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细管引流术

2024-06-18

胸腔细管引流术(共10篇)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1

资料与方法

材料:中心静脉套件1套, 一次性胸穿包1个, 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 L×1支, 一次性带调节夹引流袋1个, 一次性透明敷贴1贴。

方法:患者经B超证实有中到大量胸腔积液, 经B超定位穿刺点, 操作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 消除顾虑, 患者排空大小便, 取坐位, 面向椅背, 背部朝医务人员, 取舒适位, 暴露穿刺部位, 常规安尔碘消毒穿刺点皮肤由内向外直径达15 cm,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洞巾[1], 以2%利多卡因5 m L沿穿刺点肋间隙下一肋骨上缘作局部浸润麻醉达壁层胸膜, 待麻醉生效后, 用中心静脉穿刺针沿穿刺点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后固定穿刺针回抽见胸水后, 一手固定穿刺针, 一手用导引钢丝沿穿刺导引孔导入导引钢丝约10 cm, 拔出穿刺针, 用拓皮针沿导引钢丝拓皮, 用中心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管沿导引钢丝放入胸腔约10cm, 拔出导引钢丝, 引流管接带调节夹引流袋, 可见淡黄色胸水流出, 沿穿刺点消毒皮肤, 一次性透明敷贴粘贴、覆盖、固定。

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严格无菌管理, 妥善固定引流导管, 防止导管脱落, 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胸水引流量应予适当控制, 术后当日一般600 m L, 最多不超过900 m L, 以后每日不超过1 000 m L[2], 同时应控制引流速度, 放液过多过快会使胸腔压力骤降, 可发生纵膈摆动, 导致急性循环衰竭、休克, 以及压缩肺突然复张, 造成复张后肺水肿。如果患者出现胸部不适、持续咳嗽、血管迷走神经症状时, 应及时夹管[3], 严重时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 m L, 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当患者有出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60×109/L, 严重衰竭时禁行胸腔细管引流术。

拔管指征:胸腔引流管无胸水引流出或引流量<20 m L/d, 经B超检查证实无胸水;胸腔引流管每日引流出胸水20~30 m L, B超检查提示少量胸水, 经连续观察3~5 d胸水量及每日引流量无明显增加者。

拔管处理:由于置管时间长, 置管部位会形成一个较小的窦口, 拔管后为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先用一次性输液封口贴粘贴小窦口, 再用无菌敷料覆盖, 观察1~2 d无异常即可。

结果

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患者反应良好, 日常活动、休息不受影响, 无胸膜反应、气胸、穿刺部位局部感染等穿刺并发症发生, 多数病例在3~7 d胸水可引流干净。

讨论

胸腔积液是内科常见疾病, 肺、胸膜、肺外疾病均可引起, 治疗上除针对病因治疗外, 胸腔积液引流是治疗的重要手段, 胸腔积液引流方法有胸腔穿刺抽液、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细管引流术等。

胸腔穿刺抽液:这是较常用的方法, 一次抽液不宜过多、过快, 首日一般600 m L, 最多不超过900 m L, 以后每日不超过1 000 m L, 每周抽液2~3次, 直至胸水完全消失[4]。反复穿刺, 增加了穿刺的风险, 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间隔时间长,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住院费用。

胸腔闭式引流:需在胸壁作一切口将引流管送入, 将切口缝合, 并将引流管固定在胸壁上, 末端连接于水封瓶, 外科系统较常用该方法, 该方法患者的创伤大, 术后患者活动受限, 如果切口过大或处理不好, 可导致胸腔积液外渗, 给治疗、护理带来不便。

胸腔细管引流术:克服了上述2种方法的缺点, 较上述2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 减少穿刺次数, 一次性操作即可解决问题, 减轻患者痛苦及精神负担、操作风险, 降低胸腔穿刺并发症, 杜绝反复胸腔穿刺时肺复张肺组织再损伤的可能。 (2) 中心静脉套件为一次性用品, 导管光滑、柔软, 减少污染机会。 (3) 操作简便、迅速, 安全系数大, 操作风险小, 导管可长时间留置, 保留了胸腔通路, 便于反复引流、彻底引流, 便于多次留取标本送检, 便于随时胸腔内注药治疗。 (4) 创口小, 穿刺局部无明显不适感, 日常生活、休息不受影响。 (5) 引流结束拔管简单, 创口小, 愈合快, 无后遗症。

总之, 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风险低, 患者痛苦少、易接受, 便于医生及时观察病情、调整治疗, 易管理,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方法:收治胸腔积液患者, 采用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胸腔细管引流术的损伤小, 患者易耐受, 并发症少。结论:胸腔细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胸腔细管引流术,胸腔积液,探讨

参考文献

[1]葛均波, 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陈文彬, 潘祥林.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3]万欢英, 时国朝.胸脸容积液的诊断和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 25 (3) :232.

[4]黎建寿, 吴孟超.手术学全集胸外科卷[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137.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2

胸腔穿刺术

【适应证】

1.有胸腔积液者,为明确其积液的性质或抽出胸腔积液以便检查肺部情况。

2.通过抽气、抽液、胸腔减压治疗单侧或双侧气胸、血胸或血气胸。

3.缓解由于大量胸腔积液所致的呼吸困难。

4.向胸腔内注射抗肿瘤或促进胸膜粘连的药物。

【禁忌证】

1.体质衰弱、病情垂危难以耐受穿刺者。2.对局麻药过敏者。

3.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出血倾血,大咯血。4.严重肺结核及肺气肿者。

5.疑为胸腔包虫病患者,穿刺科引起感染扩散,不宜穿刺。6.穿刺部位或附近感染者。【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穿刺点的选择与定位:若是胸腔抽气则多选在锁骨中线第 2 前肋间,若是抽液则多选在肩胛线、腋后线或腋中线第7、8肋间。若为包裹积液或少量积液穿刺,则要依据胸透或正侧位胸片、超声定位。多发性肺大泡反复气胸导致胸壁粘连的必需根据影响学资料确定穿刺点,防止误穿肺大泡导致张力性气胸。

(2)胸腔穿刺包、局麻药物等物品。

(3)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体位:抽取胸腔积液时一般为坐位,嘱患者跨坐在椅子上,面朝椅背,可如病情较重可取半卧位。抽气时一般选取半卧位。

(2)麻醉:皮肤消毒,铺单后,用1%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先在穿刺点处做一皮丘,然后将麻药向胸壁深层浸润至壁胸膜,待注射器回抽出气体或液体证实已进入胸腔后拔出麻醉针头。

3.手术步骤

(1)局部麻醉后,应用胸腔穿刺针从皮肤穿刺进入,针头应沿着肋间隙的下部,下一肋骨的上缘进入胸腔。这样既可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又可作为进入胸膜腔的标志,避免进针过深而伤及肺组织。有经验的医师在针头刺入胸膜腔时能感到落空感,表明针头已进入胸腔。也可采用带有一定负压的注射器,以便更好地显示针头是否进入胸膜腔。

(2)当术者调整好针头位置,可以顺利地抽出气体或液体后,即由助手用血管钳在靠近皮肤表面将穿刺针固定,避免针头移位。穿刺针通过10cm长的乳胶管与一个30ml或50ml的注射针管连接。待注射针管抽满时,由助手用另一把血管钳夹闭乳胶管,取下注射针管排出气体或液体,如此可以避免空气进入胸腔。然后注射针管再连接上乳胶管继续抽吸。【注意事项】

1.穿刺过程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脉搏状况,对于有紧张心理的个别病人应事先消除畏惧,可予穿刺前半小时给予地西泮10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镇痛。穿刺过程中如发生晕针或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2.穿刺针进入胸腔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肺组织。一般以针头进入胸腔 0.5~1.0cm为宜。在抽吸过程中,肺的复张牵拉刺激会导致病人咳嗽,应将针头迅速退到胸壁内,待病人咳嗽停止后再进针抽吸。3.每次穿刺原则上是抽尽为宜,但对大量胸腔积液,第一次抽液一般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抽液不超过1500ml。若因气胸或积液使肺长期受压,抽吸时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复张性肺水肿发生,当病人主诉胸闷难受时则应停止操作。

4.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晕厥等胸膜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并予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出现连续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复张性肺水肿现象时,应予吸氧、利尿等治疗。

5.避免第九肋一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失腹腔脏器。

6.操作前后应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操作后嘱其卧床休息30min。

7.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射抗肿瘤药物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具体操作:于抽液5001200ml后,将药物(如米诺环素500mg)加生理盐水20-30稀释后注入。推入药物后回抽胸液,再推入,反复 2-3 次后,嘱病人卧床2-4小时,并不断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涂布。如注入之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应在药物前给强痛定或哌替啶等镇痛剂。【并发症及处理】 1.气胸

胸腔穿刺抽液的气胸发生率约3~20%,无症状者应严密观察,适当吸氧,摄片随访。如有症状,则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出血、气胸

穿刺针刺伤科引起肺内、胸壁内或胸壁出血。少量出血多见于胸壁皮下出血,一般无需处理。如损失肋间动脉科引起较大出血,形成胸腔积血,需立即止血,抽出胸腔内积血。肺损伤可引起咯血,小亮咯血可自止,严重者按咯血常规处理。3.膈肌损伤,肝脏等腹腔脏器损伤 4.胸膜反应

部分患者穿刺过程中出现头昏、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症状,称为胸膜反应。多见于精神紧张患者,为血管迷走反射增强所致。此时应停止穿刺,嘱患者平卧、吸氧,必要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5mg。5.胸腔内感染

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生,多见于反复多次胸腔穿刺者。为操作者无菌观念不强,操作过程中引起胸膜腔感染所致。一旦发生应全是使用抗菌药物,并进行胸腔局部处理,形成脓胸者应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必要时外科处理。6.复张性肺水肿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3

【关键词】胸外伤;闭式引流术;临床疗效观察

在临床中有多重因素导致患者的胸膜腔产生积血,这种症状为血胸[1]。由于空气进入胸腔形成气胸,气胸分为三种,分别是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张力性气胸[2]。应该尽量避免血气胸的发生,否则后果严重。对选择胸腔引流进行胸外伤的治疗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回顾性的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住在我院心胸外科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外伤的60例患者资料,观察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住在我院心胸外科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外伤的60例患者,患者的年龄分布在10-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36)岁,其中男性患者为48例,女性患者为12例。依据胸外伤造成胸腔病变的原因分型,患者发生血胸的患者为40例,发生气胸的患者为10例,另外10例为血气胸同时出现的患者;依据胸外伤造成血胸、气胸、血气胸的位置分型,发生在左侧胸部的为25例,发生在右侧胸部的为25例,发生在双侧的胸部的患者为10例。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前,均发生程度不同的呼吸困难以及胸闷、胸痛的现象。

1.2治疗方法

对全部患者行胸腔穿刺术或者是例行CT扫描、胸部X片、彩色B超检查,确诊为血气胸后,再依据患者自身的具体状况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般选择做胸腔闭式引流术的部位为患者的受伤同侧锁骨中线的第二肋间,该位置是做引流时进行插管的区域。最佳的插管位置为伤侧的腋中线第6-8肋间。患者经过插管部位进行皮肤消毒后采取半卧位,接受穿刺的位置使用3-5mL麻醉药物1%普洛卡因进行浸润,之后切开2cm左右皮肤,做好准备工作之后将经过消毒和润滑的橡胶管或者是胶皮管从穿刺部位插入到胸膜腔内约3-4cm,将无菌水封瓶同末端导管连接在一起,连接完成后对切口部位进行缝合并且妥善的将引流管固定。患者在插入引流管之后的24h,尽可能准确、详尽的记录引流管的流量,帮助医生随时掌握和了解病人的病情变换,是否存在进行性的出血,是否排除胸膜内气体或者是多余的积血。通过观察确定肺部处于膨胀的状态下,才可以将连接管拔出,确保患者的安全。

2.结果

患者经过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外伤,治愈率高达91.67%,死亡率仅为8.33%,如表1所示。

表1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外伤的疗效分析

胸外伤治疗手段例数(n)治愈例数(n)治愈率(%)死亡例数(n)死亡率(%)

胸腔闭式引流术605591.6758.33

死亡病例经过临床确诊的原因为纵膈部发生气肿、伤及心脏的大血管、颅脑损伤严重各1例,胸膜联合多发伤2例。治愈的患者中存在5例,闭式引流术后动态分析和观察得出开胸治疗的指征,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治愈,效果显著。

3.讨论

在对胸外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提供患者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依据患者的不同需求为患者提供氧气吸入、镇痛剂,且及时补充血容量,还可以为患者提供胸腔闭式引流术、刨胸探查术、胸腔穿刺抽气3种治疗选择[3]。而胸腔闭式引流则是现阶段在观察是否存在活动性的出血、患者胸腔内是否存在积血或者是积气两方面效果较佳,患者自身的体循环以及整体的呼吸节奏均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使患者的肺部扩张恢复较好。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一种治疗胸外伤的有效手段,为剖胸探查奠定基础。胸腔闭式引流术需要做到如下:

第一,选择适合引流管。引流管最常见的三种材料为乳胶、塑胶以及硅胶。目前医疗上常用的为硅胶、乳胶导管,导管的优势在于具备性能较佳的弹性,且不会由于外力的改变而发生扭曲及变形的可能。选择长度控制在40-60cm之间。

第二,引流部位选择合理。依据患者具备的不同病症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引流管插入位置,才能更好的实现治疗的最终目的。单纯的气胸或者血胸的患者,分别将导管置于上胸部、下胸部两处为最佳位置;液气胸者应先明确气胸和血胸所占比例,对于患者一般采取下胸部的位置进行穿刺,部分患者由于需要分别在胸部的上下部位各放置一根导管,实现最佳的引流效果。

第三,观察胸腔闭式引流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对患者的引流液进行密切的观察,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引流量,特别是插管初期。由于部分病人还需进一步开胸治疗,明确开胸指征,具体如下:①气胸患者进行引流过程中,若是气体持续的被引出一周以上,则必须再次仔细对引流管系统是否处在密封的环境下进行检查,要将气管、支气管存在较大的裂口及损伤的可能性考虑在内;②血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初期的引流量若是在1000-1500mL之间,或者是每个小时的引流量可以达到200-300mL,则是临床上进行性血胸的最常见临床表现;③若是经过穿刺将引流管留置在胸膜腔内,引流仍是不通畅,胸部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或者是逐渐出现加重的现象,应将凝固性血胸、膈肌发生破裂现象考虑在内,作出进一步的明确检查,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

实验结果显示,胸腔闭式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胸外伤最佳的治疗手段,治愈率高达91.67%,死亡率仅为8.33%。

综上所述,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胸外伤的治愈率较高,死亡率较低,创伤性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为剖胸探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流.在胸外伤疾病中应用双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心得[J].中医药指南.2010,08(04):23-26.

[2]张秋生,于涛.外伤性血气胸56例治疗体会[J].健康必读(下询刊).2011,05(02):12-16.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中等量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72例, 系因患者本人原因或外院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治疗, 后就诊于我院时病程已在4~10周。男性48例, 女性24例;年龄分布在16~65岁之间;单侧胸腔积液65例, 双侧胸腔积液7例;同时合并有肺内结核灶的21例。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胸片, PPD, 结核抗体, 痰结核菌检查, 有些病人结合胸部CT、甚至肺外组织病理等检查确诊。B超均显示胸腔积液为中等量, 可见分隔形成, 胸片或肺部CT可见胸膜明显增厚, 在2mm以上, 或有明显胸膜粘连形成。上述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 对照组49例, 治疗组在正规四联抗痨基础上采用胸腔细管引流术并胸腔内注射抑肽酶治疗。抑肽酶使用方法:10万单位溶于注射用生理盐液50ml中胸腔注入, 每次注入后消毒封闭导管管, 嘱患者在床上转动体位20余次/d, 3~5 d后, 再打开引流, 并根据B超检查情况, 决定是否可以再重新注入, 连续3周左右。对照组给予正规四联抗痨基础上配合反复胸穿 (多次多部位) 抽液 , 并加用醋酸泼尼松或地塞米松等激素冲击疗法。所有病例均住院20d左右, 每个月至少检查胸片、B超, 95%以上病例治疗达到一年, 70%随访观察2年以上。

2 结果

治疗半年左右时间作为一个疗效时间点, 主要通过:症状有咳嗽、气短、胸痛等;胸水吸收情况要看胸部X线片及B超检查结果, 必要时结合胸部CT片;肺功能测定。三者作为疗效评估。治疗组:显效5例:症状消失, 胸水完全吸收, 未遗留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 肺功能测定正常;有效15例:症状缓解, 胸水基本吸收, 遗留轻度胸膜增厚 (<2mm) 及粘连, 肺功能测定基本正常;无效4例:症状虽然减轻了, 但是胸水大部分未见吸收, 胸膜增厚较明显 (>2mm) 及粘连。对照组:显效及有效30例;无效19例。治疗组有效率87%, 对照组有效率61%, 采用统计学处理, 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特别说明一点在治疗组中有一例患者在第二次注射抑肽酶后发现胸水为血性, 停止注射用药后5天观察血性胸水消失, 为一过性, 考虑是该药对胸膜上毛细血管壁刺激有关。其他像发热、过敏性皮疹等副反应在治疗组中未见, 别外治疗组中每个患者平均抽出液体总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提示我院在正规抗痨基础上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抽胸水并注入抑肽酶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的不但有较好的疗效, 而且未见多余不良副作用。

3 讨论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结核菌进入胸膜腔后, 当人体正处于对结核的高过敏状态时, 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 病变多为单侧, 胸膜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渗出液, 一般为浆液性, 偶见血性或化脓性。结核性胸腔积液为渗出性, 从病理学角度可分为三个时期:开始发病后大约3周左右时系稀薄可自由流动的胸腔积液期, 积液内含少量的细胞成分, 该期时正规抗痨、胸穿抽水及激素治疗, 病情很快会得到控制, 最后很少遗留胸膜增厚及胸膜粘连;其次发病4~6周后纤维蛋白期, 胸腔渗液中富含纤维蛋白, 易沉积于胸膜, 形成“纤维素”, 其促进纤维细胞粘附和增殖, 产生胶原蛋白, 同时渗液内细胞成分含量高, 促进纤维蛋白网的形成及胸膜表面纤维蛋白的沉积, 形成临床上多房性胸腔积液 (包裹性积液) 。最后阶段系胸膜纤维化阶段, 该阶段胸膜的脏、壁层沉积纤维蛋白而形成纤维板, 纤维板因弹性弱而限制肺的呼吸运动, 病侧的呼吸功能明显降低, 甚至丧失。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5

【关键词】 微创;中心静脉导管;液气胸

【中国分类号】 R561.4【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409-01

液气胸在基层医院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自发性气胸、创伤性血气胸、气胸、血胸、结核性胸膜炎、恶性胸水最为常见。过去传统方法是用较粗的硅胶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引流,不仅创伤较大,且术后患者痛苦,行动不便,自从本院引进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后,不仅克服了以上弊病,而且治疗效果良好,為液气胸患者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50例液气胸患者,其中气胸患者男12例,女10例,年龄17~82岁,平均48岁。胸腔积液患者男15例,女5例,年龄15~85岁,平均50岁。液气胸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18~75岁,平均47岁。患者自觉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胸片、B超或胸部CT示气胸或胸腔积液。

材料;l利多卡因.2棉签.3消毒液.4.中心静脉导管(型号规格:CF-ABC 16Ga ×20cm,内含:前段标有长度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专用注射器、18号穿刺针、J型45cm金属导丝、扩皮器、固定夹),5.无菌引流袋6.闭式引流瓶(液胸患者需备标本瓶)。 

方法:患者多取坐位,同时向患者说明穿刺之目的,做好思想工作,不要紧张,选择穿刺点,气胸、液气胸常规选择患侧锁骨中线前第二肋间,单纯胸腔积液常规选择患侧腋中线7~9肋间,特殊患者如大量包裹性积液可在CT 或 B超定位下选择。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18号穿刺针沿肋骨上缘垂直穿刺,当有落空感时,可有气体或液体抽出,然后植入金属导丝20~30cm,退出穿刺针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12~15cm。拔出金属导丝,接无菌引流袋或闭式引流瓶,固定导管。同时嘱患者尽量少活动,避免导管脱出,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胸腔积液患者第一次引流量不宜超过800ml,气胸患者抽气可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患者可用标本瓶接取标本送检,必要时可用生理盐水5~10ml,每天2次冲洗导管,以防堵塞导管。

拔管指征:胸腔积液患者经胸部B超或胸腔CT检查,积液少量或无积液,连续2~3天引流量<100ml,无胸闷、憋喘,即可考虑拔管;气胸患者当症状缓解或消失,肺呼吸音恢复,水封瓶无气泡逸出,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气,在导管通畅的前提下抽不出气体,且经X线胸片或胸部CT检查,确认肺完全复张后拔管。

2.结果

50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性成功且所有导管均无滑脱现象,未发生胸腔感染,有一例肺癌晚期患者因机体衰弱、引流过快而出现心悸、气短、咳嗽等不适症状,停止引流 后,症状渐消失。放置引流管期间患者日常活动基本不受影响。随着引流液的减少,3例患者出现凝结阻管,经过生理盐水冲洗抽吸或导丝疏通后仍能继续引流,最后治愈[1].

3.讨论

液气胸在我们基层医院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治疗上多采用胸穿、胸腔闭式引流术及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使肺组织复张而达到治愈之目的。常规胸腔穿刺抽气或抽液往往需要反复多次穿刺,患者感觉较痛苦,有时因抽气或抽液过快而导致肺水肿,有的还会增加心悸、出汗等胸膜反应之发生率;有的穿刺过程中因为突然咳嗽或随着肺复张而随时有刺破肺组织之危险,从而造成医源性气胸;况且普通穿刺不能抽尽积气或积液,剩余部分要靠机体缓慢吸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另外传统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因引流管粗需切开皮肤等组织并缝合,所以创伤大,易出现胸膜反应;且管质硬、刺激性大,置管后常因惧怕咳嗽而影响肺复张;管硬需缝线加胶布粘贴固定,固定效果差易脱管,导致引流失败。对于张力性气胸的患者引流气,体过程不好控制,多出现肺水肿或纵膈摆动[2];对于胸腔积液的患者往往出现液体自切口渗漏,易造成逆行感染,特别是恶性胸水的患者因体质较差更易发生感染。最后患者因术后疼痛剧烈,行动不便而影响日常生活。

而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好处多多:1.操作简单、费时短,只需一人即可操作,熟练者3~5分钟即可完成;2.组织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容易接受,拔管后创口愈合好,疤痕小,达到微创之目的,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或胸肌发达者;3.无论是气体或液体的引流均可有效控制,引流是在缓慢、可控下进行的,,不会出现肺水肿和纵膈摆动等不良反应,患者机体不会出现明显的应激状态;4.必要时可局部注入抗结核药、激素、化疗药物等以达到治疗之目的,减少反复穿刺之痛苦,减轻患者之经济负担;5.带管时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日常护理方便,患者易于接受;6.中心静脉导管组织相容性好,管细柔软,对机体组织刺激性小,可长期滞留,特别是年老、体弱,癌症晚期患者;有研究证实中心静脉导管并不比传统胸导管更易发生堵塞,两者治疗成功率也相当[2-3]〕;7。手术要求条件低,器械简单,易于携带;8.经济易被患者及家人接受。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液气胸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治疗效果特好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优点明显,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而且符合当前微创治疗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安伟,李凤阁.微创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液气胸【J】中国社区医师杂志,2011,05,13(266). 

[2] 潘建新,任臻,高力明.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6):926

[3] 易建华,张茂,沈伟峰.中心静脉导管和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创伤性血胸的对照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8,17(8):859-862.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9例, 女17例, 年龄32岁~74岁, 平均年龄61岁。以上患者胸片及B超检查提示中量、大量胸腔积液不等, 经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其中肺癌23例 (腺癌14例, 鳞癌9例) , 乳腺癌9例, 卵巢癌4例, 子宫癌3例, 结肠癌4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经Karnofsky评分≥60分, 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

1.2治疗方法

先B超定位, 尽量选择在腋后线第6~9肋间, 患者取坐位, 消毒、铺巾、局麻, 顺肋间切1 mm~2 mm小口, 穿刺针垂直于胸壁缓慢旋转进针, 当有胸腔积液涌入保护鞘时即停止。嘱患者屏住呼吸, 缓慢向胸腔预定引流部位送入聚乙烯引流导管, 一般为20 cm~30 cm, 导管前端10 cm有10个引流孔, 抽掉穿刺针及连接的保护鞘, 导管通过三通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 保持-10 cm H2O压力, 穿刺点皮肤U形缝合固定导管, 持续引流24 h以上, 至无胸腔积液流出。经胸透或B超检查证实无胸腔积液或只有极少量积液时, 向胸腔内灌注顺铂60 mg, 协助患者仰、俯、侧、卧及头低脚高位反复交替几次, 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 用三通闭管24 h后再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 (天地欣) 5 mg, 同样协助患者做相应的体位更换, 并配合静脉止呕治疗。

1.3疗效评定

1.3.1在治疗30, 60 d后复查胸片、B超或CT, 采用上海市协作组织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评定标准[1]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15例, 引流时间1 d~7 d, 平均3 d, 均能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 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症状消失, 胸片、B超检查无胸腔积液, 维持30 d以上。有效22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上, 症状改善, 维持30 d以上不需抽液。无效9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下, 或胸腔积液继续产生, 治疗30 d后需再次抽液。总有效率80.4%。

1.3.2生活质量评定以Karnofsky评分改善为标准, 30, 60 d后评定好转16例, 稳定22例, 恶化8例, 总有效率82.6%。

1.3.3不良反应:3例患者在穿刺时发生一过性心悸、冷汗, 操作结束后自行缓解。4例患者在灌注药物后出现发热, 体温≥38℃,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2例出现气胸。

2 护理

2.1 管道护理。

严格操作规程,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胸腔积液颜色和量及水柱波动情况, 做好记录。引流管一般保持3 d~7 d拔除, 拔管后详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 检查引流口有无渗液, 如有渗液者及时更换敷料。

2.2 做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

化疗后注意患者有无耳鸣、头晕、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及尿量多少。定期检查血象、心电图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化疗期间嘱患者多休息, 防止受凉、感冒。减少探视, 并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2.3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 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清淡易消化。并少量多餐、多喝汤水, 供给充足水分, 促进化疗药物排泄。

2.4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对此项操作心存疑虑, 因此, 应给予心理疏导, 做好精神安慰解释工作。详细介绍此项操作方法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 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在治疗中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摆放体位, 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在化疗期间患者除遭受肿瘤带来的痛苦外, 还要忍受化疗带来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疲劳乏力、厌食、脱发等, 均要积极做好相应处理。并认真听取患者需求, 帮助患者克服化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及不良情绪, 尽量使患者的承受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迅速, 由于管腔细, 对患者损伤小, 不影响走动及睡眠, 能保留2 d~7 d, 可一次性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正确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胸膜腔负压的存在对保护肺的扩张和通气功能十分重要任何损伤或破坏胸膜腔的完整,使负压消失,都将导致呼吸循环功能的紊乱。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以及心胸手术后均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目的是将胸腔内的气体、液体、血液、脓液引流到体外,恢复和保持胸腔内的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促使术侧肺迅速膨胀,防止感染[1]。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胸外科患者78例,其中交通性气胸8例,张力性气胸6例,血气胸42例,脓胸4例,液气胸15例,进胸膜腔手术3例。引流时间最长32d,最短3d。年龄18~80岁,其中男性55例,女性23例。78例均结合临床治疗。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必要性,包括术前排便,准备氧气及急救药物等。

(2)介绍手术方法,手术环境,手术操作者,置管部位,术中、术后可能经历的感觉,手术大概经历的时间。

(3)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医护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它是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使其配合医护工作。便于治疗。

(4)告知病人胸腔闭式引流的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保持半卧位,更换体位或活动时,如何防止引流管脱出,离床活动时,要使引流瓶低于引流口位置。

2.2 术后护理

2.2.1 对症护理

病人大因术后疼痛不适,身上有引流管活动力下降,出现焦虑、恐惧。要安慰病人,鼓励病人深呼吸,克服疼痛进行有效咳嗽排痰,讲解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咳嗽时轻提引流管,防止摆动,必要时用镇痛药作雾化吸入,以利排痰。也可用雾化吸入祛痰剂,促使痰液咳出,预防肺部感染。

2.2.2 采用体位半卧位,持续吸氧,减少呼吸困难

将患者置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利于积液排除,恢复胸膜腔负压,使肺扩张。

2.2.3 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检查管道装置的密闭性,胸壁伤口引流和周围皮肤,用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2]。

2.2.4 维持引流通畅

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病人胸腔,以免引流液倒流入胸腔造成感染,定时挤压引流管,每30~60分钟1次,并观察水柱是否有波动,必要时请病人深呼吸或咳嗽观察。

挤压方法:(1)护士站在患者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两只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2)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3]。

2.2.5 妥善固定

引流管在床缘上固定应留有足够长度,以备翻身时不被拉出,搬移病人或换水封瓶时,须将引流管用2把血管钳钳夹近端。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低于膝关节,保持密封。

2.2.6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并详细记录。

2.2.7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后用凡世林纱布封闭伤口,协助医生作进一部处理,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2.2.8 拔管指征及处理

48~72h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h引流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是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胸带包扎1d。

2.3 拔管后护理内容

观察病人有无胸憋、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症状。

3 体会

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是利用重力,保持相对密闭,排出胸腔内积液、积气。而使液、气体不能返流,使胸腔内负压恢复,促使肺迅速膨胀,消除胸内残腔,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萎陷。因此,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对病人的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置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前、术后、拔管前后的护理,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病人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以上。只要我们对患者进行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护理,就能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姜秀丽.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的护理[J].青岛医药卫生,2008,40(3):236.

[2]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M].第2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6.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8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5.4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2岁, 最小患者仅5岁;其中女l2例, 男62例。患者中血胸与气胸分别为40例与20例, 另有20例患者为血气胸。39例为左侧胸, 31例为右侧, 而双侧患者为10例。全部患者在入院时治疗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胸痛、闷。

1.2 治疗方法

对患者首先通过胸腔穿刺或CT、胸片、B超进行检查, 确认为血气胸后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一般选择患者伤侧前锁骨中线第2肋间设置为引流气体插管;若是引流液体伤侧腋中线第6~8肋间则为插管最佳位置。接受治疗的患者经皮肤消毒后采取半卧位, 对接受穿刺部分使用3~5 mL 1%的普鲁卡因进行浸润, 而后切开皮肤约2 cm,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将橡胶管或塑料管插入至胸膜腔内3~4 cm, 之后将其尾部与无菌水封瓶连接, 连接结束后可以将切口缝合并将引流管固定。患者插入引流管后, 应当对其24 h内的流量详尽的进行记录, 以便医师判断患者是否有进行性出血, 引流液或气体是否仍有排出, 若对患者插管进行拔管, 必须确定肺膨胀状态, 确定良好后方可实施。

2 结果

本研究患者整体治愈率达到了93.8% (75例) 。其余5例患者为死亡 (6.2%) 。死亡病例经确认其原因分别为纵隔气肿, 心脏大血管受到损伤, 颅脑严重外伤各1例。治愈患者中有5例患者在经过闭式引流术后通过动态观察发现有开胸指征, 经过针对性治疗后患者皆被治愈。

3 讨论

在诊治外伤性血气胸患者时, 尽可能的保持患者治疗环境的安静, 同时对患者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吸氧、止痛镇静和补充血容量, 此外治疗方式还有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抽气抽血和剖胸探查3种方法供患者选择。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胸腔闭式引流, 在对患者无论是出现活动性出血的观察方面, 还是在引流患者积血积气方面的表现都很优异, 不仅使得患者的呼吸与循环得到改善, 更使得患者的肺脏更好地复张[2]。由此可见胸腔闭式引流作为一种有效地治疗方法, 还可以提供有力剖胸的探查依据。

3.1 引流管的选择

一般在引流管的材料选择上多为乳胶、硅胶和塑料。目前我们多选择硅胶或乳胶导管, 因具有良好地弹性, 不会因外力影响产生挤扁扭曲而变形[3]。在长度方面多在40~60 cm之间。根据对患者引流目的的具体请款选择不同内径的引流管, 如选择1.5~2.0 cm的硅胶导管进行排血, 而0.6~1.0 cm乳胶管多用于排气, 如果患者需要排脓还可以选择更大内径的导管。

3.2 选择合适的引流部位

对患者进行引流管安置需要结合患者具体病症来进行, 如此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如单纯气胸者与单纯血胸者, 应当分别置管于上胸部引流管与下胸部为宜。若患者为液气胸, 首先要考虑到更多的以积气还是积血, 通常对患者是置下胸部引流管, 部分患者同时同时置上、下胸部两根引流管, 以求达到更好地引流效果[4]。在临床中常会因因右侧膈肌高除左侧一个肋间, 造成置管位置偏低, 而错误的植入患者的腹腔。故在置管之时首先对患者进行胸腔穿刺, 确认液体穿出后再对患者进行置管。

3.3 剖胸探查指征

胸引术具有治疗性与诊断性双重目的性。在对本研究患者中5例接受剖胸手术的患者进行总结时, 可以看出如果患者接受胸引手术后仍然有漏气现象发生, 呼吸困难的状况也没有好转的迹象时, 通常就是因为肺支气管出现断裂或较大裂伤, 患者具有有剖胸探查指征。患者经过置胸引管3~4 h达到150~200 mL每小时引流量并没有减少迹象, 就应当进行剖胸探查[5], 以观察患者是否有胸腔内活动性出血。

3.4 引流管的拔除

通常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在2~3 d之内。患者在不再有气、液体排出, 并经过X线确认肺膨胀良好, 就可以将引流管拔除, 拔除时间是以患者引流量来进行确定。迟发性血气胸患者应当至少引流一周以上, 如果患者接受引流超过3周其引流量依然在50 ml以上, 其引流液色泽呈淡黄色, 则需考虑是否是因引流管造成患者局部刺激所引发所致, 这是因为引流管对胸腔所造成的刺激就可以每天产生100 ml的胸液。据此可将引流管及时拔除并行动态观察, 同时实施胸腔穿刺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部创伤中应用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治愈75例, 治愈率93.8%。死亡5例, 死亡率6.2%。死亡原因包括伤及心脏大血管1例, 纵隔气肿1例, 胸腹联合伤2例, 严重颅脑外伤1倒。有5倒闭式引流术后动态观察有开胸指征, 其中1例诊断为右主支气管断裂, 手术修补;1例通过观察明确为胸内进行性出血, 行剖胸术处理损伤病变及出血;1例动态观察有膈肌破裂, 经胸或经腹手术修补;1例凝固性血胸, 行开胸清除凝血;1例引流1周仍有气体不断引出, 后仔细检查发现为引流管破损漏气所致。结论 在胸部创伤中及时正确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胸部创伤的救治有重要意义, 能有效减轻创伤疼痛, 便于观察病情变化, 预防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减少开胸, 促进病情迅速康复。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胸外伤,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徐文怀, 张文杰.外科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230.

[2]鞠红卫, 王艳龙, 高春霞, 等.预防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问题及决策.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 2010, 31 (6) :35-36.

[3]赵亚铃.肺结核并发支气管胸膜瘘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 (14) :100-101.

[4]李青梅.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5) :178-179.

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 篇9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解释病情, 介绍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意义和目的, 消除患者的恐惧,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尤其是气胸患者常伴有胸闷、呼吸困难而感到紧张害怕, 担心预后, 常有恐惧心理。护士要守护在患者身边及时安抚患者不要恐慌, 指导患者体位, 配合进行穿刺手术, 可及时给予吸氧并配合医生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逐渐缓解其紧张的心理。

1.2 呼吸功能的锻炼

嘱患者禁烟, 改善供氧, 提高分泌物的消除能力。方法:患者取站或坐位, 一手放胸前, 另一手放腹部, 先缩唇, 腹内收, 胸前倾, 由口出气, 然后用鼻呼气, 尽量挺腹, 胸部不动, 呼与吸之比2:1或3:1。7~8次/分或10~20次/分。

1.3 有效咳嗽训练

深呼吸, 以腹式呼吸为基础, 深吸气后呼气时咳嗽, 反复进行。

2 术后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返回病房并不意味着心理护理的结束[2], 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交谈, 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同时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教育, 消除患者紧张忧郁状态。

2.2 合理吸氧

气胸由于肺大疱的形成, 呼吸面积缩小, 呼吸状态发生变化导致呼吸浅快, 此时给予低流量吸氧 (1~2L/min) 防止过度换气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开胸手术后的患者, 伴有呼吸困难、年老体弱合并心肺疾患的给予重症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 心电监护, 动态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来调节氧流量而达到合理吸氧[3]。

2.3 呼吸道的管理

术后给予半卧位, 指导患者深呼吸, 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痰多时给予雾化吸入。

2.4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2.4.1 保持引流管通畅

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 (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 , 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 了解肺膨胀的情况。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 可加入数滴95%的酒精, 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 消除泡沫, 保证引流通畅。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来保持引流管畅通, 一般情况下, 每30min挤压1次,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 (1) 护士站在患者术侧, 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 后面的手用力压住引流管, 使引流管牵拉闭塞, 用前面手的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 频率要快, 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 然后双手松开, 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 反复操作。 (2) 采用止血钳辅助挤压。先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随后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 最后打开止血钳。如果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 应不停地挤压引流管, 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

2.4.2 保持引流管密闭

每次换引流瓶时, 要盖紧瓶盖, 各部衔接要紧密, 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cm, 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引流管长短要适宜, 以不影响患者的活动为宜[5], 一般为60~70cm, 过长不易引流, 过短易滑脱。水封瓶内装无菌盐水500ml, 液面低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处60~70cm, 以防液体倒流进胸膜腔[4]。

2.4.3 保持引流管的无菌

2.4.4 观察引流液情况并记录

经常巡视病房, 观察引流情况, 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玻璃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 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 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引流出液体时, 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 并做记录。若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ml, 要及时报告医生。术后并发症除胸腔内出血外, 还可能出现乳糜胸。观察胸内负压, 随时观察水封管中液面的波动情况是引流管护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

2.4.5 保持引流管妥善固定

患者均采取半卧位有利于引流呼吸, 用龙胆紫棉签在引流管上作标记, 便于观察引流管是否有脱出。引流管用别针固定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引流瓶要固定好, 防止空气反流, 瓶口低于患者胸部水平40~60cm。责任护士要指导患者翻身时保护引流管, 并嘱患者在下蹲时, 将引流管夹闭, 防止气体回流。

2.5 拔管后的观察护理

拔管后24h内观察患者呼吸情况, 局部无渗液、渗血、皮下气肿等。

3 健康指导

指导患者做患侧上肢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外展等活动, 防止肩周炎的发生。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不宜用力提重物, 不能过度体力活动, 注意调节饮食, 保持大便畅通。出院后, 根据医嘱定期检查, 按时按量服药。营造良好的环境, 合理安排作息。

摘要: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 是治疗脓胸、外伤性血胸、气胸、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方法, 在护理过程中对引流管的护理是重点内容。护理中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 强调“密闭、无菌、通畅、固定”的原则。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 确保胸腔闭式引流的安全、有效, 使患者顺利康复。

关键词:胸腔手术,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王克秀.开胸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J].西南军医, 2008, 10 (6) :180.

[2]夏玉梅.心理护理在胸腔穿刺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8 (24) :13.

[3]苏金萍, 詹明萍,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13) :138.

[4]唐育才, 石临静, 等.开胸术后引流管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 2008, 15 (5) :675.

胸腔细管引流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自发性气胸住院患者38例, 均经X线胸片或CT确诊并且符合: (1) 肺压缩≥20%; (2) 复发性气胸胸腔无粘连带; (3) 无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引起休克的患者。其中男34例, 女4例, 年龄2d~91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h~7d, 临床表现为胸痛30例, 呼吸困难6例, 咳嗽25例, 右侧气胸24例, 左侧气胸14例。将其分为治疗组18例, 对照组20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半卧位休息、吸氧、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治疗。

1.2.1 微创治疗组 (治疗组) :

患者取半卧位, 穿刺部位多取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前线4~5肋间, 常规消毒、铺治疗巾、利多卡因局麻。应用沈阳汇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生产包[产品注册号国食药监械 (准) 字2010第3660914号, 规格型号导管型, 货号DF005], 将抽液器包内穿刺针取出, 用闭合夹将穿刺针后边粗软管关闭后, 选择穿刺点垂直刺入胸腔当有落空感后停止进针, 用5ml注射器连接穿刺针侧部细软管接口抽取气体, 再次确诊气胸。通过穿刺针粗软管把导管 (LDF005型) 送入体腔, 用导管上刻度掌握进入胸腔的长度 (一般7~10cm) 。拔出穿刺针, 导管留于胸腔, 将导管与导管接头相连, 并将导管接头连接水封瓶, 有气泡溢出。并嘱咐患者多说话以利于胸腔气体排出, 避免用力咳嗽, 这是笔者体会不同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要点。用透明贴覆盖穿刺点并固定导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上述操作可独立完成用时约10min。

1.2.2 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组 (对照组) :

穿刺点选择、消毒、铺治疗巾、局麻同微创组。在穿刺点做一长约1~2cm皮肤切口, 钝性分离组织, 将普通胸腔导管置入胸腔内, 胸腔导管固定并连接水封瓶。

1.3 治疗标准

1.3.1 疗效判定:

治愈:气体吸收、肺完全复张;有效:肺大部分复张 (肺压缩<5%) ;无效:气体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或插管时间超过4周。

1.3.2 并发症:

胸膜反应明显、皮下气肿、伤口出血、伤口感染、管周围疼痛、引流管脱落、引流管堵塞、复张性肺水肿。

1.4拔管指征

经胸片证实肺完全复张后或肺大部分复张 (肺压缩<5%) 关闭引流管24h, 再次拍片无变化方可拔管。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愈率的比较

两组治愈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χ2=0.02, P>0.05) , 见表1。

2.2 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8.57, P<0.05) , 见表2。另外, 治疗组无切口瘢痕, 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切口瘢痕。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 通常采用卧床休息、吸氧、抗感染、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方法, 使肺组织复张, 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5]。常规胸腔闭式引流管径粗、质地硬、刺激性大, 并发症较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多等[1]。在微创治疗流行的年代, 很多同行用中心静脉导管等做过类似的操作, 取得不错的疗效。本文所采用一次性使用抽液器包 (型号DF005) 治疗自发性气胸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更是具有以下优点[1,6,7,8,9]: (1) 操作简单, 容易掌握能独立完成, 用时短, 一般从准备到操作完成10min可结束。不仅对成人适用, 对新生儿也适用。 (2) 导管细, 柔韧性好, 管壁有一定张力, 不宜压扁, 具有侧孔, 故不宜发生导管阻塞, 即使发生阻塞, 从DF005导管接头处以注射器快速推入生理盐水, 抽吸后一般都能疏通导管。 (3) 皮下气肿发生较少, 18例中仅1例, 考虑胸膜壁层损伤小, 与导管与组织紧密接触有关。 (4) 治疗组无1例发生复张性肺水肿, 可能因与导管细, 排气时间稍长, 加之笔者不让患者剧烈咳嗽排气, 而是让患者大声说话以利胸腔气体排出, 肺复张是一个缓慢性过程。 (5) 穿刺损伤小, 疼痛不明显, 操作结束后不影响休息, 日常活动不受限, 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会因疼痛加用止疼药。 (6) 损伤小, 愈合佳, 无遗留瘢痕, 患者容易接受, 特别年轻患者。

综上所述,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其疗效肯定, 具体操作简单, 创伤小, 并发症少, 患者适应性好, 易于接受, 不留瘢痕,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38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 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和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2.2%, 对照组70.0%, 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2.2%,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0.0%,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微创治疗自发性气胸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比较, 具有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易于接受、微创等优点。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术,自发性气胸

参考文献

[1]Light RW.Pleural controversy:optimal chest tube size for drainage〔J〕.Respirology, 2011, 16 (2) :244-248.

[2]肖显俊, 靳伟, 张卓然.三种引流管在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中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8) :1502-1503.

[3]Iepsen UW, Ringbk T.Small-bore chest tubes seem to perform better than larger tubes in treat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Dan Med J, 2013, 60 (6) :4644.

[4]王学中.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 2012, 17 (2) :214-215.

[5]Kulvatunyou N, Erickson L, Vijayasekaran A, 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igtail catheter versus chest tube in injured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traumatic pneumothorax〔J〕.Br J Surg, 2014, 101 (2) :17-22.

[6]Contou D, Razazi K, Katsahian S, et al.Small-bore catheter versus chest tube drainage for pneumothorax〔J〕.Am J Emerg Med, 2012, 30 (8) :1407-1413.

[7]Benton IJ, Benfield GF.Comparison of a large and small-calibre tube drain for managing spontaneous pneumothoraces〔J〕.Respir Med, 2009, 103 (10) :1436-1440.

[8]Kuo HC, Lin YJ, Huang CF, et al.Small-bore pigtail catheters for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in young adolescents〔J〕.Emerg Med J, 2013, 30 (3) :17.

上一篇:支持治疗下一篇:农业安全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