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筹资风险控制(精选11篇)
企业筹资风险控制 篇1
企业的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 主要是指企业因从金融机构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利润及不能按期偿付债务的可能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环节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 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企业从金融机构筹资, 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负担, 产生筹资风险。
一、企业筹资风险的分类
1. 筹资过度风险。
企业筹资必定要承担筹资成本, 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按期支付利息。如果企业从金融机构过度筹集资金造成资金闲置, 则资金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将额外负担利息费用, 减少企业收益, 这种风险称为筹资过度风险。
2. 筹资不足风险。
如企业确定在不久的将来进行一项投资方案, 投资规模及时间已初步确定, 企业为减少贷款利息支出, 暂不向银行申请贷款, 待实际需要时再向银行申请贷款。由于宏观经济环境及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变化, 在实际需要时企业无法及时取得银行贷款, 影响企业投资方案的实施, 这种风险称为筹资不足风险。
3. 不能按期偿付债务的风险。
形成不能按期偿付债务的风险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由于企业从金融机构的借款到期日集中或单笔借款金额较大;另一种是由于企业出现巨额亏损或现金流入量少, 企业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归还银行借款, 造成资金链断裂, 产生财务风险。
二、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
1. 筹资风险产生的内因。
(1) 筹资规模。筹资规模是指企业从银行借款总额的大小及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企业筹资规模越大, 利息费用支出越多,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 筹资结构。筹资结构指企业的各种借款所占的比重、期限及到期日。如果筹资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 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 或者相反, 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
2. 筹资风险产生的外因。
(1)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 其直接表现为企业利润的不确定性及资产的变现能力。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 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 被迫宣告破产。 (2) 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企业能否从银行取得借款, 除自身经营状况符合银行的信贷条件外, 更取决于国家金融宏观政策的变化。如国家采取从紧的货币金融政策, 则筹资难度增大, 同时借款利率将大幅度上升, 部分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所需资金导致资金周转困难, 甚至破产。
三、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
1. 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综合授信。
金融机构给予企业的综合授信, 既是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前提, 也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评价, 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因此, 企业应积极向各家银行申请综合授信, 争取获得较多银行的授信额度。对授信额度企业可以不用, 但如有资金需求, 可以立刻向银行申请贷款, 保证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2. 合理安排企业的筹资结构。
对于投资金额大、期限长的固定资产投资, 应申请项目贷款, 不能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项目投资, 否则, 将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很多企业因为将短期贷款用于长期投资, 当遇到企业经营不善或国家宏观金融政策趋紧时, 导致资金链断裂。单笔贷款金额不要太大, 避免贷款到期时还款压力大, 乃至不能按期偿付贷款而影响企业的经营;如企业有笔大额贷款, 可在该贷款到期日前分割偿还, 所需资金分笔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企业有多笔贷款, 应将贷款到期日分散在年度各个月份, 减少集中还款的压力。
3. 密切关注国家金融宏观政策。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和国家的金融宏观政策密切相关。当国家采取从紧的货币金融政策时, 企业尽量不要进行大规模的投资, 因为此时筹资难度增大、筹资成本增加, 规划不当可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破产;当国家鼓励投资时, 企业可顺势而为, 因为此时企业可获得投资所需资金, 且筹资成本较小。
4. 及时预测企业未来经营形势。
如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市场变化及国家宏观政策, 企业将来经营状况恶化, 出现资金短缺, 此时企业可提前向银行申请贷款, 以备将来所需, 宁可多承担贷款利息, 也比企业破产强;如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将有大幅度好转, 对部分条件苛刻的贷款可提前归还, 以减轻企业负担。因此, 企业一定要在有钱的时候借钱, 因为这时银行都急于向你提供贷款, 而且条件相对宽松;当企业困难时再借钱, 银行都不愿意向你提供贷款, 即使同意贷款条件也将很苛刻。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 银行的通常做法是:晴天时把伞借给你, 雨天时把伞收回来。
企业筹资风险控制 篇2
筹资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一环。企业经理任何时候都必须了解其企业现时和未来的资金状况。开发资金来源以利用经营机会或使企业度过萧条期的能力将帮助业主或者经理做出更有效的经营决策。
但是,筹资活动中同样存在风险。概括起来讲,大致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这是指贷款人违约的风险,即贷款人违反协议,提前收回贷款,而借款人又一时难以筹措大笔的资金以偿付没有预料到的债务,这时就会有损失产生。这种风险其实也是一种清偿性的风险。这类风险最为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金融动荡时,储户纷纷向一家银行挤提,导致银行的资金不足以应付需求而宣告破产。
2.价格风险。这是指由于价格的变化(例如利率或汇率的变化)而造成损失的风险。例如浮动利率上升,导致利息负担加重;
或者在借外债时,外币汇率升值,导致本金和利息偿付负担的加重。严格地讲,当通货膨胀率为负时,造成本金的利息升值也是一种价格风险。
3.清偿能力风险。这是指企业资产除非付出极高的代价,否则无法迅速卖出而产生的风险。例如在经济萧条时期,房地产等极难出手,房地产商被牢牢地“套”住,无法支付大笔的贷款本息,面临破产倒闭的厄运。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王启明就遭遇到了这样一个风险而使其多年以来的心血全部白费了,打击不可谓不大。
那么,如何才能管理好筹资风险?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必须遵循下列原则:(一)均衡原则
1.筹资货币币别要均衡,形成一个较合理的币种组合,如筹资货币与使用货币、偿还货币的币种一致,软、硬币搭配得当。
2.所筹资金的期限结构要均衡,形成一种中长期与短期负债适度搭配的结构。
3.总体利率结构要均衡,形成一个利用官方优惠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搭配的均衡利率结构。
4.筹资市场结构要均衡,避免集中于某一种资本或货币市场筹资所造成的信誉和偿还风险根据实际需要和市场特点而选择筹集资金的场所。
5.筹资总体成本结构要均衡,将利率、汇率、费用等成本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筹资总成本相对均衡。(二)以保值而非赢利为目的
筹资风险管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防范和减少因货币汇率或利率等的变化而引起的对外负债的非人为增加,而不是为了赢利,由于一些防范风险的金融工具如掉期等既可以用来保值,也可以用来作投机性交易,因此,在具体运用这些工具时要明确使用目的。(三)把握好实施保值的良机
筹资风险管理首先要对金融市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较为科学的预测,特别是对风险因素及其影响因素有较深刻的认识,要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渠道和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为采取防范风险措施服务的各种技术手段。(四)风险管理要贯彻始终
不仅筹措阶段要采取防范风险措施,在所筹资金使用阶段和偿还阶段更加要注重防范风险。为防范筹资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筹资者和借款者都到金融市场上去寻找适用的保值工具和手段。80年代兴起的金融创新和西方国家金融改革既加剧了市场风险,同时也给风险管理者提供了不少保值和防范风险的工具,这些新的保值工具之间及与原有的金融保值工具之间既有所不同又相互联系,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保值工具和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债务互换、远期合约、期货、期权、货币指数化和负债币种多元。
黄春泡
企业筹资风险防范初探 篇3
一、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都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管理措施失当,从而使得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了筹资风险。
二、筹资风险的成因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规模过大,资本结构不当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越大,利息费用支出越多,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就增大。负债比重越高,意味着企业借入资本比例越大,资产负债率越高,导致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增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财务杠杆利益越大,伴随其产生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筹资方式选择不当
目前在我国,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方式主要有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不同的筹资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各自的优点与弊端,如果选择不恰当,就会增加企业的额外费用,减少企业的应得利益,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形成财务风险。
3.负债的利息率
利息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破产风险也就越大。尤其当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提高,企业此时筹资成本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4.负债期限结构不当
这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不灵,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5.决策失误
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
6.信用交易策略不当
在现代社会中,企业间广泛存在着商业信用。如果因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信用期限较长的收款政策,就会使大批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自己的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7.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
负债经营的企业,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采用股权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2.资产的流动性和预期现金流入量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规定偿还本息,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宣告破产。
3.金融市场的波动
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如负债的利息率就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
筹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筹资风险。一方面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企业负债经营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而且负债比率越大,负债利息越高,负债的期限结构越不合理,企业的筹资风险越大。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
(一)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 企业在日常财务活动中必须居安思危,树立风险观念,强化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对风险。
(二)优化资本结构,巧舞“双刃剑”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所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关系,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
(三)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四)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
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五)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六)研究利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的过渡时期时,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集急需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七)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对事态发展的形式、状态进行监测,定量测算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可能发生的或已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映。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负债比率,从而控制投资风险;采用总资本成本比较法选择总资本成本最小的融资组合,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保证偿还债务所需资金的充足;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篇4
一.筹资风险概述
(一) 筹资风险的概念与类型
筹资风险是指, 在企业进行筹资的过程中, 因为一些因素的影响, 对企业造成的预期结果以及实际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性。这些因素就包括:资金的供需市场、币种的结构、筹资的来源结构、宏观经济其环境的变化、以及期限结构等等。
从风险产生的原因来看, 其主要是分为资金性的筹资风险以及收支性的筹资风险。资金性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 在企业中, 在特定的时间内, 资金的流出量已经超过了流入量, 而导致在到期之后, 没有能力偿付债务的本息。这是一种个别的风险, 往往表现为某一项的债务不能及时的偿还。此外它还是一种支付风险, 与企业的收支是否有盈余没有直接的关系。它是因为在理财中没有处理好而引起的, 主要表现为对现金的预算与实际中的情况不相符合, 这样产生的一种支付危机。也或者是因为资本结构没有安排妥当而引起, 比如说, 在资产利润率比较低的时候却安排了一项较高的债务, 或在安排债务时没有合理安排, 引起的偿债高峰。收支性的债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在收入小于支出时, 对到期的债务本息没有能力偿还的一种风险。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 就会减少企业的净资产, 进而会减少资产的总量。如果负债没有改变, 就可能会使得亏损更多企业的偿还资产这种能力也将会降低。终极性的收支性风险就表现为, 如果企业破产其剩余的财产还不能支付债务这种情况。
(二) 形成筹资风险的原因
筹资风险的形成往往是由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 决策失误。在投资中项目中, 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这时如果是决策失误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就不能形成或者是建成一种生产的能力, 也就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资金收回, 进而来偿还本息, 这就使得企业可能会面临着很大的财务性危机。
第二, 负债规模。当一个企业其负债的规模越大, 其利息的费用支出就可能会增加, 因为收益的降低而使得偿付能力的丧失, 或者是破产几率增大。同时, 如果是负债的比重提高, 那么企业财务的杠杆系数就会越来越大, 也就使得股东的效益幅度加大, 因此说, 负债的规模也就越大, 使得财务的风险也就越大。
第三, 负债结构以及期限不合理。即在一个企业中, 对长短期借款所使用的比重, 负债的结构以及期限使用如果是安排不合理, 比如说, 应该使用短期的资金, 却采用了一种长期的借款, 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
第四, 金融市场。这是资金融通的一个重要场所。企业的负债经营可能会受到金融市场的一种直接影响, 比如说, 负债的利息率其高低情况就与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求有着直接的关系, 此外, 金融市场如果出现波动, 例如说汇率以及利率出现变动, 就可能会导致筹资风险。
第五, 经营风险。即企业在经营生产的过程中, 其本身固有的一种风险。当一个企业完全用一种股本进行融资时, 经营的风险就会表现为企业内部的总风险, 这时完全是由股东来均摊的。因为财务杠杆对股东有着影响, 这就使得股东的收益会增加波动性, 其所承担的风险也就会大于经营的风险。同时, 企业如果是经营不善, 应支付的利息要大于营业的利润, 这时股东就没有收益, 只能是用股本来支付利息, 如果严重, 就会丧失企业偿债的能力, 进而被迫会宣告企业破产。
第六, 负债的利息率。利息率如果越高, 其利息的费用就会越多, 破产的危险性与几率就会越大, 而且利息率也会影响着股东的收益, 在负债中, 如果利息率越高, 其财务的杠杆系数就可能会越大, 那么股东的收益也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二.筹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
(一) 资金型的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对资金型的筹资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 要注意对资产的来源以及占用之间的搭配做好合理的安排。这是避免风险的一种策略, 就是按照资金的运用期限来筹集相应的期限。对一些流动型的资产可以通过短期的负债来给予满足, 而对固定资产以及长久性的流动资产要用长期的负债以及所有者的权益来满足。这样就避免了稳健性正常下的浪费以及资金的闲置, 也避免了冒险性政策下的一种高风险压力。
(二) 收支性的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对这种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 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优化资本的结构。合理的预期利率、提高经济的效益、实施债务等等。
首先, 对资本的结构进行优化, 这样从总体上降低收支的风险。对所谓的最佳资本结构就是指, 在一个企业所能够接受的筹资风险的范围之内, 最低的一种资本结构,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负债资本, 只有股权资本, 这样尽管没有筹资的风险, 但是其资金的成本比较高, 而且收益也不会最大化。相反, 企业如果没有股权资本, 也就不可能会有负债性的资本, 如果负债的资本过于高, 企业的资金成本尽管可能会降低, 而且收益也可能会提高, 但是风险却可能会加大, 所以说, 在企业中要确立好一个最佳的资本结构, 权衡好筹资的成本以及筹资的风险, 进而使得企业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其次, 积极主动的实施债务的重组, 进而来降低收支性的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出现了经营的亏损, 使得自己的收入不抵支出, 那么企业在处于破产时, 就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与债权人进行协商, 实施债务的重组以及计划, 而如果是将部分的债务转化成为一种普通的股票, 或者是降低负债的利率, 这样就可能会使企业在新的资本结构中, 挽救破产的情境。
再次, 对企业经营的管理要进一步的加强。要尽可能的扭转亏损, 增加盈利, 进而来提高自己企业的效益, 进而从根本上对收支的风险降低。将收支性的筹资风险进行降低的一个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盈利的水平高风险就会降低, 债权人的相关权益就会有所保障, 从一种长期的发展来看, 销售的收入来抵补销售的支出时就得到一定的盈利, 短期现金的流量如果合理, 那么先进的收支以及销售的收支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等价的关系。当一个企业盈利越高时, 企业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资金来用于支付利息, 有充足的资金来用于对本金进行偿还, 也就是说, 企业就会有再筹资的能力, 在筹资中将到期的债务进行归还, 所以说, 对经营管理能力进行加强, 增加收入节约支出, 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盈利, 这样就有效的将收支性的风险降低, 而且还增加了资本的利用率进而避免了风险, 提高了企业的收益。
最后, 要建立风险的预测体系。企业应该立足与市场, 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信息网络以及风险的预防机制, 要对财务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以及防范, 监测事态发展的状态以及形式, 对财务风险的临界点进行定量的预测, 要及时的反映出已经发生或者是即将发生的与实际的情况不相符合的变化,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风险的规避方案, 在合理筹资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来分散降低风险。比如说, 根据财务杠杆的原理来控制负债的相关比率, 进而来控制投资的风险, 采用总资本成本的比较法, 来选择出一种最小的融资组合, 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现金的流量分析, 来保证充足的资金来偿还债务。在控制经验风险的基础上再将筹资风险降低, 使得企业来按照市场的相关需要来进一步组织生产经营, 对产品的结构做到及时的调整, 积极努力的将企业的盈利水平加以提高, 力求避免因为错误的决策而导致可能会出现的财务危机, 进一步降低企业风险。
总之,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势必会遇到一些风险, 企业工作人员要积极的树立一种企业的风险意识, 要对风险的影响积极的重视起来, 采取合理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降低企业的风险几率, 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的实施与深入的背景下, 在企业中发展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客观的经济风险, 也就是筹资风险。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 取得更大的经济价值, 就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筹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本文就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防范
参考文献
[1]余磊;从融资角度探究经济危机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之路[J];经营管理者;2009 (4) [1]余磊;从融资角度探究经济危机新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之路[J];经营管理者;2009 (4)
[2]宋贵奇;构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警体系的探讨[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2]宋贵奇;构建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财务预警体系的探讨[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3]邱小林;;国有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第[5].辑) ——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3]邱小林;;国有企业改制中内部审计的风险及其防范[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第[5].辑) ——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对策 篇5
关键词:筹资;筹资风险;风险规避
企業的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在筹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无不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筹资决策除规划资金需要数量,并以合适的方式筹措到所需资金以外,还必须正确权衡不同筹资方式下的风险程度,并提出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在市场瞬息万变的经济条件下,任何不利于企业的情况发生,都会使筹集资金使用效益降低,从而产生筹资风险。
一、产生筹资风险的因素分析
企业筹资风险只存在于有负债的企业,但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举债本身因素的作用,也有举债之外因素的作用。举债本身因素主要有负债规模、负债的利息率和负债的期限结构等;举债之外的因素是指企业的经营风险、预期的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我们把前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内因,而把后一类因素称作筹资风险的外因。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负债的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越大。
2、负债的期限结构。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例如应筹集长期资金,却采用了短期借款或者相反,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原因在于:(1)如果企业使用长期负债来筹资,利息费用在相当长的时期将固定不变,但如果企业用短期方式来筹资,则利息费用会有很大幅度的波动;(2)如果企业大量举借短期资金,将短期资金用于长期资产,则当短期资金到期时,可能会出现难以筹措到足够的现金来偿还短期借款的风险。此时,若债权人由于企业财务状况差而不愿意将短期借款延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迫宣告破产;(3)举借长期资金的融资速度慢,取得成本较高,而且还会有一定的限制性条款。
3、负债的利息率。在同样负债规模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企业付息的压力和破产危险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同时,利息率对股东收益的变动幅度也大有影响,因为在税息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负债的利息率越高,财务杠杆系数越大,股东收益受影响的程度也越大。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还本息,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不能足额或及时地实现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面临财务危机。此时企业为了防止破产可以变现其资产。然而各种资产的流动性(变动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不同,即各类资产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不同,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关系甚大,当企业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较强,变现能力强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小;反之,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破产不是没有资产,而是因为其资产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变现,结果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只好宣告破产。
2、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当企业主要采取短期贷款方式融资时,如遇到金融紧缩,银根抽紧,负债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会引起利息费用剧增,利润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业由于无法支付高涨的利息费用而破产清算。另外,金融市场利率、汇率的变动,都是企业筹资风险的诱导因素。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其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完全用股本融资时,经营风险即为企业的总风险,完全由股东均摊。当企业采用股本与负债融资时,由于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扩张性作用,股东收益的波动性会更大,所承担的风险将大于经营风险,其差额即为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则不仅股东收益化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筹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筹资风险。一方面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在企业的负债比率较高,但如果企业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经营风险较低,且金融市场的波动不大,那么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对就较小。
二、规避和防范筹资风险的措施
分析筹资风险成因的目的,就是要在明确其发生规律和程度的基础上,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及时加以规避或防范,从而确保企业经营过程中理财的安全性。
(一)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却是可以控制的。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并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如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科学投资,提高负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发挥负债资金的使用效益,是负债经营的关键。因为这是关系到负债能否偿还的能力所在,也是负债经营是否合理的标准所在。由于资金的投向不同,产生的效益和水平不同,投资风险也不同。如借入资金用于基本建设,则投资回收期长,偿债风险大;用于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则见效快,但成功机率又较低。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严格监督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确保负债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树立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失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四)加强财务预算管理,选择适当的筹资时间
确定适度的筹资数额预算是企业发展战略与经营目标的细化,预算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主要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应强化预算管理制度建设,确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预算管理方式。在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的前提下,根据生产经营和基本建设的需求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的比率;掌握好筹资时间,使筹资时间、资金的投放运用以及转化紧密衔接,及时调度。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
总之,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谷良,王化成.企业财务管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周文斌.企业财务风险的技术性防范方法[J].财务与会计,2001(11).
3、江涛.筹资风险与规避法[J].财经月刊,2001(5).
浅析企业筹资风险的有效控制 篇6
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和企业利润 (股东收益) 的可变性, 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由于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融资来源结构、币种结构、期限结构等各种不确定因素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在企业筹集资金占企业自有资金的比例逐渐增大的当下, 企业筹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成为企业管理备受关注的经营策略之一。在此种情况下, 强化企业筹资风险的有效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而科学合理的筹资不仅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 而且能够为企业带来市场竞争力, 使企业在该领域内脱颖而出。
二筹资风险的构成及成因
1.筹资风险的种类。
(1) 现金性筹资风险。由于现金的短缺而导致企业存在一种支付风险。
(2) 收支性筹资风险。企业盈利能力不佳, 导致其净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小于债务所带来的利息负债时, 存在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
2.筹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1) 负债规模:负债/总资产的比例越高说明负债的规模越大, 负债规模越大, 产生的利息就越多, 企业的筹资风险也随之增大。
(2) 负债的利息率:在负债规模一定时, 负债利息率越高, 所产生的利息也就越多, 企业的筹资风险也随之增大。
(3) 负债的期限结构: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长期负债的还款利率较高, 但是其偿还时间同时较长。短期借款还款利息率较低, 但要求的还款期限较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要合理选择借款种类。
三筹资风险控制
筹资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针对不同性质、类型、不同风险含量的筹资风险, 通过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力图在损失发生之前消除隐患, 将筹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主要的控制技术有:回避凤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和自留风险等。
四韩国大宇筹资风险案例分析
1.韩国大宇的背景介绍。
金宇中:
(1) 原韩国大宇财团的创始人与总裁;
(2) 1967年他开始创办的大宇企业从当初的一个规模不大的纺织厂在短短二十几年内发展为横跨贸易、金融、建筑、造船、汽车、机器人、电讯及家电等行业的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创造了大宇神话和大宇家族。
(3) 大宇集团的辉煌业绩, 与金宇中董事长重视科技的投入有关、与他重视职工队伍的素质提高有关。1991年大宇集团的科研投资是213百万美元, 占总销售额的2.44%, 1994年达到640百万美元, 占总销售额的3.89%。科研人员从1994年的6892人增加到1999年的16840人, 增加率为144%。
金宇中是“章鱼足式”扩张模式的积极推行者, 认为企业规模越大, 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 即所谓的“大马不死”。并且敢于冒险。
2.大宇神话破灭的原因。
(1) 负效应。企业盈利水平越低, 扣除债权人拿走的固定利息之后, 股东得到的收益也就越少。当企业盈利水平低于利率水平时, 股东不仅得不到回报, 甚至可能倒贴。
(2) “大马不死”的经营理念和“独断经营”的管理思想。大宇负责人金宇中坚持“大马不死”的经营理念, 将扩大企业规模作为重点, 甚至“每3天增加一个企业”。他的勤奋和事必躬亲是其经营的一大特点, 但也使他养成独断专行的习惯, 公司的经营决定很少有群策群力。
(3) 企业的章鱼式扩张和世界经营战略。大宇集团“章鱼式”的经营模式, 贪大求快, 通过兼并方式成长速度虽快, 但是一般被兼并的企业, 都是由于经营策略、战略部署等失误导致经营不善, 这就意味着这些被兼并的企业包含大量的负债, 兼并以后, 这些负债全部划算到大宇公司上, 随着兼并的企业增多, 大宇的负债也是越积越多。而这些负债又因为扩张速度之快没有得到良好的处理, 导致大宇债务问题愈来愈严重, 产生一种滚雪球的效应。
(4) 内部控制不足。大宇解体后, 人们发现大宇面对危机采取的是财务造假的适应措施。通过做假账虚增资本近400亿美元骗取银行贷款, 还非法海外转移资产。在1997年金融危机后, 韩国其他企业都在进行保守经营, 但韩国大宇公司仍然实行扩张式的发展模式, 它继续大量发行债券, 进行“借贷式经营”, 结果导致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 债务越背越重。
五思考与总结
1.财务杠杆具有双刃影响。举债将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也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因此应根据项目的盈利能力, 谨慎选择相应的筹资模式提高风险意识, 建立有利的资本结构, 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利用效果, 保持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2.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
要真实掌握和控制企业账表, 不要使企业财务出现不符现象。要坚持内部审核与外部审计相结合, 督促自身以防弄虚作假。
3.控制好负债的规模, 把握好负债率和偿债能力指标。
4.增强企业经营能力, 加速资金周转。
5.政府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政府在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 要密切关注企业是否正常经营, 对有问题的企业要实行监督与检查, 防止企业盲目追求利润而失去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清明.企业筹资指南[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1996
[2]李三喜, 徐荣才主编.3C框架——全面财务风险管理手册及应用[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7
[3]吴瑕, 李伟娜.理财有道——中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操作大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4]宗秀松.浅议企业筹资风险管理[J].会计之友, 2004 (11)
企业筹资风险的财务控制研究 篇7
关键词:筹资风险,财务控制
一、企业筹资环节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债务性资金风险
债务性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是指银行融资和债券融资。由于银行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这两种方式都具有还本付息的义务性、固定性, 决定了它们所构成的融资风险大小要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因此相对风险较大。其中包括有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借用某种资本的代价或借出某种资本的报酬, 它是利息与资本的比率。外汇风险对任何企业来说, 只要在融资活动中运用到外币资金, 都有可能因汇率变动而使融资成本提高, 从而形成外汇风险。
2、权益性资金风险
股票筹资作为一种权益性资金筹集方式, 可以将信用风险和责任由单一的银行体系向社会和广大投资者转移, 从而实现了风险分散。但股票筹资方式运用的不恰当也会产生风险, 主要受以下方面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和股票的发行数量及股票的发行时机。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是股票发行计划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 它关系到发行人与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及股票上市后的表现。股票的发行数量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股票发行的数量过少, 就会导致企业筹集不足发展所需的资金, 同时造成公司经营权的过于分散。股票的发行时机是指企业要在掌握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 合理分析和预测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各种可能的变化趋势, 寻求最佳筹资时期。
3、利润分配风险
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制订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筹资成本的高低, 从而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 企业会选择与它们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相适应的利润分配方案包括初创期阶段, 企业主要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和开拓市场,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往往处于亏损状态, 所以一般采取不分配股利的政策;成长期阶段, 由于急需拓展经营, 仍需大量外界资金的支持, 所以这时企业一般不分配股利或支付较低股利;成熟期阶段, 企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获利水平相对稳定, 会产生多余的现金流量, 所以企业通常会增加股利。
二、企业筹资环节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
1、债务性筹资风险防范和控制
首先是利率风险规避措施, 包括风险回避方法、损失控制方法、风险转嫁方法、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风险回避方法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要采用风险回避法来控制利率风险, 主要是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损失控制方法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风险, 主要是在企业融资过程中, 尽量实现多元化的融资组合策略。风险转嫁方法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除了运用常规的方法之外, 还可以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 可选用的方法有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利率期货交易、利率期权交易、利率互换交易、票据发行便利交易。其次是外汇风险规避, 包括的方法有交易风险的规避方法、折算风险的规避方法、经济风险的规避方法。
2、权益性筹资风险防范和控制
首先分析企业资金需求量, 合理确定筹资规模。筹资数量适当, 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的方法, 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 合理确定筹资规模。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 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 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 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 以分散筹资风险。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 可以扬长避短, 降低筹资成本。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例。企业最好能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 使企业在任何利率环境中都能生存。采取融资租赁和寻求债务担保方式转移风险, 融资租赁既可以将设备过时风险转嫁给出租者, 又可以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租金的风险寻求债务担保既可以增强企业对外举债能力, 也可以将部分偿债风险转嫁给担保人。其次分析筹资成本,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应采用综合资本成本法和每股盈余无差别点分析法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企业还可以通过计算筹资活动中各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减额在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中所占比重, 来分析确定企业筹集资金的结构和比例。
3、利润分配风险防范和控制
正确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所在, 企业的股利政策应一方面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 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因此, 公司在制订具体的股利分配方案时, 应考虑确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选择股利政策类型, 确定是否发放股利; (2) 确定合理的股利支付率, 确定股利支付率, 首先要清楚企业在满足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需求, 有多少现金可用于发放股利, 然后考察公司所能获得的投资项目的效益; (3) 确定股利支付形式。现金股利, 公司采用现金股利形式时, 必须具备要求公司要有足够的未指明用途的留存收益而且要有足够的现金;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将应分配给股东的股利以股票的形式发放。股票股利是股利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 (4) 确定股利发放时间, 股份公司分配股利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 先由董事会提出分配预案, 然后提交股东大会决议, 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分配预案之后, 向股东宣布发放股利的方案, 并确定股权登一记日、除权日和股利发放日等。
参考文献
[1]、闫俊华,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现代商业, 2008 (27)
[2]、李翼, 《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时代经贸, 2008 (1)
[3]、尹怡敏, 《论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 商业经济, 2008 (4)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成因与控制 篇8
在全球遭受金融危机的今天,中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以及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小企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与稳定。众所周知,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资金的运作。然而目前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却是筹资风险大、难筹资金的问题。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渠道不畅,其发展受到制约,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因此,研究解决中小企业筹资困局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下面本文结合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式浅谈一下中小企业筹资风险与控制,希望为中小企业能够早日摆脱筹资困境提供帮助,从而使其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出一己之力。
1 概述
1.1筹资与筹资风险
(1)筹资与筹资渠道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筹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其他企业资金、居民个人资金、国家财政资金、企业自留资金。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央财政预算应当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在200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进步和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专项资金。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无偿资助或贷款贴息方式。以自有资金为主投资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和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项目,一般采取无偿资助方式;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投资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3700多家,筹集担保资金总额逾1770亿元,累计为70万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总额1.35万亿元。但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有赖于信用担保制度和担保机构的健全完善。而这项资金数据的落实将大大缓解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
(2)筹资风险的形成
企业筹资风险的形成既有内因,也有外因。筹资风险的内因和外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诱发筹资风险。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如果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就可以实现其经营目标。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筹资风险无处不在,因此企业的负债规模、负债的期限结构、经营风险、预期现金流入量和资产的流动性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影响都会导致筹资风险的发生。
1.2中小企业的筹资现状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改善经济格局、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小企业从社会中所获得的金融资源与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却是极不相称的。
目前我国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贷款、自有资金、向非正规金融机构的民间机构借款等几种方式,目前我国筹资方式以银行贷款居多,但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可抵押的房屋、厂房等固定资产少,经营业绩不稳定,投资者风险较大,信誉度低等原因造成中小企业得到的资金支持程度较低,银行在对其放贷方面较为严格。由于银行放贷的严格做法导致企业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企业顺利发展。自有资金是最为保险的筹资,比如企业号召职工集资,即通过企业内部职工融资、向亲戚借款等,但这些筹资的款额额度都相对较少,只能解决一些小的资金困难,不能解决真正的筹资难题。中小企业多数规模较小,注册资本较少,自有资金极为有限。因此企业为了能够生存发展只能向一些民间的非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然而民间机构的金融规则是极不规范的,如具有向企业放高利贷等一系列不合法违规行为,这大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风险。久而久之形成了筹资圈的恶性循环,导致中小企业筹资渠道单一,难筹资金。
2 中小企业筹资困境的体现
目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困境仍然是筹资难问题。这虽然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也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此问题仍没能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仍有待于国家的重视。
2.1中小企业筹资难成因
(1)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是造成中小企业筹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中小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屡有逃费、不还债务现象发生,这严重损害了自身的信用度。一些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后,不是在改变产品结构、加强自身经营管理上下功夫,而是想方设法拖欠贷款。还有很多企业偷税、漏税、骗取银行贷款。这不仅给金融机构和税务机关的资金运转造成很大威胁,也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为了寻求自身利益,中小企业转制过程中出现的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是当前信用道德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表现,中小企业贷款后由于资金周转频繁,很少有余付,若有多余资金又急于扩大生产项目,所以常常不能按时归还借款,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抵御风险能力低,因此当发现亏损、资不抵债等情况时就急于选择破产或逃废债务,这都使银行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广东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6月末,广东省小企业不良贷款余额为418.33亿元,不良贷款率高达26.89%,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19.0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筹资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而且筹资经验不足,筹资意识比较淡薄,民间借贷频繁。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造成了中小企业筹资困难加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运营。
(2)筹资成本较高
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筹资借款时,可谓是困难重重,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导致在筹资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支付比国有大中型企业多得多的利息。一般情况下,银行贷款常采取抵押和担保两种方式,但此方式手续繁杂,时间漫长,而且为了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一系列条件,中小企业还要付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抵押押金等很多价钱不菲的相关费用,而中小企业的筹资特点是短、急。由此,中小企业深感办理抵押环节多、收费多、筹资难。中小企业经济规模小,经营状况大多不佳,加上企业信用意识淡薄,资金实力有限,筹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为寻求发展不得不向地下钱庄等民间非法贷款机构进行高利贷款,而这些向地下钱庄高利贷款等一系列不良现象,无形中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更加大了筹资的风险,使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2中小企业筹资困境的体现
(1)成本高筹资渠道单一
一般来讲,企业的资金来源可分为两种,一是企业的自主投资、盈余积累和固定资产折旧等;二是发行股票、债券及向银行借款。由于直接融资难度大,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只有寄希望于银行贷款,然而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经营活动和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差,可用于担保的财产不足,信用度也相对较差,这导致银行普遍要求中小企业提供抵押担保。而目前商业银行信贷逐步向中小城市和大型企业集团集中,使得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上加难。因此,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来进行运营。我国企业的资金基本上有上市与贷款两大主渠道,但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比较单一,目前正规的资本市场仅包括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由于上市公司对企业的资金、技术等一系列条件要求过高,导致中小企业无缘入围,这样银行信贷就成为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现实来源。中小企业的产品类型多,筹资频率高,资金一次性需求量少等原因,加大了筹资过程的成本。而成本高、融资渠道的狭窄和阻塞使得许多中小企业为求发展不得不从民间高利借贷,这就造成了很多不规范行为的发生,如向地下钱庄高利借款,这些无形中都加大了中小企业的经营负担,使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截止2006年底,经工商部门注册的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家。但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总贷款额的20%,而我国中小企业筹资约98.7%来自银行贷款,其它方面的筹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很多家,大都是国有企业,只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极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借“壳”上市的机会。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筹资难、贷款难等问题,中小企业普遍认为贷款难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由此可见,中小企业筹资成本高,筹资渠道单一,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2)自身竞争能力较弱,运营不规范
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都是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大多处于创业或发展初期。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高耗能、高污染参与市场竞争,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许多企业资源严重浪费,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前景。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盲目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注重资源的积累和长期利益,筹资意识比较淡薄。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自身运营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如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准确详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其次,中小企业自身的积累能力不强,积累较少,对筹资资本不能做出合理的规划,以致于在资金筹集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企业经营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其筹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否将其筹集的资金合理地运用到经营各个环节,使资金得到充分利用。也就是说,要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以最少的资金获得最大的收益,使企业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一旦企业的资金在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其整体经营状况发生变化,进而引发财务风险。资金少、人才缺、管理落后、在生产领域专业化协作程度差、市场信息不透明、应变能力差、经营无序等问题均造成了中小企业筹资的困境。
由于中小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具有高风险、规模小、资金少、信誉差等特点,加上对发行债券企业各要求都很高,这使中小企业一般很难进入一级证券市场。而在间接筹资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资产为其提供还款担保来满足银行贷款的抵押要求,这使中小企业筹资困难重重。
(3)中小企业信息传递失调
目前,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信贷政策不协调,贷款的担保方式也相对比较单一。如何能使中小企业信息对称,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扩大金融方面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已经成为破解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筹资难题的必要条件。
银行与申请借款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借款企业了解项目的具体风险,银行了解风险的统计分布却不能准确判断这种风险。特别是在申请借款时,借款人常常披露有利于获得贷款的信息、隐瞒不利信息。由此,由贷方控制将导致投资项目面临更大的风险。
3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手段
针对以上中小企业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近年来,为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筹资难、担保难等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下面对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的控制与解决提出几点建议。
3.1拓宽中小企业直接筹资的渠道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筹资的渠道非常狭窄,在博鳌论坛分论坛“多哈回合:危机中的展望”上,安佰深全球合伙人张曦轲表示,全国银行贷款95%没有在中小企业,只有5%进入中小企业。显然这种局势是非常不合理的。考虑到我国筹资渠道单一的现实,当前必须建立多种形式的筹资渠道,以此来解决中小企业筹资困难的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应优化自身筹资能力,提高筹资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同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企业基础、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信息约束条件以及资金需求等方面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弥补自我积累发展不足,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树立新的筹资理念,拓宽筹资渠道,转变筹资观念,逐步降低对间接筹资的依赖,加大直接筹资的比重。中小企业筹资渠道单一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筹资顺利进行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途径拓宽中小企业筹资渠道。
(1)企业职工内部筹集资金
银行借款是中小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银行业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直呈现增长的趋势。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的贷款金额仍很有限,与同期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不对等。尤其是中小企业与商业机构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阻碍了中小企业的筹资步伐,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除了向银行贷款,职工集资是目前中小企业的主要筹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职工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筹资方式。目前很多企业都采用了职工集资的方式进行筹集资金,这样企业的效益与职工的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既可以筹集到大量的资金,又可以带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更重要的是用职工集资筹集资金的方式风险极低,而且利息也相对较少,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这些节省下来的资金可以用于企业扩大资金进行再生产,提高企业效益,达到企业和职工双赢的最佳局面。
(2)利用“外部筹资”
企业筹资分为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企业外部筹资是指在企业的主观意愿下,筹资需求得到外部市场条件认可的筹资方式。它包括各种方式,如信用担保贷款、抵押或质押担保贷款、承兑汇票或票据贴现融资、项目直接融资、典当融资及融资租赁等。目前,除了依靠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其他形式的资金来源已经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主要来源。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分别采取赊购商品、预收货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短期资金,对于有长期供销关系、并且产销供应量均较大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且见效较快的有效筹资方式。而最主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针对中小企业筹资借款金额小、借款频率高的特点完成筹资任务。
(3)争取上市机会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发出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核准了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这意味着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开辟了直通车。目前,虽然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标准较高,国家对于发行债券也比较谨慎,但对于那些发展前景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应积极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融资,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还应积极争取直接上市筹资的机会。中小企业一旦成为上市公司,筹资难的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大程度上的解决。
(4)依靠政府支持
近年来,国家逐步认识到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筹资难、担保难等问题,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目前中小企业有很多可以申请的国拨资金项目,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等。金额由数十万到上千万不等,既有国家无偿资助、不需归还性质的,也有贷款财政贴息的;拨款部门既有国家相关部委的,也有各级政府的。积极申请国拨资金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和提高盈利能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依靠政府扶持,使企业走向正规的、健康的筹资之路,是企业的明智选择,与此同时,此举也为企业的重组改制提供了有利支持。
因此,中小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可以根据一定的经济环境,从可利用的筹资渠道中选取若干个筹资渠道进行组合,从而避免筹资渠道单一的弊端,利用多元化的筹资渠道进行筹资,达到在资本最低的情况下取得最高利益的最佳效果。
3.2加强企业自身管理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资金短缺,更主要的是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低下、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必须在提高自身经营管理素质方面下功夫。中小企业要想解决筹资难问题仅仅凭借外界的扶持,并不能真正使中小企业变大变强,要想提升中小企业的自身积累能力、抗风险能力以改变目前中小企业筹资难的现状,加强企业自身管理是关键。
要想加强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首先要提升企业人员素质,特别是观念和思维模式。只有企业财务人员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使会计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做出科学的决策对企业的筹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出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必须对目前的财务状况有准确的掌握。因此要切实提升中小企业的总体实力,只有提高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经营质量,其信用状况才能得到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筹资难问题,因此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认真学习筹资知识,科学经营,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企业还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再教育,让他们经常分析经济形势、了解货币及财政政策等情况,及时了解各项金融信息,以便寻求合适的机会,为企业筹资作出正确的决策。
3.3解决中小企业信息失衡
中小企业筹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由此产生了信贷配给,而信用担保是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重要途径。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缓解了中小企业筹资难的困境。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担保机构作为银行放贷和企业借款的中介,分担了银行的贷款风险,银行通过担保机构扩大了其业务领域、增加贷款规模、更提高了贷款的安全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银行的市场化运行机制逐步建立并日趋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的本质就在于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企业根据获利多少来开展经营活动。那么毫无疑问,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建立有助于改变以往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存在的规模歧视现象,从而缓解了中小企业的筹资困境。所谓信用担保风险预防机制,是指信用担保机构为了防范风险和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风险预防机制包括以建立规章制度为基础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建立良好的组织机构。为减少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筹资困境,必须建立风险预防机制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披露制度。风险管理是信用担保机构运营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为了有效地管理各种风险,信用担保机构应当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信息不透明的情况比较严重,大力发展信用信息中介机构,有利于通过信用信息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减少中小企业筹资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结论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风险与控制 篇9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市场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影响, 使得企业财务状况出现危机的可能性, 以及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给企业经营的相关者造成的不利影响。
负债性筹资风险是指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取得借款, 以使企业能够拥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企业投资的需要。这类筹资方式的优点是筹资成本较低, 保障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利用杠杆效应增加企业的收益;其缺点是财务风险高, 限制条件较多, 这就使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点束手束脚。
二、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风险产生的内因
1、负债规模。
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的大小或负债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企业负债规模较大, 则利息支出就会增大, 若企业的利润降低就会使企业丧失偿付利息的能力, 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 企业负债规模越高, 企业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大, 对企业股东收益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 负债规模越大, 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负债的利息率。
在同等规模的负债条件下, 利息率越高企业要支付的利息也就越多, 在企业收益较差的时期, 企业破产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同时, 利息率越高, 企业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 财务杠杆系数也就越高, 对股东收益的影响程度也就越大。
3、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
负债期限结构的安排是指企业负债中长短期负债的使用情况, 即长期项目上是否用了短期资金, 短期项目上是否用了长期资金。若长期资金用在了短期项目上, 则企业的资金就会闲置和面临支付高额利息的风险;若短期资金用在了长期项目上, 则企业就会面临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如果企业的负债过于集中在长期负债或短期负债, 那么企业还款时的压力就会增大, 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 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风险产生的外因
1、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风险, 变现为企业能否得到预期的息税前利润。经营风险与筹资风险不同, 但它又影响筹资风险。当企业采用负债筹资方式时, 由于财务杠杆对所有者权益的扩张作用, 所有者权益的波动性就比较大, 企业承担的风险就大于经营风险, 其差额就是筹资风险。而且当企业的经营没有达到企业预期的收益时, 也会对企业负债筹资的利息支付产生影响, 增加企业还款压力和筹资风险。
2、预期现金流入量与资产的流动性。
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企业现实的偿债能力的强弱, 而资产的流动性反映的是企业潜在的偿债能力的强弱。当企业经营活动不能得到预期现金流入量时, 企业就不能按时足额地支付本息, 企业就面临着财务风险。此时, 企业就会变现其他资产以偿还债务, 而各种资产的流动性是不同的。当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强时, 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相对较小;若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较弱, 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增大。
3、金融市场。
企业要通过金融市场来进行融资, 因此企业的负债经营就会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负债筹资的利息率上, 当金融市场的供大于需时, 利息率就会下降;反之, 利息率就会下降。而且金融市场上汇率、利率的波动都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所以, 企业在进行负债筹资时, 不仅要考虑负债利率的影响, 还要综合考虑金融市场的整体情况, 使企业能够得到最合理的筹资规模和融资来源。
三、我国民营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控制
(一)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宏观策略
1、建立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建立比较晚, 各种措施还不够完善, 制约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速度。因此, 建立健全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尤其是资本市场和法律环境的改善, 更是重中之重。良好的资本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 健全的法律可以为企业提供保障。
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完善, 民营企业的负债筹资大都来自银行贷款。因此, 提高银行经营自主权是提高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数量的重要措施。提高银行经营自主权包括:提高银行选择贷款对象的权利、提高银行自主处理坏账损失的权利和提高银行自主支配利润的权利等。这样就能对企业进行外部制约, 减少企业盲目借贷,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起步晚, 与国外的管理理念存在差距, 因此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缩小我国企业与国外差距的重要方法。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和风险意识, 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约束机制, 可以有效提高我国民营企业的经营水平, 加速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控制的微观策略
1、企业应确定负债比例。
负债比例通常由资产负债率来表示, 资产负债率=负债/资产总额×100%。负债比例是由所有者和债权人的认同程度决定的, 资产负债率一般来说30%为安全, 40%较合适, 超过50%资金周转就会受限, 筹资能力就会降低。另外, 企业也要考虑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2、企业要确定合适的资产结构。
一方面企业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在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 应该借入多少短期资金, 多少长期资金, 企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销售状况。企业的产品如果销售好的话, 企业可以多借入短期资金; (2) 资产结构。企业的长期负债多的话, 企业应多用长期负债, 尽量少用短期负债; (3) 企业规模。企业的经营规模对企业的资产结构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 经营规模大的企业, 一般很少用流动负债, 因为他们可以在债券市场获得资金; (4) 利率状况。如果长期负债的利率与短期负债的利率相差不大的话, 企业一般会选择长期负债;反之, 企业就会选择短期负债。另一方面, 企业要考虑资金的来源结构。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 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增多了, 企业可以根据融资规模的大小、期限的长短和企业期望利率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渠道来进行融资。
3、加强企业管理, 提高资金利用率。
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其2010年和2009年度的资产负债表中显示, 阳普公司在这两年内都没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这对一个公司来说是好的, 因为这可以说明他们公司的盈利水平较高, 资金没有缺口;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没有从金融机构融资, 使公司不能够利用财务杠杆, 降低企业经营的综合成本, 其资金利用率较低。
不管是企业的自有资金还是企业从外部筹集的资金, 在企业获得这些资金的使用权后, 企业应加强对这些资金的控制力度, 并做好资金的管理工作。企业的所有人应适时地查看企业账目, 做好对其他人的监督工作。另外, 如果进行对外投资, 企业应首先考察好应投资的项目, 评估投资风险和收益, 最好选择投入资金少, 见效快, 收益高的项目。企业筹集资金也不应过多, 应根据投资经营的需要做好资金计划, 合理筹资。企业还应在项目管理上做好合理的规划, 以达到提高资金利用率的效果。
4、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制度, 树立财务风险意识。
健全的财务风险制度可以使企业在应对财务风险时更加的得心应手, 减少企业的风险损失。将风险意识引入到企业的财务制度中, 可以让企业的经营者在生产经营中行使其财务风险控制的权力, 获得财务风险收益。对于企业经营者: (1) 在法律和经济上明确经营者的责任, 引导他们树立风险意识, 居安思危, 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 加强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2) 企业的所有者要给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营、财务以及资金的使用权限, 使企业的经营者能够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实时地调整企业的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 增加企业经营的灵活性; (3) 给企业经营者一定的风险报酬。权、责、利分明, 可以使企业获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健全的财务风险制度也要求企业内部做到分工明确, 权责分明。另外, 健全的财务风险制度也要求企业在进行融资投资时, 企业内部有一定数量的备用金, 以应对一般的财务风险和投资风险, 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
5、根据企业状况, 制定企业的负债计划。
根据企业的资产状况制定企业的负债计划, 是企业理性经营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应当按照资金的需要量和企业的承受能力, 进行筹集计划的制定。同时, 还应根据各种负债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还款计划。负债过多, 会增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企业还款的压力, 当企业经营不善时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负债很少或者是没有负债, 企业的资金结构就不够合理, 企业经营的综合成本就会增加, 不利于企业的市场竞争。合理的负债会使企业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收益, 而且可以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 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磊.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困境及其突破[J].金融发展与监管, 2010.
[2]崔美香.对我国中小企业负债筹资管理的认识[J].现代商业, 2012.
企业筹资风险控制 篇10
【关键词】筹资 风险 企业决策
一、企业管理层面存在的筹资风险及风险控制
风险的存在是有不确定性的,企业控制风险并一定要求全面清除风险,而是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以下就企业管理层面存在的筹资风险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对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筹资战略规划不完善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根据整体的业务发展战略来筹措资金的使用安排,比如需要的资金额度、在什么时间向谁融资、筹措多少资金、融资所需时间,这就是筹资战略规划。如果在筹资前不重视筹资战略的规划,对目标资本结构没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就会出现盲目融资,导致融资金额过低或过高、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出现结构不合理、筹资渠道不合理、综合筹资成本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可能为企业带来财务风险。针对这种风险,企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来完善筹资战略,规划最佳的资本结构、选择合理的筹资渠道、降低综合筹资成本等等。在筹资活动进展中,要应市场动态而动,引导企业筹资活动,以保证筹资风险最小化,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对企业资金现状缺乏全面认识
企业在筹措资金前,如果不能对资金预算和管控工作做到位,就会导致管理层没法全面、清晰的了解企业的资金现状和真正的资金需求量,从而不能制定出合理的筹资战略。比如说,急需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资金偿还期限不合理;集团公司不能合理协调好子公司之间的资金分配,导致有些子公司资金盈余,有些则短缺,从而导致整体资金使用成本增加,资金利用率低。针对这种风险,企业管理层应该清晰、全面掌握企业真实的资金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宏观微观及企业战略层面上制定资金筹措方案。
(三)授权审批制度不完善
筹资方案在提交执行之前,应该将审批人和方案编制人的职务分离开来,如果不分离开来,方案的决策就缺乏把关人,草率执行,为日后的经营活动埋下风险。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将筹资方案经过完整的授权审批流程才可以提交执行。通过审批可以让不同管理部门来对筹资方案的可行性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和审核,避免考虑不全、决策片面带来的风险。
(四)资金筹措成本支付不按时
筹措资金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包括筹措成本和利息支出,这里无法按期支付成本主要指的利息支出。如果利息支出不按期,则企业有可能被要求提前偿还本金;也有可能由于股利支付不足或不及时,股东抛售企业股票致使企业股价下跌、信誉受损,从来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因此,企业筹资前一定慎重衡量筹资成本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以确保股利、利息能够按期支付。
二、筹资行为的固有风险及防范措施
上面所述是企业管理层面存在的风险及控制策略,属于人为层面、制度层面的因素,下面要分析的是筹资行为本身固有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高负债率
如果负债在企业的资本结构中所占比例过高,则企业将面临着更高的财务风险,一旦负债率超过7成,则意味着企业在背负着高负债经营。企业负债高,债务偿还能力则减弱,债务成本会增加,企业的收益率也就降低了。如果负债率超过警戒水平,则企业将会面临无法支付债务本息,导致资不抵债最终只能宣告破产。针对这种筹资风险,企业应该对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巧妙发挥财务杠杆作用,调整企业负债水平,使负债率保持在正常的水平下。
(二)筹资组合方式不合理
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筹资组合方式是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国家法律条规、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等因素。一般来讲,企业可以选用的融资方式可以有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等。多种融资方式的存在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如果组合不合理则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从逻辑上来讲,筹资方式合理是优化资本结构的前提,在融资风险可接受范围内,保持资本成本最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比例要适当,这样才可以权衡好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
(三)负债利息率过高
负债利息率是指一定期限内支付的利息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利息率的高低就是资金使用成本的高低,而且利率会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而发生波动。所以企业在融资的时候,如果预测利率将会呈上升趋势,则尽可能尽快一次性筹措到资金,避免等到利息率上升了再筹资,这样会带来成本增加的风险;如果预期市场利息率将会下降,企业则可以先筹措部分急需资金,等利息下降稳定后再进行后续的资金筹措。因此,企业有筹资活动前要研究、分析好企业的资金需求及市场利息率的走向情况,合理安排筹资。
三、应对筹资决策风险的策略
筹资决策是指企业对各种筹资方案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力求筹措到最低资金成本的过程。因此,防范筹资决策风险需要充分考虑到内因和外因等因素。
(一)优化资本结构
优化资本结构就是指企业通过权衡筹资的风险程度是否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在此基础上采用资金使用成本最低化的资本结构方式。如果企业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不用承担筹资风险,但资金成本比较高,达不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所以,企业需要权衡好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之间的关系,以使企业资本结构最优化,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总负债额与资产的流动性共同决定了企业的偿债能力,所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来调节流动资产的规模,在更多情况是采取措施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在调节资产流动性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现金流,还要保证资产的质量,通过比较分析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来确定筹资方案,上述比例越高则说偿债能力越强。
(三)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方式形成的资金进行内源融资。所以,在融资决策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也即是要先从利用内源资金,再考虑到金融市场融资;而在金融市场融资的时候要先考虑债务融资,再考虑发行股权融资。
(四)建立风险预测体系
企业应该建立起筹资风险预测体系,对筹资决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测,以定量的方式预测财务风险临界点,及时对筹资决策方案出现的跟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不一致的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来调节负债比例,应用总资本比较的方法来选择融资组合方式,并分析现金流量,保证筹资决策方案在企业可承担的范围内。
(五)合理安排筹资期限
在筹资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筹资期限,权衡好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根据资金运用期限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达到合理规避风险的目的。比如,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相结合、负债和权益筹资相结合等方式,用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来满足不动产资金的需求,用短期负债来满足流动性资产的资金需求。通过这样的组合可以避免企业面临高风险性,又可以避免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功的筹资决策,要能够体现充分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在保证资金满足企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将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到最优化,以最低资金成本成就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企业财务目标就是要实现增值盈利,只有周密规划、风险应对措施充分做出最佳的筹资决策方案。
参考文献
[1]周建仁.关于企业筹资决策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2):29.
[2]洪哲敏.财务杠杆及其在筹资决策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12(08):32.
企业筹资风险控制 篇11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迎来了中国城镇化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时期,这对房地产企业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机遇。当前,房地产企业依旧面临巨大的资金需求。房地产企业为了筹集资金,在进行企业投融资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和风险,制约了企业的融资效率提升,造成企业巨大的融资成本,给房地产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和隐患。同时,由于国家对于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控,从融资、税收方面对房地产发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挤压”,这就使得房地产市场受到了诸多的制约。本文通过对当前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房地产企业如何应对债务融资所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系统,探索多元化的房地产开发融资渠道,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
一、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
近年来,房地产企业的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和其他借款,银行贷款多是具有短期贷款行政,商业银行的贷款多是中短期的贷款,但是房地产项目开发多是长期经营,周期性较长,因此,房地产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严重制约了企业融资能力,带来巨大的流动性风险。近年来,随着政府货币政策的收紧,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的监管力度加大,传统的债务融资渠道变得十分艰难。过多地依赖于银行贷款借贷融资,导致房地产企业的市场化融资程度低,房地产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利用程度不够,难以满足房地产企业融资能力的提升和建设规模的扩大的需求。导致房地产企业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融资结构是反映企业的债务和股权之间的比例关系,融资结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具有很大的决定权。通常而言,企业的负债率不应该高于50%,企业的长期负债与短期负债也应该达到一个合理可控的比例。但是,目前房地产企业的负债率已经高达60%以上,严重超过合理线,另外,企业的长期负债造成企业的财务成本不断增加。财务成本的不断增加严重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升。融资结构的不合理,给房地产企业造成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中小房地产企业非正规融资渠道占据主导地位
在房地产行业当中,中小房地产企业由于缺乏资信级别,企业缺乏抵押资产,企业的融资成本过高等因素,制约了企业的银行贷款的活动。许多中小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方式转向民间借贷,采用许多非正规的融资渠道获得企业的建设资金。非正规渠道一般是通过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短期拆借等方式,通过高额利息来维持企业运转。但很明显,房地产开发项目往往都持续数月,大的项目或者还会持续数年。短期的资金来源是不能与长期的资金需求匹配的,否则带来的风险极大。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占据企业的主导地位,给企业的融资带来巨大的风险,一旦房地产存在滞销情况,会带来企业资金的周转问题,造成资金链断裂,使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严重财务问题。
(四)融资受调控与政策影响较大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前些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热”的现象,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房地产发展的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无论是开发贷款,还是个人按揭贷款,均受到了一些限制。这样给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安排带来了很多限制,而这些政策方面的风险是企业难以预见和控制的。房地产业是一个资金高度密集型行业,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其投资资金数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在其发展过程中必须得到金融业的支持才能有持续健康的发展。这种政策上的风险,给很多开发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风险规避的思考
(一)拓展融资渠道
近年来,中国在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尝试多元化投资形式,推动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的市场化操作,吸引资本进入房地产建设投资领域,拓宽房地产开发的筹资渠道,吸引战略投资者加大房地产开发的投资,积极吸引包括境外资本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实现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的多元化。如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债券融资、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房地产信托、上市融资、租赁融资等。目前一些具有实力的开发商在境外上市,也是拓展融资渠道的重要思路。
(二)科学合理地安排融资结构
房地产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无论其资金多雄厚,其资金终究是有限的。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积极地采取负债经营的方式,利用好财务杠杆,扩大企业的投资规模,但是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风险。房地产项目投资具有投资期限长、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率等特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多属于长期债务,因此,企业必须对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充分的衡量,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利用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指标,科学的衡量自身的偿债能力以及再借债能力。当前,房地产企业的负债占资产的比例高达60%以上,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对企业的经营和投资具有巨大风险隐患。企业在利用自有资本金的同时,利用部分资本金用于偿还企业贷款的本息。其次,企业可以利用债务重组的方式进行资产的偿还债务,当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投资规模十分巨大,房地产企业可以在保证自身偿还能力前提下,通过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合理的调整企业的融资结构,促进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的降低。
(三)强化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的风险意识
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债务融资的不断增加,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巨大的融资风险。房地产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的,因此,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必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保证房地产建设成果与预期目标的相一致。当前房地产建设投资规模扩大和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安全隐患。因此,房地产企业在债务融资的过程中必须提高风险意识,对企业融资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正确地看待债务融资风险,理性地预防风险的发生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融资风险,从而有效地提高债务融资的正效应,降低债务融资的负效应。
房地产企业在加强投融资改革,推动多元化融资方案的过程中,企业应该加强对资本市场、法律和政策环境以及风险环境的充分认识,积极适应内外部的环境的变化,因为这些会给房地产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房地产企业在进行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同时,应该注重企业财务风险分析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对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风险发挥关键作用。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融资风险控制流程。加强对房地产企业投资、借贷、担保等重大财务事项的审批程序,建立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融资风险的识别、评价以及监督,建立有效的融资风险处理机制,对企业的融资风险进行专项审计。其次,构建房地产企业融资风险预警的指标体系,对房地产企业的资产和融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提高风险的预警和控制,从而消除企业融资风险。再次,企业应该实施全局性的融资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企业的融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预警,建立融资信息和项目业务信息的一体化,保证企业筹资管理的规范化和高效化,促进企业资金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加强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的全面管理和监督,提高融资效率。
(四)推进投融资改革,实施多元化融资方案
为了降低房地产企业的债务融资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应该科学部署推进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实施多元化的企业融资方案,有效地吸纳多方资金,实施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方式多元化,采用多种融资工具的有效组合,从而有效地改革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在房地产开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该结合项目具体情况,混合搭配多种融资方案,通过改善房地产企业的投融资环境,积极培育适合房地产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化融资主体,进而推动房地产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实施多元化融资方案,能够有效规避企业融资风险。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