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2024-06-22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精选10篇)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1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的应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缺损,处理,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多年来一直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自上个世纪60年代显微外科技术应用到临床后, 皮瓣、肌皮瓣移植已成为修复各种创面的主要方法。但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也逐渐暴露出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如:进一步增加了创伤、皮瓣肌皮瓣受其供血血管支配范围的限制有时难以达到所需的面积、医疗费用大大增加、需要较高的显微外科技术、手术风险大等。我院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 共收治四肢软组织缺损病人37例, 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病人中, 前臂远端背侧创面7例, 手背创面7例, 小腿创面8例, 踝部创面11例, 足背创面4例, 创面面积最小为4.0cm×5.0cm, 最大为26.0cm×13.0cm, 其中有骨或肌腱外露病人17例, 创面已感染的5例。

1.2 处理经过

首先, 创面处理:所有创面首先进行彻底清创, 彻底清除无生机组织, 有骨外露的, 以骨刀剔除薄层骨皮质, 已形成骨髓炎的, 给予开窗减压、病灶刮除。清创后以生理盐水、3%双氧水、0.3%碘伏盐水冲洗创面, 以75%酒精纱布拭净创面周围皮肤, 创面以干纱布覆盖, 适当加压包扎;其次, 按创面大小、形状剪取透性粘贴薄膜, 去除创面敷料, 在创面内填入带多侧孔引流管的VSD材料, 将已剪好的透性贴膜平整地粘贴在创面周围皮肤上, 使创面完全封闭, 将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 设定吸引压力为60k Pa;最后, 普通创面在第1次引流后5~6d更换贴膜及VSD材料, 感染创面3~4d后更换贴膜及VSD材料。

2 结果

37例病人中有20例病人经更换1次贴膜及VSD材料后创面已全部生长新鲜肉芽组织, 14例更换2次贴膜及VSD材料, 2例更换3次贴膜及VSD材料, 1例因骨外露面积过大, 经多次更换后肉芽组织仍未能全部覆盖创面, 改行皮瓣移植术修复创面。所有生长新鲜肉芽组织的创面行游离植皮术, 植皮均全部成活。

3 讨论

3.1 原理

(1) 创面与外界隔绝, 使新鲜创面避免感染, 已感染创面避免了重复感染。

(2) 创面得以全方位引流, 不受体位限制。

(3) 因为是持续负压吸引, 创面的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 使创面达到渗液“零积聚”, 创面始终处于清洁环境中, 利于肉芽组织生长。

(4) 创面处于负压环境下, 有利于改善创面的微循环及消除组织水肿, 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3.2 操作注意事项

(1) 首次引流前仍必须彻底清创, 不能寄希望于术后引流清除坏死组织, 对于已形成窦道的病人, 清创时应刮除窦道壁的无生机组织, 通畅窦道, 以利引流

(2) 清创时必须彻底止血, 若有活动性出血则术后创面处于负压环境中出血难以自凝止血。

(3) 必须使贴膜平整地贴敷于创面周围皮肤, 尽量避免形成皱褶, 使创面完全封闭。

(4) 引流管周围需用贴膜紧密粘贴, 防止漏气, 较大创面可能有多根引流管, 贴膜时尤应注意。

(5) 术后密切观察引流物的性状及数量, 若有大量血性液流出, 则创面可能有活动性出血, 若创面有渗液但不能流出, 可能为贴膜漏气, 应及时处理, 否则极可能造成引流的失败。

4 结语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操作相对简单, 技术及环境要求较低, 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其适应症广, 绝大多数的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压迫性溃疡、肿瘤切除术后遗留的创面、烧烫伤及电击伤造成的组织坏死、静脉曲张性溃疡、动脉硬化性溃疡、糖尿病性溃疡、骨筋膜室综合症减压术后, 都可以应用该技术来修复创面。应用该技术的病人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创伤小、效果好, 病人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范启申, 王成琪.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3.

[2]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

[3]熊明根, 陈伯华.皮瓣移植与美容[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0.

[4]罗永湘.四肢软组织的修复重建[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5:1.

[5]曾江红.威克伤强负压引流术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 2006, 12.

[6]裘华德, 王彦峰.高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233~234.

[7]王顺富, 王学文, 蔡成, 等.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4) :420~421.

[8]徐琰, 姚元章, 黄显凯, 等.负压封闭引流 (VSD) 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 2001, 3 (4) :311~312.

[9]范启申, 周祥吉, 郭德亮, 等.小腿骨骼与皮肤复合缺损感染性创面治疗方法探讨[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3, 26:19~21.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2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治疗困难,费用高,预后差[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应用于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创面的治疗,疗效确切[2]。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运用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共16只糖尿病足溃疡。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3-78岁(58.6.±5.9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9.4±4.65)年,HbA1C8.22±1.05%。均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肾病III期7例,IV期5例。所有患者双下肢动脉彩超均提示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或堵塞。其中7例双下肢CTA提示双下肢动脉不同程度节段性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或堵塞。出现足溃疡时间为7d-2年,Wagner分级为2级8例,3级4例,行X线摄片检查均未提示骨质破坏。其中9例患者曾在外院进行常规清创引流,局部换药,抗感染等治疗3d-2周,创面未愈合。溃疡部位:足趾9例、踝部2例、足背5例、足底3例。溃疡面积12-80cm2不等,溃疡深度0.4-1.0cm不等。4例有窦道,2例有瘘管。所有患者均进行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8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3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

1.2治疗方法

1.2.1全身治疗①良好的控制血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严格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8.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5.0-10.0mmol/L。②控制感染:患者均全身联合应用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加强局部换药。细菌培养阳性者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③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④改善微循环治疗:静滴凯时、血塞通、银杏达莫等。⑤调脂、营养神经、支持等治疗。

1.2.2局部治疗①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创面以过氧化氢溶液或洗必泰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切开引流。尽量清除足溃疡创面的脓液、渗液、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②负压封闭引流:负压设定于90-110mmHg,24h持续治疗,治疗循环是负压吸引5min、停止2min,根据创面大小及感染严重程度,大约每3-7d更换1次敷料;4周后若无效则更换治疗方法,若出现创面情况恶化,则及早更换治疗方法。

2结果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4d,经上述治疗,创面一次性愈合良好。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14个月),未见复发。VSD治疗后创面肉芽新鲜、颗粒致密、触之易出血。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8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3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3讨论

糖尿病足是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大约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起因于糖尿病足溃疡,故防治足溃疡是降低糖尿病截肢率的最重要的措施。糖尿病病程长、合并高血压、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和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足。老年人、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独居和缺乏护理者为常见的高危人群[1]。本组资料中,患者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均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大部分合并糖尿病肾病,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糖尿病足必须强调综合治疗[3]。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将慢性感染性创面变成新鲜可愈合的伤口,是糖尿病足溃疡系统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4]。根据临床经验或药敏结果,全身应用抗生素,是防止糖尿病足溃疡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手段[5]。本组资料中,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良好的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在进行VSD治疗前,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洗必泰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必要时切开引流,尽量清除足溃疡创面的脓液、渗液、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疗效满意。

VSD为Fleischmann博士首创,国内外学者将VSD技术应用于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创面的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确切[6-7]。与传统换药及其他外用敷料相比,VSD治疗后可减少创面换药次数,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VSD治疗可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省住院总费用[8-9]。本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4d后创面肉芽新鲜、颗粒致密、触之易出血,最后创面一次性愈合良好,且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14个月)未见复发。提示VSD治疗对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有充分引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应该注意的是,良好的封闭,产生有效负压,以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证VSD效果的关键。至于VSD应用的时机、时间及适用对象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爱红,赵湜,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499.

[2]胡恺轩,章宏伟,周芳,等.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4):253-257.

[3]许樟荣.糖尿病足病防治与多学科协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4(2):3-4.

[4]DriverVR.Treatingthemacroandmicrowoundenvironmentofthediabeticpatient:managingthewholepatient,nottheholeinthepatient.FootAnkleQuarterly-TheSeminar[J].2004.16:47-56.

[5]JudeEB,UnsworthPF.Optimaltreatmentofinfecteddiabeticfootulcers[J].DrugsAging,2004,21(13):833-850.

[6]AkbariA,MoodiH,GhiasiF,eta1.Effectsofvacuum-compressiontherapyonhealingofdiabeticfootulcer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RehabilResDev,2007,44(5):631-636.

[7]刘宁,李小兵,张静琦,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313-314.

[8]FlackS,ApelqvistJ,KeithM,eta1.AneconomicevaluationofVACtherapycomparedwithwounddressingsinthetreatmentofdiabeticfootulcers[J].JWoundCare,2008,17(2):71-78.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7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其中实验组男19例, 女16例, 年龄18~72岁, 平均年龄 (39.52±2.19) 岁, 按照受伤原因划分, 车祸患者13例, 高处坠落患者10例, 锐器伤患者7例, 其他原因患者5例;对照组男18例, 女17例, 年龄19~70岁, 平均年龄 (40.62±2.46) 岁, 按照受伤原因划分, 车祸患者11例, 高处坠落患者11例, 锐器伤患者9例, 其他原因患者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治疗, 清理创面后敷料, 并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敷料, 创面较大的患者需使用引流条, 同时使用抗生素, 每周进行病原学检查, 待肉芽成熟后缝合创面, 创面较大患者需要采用皮瓣移植术。实验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进行治疗, 清理创面后使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敷料, 应用抗生素冲洗, 于1周后取出敷料, 并进行病原学检查, 肉芽成熟后进行缝合, 创面较大、肉芽丰富创面可植皮, 对尚未完全修复患者, 再次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敷料覆盖创面, 待肉芽成熟后植皮。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3]:①治愈:患者创面愈合, 无感染及炎症, 表皮覆盖良好;②有效:患者创面改善, 无感染, 炎症缓解, 长出肉芽, 但需要更换敷料;③无效:患者创面未愈合, 感染加重, 皮肤出现坏死。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愈合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情况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伤口感染、异常疼痛、化脓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具体情况见表3。

注:与对照组相比, a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骨科创面感染为临床常见疾病, 其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骨组织受伤, 免疫能力下降, 血供不足, 医护人员手法不正确, 导致伤口难以愈合, 严重甚至出现骨髓炎,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为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有效方案[4,5]。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是将高分子材料作为创面同引流管的中介, 负压经引流管分布于材料表面, 保证负压全面流经, 实现全面引流, 其可以有效清除渗出液、细菌, 缓解局部水肿, 降低感染发生率, 同时为肉芽成熟提供有力的生长条件[6]。

本研究显示, 对照组患者给予骨科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综上所述,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是临床治疗骨科创面感染的有效方案, 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嘉凯, 潘晓华, 张晓明, 等.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面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 (16) :190-191.

[2]刘少亮.VSD治疗25例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观察与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 (11) :89-90.

[3]史宝国, 高观岚.VSD治疗40例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1) :6-8.

[4]徐敏超, 郑琼, 陈明, 等.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55-10062.

[5]王旭东, 李田, 李世辉.骨折创伤中持续封闭负压引流49例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3 (29) :89-90.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4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3-0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将各种渗出物经VSD敷料中的微生物引流管及时排出,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在骨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我科从2011年至今,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皮肤缺损、感染性伤口等多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方法:①彻底清创或清除皮肤感染组织。②将VSD负压敷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并贴附于创面并缝合。③用无菌纱布擦净周围皮肤,使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和VSD敷料。④负压吸引连接VSD敷料的硅胶管,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调节最佳负压吸引状态保持负压恒定(-100-300mmHg)。VSD敷料以及薄膜明显塌陷,说明密封较好,负压效果满意。⑤持续负压吸引7-14天,观察创面有大量新鲜的肉芽组织生成可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植术。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护 理

1.1 术前护理

1.1.1 心理疏导 创伤对人体是一种突然打击,护理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1.2 皮肤准备 多毛部位需备皮,以利于术后生物透膜的紧密粘贴,防止皮肤毛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1.1.3 用物准备 应在患者回病房前备好负压装置,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引流管。

1.2 术后护理

1.2.1 术后观察与处理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创面皮肤情况,引流一周左右揭除薄膜,如肉芽组织新鲜行Ⅱ期缝合或植皮。

1.2.2 术后体位 术后患者保持功能位,并抬高患肢呈“-3”位,高于心脏水平。利于患者血液及淋巴回流,改善微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同时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引流管勿受压、打折,以免阻断负压源。

1.2.3 封闭持续负压的观察与护理

1.2.3.1 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确保压力合适。其次要确保各管道通畅,紧密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管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VSD敷料负压源,甚至使负压鼓起,不见管型,这时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最常见的漏气部位引流管或固定针的膜处,以及三通接头处,皮肤褶皱处,边缘有液体渗出处,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马上通知医生,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出血,并正确处理医嘱。

1.2.3.2 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有利于引流。

1.2.3.3 注意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引流液常规每4小时清理一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的负压瓶可用500PPM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灭菌蒸馏水冲瓶3次,晾干,密封备用。

1.2.4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护士应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正确评估疼痛的水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

1.2.5 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6 指导功能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指导,结合按摩和理疗,协助指导下肢骨折患者的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關节屈伸活动,上肢骨折患者的握拳、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的背伸和提肩活动,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2 体 会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1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 男9例, 女7例, 年龄39岁~67岁。发病部位为足趾、足背、足底及前足, 感染溃疡面积3 cm×2 cm~10 cm×7 cm。创面组织晦暗、伴有脓液, 或有窦道形成, 皮肤未破溃处可触及波动感, 部分创面肌腱、跖趾骨外露坏死。

1.2 材料

VSD高分子泡沫材料, 为孔径400μm~600μm的无菌医用泡沫海绵, 大小为15.0 cm×10.0 cm×1.2 cm。海绵内有多孔吸引管2根, 吸引连接管 (1.8 m) 1根, Y形接头1个, 止液夹1个。1张透明透气胶粘贴膜20 cm×30 cm, 3张透明透气胶粘贴膜8 cm×6 cm。以上材料均置消毒袋内密封保存。连接中心负压装置为ZN100智能负压吸引器 (烟台健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 。

1.3 手术方法

手术在患者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分2次进行, 第1次手术行创面清创术, 去除明显变黑坏死组织, 足趾变黑坏死者行足趾截除术, 并将骨残端包埋于有血运的软组织内。扩创后创面彻底止血, 活动出血点以丝线结扎或电刀止血。然后参照文献[2]所述在创面上安装VSD, 在密封下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 负压维持300~450 mm Hg。7 d~10 d后去掉VSD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 必要时重复多次VSD负压吸引治疗直到创面肉芽新鲜能够二次手术为止, 本组病例最多行VSD治疗4次。再次手术时视创面大小予以直接缝合、刃厚植皮术治疗或皮瓣修复治疗。行VSD负压吸引期间常规应用抗生素5 d~7 d, 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改善循环。

2 结果

16例患者在全身基础支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创面彻底清创后经VSD治疗, 9例植皮全部成活, 4例直接缝合伤口愈合良好, 3例皮瓣移植修复血运佳, 全部成活。3周~8周内, 平均25 d全部治愈。

3 讨论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3], 其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应用国外已有报道[4]。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较传统的治疗方法[5]可不受体位限制, 有效控制或消除感染、减少敷料更换、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为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提供良好的条件, 封闭引流期间不用换药, 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减轻患者痛苦, 并且操作简单易行, 必要时可床旁进行, 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方法。但由于VSD价格昂贵, 在临床上许多经济拮据的患者难以接受, 或未能坚持使用, 成为其临床推广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蔡永敏.糖尿病临床治疗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330-332.

[2]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233-234.

[3]胡恺轩, 章宏伟, 周芳, 等.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 2009, 25 (4) :253-257.

[4]Asghar Akbari, Hesam Moodi, Fatemeh Ghiasi, et al.Effects of vacuum-compression therapy on healing of diabetic foot ulcer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RehabilResDev, 2007, 44 (5) :631-636.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入院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51~72岁, 平均59.3岁, 糖尿病病程10~16年, 平均12.7年, 糖尿病足病程5~7年, 平均6.2年。足部均见溃疡, 溃疡部位分布于足底、足趾、足背、踝关节和臀部。

1.2 治 疗方法

首先是清创, 做到彻底清创;其次是剪裁适合的薄膜及医用泡沫, 准备引流管; 再次是将生物半透膜覆盖、封闭创面;最后连接负压装置进行持续负压吸引, 清除坏死组织和渗出液等, 7 d后拆除。

1.3 护 理

1.3.1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多存在一些不良心理情绪 , 如紧张、焦虑、孤独、悲观、恐惧等, 因此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不同的心理疏导工作, 通过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 逐步减轻患者对疾病的紧张和恐惧感, 鼓励患者能够正视疾病, 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治疗。再者, 患者对于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十分陌生, 缺乏了解, 故而会对该技术自身产生紧张和恐惧感, 因此护士在术前应认真向患者讲解该技术的操作方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注意多与患者家属沟通, 让家属给予患者足够的安慰和支持, 使患者感觉到存在感、安全感,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指导肢体功能训练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治疗时间为7d, 在治疗过程中 , 患者多以卧床休息为主 , 缺乏运动 , 血糖易于升高[2]。护士应注重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 , 可进行患肢抬高运动, 或上肢拉力锻炼, 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患侧肢体的肿胀程度,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3]。而护士亦须帮助患者做患肢远端被动运动, 预防患肢僵直 、肌肉萎缩 , 并给予患者按 摩、推拿, 同时配合一些物理治疗等。

1.3.3创面护理在治疗期间 , 护士应注意对治疗装置的观察工作, 首先应注意半透膜是否完好, 是否存在漏气松脱现象, 引流管的管形、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等, 及时准确的记录。注意观察患者创面局部皮肤是否出现水泡、红色斑疹、渗出液等, 询问患者是否有疼痛感、瘙痒感等, 观察患侧肢体的血液运行情况、皮肤颜色和温度等, 以及动脉波动感, 准确记录, 了解患者的病情顺逆, 并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1.3.4便秘的护理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 , 有出现便秘的可能 , 故而需要给予预防和治疗。除帮助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外, 亦应告知患者多食用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如茄子、芹菜、香蕉等, 多饮水。对于已出现便秘者, 应给予开塞露或清洁灌肠, 保持大便通畅。

2 结果

该组共3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 有25例患者在行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后, 创面干净, 肉芽组织新鲜、平坦, 最终愈合;4例因创面肉芽组织增长过多, 经再次清创后治愈;1例患者因出现管道堵塞, 效果较差, 总有效率为96.67%。

3 讨论

糖尿病足患者临床多见, 由于高血糖、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等原因导致患肢皮肤易发生感染和溃疡, 病情加重[4], 故而需要积极有效的治疗。1992年由德国学者研制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至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治疗, 效果理想。但在实施该手术的过程中, 患者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肢体功能减退, 易发生便秘, 以及治疗装置出现某些问题等。因此, 在治疗过程中, 护士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既可确保手术的顺利实施, 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又可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促进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 并预防和治疗便秘, 使病情早日痊愈, 缩短住院时间, 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翟伟, 阿塔汗·克日克巴依.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疗效观察[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2, 8 (6) :48.

[2]聂钰璐, 李海芬, 白玉萍, 等.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3) :1228.

[3]刘彬彬, 孙月琴.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 10 (21) :7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 篇7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骨科,治疗

在临床骨科各种严重创伤性疾病中, 常出现不能或不宜直接闭合的一些软组织创面, 如何对该类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及时有效的修复, 使创面愈合速度提高, 防止出现感染等并发症, 使功能迅速恢复是骨科治疗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现笔者对骨科创伤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创伤疾病患者84例, 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中男24例, 女18例;年龄19~66 (38.4±1.3) 岁;发病时间1~12 (3.9±0.5) h。对照组中男25例, 女17例;年龄18~64 (38.2±1.4) 岁;发病时间1~13 (3.7±0.6) h。2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方式实施治疗, Ⅰ期清创, 换药, Ⅱ期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

1.2.2 治疗组: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实施治疗, 彻底清创后, 消毒创面。根据创面大小对Vacuseal材料进行修剪后覆盖到创面, 距创面约5cm的正常皮肤处戳孔, 将引流管及冲洗管引出, 进行缝合固定处理。创面边缘与Vacuseal材料边缘进行间断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症状表现彻底消失, 创面完全愈合, 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在预计时间内结束治疗;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 创面基本愈合, 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或已得到有效控制, 治疗时间略有延长;无效:症状表现无任何好转, 创面仍然无愈合迹象, 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治疗时间被迫延长[2]。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科创伤病情治疗效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的71.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

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1例 (26.2%) ;治疗组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2例 (4.8%) 。治疗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患者实施治疗的优点主要包括: (1) 无毒性和过敏反应; (2) 引流程度彻底, 不会受到体位的限制; (3) 创面冲洗操作可同步进行, 将消毒液均匀分布在创面, 可起到持续有效消毒杀菌的作用, 对创面的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4) 经负压封闭引流处理的创面渗出物可随时被引出, 使细菌数量减少, 消除细菌培养基, 对细菌繁殖进行抑制, 阻止感染的扩散; (5) 负压环境可使病变组织肿胀的消退速度加快, 并对局部微循环进行改善, 使肉芽迅速生长, 缩短二次手术时间; (6) 创面与外界隔绝, 有效防感染; (7) 与传统引流管不同, 聚乙烯醇泡沫适合各种大小、深浅不同的创面, 可被修剪成任意形状对创面进行覆盖; (8) 操作更加简单, 手术操作时间较短, 对手术治疗条件的要求不高, 可在急诊实施手术 (9) 无需换药, 使患者痛苦减少, 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3]。

本结果显示, 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骨科创伤患者疗效好, 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短,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顺富.骨科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7 (14) :420.

[2] 徐琰.负压封闭引流 (VSD) 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J].创伤外科杂志, 2010, 3 (14) :311.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植皮患者手术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 女23例;年龄14~91岁, 平均年龄37.2岁;创面类型有急性创伤 (撕脱伤27例、烧伤16例) 、慢性溃疡 (糖尿病性溃疡11例, 褥疮5例, 静脉性溃疡3例) ;创面面积从4.0cm×2.5cm~23.5cm×14.0cm不等, 创面分布于胸部, 腹部、骶尾部、髋部、上肢及下肢。所有患者在植皮手术前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方可行手术治疗:空腹血糖<10g/L, 血清白蛋白>30g/L, 术前3d禁用抗凝血药物, 禁用糖皮质激素。

1.2 敷料及器械

(1) 创面敷料:聚乙烯醇 (PVA) 水化海藻盐泡沫 (VSD敷料,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 白色, 质地柔软, 敷料内插1~2条多侧孔硅塑引流管。 (2) 半透性粘贴薄膜:具有单向透气功能, 可透过部分水蒸气, 保持皮肤正常水分蒸发, 其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 (3) 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4) 医院墙壁中心负压装置:用于提供负压吸引, 压力最大可维持至-80kPa。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创面入院后进行清创, 去除坏死组织 (见图1、图2) , 探查死腔及窦道, 进行换药治疗, 待新鲜肉芽组织填充创面后准备手术植皮 (见图3) 。术中对植皮区创基再次进行清创, 刮除肥厚的肉芽组织至新鲜出血, 用过氧化氢溶液、稀释碘伏溶液 (0.25%) 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以滚轴刀取中厚游离皮片 (约0.2~0.3mm) (见图4) , 打孔或制网 (1.5∶1) 后覆盖创面。将VSD敷料 (PVA水化藻酸盐泡沫,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按创面大小修建合适面积, 覆盖创面, 表面用半透性薄膜封闭, 若封闭良好, 接负压源后见创面敷料均匀瘪陷, 否则需检查以维持密封环境 (见图5) 。创面负压敷料以-20kPa左右的压力持续吸引5d, 期间由护士定期巡回, 一旦发现出现创面密封性问题, 立刻进行检查及时恢复负压。5d后停止负压治疗, 去除负压敷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 然后改用常规包扎。

1.4 观察指标

植皮术后5d去除负压敷料, 观察创面游离皮片成活情况, 计算移植皮片的成活率 (成活皮片面积/创面总面积×100%) ;若移植皮片的坏死面积大于3×3cm2, 则需二次植皮, 记录植皮手术的总次数;记录植皮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 (术后第1天至创面愈合后的出院时间) 。见图6。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的各类创面植皮后的2d内通常仍有40~60ml/d不等的负压引流量, 以血清样渗出为主, 色多偏红, 2d以后负压引流量明显减少, 并且颜色变清, 至创面敷料打开前, 引流量基本小于10ml/d。术后5d打开创面, 移植皮片与创面基地粘附紧密, 颜色粉红, 无脓性分泌物, 皮片成活良好。

2.2 临床疗效

本研究62例患者中, 59例患者5d后去除负压敷料后皮片完全成活 (100%) , 3例患者移植皮片出现小面积坏死[< (2×1.5) cm2], 无明显皮下积血、积脓及炎症感染迹象, 经常规换药后创面较快愈合;患者植皮后创面愈合时间为7~18d, 平均10.5d, 术后患者随访6~9个月, 植皮区功能良好, 植皮外观满意。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1804年, Baronio在绵羊身上成功得开展了世界上第一批自体皮肤移植的实验宣告了现代皮肤移植技术的诞生[3]。如今, 虽然对皮肤移植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 但其固定技术却无明显改进, 缝线包压法和加压包扎法仍是目前固定移植皮片的主要方法。近年来, 国外兴起以生物胶粘贴固定皮片的方法, 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5]。

感染、皮下血肿/积液、压力分布不均、皮片移动是皮肤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植皮固定方法仅能对移植皮片施加一定的压力, 但无法将该压力均匀有效分布至整个创面, 而且当创面存在脓性或血性渗出的时候, 传统固定方法无法将其有效引流, 进而形成皮下积液, 导致该区皮片坏死。1997年, Argenta[6]等首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地用于移植皮片的固定, 取得良好效果, 后来国外又进行了类似的临床研究, 提示负压技术较传统方法为固定皮片更为有效, 本文的研究结果亦印证了这一观点。笔者分析认为采用负压技术固定移植皮片成活率较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压力均匀:植皮创面封闭后, 通过负压吸引排空敷料内大部分空气, 敷料瘪陷,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不论创面平整与否, 压力可均匀、垂直分布至整个植皮创面, 保证皮片完整地贴附在整个创面, 不会出现某处压力过高影响血运, 或某处压力过低皮片贴附不佳的情况; (2) 有效引流:各类急慢性创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原菌污染/感染, 导致创面渗出脓性分泌物, 同时术中的清创可能造成创面慢性渗血, 而负压技术可以充分引流这类 (脓性/血性) 液体, 减少皮片和创基液体积聚, 减轻创面的细菌负荷; (3) 湿性环境:封闭的创面有利于维持湿性的愈合环境, 同时持续的引流保证创面合适的湿度, 使创面不至于过度潮湿;持续的负压吸引可以继续发挥负压对创面愈合的良性作用, 进而提高皮片的成活率。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成功用于植皮手术中皮片的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皮片固定技术,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移植皮片的成活率, 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对于该方法的相关参数设置, 如最适皮片固定压力, 不同敷料的吸引效果, 最佳的更换敷料时间等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皮片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慢性创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5d后去除负压敷料, 观察皮片成活率、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总计手术次数。结果:在62例患者中, 59例患者术后5d的皮片成活率为100%, 3例患者皮片出现小部分坏死, 面积均小于2cm×1.5cm, 采用常规换药后创面愈合,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5d, 全部病例均需1次手术即可闭合创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移植皮片固定技术, 其可有效缩短皮片成活时间, 提高皮片成活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皮肤移植

参考文献

[1]喻爱喜, 余国荣, 邓凯, 等.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骨外露[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 29 (3) :219-220.

[2]叶舟, 占蓓蕾, 占允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加网状植皮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 2010, 23 (3) :167-169

[3]Burd A, Lam PK, Lau H.Allogenic skin:transplant or dressing?[J].Burns, 2002, 28 (4) :358-366.

[4]Ratner D.Skin grafting[J].Semin Cutan Med Surg, 2003, 22 (4) :295-305.

[5]O’Grady KM, Agrawal A, Bhattacharyya TK.An evaluation of fibrin tissue adhesive concent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ickness on skin graft survival[J].Laryngoscope, 2000, 110 (11) :1931-1935.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9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皮肤缺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49-02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是指以聚乙烯醇泡沫填塞机体皮肤或软组织缺损、感染、坏死后形成的创面,充当创面与引流管之间的中介,将传统的点状引流变为全方位引流;加快创面的肉芽组织均匀整齐地生长;敛合创面及腔隙。经过近十几年的临床应用和积极发展,VSD技术已成为处理骨科和外科多种创面的标准治疗模式[1]。2010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35例,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岁;其中小腿部软组织缺损15 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7例,足部皮肤缺损13 例。

1.2 VSD材料 采用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VSD套装,敷料主要成分为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有较强的吸附性,透水性,无毒,对局部组织无刺激;内含有多侧孔引流管、生物透明薄膜及Y行接管。

1.3 治疗方法 先彻底清创,根据创面的大小选择设计VSD敷料,将VSD敷料植与创面之上,接入引流管置入创面并充分接触,不留死腔,缝合固定,再用伴透膜将创面与VSD材料、引流管和周围皮肤一起覆盖密封。将引流管出口接负压引流装置进行持续负压引流。7~10 d后去除VSD敷料,根据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行游离植皮或重新更换VSD敷料继续治疗。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面对患者皮肤损伤的创面,有的难以愈合,需要经过多次手术,患者常表现为极度焦虑、恐惧和退缩,甚至悲观失望,情绪波动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可以向患者讲解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优点及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成功手术案例,以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使患者对手术治疗更加充满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早日恢复健康。

2.2 一般护理 ①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记录于护理记录单,正确连接VSD负压吸引管,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在位通畅。②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如创面为四肢部位,抬高患肢20°~30°,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如为肢体的背侧面,应用垫枕使创面处于悬空位,勿受压,同时将引流管置于低位,便于引流。确保引流管无受压打折牵拉或脱出。③建立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1次,防止皮肤长时间受压,预防压疮发生。

2.2.1 VSD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 [2-3] ①合适的负压可以起到充分的引流作用,对VSD管路进行负压吸引,使压力维持在125-450mmHg,以敷料收缩变硬,有液体引流出为度[4],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脱出,确保引流通畅;②观察VSD敷料是否有塌陷状态,如VSD敷料膨起,不见引流管管型,负压指示器回到0点,表明有漏气或管路阻塞,应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若为漏气,应用透明薄膜密封;若为引流管赌赛,应先关闭负压,可从引流管注入适量生理盐水浸泡10-15分钟,待堵塞物变软稀释后重新接通负压源,必要时需多次重复此操作,直至完全通畅。③观察VSD负压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并准确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24小时引流量一般在20-200ml,后期逐日减少;引流液颜色前期为暗红色血液,而后转为淡红色,后期可无引流液引出,若发现引流出较多新鲜血液时,应迅速关闭负压引流,怀疑伤口有活动性出血,及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④更换引流装置 负压吸引瓶应每日更换,更换时防止引流液逆流入管道内,可用血管钳夹闭引流管末端,关闭负压吸引,然后更换引流瓶,瓶内放入含氯的消毒液。

2.2.2 功能锻炼 根据患者创面恢复情况制定详细的锻炼计划,督导进行被动与主动的功能锻炼,可指导患者做患肢远端关节伸曲、肌肉等长舒缩活動等,活动的同时,加强引流管固定;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深静脉血酸形成等,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3 饮食指导 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应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利于创面愈合。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预防便秘;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

3 结果

35例患者中,创面经1次VSD负压吸引治疗后经游离植皮者10例,创面经2次VSD负压吸引治疗后经植皮者6例,创面经3次VSD负压吸引治疗后经游离植皮者1例,采用一期VSD覆盖创面 14例,创面全部愈合。

4 结论

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以医用泡沫作为中介,利用高负压,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致残率。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可明显减轻患者换药带来的痛苦,同时缩短了治疗周期,降低了医疗综合费用等优点。手术的成功,除了术中彻底清创,引流装置正确安装外,护理人员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敏锐的观察力,对VSD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术后积极护理,维持负压状态,使负压封闭引流在位、通畅、安全、有效,为手术成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齐新文,王兆杰,陈军平,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坏死中的应用及疗效[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2):25.

[3] 谢辉,谭炯,董林,等.创面封闭引流技术在儿童大面积皮肤缺损、感染创面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4).

[4] 高文.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损伤感染创面的护理观察[J].现代护理,2008,5(5):15.

作者简介: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篇10

1 临床资料

2006年8月—2012年4月, 我科利用VSD治疗各种复杂创面患者共28例, 男21例, 女7例, 年龄38岁~76岁, 平均年龄48岁。下肢17例, 上肢7例, 骶尾部4例。

2 观察与护理

2.1 术前准备与护理

(1) 做好心理护理, 耐心讲解VSD治疗的优点, 取得患者的同意, 并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2) 保证皮肤清洁, 术前用温水和肥皂水擦洗术野皮肤, 必要时可备皮; (3) 认真检查VSD专用吸引器, 各接头连接紧密, 保持性能完好。 (4) 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评估, 完善各项常规检查, 根据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 控制感染。

2.2 术后观察与护理

2.2.1 病情观察与护理

(1) 观察生命体征及创缘皮肤情况, 特别是体温持续升高, 创缘周围红肿, 应监测白细胞计数, 警惕引流无效或有感染加重。针对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正确使用抗生素, 有效控制感染。 (2) 对四肢复杂创面实施VSD治疗的患者, 观察患肢血运、皮温、肿胀、感觉和运动情况, 同时抬高患肢, 以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经常更换体位, 防止引流管被压迫和折叠, 影响负压吸引。 (3) 监测凝血时间, 避免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由于持续负压吸引而导致失血过多。 (4) 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及性质, 并做好记录, 若有异常, 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2 VSD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1)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 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 保证负压吸引处于密闭状态;引流管无受压、扭曲、引流通畅;吸引时, 引流管内有液柱流动, 局部可见管型, 粘贴紧密为标准;保证VSD负压维持在0.017~0.060 MPa, 一般使用7 d~10 d即可拆除。 (2) VSD负压吸引器持续使用4 h应更换, 以免长期使用发生故障, 更换时先夹管再分离负压吸引器。 (3)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抗厌氧菌治疗也不应忽视[1]。 (4) 对于四肢实施VSD治疗的患者, 引流管在肢体的屈侧, 应该用垫枕使创面处于悬空位, 避免受压, 有利于引流管通畅。

2.2.3 VSD辅料的观察和护理

正常的VSD材料块明显瘪陷, 富有韧性且显现管型。若敷料变硬, 既可能是封闭不严, VSD敷料脱醇变硬, 又可能是创面渗液被引流干净。可从引流管中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 浸泡敷料使其变软, 仔细寻找原因及时处理。若敷料恢复原状, 看不见管型, 薄膜下出现积液, 则负压失效, 常见原因是由于封闭薄膜破损或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所致, 应立即查找原因, 及时处理。

2.2.4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护士首先要对疼痛进行有效评估, 了解疼痛的性质, 正确评估疼痛的程度, 根据疼痛程度, 短时间应用止痛镇静药物。由于创面负压及敷料的刺激, 对疼痛剧烈的患者, 可适当降低负压值, 待患者能耐受时, 逐渐增加负压值, 直至维持正常恒定值为止[2]。以缓解患者疼痛, 保证正常休息和睡眠。

2.2.5 功能锻炼和营养护理

主要的锻炼方法:由被动到主动, 程度由小到大, 强度由弱到强, 循序渐进, 各个关节处于功能位置。局部的肌肉收缩运动, 远端关节的功能锻炼, 可以有效地预防关节僵硬及并发症的发生。在饮食上, 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对于便秘患者, 多食水果、蔬菜、高纤维素食物, 预防便秘。

3 结果

实施VSD治疗的28例患者中, 有19例创面肉芽组织新鲜, 血运良好, 直接缝合, 短期内愈合。5例患者创面有分泌物, 血运差, 经分泌物培养和药敏试验, 针对性使用抗生素, 再次使用VSD敷料覆盖密封, 5 d~7 d后创面肉芽组织良好, 经植皮愈合。其余4例中有2例骶尾部Ⅲ度压疮和2例复杂创面的患者, 由于创面较大、较深、感染较重、血运欠佳, 经多次清创后行VSD治疗7 d~10 d, 肉芽组织新鲜, 创面缩小, 经植皮后痊愈。与既往病例相比较, 总住院费用平均降低30%~40%, 平均住院时间缩短15 d~25 d。

4 体会

4.1 VSD技术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 其利用医用泡沫材

料、多侧孔引流管、生物半透膜、可控的负压引流装置等, 形成一个封闭的高效负压引流装置, 有利于创面的观察和护理。对于复杂创面的患者, VSD技术代替了反复清创、换药, 持续负压吸引刺激局部肉芽组织的生长, 可以加速创面愈合, 缩短疗程, 减轻患者的痛苦。

4.2 VSD装置利用医用泡沫材料为中介, 可达到全创面

引流, 使创面与外界隔离, 防止污染和感染;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 可以及时清理创面内的分泌物、渗液、坏死组织, 减少细菌数量, 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阻止感染的扩散和毒素的吸收[3], 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4.3 VSD技术持续的负压引流, 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

供了动力, 使传统引流管的引流面积更大, 大块组织被过滤, 不易堵塞引流管, 创面无死腔, 加快深部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 渗出“零积聚”, 不留任何腔隙。随着医用泡沫材料的逐渐退出, 在引出渗液的同时, 使引流腔壁内陷, 腔壁紧密贴合, 可以起到靠拢组织, 缩小创面, 减小植皮面积的功效。

5 结论

VSD治疗复杂创面疗效显著, 早期使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改变了换药、反复清创、多方位引流的传统治疗方式,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减少抗生素的应用, 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医护的工作量,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在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为复杂创面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比较我院28例复杂创面病例的临床资料, 总结VSD技术对软组织缺损修复与重建的临床特点。结果 28例患者应用VSD均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VSD持续恒定的负压吸引, 生物半透膜密闭式引流装置, 可以有效地控制感染, 促进创面愈合, 治疗复杂创面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杂创面,VSD,观察,护理

参考文献

[1]郭佳莹, 黄萍, 曹文凤.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软组织创面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20) :106-108.

[2]曲家富, 赵国志, 曹立海, 等.封闭式恒定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撕脱性损伤[J].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9) :573-574.

上一篇:主题式讲解下一篇:铆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