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问题

2024-10-29

筹资问题(通用12篇)

筹资问题 篇1

摘要:分析了企业负债筹资经营的利弊, 提出了解决企业负债筹资经营问题的六点对策。

关键词:企业,负债筹资,经营问题,探讨

一、企业负债筹资经营利弊分析

(一) 企业负债筹资经营具有的优势

1. 负债筹资经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竞争的成败除了与竞争方式有关外, 还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 即企业的资金规模。企业通过举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参与市场竞争, 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负债筹资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

企业借入资金, 不论盈亏均应按期偿还本息, 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较小。同时, 企业除还本付息外, 不再承担其他经济责任, 不象发行股票那样, 在税后还要支付股利。而且企业支付的利息是在成本中列支的, 不需要负担所得税。因此, 比较而言, 债务的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 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3. 负债筹资可以给经营者带来杠杆效应。

企业负债筹资不论利润多少, 其债务利息是不变的。在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 则会给企业所有者收益带来大幅度的波动, 这种效应在财务管理中称为“杠杆效应”。负债经营只要投资收益率大于利息率, 企业就可以赢利, 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杠杆效应。

4. 负债筹资可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 负债经营与无债经营企业相比, 由于企业少纳所得税, 从而增加权益资本收益。由此可见, 负债资金相对于股权资金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税收的优惠, 即负债利息可以从税前利润中扣除, 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在生产经营期间, 向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 可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用公式表示为:利息抵税效用=负债额×负债利率×所得税利率。在既定负债利率和所得税税率的情况下, 企业的负债额越多, 利息抵税效用也就越大。

5. 负债筹资可以降低货币贬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原有负债额的实际购买力将下降, 企业按降低后的数额还本付息, 实际上是将货币贬值的后果转嫁给了债权人。因此, 企业资金中借贷比例越大, 对企业越有利;长期债务比例越大, 对企业越有利, 从而减少了因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6. 负债筹资经营可以弥补企业营运和长期发展资金的不足。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总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资金, 而单靠企业内部积累的自有资金, 不仅在时间上不允许, 而且在数目上也难以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所以, 企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负债筹资经营可以运用更大的资金力量扩大企业的规模和经济实力, 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竞争力。一个企业不仅在资金不足时需要负债经营, 在资金比较充裕时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一个企业内部积累的资金再多, 仅靠自有资金的企业规模和运用资金的数量总是有限的。企业通过负债可以有效地取得和支配更多的资金量, 合理地组织和协调资金比例关系, 改善技术设备, 革新生产工艺, 引进先进技术, 更新设备, 扩大企业规模, 拓宽经营范围, 提高企业素质, 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

7. 负债筹资经营有利于保持企业控制权。

企业在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 如果通过扩股或增发股票筹措资金, 往往会分散和削弱现有股东的控股权及其地位, 势必带来股权的稀释, 影响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经营所筹措的资金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 并不影响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 并且债权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不享有表决权, 因此不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不会影响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控制权。

(二) 企业负债筹资经营潜在的风险

1. 负债筹资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负债筹资给企业增加了压力, 因为本息的支付是企业必须承担的合同义务。如果企业无法偿还, 则会面临财务风险。企业进行负债筹资经营时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 否则, 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 降低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 亏损越多, 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2. 过度负债筹资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过度负债筹资导致企业债务负担过大, 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随之降低, 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以后负债筹资的能力, 使企业未来筹资成本增加, 筹资难度加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地还本付息, 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 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 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提供资金, 再筹资能力也就随之降低。

3. 负债比率过高, 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 负债筹资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 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时, 负债比率越高, 股票风险越大, 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之下降。

4. 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影响资金周转。

企业负债筹资经营必须按期支付本息,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另一方面如果还款期限比较集中, 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还债, 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

二、企业负债筹资经营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企业不能为了持续地追求高额利润, 不计后果, 大肆筹资举债, 增加财务负担。利润多少不是衡量一个企业强与弱的唯一标准。过度负债筹资不仅会背上沉重的利息包袱, 而且一旦再生产过程发生中断、阻塞、资金周转发生困难, 不能按时偿债, 企业将面临丧失信誉、负债赔偿的风险, 甚至导致破产。因此, 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 从法律与经济上明确其职责, 引导经营者居安思危、认真筹划, 不断改善企业财务运行状况。

(二)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于市场, 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效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要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事先识别、分析和判断, 发出警报, 提示有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防范的常用方法。建立健全财务预警系统, 有利于企业在资本营运过程中进行跟踪、调查、监督, 捕捉和监视财务活动中各种细微的变动迹象, 有利于对财务指标和财务报表进行全面、科学、准确的分析, 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可采取应变措施, 从而避免或减少风险损失。

(三) 合理确定负债筹资规模

负债筹资能在保持现有股东控制权的前提下带来财富的较快增长, 但利益与风险同在, 如果经营不善往往会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要合理确定负债筹资规模, 使负债筹资规模适度。要根据企业资金的安排状况和资金的变化确定有利的举债时间, 即要科学合理地测定投资项目所需资金的最低需要量, 又尽可能地从企业内部挖掘自有资金的潜力, 防止造成闲置资金时间价值上的损失, 使企业既能有效利用投资机会又不致于面临倒闭风险。

(四) 科学选择负债筹资方案

在筹资决策时, 必须把综合资金成本率的高低作为选择筹资方案的主要标准, 同时要注重筹资组合的合理搭配, 分散和降低财务风险。要在考虑风险因素的情况下, 对不同筹资方案所确定的资金成本进行比较, 把负债筹资经营落实在资金成本低、风险小的方案上。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前景、收益的稳定性、同行业的竞争情况和企业的资本结构等情况, 在利用财务杠杆时所产生的效益和可能承担的风险之间进行权衡。

(五) 选择正确的负债筹资方式

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企业应选择以下筹资顺序来控制财务风险:首先, 应选择内部积累, 这种方式筹资难度小、风险小、保密性好, 能为企业保留更多的借款能力;其次, 选择外部筹资应首选发行股票, 因为普通股票发行成本低于债务发行成本, 然后才向银行借款, 把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何丽萍.论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与防范〔J〕.财务与金融, 2008 (3) .

〔2〕邢文妍, 辛兵海.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5) .

〔3〕范红云.论企业筹资风险的根源及防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

〔4〕毛爱武, 李玉梅.企业筹资风险防范初探〔J〕.会计之友, 2007 (7) .

筹资问题 篇2

【摘 要】在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空间,在解决社会公共事业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其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资金问题。本文以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根据我国发展现状,提出股权捐赠这一最新的捐赠方式。

【关键词】公益非营利组织;筹资;现状;问题;对策

一、研究意义

公益性非营利组织首先是非营利组织,应该具备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其次,它强调的是公益性,应该突出其公益性特点。因此将公益非营利组织定义为,除了政府和以获取投资回报为目的的企业之外,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团体。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的公益非营利事业也在慢慢走向正轨,需要承担部分社会事务的管理和经营活动,帮助政府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但是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而其财务问题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的发展,有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推动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的壮大。所以,有关其筹资问题的探讨对于公共事业的发展和社会问题的有效处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筹资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存在诸多问题。而在这么多问题中,筹资问题最为突出。

(一)筹资渠道单一

各国的经验表明,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相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和非政府部门较为活跃的发展中国家,比如印度,政府部门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帮助更大,所占比例都为30%以上,我国仅仅只有不到10%。同时,我国社会捐赠比例也很低,尤其是个人捐赠。与小国新加坡相比较,其2011年GDP为2598.23亿美元,不足我国GDP的二十八分之一,而其人均捐赠却是我国的14倍,差距十分明显。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的筹资渠道。

(二)筹资能力较弱

公益非营利组织吸引资金的能力较弱,近年来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迅速发展,政府对公益组织的政策倾斜,国际支持机构在近两年逐步减少对我国公益组织的资金援助。同时,本地基金组织对于民间公益非营利组织的关注和帮助仍然不足,公益组织通过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所获得的收入难以维持自身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公益组织发展日益艰难,在生存都困难的情况下没有多余精力提高筹资能力。

(三)自创收入能力不足

非营利组织最明显的特征为其非营利性,不会将追逐利益获取回报作为其经营目标,但是这并不能说他们不能营利,组织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营利活动,将所获得的资金收益用来维持自身健康持续的发展,以及大量投入于运作公益项目所需要的相关资源、设施的配备。这种营利行为已经得到政府的认可,并出台相关法律进行规范,比如《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非营利组织的自创收入是指其通过自身的产品或劳务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以及通过投资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对于组织开展业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相关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界定,其中自创收入大致有业务收入、会费收入、经营收入和投资收益,是非营利组织主要的非限定性收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自创收入大多不高,且获取收入的能力不足。

三、影响筹资的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水平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众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国民捐赠的热情与能力。国家经济水平越高,人民群众参与非营利事业的积极性越大。同时,人民的收入水平与捐赠能力也是成正比。比如,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水平毋庸置疑的。根据2011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50900亿元,慈善捐款额2984.2亿元,人均捐赠达到962.6美元,而与经济没有美国发达的中国相比,人均捐赠仅为62.7元,不足美国的百分之一。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公益非营利组织的筹资困境有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民众可以支配资金能力的束缚。

(二)文化与地域因素

世界上任意一个国家的公益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活动都要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各种非营利事业只有适应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才能被公民所接受,个人和企业才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样,地域因素也是影响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因素。在偏远地区、欠发达地区,很难从其他国家筹集到资金援助,各种资源也很难运送和使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就容易的多,它们有更好更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资金的统筹规划,在吸纳外界资源上也更加便捷。

所以,文化与地域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公益事业的重要因素。

(三)组织自身的特殊性

公益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私有性、组织性、自治性、自愿性的特征,所以投资者不是非营利组织的所有者,不得以获取投资回报为目的,这就造成很难有人向非营利组织投入资金而不求回报。同时,缺乏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我国非营利组织很难有配套的融资服务体系,银行、企业、融资市场鲜有资金支持,非营利组织筹集资金的现状更严峻。

(四)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政策

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日益显现,政府也采取多项措施来鼓励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如2008年1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3月1日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我国税法明确规定了免征所得税的收入项目和对捐赠者的优惠,但是同其他国家相比,税收的支持力度依然薄弱,急需加强。比如,根据相关法规,企业免税的标准为其用来进行捐赠的资金占税前利润的12%,多余的部分不能享受税收优惠。这就导致企业不愿意向有关组织多捐献资源,防止损害到他们的经济利益。同时,在我国法律框架下,社会组织登记必须找到业务主管单位,没有正规注册就没有相应的筹款资格。而且公益捐赠税前优惠资格的相关规定大大限制了社会各界的捐赠热情,导致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的筹资难度加大,阻碍了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

四、对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在筹资问题的建议

(一)扩大筹资渠道

针对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单一的问题,应该积极扩大自身筹资渠道。

1.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资金是公益非营利组织最直接的资源,而组织要想持续发展,应该开拓途径,运用多重筹资手段,通过动员政府、企业、个人等争取资金支持。

政府是以维护公共秩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我国公共事业的发展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应该努力吸引政府部门的关注与支持,获得其各种资源的便利。

企业也是重要的资金来源。根据2011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企业以57%占据捐助主体捐赠比例的第一位,为我国慈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所以,组织可以充分开发企业这条途径,达成合作协议,形成营销联盟,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对某一公益主题进行共同推广。由此,民间非营利组织可以获得完成社会使命所需的资金、物质支持,同时,企业也能借助支持公益活动,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建立良好口碑,创造更多财富。这将形成一个双赢的局面。

个人捐赠虽然单笔数量小,但是总量大。公益组织要想获得个人募捐,不但要提高财务透明度,定期向公众公开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而且还要组织各种社会公益项目以获得公众的认可。所以,要建立健全自律机制,做到公开透明,以获取民众对组织的信任。同时可以利用各种媒介,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例如公益广告,激起社会大众的爱心和责任感,进而产生捐赠的意向。

2.强化资源的筹措

我们惯常思维认为筹资就是指筹集资金,但是对于非营利组织来说,筹资的概念不仅仅局限于此,还有各类资源的吸纳。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指一些资金和实物的收集;关系资源,即与政府、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形象资源,指组织在公众的形象及公信度;信息资源,即筹资信息的处理;人力资源,人才的吸纳和培养。只有将各种有利资源紧密融合在一起,将几者的作用努力最大化,而不单单利用其中一种,才能完成筹资活动,提高筹资能力,促进自身健康发展。

(二)提高筹资能力

鉴于公益非营利组织吸引资金能力与政府及其他组织相比较弱,应该运用各种筹资方式来提高筹资能力。比较有效的方式有:通过邮寄方式进行筹资、运用网络筹资、及进行相关活动筹资,每种方式都有其优势,公益非营利组织要做的就是合理运用各种筹资方式,扩大筹资范围,提升吸引资源的能力。

(三)加强自创收入能力

针对自创收入能力欠缺的问题,公益非营利组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能力建设:

1.收取服务费用

在公益组织对顾客提供其所需的服务的过程中,收取部分的费用以扩大收入来源也是合理的,从而可以更积极的向社会提供服务。公益组织的这一行为不会与自身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发生矛盾,只是为了要筹集资金,满足各种开支,以维持组织的正常运行,以更好更积极的服务大众,承担社会责任。

然而要注意的是,公益非营利组织毕竟不是一个营利性团体,其收取费用不是为了达到获得利润的目的。所以,在收费的同时,要考虑受益人的经济承担能力,只需少量收取费用,而不需要达到与市场价格相同的水平。

2.从事经营活动

根据其他国家公益非营利组织的成功经验,通过进行经营性活动获取收入是其筹资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公益组织应该投身一些经营性活动,获得有关收入,并运用于自身的持续发展,为承担社会责任,解决社会问题,向大众提供优质服务增添动力。

同时,组织要注意其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规避违反法律而影响自身名誉和社会公信度,且经营所获得的收益不能分配而必须用于公益事业,这样才能符合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使命。

3.进行商业投资

进行商业投资也是一种有利于非营利组织筹资的方法。组织可以在其开展某项公益项目前将资本投入市场中,如房地产、股票或期货市场,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生成更多的资金已投入公益项目中去。但是此种方法要注意规避财务风险,进行合理投资。

总的来说,这部分收入仍旧存在很多争议,只有组织自身、政府、公众的三方共同监督下,才能使得其保持公益性和非营利性。

(四)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现如今,我们需要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尽快配备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符合组织对于税收优惠的需求,加强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从而进一步完善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我国公益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1.构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体系

目前,与发展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组织因为起步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税收法律体系势在必行。现今我国公益非营利组织在税收管理上比较混乱,法律法规对其公益性的界定较为模糊,对其收入性质的概念也没有清楚的解释,所以,当务之急是政府应该尽力弥补公益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法律漏洞,规定公益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使命和应纳税收入的范围。

2.实行对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税务认定

其他国家在组织免税资格的认定上有两种途径,可以经过税务部门检查核实以后得到认可,也可以在相关部门登记后自动获得。但是,对于我国的国情和政策来说,通过前一种途径更为可靠和方便,因为我国登记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之间信息交互不畅,效率不高。所以,运用上述途径的过程是,有关部门对所有依法成立的非营利组织都归为纳税人的范围,登记部门将组织成立或撤销的情况按期汇报给税务部门,并进行仔细审核,组织也要定期登记纳税,向税务部门申请免税资格。而对于免税资格的最终认定是由税务部门经过层层核实与考察决定的。

3.突出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

我国政府应该通过对捐赠者的税收优惠,鼓励、支持捐赠,拓宽享有这种税收优惠政策的对象,运用各种捐献方式,在获得有关部门准许的情况下,向有资格接收捐赠的公益团体捐献,就应当被认定为可以享有相应的捐赠优惠政策。政府还要分地域拓展相关的公益事业,建立起完整的监督机制,按规定管理各组织,只能允许公益团体享有捐赠免税和减税资格,督促组织将筹集的资源运用到服务社会中而不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同时,对于在我国发展的外资企业,其享有的捐赠优惠应该与国内企业一致,方便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且营造出一个公平的竞争氛围,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良性竞争。

近年来,我国出现一种新型的捐赠方式――股权捐赠。例如,2009年新华都集团董事长陈发树利用其个人持有的价值83亿元的有价证券,成立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但是这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出现了一部分经营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捐赠,而不仅仅像以往只捐赠资金或物资,也成为一种导向。鉴于此,我国政府也逐渐认可这种行为,并且出台了相关文件以规范此类活动。但是,法律法规对于这部分的规定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规,避免被有些企业者钻法律空档,借公益捐赠的名号少交税,以达到谋取利润的目的,这将严重违背了公益非营利组织的社会使命,阻碍公益事业的积极健康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益非营利组织在资金筹集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一个或几个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素综合而成,所以解决公益非营利组织筹资存在的问题必须采用系统的方法,多管齐下,从不同角度人手,既要处理好基础问题,又要考虑相关配套手段的综合运用,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非营利组织资金筹集问题的解决,最终让我国非营利组织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戚舟波.非营利组织筹资渠道与方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1(32):141-142.[2]韩艳.转型期我国NGO发展现状与发展契机[J].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0(8):59-61.[3]杨超,薛艳霞.试析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2(32)

论中小企业的筹资问题 篇3

摘要:中小企业筹资,是指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以及调整资本结构等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采取适当的方式,获取所需资金的一种行为。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同可分为权益性筹资和负债性筹资;按照所筹资金使用期限长短不同可分为短期资金筹集和长期资金筹集。中小企业筹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比较多,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探讨,仅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筹资

1 筹资渠道与方式解析

1.1 筹资渠道是指筹措资金来源的方向与通道,体现资金的来源与流量。中小企业筹资渠道主要包括:

1.1.1 银行信贷资金。可向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商业银行贷款,也可在特定条件下向政策性银行贷款。

1.1.2 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可向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证劵公司、财务公司等贷款、物资融通。

1.1.3 其他企业资金。别的企业利用闲置资金投资本企业,在购销往来过程中通过商业信用方式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对债权人短暂资金占用。

1.1.4 居民个人资金。企业职工和居民个人的结余货币,作为游离于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之外的个人资金,可用于对企业的投资。

1.1.5 国家资金。中小国有企业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投资。还有税前还贷、减免各种税款等,形成隐形资金来源。

1.1.6 企业自留资金。主要包括提取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无需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去筹集,而直接由企业内部自动生成或转移。

1.2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集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我国中小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

1.2.1 吸收直接投资。依据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利润的原则直接吸收国家、法人、个人投入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尽快形成生产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1.2.2 利用留存收益。资金成本较普通股低、保持普通股股东的控制权、增强公司信誉,但筹资数额有限制、资金使用受制约。

1.2.3 向银行借款。筹资速度快、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借款弹性较大、借款成本较低,但筹资数量有限、限制性条款比较多、筹资风险较高。

1.2.4 利用商业信用。筹资速度快、弹性大、成本较低、但风险大、筹资数量有限。

1.2.5 融资租赁。限制条款少、财务风险小、税收负担轻、设备淘汰风险小、筹资速度快,但主要缺点就是资金成本较高。

1.2.6 应收账款转售。可及时回笼资金、节省收账成本、降低坏账损失风险、有利于改善企业财务状况、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但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成本较高。

2 筹资策略的精心选择

2.1 要精心计算资金成本,并且比较其大小。资金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 。资金成本等于用资费用除以应筹资额减去筹资费用。资金成本是影响企业筹资总额的重要因素;是选择资金来源的基本依据;是选用筹资方式的参考标准;是确定最有资本结构的主要参数。企业盈利能力强、信誉好,就多筹资并且能负担起较多较高的成本。否则,筹资就困难。企业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成本大小不同的筹资方式。一般来讲,筹资成本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发行普通股、吸收直接投资、利用留存收益、发行优先股、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转售、发行债券、长期借款、短期借款、商业信用。

2.2 要认真估计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并权衡其高低。一般来说,筹资风险就是到期能否还本付息的风险,就是现金流量是否准备充足的风险,有无违约的风险等。筹资方式风险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商业信用、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应收账款转售、融资租赁、发行优先股、利用留存收益、吸收直接投资、发行普通股。有的企业敢于冒风险,有的企业则比较保守。但如果风险成为现实,会严重影响企业的信誉,给在筹资带来困难。

2.3 要比较筹资速度或难易程度。难易程度决定企业用资的速度、带来效用的快慢。上述筹资方式有易到难的排列顺序为利用留存收益、利用商业信用、短期借款、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长期借款、应收账款转让、发行普通股、发行优先股、发行债券。对中小企业来说,如果筹资程序多、难度大,肯定筹资费用高,是不是划算,要认真比较选择。

2.4 要充分考虑资金结构问题。有人认为,加权资金成本较低,企业价值较高,说明债务资金占得比重较大。但债务资金所占比重较大,也说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自有资金所占比重较大,企业财务风险较小。但同时说明企业利用别人资金或对外筹资能力有限。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包括:企业财务状况、企业资产结构、产品销售情况、投资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带快任何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行业因素、所得税率的高低、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等。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篇4

(一) 中小企业的涵义

《中小企业促进法》明确规定, 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 增加就业,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企业。

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不同的划分标准。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 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在现阶段, 中小企业定义为职工人数大约在2000人以下, 销售额3亿元以下, 资产总额4亿元以下的企业。

(二) 中小企业的筹资问题

1.债务筹资大于权益筹资

企业筹资按外部筹资可以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在通常情况下, 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因此, 企业的资本结构实际上就是企业的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各占多大比例。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实力等方面的原因, 资产负债率高, 资产结构不尽合理, 债务筹资比例大, 权益筹资比例低。

2.直接筹资多间接筹资少

由于企业自身实力、规模、信誉等方面的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筹资的比例很少, 自身的积累机制严重恶化;大量生产、经营、周转资金依靠举债来完成, 使得企业债务负担过重, 企业资金来源紧张。

3.外部筹资多内部筹资少

企业筹资有内部筹资和外部筹资两种方式, 内部筹资主要是依靠内部留存利润, 外部筹资主要是股权筹资和债务筹资。中小企业自身实力无法与国内的大型股份制、国有大型企业相媲美, 自身内部留存利润少, 单纯依靠内部留存利润实现资本的周转循环利用不太现实, 很大部分筹资都是依靠外部筹资。

二、影响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因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在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 追其原因主要有:

1.市场宏观经济政策层面

(1)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inflation) 是在货币流通条件下, 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 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 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银行方面, 国家金融部门在通货膨胀时期采用经济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通过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准备金率回笼资金, 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 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负担。

企业方面, 通货膨胀使我国中小型企业留存资金购买力大大下降, 导致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供应链出现断裂, 而中小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的发展与每天的生产经营密切相关, 一旦供应链出现中断将严重波及中小企业的命脉。

通货紧缩 (deflation) 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领域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而引起的货币升值, 从而引起的商品和服务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使得信贷紧缩或货币供应紧张从而导致市场利率上升, 中小企业筹资成本增加, 严重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筹资额度,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

(2) 国家相关经济政策

我国历史原因决定了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关系国际民生的重要部门, 涵盖了几乎所有的如能源、电力、民生等重要产业和部门, 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项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来制定。改革开放围绕着建立市场经济, 中小企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经济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已经成了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是, 由于种种诸如企业体制方面的限制, 客观上仍然存在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比如, 国有大型股份制企业由于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 可以在国家的担保下与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承诺贷款合同等, 从银行享受到低息的大额贷款、优先上市等多项优惠政策, 但中小型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规模和体制原因限制和约束, 只有“望而生叹”了。

2.企业微观内部管理层面

(1) 筹资方式的选择

筹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活跃的经济时代筹资方式多样化趋势明显, 为企业进行多样化筹资组合提供了便利条件, 企业如何合理的选择筹资方式对于企业筹资难易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与企业规模实力、资本结构、资本市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小企业由于实力规模因素, 自身内部积累匮乏, 很难实现发行股票上市筹资的条件, 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最常见的筹资方式就是吸收直接投资、利用商业信用、银行借款, 从而限制了筹资的规模和企业的发展。

(2) 企业自身实力、规模、声誉

200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30周年, 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也不长, 基础比较差底子薄弱, 实力规模较小, 内部留存利润少, 管理缺乏经验和正确的导向, 信用等级大都比较低甚至存在严重的逃债、偷税、漏税等信用缺失问题, 内部风险控制也不尽完善, 银行不愿意将款项贷给实力规模小信用等级差的中小型企业, 害怕资金回笼存在风险, 给银行造成不良资产。这样, 由于企业自身的实力、规模、声誉原因, 大量的资金也就很难投入到中小企业, 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筹资。

3.成本与风险因素

(1) 资金成本

所谓资金成本就是指资金使用者向资金所有者和中介机构支付的筹资费用, 是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结果。

我们在进行筹资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资金成本, 一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资金成本核算:一是个别资金成本, 每一种筹资方式都有其资金成本, 这是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重要依据,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应选择个别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二是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各种筹资方式集合在一起可以核算出平均成本, 各种不同筹资方式产生的不同平均成本是衡量资本结构合理性的依据, 企业应该选择平均资金成本最小化的筹资方式;三是边际资金成本, 就是企业追加某种筹资方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单位成本, 这是企业考虑是否进行后续筹资的主要衡量标准。

(2)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筹资原因引起的资本结构的变化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当企业的全部资金都是企业自有资金而非外部借入资金时, 企业的财务风险根本不存在, 相反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都是企业从各种渠道借入的, 一旦企业在短时间内商品资本不能转化为货币资本, 资金不能得到循环周转, 势必造成企业破产清算等后果。所以企业在进行筹资时, 一定要综合考虑筹资将要造成的股东收益以及偿债能力受到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主要筹资方式及优缺点分析

企业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用何种形式取得资金, 即企业取得资金的具体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 筹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不同的筹资渠道有着各自的利弊及其差异性。

1.银行借款筹资

银行借款筹资是指企业向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 是企业采取负债形式融资的主要来源之一。企业采取银行借款筹资具有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的优点。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和市场及相关政策法制不够完善等因素影响, 会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变大, 而且这种筹资方式限制性条款和因素较多、筹资数额很有限。

2.上市筹资

通过上市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占有率, 使闲置的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还可以实现防范和化解银行信贷风险的目的, 许多中小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上市融资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债券是公司发行的有价证券, 发行债券的企业以债权为书面承诺, 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时期, 偿还本金并按照事先规定的利率付给利息。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可以优化资本结构, 提高公司的资金管理能力, 但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

股票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利的一种可转让的书面证明。《公司法》和《证券法》中的条款规定了股票的发行、上市有着严格的条件和法定的程序。通过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具有筹资风险小的优点, 而且筹资数量大、筹资限制较少, 但却容易受市场不定因素的影响分散企业的控制权。

3.民间资本筹资

民间资本筹资是中小企业在无法通过较优的筹资渠道满足资金需要的现实条件下,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应运而生的。民间资本筹资基本上是依赖人际关系, 采取最简单的打欠条借条的方式开展的, 利率和回报大都是口头协商, 期限不定, 债权双方可以商量随时收回借款。所以民间资本筹资具有速度快、手续简单、交易方式灵活、成本低的优点, 但由于民间资本所有方实力有限, 民间资本筹资难免具有许多的如筹资数额有限的限制性因素。

四、中小企业筹资的合理化建议

1.成本与风险角度

中小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该综合考虑成本与风险, 将资金成本和风险结合。企业不可能只是从单一的渠道进行筹资, 而不同的资金来源就会产生不同的资金组合模式。中小企业在进行筹资时既要考虑不同资金来源的优缺点, 还要综合分析资金的成本与风险, 力争达到综合资金成本最小, 同时将财务风险保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 达到最佳资本结构。

所以在进行筹资决策时, 如单个选择某一种筹资方式, 就要计算出每一种筹资的个别资金成本, 然后选择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如果面临组合的筹资方式, 就要针对不同的筹资方案分别计算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然后选择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方案。同时结合公司财务现状及市场的发展趋势等因素, 综合分析最终选择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的方案以实现资本结构优化。

2.市场环境角度

中小企业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我国宏观的市场环境, 如当遇到通货膨胀时, 市场交易投资清淡, 尽管提高股权筹资比例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由于市场认购力不足, 也有可能失败。所以, 市场趋淡时中小企业不妨发行利率合适的公司债券。同样, 企业应该结合市场情况积累内部留存利润, 避免因市场过热而导致的利率提升, 使企业资不抵债最终破产, 所以企业应该留足备用金以应对因市场宏观环境而引发的风险, 多从市场环境角度出发考虑自身的筹资渠道。

3.企业自身角度

我国企业由于历史、市场、体制等原因参差不齐, 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因企业规模不同因而所需的资金数额和筹资的渠道也应该不相同。规模大的企业由于资金周转数额巨大, 筹资一般都要采取能够筹集到大额款项的方式, 比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外部市场筹资方式;同样的道理, 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的原因, 很难凭借自身的积累去筹集到大额的款项, 而且也没有必要去筹集很多资金, 筹集多了反而是种债务负担, 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筹资时一般选择方式比较灵活的银行借款、利用商业信用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

综合以上所述, 中小企业企业在进行筹资时应该综合考虑筹资成本、筹资风险、资本市场状况等, 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 以满足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并在各种法规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筹资的理性化选择, 优化筹资结构使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 2001, (1) .

[2]杨恩群.中小企业融资.民族与建设出版社, 2001.

[3]倪忠森.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企业家天地, 2005, (10) .

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的对比分析 篇5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市场主体,能否进行良好地运营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得到稳定的资金来源。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资本结构调整等需要,通过恰当的筹资渠道,力求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股权性筹资和债权性筹资是企业最常见的筹资方式。本文将对这两种筹资方式进行详细叙述,并从融资风险、融资成本等方面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股权筹资;债权筹资;对比

目 录

一、引言.................................................................................................1

二、股权性筹资概述..........................................................................1

(一)(二)

(三)含义.......................................................................................................1 特点.......................................................................................................1 主要股权性筹资方式...........................................................................1

三、债权性筹资概述..........................................................................3

(一)(二)

(三)含义.......................................................................................................3 特点.......................................................................................................3 主要债权性筹资方式...........................................................................3

四、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对比分析..................................................6

(一)(二)

(三)(四)

(五)风险不同...............................................................................................6 融资成本不同.......................................................................................6 对控制权的影响...................................................................................6 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不同...................................................................6 对公司的作用不同...............................................................................7

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的对比分析

一、引言

任何企业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稳定的资本。筹资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资本结构调整等需要,通过一定的金融市场和筹资渠道,采用一定的筹资方式,经济有效地筹措和集中资本。按照资本属性的不同,企业的筹资活动主要可以分为股权性筹资、债务性筹资和混合性筹资三种。前两种筹资方式是企业采取的主要手段,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情况。

二、股权性筹资概述

(一)含义

股权筹资一般有投入资本筹资和发行普通股筹资两种,形成的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可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是公司权益资金或权益资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二)特点

1.企业所有者享有股权资本的所有权

企业所有者依法凭其所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并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或无限责任。2.企业对股权资本享有经营权

在企业存续期间,企业有权调配使用股权资本,企业所有者除了依法转让其所有权外,不得以任何方式抽回其投入的资本,因而股权资本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

(三)主要股权性筹资方式 1. 投入资本筹资

(1)含义 投入资本筹资是非股份制企业筹集股权资本的基本方式,是以协议等形式吸收国家、其他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直接投入的资本形成企业的投入资本。其主体只能是非股份制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个人合伙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

(2)优点

投入资本筹资所筹取的资本属于企业的股权资本,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信和借款能力;投入资本筹资不仅可以筹取现金,而且能够直接获得所需的先进设备和技术,能够尽快地形成生产经营能力,财务风险比较低。

(3)缺点

投入资本筹资的资本成本通常比较高;由于不能以股票为媒介,其产权关系有时不够明确,不便于进行产权交易。2. 发行普通股筹资

(1)含义

发行股票筹资是股份有限公司筹集股权资本的基本方式。股票作为持有人对企业拥有相应权利的凭证,一方面代表着股东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另一方面,普通股股东凭借其所拥有的股份以及被授权行使权力的股份总额,有权行使其相应的、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极其决策进行控制或参与的权利。

(2)优点

1)保证企业资本基础的稳定

股权资本没有固定的到期日,无需偿还,是企业的永久性资本,除非企业清算时才有可能予以偿还。

2)提升企业信誉

股权资本作为企业最基本的资本,代表了公司的资本实力,是企业与其他单位组织开展经营业务,进行业务活动的信誉基础。同时,股权资本也是其他方式筹资的基础,尤其可为债务筹资,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公司债券等提供信用保障。

3)财务风险比较小

股权资本不用在企业正常运营期内偿还,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财务风险。相对于债务资本而言,股权资本筹资限制少,资本使用上也无特别限制。另外,企业可以根据其经营状况和业绩的好坏,决定向投资者支付报酬的多少,资本成本负担比较灵活。(3)缺点

1)资本成本负担较重

由于投资者投资于普通股风险较高,相应要求较高的报酬率,并且股利、红利从税后利润中支付;而且普通股的发行、上市等方面的费用也十分庞大。

2)易分散企业控制权

股权筹资由于引进了新的投资者或出售了新的股票,必然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结构的改变,分散了企业的控制权。

3)易引起股票价格波动

利用普通股筹资,增加新股东,会降低普通股的每股收益,继而引起股票价格的波动。

三、债权性筹资概述

(一)含义

债权性筹资形成的是企业的债务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法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一般是通过银行信贷资本、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其他法人资本、民间资本、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等筹资渠道取得的。

(二)特点

债务资本体现企业与债权人的债务与债权关系。债权人有权按期索取债权本息,但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对企业的其他债务不承担责任。而且企业对持有的债务资本只在约定的期限内享有经营权,同时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

(三)主要债权性筹资方式 1.长期借款筹资

(1)含义

长期借款筹资是各类企业通常采用的一种债务性筹资方式,是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向其他单位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种借款。

(2)优点 1)筹资速度较快

企业利用长期借款筹资,程序简单,所需时间较短,可以快速获得现金。

2)资本成本较低

利用长期借款筹资的利息可在所得税前支付,减少企业实际负担的成本;而且由于借款属于间接筹资,筹资费用也比较少。

3)筹资弹性较大

长期借款筹资的灵活性较大。在实际用款期间,企业的财务状况若发生变化,可与银行再次协商,变更借款数量、还款期限等事项。

4)可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3)缺点

1)筹资风险较大

长期借款有固定的利息负担和固定的偿付期限,风险较大。

2)限制条件较多

借款筹资较多的限制条件可能会影响到企业以后的筹资和投资活动。

3)筹资数量有限

借款能筹集到的数量有限,一般不如股票、债券筹集到的资金多。2.发行普通债券筹资

(1)含义

债券筹资是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方式,筹资范围比较广。若发行的债券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债券可以在市场上自由转让、流通。公司发行债券通常是为其大型投资项目一次筹集大笔长期资本。

(2)优点

1)资本成本较低

与股票的股利相比,债券的利息允许在所得税前支付,所以公司实际负担的债券成本一般低于股票成本。

2)可利用财务杠杆

无论发行公司的盈利多少,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若公司用资后收益丰厚,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债息额,则会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

3)保障公司控制权 持券者一般无权参与发行公司的管理决策,因此发行债券一般不会分散公司控制权。

4)便于调整资本结构

在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或者可提前赎回债券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更方便地合理调整资本结构。

(3)缺点

1)财务风险较高

债券通常有固定的到期日,需要定期还本付息。在公司经营不景气时,极易成为公司严重的财务负担,还有可能导致公司破产清算。

2)限制条件多

与长期借款、融资租赁相比,发行债券的限制条件比较多而且比较严格。

3)筹资规模受制约

公司利用债券筹资一般受一定额度的限制。我国《公司法》规定,发行公司流通在外的债券累计总额不得超过公司净产值的40%。3.融资租赁筹资

(1)含义

融资租赁筹资是企业一种特殊的筹资方式,适用于各类企业。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以不必提前筹措设备价款的现金,就可以获得需要的设备。

(2)优点

1)能够迅速获得所需资产

融资租赁集融资与融物于一身,可使企业快速形成生产经营能力。

2)限制条件较少

与股票、债券、长期借款等筹资方式相比,租赁筹资的限制条件很少。

3)可规避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

多数租赁协议规定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由出租人承担,承租企业不必承担。

4)融资租赁的全部租金可在整个租期内分期支付,适当降低不能偿付的风险。

5)融资租赁的租金费用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承租企业能够享受节税利益。(3)缺点

租赁筹资的成本较高,租金总额通常要比设备价值高出30%;承租企业在财务困难期间,支付固定的租金也会成为沉重的负担;此外,还不能享有设备残值。

四、股权筹资与债权筹资对比分析

(一)风险不同

股权融资的风险要小于债权融资的风险。股票投资者的股息收入通常随着公司盈利水平和发展需要而定,公司并没有固定付息的压力,再加上普通股没有固定的到期日,因而也就不存在还本付息的融资风险。而发行公司债券则必须承担按期付息和到期还本的义务,并且这种义务不受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此当公司经营不景气时,债权筹资方式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甚至有可能导致公司无力偿还而宣告破产。

(二)融资成本不同

债权融资成本一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一是由于债券利息在税前支付,可抵减一部分所得税;二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债券投资风险小于股票投资,相应地其要求的收益率也低于股票持有者。在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一部分投资者会从需求股票转而需求债券,这种需求的转化也十分有利于维持债权融资成本的稳定和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

(三)对控制权的影响

股权筹资会影响对公司的控制权,而债权筹资则不会有这个问题。公司举债融资,虽然会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但却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公司的能力。而若通过增发新股的方式筹措资金,现有股东的控制权极有可能被稀释。而且随着新股的发行,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必将增加,最终将导致普通股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下跌,从而对现有股东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受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不同

在融资环境中一般认为,资金需求者拥有更多关于所投资项目的信息,而资 金供应者则处于相关信息的劣势地位。资金供应者会比较成本与收益,尽量搜集相关信息,而当信息不可得或需要花费较大代价才能取得时,资金供应者就会放弃投资。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投资者一般认为进行债权融资的公司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比进行股权融资的公司要更为乐观。

(五)对公司的作用不同

筹资问题 篇6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特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元性。筹资对象有个人,集体,政府。二是关连性。特别是个人缴纳与政府补贴密切相关,政府补贴的总量是依据特定地区的个人缴费的总量,属于配套资金。按照规定标准,个人缴纳多少,政府就按一定比例配套补贴多少。三是自愿性。这个特点主要表现在个人缴费上。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和会议一再强调:坚决贯彻农民自愿原则,不得强迫农民缴费。四是互济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主要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筹资的来的资金不是平等地用在每个筹资个人身上,而是“大病统筹”,其资金主要用于“治大病”的人。

二、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资的因素

在当前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在加强经济建设方面,不少地区的农民短期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方面的基金筹集工作都存在难度,合作医疗基金筹集工作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

首先是农民对健康投资的认识。目前有不少地区农民由于受到经济条件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我保健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互助共济观念较为淡薄,抱有侥幸和投机心理,影响农民的自主参加,主动性差。

其次是农民对政策的信任度需要加强。不少地区的农村合作医疗几起几落,对此次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抱着观望态度,有的地区不能够坚持以户为单位,全员参合,只是将家庭高危成员参合,而健康成员不参合,与制度建立的互助共济的要求相抵触,自主参合执行困难。

第三是宣传工作不到位。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缴费工作,基本每年都是集中时间开展,乡镇组织工作组到村召开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等会议进行宣传,开展农民个人缴费,要求群众自愿参加,平时很少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面的宣传。

(二)受益面窄

从各地的合作医疗运行情况来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与技术层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费用测算、补偿模式、费用支付与控制等。导致参合农户住院及大病救助补偿受益面较小,补偿比例也是很大,获得补偿的农民一方面认为制度很好,另一方面又认为与其期望值有差距,褒贬不一,还有大部分农户没有亲身体验到合作医疗为其带来的好处,故对合作医疗反应平淡,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影响筹资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制度运行初期,部分乡镇干部为了急于完成筹资任务,过分宣传合作医疗的作用,致使一部分农民对政策期望值过高,虽然获得补偿,但仍有失落感或上当感。

(三)筹资成本过高

当前多数地方的筹资实行的是农户个人缴纳部分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筹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合作医疗经费紧张,乡镇政府为吃饭财政。由于合作医疗筹资涉及到每个农户,工作量大,每年一度的宣传发动、筹资运作,不但消耗基层干部的大部分精力,还需要一定的经费保证,运作成本较为高。鉴于目前乡村两级任务繁重、经费紧张,致使部分乡(镇)政府认识不到位,乡(镇)、村干部有怨言,农民不领情,导致参合率较低。

三、对策与建议

(一)强化宣传,理顺关系

这是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筹资缴费的前提和基础。经过几年的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认可,农民的参合积极性逐步提高。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在不断的涌现。这便需要不断的广泛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减免、报销的比例及标准等宣传到千家万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用身边的事教导身边的人。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委员会的自治作用,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切实保障弱势群众和低收入农民的生活,把扶贫、救济、农村低保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困难的家庭和最需要帮助的人员中,建立和谐、友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医患关系,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的长效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属社会保障范畴,应通过立法来保障实施。在立法前,可采取权宜之策,统一由财税或其他途径征收,像企业交劳动保险等一样强行推开,统一执行,作为一项法定制度来保护广大农民的医疗保障权利。在强行推进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基金管理,发挥基金的最大效益。要着眼于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委托保险公司进行基金管理的做法,有效做好审核报销工作。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扩大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重点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等特殊家庭的医疗困难问题。要加强农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医疗机构服务收费和服务行为的监管,维护农民利益和坚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公平性。

(三)制定措施,遏制投机行为

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所以关键在于严格基金使用,规范基金操作,先让广大农民看到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再吸引广大农民,提高筹资水平,鼓励分层次享受制度,这样才能使制度更好的运行,真正解决农民看病问题。

(四)制定责任考核机制

各地应把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建设列入农村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合作医疗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中,并将其列为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一级抓一级,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由政府直接牵头,民政、财税、金融、物价、教育、卫生、医药、审计等各部门积极配合,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合作医疗只是由卫生或者劳动部门一家负责的状况,各个有关部门都应承担责任,加强协作和支持。

(五)调整补偿模式,提高补偿比例。

积极创造条件让参合农民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就医时尽可能采取由医疗机构先垫付费用,现场结报医疗费用,然后定期到新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兑付的办法。鉴于当前农村居民就医主要是以非住院的疾病和慢性病为主,可在筹资额度增加的情况下,将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起付钱、补偿比例、封顶线等采取“住院补偿+门诊大额费用补偿”的模式,调整补偿方案,适当加大小病和慢性病的补偿额度,以提高农民得获益程度,同时,对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的住院、门诊、慢性病补偿均不设起付钱(即实行零起付线);设立大病救助基金,对于恶性肿瘤、尿毒症、糖尿病和器官移植等特殊疾病增加补助额度。这样不仅补偿了住院的医疗费用,同时对某些重大疾病或慢性病的非住院治疗费用也给予了一定的补偿,超过封顶线的部分用大病救助金按照规定给予补助。

(六)加快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体系

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服务网络、医疗保障体制建设应纳入一体化发展,农民的健康保障体制可以向城镇过渡乃至结合,在发展和完善现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向医疗保险制度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的深入,全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最终实现统一标准的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障,将新农合基金、医保基金、社保基金等社会保障范筹的各种基金统一起来,解决好其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实现社会保障制度“一证(卡)通”全国联网,只要参保人员手持 “一证(卡)通”,到哪个地方就医就业都能管用,才能真正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真正实现社会保障体制便民、利民的民生保障作用。

中小企业筹资问题与对策 篇7

一、我国中小企业筹资现状分析

从世界各国中小企业来看, 资金问题是共同的问题, 筹资难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 那么其发展就会停滞不前, 这还将会影响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因此, 资金问题不容忽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资金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没有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 融资渠道不顺畅。

(一) 缺乏政策上的扶持。

尽管政府对发展中小企业都比较重视, 但同国有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还是感到待遇上有所差别。目前, 我国尚未形成一套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 按所有制制定扶持政策的局面尚未彻底打破, 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中小企业尚未充分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二) 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较弱。

中小企业往往在经营上处于市场开拓和培育阶段, 与大企业相比, 其整体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较差, 在获得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方面遇到的困难更大,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突出表现在:

1、筹资途径不畅通。

一方面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分布不均, 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支持力度很小, 一般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股票市场筹措资金。

2、抵押担保难。

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 担保品种单一。

3、

规模小, 管理模式落后, 财务不透明, 缺乏信誉等原因, 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资金扶持十分有限, 因此面临的竞争压力远远大于成熟的大型企业。

(三) 财务管理不规范, 筹资决策缺乏科学性。

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未能形成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 比如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信息不真实、不能准确详细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等。另外, 筹资缺乏科学性。首先, 对筹资金额不能做出准确的估算, 导致资金的闲置;其次, 筹资资本组合不能做出合理的规划, 这会造成资金筹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难以做到“量体裁衣”。

(四) 企业信用不够, 缺乏良好的筹资信誉。

从一定意义上讲, 市场经济也是一种信用经济。一些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合同, 时常违约, 这就给企业在社会上的信用指数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有些企业在筹到资金后不能按合同上的要求准时还款。在这种诚信不高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筹集资金会更加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中小企业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可以从多方面进行改善, 如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制定帮助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自身也可以通过努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

1、社会应该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如可以通过国家政策的制定帮助中小企业, 政府应在今后的政策和调整中应对内外资、国企、私营一律平等对待, 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2、可以设立中小企业发展财政专项基金。

一方面可以用于鼓励中小企业产品创新和吸纳就业;另一方面可以用来帮助中小企业降低市场风险。

3、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机构, 为中小企业筹资提供援助。

经过十余年的金融体制改革,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元化的现代金融体系, 然而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核心的金融体系, 其服务主要面向国有大型企业, 因而从中长期来看, 有必要创立专门的中小企业信贷银行, 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之责。

4、政府出资成立担保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贷款担保。

(二) 完善中小企业制度, 健全治理结构。

当前,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准确性较低、银行利益难以保障的现象, 这些往往都是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所致。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自身素质是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因此, 中小企业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自身的制度。国有中小企业要走改制重组道路;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 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 吸收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要素;集体企业要推动产权改革, 明晰产权关系。同时, 应规范财务制度, 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 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 增加企业的财务透明度。

(三) 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 提高竞争力。

中小企业要想解决筹资难问题, 不能仅仅凭借外界的扶持, 中小企业必须苦练内功, 找准市场定位, 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和取得融资的能力。中小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强化内部管理。在筹资的过程中, 逐步树立起市场观、效益成本观、风险收益观、信用法制观。自觉利用财务杠杆, 对资金筹措加强预算规划管理, 确保企业的资金安全。企业自身要按期制定企业的发展计划, 规范管理, 加大信息披露。严格管理产品质量, 依法经营, 合法纳税, 努力提高信用水平, 从而保持良好的信用纪录。同时, 国家应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监管, 提高其财务信息透明度和真实可靠性。只有这样, 企业综合实力才会得到提高, 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洪流中处于不败之地。

(四) 选择科学的融资渠道及方式。

企业筹资的途径主要有长期借款、发行公司债券、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这些方式各有所长, 也有各自的适用条件。银行长期借款筹资的优点是筹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借款弹性好、不必公开企业经营情况、有杠杆效应;其缺点是财务风险较大、限制条款较多、筹资数额有限。债券筹资的优点是资金成本低、保证控制权、可以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债券筹资具有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治理的作用;其缺点是筹资风险高、限制条件多、筹资额有限。融资租赁筹资的优点是筹资速度快、有利于保存企业举债能力、设备淘汰风险小、财务风险小、可以获得减税的利益;其缺点是租赁成本高、利率变动的风险。吸收直接投资与发行股票、留存收益都属于企业筹集自有资金的重要方式, 它是非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筹措资本金的基本形式。吸收直接投资的优点是有利于增强企业信誉、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其缺点是资本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普通股筹资的优点是筹资风险小、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借债能力、筹资数量大、筹资限制比较少;其缺点是资金成本较高、容易分散控制权。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没有千篇一律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渠道和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恰当地运用融资策略是成功融资的必要条件, 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东坡.我国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问题探讨.财务与金融, 2008.4.

[2]伍淑华.浅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咸宁学院学报, 2007.5.

[3]任明.中小企业创业阶段的融资策略.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5.

高校负债筹资办学风险问题探讨 篇8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高校,负债筹资,偿债风险,应对措施

1高校筹资风险的形成

在教育多元化的今天, 高校为了增强竞争力与影响力, 扩建教学场地与增加教学设施, 这都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然而由于政府对我国教育财政拨款难以添堵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缺口, 因此难以满足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高校逐渐不再依赖教育部门的拨款, 而是转而将主要弥补资金缺口的途径转向银行贷款。筹资贷款可以有效缓解高校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提高了办学竞争力, 但是筹资办学也难以避免一定的风险。

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质, 决定了它无法像普通企业一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贷款筹资, 因此我们所说的高校筹资贷款一般为向银行进行借贷, 由于银行处理资金业务速度快, 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大部分高校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筹资办学。然而大部分高校一般将资金运用在建设硬件设施等方面, 由于环境变化或效益低下等因素使得学校投资时间长、回收资金较慢, 因此使高校“信用”下降, 为高校带来一定的风险。有些高校为了缓解流动资金困难的压力, 再次向银行进行二次贷款, 导致还贷压力的恶性循环。

2高等学校筹资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因此在实际建设中呈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主管部门大规模向银行进行筹资, 却难以对筹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管理上也没有出台制度加以规范和指导。加上高校负债筹资很大程度上依靠金融市场的变化, 在实际筹资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地管理与评估, 很容易出现利率风险、违约风险等现象, 这对于高校预期收益有着阻碍作用。加上外部环境变化是难以准确有效预见的, 因此很容易导致高校投资失败, 陷入财务危机。

3高校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措施

3.1构建高校筹资风险管理系统

高校筹资有着两面性, 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增强学校发展力度, 而如果使用不当则会使学校陷入新一轮困境, 因此应当加强对筹资办学风险的评估, 构建高校筹资风险的管理系统。高校财务部门应当专门设立防范筹资风险的关联组织, 通过调查与实践对筹资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 使风险降到最低。贷款项目与程序应当经过组织严格把控, 进行科学有效地论证分析, 严禁随意性。在筹资后, 应当严格控制建设资金的投向, 防止将资金用于校企、科学开发、捐款等方面, 更要严禁用贷款进行再融资活动。管理人员应当提升监管力度, 提高透明度, 严防暗箱操作。

3.2扩宽筹资渠道, 优化筹资结构

高校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事业收入与教育部门的财政拨款, 然而这些收入是有限的, 当高校一旦需要进行设施上的建设时, 这些资金是难以满足需求的, 因此高校必然会选择负债融资的渠道。高校在筹资中, 应当科学合理地控制债务规模, 与自身发展建设的投入进行合理把控, 计算好数量与时间跨度。高校应当创新筹资观念, 汲取国外先进经验, 扩宽筹资渠道, 以降低还贷风险。在另一方面, 高校应当与社会企业进行合作, 将学校自身科研成果与企业进行洽谈, 实现理论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 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实现两者共赢。

3.3构建多元化协调配合的筹资风险防范机制

由于高校回收资金时间较长, 因此资金的紧张状况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缓解, 许多高校难以还清银行贷款的现象频频发生, 因此我们应当从整体着眼来看待防范筹资风险的问题。我认为财政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联合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高校还债的周转资金, 以较为合理的利率有偿借给高校使用, 以得到延缓债务的时间。高校也应当提前制定合理计划进行还款, 最大限度筹措资金偿还。而银行也需要为高校进行考虑, 对部分款项进行延期处理, 切实帮助高校解决还款困难等问题。

4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教学规模逐渐扩大, 因此在办学过程中扩张范围与资金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在筹资办学过程中应当从整体着眼, 规范管理筹资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来适度贷款筹资办学, 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缓解当前高校贷款筹资所带来的还款压力。而另一方面, 高校应当正确发挥贷款办学对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进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景芳.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竞争的创新机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2]刘春华.高校负债办学财务风险制度成因问题的探讨[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 (1) .

优先股筹资决策相关问题研究 篇9

优先股筹资的资本成本

1.优先股筹资资本成本的相关概念

优先股筹资的资本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成本。其中:

(1) 筹资费用, 是指公司为发行优先股而支付的各类承销费用, 通常依照发行次数和筹资金额比例支付。

(2) 用资成本, 是指公司支付给优先股股东的股息, 具有经常性和定期性支付的特点。[1]

2.资本成本的计量公式

优先股股息是在公司所得税税后支付, 不能抵扣公司所得税, 其资本成本的计量公式为:

其中, Dp为每年优先股股利, M为发行优先股筹资总额, f为筹资费用率。

优先股筹资的资本成本风险

作为一种融资方式, 优先股筹资可能会带来以下一些风险:[2,3,4]

1.高额资本成本风险

与普通股股息一样, 优先股股息以税后利润支付, 不能抵扣公司所得税, 而负债筹资支付的利息存在抵税效应, 可以降低资本成本。与其他筹资方式相比, 优先股的股息率通常会高于负债利息率, 在我国常常也高于普通股股息率。这势必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成本, 提高综合资本成本。

2.支付风险

从目前我国已公布的优先股发行公告看, 发行优先股的上市公司均采用现金股利发放优先股股息。而优先股发行成功以后, 若公司盈利增长赶不上资产增长速度, 或者说资产报酬率低于优先股股息率, 高额优先股现金股息会降低普通股股东的资本收益率。公司发行优先股不但不能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反而会给发行人带来财务杠杆的负面影响, 增加财务风险。

3.普通股股东红利减少或者无红利可分的风险

公司支付股息时, 根据优先股股票持有人的优先权, 公司应先向其进行股利分配。但当盈利水平增长放缓, 普通股股东可能会承担获得分红减少的风险, 甚至无红利可分的风险。

4.摊薄上市公司治理层和控股股东表决权的风险

优先股存续期内, 优先股股东的表决权是被限制的, 但当优先股股东在连续2 个会计年度, 或者累计3个会计年度未收到按约定应得的优先股股息时, 从股东大会批准当年不按约定分配利润的方案次日起, 恢复其表决投票权, 参与经营管理活动, 则摊薄了上市公司治理层和普通股股东的表决权。

5.普通股东的清偿地位风险

发生清算时, 普通股股东晚于优先股股份持有人分配公司剩余财产, 可能存在因为优先股股东优先分配, 而使普通股股东无可分配剩余财产或财产减少的风险。

优先股与普通股的抉择:每股盈余无差别点

1.每股盈余分析法

为了使自身价值最大化, 企业在筹资管理中, 需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通常采用息税前利润—每股盈余 (EBIT-EPS) 分析法, 也称每股盈余分析法, 对筹资方案进行分析, 进而作出最优筹资决策。[5]

在存在优先股的情形下, 每股盈余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 EBIT代表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的息税前利润, I代表年利息支出, T代表所得税税率, Dp代表支付的优先股股利, N代表普通股股数。

在从未发行过优先股的前提下, 因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公司希望通过股权融资筹措长期资本, 从发行普通股, 或优先股两种方案中作出最优筹资决策。此时, 针对普通股和优先股, 基于公式 (2) 引入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方法。

增发普通股时的每股盈余为:

发行优先股增资时的每股盈余为:

其中, EPS1为增发普通股每股盈余, EPS2为优先股增资每股盈余, N1为增发普通股后普通股股数, N2为初始普通股股数。

2.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法

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法, 是指当存在多种筹资方案时, 通过计算公司的每股盈余 (EPS) 相等时所对应的盈利水平 (EBIT) , 比较在公司预期EBIT下不同融资方案的EPS, 进而选择EPS最大的融资方案。

优先股与普通股筹资方式的无差别点, 实质上是指发行优先股和发行普通股两种筹资方式所产生的每股盈余相等息税前利润水平。此时, 每股盈余无差别点就是下列方程的解:

整理得到, 无差别点的通用公式为:

当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低于无差别点EBIT'时, 发行优先股的每股盈余EPS2小于增发普通股的每股盈余EPS1。所以, 增发普通股为更好的筹资方案;而当公司预期息税前利润EBIT高于无差别点EBIT' 时, 发行优先股的每股盈余EPS2大于增发普通股的每股盈余EPS1, 优先股筹资为最佳选择;当正好处于每股盈余无差别点临界值时, 需再考虑其他因素, 作出最优筹资决策。

优先股与债券的抉择:投资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平衡

当某公司产生资金需求, 且希望得到满足时, 势必要有另外一方存在投资需求, 同时对其投资, 使得投资和筹资行为匹配, 即发生投融资行为。在财务管理中, 筹资工具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 优先股属于权益资本, 但同时它又具有债券的部分特征, 如优先股股息率基本固定, 与债券利息相似。除了永久性优先股与永久债券一样无到期期限外, 多数优先股与一般债券类似, 有明确的到期期限。但是如果要解决在优先股筹资与债券筹资两种方式间进行筹资决策的问题时, 可从投融资行为有对立统一的关系入手, 对优先股和债券预案分别进行收益和成本的平衡分析, 从而选出最合适的筹资方案。[6,7]

1.投资收益率的比较

在正常情况下, 投资者一般都希望将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 并获得最高的收益率。因此, 需要对优先股和债券的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 选择更高的一种进行投资。具体计量公式如下:

优先股投资收益率的计量公式为:

其中, R1为优先股收益率, dp为优先股股息率, T1为所得税税率。

债券的投资收益率的计量公式为:

其中, R2为优先股收益率, i为债券利率, T2为所得税税率。

根据我国国家税法的规定, 投资者需要将所获得的收益缴纳部分所得税, 而不同的投资者和不同的投资对象对应的所得税也有所不同。

目前, 个人投资者对获得的优先股股利和除国债外的债券利息都应缴纳20%的所得税, 即T1=T2。因此, 只有当优先股股息率和债券利率相等时 (dp=1) , 投资优先股和投资债券的收益率相等。

国家对法人获得的优先股股利暂免征收所得税, 对获得的债券利息征收企业所得税, 一般为25%。因此, 当R1=R2时, 一般dp=75%i, 优先股股息率一般低于债券利率。而从风险上来说, 优先股风险通常比债券要大, 因此, 会期望得到更高的投资报酬, 优先股股息率大于债券利率 (dp>i) , 优先股投资收益率大于债券收益率 (R1>R2) 。

综上所述, 当式 (9) 成立时, 优先股与债券的投资收益率相等;只有优先股股息率大于时, 使得优先股投资收益率高于债券投资收益率, 弥补高于债券的风险, 才会更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选择优先股投资, 有利于筹资者发行优先股。

2.资本成本的比较

与投资者获得最高投资收益率相比, 筹资者希望取得最低的筹资成本, 提高筹资效率。因此, 进行优先股和债券筹资决策前, 需要分别对这两种方式的资本成本进行测算比较, 选出其中最低的一种融资活动。具体计量公式如下:

优先股的资本成本可引用公式 (1) 计量, 即:

债券的资本成本的计量公式为:

其中, K1为优先股筹资成本, f1为优先股筹资费用率, K2为债券筹资成本, T为公司所得税税率, f2为债券筹资费用率。

因此, 只有满足公式 (12) 的条件时, 优先股筹资成本和债券的成本才能相等;如果股息率低于水平, 则发行优先股能节约资本成本, 给公司带来更高的筹资效益;相反, 则应考虑债券筹资。

3.优先股存在的税收环境

目前, 我国投资者享有优先股股息减免税的优惠, 但对获取的债券利息暂时还没有类似的优惠。如果优先股股息率与债券利率相等, 则前者的收益率将高于后者, 优先股也会更具吸引力。另外, 倘若发行者本身的公司所得税税率较低, 利息的抵税作用将表现得不明显, 使得优先股筹资成本低于债券筹资成本。如果同时存在以上两种假设的税收环境, 发行优先股将会更加有利。

因此, 优先股存在的税收环境是:

R1≥R2。同时, K1≤K2。也就是同时满足下列不等式条件:

4.实证分析

下面举例说明优先股存在的税收环境。

假设A公司所得税税率为15%, 现有两种筹资方式:一是发行优先股, 股息率为6%, 发行费率为1.5%;二是发行普通债券, 票面利率为7.2%, 发行费率为1%。假设购买优先股和债券的投资者均为公司, 所得税税率为25%。

优先股收益率:

优先股资本成本:

债券收益率:

债券资本成本率:

测算结果表明, A公司发行优先股和发行债券两种融资方案满足R1>R2, 且K1>K2, 即对投资者而言, 投资优先股的收益率高于债券;对发行优先股的筹资者而言, 发行优先股的资本成本低于发行债券的资本成本。优先股存在的税收环境得以实现。在这种环境下, A公司发行优先股是明智的选择。

A公司“优先股存在的税收环境得以实现”的出现, 在很大程度上, 是因为假设条件中发行方A公司的所得税率明显低于投资方的所得税, 减弱了债券利息的抵税作用, 使得优先股和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更具备可比性。若A公司的所得税税率同样为25%时, 则K2 将小于K1, 优先股的资本成本将失去优势。因此, 优先股的存在, 需要具备发行公司的税率远小于投资方的所得税税率的税收条件。

摘要:优先股作为一种新颖的融资方式, 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因此, 首先探讨优先股筹资的成本与风险;然后, 运用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法, 根据预期息税前利润值判断、比较优先股与普通股融资的优劣, 以便选择最优筹资决策;最后, 运用投资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平衡关系, 通过投资收益率、资本成本的计算和比较, 分析优先股与债券融资的优劣, 从而给出优先股融资存在的税收环境。

关键词:优先股筹资,资本成本与风险,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投资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平衡关系

参考文献

[1]范利民, 张辉锋, 谢鸿华.关于我国发行优先股融资的相关探讨[J].商业研究, 2014 (2) :138-141.

[2]陈浩, 王国俊.国内外优先股融资研究:文献回顾与研究展望[J].学海, 2015 (4) :126-132.

[3]姜硕, 陈明, 胡启磊.代理问题下对优先股股东利益保护的思考[J].财会月刊, 2015 (3) :23-25.

[4]侯婧.我国建立优先股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4.

[5]顾纪生, 李娜.商业银行引入优先股制度对其业绩影响模拟分析[J].时代金融, 2015 (3) :82-83.

[6]姚佐文, 陈晓剑, 崔浩.可转换优先股与风险投资的有效退出[J].管理科学学报, 2003 (1) :92-96.

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的探讨 篇10

1.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1.1融资空间有限

其一, 直接融资空间极为有限。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发行股票上市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 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才有可能进入股市, 一般中小企业无法利用股票市场筹措资金。其二, 间接融资也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 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另一方面, 为中小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分布不均, 非公经济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支持力度很小。

1.2资金供应不足

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权限上收, 流动资金总量不足, 因此, 基层银行有责无权, 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 贷款供应缺口加大。

1.3抵押担保难

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 不少中小企业多为租赁经营, 因而无资产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 担保品种单一。

1.4

一些企业诚信度差, 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

1.5借贷成本高

据计算, 一笔100万元的贷款, 仅支出各项评估、登记、公证、保险等费用就需3%左右, 如果加上企业正常的利息支出及其他融资财务费用, 企业融资成本将达到12%以上。

2.我国中小企业筹资难的主要原因

2.1 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

我国中小企业的情况比较复杂, 中小企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在融资方面的特殊性。

2.1.1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状况差

目前,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我国在主板市场上市的企业有1000多家, 而且大都是国有企业, 仅有那些产品成熟、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高科技产业和基础产业类的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争取到直接上市筹资、或者通过资产置换借“壳”买“壳”上市的机会。尽管我国有关部门即将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新条例, 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将有所放宽, 原先对项目的限制将有所松动, 但对中小企业来说, 在一定时期内还将不在众券商备选企业之列。职工集资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手段。由于企业在开办初期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 所以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入股是改制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的重要融资方式, 大多数已经占总资产的10%.

2.1.2财务管理不健全, 信用度差

大部分中小企业分布广而分散, 规模小且成立时间短, 抗风险能力差, 不能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担保条件;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 缺乏可信度;自有资金不足, 贷款的风险化解和补偿能力较弱, 增加了银行贷前审查、贷后检查监督的难度, 与银行执行的贷款条件差距较大。我国银行机构贷款对象性质上的区别对待问题已经解决, 但是发放贷款必须要受到法律、法规和银行经营风险管理等一系列政策、规章制度的约束。据调查, 我国中小企业50 %以上的财务管理不健全, 信用等级60 %以上都是3B 或3B 以下, 抗风险能力较弱, 而银行新增贷款80 %集中在3A 和2A 类企业, 多数中小企业不符合银行贷款基本条件。

2.2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制约

2.2.1 银行规避风险, 使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对于银行来说, 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是银行贷款的基本要求, 而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 使得银行加强对企业的贷款支持存在天然的困难。国内外研究表明, 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 因而,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 这不符合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在强化信贷资金管理后, 对贷款更加谨慎, 贷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贷款的责任更加明确, 贷款的环节越来越复杂, 也使得中小企业贷款成本越来越高, 加重了筹资难度。商业银行也会从自身利益出发, 在贷款方面力求效益最大化 (商业银行在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经办贷款业务时, 所花费的时间和人力相差无几, 但产生的效益明显不同) 。中小企业贷款绝大部分都是流动资金贷款, 项目本身不稳定因素多、风险大, 贷款管理成本高;再加上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大型金融机构对地方企业了解程度相对较差, 银行受评估正确性、银行无法分担和自身对商业化改革适应性的限制, 不会愿意过分冒险。

2.2.2我国缺少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

现在我国极为缺少切实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民生银行原来的初衷是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服务的, 可是现在它已经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没有什么区别了, 其他新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原来也是面向中小企业的, 可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 迫使它也逐步走向严格, 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2.3缺乏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资本市场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上, 对于新股的发行一直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总量控制的办法。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从企业债券市场看,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 国家每年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确定当年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 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批准债券发行的期限、品种和利率;中国证监会审查债券是否符合上市交易的资格, 做出是否允许其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审批决定。中小企业很难取得发行债券融资的资格。

2.4缺乏必要的金融服务中介机构

在美国可以看到“小企业管理局”这样的机构, 它主要的工作是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 是美国中小企业特殊信贷筹资机构。而我国筹资市场可谓是过剩与短缺并存, 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投资公司有大量资金没有投向;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却又无法获得这部分资金。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自由资本进行抵押贷款, 只能依赖担保性贷款, 这就更需要建立相应的服务中介机构来“平衡”双方的供需。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 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 也因担保机构资金来源不足、担保基金不能规避自身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有效运作。

2.5缺乏政府对中小企业筹资应有的政策扶持

目前, 国际上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筹资机制, 如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泰国小企业金融局、韩国中小企业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均由政府设立, 并且程度不同地依靠政府资金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政策就较倾向于大企业, 而在搞活中小企业, 提供资金便利上却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 提供许多优惠政策。

3.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解决中小企业筹资难问题, 首先要提高信用度。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经营历史都比较短, 没有形成自身的企业文化。能够直接传达企业信息的经营者的管理风格及行为特征尚未确定, 间接传递信息的品牌及信用历史还很缺乏, 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严重。因此, 必须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形成完整的内部监控系统, 尤其要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保证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提高企业有关信息的透明度, 使企业合法经营。在保证真实传达信息的基础上, 通过企业再造、激活企业竞争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 这是企业信用的本质体现。因为,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高成长性的保证, 未来中小企业在二板市场筹资尽管不要求企业的最低盈利水平, 可投资者必须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该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是一个有前途的企业, 另一方面也是满足间接投资主体如银行对企业进行债务性投资获取真实信息的需要。

3.2 加大内部融资力度, 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一种全员入股的资合与人合相统一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一方面可以调动全体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另一方面则可以扩大企业的资金来源, 将全体职工的闲散资金积聚起来, 发挥规模效应。对于组建股份合作制发展好的企业, 则可以转化为股份制公司, 直至最后争取上市, 突破融资的障碍与瓶颈。组建股份合作制企业还可以克服中小企业传统的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使中小企业走上开放式经营与管理, 向最终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迈进。现在, 已有许多中小企业通过改组改制不断壮大, 有的已在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据统计, 截止1999年底, 在我国深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已有14家。这些企业都是由中小企业通过改组发展壮大而来的。这可以说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方向之一。

3.3 发挥政府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的特殊作用

我国目前已在部分地区建立了多层次的政府担保机构。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的建立, 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申请筹资时担保品欠缺或不足的障碍, 可以使银行降低风险, 中小企业也能较容易地获得贷款, 从而较好地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问题。可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产业政策、企业政策为导向, 以各级政府为支持, 以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担保公司, 建立以基金管理机构为运用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基金以地方财政投入为主, 中央适当参与, 企业互助为辅等多种渠道。可以会员形式为企业担保, 吸收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作为会员单位,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同时政府要制定一些特殊的扶持政策。

3.4 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 在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之间合理分担风险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与协作银行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范围、责任分担比例、资信评估、违约责任、代偿条件等内容。担保机构应避免全额担保, 对目前商业银行不愿承担任何风险的做法, 人民银行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在风险分担、放大倍数和业务开展上积极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可以在合作中积极进行业务创新。

3.5 建立担保资金补偿机制

资金补偿机制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常运作的关键环节, 政府可以考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一定的资金作为基础, 并从科技发展基金、技改贷款贴息中划出一定金额用于高科技行业的风险补偿。担保机构可按每年担保费和利息收入的一定比率提取一部分作为补充, 形成风险补偿基金, 用于弥补担保机构的风险损失。

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 普遍存在缺乏资金、筹资渠道较窄、可供选择筹资方式少的问题。在新经济形式的影响下, 中小企业要树立适应新形式的新理念, 要在筹资方法上创新, 从实际出发, 选择最有利于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股新浪潮,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我们要继续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广阔的市场舞台, 让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枚玲.对中小企业加强财务信用管理的探讨[J].经济问题, 2005, (8) .

[2]高山.筹资渠道与筹资方式的研究[J].北方经贸, 2004, (2) .

[3]林太友.论企业多渠道筹资及风险[J].会计之友, 2004, (8) .

[4]陈德铭.论融资模式的选择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 2006, (3) .

[5]孙学敏.中小企业金融与财务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5.3.

筹资问题 篇11

关键词:并购筹资;现状;对策

一、企业并购筹资

1、并购与并购筹资

企业并购是一家企业使用现金、债券或者股票购买其他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资产或者股权,从而获得对其他公司的控制权,也是公司扩展和发展的一种途径。但是被并购公司的法人地位依然存在。并购筹资就是企业为了生产经营活动而筹集的资金。

二、并购筹资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时的筹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并购一家企业需要的资金数量相当庞大。在使用这种支付方式的时候,合并方企业大多情况下都会选择从企业外部筹集资金。常见的筹资方式有增资扩股、向金融机构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认股权证或是上述几项的综合运用。

(1)增资扩股。通过增加资本扩大股权来获取现金,但是有可能会对并购企业的股权结构产生影响。(2)向金融机构贷款。这是一种常用的筹资方法。在向金融机构贷款的时候,要考虑到未来偿还时用什么资金来支付。(3)发行企业债券。向其他机构或者第三方发行债券。这种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并购的规模,为企业提供了现金流入。(4)发行认股权证。它通常与企业的长期债券一起发行,用来吸引投资者来购买利率低于正常水平的长期债券。

2、股票和混合证券支付的融资渠道。(1)发行普通股。主并企业可以通过将以前的库存股重新发售或者增发新股给目标企业的股东,换取目标企业的股权。(2)发行优先股。有时向目标企业发行优先股可能会是主并企业更好的选择。(3)发行债券。有时主并企业也会向目标企业股东发行债券,以保证企业清算解体时债务人可先于股东得到偿还。债券的利息一般会高于普通股股票的股息。而且长期看来,股东权益也不会被稀释。这种方法对并购双方都是有利的。

三、并购筹资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并购在全球范围内,发展极为迅速,我国在近几年也加入了这一浪潮。然而,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健全,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因而使得我国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一)并购资本市场体系不健全。我国企业并购筹资发展影响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的并购资本市场体系不够健全。由于我国企业股权的不合理,造成了流通股比例小,从而加剧了资金的需求量。最终导致非流通股转让方式成本要远远低于企业的并购成本。并购成本的不断增长使得企业筹资变得困难。

(二)债券发行有阻碍。我国对债券的发行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这是因为我国处在资本市场初级阶段,进入条件有限。即使有了通行证,但还要经过层层的审批程序。正是因为国家对债券发行的重重限制,使得企业无法从债券发行中获取需要的筹资款。

(三)股票发行筹资困难。股票发行困难的原因同债券发行类似。我国对股票的发行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很多法律法规对发行主体的资信盈利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我国企业的现状却是,大部分企业达不到国家所规定的要求。而且新兴企业要想进入股票市场很困难。因而股票发行进行筹资的方式使很多企业得不到施展。

(四)银行与企业关系不融洽。一方面商业银行在贷款前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信誉程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考察,一些小企业在审查的过程中很容易被银行排除在外,无法筹集到资金。另一方面,由于有一些企业利用债务重组来逃避银行债务,降低了银行中的可筹资资金,从而打击了银行对企业筹资的支持。

四、解决对策

(一)完善并购资本市场制度。并购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健全是企业进行并购筹资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所以完善市场制度至关重要。国家要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规范,增加资本市场的承载能力,使企业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稳定经营。有了详细的规范制度以后,就要对制度的实施进行严格监管,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控力度,保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应当不停的改进并优化资本市场,对金融工具进行创新,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筹资工具,达到最优使用。

(二)拓宽筹资渠道。企业不能只从单一的渠道进行筹资,要多方面抓手。债券是一种很好的筹资资金的方式,但很长时间以来,由于一些原因的限制,使得债券筹资的方式不能被企业很好的利用起来。国家一些相关部门应当适当放松管制,对企业的债券筹资予以支持,扩大企业的债券筹资渠道。现在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发展,我国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吸收海外资金来达到资金筹资的目的。扩大海外市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好处。

(三)充分利用银行贷款。从企业角度出发,使用银行贷款进行并购筹资,可以有效的降低筹资成本。但是由于银企关系不相融洽,使得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变得困难了。因此,应在银企关系的改善上有所行动。对企业自身而言,要努力提高自身信誉,拓宽自己的经营渠道,增强经营业绩。银行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对企业跟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企业的并购资金能够及时的筹集到,有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而银行也从中扩大了市场的经营范围,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

(四)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在企业并购筹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提高自身的素质,毕竟一个企业的口碑跟信誉对于筹资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企业首先要诚信经营,要做到在其位职其事。其次对会计数据不弄虚作假,能够向外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另外呢,企业要不断的充实自己,用科学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武装自己,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不能只着手于企业的现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的前景做出决策和分析。最后,企业要改善同银行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这样更有助于企业的发展。

五、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日益快速发展的经济,我国企业之间的并购交易也在日益增长中。但是因为我国并购资本市场不够完善,并购筹资渠道太过狭窄,债券以及股票等筹资方式受限制,使得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政府部门应当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适当的放宽一些限制政策,拓宽筹资渠道,使企业能有多种筹资方式的选择。对企业自身而言,也要不断的提高和补充自己,学习金融知识,帮助自己在筹资中解决问题。通过政府和企业自身的不断改进和努力,才能不断的完善我国的并购筹资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切实的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柯志宾.企业并购的筹资和支付方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2(36).

[2]马超.不同支付方式下的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王一丹.企业并购支付方式及筹资问题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3(09).

[4]申雄杰.浅论企业并购融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5]黄岩.我国企业并购筹资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企业,2013(06).

社会医疗保险筹资若干问题辨析 篇12

一、筹资原则:“以收定支”还是“以支定收”

我国现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居医保”)这三项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时,在官方文件中都写上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原则。然而,仔细推敲,这条原则只是基金支付管理的原则,而不是整个基金管理的原则,更不是社会医疗保险筹资的原则。

保险费筹集和待遇支付是基金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基金管理的原则理应在这两个环节上都有所体现。所谓“以收定支”,是指依据所筹集的保费规模设定医疗保险待遇,即先确定参保的用人单位和参保者本人所应缴纳的保险费,再确定保障的待遇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只是确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水平的一条原则。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前,医疗费用增长速度很快,国家财政和企业都难以承受。随着职工医疗保险改革的起步,为了体现保障基本水平,并使参保单位和个人能够缴得起医疗保险费,惟有通过“以收定支”的方式,确定缴费水平后得到待遇标准。而“收支平衡”是基金管理的理想状态,因此,制度规定中基金筹资原则是不清晰的。

事实上,在保险活动中,无论是互助合作保险中的保险项目规章制定,商业保险中的保险产品设计,还是社会保险中的保险项目制度设保障程度,进而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估计保险事故发生后可能支付的赔款数量,再根据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需要筹集的资金。这就是说,要根据保险基金支出的需要,来确定筹资的规模。再具体到个体,购买商业保险或者参加社会保险,获得的是风险保障服务,首先必须确定这种保障服务的标准,也就是保障待遇。表现在资金上,就是可能发生的保险给付。精算师就是据此确定应当向投保人(参保人及其所在单位)收取保险费标准的。由此可见,任何保险制度,都必须贯彻“以支定收”的筹资原则。

显然,在一项社会保险制度中如没有明确“以支定收”的原则,就违背了保险技术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既不合逻辑,又无法给参保人以稳定的保障预期。如果某统筹地区年度间筹资情况差异大(例如,某年份因为经济困难而筹资不足),参保人员的待遇就不一定能够得到保证。

近年来,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特别是国家财政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投入加大,报销水平不断提高,待遇刚性特征显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了保障水平提高的具体目标:城居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率达到70%左右;职工医保、城居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事实上,这就是国家对参保人员保障待遇的承诺,为了实现“收支平衡”,必须以此待遇水平为目标来确定筹资规模。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就体现了“以支定收”的筹资原则。这符合保险技术的基本理论,也体现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对参保人员保障待遇的承诺。因此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特别是基金管理中,需要把这一事实上在贯彻的思想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

还必须指出,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过程中,保障待遇确定之后,筹资也就确定了。但是,社会医疗保险相关利益主体较多,涉及参保人、医疗保险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供应机构,所以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保障参保人的利益并保持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基金支付的具体细则,使得基金支出尽量不突破基金的预算,这确实需要“以收定支”,其本质是加强支付管理。因此,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运行中“收”和“支”管理不可偏废,不仅要继续贯彻医疗保险支付原则,还需要通过“以支定收”的原则充分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实现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二、筹资技术:估算还是精算

国内学术论著中,很少讨论社会医疗保险精算问题,有的业内人士甚至笃信社会医疗保险“无法精算、也不需要精算”。可以说,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社会医疗保险精算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时,很少有精算分析的工作,有些地方甚至连初步的测算也不做。近10多年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三个险种先后实施,有些地方发现基金亏空较多,即开始严格控制医疗保障待遇;有些地方看到基金有较多积余,便不分青红皂白,贸然决定提高医疗保障待遇,而不是去深究基金多寡之缘由,也不去探讨调整待遇与调整费率哪种手段更为合理。这样下去,实在令人担忧。所幸的是,近年来在业界部分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学界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医疗保险的精算问题。

事实上,任何一项保险制度都离不开精算技术。精算是指运用数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保险险种设计、保险费率厘定、责任准备金计提、风险评估等问题,是保险经营管理的核心技术。根据所承保的风险特点不同,保险分为人寿保险(简称“寿险”)和非人寿保险(简称“非寿险”,包括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两大类,前一类适用寿险精算技术,后一类适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在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社会养老保险适用寿险精算技术,社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适用非寿险精算技术。如果没有精算技术,社会保险的筹资无法做到科学合理,用人单位和参保人的保险费负担无法做到公平合理,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无法准确进行,政府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就不明确,社会保险作为最重要的基本风险管理制度的绩效就令人怀疑。

相比之下,寿险精算的对象(风险)比较简单,其风险损失的规律(通常称为“损失分布”)比较容易找到,因而寿险精算的技术相对成熟,精算结果也比较稳定,所以,人们一般比较容易接受并信任寿险精算的结果,这主要归因于人口统计学的发展使得人口统计技术比较成熟。而非寿险精算的对象(风险)比较复杂,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例,其基金平衡的影响因素是很多的,其复杂性远胜过社会养老保险。特别是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仅与疾病发生率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而且与医疗费用、药品价格有关,甚至还与医疗服务机构、药品获取渠道乃至结算方式有关。影响因素如此之多,人们往往会怀疑:能不能精算?精算所得结果的可信度如何?

我们应当注意到,在医学界,有医药统计学这个研究方向,统计学在其中大有用武之地。在保险界,则借用医药统计学的研究成果进行医疗保险精算工作,也就是说,医疗保险精算是需要把医药统计学与精算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正如人寿保险精算需要把人口统计学与精算学结合起来才行。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医疗保险精算研究,同时加强医药统计学的研究,并把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三、筹资目标:年度平衡还是年年平衡

《社会保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了社会保险基金通过预算实现收支平衡。根据社会保险制度设计原理,始终保持基金收支平衡,是制度得以长期持续健康运行的核心问题之一。一般认为,与养老保险不同,医疗保险是以非寿险精算科学为基础建立的一项短期保险制度,采用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其基金通常为当期平衡。目前,绝大部分统筹地区在具体制定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时以追求年度平衡为统筹基金管理目标;有的地区新农合制度规定实施二次补偿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控制基金结余率、实现年度平衡的目标。

年度平衡固然是基金管理的理想状态,但由于现行制度设计特点,基金难以长期实现这种平衡,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存在支付风险。这些年职工医保基金结余较多,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大量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保范围,使得参保人群年龄结构改善,即缴费人数相对增加而享受人数相对减少。但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群年龄结构将逐渐老化。而职工医保制度又规定退休人员不缴费而可以享受比在职人员更高的医疗保险待遇,因而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视这一制度为一般的短期保险制度。以新农合和城居医保制度为例,可以发现多数地区参加这两个制度的人员年龄结构有明显差异,城居医保参保人员主要是“一老一小”,而新农合参保人群结构较为合理,其基金状况也更好一些。因此,这些制度特点和实际参保情况,使得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与长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有某种相似性。尽管近期内能够实现基金平衡甚至略有结余,但放到更长远的时期,如果筹资政策没有实质变化,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平衡难以实现,“年年平衡”才是更为重要的筹资目标。

事实上,“年度平衡”与“年年平衡”并不冲突,关键是要在实施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时处理好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关系。当然对这一筹资目标作出调整,需要改进目前的筹资政策。特别是要考虑参保人群结构变化的因素,冷静思考和分析目前的基金结余规模。建立退休人员社会医疗保险费筹措机制,为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适当储备,无疑有助于改善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状况,提高基金支付能力,同时减轻在职人员负担、减少代际矛盾、促进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公平。

四、筹资渠道:政府、单位、个人各自承担什么责任

从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理出发,医疗保险基金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筹集,体现风险共担。许多国家也是由这三方共同承担医疗保险费。我国《社会保险法》明确了职工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而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则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筹资,在社会保险基金出现支付不足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给予补贴,即承担基金财政兜底责任。

政府具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风险保障服务的职责,是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最终担保人”,理应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承担最终的责任。但由于财政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等的缺陷,目前各级政府对于社会医疗保险的责任尚不清晰,直接影响到筹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从职工医保制度看,1998年的制度改革与转型使得老职工丧失了部分在职时积累的权益,待遇水平的下降和筹资政策的改变造成社会医疗保险历史债务的显性化,这是政府应该落实的责任。除此之外,政府需要落实的财政责任还包括关闭破产企业及其职工的医疗保险费用,转制企业的相关医疗保险成本和部分政策性提前退休者的医疗保险成本。特别是对于提前退休人员,应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根据提前退休的原因,明确政府、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相关责任,建立合理的提前退休者社会医疗保险成本分担机制。相对于城居医保和新农合来说,财政对职工医保直接投入还很少,地区之间、人群之间存在不公平。

城居医保和新农合制度筹资渠道相似,强化了政府责任,除了对基金支付不足补贴外,直接对参保人员保费予以补贴。但有的统筹地区财政对这两项制度补助不足额、不及时甚至缺失,直接影响到了制度的正常运行。

从筹资渠道来看,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仍然比较单一。面临系统老龄化、支付压力逐渐增大的趋势,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并探索实施基金投资的相关政策,确保社会医疗保险基金和制度的可持续运行。

五、当前筹资重点:是保险费率还是缴费基数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费规模决定于缴费基数和费率。因此,缴费基数是影响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进而影响整个社会保险制度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下,缴费基数的大小虚实,直接关系到基金总量的大小,缴费基数越大,基金收入越多;缴费基数越小,则基金收入越少。反之,基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缴费基数的大小虚实,直接影响到费率的厘定,缴费基数越小,费率越高;缴费基数越大,则费率越低。

从这几年的实践看,各地普遍存在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偏低的情况。根据笔者多年的跟踪调查,不少用人单位实际缴费基数只是应缴基数的50%-60%。这必然导致社会保险费流失,影响基金收入。为了基金平衡、保证给付的需要,各地不得不提高社会保险费率。在这样的高费率下,出现了部分用人单位瞒报、低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的种种行为,造成用人单位不公平竞争之局面,并有恶性循环之势。这就破坏了社会保险费征缴制度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影响了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因此,提高费率不是解决筹资困境的合理选择,做实缴费基数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只有做实缴费基数,在对参保人承诺待遇的基础上,利用精算技术,得到合理的费率。一般地说,计算得到的费率往往取整数以便于操作。

社会医疗保险也不例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将职工工资总额作为用人单位缴费的基数。但实际上,社会医疗保险缴费基数不实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几年,参保人员人均缴费基数远没有达到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缴费基数不实,本质上是工资基数不实,也就是说,除了一些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因各种主观或客观原因拖欠外,最重要的是对工资的规范程度还不够,工资的组成项目没有厘清。此外,分配形式多样化给工资总额的确定增加了难度,不规范的分配行为给统计审核带来困难,这也是导致缴费基数不实的原因。

因此,要规范缴费行为,必须合理确定工资,就是对于原先的工资确认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根据工资的基本含义,把属于劳动报酬而未被列入的项目补充进去,把某些原先模糊的项目加以明确。可把在岗职工工资总额这一概念定义为,用人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国家规定以外的福利性报酬。用人单位以各种名义对本单位职工直接支付的现金和实物,不管是预算内资金还是预算外资金,不管是单位自筹的资金还是上级(或政府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不管在什么会计科目中列支,只要属于劳动报酬或依据劳动关系所得,都应该纳入工资总额统计,按照规定程序和支付发生时间申报缴费工资基数。同时,要注意兼顾社会保险费征收与加强工资调控的需要,不能只顾收费,不顾其他相关领域的政策。工资确认方法要便于实际操作,提高征收效率,节约征收成本,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完善。

摘要:筹资是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环节。为了保障参保人员的利益、促进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必须对筹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提出完善筹资机制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以支定收,精算,年年平衡,政府责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E].国发[1998]44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E].国办发[2003]3号.

[3]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E].国发[2007]20号.

[4]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医疗保障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何文炯等.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缘何规定最低缴费年限[J].中国社会保障,2011(3).

[7何文炯等.“十二五”医疗保障:更加公平更为有效[J].中国医疗保险,2011(1).

上一篇:组织生活下一篇:维护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