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实践

2024-09-23

筹资实践(共7篇)

筹资实践 篇1

近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然而高等教育投入水平偏低、筹资渠道相对单一的基本特征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这是导致我国高校纷纷陷入不同程度财务困境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 在扩展高校资金来源方面有着多年的探索和实践, 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筹资渠道, 为其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我们如何结合自身情况, 深入了解和分析这些国家高校的筹资实践, 对我国高校拓展筹资渠道、完善筹资方式, 进而解决经费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高校筹资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虽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但目前仍属于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学杂费为主的二元化格局。

1. 财政拨款比例低。

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48条中就曾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在本世纪末达到4%。”也就是说, 按此纲要, 到2000年, 4%要成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下限。但遗憾的是, 即便是18年前的这一目标, 迄今也尚未实现。

根据教育部财务司、《中国统计年鉴2009》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 从2000年到2009年10年间, 以4%的比例为目标, 则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0年累计“欠账”已达16843亿元, 如表1所示。

而根据世界银行2001年的统计, 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4.8%, 哥伦比亚、古巴、约旦、秘鲁等中低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为5.6%。

2. 过分依赖学杂费收入。

为了改善高校办学资金不足的现状, 我国从1996年起施行并轨收费制度。随着高校扩招, 学杂费收入占教育资金的比例越来越高, 已成为了高校重要的筹资渠道之一。相对于财政拨款比例低的现状, 高校对学杂费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3. 银行贷款过多。

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 两大主要渠道即政府财政拨款和学生交纳的学杂费满足不了高校对资金的需要, 高校把资金缺口转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作为高校筹资的方式之一, 其筹得的款项并不是高校的权益资本, 而是负债资本。负债资本的特点就是到期还本付息, 而不是无偿使用。近年来, 部分高校的银行贷款规模过大, 甚至已超出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据《2007年中国教育蓝皮书》披露, 到2006年底, 我国高校贷款规模在4500亿到5000亿元, 个别高校的贷款额甚至超过了10亿元。沉重的贷款压力, 巨额的财务成本, 已使我国高校举步维艰。

4. 其他收入少。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科研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收入、社会捐赠及利息收入等。其他收入在我国高校教育资金来源中所占比重并不高, 但就发展趋势而言, 它将是我国高校今后筹资的突破口和筹集权益性资金的增长点。

二、发达国家高校的筹资实践

1. 美国高校的筹资实践。

(1) 美国政府对高校经费投入包括联邦、州及地方三级政府的投入。ÁÁ联ÁÁÁ邦ÁÁ政府投入在公立高校能占到其总收入的10%~12%, 在私立高校能占到10%~15%, 一些优秀的私立大学所争取到的联邦政府研究资助甚至能占到其总收入的29%。美国公立大学大多数是州立的, 因此州政府的财政投入也是其经费主要来源之一。地方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投入很少, 只对地方政府设立的社区大学进行较大规模的资助。

(2) 美国大学本科生教育成本中的25%~50%是由学生及其家庭以学杂费的形式来分担的。美国各类高校对学杂费的依赖程度完全看其争取其他收入 (如政府投入、研究补助与私人捐赠) 的能力高低而定。总体说来, 公立大学的学杂费占总收入平均不到20%, 但私立大学此比例却较之大一倍以上。除一流私立大学外, 其他各私立院校对学杂费的依赖 (以其占总收入比例来衡量) 均超过50%。

(3) 销售与服务收入主要是学校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设备、设施和校产等优势, 开展对外服务及销售所取得的收入。在美国, 一些历史较长、基础较好的私立高校, 这项收入很可观。此外, 利用学校自身优势, 开展与企业间的合作, 为企业培训人才并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也是美国高校经费来源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各州通常免征高校的资产税和营业税, 为高校节省开支。

(4) 除政府投入、学杂费和销售与服务收入以外, 其他一些筹资渠道也给美国高校提供了相当比例的经费。主要包括私人捐赠、助学金及合同款项收入等。同时, 税法规定, 无论公司或个人, 对教育或其他社会公共事业的捐赠可以得到免税。

2. 英国高校的筹资实践。

(1) 英国高校获得的政府拨款全部由中央政府提供。政府拨款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对高校学生提供贷学金;二是向高校提供科研经费。英国政府鼓励高校面向企业开展科学研究, 并组建了“国家科研推广管理中心”, 组织和协调高校同企业之间的合作, 同时还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科学园。这种校企合作为高校提供了许多科研经费, 并且这部分科研经费可以享受免税优惠。

(2) 由于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和政府负担日益沉重, 英国从1998年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 学费收入可以占到英国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分配的高等教育正常经费总额的近一半。吸引非欧盟国家留学生到英国接受高等教育也是英国教育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英国仅仅对其本国和欧盟学生收取不到2000英镑的学杂费, 而对非欧盟国家学生收取的教育费用是前者的2-4倍。

(3) 英国民间和社会也具有捐资助学的传统,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中的各学院经费主要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赠。其他一般大学得到的捐赠款占其总收入的3%左右。近几年, 英国社会各界给大学的捐赠呈现上升趋势。捐赠者往往以得到某些研究成果或共享某项知识产权为条件, 这种交换式的捐赠是英国教育经费筹措的一大特色。

(4) 英国在1990年之前, 多数学生的财政资助是无偿的。1990年引进贷款计划后, 学费仍由政府即地方教育当局为学生支付, 但日常生活费用改由基本助学金和贷款两部分组成。学生贷款由学生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核后, 申请表由学校和学生分别寄给“学生贷款有限公司”, 由学生和该公司签订合同后拨款。

3. 澳大利亚高校的筹资实践。

(1) 澳大利亚高校的主要经费筹措渠道是政府拨款, 而政府拨款又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州政府只负责对州内高等教育的立法管理及对少数大学的拨款。联邦政府拨款主要通过高等教育委员会、澳洲研究委员会及高等教育司来进行。拨款分为一揽子拨款和研究拨款, 其中一揽子拨款又分为经常性拨款、HECS资助拨款和评价与调查计划拨款。

(2) 在1974-1987年间, 澳大利亚高校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免费教育。从1988年开始, 为增加高校经费来源, 澳大利亚通过了“高等教育贡献法案”, 凡就读高校的学生都必须缴纳学费, 研究生的收费标准规定必须是本科收费的一倍以上。同时法案还规定:若就读学生不愿意交或没有能力交清, 则先由政府向学生提供贴息贷款, 等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有收入时再偿还。

(3) 在1974-1979年间, 澳大利亚高校也为海外留学生提供免费教育。从1980年开始, 澳大利亚高校实施海外留学生缴费上学政策, 并由联邦政府作出统一的最低收费标准线, 并且没有规定上限。近些年来, 澳大利亚外国留学生数量增长很快。这些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为澳大利亚高校增加了不少收入。

(4) 为弥补教学和科研经费的不足, 澳大利亚许多高校还纷纷成立各种公司, 利用自身智力优势和校产对外营业。这些公司的经营活动主要是提供咨询和企业培训、组织和安排会议、出租学校设施、进行科研合作等。

由此可见, 发达国家高校的筹资渠道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化格局, 且筹资方式十分灵活。这种多元化的经费来源格局和灵活的筹资方式, 使得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经费短缺成为世界性难题时, 仍然维持了其高等教育系统的良好运作, 为本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三、发达国家高校筹资实践的启示

通过对以上几个国家高校筹资实践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在高校筹资方面的共性和一般发展趋势, 即以政府拨款为主, 向多种筹资渠道方向发展。为进一步促进和完善我国高校筹资的多元化的格局, 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 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出发, 笔者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加强政府拨款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 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 虽然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数量逐步增长, 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的比例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甚至个别年份还有下降。尽管高等教育筹资渠道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无论如何政府都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加强政府拨款的主渠道作用, 提高政府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比重, 通过立法来保证政府投入占高等教育经费总额的比例, 并争取尽快接近和达到4%的水平。

2.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校已经进行了学生贷学金的工作, 但开展的难度比较大, 其难点在于, 对学生贷款的风险大, 银行普遍都不愿意借, 高校也缺乏有效手段确保收回贷款。为此建议借鉴英国的“学生贷款有限公司”模式, 成立一个专门机构, 其资金全部来自政府拨款。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机构, 应制定一套完善的申请和还贷程序, 建立完善的学生贷款管理系统, 负责高校学生贷款的工作。同时, 在“奖、助、贷、补、减”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构筑起多元化助学体系, 保障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保证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3. 提高外国留学生学杂费标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教育贸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稳步提高, 我国高校应加强国际交流和宣传, 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中国接受高等教育。同时, 参照英国高校和澳洲高校的做法, 政府应放开各高校对于留学生收费的自主权, 政府统一规定专业最低收费标准线, 并不设上限, 对国外留学生收取高于我国学生的学杂费。这样, 既可以缓解国家财政投入有限的局面, 又可以增加学校的办学经费, 促进我国高校的发展。

4. 加强激励制度建设, 鼓励捐资助学。

在发达国家的大学里, 教育捐赠与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已经并列成为高校的重要经费来源。目前, 我国的税法对捐赠事宜没有作相对优惠的规定, 企业或个人对教育和公益事业的捐赠不能免税, 而且不能从企业的税前利润中支付捐赠, 这样大大制约了企业或个人捐赠的积极性。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加强鼓励捐资助学的激励制度建设, 提高捐赠收入在我国高校资金来源结构中的比例。如从法律制度层面上修改目前的《捐赠法》和《税法》的相关条款, 鼓励企业或个人捐赠, 对捐赠者实行减免税政策。

5. 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争取办学经费。

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库和专家库资源, 主动与市场接轨, 通过开展对外咨询和培训、组织和安排会议、出租学校设施、销售产品等多种形式,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积极争取办学经费。可以参照英国的模式成立一个“国家科研推广管理中心”, 在高校科研转化与企业需求之间搭建一个可实际操作的平台, 除一些基础性或尖端性的科研采取国家项目招标的形式外, 其他应用性科研经费应该主要有企业来提供, 促使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总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 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解决高校的经费问题已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高校成功的筹资经验,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高等教育投入和办学成本分担机制, 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淑蓉, 章新蓉.国外高校筹资渠道分析与借鉴[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5 (1)

[2].侯喜, 孙红梅, 林春涛.国内外高校资金筹措的比较及启示[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6 (2)

[3].马迁利, 王兆华, 李健.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融资实践及启示[J].教育科学, 2007 (5)

[4].赵喜庆.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的解决[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8 (2)

筹资实践 篇2

关键词:大额补充保险,资金来源,保障效果,建议

1 基本情况

云南文山州职工基本医保原有9个县级统筹地区。2001年1月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后, 各统筹地区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个人承受能力和医疗需求状况, 分别建立了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截至2012年底, 全州参加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达17.5万人, 占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的98%。2012年, 职工参保患者住院达31542人次, 占参保人数的18%, 其中进入大额补充保险报销的3241人次, 占住院患者总人数的10%, 大额补充保险基金累计报销医疗费用2900万元, 平均每人近9000元。

2 主要做法

2.1 实行“四个统一”

2010年10月, 州人民政府出台职工大额补充医保州级统筹实施办法, 主要内容是实行“四个统一”:统一制度, 全州实行统一的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统一标准, 执行统一的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待遇水平、待遇调整等政策标准;统一管理, 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实行州级统筹, 统一编制和组织实施基金收支预决算, 执行统一的业务经办流程, 使用统一的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结算, 即由州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结算。

2.2 创新征缴方式

县级统筹模式下, 各统筹地区在筹资政策、征缴方式、待遇标准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导致职工大额补充保险参保手续繁琐, 征缴率不高, 2011年以前征缴率平均维持在86%。按照本州2012年的参保人数、缴费标准, 征缴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 则少收保费22万元, 相差14个百分点意味着每年少收300多万元。这无疑削弱了大额补充保险基金的保障功能。按照2012年的大额偿付标准, 少收的保费可解决300多名重病患者的医疗费用。

从2011年1月起按照州级统筹模式, 执行统一的缴费标准和支付政策, 基金实行全额集中管理。大额补充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向征收机关缴纳, 并代扣代缴个人应缴纳的大额补充医疗保险费。但是, 由于退休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居住分散, 用人单位代缴代扣个人应缴纳的大额补充保险费难以做到。于是, 从2012年1月起, 个人缴纳部分改为从个人账户中划缴, 年缴纳额为84元。单位缴纳部分由用人单位按上年社平工资的0.4%缴纳, 随着社平工资的增长, 年缴费额由2012年每人120元增至2013年每人135元。

同时, 统一划账时间。每年年初由人社、财政部门根据上年社平工资联合下达缴费基数通知, 软件开发商做好缴费标准维护工作, 各级经办机构按照确定的缴费标准, 认真核对单位缴费基数。在每年的4-6月采取集中划缴的方式, 统一扣缴个人应缴部分。当月个人账户余额不足的, 下月继续扣缴, 直到扣足个人应缴保费。

2.3 完善信息系统

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 统一由软件公司开发适用软件。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测试, 开发出既适用单位征缴, 又适用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异地居住个人从个人账户划缴的应用软件。同时兼顾生成财务记账数据, 实现了业务征缴系统与财务记账系统相互对接, 做到了资源共享, 保证了个人划账与财务记账数据真实完整。

3 主要效果

3.1 筹资效果

一是征缴率明显提高。2012年应征收大额补充保险费3570万元, 实际征收3482万元, 征缴率96%, 与往年平均86%的征缴率相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应缴2100万元, 实缴2012万元, 征缴率为96%;个人应缴1470万元, 从个人账户划缴1470万元, 个人缴费率为100%。二是征缴效率高、成本低。各级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实行“一键式”征缴, 省时省力。

3.2 保障效果

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同步建立, 可以发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作用。全州参加职工大额补充保险人数与参加基本医保人数基本一致, 参保率均达98%。11年来共收取大额补充保险费13617万元, 支出12882万元, 数以千计的重病患者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化解了因病致贫风险。

案例:脑出血患者沙某某, 2012年住院总费用226226.52元, 基本医保按最高支付限额报销45000元, 大额补充保险报销160000元, 个人负担21226.52元, 个人自负率占医疗总费用的9.3%。

据不完全统计, 享受大额补充保险待遇的职工达1.2万人次, 为7000多个家庭解决了因重病造成的实际困难, 大额补充保险的补充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4 实行“费用”判定标准

城镇职工大额补充保险是按医疗费用标准划分的。2013年4月30日以前, 凡基本医保统筹基金超过4.5万元最高支付限额的即进入大额补充保险, 大额补充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为12万元。从5月1日起, 基本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6.5万元, 超过6.5万元的即进入大额补充保险, 报销比例95%, 年内累计最高支付限额16万元。加上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患者一个年度内最高可报销22.5万元。

以2012年为例, 如果是按“病种”划分, 全州只有1271人次能享受大额补充保险待遇。按“费用”标准判定后, 有3241人次享受到大额补充保险待遇。实行费用判定标准, 能体现“权利和义务对等”的保险原则, 增加享受人次, 提升大额补充保险的保障功能。

参考文献

[1]文山州人民政府.文山州城镇职工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州级统筹实施办法 (文政发[2010]90号) [Z].2010.

[2]乌日图.关于大病保险的思考[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2 (1) :13-15.

[3]张晓.在基本医保制度中对重特大疾病进行政策界定[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7 (6) :42.

[4]高小莉.“大病”以医疗费用为判定标准相对公平[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7 (6) :43.

[5]仇雨临.“大病保险”终归是一个医疗费用的概念[J].中国医疗保险, 2013, 57 (6) :44.

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 篇3

一、企业筹资方式及其优缺点

企业开展资金活动起源于筹资, 在企业生产经营、项目投资和规模扩张中实现其资金的使用价值, 同时需要不断地进行筹资活动, 分析不同类型的筹资渠道以实现其最优的经济效益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依据资金来源的不同, 企业筹资方式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其中企业自有资本和留存收益是内部融资的主要表现形式, 外部融资的主要形式有股票、债券、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 上述两种类型的筹资渠道各有优缺点,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资金需求规模和未来发展战略规划选择筹资方式。

(一) 企业内部筹资方式

企业内部筹资是指企业利用自身拥有的资金开展经营活动, 来源为股东入股投入的资金和企业经营所获取的未分配利润, 后者为其主要来源, 使用可缩减股东可分配的股利, 对企业的股价和投资者的投资意愿有一定的影响。使用内部筹资可以不用支付利息, 其所需要承担的资金成本为机会成本, 与外部筹资相比具有一定的成本费用优势。

(二) 企业外部筹资方式

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的资金通过银行长期借款、股票、债券、融资租赁和吸收直接投资等外部筹资方式来获取, 需要支付一定的资金使用费用, 如银行借款需要支付利息, 发行股票需要支付股息和红利, 发行债券需要按期支付利息, 到期支付本金等。然而, 外部筹资方式的不同需要支付的成本费用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需要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具体分析情况见表1。

二、企业选择筹资方式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一) 内部筹资风险

内部筹资风险即使用股东自有资金产生的风险, 由于自有资金主要表现形式为企业未分配利润, 企业面对外界不可预测的经营环境变化可能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使其利润总额受损, 如此得来的未分配利润也会减少, 股东分配得到的股利受损, 影响其投资的积极性和企业创新改革的力度, 不利于企业外界声誉的维护。大量的内部筹资不仅影响企业股东的利益也不利于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 股利分配的减少可影响企业整体的股价水平, 给企业的收益带来不确定的负面影响。

(二) 银行贷款筹资风险

企业借用银行长短期资金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成为银行贷款风险, 由于其具有固定到期日和定期支付利息的义务, 若是实际经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影响企业的收益使其不能按时偿还利息会影响其在金融系统的信用, 导致企业运营资金流受限, 严重的有可能带来企业的破产。银行贷款风险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及货币政策利率汇率等趋势走向的影响具有可估计性, 企业可以自主选择筹资的渠道以保证资金结构在合理范围内。因利率变动所产生的银行贷款风险是短期性的, 宏观政策的变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三) 债券筹资风险

企业发行债券进行所需资金的筹资而承担的风险因债券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和展望性差的特征及企业债务的偿还需要依靠其偿债获利能力, 与股票筹资的无偿性、非义务性和非固定性相比, 其风险程度较大。债券筹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如债券发行环节因单位信誉的好坏、债券发行量的大小及发行时机的选择是否恰当而引起的风险;债券发行的广告宣传费用大量支出而筹集到的资金量难以满足要求所产生的风险;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发行债券到期偿还或出售时因通货膨胀而使其购买力下降所产生的通胀风险。

(四) 融资租赁筹资风险

融资租赁一般适用于企业大型机械设备的购置所需要的资金筹资, 租赁周期一般占据资产设备使用周期的绝大部分而使融资租赁周期较长、租赁成本较高, 况且租赁期间经济形势的变动和经营状况的改变均会产生固定租金偿还的压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快了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 长周期的租赁使企业承担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企业融资租赁使用的设备到期时若不能得到设备可视为租赁单位一种机会成本的损失, 丧失设备残值的获取权风险;融资租赁过程中, 企业只是拥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 不能根据技术的变动和实际经营的需要进行设备的改良进而错失把握市场份额的风险。

(五) 商业信用筹资风险

商业信用筹资适用于有商业交易业务往来的企业之间, 但频繁地使用商业信用会使银行等金融机构认定其长期处于资金紧张的处境进而产生不良信用的风险, 况且筹资资金一般只能解决短期性问题, 若出现差错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外界声誉。其主要表现形式:商业交易赊销过多使付款时间比较集中, 到期企业支付大量的资金而使正常的生产经营受到阻碍, 资金的周转略有困境就不能及时支付而产生的风险;另外如此产生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关联效应, 多次发生会产生企业信用等级降低的风险, 进而影响企业的筹资和经营状态。

三、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的对策

综合分析企业筹资方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面临的风险程度差异, 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战略和目前经营情况, 在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防范筹资风险的发生, 以满足其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 有效合理规划以确定最优化资本结构

所谓最优化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筹资成本最小化目标的资本结构。企业需要权衡债券资本与股权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使其保持在合理范畴内, 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和外界声誉的提升。如果一个企业仅有股权资本没有债券资本, 虽然筹资风险基本不存在但是企业的收益水平不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反过来, 企业没有股权资本作保证也难以从外界吸收债券资本来补充其资金不足。但是, 如果债券资本在总资本中所占的比例过大, 虽然可有效降低资本成本和提升企业受益, 同时也加大了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总而言之, 企业需要进行有效合理的资金筹划工作确定一个最优化的资本结构, 权衡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之间的利害关系, 使企业能够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 筹资方式的选择要有据可依

企业的筹资方式包含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 如何及时、有效地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 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最优化尤其重要, 需要在一定的依据指导下进行筹资决策。一方面需要筹资与用资成本最低, 前者指资金筹集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 后者为支付的股息或借款利息, 企业应综合考虑各种筹资方式的优缺点及成本费用的支出, 分析计算各自所占的比重以达到筹资成本与用资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另一方面需要规避或降低财务风险, 不同的筹资方式而产生的还款压力不同, 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影响程度不同。

(三) 选择适当的筹资时机

企业能够把握客观存在的筹资机会, 不仅影响企业筹资收益还关系着筹资风险。企业筹资机会的选择需要认真研究资本市场供求变化情况, 关注市场利率变动所带来的筹资风险, 掌控利率变化趋势, 及时做出合理的反应以防止错失良机。

摘要:瞬息万变的市场经营环境给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各种机遇与挑战, 而充足的资金实力是企业迎接和妥善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的根本保障, 是企业展开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内外投资规划的前提保障, 故企业的筹资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应给予特殊的关注。文章首先介绍企业现有的各种筹资方式及其优缺点, 接着分析各种不同类型筹资方式下需要面对的风险, 最后提出有利于防控企业筹资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筹资方式,筹资风险,对策

参考文献

[1]卞云青.浅谈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风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 (10) .

[2]李红峰.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2 (15) .

[3]谢立广.我国企业筹资渠道与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2 (02) .

[4]杨萍.浅谈中小企业筹资风险现状及其防范[J].经济师, 2013 (07) .

论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 篇4

筹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交易的多样化, 企业面临的筹资方式和途径也日益丰富。各种筹资方式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企业所需资金来源的不同, 将资本分为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前者主要指企业的自有资本、留存收益等;外部资本就是常用的银行借款、股票、债券、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等。两种类型的资本各自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 企业也需要根据当期的资金需求规模和实力及发展战略规划来选择。

内部资本区别于外部资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动用的是企业自有资金, 不需要支付筹资利息。动用该部分自由资金承担的主要是机会成本, 综合资本成本总体比外部资本低。但是, 因为自有资金大部分是未分配利润, 如果企业使用的是内部资本, 会导致股利分配减少, 影响到企业的股价和投资方投资意向, 收益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外部资本使用过程中承担的则主要是持有成本, 即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利息、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和支付给企业、个人债权人的债务利息。这种资本成本是企业可以控制和测试的, 风险程度比内部资本要小的多。但无论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还是通过发行债券筹资获得的资金, 在用途上有较严格的规定, 附带条件相对较多, 运行成本又比较高。而且定额的利息支付与股息分配又会限制企业的资金自由度, 资金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期, 不同的资本理论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认为企业应倾向于先动用内部资本, 无法满足时再寻找外部资本。有些学派则主张以外部资本筹资为主, 并且优选债务筹资, 其次是权益筹资。对企业来说, 最明智的选择是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来确定。具体地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 筹资规模和企业规模。筹资规模是与企业资金需求量成正比的。所以, 企业应该根据当期或者某个项目的资金需求量来确定筹资规模。企业规模也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主要判断因素, 一般地只有资产规模较大、有足够的利息支付保障能力的企业才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方式。第二, 筹资时机。资本市场瞬息万变, 企业筹资时也必须有合适的时机, 可适当地借助金融中介机构等专门分析师对资本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做出合理的对比分析, 然后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时间进行筹资。第三, 筹资成本。筹资成本是企业在比较与选择各种筹资方式时最主要的指标, 除了比较个别资金成本高低外, 预测筹资后企业的综合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是衡量资金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到企业整体资本成本最低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第四, 筹资风险与筹资收益。风险与收益是企业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必须考虑到的。筹资活动可能引起的风险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经营风险, 还有金融市场引起的财务风险。而且筹资风险的大小与不同性质的资金比重密切相关, 也直接关系到企业该项筹资活动所得到的利益。只有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筹资风险, 并合理保证项目收益与筹资风险的匹配, 才能做出最优的筹资决策。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现状

无论企业筹集内部资金还是外部资金, 都会面临筹资风险, 大概分为权益性筹资风险和负债性筹资风险。绝大多数企业也已经对筹资风险的管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但是分析来看, 还是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

1、分析与预测能力较弱, 未建立长期的筹资战略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筹资行为上出现的致命问题就是满足于眼前利益, 未从长远的发展高度上考虑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收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而且因为自身整体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差,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无力承担严酷的金融市场风险的考验。如果此时再缺乏科学的长期筹资战略规划, 没有合理的资金结构与资本收益分析, 企业想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难度很大。

2、筹资决策欠妥, 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类型是比较复杂的体系。虽然负债筹资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筹资方式, 但因为负债筹资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并不是说负债越多越好。任何一种资金来源超过了合理的资本比例, 不仅不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动力, 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企业必须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资本比例的测算, 保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降低筹资风险。另外, 当期很多企业对资本结构的确定一劳永逸, 在筹资初期确定数量比例之后, 就不再理会, 只有在金融市场出现不可改变的风险时才被动地做出调整。资金的使用率大大下降, 根本无法获得预期的资金收益。

3、资金的流动性差, 企业使用资金的主动性有限

有些企业在安排资金结构时急于满足筹集资金当期的资金需求, 未对筹资之后的资金流动性做出适当的考虑。比如因为当期自由资本较多选择动用内部资金时, 一旦因为股利支付或分红影响企业的股票市值, 企业不但在筹资收益上确定性性增加, 风险增大, 而且使企业使用资金处于被动地位, 无法及时地调用资金满足其他发展需求。同样, 如果依靠大量的债务资本, 负债的定额、定期利息支付要求以现金偿还, 企业的现金流动性降低, 经营发展受限, 严重地甚至会造成企业被市场淘汰。

4、筹资活动管控不严, 存在私利行为

当期我国的资本市场整体上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管体制, 对筹集资本的程序、资金使用规范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出现不合法的行为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惩罚。在企业个体方面, 对筹资管理也未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资金用途规范机制、应收账款回收机制、资金风险管理机制、人员管理绩效考核机制都是缺口, 企业财务管理是极不规范的。同时, 因为财务反映的资金活动不准确、不全面, 企业决策者无法通过筹资信息及资金运动的财务活动记录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无形中又加大了筹资风险。

三、企业有效管理筹资风险的对策

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是不同的, 具体的筹资风险管理对策也不同。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可以遵循。

1、制定科学的长期筹资战略规划, 合理安排筹资渠道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放远眼光, 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立场上, 安排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对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客观分析, 结合自身的判断能力, 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 并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审批程序, 合理确定内部筹集规模和外部筹集规模的比例。如果企业当前的经营状态良好, 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经营风险, 企业就可以大部分采用权益性融资, 将风险和收益同时由股东承担, 激励整个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 为企业的预期收益而努力, 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

2、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 优化资本结构

事实上, 最佳的企业资金筹资安排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销售部门需提供企业短期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企业发展计划, 然后财务部根据此分析得出企业资金比例结构, 做好各种预算计划, 制定企业的融资计划, 将所筹集资金统筹到各部门, 优化资金配置, 把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筹集有机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企业有一个合理的偿还期限,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给企业充足的资金自由度, 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此外, 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应该是动态的, 对筹集到的资金应该全程监控, 对其使用、效益等全面了解, 并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不同类型资金比例, 保证企业资本结构下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

3、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预算控制

资金是企业运作的源泉,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稳定经营的根本保障。首先, 加强现金管理。企业持有现金也是有成本的, 富裕或短缺对企业的总体经营利润都是不利的。所以企业应从综合的角度上同时考虑到企业持有现金的盈利能力和总体资产利润率, 加强对现金的控制, 降低筹资风险。其次, 加强企业重点资产项目的管理。当前企业往来形成的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筹资引起的风险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 客观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控制应收账款的比例和规模, 避免过多的在途资金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4、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创建良好的筹资环境

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第一, 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 明确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类型和性质。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做出合适的风险防范对策。第二, 建立完善的筹资风险管理制度。处于市场竞争中, 企业必须提升自己的实力独立承担风险, 结合财务做出的资金预算方案, 通过科学的估测风险, 控制和处理发现的风险隐患, 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三, 提高财务人员风险分析能力, 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处理方法。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以高效率为标准, 在人员选聘上就应该强调该项目负责人的专业分析能力, 保持对风险因素的高度敏感性。同时更新和改善落后的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系统的及时性、准确性, 借助市场上已有的风险分析软件,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保证资金正常运作, 实现企业的预期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王小方:论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与识别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6) .

[2]马小会:论企业筹资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统计与咨询, 2008 (2) .

[3]陈琴:关于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规避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2) .

[4]李家朴:企业筹资风险与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 .

[5]缪臻彦:浅析企业筹资方式及筹资风险风范[J].企业导报, 2009 (4) .

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分析 篇5

1 企业筹资方式

企业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外部筹资和内部筹资两大方面。

1.1 外部筹资

(1) 发行股票。

发行股票是一种直接筹资方式, 是股份公司获取自由资金的基本途径。但此种筹资方式是很多企业可望不可及的, 一旦成功发行股票, 资金的使用成本将是其他企业无法相比的。随着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不断发行股票可提高自由资本占整个资金的比重。由于发行股票而募集到的资金无需偿还, 因此, 就资金偿还而言, 基本上是零风险。

鉴于发行股票方式所筹资金无需偿还和筹集资金巨大的两个特别优势, 公司上市、发行股票, 已成为当今多数企业筹资的终极目标。其缺点是筹资成本相对较高、分配股利无法抵扣税款、发行费用相对较高。

(2) 银行借款。

目前, 大多数企业都在运用这种筹资方式, 而且融资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都可以操作。向银行借款分为短期借款、中期借款、长期借款三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的需要, 合理选择各种不同期限的银行借款, 以解决企业经营的资金需求问题。银行借款这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速度较快, 并且银行借款产生的利息比其他借款方式要低得多。主要缺点是银行借款属于债务性资金, 必须按时偿还, 否则将会引起官司问题。

(3) 吸引直接投资。

吸收直接投资主要是企业按照“共同经营、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原则吸收的最直接投资资金, 形成企业资本金的一种筹资方式。企业直接投资的投资者属于企业的所有者, 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利, 对企业经营控制权有较大的影响力。吸引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种类较多, 包括现金投资、实物投资、产权投资、土地使用权投资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吸收的直接投资资金属于企业的自有资金, 能够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增强企业实力, 主要缺点是容易分散企业的控制权。吸收直接投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措资金的一种基本方式, 是目前企业最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

(4) 发行企业债券。

发行企业债券主要是企业依据规定的法定程序在一定期限内偿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期限的债券。现目前, 发行的企业债券多属于长期债券。利用债券筹资利息在税前支付, 成本相对较低且债权人无股权, 有利于公司掌握控制权。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化发展, 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大企业信用高、偿还能力强, 发行企业债券是很好的筹资选择。但是企业债券筹资风险较高、限制条件很多、筹资金额有限、必须定期支付本息, 特别是在企业困难时期, 债券将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打击。

(5) 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筹资是利用商业信用进行融资行为, 即利用延期付款的方式购入企业所需的商品, 或利用预先收入货款、延后交付商品的方式, 得到一笔期限较短的资金。其主要有赊购商品、商业汇票、预收货款三种较为常见的形式。商业信用筹资的主要优点是商业信用容易取得, 企业有较大的机动权, 企业一般不用提供担保;缺点是商业信用筹资期限短、成本高, 容易恶化企业的信用水平以及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6) 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对承租人所选定的租赁物件, 进行以其融资为目的购买, 然后再以收取租金为条件, 将该租赁物件中长期出租给该承租人使用。其优点主要有限制条件较少、筹资速度较快、财务风险较小。但是筹资的资金成本相对于发行债券和向银行借贷来说都要高, 某种程度上会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负担。笔者以前就职的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下属的机械化公司部分机械资产就属于融资租赁的筹资形式, 有利于实现企业跨行业、跨地域的拓展和联合开发, 快速构建投融资平台, 走集团化上规模的经营道路。

1.2 内部筹资

内部筹资主要是企业与自愿集资员工的主观意愿达成一致的结果。其优点主要有内部筹资相对风险较小、手续简单、筹资速度快等。缺点是企业如不能扭转经营状况, 集资员工很可能不能如期收回集资款, 可能会给企业、职工和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走向破产。笔者以前就职的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在2005年进行宿淮高速公路路面21标工程建设中, 就采用了内部职工集资购买沥青搅拌楼和沥青路面摊铺设备的筹资方式, 对本项目按机械折旧和完成工作数量进行单独核算, 既解决了企业的筹资问题, 也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职工的投资理财渠道, 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变相的企业职工福利。因有了这个成功的先例, 企业内部筹资成了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众多项目筹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企业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风险是指由企业债务筹资引起不能按期偿还的风险以及自身利润下降所产生的风险。筹资风险是针对企业债务筹资的偿还能力而言的, 不同筹资方式其偿还压力也就是风险不一样。一般来说, 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这种主权资本属于长期占有的资金, 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 风险则几乎不存在, 而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租赁这种债务资本则需要还本付息, 不同的期限, 不同的金额, 不同使用效益的资金风险也不同。筹资风险影响因素主要来自两个大的方面:

2.1 筹资风险内因

(1) 负债的规模。负债的规模是指企业负债资金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例以及负债的资金总额。企业负债规模大, 则利息费用支出增加, 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 负债比重越高, 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利息) ]越大, 股东收益越小。所以, 负债规模越大, 将导致财务风险增大。

(2) 负债的利息率。在相同的负债规模下, 负债利息率决定了企业的实际利润额。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企业所负担的利息费用支出就越多, 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会更大。因为在息税前利润一定的条件下,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财务杠杆系数越大, 股东收益受影响也越大。

(3) 负债的期限。负债期限结构不当, 这一方面是指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安排, 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资金和偿还负债的时间安排。企业长短期债务的结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正常运行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2.2 筹资风险外因

企业筹资风险外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国际国内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主要有国际汇率波动、银行利率波动、国际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项目产品的价格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涨下跌、通货膨胀、国际或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利率的直接或间接变动, 也会造成项目价值贬值或收益受损。

另一个是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日常生产活动中的固有风险, 例如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实力变化、法律法规的变化等等。象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这样的公路建筑企业, 如果不能按计划完成项目的建设而影响计量资金及时到帐的风险就属于经营风险, 比如原材料供应断档、设备安装使用不合理及管理混乱等引起项目不能及时交付业主以及由于物价上涨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

3 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是不同的, 具体的筹资风险管理对策也不同, 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可以遵循。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进行筹资风险的防范。

3.1 合理确定财务债务比率

企业在筹资管理过程中, 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确定最佳的资本结构, 使之尽量达到最优化。一方面, 企业在筹资决策中, 应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并在追加投资中继续保持最佳结构比例;另一方面, 对于那些原来资本结构不尽合理的企业, 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 尽量使其资本结构趋于合理, 以至达到资本结构最优化。因此, 要通过比较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的比率, 同时也要考虑企业债务的清偿能力, 努力做到企业资金的筹集量与企业资金的需求量相互平衡。

3.2 优化组合, 选择科学合理的筹资方式

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立场上, 安排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成熟经验的财务和管理人员, 建立内部人才队伍, 加强对企业内外部筹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客观分析, 根据企业的经营现状及时调整企业筹资方式, 进行严格审核、科学论证筹资程序, 结合内外部因素优化调整筹资规模和筹资比例。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为减少筹资风险, 就选择了较多的筹资方式, 通过科学的分析比较, 进行了有机组合, 并采取了定期分析和调整比例的动态管理措施。

3.3 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掌控

首先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 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降低筹资风险。其次, 客观科学地分析信用机制, 以企业的经营现状来优化科学投资, 避免盲目的决策带来经营的资金损失。最后, 进一步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 及时清理财务往来账, 专人负责清欠工作, 定期分析汇总, 及时回笼资金。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在清理往来账方面就专门成立了专业的清资管理小组, 主要负责各项目的往来账清理工作, 包括对各项目每两月一次的定期检查、每月两次的提醒督促, 对欠账单位每月进行梳理分析、安排专人进行跟踪催款等, 并把往来账与各项目的年终绩效考评进行了有效结合, 使得江苏润扬交通工程集团的往来账清理比较及时, 坏帐极少, 从而有力地降低了企业的资金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 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风险的控制已成为企业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 很好地解决筹资方式的选择问题, 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尽量规避或减小筹资风险, 让企业步入资金的良性循环轨道, 扩大企业的经营, 为企业赢得最大价值, 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卢家仪.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78-99.

[2]王会云.谈企业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J].现代管理科学, 2003, (3) :22-23.

[3]张流波, 刘志惠.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综述[J].财会研究, 2006, (5) :48-52.

企业筹资方式及其筹资风险分析 篇6

(一) 发行股票的筹资方式

发行股票进行企业资金筹集主要针对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股票作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有价证券, 是股份公司股东的一个凭证, 它代表了对股份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发行股票成为了股份制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主要方式。

股票筹资具有风险小:没有固定利率以及到期日并且属于永久性投资, 股东不能撤资。间接增强企业的社会信誉促进公司绩效升级:发行股票必须具有良好的业绩和社会信誉等优点。

但也有筹资成本高:发行费用较高, 股利要在税后净利润中支付。易导致股权结构变化:发行新股票后, 股权结构变化容易影响企业的控制权。

(二) 吸引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

这里的吸引投资主要是指吸收直接性的投资资金。吸收直接投资主要是指企业按照共同经营、共同投资、共享利润、共担风险的原则直接吸收来自国家、企业法人、个人的直接投资资金。其中, 直接投资的投资者都是企业的所有者具有相应的经营管理权利。吸引直接投资的筹资方式囊括的资产种类众多, 包括:现金、机器设备、物资材料、厂房、人才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等。企业吸收的直接投资资金属于企业的自由资金, 能够增加企业的信誉度和借款能力, 有利于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

(三) 向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

向银行借款分为短期借款、中期借款、长期借款三类。时间期限一般分别为1年以内、一年以上5年以内, 5年以上。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筹集资金的密度选择不同期限的借款, 以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向银行借款是企业与银行之间协商的结果, 筹集资金的速度较快。同时, 弹性很大, 遇到特殊情况可与银行协商解决, 修改相应的借款数量和期限。并且银行的利息较其他借款方式相对较低。向银行借款的筹资方式主要缺点在于筹资风险较大。

(四) 发行公司债券的筹资方式

发行公司债券主要是指公司或者企业依据法定程序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偿还本息的有价证券。其作为公司筹集负债资金的主要方式之一, 可以分为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短期债券即在一年以下, 长期债券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现目前发行的债券多属于长期债券。利用债券筹资利息在税前支付, 成本较低且债权人无股东, 有利于公司掌握控制权。但是债券筹资风险较高, 定期必须支付本息, 特别是在企业不景气时, 债券会给企业致命的打击。

(五) 商业信用筹资方式

利用商业信用进行企业筹资中的商业信用主要是指商品教育过程中的延期付款或者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 这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信誉关系的一种直接运用。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筹资的方式多种多样, 适用范围广, 属于短期筹资的最佳方式之一。其中主要的形式有赊购商品、商业汇票、预收贷款等三种。商业信用筹资方式没有实际成本, 条件限制少, 但期限较短, 风险较大。

(六) 融资租赁筹资方式

融资租赁是出租人在承租人给予一定的报酬的情况, 给予承租人在约定期限内占有和使用某种财产权利的一种契约关系。融资租赁又叫财产租赁, 是一种长期性的租赁方式。其优点在于筹资速度快、限制条件少、财务风险小。但是筹资的资金成本较高, 会比向银行借贷和发行债券都高, 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沉重的负担。镇江文化广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五个子公司都是属于融资合作的形式, 有利于实现企业“跨媒体、跨地域、跨界的拓展和合作, 构建投融资平台, 不断完善和延伸产业链”。

(七) 利用外资筹资方式

在国内资金不足的时候可以考虑利用外资, 根据相应的情况可以采取合作经营、合资经营、联合经营、合作生产以及外资独资经营的方式进行筹资。同时, 可以采用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设备技术对企业进行改革, 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状况, 实现企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企业筹资风险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

企业的筹资风险是指由债务筹资引起不能按期偿还的风险以及自身利润下降的风险。筹资风险是针对债务筹资的偿还问题而言。其影响因素来自内外两个方面:

(一) 筹资风险的内因

其一, 负债的规模问题。负债的规模主要是指负债的资金总额在企业资产总额中的比例高低以及负债的总额大小。企业负债的规模越大, 企业的利息费用越高。企业收益一旦有所降低, 企业的风险将会变得很大。

其二, 负债的利息率问题。在同样的负债规模下, 负债的率息率决定了企业的实际利润问题。这关系着企业的运营管理, 负债的利息率越高, 企业所支出的债务就越高, 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其三, 负债的期限问题。企业所拥有的长短期债务结构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该进行短期筹款的时候却选择了长期筹款, 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

综上所述, 根据企业自身情况科学合理选择筹资方式十分重要, 对预防企业风险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 筹资风险的外因

企业筹资风险的外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经营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中固有的风险, 例如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竞争对手实力的变化、政策法规的变化等等。另一个是国际国内金融市场的变化。例如遇到金融紧缩时, 银行的借款利率会大幅上涨, 企业负担相应加重, 甚至破产。

三、企业筹资风险预防及解决对策分析

(一) 科学选择筹资方式, 实现长期性筹资战略部署

首先, 树立科学的企业管理理念, 着眼未来, 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 科学化筹资风险管理理念。其次, 加大对企业内外部筹资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 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及时调整筹资方式。同时, 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论证严格筹资审核程序, 结合内外部因素科学调整筹资规模和筹资比例。最后, 以市场分析为依据, 以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为根据, 在筹资风险分析的基础上, 激励企业员工参与筹资方式的选择与实施, 实现高效利用资金,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 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升级筹资期限组合

最优化的企业资产结构及筹资期限结构都是在企业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施完成。例如销售部门需要的是短期性的筹资和中长期的发展资产支持。在这种情况下, 财务部应当根据市场部、销售部、投资处等各部门使用资金的规模和期限做好各种预算, 制定科学合理的融资计划, 将筹资期限进行优化组合。

此外, 动态化企业管理, 市场化资金筹集方式, 全程监控筹资过程, 对资金的使用和效率进行全程监控, 促进资本的有效利用, 避免出现由于企业经营不良而引起的筹资风险。

(三) 强化企业资产管理, 加强资金内部控制

首先, 加强对现金的管理。从企业整体的角度进行现金的控制,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扩大企业总体资产的利润率, 降低筹资风险。其次, 加强对企业重点项目的管理, 加强对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 及时清欠, 完成应收款项的管理工作, 及时回笼资金, 避免资金链断裂。最后, 客观分析市场形势, 科学分析信用机制, 以企业的经营状况为依据实现科学投资, 避免盲目所带来的资产损失。

(四) 健全筹资风险管理机制, 做好风险防范措施

首先, 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 明确风险管理的范围和内容, 针对不同类型的筹资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其次, 建立完善筹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 通过财务预算科学估计筹资风险, 控制并处理潜在隐患, 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最后, 专业化财务队伍, 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风险能力。同时, 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办法, 借助风险分析系统, 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妮娜.浅析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J].现代商业, 2010 (9) .

[2]孟丽霞.试论解决短期筹资风险的几个方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0 (15) .

筹资实践 篇7

一、高校筹资渠道分析

高等学校要想实现快速发展, 应该在努力争取政府稳定的、不断增长的财政支持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多渠道、多方式地筹措资金, 以不断满足高校教育和科研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当前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指的是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下拨到高校的资金, 包括对计划内学生按人头下拨的预算内资金, 由生均定额乘以在校生数加专项补贴构成, 它是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 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未能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 目前,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同时, 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的能力也是有限的。

2. 学费收入。

当前, 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 学生的学费已成了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用于维持学校正常运作的办公费用、教研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学生活动费用以及教职工的工资发放等。但是按照国家定价的规则和计划原则, 学费标准不得高于生均培养成本的25%, 也就是说依靠该项收费也不可能进行发展建设。

3. 银行贷款。

高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就要解决发展与经费供给的矛盾, 银行贷款应可以用于维持高校正常运营的办公经费开支、教研设备的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 适度的银行贷款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发展。同时, 近年来教育投入日益受到银行机构的重视, 银行通常认为, 高校不仅具有充足的生源可带来稳定的资金收入, 而且有稳定的财政拨款, 教育投资比企业投资的风险更小, 安全性更高。因此, 银行贷款已成为我国高校自筹资金的主要来源。

4. 社会筹资。

社会资金是指来源于除学校和政府之外的各种社会团体和个人的资金。近年来, 各高校在资金不足的压力下, 开始转向社会积极寻求资金支持, 特别是在后勤服务设施方面,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缓解了资金的压力。高等学校可以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 引进资金办教育, 减少学校的贷款压力。目前, 社会筹资可以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开发商垫资学校基建项目分期付款方式, 尤其是重大的基建项目, 可以通过招标选择开发商, 学校首付一部分基建资金, 再由开发商垫资兴建, 交付使用后, 余款由开发商先垫付, 后由学校逐年还清。同时, 高校可以以土地、学校的声誉、人力资源、科研技术等入股, 与开发商合作办学或开发科研项目等。

5. 社会捐赠。

募捐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一些大学应对经费紧张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 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募捐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社会捐赠在高校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高校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 通过政府的制度支持和政策引导, 建立专门的募捐筹资机构及专业化的募捐工作队伍, 引入激励机制, 扩大募捐范围, 进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使我国高校募款机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6. 通过新型办学模式或教学服务种类等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增加办

学收入, 如国际合作办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短期培训、各种资格证书培训等。

二、高校筹资风险应对措施

随着高校筹资渠道向多元化发展, 它在贷款、投资、经营等诸方面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在新形势下, 如何确保以最低的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筹集到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资金, 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 保持科学合理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

银行贷款可以解决高校经费投入不足与教研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的矛盾, 可以改善教学和科研条件, 因此高校因发展需要可以向银行贷款筹资。但是, 由于风险管理机制的缺失, 高校在作出筹资、投资决策时, 普遍未进行可行性分析, 导致过度举债、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财务状况恶化等问题。高校向银行举债一般都是用于长期的基础性设施建设, 由于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不确定因素众多, 因此必须坚持贷款数额适度、注重投资效益等原则, 贷款项目和额度必须经过严格、科学的可行性论证, 并对投资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负面因素制定应对预案。同时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还贷计划和措施, 保证到期偿还债务本息, 确保教学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总之,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校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负债规模和负债结构, 既要充分利用负债来增加对教育和科研事业的投入, 在扩大办学规模和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提高获利能力, 又要规避因过度举债而增加的财务风险

2. 高校后勤社会化, 利用服务资源筹资。

高校应通过进一步加大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步伐, 完善后勤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组建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 使之能够合理、充分利用学校的服务设施等资源, 在坚持为教学科研工作和广大师生服务的前提下, 将服务资源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进行多种经营, 以增加收入。

3. 校企联合, 充分利用高校无形资产优势,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在科研方面, 高校不仅有硬件设备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而且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目前国家对高校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和营业税。美国高校每年掌握着三千多亿美元的巨额科研项目经费, 通过科研成果的出售与转让, 其所获收益可占高校自筹经费的23%以上。可见, 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争取科研项目, 并把科研成果以专利的形式出售或转让, 这是高校一条卓有成效的生财之道。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雄厚的科研力量和品牌优势, 大力开展横向经济合作, 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一方面, 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委托高校培养人才或进行产品研发, 而高校则依靠自身教学与科研优势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 如与企业联合开发新工艺或新技术, 与企业合作申请地方政府研发、项目基金等, 高校和企业通过优势互补, 在合作过程中将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各自获得收益。

4. 高校应该通过成本控制、组织结构调整、资产管理、人力资源激励等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不断挖掘自身潜力,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高校要加强理财的意识与能力, 积极盘活自身的资源、资产,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 建立各项合理的管理制度, 提高教研质量和效益, 可以使经费使用更加合理。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为例,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实施, 通过一定的财权和事权下放, 可以充分调动内部人员的积极性,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紧张的压力。

总之, 高校一方面要考虑如何筹措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同时, 高校应对筹资规模、筹资结构、偿债渠道、资金用途、效益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实施全面控制, 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保证高校教育和科研事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摘要:随着高校建设的快速发展, 财政拨款已难以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 高校要谋求发展, 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 文章对拓宽高校筹资渠道、构建科学合理的筹资结构进行了分析, 并对高校筹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出对策, 旨在加强高校筹资建设管理。

关键词:高校,筹资,风险

参考文献

[1].赵守荣, 乔玉梅.高校筹资风险的对策研究.甘肃高师学报, 2008 (5)

[2].刘亚荣.筹资多元化框架下的普通高校应对策略解析.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3)

[3].高尚.多元筹资:大众化背景下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8 (6)

[4].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会计之友, 2008 (20)

[5].陈丹.规模扩展背景下高校筹资发展方向探析.现代经济信息 (学术版) , 2008 (9)

【筹资实践】推荐阅读:

筹资05-12

融资筹资06-15

筹资活动07-01

筹资管理07-04

筹资渠道07-30

筹资原因08-15

筹资费用09-01

筹资风险10-28

筹资问题10-29

卫生筹资11-01

上一篇:负性情感下一篇:产褥期产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