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风险研究(共10篇)
筹资风险研究 篇1
一筹资风险概念及其分类
筹资风险是指因为企业负债筹资而导致的到期不能偿债的一种可能性。企业筹资风险一般可以分为收支性财务风险和现金性筹资风险。
收支性筹资风险主要是因为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到期无力偿还债务本息的一种风险。从收支性筹资风险的概念来看, 收支性的财务风险是一种全局的风险, 一旦企业产生收支性财务风险, 则意味着可能会出现企业经营失败的情况, 或者是企业已经处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境况。
现金性筹资风险是因为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和现金短缺, 以及债务期限结构不匹配而形成的一种支付风险。首先, 从会计实务来看, 现金性筹资风险对企业未来的筹资并没有太大影响。其次, 受会计处理中权责发生制的影响, 即便是企业当期的收支, 实际上也并不等于企业已经有了现金的流入。所以, 现金性筹资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理财问题, 是企业在现金预算安排不妥或是因执行不力而造成的一种支付危机。最后, 由于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和债务期限结构搭配问题也会使企业在某一时间点遇到偿债高峰的风险。
二企业筹资风险的特征分析
1. 可控性
企业筹资风险的产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但筹资风险的发生并不是简单的意外, 而是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的。企业应该依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相关资料, 以及其他一些资料, 同时使用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一些筹资风险进行合理的预测, 从而使用一定措施来进行防范和控制。
2. 客观性
筹资风险的产生是因为企业中一些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也就是说, 这些风险的产生很多时候是无法避免和消除的。在实务中, 只能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应对, 以避免或减轻损失的发生和扩大。
3. 双重性
企业筹资风险往往具有双重性。企业筹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但也会给企业起到很好的财务杠杆的作用。因此, 企业筹资是一把双刃剑。而且, 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往往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往往是风险越大的情况下收益会越高, 而风险较小的时候企业的收益也会越低。
三筹资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分析
1. 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会导致企业一些债务的负担过大。如果债务已经到期还不能偿还, 信誉较好的企业还可以进行继续举债, 但对于信誉不太好的企业, 金融机构或合作企业就会对其信誉降级, 从而很难再进行筹资, 企业的筹资能力也随之下降。
2. 负债经营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要进行负债经营, 就应该保证其投资的收益会大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否则, 企业将会出现亏损或是资不抵收的状况, 这无形中会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 发生的亏损越多, 企业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变大。过度的负债必然会使自身的筹资风险增大, 这不仅仅是因为企业要支付巨额的利息, 同时, 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力也会不断降低。这将直接危及企业的健康发展。一些对于债务管控和资金运作能力较差的企业, 最终将会因为无力进行债务偿还而破产。筹资风险的终极表现是, 企业在破产之后所清理的剩余财产已经不足以支付债务。
四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分析
1. 提升资产的流动性
首先, 企业要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筹资规模。在某些情况下, 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升资产的流动性。在安排现金余额的时候, 企业要根据以往对现金使用的情况来科学安排现金的数额, 不仅仅是要确定合理的现金余额, 还需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资产的质量, 从而使当前资产的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其次, 企业通过分析现有的到期债务比和现金债务总额与现金流动负债比来科学地研究企业自身的筹资防范。总的来说, 这些比例越高, 企业所承担债务的能力就会越强。反之, 如果这些比例越低, 则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也会越差。
2. 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
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必须能够独立地进行风险承担。在市场环境多变的情况之下,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外部环境也会不断变化, 这样难免会造成企业经营的实际结果和预期效果发生偏离, 从而造成企业资金方面的问题。因此, 作为市场主体, 牢固树立风险意识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企业筹资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合同风险、财务风险等。只有这样, 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的筹资风险, 保障企业顺利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敏.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08 (12)
[2]陈清、韩勇.中小企业银行贷款难的成因和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 2008 (35)
[3]曹星.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和防范[J].科技创业月刊, 2010 (6)
[4]李庆兰.浅淡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大众科技, 2011 (8)
浅析企业筹资方式及筹资风险风范 篇2
【关键词】 筹资方式;筹资风险;风险防范
一、筹资方式浅析
任何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在开业时都须筹集一定量的资本,它是企业经营的基础,筹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根据资本来源的不同,可以把资本分为内源资本(internalcapital)和外源资本(externalcapital)。内源资本主要包括企业的自有资本、留存收益等;外源资本主要有银行借款、债券、股票等。
1.内源资本方式的优缺点
内源资本筹资动用的是企业的自有资金,因此不需要支付利息,内源筹资的成本主要是自有资本的机会成本,所以资本成本相对较低。企业承担的风险是资金效益的不确定性。然而,由于动用了未分配利润和资金沉淀,必然使企业的股利分配减少,进而传达出对股价不利的消息。同时,企业的内源资本数量是有限的,它受到未分配利润留存数量的限制、企业创造利润能力的限制、股利分配政策的限制。
2.外源筹资方式的优缺点
外源筹资筹资主要指通过向银行借款、发行普通股和发行公司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外源筹资的成本主要是持有成本,即向银行支付的利息、支付给普通股股东的股利和分红、支付给债权持有人的债息。银行借款和企业债券有严格的期限日,企业为此承担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到期能否足额还本付息的不确定性。
从企业的角度讲,这三种主要的外源筹资方式也各有缺点: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获得的资金期限一般不长,资金用途有较严格的规定,有时还会附带条件;发行普通股对企业的要求较高,发行成本较高,支付股息和红利对企业也会造成较重负担,同时会使每股净利润降低。
3.筹资方式的选择
资本啄食理论认为,企业倾向于先采用内源资本筹资,如果自有资金不足以满足需要时会采用外源资本筹资。采用外源资本筹资时倾向于先采用债务筹资,其次采用权益筹资。这是企业筹资基序的理论观点,实践中,由于这些筹资方式各有优缺点,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筹资要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而定。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包括企业的经营特点和方式、行业地位、市场份额等可控因素;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等不可控因素。
二、筹资风险防范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为借入资金引起的丧失偿还资金能力的可能性和股东权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防范的策略数不胜数。笔者对比金融危机发生前和发生后筹资风险防范重点的不同特征,总结出以下两点。
1.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一体化,资产证券化的深入,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在形式上可以反映并预示宏观经济的形势。企业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传达出来的信号预测风险。当企业主要采用短期借款筹资时,如果银根紧缩,借款利率上调,会导致企业的资本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此时金融市场上借款利率的上扬对企业有较大的风险警示意义。当企业主要采用发行普通股筹资时,由于证券市场具有预示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作用,企业应该更充分地利用证券市场的信息进行风险预测与警示。一般来说,股票价格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升降而涨落;证券市场行情随着宏观经济政策的扩张与紧缩而升跌。
2.增强信息公开化程度,加强监管力度
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虽然在横向上提高了信息公开化程度,但是在纵向上扩大了高尖端使用者和普通使用者获取信息的落差,出现了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舞弊,利用各种名目的创新手段逃避监管的现象,使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信息透明度降低。因此,企业内部监管机构应配合监督管理部门、行业自律协会对企业加强监管,使企业向其股东(外部监督者)真实、及时、有效地传达公司的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和风险信息。
三、结论与展望
筹资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整个存续期,金融危机的大环境又赋予它新的重要意义。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要与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相适应相协调。同时要正视筹资风险,建立健全预防机制,把风险防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李淑萍,蒋葵.中级财务管理[M].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吴晓求.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毛爱武.浅谈企业筹资风险与防范对策[J].交通財会.2007
企业筹资风险的财务控制研究 篇3
关键词:筹资风险,财务控制
一、企业筹资环节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债务性资金风险
债务性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是指银行融资和债券融资。由于银行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这两种方式都具有还本付息的义务性、固定性, 决定了它们所构成的融资风险大小要充分依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 因此相对风险较大。其中包括有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借用某种资本的代价或借出某种资本的报酬, 它是利息与资本的比率。外汇风险对任何企业来说, 只要在融资活动中运用到外币资金, 都有可能因汇率变动而使融资成本提高, 从而形成外汇风险。
2、权益性资金风险
股票筹资作为一种权益性资金筹集方式, 可以将信用风险和责任由单一的银行体系向社会和广大投资者转移, 从而实现了风险分散。但股票筹资方式运用的不恰当也会产生风险, 主要受以下方面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和股票的发行数量及股票的发行时机。股票发行价格的确定是股票发行计划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 它关系到发行人与投资者的根本利益及股票上市后的表现。股票的发行数量是企业在筹集资金时, 首先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股票发行的数量过少, 就会导致企业筹集不足发展所需的资金, 同时造成公司经营权的过于分散。股票的发行时机是指企业要在掌握国内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各种信息, 合理分析和预测影响企业融资的各种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各种可能的变化趋势, 寻求最佳筹资时期。
3、利润分配风险
企业股利分配政策制订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筹资成本的高低, 从而间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一般来说, 企业会选择与它们生命周期所处阶段相适应的利润分配方案包括初创期阶段, 企业主要致力于新产品开发和开拓市场,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往往处于亏损状态, 所以一般采取不分配股利的政策;成长期阶段, 由于急需拓展经营, 仍需大量外界资金的支持, 所以这时企业一般不分配股利或支付较低股利;成熟期阶段, 企业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 获利水平相对稳定, 会产生多余的现金流量, 所以企业通常会增加股利。
二、企业筹资环节财务风险防范和控制
1、债务性筹资风险防范和控制
首先是利率风险规避措施, 包括风险回避方法、损失控制方法、风险转嫁方法、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风险回避方法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要采用风险回避法来控制利率风险, 主要是选择对企业自身有利的利率。损失控制方法是指企业在融资活动中要采用损失控制方法来规避利率风险, 主要是在企业融资过程中, 尽量实现多元化的融资组合策略。风险转嫁方法的目的是将可能由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转由其他人来承担。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除了运用常规的方法之外, 还可以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利率风险, 可选用的方法有远期利率协议交易、利率期货交易、利率期权交易、利率互换交易、票据发行便利交易。其次是外汇风险规避, 包括的方法有交易风险的规避方法、折算风险的规避方法、经济风险的规避方法。
2、权益性筹资风险防范和控制
首先分析企业资金需求量, 合理确定筹资规模。筹资数量适当, 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 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的方法, 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 合理确定筹资规模。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 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 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 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 以分散筹资风险。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 可以扬长避短, 降低筹资成本。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及偿还债务能力来确定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的合理比例。企业最好能合理搭配长短期资金来源, 使企业在任何利率环境中都能生存。采取融资租赁和寻求债务担保方式转移风险, 融资租赁既可以将设备过时风险转嫁给出租者, 又可以适当减少不能偿付租金的风险寻求债务担保既可以增强企业对外举债能力, 也可以将部分偿债风险转嫁给担保人。其次分析筹资成本, 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企业应采用综合资本成本法和每股盈余无差别点分析法来确定最佳资本结构。企业还可以通过计算筹资活动中各个项目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增减额在筹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中所占比重, 来分析确定企业筹集资金的结构和比例。
3、利润分配风险防范和控制
正确的收益分配政策是降低收益分配风险的关键所在, 企业的股利政策应一方面使所有者的财富最大化, 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融资。因此, 公司在制订具体的股利分配方案时, 应考虑确定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 选择股利政策类型, 确定是否发放股利; (2) 确定合理的股利支付率, 确定股利支付率, 首先要清楚企业在满足未来发展所需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需求, 有多少现金可用于发放股利, 然后考察公司所能获得的投资项目的效益; (3) 确定股利支付形式。现金股利, 公司采用现金股利形式时, 必须具备要求公司要有足够的未指明用途的留存收益而且要有足够的现金;股票股利, 股票股利是公司将应分配给股东的股利以股票的形式发放。股票股利是股利分配的主要形式之一; (4) 确定股利发放时间, 股份公司分配股利必须遵循法定的程序, 先由董事会提出分配预案, 然后提交股东大会决议, 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分配预案之后, 向股东宣布发放股利的方案, 并确定股权登一记日、除权日和股利发放日等。
参考文献
[1]、闫俊华, 《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现代商业, 2008 (27)
[2]、李翼, 《加强财务管理与控制, 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时代经贸, 2008 (1)
[3]、尹怡敏, 《论公司治理与内部会计控制》, 商业经济, 2008 (4)
企业筹资风险管理 篇4
1.筹资的概念及目的
筹资是指企业依据其经营、投资、资本结构调整的需要,通过特定方式和渠道获得所需资金的方式。它是资金运作的起点,筹资的成败决定了企业可运用资金的规模,也即企业自身生存、发展、壮大之可行性的判断依据。一个资金来源充足,资金运转灵活的企业在竞争中才能占有绝对的优势,在各种危机中才能充分显露出自身优势,脱颖而出。毋庸置疑,充足的资金是企业创建、发展、日常经营的有力保障。
2.筹资的原则
真实性原则。资金市场是充满风险的场所,稍有不慎即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保证资金来源的真实可靠,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干扰的顺利进行。确定所筹资金来源是否真实合法是资金筹集部门的首要任务。
时间原则。选择对本企业来讲最为合适的时机筹资,可以使资金利用率最大化。过早的筹集资金难免造成资金闲置浪费,过迟的筹集资金又可能错过最佳投资时机,商场上转瞬即逝的商机带来的可能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因此,通过数字预算选择最佳筹资时机是筹资过程中的首要课题。
成本最低原则。资金的募集本身即是一种经营,是“经营”就必然存在成本问题,筹资自然也不例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向来是经营的原则。因此,在筹资过程中尽可能的降低成本,以使资金的纯粹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提升也是筹资的重要原则之一。
风险最小化原则。资金筹措中,尽量优化资本结构,使长、中、短期资金比例合理,尤其以借贷方式筹措的资金更要提早做好偿还计划,尽量规避资金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带来的风险,以防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3.筹资的渠道
资金渠道是指资金来源的方向,具体包括:国家财政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其他企业、个人、外商投入资金,发行股票、债券,融资租赁,商业信用融资等。
国家财政资金。财政拨款,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税前还贷都属于国家财政资金来源。这种方式通过国家直接投入现金或减少现金收缴的方式,直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数量,为企业运营提供资金保障。是最直观明了的资金来源渠道。
银行信贷资金。 即我们常说的银行借款。是企业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合同,约定期限还本付息的资金融通行为,此种筹资方式优点是速度快方便快捷,缺点是在筹资数额上限制较多。银行借款可依据借款期限的长短分为长期借款、中期借款、短期借款。借款期限越长,所需支付利息越多,但同时赢得较长的资金时间价值,可以延长企业运营周期为企业经营带来便利。相反的,短期借款还款周期短,利息支出少,适合于资金回笼快,周转期限短的投资项目。因此,选择该种筹资方式,必须依据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统筹安排融资数量及期限。使融资效益最大化。
其他企业、个人、外商投入资金。吸收企业和个人以现金、实物等有形资产,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进行的投资,也是企业重要的筹资方式,能大大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及信誉度。此种方式筹资的弊端是产权清晰程度较差,往往难以完全明晰。
发行股票、债券。发行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筹措自有资金的一种方式,它是一种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证明,采用这种方式筹集资金,风险小,不需偿还,并且不受使用期限制约,募集资金数量往往较大,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是股份制公司最基本的筹资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分散了公司的控制权。至于发行企业债券,可以有效控制公司的控制权,却需要到期偿还,并且所筹资金数量要远小于发行股票所得。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一种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筹资方式,相对于前几种方式,它属于较新的筹资方式。这种方式是租赁公司依照企业要求,出资购买设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以签订书面合同的形式租给企业使用的信用业务,这种方式能使企业前期投入较少资金的情况下,迅速使用所需设备,投入生产,既能避免现有资源的闲置浪费,又能规避设备陈旧带来的风险。却显示资金成本较高,即相当于以分期付款还本付息的方式购入设备。
商业信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最直接的信用方式,表现为购销中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主要有应收账款、预收货款、票据贴现等。这种筹资方式便利快捷,但由于可融通期限一般均较短,因此,只是企业的一种短期融资行为,所融通的资金也仅限于短期周转使用,对于长期经营规划无明显作用。
4.筹资的风险
筹资风险的概念。筹资风险又称为企业财务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所引起的且仅由主权资本所承担的风险。由于企业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自有的和借入的。也就是发行股票所得资金和向外单位借入资金。因此,筹资风险基本上也来自于两个方向,一是自有筹资风险,也就是由于股票发行不当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另一个是债务筹资风险,即所借入资金到期不能偿还本金或利息所带来的偿债风险。
筹资风险的特征。筹资即存在风险,说明筹资风险具有客观性,他是客观存在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筹资风险的大小是难以定量准确估算的,由于市场存在着复杂性和多变性,在一定时期内,受企业内外各因素的影响,投资风险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这也充分说明筹资风险的大小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并不是说他是漫无边际,无限放大的。像其他所有风险一样,筹资风险同样具有可控性。运用一定的方法,做好相关调查研究工作,仔细研究竞争对手动态以及市场发展方向,对可能产生的风险做好提前防范工作。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筹资风险的成因。由于理财不当所引起的筹资风险称为现金性筹资风险,这种筹资风险并不对企业构成实质性威胁,仅表现为偿债期限结构不合理引发的债务危机,经过适当调整往往能予以解决。除此之外,另一种筹资风险是收支性的。这种风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企业的经营亏损,它是一种系统性风险,是一种经营风险,这种风险成因于经营的失败,是一种终极风险。
筹资风险的防范,做好筹资前的准备工作。筹措资金是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在筹资前制定好产品的生产销售计划,避免筹资过多造成的资金闲置浪费,也避免资金不足是生产经营不能顺利进行。
打开筹资市场、拓宽筹资渠道。改变单一的银行借款筹资模式,尽可能通过企业间各种形式的联合互惠互利,拓宽投资渠道,合理利用资源,是双方效益共同实现最大化。
组建合理筹资结构。企业应该设置专门人员,对各种筹资渠道进行排列组合,对各种组合方式进行量化对比,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在规避投资风险和追求杠杆效益中进行平衡,结合本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时机,选择最合理的筹资组合方案,最大限度的降低筹资成本,提高效益。
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及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自身生产经营能力是降低收支性筹资风险的根本途径,良好的经营能力催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则必然大大降低资金使用过程中和资金回笼的风险,实质上也就是规避了借入资金筹资风险。同时,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及早预测拟投资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以决定是否投资何时投资,确定最适用于本企业的投资方案。
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风险研究 篇5
一、非营利组织筹资风险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非营利组织虽然其没有追逐利润的驱动力, 但与企业一样, 财务活动也贯穿于其运营过程的始终, 因此也面临着环境中的各种不可控变量。倘若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能力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适应时, 就容易出现预期财务目标与可能出现的后果相背离的情况, 导致财务风险产生, 进而制约社会公益目标的实现甚至自身的生存。所以非营利组织同样必须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按照资金运作的过程来划分, 其财务风险包括筹资、用资和投资风险, 三者间相互关联。然而在现阶段, 资金短缺作为我国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的现象, 已严重影响了其日常运转, 使得组织的筹资风险尤为突出。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特性, 其筹资渠道来源主要是收入、负债和权益筹资。因此, 风险也相应地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非营利组织的收入包括非自创收入与自创收入两类。前者主要来自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后者则指组织的经营性与投资性收入。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筹资风险可具体反映在筹资数量和持续能力上。即是否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及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筹资行为是否会对组织的非营利性及后续筹资产生不利的影响。造成此类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1、过分依赖非自创收入。2011年统计年鉴显示, 我国非营利组织收入来源中政府拨款与社会捐赠收入占总数的88.34%。而同时期即使是慈善事业最为发达的美国, 二者所占比例也不到45%。随着近年来, 政府对自身职责定位的明确, 与事业单位关系界定的明晰、以及财政支出的紧缩, 都将相对减少对非营利部门的补助。相类似的, 社会捐赠数额容易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突发事件以及新闻舆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在2011年与2012年, 非营利组织接受社会捐赠的总额就分别比前年下降18%与3.3%。此外, 由于提供同质性服务的组织数量增加、竞争加剧, 以及非营利组织去行政化的推进, 都将影响个体非营利组织获得外来收入的数量与稳定性。2、自创收入比例相对较低。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主要来自自创收入。一项针对22个国家所做的跨国性调查显示, 非营利组织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来自于组织的商业化收入 (49%) 。而国内非营利组织对外来捐赠的依赖性较强, 2011年其会费和营业收入仅占2.18%, 投资收入占1.21%。这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 非营利组织开展商业活动通常被认为违背了公益性的组织特征, 且部分非营利组织行政色彩较为浓重, 对商业行为持谨慎态度。另一方面,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筹资驱动力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物质激励, 这将容易导致其内部成员行动效率低下, 同时也很难吸引到商业化操作的专业人士, 最终使得组织市场竞争力低下, 无法提供高质量、满足民众需求的准公共物品。3、社会公信力下降。近几年, 非营利组织负面新闻频发, 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与财务制度。例如部分组织内部成员利用制度管理上的缺陷, 乘机对公益资金进行非法截留、挪用与贪污。一旦曝光, 不仅会损害单个组织的声誉, 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福利事业产生了负面影响。此外, 部分非营利组织缺乏信息公开披露制度, 捐赠者与组织成员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性。当发生危机事件, 组织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使得负面新闻愈演愈烈, 导致组织声誉无法挽回。当捐赠者意识到其慈善意愿与捐赠的资金无法通过低效、管理混乱的非营利组织传递给受助人或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时, 其再次出资的可能性就会降低, 使得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数量与后续筹资都会受到影响。
其次, 非营利组织的负债筹资风险具体表现为贷款资金需要到期偿还本金并定期支出利息, 给非营利组织带来财务上压力, 出现无法还本付息的违约可能性。部分非营利组织为了暂时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 更好的提供准公共物品, 不顾自身偿还能力, 盲目运用财务杠杆, 扩大基建规模, 一旦组织的预期现金流与实际现金流出现偏差或筹资环节出现失误, 便会出现财务支付危机, 甚至出现类似企业破产的情形。
再次, 权益筹资主要采用引入股份制形式。非营利组织的权益筹资风险具体表现在无法妥善解决组织非营利性与资本逐利性之间的矛盾。非营利组织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 净利润无法分配给投资人。然而仅依靠志愿精神, 不予物质回报, 投资人的出资意愿明显会受影响。偏重前者或将无法筹集到组织发展所需的资金, 满足后者则会背离组织性质与组织目标, 最终都会影响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筹资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非营利组织上述筹资风险, 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措施。
第一, 政府方面应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目前, 在我国, 政府拨款到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三种形式:1、直接补贴, 政府对部分与基本民生息息相关的准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进行直接补贴;2、直接设立机构;3、外包合同,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通过签订合同, 形成契约关系, 由政府出资购买符合要求的服务。政府应尽量减少对非营利组织财政资金的直接拨付, 而改为项目经费支出或公共服务外包。引入招投标等竞争机制, 定期对组织实施绩效评估, 促进非营利组织提升服务品质, 避免财政资金浪费。
第二, 逐步提高自创收入比例。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 并不等同于不能从事商业活动。而事实上商业化是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手段而非其目的, 并不违背其追求公利的组织目标。在传统筹资模式无法满足组织资金需求的情况下, 必须向市场寻求新的资金来源:1、会费收入, 一般组织会员所缴纳的会费较低, 且会以服务或其他形式回馈给会员, 其对组织运作上提供的助益有限。2、服务产品收入。部分非营利组织如医院、学校等, 在对民众提供准公共产品时可收取基本费用, 维持日常开支。3、经营性收入。在开展公益活动的同时, 兼营相关的商业活动, 如出售纪念品, 相关商业演出等, 以便获取收入补贴组织的开支。4、投资收入。即一些商业投资收入, 包括不动产的租金收入或资本市场的股息收入、利息收入等。非营利组织在进行经营投资活动时, 应首要确保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与合法性, 然后再考虑收益性。
第三, 建立多元化的监督机制。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非营利组织登记审批制度, 加强对组织的年检和日常的监督管理, 避免重审批轻监管的局面发生。设立第三方的评估机构, 定期检查和考核组织运作情况, 公布结果。同时组织还应主动建立投诉渠道, 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发挥社会公众及媒体的监督作用。此外, 非营利组织自身也应加强行业自律, 完善组织章程, 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对于合作企业, 应事先考察, 选择资质较好的合作伙伴, 并签订合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全程监督后续项目进展, 避免有损组织形象的事件发生。
第四, 建立财务信息披露机制。首先, 加强组织的预算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内部控制规定来编制、执行、调整、审批预算,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日常开支,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避免浪费。其次, 组织应严格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进行日常会计核算,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再次, 加强财务审计, 定期在网上公开相关财务信息, 保证资金运作的公开化与透明化。使得出资人能够了解资金的流向与用途, 提高组织公信力。
第五、适度采用负债与权益筹资。非营利组织若采用负债融资, 应安排好负债规模与结构, 加强对组织资产质量、数量的风险管理和日常资金流动性的监管。对于一些特殊领域的非营利组织, 如涉及教育、医疗、科技、养老等方面的产业, 可引入权益筹资模式, 解决其资金需求。通过借鉴国际经验, 在保证组织公共目标实现, 留存的资金能够保障组织日常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 将剩余的盈余分配给投资人来调和资本逐利性与组织非营利性之间的矛盾, 以提升组织的资本运作效率。
摘要: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不断增加, 充足的资金对其日后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三种主要筹资方式而引发的相应的筹资风险的表现与成因进行具体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筹资风险,收入
参考文献
[1]Salamon.Global Civil Society:Dimensions of the Nonprofit Sector[M].L.M.&Associates, 1999.
[2]陈美华.中国非营利组织筹资能力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3;10.
[3]李霞.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研究[J].湖南经济学院学报, 2008;10.
筹资风险研究 篇6
我国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目前主要以财政拨款、学生学费为主,这种经费筹措结构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高职教育规模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因此应当探索建立新型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实际上,迫于现实的运营压力,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运用财政拨款之外的措施筹措办学经费的动机的确比其他高职院校更为强烈,尝试创新性筹资模式也更为大胆。
关于创新筹资模式的既有研究,其主张和建议大多较为初步、简略,对于实践中某些做法的合法性和可推广性还缺乏深度。本文试图界定并论证“市场化筹资”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高职院校在筹资活动中面临的典型风险,并对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提出建议,以期改进和拓宽高职院校的筹资渠道。
一、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的主要特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教育经费来源分为两大类:政府投入和其他筹集渠道。其中,所谓其他渠道,包括向学生收取学费、组织和个人捐赠、民营资本办学、校办企业盈利等传统筹资模式,也包括其他各类新型筹资模式,尤其是市场化筹资模式。
本文的“市场化筹资”,是指高职院校通过向市场主体提供或承诺提供某些利益,获得市场主体提供的资金、实物或其他形式的经济支持,并将其用于院校运行的过程与方式。市场化筹资模式与政府投入模式(财政拨款)、传统的非政府投入模式(捐赠)之间,存在如表所示的显著差异性。
市场化筹资的出资主体是高职教育的受益人(例如学生)以外的其他组织或个人,他们之所以自愿向高职院校提供经济支持,是通过与高职院校进行某种性质的商业交易,获取现实的、具体的、增值性的私人利益(如“货币资金”),而非潜在的、抽象的私人利益(如学生职业能力得以提高)或公共利益(如社会人口素质得以改善)。因此,与传统的政府或非政府投入方式不同,市场化筹资行为的发生基础,不是无偿的、公益性的,而是市场经济规律支配下的经济利益交换动机,具有与一般的逐利性市场投资相同的基本特征。理论上,市场化筹资的可选择模式非常多,包括融资租赁、BOT模式、TOT模式、PPP模式和ABS模式、发行股票、债权等[3]。显然,与以往的经费筹措方式相比,这些筹资模式下的利益实现机制、各方关系构造显然更加复杂,院校与出资主体发生争议、遭受损失的风险也较高。
二、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的理论基础
经济学家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属性,即不是只有政府才愿意供给的纯公共产品,也不是可以完全由市场生产的纯私人产品,而是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混合产品。[4]由于高等教育能够满足诸多主体的需求,国家、受教育者个人、纳税人(雇主)、企业、家庭和大学都是受益人,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市场经济准则,高等教育的成本应当由这些主体分担。[5]尽管在各受益人之间按何种比例分担成本还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6]。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确为高职院校多样化筹措经费行为的正当性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理论支撑。传统的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下的主体,是高职院校和高职教育受益人,包括间接受益人(例如政府)和直接受益人(学生等)。但是,市场化筹资关系的出资主体,不是教育活动的受益人,而是交易活动的受益人。因此,市场化筹资模式是一种较为纯粹的商业活动,具有投融资活动普遍的对价性、逐利性和风险性特征。
因此,对市场化筹资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应以风险成本分担而非教育成本分担为理论基础。首先,风险成本是指由于从事市场化筹资活动,高职院校、向高职院校投入资金的市场主体(出资者)面临的经济利益、社会声誉遭受损失的现实可能性;其次,风险成本是双向的,高职院校和出资者都可能因为筹资失败而遭受损失。当高职院校遭受重大损失时,风险成本可能向高职教育受益人扩散蔓延,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办学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从而间接影响学生等相关方的利益。相比之下,在传统的筹资模式下,高职院校是纯粹的受益方,几乎不承担任何风险成本;再者,风险成本是市场化筹资的决策者(包括高职院校、出资者)应当重点考虑的因素,它关乎筹资方案和争议处理方案的设计、执行等是否可行,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安排是否均衡,关系到市场化筹资活动的最终成败。
三、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的风险类型
综合学界观点,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的可能方式包括资产证券化、融资租赁、PPP与BOT融资、教育信托、教育券、贴息贷款等。上述筹资模式无一例外涉及复杂的法律关系安排。例如,PPP和BOT又名特许经营项目融资,涉及发起人、项目公司、银行、担保人、借款人、承包商、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等诸多法律主体,跨越长达10-30年的运营周期,需要完善的风险识别、控制和解决机制。[7]
对于一般的高职院校而言,很难具有驾驭此类筹资方式所需的足够能力和专业人员,在市场化筹资过程中,可能缺乏风险管控能力。加之高职教育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为有限,出资者为控制其损失风险,保障其预期收益,通常会要求资金融入方或关联方提供相应的抵押、质押或保证,高职院校的损失风险将因此被固定化、制度化。同时,向高职院校融出资金的一方,即便有较为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经济实力,但也难以完全避免投资项目失败的风险。
从风险类型来看,市场化筹资各方的风险主要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1)政府风险。例如没收、征用等国有化方式,法律制度的修订变更,项目审批的延误,税率的提高,其他与政府作为或不作为相关的不可抗力等。(2)建设风险。例如房地产拆迁与补偿,工期延误或质量瑕疵,承建方、项目公司违约、坏境破坏、设计变更等。(3)运营风险。例如运营商能力缺陷,劳资纠纷,技术条件不满足,配套设施不健全等。(4)收益风险。例如收费不足、支出增长导致的收支失衡,市场需求缩减或变化,产品或服务提供途径中断等。(5)财经风险。例如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外汇管制等。
就发生风险的法律原因而言,市场化筹资的风险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1)违约风险。筹资关系中的任何一方违反协议约定,均可能导致其他各方受损。(2)权利瑕疵风险。例如与筹资相关的资产、设备等,被第三方提出权利主张,无法继续用于筹资活动。(3)意外事件风险。例如筹资活动相关人员的死亡、企业的破产、第三方原因导致的事故等。(4)不可抗力风险。包括不能预见、无法克服的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战争、骚乱、罢工等社会异常事件。
根据遭受损失的权利性质的差异性,高职院校因市场化筹资活动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四种类型:(1)债务风险。出资人或其他权利人对高职院校享有到期债权的,可以直接要求高职院校履行债务。(2)股权风险。高职院校对项目公司等企业持有的股权可能受到限制,或者被强制移转。(3)知识产权风险。失去原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4)物权风险。失去对动产、不动产的所有权或者担保物权等。
上述风险无论其性质、原因和表现形式为何,都可能导致市场化筹资项目的不可持续性,严重者甚至会使高职院校遭受资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四、高职院校市场化筹资的风险控制
高职院校在市场化筹资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均衡把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
首先是对市场化筹资活动应端正认识、明确目的。高职院校自身的功能、性质、特征有别于普通的市场活动主体,应将开展市场化筹资活动的基本目的定为办学资金筹措,而非攫取与高度的不确定性、风险性相伴的高收益。
其次是对各类筹资方式或融资产品科学遴选、量力而行。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目前各类筹资平台花样翻新,其中很多尚处于缺乏国家监管的灰色地带,管理者跑路、变相集资、借用题材炒作等现象屡见不鲜。高职院校面对来自社会的资金“诱饵”,应保持清醒意识、珍惜形象声誉,避免与一般的风险投资活动相捆绑或为其背书。
再者是要在具体筹资活动中凭借“外脑”力量,精心设计方案。市场化筹资活动可能涉及经济、管理、投资、物流、运营、法务等多个专业领域。成功的市场化筹资离不开专业的人员、团队和机构,高职院校自身通常不具备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队伍。为此,高职院校应重视为市场化筹资项目投入人力成本,聘请富有经验的金融、商务和法务人员,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量身打造以非负债型、非担保型、纯收益型为主的市场化筹资方案,并且为各种潜在风险的规避、预警和爆发后的处理方式,预先设计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周顾宇.对高校现行融资模式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9(10):149.
[2]李斌.倒闭危机正临近一些民办高职[N].中国青年报,2013-1-21.
[3]吴杰.高等院校利用资本市场筹融资问题初探[J].中国高教研究,2006(6):90.
[4]James M.Buchanan,An Economic Theory of Clubs,Economica,New Series,Vol.32,No.125,1965:1-14.
[5]D.Bruce Johnstone,Sharing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ance,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College Board Publications,1986:3.
[6]魏国平,杜安国.高职教育成本分担: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职业技术教育,2013(19):47.
筹资风险研究 篇7
1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主要来自财务风险。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资本获利能力、资金清偿能力、资金利用能力、资产保值增值能力[2]。资本获利能力也就是单位资本能够得到的受益,主要在固定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上反映;资本清偿能力主要影响因素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也就是企业的外来资金与自有资产比例。外来资金与自由资产的比例结构与财务上的利益与风险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3]。在财务杠杠的作用下,当投资回报率大于利息率时,提高外来资金就会提高资产收益率。在投资回报率低于利息率时,提高外来资金就会降低资产收益率,长期吸纳大量外来资金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也在资产清偿上占着重大的影响因素。资金利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所筹集资金的盈利状况[4]。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资产保值增值能力对企业筹资风险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2 中小企业筹资风险评估层次分析
对于中小企业筹资风险预警主要针对其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特别关注与企业偿债相关的能力测试和预警[5]。从山西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来看,其抗风险能力较差,本文特别注重定量监测山西省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程度,建立能够反映山西省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筹资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筹资风险预警综合指数(Fewci)代表中小企业筹资风险,建立AHP(层次分析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 。
制作标度定义表如表1所示。
判断矩阵以及重要度计算和一致性检验结果如下:
undefined, (i=1,2,3…,n)
λi=(AW)i/Wi, (i=1,2,3…,n)
其中Wi表示归一化后的权重,n表示要素的个数,i和j分别表示行和列,λi表示第i个特征根,(AW)i表示向量AW的第i个分量,由上面可得到表2-表6。
同上可得到如下:
当设定a1,a2,b1,b2,b3,c1,c2,c3,d1,d2,d3各个标准以后可得到如下:
Fewci=0.206×0.5a1+0.206×0.5a2+0.53895×0.607×b1+0.16378×0.607×b2+0.29725×0.607b3+0.34999×0.076c1+0.47778×0.076c2+0.17223×0.073c3+0.53796×0.111d1+0.29726×0.111d2+0.16378×0.111d3
由上式可得到各个因素所占的比重如表7所示。
由上面可知,资产负债率是影响筹资风险最重要的因素,固定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速动比率是影响筹资风险的次要影响因素。
3 总结
中小企业进行筹资时需要对企业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增长率、固定资产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增长率进行评估。其中影响筹资风险的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参考文献
[1]方泉,刘志超.基于博弈论的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融资模型[J].融资/投资,2010(2).
[2]秦苒.河南省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评估及预警研究[J].区域经济,2008(1).
[3]牟伟明,韩宇堃.基于调查数据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分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5).
[4]赵丽霞.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管理方式分析[J].企业视窗,2008(3).
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 篇8
一、各种筹资方式的利弊分析
(一)银行借款筹资
银行借款是企业根据借款合同向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的需要还本付息的款项。银行借款筹资的优点是筹资速度快;资金筹资成本较低;借款弹性好,如有正当理由,还可延期归还;可利用财务杠杆,与债券筹资相同。其缺点是必须定期付息,财务风险大;限制条款多;筹资数量有限。
(二)发行债券筹资
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律程序发行的,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有价证券,是持券人拥有公司债权的债权凭证。债券成本较低;可利用财务杠杆;保障股东控制权;便于调整资本结构。其缺点是财务风险较高;限制条件较多;筹资数量有限
(三)普通股筹资
普通股是股份公司为筹集主权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是持股人拥有公司股份的凭证,代表了持股人在股份公司中拥有的所有权,是具有管理权而股利不固定的股票,是股份制企业筹集权益资金的最主要方式。优点是:无固定利息负担,无固定到期日,无到期偿付的风险;能增加总价值提高公司的信誉;筹资限制较少。其缺点是筹资成本较高;分配的股利无法抵扣税额;发行费用也比较高。
(四)融资租赁筹资
租赁是承租人向出租人交付租金,出租人在契约或合同规定期限内将资产的使用权让渡给承租人的一种经济行为。融资租赁的实质是融资,当企业资金不足,举债购买设备困难时,更显示其“借鸡生蛋,以蛋还鸡”方法的优势。融资租赁的资金使用期限与设备寿命周期接近,比一般借款期限要长,减小承租企业偿债压力。但是融资租赁资金成本较高;可能加重资金负担;若不能享有设备残值,会带来机会损失。
二、不同企业融资筹资方式的选择
(一)不同行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行业的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会有差异。企业在经营时必须考虑企业所处的行业,以便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来进行筹集资金。一般说来,零售企业因为需要增加存货而进行筹资,存货的周转期短,变现能力强,所以这类企业往往发行大量的短期债券,其债券总的比例比较高。而医药行业的负债却不多,这是因为它是一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过多的财务杠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这显然是不适当的。高风险行业的企业负债率一般都不高。高经营风险与高财务风险的组合必然加大企业的总风险,而企业不会盲目追求高收益却不考虑风险,因此企业就会适当减少负债以降低企业的总风险。
(二)不同企业规模的不同选择
一般来说,大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比较大,它们的资金一般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技术的改造等方面。其在选择筹资方式的时候,应该要考虑那些能够提供大量资金并且期限较长的筹资方式,比如“长期借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等。中小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一般比较小,并且其资金主要投放于短线产品或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我们在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那些筹资速度快、富有弹性的筹资方式,比如“短期借款”、“商业信用”等。
三、如何降低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如果企业筹措资金时是由多种筹资方式组成的,应以各种筹资方式在整个筹资额中所占比重为权重,分析计算不同筹资比例结构下的综合平均资金成本,以确定哪种方案筹资成本最低,筹资方案最佳。同时,企业筹资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筹资方式选择观念。资方式组合的选择就是为了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从而为提高企业盈利水平服务。企业应慎重地选择筹资方式,不应为筹资而筹资还应在筹资之前考虑资金的用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要求筹资的效益应大于筹资的成本,以实现盈利的目标。
2、合理安排筹资结构。财务风险大,通常是由于筹资结构安排不当造成的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应在财务杠杆利益和财务风险之间作出权衡。根据企业具体情况,正确安排权益资金和负债资金的比例,在筹资风险和筹资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只有恰当的筹资风险与筹资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应根据需要或负债的可能,自动调节债务结构,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自动降低负债比例,增加企业权益资本的比重,降低偿债风险;而在资金利润率上升时,自动调高负债比例,以提高股本盈利率。
3、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做好还款计划和准备。企业在安排筹资方式的比例时,必须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权衡。按资金运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既要避免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要避免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
4、关注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研究利率、汇率的变化,高利率时,应尽量少筹资,低利率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同时,因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利息的高低与资金占用时间的长短成正比例关系。对于短期资金的需要,筹集为其较长的长期债务势必会造成资金成本的提高。相反,企业若能够使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在期限搭配科学、合理,不断地通过借款利用多期资金满足长期资金使用的需要,无疑可以大大降低利息支出,降低筹资成本。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的筹资活动已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关系企业全局的重要理财活动。因此,要求企业在筹资时,应坚持谨慎和科学的态度,要在严密精心的市场调查下,分析各种资金成本、预测企业投资项目的收益大小及相关的风险,从而作出正确的筹资决策,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的需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摘要:在现代企业中,筹资渠道日益拓宽,本文分析了银行借款筹资、发行债券筹资、普通股筹资、融资租赁筹资等筹资方式的优缺点,指出了企业应该根据各自的行业与企业规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降低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才是企业的发展之根本。
关键词:筹资方式,风险,选择
参考文献
[1]、李志伟.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管理事务,2003(6)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及防范 篇9
【关键词】筹资风险含义;筹资风险的来源;筹资风险的防范
1.筹资风险的含义
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Financial Risk),它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目前阶段,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筹资就成为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渠道。负债筹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也是企业普遍采用的筹资方式。有负债就会有筹资风险,因此,因负债而引起的风险也是每个企业都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2.筹资风险的来源
企业的筹资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性
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甚至发生亏损,严重的则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2.2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
负债经营的企业,其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企业的收益。如果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那么企业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这样就给企业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企业信誉受损,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导致企业陷入财务风险。
2.3负债结构
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负债规模一定时,债务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4利率变动
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当国家在实行“双松”政策,即扩张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增加,贷款的利息率降低,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较低,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减少,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筹资风险;相反,当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提高,企业此时筹资,资金成本增加,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这样企业就要承担较大的筹资风险。
2.5汇率变动
企业倘若筹借外币,还可能面临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当借入的外国货币在借款期间升值时,企业到期偿还本息的实际价值就要高于借入时的价值。当汇率发生反方向变化时,即借入的外币变软(贬值)时,可以使借款企业得到“持有收益”,即由于借入外币的贬值,到期仍按借入额归还本金,按原利率支付利息,从而使实际归还本息的价值减少。
3.筹资风险的防范
3.1要有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大败。因此,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首先要明确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要勇于承担和面对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和防范风险。
3.2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造成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应建立财务预警机制,随时监控企业的筹资风险,把风险水平降到最低点。
3.3优化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企业可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这个最大的筹资风险可以用负债比例来表示。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一个企业只有权益资本而没有债务资本,虽然没有筹资风险,但总资本成本较高,而且无法获得因债务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债务资本过多,则企业的总资本成本虽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可能会因此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从而导致筹资风险加大。因此,企业应自觉地调节资本结构中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确定一个最佳资本结构。在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适时调低负债比率,以防范财务风险。财务杠杆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提高企业的价值;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造成损失,降低企业的价值。
3.4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的组合方式
按资金運用期限的长短来安排和筹集相应期限的负债资金,是规避风险的对策之一。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筹资政策,即尽量用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来满足企业永久性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需要,而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要则通过短期负债来满足。这样既避免了冒险型政策下的高风险压力,又避免了稳健型政策下的资金闲置和浪费。同时,企业要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
3.5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的偿债能力直接取决于其债务总额及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如在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论企业筹资方式与筹资风险 篇10
筹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交易的多样化, 企业面临的筹资方式和途径也日益丰富。各种筹资方式都有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企业所需资金来源的不同, 将资本分为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前者主要指企业的自有资本、留存收益等;外部资本就是常用的银行借款、股票、债券、融资租赁、吸收直接投资等。两种类型的资本各自有不同的优势与劣势, 企业也需要根据当期的资金需求规模和实力及发展战略规划来选择。
内部资本区别于外部资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动用的是企业自有资金, 不需要支付筹资利息。动用该部分自由资金承担的主要是机会成本, 综合资本成本总体比外部资本低。但是, 因为自有资金大部分是未分配利润, 如果企业使用的是内部资本, 会导致股利分配减少, 影响到企业的股价和投资方投资意向, 收益的不确定性比较大。外部资本使用过程中承担的则主要是持有成本, 即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利息、向股东支付的股利和支付给企业、个人债权人的债务利息。这种资本成本是企业可以控制和测试的, 风险程度比内部资本要小的多。但无论是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还是通过发行债券筹资获得的资金, 在用途上有较严格的规定, 附带条件相对较多, 运行成本又比较高。而且定额的利息支付与股息分配又会限制企业的资金自由度, 资金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当期, 不同的资本理论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有的认为企业应倾向于先动用内部资本, 无法满足时再寻找外部资本。有些学派则主张以外部资本筹资为主, 并且优选债务筹资, 其次是权益筹资。对企业来说, 最明智的选择是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外部经营环境来确定。具体地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第一, 筹资规模和企业规模。筹资规模是与企业资金需求量成正比的。所以, 企业应该根据当期或者某个项目的资金需求量来确定筹资规模。企业规模也是企业选择筹资方式的主要判断因素, 一般地只有资产规模较大、有足够的利息支付保障能力的企业才会选择发行企业债券的筹资方式。第二, 筹资时机。资本市场瞬息万变, 企业筹资时也必须有合适的时机, 可适当地借助金融中介机构等专门分析师对资本市场的风险与收益做出合理的对比分析, 然后选择合适的种类和时间进行筹资。第三, 筹资成本。筹资成本是企业在比较与选择各种筹资方式时最主要的指标, 除了比较个别资金成本高低外, 预测筹资后企业的综合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也是衡量资金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到企业整体资本成本最低才是企业的终极目标。第四, 筹资风险与筹资收益。风险与收益是企业进行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必须考虑到的。筹资活动可能引起的风险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经营风险, 还有金融市场引起的财务风险。而且筹资风险的大小与不同性质的资金比重密切相关, 也直接关系到企业该项筹资活动所得到的利益。只有客观、科学地评价企业的筹资风险, 并合理保证项目收益与筹资风险的匹配, 才能做出最优的筹资决策。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现状
无论企业筹集内部资金还是外部资金, 都会面临筹资风险, 大概分为权益性筹资风险和负债性筹资风险。绝大多数企业也已经对筹资风险的管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但是分析来看, 还是存在一些比较典型的问题。
1、分析与预测能力较弱, 未建立长期的筹资战略
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筹资行为上出现的致命问题就是满足于眼前利益, 未从长远的发展高度上考虑企业的资金需求与收益。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而且因为自身整体实力较弱, 抗风险能力差,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无力承担严酷的金融市场风险的考验。如果此时再缺乏科学的长期筹资战略规划, 没有合理的资金结构与资本收益分析, 企业想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难度很大。
2、筹资决策欠妥, 资金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资本类型是比较复杂的体系。虽然负债筹资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筹资方式, 但因为负债筹资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并不是说负债越多越好。任何一种资金来源超过了合理的资本比例, 不仅不能给企业发展带来动力, 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桎梏。企业必须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资本比例的测算, 保证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降低筹资风险。另外, 当期很多企业对资本结构的确定一劳永逸, 在筹资初期确定数量比例之后, 就不再理会, 只有在金融市场出现不可改变的风险时才被动地做出调整。资金的使用率大大下降, 根本无法获得预期的资金收益。
3、资金的流动性差, 企业使用资金的主动性有限
有些企业在安排资金结构时急于满足筹集资金当期的资金需求, 未对筹资之后的资金流动性做出适当的考虑。比如因为当期自由资本较多选择动用内部资金时, 一旦因为股利支付或分红影响企业的股票市值, 企业不但在筹资收益上确定性性增加, 风险增大, 而且使企业使用资金处于被动地位, 无法及时地调用资金满足其他发展需求。同样, 如果依靠大量的债务资本, 负债的定额、定期利息支付要求以现金偿还, 企业的现金流动性降低, 经营发展受限, 严重地甚至会造成企业被市场淘汰。
4、筹资活动管控不严, 存在私利行为
当期我国的资本市场整体上缺乏完善有效的监管体制, 对筹集资本的程序、资金使用规范都没有明确的要求, 出现不合法的行为也不能得到及时的惩罚。在企业个体方面, 对筹资管理也未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资金用途规范机制、应收账款回收机制、资金风险管理机制、人员管理绩效考核机制都是缺口, 企业财务管理是极不规范的。同时, 因为财务反映的资金活动不准确、不全面, 企业决策者无法通过筹资信息及资金运动的财务活动记录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无形中又加大了筹资风险。
三、企业有效管理筹资风险的对策
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是不同的, 具体的筹资风险管理对策也不同。但总体上还有一些基本的规则可以遵循。
1、制定科学的长期筹资战略规划, 合理安排筹资渠道
首先企业管理者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 放远眼光, 站在企业长期发展的立场上, 安排有足够的专业知识的财务人员对企业面临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进行客观分析, 结合自身的判断能力, 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 并进行科学论证、严格审批程序, 合理确定内部筹集规模和外部筹集规模的比例。如果企业当前的经营状态良好, 企业存在的主要风险是经营风险, 企业就可以大部分采用权益性融资, 将风险和收益同时由股东承担, 激励整个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 为企业的预期收益而努力, 实现资金的高效使用。
2、合理安排筹资期限组合, 优化资本结构
事实上, 最佳的企业资金筹资安排需要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销售部门需提供企业短期生产经营活动和中长期企业发展计划, 然后财务部根据此分析得出企业资金比例结构, 做好各种预算计划, 制定企业的融资计划, 将所筹集资金统筹到各部门, 优化资金配置, 把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资金筹集有机联系在一起, 从而使企业有一个合理的偿还期限,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给企业充足的资金自由度, 保证资金的流动性和盈利性。此外, 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应该是动态的, 对筹集到的资金应该全程监控, 对其使用、效益等全面了解, 并根据企业的内外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不同类型资金比例, 保证企业资本结构下的加权资本成本最低。
3、强化企业资金管理, 加强资金预算控制
资金是企业运作的源泉, 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是企业稳定经营的根本保障。首先, 加强现金管理。企业持有现金也是有成本的, 富裕或短缺对企业的总体经营利润都是不利的。所以企业应从综合的角度上同时考虑到企业持有现金的盈利能力和总体资产利润率, 加强对现金的控制, 降低筹资风险。其次, 加强企业重点资产项目的管理。当前企业往来形成的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筹资引起的风险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 客观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控制应收账款的比例和规模, 避免过多的在途资金造成企业资产损失。
4、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创建良好的筹资环境
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第一, 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观念, 明确企业面临的筹资风险类型和性质。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做出合适的风险防范对策。第二, 建立完善的筹资风险管理制度。处于市场竞争中, 企业必须提升自己的实力独立承担风险, 结合财务做出的资金预算方案, 通过科学的估测风险, 控制和处理发现的风险隐患, 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第三, 提高财务人员风险分析能力, 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业务处理方法。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以高效率为标准, 在人员选聘上就应该强调该项目负责人的专业分析能力, 保持对风险因素的高度敏感性。同时更新和改善落后的信息系统, 实现信息系统的及时性、准确性, 借助市场上已有的风险分析软件, 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保证资金正常运作, 实现企业的预期收益率。
参考文献
[1]王小方:论企业筹资风险的成因与识别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26) .
[2]马小会:论企业筹资风险及其防范策略[J].统计与咨询, 2008 (2) .
[3]陈琴:关于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规避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 2008 (2) .
[4]李家朴:企业筹资风险与防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1) .
[5]缪臻彦:浅析企业筹资方式及筹资风险风范[J].企业导报, 2009 (4) .
【筹资风险研究】推荐阅读:
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研究06-05
筹资风险10-28
企业筹资风险05-17
资金筹资风险06-29
筹资风险防范论文05-10
企业筹资风险控制08-24
筹资风险应对措施09-17
筹资风险的含义06-20
企业筹资风险与防范10-01
负债筹资风险规避措施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