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筹资风险规避措施

2024-11-11

负债筹资风险规避措施(精选8篇)

负债筹资风险规避措施 篇1

负债经营融资是企业利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方式向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其他企业单位等融入资金。合理的筹资, 是企业维持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在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短缺的情况下, 企业只凭自有资金, 而不运用负债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因为, 企业增长一方面依赖于内部留存融资增长, 另一方面依赖于外部融资—尤其是负债融资。然而, 负债融资并不是越多越好, 适度的负债经营, 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扩大生产规模。但是, 负债融资不仅要支付固定的利息, 还要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 如果融资后, 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现金压力大,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 也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甚至会给企业带来破产危险。

一、负债融资利弊

1. 负债融资能给企业带来的正面影响

(1) 相对于股权融资来说, 负债融资通过增加利息支出获取相应的所得税利益, 从而增进股东财富;

(2) 负债融资与股权融资相比, 融资成本低、融资速度较快、并且方式也较为隐蔽, 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3) 负债融资可以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在财务风险可控情况下, 高财务杠杆比率可以提高管理者的激励动机, 促使其创造足够的利润支付高额的利息;

2. 负债融资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1) 负债融资方式与股权融资相比, 不足之处是, 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或者企业的战略不具竞争优势时, 还款的压力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2) 过度负债经营, 而不考虑公司的资本结构, 将会导致财务危机, 增加企业的压力, 因为本金和利息的支付是企业必须履行的合同义务。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而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 企业将招受灭顶之灾;

(3) 负债融资使企业增加了巨额负债的同时, 也可能会消耗企业大量的自有资本, 从而使企业错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降低了获利能力, 增加了财务风险。

二、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 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 企业有无支付现金的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 是企业能否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 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债务偿还能力和长期债务偿还能力。

1. 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现金保证程度

如果企业不能偿还到期短期债务, 企业将不仅不能获得有利的采购机会, 而且还可能导致破产。

短期偿债能力评价的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等。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越高, 表明流动资产超过流动负债的营运资金越多, 短期偿债能力越强;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过低, 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存在问题;如果比率过高, 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而失去了一些有利的投资机会;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该比率是表明企业用经营净流量偿还本期到期债务的能力, 其比率越高,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2. 长期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获利能力, 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 重点要考虑公司偿债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评价的主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以及利息偿付倍数等。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对于债权人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 其债务人偿还能力越强;产权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的财务结构状况, 产权比率越低, 财务风险越小, 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利息偿付倍数, 即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该比率越高, 通常表示企业不能偿付债务利息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意味着长期偿债能力也越强。

三、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筹资风险是指筹资活动中由于筹资战略规划而引起的收益变动的风险。筹资风险要受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双重影响, 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 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偿还本息, 或者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长期亏损, 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 这样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 不能有效再去筹集资金, 导致陷入财务风险。

企业在进行筹资战略选择时, 要根据最优资本结构的要求, 合理权衡负债融资和权益融资比率, 权衡融资收益与融资风险的关系。企业融资战略选择应遵循的原则是:融资低成本原则、融资规模合理原则、融资结构合理原则、融资时机最佳原则、融资风险可控原则。

融资战略应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并支持企业投资增长的需要。为此, 企业必须在筹资实施新项目时, 先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式等做出恰当安排, 确保投资规模与企业发展需要相适应, 尽量地避免筹资的盲目性, 减少筹资的风险。企业应尽量避免因过度投资扩张而引起的过度借款, 而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偿付风险, 因为, 合理的融资战略并非一味从属企业投资战略及投资规划, 它要求从企业整体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可控性”和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企业应加强融资目标、融资过程的控制, 搞好融资危机管理, 即搞好融资风险评估、财务风险预警和应对、提高抵御风险机制。

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 增强偿债意识, 以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

结束语: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主要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企业运用负债筹资, 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必须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争取最大利润。同时, 把握负债筹资的“尺度”, 最大地避免财务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 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健康持久地发展。

摘要:企业的投资及经济增长离不开融资, 融资是企业发展的产物。企业融资方式分为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两大类, 企业增长一方面依赖于内部留存融资增长, 另一方面依赖于外部融资—尤其是负债融资。企业只凭自有资金, 而不运用负债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然而, 负债融资不仅要支付固定的利息, 还要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 如果融资后, 企业经济效益不佳, 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 则会让企业陷于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境界。因此, 企业必须重视债务的偿还能力,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以降低筹资风险。

关键词:负债融资利弊,偿债能力,筹资风险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曦.浅析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降低[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0) :28-29.

[2]江乾坤.企业最优债务融资工具[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负债筹资风险规避措施 篇2

摘 要 受国内及世界经济的影响,民营经济在发展中日益受到巨大冲击,筹资风险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民营企业筹资风险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期望能为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筹资风险 规避

一、民营企业筹资风险出现的原因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民营企业的筹资风险的顺利规避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发展中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筹资方式,产生的风险原因也不相同。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资本比重失调

企业的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的失调是造成筹资风险的一方面原因。所谓资本期限比重主要是指不同期限借款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即企业长短期资本的构成方式。我们以长短期负债为例,长期负债变成流动负债是由时间变化决定,假如企业的长期负债超过承受能力,就会因为该变化而出现流动负债大于流动资产的现象,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因此也增加了。

(二)不同的筹资方式

权益式筹资、负债式筹资都属于企业的筹资方式。通常来讲,负债式筹资资金比权益式资金的成本要低,不过负债式资金必须偿还,而权益式资金则不用偿还,换言之,低风险高成本是权益式筹资的特点,高风险低成本则是负债式筹资的特点。所以,筹资方式不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就不一样。

(三)不同的筹资成本

企业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筹资,而通过不同筹资方法得到的资金基本上都是需要偿还的,要承担一定的成本。筹资成本就像普通商品生产成本一样要以企业受益进行补偿,筹资风险太高是源于企业的筹资成本的增加。国家贷款利率调整是根据经济情况决定,如果贷款利率高,企业的筹资风险会随着筹资成本的增加而增大。

二、如何规避民营企业筹资风险

民营企业的筹资风险是无法避免的,它有着自身客观存在的事实依据,企业不能一点筹资风险都没有。因而我们只能尽最大努力将企业的筹资风险降到最低。

(一)科学评价筹资能力

民营企业要认真分析自身的资本来源,要清楚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财务状况,并据此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负债情况、筹资能力。民营企业要重视客户的信用调查,将赊销额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赊销额度不能随便决定,防止因为呆账坏账而出现资产损失。贷款要有计划,注重与银行之间的信息沟通,不能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产生不良影响。

(二)选择恰当的筹资方法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选择筹资方式,防止出现债务危机。民营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时候需先对内部融资进行考虑,因为内部融资的筹资阻力不大,风险也较低,可以节省筹资成本,让企业具有更好的借款能力。企业要实现战略发展,就应该利用内部融资来提高资金实力。倘若企业要采取外部筹资方式,就需要计算筹资成本,国家开发银行是首要的贷款目标,尽量争取国家政策性扶持贷款,然后是商业银行贷款、公司债券、增发普通股,不过普通股的发行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很高。民营企业要充分熟悉自身资本结构中的财务杠杆正效应,合理贷款,适度发行债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民营企业财务杠杆率太高,资金借入太多,只要投资利润不足,利息负担沉重,那么就不利于自身的财务安全。

(三)加强筹资风险的危机处理力度

民营企业必须对筹资风险进行积极调查,并做好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调查筹资风险问题时,应该深入研究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及相关的实质性问题,要用多种方式控制风险。企业在解决筹资风险的过程中,要对相关的人员和部门机构进行调整,对责任人进行处理,尽量恢复企业的良好形象,重塑自身的信誉。并根据信誉受损的程度来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加强和公众之间的联系,挽回公众的信心。另外,企业要想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就需要完善内部监控制度。民营企业应该对财务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通过会计实务系统与会计管理系统来完善会计管理机制。民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该认真监督企业的经济业务,使其遵循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将企业理财目标最大化。建立灵活的企业信息网络,主要是围绕会计数据处理,把销售、财务报表分析等相关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构建财务危机信息监测机制,准确、及时地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并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由于民营企业的筹资风险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因而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该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论,不断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利用正确的筹资方式尽量降低风险,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筹资问题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而筹资风险又是筹资问题中的重点。如何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筹资问题,需要企业及全社会共同关注,而要想防范好筹资风险问题,则离不开企业的努力。民营企业应该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企业中不合时宜的管理体制,最终才能及时规避筹资风险,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完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对策.天津财经大学.2011.

负债筹资风险规避措施 篇3

一、高校负债现状

目前银校合作在全国各地都很普遍, 几乎每所高校都有银行贷款。据2007年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国高校贷款总额高达2500亿元, 其中吉林大学债务达到30亿元, 单是利息每年就需支付1.6亿元 (1) 。由于还不起到期本息, 大多数高校采取拆东墙补西墙、举新债还旧债的办法, 导致负债越滚越多。虽然巨额贷款大大缩短了高校的建设周期, 实现办学规模迅速扩张, 但沉重的利息负担也使部分高校陷入财务危机。据统计, 2008年山东省58所高校中有40所拖欠日常支出共20.3亿元。其中拖欠职工工资和津贴分别为2.4亿元和8.06亿元;拖欠水、电、气费达4.4亿元, 拖欠日常报销5.3亿元 (2) 。一些高校的财务处因流动资金短缺不得不暂停报账业务, 最长的关门3个月 (3) 。可见, 巨额贷款已严重影响到高校的教学活动和教职工的正常生活。

二、高校过度负债的成因分析

1.扩招是高校负债的主要原因。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大幅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决定后, 高校实现了高速发展。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为340.88万人, 2012年已达到2193.12万人。1998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9.76%, 2002年为15%, 2012年已达到30%。可见, 短短五年内我国高等教育就实现了由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 2002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翻了一番, 可以用飞跃来形容。然而大幅扩招使高校师资力量、教学楼、学生宿舍、实验室、体育场、食堂等教学资源不足, 各项硬件指标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 师资队伍建设、校舍扩建成为必然, 巨额的建设经费投入在所难免。显然, 扩招是高校负债的主要原因。

2.财政拨款不足使高校建设经费短缺。高校是非营利单位, 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国家教育事业拨款虽然近年有所增加, 但是教育经费与GDP的占比连年都在3%左右, 远低于7%的世界平均水平, 甚至低于印度等经济欠发达国家的水平。而高校大规模扩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在政府投入不足, 学费收入上升空间有限的情况下, 高校只能负债办学。据统计, 在1999年~2004年间, 全国高校建设投入大约5000亿元, 财政基建拨款仅仅是500亿元, 其余的多数来源于银行贷款。

3.政府、银行和高校之间的博弈使高校负债成为必然。为了解决高校建设经费需求, 国家以立法手段鼓励银校合作。先是出台多项政策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 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的高等教育体制。其中《高等教育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国家鼓励用金融、信贷手段, 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4) ”接着通过《教育法》确立了高校的法人地位, 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而20世纪90年代末, 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进入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阶段, 又恰逢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经济萧条, 银行急于把大量存款放贷出去。从银行的角度看, 高校有稳定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 加上其所有权属于国家, 高校还不起贷款还可以找政府买单。因此, 高校成为银行理想的放贷对象。而高校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 为解决巨大的建设资金需求, 向银行贷款成为必然选择。

4.政府管理缺位使高校负债规模过大。在银校合作的初期阶段, 相关部门的管理并不完善。在2004年教育部出台直属高校银行贷款审批制度之前的较长一段时间内, 国家对高校贷款没有过多管束, 高校贷款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还对高校贷款的下限额度进行控制。导致高校以政府为后盾, 出现相互攀比、多多益善的盲目举债现象。

三、高校负债风险的规避措施

由于资金来源的单一性, 高校偿还负债的途径主要依赖于开源节流。因此, 高校应在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的基础上, 争取各级财政加大教育事业投入, 多渠道筹集还贷资金, 提高高校的偿债能力。并加强贷款资金的财务管理,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降低财务风险。

(一) 高校应严格控制贷款规模

高校为了扩大办学规模, 实现发展目标, 不得不向银行举债。但是, 贷款前务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从长远利益出发, 理性定位, 合理规划, 切忌盲目跟风。对于贷款项目及额度, 应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偿债能力, 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与生源情况, 充分考虑相关贷款政策及资金市场的利率走势, 进行综合分析、反复论证, 避免过度负债。由于高校贷款主要用于基本建设, 金额较大, 应以长期贷款为主, 并选择与多家银行合作, 使还款周期不会过于集中, 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二) 高校应争取政府的大力扶持

1. 争取政府增加财政拨款。

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首次达到4%, 该比值竟是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到2000年就要达到的目标, 整整滞后了12年。可见, 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远远不足。因此, 在高校负债累累的困难时期, 国家作为投资主体应加大经费投入, 帮高校渡过难关。具体操作可按学生培养成本增加生均教育经费, 也可为学校支付银行贷款利息或承担部分本金。以广东为例, 2007年省政府一次性偿还以广州大学城建设为主的130多亿元的银行贷款, 对高校来说确实是雪中送炭。

2. 提高收费标准。

学费收入是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高校的收费标准受国家“指导价”的限制, 按规定学费只能占学生教育成本的1/4左右。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 高校培养学生是“赔本生意。”因此, 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允许高校适当提高收费标准, 或针对部分热门专门适当提高收费标准, 提高高校的还债能力。

(三) 高校应拓展筹资渠道

1. 通过社会捐赠筹集建设资金。

社会捐赠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例如, 美国一些名校接受捐赠与捐赠基金会投资的收入, 已占学校年度预算的20%~40% (5) 。我国高校这方面的资金收入极少, 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高校校董会、校友会等机构应组织策划, 积极筹资, 减轻高校的负债压力。

2. 发行债券筹集建设资金。

大学通过债券融资的方式在西方国家并不少见。早在1996年, 哈佛大学弗德学院为了改造学院楼房, 就发行了2400万美元的债券 (6) 。我国高校可以学校的名誉及社会影响力, 发行高等教育债券, 免去银行这个中间环节, 降低建设资金成本。

3. 以合作方式引进社会资金。

在高校建设资金紧缺时期, 对于师生饭堂、学生宿舍、商业活动中心等项目, 可采用BOT模式 (7) , 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投资建设。并通过协议约定, 项目产权归学校所有, 投资方享有一定年限的经营权, 到期后经营权由学校收回, 以此缓解高校资金压力。

4. 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在教学资源方面高校内部各院系之间、兄弟学校之间、高校与社会机构之间应相互合作, 采用资源共享模式, 合理配置资源。例如, 以租赁形式向企业租用大型设备;兄弟学校之间共用图书馆电子资源或互借馆藏图书等, 从而减少教学经费投入。

(四) 高校应建立负债风险预警机制

为了把负债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高校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设置各项指标警戒线, 在临近或超出警戒线时应及时发出警报。例如, 现有贷款风险指数超过0.6时属于较高风险;资产负债率高于60%时为较高风险;流动比率低于100%时表明高校在短期内偿还贷款的能力较差。在临近以上这些指标时, 高校应有警报提示并采取应对措施, 及时化解财务危机。另一方面, 高校应制定还款计划, 定期提取偿债准备金, 把贷款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保障高校可持续发展。

(五) 高校应加强贷款资金管理

贷款资金必须专款专用, 不得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不得变更投资项目, 禁止进行各项风险投资。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 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的支出。高校财经领导小组应定期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 定期考核贷款资金的投资效益。

注释

1帅相志, 毛有高, 傅庆民.高校负债办学风险的规避与偿还对策[M].科学出版社, 2010

2帅相志, 许家明.普通高校负债办学风险规避与偿还对策——以山东省高校为个案[J].当代教育科学, 2009

3刘稳全, 徐庆合, 高一惠.高等学校贷款财务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安金融, 2005 (9)

4梁莉, 冯文全.高校“负债经营”的成因及其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7 (1)

5申岩, 袁继英.深化高校体制改革是解决高校债务危机的根本途径[J].教育财会研究, 2009 (8)

6李建炎.浅议高校规模扩张的财务风险防范[J].时代金融, 2007 (6)

高职院校负债筹资风险分析 篇4

一、高职院校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积极利用银行资金,有效缓解了高职院校发展同政府拨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高职院校负债办学也为高职院校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一) 缺乏还贷意识

部分高职院校贷款时并未考虑自身的还贷能力以及潜在的风险,普遍存在学校贷款,“政府买单”的思想,缺乏还贷意识。但事实上,银行贷款与无需偿还的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有所不同,银行贷款属于借入资金,对高职院校而言是真正意义上的负债,学校运用贷款方式筹资时必须考虑贷款的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高职院校在民事活动中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如果到期不能偿还债务,不但会承担失去信誉的风险,还会造成后续贷款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给学校的发展造成困难。

(二) 过度负债易产生财务风险

高职院校在确定贷款规模时,往往只以“能否满足项目建设需要”作为第一标准,对于资金成本和自身的还贷能力的问题很少考虑。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负债资金多用于非赢利性项目,虽然近期内不会出现资不抵债的现象,若资金运作不当,一旦消耗则无法收回,有可能出现流动资金短缺、无力发放工资、无法维持日常开支、乱收费和财务违规等现象。过度负债所带来的还贷压力势必造成高职院校正常财务开支的削减,这种非正常的支付削减又将影响高职院校教学、科研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三) 存在再筹资风险

高职院校的银行贷款主要用于教学楼、宿舍、实训基地等基本建设,资金使用周期长。而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一定时期内还款资金数量有限,为了偿还贷款不得不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此过程中便可能存在再筹资风险:一是政策风险。银行信贷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的工具之一,时常要为了配合其他政策和决策做出调整。一旦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紧缩银根,各银行就会缩小对高职院校的贷款规模或停止发放新贷款,此时高职院校筹资风险将会立刻显现,导致高职院校资金链断裂,在建工程无法按期完成,甚至造成烂尾工程,这将严重影响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二是市场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资本市场上的利率是不断变化的,如果贷款利率上升,会使贷款高职院校遭受损失,这不仅增加了高职院校贷款的资金成本,而且增大了高职院校继续筹集资金发展的难度。

(四) 现行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对潜在财务风险反映不充分

现行高职院校制度规定,高职院校不能编制赤字预算,高职院校利用贷款进行的建设项目不能通过支出科目列支而只能将其作为借款挂账,会计报表表面的平衡掩盖了高职院校实际存在的赤字预算或负债运作事实,造成高职院校会计信息严重滞后,潜在的财务风险不能得到充分反映。此外,现行高职院校会计制度规定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这也使得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耗费的价值得不到反映和补偿。

二、高职院校负债筹资风险解决对策

面对负债筹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高职院校以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应对,以免影响到学校声誉以及正常的教学运行。

(一) 拓宽筹资渠道,优化筹资结构

高等学校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和其他收入。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作为最主要的来源增长有限,很难满足高职院校快速扩张的需要,高职院校完全有必要改变传统观念,在合理范围内扩大筹资渠道,以筹措更多资金,降低借款风险。针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选择最优筹资结构。对外筹资并不是一项盲目性、随意性的工作,它需要在一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运用有关方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方式。高职院校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其资金的使用时间、欠款以及还款情况,同时利用财务管理的有关知识对筹资结构进行分析,以期在较低的成本下带来更大的收益。

(二) 提高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预警系统

高校筹资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可以提高办学效益,使用不当则会促使高校的财务失败。因此必须加强筹资风险的管理,构建高校筹资风险的管理系统。高校应设置筹资风险管理组织,通过对高校筹资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小的管理成本使得筹资风险损失达到最低,并为决策者及时提供筹资和投资的信息。同时,要科学确定最佳负债年限,了解学校近远期发展规划,根据发展规划制定负债计划,正确分析财务状况,合理预计贷款的偿还能力,将短期、中期、长期贷款有效地结合起来,确定贷款期限的长短,债务到期时间均匀分布,尽量与现金流入周期同步,避免在未来的某一年成为还款的高峰年,资金集中支出和闲置,减轻财务负担

(三) 合理安排支出,加强预算管理

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调度资金,科学合理安排支出,保证教学科研质量,压缩控制不必要的支出。通过自有资金的有效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少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成本。在预算管理中将贷款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合理测定分年度的债务偿还计划并严格执行。把学校的贷款作为资金来源在预算编制中加以说明,本年度年初贷款余额为多少,本年度需归还的贷款是多少,其中流动资金贷款多少,项目贷款多少,据此计算出本年度可供支配的贷款有多少,提高预算的准确性。

为解决高职院校发展资金缺口,同时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负债筹资成为一种必要的资金获得方式,但这种筹资方式必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各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负债筹资的风险,积极做好风险管理与防范,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制定筹资的计划和方案,随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调控好财务决策。通过各种途径的筹资,最终解决高职院校的资金瓶颈问题,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辉, 章新蓉.试论高校筹资风险及其防范[J].经济师.2004年11期.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篇5

一、负债经营的利弊

负债经营能给经营者带来杠杆效应, 负债经营者对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项与企业盈利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 在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 则会给企业所有者收益带来大幅度的波动, 即财务杠杆效应。而反过来, 持续增长的负债会给企业带来负担, 导致债务危机成本。同时, 本金和利息作为企业必须支付的本质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压力。如果企业无法偿还, 会造成财务危机, 从而威胁到整个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

(1) 风险意识淡薄。在企业利用负债进行筹资时, 由于目前资金管理体制和银行商业性经营的原因, 在客观上形成了对企业负债筹资缺乏风险约束的问题, 而企业在主观上对负债筹资的依赖性大, 会随着企业的规模加大, 负债金额也增大, 最终导致企业破产。

(2) 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大于小于的过程。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 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甚至发生亏损, 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 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3) 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影响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因素, 归根结底都来自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对于负债经营的企业来说, 是否可以将所负债的作用发挥大最大化, 更是最终取决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收益很好, 可以再规定时间内支付承担债务的本息并且可以在额外有所积攒, 巩固企业的资本, 在最终还清债务, 回归到正常的经营轨道上来。反过来说, 如果企业经营不善, 不仅无法支付利息, 造成拖欠, 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企业的经营负担。更严重的事, 会影响企业的信誉, 在以后的筹资上给企业造成困扰, 导致企业陷入更严峻的财务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一直不改善, 那么在恶性循环下, 企业最终面临的只有破产。

(4) 资金结构不尽合理。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 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也有着密切关系。若企业对资金结构缺乏科学规划, 在财务杠杆作用下, 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 企业扩大负债规模, 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 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但如果在生产经营出现投资利润率小于借入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 依旧盲目地扩大负债比例, 则会动用权益资金, 使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金无法实现它的主要功能:保值和增值。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性会导致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加剧。

(5) 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企业负债规模较大, 使得企业在债务到期时, 不能还清本息, 对于原本信誉度好的企业, 可以再进行筹资来还债和经营, 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是日复一日, 这样的大规模负债, 在企业不进行对企业内部经营模式的改变下, 企业的经营愈发艰难, 原本好的信誉也会受到影响。对于那些信誉度本身就不高的企业, 如此的恶心循环, 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 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 面临的就不再是筹资困难, 而是加剧为破产。

三、应对筹资风险采取的防范措施

本身的防范意识和提前的准备机制是一切防范措施实行的基础, 没有做到预防, 就不可能实行应对。企业必须建立风险意识, 并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御机制。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筹资风险因素的基础上, 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其次, 企业就要通过对利率和汇率的研究来把握筹资机会。根据利率和汇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最重要的是偿还负债的整个过程。首先, 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如果负债比率过高, 企业的负债总额如果在资金总额中占很大比例的话, 沉重的利息费用会让企业丧失偿债能力, 面临破产。对于股份制企业, 负债比例过高, 还会影响企业的主要核心——股份。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 负债比率越高, 股票风险越大, 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企业的整体就会受到比负债更加严重的冲击。同时,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涉及到企业经营本身, 对所有股东对于企业的信心也是一个挑战。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 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其次, 要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 在确定资金需要量的基础上, 根据生产经营情况, 在投资利润率与借入资金利息率之间进行比较研究, 统筹考虑负债资金与权益资金的比例, 并适时进行调整, 以达到优化资金结构的目的。最后,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以现金偿还, 所以企业在进行预期现金分配时, 要做到企业保留资金和偿还负债本息的合理分配, 要满足企业顺利经营的条件下, 偿还债务。但对于企业到期的债务, 企业可以要求在满足企业运营的基本支出时, 优先偿还债务。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防范负债筹资风险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企业若要筹资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 重视筹资风险的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的基础上, 调节自身的资金结构, 增强风险意识, 调节负债的比率, 时刻关注利率和汇率的变动, 最重要的是注重企业的管理来使企业收益增加, 从而减小筹资风险, 是企业可持续的发展扩大。

参考文献

[1]郭媛媛.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现状、绩效与总体评价[J].开发研究, 2008.02.[1]郭媛媛.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现状、绩效与总体评价[J].开发研究, 2008.02.

浅谈企业负债筹资的风险防范 篇6

一、筹资风险的来源

筹资风险, 是指与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 一般是指由于资金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 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筹资风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性。

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 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 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甚至发生亏损, 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 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二) 负债结构。

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 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 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 企业扩大负债规模, 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 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 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 企业负债越多, 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 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 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 负债规模一定时, 债务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 也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 还款期限过于集中, 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 资金周转不灵, 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三) 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

负债经营的企业, 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长期亏损, 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 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 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 不能再有效地去筹集资金, 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

(四) 利率变动。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 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在实行“双松”政策, 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 货币的供给量增加, 贷款的利息率降低, 企业此时筹资, 资金成本较低, 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 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反, 当实行“双紧”政策, 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 货币的供给量萎缩, 贷款的利息率提高, 企业此时筹资, 资金成本增加, 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 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五) 汇率变动。

企业倘若筹借外币, 还可能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当借入的外国货币在借款期间升值时, 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实际价值就要高于借入时的价值。当汇率发生反方向变化时, 即借入的外币变软 (贬值) 时, 可以使借款企业得到“持有收益”, 即由于借入外币的贬值, 到期仍按借入额归还本金, 按原利率支付利息, 从而使实际归还本息的价值减少。

二、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

负债筹资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带来财务杠杆利益, 又能引起筹资风险。用负债筹集来的资金从事生产经营的活动, 即负债经营。在资本结构一定的条件下, 企业从息税前利润中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多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地降低, 扣除所得税后可分配给企业所有者的利润就会增加,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即财务杠杆利益。同理, 由于负债经营的作用, 当税前利润下降时, 税后利润下降得更快, 从而导致企业所有者收益大幅度下降, 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对企业来说, 采用负债经营必须衡量由其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损失。因此, 研究负债经营对企业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负债经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1. 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规模,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竞争的成败除了与竞争方式等有关外, 还取决于企业的竞争实力, 即企业的资金规模。企业通过举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扩大经营规模, 参与市场竞争。

2. 负债经营可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 提高企业股东的收益。

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 由于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相对固定的, 当息税前利润增加时, 每一元息税前利润所负担的债务利息就会相应降低, 从而给企业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

3. 负债可以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

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 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 负债经营与无债经营企业相比, 由于上缴的所得税减少, 企业可获得潜在的利益。

4. 负债经营可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 利用举债扩大再生产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 因为通货膨胀可以导致货币贬值, 借款与还款时的利率差, 使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发生通货膨胀时的价值要小, 实际上债务人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稼到债权人身上, 减少了由于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二) 负债经营对企业的消极作用

1. 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 否则, 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 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 亏损越多, 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 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 使筹资风险增大, 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 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 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 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 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 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 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 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 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 负债比率过高, 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 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 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 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 负债比率越高, 股票风险越大, 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4. 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影响资金的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按期支付本息, 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还款期限比较集中, 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还债, 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

三、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经营手段之一, 运用得当会给企业带来收益, 成为发展经济的有利杠杆。但是, 如果运用不当, 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 甚至会将企业推到破产的境地。因此, 企业对负债经营的风险应有充分的认识, 必须采取防范负债经营风险的措施。

第一, 应树立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 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因此, 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科学估测风险, 预防发生风险, 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第二, 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 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 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 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 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 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 及时调整产品结构, 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 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 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 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 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 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 是复杂和困难的, 对一些生产经营好, 产品适销对路, 资金周转快的企业, 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经营不理想, 产销不畅, 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 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 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 又增加了筹资风险。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 目前我国企业资产负债普遍过高, 一般在70%左右, 有的在80%以上, 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我国企业必须着力于补充自有流动资本, 降低资产负债率。

第四, 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负债财务计划。

根据企业一定资产数额, 按照需要与可能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 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 必须从加强管理, 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 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 尽力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销率, 降低应收帐款, 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 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须制定出还款计划, 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低于1∶1, 流动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 在借入资金中, 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 使其结构趋于合理, 并要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第五,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 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 根据利率走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 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

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 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 也应尽量少筹资, 不得不筹的资金, 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 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 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 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

另外, 对于筹集外币带来的风险, 应从预测汇率变动的趋势入手, 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战略, 通过其内在规律找出汇率变动的趋势,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并且在预测汇率变动的同时, 还应在筹资战略上和具体筹资的过程中做出防范风险的安排。例如:注意债务币种和期限的分散以及对债务货币实行”配对管理”等。

总之, 企业负债经营, 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 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 同时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使负债经营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冯莉.论企业筹资风险原因及对策〔J〕.商业经济, 2009 (12) .

〔2〕樊月娟.谈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山西财税, 2009 (3) .

〔3〕张锐.再议企业的财务风险[J].商场现代化, 2008 (1) .

企业负债筹资风险的分析与防范 篇7

一、水果营行案例简介

水果营行控股有限公司创立于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区,注册资本10 亿元,是一家专业的水果O2O电子商务企业,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水果O2O电商领导品牌,立志成为生鲜社区连锁精细化管理的先行者。2014 年12 月24 日,中国高端水果连锁店第一品牌———水果营行于深圳金龙华广场隆重举行深圳首家店开张剪彩仪式。同年,水果营行于10 月26 日正式亮相广西南宁,并隆重举行10 家店同时开张剪彩仪式。一年之内水果营行开了256家实体店,成为了行业内引人注目的黑马。

然而,这匹黑马却被指扩张模式蕴含风险,出现拖欠员工工资、供货商货款以及部分门店无法正常经营等问题。2015 年12 月2 日,网络传言“水果营行老板跑路”,南宁、柳州多个门店被抢购一空;同年12 月3 日,水果营行在官网上贴出《正常经营的声明》称,公司正常运行,由于资金周转短期问题,出现部分分公司员工工资与供应商货款近段时间无法按时支付的情况,目前资金正陆续到位,现已逐步支付员工工资和供应商货款,但本次水果营行的资金周转问题也折射出其模式之困。2015 年12月初至12 月15 日,深圳、杭州、厦门、成都等城市水果营行陆续关门,员工讨薪维权。“水果营行”如今的困局与它不恰当的运营模式和暴力式的扩张息息相关。资金链的断裂,压垮了这匹生鲜界“黑马”。在来自供应商到终端会员的一片讨伐声中,水果营行轰然倒下。水果营行采用“合伙人众筹”的融资方式,以加盟形势进行品牌推广,单点投资额100 万元,北上广深为120 万元。直营店投资人为公司有限合伙人,不参与门店经营、不拥有门店股份,只参与分红。直营店投资人自完款第45 天起,将获得每月销售额10%回报,直到取得投入本金的2 倍为止。同时还获得投资额10%的原始股权的长期收益。水果营行的运营模式,除了收取加盟费外,其获得资金来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让消费者充值会员卡。水果营行发放的会员预付卡,在不同的门店,根据购买时间和位置不同,买送金额并不一致,有的门店做的活动是充值2000 元送800元,有的是充值2000 元送2400 元。“水果营行”赚钱的方式并不是销售水果,而是不断融资。

二、“水果营行”事件所反映的问题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的投诉已经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由于目前缺乏相应的综合性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一旦发生经营者停止经营和股东携款出逃的情况,消费者难以维权追偿。此次“水果营行”事件,再次暴露了预付卡消费给消费者带来的风险。

1、预付款经营中的风险分析

(1)企业经营不善而引发的信用风险。商家通过发行预付卡,预先大量吸纳消费者资金,形成了一种支付信用关系。其中一些实力强、信誉好的大型商场和超市,因其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供货和服务水平高,预付卡的发行不仅能增加业务量,提高盈利水平,而且对社会经济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一些实力弱、信誉差、规模小的商家,因其经营水平不足,抗风险能力差,在发行预付卡之后,若其预售账款大大超出其用于支撑偿还的流动资产规模,后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会导致预付卡持有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更甚者会因经营不善导致无法兑现发卡时的承诺,便会出现经营者携款潜逃、倒闭停业等现象。

(2)负债经营而引发的效益风险。发卡企业获得巨额的预付款之后,保本安全的银行储蓄和理财已经不能吸引企业的经营者们,逐利的本性会使其产生更高的负债率。规模扩张和新店投资是发卡企业的第一选择,如“水果营行”的销售模式,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销售点已经遍布全国。在这种预付款消费模式的负债经营下,企业的资金抗风险能力削弱,一旦决策失误出现资金断裂,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财务危机。

2.对发卡企业的建议

(1)发卡规模应与企业业务能力相匹配。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预付卡的账款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理论上预收账款应以企业的流动资产做支撑偿还。商家不能无视消费者的利益,圈套资金,超出企业自有资金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规模,势必会导致“资不抵卡”的局面,最终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从预付卡消费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来看,发卡企业所发行的预付卡规模应当与企业的规模和业务能力相匹配。

(2)立足长远诚信经营,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在预付卡消费所引发的纠纷中商家承诺不兑现、霸王条款以及商品服务质量下降等是较常见的原因。当消费者因不满提出退卡时,商家会以种种理由拒绝,引起消费者的极度不满。一方面是因为商家已经实现了盈利,担心商品经营出现压力;另一方面是因为商家只顾及到短期利益而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商家应该在出现此类状况时,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处理问题,应该更加重视对商品和服务的经营意识,精挑细选商品,提供推心置腹的服务来履行对持卡人的承诺。

(3)严格备付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预付卡经营的安全和收益。我国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发卡企业应对预收资金进行严格管理,预收资金只能同预发卡企业主营业务,不得用于不动产、股权、证券等投资以及借贷。同时发卡企业应通过预收资金存管、同业担保、信用保险等方式确保预付资金安全、增强履约能力。

三、启示与建议

1、牢固风险意识,建立防范机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司是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公司必须独自承担风险。公司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致使实际结果同预期效果产生偏离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公司一定要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评估风险,预防风险的发生,并且合理应付风险。

公司必须立足市场,构建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2、正确把握负债的量与度

企业要想进行负债筹资,则其息税前的资金利润率必须高于借款的利息率。若利息率明显高于息税前的资金利润率,则企业就不能使用负债的方式进行筹资,而是用增资的方法进行筹资,与此同时,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其对外债务,防止财务杠杆反作用的出现,否则企业的财务状况就会越来越差。

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也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防止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合理负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有没有适度,表示企业的资金结构有没有合理,也就是企业负债比率有没有同企业的时间情况相吻合,以达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配置。在现实工作中,如何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框架是相当困难的。按照国家有关部门数据,现在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现过高,一般在70%左右,有的在80%以上,为了增强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我国企业需要着力于强化自有流动资本,减少资产负债率。

3、分析外部环境,制定负债筹资方案

按照公司相应资产数额,根据需要合理规划适量的负债。与此同时,企业应结合自身负债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还款明细以及计划。若因企业经营不善,导致企业在还款期限内难以按时还款,则会严重的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信誉。因此,若企业想运用负债经营来提高自身的发展速度,就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提高资金的流转度,从而减少对于资金的占用率,通过尽可能的减少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帐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思考影响负债综合因素的前提下,合理负债。在确立负债方案的时候,要求明确出还款时限,并具有可信的还款证明,公司负债后的速动比率要超过1∶1,流动比率稳定在2∶1 上下的安全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促进公司盈利水平的提升。此外,在筹集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按照需要仔细安排,使其结构更加合理,并要避免还款期过于集中。

4、把握利率发展趋势,防范利率变动风险

通常由利率变动所导致的筹资风险,应仔细分析资金市场的供需状况,按照利率走势,明确其发展方向,同时根据其走向制定出合理的筹资方案。因为利率变动会带来负债筹资风险的变动,所以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动特性,研究其未来的趋势,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在市场利率保持高位时,尽可能不采取举债筹资或者是尽量少举债;如果利率是按照从高至低的变化时,一般采取少筹资也可以是选择浮动利率的形式来筹资,以最大化的减少利息负担;如果利率是按照从低至高的走向时,可大力筹集长期资金同时采取固定利率的形式以减少实际利息负担。因此,要根据利率发展趋势及时调整筹资战略,规避风险。

摘要:当前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以“水果营行”为例,具体分析了预付卡负债经营所存在的风险及后果,结合我国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实际,针对筹资风险防范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负债筹资风险,水果营行,防范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子云、司徒永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M].商务印书馆,2013.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论财务风险[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

如何规避企业筹资投资风险 篇8

一、如何规避企业筹资风险

(一)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

企业所面临的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筹资过程中以及筹资后,所面临的可能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可能性。筹资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企业所面临的收支类型的筹资风险。这指的是企业由于筹资过程的失误或者瑕疵,造成收不抵支,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还本付息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经营不当所导致的,是一种全局意义上的,终局性的支付风险。

其二,企业所面临的现金类型的筹资风险。现金类型的筹资风险指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的时间点上,由于企业的现金流量不协调,导致流出数量大于流入数量时,导致企业无法按期偿还负债,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这是由于企业理财过程中出现漏洞与错误所造成的,是一种暂时性的风险。面对现金类型的筹资风险时,企业可以通过对现金流量进行规制来实现规避,着重关注资产的使用与占用,注重流动性资产的管理以及不动产的协调。

(二)规避企业筹资风险的措施

1、优化企业现有的资本组成结构

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首先需要做的,是优化企业现有的资本组成结构。首先,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进行资本结构的优化,需要考虑资产利润率以及负债率的比率,考虑企业现有的负债情况和偿债能力,对其现有债务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企业的自我调整与管理。当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出现下跌的趋势时,企业应及时调整负债比率,使其也相应地降低,使得财务杠杆得到平衡,规避可能发生的筹资风险;相反,当资产利润率上升时,可以将负债比率适当地提高,使得财务杠杆向负债方向倾斜,使得企业的资产利润使用率提高。

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建筑工程企业需要对主权资本的比重进行加大,从而防止出现债务的失调,使得企业整体的风险降低。

2、对企业现有的债务进行重整与管理

为了防止筹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的债务进行重整与管理来实现风险的规避。当企业出现或者即将出现严重的亏损,导致资不抵债或者出现难以偿还债务的情况时,可以通过和债权人协商的方法,对企业进行重整,降低企业因破产等原因导致的筹资风险,使得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上的保障。

3、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

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扭转亏损,实现盈利,是企业实现筹资风险规避的根本方法。只有通过提高企业所获得的盈利,才能有效地实现扭转亏损的目的,从而使得收入大于支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短期的现金流量控制,使得现金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管理,提高企业的净收益与营业收入,使得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偿还本金、支付利息。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使用剩余资金进行投资活动,实现下一个阶段的发展。

因此,当企业实现了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控制企业所面临的债务的数量和总量,并使得收支类型以及现金类型的筹资风险降低。最后,在筹资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对利率进行合理有效的预期制度,利率调整等方式,实现提高筹资收益的目的。当同期银行利率上升时,企业可以采用固定的利率进行款项的借入,从而防止需要支付大量高额的利息费用,而当同期银行利率下降时,企业则可以选择适用浮动的利率,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灵活地资金筹集,降低企业所需要承担的利息压力。

二、如何规避企业投资风险

(一)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指的是从企业的市场经营角度出发,企业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资产价值不能在市场中实现的情况,针对的是企业进行投资的不确定性。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可能由于原材料的采购不当、建筑设计不合理等因素,造成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主要分为整体风险和局部风险两种。

1、整体风险

整体风险指的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波动造成的整体性的投资风险,包括市场中的实物商品、金融商品的价格的波动等,造成企业的投资产生相应的风险。

这种风险是由市场经济的规律所造成的,是企业无法控制的,企业需要在进行投资活动之前,结合市场发展的特征与行业特点,了解同期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变化,对整体风险进行预测与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规避制度,尽可能地降低整体风险对企业所造成的影响。

2、局部风险

局部风险指的是企业由于某次投资,某种或某项特定的经济事件的发生,导致特定的实物商品、金融商品的价格波动,造成相关领域,或者相关生产经营环节的价格波动,造成的相应投资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这种风险并不是整体层面上的,而是针对某一特定环节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因此,是一种可以控制的风险,企业应当着重对其进行控制与规避,最终将局部风险消除。

(二)规避投资风险的措施

1、科学预测,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

企业在进行投资前,需要进行科学的预测与评估,并制定正确的投资策略,使得在投资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使得投资取得较为稳定的收益。

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收集与投资相关的信息,包括投资对象的资信状况,发展前景,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可能产生的风险等内容,综合性地考虑。而制定正确的决策,需要企业正式投资风险,了解投资风险不可避免,在这个基础上,从风险发生的起源入手,找到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寻找控制与规避风险的方法,将投资风险中的不确定因素变为可观的、具体的因素,使得企业在投资中能按照预算有效地进行。

2、分散风险,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投资

企业在进行投资时,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可以将投资进行分散,通过多角度、多方向的投资使得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得到分散。对于投资风险大的项目,可以进行少量的投资,对于投资风险小的项目,进行主要的投资,当风险大的项目发生亏损时,企业可以及时从已经盈利的项目中调取相应的资金进行抵补,而当风险大的项目实现了盈利,则企业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进行下一轮的投资,继续讲风险进行分散管理。这种方法虽然能有效地进行风险规避,但同时也会使得企业的投资效益打折扣,因此,企业在制定分散投资的制度时,需要合理考虑不同风险投资项目所能产生的效益,实现效益的最优化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进行筹资和投资活动中,会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各种各样的风险,为了规避这些风险,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在筹资方面,着重关注企业的资本组织结构和债务重组,并采取综合性的手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在投资方面,通过科学预测和分散风险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投资风险的规避与预测,从而实现企业的发展,提高建筑工程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石文亚.企业筹资投资风险及其规避[J].江苏建材,2012

[2]董衍华.企业规避筹资投资风险的方法与技巧[J].水路运输文摘,2011

上一篇:运作理念下一篇:致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