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筹资管理(共7篇)
高校筹资管理 篇1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传统意义上的“精英式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随之带来的是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经费需求逐年增长。高校建设的扩张, 如征地、兴建教学楼、学生宿舍、图书馆、实验室和购置设备等教学硬件设施, 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高校经费来源主要分三部分, 即政府拨款、学生缴费和高校自筹, 这些资金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所以, 为了保证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解决资金供需缺口, 各高校都必须加强筹资管理。
一、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量
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量是筹资过程中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筹资过多, 会造成资金闲置、浪费, 增加筹资成本, 尤其是筹集的负债资金过多, 容易造成偿还困难, 增加财务风险;筹资不足, 会影响用资项目的进展, 甚至可能影响到高校正常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 从而影响高校持续健康发展。因此, 高校在进行筹资活动之前, 必须根据高校对资金的需要量科学合理地确定筹资数量。筹资数量一般采用预测的方法来确定。筹资数量既要满足高校各方面对资本的需要, 又不能有过多的闲置资本。这样才有利于降低资本成本, 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高校需要的资金量根据需求的种类基本可分为相对固定的资金需求量和弹性的资金需求量。相对固定的资金需求量主要指定期发生、基本不变或变动不大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量, 包括:职工基本工资、津贴、福利费用、日常办公经费、水费、电费、电话通讯费、汽车费用、学生的奖学金、毕业设计费用、图书采购和按教学科研计划采购储备的教学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 该部分资金量的预测可采取定性定量分析法确定。弹性的资金需求量指需求的时间和资金量都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变化较大, 难以事先控制, 如大型设备购置、基本建设支出和突发性的支出等, 该部分的资金需求量需按最终的合同和协议来确定。
二、筹资方式多元化, 优化资本结构
(一) 政府拨款
政府拨款, 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下拨到高校的资金, 包括对计划内学生按人头下拨的预算内资金, 对科研项目下拨的科研经费及其他专项资金等。
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未能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 使得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首先高校应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来扩大知名度, 提高办学能力。另外, 各高校应积极与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沟通, 争取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支持, 以争取得到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
(二) 学费
学生收费管理制度执行乏力, 学费收缴不上来, 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所以, 应提高学生主动交费意识, 定期向学生讲解收取学费的必要性,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缴纳学费是其义务。同时制定按时交费的管理措施, 制定学费收缴与学籍注册管理办法, 减少恶意拖欠学费的学生数量。
(三) 学校事业收入
学校事业收入主要包括校办产业收入及科研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是指高校从其投资创办的校办公司、企业中取得的收入, 或在其投资企业的盈利分配中取得的收益, 构成高校的又一办学经费的重要补充。科研服务收入主要指高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包括通过科技项目、开展科技协作、转让科技成果, 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
(四) 负债筹资
负债筹资主要可通过银行贷款或发行教育债券。负债筹资, 能为高校增大可利用的资金, 更大可能地用活资金, 解决高校资金临时周转困难的问题, 但负债给高校带来效益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定的财务风险。负债规模过大, 超过学校承受能力, 就会影响学校正常运转, 加大学校的财务风险, 甚至搞垮学校财务。为减少偿债风险, 负债必须适度。
(五) 通过BOT方式, 充分利用社会资金
BOT模式是当今世界通用的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方式, 一般适用于投资规模大, 经营周期长, 急需上马却又缺乏资金的基础设施项目, 该项目应具有稳定的投资收益率。目前, BOT模式已在很多高校得到广泛的应用, 特别是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经营性的项目上效果显著。BOT模式一方面解决了学校的资金困难, 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校的财务负担。
(六) 创立募捐机制, 增加捐赠收入
在国外, 大学接受社会捐赠是一种普遍的做法。我国高校捐赠的管理工作起步较晚, 无论从捐赠的数量上还是捐赠的制度保证上与发达国家都有较大的差距。我国高校要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的筹资经验, 建立良好的捐资助学氛围, 增加高校捐赠收入。首先, 从事募款工作的人员职能应专业化, 在公共关系、心理学、营销学等方面要具有专业化的水平, 在募款活动中具有较强的社交和感染力。其次, 募款形式要多样化, 除现金捐赠外, 还应拓宽到其它形式, 如有形资产捐赠、不动产捐赠等。最后, 为调动社会捐资助学积极性, 通过各种各样的募款计划使捐赠人与学校双方获利, 让捐款人名利双收, 从而使更多人愿意向高校捐赠。
三、高校筹资管理中应加强的方面
(一) 树立新的筹资管理观念
高等学校办学资金筹集不再单一依靠政府拨款, 而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 通过办学广开财源, 树立以“开源为主体, 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思想, 积极培植财源, 增加学校财力。筹资观念的转变, 表现为由注重支出管理向注重收入管理转变。高校财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开拓新的资金来源, 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格局。
(二) 树立高校筹资的风险管理
每一项筹资方式都有一定的成本和风险, 因此高等院校要重视财务管理, 牢牢树立效益意识、风险意识。筹资时要充分考虑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根据高等院校发展的实际需要, 制定科学、合理的筹资规模、筹资结构和筹资方式, 尤其是负债规模。同时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 一是成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 监察、审计、财务、基建等重要职能部门参加的资金管理小组;二是经常对各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并对其使用效果作出正确评价, 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降低财务风险。
教育部与财政部制定了《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控制模型》, 通过一系列参考指标测算高校财务风险, 如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年末对外负债总额占学生总经费收人的比重、年末净存款占学校支出的比重等指标。对贷款规模过大的高校给予风险预警, 及时防范潜在的财务风险, 确保高校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高校应采取措施, 认真分析本校贷款的规模和风险状况, 并结合实际调整建设规模, 研究制定强化贷款管理的具体方案。高校主要领导人作为责任人, 如果因盲目举债造成浪费、损失, 要追究责任。
(三) 强化预算管理
高校要以综合财务预算管理为切入点, 将贷款资金有机地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 收支平衡”的原则, 要将当年度需要偿还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列入财务预算。同时加强静态和动态平衡、总量和结构平衡的有机结合, 并且将年度财务预算与学校的中长期规划、中长期预算有机结合起来。凡经审定通过或批复的预算应严格执行, 确保预算支出的刚性。
参考文献
[1]陈华亭.中国教育筹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兰功成.高校筹资风险原因及其防范[J].价格月刊, 2006 (12) .
[3]刘新民, 张盈盈, 吴士健.我国公立高校筹资的主要渠道及其趋势[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4) .
拓宽高校筹资渠道防范筹资风险 篇2
一、高校筹资渠道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 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它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相适应。高校要想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应该在努力争取政府稳定的、不断增长的财政支持的同时, 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多渠道筹措资金。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政拨款。财政拨款是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指的是由国家各级财政部门下拨到高校的资金。作为财政预算中的全供事业单位, 高校办学经费的原本渠道就是各级财政的预算拨款。长期以来, 财政预算拨款承担了高校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支出及基本建设支出等的全部责任与义务, 它是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但是, 政府在教育上的投资未能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面对近年来高校新校区基本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 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并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 但财政渠道仍是高校办学经费的最稳定、最安全和根本性的来源。高校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就应当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学校办学经费的投入。
2.高校事业收费。这是高校依据收费许可, 在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中取得的收入。事业收费筹集的资金是高校教学、科研、图书、仪器设备、后勤保障等支出的最主要来源。但是按照国家定价的规则和计划原则, 学费标准不得高于生均培养成本的25%。因此, 短期内靠进一步提高学费标准以增加学校办学经费来源没有可实现性。高校可以通过采用扩大招生规模和调整招生结构的方式来争取尽可能多的事业收费收入。
3.银行贷款。高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就要解决发展与经费供给的矛盾, 银行贷款应可以用于维持高校正常运营的办公经费开支、教研设备的更新、基础设施建设等, 适度的银行贷款有利于促进高校的发展。但由于银行信用贷款额度有限, 不能满足高校的需求, 且贷款所产生的利息也大大加重了学校的负担, 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高校必须以谨慎的原则把握好贷款金额与时间的度, 防范财务风险。
4.资产置换。高校的资产置换是指转卖或搬迁校区、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转让技术等手段获取高校发展资金的方法。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的区位优势, 将旧校区或部分分散的校区转让出去, 也可以利用土地级差把校区从比较繁华的城区搬到新大学城, 获得发展资金。
5.社会筹资。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持续发展的黄金时期, 投资教育的风险很小, 对社会上的投资资金很有吸引力。高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主体, 完全可以通过社会化的运作方式, 大胆采用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如学生公寓的建设, 可以通过投资者和学校签订相关的协议, 由社会力量根据学校学生公寓的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高校通过学生住宿缴费、校内特许经营权等对投资者的利益予以保障。
6.社会捐赠。接受社会捐赠是国外许多高校的较为通行的做法, 但目前我国高校的募捐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社会捐赠在高校资金来源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高校可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 通过政府的制度支持和政策引导, 利用其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校友分布较为集中的优势, 依托校友会、职教集团及其他优势, 尽可能多地争取捐赠的公益性资金。
7.通过新型办学模式或教学服务种类等外延式的规模扩张增加办学收入。如国际合作办学、成人教育、网络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短期培训、各种资格证书培训等。
各高校应本着明确资金需求, 明晰筹资渠道, 坚持财政主渠道筹资, 依据自身优势, 广开源头, 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 以保障高校教育事业的正常运行。
二、高校筹资风险
1.高校的收入来源风险。
目前高校的筹资渠道已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但财政拨款和事业收费仍是各高校筹资的重要渠道。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增加对高校的投入, 但财政拨款的投入基本上只能满足高校日常办学的需要, 无法满足高校大规模发展的资金需求。而对事业收费来说, 近几年正值我国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高峰期, 高等教育需求空前旺盛, 各高校均满负荷招生, 事业收费在经费来源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但适龄人口的高峰期过去后, 教育适龄人口将开始明显下降, 许多高校的生源将会不足。以河南省为例, 2011年高考报名人数85.5万, 比2010年减少近10万。如果高校的师资队伍素质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适应需求, 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学校的知名度, 进而会影响学生的就业形势, 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高校的事业收费。
2.高校的贷款风险。
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办学及基本建设投资已使高校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但目前财政拨款只能满足高校日常办学需要;事业收费不可能在短期内提高学费标准以增加学校办学经费;科研、社会捐赠没有可靠的机制保障, 很难在经济上对学校发展做出大的贡献。因此, 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只能靠银行贷款来解决。但如果高校盲目扩张, 过度负债, 缺乏投资风险意识, 最终会使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利息, 从而形成财务风险, 成为高校发展的威胁。
3.高校资金结构不合理, 使用效益低。
我国高校的资金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投入基础设施的资金比较多, 投入其他方面的资金比较少, 造成高校的发展不平衡。此外, 高校在资金筹集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筹资数额和筹资用途的随意性很大。资金结构的不合理必然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事实上高校的发展不仅应表现在基础设施的完善, 规模的扩大, 更多地应体现在为社会所培养的人才的素质高低和为社会所做的贡献的大小。
三、高校筹资风险防范对策
随着高校筹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高校在筹资、经营等方面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在新形势下, 如何科学合理的发挥高校财务管理的协调职能, 确保以最低的筹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筹集到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的资金, 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优化筹资结构。
要进一步优化高校筹集资金的结构, 就必须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 确定最优筹资结构, 选择切实有效的筹资方式, 多渠道地筹集资金, 最大限度地降低筹资成本与风险, 并做到合理安排, 充分使用,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避免重复投资, 以进一步缓解高校发展所需资金的压力, 进而促进高校全面健康发展。
2.财务决策科学化。
通过向银行贷款可以解决高校经费投入不足与学校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扩大的矛盾, 可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条件, 适度缓解高校办学压力。但高校在贷款之前必须慎重考虑, 科学合理地预测学校发展所需资金, 坚持数额适度、满足需要、注重经济效益, 使筹集到的资金既满足学校的发展需要, 同时又避免盲目举债, 降低学校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3.强化监督管理。
从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的具体情况看, 一些高校监督不到位, 仅仅是走过场, 并没有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要强化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 就必须加快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充分发挥高校内部监督制约潜力, 切实加大财务与资金调度力度, 做到财务管理决策和资金使用都通过科学论证与集体讨论, 增加资金筹集的透明与公开,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严格绩效管理。
由于高校财务管理和资金筹集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 相关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着不足与漏洞。因此, 必须加快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绩效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绩效考核管理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主动参与财务管理与资金筹集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规范的监督制约新机制。对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人员进行表扬与奖励, 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评优评先及晋升晋级的主要依据。反之则进行通报批评, 并追究相关责任。
总之, 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的筹措在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在考虑如何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同时, 也要对筹资规模、筹资结构、资金用途效益及存在的风险等诸方面实施全面控制, 防范财务风险, 确保高校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 办学经费短缺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制约瓶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资金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多渠道筹资已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 随着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大, 高校在筹资、经营等方面的风险进一步加大。通过优化筹资结构, 科学化财务决策, 强化监督管理, 严格绩效管理等措施, 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确保高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筹资渠道,筹资风险,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薛玉莲, 李全中.财务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2]郭复初, 王庆城.财务管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
[3]冯锦慧.高校负债筹资风险及防范研究[J].会计之友, 2008 (20) .
[4]杨斌.中西部地区地方高校筹资渠道初探[J].财务与金融, 2010 (1) .
[5]刘平.高校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J].教育经济, 2011 (1) .
高校负债筹资成本浅析 篇3
一、高校负债的概念
负债, 尤其是银行贷款已经成为企业筹资的重要方式, 其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长期占据一定比例, 是企业资产的重要来源之一,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负债只是与企业负债的主体不同, 其是指高等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清偿的债务, 其产生于学校所进行的业务活动中, 是高等学校资产中属于债权人的那部分权益或利益。我国高等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
二、高校负债规模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显示, 目前我国高校共有2800亿元的银行贷款, 在2005年中国公办高校的银行贷款余额已达2000多亿元, 超过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教育经费的总和。厦门大学教授邬大光的一项调研显示, 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2500亿元。各个高校的校均负债金额也非常大。如湖北省现有85所普通高校, 其中, 湖北省教育厅进行预算管理的34所高校至2005年底的负债高达50亿元, 校均负债1.4亿多元。而据山东省人大财经委调查, 截至2005年5月, 山东省教育厅所属23所高校的贷款余额为75.4亿元, 校均负债近3.3亿多元。重庆市市属14所高校在2000年至2003年的银行贷款金额分别为1 86亿元、7.75亿元、20.11亿元和32.20亿元, 增幅达17倍多。表1列示了34所部属样本高校1995年~2000年对外负债情况。
三、高校负债筹资成本分析
高校在筹资过程中, 筹资成本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仅就负债筹资与其他形式筹资作简要筹资成本比较。
[例]某高校拟建学生宿舍一栋, 造价1500万元, 建成可供2000名学生住宿, 生均住宿费1200元/年。现有两方案可供选择, 甲方案, 从银行贷款, 利率为8%;乙方案, 与A建筑公司合作, 交由该公司建设, 并以10年住宿费偿付工程款。评价两个方案的优劣。
从表面上看, 乙方案很优惠, 学校不需付出成本, 就可以解决20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 并且10年后可以收回楼房, 等于空手净赚了一栋楼。事实是否如此, 这里采用管理会计的方法来具体分析。
(1) 净现值 (NPV) 分析法。
甲方案:净现值=1500万
乙方案:因为付给建筑公司的费用每年相等 (2000×1200=240万元) , 所以可通过求年金现值的方法求净现值。查表得, 10年期8%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71, 因此可得:
净现值=240万×6.71=1610.4万
分析可知, 甲方案支付成本现值为1500万元, 乙方案支付成本现值为1610.4万元, 需多付110.4万元, 从而得出甲方案从银行贷款要优于乙方案。
(2) 内含报酬率 (IRR) 分析法。
年金现值系数=原投资额/各年现金净流量=1500/240=6.25
查表得, 10年期9%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418, 10年期10%的年金现值系数为6.145, 即年金现值系数为6.25的内含报酬率应在9%到10%之间, 采用插值法得内含报酬率R:
通过分析看出, 甲方案实际支出利率为8%, 而乙方案实际支出利率达9.62%, 因此甲方案优于乙方案。很明显, 选用甲方案比较经济。上述分析如表2所示:
资金持有者持有资金目的是追求回报, 一般而言, 资金的回报率通常要求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高校采用银行贷款等形式的负债筹资, 在某些条件下其筹资成本要低于其他筹资方式, 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2》, 北京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
[2]谢立本:《对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调整》, 《教育财会研究》2005年第2期。
[3]张文兵:《如何纾解地方高校债务压力》,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4]彭华:《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经费筹措探析》,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王冲:《高校对外负债的三方博弈模型》, 《技术经济》2005年第8期。
[6]唐亚武、刘天佐:《高校负债融资方式的运用与财务风险的控制》, 《事业财会》2002年第6期。
[7]丁琳:《我国公立高校巨额银行贷款问责》, 《煤炭高等教育》2008年第2期。
[8]刘宇、周光、胡阳:《中国高校过度负债现象研究的发展和评价》,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6期。
高校筹资模式创新探讨 篇4
一、高校筹资模式现状分析
(一)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偏低
公办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主体地位,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也应该是高校教育支出的主体。目前我国国家财政性拨款总额呈上升的趋势, 但是财政拨款比例下降, 增长速度缓慢。依照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发布的报告, 200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为3.59%, 比上年的3.33%增加了0.26个百分点。这是目前为止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最接近4%的一年。这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连续第四年增长, 但仍未达到国务院所规定的4%的比例。因此, 在国家财政拨款占主体地位的情况下, 由于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偏低, 许多高校的发展经费不足也成为必然结果。
(二) 高校教育收费状况混乱
高等教育具有私人属性, 因此教育成本应该由国家、社会和个人来共同分担。因此, 学生学费成为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学费收入是指学生个人交纳的学费和杂费, 包括委托培养学生和自费生缴纳的经费和基建费。在一定程度减轻了国家的财政压力、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并在提高教职工待遇、调动高校办学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教育部1996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 “学费标准根据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的学费收费标准可以有所区别。”但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如何确定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学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例和不同类别学校之间学费的差别也一直无从确定。教育成本核算模糊, 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 造成目前在一些高校中存在乱收费, 收高费的现象。
(三) 社会捐赠机制不完善
社会捐赠是指社会各界对高校的捐赠赞助资金。教育基金是指允许政府、社会各界、外资等在高校建立各种形式的教育发展基金、奖贷基金、勤工俭学基金、科研基金等指定用途或非指定用途的基金, 如高校利用校庆活动或侨乡会等形式, 向海外华侨、校友、企业募集经费设立的基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捐资助学现象也开始在我国出现, 已经成为我国高校筹资中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 部分高校产业效益低下
产业收入是指高校自身从事生产经营所得以及举办各种研修班、培训班等的所得。政府为鼓励高校发展校办企业, 对校办企业实行减免税政策和政策性低息贷款。这种筹资模式增加了高校资金来源、减少了高校的支出。近年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高校校办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许多高校都成立了校办企业、校产公司或校产集团, 比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等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高校企业集团。这些企业得到高校在科技、人才和知识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弥补学校经费不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校产企业作为高校筹资的渠道之一, 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之后, 也出现一系列问题。目前高校产业普遍存在数量多、规模小, 效益低下等问题, 在经济上不仅没有给学校做出贡献, 有些还成了学校的负担, 甚至出现大量违法违规现象, 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究其原因, 主要是校办企业定位存在问题, 有些高校、只关心短期经济效益, 缺乏长远规划, 使得校办企业难以充分发挥所在学校的自身优势。另外, 有些校办企业责权不明确、管理不规范, 使企业自主管理、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也是造成校办企业效益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高校筹资模式创新发展趋势
(一) 发行教育彩票
为了支持体育和残疾事业, 我国相应发行了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为了支持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 使之获取足够的资金, 也可以相应发行教育彩票。发行教育彩票是将社会资金积聚起来, 形成一定规模, 为教育事业充分利用。为此, 可以对其使用途径进行限制:作为政府对高校支持的后备资金, 实行有偿支持, 如成立高校专项贷款、高校专项发展基金等, 以解决部分高校的筹资需要。发行教育彩票, 首先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发行教育彩票的程序、原则、投注、摇奖、中奖、收益的使用及监督等方面做出严格的制度规定, 待时机成熟逐渐形成有关教育彩票方面的法律。其次, 在发行教育彩票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指定或者委托相关机构具体操作, 并主动接受社会和法律的监督。最后, 高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彩票收入的使用管理, 坚决杜绝随意使用和浪费现象。
(二) 加强银行与高校信贷合作
我国应尽快完善有关银校合作的相关政策, 建立完善规范的规章制度及执行程序, 并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制止银行间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出现的不正当竞争。银行间的不规范竞争不仅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也会使高校的利益受到损害。此外, 银行还应该针对高校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评估方法, 健全银行信贷制度。从银行方面看, 高校作为事业性单位无法担保和抵押, 是贷款无法顺利落实的最大障碍。而高校方面则认为, 银行在担保问题上还放不开, 往往会造成急需的项目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基于此, 一方面, 银行应协助高校确定合理的贷款规模, 使之在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情况下, 还能如期还款;另一方面, 政府对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高等教育应给予资金支持, 减轻高校还贷的压力, 比如政府对公立高校的银行贷款给予部分贴息等。此外, 银行与高校之间在具体操作上也存在一些分歧。高校抱怨银行程序太繁琐, 但银行信贷员按规定办事, 个人无权违背规定。因此, 教育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实际操作知识的了解, 银行在具体操作时, 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 也应该不断研究简化程序, 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 发展国际市场, 扩大留学生规模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为了实现现代化, 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这样的大学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鼓舞我国高等学校开拓进取, 使我国高等学校充分认识到, 当今世界, 高水平的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高校应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对外开发, 增强教育实力, 积极培植、开发、抢占国际教育市场, 扩大宣传, 进一步发挥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吸引海外留学生来中国学习, 扩大招收外国自费留学生的比例,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 而且还可以增加高等学校的经费收入。
(四) 其他渠道
加强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企业集团之间的联系,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各方面的合作和人才、经验交流, 也可以成为我国高校的筹资渠道;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多样化以及金融创新, 股份制、债券越来越多的进入高校筹资领域, 为高校筹资带来了更多、潜在的选择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鼓励学校将更多的知识产权转化为经济优势, 获得经济利润, 这是高校获得社会资金的另一途径;增强自身教育科研水平, 创建国际一流高校, 以学校声誉吸引更多的资金。
参考文献
[1]陈昭方、滕家国:《谈我国大学教育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及未来发展》, 《教育财会研究》2010年第5期。
[2]徐光宇:《高校筹资渠道分析》, 《教育财会研究》2010年第2期。
中美高校筹资体系比较及借鉴 篇5
(一) 美国高校主要筹资渠道
美国高校主要收入来源为政府拨款、科研经费、学费收入、投资收入、捐赠收入。
(1) 政府拨款。美国公立大学的经费除一部分来自学生的学费外, 主要来自州政府的拨款, 平均接近60%。美国联邦教育部只在业务范围内依法对各州的高等教育给予引导和监督。各州都成立专门的机构———高等教育委员会 (BOARD OF HIGHER EDUCATION) 负责对州内各大学的专业设置进行管理, 并对州立大学资金预算进行审查。各州根据自己的财政、税收状况对高等教育进行资助, 但总体来说财政拨款有逐步降低的趋势。以北伊利诺大学为例, 该校近30几年来州政府拨款情况看, 尽管在绝对数上看略有增长, 但从拨款占学校总收入的比例来看, 递减的趋势非常明显, 1976年州政府向北伊大拨款3611万美元, 占当时该校总收入的80%, 到2010年州政府的拨款41514万美元, 只占总收入的13.4% (数据来源:北伊利诺大学财政年报) 。
相对于公立大学, 私立大学则不能从政府得到资助, 其经费来源主要是通过大学董事会从各种渠道募捐的资金, 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司、财团和校友的资助, 再就是学生的学费。
(2) 科研经费。科研经费是私立研究型大学的主要经费来源, 也是衡量一个大学是否成为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这些科研经费, 主要来自美国联邦政府项目拨款, 其余部分来自企业或基金会。但联邦政府不会直接将科研经费下拨给高校, 而是首先下拨给国防部、农业部、能源部和国家科学基金会等机构, 然后再由各个大学竞争, 向这些机构提出申请, 双方签订合作合同。如此一来大部分科研经费流向了科研实力强的大学, 而大量的研究经费也更加促进了这些大学的发展。因此, 美国高校的档次、级别十分明显。学校在科研项目经费之外会要求拨款机构配套50%至60%的管理费用, 从而增加学校的经费收入。下表列举了美国哈佛、宾大、斯坦福、MIT四所知名研究型大学2012年的经费构成。从以下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研究经费收入一般在20%-30%, MIT这样的理工类大学甚至可以达到50%以上。充足的科研经费保证了高校科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以上四校2012年财政年报整理
(3) 学费收入。从表1中可以看出, 学费收入也是美国高校收入的重要构成比重, 如哈佛的学费收入占到该校收入的20%。美国大学的学费管理充分自主, 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学校对学费的征收标准有自主决定权, 学费标准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 二是学生培养的成本, 一般而言, 学费是培养成本的25%-30%。近十年来, 随着美国政府对高校的投入越来越少, 而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成本不断增加, 各学校学费标准也在不断提高。表2列举了自2003年以来, 美国公立、私立大学的平均学费水平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The College Board, Annual Survey of Colleges;NCES, IPEDS.
从表2中可以看出, 美国大学学费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纽约时报》提供的数据显示, 以2007年的情况来看, 一个四年制公立大学的学费平均占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收入的28%, 而一个四年制私立大学的学费可能占去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收入的76%。虽然学费标准高, 但美国大学的学费收缴率却是100%, 这主要得力与美国高校完善的助学资助系统和严格的学费收缴制度。相对而言, 我国高校的学费标准近十几年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随着国家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相关政策的出台, 我国高校的资助体系也逐步完善。国家财政每年均在加大对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的资助力度, 但在绝大部分高校每年仍有10-20%的学费收不上来, 因此如何保证高校学费100%收缴率, 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4) 捐赠收入。捐赠办学是美国私立大学的特点, 美国的私立大学, 早期几乎都是由个人捐赠建立起来的, 比如哈佛、耶鲁、斯坦福等大学都是由个人的最初捐赠建立起来的。美国政府也通过税收工具鼓励私人机构向高校捐赠。对捐赠者来说, 由于有免税的法律规定, 其捐赠可以一举数得, 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名誉外, 捐赠者还有经济方面的效益。按美国40%的所得税率计算, 捐赠者每捐赠100万元, 相当于政府补贴40万元。所以在美国大学收入中, 私人机构捐款是很重要的一项来源。以斯坦福大学为例, 斯坦福大学仅2012年一年的捐赠就达到14亿美元。因此各所高校都设有专门的捐赠管理委员会, 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对这些捐赠收入高校会成立专门的基金, 将其投入到资本市场进行资金运作, 以赚取更多投资收入。
(5) 投资收入。美国大学将所接收的捐赠资金成立专门的基金 (Endowment) , 并设立有投资办公部门, 负责学校各种基金的投资与管理, 还会雇佣一批能干的基金经理, 管理学校的这笔资产, 并且根据美国法律规定, 非盈利高校投资收入是免税的, 因此投资收益构成高校一项重要收入来源。以Stanford大学为例, 该校的endowment由大学的一个部门来管理, 被称为Stanford Management Company (SMC) , 设立CEO, 汇报给学校董事会。SMC的目的就是把学校手中的这笔资金去做投资, 争取最大回报, 保证学校的运营。过去10年中, Stanford Management Company的投资团队取得了年回报10%的收益, endowment也从75亿美金增长到197亿美金。Stanford大学的endowment每年会拨出总金额的5-6%左右给学校, 作为学校运营的支出。越是有名的高校, 其基金规模越是庞大, 基金收益的作用就越是凸显, 2011年美国大学中, endowment过百亿的有5所, 分别是哈佛大学317亿美金、耶鲁大学194亿美金、德州大学系统171亿美金、普林斯顿大学171亿美金和Stanford大学165亿美金。斯坦福大学2012年投资收入达到10.02亿美金, 占学校收入的25%。这其中大部分 (8.71亿美金) 来自学校基金的运作。
(二) 我国高校主要筹资渠道
我国高校的收入来源主要为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和其它收入三块。
(1) 财政补助收入。财政补助收入, 即高等学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主要包括财政教育拨款、财政科研拨款和财政其它拨款三类。财政拨款是高等学校的主要筹资渠道, 占高校收入的50%左右。根据国家教育部公布的部门预算, 2012年预计全中国高等教育总收入是1, 673亿元, 其中财政拨款703亿, 教育收费302亿, 其他收入492亿。因此,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补助的多少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投入。近几年, 国家在稳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补助力度。下表-3显示2002-201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财政拨款经费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教育部官方网站
从表3中可以看到, 我国财政教育经费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特别是2006年以后, 对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事业费与公用经费支持额更是有大幅度的提高。在财政拨款的用途上, 我国的财政拨款的额度主要按照生均成本确定, 因此高校的这些拨款收入主要集中用于教学领域。近几年, 政府虽加大了对高校科研拨款的力度, 但相对美国研究型大学而言, 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还是显得不足。
(2) 事业收入。事业收入, 即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 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两块。教育事业收入主要就是学杂费收入, 它占到高校收入的20%左右。但高等学校对此块收入没有自主定价权, 完全由物价部门制定价格后高等学校参照执行。我国高校从2000年开始学费收入基本保持稳定, 没有大的变动。科研事业收入, 指高等学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包括: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此部分收入反应了高等学校转化科技成果, 产出经济效益的能力, 既能为学校提供发展资金, 又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应成为高等学校融资渠道新的增长点。
(3) 其他收入。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经营收入等。企业、个人、团体的捐款应是高校经费的重要来源, 但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结构中, 社会捐赠所占比例始终很小, 数额占高校经费总额的比例在1%-2%徘徊, 增长速度极为缓慢。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捐赠行为缺乏政策的引导与支持有关。
二、美国高校筹资体系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一) 高校筹资渠道比较
我国高校筹资渠道相对简单, 大部分来自于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相对而言, 美国高校的筹资渠道更加多元化, 市场化, 筹资环境更加宽松、灵活和开放, 主要表现在:
(1) 通过税收工具鼓励私人机构向高校捐赠、投资。税收是美国经济政策的轴心, 美国大部分经济政策都是靠税收政策实现的。所得税是联邦税收的主体, 美国所得税税率为40%, 政府通过有完备的所得税征管手段, 引导主体的行为。美国法律规定:任何人向教育捐赠都是可以抵扣所得税的。对捐赠者来说, 由于有免税的法律规定, 其捐赠可以一举数得, 除了众所周知的社会名誉外, 捐赠者还有经济方面的效益。按美国40%的所得税率计算, 捐赠者每捐赠100万元, 相当于政府补贴40万元。所以在美国大学收入中, 私人机构捐款是很重要的一项来源。对于私立大学而言, 这部分收入则更处三分天下的地位。税收政策的鼓励正是美国私立大学能够存在并且不断发展根本原因。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捐赠税收激励规定中, 一般只允许个人或企业的现金捐赠在税前扣除, 对于实物捐赠不享受税前扣除, 因此我国目前高校的捐赠行为多由校友自愿捐赠, 且多为现金的无偿捐赠。相对于美国政府通过税收工具鼓励私人机构、社会团体向高校捐赠, 我国高校捐赠显得方式单一, 缺乏有效的激励手段充分调动捐赠者的积极性。捐赠收入的不足, 也是我国高校筹资渠道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允许高校利用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 投资赚取利润。美国的大学把所持有的资金投资于股票, 债券, 地产等各类资产, 以求回报, 支持大学的运营。各个高校财务部门均设立有投资办公室 (Investments) , 负责学校各种基金的投资与管理。这些基金来源于校友的捐赠和基金自身的投资回报。每年基金会拨款给学校用以支持运营开支 (如教授工资, 校舍修建, 助学金等) 。如上文所述, 投资收入可以占到美国高校收入的20%甚至更多。由于一般高校基金的数目巨大, 2011年, 耶鲁大学的基金数额就达到194亿美元, 且过去20年中耶鲁大学的基金保持了年13.7%的增长, 并且根据美国法律规定, 非盈利高校投资收入是免税的, 因此投资收益构成高校一项重要收入来源。此外美国各州立法基本都允许高校发行债券。高校发行债券往往由于其风险相对较小, 社会效益大, 很受民众欢迎。这也成为美国高校常用的融资手段。
我国高校将大部分捐赠资金成立了基金会, 但由于基金金额有限, 无法形成规模。因此高校资金运作一般都比较低调, 投资领域狭窄, 实力也很单薄,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高校资金运作的效益。
(3) 学费管理充分自主, 完全由市场机制决定。与我国高校学费收入由相关部门制定不同, 美国私立大学的学费标准完全由校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决定, 不需任何批准, 公立大学的学费由学校董事会批准后送州政府备案, 基本也是学校自主决定。但与私立大学不同的是, 公立大学学费与州政府拨款是有关系的, 基本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在没有特别理由的情况下, 如果学校提高收费标准, 州政府会减少拨款, 所以学校考虑招生的需要, 一般不会随意提高学费标准。但是, 如果经济不景气的年份, 政府拨款减少, 学校只有提高收费标准。这时学校为了增加招生吸引力, 往往会尽力加大资助学生的力度, 或者扩大减免学费的范围和幅度。另外, 在学费收入中, 外国留学生的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在美国进口贸易中, 教育进口的贸易额排在了第五位。其中, 中国留学生的贡献占有很大比例。
(二) 美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对我国高校的启示
(1) 尽快建立健全高校财务管理制度, 加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中国高校处在高速发展时期, 教育纲要4%目标的实现, 经费大幅增长, 特别是专项经费拨款增幅最大, 高校经费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 加强绩效管理都是中国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 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提高:首先, 可以借鉴美国高校分权制管理的理念, 将权、责、利下放到各院系, 使各院系有明确的责任目标和发展方向, 并适当放权, 让各院系进行独立的经济核算, 这样便于用市场机制对院系进行考核, 也可以调动各院系的筹资积极性。其次, 加强预算硬约束, 努力提高预算执行进度。同时在预算管理中注重绩效考核, 通过绩效评估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2) 尽快建立完善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体系。支撑高等教育庞大的经费需求需要靠多方面的支持, 我国作为教育大国, 教育经费完全靠政府投入与支持, 从长远看, 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就明确指出, 高等学校应该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比较研究, 在我国政府持续鼓励各高校积极开拓各校资源融资的大环境下, 美国高校的筹资体系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主要包括:一是建立与完善社会捐赠体系, 提高高等教育获得社会捐赠资金的能力。在美国, 社会捐赠是一种传统, 也是一种习惯。我们应该通过法律、政策方面的引导, 完善教育捐赠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社会捐赠意识, 从而提高高校的社会捐赠力度。例如可以提高所得税捐赠税前扣除的比例。目前, 我国税法对于个人的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比例为30%, 总体优惠较低, 因此可继续提高捐赠扣除的比例。另一方面, 应鼓励捐赠者以多种形式开展捐赠。对于捐赠证券、固定资产等不同类别的捐赠形式, 可明确相应的税收减免额度, 鼓励捐赠者采取都形式捐赠方式。另一方面, 还应尽量简化税前扣除的行政手续, 降低因程序繁琐导致的效率损失, 提高纳税人捐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高等学校也可成立专门的机构, 配备相应人员, 积极推进高校社会捐赠工作的开展。二是充分利用市场化工具, 结合资本市场拓展学校资金。高校的资金运作必须与时俱进, 根据市场变化, 及时合理的进行投资优化, 提高投资效益。为此, 本文提出三个方向供未来高等学校筹资之参考:第一、发行高等教育债券, 筹募学校发展经费;第二、允许并积极鼓励高等教育基金投资股票、债券市场, 参与资本市场操作;第三、直接从资本市场获取高等教育基金。三是建立健全资金运作机构, 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校应该更加重视财务组织机构的建设, 设置专门的投资部门对资金进行投资管理。例如, 可在财务处下设专门的投资部门, 专门负责学校资金的投资管理。还可在现有基金会的基础上, 设立“筹资办公室”由直属校长领导, 专门负责社会捐赠, 基金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薛光:《学习借鉴美国一流大学财务管理经验提高我国高等学校筹资能力和管理水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陈冬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征求意见稿) 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探讨》, 《实务探讨》2013年第4期。
[3]徐云:《从教育基金会和高校的发展谈高校筹资方式的改革》, 《经营战略》2013年第8期。
[4]李璐:《高校筹资模式创新探讨》, 《财会通讯》2012年第10期。
[5]李明玉:《高校筹资渠道拓宽浅析》, 《财会通讯》2012年第6期。
[6]张玮:《国外高校筹资方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财会研究》2011年第6期。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2012年部门预算。
[8]Lucie Lapovsky Mary P Mckeown Moak《:高校财务运作》,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9]张曾莲:《高校收入管理与筹资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
高校筹资方式的选择与完善 篇6
高校筹资的原则是高校在选择筹资方式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它反映着高校筹资活动的内在要求。为确保高校筹资活动的顺利进行,高校筹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效益原则。
任何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都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而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要消耗资源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就需要考虑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高校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高校在开展筹资活动时,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即以较少的成本支出最大限度地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的效益。
(二)适时适量原则。
在高校的筹资活动中,必须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合理确定资金需求量与需求时间,这是高校选择筹资方式的前提和依据。讲求适时适量也应注意以下方面:一要尽可能全面掌握高校对资金需求的时间和数量,从全局做好资金的调度,因为高校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是有限的,处理不好,就会与高校现时的和未来的发展需要发生冲突。二要注意高校资金需求的时限,注意在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上做出合理、稳妥安排,不要轻易改变筹集原则。三要按照资金的需求适量筹集,特别是在筹集银行贷款时。
(三)风险原则。
争取财政拨款是每个高校的首选筹资方式,但由于国家财力有限,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个高校每个资金项目的需求,而其他筹资方式的运用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如高校投资或合资的校办企业,就存在着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果校办企业经营不善,不但不能给高校带来资金流入,反而会使高校的投资完全失败。如果银行贷款过多,尽管享受了一定的利息优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利率变动及还贷的风险。
二、选择筹资方式应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影响高校筹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很多,在做出筹资决策时,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因素,及其对筹资方式的影响。
(一)关注资金成本。
高校应对不同的筹资渠道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渠道来筹集资金。而且不同筹资渠道所组成的筹资结构不同,高校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也会不同,使综合资金成本率最小化,也是影响选择筹资渠道的因素。
(二)考虑资金前景。
无论是哪一种资金渠道,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约束,如政府的财政拨款受到财政收入以及预算内财政支出规模的限制,社会资金与人均收入水平有关,对于学生的收费也不能以完全弥补其培养成本作为其收费标准,而受到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储蓄水平、物价水平、教育的外溢效果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的限制。
(三)注意风险率高低。
高校不是以盈利为目的机构,其资金的投入并不能完全获得相应的资金回报,它的资金筹集和使用是追求低风险的。在选择筹资渠道时,应尽量选择风险较小的资金来源。
三、高校筹资方式的完善
(一)争取财政拨款。
财政拨款,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下拨到高校的资金,包括对计划内学生按人头下拨的预算内资金,对科研项目下拨的科研经费及其他专项资金等。财政拨款是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高校应积极与政府及主管部门沟通,争取他们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同时加强增收节支措施,在经费的目标管理上下功夫。目前,我国政府已开始着手清理游离于预算之外的各种政府收入,对政府部门收支实行统一财政管理,对现行各种税外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纯属乱收费的项目的基础上,按不同的办法对合理的收费项目进行规范,并通过“费改税”纳入税内管理,以及归入“规费”和“使用费”系列的政府收入,这样就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高校的经费来源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校办产业产出和科研服务产出管理,拓宽筹资渠道。
高校从校办产业获得的收入主要包括校办产业返还的工资、福利和上缴学校的资源占用费及利润。发展校办产业,对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改善办学条件和教职工待遇,增强高校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转变校办产业经营机制,加强财务管理,一是正确处理校办产业的产权问题。对校办企业占用学校的房产、地产、信誉、无形资产等,通过评估后作为学校股份入股分红,或让校办企业租赁使用,定期交租金。二是校办企业享受国家减免的税额应足额上交学校,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三是及时制订校办企业财务政策、企业上交学校的利润指标及分配政策等。四是对校办企业定期审计,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账外账,准确反映企业效益。科研服务收入主要指高校开展科研及其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包括通过科技项目、开展科技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学校的教学服务和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有偿服务属于学校的优势和特色,目前,此项收入在高校自筹经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来源渠道也较稳定。随着高校科技产品及成果的不断开发,高校要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运用法规武器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即对新开发的高科技产品申请专利,申请专利后即兴办实体或重金转让,从而弥补高等教育经费之不足。
(三)强化高校与银行的合作关系。
高校产业、教学、科研的一体化,对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实现知识经济时代的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知识经济的起动和发展,需要同金融业的结合,但产业、教学、科研一体化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因此教育与金融结合,充分利用金融手段,融通各方面资金,如对那些成长性好的高校科技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且包装上市,进入资本市场直接募集社会资金,必将极大地促进科技产业化。
(四)其他方式。
高校负债筹资办学风险问题探讨 篇7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高校,负债筹资,偿债风险,应对措施
1高校筹资风险的形成
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 高校为了增强竞争力与影响力, 扩建教学场地与增加教学设施, 这都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政府对我国教育财政拨款难以添堵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缺口, 因此难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高校逐渐不再依赖教育部门的拨款, 而是转而将主要弥补资金缺口的途径转向银行贷款。筹资贷款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提高了办学竞争力, 但是筹资办学也难以避免一定的风险。
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它无法像普通企业一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贷款筹资, 因此我们所说的高校筹资贷款一般为向银行进行借贷, 由于银行处理资金业务速度快, 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大部分高校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筹资办学。然而大部分高校一般将资金运用在建设硬件设施等方面, 由于环境变化或效益低下等因素使得学校投资时间长、回收资金较慢, 因此使高校“信用”下降, 为高校带来一定的风险。有些高校为了缓解流动资金困难的压力, 再次向银行进行二次贷款, 导致还贷压力的恶性循环。
2高等学校筹资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实际建设中呈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主管部门大规模向银行进行筹资, 却难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管理上也没有出台制度加以规范和指导。加上高校负债筹资很大程度上依靠金融市场的变化, 在实际筹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与评估, 很容易出现利率风险、违约风险等现象, 这对于高校预期收益有着阻碍作用。加上外部环境变化是难以准确有效预见的, 因此很容易导致高校投资失败, 陷入财务危机。
3高校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措施
3.1构建高校筹资风险管理系统
高校筹资有着两面性, 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学校发展力度, 而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学校陷入新一轮困境, 因此应当加强对筹资办学风险的评估, 构建高校筹资风险的管理系统。高校财务部门应当专门设立防范筹资风险的关联组织, 通过调查与实践对筹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使风险降到最低。贷款项目与程序应当经过组织严格把控, 进行科学有效地论证分析, 严禁随意性。在筹资后, 应当严格控制建设资金的投向, 防止将资金用于校企、科学开发、捐款等方面, 更要严禁用贷款进行再融资活动。管理人员应当提升监管力度, 提高透明度, 严防暗箱操作。
3.2扩宽筹资渠道, 优化筹资结构
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事业收入与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 然而这些收入是有限的, 当高校一旦需要进行设施上的建设时, 这些资金是难以满足需求的, 因此高校必然会选择负债融资的渠道。高校在筹资中, 应当科学合理地控制债务规模, 与自身发展建设的投入进行合理把控, 计算好数量与时间跨度。高校应当创新筹资观念, 汲取国外先进经验, 扩宽筹资渠道, 以降低还贷风险。在另一方面, 高校应当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 将学校自身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洽谈, 实现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实现两者共赢。
3.3构建多元化协调配合的筹资风险防范机制
由于高校回收资金时间较长, 因此资金的紧张状况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缓解, 许多高校难以还清银行贷款的现象频频发生, 因此我们应当从整体着眼来看待防范筹资风险的问题。我认为财政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联合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高校还债的周转资金, 以较为合理的利率有偿借给高校使用, 以得到延缓债务的时间。高校也应当提前制定合理计划进行还款, 最大限度筹措资金偿还。而银行也需要为高校进行考虑, 对部分款项进行延期处理, 切实帮助高校解决还款困难等问题。
4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教学规模逐渐扩大, 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扩张范围与资金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在筹资办学过程中应当从整体着眼, 规范管理筹资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度贷款筹资办学, 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缓解当前高校贷款筹资所带来的还款压力。而另一方面, 高校应当正确发挥贷款办学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进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景芳.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竞争的创新机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2]刘春华.高校负债办学财务风险制度成因问题的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 .
【高校筹资管理】推荐阅读:
地方高校筹资12-28
筹资管理07-04
企业筹资管理01-13
企业筹资及管理10-01
医院筹资与负债管理08-10
企业筹资管理的探讨11-22
制度筹资管理制度12-10
企业筹资的风险管理05-22
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研究06-05
企业筹资税务筹划管理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