长生命。既往血液净化常常采取外周动脉直接穿刺来获取充足的血液流量来满足血液净化的需要。直接穿刺患者疼痛明显, 往往难获得充足的血流量, 并且容易出现动脉瘤, 直接穿刺往往要动、静脉同时穿刺, 患者不容易接受。我院自2010年7月起对实施血液净化患者采取血透用双腔深静脉导管留置来替代动、静脉直穿, 不管是近期血液灌流或者是远期的血液透析, 临床效果都比较满意。

由于血透用双腔深静脉导管比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的管腔及管径远远要大, 在置管的过程必须充分扩皮, 否则置管往往不顺, 从而会引起急性期的局部出血或血肿, 肝功、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特别要注意管周皮肤的弥漫性渗血。在净化的过程中避免使用肝素显得更重要。

加强心理护理及交代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在导管留置期间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重型黄疸性肝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脓毒血症、急性镇静安眠中毒患者的血液灌流治疗, 其留置的双腔深静脉导管往往在5~7d可拔除。本组资料中该类置管时间短的患者在留置期间基本上无明显影响, 但对于内瘘成熟过渡期的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 因各种原因导管留置时间会长达1~2个月甚至更长, 而导管感染率也随留置时间延长而呈线性上升[2]。因此导管的感染问题尤其值得重视和积极防范。本组病例出现的导管相关性感染说明了留置期间感染防护的重要性。为减少留置期间的各种并发症如导管脱出、半脱出、导管阻塞、缝线脱落及感染等出现, 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无菌原则和操作规程, 护理观察应全面到位, 特别是导管留置期间要加强个人指导, 注意防范,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及时处置, 尽可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本组资料显示血透用双腔深静脉导管在血液净化患者中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但要注意加强心理护理及交代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置管时进行充分的扩皮, 同时加强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和观察, 及时处理各种不良现象。对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应及早完善血管造瘘, 以减少并缩短导管留置的时间从而减少不良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血透用双腔深静脉导管对血液净化中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以来施行血透用双腔深静脉导管留置的护理情况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所有病例留置期间引流通畅, 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血透用双腔深静脉导管留置对患者实施血液净化安全有效, 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透,双腔深静脉导管,血液净化,临床护理

参考文献

[1]苏庆玲, 李洪, 吴红兰.长期性留置双腔导管在血透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J) .广东医学, 2008, 29 (10) :1762-1763.

[2]徐斌, 季大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J)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1, 10 (5) :478-482.

双腔静脉导管 篇2

一、静脉导管维护标准流程

第一步(A)评估导管功能:即导管是否通畅、穿刺局部有无异常情况。

第二步(C)冲管:在使用导管输液后进行彻底的冲管,使用脉冲式20ml生理盐水冲管。

第三步(L)封管:使用2-3ml生理盐水或含肝素的封管液进行正压封管。

二、静脉导管日常维护技术

1、敷料更换技术

1)评估:每天对穿刺点进行视诊和触诊,了解有无触痛及感染征象。2)常规至少7天/次更换无菌透明敷料,若有内固定,必须使用无菌胶带。

3)如敷料有潮湿、污染、渗血、渗液、完整性受损或被揭开,需随时更换。

4)更换敷料时,脱出的导管不应被重新送入。

5)在敷料的标签纸上标注导管穿刺时间、更换敷料时间、操作者姓名。

2、冲管与封管技术

1)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前必须确定导管在血管内,用生理盐水10-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脉冲式冲洗导管方法:推一下停一下,使推注的液体在导管管腔内形成波浪和局部的小漩涡,彻底清除导管壁上滞留

物。

2)输注血液或血制品以及TPN、脂肪乳剂、甘露醇前后,用20m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

3)输全血或成分血时,在每袋血之间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如持续输注全血、成分血或脂肪乳剂超过4小时,每4小时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以保持导管通畅。

4)持续输液,每12小时应用生理盐水20ml脉冲式冲洗导管。5)输液结束,用10-20ml生理盐水脉冲式冲洗导管后,再用正压封管。正压封管:2-3ml肝素稀释液(10-100u/ml),边注射边向后退针,推注速度大于退针速度。

3、输液接头更换技术

1)每次输液前,应消毒肝素帽。用75%的酒精棉球或棉片(尽量拧干),包住导管接口用力旋转10次以上。2)常规每隔7天更换一次。

3)如输血、抽血、输注脂肪乳剂后应及时更换。

4)如肝素帽有回血时或任何原因将肝素帽从导管上取下,就应立即换上新的肝素帽。

5)肝素帽疑有裂纹损坏时,应立即更换。

4、消毒原则

1)选择合适的消毒液,最好使用含碘、洗必泰消毒液。

2)消毒顺序为:先用酒精脱油脂,再用含碘消毒液或洗必泰消毒液消毒。按顺-逆-顺时针各一遍。

3)消毒方法: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形用力摩擦10s以上。4)消毒面积:以穿刺点为中心,PIV为5×5cm,PICC/CVC为10×10cm,PORT为15cm。

5、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技术 1)医生开具医嘱并做好解释。2)平卧位/半卧位。

3)对穿刺点及缝线处进行消毒。4)拆除缝线。

5)导管拔出时嘱患者深吸气屏住呼吸,轻拉拔除导管;检查导管尖端是否完整。

6)用指压法压迫穿刺点直至血止,但不可过度按压或用力按摩颈动脉。

7)用无菌透明敷料覆盖穿刺点24小时,密封穿刺点,以防空气栓塞。8)拔管后患者需观察30min。

6、导管使用时限 PIV导管成人留置72-96h,新生儿及儿童如无异常可留置至治疗结束;PICC导管180天以上;CVC导管留置7-28天;PORT导管如无异常可以终身使用。

7、封管液选择 常规选择生理盐水或含肝素的生理盐水作为导管封管液,封管液量为导管容积1-2倍。一般情况下,PIV导管为2ml,CVC及PICC导管为3ml,PORT导管为10ml,血液透析管为3ml(双管)。1)PIV导管 幼儿及儿童使用含肝素钠12.5u/ml生理盐水;成人为含肝素钠25-50u/ml生理盐水。

2)CVC及PICC导管 幼儿及儿童使用含肝素钠25-50u/ml生理盐水;成人为含肝素钠50-100u/ml生理盐水。

3)PORT导管 成人为含肝素钠100u/ml生理盐水。

4)血液透析管 含肝素钠5-25mg/ml生理盐水,或尿激酶+含肝素钠50mg/ml生理盐水。

5)新生儿及凝血功能低下患者 推荐使用生理盐水,或使用含低剂量(10u/ml)肝素钠生理盐水。

8、正确使用透明敷料

1)打开透明敷料包装,并取出透明敷料,移除透明敷料的离型纸。2)将透明敷料边框预切口的一边对准导管延长管方向。

3)穿刺点应正对透明敷料中央,无张力粘贴敷料,避免造成机械性张力性皮肤损伤。

4)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透明敷料,使皮肤与敷料充分接触,避免水汽积聚。

5)从预切口处移除边框,一边移除边框一边按压透明敷料。

9、患者健康教育

1)经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留置期间避免淋浴,以防止水渗入敷料引起感染。

2)PICC导管淋浴时将置管侧手臂包裹好,避免洗澡水渗入,保持敷料干燥。如意外浸湿,即可更换敷料。

3)置管后注意穿衣服时先穿置管侧肢体,脱衣服时后脱置管侧肢体,以免将导管带出。

4)患者休息时避免压迫置管侧肢体,翻身活动时,注意保护,以防导管滑出。

5)注意观察穿刺点情况,如穿刺点有疼痛、发痒等不适,应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勿自行处理。

6)穿刺点在穿刺置管48小时内有少量出血属于正常,如出血量大,则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7)PICC导管置管后可以多活动,避免拎提5公斤以上重物。8)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应每周冲封管一次,以免堵管。9)静脉输液期间不可随意调节输液滴注速度、牵拉分离导管与输液管道。

10、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堵管溶栓术

1)确认导管堵管,检查了解有无溶栓禁忌和医嘱。2)告知患者溶栓过程及结果,获得知情同意。3)备齐物品,建立无菌区。

4)配置溶栓液:使用每毫升含尿激酶5000u的生理盐水。5)方法:连接三通接头,先用注射器抽吸导管成负压,连接尿激酶注射器,利用负压将溶酶溶液吸入导管,保持5-10min。吸出尿激酶溶液;如不通,反复进行冲管溶栓直至导管通畅。6)经反复冲管不通者,拔管。

7)注意:尿激酶对于新鲜的血栓有溶解作用,对于陈旧性血栓无作用。

双腔静脉导管 篇3

【关键词】双腔耐高压PICC; FOLFOX;肿瘤化疗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409-02

目前多個大型临床试验已证实,FOLFOX4方案用于胃肠道肿瘤特别是大肠癌患者的一线化疗,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1-2]。5-氟尿嘧啶(5-FU)是晚期胃肠道肿瘤化疗的主要药物,亚叶酸钙(CF)通过调节5-FU的生化代谢使5-FU的细胞毒作用明显加强,奥沙利铂(L-OHP)是继顺铂、卡铂之后的第3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它没有顺铂的肾毒性,没有卡铂较重的骨髓抑制,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毒性反应[3],与5-FU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抗癌作用[4]。临床使用奥沙利铂时,必须严格按医嘱执行,禁用生理盐水稀释,以免产生难溶性物质,在配备奥沙利铂及输注时应注意避光、冷及接触铝制品,以免加重毒性作用,或铂被铝氧化置换发生不良后果[5]。奥沙利铂禁忌与碱性药物或碱性液体配伍,以免奥沙利铂发生降解,为避免奥沙利铂的降解,在输注前后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或采用双通道静脉输注,用专门的通道输注奥沙利铂。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以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便于长期留置等优势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6],解决了诸多的静脉输注难题。 但在满足日常静脉治疗需要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外科手术后患者无法使用该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需经常使用增强CT的方式进行复查的肿瘤或其他患者无法使用该导管进行高压注射造影剂、 肿瘤患者需要双通道化疗时需重建其他静脉通道等。 耐高压注射型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ower 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2004年开始在美国使用, 该导管可满足高压注射的需要,最大输注速度可达5ml/s,有单腔 、双腔 、三腔导管,可按需选择,双腔、三腔导管可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多通道同时给药。

1 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35例,女21例。年龄22~75岁。其中胃癌18例,肠癌38例。2010年9月~2012年1月的28例病人为A组, 2012年2月~2012年6月的28例病人为B组。两组病人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均采用FOLF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疗程总量一次性滴注,联合5-FU44 h维持;

2 方法

2.1.1 A组 采用静脉留置针配合5-FU给药,留置针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B组 采用双腔耐高压PICC,

2.2 观察指标

2.2.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 价方法:应用LOHP Levi专用感觉神经毒性标准[7]评定。无不良反应为0级;感觉异常和感觉迟钝(遇冷),7d可完全消退为1级;21d内可完全消退为2级;不能完全消退为3级;感觉异常或感觉迟钝伴有功能障碍为4级。

2.3 统计学处理对两组病人末梢神经炎、静脉炎发生率情况比较采用W 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 0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χ2检验

3 结果(表1)

3 讨论

结直肠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后辅助化疗。奥利沙铂联合5FU辅助化疗的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可显著降低复发、提高治疗效果。但化疗可出现静脉炎、神经毒性反应、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心脏毒性反应及手足综合征等药物不良反应,并且在此方案的治疗中需要建立静脉双通道长时间的输注。为此会给患者带来身心的负担。PICC为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输液技术,是目前外周静脉输液较先进的方法,而双腔耐高压导管可减轻该类患者频繁穿刺痛苦和不适,减少化疗及刺激性强的药物对外周静脉血管的损伤,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

参考文献:

[1] 储大同.当代肿瘤内科治疗方案评价[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 138.

[2] De Gramont A, Figer A, Seymour M, et al. Leucovorin andfluorouracil with or without oxali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advanced colorectal cancer[J]. J Clin Oncol, 2000, 18(16):2938.

[3] 姜翠蛾.奥沙利铂致急性神经毒性反应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17(13): 2085.

[4] 沈旭东,岳 娟,林 峰. FOLFOX-6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观察[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08, 15(2):221.

[5] 周际昌.实用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9.

[6] 钱培芬,翁素贞.静脉输液置管与维护指南[M].上海:上海兴界图书出版.

双腔静脉导管 篇4

1 留置导管前的护理

1.1 留置导管前须做好心理护理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留置透析用双腔静脉导管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必要时带他们参观本科室已留置双腔静脉导管的患者的情况,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1.2 遵医嘱为患者做好辅助检查, 如查凝血功能。

2 留置导管术后护理

2.1 患者回病房后, 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

血压, 预防插管处渗血或皮下血肿形成, 必要时用沙袋压迫穿刺口4h。特别是锁骨下静脉置管者, 注意观察有无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

2.2 透析治疗的护理

2.2.1 治疗前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穿刺口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

2.2.2 取下导管处敷料,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治疗巾, 消毒导管口,

取下肝素帽, 再次消毒, 连接无菌注射器, 打开夹子, 抽出导管内封管的肝素和可能形成的血凝块。

2.2.3 在回血端注入抗凝剂。

2.2.4 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及穿刺点, 穿刺点涂“百多邦”药膏后更换无菌敷料。

整个透析过程中留置导管与透析管路接管处用无菌敷料覆盖。2.2.5透析结束时, 戴无菌手套消毒导管口, 双腔内注入适量生理盐水至腔内无血液, 再注入相应导管容量的肝素正压封管, 再次消毒导管口后接上肝素帽并拧紧。肝素帽每次透析时更换, 不能用酒精后浸泡继续使用。导管口用无菌敷料包裹并妥善固定。

3 留置导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3.1 感染

感染一般分为导管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和血液扩散性感染。导管出口感染时, 须局部定时消毒、更换无菌敷料, 或口服抗生素。隧道感染时须使用有效抗生素2周, 严重者拔管。血压扩散性感染时应拔管, 并将留置导管前端剪下作细菌培养, 合理应用抗生素[1]。

3.2 出血

因透析过程中应用抗凝剂, 透析后留置导管处易有渗血现象。一旦发生, 即叮嘱患者静卧休息, 穿刺部位不能剧烈活动, 用冰袋冷敷并按压或沙袋压迫, 必要时拔管止血。

3.3 血栓

有血栓形成时用尿激酶溶栓, 若反复溶栓无效, 则考虑拔管, 切忌再向导管内推注液体, 以免引起栓塞。

3.4 流量不佳

如双腔导管一端通畅而另一端闭塞, 应将通畅一端作出路, 再用周围静脉作回路。若是体位原因引起导管通而不畅时, 不能将动脉和静脉交换, 以免引起再循环。

4 卫生宣教及自我护理

4.1 留置导管期间须做好个人卫生,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淋浴或擦浴避免弄湿无菌敷料。

若发现穿刺处有红、肿、热、痛现象, 立即就诊。4.2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留置管者应尽量穿对襟上衣, 以免脱衣服时不慎将留置导管拔出。股静脉留置导管者不宜过多活动, 其他静脉置管者活动不受限制, 但也不宜剧烈活动, 以免将留置导管滑脱。导管一旦滑脱, 应立即压迫止血并就诊。

5 留置导管拔管护理

拔管时禁取坐位, 先消毒局部皮肤, 用无菌纱布按压拔出, 指压20~30min, 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口皮肤, 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现象。股静脉拔管后4h不能活动。拔管当天不能淋浴, 以防感染。

关键词:血液透析,双腔静脉导管,护理

参考文献

双腔静脉导管 篇5

关键词: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穿刺,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少量胸腔积液(<300m L),可无症状,中等量或大量时呼吸困难明显。中等量或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需及时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减轻胸水引起的压迫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并可留取标本进行化验明确病因,指导以后治疗方案。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现将两组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中到大量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均进行胸片、胸部CT、胸部B超定位确定有大量胸腔积液。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15~78岁之间;脓胸1例,结核性胸膜炎6例,恶性胸腔积液49例。随机分为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及常规胸腔穿刺组各28例。

1.2 方法

术前均进行胸部B超定位,选择腋后线或肩胛下角线7、8、9肋间,或者选择胸腔积液最多、最深处为穿刺点。常规胸腔穿刺组第一次抽胸水<600m L,以后不超过1000m L,每周2~3次,直到胸水少至不宜穿刺抽液。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组患者进行定位后,患者面向椅背作于椅子上,双前臂置于椅背上,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洞巾、2%利多卡因局麻,以中心静脉导管盒中配备的穿刺针穿刺与胸壁垂直缓慢进针,有突破感并回抽出胸腔积液即停止进针,确定已进入胸腔,用导丝推进器把导丝从针尾孔里向前推进25~30cm;把导丝推进器退出,退出穿剌针和注射器;从导丝尾端插入皮肤扩张器,扩张导丝入皮处的针孔及胸壁软组织,以利于留置导管的进入,然后退出皮肤扩张器,沿导丝尾端插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当留置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入皮肤约10~15cm后,用注射器回抽有胸水确定后退出导丝,固定导管,注意不要让导丝断裂落入胸腔,将一次性引流袋的接头直接接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尾部,消毒穿刺点皮肤并用敷料贴膜将导管固定于胸壁上,用此管可间断或持续引流。首次一般<600m L,以后每日1000~1500m L,防止发生肺水肿、纵膈摆动并发症。每天引流后,用导管上的卡子卡住导管,不接引流袋时,可用肝素帽封管。同时进行针对病因胸腔内注入药物治疗。如果引流量<50m L,可复查B超、胸片、胸部CT,显示胸水较少或无胸水,即拔管。置管组1例脱管;有5例发生主管堵管,给予通管后有3例主管未通畅,但应用侧管仍可继续引流胸水,未重新置管。治疗组无胸膜反应等不良反应。

2 结果

治疗组一次引流成功27例其中包括,5例发生主管堵管,给予通管后有3例主管未通畅,但应用侧管仍可继续引流胸水,未重新置管;1例因脱管后再次置管1次。平均胸穿1.03次,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6.6±4.4)d。治疗组未发生血气胸、感染、穿刺点渗出、胸膜反应等不良反应。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常有明显胸闷、憋气压迫症状,在病因尚未明确前,进行胸腔穿刺抽液可减轻压迫症状,并进行胸水化验寻找病因利于治疗。但常规胸腔穿刺患者痛苦大、危险大、花费的时间及精力较多。改用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后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避免单腔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可能性,其优点明确。两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3 讨论

胸腔积液系指胸膜腔内液体过量积聚。常见病因为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另有化脓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占肺结核的4.7%~17.6%[1]。小量(<300m L)胸腔积液物压迫症状。可不进行胸腔穿刺。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时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缺氧,纵隔移位,可危及生命,为减轻其痛苦,临床常需穿刺放液及进行胸水化验寻找病因。常规治疗方法为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2]。胸水引流可迅速缓解肺压迫症状,并且因胸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和纤维素,尽快引流后可减少胸膜粘连的发生,同时可减轻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毒性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3]。恶性胸腔积液量大,胸水产生速度快,患者压迫症状明显,需反复穿刺抽水机注射药物,患者痛苦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进行双腔深静脉导管置入减少胸腔穿刺次数,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有的患者可以一次性彻底排尽胸水,通过调节引流速度,不会诱发急性肺水肿,胸膜增厚和纤维化明显减少[4]。本组观察表明胸穿抽液和置管引流均能有效地引流胸腔积液,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是治疗组较对照组的优点在于能较快缓解患者症状,1次置管多次治疗,避免反复穿刺导致患者心理恐惧和痛苦,减少多次穿刺的感染及穿刺点出现肿瘤种植转移;深静脉导管管径小,患者无不适感,可长期留管;放液速度可自行调节,避免发生肺水肿;皮肤创口小;活动不受限;缩短住院时间,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该引流系统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费用低,适于各级医院开展,也可用于门诊患者[5]。改用双腔深静脉导管胸腔置入后除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外,同时避免单腔深静脉导管发生堵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可能性,其优点更著,更适合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注: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参考文献

[1]马玙,朱莉贞,潘毓萱.结核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6-68.

[2]Sahn SA.Manage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MonaldiArch Chest Dis,2001,56(5):394-399.

[3]张敦熔.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2000:270.

[4]张翼.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5,10(5):601.

双腔静脉导管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SAP病人, 其中男43例, 女17例;年龄27岁~83岁, 平均43.35岁;均经CT证实为SAP, B超证实胰周及腹腔内大量积液;所有病人均于入院后48 h内行腹腔置管灌洗, 置管时间为3 d~7 d, 平均5.7 d。60 例病人中45例临床治愈, 9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 4例发生胰腺感染后形成脓肿, 2 例因病情过重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2 置管方法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规格14 cm×16 cm, 置管前均经B超定位, 在腹壁定位处局部麻醉后, 以静脉导管所配穿刺针行腹壁穿刺, 抽得腹水后将导丝导入15 cm~20 cm后拔出穿刺针, 借助导丝将中心静脉导管送入腹腔, 拔出导丝后调整导管至最佳引流位置, 接上输液延长管及引流袋, 固定导管。

1.3 结果

本组60例病人均顺利置管, 除2例早期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 余58例均灌洗及引流通畅, 拔管后无穿刺点出血及感染。本组1例出现置管后出血, 经及时发现处理后止血。本组无一例穿刺感染或意外脱管、堵管。其中7例引流超过5 d及8例出现引流液性状改变者均行引流液细菌培养, 有13例培养出肠道菌群生长, 临床资料分析来源于肠道菌群易位, 与穿刺置管无关。

2 护理

2.1 穿刺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容易扭曲、折叠、脱落, 因此应先用无菌贴膜将导管妥善固定于腹壁, 再将导管盘一小圈用胶布固定, 引流袋妥善固定在床旁。交接班时注意观察贴膜是否牢固, 如有脱落及时更换。更换贴膜时注意先撕开周边, 按住导管后自导管暴露一端轻轻撕开, 防止将导管拉出。本组60例病人均无意外脱管情况发生。

腹腔穿刺灌洗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本组1例病人在行腹腔穿刺后, 护士发现引流管内及管周流出鲜血, 及时通知医生, 考虑为穿刺后腹壁血管出血引起, 后经及时处理后止血。提示在置管护理上动作应轻柔, 勿牵拉及折叠引流管, 协助病人变动体位时, 先将管道固定于妥善位置, 并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变化。

穿刺和置管后应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医源性逆行感染发生。插管后24 h即应更换无菌贴膜, 以后根据护理情况如脱落、污染等予以及时更换, 更换贴膜时应观察穿刺处有无感染征象[2], 如出现穿刺处红肿、化脓及溃疡糜烂等情况则应拔除引流管, 局部换药处理。引流袋每日更换, 引流超过5 d或引流液黏稠、混浊应做细菌培养并使用有效抗生素。本组60例无一例因穿刺引流导致感染。

2.2 灌洗护理

2.2.1 正确连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灌洗接远端腔, 引流接近端腔, 严格无菌操作, 在穿刺点处用无菌贴膜妥善固定, 勿使导管打折或受牵拉, 保持引流通畅。

2.2.2 灌洗液量、时间和速度选择

灌洗时间、量和速度根据病情、年龄、有无并发症以及腹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来决定。一般选用生理盐水, 每次灌洗量为500 mL~2 000 mL, 病情较重者每次开始1 h~2 h, 症状好转后每次改为4 h~6 h, 灌洗前应将灌洗液加温到37 ℃~38 ℃, 灌洗开始速度宜放慢, 以防过凉液体灌入腹腔以及腹内压突然增加, 引起病人不适。

2.2.3 灌洗观察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面色, 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腹部情况, 记录24 h出入量, 应特别注意灌洗量和引流量是否保持一致, 防止大量液体积存于腹腔内导致腹压增加。腹腔灌洗过程中如病人出现畏寒、心悸、血压下降、腹痛及腹胀加重等症状, 应立即放慢灌洗速度或停止灌洗, 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黏稠度并做详细记录。

2.2.4 保持引流通畅

保持引流通畅是保证腹腔灌洗效果的前提, 应定时挤压引流管, 保持通畅。引流液量和性质的变化往往与病情轻重的程度密切相关, 有助于观察病人的病情发展及判断其预后[3]。本组45例引流液为清亮淡黄色渗出液, 引流时间相对较短, 病人均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15例引流液为暗红色血性液体, 提示胰腺坏死出血, 置管时间相对较长, 其中4例后期出现胰腺脓肿。如引流不畅, 可指导病人适当变换体位以利于引流。SAP病人腹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纤维蛋白, 部分病人合并感染, 引流物黏稠, 易堵塞引流管, 应加强巡视, 注意观察, 如出现引流管堵塞时, 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 必要时可反复数次冲洗至管腔通畅。

2.2.5 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 穿刺时严格消毒, 插管后24 h更换无菌贴膜, 以后根据护理情况如脱落、污染等予及时更换, 更换贴膜时应注意穿刺处有无红肿、出血、化脓及溃疡糜烂等情况。引流袋每日更换, 引流超过5 d或引流液出现黏稠、混浊现象时, 应做细菌培养并使用有效抗生素。

2.3 心理护理

SAP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治疗复杂、费用较高, 往往给病人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加上腹腔穿刺置管属于有创治疗, 病人易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是由于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而焦虑情绪容易造成病人的心理障碍, 进而导致机体调节功能减弱和抵抗力下降, 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恢复[4]。在行腹腔穿刺置管前, 护理人员应及时与病人沟通, 说明该项治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 解除病人的心理负担, 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 达到早日康复。SAP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及腹痛情况, 身体和精神上都非常痛苦, 往往对于在腹部进行的有创操作非常恐惧, 难以接受。因此, 在行腹腔置管前, 护理人员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置管的目的、优点及安全性,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 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并告知病人带管活动时应注意的事项, 如勿牵拉、折叠或污染引流管等, 以免造成意外脱管及腹腔内逆行感染。

3 讨论

SAP临床表现凶险、病死率高。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多器官衰竭, 近年来研究发现, SAP病人胰周及腹腔内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细菌及毒素, 而这些物质在SAP发展过程中以及多器官功能损害中具有重要作用[5]。

腹腔灌洗常用腹膜透析法和置管引流灌洗法, 是早期治疗SAP的重要措施, 其目的在于清除胰周及腹腔内含有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细菌及毒素的渗出液, 减少毒素吸收和并发症的发生, 解除腹腔内高压, 改善胰腺微循环[6]。对于有大量胰性腹水、胰外器官损害明显者, 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和灌洗越早, 其治疗效果越好, 若置管时间过晚, 渗出液中的炎症介质及内毒素等有害物质被大量吸收, 灌洗就难以起到作用, 而且胰腺坏死组织可能阻塞导管, 造成引流不畅[7]。有资料显示, 一般应在确诊后48 h内进行[8]。本组60例SAP病人均在入院后48 h内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质地柔软, 置管操作简便, 创伤小, 病人改变体位时不会引起疼痛, 不影响病人的活动。引流效果好, 能有效缓解病人的腹痛、腹胀等症状[9]。引流液做细菌培养可以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对病情严重, 可能合并有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ACS) 的病人, 可以监测其腹腔压力, 有利于判断病情, 确定手术时机[10]。

腹腔灌洗是治疗SAP的早期重要措施, 而对引流管的妥善护理和引流的观察处理是腹腔灌洗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对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良好护理可以有效防止置管出血、感染及意外脱管、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了腹腔置管引流通畅。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 (SAP) 行腹腔灌洗中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及效果。[方法]对60例SAP病人应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腹腔灌洗引流, 针对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灌洗方法以及病人心理进行护理和观察。[结果]60例病人均恢复良好, 未出现腹腔置管的感染及意外脱管、堵管等并发症。[结论]对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防止置管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腹腔灌洗,双腔中心静脉导管

参考文献

[1]甘华.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05, 19 (9A) :1795-1797.

[2]丁洪琼.中心静脉导管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腔引流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8B) :2115.

[3]李昆, 白冰, 孙早喜.中心静脉导管腹腔引流及测压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6) :530-531.

[4]杜治政.护理学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341-351.

[5]顾军, 李宁.急性胰腺炎与SIRS[J].肝胆外科杂志, 2004, 12 (2) :149-152.

[6]郭伟, 鲁新.腹膜透析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价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0, 20 (11) :666.

[7]李洪, 胡义利, 王一, 等.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 1999, 7 (5) :334-336.

[8]李兆申.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4, 24 (12) :710-711.

[9]雷贤英, 徐陶, 李渊.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现状[J].西部医学, 2006, 18 (4) :489-490.

双腔静脉导管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血透室透析且血透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中,男30例,女15例;年龄25~78岁,平均45岁;慢性肾功能衰竭4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原发病分别为慢性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5例,梗阻性肾病5例,高血压肾病4例,狼疮性肾病3例,中毒2例,痛风性肾病1例。置管方式:该组病例中右颈内静脉置管37例,左颈内静脉置管5例,右股静脉置管2例,左股静脉置管1例。发生血透导管堵塞情况:<24 h 28例,25~48 h 11例,49~72 h4例,>72 h 2例。

1.2 治疗方法

入选病例进入血透室后经检查确定为血透导管堵塞,并排除有活动性出血或明显出血倾向,肝功能明显异常或严重高血压患者。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溶栓的必要性及相关的风险后,患者及家属签字同意后即开始溶栓治疗,按以下步骤进行:(1)用尿激酶10万U+生理盐水10 ml配成浓度为1万U/m尿激酶溶液;(2)以10 ml注射器尽量吸出血透导管内的肝素;(3)予以1 ml注射器于血栓形成侧导管内缓慢注射尿激酶溶液1.0 ml,10 min后注射尿激酶溶液0.3~0.5 ml,再过10 min注射尿激酶溶液0.3~0.5 ml,保留10 min后以10 ml注射器抽吸导管,导管通畅即接生理盐水点滴数分钟;(4)若血透导管不通可重复上述步骤。治疗前、后注意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压、心率、呼吸、意识等生命体征,治疗中推注尿激酶溶液时一定要轻缓,阻力大时务必不要硬推,注射器抽吸出来的血液不能再推回血管。

2 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经溶栓治疗后43例血透导管再通,再通成功率达95.6%,2例因血透导管栓塞时间较长(>72 h),经溶栓治疗后失败改为其他部位重新置管。

3 讨论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发展,多种血液净化模式不断出现,尤其是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脂净化、免疫吸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技术在多学科中的广泛应用,使血液净化成为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治疗技术,上述治疗模式均需要建立安全、有效的血管通路,即中心静脉双腔导管。但由于上述治疗后因封管方法不正确或因各种原因没有对导管定期封管或导管使用时间较长等原因,患者容易出现静脉导管血栓形成,其形成包括两种情况:导管腔内血栓形成,部分或完全堵塞导管;导管周围形成纤维鞘。后者主要见于较长时间留置导管的患者,其主要表现是透析时引血困难,但回血通畅。其最终结果是导管功能不良甚至功能丧失,Hilleman等[2]认为,导管功能不良是深静脉留置管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针对此种情况,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保证稳定的血管通路。

尿激酶是一种外源性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能特异裂解血浆中纤溶酶原第560位精氨酸与第561位缬氨酸间的肽腱,从而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溶解,同时入血后易被α-巨球蛋白抑制活性,不易引起全身性出血[3];已成功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肢体周围动静脉血栓[4,5]。有学者在研究尿激酶对大鼠微血栓的作用过程中发现尿激酶溶栓率达到92.3%,D-二聚体阳性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值、纤溶酶原激活物掏抑制剂活性变化与对照组差异不大,故认为尿激酶能效溶解微小血栓,对全身纤溶活性无明显影响,具有选择性溶解血栓的特性[6]。基于尿激酶上述特点,临床上笔者对中心静脉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患者予以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5.6%。因尿激酶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局部出血,但也有可能出现因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脑栓塞、周围动脉栓塞及严重出血等。本研究在所有选择病例入组前行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血压的监测,有活动性出血或明显出血倾向,肝功能明显异常或严重高血压患者不在入选之列。因本研究使用尿激酶剂量较急性心肌梗死、肢体周围动静脉血栓、脑血栓形成等溶栓治疗的尿激酶剂量少,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笔者认为,对血透双腔导管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溶栓成功率高且并发症相对较少的特点,在无活动性出血或明显出血倾向,肝功能明显异常或严重高血压的情况下可首选尿激酶溶栓治疗,可减轻患者再次置管的痛苦及患者的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柱.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03,2(8):407-410.

[2]Hilleman DE,Dunlay RW,Packard KA.Releplase for dysfunctionalhemodialysis catheter[J].Pharmacotherapy,2003,23(2):137-141.

[3]章淑华,饶淑珍,饶旺福.体外血块溶解实验对钻颅抽血溶解血块选药的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2003,1(4):201-202.

[4]林劲,吴明,李新明,等.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3,10(3):225-226.

[5]乔林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4):160-161.

双腔静脉导管 篇8

关键词: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超声引导,腹腔置管,腹腔感染

0 前言

腹部手术、腹部创伤及腹腔内炎症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腹腔局限积液或腹腔脓肿,特别是腹腔脓肿,如果未能及时确诊和充分冲洗引流,尽管外周静脉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治疗,其预后往往不佳,造成病人的医疗费用急剧增加,有时病人不得不再次行腹部手术,更严重的会造成死亡[1,2]。从2007年5月~2009年6月,我们选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局限积液或腹腔脓肿置管治疗,成功置管治疗治愈病人53例,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3例病人,男性39例,女性14例。年龄14~75岁。其中肝部分切除术膈下积液21例、胆道手术引起腹腔局部积液14例、重症胰腺炎引起腹腔积液7例、胃肠道术后及肠道炎症引起腹腔或盆腔脓肿11例。

1.2 材料和仪器

1.2.1 材料。

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韩国晟伍产),规格包含:18G长6.35cm穿刺针、扩张导管、5mL注射器、内径0.89mm,长60cmJ型导丝、20cm长7Fr或11.5Fr双腔带刻度、固定翼及锁中心静脉导管。该导管特点是可以置入腹腔后导管受体温影响变得柔软。当穿剌病灶目标超过6.35cm时另选用一次性18G长20cm超声专用PTC针(日本八光公司产品)。

1.2.2 仪器。

日立EUB-6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带穿刺支架专用凸阵穿刺探头。

1.2.3 穿刺物品准备。

皮肤安尔碘消毒液、1%利多卡因、一次性10mL注射器和铺巾、一次性消毒手套和小手术包(穿刺后导管固定皮肤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和灭滴灵溶液,超声专用凸阵穿刺探头消毒采用安尔碘浸泡涂抹消毒,穿刺支架用环氧乙烷气体熏蒸24h即可。

1.3 穿刺操作过程

(1)常规皮肤消毒。(2)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患者腹腔局限积液或腹腔脓肿选择导管管径及穿刺入针途径后定位。皮内皮下浸润麻醉。(3)根据穿刺病灶深度选用穿刺针按探头导向穿刺线入针,从超声监视屏观察穿刺针针尖进针过程。(4)当监视屏显示穿刺针针尖穿破病灶壁,手持注射器从穿刺针回抽见积液或脓液,沿穿刺针置入J型导丝,见导丝进入病灶后,拔出穿刺针。(5)用扩张管扩张皮肤和腹壁,拔出后插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6)根据插入中心静脉导管管壁刻度,显示导管插入深度,导管达到腔后,拔出J型导丝,用5mL注射器从中心静脉导管回抽见积液或脓液,然后固定双腔导管,一侧尽量抽出积液或脓液,对侧根据抽出积液或脓液量,注入用含抗生素生理盐水溶液或甲硝唑溶液冲洗,见回抽液较澄清,接上负压引流袋,另一侧接上锁帽,导管固定翼缝针固定皮肤,消毒薄膜或敷料覆盖导管穿刺口[3,4,5]。回病房后每天根据引流液量,用含抗生素生理盐水溶液或灭滴灵溶液冲洗病灶腔。

2 结果

本组53例应用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治疗一次穿刺置管成功51例,另2例第一次置管不成功,主要穿刺后导丝进入病灶,扩张管扩张皮肤和腹壁很顺利,但置入导管在荧屏观察到导管无法穿破腹膜层,未能进入病灶,经超声检查重新引导定位后成功置管。导管留置时间5~18d。导管留置时间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积液腔或脓腔缩小闭合和引流液明显减小消失后决定拔管。本组中仅发现2例分别置管8d和11d后出现伤口处轻微红肿,予百多邦外搽,2d后红肿消退。4例分别于置管3d、6d、7d和9d出现引流侧导管阻塞,经过用消毒导丝置入通管后导管复通,导管引流通畅保持到拔管。本组病例无一例留置导管折断和引起腹腔内出血并发症。

3 讨论

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技术广泛应用在临床,为临床提供了安全、微创治疗技术。在腹部手术、腹部创伤及腹腔内炎症疾病的引起腹腔局限积液及腹腔积脓等并发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置管治疗技术解决和避免病人再次手术。对于穿刺留置导管选择,文献报道大部分推荐使用猪尾巴导管及外科引流管[6,7,8]。由于猪尾巴导管及外科引流管大部分需要另配消毒导丝及皮肤扩张导管,如果猪尾巴管配有导丝和穿刺针,价格较贵,并且在超声引导穿刺过程中猪尾巴导管及外科引流管操作相对复杂、导管材质相对较硬造成导管较难固定。我院选用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作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局限积液或腹腔脓肿置管治疗主要优点:(1)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主要配套齐全,费用相对较低,超声介入操作置管方便,导管配用固定翼容易固定。导管材料主要特性是导管置入腹腔后导管受体温影响,使导管变得柔软,从而减少对腹腔邻近器官损伤,本文成功置管53例未见导管折断及内出血等并发症。(2)置管术后只要在双腔一侧管道用含抗生素生理盐水或甲硝唑溶液冲洗,另一侧接负压引流袋引流,能够减小外周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剂量,避免病人再次手术。所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作超声引导下经皮腹腔局限积液积脓置管治疗中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便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宝玮.临床介入性超声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94-204.

[2]时书库,孔庆斌,宋修爱.腹腔引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1):68.

[3]黄胜,熊玥,唐传蓉,等.中心静脉导管临床多用途应用体会[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6):543-544.

[4]金维,等.B超引导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31例[J].微创医学,2007(4):78-80.

[5]孟刚,柏鉴东,于牧川.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腹腔脓肿8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7(22):89.

[6]黎占良.腹腔感染的引流原则[J].临床外科杂志.2000,8(6):328.

[7]冯贤宋,帅晓明.腹腔感染病人引流管的应用[J].医学新知动态2006,16(1):8-9.

双腔静脉导管 篇9

关键词: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高渗葡萄糖,难治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多发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的基础上, 病情重、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因此, 预防气胸复发是临床医师始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中胸膜粘连法是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笔者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 对因心肺功能严重不全, 不宜手术治疗, 或拒绝手术治疗的38例难治性气胸患者, 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微创闭式引流术加胸膜腔内注射高渗葡萄糖液治疗, 取得了很好疗效, 现交流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系经X线胸片证实为气胸的住院患者, 男32例, 女6例;年龄19~81岁;特发性8例,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2例, 肺结核7例, 复发性闭合型3例, 复发性张力型2例, 交通性气胸6例;气胸侧肺组织压缩30%~80%;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26例有少量的胸腔积液, 系胸膜反应或胸膜破裂少量出血所致。以上患者经X线证实无胸膜增厚和阻塞性肺不张。

1.2 治疗方法

38例入院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微创闭式引流术和持续负压吸引, 疗程3~16 d, 气胸反复发作或裂口未闭者, 继续引流及负压吸引, 待复查X线胸片肺基本复张后, 将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U经引流管注入胸膜腔内, 并夹闭引流管。未见病变的8名年轻患者, 采取头低足高位, 左右翻身;有慢性心肺疾病的19例, 3例因气急随即开放引流管, 16名无明显呼吸困难患者采取不同体位, 使高渗葡萄糖混合液流至好发肺大泡的肺尖部。2 h后开放引流管, 然后继续水封瓶引流或负压吸引, 并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咳痰或吹气球,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促进患肺的复张, 但应密切注意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能。注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一次注射药物后, 若24 h后引流管内仍有较多气体排出者, 可重复注射药物1~3次, 待肺完全复张并夹管24~72 h, 无气体排出即可拔管。在治疗期间加强抗感染治疗, 并适当加强支持和营养治疗。

1.3 结果

38例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微创闭式引流并注药后3~16 d肺复张拔管, 其中21例注射1次, 8例注射2次, 5例注射3次, 3例注射4次, 1例经引流管注药未复张且因COPD合并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注药后出现胸痛31例, 口服芬必得1片或肌注高乌甲素8 mg均缓解;发热19例, 口服贝思口服液缓解。以上37例均随访半年, 只有1例3个月后复发。

2 讨论

复发性气胸是气胸的并发症之一[1], 由于其基础疾病导致肺功能降低, 肺泡弹性减退, 而易复发。胸腔微创闭式引流术是近年来一种微创治疗气胸的方法, 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优点多: (1) 患者无疼痛, 依从性好; (2) 费用低, 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平均约7天) ; (3) 不存在漏气现象, 引流效果好; (4) 胸腔内注射药物行胸膜粘连术可促使脏、壁层胸膜粘连, 促进愈合, 减少复发。

胸腔内注药行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用的胸膜粘连剂种类较多[2], 属理化刺激物的有高渗葡萄糖、滑石粉、抗生素等, 属生物刺激剂的有支气管炎菌苗、卡介苗、自体血等, 属免疫赋活剂的有OK432。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理化、生物刺激及免疫赋活作用产生无菌性及变态反应性胸膜炎, 使两层胸膜粘连而阻止漏气。现在大多采用经胸膜腔引流管注射法, 有效率90%左右, 尤其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已有肺功能不全者, 对防止这些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有一定作用。有学者将胸腔镜作为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常规方法, 主张对长期漏气、复发性气胸, 甚至初发气胸患者行胸腔镜诊治。但受设备及条件限制, 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因此, 内科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加胸膜粘连术治疗气胸临床实用价值极高———安全、便捷、经济、实惠。

高渗葡萄糖注入胸膜腔内, 能够刺激胸膜产生无菌化学性炎症反应, 使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 从而使胸膜腔闭合。本组资料显示, 胸膜腔内注入高渗葡萄糖治疗难治性气胸取得满意疗效, 有效率94%。胸膜腔内注入利多卡因后能缓解部分患者的胸痛及胸膜反应症状;注射庆大霉素, 可预防感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胸闷、胸痛和发热, 少许胸腔积液, 经处理后都能耐受及缓解, 本组远期疗效肯定, 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上一篇:高起专毕业论文下一篇:低渗透区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