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留置引流(通用12篇)
胸腔留置引流 篇1
自发性气胸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支气管哮喘等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 其次为原发性气胸, 即无明显基础肺疾病, 由脏层胸膜下 (多在肺尖部) 肺大疱破裂所致, 多见于瘦高体型男性青年[1]。目前, 气胸治疗多采用气胸针穿刺抽气法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其中, 胸腔闭式引流术多采用普通硅胶管作引流管, 病人往往痛苦大。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科改用深静脉留置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应用深静脉留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14例, 均为男性;年龄16岁~35岁;均为自发性气胸。
1.2 器械与用物
深静脉留置管采用单腔, 16G, 1.7 mm×20.0 mm的导管。水封瓶为TH-I型一次性水封瓶。另外需要延长管1根, 玻璃接头1只, 3M透明贴膜若干张, 利多卡因5 mL, 生理盐水30 mL, 无菌手套、注射器等。
1.3 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与深静脉留置方法相同。一般以患侧锁骨中线第二前肋为穿刺点, 置入深静脉留置管3 cm~4 cm, 后接延长管, 经玻璃接头, 最后与水封瓶的长管连接, 操作结束后予3M透明贴膜固定。
2 结果
本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为18 h至5 d, 平均3 d;引流通畅性良好, 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治疗后肺复张效果佳, 其中9例病人2 d后复查胸片示肺完全复张;病人普遍反映用该方法治疗痛苦小, 夹管方便, 夹管后活动不受任何影响。
3 观察和护理
3.1 心理护理
由于初次气胸病人往往缺乏胸腔闭式引流知识。所以先应向病人介绍此手术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指导病人配合手术。应给予体贴关怀和安抚, 并针对其心理特点, 着重介绍本手术方式的优点及与传统手术的区别, 使其坚定信心, 以乐观的态度主动配合治疗。采用图片、实物、幻灯等工具, 采用小讲课、个别谈话等方式, 向病人介绍本手术的大致过程、置管的部位、术后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措施等。亦可介绍同种病例病人现身说法, 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3.2 肺复张情况的观察
①密切观察水封瓶, 注意有无气泡溢出及水柱波动情况, 如为液气胸病人, 则应定时记录液体引流量。②嘱病人吸氧和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有利于肺复张。③注意肺部的听诊, 如水封瓶已无气泡溢出, 且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基本对称, 则考虑肺已复张。④如病情稳定, 次日上午可夹管后送病人复查胸片以了解肺复张情况。
3.3 留置管通畅情况的观察
深静脉留置管腔细, 扭曲后易导致堵塞。尽量不使引流管扭曲, 并在引流管下垫纱布, 以减少引流管成角情况。密切观察水封瓶水柱波动, 如水封瓶无气泡溢出或水柱无波动, 则听呼吸音, 若患侧听诊呼吸音较低或消失, 则考虑管腔堵塞, 可予生理盐水20 mL~30 mL;经处理后可再通。如冲洗数次后仍无效, 可用原深静脉留置包内的导丝经消毒后予以再通。本组发生管腔堵塞1例, 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 未重新置管。
3.4 皮下气肿的观察
皮下气肿多发生于引流口的周围, 但亦可能通过疏松的皮下组织发生于颈及面部等处。在通过教会病人自己观察的同时, 护士通过望、触、问等方法, 定时观察皮下气肿的发生。如发现则及时通知医生。本组无一例发生皮下气肿。
3.5 留置管脱出
静脉保护贴膜固定效果良好, 但如用力过猛, 仍可致引流管脱出。我们在术前宣教的基础上, 术后强化宣教, 嘱病人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并用别针等将引流管与病人衣服固定, 以防止引流管无意中脱出。本组无一例因活动致引流管脱出。
3.6 感染
术后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在严格无菌操作下, 不必每天更换伤口敷料, 如有弄湿、血渍等及时更换, 预防感染发生。本组无一例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
4 讨论
近年来发表的气胸诊疗指南指出[2], 在气胸的处理中, 尚无证据表明大管比小管有更多益处。在最初的治疗中不推荐使用大导管, 但如果出现持续性气体逸漏, 则应用大导管代替小导管[3,4]。综合各种因素, 深静脉留置管为自发性气胸较佳的治疗选择。在护理上, 重视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 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护士掌握此方法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 能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使气胸病人迅速地康复。
参考文献
[1]Dov W, Vael R.Pneumothorax experience with 1199 patients[J].Chest, 2000, 117 (12) :1279-1285.
[2]李绍修, 项秀霞, 陈绍奉.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胸腔导管作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33例[J].中国医师杂志, 2004, 6 (9) :1225-1226.
[3]Baumann MH, Strange C, Heffner JE, et al.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Chest, 2001, 119 (2) :590-602.
[4]Henry M, Arnold T, Harvey J, et al.BT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Thorax, 2003, 58 (1) :39-52.
胸腔留置引流 篇2
1、体位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常置病人于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出,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2、维持引流通畅: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逆流入胸膜腔造成感染。
3、妥善固定:运送病人时双钳夹管,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应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4、观察记录: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准确记录。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引流量应小于80ML/h,开始时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红色,性质较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5,脱管处理: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7、拔管指征48-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ML,脓液小于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胸腔留置引流 篇3
【关键词】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积液;胸腔内化疗;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92-01
恶性胸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的并发症,该疾病的进展快、病情较为严重,长时间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造成损伤,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胸腔内化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在实行操作中护理工作占有重要作用[1]。为了研究其临床护理要点,现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恶性胸积液及胸腔内化疗患者,随机分组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2.89±14.64)岁;实验组60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3.74±12.82)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和常规生化、胸水检查确诊为恶性胸积液,均进行胸腔内化疗,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要点:置管前护理:在进行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前对患者的各项基本病况进行评估,评估符合者,护理人员根据具体病情向患者以及家属详细简述,同时告知引流管的使用原因和注意事项,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要提前告知,经过患者和家属同意后再进行置管。
置管中护理: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病情严重者给予吸氧等操作,在医生穿刺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医生操作,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因立即停止操作并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置管后护理:患者取半卧位处于舒适状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嘱咐患者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将引流管固定完善,避免引流管发生堵塞;护理人员每天要对引流袋进行更换,要保证整个操作的无菌性;在日常饮食上要保证患者的多服用高蛋白、多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饮食。
化疗护理:在排出胸腔液体后,顺着导管将药物注入,在导管口端改接输液接头固定在胸壁,注射药后2h,每隔15分钟变换体位,可以使药物均匀分布。
1.3评价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导管引流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时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用 X±s表示计量资料,用 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比较组间,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作用效果比较
实验组的有效率45.00%和疾病控制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26.67%和疾病控制率70.00%,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置管引流时间和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置管引流时间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讨论
临床上对于恶性胸积液的治疗,现多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与胸腔内化疗联合治疗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的临床操作简单方便,易于患者进行简单活动,治疗时间短,对患者的机体的创伤小[2]。临床上在进行操作时护理工作对胸腔积液的排除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起着关键性作用。研究表明,实验组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实验组患者置管引流时间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引流和化疗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還缓解了患者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帮助患者逐渐建立自信心对患者的心理起到了调节和保健的作用[3]。同时可以对术后易发发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地护理可以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和,进一步加快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恢复,逐渐恢复患者正常的生活状态[4]。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恶性胸积液及胸腔内化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协助患者顺利的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减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工作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春芳.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8):113,116.
[2] 任红芬.58例带侧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腔积液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193-194.
[3] 李青芳,王睿荣.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及护理[J].临床医学,2012,32(6):125-127.
胸腔留置引流 篇4
关键词: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高渗葡萄糖,难治性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多发生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的基础上, 病情重、治疗难度大且易复发。因此, 预防气胸复发是临床医师始终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中胸膜粘连法是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笔者2005年7月至2011年2月, 对因心肺功能严重不全, 不宜手术治疗, 或拒绝手术治疗的38例难治性气胸患者, 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微创闭式引流术加胸膜腔内注射高渗葡萄糖液治疗, 取得了很好疗效, 现交流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例均系经X线胸片证实为气胸的住院患者, 男32例, 女6例;年龄19~81岁;特发性8例, 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2例, 肺结核7例, 复发性闭合型3例, 复发性张力型2例, 交通性气胸6例;气胸侧肺组织压缩30%~80%;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和紫绀。26例有少量的胸腔积液, 系胸膜反应或胸膜破裂少量出血所致。以上患者经X线证实无胸膜增厚和阻塞性肺不张。
1.2 治疗方法
38例入院后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均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微创闭式引流术和持续负压吸引, 疗程3~16 d, 气胸反复发作或裂口未闭者, 继续引流及负压吸引, 待复查X线胸片肺基本复张后, 将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庆大霉素注射液16万U经引流管注入胸膜腔内, 并夹闭引流管。未见病变的8名年轻患者, 采取头低足高位, 左右翻身;有慢性心肺疾病的19例, 3例因气急随即开放引流管, 16名无明显呼吸困难患者采取不同体位, 使高渗葡萄糖混合液流至好发肺大泡的肺尖部。2 h后开放引流管, 然后继续水封瓶引流或负压吸引, 并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咳痰或吹气球,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促进患肺的复张, 但应密切注意发生复张性肺水肿的可能。注射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 一次注射药物后, 若24 h后引流管内仍有较多气体排出者, 可重复注射药物1~3次, 待肺完全复张并夹管24~72 h, 无气体排出即可拔管。在治疗期间加强抗感染治疗, 并适当加强支持和营养治疗。
1.3 结果
38例经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微创闭式引流并注药后3~16 d肺复张拔管, 其中21例注射1次, 8例注射2次, 5例注射3次, 3例注射4次, 1例经引流管注药未复张且因COPD合并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注药后出现胸痛31例, 口服芬必得1片或肌注高乌甲素8 mg均缓解;发热19例, 口服贝思口服液缓解。以上37例均随访半年, 只有1例3个月后复发。
2 讨论
复发性气胸是气胸的并发症之一[1], 由于其基础疾病导致肺功能降低, 肺泡弹性减退, 而易复发。胸腔微创闭式引流术是近年来一种微创治疗气胸的方法, 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优点多: (1) 患者无疼痛, 依从性好; (2) 费用低, 能明显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 (平均约7天) ; (3) 不存在漏气现象, 引流效果好; (4) 胸腔内注射药物行胸膜粘连术可促使脏、壁层胸膜粘连, 促进愈合, 减少复发。
胸腔内注药行胸膜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用的胸膜粘连剂种类较多[2], 属理化刺激物的有高渗葡萄糖、滑石粉、抗生素等, 属生物刺激剂的有支气管炎菌苗、卡介苗、自体血等, 属免疫赋活剂的有OK432。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理化、生物刺激及免疫赋活作用产生无菌性及变态反应性胸膜炎, 使两层胸膜粘连而阻止漏气。现在大多采用经胸膜腔引流管注射法, 有效率90%左右, 尤其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已有肺功能不全者, 对防止这些患者呼吸功能不全有一定作用。有学者将胸腔镜作为自发性气胸治疗的常规方法, 主张对长期漏气、复发性气胸, 甚至初发气胸患者行胸腔镜诊治。但受设备及条件限制, 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因此, 内科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加胸膜粘连术治疗气胸临床实用价值极高———安全、便捷、经济、实惠。
高渗葡萄糖注入胸膜腔内, 能够刺激胸膜产生无菌化学性炎症反应, 使脏-壁层胸膜发生粘连, 从而使胸膜腔闭合。本组资料显示, 胸膜腔内注入高渗葡萄糖治疗难治性气胸取得满意疗效, 有效率94%。胸膜腔内注入利多卡因后能缓解部分患者的胸痛及胸膜反应症状;注射庆大霉素, 可预防感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胸闷、胸痛和发热, 少许胸腔积液, 经处理后都能耐受及缓解, 本组远期疗效肯定, 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篇5
编辑:袁宝芳
一、目的:①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出。
二、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编辑:袁宝芳
一、目的:①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出。
二、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胸腔留置引流 篇6
【关键词】闭式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恶性胸腔积液;舒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2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入院恶性胸腔积液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分布40~82岁,平均65岁;均经过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其中肺癌25例,肺转移癌15例。采取前肋计算法,均经过X线、B超检查,积液在第4前肋以下者为少量,超过第2肋为大量,介入两者之间为中量。其中中量积液14例,大量积液26例;草黄色胸腔积液21例,血性胸腔积液19例。
1.2 方法:嘱患者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在B超定位的穿刺点于常规消毒皮肤,用2%利多卡因2~5ml自皮肤至胸膜层行局部麻醉,麻醉后,将导管缓慢刺入,当针锋抵抗感消失并见胸水流出时停止穿刺,拔出针芯,然后将导管沿导丝缓慢推入,抽出导丝留置导管。用无菌注射器试抽出胸腔积液后调整导管至胸腔积液引流通畅,夹闭导管,连接引流袋,穿刺点再次用安尔碘消毒后,用3M敷料固定。打开导管夹可见胸水流出,即为成功。
2 结果
本组无发生术后出血、感染、气胸、胸液外渗等,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效减轻病人痛苦,促进舒适。
舒适护理:
2.1 穿刺前的心理护理:
2.1.1 进行胸腔穿刺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护士应向患者讲解该引流方法的优点以及该技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关心体贴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合作。
2.1.2 告诉患者置管对治疗胸水的重要性及置管的优越性,介绍该引流方法的优点
2.2 置管时护理:
协助医生准备物品,协助患者取体位,冬天注意保暖,注意观察患者面色、口唇、呼吸、肢端情况。嘱患者配合医生,在穿刺过程中身体不可乱动,应避免咳嗽,以防针头移动而刺伤肺组织,穿刺过程给予氧气吸入,嘱患者放松,均匀呼吸,认真倾听患者主诉不适反应,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呼吸的变化,如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冷汗、血压下降或严重胸膜反应需要暂停或取消操作,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休息或作对应处理,一般经上述处理即可缓解。本组病例未出现。穿刺置管成功后,观察引流胸液的颜色、性状和引流量,留取标本静置2~4小时后除去上清液,取沉淀液送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大量胸积液1次引流600~800ml后夹管,保持引流装置各连接处连接牢固,处于密闭状态,预防医源性气胸发生。接管连接处以灭菌纱布包裹,3M胶布固定。
2.3 引流期间护理:
2.3.1 术后置患者于半卧位或平卧位,注意观察患者的脉搏、呼吸及一般情况,尤其注意呼吸的变化,必要时可给低流量吸氧。保持引流管的通畅,挤压引流管1次/4~6小时,防止引流管堵塞。
2.3.2 加强巡视病房,保持导管流畅,患者翻身或活动时勿使引流管牵拉、扭曲、受压及脱落。
2.3.3 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更换引流袋,倾倒引流液时,特别注意关闭管道,防止空气逸入胸腔。
2.3.4 加强局部皮肤护理,引流期间禁洗淋浴,擦身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引流期间隔天更换3M敷贴。
2.3.5 指导患者经常更换体位,协助离床活动,以利充分引流,注意引流袋不可高于引流口,防止逆行感染。
2.3.6 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量,积液量1次缓慢排出,一般速度不超过50ml/分,首次不超過800ml,24小时内不超过1000ml。
2.3.7 由于引流管腔及开口端孔径较小,容易堵塞可予每天用生理盐水冲管,无效时可用生理盐水加肝素钠50U注入导管内,冲洗时压力不宜过大,并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反应,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处理。
3.8 胸腔积液患者引流管无液体流出,B超证实无胸水后拔管。
2.4 引流管护理:
2.4.1 为了促进患者舒适,引流管连接方法有二:
(1)1ml注射器连接引流袋:在无菌操作下去掉活塞,针管前端乳头接中心静脉导管端,后端接引流袋。
(2)输液止血带连接引流袋:将直径约9mm的止血带剪成6.5cm长的小端,放在容器内高压消毒,使用时在无菌操作下一端接导管,另一端接引流袋。
2.4.2 保持低位引流,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袋位置必须低于胸膜腔60cm。预防引流管移位、扭曲、受压。嘱患者更换体位时动作缓慢,幅度不宜过大,预防过度牵拉引流管。加强巡视,检查导管是否受压、打折,穿刺口有无渗出,选用透明、易观察、透气性良好的敷贴。如发现敷料潮湿、污染,穿刺口局部红肿等应及时用2%碘伏消毒穿刺口,更换敷帖及灭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每周换药2~3次,当导管滑脱外移时不可重新插入外移的导管。引流完毕应用肝素盐水封管,灭菌纱布包裹肝素帽妥善固定于胸壁上。
2.5 基础护理
2.5.1 落实基础护理,保持患者安全舒适。
2.5.2 重视个性化饮食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饮食习惯,排除影响进食因素,协助患者进食,少量多餐,品种多样化,以增进食欲。
2.5.3 换位思考,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巡视沟通,态度热情主动,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并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使患者情绪平稳,积极配合。
5.4正确执行医嘱,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结果
优点:只行一次穿刺既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多次穿刺引起的脏器损伤及胸膜休克机会,中心静脉导管头部柔软,圆滑整齐,组织相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且引流形成密闭系统,可长期引流而不引起感染;可动态观察积液消失情况;还可反复留取标本。由于导管柔软、富有弹性、不易压瘪,患者感舒适,改变体位不引起疼痛,不影响引流效果;可控制引流速度,调节胸腔积液引流量,避免过多、过快引流引起复张性肺水肿;携带方便,不影响活动和睡眠,便于临床观察病情和用药,有利于患者的自我护理。在护理上,我们重视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卫生宣教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掌握此方法的护理要点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有关知识,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有效护理,使胸腔积液的患者迅速改善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了患者的舒适,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树满,史双全,朱俊平.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105例报告[J].天津医药,2006,34(6):425.
[2] 王永武,张家浴,周永新等.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系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129:61-62.
[3] 孙洪文,周华,奎宏等.微创置管引流灌注高聚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40例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0,27(1):62-63.
胸腔留置引流 篇7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2008年我科共对肺癌、乳腺癌、肠癌、恶性淋巴瘤等300例患者进行了胸腔置管引流术, 均经B型超声或X线摄片检查证实胸腔内有中等量以上的积液, 其中男180例, 女120例, 年龄30~85岁, 中位年龄70.62岁。
1.2 方法
由专业医师进行胸腔穿刺置管, 护士给予密切配合。
2护理
2.1 健康教育
置管前对患者讲解胸腔置管的目的及意义, 取得患者的配合, 指导患者在睡觉、翻身、洗澡或运动时保护好引流导管及敷料, 避免污染与脱管。
2.2 术中密切观察
在穿刺过程中,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异常反应, 若患者诉胸闷、心慌、气促或不能配合时, 要及时告知医师, 可采取暂停操作、卧床休息或吸氧等措施, 待症状缓解后再行穿刺。
2.3 放液
穿刺成功后连接1次性引流袋, 首次放液≤800ml, 控制速度为每分钟30ml, 不能过快, 防止放液过量或过快而导致纵隔摆动及肺水肿。以后每天1次, 可增加引流量,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并送检。
2.4 灌注
积液引流彻底后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再向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一般选择顺铂与白介素-Ⅱ交替使用或同期应用 (每周1次) , 保留24~48h后再放液, 使药物有足够的时间在胸腔内存留而达到治疗效果。
2.5 封管
每次引流结束后必须用肝素钠 (生理盐水100ml+肝素钠12 500U) 封管, 防止管腔阻塞。封管时应边推注封管液边退针, 推注完后再拔针, 并将管道末端用无菌敷料包裹固定于穿刺同侧背部。
2.6 管道留置
严格按置管后管道留置进行护理, 穿刺处每周换药2次, 严格消毒, 防止感染。检查置管处皮肤外管道刻度, 防止置管向外脱落, 保持管道通畅, 勿扭曲、挤压、折叠, 引流袋每天更换。可带管数月, 直到胸腔积液控制, 评价疗效后拔除置管。
2.7 观察体温
置管期间要密切观察体温的变化, 严防因置管引起的逆行感染, 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轻者给予心理疏导, 重者及时向医师报告给予相应的处置。
3讨论
胸腔置管引流与传统的胸穿引流相比, 极大地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 使其从心理上更易接受。对医师而言, 避免了反复穿刺的风险,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能更好地达到彻底引流胸水, 提高胸水控制率的目标, 在治疗上更方便易行。因此, 胸腔内置贝朗管引流恶性胸腔积液是一个好方法。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 篇8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重要手段复张时间短,治愈率高。一直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就引流管、引流瓶、穿刺部位及固定方法、观察护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探讨与改进。现综述如下。
1 引流管的选择
关于引流管的选择文献报道很多,主要有粗、细两种。粗管的特点是引流彻底、引流管不易阻塞,但因其切口大、疼痛明显、易发生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逐渐代之以中粗管或细管引流,并在材质上进行选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蕈形导尿管
贾坤林等[1,2]采用一次性蕈形导尿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总长40cm,外径1~1.1cm,内径0.8~0.9cm,管端呈蘑菇状,蘑菇状头端长约2cm,其侧壁有4~5个直径为0.5cm小圆孔,该管为乳胶管,弹性好、舒适感好,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效果好,不易发生皮下气肿及引流管脱落,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时间带管,且安全有效等优点,特别适应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气胸患者,尤其需要较长时间带管的。
1.2 改良胃管
赖善福等[3]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亢锴等[4]采用DRW型胃管替代专用胸腔引流管。其共有特点是引流管柔软、管身平滑,软硬适度,组织相容性好,可做较长时间留置。材料易获得,一次性产品,可减少污染机会。
1.3 静脉留置管
近几年大量文献报道使用深静脉留置针代替胸导管进行闭式引流取得了较好疗效操作简单,不需切开皮肤,因而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有良好的依从性,且易固定,夹管后携带方便、拔管方便、不留瘀痕;特别不受患者年龄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限制,但因其管腔细,速度慢、引流量小,易引起堵管,仅适宜交通性气胸,不宜用于张力性气胸、及伴有黏稠积液的液气胸且价格较贵,增加了住院费用,一般患者不易接受,在基层医院尚不能普及。
1.4 一次性硅胶管导管
它是一种传统型引流管,目前仍广泛使,用于胸腔积液、气胸、脓胸的置管引流,因其管质柔软光滑,弹性好、与组织相容性大,对胸壁、胸膜、肺组织刺激性小;皮肤切口小,微创,痛苦小,结合负压吸引,适宜于各种气胸的治疗。
2 穿刺方法
2.1 切开法
是传统的粗管置管法,即在局麻下切开皮肤,垂直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并刺破壁层胸膜,插入引流管,下接水封瓶,上述改良胃管、蕈形导尿管均采用此法。
2.2 套管针穿刺法
是目前最常用的穿刺法。上述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吸痰管及常用硅胶管均采用此法。
2.3 Seldinger技术置管法
在穿刺部位局麻后用深静脉穿刺针垂直进入胸膜腔,引入导丝,置入深静脉留置管,拔出导丝,引流管接至引流瓶,将引流管缝合固定于皮肤即可,过程中不需要切开、缝合皮肤。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疼痛不明显,患者易接受。
3 穿刺部位的选择
常规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部位多选择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这个部位插管操作简单、迅速、排气可靠,但是该部位引流管在上肢活动时疼痛较为明显,易脱落、易留下瘢痕。
4 导管固定方法
粗管、硬管,常规采用丝线缝合固定于患者皮肤,由于体外管道牵拉,易造成滑脱或皮下气肿,且术后疼痛明显,患者恐惧咳嗽和深呼吸运动不利于引流,易造成堵管。而弹性好的软管则采用胶布外固定法,因导管直立于胸壁,不美观、不方便,且体位受限,可将导管再盘一圈后固定于胸壁上,克服了前者的缺点。
5 引流瓶的改进及更换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标准输液瓶自行制作,郭斌就制作方法已作过详细说明,其优点在于简便、价廉,符合一次性使用,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广泛。其缺点是接触面小,易倾倒,薛淑英等发明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底部设置成正方形,其受力面积大。增加了引流瓶的稳定性。当引流瓶倾倒时,引流瓶不能滚,同时有足够的液面高度,确保良好的引流效果。
6 引流期间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并发症
6.1 疼痛
是胸腔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由于管道过粗、过硬、压迫肋间神经、或缝合处皮肤牵拉所致;一是由于腹涨后脏层胸膜触及导管顶端产生疼痛。对于前者可协助患者适当调整体位,或给与止疼药物及1%普鲁卡因肋间神经封闭,后者可将导管拔出1-2cm重新固定,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消除疼痛及烦躁情绪,帮助患者度过置管期。
6.2 胸腔内感染
多见于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局部感染,置管时间长,换药不及时或搬动时引流瓶位置过高引流物返流入胸腔所致。王俊华曾做过报道,一旦发生感染患者可出现胸疼及呼吸困难加重,体温升高、全身乏力等症状,应告知医师及时处理,行局部换药、胸腔冲洗,同时全身给予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6.3 皮下气肿
多发生于粗管引流,由于切口大、引流管阻塞或滑出胸腔,患者剧烈咳嗽致胸内压急剧增高,使胸腔内空气沿引流管进人皮下。而出现皮下气肿或头、面部、颈部的皮下气肿。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疼痛。
6.4 引流管堵塞
最常见的原因有引流管折叠、扭曲、血块、或残渣堵塞,侧孔紧贴胸壁或脱管至皮下,管道密封不严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主要看水封瓶的长玻璃管有无水柱波动,不易观察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幅度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
参考文献
[1]贾坤林,徐翠容,邓刚,等.簟形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108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5,17(5):486-487.
[2]李露江,雷平玉.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置管方法及导管的选择[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3):36-37.
[3]赖善福,易娇娇,张惠光.应用改良胃管引流自发性气胸86例[J].内科,2007.2(1):56-57.
胸腔留置引流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大量胸水患者(均经临床胸部正侧位X线片或胸部CT及胸部B超检查确诊)60例,男性49例,女性11例;年龄18~76岁,平均51.2岁。其中结核性胸膜炎47例、肺癌9例、胸膜间皮瘤1例、不明原因者3例。主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或伴有发热、胸痛、咳嗽等。两组在性别、年龄、积液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0例进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的患者中有28例取得成功(93%),2例胸水被纤维包裹分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失败,最后行反复穿刺抽液治疗,最后仍残留少量积液。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组30例,治愈23例(76.67%),其中5例经反复抽液后短时间内胸水消除不佳者,行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加注药物后治愈,2例胸水被纤维包裹分隔,反复穿刺抽液治疗后仍残留少量积液。组间治愈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大量胸腔积液对肺及心血管造成压迫,限制了肺的扩张,影响血液回流,患者常常呼吸困难,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与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均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大量积液被抽出后,减少了积液对胸膜毛细血管及淋巴循环的机械压迫,有利于胸膜腔内残留液体的吸收,防止胸膜粘连、肥厚,促进肺复张[3]。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方法操作简单。由于该方法采用的引流管是深静脉穿刺管,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好,治疗时患者无明显的不适感,术后患者胸部活动限制少,生活方便,因此容易被患者接受。多次胸腔穿刺抽液可能造成患者精神紧张等,而且反复穿刺会使医疗费用增加。另外,有研究表明[4],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所得沉淀物在同一病理诊断技术水平下,肿瘤细胞检出率明显增高。不过,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亦存在一定的缺点,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直径小,有时可造成堵管,这些患者中一部分通过应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使管再通,另一部分则需要重新置管。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亦不宜用于纤维分隔包裹性胸腔积液。
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入闭式引流治疗与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住院时间比较P<0.05;治愈率比较P<0.05;并发症 (气胸) 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林汉森.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闭式引流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 2008, 6 (12) :1257-1258.
[2]Parulekar W, Di Prinio G, Matzinger F, et al.Use ofsmall-bore vs large-bore chest tubes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Chest, 2001, 120 (1) :19-25.
[3]张毅军, 白永辉, 曹思哲等.胸腔内注入异烟肼、尿激酶治疗肥厚性胸膜炎疗效探讨[J].中国防老杂志, 2007, 29 (2) :183.
胸腔留置引流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9例, 女17例, 年龄32岁~74岁, 平均年龄61岁。以上患者胸片及B超检查提示中量、大量胸腔积液不等, 经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其中肺癌23例 (腺癌14例, 鳞癌9例) , 乳腺癌9例, 卵巢癌4例, 子宫癌3例, 结肠癌4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经Karnofsky评分≥60分, 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
1.2治疗方法
先B超定位, 尽量选择在腋后线第6~9肋间, 患者取坐位, 消毒、铺巾、局麻, 顺肋间切1 mm~2 mm小口, 穿刺针垂直于胸壁缓慢旋转进针, 当有胸腔积液涌入保护鞘时即停止。嘱患者屏住呼吸, 缓慢向胸腔预定引流部位送入聚乙烯引流导管, 一般为20 cm~30 cm, 导管前端10 cm有10个引流孔, 抽掉穿刺针及连接的保护鞘, 导管通过三通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 保持-10 cm H2O压力, 穿刺点皮肤U形缝合固定导管, 持续引流24 h以上, 至无胸腔积液流出。经胸透或B超检查证实无胸腔积液或只有极少量积液时, 向胸腔内灌注顺铂60 mg, 协助患者仰、俯、侧、卧及头低脚高位反复交替几次, 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 用三通闭管24 h后再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 (天地欣) 5 mg, 同样协助患者做相应的体位更换, 并配合静脉止呕治疗。
1.3疗效评定
1.3.1在治疗30, 60 d后复查胸片、B超或CT, 采用上海市协作组织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评定标准[1]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15例, 引流时间1 d~7 d, 平均3 d, 均能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 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症状消失, 胸片、B超检查无胸腔积液, 维持30 d以上。有效22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上, 症状改善, 维持30 d以上不需抽液。无效9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下, 或胸腔积液继续产生, 治疗30 d后需再次抽液。总有效率80.4%。
1.3.2生活质量评定以Karnofsky评分改善为标准, 30, 60 d后评定好转16例, 稳定22例, 恶化8例, 总有效率82.6%。
1.3.3不良反应:3例患者在穿刺时发生一过性心悸、冷汗, 操作结束后自行缓解。4例患者在灌注药物后出现发热, 体温≥38℃,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2例出现气胸。
2 护理
2.1 管道护理。
严格操作规程,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胸腔积液颜色和量及水柱波动情况, 做好记录。引流管一般保持3 d~7 d拔除, 拔管后详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 检查引流口有无渗液, 如有渗液者及时更换敷料。
2.2 做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
化疗后注意患者有无耳鸣、头晕、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及尿量多少。定期检查血象、心电图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化疗期间嘱患者多休息, 防止受凉、感冒。减少探视, 并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2.3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 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清淡易消化。并少量多餐、多喝汤水, 供给充足水分, 促进化疗药物排泄。
2.4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对此项操作心存疑虑, 因此, 应给予心理疏导, 做好精神安慰解释工作。详细介绍此项操作方法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 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在治疗中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摆放体位, 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在化疗期间患者除遭受肿瘤带来的痛苦外, 还要忍受化疗带来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疲劳乏力、厌食、脱发等, 均要积极做好相应处理。并认真听取患者需求, 帮助患者克服化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及不良情绪, 尽量使患者的承受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迅速, 由于管腔细, 对患者损伤小, 不影响走动及睡眠, 能保留2 d~7 d, 可一次性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正确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胸腔留置引流 篇11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微创置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90例自发性氣胸均分两组,微创置管组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在1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2.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胸腔闭式引流组45例,男43例,女2例,年龄在2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9岁。其中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
1.2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加快,胸部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减弱的体征,胸部X线或CT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野压缩,少数有胸腔积液表现。
1.3材料准备:微创置管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一次性抽液包1个(由沈阳汇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内含规格14G导管1根),简易水封瓶1个。
胸腔闭式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切开缝合包1个,胸腔闭式引流瓶1个。
1.4手术方法:微创置管引流组:患者取平卧位或仰卧位,以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局限性气胸患者需根据X线选择穿刺点 [1]。打开一次性抽液包,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胸膜腔逐层浸润麻醉,回抽可见气泡。术者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路径缓慢刺入胸膜腔,沿穿刺针置入引流导管至胸膜腔,通常引流导管置入胸膜腔深度约3-5cm,退出穿刺针,连接导管与简易水封瓶,见水泡逸出即穿刺成功。用贴膜固定引流导管于胸壁,手术时间约5分钟。
胸腔闭式引流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同上,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在局部胸壁全层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2]。连接导管与水封瓶,见水泡从水封瓶逸出即穿刺成功。硅胶管置入胸膜腔长度约3-6cm,缝合切口,用缝线固定硅胶管于胸壁皮肤上,手术时间约30分钟。
2结果
微创置管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3]20例,好转9例,1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3-15天,平均5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5例,好转1例,治疗时间1-5天,平均3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2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8天。总有效率93.3 %。
胸腔闭式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18例,好转10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7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6例,治疗时间2-5天,平均4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1例,3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10天。总有效率90%。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如果气胸量小于20%,而且为闭合性,症状较轻,PaO2>70mmHg时,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气体7-10天内吸收[1]。如果气胸量大于20%,或虽然气胸量不到20%但患者症状明显,或经休息和观察气胸延迟吸收,均应予以胸腔穿刺抽气。胸腔插管闭式引流为治疗气胸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橡胶管及T管引流均系大导管引流,其优点为引流排气效果好,但其操作复杂,对组织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后患者常强迫半坐体位、活动受限明显,且胸腔感染机会多,易造成皮下气肿,患者多有恐惧心理,特别是老年体弱者难以耐受。采用微创置管引流不仅克服以上缺点,而且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紧急情况下,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②损伤小,痛苦轻,适用于各种年龄,尤其是心肺功能衰竭的老人;③恢复快,无切口,通常穿刺点拔管后1天即可恢复;④节约费用,减少住院天数;⑤携带方便,可以变换体位,便于下床活动,不影响生活休息,患者易于接受。但对于有尘肺患者因其肺功能下降,胸膜腔分泌物增多,易导致引流不畅,可用0.9%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或给予负压吸引,如仍无效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
总之,微创置管引流治疗气胸具有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00:142-148
[2]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等 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03:337.
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1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外科自2004年—2007年共做胸腔闭式引流术200例, 男181例, 女19例, 年龄22岁~54岁;
其中自发性气胸120例, 血胸60例, 血气胸20例, 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均获得良好效果。
1.2 方法
1.2.1 胸腔闭式引流的装置水封式引流瓶在胸腔闭式
引流中最为常用, 使用前严格检查有效期, 有无漏气或破裂, 无菌引流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
1.2.2 插管的位置和治疗方法排气:
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引流管要较细。排液:液中线第八肋间, 引流管要较粗。准备好一切用物, 首先开通静脉通路, 给予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 (防止肺水肿) ,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生命体征未平稳者取平卧位) , 确定插管的位置, 常规局部消毒, 局麻后插管, 注意引流管进入胸腔的深度不宜超过4 cm~5 cm, 引流管的另一端应连接水封瓶。
2 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患者多数急诊入院, 尤其初患由于疾病的折磨及知识的缺乏, 常常是惶恐不安, 易加重病情。因此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要热情接待, 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适当时机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 鼓励患者战胜疾病, 并举出类似抢救成功的病例, 使患者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 以利于手术和恢复健康。
3 术后的护理
3.1 术后患者常取半卧位, 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鼓励患者
做有效的咳嗽和深呼吸运动, 利于积液的排出, 恢复胸膜腔负压, 使肺扩张。
3.2 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注意引流装置是否密封, 胸壁伤口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更换引流瓶时, 必须先双重夹闭引流管, 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感染。
3.3 每日更换引流瓶 (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 , 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 了解肺膨胀的情况。
每次换引流瓶时, 要盖紧瓶盖, 各部衔接要紧密, 切勿漏气, 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 cm~4 cm, 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度, 一般为60 cm~70 cm, 过长不易引流, 过短易滑脱, 质地要柔韧。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引流时, 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 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 消除泡沫, 保证引流通畅。
3.4 维持引流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防止受压、扭曲、堵塞和滑脱。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 水封瓶的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 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 以免引流液逆流胸膜腔造成感染, 定时挤压引流管, 30 min~60 min 1次,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 保持引流管通畅。同时也要观察水柱上下波动, 正常波动为4 cm~6 cm, 若波动停止, 表明该系统有堵塞或肺已完全膨胀, 如发现气胸或者是张力性气胸的早期症状, 应怀疑引流管被血块堵塞, 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 促使其通畅, 并通知医生。挤压方法为: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 使引流液流出。通过挤压引流管可使管中的血块移走, 保持引流管通畅。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最简单的方法是观察引流管是否继续排出气体和液体, 以及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 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大小反映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
3.5 妥善固定。
患者下床活动时, 要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 勿使水封瓶高于胸壁引流口水平, 以防瓶内液体倒流;如水封瓶破碎或其衔接部位脱节时, 应立即将引流管上端夹闭, 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如引流管脱出胸腔, 可用手指捏压伤口, 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封闭伤口, 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切不可将脱出的引流管再度插出胸膜腔, 以免造成损伤和感染。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 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 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3.6 预防感染:
各种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常规应用抗生素, 以防继发感染, 水封瓶内需装无菌蒸馏水或生理盐水[2]。
3.7 引流量的观察与记录:
水封瓶在使用前需先倒入无菌生理盐水500 m L, 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60 cm~70 cm, 以防液体倒流进入胸膜腔, 并在瓶上贴一长胶布注明液面的高度、倒入的液体量、日期和开始时间。经常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的范围, 并准确记录。手术后第1个5 h内, 需要每小时记录1次引流量, 以后每8 h记录1次或按需记录。正常引流量为:第1个2 h内是100~200 m L, 第1个24 h内约500 m L.若引流量多且为血性时, 应考虑出血的可能性, 应立即通知医生。引流量过少, 应查看引流管是否通畅。术后患者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 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均可自行愈合。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患者不要鼓励患者咳嗽, 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 不利于术后早期拔管。
3.8 拔管指征:
48 h~72 h后, 生命体征稳定, 呼吸改善, 引流管无气体逸出, 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 24 h引流液小于50 m L, X线胸片和肺膨胀良好, 患者无呼吸困难, 听诊余肺呼吸音清晰, 夹管24 h观察无异常变化, 即可报告医生拔管。方法:先用血管钳夹紧胸腔导管, 再将胸腔导管与引流装置解脱, 常规消毒后, 拆除固定缝线, 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 屏住呼吸, 将胸腔导管拔出, 迅速用凡士林厚纱布覆盖, 宽胶布封闭, 胸带包扎。
3.9 拔管后24 h内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憋气、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等;
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渗液, 如有变化, 要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冬季拔管要注意给患者保暖。
3.1 0 加强基础护理, 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
4 健康指导
4.1 营养支持术后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如牛
奶、骨头汤, 并逐渐过渡到普食, 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 以减轻胃的饱胀感。保持口腔清洁, 以促进食欲。
4.2 生活习惯教育患者最好是早睡晚起。
室内保持空气流通, 要多喝水, 化痰润喉, 必要时进行“雾化吸入”。要经常给患者叩背, 方法:手掌略握成空心拳形, 在患者背上轻叩从上至下, 从下至上, 从左至右, 再从右至左, 循序渐进, 直至让患者把痰顺利地咳出来, 如痰阻塞气道, 呼吸困难, 就有生命危险。
4.3 日常治疗天气变化大的季节要严防感冒, 遵医嘱服药, 进行抗炎、化痰、止咳、平喘治疗。
参考文献
[1]郑美玲, 林风英, 等.自发性气胸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 (6) :481.
【胸腔留置引流】推荐阅读:
胸腔腔闭式引流10-30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07-31
胸腔置管引流08-08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08-08
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08-27
胸腔细管引流术06-18
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08-15
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09-04
胸腔化疗06-04
胸腔注射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