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朗留置针

2024-06-19

贝朗留置针(精选3篇)

贝朗留置针 篇1

摘要:[目的]探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外周血管条件较差的肿瘤病人运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结果]38例病人均置管成功, 其中1针成功30例, 2针成功8例。[结论]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

关键词:肿瘤,贝朗留置针,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改良塞丁格技术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MST) 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 置管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 其分为超声引导下及非超声引导下2种穿刺置管方法。对于PICC穿刺置管困难的病人可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 但是此方法需要超声, 超声设备费用高、操作复杂, 受病人经济条件影响, 一定程度上应用受到限制, 在临床上并未得到广泛应用[2,3,4]。因此无超声情况下, 肥胖、外周血管条件不好和全身情况差、消瘦、低蛋白血症、水肿的病人还是较难成功穿刺血管, 最终使PICC置管成功率依然受到影响。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使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 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科使用贝朗留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PICC置管38例, 男25例, 女13例;年龄39岁~75岁, 平均62岁;疾病种类:肺癌15例, 宫颈癌10例, 胃肠癌5例, 肝癌5例, 阴茎癌1例, 食管癌1例, 喉癌1例;置管目的:化疗+综合治疗7例, 对症支持+综合治疗31例, 有化疗经历21例。38例病人上肢血管均表现为细小弹性差、充盈低、摸不清等, 不能满足常规PICC置管。

1.2用物准备

美国BD公司4FPICC导管1根和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l套, 贝朗24G留置针1个, 贝朗正压接头1个, BD10mL预冲式器1个, 1mL注射器1个, 5mL 20%利多卡因注射液1支, 安尔碘消毒液2瓶, 缝合针线, 吸收性明胶海绵。

1.3 操作步骤

(1) 遵医嘱签署知情同意书, 详细告知PICC穿刺的目的、适应证、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2) 操作流程:病人取平卧位, 手臂外展与躯体呈90°, 选择血管, 反复查看、触摸、按压, 对可视或可触摸到的血管心中有数。用纸尺测量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直线距离再垂直向下至第3肋间为预送管长度, 撕开纸尺裂口做好长度标记。打开穿刺包, 戴手套, 铺第1块治疗巾于手臂下, 消毒穿刺侧手臂, 铺无菌巾, 建立最大化无菌区域, 铺洞巾, 暴露穿刺部位, 扎止血带, 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持拔去尾塞的留置针以30°~45°穿刺, 见回血后停止穿刺稳住留置针, 左手将留置针套管推入静脉, 右手拔出针芯, 接预冲式抽吸, 见回血确认穿刺成功后再打开塞丁格套件, 从留置针套管送入导丝至体外剩下10cm~15cm的长度为止。再按改良塞丁格方法进行局麻, 切开皮肤, 送导管鞘, 置入导管, 将皮肤切口与导管缝合, 固定, 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3) 置管成功后均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 并按规范记录穿刺时间、导管型号、置入长度、穿刺血管名称等。 (4) 加强维护。

2 结果

置管成功38例, 成功率100%。其中1针成功30例, 2针成功8例。经贵要静脉置管20例, 经头静脉2例, 经肘正中静脉16例。置管后X线拍片, 34例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4例导管尖端在颈静脉内, 调整后位于上腔静脉。

3 讨论

3.1 贝朗留置针代替改良塞丁格直视穿刺针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肿瘤病人临终期外周血管往往已破坏, 而治疗需要静脉高营养和血制品, 应选择PICC建立静脉通道。但PICC成功置管的重要条件是病人的肘部血管条件好, 能够直视或触及, 对于上臂血管弹性差、看不到、摸不到、水肿, 直接穿刺成功机会少的病人, 可以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2], 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中有超声穿刺针和直视穿刺针。在无超声情况下, 由于所配直视穿刺针长、穿刺时不好用力和把握穿刺方向、不易见回血且1针未穿刺成功就不能复用的原因, 增加了穿刺难度, 增大了操作者心理压力, 病人也容易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5,6], 置管不成功还会浪费病人费用。笔者使用短小的贝朗留置针预穿血管, 将留置针尾部活塞取下, 易于见回血, 弥补了直视穿刺针不足;后部可连接注射器, 回血不好时能抽吸, 检验是否成功穿刺血管, 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3.2留置针成功穿刺静脉是改良塞丁格技术成功的前提

肿瘤病人晚期常伴低蛋白血症或恶病质、手足水肿、两上肢皮下组织疏松, 静脉在皮下不固定[7], 使用留置针有以下优点: (1) 价格便宜, 临床常用穿刺工具; (2) 操作简单; (3) 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是护理人员熟练的常用技术, 与塞丁格组件中直视穿刺针比较, 具有更短、更加便于操作的特点, 熟练的留置针穿刺技术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4) 减轻护理人员与病人心理负担; (5) 成功穿刺血管置入导丝后, 扩皮置鞘, 到达扩张血管, 利于PICC送管的目的, 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

留置针结合改良穿刺法为病人提供了有效的静脉通路。值得注意的是, 在穿刺成功、导丝顺利送入后, 由助手打开PICC导管套件包, 避免穿刺不成功而浪费导管[8,9]。但在操作中为减少穿刺点出血, 置管成功后应压迫穿刺点3min~5min, 缝合切口, 并敷吸收性明胶海绵于切口, 贴膜固定。如果置管时插管有阻力、退导丝时病人有疼痛感、抽不出回血、体表能触及导管位置不正或有成角, 此时均应停止插管, 分析原因, 不可强行送管。

参考文献

[1]马姗, 马容莉, 林静.超声引导和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 2010, 25 (9) :89-90.

[2]陈影洁, 陈春贤, 简黎, 等.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6 (10) :102-103.

[3]Gong P, Huang XE, Chen CY, et al.com parison of complications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withultrasound guidance or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Cancerpatients[J].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2, 13 (5) :1873-1875.

[4]顾菊凤, 姚洪芳, 朱竹华.9号头皮针结合微插管鞘穿刺术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下半月) , 2013, 42 (10) :1200.

[5]朱竹华, 顾菊凤, 曹岳蓉.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病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效果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3, 10 (20) :2778.

[6]徐新.直型留置针配合改良式塞丁格技术在白血病患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13, 24 (6) :932.

[7]曹志红, 雍群, 古国桂.两种穿刺方法对PICC置管成功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8 (1) :75.

[8]张玉珍, 苏迅, 张芳, 等.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病人PICC置管时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上半月版) , 2012, 9 (3) :98.

[9]曹淑芳, 虞爱霞, 陈晓红.9号头皮针应用于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2, 15 (6) :651-652.

贝朗留置针 篇2

2.静脉留置时间参照使用说明。

3.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患者的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热、痛,询问患者的有关情况。

4.采取有效的封管方法,保持输液通道通畅。

5.液体与正压接头需用输液接头管连接,以防止反生输液管脱落。6.使用静脉留置针时严格掌握留置时间。

二、常用的输液部位?

1.周围浅静脉,上肢常用的浅静脉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手背静脉网。下肢常用的浅静脉有:大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网 2.头皮静脉

3.锁骨下静脉和颈外静脉。

三、静脉输液选择部位时的注意事项?

答:1.因为老年人和儿童的血管脆性较大,应尽量避开易活动或凸起的静脉,如手背静脉。

2.穿刺部位应该避开皮肤表面有感染、渗出的部位,以免将皮肤表面的细菌带入血管。

3.禁止使用血管透析的端口或瘘管的端口进行。

4.如果患者需要长期输液,应注意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通常静脉输液的部位选择应从远心端静脉开始,逐渐向静脉端使用。

四、输注静脉高营养液的注意事项?

答:输入溶液的种类和量根据患者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程度来确定,通常遵循: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宁酸勿碱的原则,在给患者补钾过程中,应遵循“四不宜原则”即: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 过早。输液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速度,随时观察患者反应,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

五、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

答:1.严格执行无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预防感染及差错事故的发生。

2.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并根据治疗原则,按急、缓及药物半衰期等情况合理分配药物。

3.对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从远端小静脉开始穿刺(抢救时可例外)

4.输液前要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药液滴尽前要及时更换输液瓶或拔针,严防空气进入。

5.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对于刺激性或特殊药物,应在确认针头已刺入静脉内时再输入。

6.严格掌握输液速度。7.静脉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

8.若采用静脉留置针,要严格掌握留置时间。

六、输液过程中要观察那些问题?

答:1.滴入是否通畅,针头或输液管有无漏液,针头有无脱出、阻塞或移位,输液管有无扭曲、受压。

2.有无溶液外渗,注射局部有无红肿或疼痛。

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如患者出现心悸、畏寒、持续性咳嗽等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答:

1、溶液不滴

(1).针头滑出血管外

处理:将针头拔出,另选血管重新穿刺。(2).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

处理:调整针头位置或适当变换肢体位置,直到点滴通畅。

(3).枕头梗阻

处理:更换针头,重新选择血管穿刺。切忌强行挤压导管或用溶液冲注针头,以免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栓塞。(4).压力过低

处理:适当抬高输液瓶或放低肢体位置。(5).静脉痉挛

处理:局部热敷以缓解痉挛。

2、茂菲滴管液面过高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加紧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面降至滴管的1/2-2/3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上端输液管即可。(2).滴管侧壁没有调节孔时,可将输液瓶取下,倾斜瓶体,是插入输液瓶的针头露出液面,待滴管内液面降至滴管的1/2-2/3时,将输液瓶挂回输液架上继续点滴。

3、茂菲滴管液面过低

(1).滴管侧壁有调节孔时,加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待滴管内液面升至滴管的1/2-2/3时,关闭调节孔,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2).滴管侧壁没有调节孔时,加紧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迫使输液瓶内的液体下流至滴管内,待滴管内液面升至滴管的1/2-2/3时,停止挤压,松开滴管下端输液管即可。

4、输液过程中毛菲滴管液面自行下降

处理: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滴管的衔接是否松动、滴管有无漏气或裂痕,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八、静脉输液的目的?

答:1.补充水分、电解质,预防和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极微循环灌注量。3.供给营养物质,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维持正氮平衡。4.输入药物,治疗疾病。

九、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目的?

答: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适用于长期输液患者。

十、静脉留置针输液应如何指导患者?

答: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操作方法,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放心。

2.告知患者穿刺部位勿沾水,敷料潮湿应及时更换,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应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

3.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及可能发生并发症。无菌技术相关知识: 1、1、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3、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或者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4、无菌操作环境要求:

(1)环境清洁,宽敞,明亮,定期消毒。

(2)操作台清洁、干燥、平坦,物品布局合理。(3)操作前半小时停止走动,避免尘埃飞扬。

5、无菌技术操作目的:

(1)使用无菌持物钳取放和传递无菌物品。(2)使用无菌容器用于盛放无菌物品并保持无菌状态。(3)用无菌包布包裹无菌物品,以保持物品的无菌状态。(4)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放置无菌物品,供治疗护理用。(5)取无菌溶液:保持溶液的无菌状态,供无菌操作用。(6)在执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戴无菌手套以确保操作者双手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免受感染。

6、注意事项:严格遵循操作原则(1)无菌持物钳使用:

1)取远处物品时,连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使用。

2)无菌持物钳不可夹取油纱布,不可用于换药及消毒皮肤,以防被污染。污染后重新灭菌,无菌持物钳不能夹取非无菌物品。

3)湿式使用法,无菌持物钳及浸泡容器需每周清洁、消毒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使用频率较高的部门应每天清洁、灭菌。(2)无菌容器使用

1)手指不可触及无菌容器的内面及边缘。

2)无菌容器应定期消毒灭菌,打开后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3)无菌包使用:1)打开包布时,手只能接触包布四角的外面,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可跨越无菌面。包内物品未用完时,应按原折痕包好,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限24小时内使用。2)如包内物品超过有效期被污染或包布受潮,则须重新灭菌。

(4)铺无菌盘:1)铺无菌盘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污染。2)不可跨越无菌区。3)铺好的无菌盘尽早使用,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5)取无菌溶液:1)不可将物品伸入无菌溶液内蘸取溶液;倾倒液体时不可直接接触无菌溶液瓶口;已倒出溶液不可再倒回瓶内,以免污染剩余溶液。2)已开启的溶液瓶内的溶液,24小时内有效。(6)戴无菌手套

1)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选择合适手掌大小的手套尺码。

2)戴手套后双手应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如发现有破洞或可疑污染应立即更换。

留置针相关知识 篇3

1,为病人建立静脉通路,便于抢救,适用于长期输液病人。

2,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3,输入药液,达到控制感染、利尿等治疗疾病的目的。

4,补充营养,供给能量,促进组织修复,增加体重,获得正氮平衡。注意事项:

1,更换透明贴膜后,要记录穿刺日期。

2,静脉套管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

3,每次输液前、后应当检查病人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关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拔出导管,给予处理。4,封官液可用生理盐水、肝素液等。

血管通路装臵的选择和植入

 根据治疗方案、治疗时间、留臵时间、血管的完整性、患者的意愿以及护理装臵现有资源,选择适宜患者血管通路需要的导管类型

 在满足治疗方案的前提下,选择管径最细,长度最小的导管

 应该是所需的创伤性最小的装臵

 疗程在1天以内,液体量不多,无刺激性药物、毒性药物输注时,可选用钢针 

躁动不安病人的输液疗程有时虽然短,但应选用留臵针,以确保安全输液 

翼形钢针的使用应该仅限于短期或单剂量的给药

成人慎用经外周静脉短导管进行胃肠外营养的外周给药     应首选留臵针:每天输液量>1000ml 输液时间>6小时

疗程在2-14天,疗程在14-30天首选深静脉导管

疗程在30天以上或输注刺激性药物、毒性药物者应首选PICC 

疗程在2天以上需要快速输注者或输注刺激性药物者应首选CVC 

外周静脉——短导管,少于1周的治疗 

外周静脉——长导管,持续1-4周的治疗

 用药的顺序:

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

化疗药、血浆、全血、TPN输注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

每次输液前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止血带的应用 距穿刺点6cm 时间<2min,伸入1指

规范各种穿刺的皮肤消毒范围(INS) 头皮钢针穿刺的皮肤消毒范围是:5×5cm 

浅静脉留臵针穿刺的皮肤消毒范围是:8×8cm 

深静脉穿刺的皮肤消毒范围是:12×12cm  PICC穿刺的皮肤消毒范围是:大于15cm 

消毒范围大于贴膜大小 

消毒后自然待干

规范更换输液器具及输血器具的时间

胃肠外营养的脂质输液 :24小时内输注完毕并更换3升袋 单独的脂肪乳剂 :12小时内输注完毕 并更换输液器 1u的全血或成分血 :4小时内输注完并更换输血器

输液治疗相关的并发症:静脉炎(量表)、渗出和外渗、感染、空气栓赛、导管栓塞、导管相关的静脉血栓、中心血管通路装臵位臵不正确

拔针法:

1、大面积按压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

并排横向按压

2、按压力量: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变苍

白的力量为正好

3、面积:针眼上下1—3cm全压住

4、时间:3—5min

调节速度:

1、成年人:40—60滴,2、小儿:20—40滴

3、年老体弱、心、肺、肾功能不良、婴儿或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慢

4、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的、心肺功能好的应:快

5、特殊药物应用输液泵

维护时刻:

1、每次输液,给药后

2、输注血制品后

3、输注两种不相容药物和液体之间

冲管方法:脉冲式冲管

正压封管:在注射最后0.5-1ml盐水时,边往外拔针头边往导管内推注液体或应用正压接头 消毒:75%酒精棉球用力摩擦消毒肝素帽或接头

浅静脉留臵针:留臵时间3-5D 深静脉留臵针:留臵时间:5d-1月 PICC留臵时间:5d-1年

应该清楚地记录臵管和更换敷料的时间 例: Z 2011-9-18 8:00(臵管时间)G 2011-9-20 8:00(更换时间)

深静脉留臵针更换频率:

根据敷料性质更换,有污染或潮湿时随时更换,严格遵循无菌和标准预防的原则穿刺部位皮肤常规消毒

PICC必须冲管:治疗间歇每3-7天一次

在每次静脉输液、给药后、或输注血液或血制品以、输注TPN或脂肪乳剂前后、注射有色化疗药物后(柔红霉素 阿霉素、表阿霉素等)

头皮针穿刺要点:

1、选择合适的静脉

2、尽量避开关节、静脉瓣、瘢痕、红肿、炎症和皮肤溃烂处

3、避开手指、足背、腕、踝关节等皮下组织少的部位

4、掌握穿刺技巧

5、保护血管

6、严防空气进入血管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其治疗层面涵盖肠道外输液、营养支持、用药与输液的治疗。

优点:易将药物达致疗效浓度,并可持续维持疗效所需的恒定浓度。对肌肉、皮下组织有刺激的药物可经静脉给予。

可迅速地补充身体所丧失的液体或血液。

静脉营养品的输注。

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静脉炎;药物渗漏;血肿;神经损伤;过敏反应;热原样反应;静脉输液危象。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原因:化学因素;机械因素;细菌因素。静脉炎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输液部位发红,有或不伴疼痛 2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级: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级:输液部位疼痛伴发红/水肿,条索样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1英寸,有浓液渗出

静脉炎临床分型:

红肿型:沿静脉走行皮肤出现红肿、疼痛、触痛。

硬结型:沿给药静脉局部疼痛、触痛、静脉变硬,触之有条索状感。坏死型: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

闭锁型: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选择适合的静脉导管及穿刺针; 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避免在关节或活动度大的部位臵针或臵管; 4 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或留臵深静脉导管.5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和补液; 6 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输液; 适当加人缓冲剂,使输入液体的pH值尽量接近正常人的pH值(7.4); 8 严格控制药物的浓度和输液速度; 外周静脉留臵针留臵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10使用高质量的无菌透明敷料;

11加强外周留臵针留臵期间的护理;

12输人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用粗大的血管或留臵深静脉导管。

静脉炎处理:

1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2将患肢抬高、制动

3局部进行热敷或热湿敷(50 %硫酸镁)4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5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抗炎能力 6搽喜疗妥软膏

药物渗透

药物渗漏原因:

1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原因:静脉针头部分或全部脱出血管;针头斜面穿透血管的后壁

2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原因:局部静脉内压增高;血管通透性增加 增加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1高渗性溶液:如50%葡萄糖液、甘露醇、肠外营养液等 2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酸钙、氯化钾等 3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20%磺胺嘧啶钠

4缩血管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药物渗漏临床表现: 1输液部位疼痛,为烧灼痛或刺疼,并且逐渐加剧。2患部肿胀,通常是沿着注射部位或针头的周围。3静脉推注时感觉有阻力。

4滴注过程中溶液的流速突然变慢。5浸润部位周围皮肤的温度较低。

药物渗漏严重并发症:

1化疗药物外渗后,可出现疱疹及大水疱,随后出现溃疡,溃疡下方可见广泛组织坏死。2神经损伤:如高渗液外渗造成尺、桡、正中神经损伤。

3骨筋膜室综合症:如手部间隔综合症,前臂筋膜室综合症。4晚期并发症:如关节挛缩、肌腱粘连等。药物渗漏分级: 0级:没有症状 1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伴或不伴疼痛。

2级:皮肤发白、发凉;水肿范围最大直径2..5cm-15cm;伴或不伴疼痛 3级:皮肤发白、呈透明状;发凉;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15cm伴或不伴疼痛

4级:皮肤发白、呈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液;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最小直径大于16cm;有凹陷性水肿 药物渗漏预防:

1提高穿刺技术。

2尽量避免使用静脉钢针。

3需要中、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建议使用静脉中长导管 或行深静脉插管。4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5最大程度地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6穿刺前局部热敷。

7输液中,若出现局部疼痛,不能根据回血排除渗漏。

8告知病人输液渗漏的症状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9过度活动的病人适当固定,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剂。

10为不合作、意识混乱、定向力障碍的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时要有人在旁协助。

11避免在肢体屈曲的部位进行注射。

12进行静脉输液时,协助病人下床及回到病床上。

药物渗漏处理:

1发生渗漏时停止在原部位静脉滴注,抬高患肢。2如果渗出溶液刺激性不强时则予以热敷患部。

细胞毒药物外渗的处理:

1立即停止输液。

2以空针回抽渗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针。

3局部封闭治疗,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2.5mg,需作多处皮下注射,范围大于发生渗漏的区域。4使用拮抗剂。

5水疱的处理

6外科治疗:保守治疗后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早期手术切除可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痛。

上一篇:企业控制系统集成下一篇:贴近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