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

2024-10-17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共9篇)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 篇1

一、筹资方式概述

(一)筹资方式的重要性

筹资是指企业根据其生产经营、对外投资和调整资本结构的需要,通过筹资渠道,运用筹资方式,筹措所需资金的财务活动。筹集资金是指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是决定资金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速度的重要环节。企业筹资决策涉及筹资渠道与方式、筹资数量、筹资时机、筹资结构和筹资风险、筹资成本等。其中,筹资渠道受到筹资环境的制约,外部的筹资环境和企业的筹资能力共同决定了企业的筹资方式;筹资数量和筹资时机受到企业筹资战略的影响,反映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筹资结构受制于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着财务风险的大小。企业筹资应当有利于实现企业顺利健康成长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筹资政策必须在宏观筹资体制的框架下作出选择,因此受到国家金融制度安排的约束。由此可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筹资方式对于企业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筹资方式的种类及优缺点

1.按筹资性质分可分为股权筹资和债券筹资。股权筹资,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长期拥有、自主调配运用的资本。它归企业的所有者,企业对股权资本依法享有经营权,无需支付固定利息采用投入资本、发行股票的方式取得;债券筹资,债券资本是企业依法取得并依约运用、按期偿还的资本,它归债权人所有,有使用年限,并且需要支付固定利息。可采用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发行商业本票、商业信用和租赁筹资方式取得。

2.按期限长短分可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短期筹资,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下主要弥补营运资金不足以流动负债方式取得资本的筹资方式;长期筹资,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主要用于固定资产,以长期负债或筹集股权资本的筹资方式。

3.按筹资方向分可为内源筹资和外源筹资。内源筹资是指将企业的盈余、税后利润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减少企业现金流出而进行筹资,由于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因此筹资成本低;外源筹资包括股权筹资、债权筹资和介于股权与债权之间的一种方式—可转换债券,外源筹资成本较高。企业优序融资理论,企业的融资优序为先内源融资,再债务融资,最后是股权融资,而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的择优顺序却截然相反。

二、中国上市公司筹资方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股权筹资偏好

1.股权筹资成本较低。在中国股权筹资成本低于债权筹资成本。传统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股权资金因股东收益不稳定而要求较高的回报,且只能在税后支付股利,使筹资成本上升,股权筹资的成本高于负债筹资。然而由于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没有严格的股利分配限制,利用股票融资的成本反而较低。因此造成上市公司过高的股权融资比例,使得企业不能充分利用债务融资所带来的节税、财务杠杆和信息传递功能,缺乏债务融资所具有的激励、约束机制,而且,在业务经营没有显著增长的情况下,股权资本的过度扩张还会造成股权的稀释,引起每股收益的下降,同时,股权筹资的低成本和非偿还性,弱化了对经营管理者的监督和约束,导致经营管理者不会珍惜筹集的资金,对其随意使用和闲置,甚至投入股市进行投机,造成投资的低效率。

2.为了改变不合理资本结构。上市公司在为了改变上市前所具有的过度负债的不合理资本结构,在上市后便利用股权再融资的机会降低其过度负债的程度,资产负债率越高的公司,也就越有动机利用股权再融资途径充实自有资本。如果利用债务融资,不但能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恶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且债务融资还会使上市公司整个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同时也会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甚至使上市公司面临破产。因此,相比而言上市公司更加偏好股权融资,这样的资本结构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决策和行为,致使公司资本使用效率不高,融资的盲目性使上市公司筹集到巨额资金后,往往显得准备不足,更谈不上有效保证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由于市场和公司自我约束力太弱,很多上市公司存在经营短期化行为,偏离主业,盲目进行了多元化投资,使资金使用效率出现下滑的现象。

3.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缺乏内部激励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是指独立于股东或者投资者(外部人)的经理人员掌握了企业实际控制权,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充分体现自身利益,甚至内部个方面联手谋取各自的利益从而架空所有者地控制和监督,使所有者的权益收到侵害,“内部人控制”造成了对经理人的约束机制缺失。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占绝对控股地位,但由于国有股权的有效持有主体缺位,造成国有产权虚置,大股东对企业的监控机制难以建立,很容易产生公司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而滋生出“内部人控制”问题。此时,经理人员拥有超强控制权,在选择融资模式时自然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股权融资。为减少经理人行为对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偏离,委托人可以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将经理人的收入与公司的利润挂钩,促使经理人追求公司利润最大化,选择符合股东利益的融资行为。然而,在中国,上市公司经理的收入不仅数额较少,而且与企业效益的高低没有多大联系。对于股权极度分散的公司来说,经营者的利益很难与股东的利益相一致。单纯的年薪制与股票期权等对经理的激励措施毕竟作用有限。经营者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外部股东的投资策略,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问题,不利于公司成长和治理。这种激励机制的缺乏和由于“内部人控制”造成的约束机制的缺失,共同强化了经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而产生的股权融资偏好。

4.市场运作机制不规范。中国资本市场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市场监管和约束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证券市场上,对股权融资的投向审批不严,上市公司可随意更改募集资金的投向,而政策的调整和宽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股权融资偏好的形成。这是导致企业股权融资偏好的又一主要原因。

(二)外部筹资中债券筹资比重偏小

1.债券筹资风险较高。债券性筹资不同于股权性筹资,股权性筹资虽有股权控制问题,但它最大的优点是筹资不用归还本息,不至于让企业负债;而债权性筹资,只要发生就使企业面临着还本付息问题,在企业无法还本付息时,企业要承担违约风险和企业破产的命运。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债券筹资的风险更大,债券筹资具有一定限度,随着财务杠杆的上升,债券筹资的成本不断上升,加大财务风险,可能导致公司破产和最后清算。公司债券通常需要抵押和担保,而且有一些限制性条款,这实质上是取得一部分控制权,从而可能影响公司的正常发展和进一步的筹资能力。

2.债券市场的本身约束。国家对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政策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其发债的潜在需求,比如,累计债权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额的百分之四十;筹资的资金投向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债券的利率不得超过国务院限定的利率水平。同时,企业债券市场交易远没有股市活跃,甚至出现有行无市的现象,使得债券的流动性降低,影响了投资购券、持券的积极性。因此造成了上市公司外部筹资中债券比重偏小的现象。

(三)现有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1.信息的不准确性。有些公司不重视投资者的权益,对其所发布的信息不经过仔细的校对,而有些公司则有意发布不准确信息,操控股票市场价格,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这些都将对投资者权益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了公司的筹资情况。

2.信息的不完整性。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公司控股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投资人权益,故意隐瞒有效信息,使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不能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不能准确衡量公司业绩,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

3.信息的不及时。有些公司信息发布延误,影响了投资者决策的及时性,进而影响投资人权益,信发布越远离发生期,说明该公司越有可能存在暗箱操作的问题。这些都会对上市公司的筹资产生影响。

三、解决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股权结构偏重会造成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因其持有的本公司股票在任职期间被冻结而无法在二级市场上流通,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关心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上的具体价格。为了支配更多的经济资源,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在公司股权再融资前持有的股份越多,则越会倾向于股权再融资。在管理层持股比例不高,而事实上“内部人控制”现象又比较严重的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在再融资行为的选择上必然会表现为外部股权融资的偏好,因为债务融资不仅会使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会提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当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时,管理层的任职好处和在职消费自然会降低或是被取消,所以从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的角度分析,他们有着厌恶长期债务融资的倾向。由于“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存在,上市公司的外部股权再融资行为决定以及与股权再融资成本密切相关的股利分配方案的决策都是由上市公司的管理控制。既然股权资本可以几乎是无代价地取得和支配,上市公司管理层自然会产生股权再融资偏好。从而尽可能充分地享受任职的诸多好处。所以要改进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互相制衡的机制,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员的监督激励机制,使股东利益和经营者利益得到均衡发展。当公司真正形成互相制衡的治理机制时,投资的随意性和资本使用的无效率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资本的使用效益,促进公司的整体发展与价值的提升。

(二)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加强法制建设

1.放宽审批条件,降低债券筹资门槛。政府要减少或逐步取消对债券市场发行的额度和规模控制,降低公司债券的发行成本,增加公司债券的发行量,促使企业主动自愿地进行债务筹资,推动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

2.实行企业债券利率市场化。放宽对公司债券发行的利率管制,逐步采取市场化管理手段,使公司债券利率尽快市场化,从而提高公司债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刺激公司债券的投资需求,促进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公司债券的二级市场,提高公司债券的流动性,建立公司债券投资的风险转移机制。

3.加强法制建设。除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还应抓紧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和补充法规中有关筹资投向的条款,同时尽快制定具有严密性、可操作性的规范上市公司筹资投向变更的法规细则,通过法律制度的规范,引导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逐步走向理性化和规范化轨道。

(三)规范信息披露制度

1.使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中国应构建起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相结合的的立体监管框架,切实改善上市公司筹资信息披露监管不力的现状。在政府监管方面,政府可以给予行业监管机构相应的权利,无需事必躬亲,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树立起证监会的权威地位,使证监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执法机构,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证券交易所的监管权限,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一线监管作用,加强证券交易所专业监察队伍的建设,完善监察技术系统。在社会监督方面,应切实加强其独立性地位,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风险意识水平,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质量,保证上市公司所披露筹资信息的质量,为广大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使其成为真正的上市公司筹资信息披露质量的民间监督者。

2.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政府监管部门应加重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罚,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违规者的违规成本,以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政府监管部门对于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应制定明确的执法判定标准,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对于上市公司筹资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处理,应加大司法部门的介入力度,并建立健全证券民事责任赔偿制度,鼓励民事诉讼,行政、刑事双管齐下。

(四)要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

不断提高和挖掘企业内部的融资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中自创性的融资渠道:不断扩充自有资金;增资扩股、出售股份或吸纳新资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资金紧张的压力;经营利润滚动投入。企业应加大力度解决自身资信水平,提高信用意识市场经济本身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已把信用看成成长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想真正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就要过信用关,要以信取资。因此,企业必须加大自身信用制度的建设,提高信用意识。

中国上市公司在筹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成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大股东的利益驱动,以及股权融资成本低等都制约着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企业的债券市场,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负债筹资,同时加强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发行可转换债券,建立起赖以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环境、制度环境和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此外还应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洋为中用”“、外为我用”,以真正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上市公司的筹资能力。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要想在竞争中取得优势,除了要不断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外,还应该对其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与运用,其中,筹资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筹资方式正呈现多元化趋势,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上市公司,筹资是其核心的财务问题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出现了筹资行为不规范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阻碍着中国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优化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筹资方式,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管理研究 篇2

[关键词] 风险投资 筹资风险

风险投资公司是指具有一定特質的金融中介人,它们具有识别新创企业或早期成长企业的能力,通过对其投入高风险资本、提供必需的专家技术、实施项目管理等,帮助企业成长,并以此获取报酬。由于风险投资的最大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收益并存,风险投资公司要想获取高收益,增加风险项目的成功率,减少风险损失,必须加强对风险的控制。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阶段是风险投资活动的起始阶段,对这一阶段进行风险管理就是要通过采用一系列风险管理技术,有效规避资金筹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促进风险投资公司资金筹集工作的有序进行,最终建立适度的资金规模和合理的资金来源结构,为风险投资未来能够成功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仅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基本概念及内涵

1.风险的涵义

所谓风险,简言之就是事物的不确定性。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不确定性总是或多或少地伴随于人们的利益活动和经济行为之中,也即任何风险活动都是围绕利益进行的,风险就其本质而言是风险利益。风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

2.风险投资的涵义

风险投资也叫风险资本、创业投资等,是指对创业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业企业提供资本支持,并通过资本经营服务对投资企业进行培育和辅导,在企业发育成长到相对成熟后即退出投资以实现自身资本增值的一种特定形态的金融资本。其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对任何有风险项目的投资;狭义的风险投资是指投资者对初创企业(主要是高科技企业)进行投资,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并为被投资企业提供服务,以期望获取高额收益的目的。本文的风险投资指的是狭义的风险投资。

3.财务风险的涵义

对财务风险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通常被称为举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企业利润或股东收益)带来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计或无法控制的因素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企业的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财务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二、风险投资公司筹资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投资公司的特点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带动成长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新型投资方式,正以迅速发展的态势在我国出现。风险投资的具体运作是通过建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的。目前在我国虽然已出现了一批风险投资公司,但对于风险投资公司如何运作仍处于探索之中。风险投资公司是适应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在有利于提高比较优势的新的社会分工下出现的。由此决定了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是高科技产品。风险投资公司只有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才能充分显示出它的比较优势,才能在比较优势下获得的高回报。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采取了风险投资这种新型方式,是因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投资,资金需求量大,虽然回报率高,风险性也大,失败率也很高。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投资领域中有其特殊的投资规律和资本的运作方式,正是这种投资的特殊性,才决定了风险投资公司存在的必要性。

2.筹资风险的特点

筹资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带来的无法偿付债务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但由于风险投资对象多为中小型高技术企业,规模小、资信差以及它的高风险性,难以从银行、企业及证券市场等传统渠道获得必要的创业资金。因此筹资风险不仅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无法逃避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债务融资所导致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和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

(1)资金来源变化所造成的股东收益的可变性。根据资金成本等相关理论我们知道:在投资收益率高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企业的负债率越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越高,股东的收益也越高;反之,在投资收益率低于负债利息率的情况下,企业的负债率越高,自有资金的收益率越低,股东收益不确定性越大。

(2)资金来源变化所造成的偿债能力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是由于债务融资必须要按事先的约定支付固定的利息,企业的负债率越高,需要支付的利息费用数量越大,企业丧失现金偿付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

3.筹资风险的影响因素

风险投资公司筹资的风险主要与资金的筹集规模、来源渠道及其资金的结构等直接相关。资金来源主要有:富有的个人和家庭、政府、大企业资金、养老基金、金融机构以及外国资本等。根据资金的来源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私人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存在很多障碍。主要是大多认为中国人传统心理决定了银行储蓄仍是当前多数人的首选,且私人资本太过分散,因此不能期望私人资本成为可行的融资来源;而且风险投资业务的中介机构不完善,没有具有全面准确的科学知识、技术、信息、经验和技能作为支撑并有一定数量、为投资人提供智力服务并按市场机制独立运作的专业机构;当前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存在问题、技术转化环境不良、信息指导不力等。

第二,政府过分参与投资模式不合理。对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资本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

第三,养老基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世界各国养老基金都是风险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在目前的国内,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社会保障基金还无法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领域。

第四,金融机构进入投资领域受到限制。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等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也提供了一定的风险资本。在国内,由于现行保险法的限制,保险公司的资金难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同样,商业银行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也受到了类似的限制。

第五,外资进入风险投资领域的政策不够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只要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配套措施能跟上,进入中国的外国风险资本一定也将非常可观。

(2)资本结构不合理

资本结构是指公司中各个资本要素额占总资本额的比例,或者说,长期负债占总资本额的比例。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是公司一项重要的筹资决策,即为实现股票价值最大化而有效组合债务、优先股及普通股。企业的资本成本就是企业利用不同融资工具筹集资金的平均成本或总的代价。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结构面临着: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安排不合理;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结构不匹配;债权筹资与股权筹资结构不合理等不合理因素。这必将影响到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的发生。

4.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关于风险投资公司筹资风险控制的措施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措施:

(1)选择筹资渠道,控制筹资风险

风险投资由于筹资渠道的狭窄,以及筹资渠道障碍的因素的影响,是风险投资公司筹资风险的关键所在。这样选择理想的筹资渠道就成了风险投资公司的首要任务。当前在我国拓宽筹资渠道,主要有:

第一,重点培育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风险资本供给机制。我国目前处于风险资本发展的初创阶段,大企业是我国现阶段风险资本第一供给主体。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各行业的大型企业,资本实力雄厚,公司的治理能力和风险投资的参与意识也较非上市公司强。上市公司参与风险投资,不仅可以拓展风险资本的来源,改变我国目前风险资本供给规模小并由政府为主导的格局,而且能够通过参与风险投资调整其产业结构,培养新的增长点。

第二,鼓励证券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风险投资。由于证券公司有着优秀的人才,具有参与风险投资的人才优势;证券公司作为直接投融资的中介,在长期的投融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上市公司等已经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工作关系,具有参与风险投资的投融资优势。

第三,适当放宽对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投资的法律限制。我国的《养老基金管理办法》、《保险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制度都对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进行了限制。在这些法律制度的约束下,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资金还不能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因此,应对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放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它们参与风险投资,但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同时对他们参与风险投资进行一定的监管和监督。

第四,建立有效的信用保障體系。在信用普遍恶化和信用秩序严重混乱的条件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很难将各路风险资本引导到风险投资领域。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供给机制,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强化社会信用秩序。

第五,对外资的运用要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对于我国加入WTO以后,利用外资已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境外资本不仅可以解决我国资金紧张的局面,还可以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当前利用外资的光明前景下,更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健全和完善,保证我国风险投资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2)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

研究企业资本结构的出发点是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如何控制资本成本。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获得资本,从利用纯粹的债务融资到完全的股权融资。为了获得资源,就需要支付一定的代价。不同的融资手段需要支付的成本是不同的,比如债务融资需要固定偿付本金和利息,股权融资需要支付红利,或者使投资者获得资本增值。结合风险投资公司的自身特点,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优化资本结构:

第一,长短期筹资的比例要合理配置。风险投资公司应该根据长短期筹资本身的特点和风险性质来合理地配置长短期筹资,降低筹资风险。

第二,筹资期限与投资期限相结合。风险投资公司在筹集资金时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预期,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得所需资金。否则,容易出现或是由于过早筹资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增加利息支出;或是因资金到账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造成经营损失。

第三,优化债权/股权结构。风险投资公司本身的业务特点决定其资本流动性非常差,因此更需要一个稳健的债权/股权结构。相关的理论,我们以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作为评价风险投资公司债权/股权结构是否最优的评价标准,使公司资产价值达到最大的资本结构,同时也是使公司资本加权成本达到最小的资本结构。

三、结论

筹集风险资金是风险投资运作流程的起点,风险资本的筹集在风险资本的运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风险投资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风险投资家不断对原有项目再投资和对新项目投资。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的来源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指出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给我国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筹资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金锡万:企业风险控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

[3]杨艳萍:风险投资的风险识别、评估与控制分析[J].经济师,2003

[4]李延波:风险投资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

[5]党夏宁:风险投资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 篇3

关键词:优先股,公司视角,筹资方式

一、研究背景

2013年10月10日, 浙江朗诗德健康饮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采取非公开发行方式在温州首发企业优先股, 首发当日共发行2, 000万股, 募集资金1.5亿元, 发行数量和筹资总额皆超出预期。这次优先股的发行, 是浙江乃至国内的企业优先股发行首例, 无论从发行方式、发行价格、发行数量, 还是优先股收益的分配, 都为未来在证券市场上发行优先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 优先股和普通股是并存的, 而且历史悠久, 种类丰富, 如累积优先股和非累积优先股、可参与优先股和不可参与优先股、可赎回优先股和不可赎回优先股等。虽然我国目前在证券市场上还不存在优先股, 但是, 优先股的发行和流通一直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完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二、公司对外股权筹资环境分析

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 主要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来筹集股权资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了短短20几年的发展, 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表现出极度的不稳定。特别是股票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波动较大。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股市大幅下下跌。另外, 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发行普通股筹集资金, 股利发放一直较少, 造成公司与股东矛盾的激化。特别是最近一年, 证券市场融资环境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由于受到整个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 证监会暂缓了IPO的审批, 并正在探讨注册制改革问题。A股IPO被叫停, 导致很多企业上市融资受阻,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筹集股权资金的难度加大。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企业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融资方式。

三、发行优先股筹资方式的基本特征

(一) 股东权限特征。

同样作为公司筹集股权资本的工具, 优先股与普通股在权限上有很大的差别。首先从权利的优先上来看, 优先股具有优先的分配权和偿付权, 即在企业获得税后利润时, 优先股股东会优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股息的支付, 从股息分配来看, 优先股股息率通常是固定的, 因此优先股股东会获得较为稳定的投资收益。另外, 当企业破产清算时, 优先股股东会优先于普通股股东获得剩余财产的分配。同时, 作为股权投资者, 优先股股东的经营决策权是受限的, 通常不具有表决权和经营决策权。

(二) 资本成本特征。

筹资企业的资本成本与投资者要求的收益是相对应的, 而投资收益又是与投资风险相对应的。由于权限特征, 优先股股东与债权人、普通股股东相比, 承担的投资风险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另外, 公司发行优先股筹集到的是股权资金, 股息是在税后利润中扣除的, 不存在节税效应。所以, 优先股筹资的资本成本通常要高于债务筹资方式, 如银行借款和债券, 而低于发行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成本。

(三) 筹资风险特征。

从公司筹资风险上来看, 优先股与普通股相似, 由于优先股无到期日, 所以股本不需要偿还。另外, 虽然股息相对固定, 但当公司经营不善出现亏损时, 股息可以不支付或累计到以后年度支付。如果在优先股合同中增加了可赎回条款, 公司还可以在资金比较充裕时按照合同规定赎回优先股, 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 所以, 筹资风险小于债务筹资方式。

四、发行优先股筹资对公司的影响

(一) 对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影响。

资本结构是指公司长期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比重。根据西方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通过调整负债比率, 能够找到最优资本结构, 使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 公司价值最大。当公司负债过高时, 发行优先股筹资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股权资本, 有利于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 降低公司的资产负债率, 增强公司的偿债能力和再融资能力。另外, 以优先股代替普通股筹资, 可以降低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公司价值角度来看, 公司总价值等于债权市场价值与股权市场价值的和。当公司发行优先股筹资时, 会增加公司的股权价值, 进而增加公司总价值。

(二) 对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影响。

根据优先股的特点, 由于优先股股东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无表决权, 所以当企业发行优先股时, 不会稀释原有普通股股东的股权。但是, 作为与普通股相类似的一种投资产品, 当企业发行优先股时, 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要求稳定股息收益的投资者由投资普通股转移到投资优先股上来, 从而对普通股股价带来一定的冲击, 引起普通股股价的波动。另外, 由于优先股的股息是在企业获得税后利润后优先支付的, 即将原来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收益拿出一部分来支付优先股股利, 降低了普通股股东的收益。所以, 从保护普通股股东利益的角度考虑, 只有当发行优先股给企业带来的增量税后利润大于优先股股利时, 企业才会选择发行优先股。根据财务杠杆原理, 当存在固定的优先股股利时, 税后利润的增长会带来普通股股东可分配利润更大幅度的增长, 同时税后利润的下降也会导致普通股股东可分配利润更大幅度的下降。

(三)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

公司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来规范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和义务分配。借鉴各国的公司法对优先股发行的有关规定, 公司发行优先股后, 应建立针对优先股股东的特殊股东大会或类别股东大会, 当涉及优先股股东权益变更的问题时, 要由优先股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因此, 虽然优先股股东无表决权, 但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股东会加强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另外, 优先股股息是按照合约规定定期发放的, 与普通股股东相比, 可以有效地降低优先股股东的委托代理成本, 缓解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矛盾, 从而有利于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五、公司发行优先股筹资相关建议

(一) 优先股筹资时机的选择。

公司发行优先股筹资时机的选择, 首先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很多国家的公司法中规定, 优先股可以在公司最初设立发行, 也可以在经营过程中再融资时发行。但有些国家的法律则规定, 优先股只能在公司遇到特殊情况下, 如公司增加新股或清理债务时才准许发行。另外,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来选择筹资时机。当企业预期投资收益率大于优先股股息率时, 且企业盈利能力处于增长状态时, 才会考虑发行优先股筹资。即保障优先股股息给企业带来正的杠杆收益, 而不是增加筹资风险。

(二) 优先股发行方式的选择。

股票的发行方式主要有私募发行和公募发行, 私募发行是有针对性地吸收特定投资者的资金, 筹资速度快, 但筹资规模有限;而公募发行的对象为社会大众, 筹资速度较慢, 但筹资规模大。公司在制定优先股融资计划时, 可针对本公司的具体情况, 如为防止原有普通股股东将普通股的资金转移到优先股上来, 可采取私募发行的方式, 从而减少优先股对普通股带来的冲击。如资金需要量较大, 应扩大融资范围, 可以采用公募发行。

(三) 对优先股股东的权利保护。

由于优先股的股息是在税后支付的, 优先股股东与普通股股东一样承担着企业的经营风险, 虽然优先股股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 当企业亏损或税后利润不足以支付优先股股息时, 股东的利益就会受到威胁。所以, 如何保护股东的利益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股东权利得到充分保护, 公司才能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同时, 国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优先股的发行与流通合法化, 并使优先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

[1]梁胜, 易琦.境外优先股法律制度比较研究.证券法苑, 2013第八卷.

[2]许艳芳, 陈洲宇.美国优先股实践及引入我国的现实意义.财务与会计, 2009.12.

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篇4

【关键词】筹资方式;比较;选择

一、企业筹资的主要方式

1.银行借款

银行借款将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种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借款的来源,并且还款的期限通常超过一年。该种筹资方式比较简单快捷,并且具有较高的保密性,因此目前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筹款方式。但是采用该种方式筹得资金数量有限,并且还需要支付一定利息,很多企业无法到期偿还本息,最终导致企业破产或倒闭。

2.股票发行

企业通过对外发行本公司的有价证券,来募集经营的资金,该种有价证券主要指股票。股东因为股东资格,可以参与到企业经营活动中。很多股份公司采用该种方式对社会公众募集资金。该种方式中不需要向股东返还利息,因此不会对企业带来太大的风险。但是通过发行股票来募得资金,会消耗大量的成本,并且发行需要受到各种条件限制,公司的控制权会被进一步分散。

3.公司债权发行

债权同样是企业发行的有价证券,债权的持有者可以要求企业在一定期限内返还本息。该种筹资方式面向的对象比较防范,同时成本开销比较小,人们购买公司债券,成为公司的债权人,但是并不实际参与到公司的管理当中,因此公司的控制权不会分散。在这种筹资方式当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同样也会受到各种因素限制。

4.融资租赁筹资

融资租赁主要针对的是许多金额较高的生产设备,租赁公司先向生产者购买该种设备,然后对企业进行租赁,企业可以分析支付租金,以实现自己日常经营生产的需要,该种租赁方式中,企业并不是设备的所有者,因此不会承担过多的风险,使得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产来实现自我的发展。采用该种方式进行融资,成本开销比较大,同时也会受到利益的影响,容易出现租金数额超过物体实际价格的现象。

5.直接投资联营筹资

企业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融资,最终达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一同经营的目标。企业是筹资活动的参与者,同时筹资数量也直接影响到日后经营活动。企业发展比较顺畅,经济效益多,则分得的利润也较多。采用该种筹资方式,企业不需要面临还款的问题,同时也能够极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但同样也存在成本开销较多,控制权较为分散现象。

二、企业主要筹资方式的比较

1.筹资方式特征比较

分析目前存在的几种筹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吸收外界投资、向银行贷款、商业信用、股票债权的发行等,不同筹资方式,其基本特征也不相同。如表1所示:

筹资方式之间的比较

2.筹资方便程度比较

比较某种筹资方式的方便程度,主要可以从资金的使用者(企业)和资金的投资者两个角度入手,一方面看资金的使用者有没有采用该种筹资方式的自主权,以及其自主权多大;另一方面看筹资者是否原意以该种投资方式进行,以及投资的手续是否复杂。通常来讲,各种筹资方式方便程度由易到难分别为商业信用→商业票据→银行贷款→债券→租赁→优先股票→普通股票。

3.资金成本率高低比较

资金成本率与风险程度联系密切,因此企业应注意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率高低。通常来讲,各种投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率有高到底分别为普通股票→优先股票→租赁→债券→银行贷款→商业票据→商业信用。

4.资金使用长短比较

企业妥善使用依靠各种筹资方式筹集到的资金,所筹资金使用时间越长,对于企业的发展越为有利。其中通过发行股票、财政拨款两种方式筹集的资金可以使用较长时间;通过商业信用、商业票据两种方式筹集的资金只能短期使用,而通过银行贷款、债券两种方式筹集资金,则有长期与短期两种类型。不同筹资的期限,其之间的对比如如表2所示:

不同筹资方式使用期限比较

三、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1.合理规划筹资结构

在选择筹资方式的时候,应当综合衡量利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结合当下企业经营情况,选择资金当中负债部分、权益部分之间的比例。一旦企业负债数量逐渐增加,也就意味着经营的风险会逐渐加大,如果经营当中出现差错,则可能导致企业负债无法及时偿还,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如果负债比例越来越大,企业日后的负债筹资也就会出现困难,无形中造成资金成本升高。综上所述,应当均衡权益、负债之间的比例,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降低企业资金利用成本。

2.灵活降低筹资成本与经济负担

第一,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逐渐降低企业的筹资成本。根据利率变化,采取不同筹资方式。如果利率上升,则可以调用固定利率,或者对外发放企业的债券,来规避较高利息的支出;如果利率偏低,则可以采用浮动利率的方式对外筹资,减少利息支出。

第二,要结合目前我国的税收制度,分析制度对筹资成本产生的影响。因为根据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当中的规定,无论是银行贷款,还是对外发放债券,其利息的支付都是在税前收益当中扣除,这样一来企业应当缴纳的所得税则会降低。如果企业是对外发行股票,该部分利息则是在税后利润当中扣除,因此无法抵消税款。如果筹集相同数量的资金,选择债务的方式其可以为企业减少更多所得税缴纳的负担。

第三,企业在选择最终筹资方式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筹资的期限,同时注意不可过于保守。如果企业需要的是短期资金,此时采用长期债务的方式筹资,则会导致筹资的成本较高;与之相反的,企业如果能够科学选择筹资方式、期限,合理搭配不同筹资方法,则可以采用借款利息多期资金来实现长期筹资的目的,减少其中的利息开销。

3.尽量降低筹资风险

企业的风险与筹资搭配成正比,风险较大,也就意味着结构搭配不合理。比如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虽然已经很低了,但是企业仍然对外进行高额负债;甚至在理论与远低于成本的时候,仍然盲目地企业经营范围。这样一来,企业不仅无法偿还之前所欠债务,甚至还可能亏欠更多。因此企业应当根据目前、未来负债情况,及时调整负债机构,在利润率较低的时候,可以适当降低负债比例,使得权益资金在其中比重增加,为企业降低因为负债产生的风险;而在利润率上升的时候,则可以适当增加负债的比例。

4.适度安排筹资规模

企业要想保证稳定的筹资渠道,为企业经营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则需要降低企业筹资的风险。同时企业筹得的资金应当同企业生产规模相适应,否则会造成浪费。因此企业应当根据经营情况,选择满足最低经营要求的筹资数额进行筹资。同时要科学选择筹资的期限、模式以及其中的组合搭配,尽可能降低筹资的成本。因此需要结合企业的筹资需求,分析每种筹资方式的风险,来合理组合不同的筹资,形成最完美的结构组合,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同时为企业赢得更多收益。

四、结束语

综上,企业一方面要准确了解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银行利率信息等;另一方面也要结合目前自身经营现状,合理评估不同筹资方式其中的风险,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带动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瑞.企业筹资方式及评价[J].甘肃科技纵横.2011(04):23-25.

[2] 郝建平.企业筹资方式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1(19):12-14.

[3] 黄飞健.企业筹资方式及其选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2(02):34-35.

[4] 翁晓苞,林竹华.浅谈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14):13-15.

作者简介: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 篇5

一、合资铁路公司经营和筹资的情况

(一) 合资铁路公司经营

1、合资铁路公司经营现状。

虽然大多数合资铁路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搭建了法人治理的框架体系, 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独立经营管理、自我约束控制、自我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仍较难实现。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 全国半数以上委托管理的合资铁路公司处于亏损状况, 如浙江省沿海铁路2009年9月开通, 当年即亏损3.77亿元, 2010年亏损11.89亿元。石太客运专线2009年亏损8亿元, 2010年亏损9亿元。由此可见, 合资铁路公司的发展处于步履维艰的境地, 基础设施投资大, 回收期长, 债务负担重, 严重制约了合资铁路公司的发展。

2、合资铁路公司经营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合资铁路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靠自身经营收入维持日常经营成本支出;二是依赖资本金投入和银行贷款进行有限的扩能改造和铁路新线建设。各地方的合资铁路建设均存在资本金出资不到位和工程造价高的情况, 铁路建设进度滞后, 不能很快提升运能, 增加资金流入, 加上合资铁路公司资产质量不高, 经营效益不佳, 自身现金流偿债能力令人担忧, 银行信贷资金不愿投放给合资铁路公司。现金流已经成为合资铁路公司的“救命血液”, 由于货币紧缩政策外部“输血”不给力, 加之本身“造血”不强, 现金流不足成为各合资铁路公司生存、壮大和发展的拦路虎。

(二) 合资铁路公司筹资

1、合资铁路公司筹资现状。

合资铁路注册资本金较低, 铁路建成后负债运营, 面临着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加之铁路开通运营后, 由于客货运量增长速度较慢, 使得项目运营初期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部分负债过重的项目长期亏损。固定资产比重过高, 总资产流动性较低, 变现能力较差, 依靠既有资产盈利的偿债能力较弱, 财务风险较大, 经营资金缺口较大。公司不得不靠借新债还旧债来维持企业的基本运作, 谈不上增加企业积累不断发展壮大。

2013年8月9日, 国务院以国发[2013]33号印发《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该《意见》分为六个大部分, 其中第一部分就提出要推进铁路的投融资体制改革, 通过多种方式、不同渠道筹集铁路所需要的建设资金, 同时也提出了要逐步建立对于铁路这一存在公益性、政策性等运价优惠政策的运输补贴, 对铁路投融资给与了政策上的支持。

2、合资铁路公司筹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 客货运输专线铁路建设项目均以合资铁路方式进行投资建设, 注册资本金占投资总额为50%, 其中:原铁道部为出资人, 出资额占注册资本金50%以上, 其余的依靠地方政府或企业等投资主体的股权投资。地方政府多以征地、拆迁补偿费入股, 其他企业等投资主体投资比例较小。注册资本金以外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是债务筹资。在运营初期, 由于前期遗留问题的存在, 会产生较多的成本支出;为了出于培育市场的考虑, 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市场营销;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政策性银行的优惠贷款较难申请, 也都给合资铁路公司筹资带来许多困难。

二、运营初期合资铁路公司筹资方式的优化

(一) 直接使用的筹资方式

1、采取招标谈判等方式筹集银行贷款。

铁路作为优质客户, 除国家开发银行以外, 商业性银行进入的积极性也很高, 在利率较低和信贷空间允许的情况下, 铁路可以适当扩大贷款规模, 还应拓展贷款品种, 争取低利率和长期限的政策性贷款。合资铁路公司应采取招标谈判等方式筹集银行贷款, 利用自身的企业规模优势争取银行的低息贷款, 并在合同签订上约定贷款额度, 统筹自身现金流情况, 分次使用银行贷款。

2、扩大国内外优惠贷款规模。

通过银行借款来筹集铁路建设所需资金是目前我国铁路筹资的主要来源。在合资铁路公司建设及经营期, 除了争取国内商业银行的贷款外, 还可积极吸引国内外银行、非银行机构的政策性贷款, 扩大贷款的种类。在筹资时要充分利用政策, 降低贷款利率, 延长还款期限。这不仅对建设期的合资铁路公司缓解资金紧张的压力起到作用, 也可以降低公司投入运营后的利息负担。

3、资产证券化筹资。

铁路企业拥有的巨大现金流, 如果进行充分的利用, 一方面可以加大市场化资金筹集的规模,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筹集成本, 发挥现有的部分资产的杠杆作用,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比如可以用客运和货运的收入作为保证, 向银行以及市场上提供以铁路客货运收入现金流作为支付保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还可以利用铁路众多的运输移动设备, 或铁路运营特许服务收费进行整合, 用铁路移动设备如机车车辆的出租费用或有关服务费收入进行组合, 设计出铁路特色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可用铁路运输业务和运输其他业务进行整合, 剥离出一些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 设计出有关资产证券化产品等等。

4、试行融资租赁。

合资铁路固定资产较多, 机车车辆购置费很高, 若采用融资租赁方式, 承租机车车辆只需投入较小量的资金, 投入运营后, 再分期偿还租金, 避免在购置设备之前需要一次筹集和支付大量现金, 这样不仅能减少沉淀资金、降低了资金成本, 合理节税,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还将投资分散到以后若干年支出, 规避了通胀和偿还贷款本息等投资风险。

(二) 积极争取的筹资方式

1、中央及地方政府补贴。

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营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初现倪端, 其将来在形成规模效用以后的发展会产生更大的综合效益, 因此, 政府应在高铁的运营初期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支持, 中央政府应该是高铁补贴的主要资金来源。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强对于西部高铁的运营补贴, 促进我国高铁可持续发展。中国沿海部分城市已经具备了补贴条件, 应该建立稳定的补贴制度, 尽快在全国推行。在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城际铁路运营中, 已经出现地方政府给予财政补贴, 合资铁路公司应该努力争取。

2、调动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

我国客运货运专线建设及投入运营, 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的效果十分明显, 发挥高铁建设以点带面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效应, 应协调地方政府在管辖范围根据可能的收益情况进行投资, 让地方政府在客货运专线投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地方政府的投入渠道上, 一是可以利用地方政府以征地拆迁补偿款入股, 二是可以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投入更多货币资金入股, 同时在税收、有关价格等方面提供优惠。

(三) 未来努力的筹资方式

1、积极探索资本市场股权筹资。

合资铁路可结合我国广深铁路公司与大秦铁路、铁龙物流公司上市筹资的经验, 尝试将现有部分铁路优良资产上市募集资金, 然后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改、扩建铁路, 增加其运能, 缓解铁路运输瓶颈等问题。通过发行股票既可以方便的获得巨额的营运资金, 又可以避免向金融机构借款和发行企业债券产生的资金成本高、使用期限短、还本付息压力大等风险, 还可以通过股票流通市场上的交易和价格的变化, 对企业的营运适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实行有效的监管, 实现内部外部效益的最大化, 缓解外部资金筹集压力。

2、发行企业债券。

企业债券筹资与银行贷款一样, 属债务性筹资, 合理利用能发挥财务杠杆作用, 降低税负, 规避风险, 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从西方发达国家铁路发展历史来看, 债券筹资与股票筹资一样占重要的地位。铁路是回报率较低的行业, 即便对于经营性铁路项目而言, 投资回收期也是比较长的, 从资金筹集的角度看, 合资铁路筹资应该更多利用资本市场筹集中、长期的、低成本资金, 合资铁路公司应对债券的准确定位进行研究, 加强公司经营, 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在符合发债条件的情况下, 合理确定债券种类, 降低债券风险, 取得最佳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祖贵.后金融危机时代合资铁路公司融资策略研究.会计之友.2012 (20)

[2]谢志晖.完善合资铁路融资方式的探讨.交通财会.2011 (9)

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研究 篇6

针对目前中小企业面临的种种困难和压力,各方人员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笔者认为,要使目前众多的中小企业走出泥潭,解决其资金的需求是当务之急,因为很多的企业因为规模小,没有雄厚的后续资金支持,资金的短缺严重影响其生产再投入,资金无法顺利回笼导致开工不足。本文以下分析探讨中小企业的各种资金筹措方式,为目前中小企业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一、传统筹资方式解析

常用的筹资方式还是比较多的,大体来讲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权益资金的筹措,也就是靠自有资金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债务资金的筹措,即靠外部资金的借入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一)权益资金筹措方式

权益资金的筹措,靠的是吸收投资。相比外借资金,吸收直接权益投资不需要负担利息成本,对于资金的使用也没有过多限制。这一类方式包括两种具体的筹资方式,一种是直接吸收权益投资而不通过资本市场,另外一种是在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获得资金。

1. 不通过资本市场吸收权益投资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选择这种方式吸收直接投资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吸收直接权益投资是企业在成立之初被普遍选择的模式,也就是很多中小企业最初大都是合伙企业(当然最初的独自企业也是不少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很多企业发展成了股份公司制企业,扩张的过程也常常伴随着权益投资的吸纳。国务院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曾对中小企业作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自我融资比例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为2.6%,其他渠道为2.9%。这意味着民营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自有资金滚动起来的。

这种筹资方式有几个特点。(1)自主性。企业的自有资金,企业在使用时有较大的自主性,受外界的制约和影响较小。(2)低直接筹资成本性。相比资本市场上的股票筹资和债券筹资,这种筹资方式并不需要直接向外支付相关的筹资成本和费用,这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3)低风险性。这种筹资方式的低风险性,一方面与其低成本的特点有关,另一方面是它不存在支付危机,因而不会出现由支付危机导致的财务风险。(4)有限性。因为资金的筹集仅仅局限于内部,使得可供挖掘的潜力和可供选择的对象都受到了相当的限制,可以利用的资源也就可想而知。(5)潜在的较大机会成本。权益资本的投资伴随着投资收益的索取,对投资收益的要求往往高于债务利息,甚至很多情况下企业的经营根本无法达到权益投资人投资报酬期望。

2. 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吸收权益投资

到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资金筹措是很多大型企业的常用筹资手段,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因其规模的限制,使得其不具备发行股票的资产水平。当然,凡是也不无可能,很多中小企业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寻求上市也成为可能。例如在中小企业尤为集中的浙江省,很多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到2007年12月31号止,在深沪两市上市的A股民营企业——那些曾经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81家,而全国的民营上市企业已经有410家。

这种筹资方式的特点也很明显。(1)筹资量大。因为筹资面向的是整个资本市场,筹集资金量一般都比较大。(2)筹资成本相对债务筹资成本较低。因为作为权益资本,相对于债务资本是不需要偿付本息。(3)高效性。资本市场存在很多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权益投资的需求相对更多。(4)上市资格难取得。因为中小企业要想有资格上市,资产规模亟待提升,同时,其盈利能力也需要增强。(5)上市成本高昂。在国内企业为了上市借壳或买壳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收购兼并成本,在国外上市也需要支付大笔费用,这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债务资金的筹措

企业债务产生的情况有三种:其一是企业自发性的负债,也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由于业务结算时间的差异而产生的基本是属于短期负债,比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其二是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缔结契约产生负债,比如长短期借款等;其三是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债券。

1. 企业的自发性负债

一般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都是存在自发性的负债的,这是生产经营的过程产生的必然结果,只要存在着业务款项结算的时间差异。比如暂时的不付款或者开出票据约定未来某一时间支付款项。这种筹资方式应该说不是企业筹资手段的主流,或者可以说,这称不上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筹资手段。

这种手段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自发性。企业没有绝对的在事前详细计划利用这种手段,而更多的是受到交易的现实情况影响而产生的结果。(2)低成本性。这种情况下形成的停留在企业内部的资金量,企业很多不需要为此而支付资金成本,比如债务的利息。(3)持续的量的变化。因为自发性负债基本上属于短期负债,而且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采用的结算方式等有很强的相关性,所以其数量的大小是处于经常变化的状态的。

2. 与金融机构缔结契约产生的负债

与金融结构缔结契约而发生融资租赁或者借款是企业经常采用的筹资手段之一。因为金融机构具备强大的资金支持,而正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对于借款,一般根据时间长短,分成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这种筹资方式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本高。金融机构因为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对于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订立得都相对要更高一些。(2)难取得。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借款普遍存在困难,这是众所周知的。这是因为高成本的限制和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还贷能力的质疑而产生的问题。

3. 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债券

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债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金筹集方式。但是目前,这种筹资方式在我国的使用并不多。而在国际上,英美等国家对于债券的利用却也热情不及股票。美国有著名的“格拉斯斯第格尔”墙严格限制了债券作用的发挥。而日德两国,则是将债务资本的作用发挥到了极大的程度,银行资金成为企业的鼎力支柱。

这种筹资方式的特点是,筹资企业的资金成本比较固定,一定额度之下,成本相对是比较低的。同时应该注意另外一点,那就是一旦企业的债务资金筹措过多,就会带来企业破产风险的上升。因为大量债券的发行,在未来债券到期之后,企业面临的是非常不确定的经营情况,无力偿付巨额的本息可能就会招致企业的破产。

二、其他筹资方式的发掘

新的筹资方式是在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被摸索和探寻出来的。最近有几个新的筹资方式引人关注。其一是有关企业股权的质押/出资的问题,其二是有关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问题。

(一)股权质押

股权质押(Pledge of Stock Rights)又称股权质权,是指出资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因设立股权质押,债权人将取得对质押股权的担保物权。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

如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实物资产进行抵押贷款,利用企业股权进行融资能够帮助中小企能够获得现金流。股权质押融资的意义是配合一板和二板市场建立三板市场,进而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这种筹资方式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大的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筹资路径。因为以前的中小企业筹资困难重重,受到的限制诸多,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没有足够资产抵押使得借款的金融机构对资金偿还没有足够的信心。而股权质押一方面使得金融机构有足够的资金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使借款的中小企业无需额外的资产来抵押以筹集到资金。

(二)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全部为实收货币资本,由出资人或发起人一次足额缴纳。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5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元。单一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关联方持有的股份,不得超过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0%。小额贷款公司并不意味着高利贷和放任自流。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利率不得超过有关部门规定的上限,下限为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浮动幅度按照市场原则自主确定。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内外部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并且坚持按照“小额、分散”的原则发放贷款。

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利用民间资金。在我国,有大量的民间资金在寻找着各种投资机会。而由于民间资金没有合法合理的运用平台,其借贷使用一直处于地下状态,游走在合法的边缘,地下钱庄也是存在的。而为了获得一个合法的外衣,民间资金有走到阳光下的意愿,这正好切合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所以,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给了民间资金借贷一个合法平台。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让其参与者,某些资金充裕的企业借机寻求行业扩张机会和进行经济增长的转型。因为很多参与企业坦言参与就是为了进军新的行业。

这种新筹资渠道的特点是降低了中小企业筹集民间资金的成本。因为民间资金通过小额贷款公司获得了合法的借贷平台,改变了原来民间资金贷出需要支付的高昂利息成本的情况。同时,大量民间资金集中到小额贷款公司,扩张了民间资本相对空间的存量,积少成多,提供给了中小企业更充足的贷款资金来源。

三、中小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

资金的问题一直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规模扩张的瓶颈问题。资金的筹措是绝对必要的,而对筹资方式的选择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有关企业的筹资方式选择,理论上有两种理论:其一是融资次序理论,其二是生命周期理论。

融资次序理论(POH)是Myers(1984)在Jensen&Meckling(1976)、Myers&Meckling(1984)和Ross(1977)的总础上提出的,意即企业融资选择总是先内源、后外源,在外源当中,又总是先债务、后权益。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这里所谓的内源融资(internal finace)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在企业内部进行资金的融通,是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也就是前文述及的不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权益资金筹集。而外源融资(external finance)是指不同资金持有者之间资金的流通,前文所论及的从外部获得权益投资和外部债务资金筹集都属这种。

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企业随发展阶段不同选择不同的筹资方式。企业发展初期通常总是先使用内部资金,在内部资金不够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外部资金,即使在初始阶段就有外源筹资方式可供选择,企业往往也会先选用债务筹资,再是权益筹资;而权益筹资中又以天使筹资或风险投资为先,通过公开权益市场募集资企业在企业发展到相当程度时才具有可能性和合理性。

以上两种理论是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大体方向的选择。在中小企业进行筹资具体方式的选择时,笔者的看法是,无论选择如何,对于常见的筹资方式,应充分发挥其优点,尽力使缺陷的影响降低。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给予中小企业筹资的政策倾斜,降低有关的门槛限制。而对于前面述及的两种新的资金筹集方式,目前在我国还是处于试点阶段,不能盲目的急退急进,这就要求对试点的效果进行积极的追踪,以评定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利弊,并加以改进,以便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这些政策的时候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中小企业的筹资方式是个还有待挖掘的研究课题,在考虑有关问题时,对于传统的筹资方式,要力争扩大其优点,而对新的筹资方式则需要更多研究其效果,在更多的进行考查和改革后,尽快在全国推行对中小企业更适合和有效的筹资方式,力争以更短的时间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

[2]王世豪.中小企业融资之道.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3]吴文军.民营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指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 篇7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探索

(一) 公共物品筹资理论

森林是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西方经济学在研究公共物品筹资理论时, 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一是庇古的旧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主张通过财政、经济等手段对实施污染或破坏自然资源的特定单位进行征税, 用税收来弥补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的差距, 征税标准由污染或破坏行为所造成的边际社会损失来决定。

二是科斯定理。科斯在《社会成本的问题》中指出, 在产权明晰, 交易费用为零的前提下, 通过市场机制可以消除外部性。但“交易成本为零”的假设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因此, 科斯认为公共物品应由政府直接供给或由私人生产并由政府购买后提供给消费者使用。

三是科斯第二定理, 又被称为科斯定理的反定理, 其基本含义是: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 不同的权利界定, 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所以,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 产权制度的选择是必要的。

(二) 生态效益补偿的概念界定

近年来,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已成为公众社会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 但对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仍存在争议:

杜群 (2005) 是国内第一个给生态补偿以明确定义的学者, 他将生态补偿定义为:国家或社会主体之间, 约定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 向资源环境开发利用主体进行收费或向保护资源环境的主体提供利益补偿性措施, 并将所征收的费用或补偿性措施的惠益通过约定的某种形式转达到因资源环境开发利用或保护资源环境而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主体以达到保护资源的目的的过程。

李文华, 李芬 (2006) 综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 指出:生态效益补偿是用经济手段激励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维护和保育, 解决市场失灵造成的生态效益的外部性的补偿, 并保持社会发展的公平性,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结合以上各学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 生态效益补偿是指相关部门对使用自然资源或者破坏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的人和单位进行费用征收, 并将这些费用用于对为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主体进行的税费、补贴等形式的补偿, 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各主体间利益的目的。

(三)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理论与实践

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理论的探索。

关巍、郝雪冰 (2009) 指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是指国家为保护森林、充分发挥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生态效益而建立的, 通过国家投资、向森林生态效益受益人收取生态效益补偿费用等途径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森林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一种法律制度。

瑞士的凯恩林在《关于森林效益补偿》一文中提出“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对森林效益的补偿是有限的, 要与社会达成协议”。荷兰的Ottitsch等则提出“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需要政府的有效介入。财政应区别林业的具体活动, 采用相应的政策工具”。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主体应包括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正常运转而做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 补偿的资金应由使用森林生态服务和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损害的集体或者个人提供, 补偿的范围和标准应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 应当是一个变量, 此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应将生物多样性包括在内, 并执行与林木不同的补偿标准。

2.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发展。

自1986年以来, 有关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方面的文件、政策、法律法规相继出台, 全国各地设立了试点, 进行了尝试。

从表中可以看出, 中央相关部门对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健全越来越重视, 资金投入也逐年增多, 因此, 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方式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 各位林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提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 并对制度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提出相关建议。

李文华等 (2006)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对森林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生态效益补偿概念界定不清楚;标准过低;补偿范围不全;补偿标准单一, 而且没有结合动态的经济发展水平;缺乏市场化手段;管理机制不健全;法规制度相对落后;森林经营主体的参与度不够等。

韩德梁 (2009) 在分析了我国生态形势的基础上, 提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门色彩强烈;缺乏长期有效的政策支持;政策制定缺乏广泛参与;生态补偿标准过低;资金使用未完全体现生态补偿;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缺乏有效的资金保障。

张琪然等 (2010) 在对北京市平谷区的林农进行调研后, 总结出森林生态补偿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资金缺乏;生态效益的量化标准不统一;产权不明晰;没有体现分类补偿的规则。

通过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 可以看出,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范围界定不清楚;

2) 补偿标准单一、补偿标准低而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没能同步变化;

3) 缺乏市场化手段;

4) 补偿执行力度不够, 即补偿受益者与需要补偿者不统一;

5) 生态补偿投入不足。

显然, 以上专家学者发现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生态补偿投入不足, 究其原因就是资金缺乏, 单方面依靠财政补贴, 不仅会面临补偿不足或者缺乏补偿, 而且会造成很大的财政负担, 因此, 我们有必要寻找新的筹资方式提供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资金来源。

二、国内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资方式回顾

(一)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方式综述

徐邦凡 (2000) 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方式分为两种:固定性 (或称长期性) 资金筹集和临时性 (或称一次性) 资金筹集。他认为, 对于生态林维护成本等经常性支出, 应采取固定性筹资;对新建生态林及固定性筹资不足以支付生态林维护成本的部分, 可实行临时性筹资。临时性筹资的渠道主要有中央或地方政府预算拨款, 发行政府债券, 向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

陈晓倩, 陈建成 (2002) 认为生态林业发展需要建立一个有效克服“市场失灵”, 解决生态林业生产资金补偿的融资机制。除了传统在公共财政框架下, 通过财政支出安排生态林业发展资金需要的思路外, 论文主要探讨了森林生态环境效益服务市场在内的森林“公共产品”资金的市场循环途径, 如碳补偿贸易和生物多样性交易。[4]

王聪 (2004) 在分析国内BOT成功案例的基础上, 提出了利用BOT的方式融资模式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论证了BOT融资模式引入我国生态建设的可能性, 提出了生态建设引入BOT的具体实施过程, 最后介绍了应用BOT模式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益处。

梁靓 (2007) 将生态林业的融资渠道总结为两种:政府财政渠道和市场筹资渠道。其中政府财政融资方式有发行国债和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市场筹资渠道包括碳补偿贸易和生物多样性交易两种方式。

综上,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拨款, 之前的学者提出的资金筹集方式主要有市场化筹资方式和政府筹资两种。政府筹资主要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征税、向国内外金融组织借款等;市场化筹资方式主要有发行生态彩票、BOT融资、吸收社会捐赠等。其中社会捐赠由于公众环保意识较差, 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发行政府债券容易造成财政赤字。由于我国之前有成功发行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的经验, 发行生态彩票将是一种最值得尝试的筹资方式。此外, 由于今年生态旅游发展的较为迅速, 因此, 可以尝试利用对生态旅游项目进行生态税的征收来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

(二) 国外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方式

美国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 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资金主要有四个来源:意识政府提供的退耕计划的补偿金;二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市场, 通过森林旅游、游憩、狩猎等产业带来的旅游收入;三是多种非林木产品提供的森林生态补偿资金;四是发行生态彩票ecolotto。德国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主要有两种: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基金, 其主体是州际财政平衡基金;生态税。日本实行以财政补贴、信贷支持、税制优惠等为核心的私有林经济扶持政策;而且通过社会集资的方式设立了“绿色羽毛基金”;此外, 征收水源税 (森林环境税) 也是日本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一种资金筹集方式, 水源税的税金全额存入“森林环境保全基金”, 由专门委员会进行管理。哥斯达黎加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森林基金和生态服务支付方。巴西主要运用生态增值税和合法储存量的可贸易权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由上可见, 国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主要来自于税收、基金和财政补贴, 美国最先运用生态彩票进行筹资, 具有代表性, 值得我国借鉴。

三、综述评价

通过以上综述, 我们可以看出, 无论从研究内容上还是研究方法上, 针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方式、生态彩票的研究呈现出多样性。但不难看出, 这些研究当中, 重复性研究较多, 且视角和研究方法都比较传统, 有的甚至只是前人观点的罗列, 并无自己的见解。即使有学者认识到, 生态彩票是一种较好的筹资方式, 但也主要是定性分析, 主观性相对较强, 缺乏与其他彩票的比较分析, 没有严格的市场调研与可行性论证。此外, 部分针对补偿标准的研究得出来新的补偿标准仍然是固定值, 没有进行指数化。因此, 有必要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集方式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文华, 李芬.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 2006 (5) .

[3]、徐邦凡.浅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设立[J].林业财务与会计, 2000 (4) .

[4]、陈晓倩, 陈建成.生态林业市场化筹资方式的思考[J].林业经济问题, 2002 (1) .

[5]、王聪.论BOT融资模式筹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J].绿色中国, 2004 (12) .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 篇8

一、企业并购的筹资与支付方式选择的实例分析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兼并偏重于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经济体合并为一家经济体。收购偏重于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股份等经济利益换取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者资产, 以获得对该企业的资源或者业务的所有权, 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并购方式按竞争关系和经营领域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

(一) 腾讯和Supercell

此次跨国并购案的主体是腾讯, 全名为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 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 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Supercell是一加在芬兰注册成立的私人公司及移动游戏开发商, 其研发的游戏在使用苹果i OS和谷歌 (微博) 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上运行。自2010年成立以来, Supercell已在市场推出四款主要游戏, 分别为“部落冲突”、“部落冲突:皇室战争”、“海岛奇兵”及“卡通农场”。截至2016年3月, 公司旗下游戏每日活跃用户人数已经突破1亿。

(二) 并购交易基本情况

除了国内的几次知名并购, 腾讯的资本运作, 一直不为外界所知。实际上, 腾讯自2010年起, 已耗资超过500亿元用于投资并购, 其中又以游戏为主。通过可查阅的记录发现, 在最近10年间, 腾讯在35家游戏公司上总共花了178亿人民币, 收购对象也从最开始的日韩公司, 开始转向欧美, 并从端游过渡到手游。

1.融资方式。从新投资者手中筹集的现金将成为收购Supercell交易的部分现金, 这笔交易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2016年6月21消息, 腾讯发布公告称, 经与Supercell协商后, 收购Supercell84.3%的股权, 该交易金额预计为86亿美元, 成就全球游戏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笔收购, 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金额最大的一笔海外并购。

2.其领衔的财团将收购Supercell84.3%股份, 作价86亿美元, 分三期以及现金支付。收购案总对价分三期支付:收购价中约41亿美元将由腾讯公司在交割时向卖方支付;约2亿美元将在交割三年后支付予卖方;腾讯公司将于延迟收购价发布日时将收购价中余下的大约43亿美元支付予卖方。后续潜在共同投资者加入买方财团后, 腾讯将透过金融工具保持在财团的50%的投票权益。腾讯有足够的首付资金, 后续计划发行以Supercell资产为担保的债券来帮助筹资。

3.通过向投资者发行新股融资。腾讯控股为收购游戏开发商Supercell, 10月10日至12日与共同投资者订立认购协议, 共同投资者将支付8.5亿美元现金, 公司和共同投资者将分别持有财团50%的投票股权。

(三) 案例并购支付和筹资方式分析

1.现金收购是一把双刃剑。不难发现, 腾讯此次对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高达86亿美元的收购, 基本是分三期支付于卖方。首先腾讯通过现金收购Supercell的估价简单明了, 另外分三期支付也减轻了腾讯的资金压力;另外从收购方角度看, 以现金作为支付工具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 可使有敌意情绪的目标公司措手不及, 无法获取得充分的时间实施反并购措施, 同时也使与收购公司竞购的公司或潜在对手公司因一时难以筹措大量现金而无法与之抗衡, 有利于收购交易尽快完成。同时, 对于Supercell公司而言, 现金收购可以将其虚拟资本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现金, Supercell不必承担证券风险, 日后亦不会受到兼并公司发展前景、利息率以及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影响, 交割又简单明了, 所以常常是目标公司最乐意接受的一种收购支付方式。

但是, 不可否对于腾讯公司而言, 以大量的现金收购Supercell公司, 现有的腾讯股东权益虽不会因此而被“淡化”, 但却是一项沉重的即时现金负担。这对腾讯公司本身的发展是一项巨大压力。另外, 对于Supercell公司的股东而言, 现金收购方式使他们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 从而提早了纳税时间, 不能享受税收上的优惠。

2.充分利用其他投资者和银行贷款完成资金筹集。本次投资由腾讯参与的买方财团组成, 目前, 财团由腾讯全资拥有, 但引入了“有兴趣参与财团的潜在共同投资者”。腾讯与“有兴趣参与财团的潜在共同投资者”磋商后, “潜在共同投资者”加入了财团后, 腾讯透过“金融工具”保持在财团 (而非Supercell) 50%的投票权益。为收购游戏开发商Supercell而组建的财团已经通过向投资者发行新股融资8.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中国国有投资公司中航资本、中信资本。收购财团从新投资者手中筹集的现金将成为收购Supercell交易的部分现金, 这笔交易主要通过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另外, 腾讯寻求获得35亿美元贷款来资助收购Supercell交易, 获得了12家至13家银行的逾18亿美元贷款。通过其他投资者以及银行贷款的帮助, 减轻了腾讯公司的资金压力, 但是不可否认银行贷款的偿还压力也会随着增长, 腾讯成功收购Supercell公司的同时也伴随着背负巨大的偿债压力、面对较高的财务成本, 一旦产业政策、经济环境、经营环境发生恶化, 将会对腾讯产生重大打击。

二、优化企业并购筹资方式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健全并购资本市场制度

并购资本市场的完善与健全是企业进行并购筹资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所以完善市场制度至关重要。国家要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规范, 增加资本市场的承载能力, 使企业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稳定经营。我国应当不停的改进并优化资本市场, 对金融工具进行创新, 使企业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筹资工具, 达到最优使用。

(二) 拓宽筹资渠道

企业不能只从单一的渠道进行筹资, 要多方面抓手。债券是一种很好的筹资资金的方式, 但很长时间以来, 由于一些原因的限制, 使得债券筹资的方式不能被企业很好的利用起来。国家一些相关部门应当适当放松管制, 对企业的债券筹资予以支持, 扩大企业的债券筹资渠道。现在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全球发展, 我国一些企业也可以通过吸收海外资金来达到资金筹资的目的。扩大海外市场一方面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好处。

(三) 充分利用银行贷款

从企业角度出发, 使用银行贷款进行并购筹资, 可以有效的降低筹资成本。但是由于银企关系不相融洽, 使得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变得困难了。因此, 应在银企关系的改善上有所行动。对企业自身而言, 要努力提高自身信誉, 拓宽自己的经营渠道, 增强经营业绩。银行也要不断完善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充分利用银行贷款对企业跟银行来说都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企业的并购资金能够及时的筹集到, 有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 而银行也从中扩大了市场的经营范围, 能够得到更多的利润。

三、结论

企业在并购的过程中, 应该选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筹资方式筹资, 既可缓解企业资金矛盾, 又可降低筹资成本, 既可减少财务风险, 又可提高资金收益率, 进而达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常启军, 张俊.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研究——基于控制权与信息不对称视角[J].财会通讯, 2015, 05:46-48.

[2]李石.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税务筹划[J].财会通讯, 2015, 11:121-123.

上市公司筹资方式研究论文 篇9

一、市值管理的基本内涵

国内学者对市值管理的研究始于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率先提出市值管理概念的是学者施光耀, 他认为市值管理是上市公司以市值为基础, 综合运用企业的经营管理、公司的金融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方法和手段, 顺应资本市场的规律, 科学与合规地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管理工程。此外, 比较典型的几种内涵解释包括:通过改变影响估值因素, 比如内在价值、股利政策等, 提高上市公司市值;市值管理的重点是溢价管理;市值管理是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与价值经营的综合管理过程;市值管理是保证上市公司股价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 并通过提升内在价值拉动股价, 进而提高股东收益。综合国内外主要专家、学者对市值管理的认识, 本文认为, 市值管理是基于内在价值创造最大化, 通过有效的价值实现手段将公司价值传递至市场, 并调节股价对内在价值的过度偏离, 逐步提升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过程。

从本文对价值管理的界定, 可知上市公司提升市值的基础是最大化创造内在价值, 这就突破了传统的传统会计方法评判市场价值的框架。传统会计方法在反映内在价值过程中仅仅考虑了资本的利息, 而容易忽视上市公司资本的机会成本, 相反EVA (经济增加值) 的方法则是考量资本收益与资本成本的差额来反映上市公司市值, 能够真实反映上市公司价值创造能力。基于EVA角度的市值提升, 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提高资本收益, 这通常与公司资源能力、治理结构、管理绩效等因素有关, 而这些因素在传统价值管理背景下已经被重视;二是降低资本成本, 传统的价值管理因忽略资本机会成本而高估了价值创造能力。因此, 市值管理与以往公司价值管理最大的差异因素是资本成本, 如何降低资本成本、采取最优的筹资模式就成为当前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核心。

二、上市公司资本成本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目前上市公司拥有两种主要的筹资方式:债务筹资与权益筹资, 由于两种筹资方式成本的不同, 那么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资本投资回报, 进而增加市值, 该模型主要服务于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价值创造。

(一) 债务资本成本

如果不考虑上市公司资本所得税, 债务资本成本由借贷人所要求实际报酬率, 通常与市场无风险利率持平, 那么债务资本成本与权益资本是无差异的, 则不存在优化的资本结构。然而现实的公司经营中, 是需要支付所得税, 而债务资本的利息是税前支付, 因此可以起到避税的作用、相应增加上市公司价值, 说明上市公司一定程度上的负债经营可以提高公司市值。现考虑两种主要的债务筹资方式:借贷与发行债券, 来确定债务资本成本率KD。

(1) 借贷资本成本率。计算公式为:

其中, r为借贷利率 (一般由银行借贷利率确定) , t为上市公司所得税率。

(2) 债券筹资成本率。估计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的现金流量是:债券的利息和到期本金。债券资本成本应是投资者 (债权人) 持有债券的实际报酬率, 表示为:债券的市价PD, 票面利率rA, 债券面值A以及剩余期限n的函数。上市公司所得税率为t, 税前报酬率KDb, 税后报酬率KDa, 债券的发行费用率f, 则可得:

等式右边第一个式子表示债权人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的现值, 第二个式子表示债权人购买公司债券期望的获得的投资收益 (对公司而言也是一种债券成本) 现值。在参数已知的情况下, 可以求得税后报酬率KDa:

(2) 权益资本成本。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包括投资者要求的无风险利率、投资风险溢价以及筹资费用。无风险利率反映了投资者资本的借款利率, 而投资风险溢价则说明了投资者要投资上市公司的理由, 这两项组成了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报酬。投资风险溢价与资本市场运行状态、上市公司市值高低有关, 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投资者行为分析加以确定。假定权益资本成本率为KS, 股利为g, 权益资本筹资费用率为CS, 则

通过上式可以发现权益资本收益由于是税后利润支出, 所以无法获得避税价值。

三、上市公司最优筹资模型构建

(一) 模型基本假设

首先, 在负债比率达到一定限值之前债务成本率KD是保持平稳的, 这种假设基于较低的债务率是不存在上市公司无法偿还的破产成本。当企业债务比率过高时, 上市公司会陷入财务危机, 增加债务资本成本, 降低上市公司市值。破产成本包括上市公司清算或重组所付出的法律与管理成本, 上市公司为挽救高负债危机或避免破产所支出的维持正常经营的额外成本, 以及高负债危机下债权人为规避上市公司损害债权人利益行为所支付的增加的委托成本。破产成本的存在, 债权人会要求更多的借债回报率 (也可以看成风险补贴) , 表现为负债比例超过一定限值时债务资本成本率增加的现象。

其次, 高比例负债的财务困境同样也会导致权益投资者要求更高的风险报酬率, 因为财务困境或破产风险可能会侵蚀到股东的股本价值, 负债比例越高则越需要较高的回报率, 即权益资本成本来维持投资信心与投资行为。此处, 也假定负债比例超过某一限值时, 权益资本成本率开始增加。

最后, 假定上市公司某阶段的资本筹集额度是固定的, 由债务与权益资本共同构成。假定权益资本成本率比债务资本成本率更早出现增加的状态, 这是因为破产清算时债务比股权具有更大的优先权。

(二) 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最优筹资模型

基于基本假定, 可得债务资本成本率、权益资本成本率、加权资本成本率与债务比例之间的关系, 如图1所示。

图1中λ表示公司负债率, λ1与λ2分别表示权益资本成本率变动与债务资本成本率变动所对应的负债率。

当λ<λ1时, KS与KD是不变的分别为KS0、KD0, 即不随负债率变化而变化。加权资本成本率KC为:KC=KD0·λ+KS0· (1-λ) , 整理得KC=KS0-λ (KS0-KD0) , 因KS0-KD0>0, 所以增加λ值, 即可降低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率。说明, 在这个阶段, 两种筹资方式的成本率都是不变的, 并且债务资本成本小于权益资本成本, 用债务替代等量权益资本总会降低总资本成本, 如图1中的阴影区, 该阶段增加债务资本份额总是有利的。

当λ1<λ<λ2时, KD是不变的但KS随着负债率增加而增长, 假设KS增长率为准 (λ) , 则加权资本成本率KC为:KC=KD0λ+[1+准 (λ) ]KS0 (1-λ) , 等式两边求微分得:

上式右边, 第一部分表示增加负债所导致的债务资本成本率权重份额增加值, 第二部分表示增加负债导致KS的增加, 进而产生的权益资本成本率权重份额增加值, 第三部分表示负债增加导致权益份额减少, 进而产生的权益资本成本率权重份额减少值。当△KC=0, 说明负债率继续增加, 债务份额增加与权益资本成本率增长的影响, 大于权益资本份额减少的影响, 于是△KC>0, 说明负债率继续增加会导致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增加;反之, 当△KC<0时, 增加负债率会降低资本成本。因此, △KC=0意味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如果△KC<0则应继续增加债务资本份额, 所以在该阶段, 可能达到资本结构最优, 也可能不是最优并需继续增加负债率。

当λ>λ2时, KD与KS随着负债率增加而增长, 定义两者增长率分别为φ (λ) 、准 (λ) , 则加权资本成本率KC=[1+φ (λ) ]KD0λ+[1+准 (λ) ]KS0 (1-λ) , 等式两边求微分得:

上式右边, 第一部分表示增加负债会引致KD的增加而产生的债务资本成本率权重份额增加值, 第二部分表示负债额增加导致的债务资本成本率权重份额的增加值, 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的含义与λ1<λ<λ2情况下相同。当△KC=0意味着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上式也说明当负债率比较高时, 资本成本增长的可能性愈来愈大, 而至始至终只有一种降低成本因素:负债增加导致权益份额减少, 利用权益成本高于债务资本成本的这种替代性, 来实现资本总成本减少。

以上分析表明, 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率与资本总额无关, 而只与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的成本率有关, 且最优资本结构的负债率是图中λ*, 即△KC=0对应的负债率, 令最优资本成本率为K*C。

四、结论

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 上市公司如果要持续获得资本支持, 最大化股东收益, 以及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与行业竞争力, 必须将公司的管理方式转变成为价值管理。通过分析, 得出上市公司市值提升的短板与关键在于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与最小化筹资成本, 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上市公司最优筹资模型, 指出在不同类型资本的成本变动率条件下, 上市公司最优的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比例的调整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国芳:《市值:资本新标杆》, 《市值管理》2007年第1期。

[2]施光耀、邵永亮:《市值管理时代悄然来临》, 《董事会》2007年第11期。

[3]吴夕晖:《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探讨》, 《消费导刊》2009年第5期。

[4]伍华林:《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研究》, 《经济导刊》2007年第11期。

[5]程林:《财务视角下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对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6]房安:《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及研究》, 《当代经济》2009年第10期。

[7]韩华、唐菲、赵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第6期。

[8]李亚兵、郭华勤:《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财务分析--来自旅游行业的实例》, 《财会通讯:综合 (下) 》2011年第5期。

上一篇:中学生单词记忆方法下一篇:播种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