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管理

2024-06-24

负债管理(精选11篇)

负债管理 篇1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 医院面临着经营管理和竞争意识的冲击。随着政府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公共财政的建立, 政府职能发生转变。政府对卫生事业的主要投入方向由从医疗服务等个人卫生服务转变为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医疗保障等公共卫生服务, 大多数医院从政府得到的财政补助资金逐步减少。在政府投入不足的前提下, 医院为了发展, 通过负债进行融资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适度负债经营, 有利于解决医院资金短缺的困难, 合理拓宽融资渠道, 赢得更多发展资金和获利机会, 对医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筹资与负债管理是医院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筹资涉及到资金的有效筹集, 它是通过一定渠道、采取适当方式筹措资金的财务活动, 是财务管理的首要环节;负债是财务的流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如何建立和健全医院筹资与负债管理制度是医院实行高效运作和管理的必须, 文章从医院筹资管理和负债管理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认为如能规范筹资、融资渠道对于医院的基建项目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对于负债管理也要根据实际财务情况, 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负债管理制度。

1 医院筹资管理

医院筹资上的管理, 是由于医院本身资金的不足导致, 因此, 对于采取何种筹资渠道, 实现何种筹资政策都要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 不能采取固定模式,

筹资即资金的筹集。筹资管理的目的就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既能满足资金供给又能使资金使用成本降到最低。当医院运营资金不足时、为提高诊疗水平需要购置诊疗设备时、为扩大规模进行基建投资时, 如果自有资金不够国家投入又不到位, 医院便面临筹资问题。医院筹资采用配合型筹资政策比较好, 即临时性资产运用短期负债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 永久性资产运用中长期负债筹集资金满足其资金需要。

短期负债筹资速度快, 容易取得, 筹资富有弹性, 筹资成本较低, 但使用期限短, 还款压力大。医院通常采用的短期负债方式有:商业信用和短期借款。 (商业信用是指在不影响医院信誉的前提下, 通过推迟支付药品、材料、设备等的应付款项的方式在短期内筹集较多无成本资金)

当医院为购买大型贵重设备和基建投资而筹资时, 采用融资租赁和中长期借款的方式较好。融资租赁这种筹资方式在企业应用较普遍, 医院应用不多, 它的实质是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几年前, 东南沿海某部队医院在购置PET-CT时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筹资, 效果不错。医院在进行基建投资时, 使用中长期银行贷款更为方便灵活。借款时, 尽量向银行争取优惠利率, 签订信用额度合同。这样可在信用额度内根据工程进度提款, 力争资金流量同步, 缩短资金空置期, 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 医院负债管理

负债一般含义上是指医院作为负债人所形成的一种财务的支出管理, 即医院资金或者物质的流出。医院负债实质是医院在有偿或无偿地使用债权方的资金。医院负债管理的目的是使医院保持适度负债,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降低财务风险, 适度使用财务杠杆作用。医院负债分为短期负债和中长期负债。其中对于负债的管理涉及到很多财政和会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比如资产负债表等, 因此, 有必要对医院的负债管理进行专业的管理, 才能做到减少财务成本, 降低医院资金风险。一般来讲, 负债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财务人员通过对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等财务比率的分析, 向医院领导提出适度负债的合理化建议。设立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避免由于过度举债使医院陷入财务危机之中。合理控制长短期负债比例, 降低资金综合使用成本。 (2) 对于有息负债, 在医院财力允许时尽快还款, 以减少利息支出降低资金成本;对于商业信用之类的无息负债, 在不影响医院信誉的情况下尽量推迟支付时间。总之, 实现医院负债管理也是一种有效管理医院资金的方法, 它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医院的成本和资金风险。

从以上关于医院筹资与负债管理两个方面的阐述, 作为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筹资与负债的管理, 因为它是医院财务收入与支出的重要组成部门, 对于医院的整体发展和医院的资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只有在具备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具体情况, 制定适合医院现实的各种筹资与负债管理模式才能使医院的资产管理实现高效运转, 可以避免医院资金风险和降低运作成本。

参考文献

[1]张香真.浅谈医院集团财务管理[J].当代经济, 2009 (13) .

[2]杨灵.医院集团实行财务集中管理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4) .

[3]梅文君.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1) .

[4]谭志敏, 王凤英.医院实行“总量控制”的观察与思考[J].齐鲁医学杂志, 2004, 19 (3) :272~273.

[5]郝栋梁, 孟昭爱.浅析医院负债原因及管理策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6, 22 (12) :725~726.

我国政府负债风险管理研究 篇2

关键词:政府举债;负债风险;风险管控

一、我国政府对负债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对地方政府负债的分类

基于对政府负债管理和防范风险的研究方向,我采用了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汉纳·普拉科瓦(Hana Polackova)的分类方法,就是将政府债务按形成依据是否明确划分为两类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在这之下还可以按偿还性的不同划分为直接债务和或有债务。

(二)地方政府在负债管理中的问题

政府负债规模较大;收付实现制,会计长时间无法对这隐性负债进行适当的考核与计量,隐性负债沉重;政府在进行担保时可能被迫偿还企业负债;资金的利用效率普遍低下,政府偿债能力低;缺乏控制,对风险的低估,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负债管理系统。

二、我国地方政府负债分析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

1、财权与事权的分离

自我国进行分税制改革后,虽然暂时划分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但这种划分的不合理性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体现出来,地方政府的民生建设任务与其财力不相称导致举债难免就造成了地方负债过高,风险加大的局面。

2、片面的追求地方经济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各种需求日益增长,但某些地方政府被不顾当地实际财政情况,钱不够了,打着“为人民的旗号借钱举债来搞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虽然在一定程度满足老百姓的公共需要,但政府本身却由于财力的不够宽裕,无法还清自身的债务,导致“政府烂尾工程”悲剧。

3、干部考核机制存在缺陷

从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观越来越科学合理化了,但在我国干部考核机制上似乎并未发生相应的改革。过分侧重于地区的GDP,而忽视了一些比较重要的和隐性的看不到的考核指标。

(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隐患分析

1、债务结构不合理

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过度依赖于地方土地转让金,而非一些能为政府财政持续提供“血液”的经济体,收入结构的不合理,致使我政府在偿还负债的时候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大。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低迷时期,政府财政收入定会相应减少,按时还债的风险就会增加。

2、存在大量的隐性负债

2013年,我国政府隐性负债的总规模约近11万亿元,在现行收付实现制下,这些隐性负债(政府担保、 社保资金缺口以及政府管理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负债等)的计量与披露存在延迟性等缺陷,不能在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中进行列示,更难纳入政府的预算管理。

3、资金的利用效率低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所以地方资金的融通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不匹配的现象,例如过度融资、非法融资、融资结构不合理等。

4、举债的规模不可控

虽然我国已经在法律上赋予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权限,同时也在加快建立规范的地方举债融资机制。但事实上,部分地方和单位违规融资等现象在局部地区依然存在,加之我国政府债务存在多样性、隐蔽性和分散性的特点,这给政府债务核算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三、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坚持制度的与时俱进

1、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当一个国家的财政制度的落后于时代时,其国家治理与运行也必将受到严重的阻力。在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中就曾指出,要改革财政制度,协调中央与地方,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总的来说,就是要建立一整套合规统一的财政体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实现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前进的道路上,我觉得要坚持以下原则:以史为鉴、积极果敢、虚心学习、统筹关系、稳步推进。

2、财、事两权合理划分,积极实施转移支付

前面已经提到过,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是负债过高的原因之一,所以要想解决政府负债过高的现象,必须科学合理的分配财权与事权,让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或者中央承担一部分的地方财政支出,例如可以将一些国税下放到地方等,以便减少地方财政的压力。当地方政府有雄厚的财政支持时,政府举债规模与负债风险就都会大幅的减少。

(二)加快政府自身的转变

1、规范自身举债行为,优化政府考核机制

虽然对地方政府的负债进行全面的审计,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对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有一定的作用。但基于政府举债行为的多样、多发性,要想通过工作量大且周期长的第三方审计来杜绝不规范的举债行为,显然是杯水车薪。反观国际上的一些做法,从政府自身即在内部形成一套制度来对政府举债的合理性、可负担的举债额度等问题进行约束与规范,倒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建立起完善的举债制度,根据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财务状况,债务风险等),由国务院测算给出地方政府的负债的合适规模,对债务余额的大小和其增长的速度设定合理的警戒线,随时关注。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对政府举债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批与监督,对不合法、合规或不合理的举债行为坚决不予通过,同时时刻关注融通资金的去向。最后,要优化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政府债务要减少通过企事业单位进行举债的避免政府负担过多企业债务的现象。

2、发展地方经济,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

政府举债也是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金钱支持的一种手段,经济的发展再为地区带来“回血”效应,帮助地方政府对负债进行偿还,可见经济是一个地区的还债能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应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地区的“造血”能力,也许是最良性的治疗方式。通过营造良好的自由的市场环境,推动地方的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从而建立起具有良性循环的财政收入体系,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便减少政府举债带来的风险。

nlc202309031457

3、加强信息的“阳光性”

“阳光政府”是早早就提出的政府建设方向,对于政府的负债信息同样需要出来晒晒太阳,这样可以让公众和社会来进行监督,帮助政府更好的进性债务的管理。依据我国法律,对我国政府负债信息的公示制度进行修缮,既可以对政府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还可以使政府变得更具“阳光性”,让资产负债维持在一个相对健康的水平。同时,为了使公众更好的参与到对政府负债的监督中,我国还需要完善债务报告公开制度。对地方政府的债务,应通过政府会计进行合理的列示与披露,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对政府的负债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此外,要加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对于一些重大的政府性项目,要定期向社会公众公开其现状,自觉地接受社会的监督与制约,营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完善负债管理机制

1、加强对隐性或有负债的管理

在会计上,应逐步采用权责发生制对政府的资产负债信息进行核算。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政府会计的核算中,对于财政支出的核算是不完整的,因为它未对那些尚未用现金支付的政府负债进行核算。这样,在这种会计基础下形成的政府负债信息是不全面的,政府并不能直接利用它对政府负债风险做出判断。但是在权责发生制下,这些隐性负债将无法逃脱政府会计的核算与披露。在政府会计基础的过渡时期,我国政府会计可以采取“双制”并存的过渡方法,这样既可以确保原有的政府运行体制可以正常运转,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又可以对我国负债信息的披露起到完善作用,为我国政府会计以后的发展积累一定的经验。

2、丰富法律法规与法律约束

提到法律约束,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我国的《预算法》和《担保法》这两部与我国政府负债关系较为密切的法律了。一个为政府的各项财政支出与举债与否提供统筹规划的依据与标杆,帮助政府更好的发挥其职能;一个是对政府担保进行规范与约束,防止政府因不良担保造成负债过高现象的出现。要想规范好地方政府债务完善这两部法律,废除其中与新时代下不相符合的法条似乎是最为有效的工具。在新颁布的《预算法》中允许政府发债券这一改革举措,也体现了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求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方法。

(四)增加负债偿还保障,建立完善偿债机制

借鉴美国的市政债的做法。我国在新颁布的预算法中也允许政府发债券。但要偿债机制并非只是发行个市政债那么简单。市政债只能说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且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一种还债方式。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较好的经验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例如将责任进行系统的分化,落实到部门单位甚至是个人,完善政府的问责机制;同时因谁形成的负债,就由谁来偿还,切实执行政府制定的短期偿债计划;为确保能按时偿还债务,政府应减少对收入不稳定的项目的投资;政府还可以设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制定长期的偿债规划,防止政府负债风险的过于集中,按时按点的逐步偿还政府债务;可以效仿社会的基金组织,由政府组建一个基金组织,当政府出现还债危机时,来为政府偿还债务。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负债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负债规模过大且存在大量的隐性负债,对风险的防范较为困难,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表面上看是政府不规范的举债行为和管理意识上的淡薄造成的,但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财政体制与负债管理上的缺失与漏洞,例如政府负债会计管理上不全面,对负债的披露不到位,法律约束较少等。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政府负债在利用上的低效与风险上的加剧。因此,在防范政府负债风险时,首先就要进行制度完善,加强管理与披露,其次就是要规范政府行为,提高风险意识。此外,还应借鉴外国负债管理经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偿债机制,为我国负债偿还建立保障。

参考文献:

[1]吴莹,刘家君.政府负债会计处理与责任考核[J].会计之友2011年第6期下:86~88.

[3]李永刚.刍议地方政府显性负债风险及其化解[J].经济观察.2011年,第7期:78~85.

[4]叶永刚,郑小娟,宋凌峰.地方政府负债能力及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管理.2013年第5期:10~18.

[5]钟永红.美国市政债券偿债机制经验及启示[J].征信.2015年第1期:61~65.

[6]谢宜豪.我国地方政府负债状况分析[J].中国财政:76.

[7]Moody’s Investors Service.U.S Municipal Bond Defaultsand Recoveries, 1970-2013[DB/OL].2014-05-06.http://www.moodys.com.

[8]Julian Bommer.Robin Spence,Mustafa Erdic,Shigeko Tabuchi.Development of an earthquake loss model for Turkish catastrophe insuance [J].Journal ofSeismology.2011,(3):34~36.

小议负债经营的管理策略 篇3

一、正确把握负债经营的量与度

(一) 合理确定负债经营比率

负债经营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负债比率高, 表明企业将承担的财务风险大。负债比率过低, 说明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未能充分利用负债率来创造更多的利润。从发达国家控制负债率来看, 负债率都有具体标准范围。如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金缺乏, 企业大多举债经营, 因而负债率很大, 般均在7 0%~8 0%之间, 美国负债率控制在40%~50%之间。目前, 我国统一的负债率指标虽不存在, 但对具体企业来说存在着最优负债率。实践表明, 资金结构是随企业所处的融资环境、行业特点、经营规模的不同而变化的, 所以应做到合理确定负债经营比率。

一般来说, 在经济繁荣时期, 负债比率会稍高。虽需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 但赚取较多利润的机会也大。在经济的停滞时期, 负债比率低的企业遭受风险的机会也相对较小。

(二) 严格执行偿债能力指标警戒标准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 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常用指标:

流动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一般情况下, 流动比率越高,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障。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 一般认为2:1的比率比较适宜。它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 除满足日常生产经营所需流动资金外, 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如果比率过低, 则表示企业难以如期偿还到期债务。但是, 流动比率也不可能过高, 过高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 如出现存货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 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筹资成本进而影响获利能力。保持多高水平的比率, 主要视企业对待风险与收益的态度。

西方企业经验认为, 速动比率为1:1时是安全标准, 说明1元流动负债有1元的速动资产作为保证。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 企业会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 企业将会依赖出售存货或举借新债偿还到期债务, 这就会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借新债形成的利息支出;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 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 债务偿还的安全性很高, 但同时也表明企业拥有过多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帐款, 而增加了企业的机会成本。

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反映企业的即可变现能力。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产权比率=负债/所有者权益×100%

产权比率用来表明债权人和投资人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 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同时也表明债权人的资本受到所有者权益保障的程度, 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一般来说, 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大于借入资本为好。这一指标越低, 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 承担的风险也越小。

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应等于1。这项指标越大, 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已获利息倍数来说, 应与本行业该项指标的平均水平比较, 或与本企业历年该项指标的水平比较, 评价企业目前的指标水平。

在现实经营活动中中, 许多企业都会淡化这些偿债能力指标, 使得企业负债经营缺乏科学性, 负债经营更多的成为决策者冲动的产物, 增加了负债经营的危险性。所以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 应时刻关注这些指标, 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促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二、科学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存量资本中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不同的资本结构, 可以反映不同的企业资金成本率和企业价值。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叫最优资本结构。

(一) 合理确定债务资本来源结构

企业在举债筹资时, 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资金类别。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 举债方式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贷, 发展到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使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的利率水平, 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在这方面, 总的要求是:企业不但要控制债务总额, 还要考虑各种资金来源在企业债务中的合理比重。

(二) 科学构建资本期限结构

它是指借入长期资金的使用期限不同而构成的企业债务结构。使用期限较短, 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较大;使用期限长, 还款风险相对就小, 但利率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合理搭配, 以使每年还款相对均衡, 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三) 科学安排资本投向结构

它是指由于资金投向不同, 产生效益的时间和水平也不同。发挥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合理配置债务结构的根本出发点, 企业能否合理使用借入资金, 关系到债务能否按期偿还。如果借入资金用于基建, 则投产回收期长;如果用于技术改造, 则见效快, 一般能在较短时期内收回投资, 按期还本付息。所以借入资金应投向技术先进、节能降耗、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企业要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论证, 保证借入资金的正确投向和合理分布, 发挥投资效果。

三、加强负债资金的日常使用管理

(一) 实行倾斜政策

财务部门在资金使用上应积极支持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 企业也应及时削价推销挤压产品, 减少库存, 将重心转移到新产品上来, 及时回收各种往来款项, 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以创造更多的收益。

(二) 研究资金成本

企业要注意借款投资行业、生产产品、销售等环节, 因为各环节都会影响实际投资报酬率和资金成本。同时还要加强对负债经营实际效益的分析和考核, 将两个指标进行比较, 及时反映经营成果, 为决策者进一步合理组织生产、加速资金周转、减少负债风险提供信息。

(三) 建立资金使用计划

企业应设立专人负责调查企业各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流入及支出情况, 结合各项负债的归还日期及利息归还情况, 做出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预算, 为决策层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提供依据。

四、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融资决策机制

企业在做出投融资决策时, 要慎重考虑投融筹方式和时间, 不能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财务活动。企业应根据利率趋势, 把握其发展趋势。在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财务风险、信息传递等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再做出相应的投融资安排。

(一) 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从制度上防止企业经营者因头脑发热, 盲目扩张而导致过度负债。这就要求企业高度重视负债投资风险, 加强内部约束机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如企业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近期利益的关系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就极易形成自我发展、自我膨胀, 而自我约束能力过弱, 致使内控机制失灵。因此, 要高度重视负债投资风险, 应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 加强内部约束机制, 完善负债经营的责、权、利制度管理。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实现投资冲动与投资效益的统一, 克服负债经营者任期内的短期经济行为, 减少投资风险,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负债比和还债进度, 做到适度负债经营。

(二) 要加强财务分析, 正确认识和把握资产投资效益

测算新增投资的年净收益必须大于还本付息金额, 以保证还债能力和新的积累, 并且投资必须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即建设周期要短, 这样静态偿债利息的时间才能缩短, 才能使企业较快地形成偿债能力。要运用考核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分析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 使企业清醒地认识到负债经营的风险, 从而合理确定负债规模, 降低债务风险。

(三) 要强化内部审计。

通过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 针对内部审计的缺陷、管理的漏洞和资金的综合使用情况, 提出切实可行的、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促使经营者改善经营管理, 从而提高资金的综合效益。

综上所述, 负债经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已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企业应根据自身财务状况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不同而选择最适当的方式, 通过合理渠道筹集所需资金, 切勿盲目筹资, 造成巨大的投资风险。要树立风险意识, 把握好负债的量与度, 做出正确的筹资决策, 优化资本结构,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从而使负债经营发挥它的优势, 使企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海真 吕素昌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 科技创业月刊 2009 (10)

[2]、余洁 浅谈企业“负债经营” 中国外资 (下半月) 2008 (9)

第三章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 篇4

一、单项选择

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是()。A.存款 B.资本金 C.同业拆借 D.金融债券 2.以下关于活期存款说法不正确的是()。A.活期存款多用于支付和交易用途,所以又称为交易账户; B.可使用支票、汇票、电话转账或其他电传手段来进行支付; C.银行对存户一般不支付利息或者是收取手续费; D.活期存款期限较短,无法作长期的使用。

3.以下哪种存款产品是基于定期存款的创新品种()。A.CD B.NOW C.ATS D.MMDA 4.银行出现存款的支付危机和信用危机,这是()。A.信用风险 B.利率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操作风险 5.商业银行进行存款市场拓展时,首先要进行()。

A.市场定位 B.市场渗入 C.保存现有市场份额 D.扩大存款市场总规模 6.关于同业拆借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业拆借是一种比较纯粹的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融通行为。B.为规避风险,同业拆借一般要求担保。

C.同业拆借不需向中央银行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降低了银行筹资成本。D.同业拆借资金只能作短期的用途。

7.以下属于商业银行长期借入资金来源的是()。A.同业拆借 B.转贴现 C.再贴现 D.金融债券 8.存款保险制度首先出现在()。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二、多项选择

1.关于商业银行存款说法正确的是()。A.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资金来源。B.存款为商业银行各职能的实现提供了前提。C.存款是决定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D.没有存款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都无法开展。E.存款是商业银行补充性的资金来源。2.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类型包括()。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E.定活两便

3.在下列存款创新产品中,能开出支票或类似支票向对方进行支付的是()。A.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 B.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C.协定账户 D.超级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 E.自动转账账户 4.影响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因素有()。

A.存款利率的变动 B.银行提供服务的质量 C.银行的资信水平D.宏观经济的变动 E.存款客户的数量

5.商业银行存款成本控制主要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着手()。A.控制利息成本 B.控制员工的工薪支出 C.降低管理费用 D.引进新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E.存款结构管理 6.以下属于商业银行“主动型负债”的是()。

A.存款 B.同业拆借 C.再贴现 D.金融债券 E.转贴现 7.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筹资的特点有()。

A.筹资目的性强 B.筹资主动灵活 C.资金具有稳定性 D.筹资成本相对较低 E.筹资范围广 10.关于存款保险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说来,存款保险制度有益于存款人利益的保障。B.存款保险制度有可能引发银行经理层的道德风险。

C.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后有可能会导致存款人对银行的经营并不关心。D.我国已经开始实行存款保险制度。E.存款保险制度始于美国。

三、判断题

1.一般来说银行的定期存单不能转让,但可以作为抵押品使用。2.CD的出现表明银行由被动负债过渡到主动负债阶段。

3.银行的存款越多越好,可以扩张贷款和其他资产业务,从而获取更多盈利。4.商业银行为了占有更多的存款市场份额,应该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扩大总的存款规模。

5.我国商业银行负债结构存在借短贷长现象,如果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利率风险。

6.借款是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不存在什么风险。

7.为了控制存款成本,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压低利率来减少利息支出,通过减少浪费和闲置减少非利息支出。

8.转贴现是银行之间的融资活动,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融资活动。

四、名词解释

1.储蓄存款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3.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4.自动转账账户 5.非利息支出 6.同业拆借 7.金融债券 8.存款保险制度

五、问答题

1.解释“被动型负债”与“主动型负债”。2.商业银行存款的种类有哪些?

3.商业银行存款成本控制需要考虑哪些新的因素? 4.商业银行的短期借入资金业务主要包括哪些? 7.试述同业拆借业务的基本特点。

六、计算题

负债管理 篇5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尤其是1999年扩招以来,这种发展势头更加强劲。扩招使原本被拒之于高校大门外的学子圆了大学梦,同时也使各高校不得不扩建新校区和改善学校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资源不足所带来的压力,同时也加大了学校的负债。负债扩张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缓解资金紧张问题的同时,也给普通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如何分析和管理高校负债扩张的风险问题就成为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国务院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在校大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至2006年末研究生教育招生40万人,在学研究生110万人,毕业生26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540万人,在校生1739万人,毕业生377万人。由此造成学校办学条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建设新校区,扩大办学规模,但随之又出现了建设新校区与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在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收入不能满足学校基本建设对资金需求的情况下,积极利用银行贷款(以下简称贷款)改善办学条件,解决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成为学校必然的选择。

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高校进行贷款建设,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对银行来说,其本质是金融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投资高校是要获得较好的收益。高校也要获得收益才能达到银行投资的目标。基于风险和发展两方面的考虑,高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对所面临的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高校负债扩张的风险分析

(一)高校负债扩张的基本特征

尽管高校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弥补了跨越式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瓶颈”,使我国高等教育近几年的发展突飞猛进,但由于受到多年来历史条件和自身特点的限制,高校贷款在现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投资期限长,贷款金额大 高校贷款主要用于高校的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从贷款期限结构分析,超过50%的高校贷款期限都超过5年,具有长期占用大量资金的特点。

信用贷款是高校贷款的主要形式 按照《担保法》的规定,高等教育设施不得进行抵押,学校不得作为担保人。高校的特点要求其不得为他人担保,其它企业也不愿意为高校担保,因此,目前高校的贷款基本上是信用贷款或者账户抵押贷款,大多数是开户银行提供贷款。

建设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较小 高校实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①财政专项拨款。然而,国家主要只对国家重点投资项目进行投资,大多是针对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国家投入较多。

②自筹资金。主要是高校收支的节余部分。

③银行贷款。总的来说,在资金来源结构中无偿资金占资金来源的比例较低,部分高校难以达到自有资金30%的要求,这就使得这些高校的还贷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还款渠道单一 高校资金来源主要有

①财政性教育经费。目前国家财政拨款一般只保证高校的经常性开支,极少的维修费和建设专项拨款,很少有节余。

②教育事业收入。主要是学生的学杂费收入、住宿费收入,科研事业收入,这也是高校收入的两大渠道之一,此类收费严格执行国家的物价标准。

③其他收入。根据上文对公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的分析,其他收入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可以暂时忽略。因此,真正用于还贷的资金主要是教育事业收入。

(二)高校负债扩张的风险成因

高校财务报表无法反映其真实债务状况和学校盲目扩张的现实。一方面:目前高校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这种方式简单可操作,但无法明确各阶段的经济责任,尤其是在一些贷款项目上,高校会计报表无法准确真实反映;另一方面:高校属于事业单位,追求盲目扩张的内在冲动缺乏体制上的有效约束,盲目贷款和短期行为严重。

银行企业化改革还未完全到位,并且目前缺乏其他可靠的投资热点。相比之下,高校发展势头强劲,前景广阔,贷款风险较小,因而造成目前银行丝毫不考虑高校发展实际,盲目放贷。造成银行贷款投入高校急增,形成新一轮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使得高校建设过分超前,为以后发展留下后患。

高校对银行贷款利用上的问题。高校在借助银行贷款扩张过程中,存在着贷款规模过大,贷款结构过度集中和扩张速度过快,偿债能力过低等问题,极易造成高校的财务风险和银行信贷风险。

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根据“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高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校的校长为高校的法定代表人。高校在民事活动中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偿还能力来贷款,并自行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但当前有的高校对这一问题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高校是国家的学校,学校的资产属于国家,高校是社会公益事业,不是企业,没有“高校破产法”,学校不用担心倒闭的问题。这一思想直接导致了部分高校对银行贷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认识不足,于是在实际操作中,学校根据贷款利息承受能力决定贷款规模,几乎不考虑学校自身偿还本金问题。

部分贷款建设项目缺乏充分论证,盲目追求高标准。由于受扩招的影响,高校的各项基础设施都出现不足的现象。为了进一步发展,学校必须加快教学、学生实验和生活设施等的建设。这使得学校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建成这些设施,以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极易造成学校的建设缺乏规划,项目论证不充分的问题,为学校未来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另一方面,由于银行贷款较易取得,学校对归还本金考虑较少,在项目建设时也较少考虑节俭问题,新上项目互相攀比,盲目追求高标准。

利息费用激增,学校日常支出结构发生变化,有形效益支出下降。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利息费用可以通过运用贷款资金所取得的收益来补偿。对于非营利的高校来说,贷款资金本身不带来收入,更无盈利可言,利息费用只能通过学校的事业收入来弥补。因此,负债金额越大,所支出的利息费用就越多,日常运行中有形效益支出比例越低。在事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减少人员经费和其他公用经费支出。其直接后果是降低教职工待遇或使教职工待遇无法正常增长,严重的还可能缩减科研方面的支出,从而导致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科研质量下降。

政府审批、监管部门力不从心。政府机构改革使得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督部门等一方面忙于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另一方面难于集中精力研究解决高校膨胀带来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宏观调控乏力。并且高校和银行在合作的过程中存在各自为政,过于分散的局面,给政府监管部门实施监督增加了难度。

高校负债扩张的八大风险管理措施

完善高校财务核算体系

增加反映高校内部各单位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指标。衡量高校内部各个资源占用部门的资源利用效率就是要考察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成果效益分析,通过对其资源占用、消耗与工作业绩的综合分析,对校内各单位的资源利用效率做出评价,作为划拨办学资金的参考,也可对整个学校的资金余缺情况有大致了解。

增加反映报告期(月、季、年)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以及现金流出比的指标。因为高校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各类收入支出特别是事业收入和事业支出并不是报告期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所以用年度收支比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因而综合地考虑高校一定时期高校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有利于资金的统筹安排,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也有利于反映高校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建立负债管理制度 负债管理制度应该包括负债审定制度、项目监督反馈制度和偿债管理制度,形成一种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管理。

加强贷款资金的管理

严格控制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高校贷款资金应用于解决制约高校当前和未来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以及对高校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贷款资金不得用于对外投资(含对校办产业投资)、科技开发、捐赠、支付罚没款项以及平衡预算抵补日常经费开支的不足等。严禁用贷款资金提高或变相提高人员待遇。

建立贷款项目管理责任制。贷款高校要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管理层次逐级建立贷款资金项目管理责任制,责任到人,各负其责。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1、贷款高校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和项目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通过优化贷款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2、贷款高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要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调度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资金周转困难而出现的延期还款损失。

3、贷款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监察、工会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对贷款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监控。

开展多层次办学,分散财务风险

如今,我国己经步入知识经济、技术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技术的提高速度己越来越快,不但年轻的一代要掌握这些新知识、新技术,广大的中青年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也要输入新鲜的血液,否则就有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高校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在培养全日制学生的同时,充分利用其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为高校广开财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培养、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呢?专业人士认为:大学核心竞争力就是大学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及其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综合,或通过其中某一要素的效用凸显,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高校只有找准、确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防止规模重于质量、形成重于内容、外表重于内涵、“硬件”重于“软件”、学术追求弱化等倾向,才能从根本上防范财务风险。

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还贷能力

高校自身应该广开财源,加速后勤社会化进程,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产、学、研基地建设,积极将科研成果商业化,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充分运用媒体工具开展对外宣传和公关活动,认真做好学校品牌的营造工作,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提供社会服务创造条件;高校还应将负债建设的教学和科研基础设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增加科研成果向收入的转化。

强化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作为现代高校管理手段之一,是高校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高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目前强化预算管理需做到:首先,将预算分为经常性预算、建设性预算和偿债性预算三部分。经常性预算必须以收定支,确保平衡:建设性预算按轻重缓急,量力而行;偿债性预算必须打足。其次,要坚持集中财力确保重点的原则。重点支持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基本建设等重点项目,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加大对三建设的经费投入,保证学校在新时期具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根据预算安排缺口额度,积极直辖市银行贷款。第三,财务部门要加强财务预算及控制,减少现金流量安排不当,收不抵支的财务风险。第四,加强全员理财意识。财务部门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使学校各部门及时了解预算的顺利执行,从而使财务管理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建立高校偿债基金制度

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研究 篇6

一、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引入资产负债管理形式主要是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并且对主动负债管理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调整,取得了相应的成果。 但是因为存在着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主动负债管理水平依然较低,大部分还是属于被动负债管理。 通过相关分析表明, 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水平较低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赖原有的经营模式,缺乏主动负债管理的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均是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此种增长模式主要是依靠于巨额资本的投入。 在此经济模式下,不仅推动了经济增长下巨额资本的贷款需求, 还使行政化金融管制成为了保证银行存贷利差收入的条件。 除此之外, 加之商业银行一直担负着调动社会资金的职能,已经成为了吸收存款经营的核心,同时树立了“存款立行”的指导思想,重视经营规模的扩张。 但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并不能长期坚持, 现阶段,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转型期,其经济增长模式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客观上要求改变存款的原有规模与结构,建立一种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商业银行进行主动负债管理的主要途径之一。 但是,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还比较落后, 无法有效开展相应的主动负债管理工作,导致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改革

在传统差额资金管理方式下, 商业银行无法对资金来源与利用过程展开全面的管理与控制, 同时也没有对负债结构与规模展开相应的总体规划。 在传统差额资金管理方式中,主要体现在纵向与横向这两个方面。 从纵向角度分析,各个基层分支均会上缴一些准备资金,其它剩余资金将由自己支配,只有在出现资金短缺或者剩余的情况,才会向上级进行借贷或者存入。 从横向角度分析,资金部门和其它部门均属于一个系统,负债资金将会全部汇入到相应的资金部门,同时资产部门需要的资金全部由资金部门予以提供。 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负债部门与资产部门均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对资金结构、规模、期限展开自主决策,致使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与利用之间缺少一定的联系, 出现负债结构与规模被动的局面。

(三)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主动负债管理空间有限

在商业银行中,要想有效实现主动负债管理工作,就一定要通过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回购协议、金融债券等债务形式,在市场中进行主动的资金筹措,并且其运行的成功性,主要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成熟与完善。 也就是说,完善的金融市场是进行主动负债管理的首要条件。 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还不够完善,其一,交易主体还相对单一;其二,缺乏完善的市场体系;其三,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互相分割。

二、强化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 “存款立行”经营理念的转变

“存款立行”经营理念和主动负债管理模式,在本质上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前者主要重视的是存款对银行的意义,本质上就是负债决定资产经营理念。 后者并没有忽视存款对银行的意义,并且也提倡存款, 主要重视资金利用方面负债结构与规模的总体规划, 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资产决定负债经营理念。 由此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尽管存在着相应的联系,但是在本质上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的。 商业银行要想有效开展主动负债管理,就一定要摆脱“存款立行”经营理念,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管理需求的人才队伍,并且建立相应的内部激励制度,促进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提高,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二)转变资金管理模式

在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中,一定要转变资金差额管理模式,逐渐向全额集中管理模式方面转变,实现资金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全额集中管理模式主要就是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基础上, 通过价格杠杆实现负债部门与资产部门的有效调节, 进而对资金来源与利用全程展开相应的管理与控制。

(三)强化金融市场完善

如果金融市场不够完善、成熟,那么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也就无法有效实现多元化。 因此,在开展主动负债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加强商业银行自身的职能,还要强化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首先,强化金融市场主体的发展,逐渐放宽主体权限,提升市场交易主体数量;其次, 强化金融市场中介机构的发展,增加交易双方的交流沟通,促进交易效率的提升;最后,打破市场分割,形成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商业银行的管理工作中,主动负债管理模式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课题,需要从业人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与资金管理方式,完善金融市场,实现主动负债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有效促进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在商业银行中出现了一种主动负债的形式,成为了西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负债的主要构成环节。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也开始进行主动负债,并且成为了其资金来源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对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主动负债管理,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杨婧,艾奕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收入模型度量估计[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06)

[2]周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监管体制创新研究——转轨时期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创新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

浅论加强企业负债的管理 篇7

一、负债的产生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 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它代表着企业偿债责任和债权人对资产的求索权。负债按流动性分类, 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又可以分为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税费等。非流动负债又可以分为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等。

负债的产生是源于以下因素:1.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付给劳动者的应付职工薪酬、其它应付款等;2.签订销售协议时预收销货款等活动应讨预收账款;3.筹资等活动产生的短 (长) 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应付款, 其它长期负债等;4.生产经营活动对投资人产生的应付股利、企业对国家产生的应缴税费、企业对债权人产生的应付利息费用等。

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一) 负债的确认

负债的确认首先要进行审核;其次, 负债的计量必须合法、准确, 有章可循, 不可多列, 也不得少计, 要真实、准确、及时地在会计报告上披露, 这样对经营者、职工、投资人、债权人等才公正。负债的确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从负债的定义可以看到, 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一个本质特征。在实务中, 履行义务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 尤其是推定履行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时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估计。因此, 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 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 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 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 但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 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 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的确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 对于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当能够可靠计量。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 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 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 有时未来期间较长, 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 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 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二) 负债的计量

负债作为企业的一种义务也应公允表示。由于某一企业的负债是另一市场主体的一项资产, 因此对于负债公允价值的计量理应转换为一项资产的计量。例如, 为了估计企业应付票据或应付债券的公允价值, 我们可以估计一个价格, 在这一价格水平上, 其他实体愿意将该企业的负债作为其资产。但是, 负债计量还具有与资产计量不同的地方。例如, 任何企业行使自己权利的能力都是相差不大的, 但是不同财务状况或信用状况的企业履行义务的能力却是不同的。另外, 还需要考虑一个企业的负债转化为另一个市场主体的资产时, 产生的利润是否应该包括在负债的账面价值之内。

三、负债“度”的把握

通俗的说, 把握负债“度”的问题就是要使负债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 在这个水平上负债经营的收益大于借债的成本。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流量这些指标来度量负债水平, 但这些指标只能了解企业负债的表面现象。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各个时期, 负债的“度”是不尽相同的。企业负债的“度”是个新课题, 也是难题, 考虑企业负债是否适度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一)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负债经营固然能使企业获得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 但负债增加也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这样新的债权人会认为其未来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 所以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报酬, 当然要求的利息率会上升。另一方面, 股东也会因为企业财务风险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 作为一种补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 企业的负债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二) 财务危机成本

财务危机成本又被称为破产成本, 是基于企业风险的加大而逐渐增加的有关预防或抵挡费用。随着负债率的提高, 不仅财务风险要加大, 而且还会提高企业的经营风险。比如, 过高的负债率, 极可能会加大供应商和顾客的忧虑, 从而减少他们与企业的经营往来, 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财务危机成本可被分为直接拮据成本和间接拮据成本两部分。所谓直接拮据成本, 是指与企业破产行为直接相关的成本, 包括律师费、监管费等。所谓间接拮据成本, 是企业为了预防和制止破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比如管理当局为了预防破产所采取的一些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由此造成的企业价值的损失。

(三) 代理成本

债权人由于享有固定利息收入的权利, 并无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所以, 当贷款或债权投入企业后, 企业经营者或股东就有可能改变契约规定的贷款用途进行高风险投资, 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 使债权人承担了契约之外的附加风险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补偿。因此, 债权人需要利用各种保护性合同条款和监督贷款正确使用的措施来保护其利益免受公司股东的侵占。但是, 增加条款和监督实施会发生相应的代理成本, 这些成本随公司负债规模上升而增加, 债权人一般以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将代理成本转移给公司, 所以公司在选择负债比例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考虑这些负债代理成本。

四、合理负债, 提高负债经营的收益

为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 增加负债时, 企业应确保增加负债必须是作用于企业生产活动的劳务、资产 (资源) ;增加的负债必须是有效的资源流入企业, 这些资源可以公平、准确、计量;增加的负债必须是企业可控制和驾驭的, 并能以自身的劳务或其它资产来清算或偿还;增加的负债及衍生的成本或费用也可以准确、公平地计量, 负债的偿还期是企业可以消化的。只有满足以下条件, 负债经营才能获得收益。

(一) 选择适宜的负债时机

企业负债时机是指一系列对企业举债筹资有利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组合。要使负债时机适宜, 就要科学预测业务经营期, 准确把握用款时间, 使负债期与业务经营期尽量统一。否则, 负债过早, 必然会产生资金闲置, 形成浪费;负债过迟, 又会失去时效。在市场状况良好、经济持续增长时期, 经营形势趋于繁荣, 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 举债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 从而使资金收益率上升。

(二)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资本结构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合理配置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比例, 以达到最佳的资本结构。在理论分析中, 最佳资本结构的确定往往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为依据。任何企业要想发展, 不运用负债是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但负债经营并非没有限度, 因为负债筹资的资本成本虽然低于其它筹资方式, 但由于财务拮据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作用和影响, 过度负债会抵消减税增加的收益, 所以不能用单项资本成本的高低作为衡量的标准, 只有当企业总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负债水平才是较为合理的。由于企业的情况各异, 最佳资本结构目前没有具体的定量标准, 这就要求企业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 对与资本结构相关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进而确定和选择企业的最佳负债经营 (即最佳资本) 结构, 一般认为负债与自有资金的比例为64或7∶3时较为妥当。在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的过程中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就有可能达到最佳的负债经营目的:一是具有偿付长、短期负债本息的流动资产;二是债务利率应低于资产收益率;三是资产负债率虽然高于同行业水平, 但能控制权益资本不被债权人收购;四是举债经营是为了促使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为了借新债还旧债, 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恶性循环。

五、完善负债的日常管理, 降低财务风险

当企业发生负债时, 要审核检查其是否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 是否有合法合理的凭证, 如果审查通过应及时记账;如果负债不符合公司的有关规定, 或者原始凭证不合法, 则不能确认并登记入账。负债的结算必须遵守合法、有据、有序的原则, 按照会计准则、财务规定、以及合同、企业规章制度等规定执行, 做到准确、公平、及时, 手续齐备, 如出现违章、舞弊, 要依法纠正。要按时做负债检查, 负债的检查是一项经常性活动, 债务人要主动与债权人联系, 定期核对和清偿, 确保债权人利益完整及债务人的信用度。这样, 债权人可以及时收回资金, 债务人可以得到较好的商誉, 交易各方都能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利用财务杠杆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中, 不难得出几点经验: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盲目投资, 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一整套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首先应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对企业风险信号监测, 如出现产品积压, 质量下降, 应收账款增大, 成本上升等情况, 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 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面对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

同时, 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企业偿债能力可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的负债风险主要存在于短期负债方面, 所以应该经常注意对流动负债的分析。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可以通过流动比率来进行。为保证如期偿债,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在1.1至1.2之间较妥。另外, 为了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还应建立偿债基金。建立偿债基金可以使风险较大的负债的偿还有保障, 以尽量避免财务风险。

摘要:负债经营已经是企业的普遍选择, 但是负债增加会带来财务风险, 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本文分析了负债的产生、确认、计量、及“度”的把握,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把握负债时机、维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完善负债的日常管理, 降低财务风险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负债确认,财务风险,负债管理,最佳资本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嘉.负债经营和流动负债的管理[J].科技信息, 2009 (27) .

[2]高溪.浅析负债经营[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6) .

[3]李红.浅析负债经营[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3) .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 篇8

1 建立健全内部负债管理制度,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行为

1.1 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基本原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集体企业、生产公益事业负债筹资要遵循下列基本原则:一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原则;二是量力而行、群众收益的原则;三是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照顾村集体、村民的当前利益, 又要兼顾村集体、村民的长远利益, 充分考虑村集体、村民的负担承受能力。

1.2 严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审批程序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负债筹资, 必须依法按程序办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筹资事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群众要求提出, 并编制项目预算草案, 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民会议应有本村18周岁以上村民半数参加, 或者有本村2/3以上村民代表参加, 所做决定应经到会半数以上村民通过, 负债筹资项目决定通过后, 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负债筹资决定报乡镇经管部门审核, 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并报县级经管部门备案[1]。经批准的负债筹资事项及预算草案,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及时向群众张榜公布, 积极争取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1.3 严格负债筹资的管理与使用

(1)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筹资事项的管理、严格按预算办事, 精打细算, 勤俭节约, 充分利用好所筹资金, 严禁挪作他用。一是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集的资金实行乡管村用, 专户存储, 专款专用, 乡镇经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二是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预算确定的开支项目、数额和规定用途, 提出拨款或报销申请, 经乡镇经管部门审核后, 从专户中拨款或报销。

(2)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采取切实措施, 建立负债资金偿还保障制度, 必要时可设置专户, 确保按期偿还债务, 防止增加新的不良债务。

1.4 健全民主监督管理制度[2]

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建立健全规范的民主理财小组, 定期将负债筹集资金的使用情况提交村民主理财小组审议, 并张榜公布, 重大开支事项要及时公开, 接受群众监督。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终要根据投资项目的执行情况, 编制年度决算, 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 报乡镇经管部门审核后, 在村内张榜公布, 并报乡镇政府备案。

1.5 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实施的负债筹资活动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情, 事关村集体和村民的切身利益, 必须认真对待, 出现问题要严肃查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 要按谁借款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处理。对不按规定程序, 盲目大量举债, 加重集体经济负担,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 要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

2 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 农村集体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同时,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 也进行了一些必要的举债, 进行负债经营,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有的不顾农村经济实际状况, 超过自身承受能力, 盲目向单位、个人举债, 营造所谓的“政绩”或借 (贷) 款交纳各种规费, 大量用于非生产性开支, 甚至挥霍浪费, 使村级不良债务大量增加, 债务包袱沉重, 加重了村集体经济负担, 损害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利益, 引起农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如任其蔓延, 不仅会拖垮村集体经济组织, 加重农民负担, 而且会扰乱农村经济秩序, 影响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 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工作, 这不仅是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保持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 对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的运营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积极妥善处理好已形成的不良债务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中, 对确实已形成的不良债务, 要在彻底搞好清查的基础上, 积极稳妥地进行处理, 逐步化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债务风险。

3.1 分类处理, 化解债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不良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村企不分, 权责不明, 盲目兴办企业举债;有的是搞“达标”, 讲“政绩”, 迫使村集体经济组织举债;有的是借集体之名大量举债, 而给村集体经济组织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等。因此, 对化解已形成的不良债务也不能搞一刀切, 应在认真查清底子的基础上, 分类处理, 采取多种渠道逐步解决:一是收欠还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债权, 积极通过法律手段和借助行政手段催收单位和个人所欠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款项, 用收回的欠款偿还债务。二是核销减债, 对债权单位已撤消或债权人主动放弃追债要求、已无法落实债权人等的债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按有关程序, 经查实核准, 予以核销, 以减少债务。三是拍卖还债, 主要是原以村集体名义为企业贷款或直接兴办的企业关停破产的, 要积极做好企业资产的善后处理工作, 通过转让、拍卖等, 用以抵债还帐。四是划转债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益性事业及其他事物性工作要与集体企业分离, 原以村集体名义借 (贷) 款形成之债务, 要划转企业, 由企业负责偿还, 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脱债务。五是增收还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充分利用好集体各种资产和资源, 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门路, 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管好用好集体的资产、财务, 开发农业资源,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增加集体收益[3], 以发展促进不良债务的化解。六是节支还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通过减少村干部职数、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 特别要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力争少花钱、多办事, 增强还债能力[4]。

3.2 依法办事, 维护群众利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偿还债务时要依靠自身的经济力量偿还债务, 严禁向农民转嫁、摊派债务和借还款之名向农民收费, 变相增加农民负担。对农民欠缴村集体款项, 要坚决取消不合理的项目, 不准再催缴;对合理的项目, 应帮助群众发展生产, 制订计划, 逐步催缴, 防止因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而激化矛盾。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坚决杜绝新增用于达标升级活动、完成摊派任务、发放干部工资和上缴税费的贷款项目, 自觉维护集体和农民的切身利益。

4 大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筹资的监督管理

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债管理工作, 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和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其的审计监督, 以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负债管理工作规范化。县级计划、财政、检察、审计、农业、乡镇企业部门和金融部门对村级提出的新建和村改项目、贷款申请和其他融资计划, 要严格审核。对不顾农村实际经济状况和承受能力的贷款项目, 要坚决制止和拒绝。乡镇经管部门要加强村级负债的专项审计和村干部的离任审计, 加强对集体负债项目开支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同时, 政府部门要规范政府行为, 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 不能强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借款缴纳各种税费, 更不能以“奖励”、“回扣”等手段借 (贷) 款代缴。对于政府及部门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兴办生产、建设性项目, 不得强迫村和农民提供配套资金, 给村集体和农民增加新的负担。

参考文献

[1]王在刚, 王秋兵, 石水莲.新农村建设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 :269-270.

[2]刘昕.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的思考[J].绿色财会, 2007 (12) :41-43.

[3]韩东林.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业投资行为分析[J].南都论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8, 28 (3) :124-128.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分析 篇9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起步较晚。1984年以前, 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下的信贷资金体制, 银行的资金由国家分配。1985年起,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实行实贷实存管理体制, 将资金与规模分开, 实行信贷规模和资金双向控制的管理体制。1987—1994年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1994年2月15日,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关于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 对资本和资产风险权数作出暂行规定, 根据国际一般惯例和我国实际情况, 规定了9项指标, 标志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实施。1996年12月, 中国人民银行又公布了《关于印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监控、监测指标和考核办法的通知》, 该通知对94年通知的资产负债比例指标进行修订, 主要补充了境外资金运用比例、国际商业借款指标, 增加了六项监测性指标, 并把外汇业务、表外业务纳入考核体系。1998年1月1日起, 取消国有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 各商业银行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 自求平衡, 比例管理, 间接调控”的新管理体制。2000年, 随着我国监管机制不断向新巴塞尔协议靠拢, 各商业银行开始学习国外管理经验, 开始引入缺口管理、持续期管理等模式, 采用先进全面的资产负债管理手段提升我国银行业经营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其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起步比较晚, 虽然近年来其水平在不断提高, 但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异, 体现在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比较单一, 经营管理体制落后, 资产负债管理手段落后、利率变动风险大等问题。因此, 进一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 对于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 提高竞争力, 规避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一) 资产管理理论

该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建立初期, 完善和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 该理论强调将经营管理重点放在资产业务上, 主要通过对资产规模、结构和层次的管理来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满足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和经经营业务的发展, 该理论演进了三个阶段:商业性贷款理论、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二) 负债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银行为保持资金的流动性不必要保留大量的高流动性资产, 可以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方式, 扩大从借贷市场上借款的渠道和途径, 满足多样化的资产需求, 同时也加大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三) 多元化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资产管理理论过于注重流动性和安全性, 忽视了赢利性;而负债管理理论解决了赢利性, 但是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 该理论认为需要通过资产结构与负债结构的共同管理, 才能达到商业银行安全性、盈利性、流动性协调发展。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

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能力, 其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竞争实力。目前, 各家商业银行己经逐步建立了一套以比例控制为主的管理体系, 反应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资产质量、市场风险以及资产赢利性。近几年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造、公开上市, 为满足上市披露、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要求, 更是需要强化资产负债管理的能力。现通过对2007—2009年四大商业银行六项资产负债管理比例指标的考查, 进一步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的现状。

资料来源:四大商业银行2007年~2008年报财务报表

(一) 流动性指标

资产流动性=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

商业银行由于其业务性质的特殊性, 必须保持相当的流动性。通常用银行年报中统一披露的资产流动性、存贷款比例指标来反映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与负债需要期限上匹配, 过低的资产流动性, 可能会使银行面对负债到期无法偿还的流动性风险。结合表1、图1可见, 四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从2007年~2008年都得到巨大提高, 其增长程度高于同年流动性负债的增长, 使得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有显著提高。但2009年四大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增幅降低, 资产流动性出现下降 (如图2所示) , 四大商业银行存贷款比例从2007年~2009年基本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2008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为避免流动性风险, 各大银行以牺牲资产利用程度来保留资产流动性。随着金融市场运行趋于平稳, 市场流动性充裕, 各大银行开始提高资产利用率, 存贷款比例也逐渐提高, 降低资产流动性, 来扩大收益。

(二) 安全性指标

由于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很小, 实行负债经营, 在经营中商业银行会面临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同时, 商业银行与社会公众息息相关, 其风险造成的损失大, 涉及面更广。因此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就要求银行要避免经营风险, 保证资金的安全。用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资产率来反应银行自有资本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以及银行贷款质量 (如图3、图4、图5所示) , 这三个指标都在逐年下降, 但都在监管标准内, 其中交通银行三年内资本充足率下降幅度较大。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原因是加权风险资产增幅高于扣除后总资本增幅, 由于表内资产的增长和大量的表外业务的开展, 增大了银行资产风险, 使得风险资产增大。其中建行在2009年在全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次级债券也增加了资产的风险。面对复杂的金融环境, 各大银行进一步推进自身信贷结构调整, 对信贷资产的风险进行排查, 主动防范风险, 加快不良贷款的处置, 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 进一步降低不良贷款率。

(三) 赢利性指标

近年来, 各项贷款一直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 (资金运用) 中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图6为中国工商银行2003年~2009年以来贷款总额情况, 在保增长, 扩内需的宏观政策背景下, 工商银行在有效控制风险基础上, 逐年增加放款总额, 加大对重点客户、重点项目的贷款投放规模, 2009年贷款总额为57286亿元, 较08年增长25.3%。

虽然近年来商业银行逐步加大债券投资、中间业务等无业务的发展力度, 佣金、手续费净收入在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也逐年增加, 但从表2可以看出, 各商业银行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是利息收入, 利息净收入占其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均达到70%以上。利息业务的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利润对市场利率的敏感度,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利率的变动会对商业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带来影响。

资料来源:四大商业银行2007-2009年年报

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管理方法上, 我国各商业银行己经建立一套以比例控制为主的管理, 该方法增强了银行资本金意识, 保证银行的流动性, 防止过度短借长用;在资产业务开展上, 逐步加大证券投资业务, 投资国债的资金增加;贷款结构方面, 开始增加对个人的消费性贷款等。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水平近年来在提升, 但仍然与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暴露出以下几个问题:

(一)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单一

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很多, 包括资金流动性管理方法、利率敏感性管理方法、缺口管理方法、持续期缺口分析等。而我国在资产负债管理上还侧重于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管理手段落后, 真正实施、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持续期以及风险模型管理方法的商业银行很少, 缺乏对利率风险的管理, 尤其在我国利息收入占主要营业收入比例的情况下, 容易形成利率风险。

(二) 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结构单一, 且资产与负债在规模和期限上缺乏匹配

在我国, 存款总额占银行负债的比重很大, 而且各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其他资金借款的比较少。在资金运用上, 虽然中间业务在扩大, 但贷款比重过大, 且我国由于金融产品种类较少, 缺少利率风险管理的衍生产品的购买, 形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被动负债比例较大, 主动借款比例较小。资产结构的单一降低了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 负债结构的单一性提高的成本, 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

(三) 商业银行风险意识淡薄

在资产负债管理中, 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不够。大部分商业银行缺乏专业、完整的基础业务数据系统, 不能实时地进行市场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

五、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完善建议

随着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商业银行的规模、业务领域、服务功能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这些变化对于当今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影响。

(一) 合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避免利率风险

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 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在兼顾“三性”的前提下, 通过资产负债在数量、时间、区域、品种、对象上的合理配置, 实现银行收益的最大化。适当增加一般存贷款以外的资产负债, 如提高债券、投资、外币资产等非贷款资产业务的比重, 提高资产的变现能力;积极开展主动型负债, 如进行同业拆借、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贷款、向国际货币市场借入资金、争取发行金融债券等等。整合表内表外业务, 创新中间业务, 提高非利差的收费业务, 降低对利息收入资产的依赖。

(二) 组成资产负债管理精英团队

积极引进现金经验和技术专门负责资产负债的匹配、风险评估和管理运作, 通过专业化人员的管理, 完善预警、预报和分析系统, 降低风险, 提高管理水平。

(三) 引进学习西方成熟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引进学习缺口管理模型, 运用缺口管理协调利率敏感性和非利率敏感性资产负债组合,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 建立以利率为主要变量的资产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忠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1]刘忠燕:《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负债管理 篇10

关键词 金融学;最优投资策略;动态规划原理;资产负债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2.48 O211.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stochastic optimal control theory was used to study a dynamic portfolio selection problem with liability process under the Heston's stochastic volatility model. Stock price was assumed to be governed by the Hestonmodel, and the liability process was supposed to be driven by the drifted Brownian motion. The financial market consists of one risk-free asset and one risky asset. The explicit solutions to the optimal investment strategies under power utility and exponential utility were obtained by using stochastic dynamic programming principle and variable separation method. Finally, a numerical example wa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market parameters on the optimal investment strategy.

Key words finance;optimal investment strategy; dynamic programming principle;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1 引 言

资产负债管理是研究投资过程中带有负债因素的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它将资金分散投资在多种资产中来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从而确定最优投资策略和度量风险.1952年,Markowitz[1]提出了著名的均值方差模型,为现代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投资环境面临着许多不确定性的影响因素,比如连续时间、多期、可控或者不可控的内生负债、不确定终止时间等等.与此同时,许多学者从投资的角度对资产负债管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应用动态规划理论分析面临负债的投资者在特定决策目标下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姚海祥等人[2]研究了不确定退出时间下带内生负债的多期均值方差准则下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并应用动态规划原理、Lagrange对偶理论和矩阵Hadamard乘积技术得到最优投资策略和有效前沿的显示表达式.Chiu和Wong[3]研究了风险资产回报和保险索赔方面的均值方差准则下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并应用Lagrangian法和最优反馈控制理论得到最优投资策略的闭式解和有效前沿.Zeng和Li[4]研究了跳扩散市场下均值-方差准则下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并应用动态规划理论和对偶理论得到最优投资组合策略和有效前沿的显示解.常浩和常凯[5]研究了引入负债因素到借贷限制下的均值-方差准则下投资组合选择问题,并应用动态规划理论和Lagrange对偶理论得到最优投资策略和有效前沿的显示解.曾艳等人[6]研究了连续时间不完备环境下资产价值与负债价值之比的期望效用最大化问题,并应用随机动态规划理论得到幂效用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的解析表达式.常浩和荣喜民[7]研究了在负债情形下基于幂效用函数、指数效用函数和对数效用函数的投资组合问题,并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和Legendre变换-对偶理论得到最优投资策略的显示表达式.而常浩[8]研究了CIR利率模型下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并应用动态规划原理和Legendre变换法得到二次效用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的闭式解.这些成果都是在常数波动率的假设下取得的,在实际的投资环境中,股票价格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其波动率往往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机变化的,上述成果在随机波动率环境下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早在1993年,Heston[9]通过实证分析提出了一种随机波动率模型,并且广泛地应用到债券和期权定价问题中.如今,Heston随机波动率作为随机波动率中的主流模型,已经被学界和业界广泛采用.Heston模型与其他随机波动率模型比较,优势在于其有计算效率和稳健性,而其他一些随机波动率模型的缺点是不存在显性解.更为重要的是Heston模型可以弥补Black-Scholes模型的不足,并且其提供的定价模型更贴近实际.李静和周峤[10]研究了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期权定价问题,修正了Black-Scholes模型下波动率为常数的不合理性.王愫新等人[11]研究了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组合问题,并得到最优投资和再保险策略.张初兵等人[12]研究了Heston模型下确定缴费型养老金的最优投资策略问题,并应用变量分离法得到幂效用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的显示解.常浩[13]研究了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动态投资组合问题,并应用动态规划原理得到幂效用函数和指数效用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的显示解.Zhao等人[14]研究了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下带跳扩散模型的超额损失再保险问题,并应用最优控制理论得到指数效用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的精确解.上述这些模型都没有考虑投资人面临的负债因素.在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框架下考虑投资人所面临的负债环境,由此而确定的最优投资策略将会更加符合实际的投资环境.

拟在文献[13]的基础上引入负债因素,并假设负债过程服从带漂移的布朗运动,风险资产价格满足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金融市场由一种无风险资产和一种风险资产组成.首先,应用动态规划原理得到效用最大化下值函数所满足的HJB方程.然后,假设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程度分别满足幂效用函数和指数效用函数,进而研究两种效用函数下的最优投资策略.最后,应用分离变量法和变量代换法得到两种效用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的显示表达式,并给出算例分析了市场参数对最优投资策略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在常浩[13]的市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负债因素,研究了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动态投资组合问题;(2)应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和变量替换法得出了幂效用和指数效用函数下最优投资策略的显示解;(3)将现有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拓展到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中.

参考文献

[1] H MARKOWITZ. Portfolio selection[J]. Journal of Finance, 1952, 7(1): 77-91.

[2] 姚海祥,马庆华,姜灵敏.带内生负债的不确定终止时间多期均值-方差资产负债管理[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3, 30(2): 249-253.

[3] M C CHIU, H Y WONG. Mean-variance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with asset correlation risk and insurance liabilities[J]. Insurance: Mathematics and Economics, 2014, 59(1): 300-310.

[4] Y ZENG, Z F LI. Asset-liability management under benchmark and mean-variance criteria in a jump diffusion market[J].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 2011, 24(2): 317-327.

[5] 常浩,常凯.借贷利率限制下资产负债管理问题的均值-方差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 42(18): 52-62.

[6] 曾艳,李仲飞,朱书尚等.基于CRRA效用准则的资产负债管理[J].中国管理科学,2014, 22(10): 1-8.

[7] 常浩,荣喜民.负债情形下效用投资组合选择的最优控制[J].应用概率统计,2012, 28(5): 457-470.

[8] 常浩.CIR利率模型下基于二次效用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J].工程数学学报,2014, 31(6):791-804.

[9] S L HESTON. A close-form solution for options with stochastic volatility with applications to bond and currency options[J].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1993, 6(2): 327-343.

[10]李静,周峤.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下一类多资产期权的定价[J].系统工程学报,2012, 27(3):320-326.

[11]王愫新,荣喜民,赵慧. Heston模型下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的博弈[J].工程数学学报,2016, 33(1): 1-16.

[12]张初兵,荣喜民,侯如靖等.Heston模型下确定缴费型养老金的投资组合优化[J].系统工程,2012, 30(12): 39-44.

[13]常浩.Heston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动态投资组合[J].经济数学,2013, 30(2): 48-54.

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篇11

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会面临挑战,由于负债波动性较大容易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因此对负债流动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常态”反映在金融市场有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虽然中国经济增速变慢,其实实际经济总量和实际经济增量仍旧是非常庞大的,这就说明整体金融市场及金融行业的风险还是很大的,这是促使中小商业银行做好资产负债管理准备的最关键时代因素。第二,有效金经济市场调整之后,国内经济增速稳定,增长稳定动因逐渐多元化,不管是政策储备还是退出新的金融改革政策都能够使经营机构更加富有信心,有更多精力去应付新的客户,处理更多金融风险。第三,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升级促使目前阶段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转变整体行业发展方向,站在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发展角度从银行经营环境来分析,因为现阶段金融市场及整体经济大环境都不稳定,各种不同经济活动及经营活动都能够使用经济模式来讨论。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以资源为基础,以社会约束、技术手段为辅助,去获取自身最大经济利润。因此针对中小商业银行本身来讲,治理好已经拥有的资产负债以及客户资源是常处于不败地位的法宝,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对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管理。

二、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意义

(一)从中小商业银行自身来讲

“新常态”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能否更好适应现阶段时代背景,能否获得新一轮高速发展动力,要取决于自身管理政策改革以及业务的转变。从中小商业银行角度考虑,增强对自身资产负债的管理可以帮助优化自身商业资产及负债结构,不但可以有效得避免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资金被闲置而降低使用效率,能够帮助银行自身在“新常态”背景下获得更好的发展。除此之外,利用增强资产负债管理可以进一步丰富资产种类和实现服务对象的多元化,进而减少有关公司或者企业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中小商业银行利用增强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制定出相应的资本充足率、信贷比率等管理指标,可以更加有效得限制风险资产规模。

(二)从社会经济意义来讲

从社会经济角度来考虑,中小商业银行提升对负债资产的管理有以下几点意义:首先是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的发展和运营须要一定数量的社会空间,离不开稳定的社会生活做保证。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同样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也是为自身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中小商业银行假设能够具备更加强的资产管理能力,不但可以有效防范各种风险,还可以避免和同行因为竞争造成过大的成本投资,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因为市场参与者投资风险提升导致金融市场秩序混乱,增强了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够更有效得减小双方在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矛盾,维护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

“新常态”背景下国内中小商业银行经过许多年的发展,不少商业银行对资产和负债方面的预测能力、控制能力以及监督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对资金的来源、运用以及使用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准确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负债管理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规模呈现愈来愈扩大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有二:首先是国内中小商业银行逐渐发出各种不同类型经营业务和扩大经营规模,在不间断发展中与原本拥有的客户维持优良的合作关系,与此同时挖掘新的潜力客户,有效拓展新的产品业务。其次是近些年来大部分的中小商业银行都将扩大自身经营规模作为发展目标,进而将产品延伸到从未接触过的专业和领域。

(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

近些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国外先进银行管理知识进入国内金融行业,进而促使中小商业银行对资产及负债进行有效预测、控制和预测,同时对资产的来源、使用方式以及使用期限等许多方面展开合理配置、控制,所以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水平有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三)中间业务收入正在逐渐增加

从国外取得显著成绩的商业银行来看,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在自身经营发展过程中对银行贷款中间业务非常重视,并且与大部分银行中间业务都有所区别。这种新的业务可以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有一部分中小商业银行通过长期创新自身产品服务,拓宽客户服务范围,不断建立系统和网络平台等方法,使银行产品更加多元化,以此提升银行中间业务纯利润。

四、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单一

站在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角度来看,管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资金流动性管理和利率敏感性管理等方法之外,还有资产缺口管理方法和持续期缺口分析法等。然而国内的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更加倾向于对资产负债的比例分析管理,管理的方式比较单一,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进而对中小商业银行利率造成一定风险。

(二)资产与负债结构单一、规模上和期限上不匹配

在国内银行负债中占比最高的是存款总额,所以各个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也其他资金的机率也相对较少。站在资金运用角度考虑,虽然银行中间业务面临着渐渐扩大的趋势,然而由于贷款的比重过大以及金融产品种类的限制,造成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被动负债比例较大,而主动借款的比例较少。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单一性直接得提升了银行经营成本,增大了银行在经营发展中的风险。

(三)风险防范意识不高

目前阶段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同样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少部分管理人员并未对各种不同风险进行高度重视,同时也没有对应该采取措施的事情进行有效策划,这反映了中小商业银行风险规避工作者工作能力有限,造成有些中小商业银行缺少专业风险规避团队。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基础业务处理系统不完善,无法及时对各种风险进行认识和管理。

(四)资产负债管理办法落后、缺乏科学资本市场定价

目前来看国内中小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主要使用的是一些事前确定比例方法,对于这种较为传统的管理方法,相信在未来并没有很大的利用价值。除了这些,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工具也很落后,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阶段在商业银行中使用最频繁的资产负债管理都是通过资产对负债数量进行约束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研究分析。其次,目前阶段中小商业银行仍旧使用以往传统的净利差、缺口静态管理等政策,而对于某些动态管理政策却很少会涉及到。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只会被动接受国家规定的统一金融利率,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中国的中小商业银行难以很快适应这种变化,许多中小商业银行还没有跟随市场制定科学的市场定价机制。在未出现科学定价体制的前提下,无法提供定期存款及贷款的风险数据及资金信息,无法为目标利润定制提供合理的信息依据。在这种前提下,有些中小商业银行为了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进而采取降低价格的措施,导致银行金融服务业务越开越多,造成大额无法弥补的损失。所以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建设科学合理的资金价格机制,利用灵活的定价策略逐渐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五、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研究

(一)加强主动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建立有关指标体系或者技术更新手段,对自身资产负债机构进行相应调整,在考虑到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前提下完成对资产负债在数量、时间、地区和对象上的有效配置,逐渐获取商业银行最大经济效益。进行改革调整的措施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实现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平衡性,例如能够把某些时间长、成本高的负债配置给收益更高的资产项目,相反对于时间短的负债可以配置给利润较低的资产,进而完成资产负债之间的相互转化。其次是要尽可能的完成资产负债之间有效管理,可以更深层得扩充产品种类,逐渐完成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更新,减少中小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金融风险。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应该注意中小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增强资产负债管理明确资本充足率、信贷比例等一些管理指标,可以有效制约风险资产规模。

(二)提升中小商业银行资本使用率

资金作为中小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关键支柱,应该提升中小商业银行资本使用率,实现对资产负债的有效管理。提升中小商业银行资本使用率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要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进而提升银行中间业务所占比例,避免对以往传统业务利差收入的依赖,最终有效减少由于市场经济周期变动而带来的各种商业风险。第二种方法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中小商业银行客户组成的调整,积极响应国家对于各种金融市场的调整,完成地区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目标。除了这些,还应该利用开展某些具有主动性的负债方式来减少中小商业银行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而从另一个角度提升经营发展流通性。

(三)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定价制度

在中小商业银行体系内部建设科学合理得定价制度能够帮助完成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伴随着金融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发展,中小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程度不断加深,不仅扩大了商业银行资产的覆盖面积,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种负债及中间业务的覆盖面积。按照银行本身金融服务产品的种类去制定各种与之相对应的目标、定价方式和定价方法,同时按照金融市场的改变规律在这方面进行正确调整,进而形成能够对整个金融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努力减少由于市场规律改变而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造成的影响。在这个时候同时应该注意一步步的推进中小商业银行内部监察体系的形成并且转移定价系统,完成对整个金融市场风险的有效、合理管理。除了这些,中小商业银行还应该在明确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制定出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通过对利率的有效利用,完成对自身资金流向和流向的掌控,努力在最短时间内、有关区域和行业内完成对资产负债业务的最优化配置。

(四)建立资产负债管理信息系统

因为中小商业银行本身存在一定特殊性,想要逐渐完成对资产负债业务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建立有关资产负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在资产负债个管理信息系统中必须添加某些先进决策模型来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软件的设计开发实用性,同时建设有关预测、分析系统,逐步完成新型资产负债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操作的有机结合,提升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在中小商业银行信息管理系统中要更加明确得引进某些国外资产负债管理办法,以求逐渐完成银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逐渐引入资产负债管理优化决策模型,把盈利性指标、不同风险指标和中小商业银行业绩与市场占有率指标集成为多目标规划函数,在中小银行内部环境约束前提下完成多情景化模式改良。

六、总结

“新常态”背景下金融市场及整体经济大环境都不稳定,想要更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中小商业银行的压力不小,必须获得新一轮高速发展动力,促进自身管理政策改革以及业务的转变。本文对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进行细致研究,想要逐渐实现对资产负债的合理完善管理,必须以建立有关资产负债信息系统为前提,明晰资产负债管理本身的重要性,实施能够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措施。本文主要提出以下针对性措施:

第一,对自身资产负债机构进行相应调整,在考虑到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前提下完成对资产负债在数量、时间、地区和对象上的有效配置,逐渐获取商业银行最大经济效益。

第二,资金作为中小商业银行正常经营的关键支柱,应该提升中小商业银行资本使用率,实现对资产负债的有效管理。

第三,中小商业银行自主定价程度不断加深,不仅扩大了商业银行资产的覆盖面积,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种负债及中间业务的覆盖面积。第四,想要逐渐完成对资产负债业务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在原有基础上逐步建立有关资产负债业务管理信息系统。

总的来说,应该提升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找寻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

摘要:“新常态”背景下金融市场及整体经济大环境都不稳定,想要更好适应新的金融环境中小商业银行的压力不小,必须获得新一轮高速发展动力,促进自身管理政策改革以及业务的转变。中小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以资源为基础,以社会约束、技术手段为辅助,去获取自身最大经济利润。因此针对中小商业银行本身来讲,治理好已经拥有的资产负债以及客户资源是常处于不败地位的法宝,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对资产负债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雷腾.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3,21:104-105.

[2]吴晓灵.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研究,2013,12:1-15.

[3]本刊编辑部.“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中国银行业,2015,01:66-69.

[4]周珊珊.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J].时代金融,2014,02:136+140.

[5]李达山.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改革研究[J].金融纵横,2014,01:48-52.

[6]沈珊.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研究[J].会计师,2014,13:27-28.

[7]杨丽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5,36:40.

上一篇:练好基本功下一篇:财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