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的应用与管理

2024-05-15

留置针的应用与管理(精选12篇)

留置针的应用与管理 篇1

现代医疗护理活动日趋复杂, 各种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越来越多, 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基础, 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静脉留置针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对患者穿刺次数等优点[1]。危重患者常需同时输入多种药物, 且患者需要床旁监护仪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 传统的输液针, 难以满足需要, 故多选择静脉留置针。但由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较长, 易发生静脉炎、管道堵塞等并发症以及脱管、自行拔管、致出血等意外, 护理投诉时有发生。为保证护理安全, 我科于2009年1月开始对静脉留置针实施安全管理,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安全管理方法

1.1 对患者认真履行告知义务

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前, 护士需做好充分的解释工作, 告诉患者操作的目的、配合要点、留置期间的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 交待患者及家属切勿自行拔管和勿按压、摩擦和碰撞留置针局部, 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 防止穿刺点污染;静脉留置针穿刺肢体及部位, 勿过多活动, 以免肌肉收缩、挤压, 使血液倒留, 导致血流凝结堵塞等。

1.2 加强培训, 规范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

为提高护士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科室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学习, 观看操作录像, 对新护士入科室, 把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作为岗前培训和考核达标的内容之一。穿刺时, 应尽量选择相对粗质、弹性好、静脉回流好的血管穿刺, 规范静针角度、送管技巧、固定方法。应熟练掌握留置时间标注、封管液的选择、封管的方法、贴膜更换、留置期间维护、堵管后的处理及操作后的教育等。护士长定期跟班检查, 标准的执行情况, 并将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

1.3 加强管理, 建立和完善静脉留置针护理规章制度

检查静脉留置针有无脱管、堵管, 穿刺部位有无污染、渗漏、出血及静脉炎征象, 并建立《静脉留针护理登记本》, 记录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床号、姓名及穿刺时间、留置部位、穿刺者、封管时间、拔管者、拔管时间、拔管时局部情况等。对昏迷、躁动、精神异常、理解能力差的患者, 必要时用绷带、夹板妥善固定, 防脱管导致出血等护理意外。夏天天气炎热, 出汗多, 易发生静脉炎及脱管, 应按需更换贴膜。

2小结

通过加强对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规范护理行为, 使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和输液渗漏的发生明显减少, 减少了护理投诉, 提高了护理输液质量。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翠丽.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J].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 (2) :84.

留置针的应用与管理 篇2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减少液体外渗,不易脱出血管,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有利于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轻护士的工作量等优点。操作注意要点

1.1合理选择血管

选较粗、直、富有弹性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

1.2 操作要熟练

(1)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碘酒、酒精),范围(8cm×8cm以上)。(2)使用前应松动外套管(转动针芯,以便送套管和拔针芯时顺利进行)。(3)留置针进针的角度以15°~30°角为宜,进针的速度宜慢,应直接刺入血管。(4)注意送管的时机、手法:进针后注意观看回血腔,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mm,右手固定针芯将针尾稍抬起,此时是送管的最佳时机,切忌见回血后立即送管,左手拇指与食指持外套管柄将套管缓慢送入静脉,送管时在皮肤外只留3~4mm长,这样既不容易折转,也不易使软管脱出。(5)退针芯的方法。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退出针芯,放开调节器,观察液体滴注良好,针头部位不肿,用专用胶贴固定,调好滴数。

1.3 封管液的选择肝素为一种酸性粘多糖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采用肝素溶液封管在体内体外均具有强抗凝作用。临床上常用小剂量肝素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静脉留置用肝素封管液对于出凝血机制正常病人是安全的。饶庆华等采用生理盐水封管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理盐水封管后9~30h的输液针头无血栓形成证明生理盐水可用于一般病种病人的封管但对于特殊病种如病情危重、心力衰竭、酸中毒者由于病人发生了区域性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加使用肝素比生理盐水封管效果好。另外用生理盐水封管免去了加药程序减少感染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病人的出血倾向扩大了血液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范围。

1.4 封管的方法

每8h封管1次。输液完毕,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3~5mm,缓慢推注封管,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快推注完后再拔针,使血管内压力和留置针内压力趋于平衡,使封管液充满留置针内,可防止回血现象发生,起到抗凝作用,避免了堵管发生。封管时若封管针头全部刺入肝素帽内,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封管内,导致凝血堵塞。另外受重力作用,四肢下垂时,远端静脉血流缓慢,血液滞流甚至倒流,也可导致套管尖端血凝而堵塞,影响留置针的留置天数。

1.5 留置时间 留置时间的研究用适量的液体注入留置针中是防止套内凝血的必要措施之一但用多少剂量的冲洗液效果最佳国内报道不一。有学者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剂量肝素封管效果研究中发现采用3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明显多于2ml肝素溶液封管留置的天数由于2ml肝素溶液含肝素量相对较少因此易发生堵管。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BD公司推荐为3~5d,最有效的期限为3d。另有对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研究发现,留置2d与7d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认为只要注重护理避免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7d是完全可行的。但是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成化学性静脉炎和小的血凝块进入血管造成堵塞留置的天数最好不超过7d。

2护理

2.1 健康教育: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2.2 观察局部反应: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性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 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篇3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75-2156(2009)04-0143-01

1 应用范围

临床应用表明,它能满足不同年龄及各种病人的长期输液、多次化疗、穿刺极度困难病人和小儿的多次输液,并且放置留置针可保留1条开放性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更有重要意义。

2 操作方法

2.1 穿刺前准备(1)穿刺前护理人员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并减少感染机会。(2)备齐用物:型号合适的留置针、透明敷贴、棉签、2%碘酊、75%酒精、胶布。(3)备好输液的药液,连接一次性输液器,排尽空气备用。(4)穿刺血管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开关节及静脉瓣,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静脉的3倍,故一般情况应选择上肢静脉,。(5)穿刺前护士要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情绪放松,穿刺时血管不致收缩,处于最佳状态。

2.2穿刺方法(1)体型瘦者,止血带要靠近穿刺点。(2)严格无菌操作:消毒穿刺者右手拇指、食指,保持针柄部位消毒状态。用2%碘酊消毒穿刺部位,再用75%酒精脱碘,面积大于10cm,要求超过固定用的透明膜面积。(3)穿刺:将排好空气的输液器针头插入肝素帽或将排好空气的输液器针头去掉,连接输液接头,排净留置针内的空气。

3 封管技术

3.1 封管液的选择 ①肝素盐水(生理盐水100ml中加入肝素钠12500单位)5ml:成人只要出、凝血机制正常均可选用。②生理盐水10ml:其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肝素钠禁忌者(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病)可选用。③原液:等渗液中加入对血管刺激性小的抗生素留在套管针内,不会引起血液pH值、渗透压改变,不致引起静脉炎。临床上肝素盐水是最常用的封管液。

3.2 封管方法①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均匀推注,推注的同时关闭小夹子,再拔针头。既可减少封管时对血管壁的冲击力,也可保持小开关至针尖部位维持正压,避免血液倒流人套管针内,造成堵管。②原液封管时,在输液结束后将头皮针退出2/3至肝素帽边缘处,打开水止,将液体快速输入或挤压茂菲氏滴管,夹住延长管,拔针。③可来福接头,输液完毕当输液器乳头与可来福接头分离时,可产生瞬间正压,将导管内的液体向前推动,避免血液回流形成血栓,减少导管的堵塞。不关留置针上的夹子,也不关闭输液器上水止,以免影响正压效果,可不封管。

4 并发症

4.1 渗漏产生渗漏的原因是穿刺不当,患者躁动,针头固定不牢或组织缺氧,末梢循环不良等。出现渗漏现象后应拔针,普通的无刺激性药物的渗漏可热敷或抬高肢体;化学药物渗漏可抬高肢体,局部冰敷,必要时行普鲁卡因局部封闭;高渗性药物渗漏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

4.2脱管产生脱管的原因是躁动,固定不牢。完全脱管者消毒按压即可。部分脱管消毒后将打折处拉直,重新固定,无菌纱布敷盖,待输液完毕后拔除。

4.3 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与药物浓度及刺激有关;机械性静脉炎与导管材料,穿刺技术有关;细菌性静脉炎与无菌观念不强,消毒范围小及不彻底有关;拔管后静脉炎与拔针后针眼没有消毒处理造成感染有关。

4.4 导管堵塞是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另一重要的并发症,通常与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选择不当或封管方法不合理,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有关。导管堵塞的预防应针对原因进行:①静脉输入高营养液体后彻底冲洗管道;②选择合适的封管液,一般用肝素钠封管液5ml,对肝素钠过敏者,可用生理盐水封管,生理盐水剂量为10ml;③封管方法正确,封管时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4.5局部皮肤过敏产生过敏的原因与患者出汗多,胶布不透气及胶布粘胶物质对皮肤刺激有关。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出现胶布范围红,有渗液,应立即更换胶布,严重者更换穿刺部位,局部涂百多邦软膏。

5 留置针留置时间

留置针在无静脉炎发生时,5d作为常规留置。每2d更换1次留置针护贴,进针处用碘伏擦拭消毒。如护贴内有渗液、渗血、出汗、空气等即予更换,操作时注意各环节的严格无菌,提高穿刺成功率。输入对血管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6 护理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护理 篇4

1 应用及护理

1.1 穿刺准备

操作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操作前应向病人详细解释操作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 争取病人积极主动配合。穿刺前还应根据病人年龄、营养状况及血管情况有个初步评估, 以明确选用留置针型号、穿刺方式和准备用物。

1.2 技术要点

①穿刺时应避免在关节、静脉瓣、肢体受伤、感染灶附近等部位操作, 瘫痪病人宜选择健侧肢体血管。通常选择较为粗、直、充盈、长度适宜留置针的血管进行穿刺, 如足背静脉网、大隐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等。②穿刺之前对留置针的尖端进行检查, 然后按照常规的方法对整套的输液装置进行连接, 之后再从穿刺点大约10 cm以上的地方扎上止血带。首先对刺穿点消毒, 把输液装置里面空气排尽, 左手将皮肤绷紧, 右手持针使针尖顺着经脉血管方向倾斜向上15°~30°进针。出现有回血情况时将入针的角度缩小, 再进针约0.2 cm。在撤走止血带之后, 右手扶住针翼, 左手沿着静脉血管的方向将整个塑料套管送入到病人穿刺静脉血管里, 将针芯拔出、固定, 标记留置时间以及放置时间。输液完毕后用5 mL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封管。

1.3 静脉留置针放置后的护理

护士应对病人及家属陪人进行健康宣教, 让其了解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和相关的护理知识。局部置管肢体应避免过度剧烈活动、肢体下垂, 穿刺部位要保持干燥、清洁、敷料贴完整等。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 应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 做好全面护理。每日用0.2%安尔碘消毒穿刺部位周围皮肤, 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 一旦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管, 根据情况给予护理。每次在对病人进行输液前, 对肝素帽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再将输液装置的针头插入到肝素帽里面来进行输液操作。注意留置针的通畅情况, 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注速度, 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

1.4 正确拔针

用左手拇指按2支棉签, 按压的同时右手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 按压2 min~3 min以预防皮下渗出。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2 讨论

静脉留置针是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当代先进科技的产物, 具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的特点。留置针在临床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医护人员和病人青睐, 原因在于静脉留置针可以随着血管的弯曲而弯曲, 不易将静脉血管刺破, 避免了病人临床治疗中反复穿刺的痛苦, 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病人的血管, 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还可随时打开静脉通道给药和静脉营养, 尤其对危重症病人, 提高抢救的成功率[1]。因此,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2]。在倡导人性化护理的今天, 要求护士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重视静脉留置针护理, 以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一流的服务, 以促进医护之间的交流和信任, 提高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应用,护理

参考文献

[1]陈宗玉, 谢明杰, 王惠.术中上、下肢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对比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6) :570-571.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和护理 篇5

[论文关键词] 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预防

【摘要】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日趋广泛,本文对静脉留置针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从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并发症,临床护理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在进行静脉穿刺留置针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静脉留置针的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用药途径,静脉输液治疗是一种高度专业技术。近几年来,静脉留置针被广泛应用,其优点明显,它导管柔软,关径粗,易于操作和固定。当患者躁动或变换时,套管针不易滑落和损伤血管。长时间留置既保证静脉通道畅通,又能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它的操作简便、输血及输液速度快、给各患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等方面能起到重要作用。现将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住院需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共320例,男189例,女131例;其中,年龄50岁以上69例,15岁以下31例。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最长7 d,最短2 d,平均4.5 d。2例发生留置针自行脱落,3例发生液体渗漏、局部肿胀,1例发生静脉炎,治疗后愈合良好。

1.2 方法

1.2.1 材料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使用留置针(18G、20G、22G、24G),3M一次性敷贴,25~30 U/ml肝素盐水,肝素帽。

1.2.2 静脉的选择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的血管,为了便于固定,应尽量避开关节。因下肢静脉较上肢静脉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首选上肢静脉,2岁以下者常规选择头皮静脉。对头皮静脉穿刺困难者可选用手部或足部静脉。选择手、足部留置者要注意固定好患儿的肢体,防止意外拉出。

1.2.3 1)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2)常规碘酒、酒精消毒后以15°~30°角直接刺入血管。

3)用无菌透明敷贴妥善固定导管,并在透明膜上记录留置日期、时间。

4)正确封管:将封管液注入静脉,一边推注一边退针,直至针头全部退出,以确保正压封管。

5)注意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静脉留置针输液法可减少穿刺的次数,有利于保护静脉;同时保持静脉的畅通,便于治疗和抢救。适用于需长期静脉输液及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2 护理

2.1 宣教

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及家属:静脉套管针的套管比较柔软,不宜损伤血管,还可保证输液安全。(二)静脉套管针可保留3~4天,从而减少患者每天进行静脉穿刺的痛苦,并能使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活动更为方便和舒适。(三)在输液过程中,如穿刺部位疼痛、肿胀,均属异常现象,应及时向护士反映,护士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或更换穿刺部位。(四)每天输液完毕后,护士会给患者做封管处理,保留到第二天继续静脉输液。(五)护士做封管处理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但穿刺的部位用力不要过猛,以免引起大量回血,影响第二天的输液。正常情况下,静脉套管针内可能会有回血情况,这不会影响患者健康和第二天继续输液。(六)如果套管针内回血量较多,请及时告诉护士,护士会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七)护士会为患者将穿刺部位妥善固定,并定期为患者更换穿刺部位的敷料。患者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干燥。

2.2 静脉留置针的观察和处理

观察有无静脉炎的发生 如穿刺局部出现红、肿、热、痛、触及静脉索等。判断静脉炎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1]:0级,无不良反应;Ⅰ级,沿静脉走向疼痛1~2 d,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无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到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3~5 d,局部发红或肿胀,静脉有条索状改变,不可触及到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5 d、局部发红、肿胀或水泡,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到硬结;Ⅳ级,疼痛不能耐受。一旦发现静脉炎、堵管、渗血、肿胀或漏液等现象,立即拔出套管针,选择其它血管重新穿刺.观察输液速度 输液过程中,根据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大,输液速度太慢,又达不到治疗目的。同时嘱咐患者或家属置留置针肢体不要过度活动,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等,以免增加静脉内压力,影响输液滴速。一旦发生上述情况,我们还可以采用25%~50%硫酸镁持续湿热敷24~36 h,局部涂抗生素软膏[2]。渗液者可在4 h后给予热敷,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吸收,并抬高患肢。穿刺周围皮肤应每天用碘伏消毒1次,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每天更换输液器。

2.3 导管的护理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使其松紧适宜,牢固美观,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叉接口,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并注意静脉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前拔管后要注意留置针肝素帽的松紧,防止使用过程中因为多次封管拔针或肢体移动而导致肝素帽脱落。强调在每次结束输液、护士离开患者前检查透明敷料的固定情况,如有松脱,立即予以更换敷料或重新固定,在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输液过程中控制好输液速度,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循环负担,引起不良反应。

2.4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并注意推注速度不可过快。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组。

2.5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留置时间越长,发生静脉血栓的几率越大,导管直径的大小与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为预防血栓形成,应根据治疗需要,尽可能选用外径小的导管,尽可能穿刺粗、直、弹性好的静脉,且置管时要求技术操作熟练,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内膜,促进血栓形成[5]。肝素帽使用时应与其平行刺入中心,减少反复穿刺肝素帽而造成微粒污染。严格控制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建议常规留置时间不要超过7 d。肢体穿刺时患者手、足应适当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讨论

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每天静脉穿刺,其操作简便、损伤小,既减少了患者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留时间长,降低了医疗费用,又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为临床输液、输血提供了可靠的通路,在急诊抢救时更能发挥优势。加之留置针外套管使用的材料具有柔软性,使患者在整个输液过程中感觉舒适。护士在使用过程中不但要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更要加强观察和护理,在每个环节上都熟练、正确,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医疗及护理质量。小结 综上所述,在进行静脉留置针操作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掌握好封管药液种类、剂量并保持正压封管;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参考文献] 10-03-13 11:03【参考文献】

静脉留置针的管理 篇6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安全管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07-02

静脉留置针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减少了病人静脉穿刺的次数,减轻痛苦,保护静脉血管,还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科在护理管理实践中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2010年l1月一2012年3月185例静脉留置针病人实施临床安全护理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1 存在的相关问题分析

1.1 导管脱出 置管前护士宣教不到位,病人活动时未进行有效的措施保护。胶布固定不规范,躁动病人未进行适当的约束等,均可导致导管脱出。

1.2 皮下血肿 护士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动作不稳等,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1.3 液體渗漏 导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外套管未完全送人血管内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可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

1.4 导管堵塞 其原因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病人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

1.5 穿刺部位感染 行静脉穿刺时,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病人抵抗力低下、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都可导致穿刺部位感染。

1.6 静脉炎 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热、肿、痛,触诊时静脉如索样硬、滚、滑,无弹性。

1.7 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久病卧床病人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留置针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

2 护理对策

2.1 穿刺前做好宣教 护士应告知病人及家属留置针应用的目的,在置管期间应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肢体过度活动,可用丝袜做成保护套套在留置针的外面,预防感染、液体渗漏、导管脱出等。睡眠时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穿衣时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疼痛。

2.2 合理选择血管 选择粗直、有弹性、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易于固定的血管。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避开受伤肢体。避免反复在同一部位穿刺,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选择上肢前臂的浅静脉。

2.3 留置针型号选择 留置针的大小依据病人病情、年龄及血管情况选用。尽量选用细、短的留置针。因小号的留置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了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可延长留置时间。

2.4 穿刺方法 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巧、稳、准。穿刺前检查留置针,将排好气的输液器针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消毒皮肤后,先旋转留置针外套管,右手持针以15度-30度角刺人血管,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1~2厘米,左手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证实在血管内后用透明敷贴将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另用长胶布固定肝素帽、针柄及延长管。

2.5 置管期间护理 护士应加强巡视,进行床头交接班,观察病人体温,穿刺点有无红肿、硬结、疼痛等,如有上述现象时应立即拔针,给予相应处理。注意保护有留置针的肢体,避免肢体下垂,以防导管堵塞。穿刺部位隔3天更换透明敷料1次。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用,滴速宜慢,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穿刺部位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血液回流,如速度较慢,可用注射器接套管针回抽小血栓,严禁推注。

2.6 封管 封管是静脉留置针留置成功的关键。可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封管,维持时间可达16h。我科用20ml生理盐水注射器接输液针头,只将针头斜面进入留置针内,右手匀速推入液体,结束时用左手中指固定针翼,拇指将滑动夹从下往上顶,夹住长导管前1/3处,确保留置管内全是封管液,有效地避免了负压的形成。

2.7 留置针留置时间 在注意保持穿刺部位的相对无菌和周围皮肤清洁的情况下,只要没有发生堵管和渗漏,留置5d是完全可行的。病人静脉炎普遍发生在置管后6d或7d,故我科将5d作为常规套管针留置时间。

3 小结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与临床护理 篇7

1 方法

应选择直而粗、柔软和富有弹性的静脉, 首选上肢近端, 再选下肢远端, 避开关节部位。选好血管并进行常规消毒穿刺点后, 打开静脉留置针包, 旋紧肝素帽, 连接输液器头皮针, 排净空气, 去除针套, 旋紧松动外套管, 松动时避免上下抽动, 以免损伤导管。左手绷紧皮肤, 右手拇指、食指持针翼, 以15~30°直刺皮肤和血管, 见回血降低角度5~15°, 再向前进穿刺针0.2cm, 然后缓慢将软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拔出针芯, 松动止血带, 打开调节器。用透明胶布做好封闭式固定, 避免透明胶布下留有空气腔, 根据需要加贴小胶布。

2 相关问题

若护士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掌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 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 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 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 把握好进针角度, 从而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病人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为避免液体渗漏, 除加强基本功训练外, 还应妥善固定导管, 嘱咐病人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 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 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不当, 病人的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有关。因此, 应加强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 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 其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热、肿、痛, 触诊时静脉如索样硬、滚、滑, 无弹性。应注意各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选择静脉尽量从血管远端开始, 力争一次穿刺成功;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 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1]。

3 注意事项

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 对于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液体量较大时, 应选择粗大静脉输入, 若从远端输入, 速度应慢, 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合理掌握套管针的留置时间, 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标准, 据临床实际应用及有关报道, 建议5d作为常规留置时间。如果液体输入不畅冲管有阻力, 局部皮肤有异常, 应立即拔管。冲管液为生理盐水, 应快速冲管, 以减少有效成分附着, 避免对局部血管刺激, 同时也避免发生软套管堵塞。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操作前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穿刺前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如遇破损或过期禁止使用。穿刺时对穿刺部位要彻底消毒, 消毒面积要大于一般静脉穿刺, 要掌握好进针速度和角度, 避免损伤静脉内膜, 保持穿刺点无菌附贴干燥,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球压迫数分钟, 并提醒病人局部防水。

4 体会

严格操作规程, 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静脉炎的发生是静脉留置针在应用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操作时应当严格无菌技术, 选择好静脉穿刺部位, 并注意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留置时间、冲管技术等。合理选择封管液, 防止堵管, 每次液体输完进行封管, 主张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 一般浓度为125u/m L, 每次注入3~5m L, 维持24h以上, 对于血液高凝状态或出血病人, 严格遵照医嘱使用封管液[2]。穿刺成功后根据病人留置期间的活动度及合作程度选择固定方法。对于活动少、合作程度好的一些重症病人用无菌透明敷贴做封闭式固定, 再在敷贴处用长条胶布与血管走行垂直方向上加强固定, 长条胶布固定位置最好在套管针送入血管内的软管上1/2处;对于活动度大, 又不太合作的病人, 则应根据病情在一般固定的同时再用物理方法适当制动。采用连续、不间断、边推注边旋转式退出针头的封管方法, 堵管率明显下降。对使用套管针的病人要建立护理书面记录, 并严格交接班, 每次封管前认真准备封管液, 正确掌握封管液浓度、量、间隔通管时间等做好宣教, 取得患者配合, 向病人讲清静脉留置针的结构, 着重告诉病人留在体内的是软管, 不会造成痛苦和意外, 消除病人每天带管的紧张心理。输液时指导病人应抬高远端肢体, 以促进静脉回流。静脉针留置期间禁止病人沐浴, 防止穿刺点感染。局部若有红、肿、热、痛则提示有静脉炎发生, 应立即拔管, 局部用50%硫酸镁冷敷, 严重者做物理治疗, 或遵医嘱输入抗生素预防感

摘要:静脉留置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 具有操作简单、给药及时方便, 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壁, 既减少了病人每天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及心理紧张, 又减少了护理人员工作量等特点。所以, 留置针在我科静脉给药时广泛应用, 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体会

参考文献

[1]庞溯摈, 郭冬梅, 蒙国照, 等.静脉留置针对血管物理刺激与静脉炎关系的实验研究[J].护理研究, 2003, 17 (9) :502.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篇8

1 正确留置静脉套管针

1.1 操作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操作前应向其说明操

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 消除患者的顾虑和紧张情绪, 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1.2 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留置针型号

操作时要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血管情况选择血管, 一般选择与肢体纵轴平行、长度在2.5 cm以上、弹性良好、无静脉瓣的可视血管为最佳穿刺血管。成人选择血管的顺序一般为:前臂中段→手背→手腕→手肘,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 因为下肢血液循环较差, 易发生血栓、静脉炎。选择留置针的原则是在满足患者输液要求的前提下, 选择最小、最细的导管[1]。

1.3 正确的穿刺方法

在穿刺处上方10 cm处扎止血带, 2%碘伏消毒2次, 消毒范围为直径8 cm以上, 待消毒剂完全自然干燥后, 左手绷紧皮肤, 留置针外套管放松, 针尖斜面向上, 以15°~30°进针, 见回血后调整穿刺角度为10°左右顺着静脉走向将留置针推进0.5 cm~1 cm, 抽出针芯。遇有无法确定针尖是否刺入血管时, 可先将针芯拔出少许, 松止血带, 让液体滴入少量, 如静脉滴注通畅, 局部无肿胀隆起, 可再沿血管方向平行推进软管。

1.4 妥善固定

采用与留置针配套的透明胶贴固定, 使其松紧适宜, 牢固美观, 保证针尖不扭曲、不折叠, 再用填写好日期的胶布固定三通接口, 为换药、拔管提供依据。

2 重视冲管和封管方法

2.1 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的药液冲入血管, 避免药

物刺激局部血管, 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方法:生理盐水5~10 m L用注射器推注, 采用推一下停一下的脉冲式手法, 使生理盐水在导管内形成小旋涡, 将附着在导管壁上的药液冲洗干净, 避免药物刺激血管。

2.2 封管是套管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可延长置管

时间, 防止置管并发症发生。封管通常应用于静脉输液结束以后, 用等渗盐水或肝素溶液正压封管。封管时应缓慢推注封管液, 封管液推入过快, 用力过猛可使血管内压力剧增, 管壁通透性增加, 容易引起外渗、肿胀。封管过程中先将针头拔出至仅剩针尖, 推注封管液剩0.5 m L后, 一边推一边拔出针头, 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 避免血液反流、凝固阻塞针头。留置针的小开关关闭位置一定要靠近套管针延长管的起始部, 这样就不会使血管内血液倒流至套管针内, 避免凝血堵管。输液过程中液体输入不畅时, 应用注射管抽取肝素封管液2~3 m L连接输液, 回抽凝血块, 切勿直接推入或用力挤压输液管, 以防小凝血块挤入血液循环而发生栓塞[2]。

3 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注意事项

3.1 在使用套管针进行输液时, 应有无菌观念, 严格执行

无菌操作技术。留置套管针时, 每周更换透明敷贴2次, 同时进行皮肤消毒。发现穿刺针眼处有渗血、渗液时, 应立即重新消毒, 更换敷贴。

3.2 留置套管针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一般情况下, 能

扎上肢, 不扎下肢;能扎健侧, 不扎患侧。另外, 穿刺时应选择较粗的血管, 避免选择靠近神经、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套管针在血管内留置时间一般以 (5±2) d为宜, 太长可导致套管针机械性损伤血管壁而形成血栓等不良反应。

3.3 对于长期输注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应充

分稀释, 同时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保护血管。保护好留置针肢体, 尽量避免肢体下垂, 以防血液回流阻塞, 每次输液前后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有无红、肿、热、痛等情况。

4 护理体会

4.1 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

对静脉留置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既满足了患者的知情权, 又促进了护患互相沟通和理解, 融洽了护患关系。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 让其了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 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 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等, 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4.2 掌握熟练的操作技巧, 提高穿刺成功率

操作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穿刺点以无菌敷贴覆盖, 牢固固定套管针, 输液管长短适宜, 正确冲管封管。

4.3 加强巡视, 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1) 输液过程中, 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以及局部炎症反应等, 一旦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 应立即拔管, 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2) 观察输液是否顺畅。为避免液体渗漏, 护理人员应加强基本功训练, 妥善固定导管, 嘱患者避免留置针肢体过度活动, 同时注意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

5 小结

静脉留置针技术日趋完善, 其明显的优越性体现在: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维持血管通路, 利于紧急抢救;减少了护士穿刺操作的次数, 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人员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其使用技术并做好观察和护理,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0, 15 (10) :617.

小儿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篇9

1 临床应用

1.1 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

穿刺前对患儿血管进行评估, 尽量选择粗、直、充盈好、血流快、易固定的血管。1岁以内小儿头皮静脉丰富, 可选用颞浅静脉、额正中静脉、耳后静脉, 表浅易见、不易滑动, 不影响患儿活动, 易于固定。较大年龄的患儿可选用手背静脉、桡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急救危重患儿、长期输液、周围静脉不易留置静脉留置针的患儿, 可选用颈外静脉或股静脉留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儿尽量不选择下肢静脉, 因下肢静脉瓣较多, 同时远端的静脉血流缓慢, 易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特殊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置留置针, 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 加快血液回流, 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中滞留的时间, 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得出:从留置静脉上判断颞浅静脉、手背静脉留置效果更好;从年龄上判断新生儿和5岁以上患儿留置效果更好。

1.2 穿刺方法:

操作前仔细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好, 以及有效期、型号、套管与针是否完好, 导管与边缘是否有粘连。穿刺前应转动针芯, 以便送管和拔针芯顺利, 做好穿刺前物品的准备工作, 选好穿刺血管后, 常规碘伏消毒皮肤2次, 范围在8 cm左右, 剃除穿刺部位周围毛发10 cm左右, 用湿毛巾擦掉散落的毛发, 充分暴露血管和胶布固定。穿刺时尽量选择粗直、弹性好、不易滑动的血管, 应避免关节及皮肤不完整的地方。穿刺时当针头进入血管见回血后先用手固定, 再抽出针芯, 先缓慢试推液体, 如针头部位不肿起, 再边推注液体边送管, 因为小儿血管较直的部分短, 见回血再进针容易刺破血管。然后用4 cm的3M透明贴以穿刺点为中心固定留置针, 固定时注意敷贴的紧密、平整。并在留置针处贴胶布注明留置日期和时间。

1.3 掌握正确的封管方式:

掌握正确的封管方法, 可以避免血液回流, 发生堵管, 采用肝素封管, 会发生血液流到管腔的现象, 要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输液结束, 用3~5 m L无菌生理盐水缓慢推注, 边推边退针头, 以正压封管, 也可以用肝素液封管, 将12500 U的肝素钠加入100 m L的生理盐水中, 每次输液结束抽取3~5 m L进行封管, 剩余的可以放入冰箱恒温储存, 可以放置1周。次日输液时, 用生理盐水自肝素帽处分开, 常规消毒, 再连接输液管头皮针即可。

2 临床护理

2.1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穿刺前向患儿及家长做好宣教,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介绍留置针的相关知识, 取得信任合作, 让家长合理保护, 注意看护, 防止患儿不慎拔出留置针, 避免碰撞。在使用留置针期间加强巡视, 引开患儿注意力, 睡觉时不要压迫针头, 必要时约束双手, 防止抓脱。让家长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并协助护士密切观察, 以便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1]。

2.2 心理护理:

首先, 保持病室清洁明亮, 护士衣装整洁, 创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因患儿心理因素以及情绪变化可造成血管收缩, 应积极帮助患儿消除紧张情绪。穿刺时态度和蔼, 以消除患儿的恐惧感, 尽量减少哭闹、减轻痛苦。技术熟练。穿刺后告诉患儿家属静脉留置针可避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 应牢固固定, 保持穿刺针周围的清洁和留置针的无菌, 防止导管脱出、脱节、扭曲。

小儿静脉穿刺比成人有较大难度, 要求操作时一定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 集中精力, 沉着镇静。要有良好的忍耐力和自我控制力, 患儿哭闹时, 家长心情紧张, 心疼孩子, 激动的情绪会干扰护士操作, 此时要用自己的爱心和宽容心, 理解和宽容患儿家长的语言和行为, 用温和的语言化解家长的不安情绪。其次, 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2.3 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

留置过程中无静脉炎时, 常规留置3~5 d, 可视患儿的具体情况延长1~2 d, 一般不超过7 d, 以免药液长期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观察留置针固定是否牢固, 小儿生性活泼好动, 且自我保护能力差, 应避免留置肢体过度活动, 防止留置针脱落现象, 应向患者家属讲解有关留置针的护理常识。每次输液前后都要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行走方向有无红、肿、热、痛等现象, 并询问患儿有无疼痛与不适, 如有异常情况, 应及时拔除留置导管并作相应处理。每次输液前常规消毒肝素帽胶塞先抽回血, 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导管, 如无回血, 冲洗时有阻力, 应考虑留置针堵管, 此时应立即拔除留置针, 切不可用注射器使劲推注, 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入血管, 造成栓塞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如果是下肢的静脉留置针尽量让患儿保持水平位或斜坡位, 以减少重力回血, 尽量让患儿保持安静减少哭闹。

2.4 小儿留置针留置期间的卧位护理:

(1) 输液睡眠时避免长时间压迫置管区, 致血液流动缓慢; (2) 四肢应用静脉留置针期间, 家长看管患儿适度活动, 避免过度外展、旋转、抓挠、揉搓, 致导管对血管内壁机械刺激。

2.5 封管的护理:

患儿每次输完液先用3 m L生理盐水冲管, 再用2 m L肝素钠配置封管液。推注时动作要轻, 用力均匀缓慢注入, 以免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封管时边退针头边推注肝素液, 肝素帽内不留空隙, 已达到管内充分肝素化。在使用静脉留置针的过程中, 要注意在每次输液接管前必须认真检查, 肝素帽有无松动和异常, 若延长管内有回血, 注意其颜色, 如色鲜红并远端渐淡, 未肝素化的血液, 可直接连接输液管进行输液, 若回血色暗, 无稀释状, 应慎重, 且勿强行推注。

3 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3.1 静脉炎的护理: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并发症, 非正常原因拔管占45.9%[2]。护理人员应注意各环节的严格无菌, 选择较粗血管, 避开关节, 尽量一次穿刺成功, 妥善固定。操作时动作轻柔, 合理安排输液顺序, 先输刺激性、高渗性液, 再输非刺激性, 最后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

3.2 药液外渗的护理:

为防止药物外渗发生需加强护理人员基本功训练, 提高操作水平, 还应注意妥善固定导管, 避免碰撞置管局部, 可用手按揉局部, 避免穿刺肢体过度活动, 如发现药物外渗, 立即拔管, 拔管后局部用25%~50%硫酸镁湿敷。

3.3 皮下血肿的护理:

皮下血肿发生主要是由于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 技术不好, 操之过急, 动作不稳, 往往容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穿刺者应熟练掌握技术, 穿刺时动作应轻、稳、准,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 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简单, 套管柔软, 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3]。留置针的使用极大方便了儿科临床用药, 为严格用药时间提供了有利条件, 也减少了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痛苦和恐惧, 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及因穿刺失败带来的护患纠纷。操作静脉留置针前, 应根据患儿的病情、治疗目的、药液的性质,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及留置针, 并在封管时选好封管的药液和封管的方法, 以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延长保留时间。只要做到严格查对制度及无菌操作, 各班次密切注意穿刺口及局部皮肤的病理变化, 做到及时处理。恰当合理的固定、合理化封管, 就可以延长留置时间, 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韩美珍.合理选择留置针在儿科患儿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7C) :1923-1924.

[2]郭俊英, 付晓红, 刘艺, 等.改进静脉留置针留置方法的效果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 (17) :1545-1546.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问题与对策 篇10

1 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

1.1 封管液

自静脉留置针应用以来, 临床上常规应用肝素稀释液封管, 防止静脉套管针内血栓形成, 保证下次输液通畅。但肝素用量过大、次数过多, 势必引起出血倾向;肝素用量过小, 则会发生堵管, 从而影响留置时间。

1.2 封管方法

封管针头若全部插入肝素帽内, 封管液推注完后再退出针头, 会使血液随拔针时的负压倒流入套管内, 导致凝血堵管。另外, 受重力影响, 四肢下垂时, 远端静脉血流缓慢, 血液滞留, 甚至倒流, 也可导致套管尖端血液凝固堵管, 从而影响留置时间。

2 使用静脉留置针最常见的并发症及发生原因

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静脉炎, 静脉炎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2.1 与穿刺部位有关

远端发生静脉炎的几率明显高于近端, 下肢高于上肢。可能与下肢静脉瓣多, 远端血液回流缓慢, 血液在血管内滞留, 易形成血栓有关。

2.2 与输入药物的性质及液体量有关

输入刺激性药物及高渗性液体, 特别是液体量每日超过1500ml的, 易引起静脉炎。因为刺激性药物或高渗性液体进入静脉后, 刺激血管壁, 引起血管收缩与痉挛, 病人感到疼痛、麻木, 以至于静脉变硬, 呈条索状, 严重时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当快速输血时, 血液有形成分粘附于血管壁使管腔狭窄, 由于失血失液血液浓缩, 静脉血流变慢, 也易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2.3 与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有关

留置时间越长, 静脉炎发生率越针在血管内来回移动, 机械损伤血管内皮及刺激性药液对血管内皮的进一步损伤, 使血小板在受伤部位及血管尖端聚集, 随着留置时间延长, 血栓形成, 发生静脉炎。

3 影响静脉留置针使用的其他原因

3.1 年龄因素

14岁以下者, 留置针易脱出, 这与患儿躁动不配合有关, 尤其是2~5岁患儿活泼好动, 留置针不易固定;而15~59岁患者, 因影响日常生活及活动, 多数不乐意使用;只有输液量大、血管条件不好的患者, 由于畏惧重复穿刺的痛苦, 而选择了留置针。

3.2 季节因素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 患者出汗多, 留置针的保护膜因汗液的浸湿极易脱落, 导致留置中断。而其他季节由于温度适中, 患者出汗较少, 留置针的保护膜与皮肤结合紧密, 留置效果较好, 患者乐于接受。

4 对策

针对以上这些影响因素, 在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应做到以下几点。

4.1 加强健康教育

告知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目的、意义, 取得信任, 积极配合。告知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1) 输液期间将远端肢体抬高, 促进静脉回流; (2) 清理导管周围皮肤, 保持皮肤干燥和衣服清洁, 肢体活动幅度不宜过大, 严格固定套管针; (4) 留置针期间, 禁止沐浴, 防止穿刺点感染、蔓延。若穿刺点出现红、肿、热、痛, 则提示有静脉炎的可能, 立即拔出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或呋喃西林液持续冷敷, 重者行物理治疗, 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

4.2 合理选择封管液及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

外周远端血管相对较细, 血液回流缓慢, 受体位下垂影响及重力作用, 易使血液倒流入套管内, 因此, 主张采用肝素钠稀释液封管, 安全、可靠、不易堵管。只要出、凝血机制正常的病人, 采用高浓度肝素钠封管, 每次注入3~5ml, 维持时间可达24h以上。封管时, 将针头斜面插入肝素帽内, 均匀缓慢地推注封管液, 边冲边往外拔针头, 最后将剩余封管液全部注入软管部分, 然后从肝素帽内拔出针头, 这样套管针内不留潜在空隙, 血液不会回流至软管部分, 避免血栓形成, 达到正压封管的目的。

4.3 严格掌握静脉留置针的适用范围

对于输液量少、自身血管条件好的病人, 无需使用静脉留置针。对于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药物刺激性强、自身血管条件不好的病人, 应使用留置针, 选择血流速度快、走向直而粗大、远离关节和静脉瓣的血管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由于远端发生静脉炎的几率高于近端, 下肢高于上肢, 所以尽量避免在手背、手腕、下肢、踝部置静脉留置针, 以免引起静脉炎。

4.4 正确输入药物和液体

根据药物性质与输液量来调节输液速度。对于刺激性强的药物或输液量较大时, 选择粗大的血管输入。若从远端静脉输入时, 输液速度宜慢, 使药物充分稀释, 以减少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及液体对血管壁的侧压力。用药顺序上是先输入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 后输入等渗或刺激性小的药物。输血浆、全血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 输完后用生理盐水快速冲管, 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 保持套管通畅。

4.5 护士进行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时,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皮肤

消毒时应用碘酒、酒精不宜过多。静脉留置针的保护膜应视污染情况随时更换, 天气热时可勤更换保护膜, 天气凉时则不必更换太勤, 减少保护膜更换次数和脱出、肿胀的发生, 延长了留置时间。对于儿童, 应做好留置针的固定, 确保留置效果。

5 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仍会遇到许多问题, 如果操作中能按照以上几点要求去做, 则可明显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几率, 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同时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使病人的治疗和抢救及时准确进行, 挽救病人生命, 促进康复。

摘要:静脉留置针因其操作简单, 有效减轻病人痛苦, 受到患者欢迎而在临床广泛使用。在使用中发现, 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易发生静脉炎, 留置时间过短而导致留置中断。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大降低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魏晓兰, 孔凡玲, 金敏.高血粘度患者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相关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4, 19 (5) :391-393.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篇11

操作过程

血管的选择:选择较为充盈、粗直、长度适宜的血管,如肘正中静脉、前臂贵要静脉、颈外浅静脉等大静脉[1],尽量不使用患者手背静脉;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不宜选用下肢静脉。

留置针型号的选择:临床上应选用较粗的静脉和较细的静脉留置针,这样套管部分与血管之间有一定量的血液边流,可减少套管与血管内壁接触的机会。降低静脉炎的发生,可相对延长留置时间[2]。

穿刺方法: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穿刺部位消毒范围宜8cm以上,2%碘酒消毒待干后方能用75%酒精脱碘2次,针头与皮肤呈15°~30°进针,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顺着静脉的走向将针头推进0.5~1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套管送入血管,同时抽出针芯。

封管方法:临床上常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肝素钠封管液(1支肝素1.25万U稀释于125~1250ml生理盐水中),目前认为肝素液封管优于生理盐水,因肝素液具有抗凝作用;但对于不宜使用肝素钠的患者以及两次输液时间较近的患者,可选用生理盐水。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头内先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使留置针腔内充满封管液;每隔6~8小时冲管1次,稀释的肝素溶液可维持12小时。

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置管前的宣教:应向患者讲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方法,告知患者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3],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避免碰撞或用手按揉,洗漱、淋浴时防止局部进水引起感染。

穿刺部位的护理: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用无菌胶布固定,写上穿刺时间,每日换贴膜,用0.5%络合碘棉签消毒穿刺点周围皮肤,由内到外,消毒3次,消毒直径大于贴膜直径。

输液中的护理:每次输液前先抽回血,再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输液前后,均应检查穿刺部位及静脉走行方向有无红肿,并询问患者有无疼痛与不适。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必要时予以硫酸镁湿敷[4]。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

封管的护理:常规消毒肝素帽,抽有封管液(生理盐水或肝素液生理盐水)的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用夹子将留置针硅胶管夹好。在输入高营养液或高渗液等对血管刺激性大的液体时后要彻底冲管,保持套管针通畅。

拔针的护理:拔针时应取无菌棉签放于穿刺点正方,迅速拔除留置针,同时按压穿刺点直至无出血,一般应>5分钟。按压不当亦可导致局部瘀血疼痛,而且可能造成血管壁损伤,妨碍血管修复,影响再次穿刺。

讨论

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护理操作常规,不断的提高穿刺技术,做好周密的预防措施,并与患者做好沟通,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在使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输液管理,时刻巡视,及早发现,持续保持静脉通路,提高护理效率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淑华,王建荣,潘庆联,等.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19.

2彭翠香.两种型号留置针在普外输液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00,15(10):617.

3王志红,周兰姝.危重症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4岳立萍,周立,席淑华.外周浅静脉输液技术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S):73-74.

留置针的应用与管理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3年2月我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新生儿80例, 男42例, 女38例;入院日龄15 min~10 d, 平均3 d;体质量1 175~3 268 g, 平均 (2 135.0±478.0) g;其中新生儿窒息复苏20例, 新生儿感染伴高热7例, 巨大儿6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3例, 新生儿硬肿症13例, 早产儿10例, 新生儿肺炎1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将80例新生儿分为外周静脉组和胸腹部静脉组各40例, 2组新生儿在日龄、性别、出生体重、喂养方法、病情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操作方法

留置针采用BD公司生产22~34GY形留置针, 3M敷贴覆盖, 注射器抽取5 m L盐水连接头皮针, 将针头刺入留置针肝素帽内, 排尽空气备用。将患儿平躺在开放式远红外线辐射台上, 注意保暖, 在要穿刺的一侧胸腹部下垫软枕, 稍抬高, 暴露胸腹部皮肤。选择胸肋骨周围粗、直、弹性好的静脉, 由2名穿刺水平高的护士配合穿刺;在此处穿刺受胸腹部上下起伏的影响不大, 对进针的深浅比较好把握易成功。局部用安尔碘消毒, 直径在8 cm以上, 将针芯柄与留置针三通处重叠, 左手中指、拇指绷紧穿刺处皮肤, 呈向心方向穿刺;右手持针柄, 在吸气末以10°~15°角从静脉上方缓慢刺入皮肤[2]。见回血后降低角度, 大拇指将针芯柄勾起, 示指抠起针芯柄使其退出少许, 将软管缓慢送入, 用注射器抽吸见回血, 拔除针芯。以穿刺点为中心, 再次消毒后, 针座下垫小棉球, 再粘贴3M敷贴固定, 注明穿刺日期、时间、责任人。2组患儿封管方式相同 (采用10 m L注射器抽生理盐水脉冲式封管)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在临床上由于新生儿血管细, 管壁薄, 喜哭闹及四肢上下运动, 易引起血管脱落, 打折、渗漏等, 缩短了留置时间, 多次穿刺易对外周血管造成破坏[3]。中心置管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技术要求高, 在基层医院尚未开展。为了满足临床的需要只好选用较少采用的胸腹部静脉穿刺, 以保证治疗需要, 实践证明其确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3.2由于分娩不顺利导致窒息、硬肿症、皮肤发绀、感染、外周血液循环不良、水肿、烫伤、巨大儿等情况增加了穿刺难度, 多次穿刺不成功既影响治疗效果, 还易危及新生儿生命, 引起不必要的护患纠纷[4];而新生儿胸腹部静脉丰富表浅清晰, 走行直, 易操作和固定。临床上常选择脐以上静脉进行穿刺, 此处静脉充盈度好。本文结果显示采用此静脉穿刺成功率高, 留置时间长。在外周静脉不宜进行穿刺时, 其可作为临床静脉穿刺的首选。

3.3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严格无菌操作,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每班严格交接班, 观察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外渗, 软管脱出等;敷贴潮湿或使用3 d后, 及时消毒更换;发生外渗及时拔除留置针, 涂以喜疗妥进行局部按摩;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苍白甚至坏死等情况, 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刘志红, 温芳芳.小儿胸腹部静脉留置在小儿外科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5, 25 (5) :652-653.

[2]左大可, 高兴玲.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 1995, 10 (4) :45.

[3]林彩杏, 陈梅花.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静脉营养液输注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 2012, 8 (24) :86-88.

上一篇: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下一篇:茶文化旅游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