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2024-06-19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精选12篇)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篇1

1 系统构成

焦化企业生产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并不是特定用于某个焦化企业、某个焦化工程的系统, 而是一种概念性的、通用的解决方案, 它提出的是一种设计理念, 以及如何在焦化企业生产控制与管理中实施这种理念。一般说来, “焦化企业生产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划分为三层结构, 分别为“基础控制及优化控制层”、“信息管理层”、“生产调度管理层”。

基础控制及优化控制层处于最底层, 它是系统的基础, 它包含两部分内容, 分别是基础控制和优化控制。基础控制, 顾名思义, 就是用于焦化企业基础生产过程控制的自动化系统, 基础控制系统用于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监视, 并向优化控制系统及上层管理系统提供优化、管理所需要的各种原始数据。优化控制系统严格来说应该是在基础控制之上, 但由于它也属于控制范畴, 所以我们把它与基础控制合在一起, 作为控制层来分类。优化控制一方面接受基础控制系统发出过程数据, 一方面根据原料的情况, 焦炉的生产能力, 来优化生产方案、控制参数, 向基础控制系统发出生产指令, 同时为生产调度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生产数据。

信息管理层处于控制层与生产调度管理层之间, 它是系统的枢纽或者是纽带, 是处于生产调度管理层与控制层之间, 在常规的各基础控制和优化控制网络基础上, 新构建的基础级工业控制环网, 它将各车间、工段、设备所采用的不同的PLC/DCS系统及优化控制系统的网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在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互联。

生产调度管理层处于最上层, 是系统的中枢, 它运用当代的先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以生产管理网络为核心, 控制级网络为基础, 建立的全厂生产控制和管理一体化的网络系统。生产调度管理层既考虑到各车间生产控制数据上传功能, 也考虑到了生产调度管理层的各项管理、监控功能, 为厂领导提供有效的管理数据。从而实现对内可以进行全厂统一的生产控制、指挥和管理;对外可以向上级单位或同行业单位报送或交流有效的信息数据, 通过先进的手段科学地指挥和管理企业,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系统功能

焦化企业生产控制及管理集成系统, 它的系统功能的核心内容就是基础控制及优化控制层、信息管理层和生产调度管理层各层次各系统的各自功能的有机集成, 它将原来各系统分散的、单一的、孤立的控制管理功能, 集成为整体的、有层次的、有机的、协调的控制管理功能。

2.1 数据采集处理功能

动态画面数据:过程控制级中各车间工段的流程图画面等监视画面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全厂管理级网络。历史数据:过程控制级中各车间工段的班报表数据按班传输到全厂管理级网络的数据库中。日常生产管理中, 生产班报表由生产控制级打印输出;而生产日报表、月报表、年报表都由全厂管理级网络系统打印输出。离线采集数据:焦化厂中没有进入过程控制系统的生产管理数据, 即非控制系统直接采集的数据。例如:化验、生产作业计划等数据。这些数据通过人工输入到当地的PC机器中, 经过确认后通过网络或通讯归入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中。

2.2 实时动态画面监视

通过网络将过程控制级相关动态画面数据传递到上位机网络系统中, 实现在上位机网络系统中显示动态画面和数据。

2.3 实时电视监视

电信的视频设备和视频服务器都连接到本网络, 实现视频采集和视频服务, 这样网络上的其他PC机, 通过网络可以实时地监视现场发生的各种情况。

2.4 管理功能

厂长管理:将厂内生产的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各种信息和各种报表及时反映给厂内领导, 使厂内领导快速准确掌握全厂生产运营情况, 及时发布各种生产指令。调度管理:调度管理是将厂内的生产实时数据, 历史数据及时准确反映给厂内调度, 发布调度命令, 科学地指挥生产。计量管理:将全厂的计量测量工作科学地管理起来, 准确地掌握实际的原料、产成品的使用、产出及销售情况。化验管理:化验管理是全厂生产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为产品质量控制调整提供重要依据。能源管理:将全厂能源消耗科学地管理起来, 有效地控制能耗指标, 达到节约能源, 提高效益的目的。

许多大的跨国公司, 都推出了针对企业 (工厂) 的控制与管理集成解决方案。例如:Intellution公司推出的基于iHistorian历史实时数据库核心的解决方案;爱默生过程管理 (原费希尔.罗斯蒙特公司) 推出的提供过程控制、设备管理和与其它系统的集成的工厂管控网PlantWeb;西门子公司推出的SIMATIC全集成自动化方案;罗克韦尔公司推出的NetLinx全方位网络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应该说很好, 技术也很先进。但它不是面向焦化企业特别是国内焦化企业的解决方案。国外公司的集成解决方案缺少针对性, 就如前面提到的, 焦化企业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多样, 各车间或装置的控制要求也大不相同, 一个焦化厂往往会包含多种类型的控制设备, 所以很难全部采用国外一家公司的控制产品或方案去解决所有问题。而国外这种集成产品, 价格比较昂贵, 而且它不是专门用于焦化行业的, 还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同时, 企业技术人员对已有的技术的依赖性和管理水平, 也限制了国外公司推出的集成解决方案在国内焦化企业中的应用。

我们所研发的“焦化企业生产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 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测控技术、数字化视频监控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现代自动化技术, 把生产现场的各种测控数据、进出厂物料和厂际间物料的计量和检验数据、安全与生产的视频监控、重要设备的运行监控、计量和检验监督视频监控、生产指挥决策信息、设备运行管理信息等自动采集, 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进行系统集成、技术融合, 为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各级职能部门自动提供最快速、最有效、最可靠、最全面的信息支持。具有如下方面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采用全厂或区域集中控制与管理的模式, 可减少系统维护人员, 可节省人员培训及薪酬成本;采用控制管理集成系统, 使整个企业内的控制系统处于同一或兼容的软硬件平台下, 可节省生产备件和运行维护成本;以提高生产控制水平减少故障反应和处理时间, 增加劳动生产率;可以进一步提高过程优化技术, 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能耗水平;可以增强调度管理手段和经营决策能力;有利于实现焦化企业的利润增长, 提高管理水平和信息自动化水平, 促进节能降耗,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提高企业自身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能力, 较快地迈入现代化新型焦化企业的行列。

3 设计实施

一个再完美的设计或方案, 都要通过具体实施方能达到最初的目的, 焦化企业生产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 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在工程设计及实施过程中, 必须与电气专业、仪表专业、计算机专业以及专用设备生产厂家密切联系, 统筹部署, 协调实施, 控制层各生产车间、装置的控制系统的选型、结构、配置等, 既要满足各系统不同的监控要求, 同时又要满足系统开放性和网络兼容性要求。

摘要:生产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是今后焦化企业发展建设的重点。积极探讨该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实现对于推动这项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焦化,控制,管理,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篇2

广东省农业机械研究所曾瑞勇

摘要:本文从ERP管理系统的特点结合内部控制的要素和内部控制的措施入手,阐述了在公司ERP管理中如何提升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关键字:ERP、内部控制、ERP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企业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已经离不开ERP系统管理。而基于E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保证了企业战略目标地实现。

1、内部控制和ERP管理的定义。

1.1 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由公司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1.2 ERP定义: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公司资源计划,是融合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的管理信息化系统。ERP管理的应用是运用公司先进管理理念以信息化管理手段把公司内的所有资源(人、财、物)信息化、集成化,使其协调动作,从而实现公司最优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或者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优化的公司的治理结构,改善了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促进公司实现发展战略。

2、ERP管理的特点

ERP 系统管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公司的原有业务流程,实现流程化、程序化管理,打破部门分割,实现了公司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共享。

2.1 ERP管理是协同作业,集中管理。ERP管理的协同作业、数据集中处理极大提高公司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解决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从而提高公司竞争能力。

2.2 ERP管理促使公司趋向扁平化管理。ERP系统管理使得公司管理部门合理设置,部门权责分明,促使公司管理结构趋向于扁平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这有利于提高公司法人治理能力。

2.3 ERP系统管理是流程化管理,它使得公司日常业务流程化,使得公司员工岗位责任明确,形成相互制约,确实提高公司内部控制能力。

2.4 ERP管理是系统管理,它大大避免了人为管理的随意性,保证财务控制、预算控制,业绩考评控制的独立性,极大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2.5 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有管理的开放)。

通过对ERP系统管理的主要特点的分析,ERP管理能极大的提升公司内部控制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

3、运用ERP管理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我们谈公司的内部控制离不开公司的内部控制要素和内部控制措施,一个完善的公司内部控制是离不开内部控制要素、内部控制措施与控制手段-ERP的完美结合。

3.1 风险评估,公司运用ERP管理前要对公司的风险(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并在ERP实施时重点考虑风险评估结果,纳入公司ERP实施事前的考虑范围。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公司必须制定与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相关的目标,设立可辨认、分析和管理相关风险的机制,在充分识别各种潜在风险因素后,实施风险应对策略(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并把公司的风险应对策略在公司ERP实施时体现在ERP运用管理中。利用风险评估手段确定公司中关键的业务流程及ERP控制的关键点,对整个流程和内部控制进行评审,确定控制制度及其执行有利于企业战略的实现,把上述关键点体现在ERP实施管理中。3.2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结合公司ERP系统管理,分析如下:

3.2.1公司的治理结构,比如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权限,各机构尽量扁平化,部门的管理职能不能有重叠,即各个部门权责、权限必须分明;

3.2.2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明确,保证信息通畅流动,这是公司ERP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有效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

3.2.3ERP流程化管理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能力。由于ERP 管理下的内部牵制和流程化管理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执行有效性,保证审计的独立性。3.2.4ERP管理便于公司文化管理。ERP管理对企业进行全方位流程化管理,使得公司内部每一个机构和职工成为ERP系统的一部分,而促使公司管理趋向扁平化。这利于公司核心文化和管理理念的传递到每一员工,这一点在集团公司中体现的特别明显。3.3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公司管理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

3.3.1 ERP管理下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容易实施,避免人为干扰。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它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公司ERP管理流程设计时应重点把握“内部牵制关键点”的设计,在建立ERP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内部牵制关键点,并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3.3.2ERP系统管理提升授权审批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1)授权审批的范围;(2)授权审批的层次;(3)授权审批的程序;(4)授权审批的责任。把授权审批体系嵌入在ERP应用管理中,ERP系统管理的系统化、信息化和流程化管理可避免人为干扰,随意授权。这里特别指出,特别授权一般不适用在ERP应用系统中进行系统管理。

3.3.3会计系统控制。ERP管理系统的核心是财务管理系统。ERP管理应用下的财务管理系统控制能够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快速和准确记录、归集、分类,进而达到实时控制,条会计系统控制能力。3.3.4便于实行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2)定期盘点和核对。(3)限制接近。公司ERP管理中的财产保护控制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随时调用财产记录,并明确了财产接触的授权人员,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直接接触。

3.3.5 ERP管理是信息化、流程化管理,这提高公司的预算控制效率。公司ERP管理使公司管理趋于扁平化、流程化,这使得管理的高层能快速实施预算管理,这一点是其他管理系统无法比拟的。它极大提高的预算控制的效率,进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3.3.6提升运营分析控制能力。公司ERP管理下,由于数据的集中管理,借助ERP运营分析工具,提高了运营分析控制能力。

3.3.7完善绩效考评控制。公司依靠ERP管理系统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能快速、准确对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避免了人为干扰的因素,这一点在集团企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ERP管理系统设计是流程化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化管理,把上述控制措施有机融入到ERP管理中,这有利于内控控制措施的实施,避免了过多的人为干扰,提高了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能力。

3.4 ERP系统管理提高了信息与沟通能力。

信息与沟通是指单位及时、准确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单位内部、单位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在公司ERP管理中,数据的记录、传递信息化管理,有力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用性,为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提供有力保证,提高了内部控制的效率,这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

3.5 ERP系统管理提高内部监督。

由于ERP管理流程化管理下,内部业务一环扣一环,使得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很容易被发现,这有利于内部控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4、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的设计。

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原则基于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公司应根据ERP管理的流程化管理结合内部控制措施设计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ERP管理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关键要建立岗位分工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关键点;明确各个部门、岗位的权利、义务和工作范围;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并根据上述要点设计合理的流程化管理。下面以“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为例子进行说明: 4.1岗位分工控制

4.1.1在ERP系统中建立和明确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销售部门(销售)、财务(收、退款)、仓库(出库)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办理销售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4.1.1在ERP系统中将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分别设立,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4.2授权审批控制

4.2.1在ERP系统中明确审批人员对销售业务的授权审批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未经授权人员不得经办销售与收款业务。4.2.2在ERP系统中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4.3销售与发货控制

4.3.1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预算管理制度,并确立销售管理责任制。

4.3.2在ERP系统建立销售定价控制制度,制定价目表、折扣政策、付款政策和赊销管理政策并严格执行,这一点必须结合授权审批实施。

4.3.3在ERP系统明确规定销售谈判、合同订立、合同审批、销售、发货等环节的岗位责任、职责权限及管理措施。

4.3.4在ERP系统建立销售退回管理制度。销售退回须经过授权销售主管的审批。4.4收款控制

4.41销售收入及时在系统中进行销售结算并在ERP系统中记录。

4.4.2在ERP系统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催收制度。4.4.3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款项。4.5 定期检查ERP系统中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及其关联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以纠正,完善ERP管理的内部控制。4.6所有的销售与收款业务必须在ERP系统中完成。

5、ERP管理下应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由于ERP系统管理的开放性和数据的集中管理,外部人员和未经授权人员较为容易获取数据信息和系统容易遭受人为攻击,所以,ERP管理下制定相应措施,以保证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如下:

5.1ERP系统开发、维护与应用必须有明确授权,且开发、维护与应用层授权不能重叠。

5.2加强计算机病毒控制。由于ERP系统开放性,在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过程中容易遭受破坏,尽量采用无盘工作站,以维护ERP系统安全。5.3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操守培训,降低道德风险。

5.4 加强网络安全控制,包括:硬件设备安全控制、系统软件安全控制、信息安全控制、系统入侵防范控制、交易安全控制,以保护ERP系统应用安全。结论:ERP 系统管理全方位改变公司的管理环境和管理理念,并影响着内部控制的内容与形式。在公司管理实践中,若能把公司内部控制与ERP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公司才能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在现代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ERP 系统平台承载内部控制,提升公司内部控制效率。

参考文献:1.成善学.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研究.中国总会计师,2010.(03)2.吕华.ERP 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思考[J].时代经贸,2008,(12)

民营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设 篇3

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当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开始,企业的一切决策应掌握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之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核心,一个完善而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与提高管理效益的前提和基础,并且要使其与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及企业的经营环境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

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有些企业已经陆续在国内外上市,然而,综观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状况,却不容乐观:组织结构简单,规章制度缺失,管理的随意性大,人才缺乏等等,特别是部分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很不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十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这种状况不仅造成了企业资产浪费、经营管理混乱,影响了企业管理效益的提升,制约了民营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使国家的税收大量流失,严重干扰了我国的经济秩序和经济环境。因此,建立和加强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现状分析

(一)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会计机构中通常只设置出纳和会计两个岗位,销售和应收款项、采购和应付款项、成本核算等往往不单独设岗,有的甚至根本不设置会计机构。某些大型民营企业虽然设置了会计机构,但在任用上任人唯亲,致使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许多企业存在会计账目混乱、账实不符、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用的发挥。有些会计人员为确保自身利益,不但不会为企业的发展提出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建议,反而会为企业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置障碍。

(二)民营企业管理者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无章可循和有章不循的现象比较普遍

由于民营企业多数采用家族式经营模式,管理者主要注重现金的收付,而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够重视:有的企业至今没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则残缺不全,这两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身上。一些大型民营企业虽然建立了一套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但却不管其执行情况如何,使得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流于形式。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则往往强调灵活性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失去了应有的严肃性。

(三)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会考虑上市,这个时候就需要建立一套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但从总体上看,这套系统却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组织不健全,往往把执行了业务规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强了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有些企业重经营轻管理,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致使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控。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往往偏重于事后控制,实际工作中以补救为主,通常是等到违规违纪行为发生后才设法堵塞或进行惩处,从而导致内控成本较高,而收效甚微,使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四)对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对内控系统评价的审计制度建设滞后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过程,要确保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被评价和监督。对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进行检查和评价主要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另外,由于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经营活动中的违规现象比较普遍,对其进行年度会计报表审计会有很高的审计风险,因而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而且,我国目前法律中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三、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构建

内部会计控制系统是由内部控制要素所组成的纵向监控和横向制约相结合的系统。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导》认为,一个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应由五个要素构成,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偏。笔者认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也应由这五个要素构成,它对实践中构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本文试从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五个构成要素的角度来阐述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

(一)控制環境方面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等。控制环境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是构成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基础,对其他四个要素起制约作用。

从民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现状看,会计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者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淡薄都表现为企业控制环境的失败。因此,从控制环境方面,民营企业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建设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走出家族式管理模式,健全符合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明确各管理阶层的监督职能,建立多层次的会计监督体系。

2、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视程度,强化他们的会计法规意识。

3、转变用人观念,完善用人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4、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思想,自觉形成风险管理观念,培育遵纪守法的经营理念。

(二)风险识别方面

风险识别是指以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为导向,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因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按成本效益法则建立最佳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过程。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往往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从事一些违法活动。在风险识别方面,民营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建设:

1、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树立风险意识,通过对风险的确认、识别、评估、分析等措施对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的防范和控制。

2、采用合理的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企业风险的重要程度、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三)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方面

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也称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它是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核心。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是贯穿于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部门,需要由各经营部门和各职能管理部门共同完成。内部会计控制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是指那些若由一个人担任,就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又

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的职务。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职务、业务经办职务、财产保管职务、会计记录职务和审核监督职务。

2、业务程序控制。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责任和程序,健全文件记录的内容,完善原始记录。

3、全面预算控制。全面预算是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而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预算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企业内各部门的相互合作。

4、实物保全控制。企业应建立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盘点、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被盗、毁损和流失。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实物资产和相关文件的直接接触,以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5、职工素质控制。内部会计控制成败的关键在于职工素质的高低程度,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其提高业务素质,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同时应加强考核和奖惩力度,定期对职工业绩进行考核,奖惩分明。

6、内部报告控制。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以反映内部各部门或人员的经营责任,增强单位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7、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企业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还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與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进行控制。

8、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方面

信息交流与反馈是指与内控有关的信息在不同主体之间的传送。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信息沟通不畅是内控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信息交流与反馈方面,民营企业应考虑从以下几点改善信息不畅的现状:

1、管理者首先必须有沟通的意愿,使员工相信领导真正想了解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问题。

2、建立信息沟通系统,采取某种形式确定固定时间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

3、建立信息交流与反馈中的保护条款,保护和鼓励对本企业违反财经法规事项的检举揭发行为。

(五)监督与纠偏机制方面

监督与纠偏机制是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来监督各项控制措施的执行,从而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民营企业的监督与纠偏机制比较薄弱,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内部会计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内控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使内部会计控制系统不断得到完善。

2、设置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门对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适时监督,及时发现会计控制系统运行中的偏差,从而提出消除偏差的建议。

3、利用政府部门、社会监督机构对本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进行评价和检查,从而发现并纠正偏差,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

ERP系统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篇4

一、ERP系统的内涵及作用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是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 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即是一个信息系统, 更是一种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概念层次如图所示:

ERP可以利用企业的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资源, 为企业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创造最优解决方案, 最终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通过ERP建设, 可以支持企业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 搭建形成企业战略规划, 计划执行控制、监督考核的闭环管理环境, 促进业务操作层、管理控制层、战略计划层三个层次的业务协同、数据共享, 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得到广泛应用。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控, 一般是指企业为实现合理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内部控制运作, 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 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 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要求将控制活动分解落实战略文化、制度流程、工具方法、组织职能、系统信息五个要素中, 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 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三个环节。

三、内部控制与ERP的关系

1.ERP是内部控制的技术手段。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要求企业内部人员按照控制规范执行业务流程, 而ERP作为信息系统正是通过流程控制等技术手段, 为企业管控目标服务的, 能够支持持续性合规。内控对ERP实施发挥指导、控制和管理作用, 要求企业优化和改进其业务流程, 通过流程优化设计实现系统控制, 建立基于ERP系统最佳实践、符合内控要求的统一标准的流程体系。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 业务人员是关键, 把控整个业务流程控制点, 所以在ERP的流程优化设计过程中, 业务和技术的系统模式建立以及规范标准体系的建立是核心要求。

2.ERP是内部控制的客观载体。ERP具有人为主观性, 是按照人的主观要求进行设计和操作的, 如果没有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 ERP系统的设计将会按照人为主观方式来实现, 不合理的业务流程和质量不高的数据仍会影响企业经营, 无法体现企业对投资、财务、库存、资产等风险的有效防范, 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管理决策错误, 因此ERP仅是内部控制实现的一种客观载体。

总之, ERP的优势在于信息集成、数据共享, 可以把管理要求固化, 但是它本身并不是控制体系;对内部控制来说, 它是规避和弱化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各类风险的方法, 需要通过ERP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四、ERP提供内部控制措施

实施ERP系统后, 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和优化, 内部控制环境和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如何适应ERP环境,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尤为重要。为了实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信息化, 固化操作程序, 变人为控制为系统控制, 提出以下若干完善内部控制的措施:

1.制度控制。制定规章制度, 建立授权审批体系, 完善运维管理体系, 才能提供更有质量的风险防范。同时, 为了实现内控风险点的持续监控和预警, 企业应建立适当的考核管理体系, 一是实施有效的激励奖励机制, 促进用户的积极使用;二是明晰管理责任和权限, 做到谁拥有权利谁承担责任;三是发挥预警监督功能, 提高风险点发现的效率。

2.业务流程规范。按照“适用、效率、管控”的要求进行梳理, 明确流程管控要求, 积极推进业务流程规范化。流程要用统一模板, 实际执行流程要与控制要求相符, 要梳理职责不清、业务重叠等问题, 打通数据和沟通渠道, 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建立流程责任人机制, 所有流程责任人是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 明确责任人的管理责任。

3.建立健全的ERP职责分离机制。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 建立ERP岗位责任制。建立ERP职责分离矩阵, 即将所有业务活动进行拆分, 拆分的业务活动保证相对独立和互斥, 互斥权限的业务活动才能分配给某一个岗位, 同时各岗位相互制约, 使每一个人的工作能自动地相互检查另一个人或更多人的工作, 保证企业内部工作的组织机构、岗位分工的合理设置, 保证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4.操作控制。实施ERP后, 通过权限控制、数据规范、预警监控等方式实施操作控制。用户权限的申请必须执行一定的审批手续, 满足权限互斥要求;输入数据要遵循企业标准或规范, 数据必须经过审核;提供系统数据和记录日志监控, 满足风险提示、违规预警等功能。

5.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审计是以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 审计的关注点是以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规范经营、催进廉洁、提升效益的思路为指导, 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 审计人员通过获取ERP数据, 建立多层级审计分析模型, 来查找管理漏洞, 因此通过审计能够为完善内控系统提供有效的措施。

6.建立专业的ERP运维队伍。ERP系统实施后, 由于业务持续变更和内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 为了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 运维队伍建设必不可少。专业的运维队伍能够及时解决系统用户应用的各种问题, 为系统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同时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报表和数据分析, 监督内控执行情况, 可以有效规避企业风险。

7.建立控制机制。控制机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都非常重要, 在ERP环境下, 三者的有机结合, 是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以事前预防和事中检查为主、事后纠正为辅来控制过程和结果的风险, 减少业务过程风险的间接、被动控制方式, 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在目标实现及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各项偏差。

五、利用ERP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优势

1.授权控制清楚。ERP可以通过权限控制来限制操作和业务查询权限, 权限控制的层级可以按照组织机构、岗位、业务操作权限的划分得很细致。ERP系统将保证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按照被批准或被授权的方式执行, ERP的授权模式完全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2.业务操作规范。在ERP系统内书万个事务代码和业务场景, 能够满足企业基本业务需要, 涵盖了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 既可以按照标准场景操作, 也可以按照企业的流程要求, 进行二次开发定制, 开发可以按照内控要求规避不合规的业务节点。

3.范围控制明确。ERP的后台配置和操作都有详细的系统记录, 无论谁操作过任何数据系统都会有痕迹, 确保能够追根溯源;报表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 无需人为操作, 保证报表数据真实、完整。

4.数据核对方便。ERP系统集成业务和财务数据, 具有数据统计分析和查询工具, 能自动核对数据的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 通过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 提高数据共享。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 ERP系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越来越成为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角色。只有将ERP系统与企业的内部业务流程、内部控制管理结合起来, 才能更有效的防范企业风险, 堵塞管理漏洞,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参考文献

[1]甄阜铭.ERP系统实施风险管理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年5月第1版.

[2]洪晓.企业内部控制中ERP系统的应用[J].财会通讯, 2009, 1.

[3]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内部控制理论研究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篇5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双重发展,现代化企业推进会计电算化,使企业会计管理及其核算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用计算机有效的提升了数据处理速度,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电算化会计降低或避免了人为原因造成的错误,具有很高的核算准确度和可靠性。但是,电算化较为抽象使企业内部控制面临新的难题,抑制着内部控制的有效发展。从而,较现行的形势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相对落后,不适应时代需求。同时,电算化会计系统具有特殊性,因此建立能适应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十分重要。

基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之上,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有对系统开发和实施的系统发展控制、对电算化会计系统部门间的管理控制以及对电算化会计系统日常使用过程的日常控制等。对此,本文内部控制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作用。

一、系统开发控制

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前后以及发展控制都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资金预算以及效益评估等工作;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等;同是对现行的系统进行评估、系统更新可行性等。总之,在系统开发和系统发展控制中主要包括有如下几点:

(一)认可与授权: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与研究需相关领导的认可与授权,它决定着电算化会计的成败;电算化会计系统需要发展和更新,必定波及企业管理机制,同时领导的认可与授权能为电算化系统提供基本的物质和资金保障。

(二)标准与规范:企业的电算化会计系统不论是自行开发还是购买,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部门指定的标准与规范,例如《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唯有此,电算化管理系统才更为健全与可靠,更利于系统的更新与发展。

(三)人员的培训:电算化会计系统加以控制,就需对系统使用者进行培训,提升相关操作者对系统的认知和理解,使系统运行出错的可能性得以降低。

(四)系统的转换: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在代替原有的会计体系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转换程序。而在这个时期,加以内部控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做好转换工作,使新旧系统得以并行运行,能对新的电算化会计系统质量进行科学的检验。值得注意的是并行运行进行检验时间最少为三个月。

(五)程序的完善:随着经营活动或环境的变化,电算化会计系统会相应的进行修改,而且系统用久了必然会发现弊端进行修改,因此,系统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修改。利用内部控制,需要将修改进行周密的规划与记录,对每个环节加以控制,并对原因和性质梳理成书面报告经批准后才能修改,同时内部控制规定相关人员不得参与修改过程。所以,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完善。

二、部门管理控制

企业为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相关的部门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进行加强和完善,而建立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就是部门管理制度,它包括有如下几点:

(一)设置机构:根据不同形态的会计数据,企业可以将电算化会计系统化分为输入组、处理组和分析组等组别;也可以按工作职能分为主管、操作、维护、审查、分析等岗位。运用内部控制,可根据企业的自身规模,按精简、科学的.原则设置符合自身经营目标的组织机构,有利于分析成本效益。

(二)划分职能: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就是分离不相容的职务,和传统手工会计体系一样,电算化会计也会引发舞弊或欺诈的经济业务。因此,进行内部控制,将那些不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明确划分所有职务的根本职责,并能建立职务轮换制度,能避免恶劣的经济业务。

(三)上机管理:电算化会计系统多必须的计算机大多是专用的,加以内部控制明确管理制度,能使职工与计算机相匹配,从而约束职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四)管理档案: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内部控制,能建立完善的档案制度,对相关资料能及时存档,继而有利于进行档案管理,而完善的档案制度包括有优秀的档案管理者、健全的资料借还手续、完善的标签和索引方案以及安全可靠的储存设备等。同时,内部控制能约束相关人员对档案进行定期备份,能制定应急处理措施和恢复手段,避免档案被破坏。

(五)管理设备: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各项硬件设备完好无损,使其能够正常使用。一般地,设备管理控制范围包括有温度、湿度、防火、防静电等各类设备所处环境以及人文环境。

三、日常控制

所谓的日常控制就是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使用过程中的经常性控制,它主要包括有以下几点:

(一)业务发生控制:又称程序检查,旨在利用控制程序对无效的、不科学的以及不完整的经济业务进行甄别和拒纳。操作口令是进入系统的钥匙,时常修改,因此内部控制能让会计人员不泄露操作口令,从而避免非法分子的攻击。

(二)数据录入控制:内部控制能严格控制电算化系统的输入数据,从而为数据录入的正确性提供保障。数据录入控制首先规定录入数据必须经过手软才能进行录入,同时相关内部控制部门要进行审核;其次利用技术手段对录入数据的正确性进行识别。

(三)数据通讯控制:采取内部控制能防止在进行数据通讯时出现错误、泄密或丢失等事故。

(四)数据处理控制:内部控制能对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时,其数字进行核对、字段和记录长度进行检查、代码和数字的有效范围进行检查以及记录总数进行检查;同时还能对文件长度、标识以及是否感染病毒等进行检查,从而为数据处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提供保障。

除此之外,内部控制还能保证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输出信息的准确性,为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数据和信息适当的存储提供保障,从而使其调用、更新和检索更为方便。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作用十分广泛。因此,企业在趋于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提升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水平,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如今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得以生存并良性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汤守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2]熊晓蕾. 对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几点认识[J]. 审计与理财,2013,06:33-34.

[3]张艳斌. 浅析现代企业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 中国外资,2013,20:107+109.

[4]范宏伟,王本增. 内部控制在企业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作用[J]. 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5,03:5-22.

[5]王亚红. 浅析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 改革与开放,2011,10:87.

★ 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论文

★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论文

★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法律责任分析

★ 会计信息失真现状危害及原因

★ 建立会计线人队伍,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

★ 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格失衡的关系初探

★ 遗传算法在VRP问题中的应用

★ 探析政府在解决农村税费改革问题中的对策

★ 绿色会计信息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篇6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系统 网络环境 内部控制

F232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系统也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财务工作也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网上支付,实现网上远程报账等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单据凭证电子化认证、结算网络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及时地得到世界各地的商品、贸易信息,在网上就可方便地实现订货、交易结算。电子貨币、电子单据、电子凭证被大量使用会计数据由电子符号替代纸张由光磁介质所取代。这些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无疑在给企业带来巨便捷条件时也带来了一些必须面临的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掌控好信息在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1.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指的是由于会计工作组织或者业务实施等方面的原因所导致的信息的失真或者是不合理的现象等。各级管理部门为了保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的完整与安全,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所做的一切的措施都属于会计信息内部控制的范畴。从传统的手工会计发展到现在的网络化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的会计科目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由于会计信息业务处理的方式和方法的计算机自动化,使得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工作的组织发生了变化。因此我我们就应该探讨在网络信息化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2. 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所面临的新的问题

2.1 原始的凭证数字化。在传统会计信息中,原始凭证是主要以纸张为载体,很难不露任何痕迹的被修改和改造。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数字都是按照一定程序写的,而这些程序却又是很容易被改写的和伪造的。这种无纸化的凭证,很容易被处理,并且很耐找到篡改的依据和证据。因此都给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一定的影响。进入到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又遭受到更大的挑战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环境置于这个环境中的各个服务器上的信息在理论上都是可以被访问的除非他们在物理上是断开的。正因为这样,会计信息系统就很难完全保证避免非法访问的问题。尤其当这个系统程序存在着严重的BUG的时候如果系统安全控制得非常差而且系统的管理人员又不能及时调整.那么就很难保证系统的信息不会被窃取或者是篡改。这种攻击可能是来自于系统外部也可能是来自于系统内部而且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2.2 授权方式变化。在传统的会计信息中,授权主要是通过内部人员盖章的一种方式才能办理,而现在主要是口令授权的方式,一旦口令被人窃走,或者通过恶意的软件盗取到口令,那么便会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管理人员也很难发现。使得会计信息系统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一定的利于他人的改变。

2.3 系统开放性的问题。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依托于电脑系统,而电脑现在由于网络的原因很容易感染这样或者那样的电子病毒。并且由于大量的会计信息通过网络线路进行传输,有可能被非法的拦截,或者是非法的盗用,或者是先篡改再发送,可能造成大量的会计信息的失真,因此网络安全问题也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

3.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体系建立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在网络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只有建立科学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才可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减少内部控制无效的损失。提高资本的管理能力。

3.1 科学的授权。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很多企业的一些案件的发生都是由于授权不当而引起的,由于授权的不明确,或者是权力之间相互重叠而导致了内部人员的约束力在机制上就存在问题,那么必然不会引导企业人员进行一个很好的合理的工作。因此在授权方面通过授权后也要及时的跟进,观察实际使用的效果对不当的授权及时地作出调整。控制活动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部门之间都会出现,一般来说,控制活动包括了两个要素:政策和程序。政策规定应该做什么,程序则使政策产生效果,政策是程序的基础。只有有了科学的政策规定才能做好落实的工作。

3.2 建立第三方机构。由于计算机的大量的发展,利用网络实时的传输和日益多元化的网络服务。应该实现原始交易的第三方介入。类似于淘宝网支付宝的方式,对于我们的传输信息都传到第三方安全平台上并且在收到信息后和第三方平台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来确认我们信息是否得到的是准确的信息。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一个篡改,并且第三方安全平台由于投入大量的技术资金,基本能确保信息的安全。比起一般用户的电脑很难被黑客进行攻击,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尤其是大笔数额信息交易的真实性。并且由于通过机构进行一种加密的方式进行传输,这样在交易中,可以有效地防止数字和凭证由于通过网络传输而发生的危险和数字失真的情况。

3.3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中心是财务会计控制,承担内部控制职责的是财会人员。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会计职称考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方式,加强电算化知识和有关网络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会计信息系统输人控制。建立适当的授权和审批机制,并对输人的财务数据的审批权通过设立专门的审核人员对系统业务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进行审核,从源头上防止错误的产生,避免因错误或舞弊导致的连环性、重复性错误,这也是会计电算化系统输入控制的重点。

3.4 增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在技术上对网络会计中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防范措施,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加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控制。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建立预防的安全保障措施。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的会计数据是会计工作的重要资料,一旦遭到破坏,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加强网络安全控制。网络安全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防火墙技术等,如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对口令加密、更改和鉴别、设置用户访问目录和文件的权限,控制网络设备配置的权限等。另外还可以考虑硬件加密、或把系统做在芯片上加密等机器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等。

3.5 加强会计信息系统输出控制。对于会计信息系统档案控制,磁性介质的可复制性又使会计信息极易泄漏与篡改而不易发现。在对于拷贝和输出会计帐套的时候应该确保输出磁性介质的无毒防止病毒对于会计信息的篡改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真实性。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研究 篇7

在国外学术界, 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审计过程的影响。在我国, 由于特殊的制度背景, 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标准及其相应的执行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规范性研究和简单检验上, 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研究主要是相关思路和方法的介绍。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文章结合国内外内控评价理论研究和国内企业的实践状况, 对我国企业内控自我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国内外内控评价理论分析

目前从整体来看, 美国的经验较为成熟。自萨班斯法案 (Sarbanes-Oxley Acts以下简称SOX法案) 出台后, 美国形成了一套基本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许多研究也围绕此展开:Smith et al (2000) 认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有助于降低审计成本;Arel et al (2006) 认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会影响审计师的判断, 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也可能存在判断偏差。可见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对整个内部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我国相继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标志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法制化体系已初步形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信息披露也初步具有统一的标准与范式, 张谏忠等 (2005) 通过反面案例对探讨了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风险评估等关系的影响。戴彦 (2006) 则认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强化对行为的规划和引导, 实现全员参与内部控制评价过程, 并合理选择和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程汉文等 (2008) 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应当规范风险基础的评价方法, 引导企业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基础法来评价和审计内部控制。

总体来说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研究数量不多, 尤其是对企业如何建立健全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并不深刻。

二、我国企业内控自我评价系统

2012年, 证监会联合财政部颁布了《关于2012年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通知》, 要求所有主板上市公司都应在披露年度年报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是,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制度》, 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还存在许多缺陷。

1. 存在的问题

(1) 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认识有待提高

COSO1992框架提出的企业内部控制的五要素, 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 成为指导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基本纲领。而我国企业的内控制度中对这五要素的体现并不明确, 也没有将这几个要素形成有机的整体来理解和操作。

(2)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不明确

在内部控制评价中,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必须有相对客观、科学的标准, 而大部分企业没有给与内部控制缺陷明确的界定, 更甚者没有对缺陷等级或程度的认定, 因此增加了内部控制评价的随意性。

(3) 内部监督流于形式

内部监督, 包括针对某一方面的专项监督, 对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执行提供重要保障。但大部分企业在内部监督方面存在问题, 有的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虚设机构监督流于形式、或缺乏有效的反馈沟通机制导致监督职能失效。

2. 相关建议

结合前面的分析, 在当前推行强制性评价和披露的前提下, 应从以下四方面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机制:

(1) 规范评价目标及范围

控制目标的设立应该与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管理缺陷或运行缺陷为依据。在建立健全评价目标的情况下进行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标的评价, 把每一个目标都与内控5要素结合起来。

(2) 细化有效性标准和缺陷认定, 提高可操作性

内部控制评价就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评价, 而关于缺陷的认定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判断, 客观科学的标准和认定使公司出具的评价报告有足够的证据支持。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各个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使监事会在内控中全面的监控评价;还可以保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维护公司整体利益。而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是提高内部控制评价运行的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

(4) 加强对内控评价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我国当前的内控评价工作被动的成分大, 缺乏相应的自主理念和指导工作, 评价报告更多的体现为状况的描述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评价。财政部门在加强有关宣传的同时, 也要注重对企业内控评价的培训和指导。

三、结论

根据我国的现状, 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 可以提高公司经营质量, 保护投资者利益, 减少违法违规事件。同时,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及时公开, 也会增加企业的商誉, 促进证券市场质量的提高, 吸引外国投资者来华投资, 有利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因此, 建立规范有效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非常必要。

摘要:文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 结合国内外内控评价理论研究和国内企业的实践状况, 对我国企业内控自我评价系统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上市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会计学会.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审计[R].中国版本图书馆.2010.

[2]李颖琦等.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信息披露:问题与改进[J].会计研究.2013 (8) .

[3]张先治戴文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研究[J].审计研究.2011 (1) .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篇8

企业会计系统是企业内部核心因素, 主要有会计系统、控制环境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三要素是保证企业结构、控制目标及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性, 目的在于推动企业既定的管理政策, 提高经营效率, 也是加强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的主要措施, 为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起的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会计系统控制及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会计系统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单位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来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 便于后续各种会计处理程序都能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 以防范风险和有效监管为目的, 建立全方位控制体系和关键控制点来直观表达生产经营成果。它的要素具有内部监督、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风险评估及内部环境等, 如内部监督, 监督检查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 以此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如在过程中发现内部控制缺陷, 及时加以改进。

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控制会计核算和监督系统, 其中包括会计凭证控制、会计账簿控制、会计报表控制、财务成果控制等。企业应当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控制规范记录、分类或归类因会计主体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 以此充分发挥会计系统的控制职能。会计系统控制主要内容包括:1.统一企业内部会计科目;2.统一企业内部会计政策;3.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规范和监督制度, 以此相互制约。4.规范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告的处理程序。它在企业内部管理系统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会计系统中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可为企业决策者和关于企业投资项目提供决策性依据。另一方面系统可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业务, 使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状况得以充分反映。因此, 企业必须要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会计系统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发挥

(一)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

2007年3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提到过企业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来利用会计系统控制制定符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 现如今, 上述要求有了如下变化:首先, 提高了执行的刚性, 不断强调“严格执行”。长期以来, 我国大部分企业针对会计法或相关制度等, 没有制定出符合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 使得在处理各项会计事务时较为随意, 通常都是各取所需的态度, 只执行符合自身利益的, 如果是和自身利益相违背的, 就走形式一般不重视, 导致会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一度降低, 进而在无形中削弱制度对会计事项和经济业务的监督力度, 企业财务报告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所以, 会计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保证了会计系统控制可以准确发挥相关作用, 引导企业财务走向正规。其次, 突出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我国在前几年发挥了关于企业会计的相关准则, 建立了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既符合我国企业实际现状, 可执行性也较高, 还达到了与国际趋同的效果。2007年1月1日, 除了小部分中小型企业外,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实施了会计准则体系和陆续执行新会计准则, 并逐渐成为会计核算的主要标准, 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也因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制度而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 对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会计报告处理明确

财务部在新出台的制度中将以往的关于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报告等处理程序以及会计人员岗位要求各项制度都浓缩为了“加强会计基础, 明确处理程序”, 不再从形式上来制定或罗列会计详细内容。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对各项流程的控制, 而会计流程都集中在各项会计事务上, 如报账, 会计凭证等处理, 会计系统控制的要求就是让企业在各项会计处理程序的基础上加强控制力度, 做到会计基础要求应做到的事情。所以, 1.要不断强调将严格的会计监督应用至会计账簿处理程序上。会计账簿登记要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以经过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登记时按照遵照严格的会计连续编号, 如账簿中出现跳页、缺号或隔页的现象应给予及更正和标记。除此之外, 要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和核算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 严禁私下设置账簿。2.要强调将严格的会计监督应用于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中。首先, 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涉及利润、资产负债、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表及其他相关披露信息。其次, 会计准则有关规定可制约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程序, 对财务进行调整和摊销, 各账都符合记录后可进行编制。如果变更财务会计报告项目的列报, 调整时要对比上期数据后, 符合当期列报要求方可调整, 第三, 应在规定日期内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经规定的审核和签章后才能对外报送。第四, 明确企业负责人在进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时, 要保证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3.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并结合对经济业务的确认的基础上, 遵照应有的规范和政策选择适用的会计计量方法来进行计量。如果差错出现在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方面, 应按照会计准则来处理政策和变更的差错, 以此来把好会计计量关。在这方面着重强调的是, 应严限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计量, 不能滥用公允价值计量来调节财务数据。

(三) 对会计机构和规定人员的配备条件强调

相关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要设置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和依法设置会计机构, 尤其是会计从业人员要取得国家认证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而机构负责人要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现实中, 具有一定规模的小企业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会都设置会计机构和会计从业人员, 但这些会计从业人员自身仍存有较多的问题, 如有的会计人员上岗时无从业资格证书, 只能处理简单的会计, 无原则服从领导安排, 忽略会计监督职能。有的是企业内部相关负责人滥用职权给亲属安排岗位, 只要心态出现偏离现象, 会帮助所属亲戚造假账或私用公款购买商品, 营私舞弊现象严重。在会计机构负责人的设置上, 要求企业配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都基本规范强调了, 除此之外, 还需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教育, 从而提高业务水平。

(四) 首次明确提出大型企业要配备总会计师的要求

总会计师在我国的设置和其作用的发挥都经历了较为长久的历程。《会计法》对总会计师有明确规定:“一些大、中型企业如国有资产或控股地位大的要设置总会计师”。总的来说, 虽然一些企业按照规定设置总会计师并让其发挥作用, 但和实践两者的距离仍然较大。主要表现在:有些企业的总会计师的专业知识具有局限性, 观念较陈旧, 不能跟上当今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已经设置的总会计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逐渐成为了企业大财务科长;从而就突出了“量”的要求, 大中型企业在设置总会计师的问题上应明确规定其权限和职责, 及时修订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总会计师条例》, 一定程度上赋予总会计师更多的职责, 甚至地位可以和CEO并肩。再而突出“质”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 我国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 逐渐向国外也开展了多个业务, 以此来实现经济多元化,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 总会计师的目光也应放大, 抛开陈旧的观念, 为此有人就明确指出过, 我国总会计师正在面临信息化挑战和文化、环境、语言、知识等四个方面挑战, 如不能跳出传统的思维和处事框架, 是很难发挥总会计师作用的。

四、结语

总之, 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会计系统控制的作用十分重要且不可代替的, 此系统覆盖会计工作多个环节, 从会计基础工作开始到总会计师设置等。为了将有效连接企业管理控制和企业会计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来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 企业应增加会计系统控制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化, 增强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有效执行和实践会计制度和规范, 因此, 可在会计系统控制中纳入会计人员配备和总会计师设置等, 保证其作用的顺利发挥。

摘要:在企业内部控制中, 会计系统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其不但能够对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会计报告处理进行明确, 同时还能够对国家相关会计标准进行强调等等, 从而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效性进行显著提高。本文则对会计系统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发挥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系统控制,企业,内部控制,作用发挥

参考文献

[1]龙立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现状及完善对策的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4) .

[2]康磊.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3) .

[3]张艳斌.浅析现代企业如何做好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J].中国外资 (下半月) , 2013 (10) .

浅析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篇9

一、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 财务成本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其不仅有利于企业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益的提高, 还可以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对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很好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就可以在行业平均定价水平下取得比较高的利润, 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发展地位。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 民营企业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 但是其在财务上的危机却非常的严重,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没有实施有效的财务成本控制措施所造成的。在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格局中, 传统的财务成本控制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而对于每一家企业来说, 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

1. 成本组织系统。

组织所指的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从事的一种方式。对于任何企业来说, 在其内部都是由多个组织所构成的, 而这些组织机构在企业之中可以采用管理等级和平均控制跨度来进行描述, 同时还可以采用各级管理等级之间权利的集中和分散程度来进行描述。企业之中, 权利的高度集中一般都是在一个职能领域内进行的, 通常企业之中的生产、人事和财务管理都是高度集中的领域。从这个角度出发, 成本控制系统的建立就需要和企业组织机构相互适应, 也就是说企业的预算是由多个分组的小预算所组成的, 而每一个小预算代表着一个部门、一个科室、一个车间或其他单位的财务计划。那么, 成本控制的实施范围就要从这些组织中进行, 而这些小组织作为一个责任中心, 其控制的行动范围一定要具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在企业之中, 这一成本组织系统要从三个方面实施控制的目标, 其一为以达到最低成本为经营目标的成本中心;其二为以获得最大净利为目标的利润中心;其三为以获得最大投资效益率为经营目标的投资中心。

2. 责任会计系统。

责任会计系统作为企业会计系统的一个分支, 其主要的作用是负责传送、计量和报告成本控制中所使用到的信息。在财务成本控制系统之中, 责任会计系统所包含的范围为编制责任预算、核算的执行情况、分析评价和报告业绩这三个部分。通常企业的编制责任预算是按照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来进行的。因此, 其成本的控制就集中在考核各执行人的业绩之中, 然后再按照责任中心的内容来对预算进行重新的编制, 并对企业的总体计划按照责任中心来落实。编制责任预算所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各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 可以对其需要负的责任和需要控制的事项有一个良好的明确。企业的业务在没有真正的实施之前, 其责任预算以及其他的控制标准都需要传达到每一个相关人员之中, 然后由他们针对需要实施业务对实际发生的成本、占用的资金、取得的业务按照责任中心来进行分类和汇集。因此, 在进行细账设置时就需要对责任中心分类的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 还要和预算保持一致。为了减少责任的嫁接, 在进行核算的过程中, 共同费用的分配需要按照责任的归属来选择合理的分配方法, 而各组织之间还需要拟定合适的内部转移价格, 以便考核的单独进行。同时, 在预算的过程中, 对于那些超过预算限额和没有规定的事项, 为了便于及时的作出决策, 相关人员要及时的向适当的管理人员报告。

3. 成本协调系统。

成本控制在实施的过程中, 一旦出现偏差或涉及到多个单位的经济责任时, 及时的组织协调和解决是不可缺少的。在财务成本控制系统之中, 成本协调控制的建立需要依靠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责任会计来共同实施。同样, 在企业成本指标的实施过程中, 一旦出现涉及到其他单位部门的经济责任时, 企业中的主管人员要先做出明确的判断, 并对企业的利润和经济状况作出抉择, 然后企业中的责任会计要对利润和成本预算作出准确的估计。企业会计只有为主管人员及时的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分析, 主管人员才可以对各部门之间的成本控制进行协调, 才可以避免企业内部出现成本控制不协调的现象。在成本协调系统之中, 事前的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还可以避免一味监督中人员抵触心理的存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的长足发展不仅需要质量的保证, 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的实施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 在未来的发展中, 企业内部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对企业消耗的减少、成本的降低和效益的提高都具有着重要的价值, 而这一系统的建立也必将引领着企业朝着一个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

摘要:在企业之中, 财务成本控制不仅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还是落实成本目标和实现成本计划的有力保证。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企业成本控制系统管理观念的树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而在这个内容之中, 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的构建对企业的有序发展又提供着坚实的力量支撑。文章从企业实施财务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出发, 进而对其系统的构建做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系统,构建

参考文献

[1]李兰.优化财务管理打造优质企业[J].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01) :67-68.

[2]杨鹏, 干胜道.供应链与全产业链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J].财会月刊.2011, (18) :167.

化工企业中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应用 篇10

1 自动化仪表的简介

自动化仪表在化工生产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生产中进行检测、显示、控制和执行的所有仪表的统称为自动化仪表。有了自动化仪表,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动态信息都能够达到有效掌握的目的,使生产更加高效有序的进行。

1.1 温度仪表简介

温度是化工生产中需要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各种产品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温度下进行的。高温计主要测量温度在600℃以上,温度计测量温度在该标准之下。按照不同的用途来分,可以分为实用仪表和标准仪表,从测量的方式来分,又可以分为非接触式和接触式。

1.2 压力仪表简介

压力仪表在化工生产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对生产中遇到的各种压力和真空度进行量测。生产环境对产品质量和效率都起着关键得作用,因此,在化工生产中,利用压力仪表对生产的压力进行测量,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够使得生产更加的安全和高效。

1.3 流量仪表简介

在化工生产中,对各种介质的流量进行测量,能够为生产操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流量仪表,主要作用就是能够检测流量,目前,流量计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有容积式流量计、差压式流量计等等。

1.4 物位仪表简介

物位仪表在化工生产中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近些年,物理仪表随着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物位仪表主要是通过对目标物体的物位进行测量,进而能够得到该物质的体积和质量,使其能够符合工艺要求,同时也可以测量出进出物料的平衡。

2 仪表自动化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化工生产的自动化也就是通过仪表的自动化来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随着仪表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在化工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2.1 新一代DCS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运用

该系统是一套比较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包括了现场仪表层、控制装置单元层等部分,能够充分的提供全面的数据,贯穿了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了相互之间的信息通道。而且这些信息非常的准确,具有实时性和系统性。某市一公司采用了该系统对生产中的甲醛和甲缩醛生产装置进行改造,该系统能够对生产中的主要参数压力、温度、物位和流量等进行集中控制和显示。使用了该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后,该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生产中的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证,降低了生产风险。另外,产品的质量水平得到稳定的发展,降低了工人的劳动量。

2.2 化工生产中可编程控制系统的应用

可编程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中起到了控制整体的作用,它就相当于一台迷你计算机,内部有着存储器,可以编制出程序,因此,只需要将生产中需要控制的参数变成以程序的方式输入到该系统中,就能够对生产中的各种机械仪器进行自动化的控制。该仪器具有体积小、编程简单的特点,同时维护起来也非常方便,对于能量的消耗很小。目前,已经有了能够将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操作界面和控制等各种操作集成为一体的软件,使其操作更加简便。该系统能够对设备内的某个单独的单元进行控制,轻而易举的改变工艺流程。而在此之前,工艺流程发生改变时,必须要将接线继电器进行重新布线,使用可编程控制系统则完全克服了这样的缺点,只需要将新的程序输入系统取代之前的程序即可。目前化工行业也越来越重视生产中的自动化,该装置使生产中的自动化装置能够与工艺生产设备进行有机的结合,满足了自动化的发展需求。

2.3 热电偶温度检测仪表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前文已经说到,温度是生产中必须进行控制的物理量。热电偶温度检测仪的内部部件主要就是热电偶和热电阻等,端子机、现场热电偶等参与到了检测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中央服务器上面,配有可以接受传入信号接口的数据信息采集卡,传感器只需要将信号传入数据采集模板,然后再将数据传入中央处理计算机,进行处理。

2.4 化工生产中电磁阀的应用

电磁阀主要的作用是利用其内部产生的电磁力来驱动阀门的开启或者关闭,在工艺流程中,各个管理的开关都是由电磁阀来实现控制的,同时,在一些温度、流量等参数的控制方面,也可以通过电磁阀来进行调节。在电磁阀的内部腔是完全封闭的,相应的位置有孔并对应不同的油管,腔的中间只有一个阀,两块磁铁在两边。当某个线圈通电时,阀体就会移动到这边来,进而挡住开孔。在化工生产中,很多环境下都有着较大的危险,如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因此,电磁阀也必须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等级,实现安全的生产。

2.5 化工生产中生产装置健康监督控制的应用

在化工生产中,生产装置的安全对于生产来说同样非常重要。在生产的厂房内,通过安装可以监控检测有毒气体、有害气体等的报警装置,发现危险时装置能够及时进行有效地控制来使损失降低,该装置配有安全连锁装置和安全阀控制系统等。

3 总结

在化工生产中,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仅提高了生产中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使得生产的环境更加安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化工生产中的自动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在新的时期,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化工行业来讲,将更多地资金投入到设备技术的发展上来,提高生产中的技术力量,应用先进仪表自动化系统才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化学工业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仪表自动化控制在化工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艺产品生产的效率,也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本文主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述在化工生产中自动控制系统的运用。

关键词:化工,仪表,自动控制,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英杰.浅谈化工仪表与工艺专业的相互联系[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4).

[2]包明香.简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J].华人时刊(中外教育),2011(1).

企业控制系统集成 篇11

【关键词】管理视角;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日渐激烈,这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形势背景之下,企业要提升管理的质量,内部审计部门就需要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重视,评价系统作为对内部控制合理性进行判断的重要方式,根据评价的结果能够有针对性的调整企业的管理策略,积极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促进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因此,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在现阶段企业长远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概述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对于企业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要根据内部控制的评价指标对系统实施相应的监管,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促进企业管理质量的提高。

1.基本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在实施过程当中,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评价过程当中,主要的评价形式参考内部设计协会所出台的相关标准进行,按照这一标准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从而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以及公正性。一般而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则是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能够为企业财务战略的规划以及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实际的运作过程当中,评价系统能够实现信息的收集、分类、分析、处理以及提交等,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合理的指导,准确地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信息进行评估,使得企业领导层能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自身的发展。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财会方面,还融入了外部环境、企业文化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得企业的长远发展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2.基本原则

当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为其有效实施以及功能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构建一个相应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从管理的视角而言,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全面性。企业所构建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需要充分落实到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使得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对企业的运营状况实现更好的内部控制,并对业务做好相应的监管以及评价,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第二,合法性。所谓的合法性原则指的是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过程当中,需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制定符合相关部门监督的要求;第三,客观性。在制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过程当中,需要从企业的运行实际出发,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能够将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风险状况等方面真实展现出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第四,目的性。目的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制定时,内部审计部门需要对企业现阶段的经营状况以及财务信息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对企业的战略经营目标做好相应的评价,使得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更具目的性;第五,实效性。现阶段企业运营中所面临的形势较为复杂,而企业要获得长远发展,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过程当中就需要确保系统能够将企业的实际情况准确、真实的反映出来,对内部控制人员实现制约,促进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3.基本结构

首先,整体框架。从管理视角而言,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内部控制在运作过程当中最为根本的目的就是对企业的战略定位以及实施进行控制,为企业组织目标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当中,离不开相应的监督机制,而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能够将监督机制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一般来说,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主要是对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的评价,从管理的视角而言,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主要由评价主体、目标、指标、方法以及结果等部分构成,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相互依存、支持,其中,评价的主体对于目标有着决定性作用,根据主体的不同,目标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其次,评价主客体。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当中,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指董事会以及各级管理机构,而评价客体则是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由于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当中重视的是对企业全体人员的控制,这就使得评价系统也离不开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因此,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在这一系统当中不同层次的人员所具有的职责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实际构建过程当中企业管理者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的评定评价系统中的主客体,其中,高层管理者不仅仅要做好企业发展战略的控制,还需要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风险评估等方面相结合,实现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总体控制,而对于中层管理者而言,需要做好企业发展战略计划、内部报告以及相关激励方面的评价。

再次,评价目的。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过程当中,最为根本的目的在于对企业现行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使得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企业的运作提供必要的辅助,实现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之时,企业需要从自身需求出发,内部审计部门需要融入到构建的各个环节中,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评价指标。在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当中评价指标十分复杂,在确定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需要从相关性、整体性以及平衡性的角度出发,将评价的指标划分为目标、方案以及要素等3个层次。同时,评价指标主要的作用是解决好“评价多少”的问题,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调整提供必要的指导,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更为科学的构建。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中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1.人员综合素质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运行的过程当中,离不开审计人员的参与,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在这一过程当中积极搜集相关的信息,以便于为内部控制评价的科学性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这一过程当中,相关人员能否做好客观以及公正,对于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有效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运行之时,由于部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的素质以及较高的人文修养,导致在实际的评价中出现了不合理的现象,使得内部控制评价系统存在着不定性的风险。这就要求相关企业需要积极做好人员的培训教育,促进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公正的进行提供便利的条件。

2.内外部评价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进行自身审核的过程中,需要与外部评价机构进行联系,但是由于审核主体所在角度的差异性,内外部双方在进行评价之时往往不会事前进行沟通,导致内部评价报告存在着不同,使得企业的决策受到影响。因此,在当前时代的背景之下,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外评价的联系,提高对外部专业性评价的重视,为企业的发展规划提供更为准确的意见参考。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在这一背景之下,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愈加受到企业的重视,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能够提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为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发展,促进企业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会计研究,2010,(10):55-61.

[2]雷云高.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商场现代化,2014,(7):126.

[3]焦秀玲.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9):170-171.

浅析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篇12

1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现状

1.1 控制环境的变化。

信息时代下, 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与传统的会计系统之间有着十分鲜明的区别。在传统模式下, 手工记账是主要模式, 而在信息系统下, 会计人员则采用电算化会计系统进行记账。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垂直式”的组织结构逐渐被“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所取代。企业可以便捷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与企业的各个阶层进行自由无阻碍的沟通交流。利用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领导层不再仅仅是金字塔的顶层, 而变成了企业管理的中心。

1.2 控制范围的扩大。

在会计信息系统背景下, 企业的会计控制范围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企业会计部门的组成人员与原先有着明显的差别。传统会计部门的人员组成一般由财务人员、会计人员和计算机操作人员组成。而在信息系统下, 会计部门的人员则加入了网络维护人员和网络系统管理人员。

其二, 信息系统下, 企业会计业务的工作范围也变得十分广阔, 除了那些基本的会计工作之外, 还加入了一些与管理相关的工作。诸如网上报税、网上报关、网上采购、网上银行等方面的工作。

1.3 控制难度加大。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了一种业界新常态, 网上交易变得十分频繁, 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 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其在给企业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同时也加大了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难度。在电子商务平台下, 企业自身资金的周转速度变得十分迅速, 但是这个会计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也变得空前巨大。

2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策略

2.1 提高财务软件质量控制。

在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 各种财务数据的录入和输出、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等都与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为工作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财务信息系统需要借助相应的会计软件才能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 企业财务软件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

其一, 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授权控制的过程中必须科学规划的进行密码设置、数据加密、管理权限的审核和管理等。只有这样, 才能让财务数据管理控制的科学性和规划性得以保证。

其二, 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好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例如, 对抗黑客风险的能耗管理、防止计算机病毒入侵的能力、在电路突发故障的时候能够及时进行备份的能力等。针对于以上的各种情况, 企业的财务软件必须有着相应的质量保障, 并能够有效控制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2.2 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要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变得更加高效规范, 加强岗位培训, 加大对于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势在必行。首先, 各个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让员工及时调整知识结构, 以尽快适应信息系统的工作需求。

其次, 在信息化的会计工作平台上, 对于企业财务人员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也十分关键, 只有具备了相应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才能让企业的会计工作变得安全高效。

最后, 对于企业中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企业应该给予其足够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 让这部分高素质的财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影响其他员工, 进而使得企业员工的整体工作素质得以全方位提升。

2.3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要想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得以真正发挥实效, 加强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事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 企业的管理层必须在深入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的前提下, 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抗风险指令。而这些抗风险指令的出台正好能够有效保证企业管理者发布的指令得以畅通无阻的开展和实施。

同时,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内部控制制度制度的建设密切相关。在企业的管理体系中, 各种制度必须科学规范的建立起来。而这些制度的建立也能给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应的任职资格考核和全责划分等。因此,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有效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4 开展全面风险评估。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而言, 风险是时刻存在着的。外部和内部都可能是风险的来源地。因此, 开展全面的风险评估意义重大。通过风险评估, 对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明确的辨析, 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同时, 企业还必须关注各个层面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只有这样,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风险才会被限制到最低。

此外,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内部控制的环境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在此过程中固步自封、不进行改变的话, 风险就会趁虚而入。因此, 抓住风险发生的关键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3 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不断繁荣发展的今天, 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变得十分重要。只有做好了相应的控制管理工作, 才能让企业的发展变得更加健康有序, 也才让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耿敏.浅谈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J].商场现代化, 2006, 29:310-311.

[2]高建国.浅析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内部控制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10:159.

上一篇:since下一篇:贝朗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