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腔闭式引流(通用12篇)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1
摘要: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闭式引流并腔内化疗加丹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2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行闭式引流并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后近期疗效:CR 9例, PR 10例, NC 4例, 有效率为82.6%.结论微创置管闭式引流腔内化疗加丹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微创置管,腔内化疗,丹参
恶性胸腔积液是癌症晚期的一种临床表现, 由于胸水生长速度快, 不易控制, 常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 目前尚缺少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6年10月—2011年1月采用微创置管闭式引流腔内化疗加丹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23例, 提高了疗效, 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患者, 男13例, 女10例;年龄36岁~72岁, 中位年龄55岁。其中肺癌12例, 乳腺癌6例, 恶性淋巴瘤3例, 食管癌2例, 全部病例均有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依据。
1.2 治疗方法
备一次性无菌中心静脉导管包1个, 引流袋1个。根据胸腔积液具体情况选择体位、穿刺部位及穿刺点, 常规消毒, 铺洞巾, 以2%利多卡因局麻后, 持穿刺针在负压吸引下缓慢进针, 注射器中有积液涌入即证明进入体腔。将导丝沿注射器后孔缓慢推进约20 cm, 退出穿刺针, 循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约10 cm, 退出导丝, 夹闭导管, 用固定夹固定导管局部透明敷贴固定, 将导管与引流袋相接, 松开导管放液。待无液体流出时, 通过导管注入药物:0.9%氯化钠60 m L+顺铂60~80 mg, 5-氟尿嘧啶1.0~1.5 g, 地塞米松5~10 mg, 丹参30~40 m L,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或出凝血机制障碍者禁用。注药后夹闭导管, 嘱患者多变换体位, 使药物充分分布于整个胸腔, 同时给予止吐、水化及营养支持处理, 间隔7 d~10 d重复腔内注药1次, 其引流管留置时间10 d~20 d, 平均12 d, 拔管1个月后复查B超。
1.3 疗效判定标准
完全缓解 (CR) :用药后积液基本消失, 4周内不需再抽液, 症状、体征明显改善;部分缓解 (PR) :治疗后积液较前减少50%以上, 能保持4周, 症状、体征改善;无变化 (NC) :用药后症状、体征虽有所改善, 积液减少, 但不久又反复, 需再做穿刺引流以减轻压迫症状。以CR+PR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 23例中CR9例, PR 10例, NC 4例, 总有效率为82.6%.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近期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2.2 毒副反应
主要为恶心、呕吐、厌食等消化道反应, 骨髓轻度抑制, 少数患者伴有胸痛。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可作为恶性疾病的首发症状出现, 由于积液的存在, 患者常出现胸闷、气短和呼吸困难,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 迅速有效地控制积液较治疗原发病更为迫切。微创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恶性胸腔积液可以较彻底地排净积液, 在短期内改善压迫症状, 减少患者的痛苦, 且可避免多次反复穿刺及创伤和感染的机会。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创伤小、易操作、保留时间长, 而且引流速度可控, 引流效果好, 灌注药物方便, 患者不紧张易接受, 活动不受影响等优点。由于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相对较小, 为了防止引流不畅、阻塞, 我们采取NS 30 m L+肝素1 250 U, 每日冲洗并给予封管的方法, 以保证引流通畅。
顺铂为合成的铂类金属络合物, 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作为广谱的抗肿瘤药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主要与脱氧核糖核酸 (DNA) 链上碱基作用, 改变其正常复制模板功能, 引起DNA复制障碍, 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分裂, 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均有效, 在很多常见实体瘤的治疗中地位日显重要。此外, 腔内化疗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越性, 腔内药物浓度峰值和浓度时间曲线下降面积都远高于血浆药物浓度, 并且腔内给药约60%吸收至体循环后可再次进入肿瘤组织, 杀灭肿瘤细胞, 从而明显延长药物的滞留时间, 达到控制体腔积液再生的目的。
丹参是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常用中药, 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应用于治疗肝癌、胃癌、白血病、子宫颈癌等多种癌症[1]。现有报道丹参酮ⅡA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活性[2], 癌细胞体外实验证明丹参酮Ⅰ能抑制体外培养的癌细胞, 并诱导细胞凋亡[3]。胸腔注射可使丹参注射液作用更加直接和迅速, 同时还可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增加肿瘤周边的血流量, 有利于药物进入肿瘤内, 增强抗癌作用, 提高疗效。
总之, 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腔内化疗加丹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是一种方便、安全、副作用小、患者易接受且疗效满意的治疗措施, 符合高效、微创的治疗理念, 优点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民庆, 龚惠明.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256-258.
[2]陈坚, 林庚金.丹参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复旦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03, 30 (6) :626-628.
[3]郑国灿, 李智英.丹参酮Ⅰ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 2005, 20 (1) :33-35.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2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注意有无合并脑部、腹部等损伤,判断有无休克、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2、评估有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有无胸廓活动、气管移位等,判断缺氧程度。了解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的了解程度,有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恐惧、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根据病情需要做好有关胸腔闭式引流的准备和协助医师实施胸腔闭式引流术。
3、术后24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有无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发绀、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警惕休克发生。
4、患者血压稳定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5、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接头松动及脱管。一旦发生引流管从胸腔脱出,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在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
6、保持引流管位置适当,引流瓶应低于引流管出胸腔处60cm以上,避免引流管扭曲、折叠、受压;长管应置引流瓶液平面下3-4cm。
7、保持引流通畅,每1-2小时解压引流管一次,观察胸腔引流管水柱波动(一般4-10cmH2O),防止堵塞。如水柱波动幅度过大,提示残腔过大或肺膨胀不全;咳嗽时勿波动为引流管堵塞;水柱负压不能维持或有气体排出,考虑有肺、胸壁、管道等处漏气;水柱不断上升,可能在胸腔引流管近胸端有“活瓣”形成。若一般状态下呼吸时有大量气体排出,提示有漏气;呼吸时无气泡溢出而咳嗽时出现,提示余气未排尽。以上情况均应及时处理。
8、评估胸腔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一般情况下,24小时引流量应小于50ml。如引流了;量大于100ml每小时呈浓鲜血,持续4小时不减,应立即报告医师。
9、每日更换胸腔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引流量多时应随时更换。
10、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拔管的指征:48小时到72小时后,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X线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考虑拔除引流管。
11拔管后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出血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健康指导】
1、交代患者活动、翻身时需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
2、鼓励患者拔管后早起活动,以利于肺复张,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加速康复。
气胸护理
【概念】
胸膜腔内积气称为气胸。分闭合性、开放性、张力性气胸三类。临床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发绀、气管及心脏向健侧移位、伤侧呼吸音弱等,张力性气胸常有休克、重度呼吸困难、发绀、颈部皮下及纵隔气肿明显。【评估】
1、气胸的病因。
2、病情评估(1)生命体征。
(2)疼痛的位置、性质及程度。(3)呼吸困难程度。(4)胸廓移动度。(5)气管的位置。(6)营养状况。
3、对气胸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措施】
1、按胸部外科病人一般护理要点。
2、术前护理
(1)定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若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脉搏细弱等休克症状,立即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2)有明显呼吸困难者,协助其半卧位,给予低流量氧气吸人,必要时进行排气治疗。
(3)胸腔内气体量较少,无明显呼吸困难者,嘱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4)剧烈干咳者,及时给予镇咳药物。(5)胸部疼痛者,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
(6)体温升高、寒战、胸痛加剧、血白细胞升高,有并发胸膜炎或脓胸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留取痰液进行细菌培养,给予抗感染治疗及降温处理。(7)鼓励病人多食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事物,以免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而造成胸膜腔内压升高。
3、术后护理
(1)按全身麻醉病人护理要点,清醒后半卧位。(2)给予持续或间断低流量氧气吸人。
(3)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保持呼吸道通畅,带有气管插管时随时吸痰,了解双肺呼吸音状况,协助病人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时定时给予雾化吸人。
(5)保持胸腔引流通畅(按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要点)。(6)根据病情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7)早期活动,有利于肺膨胀。
【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气胸的知识,使其了解发病的诱因,判断气胸的类型、症状及预防措施。
2、根据病人及家属的理解能力,教会其自救的方法。
3、不要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
4、保持良好心态,促进康复。
胸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了解患者健康情况:每日测量生命体征;测量心肺功能,包括心电图检查、肺功能试验等。
2、做好术前宣教:指导病人做好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忧虑。向病人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麻醉方法、手术过程、手术切口;讲述各种管道的作用,如胸管、胃管、氧气管、补液的目的;讲述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及方法(深呼吸、有效咳痰),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3、纠正营养不良,嘱病人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
4、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排尿、排便训练。
5、术前1日:皮肤准备、肠道准备(酚酞2片口服)、配血、药物过敏试验。
6、术前晚根据患者需要,服用镇静药。
7、术日晨准备:遵医嘱导尿;注射术前常规用药;将患者病历、X线胸片、手术用药交手术室工作人员。
二、术后护理
1、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每10~30分钟测生命体征1次,病情平稳后1~2小时测量1次。
2、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末梢循环情况:末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长、局部队发绀及皮温低常提示组织灌注不良。
3、维持血压在110~120/70~80mmHg:血压增高可能是疼痛、缺氧、输血糕点液过快导致;如血压下降可能为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注意监测中心静脉压(CVP8~12cmH2O):CVP高提示心功能不全、高血容量;CVP低提示血容量不足。注意监测心率(HR):80~100次/分钟(心率快可能后会逐步降低,若持续增高,应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4、体位:患者未清醒时平卧,清醒后半卧位,注意抬高床头30~50°,可减轻局部充血和水肿,同时使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有利于气体交换、引流;全肺切除术后禁止完全侧卧位,患者术后7~10日内晋严格卧床休息,多取半卧位,以减轻膈肌对胸腔的压力,有利于呼吸。并协助其经常变换体位,活动肢体,以防肺栓塞。禁止患者采取卧位,以免引起纵隔过度移位及大血管扭曲,导致循环呼吸异常。
5、严密观察全肺切除患者健侧呼吸音及气管位置,保持健侧呼吸音清晰,颈部气管居中,严防健侧痰滞留或不张。若发现气管向健侧偏移,应及时报告医师,开放闭式引流,适当排放术侧胸腔积液,防止因术侧胸腔积血、积液过多,致使纵隔移位、回心血量受阻、健侧受压导致的循环呼吸障碍。排放胸腔积液一次排量不得超过800ml,且速度要慢。
6、呼吸治疗:术后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3~5L/min至生命体征平稳。第1日晨始护士协助拍背咳痰,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痰时保护伤口、减轻疼痛:护士站在患者非术侧,伸开双手,五指合拢,越过中线,双手分别置于患者胸部前后,压紧伤口,待患者咳嗽时稍加用力。可按压胸骨上窝处气管,以刺激咳嗽排痰,必要时给予鼻导管气管内吸痰。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日,20分钟/次。训练患者吹气球、使用呼吸训练仪。
7、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
1)原理:利用重力引流。目的:排出胸腔内的气体和液体,重建胸腔负压使肺复张,平衡压力预防纵隔移位及肺受压缩,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2)置管部位:①排出气体:胸管置于患侧锁骨中线外侧第2肋间;②引流液体:胸管置于患侧7~8肋间,腋中线或腋后线;③引流脓液:胸管置于脓腔最低点。上肺中切除术患者放置2根胸管,上面排气,下面排液。全肺切除术患者胸管夹闭。
3)影响引流的因素:水封瓶位于胸部以下60~100cm,禁止高于胸部。胸管过短在患者咳嗽或深呼吸时胸水可能回流导致感染。胸管过长可能扭曲、增大呼吸道无效腔,不易引流从而影响肺复张。注意患者翻身活动时应防止胸管受压、打折、扭曲、脱出。保持胸管通畅,每15~30分钟挤压1次。
4)维持引流系统密封,长管在液面下2~3cm,接头固定。更换或倾倒时放无菌生理盐水500ml.5)观察记录引流液量:正常者术后5小时内每小时少于100ml,24小时少于500ml,颜色由鲜红色逐步变为淡红色。
6)拔管指标:48小时后,肺完全复张,12小时内引流液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水柱无波动,听诊呼吸音清晰即可拔管。拔管后用无菌油纱堵塞引流口,以防气胸。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皮下气肿、渗液。
7)镇痛:应用病人自控镇痛(PCA)或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吗啡微量泵入、口服镇痛药等。
8)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液应24小时匀速滴入,保持出入平衡。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婴幼儿、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者控制速度,限制钠盐,防止肺水肿。
9)饮食:肺叶手术者清醒后进流食,翌日普食;食管手术者禁食,排气后遵医嘱进食、水。
10)活动:指导患者床上活动四肢,抬臀,锻炼患侧肢体。
11)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以防止用力排便而增加心肺负担,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心律紊乱。
【健康指导】
1、保持休养环境安静、舒适、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并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减少与流感人群接触,预防感冒。
2、合理膳食:食管手术患者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以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为主,严禁暴饮、暴食,术后1个月内不吃硬质颗粒食物,药片、药丸应研粉化水后服用,禁食辛辣刺激食物;进食后如有返酸应在进食后2小时内不要卧床,睡眠时将枕头垫高。
3、适当活动,进行患侧上肢的运动(爬墙或摸对侧耳朵),促进康复,多做深呼吸运动,锻炼心肺功能。
4、有吸烟嗜好的病人,劝其戒烟。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体会 篇3
【关键词】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334-01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临床治疗大量胸腔积液、气胸、血气胸、脓胸的常用手段,而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引流管,具有费用低,术后感觉好,病人易接受的特点。我科自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共实施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78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78例,其中男49例,女29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38.7岁;其中,大量胸腔积液51例,自发性气胸27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1.2 方法: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以B超定位点做穿刺进针点,气胸以锁骨中线第二肋间为穿刺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成功后,将穿刺针于定位点处进入胸膜腔,插入导丝,拔出穿刺针,用皮扩器扩皮后置入引流导管,退出导丝,固定导管,接上引流瓶[1]。
1.3 结果:78例患者均按时拔管,康复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 术前要向病人解释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方法,减少病人的心理顾虑,让病人感到被尊重和关系,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多观察和询问患者的感受,多与患者沟通,分散注意力[2]。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节律变化,注意病人血压脉搏的变化,做好记录。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是否有无压迫、扭转、玻璃管内液面是否存在上下波动情况,除此之外,还应密切观察水封瓶液面是否有氣体逸出。注意观察引流出来的液体的协助、量、颜色,做好记录。如有异常情况出现,及时向医生报告处理。
2.2 管道护理 首先要保持管道的密闭和无菌,妥善固定引流管。其次要保持引流管道的密封性,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第三要维持引流管通畅,及时正确的对引流管进行挤压。液体引流时术后12h内应每隔30~60min挤压胸腔引流管一次[2],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胸壁切口,以防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引流管不可扭曲、受压、折叠,经常予以挤捏,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不要高于胸部,以防反流,避免打破引流瓶。定时听诊,了解肺部呼吸音和肺膨胀情况。水封瓶为玻璃管中的液面随呼吸而波动,正常水柱波动4~6cm。如无水柱波动,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应疑为引流瓶被血块阻塞,需设法挤捏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短玻璃管,确保病人安全,并在第一时间向医生汇报。正确挤压引流管的方法是护士站在病人术侧,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10~15cm,双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使引流液流出,然后后面的手用力捏紧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用力向胸腔方向快速挤压引流管,然后两手缓缓松开,手术后每30min挤压一次排液管。由于重力作用使胸腔内的积液自引流管内排除,防止凝血块形成二堵塞引流管口。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及咳痰,必要时可用雾化吸入祛痰剂,使痰液咳出,促进肺的膨胀,预防肺部感染。
2.3 拔管的护理 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后一般48~72h即可拔管,经x线检查,证实胸腔已无积液、肺膨胀良好,24h引流量小于50ml,无气体排出,听诊呼吸音清晰,即可拔管[4],拔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迅速拔出引流管,立即用凡士林纱布紧盖引流伤口,并用胶布固定;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3]。
3 小结
微创闭式引流术具有创伤小,病人舒适度好的特点,能迅速缓解压迫症状,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1]。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能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人康复、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孙秀凤,王刚,胡圣林等,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J].中国实用医刊,2011,6(38):29-30.
[2]肖慧,张玉.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646-3647.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 篇4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进展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气胸的重要手段复张时间短,治愈率高。一直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就引流管、引流瓶、穿刺部位及固定方法、观察护理等方面不断进行探讨与改进。现综述如下。
1 引流管的选择
关于引流管的选择文献报道很多,主要有粗、细两种。粗管的特点是引流彻底、引流管不易阻塞,但因其切口大、疼痛明显、易发生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逐渐代之以中粗管或细管引流,并在材质上进行选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蕈形导尿管
贾坤林等[1,2]采用一次性蕈形导尿管作为胸腔闭式引流管进行胸腔引流。总长40cm,外径1~1.1cm,内径0.8~0.9cm,管端呈蘑菇状,蘑菇状头端长约2cm,其侧壁有4~5个直径为0.5cm小圆孔,该管为乳胶管,弹性好、舒适感好,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效果好,不易发生皮下气肿及引流管脱落,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时间带管,且安全有效等优点,特别适应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的气胸患者,尤其需要较长时间带管的。
1.2 改良胃管
赖善福等[3]采用一次性硅胶胃管;亢锴等[4]采用DRW型胃管替代专用胸腔引流管。其共有特点是引流管柔软、管身平滑,软硬适度,组织相容性好,可做较长时间留置。材料易获得,一次性产品,可减少污染机会。
1.3 静脉留置管
近几年大量文献报道使用深静脉留置针代替胸导管进行闭式引流取得了较好疗效操作简单,不需切开皮肤,因而创伤小,痛苦小,安全性好;患者易于接受,有良好的依从性,且易固定,夹管后携带方便、拔管方便、不留瘀痕;特别不受患者年龄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的限制,但因其管腔细,速度慢、引流量小,易引起堵管,仅适宜交通性气胸,不宜用于张力性气胸、及伴有黏稠积液的液气胸且价格较贵,增加了住院费用,一般患者不易接受,在基层医院尚不能普及。
1.4 一次性硅胶管导管
它是一种传统型引流管,目前仍广泛使,用于胸腔积液、气胸、脓胸的置管引流,因其管质柔软光滑,弹性好、与组织相容性大,对胸壁、胸膜、肺组织刺激性小;皮肤切口小,微创,痛苦小,结合负压吸引,适宜于各种气胸的治疗。
2 穿刺方法
2.1 切开法
是传统的粗管置管法,即在局麻下切开皮肤,垂直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并刺破壁层胸膜,插入引流管,下接水封瓶,上述改良胃管、蕈形导尿管均采用此法。
2.2 套管针穿刺法
是目前最常用的穿刺法。上述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吸痰管及常用硅胶管均采用此法。
2.3 Seldinger技术置管法
在穿刺部位局麻后用深静脉穿刺针垂直进入胸膜腔,引入导丝,置入深静脉留置管,拔出导丝,引流管接至引流瓶,将引流管缝合固定于皮肤即可,过程中不需要切开、缝合皮肤。创伤小,操作简单快捷、疼痛不明显,患者易接受。
3 穿刺部位的选择
常规气胸的胸腔闭式引流部位多选择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这个部位插管操作简单、迅速、排气可靠,但是该部位引流管在上肢活动时疼痛较为明显,易脱落、易留下瘢痕。
4 导管固定方法
粗管、硬管,常规采用丝线缝合固定于患者皮肤,由于体外管道牵拉,易造成滑脱或皮下气肿,且术后疼痛明显,患者恐惧咳嗽和深呼吸运动不利于引流,易造成堵管。而弹性好的软管则采用胶布外固定法,因导管直立于胸壁,不美观、不方便,且体位受限,可将导管再盘一圈后固定于胸壁上,克服了前者的缺点。
5 引流瓶的改进及更换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标准输液瓶自行制作,郭斌就制作方法已作过详细说明,其优点在于简便、价廉,符合一次性使用,在临床工作中使用广泛。其缺点是接触面小,易倾倒,薛淑英等发明的新型胸腔闭式引流瓶底部设置成正方形,其受力面积大。增加了引流瓶的稳定性。当引流瓶倾倒时,引流瓶不能滚,同时有足够的液面高度,确保良好的引流效果。
6 引流期间的常见护理问题及并发症
6.1 疼痛
是胸腔引流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由于管道过粗、过硬、压迫肋间神经、或缝合处皮肤牵拉所致;一是由于腹涨后脏层胸膜触及导管顶端产生疼痛。对于前者可协助患者适当调整体位,或给与止疼药物及1%普鲁卡因肋间神经封闭,后者可将导管拔出1-2cm重新固定,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消除疼痛及烦躁情绪,帮助患者度过置管期。
6.2 胸腔内感染
多见于置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格,局部感染,置管时间长,换药不及时或搬动时引流瓶位置过高引流物返流入胸腔所致。王俊华曾做过报道,一旦发生感染患者可出现胸疼及呼吸困难加重,体温升高、全身乏力等症状,应告知医师及时处理,行局部换药、胸腔冲洗,同时全身给予支持及抗感染治疗。
6.3 皮下气肿
多发生于粗管引流,由于切口大、引流管阻塞或滑出胸腔,患者剧烈咳嗽致胸内压急剧增高,使胸腔内空气沿引流管进人皮下。而出现皮下气肿或头、面部、颈部的皮下气肿。严重时可出现呼吸困难、疼痛。
6.4 引流管堵塞
最常见的原因有引流管折叠、扭曲、血块、或残渣堵塞,侧孔紧贴胸壁或脱管至皮下,管道密封不严等。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主要看水封瓶的长玻璃管有无水柱波动,不易观察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观察。水柱波动的幅度反应残腔的大小与胸腔内负压的大小。
参考文献
[1]贾坤林,徐翠容,邓刚,等.簟形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108例临床分析[J].西部医学,2005,17(5):486-487.
[2]李露江,雷平玉.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置管方法及导管的选择[J].中国临床医生,2006.34(3):36-37.
[3]赖善福,易娇娇,张惠光.应用改良胃管引流自发性气胸86例[J].内科,2007.2(1):56-57.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篇5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护理措施】
1、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2、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3、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4、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5、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和移位。
6、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7、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8、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
9、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护理措施】
10、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11、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1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13、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1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和移位。
15、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16、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17、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
18、胸腔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拔管前:胸腔引流管安置48小时后,如查体及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小时内引流少于50ml,无气体排出,病人无呼吸困难,可拔出胸腔引流管。拔管时病人应取半卧或坐在床沿,鼓励病人咳嗽,挤压引流管后夹闭,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住,病人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拔管后,要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口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常规
【定义】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应用较广的技术,以重力引流为原理,使液体、血液和空气从胸膜腔排出,并预防其反流,重建胸膜腔正常的负压,预防纵隔移位,是治疗脓胸,血气胸的有效方法。【护理措施】
19、术后病人通常为半卧位,若病人躺向插管侧,注意不要压迫胸腔引流管。
20、维持引流系统的密闭,为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所有的接头应连接紧密。水封瓶应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下60~80cm,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病人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病人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先把引流瓶放置低于胸腔的位置,再松开止血钳。
2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胸腔引流口处的敷料清洁干燥,敷料渗出液较多时,及时能知医生更换。引流瓶内无菌生理盐水每天更换,引流瓶每周更换,避免造成胸腔感染。
22、定时挤压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堵塞。
23、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和移位。
24、密切观察引流量,颜色和性质:出血量多于100ml/h,呈鲜红色,有血凝块,同时伴脉搏增快,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及时通知医生。
25、留置胸腔引流管期间,应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促进肺扩张和胸膜腔内气体和液体的排出。
26、当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时,可允许病人在床上或床下活动。病人早期下床活动时,要妥善携带水封瓶,保持系统密闭,可不必夹管。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6
胸膜炎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当前应用比较普遍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已知临床效果比较确切,患者依从性较好的方式,但是据文献报导,由于术后护理不当而造成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加强胸膜炎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常见术后合并症的护理
1.1 疼痛的护理 由于情绪、病情及引流置管的方法不同及患者的痛阈不同,引流术后的胸痛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并影响着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康复。有效地止痛方法有利于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促进其疾病的早日康复。胸部病情及引流管刺激所产生的疼痛而引发的胸部肌肉紧张、胸部运动受限,致呼吸道开放受限,呼吸道内分泌物堆积,可构成恶性循环。因此,解除疼痛的问题十分重要,要主动给病人讲解有关闭式引流的知识,使之了解置管的重要性,以期缓解病人因此而致的精神压力所产生的紧张精神。同时,妥善的胸带固定,主动而有效的咳嗽排痰,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是有利的措施。术后有效镇痛,可抑制机体应激反应,利于病情稳定。病人在咳嗽排痰时,轻按并固定引流管,防止因引流管摆动而引起疼痛。镇痛剂的适时应用,对咳嗽、排痰、清洁呼吸道、改善肺通气量促进肺呼吸功能的恢复有着积极意义。
1.2皮下气肿的护理 多由于切口大于引流管直径,引流管不通畅或滑出胸腔,患者剧烈咳嗽致胸内压急剧增高,使胸腔内空气沿引流管进入皮下。患者出现疼痛、呼吸困难,即通知医生行皮下切开引流,以排出气体减轻症状。为了避免此并发症的发生,引流管的粗细要适宜,切口大小要适当,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留有足够长度,以防翻身、摆动时脱出胸腔,嘱患者勿剧烈咳嗽,必要时用镇咳药。一旦滑出应嘱咐患者屏气,迅速用手捏紧引流口周围皮肤,使引流口创缘闭合,然后用凡士林纱布及厚层纱布封闭伤口,并立即通知医生做进一步处理。
1.3 肺不张的护理 是由于患者术后未做有效咳嗽咳痰或引流不畅所致。应做好术前教育,解释术后咳嗽咳痰对肺扩张的重要性。一般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咳痰,避免剧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也可用一气球,鼓励患者做吹气球的动作,利于肺部扩张。若胸片检查示明显肺不张,可经鼻导管吸痰或应用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以利于引流液的排出及肺部扩张。
1.4 胸腔内感染的护理 是由于引流液倒流入胸腔,引流时间过长引起伤口逆行感染或未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所致。当患者出现发热胸痛等感染症状时即应用大剂量抗生素,并给予支持疗法使感染得已控制。因此手术时应按规程操作,胸腔闭式引流放置应低于胸腔60cm,尤其是搬动患者时,切勿将引流瓶提至高于引流管的胸腔出口水平面,最好先钳闭,至搬动完毕再松开以防引流液倒流入胸膜腔。更换引流瓶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引流口敷料应1~2天更换1次,如有脱落或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一旦脱落,决不能将原引流管再插入,以免感染。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一旦出现体温升高,胸痛加剧等应及时报告医生,应用抗生素等治疗。
1.5 血胸的护理 多由于引流管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频繁变换体位,管道摩擦血管而并发血胸。患者出现冷汗、脉细,应立即建立静脉通路,通过止血、扩容、抗感染等处理后出血停止。因此在引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如为血性,量突然增多,患者出现休克等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1.6 纵隔摆动的护理 它是胸腔闭式引流最危重的并发症。多系大量胸腔积液、积气引流过快、过多或剧烈咳嗽使气体过快排出胸腔所致。一次排液超过1000ml,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休克,随之心搏骤停,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最后脱离危险。因此大量积液引流时应控制引流速度,一般放500ml后夹管5~10min,再放500ml再夹管5~10min。剧烈咳嗽者嘱其勿用力过度,必要时应用镇静镇咳药。一旦发生纵隔摆动,应迅速抢救。
2 术后患者出现合并症时的健康指导
2.1 一般指导 指导患者做患侧上肢肘关节屈伸、肩关节外展等活动防止肩周炎的发生。出院后3个月内患者不宜用力提重物,不能过度的体力活动,包括大声谈笑及唱歌,注意饮食的调节,保持大便通畅。
2.2 老年人术后的健康指导 早期应进行呼吸道护理及呼吸功能锻炼,保持呼吸道通畅,低流量吸氧,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气体交换。由于术后及胸腔管会使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受限,呼吸功能受到影响,肺泡及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可采用雾化吸入,保持气管内湿度有利痰液排出。鼓励患者有效咳嗽,老年人无力咳嗽的患者可嘱患者按压伤口,刺激天突穴或按压胸骨上窝,刺激总气管以引起咳嗽反射,以利排痰,有利于病情恢复。术后早期活动可预防并发症发生,在患者病情允许且能耐受的限度内,每日作数次手臂和肩为主范围关节活动,防止肩关节粘连,鼓励恢复期患者进行深呼吸,呼吸体操等改善肺功能等训练。剧烈咳嗽,用力活动等均不利于伤口及胸膜闭合,延缓病情痊愈。术后疼痛,可给予舒适卧位,保持安静环境,多与患者沟通,分散注意力,可提高疼痛阈值。必要时以止痛药物治疗,需注意呼吸抑制,咳嗽时用手按压切口及胸部,以减少牵拉引起疼痛及伤口闭合胸膜再破裂。若术后3天疼痛加剧,需注意伤口感染或胸腔管插入过深等情况存在,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 闭式引流术后出现合并症施行开胸探查的指征
急危重患者在早期闭式引流量>20 ml/kg或引流血量在1 000 ml以上,或者观察引流量>150 ml/h~200 ml/h,连续45 h以上,或者持续出血>7 ml/(kg·h),流出血液颜色鲜红,很快凝固,引流管有温热感。引流管引流出血液不多,但已充分输血且已排除其他部位失血,仍然脉搏增快,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症状。患者经早期复苏稍好转,再次出现失代偿者。胸腔引流管因血块堵塞或血液凝固不能引出,X线胸片检查,胸腔积血继续增大者,应考虑施行开胸手术。
4 結论
胸膜炎患者闭式引流术后出现合并症在医疗护理工作中比较常见,及时观察、有效处置、早期发现危象,能够有效避免危及患者生命。在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监测生命体征及引流情况,保持管道密封及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熟练掌握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使用方法,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危重及老年人患者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症状不典型,更要加强护理,可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开胸手术,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董群英.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现代医药卫生,2001,17(7):584.
[2] 陈梅娟.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体会.职业与健康杂志,2003,3(19):137.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 男41例, 女12例, 年龄2~83岁。均经胸片、CT或超声明确诊有行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其中气胸23例, 胸腔积液30例。
1.2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立即通知医师, 给予患者吸氧等对症处理减轻患者症状。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胸腔穿刺为有创操作, 术后留置引流管均会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必不可少。穿刺前向患者交待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操作过程及需要患者配合的事宜, 解除患者思想顾虑。尤应要求患者在穿刺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 以免损伤肺组织。护士是患者的第一接触者, 也是患者的第一问讯人, 护士要熟悉自己的业务、了解医疗基本过程, 对患者做尽可能详尽的解释。充分理解、同情、安慰患者, 使其觉得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很重视他 (她) 的伤情。让患者能以一种从容、平静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耐心向患者讲述手术成功、身体恢复的良好前景, 介绍成功病例及成熟的胸部外科技术, 取得患者的配合, 以增强其信心, 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1.3 操作方法
选用贝朗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根据病情确定穿刺部位, 气胸为锁骨中线第二肋间, 胸腔积液为腋中线第六肋间, 包裹性积液则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或在超声、CT引导下穿刺置管。按照常规消毒皮肤, 铺无菌巾单, 使用穿刺针抽取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 垂直于皮肤进针, 逐层注药, 当有落空感时提示进入胸腔, 回抽有气体或胸腔积液即可证实。导丝经穿刺针侧孔进入胸腔, 拔出穿刺针, 用皮肤扩张器扩皮后沿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入15~20cm后抽出导丝。使用注射器测试导管通畅程度, 适当调整插入深度, 确认引流通畅后使用贴膜固定导管。导管根据情况外接负压引流瓶或引流袋。气胸可使用负压吸引以促进肺复张;脓胸可使用抗生素冲洗, 脓液稠厚可注入尿激酶予以稀释[1,2];恶性胸水可向胸腔内注入顺铂、白细胞介素-2等药物促进胸膜粘连以消灭胸水。
1.4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 询问患者有无不适、疼痛。及时提醒患者注意配合。本组患者术前准备充分, 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
1.5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病室的温度和环境, 保持室内禁烟、清洁、室温20℃~25℃, 相对湿度50%~60%, 每日定时房间通风两次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洁。体位:术后患者采取半卧位, 以利胸腔引流。术后引流管护理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观察引流后有无肺水肿、循环障碍和纵隔移位等意外。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 观察各接口有无脱落、密闭性减低, 避免管道打折, 及时检查引流管固定情况, 避免脱出。观察引流液性状及引流量, 及时记录。如有出血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胸腔积液患者注意放液速度, 避免出现肺水肿。胸腔积液患者每日更换引流袋, 记录引流量。气胸患者每日更换引流瓶盐水并记录有无引流液及量。如暂时不需要引流可将引流管用肝素帽封闭, 同时使用其自带卡子夹闭。
1.6 药物应用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必要时使用镇痛药物。
1.7 饮食护理
应给予进高维生素、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普通饮食。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如菠菜、香蕉、芹菜等。少量多餐, 多进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所有病例均一次穿刺成功, 无胸膜反应、气胸、出血、针道感染、穿刺点渗液等并发症。患者穿刺中及带管期间无明显不适, 对起居、活动等无影响。症状改善明显, 导管保留时间2~20d。拔管前均经胸片、超声或CT证实胸腔积气、积液消失。
2.2 不良反应
6例脓胸患者出现管道堵塞, 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引流通畅。2例出现皮下气肿改为常规胸腔闭式引流, 皮下气肿自行吸收。3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是胸外科对于气胸、液胸的常规治疗方法。既往采取多次胸腔穿刺抽取气体、液体, 增加患者痛苦, 增加感染机会。多次穿刺治疗无效需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传统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创伤大, 带管期间有疼痛等不适, 对患者心理有不良影响, 体表遗留疤痕影响美观。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具有以下诸多优点: (1) 一次操作置放引流管, 避免多次穿刺操作。 (2) 创伤小, 患者依从性好, 对患者活动无影响,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操作安全性提高, 操作时间缩短, 出血、气胸、感染、管周渗漏发生概率显著降低。 (4) 中心静脉导管管腔细, 易于精确控制流速, 避免因引流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或循环衰竭[3]。 (5) 中心静脉导管质地软, 对胸壁刺激小, 患者痛苦少, 活动方便。 (6) 导管自带卡子, 在转运时可暂时夹闭, 避免因搬运造成气体、液体反流入胸腔引起胸腔感染。 (7) 胸腔内给药方便, 注射器与导管密切结合, 达到无菌要求, 避免感染。 (8) 导管与组织相容性好, 可根据需要长期放置, 穿刺点不良反应少。 (9) 导管自带刻度, 可精确控制置入深度, 避免放置过深引流不畅及放置过浅导致导管脱出。根据手术中探查, 置入8cm为极限, 因患者上肢活动致导管在胸壁内弯曲, 置入8cm导管前端恰位于脏层胸膜处。对于胸壁较厚及肌肉发达者应适当增加。 (10) 对于胸腔内小的包裹性积液可行精确定位, 置管后行冲洗、抽吸, 形成负压, 促进残腔的消灭。 (11) 胸腔积液置管时通过胸壁潜行, 形成稍长引流道, 进一步减少管周渗漏机会。 (12) 对于伴有频繁咳嗽的老年气胸患者, 因其组织疏松, 易因剧烈咳嗽致胸腔积气自管周渗漏至皮下形成皮下气肿。本组两例更改为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患者即为此因。 (13) 拔管方便, 无引流口漏气再次形成气胸之忧。 (14) 引流管管腔小, 不易形成种植转移及窦道[4]。在临床工作中,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是创伤小, 耐受性好的技术, 符合外科的发展方向。
摘要:目的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方法 总结2003年以来收治53例患者, 其中男41例, 女12例, 年龄2~83岁。均经胸片、CT或超声明确诊有行胸腔闭式引流指征。其中气胸23例, 胸腔积液30例。做好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前术后的护理, 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主观感受。结果 共治疗53例, 操作一次成功, 胸腔积气积液消失后拔管。结论 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是创伤小, 耐受性好的技术, 符合外科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气胸,胸腔积液,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护理
参考文献
[1]黎联, 刘春涛, 张新高.胸腔内注入尿激酶辅助治疗多房性气胸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 2003, 12 (32) :1721.
[2]张新高, 刘冬媛, 李素英等.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有小房形成的胸腔积液[J].中国防痨杂志, 2001, 6 (23) :376.
[3]查人俊.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245-250.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9例, 女17例, 年龄32岁~74岁, 平均年龄61岁。以上患者胸片及B超检查提示中量、大量胸腔积液不等, 经胸腔积液病理学检查均找到癌细胞。其中肺癌23例 (腺癌14例, 鳞癌9例) , 乳腺癌9例, 卵巢癌4例, 子宫癌3例, 结肠癌4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3例。经Karnofsky评分≥60分, 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
1.2治疗方法
先B超定位, 尽量选择在腋后线第6~9肋间, 患者取坐位, 消毒、铺巾、局麻, 顺肋间切1 mm~2 mm小口, 穿刺针垂直于胸壁缓慢旋转进针, 当有胸腔积液涌入保护鞘时即停止。嘱患者屏住呼吸, 缓慢向胸腔预定引流部位送入聚乙烯引流导管, 一般为20 cm~30 cm, 导管前端10 cm有10个引流孔, 抽掉穿刺针及连接的保护鞘, 导管通过三通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 保持-10 cm H2O压力, 穿刺点皮肤U形缝合固定导管, 持续引流24 h以上, 至无胸腔积液流出。经胸透或B超检查证实无胸腔积液或只有极少量积液时, 向胸腔内灌注顺铂60 mg, 协助患者仰、俯、侧、卧及头低脚高位反复交替几次, 使药物与胸膜充分接触, 用三通闭管24 h后再灌注香菇多糖注射液 (天地欣) 5 mg, 同样协助患者做相应的体位更换, 并配合静脉止呕治疗。
1.3疗效评定
1.3.1在治疗30, 60 d后复查胸片、B超或CT, 采用上海市协作组织晚期肺癌胸腔积液的疗效评定标准[1]分显效、有效、无效。显效15例, 引流时间1 d~7 d, 平均3 d, 均能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 胸腔积液完全吸收, 症状消失, 胸片、B超检查无胸腔积液, 维持30 d以上。有效22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上, 症状改善, 维持30 d以上不需抽液。无效9例, 治疗后胸腔积液减少1/2以下, 或胸腔积液继续产生, 治疗30 d后需再次抽液。总有效率80.4%。
1.3.2生活质量评定以Karnofsky评分改善为标准, 30, 60 d后评定好转16例, 稳定22例, 恶化8例, 总有效率82.6%。
1.3.3不良反应:3例患者在穿刺时发生一过性心悸、冷汗, 操作结束后自行缓解。4例患者在灌注药物后出现发热, 体温≥38℃, 经对症治疗后好转, 2例出现气胸。
2 护理
2.1 管道护理。
严格操作规程,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保持引流管通畅, 注意观察胸腔积液颜色和量及水柱波动情况, 做好记录。引流管一般保持3 d~7 d拔除, 拔管后详细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或皮下气肿等情况发生, 检查引流口有无渗液, 如有渗液者及时更换敷料。
2.2 做好病情观察及生活护理。
化疗后注意患者有无耳鸣、头晕、发热、咳嗽、恶心、呕吐及尿量多少。定期检查血象、心电图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化疗期间嘱患者多休息, 防止受凉、感冒。减少探视, 并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2.3 饮食护理。
加强营养, 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清淡易消化。并少量多餐、多喝汤水, 供给充足水分, 促进化疗药物排泄。
2.4 心理护理。
部分患者对此项操作心存疑虑, 因此, 应给予心理疏导, 做好精神安慰解释工作。详细介绍此项操作方法的目的、意义、注意事项, 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 并介绍一些成功病例, 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在治疗中主动配合医护人员摆放体位, 使药物发挥最大疗效。在化疗期间患者除遭受肿瘤带来的痛苦外, 还要忍受化疗带来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疲劳乏力、厌食、脱发等, 均要积极做好相应处理。并认真听取患者需求, 帮助患者克服化疗带来的身体不适及不良情绪, 尽量使患者的承受能力发挥到最佳状态。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操作简单、迅速, 由于管腔细, 对患者损伤小, 不影响走动及睡眠, 能保留2 d~7 d, 可一次性将胸腔积液引流干净。正确的护理措施能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胸前积液患者。所有患者中乳腺癌肺转移患者13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52例、胸膜间皮瘤10例、卵巢癌肺转移11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1~85(62.1±5.7)岁。观察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40~87(62.6±5.4)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常规卧位,经过B超定位后,进行常规消毒并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采用胸腔穿刺针经穿刺点进针至胸膜腔,拔出针芯,局部固定后链接引流瓶,根据患者反应采取持续小流量引流。对照组采取常规胸穿抽液,第一次抽取量<600ml,之后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抽取<1000ml,1~2次/w。
1.3 疗效判定标准[4,5]
根据WHO癌性渗出液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定:(1)全部缓解:胸腔内积液被完全吸收,持续4w以上;(2)部分缓解:1/2的胸腔积液被吸收,持续4w以上;(3)无变化:少于1/2的胸腔积液被吸收,增加不超过1/4;(4)进展:胸腔内积液增加超过1/4。根据患者KPS评分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1)提高:KPS评分>10分;(2)稳定:KPS评分<10分;(3)下降:KPS评分相较于治疗时减少>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P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为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胸腔积液主要是由于结核性胸膜炎、低蛋白血症以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所引发的。患者胸腔积液中的蛋白量达到比较高的程度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引流,就会导致纤维凝块的出现,进而引发胸膜肥厚和粘连,使得患者病情加重[6]。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气促以及咳嗽等。对于此类患者的过往主要为胸腔穿刺法进行抽液治疗,虽然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但是反复穿刺后会增加患者感染、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胸腔穿刺不易将积液全部排尽,进而导致患者出现胸腔肥厚[7]。而采用胸腔封闭式引流治疗,穿刺次数少,且持续时间比较短,极大降低了感染率。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王秀淼[8]研究结果相类似,这表明采用采用胸腔封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能够显著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临床治疗,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胸腔穿刺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6例胸腔积液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穿刺次数、胸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传统胸腔穿刺治疗,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促进胸液消失,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胸腔积液,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金虎日,车成日.胸腔穿刺排气治疗新生儿病理性气胸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9):4884-4885.
[2]宋军平,涂正生,边兰萍.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24-26.
[3]刘文龙,张欢,徐安平,等.双腔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0):2123-2124.
[4]张昊,靳端阳,赵燕.鸦胆子油乳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5):41-42.
[5]李爱民,暴静玲,易顺新.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7-8.
[6]刘洪彬.类肺炎性胸腔积液7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07):74-75.
[7]温锁龙,李江鸿,贾高峰.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763-1765.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10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住院治疗的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肺癌伴中、大量胸腔积液病人, 其中男35例, 女5例;年龄21岁~73岁;共采用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46例次, 分别引流出胸腔积液1 000 mL~4 700 mL, 每例病人均由胸腔内注入胞必佳和地塞米松。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358型静脉留置针1套, 一次性无菌治疗包1个, 一次性无菌负压引流器1个, 无菌橡皮管1段 (长约6 cm, 两端剪成斜面) , 创口贴1张, 3M医用胶贴1张。
2.2 方法
超声波检查确定穿刺点, 一般取腋中线或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 常规消毒皮肤, 局部麻醉。以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右手持静脉留置针垂直刺入胸壁, 有落空感后, 即在针栓部可见胸液, 表示已达胸腔。然后左手固定针套管, 右手取出针芯, 将留置导管由针套管内徐徐送入胸腔约15 cm~18 cm, 拔出导丝及针套管, 将无菌橡皮管一端接留置导管, 一端接负压引流器。穿刺点用0.5%碘伏消毒后贴创口贴, 并将留置管用3M医用胶贴固定, 负压引流器置于腰部以下, 以200 mL/h~300 mL/h的速度引流, 1 d~2 d后行超声波检查, 引流尽胸腔积液后, 将胞必佳600 μg以2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加入地塞米松5 mg, 由留置管内注入胸腔, 然后去除负压引流器, 肝素帽连接导管外端, 24 h后打开, 再接上引流器, 如引流液大于600 mL, 说明胸膜的脏层和壁层黏连不够, 可再注入胞必佳, 最后拔除留置管。
3 结果
按以下标准评价疗效, 显效:胸液完全吸收, 并维持30 d以上;有效:胸液减少50%以上, 维持30 d以上, 并不需抽液者;无效:胸液仍继续产生或胸液减少在50%以下者。本组40例病人经行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并胸腔内注入胞必佳后, 显效21例 (52.5%) , 有效17例 (42.5%) , 无效2例 (5%) , 总有效率95%。
4 护理
4.1 引流前护理
4.1.1 一般护理
护士应了解病人的病情、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 按常规备齐用物。
4.1.2 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穿刺引流的目的、重要性及术中配合的方法。如穿刺时不要移动身体, 不要咳嗽等。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使其密切配合操作。让家属了解、熟悉引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共同协助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
4.2 引流中护理
引流中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 严格掌握引流液流出的速度,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严防留置管扭曲受压脱落或连接处固定不牢。定时更换引流器, 引流器低于置管处, 防止引流液反流造成逆行感染。如发现引流不畅, 可轻轻转动留置管或向外拔出留置管2 cm~3 cm, 也可向留置管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20 mL, 以冲洗留置管。
4.3 注射药物后护理
4.3.1 变换体位
首先向病人说明变换体位的意义和重要性, 鼓励并协助病人依左侧、右侧、半卧位、卧位等到顺序变换体位, 嘱病人变换体位时动作轻、柔、慢, 每种体位持续5 min~10 min, 使药液均匀分布于整个胸膜腔, 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4.3.2 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胸腔内注入胞必佳后, 可有发热、胸痛等不良反应, 发热通常在注射后2 h出现, 6 h达到高峰。体温在38 ℃~39 ℃, 多数人在48 h后恢复正常。40例病人均自觉轻度胸痛, 持续2 d~3 d缓解, 一般不必使用止痛药, 为防止发热反应, 可在注射后立即服用小剂量吲哚美辛。密切注意观察病人的体温变化, 每4 h测量体温1次, 并嘱病人多饮水。
4.4 饮食和生活护理
注射药物前引流出大量的胸腔积液, 丢失大量的蛋白质。注射药物后, 由于发热、胸痛, 影响食欲, 我们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如肉汤、鱼汤、牛奶、鸡蛋等, 必要时遵医嘱给病人补充液体、白蛋白、血浆、全血等, 以促进病人尽快恢复。同时需加强生活护理, 保证病人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及时更换污床单、被套、衣裤, 勤擦澡, 使病人干净、舒适。
5 讨论
胸腔穿刺术是常用的诊断治疗性技术操作手段, 广泛运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胸腔积液的治疗, 可通过胸腔穿刺术检查积液的性质而明确诊断, 同时通过胸腔内给药, 达到缓解症状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然而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发现, 传统的胸腔穿刺术对于中、大量胸腔积液需多次抽液治疗的病人而言, 具有许多缺点:①穿刺次数多, 易引起疼痛和感染;②抽液量受限制, 常因胸水未抽尽胸腔内给药治疗达不到最佳治疗浓度;③一次性抽液量过多或过速, 易导致纵隔摆动或虚脱和复张性肺水肿;④穿刺针易造成胸腔内肺损伤;⑤操作费时、费力。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11
关键词 胸腔 闭式引流术 护理干预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12月我科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患者392例,其中男257例,女135例,年龄2~88岁。
置管分类:对肺上、中叶、肺段切除术、胸膜剥脱术等一般放置二根引流管,上管放置在第1前肋间,管端伸向胸腔顶部,用以排气,称排气管;下管放置在腋后线第7或第8肋间,管尖伏在膈肌上,用以排液,称排液管,接无菌水封瓶。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内放置1根引流管,接水封瓶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作短暂开放,因此也称调压管。食管癌术后放置1根排液管,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放置心包及胸骨后2根排液管。
护理干预要点
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对病情产生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嘱的依从性[1]。要重视护患间的交谈与沟通,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相关疾病的注意事项,如保持引流管的治疗作用、怎样帮助患者翻身、拍背、排痰、取半卧位等,并将这种交流贯穿于就医的始终。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宣传手段,也成为一种护理和治疗的手段[2]。
体位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后常置患者于半卧位,对全麻术后完全清醒的患者,给予抬高床头30°左右,以使胸腔内积液下流至膈肌,因排液管伏在膈肌上,故抬高床头有利于引流。术后第1天清晨协助患者坐起以利于呼吸及引流。
维持引流畅通:置管后应固定引流管,防止脱落,避免管道扭曲、受压而造成阻塞。一般情况下,每30~60分钟挤压1次,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挤压方法:护士用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cm,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双手前后相接,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使引流管闭塞,用前面手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频率要快,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然后双手松开,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反复操作。
咳嗽有利引流: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排痰,患者采用坐位或半卧位。评估咳嗽排痰效果,要求每个护士能熟练做肺部听诊,在协助排痰时,护士站在病人健侧,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呈杯状,扣击病人胸背部,用力适度,避开切口,自下而上、从外到内扣击胸背部3~5分钟。
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少于80ml/小时,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易凝血。若引流量多、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黏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活动性出血,护士应挤压引流管,以免发生堵管现象并报告医师。 观察胸内负压时,要随时观察水柱的波动情况,术后早期水柱波动范围为4~6cm,同时要观察漏气现象 ,由于开胸手术会有气体在胸腔残留,术后患者在咳嗽、深呼吸后会有气体自引流管逸出,这种现象均可自行愈合。对于有严重漏气现象的病人不要鼓励患者咳嗽,以免使肺段面愈合时间延长,不利术后早期拔管。
全肺切除术后引流管的护理:全肺切除术后,术侧胸腔成为一个空腔,逐渐被渗出的血性胸水所填充,故术后胸腔内放置1根引流管,接无菌水封瓶以调节胸腔内压力,平时夹闭,根据情况可作短时间开放,注意观察气管有无移位。
疼痛的护理干预:患者因切口疼痛常不愿咳嗽、作深呼吸运动或翻身坐起等,使分泌物潴留在气管、支气管内,导致肺不张及肺炎等并发症。护士应注意:①倾听患者主诉,评估疼痛程度,做好解释及指导。②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③避免由于引流管移动、旋转、牵引所引起的疼痛。④开胸患者多用镇痛泵止痛,注意其有效性。⑤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采用非药物措施减轻疼痛,如听音乐、分散注意力等。
拔管指征及拔管后观察:手术后48~72小时,肺复张良好,引流管中无气体排出,胸腔引流量在100ml/24小时以下,水封管中液面波动小或固定不动,肺呼吸音清晰,可准备拔管;拔管后24h观察患者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渗液、皮下气肿等症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结果
本组病例均能按时拔除引流管,有效地预防了肺部并发症,引流管意外拔除率为0,褥疮发生率为0,护理缺陷事故發生率为0。
讨论
实践证明,护士在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胸腔闭式引流手术后的护理,是胸心外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其重视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也能体现胸心外科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胸心外科护士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度的责任心,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才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达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婉珍,薛金增,李忠丽,等.住院患儿人性化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5,40(6):450-452.
胸腔腔闭式引流 篇12
创伤性气胸的治疗虽然发展多年, 但目前闭式引流仍是最主要措施, 目的是尽早排出胸腔内的积血、积气, 恢复、维持胸腔内负压, 促进肺扩张, 使肺及早复张, 恢复肺呼吸和循环功能。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5 月间收治39 例创伤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患者, 对患者施行优质护理干预, 减轻了患者痛苦, 消除不良心理反应, 对防止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起到重要的作用,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 年4 月—2014 年5 月收治的39 例创伤性气胸患者, 其中男30 例, 女9 例;年龄16 岁~57 岁, 平均年龄36.5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 例, 工地意外10 例, 钢筋、钢管刺伤3 例, 工地塌方挤压2 例, 事故车辆挤压2 例;损伤类型为:创伤性气胸30 例, 创伤性血胸2 例, 创伤性血气胸3 例, 肺挫裂伤4 例;发病时间最短4 h, 最长20 d。临床表现为胸闷、胸痛、肩部放射性痛、严重呼吸困难、惶恐不安、脉搏细弱频数、气促、刺激性咳嗽、发绀和休克等, 患者均施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1.2 护理
1.2.1 生命体征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皮下气肿等情况, 以及肺膨胀情况。详细、准确地记录引流液的量和引流速度, 注意观察液体的性质、量、颜色, 检查引流装置是否通畅、引流量是否迅速增加,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2 基础护理每日护理病房地面用来苏水消毒, 温度保持在18~20 ℃, 湿度≥60%[2],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 每日帮助患者适当变动体位, 患者置管后需要卧床休息, 体弱长期卧床者须预防压疮的发生, 勤翻身、按摩, 加强皮肤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 帮助患者安全愉快地度过置管期。
1.2.3 术后心理护理术后护士给予必要的疾病知识宣教, 向患者耐心讲解术后的各种注意事项, 解除其因术后疼痛或因插有引流管, 以及对自己伤情的担心等多重思想压力, 稳定患者的情绪。多鼓励患者配合治疗与护理, 定时协助患者变动适当的体位、勤翻身、叩背, 鼓励患者深呼吸、主动咳嗽、排痰, 刺激咳嗽反射部位, 促使其用力咳痰, 防止发生肺部并发症, 达到充分引流。
1.2.4 疼痛护理由于胸部置管患者其手术切口为胸壁斜侧切口, 胸壁神经受损, 常诉引流管处切口疼痛, 尤以翻身活动、胸管挤压、咳嗽咳痰后为甚, 患者常因坐起翻身, 管道与身体的不同步, 压制、扭曲、牵拉管道, 刺激伤口, 加重疼痛。护士应到患者床前, 勤询问、多沟通, 患者有时因疼痛而不愿合作, 应尽可能提高患者舒适感, 加强对疼痛的认识教育, 减少对疼痛的恐惧感, 疼痛较甚者, 应用止痛剂。患者咳痰时, 护理人员帮助按住胸部的插管部位, 避免因引流管脱落到皮下而导致皮下气肿的发生, 减少因腹压过高引起的疼痛;咳嗽较剧时, 给予镇咳剂, 痰稠时口服化痰药或雾化吸入3 次/d, 20 min/ 次, 吸氧4~8 L/min, 及静脉给药。
1.2.5 体位护理引流不畅多与体位不当有关, 护理人员应每日帮助患者起坐及变换采取利于呼吸及引流液排出的体位, 促使肺扩张, 以利于胸腔内积液排出, 使引流充分通畅, 减少对肺脏的压迫, 影响呼吸功能, 尽早排除胸腔内积液、积气, 避免包裹性积液造成的粘连性胸膜炎发生。完全清醒, 血压、脉搏、呼吸稳定的患者可采取半坐卧位, 该体位有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3], 利于引流的排出并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
1.2.6 引流护理记录每天的引流液量及其性状变化, 酌情X线透视或摄片复查, 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波动, 了解肺膨胀的情况。定时巡视病房, 观察引流情况, 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时, 应不停地挤压、冲击引流管, 防止血块、纤维絮状物堵塞管道。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少于100 m L/h, 正常的引流液性质应自血性逐渐变为血清样, 若出现引流量每小时超过100 m L, 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性质较黏稠、易凝血的胸腔内活动性出血时可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如使用止血药物以后引流瓶内的引流血量继续增加, 应考虑为大血管结扎线脱落或胸导管损伤所致, 及时报告医师。加强巡视检查患者呼吸音及引流管是否扭曲、折叠、堵塞, 保持引流的通畅与密闭, 根据情况及时处理。在更换引流装置时, 所有物品及操作均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防止逆行感染。
1.2.6.1 引流瓶的放置应放置于安全便于观察且较低位置的床下支架上, 以利于引流。在变动体位或搬动患者时, 应先将引流管夹闭, 防止瓶内液体倒流于胸腔。保持每天更换1次引流瓶内消毒水, 更换前必须先临时阻断引流管, 待更换完毕后再重新放开引流管。
1.2.6.2 引流瓶破损、漏气如因意外情况造成引流瓶破损或漏气, 须迅速将橡胶管反折捏紧, 夹闭引流管, 更换新的引流瓶。为防止逆行感染, 应马上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 行深呼吸用力咳嗽, 同时挤压引流管, 挤压时两手要前后相接, 交替进行冲击式地向前端逐段进行用力捏压, 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引流管, 直至胸腔引流瓶无气泡溢出为止[4]。胸管与水封瓶之间的引流系统应确保完全密封, 随时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各衔接口是否紧密, 引流管是否扭曲、破漏、有无松脱和漏气等现象。
1.2.6.3 引流管堵塞根据引流液情况, 每日更换引流瓶1~2 次, 为保持引流管通畅, 应经常挤压引流管或用清洗法排出, 通畅引流,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等堵塞。
1.2.6.4 引流液倾倒每天0:00 倾倒引流瓶内液体, 准确记录流液量, 引流瓶内更换新鲜无菌生理盐水。为避免胸腔与外界相通, 空气进入胸膜腔, 防止气胸的发生, 水封瓶内的玻璃管口末端应插入液面下3 cm~5 cm的位置, 且液面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处, 以防液体逆流进入胸膜腔。
1.2.7 营养护理嘱患者多咳痰, 多喝水, 必要时吸痰, 将痰液排出。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如骨头汤、牛奶等, 避免生冷硬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合理饮食,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保证营养平衡, 有利于伤口康复。
1.2.8 健康指导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湿润、流通, 避免烟雾及粉尘的刺激, 天气变化时要严防感冒, 多喝水, 化痰润喉, 使痰稀释, 遵医嘱服药, 进行抗炎、化痰、平喘治疗, 防止痰阻塞气道造成生命危险。保持愉快心情, 不大悲大喜, 情绪稳定。拔除胸管后应早期下床活动, 逐步增加活动量, 加强术侧肩关节、手臂的抬举, 早期参加比较轻微体育运动, 之后可逐渐参加慢跑等。
2 结果
根据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判断, 患者康复治愈出院32 例, 症状明显缓解5 例, 经治疗护理后均顺利出院, 治愈率为94.87%, 余2 例未愈自行出院。在及时优质的护理干预下, 反复气胸、皮下水肿等并发症较少发生。
3 讨论
在外力的作用下损伤、破坏胸膜腔的完整性, 会导致胸膜腔的负压消失, 有效循环血容量骤减, 胸腔内积存的血、气会造成纵隔移位及肺受压, 导致伤者休克, 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 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应在抢救休克同时立即给予胸腔闭式引流并加强引流管的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术主要是排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 恢复胸腔内负压, 促使肺膨胀, 恢复呼吸和循环功能, 是创伤性血气胸的一种重要治疗措施。该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 通过对患者心理护理, 改善患者的情绪, 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各种诊疗;对患者术前术后每一个环节的及时护理都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 适宜的护理、正确的康复措施, 不仅保证了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拓业.重型创伤性湿肺患者ICU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 (1) :102-103.
[2]张艳.26例创伤性迟发性血胸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 2015, 3 (9) :826-827.
[3]李宁宁.创伤性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0例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2, 12 (14) :3749-3750.
【胸腔腔闭式引流】推荐阅读:
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07-31
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护理08-08
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08-27
胸腔穿刺置管闭式引流08-15
胸腔留置引流11-02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06-22
负压封闭式引流术10-10
胸腔置管引流08-08
胸腔细管引流术06-18
胸腔积液引流沉淀物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