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穿刺

2024-11-13

静脉留置针穿刺(共12篇)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1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 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 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于1958年应用于临床, 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作为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对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综述如下。

1 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

1.1 血管的选择

血管选择方面, 大多数认为应该选择粗直、血流丰富、无静脉瓣的血管为宜。常用的浅静脉有颈外静脉、前臂及手背静脉、足背静脉。患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丰且直的血管。输化疗药物应尽量避开上肢重要静脉及其分支的血管, 因其对强刺激性药物更为敏感, 容易发生静脉炎。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 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因久病卧床的病人易形成血栓, 发生在静脉的血栓比动脉多4倍, 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又比上肢静脉多3倍。进行静脉穿刺困难者特别是晚期肿瘤病人, 可应用胸腹壁静脉穿刺放置静脉留置针。胸腹壁静脉是末梢小静脉, 血流慢, 压力低, 活动度小, 静脉留置针不易脱落或堵管, 对病人生命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1.2 留置针的选择

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 应选用细、短留置针。

2 穿刺方法及送管方式

2.1 穿刺方法

选择血管及消毒穿刺部位后, 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 以15°~30°行静脉穿刺, 进针速度宜慢, 以免过快刺破血管后壁, 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 再沿血管前行1 cm~2 cm, 使外套管尖端全部进入血管, 右手固定针芯, 左手推入外套管, 松开止血带, 透明敷料或胶条固定。

2.2 送管方式

通过对3种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的研究发现, 病人皮肤致密度高, 穿过皮肤的阻力大于外套管支持的最大限度而无法进入血管时, 不适合采用退出针芯置入外套管法;另一种置入外套管后再退针芯法相当于针头在血管中潜行, 一旦针芯触及血管壁, 穿刺易失败, 也不宜使用;而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法避免了针芯触及血管壁, 外套管又有针芯支撑可顺利通过皮肤, 穿刺成功率高。

3 封管技术

3.1 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正确与否是留置成功的关键。恰当的方法封管, 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封管时应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方法封管。如果将封管针头全部扎入留置针内, 封管液推注完退出时, 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管腔内导致凝血堵塞。但另据临床研究认为, 边推边退的封管方法仍存在弊病。由于肝素帽致密度极强, 退针时容易将针头一下退出留置针外, 退针的均匀速度很难掌握, 容易造成负压封管, 导致凝血堵管;而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均匀推注封管液, 则不会引起负压封管, 可使留置时间延长。

3.2 封管液的选择及效果分析

3.2.1 肝素溶液封管

如无禁忌临床上常用此溶液封管。肝素为一种酸性黏多糖, 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 在体内、体外应用时均具有强抗凝作用。临床上常用小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疗效满意, 静脉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病人是安全的。

3.2.2 生理盐水封管

有报道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理盐水封管后9 h~30 h的输液针头, 无血栓形成, 证明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病人的封管, 但对于特殊病种, 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者, 由于病人发生了区域性循环障碍, 血液黏稠度增加, 使用肝素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要好。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细胞外液容量和渗透压, 与体内水盐平衡及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用生理盐水封管无血液凝固, 同时生理盐水对血管的刺激性小, 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并可用于肝素禁忌证的病人, 如出血及凝血机制障碍的病人。用生理盐水封管, 免去了加药程序, 减少感染, 操作简单、方便、有效, 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人的出血倾向, 扩大了血液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范围。

3.2.3 不用封管液

有报道应用无针密闭输液可来福接头CLC2000型输液时, 由于接头自身能产生正压, 避免血液反流造成留置针堵塞, 可完全取消封管的过程。

3.2.4 封管液剂量的选择

输液结束注入适量的封管液是防止套管内凝血的必要措施之一, 但用多少剂量的冲洗液效果最佳, 国内报道不一。有学者报道, 用生理盐水10 mL或肝素1 250 U加入5 mL生理盐水内封管成功率为100%、99%。可选用生理盐水10 mL及20 mL进行比较, 结果为20 mL封管、堵管率显著低于10 mL生理盐水封管。观察还发现, 伴有高血压的病人, 拔除输液针头时血液常倒流至导管内, 致管腔凝血堵塞, 因此应增加封管液的剂量或加用0.1%肝素盐水5 mL。而在对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液效果研究中发现, 采用3 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 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 由于2 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容易发生堵管。而临床上, 用浓度为1 250 U的肝素液封管, 每次注入3 mL~5 mL维持时间可达24 h以上。

4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

4.1 留置时间

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 美国输液护理学会将套管针的留置时间规定为3 d。BD公司推荐为3 d~5 d。有报道套管针可留置5 d~7 d, 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及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 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 留置7 d是完全可行的。也有报道可留置7 d~10 d。

4.2 影响因素

通过对套管针的使用观察表明, 影响留置时间的原因主要是静脉炎的发生, 而导致静脉炎发生的原因是置管部位的不同和输注高分子液体, 与病人的年龄、性别、换药方式、封管次数、抗生素的使用无关, 另外, 穿刺技术不熟练、封管方法不正确、病人自身疾病、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导管堵塞或脱出而致置管失败。静脉炎的发生还可与操作技术有关, 如操作者进针角度小, 进针时阻力大造成血管损伤, 有时在寻找血管中易损伤血管, 随着留置针在血管内时间的延长, 发生局部渗漏及静脉炎的频率增高。免疫力低下对穿刺所造成的静脉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及细菌所致局部炎症的抗炎能力随之下降;加上体位的限制等因素都加大了静脉炎发生的可能性, 影响套管针留置时间。套管针留置时间还受血液黏稠度影响, 血液黏稠度异常病人的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明显少于血液黏稠度正常者。

5 健康教育

首先要将目的、意义告诉病人, 以取得信任, 积极配合。在留置针使用期间应对病人加强健康教育, 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减轻不良反应, 在输液期间可将远端肢体抬高以促进静脉回流, 输液过程中, 用毛巾热敷穿刺点上方, 每次15 min~20 min。留置针留置期间禁止沐浴, 防止穿刺点感染、蔓延。若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热、痛, 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 应立即拔出留置针, 局部用50%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液冷敷, 严重者须行物理治疗, 静脉输入抗生素预防感染。

6 小结

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在穿刺技术、留置时间、封管液的种类、封管液剂量的选择、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等方面, 护理同行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对粗直静脉及细小浅静脉穿刺输液的对比性研究尚未见报道, 两者之间是否有可比性, 效果是否一致有待进一步探讨。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2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CCU 樊鲜芝

(46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留置针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方法 穿刺前充分评估好患者病情、血管情况等,做好选针及心理护理;穿刺时掌握一稳、二准、三慢的方法;固定时掌握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结果 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结论 临床工作中只要不断总结探索,可以大大提高护理技术,既可以增加患者对护士的赞誉度,也提高了护士的自我成就感。

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 穿刺技巧 探讨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在保护血管、减轻患者痛苦、合理减少费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越来越为大多数患者和护理人员接受。自2002年以来,我科留置针的使用从最初的选择性应用到如今的普遍使用经历了十几年时间,现就使用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介绍如下。1 穿刺前准备 1.1 留置针型号选择

穿刺前要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计划输液量、血管粗细、血管弹性、患者配合能力等,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快速或大量补液时,要准备22号以上留置针,如果患者血管弹性差、扭曲细小、浅表血管寻找困难、不需快速补液时可以准备24号以下留置针。1.2 穿刺前血管选择 拟穿刺血管的选择十分重要,一定要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再进针,切勿盲目试探性匆忙进针,一旦穿刺未成功,给患者增加痛苦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增加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也会造成患者对穿刺者技术的不信任。血管的选择尽量遵循先下后上,先远后近的原则,避开关节及不易固定的部位,长期输液者要考虑方便患者进餐、取物等。

如遇水肿患者可根据血管解剖部位用手指以压、推、揉的方法,使血管暴露出来;如遇血管细小不易寻找者,先在患者上肢前、后、左、右仔细寻找,不要轻易放弃或盲目进针,一般24号留置针外套管长度为cm,只要寻找到血管可穿刺长度达到这个长度即可;特别细小的血管可先用手指用力按压一下,手指松开后如果血管仍浅显易见一般都能穿刺。

以下这种状况的血管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选择:①血管看起来粗大,其实弹性硬如肌腱。②血管虽然浅显,弹性尚可,但非常迂曲或在关节部位或有静脉窦。③血管虽然浅显但弹性不好,且皮下脂肪特少,血管滑动极不易固定。④有些长期输液患者血管虽然看似清晰,但颜色呈蓝紫色,触摸不具体,按压后颜色无变化。1.3 穿刺前护士准备

穿刺前护士除了充分评估患者病情、血管、配合能力等以外,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用充满自信的语气、表情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使患者情绪稳定,全身放松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2 穿刺时技巧 2.1 一稳 进针前护士心态要稳,要有自信心,抱着我肯定行的态度,万不可心情慌乱,面红耳赤,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穿刺成功的关键第一步。进针时动作要稳、规范,按照日常培训步骤有条不紊进行,护士的言行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情绪及配合性。2.2 二准

进针准。进针时左手绷紧穿刺部位下方皮肤,使血管固定,进针方向以血管上方直刺、进针角度以300-400最佳,有些患者皮肤细嫩,穿刺力量要稍小些以免穿刺过深,有些患者皮肤粗糙、表皮厚要力量稍大些以使针头全部刺入皮下;水肿患者在对皮肤消毒后将自己左手食、中指也进行消毒,然后用左手指将穿刺部位水分推开血管显露后立即进行穿刺。针对血管细小者进针力度要稍小,速度不可过快,以免穿刺过深;血管弹性差者回血较慢,进针时速度也不可过快,进针后注意有无落空感及针尖位置有无回血。2.3 三慢

送套管要慢。见回血后,要减低进针角度平行进针1-2mm即可,右手固定针头不动,左手将外套管缓慢送入血管内,运送速度一定要慢,尤其对血管细小不易穿刺者,整个运送时间要大于3秒钟,这样既可以避免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又可以防止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后,左手固定不动,右手将针芯撤出同时注意观察回血情况,如果回血迅速表明穿刺成功。切忌不要边进套管边撤针芯,或先撤针芯后送套管,或外套管针芯一起全部送入血管后再撤针芯。退出针芯后,先用右手小拇指轻轻固定针柄,左右手配合将贴膜打开覆盖于留置针上。3 固定

留置针固定时掌握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贴膜粘贴时要以穿刺点为中心,将贴膜自然平整地粘贴于皮肤上即可,切勿用力牵拉贴膜,然后用手指将贴膜与针头充分粘好,注意边缘部分与皮肤粘合完整。

三个基本点:一个是贴膜要将留置针针座部分全部覆盖,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无菌区域,针座外露不但容易造成穿刺处感染,也容易使贴膜卷边造成留置针尾端翘起。另一个是留置针延长管固定时切忌放在穿刺点上方或穿刺静脉上方,以免长时间压迫影响血流回流。再一个是固定时为减轻Y管部分对皮肤的长时间压迫,要在管下方垫一块小纱布,然后再用长胶布环绕肢体一周固定,输液针头插入肝素帽位置为防止针头脱出可用胶布做后交叉固定,胶布前端一定要固定到肝素帽上,使输液针头和留置针成为一体,这种方法尤其适合长期输液或躁动患者,可以有效防止针头的脱出。4 结论

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巧 篇3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穿刺与固定; 操作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419-01

由于静脉留置针有利于保护病人血管,活动影响少,更重要的是便于维持静脉通路,用于紧急抢救及间断给药,同时操作简便,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现在已作为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得到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留置针的设计、穿刺和固定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改进。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科760例患者使用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我们对穿刺方法和固定技巧进行了探讨,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760例,男406例,女354例,年龄16至87岁,平均年龄46岁。留置部位均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3天。使用材料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imaⅡTM密闭静脉留置针22G、24GY型,3M医疗产品供应的型号为6cm×7cm透明敷贴和内附输液贴两条。

2 方法

2.1 充分作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 (1)个人准备:操作者洗手、戴口罩,良好的心理素质;(2)用物准备:包括药物、静脉穿刺用物、静脉留置针和固定材料;(3)病人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告知留置针作用、注意事项、保留时间,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保持体位舒适;(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2.2 充分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 选择粗、直、弹性好、方便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根据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细、短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机率[1]。

2.3 穿刺技巧: 采用自然状态静脉穿刺法。被穿刺手放于自然状态,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紧止血带,操作者先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充分转动针芯,常规消毒皮肤8×8cm,嘱病人自然放松被穿刺手,手向掌心方向弯曲成弧形1300[3],操作者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放于病人手背两侧,紧握病人并拢四指或五指,绷紧血管下端皮肤,使血管充盈固定,右手拇指和食指呈上下方向持针,与皮肤呈30﹣45°角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食指和拇指呈前后方向持针,降低角度以5°角平行进入,沿血管前行2﹣4mm ,以确保外套管进入到静脉内再送管。送管时右手退针芯,左手送管,仍需绷紧皮肤,送管完毕,松止血带,防止皮肤松驰血管滑动,引起导管扭曲、打折,送管困难。

2.4 固定技巧 :采用四贴固定法固定静脉留置针。(1) 取3M透明敷贴内附输液贴1先固定外套管Y型针座横贴于皮肤上; (2) 然后揭去无菌透明敷贴衬底,将针座部位完全置于敷贴内,将敷贴与针座紧密粘贴,以穿刺点为中心,用双手大鱼际肌向两侧轻压敷贴10—20秒, 利于敷贴胶层与皮肤粘合,减少空气腔,切勿拉伸敷贴,保持无张力固定敷贴; (3) 再将留置针尾端按走向U型盘曲延长管,肝素帽置于敷贴上缘1-2厘米处,输液贴2贴肝素帽于皮肤上。切忌将肝素帽、连接输液管头皮针贴于3M敷贴上,以免影响牢固性,亦不宜将肝素帽固定于皮肤上过高位置,以免折叠成角影响通畅,同时范围过大不宜保护;(4)再将写有日期时间的记录膜作为一输液贴,与延长管贴于敷贴表面输液贴1位置,以加固延长管。如肝素帽上输液贴松动,可随时更换,不影响透明敷贴的牢固性和留置针的使用。

2.5 加强宣教:交待使用留置针的注意事项。临床应用中,留置针滑出的主要原因是敷贴脱落[3]。告之病员留置针部位避免摩擦、潮湿,避免局部肢体剧烈活动、受压、下垂、提取重物,以減少敷贴卷边、脱落和防止留置针堵塞,延长留置针使用时间。

3 小结

操作者良好的穿刺技术和妥善的固定方法,不仅直接保证静脉给药的顺利进行和留置针的保留时间,还同时避免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采用被穿刺手处于自然状态下,手向掌心弯曲成弧形1300,直接刺入静脉,既可防止血管滑动,又能减轻因针尖在皮肤内潜行引起的组织损伤和剧痛。穿刺时拇指和食指不同的持针手法,既可避免进针时力度不够进针困难,引起病人痛感明显,又能避免刺入过深,穿透血管壁引起皮下血肿和液体渗漏的发生,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采用“四贴固定法”固定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的可见性便于观察穿刺点有无发红、肿胀。固定Y型针座,可防止留置针脱出;双手大鱼际肌轻压敷贴10—20秒,可通过热传导可增加敷贴粘性,减少敷贴卷边脱落;U型固定延长管,肝素帽固定于敷贴上缘附近,便于连接输液器头皮针和封管,减少局部摩擦;记录膜贴于敷贴表面白色输液贴上,文字更清晰,还可加固延长管,充分利用材料。此方法牢固、美观,方便、节省,病人满意,活动方便。同时加强病人宣教,更有利于留置针的保留,减少非计划性拔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

[2]梁慕珍.输液时针头直刺静脉减轻疼痛的临床观察[J]现代护理,2006,12(8):694—695.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改进初探 篇4

关键词:小儿,静脉留置针,改进,初探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 是临床治疗、抢救最常用的技术操作, 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基本操作。由于婴幼儿血管细, 加之其家长对操作要求高, 操作过程中患儿畏针不合作, 易出现注射一针不成功、针头脱出移位, 很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 甚至引起护患纠纷, 既影响护士情绪, 也影响医院声誉。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因能高效率保持静脉通畅, 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得到了患儿家属和护理工作者的青睐。但因小儿好动、不易合作、血管较细、弯曲较多等原因, 其留置较成人更易失败, 2007年以来, 我院改进了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和留置方法, 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 得到了家长的好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传统组: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 共60例。年龄3个月~4岁。

改进组:入住我院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患儿, 共68例。年龄2个月~4岁。

1.2 材料

均选用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bdintima-ⅱ型24号留置针。

1.3 血管选择

传统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 但用手摸无静脉沟。

改进组:选择外观粗直的静脉, 并且静脉沟明显或外观虽细且有弯曲, 但静脉沟较好。

1.4 穿刺方法

1.4.1 传统组

对照组按常规程序处理, 备齐用物, 剃净血管周围毛发, 应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 家长协助固定患儿, 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 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 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 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 操作者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针翼, 呈15°~20°进针, 见回血后, 再缓缓进针2~3 mm, 左手固定外套管, 右手将针芯全部退出, 然后将外套管缓缓送入血管内, 用胶布固定, 针尾及“Y”型管处向前挽一下, 再固定, 输液完毕, 用3~5 ml生理盐水缓缓推注, 边推边关闭。次日输液时, 以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推开, 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

1.4.2 改进组

护士热情接待患者, 在哄逗、抚摸关爱患儿的同时, 向家长讲解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 待患儿的陌生感基本消除, 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方向、角度、速度穿刺。强调两人协作操作, 按照传统方法备好用物, 选择血管, 刮净血管周围毛发, 应用碘酒、酒精严格消毒。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一端的肝素帽上, 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 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 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 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 然后右手持紧蝶翼, 沿血管走向, 缓缓刺入, 见回血后, 再缓缓进针2~3 mm, 助手一手固定患儿头部, 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 使血管成一直线, 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针芯, 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这样一退一进, 将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送管要及时, 动作要轻、稳、快, 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用3 cm×4.8 cm规格透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后, 再以长胶布环贴穿刺部位两圈, 最后用弹性自粘绷带将留置针完全包埋, 手部应注意将大拇指自绷带开孔处穿出, 冬天脚部仍可外套透气棉袜保暖。经以上方法固定后, 即使在关节部位一般也无须使用夹板, 只有在影响点滴时才需用夹板固定 (固定单个关节即可) 。婴幼儿头皮静脉穿刺留置固定好后也可使用弹性自粘绷带。操作完毕告知陪护人员可能影响留置针的不良因素, 并教会具体的避免办法。

输液完毕, 用3~5 ml生理盐水缓缓推注, 边推边关闭。当天液体全部输注完毕, 用弹力网状帽将静脉留置针一起固定。次日输液时, 以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分开, 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

1.4.3 封管方法 (两组相同)

无肝素禁忌患者, 全部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每日输液完后, 用封管液 (配制方法:12500 U/2 ml规格肝素钠0.5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摇匀即可) 3~5 ml缓慢推注, 将留置针处的夹子夹到最底, 12 h重复封管1次。

1.5 观察内容和记录方法 (两组相同)

1.5.1 观察内容

留置针是否通畅;延长管内是否有回血;穿刺部位是否有渗漏、红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1.5.2 记录方法

留置针穿刺成功后, 在留置针使用观察表上, 逐项填写表中年龄、穿刺部位、时间、固定方法、是否输注刺激性药物、是否一次穿刺成功等各项目。每日输液开始前、输液完毕后、封管时常规观察并记录观察内容;拔除留置针时及时登记拔管原因, 如静脉炎、局部渗漏、导管堵塞、脱管、针眼出血、周围皮肤炎症、治疗结束或正常换管、其他原因等。

2 结果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传统组结果为54%, 改进组结果为93%。两组留置天数比较:传统组平均天数为4.6 d, 改进组平均天数为5.2 d。

3 讨论

以往患儿输液用普通头皮针需每天穿刺, 有时一天要穿刺好几次, 给患儿带来痛苦, 家属不满, 护患关系紧张。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 方便病情变化时及时用药。对新入院的患儿, 只要血管条件允许, 我们首选行留置针穿刺。因小儿多动不合作, 皮肤不易绷紧、血管较细, 如果穿刺部位和方法不当, 固定不牢, 封堵技术不过关, 容易造成穿刺失败或保留时间短, 增加了局部渗漏和脱管的发生[5]。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改进了传统的穿刺和固定方法, 获得满意效果。

通过分以上析可以看出, 传统组有时会因为患儿哭闹, 家长固定方法不对, 皮肤不易绷紧, 造成穿刺失败。穿刺成功送外套管时因为外套管较软易造成扭曲打折使送管失败。由于小儿好动, 哭闹, 家长照看不周全, 使小儿将套管针拔出, 有时出汗使胶布脱落, 造成套管针脱出, 使留置时间缩短[6]。

改良组两人操作, 助手固定患儿头部较家长有经验, 穿刺成功后, 强调由助手绷紧血管下方皮肤使血管成一直线, 能使外套管顺利送入血管, 不易发生扭曲打折, 这样穿刺成功率较高。改良组中在血管选择时强调有静脉沟, 穿刺过程中, 强调持续绷紧皮肤, 同时为了显著提高一次成功率, 在工作中, 对于不配合的患儿应慎重, 穿刺前首先将目的、意义、注意事项等告知患儿家长, 取得家长信任和配合, 对年长儿及家长加强健康教育, 讲解静脉留置针的自我保护方法, 减少因过度活动或护理不当而造成置管失败;对婴幼儿应分散其注意力, 避免肢体过度束缚, 头皮穿刺的患儿应避免压迫和摩擦[7]。

静脉输液完毕后用弹力网帽固定套管针, 患儿的手不易将套管针拔出;外有弹力网帽固定, 胶布不易脱落, 有效防止了小儿抓脱和夜晚睡觉时摩擦所致的贴膜松脱, 留置针松动移位等现象, 夜间家长较容易照看, 留置时间延长, 平均留置时间延长, 局部渗漏和脱管发生减少。因此, 改良后的留置针的操作方法及固定方法使穿刺成功率大大提高, 留置时间延长, 减轻了患儿的痛苦, 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 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得到了好评。

4 护理体会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安全、迅速, 易于操作, 便于固定, 能有效地保障输液、输血和意外抢救的需要, 在紧急抢救中, 静脉通道的迅速建立具有重要意义。但操作失败也时有发生, 如护士输液技术水平不高, 穿刺未见回血或穿刺至血管外;穿刺的血管较细小、不充盈亦影响成功率;进针部位偏上, 导致针头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软管在血管内折叠;穿刺入血管后因异物堵塞、血液凝固或软管扭曲导致液体输入不畅;留置针使用方法错误导致不能正常使用而穿刺失败。为了保证静脉通道能够迅速建立起来, 护理人员应该认识到:提高输液水平是每个护士所面临的基本任务之一, 快速而成功的穿刺是保证抢救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曹艳.浅谈儿科静脉留置针保留失败的原因与对策[J].中华临床杂志, 2002, 2 (3) :26.

[2]陈荷娣.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引起新生儿皮肤问题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20 (5) :39.

[3]常丽英, 刘玉梅, 温红.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7, 46 (9) :138.

[4]李向真.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 1999, 34 (10) :638.

[5]王珏.静脉留置套管针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7 (4) :84.

[6]王玲, 董晓春.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操作技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8, 6 (3) :36.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5

静脉留臵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使用的国产Y型静脉留臵针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刺激少、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减轻护士工作量等优点,能有效地保证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然而,静脉留臵针在临床使用中常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穿刺失败,本文简要归纳引起静脉留臵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其对策。

原因分析

心理状态;操作者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的关键,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护士穿刺技术的发挥,护理人员在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如果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能及时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在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恐惧、紧张甚至害怕,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急反应,或过低估计穿刺的难度,心理准备不充分等均可导致穿刺失败。

技术水平;静脉穿刺能力是衡量护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指标之一,护士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一针见血率低,留臵针穿刺时针尖未进入血管,或者刺破血管,或者因为经验不足,见到回血后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便将针芯后退,此时套管口可能未进入血管,或只少许进入血管,致使套管推进困难,或前端卷曲,也可因固定不妥而致套管扭曲、滑脱等所致静脉留臵穿刺失败。

血管状况

血管生理性特点;年老消瘦的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且易滑动;肥胖患者血管不隆出皮肤,看不清晰;患儿血管管径细且哭闹不合作,穿刺难度大。血管病理性特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管萎陷、弹性差,呈条索状不易见回血;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水肿患者血管不易看见或触及;长期使用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药物的患者血管硬化、萎缩。

血管选择;血管的粗细、是否弯曲、有无静脉瓣、走向是否清晰等因素均可影响穿刺的成功,血管细且弯曲、进针的部位偏上或偏下或在活动的关节处,都可导致针尖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套管在血管内折叠。

患者合作程度;患者不知道使用套管针的目的、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对套管针的使用产生恐惧、害怕心理,精神过度紧张,不能配合治疗,甚至产生抵触的情绪及行为,使穿刺难度增加甚至导致穿刺失败。

留置针使用方法错误;术者不能正确使用静脉留臵针而致穿刺失败。

预防措施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心理承受能力;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及时排除外界的各种干扰,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对各种复杂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做到沉着冷静、镇定自若、忙而不乱、有条不紊。

正确合理使用静脉留臵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懂得相关的注意事项,保证患者安全。

提高穿刺的技术水平

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做好个人准备,备齐用物,根据病情选择型号相符的留臵针,仔细检查其质量,保证针尖锐利无钩、套管完整无断裂。

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臵针的血管进行穿刺,通常选四肢浅表静脉,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小儿头皮静脉等注意避开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部位,瘫痪患者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正确的穿刺方法;在穿刺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留臵针外套管放松,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进针,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0.2~0.5cm,抽出针芯,肝素帽旋紧于针座上,将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针尖刺入肝素帽内。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松止血带,让液体滴入少量,如点滴通畅、局部无肿胀隆起,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妥善固定、正确封管;采用与留臵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输液完毕及时用生理盐水5ml封管,封管液必须均匀推入,边推边退针,使液体充满管腔。

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神志清醒的患者操作前应向其讲明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恐惧感,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及时排除故障;穿刺后患者感觉局部疼痛不适、液体滴入不畅、套管内有回血等情况时,应仔细检查,寻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当套管内有血凝块阻塞时,不可用注射器将血块推入血管,以免发生栓塞,可用注射器回抽出小血栓后再接输液器输液。

小结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6

(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茂名525000)【摘要】目的 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在操作过程中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保证穿刺成功的具体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158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病例,对出现穿刺失败的比例、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抽样患者中有55例患儿穿刺失败,失败率为34.8%。结论 对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充分了解,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穿刺操作,可以使该操作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中国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551-01 静脉留置针可以使血管穿刺的次数明显减少、刺激的危险性相对较小、安全性较高、迅速较快、操作难度比较小、便于固定处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轻等优点, 能使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被临床广泛应用。为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在操作过程中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和保证穿刺成功的具体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帮助患者对静脉穿刺技术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以便为患儿提高更加优质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服务,使患儿得到更加及时的治疗,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分组抽样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抽取来我院就诊158例静脉留置针的患儿病例。抽样研究对象中包括84例男性患儿和74例女性患儿;患儿中年龄最大者9岁,年龄最小者4个月,平均年龄2.6岁;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1.2 方法:对穿刺过程中操作失败的比例、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具体措施进行总结分析。1.3 留置操作:

对局部皮肤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将导管针取出,去除针套,转动针心后使针头的斜面向上,使头皮针刺入到肝素帽內,将输液器的开关关闭,将空气排尽。针头与皮肤保持15°~30°角进行穿刺,见到回血之后,使角度降低后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对导管针进行固定、左手将针心拔除0.5~1cm,左手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将针心抽出,用专用的敷贴将导管针固定,之后再对肝素帽进行固定,将压脉带取出,根据每位患儿的具体病情和血流状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最后进行封管操作。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2 结果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抽样患者中有55例患儿穿刺失败,失败率为34.8%。导致临床患儿静脉留置针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心理因素、技术水平、患儿血管因素、患儿不配合。在对该类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提高操作者心理素质、选择合适血管、正确操作、重视家属心理、及时排除故障可以使穿刺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3 讨论护理人员心理状态、技术水平、血管因素、患儿不配合等因素都会引起静脉留置针穿刺操作出现失败,以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① 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在医学心理学方面证实个性的积极水平以及倾向性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1]。使静脉穿刺成功得到提高的关键是操作者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不好是致使穿刺失败发生的重要原因。所有使护士的心理压力得到刺激的因素均能对护士的穿刺技术的发挥产生一定的影响。若是不能一针成功,患者及其家属就会产生不理解的心理,更有甚者会对护理人员进行严厉的指责。在面临各个方面的压力的时候, 护理人员若是不能有效的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对于外界的干扰不能予以及时的排除,一旦发生紧急或是危重情况就会产生恐惧、紧张甚至是害怕的心理等都会诱使穿刺失败[2]。② 技术水平:对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进行衡量的指标是静脉穿刺能力,若是护士的基本功不扎实, 很少能够做到一针见血或是由于没有足够的经验,见到血后害怕将血管刺破就不再进针于是就会后退针芯,这样套管口也许就没有进入血管, 或者是仅进入血管一小部分,导致套管很难推进, 或是前端出现卷曲的现象, 没有妥善的固定进而导致套管出现扭曲、漏脱等现象也会造成穿刺失败[3]。③ 血管因素:血管的粗细、有无静脉瓣、是否弯曲、走向是否清晰等诸多因素都会对穿刺的成功与否产生影响。④患儿不配合:患者恐惧害怕穿刺,会哭、闹或是挣扎, 对治疗不能予以有效的配合, 造成穿刺失败。使穿刺成功率提高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使操作者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使自己的情绪能够保持稳定以及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外界的干扰能够予以及时的排除, 使自己的护理行为得到规范,正确判断所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 努力做到镇定自若, 冷静沉着, 有条不紊,忙而不乱[4]。② 选择合适血管:若患者有需要进行静脉留置针时,护理人员应尽量选则相对来说比较粗直、血流丰富、有弹性、没有静脉瓣、且容易进行固定的血管;若是儿童则一般选择选择头部或是耳后的静脉、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等一些较粗直的血管。③正确操作:扎止血带的位置要在穿刺上方的10厘米处,留置针的外套管要放松, 针尖斜面向上,在15-30度的角度上予以进针,速度应慢, 若是过快会刺破血管的后壁。出现回血后穿刺角度应降低, 沿血管方向再前行1-2cm左右,让外套管的尖端能够全部进入血管, 用右手将针芯予以固定,左手将外套管推入, 将止血带松开, 将针芯拔除,将输液器的开关打开, 顺利点滴, 患者没有出现不适应的感觉, 再用透明胶贴进行固定。在输液结束后应立即用5ml的肝素盐水进行封管处理[5]。④ 注视家属心理:儿童患者的家长对于在患儿头皮静脉进行穿刺会有所害怕,对其是否会对大脑产生影响而担心, 因此不接穿刺。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要将此次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以及配合方法向患儿家属讲明, , 使患者家属的顾虑以及紧张、恐惧的心理能够得到减除, 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⑤排除故障:穿刺结束后若患者有局部疼痛的感觉,存在滴入液体不通畅、套管内存在回血等状况时, 要进行仔细的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处理[6]。总而言之,对导致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充分了解,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措施对其进行穿刺操作,可以使该操作的成功率进一步提高,保证患儿的病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使临床治疗时间尽可能缩短。参考文献[1]王昕,高树燕.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131例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23):251-252.[2]李美芳,黄秋葵.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98-3199.[3]徐秋月.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5(12):145-146.[4]薛坚,陈文芳.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及护士心理调适方法[J].医学创新研究,2009,13(18):217-218.[5]王玲,董晓春.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操作技巧[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8,16(13):236-237.[6]黄威.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540-541.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7

1 穿刺方法

首先排尽输液器内的气体, 将头皮针斜面插入肝素帽内, 排尽留置针内的气体, 再将头皮针针梗部分全部插入肝素帽内, 夹紧调节器, 将留置针放入包装盒内。撕开敷贴的外包装备用。选择血管, 常规皮肤消毒, 皮肤消毒直径>5cm。左手固定患者的肢体并绷紧皮肤, 右手握住重叠的留置针针柄 (针芯柄在下, Y型柄在上) 以10°~15°角直刺血管, 见回血后确认留置针已进入血管后, 利用右手拇指顶住Y型柄向前, 食指顶住针芯柄向后, 拇指、食指迅速错位, 使软管与针芯分离3mm左右, 此时留置针的软管正好覆盖并超出针芯尖端, 借助针芯的硬度将留置针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利用左手的拇指按住Y型柄, 右手拔出针芯。最后用留置针敷贴做封闭式固定, 将透明的无菌贴膜固定在穿刺部位, 贴膜一端紧贴在进针点前上方2cm处, 从左向右将贴膜与皮肤贴紧, 使皮肤显现轻度皱纹为宜, 将贴膜另一端紧贴在皮肤上, 拉紧进针松弛的皮肤, 使留置针固定更牢固, 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 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可用一条胶布固定输液器针头在皮肤上, 防止患者活动时连接部脱离[2]。

上肢水肿或过于肥胖的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管一次成功率并不高, 选用血压计袖带加用捆绑后适当的压力即能增加远端静脉回流阻力, 静脉压升高, 浅静脉充盈[3]。血压计袖带面积大, 与患者穿刺部位接触的面积充分, 加压至一定程度可使水肿的液体能较全面, 较彻底的推离穿刺的部位, 使穿刺部位的静脉显露后, 再使用止血带阻断组织液回流, 从而使静脉暴露时间较长, 有效地提高了穿刺一次成功率, 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 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2 留置期间的护理

2.1 预防堵管的护理

①用输液泵输液:有些静脉血流量大, 输液速度不均匀易致血液返流至肝素帽。输液泵能维持液体准确均匀地输入。输液途中更换液体时, 也会有血液返流, 应按快进键将留置针管腔内血液冲干净, 以防堵管。②尽量避免患者朝穿刺侧侧卧, 向穿刺侧侧卧可能引起针管弯曲、输液不畅以致发生血液凝固堵管。③正确封管:封管液有两种, 一是生理盐水, 二是稀释的肝素钠, 其浓度为125U/m L。稀释肝素钠封管技术优于生理盐水, 因此首选肝素盐水, 大剂量优于小剂量。每次注入3~5m L, 维持时间长达24h以上。封管时边推封管液边退针 (即正压封管) 较推注完后再拔针 (针管插入肝素帽内3~5mm) , 堵管发生率明显降低。老年人血管弹性回缩有退行性变, 血液多呈高粘度性, 容易形成小血栓, 导致堵管。输入脂肪乳后采用推一下停一下 (脉冲式) 的封管方法, 使封管液在肝素帽内形成旋涡, 有利于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内, 杜绝了堵管[4]。

2.2 预防感染的护理

①穿刺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范围应大于3M敷贴。退出针芯时为防止血液从软管返流, 需用手指压迫皮肤, 这对消毒部位造成了污染, 连接肝素帽后, 应再次消毒, 使3M敷贴内形成相对密封的无菌区域。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每日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1次, 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 用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小纱布固定。连续输液者, 应每天更换输液器1次, 肝素帽至少每周更换1次。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 须密切观察滴速, 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液体滴空。如动脉留置针, 更应加强监测, 防止意外发生。②定时更换3M敷贴:2~3d更换3M敷贴一次, 更换敷贴时应掌握方法, 将3M敷贴朝近心端轻轻撕扯, 防止软管脱出, 当软管部分脱出时, 禁止再次送入血管[5]。③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 以便积极配合, 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旦污染或浸湿及时更换敷贴。④防止针眼感染:拔针时往往见针眼较大, 应消毒后覆盖24h以防感染。

2.3 穿刺部位液体外渗的密切观察[6]

输液前后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局部静脉有无红、肿、热、痛及硬化,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如有异常情况, 及时拔除导管, 对局部进行处理。

在静脉留置针使用期间, 确保留置针固定严密、完好。向患者讲解有关留置针护理知识, 如留置针留置肢体避免过度活动, 以免导致血液反流;同时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及局部皮肤的清洁, 以利于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对长期输液患者, 指导其自行保护血管。在用药结束后经常轻轻按摩四肢末梢血管和轻搓手背、足背。做手部伸握动作、局部进行热敷等, 以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弹性, 减低脆性。拔管沿血管走向, 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 拔管后压迫5min无出血后方可离去。

在护理工作中, 护士应认真钻研技术,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护理操作技术, 认真进行留置针的观察和护理, 提高留置针在留置中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静脉留置针由于其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感[7], 保持患者良好状态, 维持血管通路, 对血管刺激性小, 并且可随血管形状弯曲, 不易脱出血管, 便于肢体活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 减少护士穿刺次数,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 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等优点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8]。同时又能快速给药, 提高抢救成功率, 并减少头皮针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参考文献

[1]陈明.静脉留置针在SICU病人输液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1999, 15 (5) :5-6.

[2]陈月英, 孙秀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改进[J].护理研究 (上旬版) , 2008, 22 (3) :589.

[3]朱美丽.血压计袖带在上肢水肿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旬版) , 2008, 24 (3) :48-49.

[4]胡永群, 喻玲芳.早产儿通过腋静脉留置套管输液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上旬版) , 2006, 20 (1) :66-67.

[5]谌丽.腋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应用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8) :859-860.

[6]罗万英, 雷岸江.一例静脉留置针引起慢性静脉炎的报道[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5) :462-463.

[7]陈显春, 封悦, 宋爽, 等.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1) :42-43.

两种静脉留置针穿刺手法的比较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内科对153例慢性病和危重病人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 其中男82例, 女71例;平均年龄67岁;脑出血22例, 急性心肌梗死18例, 心功能不全32例, 慢性支气管炎45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6例。随机将153例病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68例。

1.2 方法

1.2.1 穿刺方法

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穿刺手法进行操作;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进行操作。所有操作均由专人进行, 所选穿刺血管为四肢浅静脉且均为第一次穿刺。

1.2.2 用物准备

美国生产的一次性静脉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输液胶贴, 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 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 检查并打开留置针, 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 再次排尽空气, 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1.2.3 穿刺血管的选择

选择粗、直、弹性好、位置易固定的静脉血管, 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血管。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 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 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1]。

1.2.4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均由专人操作。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 先旋转松动并取下留置针外套管, 调整针尖斜面朝上, 左手固定绷紧皮肤, 右手以拇指和食指紧持针柄, 对照组以15°~20°[2]角刺入皮肤后穿入静脉, 进针速度宜慢, 从套管内观察回血情况, 套管内有回血或有落空感后, 再将针沿皮肤平行进针少许, 右手拇指指腹置于“Y”型部, 食指位于针翼前方, 中指位于针翼下方, 食指、中指共同后退针芯与拇指前推“Y”型部, 边送套管边退针芯, 将软管缓慢全部送入血管[3]。用无菌透明敷贴覆盖、固定留置针。观察组采用左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固定穿刺部位并绷紧皮肤, 大拇指活动自如。右手以拇指和食指紧持针柄, 针尖斜面与皮肤呈45°进针, 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改为15°~30°穿入血管, 见回血或有落空感后, 不再进针, 右手拇指和食指固定住针芯将针尾稍抬起, 左手拇指推静脉留置针“Y”型部, 将套管沿血管走向缓慢送入血管, 边送针管边推注药液, 确定液体通畅后右手拇指和食指将针芯完全退出, 覆盖无菌敷贴, 固定留置针, 注明穿刺置管时间。

1.2.5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疼痛反应。

1.2.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疼痛减轻

对照组以15°~20°刺入皮肤, 根据穿刺方向上力的分解, 按照物理学的合力分解原理, 进针时有效穿刺力小, 尤其对于结缔组织致密且较厚的病人穿刺较费力, 因此病人疼痛感很强。观察组进针角度增大, 作用于皮肤45°的有效穿刺力比20°的有效穿刺力大1.06倍, 进针容易穿透皮肤和血管, 而且进针角度增大, 针头斜面接触皮肤的面积小, 机械性刺激皮内神经末梢少, 达不到动作电位阈值[4], 使进针区域疼痛轻甚至无痛。

3.2 穿刺成功率高

对照组按传统的方法, 静脉穿刺见回血进入少许, 目的是防止针头脱出血管外, 但是如果按传统方法处理静脉留置针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 因留置针头较头皮针的相应型号要粗且锋利, 见回血再进易将血管刺破, 造成穿刺失败[5]; 而退针芯后再送套管, 易造成退针芯过多套管内无支撑易造成送管打折;对照组用传统的送管方法, 单手前后同时用力, 要求用力方向、用力均衡、保持针芯方向不变, 对操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观察组采用改良送管法, 操作者左手始终固定穿刺部位, 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时不再进针, 右手固定针芯不动, 左手大拇指轻微送管, 力量容易掌握。因软管套不会刺破血管, 同时边送针管边推注药液[6], 推注药液对套管有一定的冲击力, 使管套容易送入, 提高了套管针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曾柳芳.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患者的应用[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0, 17 (1) :263.

[2]余爱珍.基础护理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97.

[3]黄梅.刘金芝枝.王爱荣.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两种送管方法的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 5 (22) :121.

[4]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98-299.

[5]包菊梅.浅静脉留置针送管方法探讨[J].全科护理, 2009, 7 (3C) :768-769.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9

1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首先就是要给患儿和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 护士形象很重要, 外表要端庄、自信, 语气温和, 表情沉着、稳重, 动作应娴熟, 操作时应精力集中, 排除外界一切干扰, 无论血管难易、周围压力大小, 均需保持冷静, 有一针见血的信心。对患儿及家属的态度要和蔼、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的说明穿刺部位以及家属配合的重要性, 适时劝导和安慰家属, 对小一点的患儿多一些爱抚和微笑, 减少其恐惧心理, 对大一点的孩子多做交流给予鼓励性的语言, 比如某某小朋友真勇敢、真是听话的好孩子, 一般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会使患儿更加配合自己, 从而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护患关系, 赢得一个良好的输液穿刺氛围。

2建立良好的穿刺环境

给患儿进行穿刺前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穿刺环境, 病室避免嘈杂和较多的人员来往, 应选择较安静, 整洁、宽敞、明亮的房间, 保证充足的光线, 以确保血管选择的正确性, 更有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3选择合适的血管

静脉选择粗、直、富有弹性、不易滑动、易固定、避开关节及静脉瓣、皮肤不完整处的静脉。头皮静脉可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上肢前臂桡、尺静脉, 下肢内踝大隐静脉、足背静脉等。对于血管找寻困难者, 可采用局部热敷、轻拍、按摩、指压等方法使血管显露。1周岁以内婴儿应选择浅显易见, 暴露明显的头皮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1~3岁的幼儿, 可选择四肢血管。选择血管时应先看外观颜色, 动脉偏紫色, 静脉成深蓝色, 用手的食指腹摸搏动, 用拇指指腹摸骨缝, 有凹槽感, 此处就是我们所要穿刺的部位。也可用食指指压血管处可使血管更加清晰可见, 可以确定血管的具体位置和深浅度[1]。

4压脉带的选择

压脉带的选择要合适, 压脉带过粗, 易压迫压脉带下端血管, 使血管腔变小, 针尖达不到血管腔内, 即使达到了回血也很慢, 会误以为没有穿刺到血管, 松紧要适宜, 位置要适中, 也可根据患儿的胖瘦和血管的充盈程度适当的调节, 松压脉带时动作要轻, 以免套管针滑出。

5患儿的姿势

进行穿刺时将患儿置于床上, 护士一般以坐姿, 对于哭闹易动的患儿可以说服家属取得合作协助一同固定患儿, 固定好患儿的双肩, 双膝关节, 双臂, 以制动, 患儿的固定在穿刺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固定不妥可以使已选择好的血管改变位置增加穿刺的难度, 当已穿刺成功后也不要急于松懈, 以免将针脱出, 要等护士妥善固定好套管针后方可。

6正确的穿刺方法及技巧

6.1 为了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穿刺点必须彻底消毒待干, 然后再进行穿刺。

6.2 用输液管头皮针直接穿刺于留置针Y型管端的肝素帽上, 排出留置针导管内空气, 轻轻转动针芯转柄部, 使针芯针尖部斜面向上, 左手绷紧穿刺点皮肤, 然后右手持紧蝶翼, 沿血管走向, 缓缓刺入, 见回血后, 再缓缓进针2~3 mm, 助手一手绷紧血管下方的皮肤, 使血管成一直线, 操作者右手持蝶翼向后退针芯, 同时左手将外套管送入血管内, 这样一退一进, 外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送管要及时, 动作要轻、稳、快, 并防止外套管弯曲折断和损害血管.这样穿刺成功率较高一般选择血管不能太细, 以免针尖进入血管, 导管送入困难, 应选择平直、弹性好的血管, 穿刺前松动针蕊, 避免针蕊和套管过紧。进针时速度宜慢, 回血后再进针, 保证软管也进入静脉。退出针蕊时, 速度不宜过快, 用力不宜过猛, 以免将软管带出[2]。

6.3 掌握好进针的手法和力度, 选择血管后进针的角度要正确, 穿刺针头应稳、准、不宜过快, 以免刺破血管对侧壁。一般能肉眼看到的血管比较浅, 而看不到、凭手感摸到的血管较深, 掌握好进针的角度和深度。对于血管很短但其他情况良好又没有别的血管可选择的时候, 可从血管远心端进针后试探前行探入血管。对虚瘪的静脉可以使其手臂或脚腕下垂, 按照重力的作用血液会往下流自然会增加充盈感, 也可以用左手食指、拇指固定要穿刺的血管, 来回挤动, 使局部充盈后再行穿刺。

6.4 穿刺时未见回血, 不要急于拔出针头, 可以调整针头方向和角度, 以确定针头确实不在血管内方可拔出, 。

7穿刺部位的固定和血管的保护

7.1 留置针穿刺成功并不代表整个输液过程成功, 穿刺后的固定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查看输液部位有无渗漏, 是否通畅, 对于不通畅的留置针不要急于拔出, 而是要仔细检查有无压折输液管现象, 排除后再仔细检查套管针头软管有无打折或扭曲, 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纠正扭曲或打折情况, 以免再次穿刺[3]。为了防止留置针脱落, 穿刺后手指固定针头要牢固, 不能移动, 不能使套管针漂浮在皮肤上, 先用3M贴膜大面积固定, 再用长胶布固定贴膜四周和套管针尾连接处, 以免患儿经常活动出汗由此处打折造成输液困难。头部可用胶布环形固定, 手背足部可用纱布、弹力绷带, 棉布垫等保护。输液时应加强巡视, 随时检查穿刺部位皮肤状况, 除了输液穿刺针的的原因外看有无因为Y型管太硬使得患儿皮肤长期受压摩擦的原因而致使局部皮肤发红或破损,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更换固定部位, 交叉连接管下方可垫以纱布固定以免再次擦伤, 若局部肿胀、渗漏应及时拔除, 按压5~10 min直至无渗血。

7.2 血管的保护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很重要, 除了选择血管要正确外, 穿刺后的血管也要好好保护, 减少血管再次穿刺, 发现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 应停止输液, 立即拔除留置针, 局部用50%硫酸镁或土豆片贴敷, 皮肤发红或坏死用喜疗妥软膏和百多帮软膏交替擦拭。

作为一名儿科护士我们应该娴熟的掌握留置针的操作技术, 静脉留置针可减轻患儿多次穿刺的痛苦, 减少了患儿的恐惧感, 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又可降低护士反复穿刺的心理压力, 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 总结经验, 更好地服务于患儿。

参考文献

[1]陈艳红.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初探.中国厂矿医学, 2009, 2 (22) :243.

[2]杨勉.小儿静脉穿刺几点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 23 (9) :5608.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10

1 穿刺失败的原因

1.1 护士因素 (1) 穿刺过程中进针速度过快或角度过大, 容易造成看到回血时已刺穿血管, 致使静脉穿刺失败; (2) 进针的部位偏上或偏下导致留置针穿刺时针尖未进入血管、或套管在血管内折叠、或刺破血管、或因为经验不足, 见到回血后担心刺破血管而不再进针便将针芯后退, 此时套管口可能未进入血管, 或只少许进入血管, 致使套管推进困难, 或前端卷曲。也可因固定不妥而致套管扭曲、滑脱等所致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 (3) 在遇到紧急、危重情况时恐惧、紧张甚至害怕, 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应急反应, 或过低估计穿刺的难度, 心理准备不充分, 不良的心理状态也是导致穿刺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1.2 患儿因素由于患儿体质不同血管也各有特点, 有较胖患儿、较瘦患儿、脱水及微循环障碍患儿、水肿患儿等, 如不能因人而异, 采取适当的进针手法, 就会导致穿刺失败。婴幼儿哭闹挣扎, 不能配合, 皮肤不易绷紧等均使穿刺难度增加而导致穿刺失败。

1.3 环境因素 (1) 病房的光线暗淡:夜间在昏暗的灯光下进行静脉穿刺, 判断易出现偏差, 致使静脉穿刺失败; (2) 秋冬季室温过低:患者四肢发凉, 使血管受冷收缩变细, 增加了穿刺难度; (3) 病房陪护人员多、家属唠叨、急于做治疗而不断地催促护士, 环境嘈杂使护士产生急躁情绪而影响穿刺成功率。

2 对策及补救措施

2.1 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 沉着、冷静、清醒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集中精力对各种紧急、复杂的情况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快速反应, 做到有条不紊, 忙而不乱。

2.2 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 正确合理使用静脉留置针。

2.2.1 穿刺前, 做好准备, 熟练掌握使用方法。向患儿家长介绍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优点、目的、使用方法, 取得家长的信任, 积极配合治疗。通过爱抚、语言安慰、鼓励、奖励等方法, 安抚患儿情绪, 使其接受治疗。对血管条件充分估计, 尽量选择弹性好、较直、有长度、较充盈的血管, 根据血管情况、病情需要, 选择适当的留置针型号。检查其是否通畅, 有无断裂, 备齐穿刺所需用物。

2.2.2 穿刺时尽量在光线充足而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亮度适宜, 静脉显得清晰, 操作者眼睛不易疲劳, 如光线太强, 又是直射穿刺部位, 因光线的刺激反而无法看清血管;在阴雨天或夜间借助150 W灯置于操作者左前上方, 距离穿刺静脉45 cm~50 cm高度为佳, 此时灯光对眼的刺激小, 静脉暴露好, 穿刺易成功。穿刺动作要稳、轻、浅、慢、准。选择血管后,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 旋紧肝素帽, 头皮针接输液器刺入肝素帽, 并用胶布固定, 排气,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拇指持针翼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 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0.2 cm~0.5 cm, 确保外套管完全进入血管, 然后边送套管边退出针芯, 送管速度要小于退针速度, 针芯退出后慢慢送入套管。

2.2.3 较胖患儿, 进针角度可稍大;较瘦患儿, 进针角度可稍小;脱水及微循环障碍患儿, 当针头进入血管内时, 回血慢或不回血, 易给穿刺者造成错觉, 不要急于退针, 若自感针头确在血管内, 可松开止血带, 退出针芯即可见到回血, 此时打开调节器, 见点滴通畅且局部无肿胀隆起时有效固定, 如局部隆起表明穿刺失败。失败主要原因是留置针尖端穿出血管而到达血管腔之外, 应立即进行补救, 方法为:将无针芯的套管沿着原进针方向缓慢后退, 后退至套管的2/3已退出, 此时, 将针芯沿血管走行重新插入套管内, 支撑套管并下压角度, 使尖端完全进入血管腔内并避开原血管后壁的穿刺点, 将套管缓慢推进。此法在说明书中明确提出禁忌, 但临床对于穿刺难度非常大的患儿可作为迫在眉睫的救急方法, 经临床实践补救成功率为85.7%.

2.2.4 给严重脱水小儿穿刺时, 套管针直接连接抽吸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常规穿刺, 抽吸注射器见回血后, 助手轻柔缓慢推注生理盐水, 穿刺者随着塌陷血管的慢慢充盈顺势推进套管拔出针芯, 提高成功率。

2.2.5 四肢发凉的患儿先采取保暖措施, 如:热水袋保暖、热水浸泡等, 使其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提高穿刺成功率。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在小儿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仅减少了护士穿刺操作的次数, 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减少了患儿因为多次穿刺引起的疼痛, 且维持着血管的通畅, 有利于随时给药。只要我们护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仔细观察、认真学习、用心琢磨, 就一定会掌握好留置针的使用技巧, 从而使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时排除各种干扰因素, 运用必要的补救措施和预防措施,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有效地避免穿刺失败的发生, 提高穿刺成功率。本文所述补救方法和预防措施在临床运用3年来收到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1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271-0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操作简单、利于抢救、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等优点,30年前就在欧美地区普及[1]。近年来,也广泛应用于国内的临床输液,其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 BD公司推荐为3d~ 5d[1]。相关研究发现,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6d以上[2]。

自07年参加工作,留置针的使用逐渐在各临床科室普及,如何提高套管针的穿刺成功率及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总结了以下内容:

1 提高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

1.1 穿刺部位的选择

为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宜选择弹性好、粗、直的前臂静脉进行穿刺[3]。

1.2 正确的穿刺步骤

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10cm×10cm),穿刺前检查留置针。取针,松动针芯,左手示指、中指固定针翼(多点面朝外),拇指和无名指固定连接座,右手持白色激活柄向右转动针芯,将针尖斜面朝向左侧,右手夹紧双翼,针尖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在消毒范围内1/2或2/3处以15°~30°直刺静脉。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针0.2cm。送导管松开两翼,用右手或左手示指、中指固定,中指和示指固定连接座,拇指和无名指后撤针芯,右手持针翼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撤针芯,左/右手中指与示指固定双翼,手持白色激活柄快速持续拔出针芯,启动针尖保护系统,针尖全部缩到保护套内,并无法回复,表面不留残血。用透明贴膜固定留置针,牢固后,连接输液器进行输液。

1.3 穿刺后的固定

穿刺成功后根据病人留置期间的活动度及合作程度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活动少、合作程度好的一些重症病人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封闭式固定, 再在敷贴处用长条胶布与血管走行垂直方向上加强固定, 长条胶布固定位置最好在套管针送入血管内的软管上1/ 2 处; 对于活动度大又不太合作的病人,则应根据病情在一般固定的同时再用物理方法适当制动。

1.4 正确的封管方法

封管时应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手法,掌握封管液的浓度及维持时间。肝素封管液用量一般为3~5 ml,浓度成人为50~100 U/ml、儿科患者为1~10 U/ml,在输注高营养液、血制品时,中间一定用生理盐水充分冲管。

1.5 留置针穿刺的健康教育

留置期间针对病人情况进行宣教, 将留置的目的、意义讲清楚, 取得病人的理解配合, 减少不良反应[4]。

2 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1 静脉炎

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机械性、血栓性、拔针后、细菌性五种[5]。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静脉出现红、肿、热、痛,严重导致静脉硬化,可见分泌物,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要求护士每日观察留置针局部反应,并掌握静脉炎的症状和体征,及早发现,一旦出现静脉炎征象,立即拔管,发生静脉炎后穿刺处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熟练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进针速度与角度要适当,避免损伤静脉内膜。拔针后及时进行消毒包裹,提醒患者洗澡时注意穿刺点防水,保持敷帖干燥、清洁。

2.2 渗出

导管脱出静脉,静脉壁薄弱,液体渗入周围组织,操作不当使针头刺破外套管未能及时发现,穿刺过度,损伤静脉后壁,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重者可发生组织坏死。出现肿胀立即拔除导管,24 h内冷敷,24 h后局部湿热敷或予以50%硫酸镁湿敷。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外,应选择较粗及血流量丰富的血管穿刺。需要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留有留置针的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需要输注毒性、损伤血管药物的患者应选用中心静脉输注,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觀察及护理。

2.3 堵管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封管操作不当导致血液形成阻塞,封管后患者过度活动或局部肢体受压引起静脉压力过高导致血液回流,高血压患者静脉压力过高可引起血液回流,不同药物混合产生微粒发生堵管时,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注,正确方法为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用尿激酶1 000~5 000 U/ml溶栓[5],可使导管再通。如无效,拔管重新穿刺。

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解除了因反复多次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故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成功率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护理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护理学会.高新技术知识与现代护理1400问[M].北京:中华科技出版社,2000: 5-9.

[2] 李晓燕,刘洋,陈卫红.套管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0-301.

[3] 成建军,刘溢思,徐艳,等.静脉留置针三种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效果的对比性分析,中国医药导报[J],2011,8(23):40-42.

[4] 李瑞娥,安玉琴,田洁.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护理研究[J],2005,19(11):2447-2448

[5] 饶秋凤.留置静脉套管针的并发症及防治[J].护理研究,2005,19(9):1789.

静脉留置针穿刺 篇12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体会

静脉留置针因其导管柔软, 易于固定, 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 有效的减少了患儿每日静脉穿刺的痛苦, 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特别对危重患儿抢救, 留置针的使用, 可有效迅速地使用药物。近年来, 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使用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小儿头皮静脉452例, 其中男295例, 女157例。年龄最小生后1h, 最大为2岁, 平均1.1岁。

1.2 材料

我科采用的是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D 24GY型密闭式静脉留置针, 3M透明贴膜。

2 操作

2.1 操作前准备

备齐用物, 评估血管情况。核对床号, 姓名, 做好家属及患儿的心理护理, 将留置针使用的意义详细的告知患儿和家长, 取得信任和合作。将患儿抱至操作台, 再次核对, 输液用液体排气待用。选择血管, 尽量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易于固定的血管。常规选头皮正中静脉、额浅静脉、颞浅静脉等。检查留置针包装、有效期, 打开, 0.5%碘伏消毒肝素帽待干, 一次性注射器抽2m L生理盐水, 连接一次性静脉针头。针头刺入肝素帽, 排尽留置针内空气, 待用。

2.2 操作

患儿取合适卧位, 尽量将贴膜覆盖范围内的头发剃净, 消毒皮肤待干, 准备贴膜。助手固定好患儿, 协助抽回血。操作者先旋转松动针头套管, 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留置针针柄, 左手绷紧皮肤, 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 在血管上方刺入皮肤并缓慢刺入血管, 进针速度应稍慢且平稳, 防止穿破血管壁, 形成皮下血肿。见有回血时, 降低角度, 将留置针沿血管方向前行0.1~0.2cm, 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 以免穿透血管。右手持针姿势不变, 左手拇指食指轻柔的将外套管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 送入血管。试推生理盐水, 如针头部位不隆起, 则慢慢抽出针芯, 用3M贴膜固定, 在敷贴上注明置管时间。如局部出汗较多, 先擦干汗液, 再用贴膜固定。适当固定肝素帽。必要时, 用长胶布或弹力绷带饶头1圈固定。对躁动患儿可戴头网或手戴手套、袜子, 防止抓脱。戴头网者, 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其留置针夹子处因紧贴头皮, 易造成损伤, 故要将其放置到合适位置, 必要时加小纱布垫隔开[1]。取下注射器, 连接输液装置, 调节输液速度。观察输液情况, 防止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导致循环负荷过重。

2.3 操作后护理

输液时, 合理安排输入药液的顺序, 刺激性液体和黏度大的液体应安排在顺序中间, 宜相互间隔, 且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 避免对血管刺激较大引起液体外渗[2]。输液结束后, 5m L注射器抽取2~5m 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封管时夹管部位在靠近透明三通的硬软管结合处[3]。这样可有效的减少血管内的血液倒流至留置针内, 避免凝血堵管。置管期间, 做好全面护理。加强生命体征观察, 特别是体温的观测。穿刺周围皮肤每日用酒精消毒1次。观察穿刺点局部反应: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反应。留置期间, 及时巡视, 床头交接班。

2.4 健康教育

做好患儿和家长的健康教育, 让其了解留置针的一般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在留置期间, 合理保护、加强看护。告诉患儿和家长如发现局部有红、肿、热、痛等异常情况, 应及时通知护士, 以便及时处理。告知患儿和家长, 通过我们双方的努力, 完全可以预防留置针并发症的发生, 可以让留置针留置时间更长, 以减少患儿的痛苦。

3 结果

452例患儿中, 449例保留3~7d, 其余1例为家长私自拿头网, 将留置针拔出;2例为患儿手套脱出将留置针拔出。无一例发生皮下血肿、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家长满意度提高。

4 讨论

(1) 头皮静脉浅表, 易见, 留置针穿刺成功率高, 提高了护士的信心、减少了患儿痛苦、增加了家长的信任感, 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达到了护患双赢的效果。 (2) 头皮静脉留置针血栓、静脉炎发生率低[4]。提高了护理质量。 (3) 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 (4) 新穿刺的留置针可先抽血, 再输液, 减少了小儿抽血的痛苦, 家长更能理解、接受。 (5) 头皮静脉留置针易于固定, 当患儿躁动或改变体位时, 头皮静脉留置针不易脱落和损伤血管。 (6) 操作方便, 有效的减少了护患纠纷。而且方便观察输液部位, 及时了解输液情况。 (7) 头皮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长, 有效保护血管, 能保持静脉通畅, 减少液体外渗, 摒弃了传统的每日静脉穿刺输液, 防止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减少了家长因看到患儿穿刺而产生的焦虑和心理压力,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密切了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冯艳丽.提高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率的方法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7) :41~43.

[2]杜文君, 王海丽.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09 (13) :124.

[3]牟凌.静脉留置针封管夹不同位置对留置效果的影响[J].上海护理, 2010, 10 (1) :53~55.

上一篇:违规意识下一篇:多分辨率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