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2024-05-17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通用10篇)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1

下肢毁损伤常合并血管、神经挫裂和皮肤软组织缺损,其治疗传统上选择伤口清创后每日换药至肉芽组织生长进行植皮,或直接行截肢手术,以上方案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及终身残疾。我科通过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下肢毁损伤,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18例下肢毁损伤病人,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2岁~65岁,平均48岁;车祸伤13例,机器绞伤4例,高处坠落伤1例。

1.2 治疗方法

下肢毁损伤病人为开放性外伤,入科后给予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急诊入手术室给予彻底清创,尽可能去除伤口异物、坏死组织。根据创面的大小进行VSD封闭,并进行持续封闭式引流5d~9d后拆除VSD敷料,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行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术。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告知病人禁食、禁水,给病人换好清洁的衣服,取下病人身上的金银首饰及金属物品交给家属保管,根据医嘱给予使用术前药,必要时给病人抽血及留置尿管。重点做好病及家属往往不知所措,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并举成功病例,以增加病人对手术的信心。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监测

病人创伤大,往往合并休克,因此根据病情需要严密监测病人的呼吸、脉搏、血压、意识及病人尿量。

2.2.2 术后饮食

指导病人术后暂时禁食6h,6h后鼓励病人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排骨汤、鱼汤、水果、扁肉、面、稀饭等),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3 引流管护理

术后引流管应妥善固定并明确标识,病人翻身时注意防止扭曲、反折、脱落[1,2,3]。每班认真交接引流管在位情况及引流管通畅情况。

2.2.4 引流瓶护理

引流瓶悬挂在低于创面的位置,有利于引流。引流瓶内的底水每天用灭菌注射用水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引流管,保持严格无菌。使用后的引流瓶应用含氯1 000mg/L 84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以备下次使用。

2.2.5 引流液的观察护理

因病人损伤创面大,如果术中的血管未结扎好容易引起大出血,因此观察引流液的量、色、性质非常重要。引流液量为100mL~300mL属正常引流,如引流液超过300mL或引流出大量新鲜血液,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引流液少或引流不畅时用温生理盐水从引流口冲洗,防止局部渗液干结堵塞导致伤口感染。

2.2.6持续负压的要求

保持有效的持续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的关键。吸引时负压控制在1 0 0mmHg~2 0 0mmHg(1mmHg=0.133kPa),负压过小导致无效吸引,负压过大容易引起病人疼痛。因此此病人列入交接班范围,每班认真交接吸引表的负压大小、各接口有无松动及创面上的贴膜有无漏气。

2.2.7 心理护理

因本病多为意外,突然的意外使病人出现恐慌,对预后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护士要因势利导,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解释,使病人了解和认识病情,消除其不良情绪。

2.2.8 并发症预防

观察病人有无咳嗽、咳痰,警惕肺部感染发生;病人长期卧床,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发生;有留置导尿病人尽早拔除尿管,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发生;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常规应用抗凝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

2.2.9 功能锻炼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可进行一些可行性的功能锻炼,如踝关节的背屈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防止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病情允许情况下可做进一步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尽早恢复。

3 讨论

VSD在治疗下肢毁损伤的同时给予精心护理及细致观察,可加速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关键词: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下肢毁损伤,护理

参考文献

[1]耿爱香, 韩恩崑, 刘海波, 等.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 2012, 26 (3A) :629-630.

[2]刘海菊.人工皮肤VSD封闭式负压引流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11, 25 (4B) :1009-1010.

[3]陈美花.VSD治疗重度褥疮15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5) :6284.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6~72岁,平均32.7岁。

1.2 伤因、伤型。受伤原因:车祸伤41例,机械绞伤8例,坦克碾压伤1例。伤型:多发伤15例,单纯部位伤35例。受伤部位:上肢23例,下肢26例,躯干1例。清创后单纯皮肤缺损创面29例,伴肌腱外露或骨外露创面21例。

1.3 负压封闭引流所需要的材料分为四个部分:①医用泡沫(VSD材料),是一种泡沫型合成材料,成分为聚乙烯醇,外观同海绵,孔隙直径0.2~1mm,无毒,有极好的可塑性、透水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②多侧孔引流管:包埋在VSD中,为带有多个侧孔的硬质硅胶引流管,管径0.5mm。③生物透性薄膜:其成分为聚氨酯,薄膜微孔直径0.25~1um,具有阀门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透气、透湿性能,有较好的弹性及顺应性。薄膜粘贴于VSD表面,并以系膜法将引流管包埋。④负压源:采用中心负压吸引,维持压力范圍为-0.017~-0.060Mpa,24小时持续负压吸引。

1.4 手术方法。首先清洁创面周围皮肤,彻底敞开所有死腔,清除创面失活组织,严密止血。根据被引流区的长度、深度和形状,修剪VSD材料,把已经准备好的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置入被引流区内,要确保VSD材料与全部需要引流的创面充分接触,不留空隙,取出半透性粘贴薄膜,除去粘贴面的隔离纸暴露粘贴面,边粘贴边按压,使之与皮肤完全粘贴,将引流管接通负压装置,开放负压,术毕。

1.5 术中配合与护理。清洁皮肤,剃毛,酒精脱脂,(特别是术中用络合碘消毒时,一定要彻底脱碘,以免影响粘贴),擦干局部皮肤,以利于半透膜粘贴,准备好负压引流源与管道,观察封闭是否严密:一看(看是否有管形),二听(听是否有漏气声),三摸(摸VSD是否变实,半透膜与皮肤粘合是否紧密,有滑动说明粘合不紧)。

1.6 术后观察与护理。

1.6.1 引流管的护理。病人从手术室回病房后,将负压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吸引器上,调整负压。术后48小时负压可调至-0.04~-0.08Mpa之间,48小时后,负压调至-0.017~-0.06Mpa,引流管应保持通畅,防止扭曲打折。如发现创面敷料隆起或创面上的PVA泡膜出现有渍斑,触摸没有硬实感或硬实感减弱等,提示引流管阻塞或连接管漏气,应立即处理。早期如有小血块或坏死组织阻塞管道可用0.9%生理盐水10~20ml冲洗管道。负压瓶低于创面,以利于引流。

1.6.2 定期查看负压表,及时调整负压值。保持有效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成败的关键,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创伤后由于引流的部位不同其压力也不同,如引流管位于肌肉及软组织较丰富的部位,引流管并联较多时,术后48小时负压可调至-0.04~-0.08Mpa之间,以引流管不瘪为准,如位于足趾、手背、小腿前部软组织较少无并联引流管时,术后48小时负压可调至-0.017~-0.04Mpa之间,以防止压力过高影响引流效果。如桥接血管、神经时,其负压调整在-0.017~-0.03Mpa之间,以防负压过大,损伤缝合的血管、神经。

1.6.3 观察负压引流效果:正常的负压引流效果显示,引流管通畅,吸出血性、脓性液体,VSD材料塌陷,紧贴创面,内管形态凸现。

1.6.4 选择透明的吸引瓶和吸引管,便于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数量,注意有无大量新鲜血液流出。

1.6.5 更换吸引瓶装置时,要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SD敷料内, 必须用双止血钳上下夹闭引流管,关闭负压源后再更换引流瓶。每日晨间更换一次。

1.6.6 引流瓶内置84消毒液25ml和生理盐水500ml,用胶布作好标记。

2 结 果

单纯皮肤缺损创面持续负压引流5~7天后,取出泡沫敷料材料,21例创面中厚皮片植皮后愈合,8例创面直接缝合愈合,21例肌腱及骨外露创面,每7天更换泡沫敷料材料,更换2~3次后,创面中厚皮片植皮后愈合。随访3~5个月,骨痂生长良好,无窦道、瘘及骨髓炎等并发症发生,肢体功能恢复良好,创面愈合平整,色泽正常,生活及劳动均未受到影响。

典型病历:例1

3 讨 论

3.1 常规法创面处理优缺点。骨科组织创伤,早期处理不当常可使皮肤坏死,创面感染,加重损伤程度,致晚期修复困难,严重影响患肢功能恢复。[1]常规处理创面多采用更换敷料,皮片、皮管引流的方法 ,存在治疗时间长,容易发生交叉感染;频繁换药加重病人痛苦,医护人员工作量大;引流无论主动或被动,均利用引流管端孔及有限侧孔引流,不可能做到与创面的完全接触, 且引流管直接置放于创面,很容易被堵塞等 ,在严重软组织损伤并感染病人尤为突出。

3.2 VSD封闭引流优缺点。 VSD是一种全创面高效引流,是目前处理外伤创面的全新方法。自1992年德国Fleischmsnn博士首创VSD以来,其有效作用已得到公认并逐步应用于临床普通外科和骨科病人。[2]特点:①VSD利用医用海绵(Vacuseal)可以做到与全创面的充分接触,起到引流全创面的作用。VSD的引流管孔完全被Vacuseal包裹,引流物首先被吸入Vacuseal微孔,经塑形分割后再被吸入引流管内,随即被高负压吸走,引流管不容易堵塞。②VSD全创面高负压高效持续引流,使创面感染较快得到控制,创面清洁时间较常规创面处理缩短近一半。创面被薄膜密封,阻止了外来细菌的入侵,避免了交叉感染的发生。且闭合环境有利于多形核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介导的宿主吞噬细胞发挥功能。[3]③促使机体分泌纤溶蛋白激活物及其它酶的释放,伤口内发生纤维蛋白溶解,具有自溶性清创作用,可以加速创面修复。④VSD操作简便易行,可以在病房床边进行。不需要每天换药,免除了频繁换药给病人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用透明薄膜封闭创面,也利于创面观察。⑤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由于负压的作用,降低了组织间压力,同时使伤口周围的氧张力下降,促进新的毛细血管生成及肉芽组织生长,微循环得到改善,提高创面的血流量。[4]

3.3 VSD封闭引流中应注意。①早期合理应用,根据创面大小可多管串连,创面止血不满意时应慎用;②配合抗感染治疗,VSD使创面处于负压、相对隔离状态,抗厌氧菌治疗不应忽视;③防止发生负氮平衡,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含大量蛋白,应注意监测、计算并及时补充营养需要;④定期消毒皮肤,生物透性薄膜的透氧及透湿性能有限,故需定期更换和消毒更换生物透性薄膜;⑤术后专人监测局部负压封闭情况。⑥每根引流管两侧的泡沫材料宽度不宜超过2~3cm,以保证泡沫表面有足够的负压,多侧孔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孔都需位于泡沫内,避免堵塞。⑦维持负压:持续高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重要特点,负压的高低和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到引流效果,负压小于0.020MPa引流效果不明显,负压大于0.060MPa 者,易可致出血。 ⑧一般负压封闭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3~10天,如坏死组织较多,引流物黏稠,更换引流物时间间隔应短些;如引流物较稀薄,间隔时间可稍长,但不宜超过10天。

参考文献

1 杨越涛等.创伤外科杂志,2007;8(3)

2 JohR KamKit,周长春,译.美国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和创面修复新进展[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14~142

3 付小兵等主编.现代创伤修复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238~255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20例骨科创伤患者,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9例;年纪最大的56岁, 年纪最小的9岁;出现胫骨平台骨折1例, 锁骨骨折1例, 尺骨骨折1例;由于车祸受伤10例, 由于工伤事故5例, 由于电击受伤5例;创面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百分之一的5例, 为体表面积百分之一待百分之五的13例, 大于体表面积百分之五的2例;致伤到治疗时间最长的3个月, 最短的1个小时。全部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进行治疗。

1.2 临床治疗方法

会使用到的医疗器械有, 持续封锁负压引流使用的敷料成分是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 内部含有多侧孔的引流管, 和具有分子阀门功能的片状通气功能的透明薄膜, 薄膜的成份是聚氨酯以及丙烯酸, 三通的接头和持续封闭负压吸引装置[2]。进行持续封锁负压引流药尽可能的切除掉坏死的筋膜和肌肉组织并且清除异物。发生骨折手术后感染的患者, 内固定物不用取出, 要进行创面的反复冲洗, 将在外暴露的骨骼要用软组织进行掩盖, 小面积的骨外露要凿去外露的局部骨皮质在骨表进行钻孔。对持续封锁负压引流敷料进行修剪, 根据患者的创面进行裁剪或者拼接, 不要使引流管的引流孔发生外露, 在拼接时要用4号丝线进行连续缝合, 要使敷料和创面充分的接触, 不可直接接触到血管和神经, 在连续缝合皮肤的边缘以及敷料的边缘。拿酒精以及生理盐水对创面的四周皮肤进行消毒、清理, 把引流管连接到中间负压吸引装置, 同时用手挤压持续封锁负压引流敷料, 减少敷料内的液体, 在持续封锁负压引流敷料外面覆盖上生物半透薄膜, 使患者的创面密闭。手术结束患者返回病房后将引流管连接到床头的负压吸引系统, 进行24 h的持续负压引流, 将负压调整至16.7千帕到26.7千帕[3]。手术后进行广谱抗生素的抗炎治疗。7~9d后撤除敷料, 看创面的肉芽生长情况, 再行游离植皮或者进行正常的换药处置, 如果发生感染传染, 以再次进行清创术后, 二次进行持续性封闭负压引流, 直到患者的创面肉芽生长好后再进行植皮手术。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优:病灶部位清除彻底, 创面在治疗后两周内完全愈合, 没有发生二次感染, 伤口表面覆盖完好, 不需要再次更换辅料。肉芽生长良好, 患者病情恢复速度快。疗效良:病灶部位得到比较彻底的清除, 伤口附近皮肤得到大部分存活, 伤口的分泌物有所减少, 发生二次感染的情况不严重, 肉芽有所生长, 需再一次更换敷料, 患者的病情恢复一般。疗效差:病灶部位没有清除彻底, 发生严重的二次感染, 肉芽生长差, 患者病情恢复差。疗效优良率: (疗效优病例数+疗效良病例数) /总病例数×100%。

2 结果

20例患者中疗效优的病例6例, 疗效良的病例12例, 疗效差的2例, 疗效总优良率达90%, 详见表1。经随访, 没有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发生。

3 讨论

骨科创伤中出现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损伤以及进行骨折内固定手术后发生感染的患者的创面很不容易愈合, 容易形成感染而使伤口愈合缓慢, 造成患者的长时间卧床和重复性的换药, 由于重复的挪动和转移患者的患肢, 会影响到伤口四周的软组织, 而加剧肿胀和患者的痛苦, 不利于创面的愈合, 也加重了医护工作者的工作量。进行创面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对促进患者的创面的愈合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得到了临床的普遍任何和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方法明显优于临床的传统方法。避免了创面的污染, 并可以有效的防止了交叉传染, 负压的引流效果可使引流区的创面内渗液达到零聚积, 使患者受伤部位的肉芽组织加快了生长速度, 然后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游离皮片的移植手术就可对创面进行医治, 克替代那些比较复杂的皮瓣移植手术或者皮瓣转位的手术, 为一种简单并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创面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需要注意的事项有:一定要彻底的进行清创处理, 并且彻底的止血, 引流不可替代正常的清创处理, 首先彻底的进行清创还是十分重要的;尽量能够在没有进行抗生素药物治疗前先作细菌培育实验, 按照药敏实验的结果来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来进行抗传染治疗;同时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会使患者的创面处于负压并且相对空气隔离的形态, 所以进行抗厌氧菌的治疗不能忽视;每天通过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吸出的伤口的渗出物内含有很多的卵白, 应该增强营养支持疗法来避免发生负氮失衡[4];手术后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要注意每天2次到3次的观察负压引流的压力情况, 观察是否出现引流能否迟缓以及能否出现漏气现象, 如果出现有坏死的组织以及血凝块发生堵塞时及时使用生理盐水来冲刷、稀释排除堵塞, 如果发生漏气要及时改换新的生物半透性薄膜来进行引流。

本文通过对选取本院2010年1月到2010年5月临床收治的20例骨科创伤患者进行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方法进行治疗。20例患者中疗效优的病例6例, 疗效良的病例12例, 疗效差的2例, 疗效总优良率达90%, 经随访, 没有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病例发生。可证明,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能够彻底的清除患者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加速肉芽生长, 快速制止传染, 明显缩短了创伤性的皮肤软组织发生缺损的治疗时间, 减轻了患者换药的痛苦, 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唐丽媛.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手术后感染控制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 2011, 8 (26) :14.

[2]吴广森, 才晓军, 李宏伟,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 2011, 40 (1) :129-131.

[3]朱磊, 李国庆, 王来宾,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7) :534-537.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4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治疗困难,费用高,预后差[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应用于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创面的治疗,疗效确切[2]。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运用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共16只糖尿病足溃疡。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3-78岁(58.6.±5.9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9.4±4.65)年,HbA1C8.22±1.05%。均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肾病III期7例,IV期5例。所有患者双下肢动脉彩超均提示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或堵塞。其中7例双下肢CTA提示双下肢动脉不同程度节段性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或堵塞。出现足溃疡时间为7d-2年,Wagner分级为2级8例,3级4例,行X线摄片检查均未提示骨质破坏。其中9例患者曾在外院进行常规清创引流,局部换药,抗感染等治疗3d-2周,创面未愈合。溃疡部位:足趾9例、踝部2例、足背5例、足底3例。溃疡面积12-80cm2不等,溃疡深度0.4-1.0cm不等。4例有窦道,2例有瘘管。所有患者均进行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8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3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

1.2治疗方法

1.2.1全身治疗①良好的控制血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严格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8.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5.0-10.0mmol/L。②控制感染:患者均全身联合应用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加强局部换药。细菌培养阳性者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③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④改善微循环治疗:静滴凯时、血塞通、银杏达莫等。⑤调脂、营养神经、支持等治疗。

1.2.2局部治疗①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创面以过氧化氢溶液或洗必泰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切开引流。尽量清除足溃疡创面的脓液、渗液、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②负压封闭引流:负压设定于90-110mmHg,24h持续治疗,治疗循环是负压吸引5min、停止2min,根据创面大小及感染严重程度,大约每3-7d更换1次敷料;4周后若无效则更换治疗方法,若出现创面情况恶化,则及早更换治疗方法。

2结果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4d,经上述治疗,创面一次性愈合良好。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14个月),未见复发。VSD治疗后创面肉芽新鲜、颗粒致密、触之易出血。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8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3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3讨论

糖尿病足是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大约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起因于糖尿病足溃疡,故防治足溃疡是降低糖尿病截肢率的最重要的措施。糖尿病病程长、合并高血压、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和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足。老年人、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独居和缺乏护理者为常见的高危人群[1]。本组资料中,患者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均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大部分合并糖尿病肾病,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糖尿病足必须强调综合治疗[3]。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将慢性感染性创面变成新鲜可愈合的伤口,是糖尿病足溃疡系统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4]。根据临床经验或药敏结果,全身应用抗生素,是防止糖尿病足溃疡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手段[5]。本组资料中,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良好的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在进行VSD治疗前,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洗必泰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必要时切开引流,尽量清除足溃疡创面的脓液、渗液、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疗效满意。

VSD为Fleischmann博士首创,国内外学者将VSD技术应用于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创面的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确切[6-7]。与传统换药及其他外用敷料相比,VSD治疗后可减少创面换药次数,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VSD治疗可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省住院总费用[8-9]。本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4d后创面肉芽新鲜、颗粒致密、触之易出血,最后创面一次性愈合良好,且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14个月)未见复发。提示VSD治疗对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有充分引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应该注意的是,良好的封闭,产生有效负压,以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证VSD效果的关键。至于VSD应用的时机、时间及适用对象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爱红,赵湜,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499.

[2]胡恺轩,章宏伟,周芳,等.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4):253-257.

[3]许樟荣.糖尿病足病防治与多学科协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4(2):3-4.

[4]DriverVR.Treatingthemacroandmicrowoundenvironmentofthediabeticpatient:managingthewholepatient,nottheholeinthepatient.FootAnkleQuarterly-TheSeminar[J].2004.16:47-56.

[5]JudeEB,UnsworthPF.Optimaltreatmentofinfecteddiabeticfootulcers[J].DrugsAging,2004,21(13):833-850.

[6]AkbariA,MoodiH,GhiasiF,eta1.Effectsofvacuum-compressiontherapyonhealingofdiabeticfootulcer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RehabilResDev,2007,44(5):631-636.

[7]刘宁,李小兵,张静琦,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313-314.

[8]FlackS,ApelqvistJ,KeithM,eta1.AneconomicevaluationofVACtherapycomparedwithwounddressingsinthetreatmentofdiabeticfootulcers[J].JWoundCare,2008,17(2):71-78.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1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 男9例, 女7例, 年龄39岁~67岁。发病部位为足趾、足背、足底及前足, 感染溃疡面积3 cm×2 cm~10 cm×7 cm。创面组织晦暗、伴有脓液, 或有窦道形成, 皮肤未破溃处可触及波动感, 部分创面肌腱、跖趾骨外露坏死。

1.2 材料

VSD高分子泡沫材料, 为孔径400μm~600μm的无菌医用泡沫海绵, 大小为15.0 cm×10.0 cm×1.2 cm。海绵内有多孔吸引管2根, 吸引连接管 (1.8 m) 1根, Y形接头1个, 止液夹1个。1张透明透气胶粘贴膜20 cm×30 cm, 3张透明透气胶粘贴膜8 cm×6 cm。以上材料均置消毒袋内密封保存。连接中心负压装置为ZN100智能负压吸引器 (烟台健源科技有限公司制造) 。

1.3 手术方法

手术在患者血糖得到较好控制后分2次进行, 第1次手术行创面清创术, 去除明显变黑坏死组织, 足趾变黑坏死者行足趾截除术, 并将骨残端包埋于有血运的软组织内。扩创后创面彻底止血, 活动出血点以丝线结扎或电刀止血。然后参照文献[2]所述在创面上安装VSD, 在密封下进行持续负压吸引治疗, 负压维持300~450 mm Hg。7 d~10 d后去掉VSD观察创面肉芽生长情况, 必要时重复多次VSD负压吸引治疗直到创面肉芽新鲜能够二次手术为止, 本组病例最多行VSD治疗4次。再次手术时视创面大小予以直接缝合、刃厚植皮术治疗或皮瓣修复治疗。行VSD负压吸引期间常规应用抗生素5 d~7 d, 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肠溶阿司匹林等药物改善循环。

2 结果

16例患者在全身基础支持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创面彻底清创后经VSD治疗, 9例植皮全部成活, 4例直接缝合伤口愈合良好, 3例皮瓣移植修复血运佳, 全部成活。3周~8周内, 平均25 d全部治愈。

3 讨论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可以有效促进创面愈合[3], 其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应用国外已有报道[4]。持续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较传统的治疗方法[5]可不受体位限制, 有效控制或消除感染、减少敷料更换、刺激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为组织瓣移植或游离植皮提供良好的条件, 封闭引流期间不用换药, 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减轻患者痛苦, 并且操作简单易行, 必要时可床旁进行, 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方法。但由于VSD价格昂贵, 在临床上许多经济拮据的患者难以接受, 或未能坚持使用, 成为其临床推广的障碍。

参考文献

[1]蔡永敏.糖尿病临床治疗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6:330-332.

[2]裘华德, 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8, 18 (4) :233-234.

[3]胡恺轩, 章宏伟, 周芳, 等.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 2009, 25 (4) :253-257.

[4]Asghar Akbari, Hesam Moodi, Fatemeh Ghiasi, et al.Effects of vacuum-compression therapy on healing of diabetic foot ulcer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RehabilResDev, 2007, 44 (5) :631-636.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6

1 病例介绍

病人, 女, 74岁, 患老年痴呆症12年, 左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卧床7年, 因右臀部及骶尾部皮肤缺损3个月, 发热1周于2010年1月2日入院, 入院时体温37.5 ℃, 脉搏102/min, 呼吸19/min, 血压100/60 mmHg (1 mmHg=0.133 kPa) , 病人重度营养不良, 四肢呈屈曲性挛缩状态, 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大小便失禁, 低蛋白血症, 血浆白蛋白24.8 g/L, 血红蛋白93 g/L, 血钾2.6 mmol/L, 右侧臀部见10 cm×11 cm的压疮, 伴骨质外露, 尾骶部见5 cm×6 cm的压疮, 创面均有腐烂组织, 有异味, 周围组织水肿红润明显, 臀大肌和筋膜广泛缺血坏死, 创面细菌培养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护理诊断为Ⅳ期压疮并感染。住院期间, 病人反复出现发热、肺部感染, 遵医嘱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做好全身护理;对压疮局部进行清创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VAC治疗) , 定期更换敷料、引流管及引流瓶, 并检查创面情况, 及时适当剪除坏死组织, 清洗创面。住院期间分别于1月2日、1月18日、2月26日对病人右臀部及骶尾部压疮上腐烂组织及液化脂肪进行了3次小范围手术清创, 至2月26日VAC治疗8周, 病人右臀部及骶尾部压疮坏死组织逐渐被清除, 脓性分泌物减少, 伤口床逐渐清洁, 见少许新生红润肉芽组织;VAC治疗12周时, 病人骶尾部创面被健康肉芽组织填平, 周边有爬皮现象。停止VAC治疗后, 创面皮肤经减张缝合后完全愈合, 右臀部伤口床见大量红润肉芽组织生长、但周边有脂肪液化现象, 继续对压疮局部进行清创后持续封闭负压引流。经过综合治疗和护理212 d, 病人病情稳定, 右臀部压疮完全愈合。

2 护理

2.1 全身护理

2.1.1 做好基础护理

让病人卧于电动充气式气垫床, 在压力装置中减轻压力, 同时可起到按摩作用;间隙性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压疮发生的首要措施, 翻身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压力解除法[4]。建立翻身卡, 按左侧→平卧→右侧卧位的顺序每2 h翻身1次, 骨突部位垫自制充气橡胶手套, 翻身时避免拖拉动作。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 床单平整, 室内通风良好, 温度适宜, 避免过多出汗。留置导尿, 隔日1次行膀胱冲洗, 大便失禁使用造口袋。保持尿道口、会阴部、肛门部位清洁, 温水清洗每日2次。

2.1.2 加强营养

我们用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 一方面给病人喂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另一方面遵医嘱使用白蛋白、血浆、全血、脂肪乳剂以及复方氨基酸等进行静脉营养。给病人补充足够的热量及蛋白质、提高血浆蛋白及胶体渗透压, 保持电解质平衡, 增强机体免疫力,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有利于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

2.2 局部疮面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的护理

2.2.1 做好健康宣教

据调查, 压疮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对病人的关心[5]。因病人不能自理且无行为能力, 因此护士不仅对待病人要有爱心、同情心、耐心、细心、关心, 更要给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认真讲解压疮的发病原因、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护理方法、病人家属的配合、出院后的预防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让病人家属正确了解压疮相关知识, 消除焦虑、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2.2 VAC的材料与方法

2.2.2.1 基本材料

①负压装置:我院配套中心负压设备;②医用海绵:釆用聚氨酯或聚乙烯醇, 孔隙小 (400 μm~600 μm) ;③引流管:釆用有一定硬度的透明塑胶管;使用时需在其与泡沫接触段造出侧孔;④粘贴薄膜:手术无菌贴膜。

2.2.2.2 治疗方法

①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和异物, VAC操作前必须先清洁伤口和清创[6], 消毒擦干创面周围皮肤。②根据创面大小和外形修剪医用海绵。③根据海绵情况选用引流管并剪侧孔。④将带侧孔的引流管插入海绵。⑤用海绵敷料填塞创面。⑥用手术无菌贴膜封闭敷料和创面。⑦连接引流及负压源, 负压作用于创面。负压值维持在120 mmHg~150 mmHg, 使敷料在负压作用下收缩紧密贴敷创面, 触之坚硬。根据创面渗出量, 48 h~72 h后更换, 并检查创面情况, 及时适当剪除坏死组织、清洗创面, 见有新鲜血渗出即可以刺激肉芽生长。

2.2.3 封闭负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保持有效负压是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成功的关键, 调整并保持负压吸引压力125 mmHg[7]。严密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是否有效、是否通畅。要做到“三防”:防漏气、防潮湿、防受压。若创面敷料隆起、创面潮湿且有液体聚集, 提示引流管堵塞或连接管压折、扭曲;负压表压力不足, 提示手术无菌贴膜松脱导致漏气;均应立即处理。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 以利于引流。注意引流管是否压迫创缘皮肤, 应用纱布在引流管与创缘皮肤之间进行有效衬垫, 防止出现皮肤压伤。观察并记录引流的量、性质, 换药时观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48 h~72 h更换1次, 直至创面清洁。在更换吸引瓶时, 为防止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到VAC护创材料内, 先钳夹住引流管, 关闭负压源, 然后更换吸引瓶, 并且要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防止漏气。

3 体会

压疮是对卧床病人威胁较大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也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问题, 预防和治疗压疮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难点之一。VAC治疗可用于任何年龄的慢性伤口病人, 特别是为老年病人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8]。VAC创面用半透膜覆盖, 干燥、无渗出、隔绝了创面与外环境接触的感染机会, 保证了创面内和皮肤的水蒸气正常透出, 将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 能有效使溃疡的创面得到覆盖和保护, 降低再污染的危险, 同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有助于清创、控制渗液、减少细菌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保持有效负压是VAC治疗成功的关键。通过加强对创面的观察和护理, 确保了引流管通畅及维持有效负压, 同时根据病人的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全身营养支持及基础护理也为病人治疗成功提供了重要保障。另外, 本例病人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是长久要面对的问题, 加强对病人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压疮护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辅助闭合伤口,压疮,护理

参考文献

[1]陈颖君.日本褥疮护理新进展[J].日本医学介绍, 2003, 24 (10) :473.

[2]赵万秋, 钱火红, 张秀琼, 等.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组织愈合的影响及对策[J].西南军医, 2006, 8 (3) :68-70.

[3]陈少全, 王烈, 邹忠东, 等.粘贴式负压冲吸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治疗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7, 28 (5) :562.

[4]张凤英.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褥疮预防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5 (12) :2372-2373.

[5]石兰萍, 黄琴, 温敏, 等.褥疮相关因素的分析与预防[J].中国基层医药, 2004, 11 (9) :1039-1040.

[6]Armsrong DG, Attinger CE, Boulton AJ, et al.Guidelines regard-ing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NPWT) in the diabetic foot[J].Ostomy Wound Manage, 2004, 50 (Suppl) :S3-S27.

[7]蒋琪霞, 刘云, 王桂玲, 等.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8B) :29.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12 例,男7 例,女5 例; 年龄17 ~ 60岁。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胫腓骨外露3例; 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行筋膜室切开减张术致皮肤缺损1 例;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 例; 足背皮瓣转移术后皮瓣坏死致皮肤缺损1 例; 前臂皮肤等软组织缺损4 例; 踝部开放性骨折并皮肤等软组织缺损2 例。以上损伤创面中,有5 例合并有感染,缺损面积: 5 cm × 6 cm ~ 10 cm × 25 cm。

1.2方法

a) 根据患者手术部位选择相应麻醉方法。b) 麻醉满意后,作常规消毒铺巾。c) 彻底清理创面坏死失活组织及脓液等,并反复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创面。d) 在距离皮缘约0. 5 ~ 1. 0 cm处每隔0. 5 ~ 1. 0 cm用一个“0”华丽康线挂缝合一针备用。再将一次性灭菌医用乳胶手套口处卷折部剪成橡皮筋状,再回旋环绕于创面边缘的缝线上,并在保证创面边缘皮瓣血运良好的情况下尽量将橡皮筋收紧( 牵张力较大时,可先将克氏针固定在皮缘的缝线上,再将橡皮筋回旋环绕在克氏针上,通过克氏针将张力均匀分布于皮缘缝线上,以免因张力过分集中在局部某针上导致某针张力过大而出现皮肤撕裂) 。并用VSD泡沫敷料覆盖创面。如果创面为感染创面,可将VSD泡沫敷料内的冲洗管拉出,置于创面最深部位或置于感染较重的部位,以备术后抗生素溶液持续冲洗之用。e) 清理创面周围皮肤,用生物透性黏贴薄膜覆盖在VSD泡沫敷料外。覆盖范围应超过创缘3 cm以上,保持创面的封闭性。f) 将VSD泡沫敷料引流管接入负压源,并将压力调至30 ~ 40 k Pa。将VSD冲洗管与输液管相连,并接入庆大霉素或敏感抗生素溶液( 500 m L生理盐水可加16 万单位庆大霉素) ,打开输液管阀门,将滴速调至30 ~ 4滴/min,24 h维持冲洗10 d后拆除。g) 拆除VSD后,如果创面仍未能直接缝合,可再次同上手术治疗,直到创面缩小至可直接缝合。

2 结果

12 例病例中,有4 例1 次手术能将创面完全闭合,有例2 次手术能将创面完全闭合,有3 例3 次手术能将创面完全闭合,愈合时间10 ~ 35 d( 创面闭合快慢与创面大小及创面周围皮肤等组织结构特点有关,如足底等部位因有垂直纤维固定,皮肤伸展性差,闭合速度较慢; 而大、小腿、前臂等部位无垂直纤维固定,皮肤弹性及蠕动性好,牵张后较容易得到较大面积的额外皮肤,关闭创面速度较快。无一例出现皮瓣坏死,术后不影响患肢原有的感觉或运动。随访10 ~ 1个月。愈合瘢痕呈线状,局部无不适,对外观及关节功能影响较小。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 ~ 5。

3 讨论

目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仍是修复医学棘手的难题,皮瓣修复是目前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主要手段,但这种挖东墙补西墙的修复方法不但对供皮区造成严重破坏,术后还可能出现受区皮瓣臃肿、感觉障碍、反复磨损溃疡、肢体外观不良、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皮肤牵张技术是一种不用损伤其他正常组织,而获得额外皮肤覆盖修复创面的好方法。是利用皮肤在一定牵张应力作用下皮肤内纤维组织结构重新排布,刺激皮肤细胞增生等一系列机械、生物反应,皮肤面积增大,从而获得额外皮肤覆盖、关闭创面。有关研究发现皮肤牵张可动员创面边长的5 ~ 7 倍皮肤参与伸展,皮肤的伸展率可达9% ~ 20%[1],故可轻易得到较大面积的额外皮肤修复创面。有学者在电镜下观察到皮肤牵张伸展后,其胶原纤维、纤维间组织液重新分布排列和部分新生组织共同形成,是皮肤面积增加的理论基础[2]。目前学者们使用皮肤牵张方法主要是用皮肤牵张带或自制皮肤牵张器等牵张,均能成功地关闭各种创面[3,4,5,6]。但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 a) 术后需每天调紧皮肤牵张带或皮肤牵张器,以及巨大创面长期暴露,容易感染或感染不易控制,需每天换药,术后护理较为复杂,不但增加了医护工作量,也严重影响术后创面修复效果。b) 皮肤牵张器虽然使用方便,但每个牵张器只能实现对边牵张,只适用于边缘整齐的长方形创面,不能从多个方向牵张,对于边缘不规则的创面并不适用。

橡皮筋持续牵张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将皮肤牵张技术与VSD技术有机结合,并经临床12 例病例实践证明效果非常理想。其主要优点如下: a) 创伤小。不需皮瓣修复,不对供区正常组织造成损坏,术后患肢无论外形还是功能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复原。b) 对创面条件要求不高。因在牵张同时使用VSD覆盖,封闭创面,同时可用敏感抗生素持续冲洗创面,不但能保证创面内保持高浓度抗生素,而且可及时把创面内产生的分泌物、脓液及细菌毒素及时清理,有利于感染控制和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控感染与创面修复同时进行,不需要待创面感染控制后才修复,不会因创面感染而耽误创面修复时间,大大缩短创面康复时间,不但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减轻患得经济负担。c) 牵张更有效。本研究主要使用橡皮筋持续牵张,创面缩小后仍存在一定的弹性张力,使创面在VSD的保护下持续缩小,不用每天人工调整张力,与皮肤牵张带牵张及皮肤牵张器牵张等牵张方法相比,更能刺激皮肤伸展,关闭创面速度更快,更方便护理。d) 治疗护理过程更简洁,效果更好。本研究是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术后不用换药,不但减少医生工作量,术后护理更为简便,且使创面在一个密闭、清洁环境内修复,不与外界相通,大大减少创面感染机会,更有利于创面修复。e)技术要求低,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医疗风险更小,更安全。f) 术中我们选用的牵张材料是一次性灭菌医用乳胶手套,是一种优质乳胶材料,此材料弹性非常好,可为皮肤牵张提供足够长行程的持续牵张力,人体对此材料的反应少,临床上常被用作胶片引流材料。所以用一次性灭菌医用乳胶手套作为牵张材料既安全又理想。

注意事项: a) 在跨关节部位,不宜使用该方法,因为在牵张力的作用下,可能会使关节处在畸形状态下愈合。b) 需要修复创面周围剩余的皮肤必须足够大,因为皮肤牵张早期主要是靠皮肤的延展来得到多余的皮肤覆盖创面,如果创面周围剩余的皮肤过少,可动员的皮肤太少,牵张后可得到的多余皮肤面积有限,可能不足以覆盖创面而使创面无法完全覆盖修复。一般皮肤牵张3 ~ 4 周内主要是通过皮肤的伸展和蠕动得到多余皮肤,此时期得到多余皮肤速度最快,5 周后皮肤伸展速度明显变慢。为了尽快修复创面,此时可用皮瓣或植皮辅助修复创面。c) 肢体肿胀患者牵张应慎重,最好待消肿后再牵张,以防骨筋膜室综合证发生。

总之,橡皮筋持续牵张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将皮肤的持续牵张与VSD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优势,简化了修复创面的手术及术后护理程序,缩短了创面修复时间,创面修复后外观与原组织更为接近,对肢体功能却影响不大。是一种修复创面软组织缺损的好办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黎安,郭树忠,李谆,等.皮肤伸展术伸展皮肤的来源及创面闭合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4):193-196.

[2]周黎安,郭树忠,李谆,等.伸展作用后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J].中国美容医学,1999,8(3):200-202.

[3]邵新军,付祥龙,龙继红,等.皮肤牵张带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J].临床骨科杂志,2008,11(3):291.

[4]韦赤勇,杨有猛,黄海多,等.应用皮肤牵张带治疗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J].广西医学,2006,28(11):1830-1831.

[5]马志军,毕龙,杨涛,等.新型持续皮肤牵张器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9):5649-5652.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糖尿病足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糖尿病足所制订的诊断标准[5],同时排除存在出血倾向以及严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8~82岁,平均(58.6±4.5)岁。患者足部溃疡瓦格纳(Wagner)分级: Ⅰ级14例,Ⅱ级19例,Ⅲ级13例,Ⅳ级6例。 按照单双号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6例。 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与Wagner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首先接受糖尿病教育、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以及糖尿病饮食等常规治疗方法[6]。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VSD治疗,步骤如下:伤口彻底清创, 经严格止血后,在创面覆盖VSD专用辅料,边缘缝合, 贴生物半透膜封闭,连接负压源(最佳状态:恒定负压保持在-16.7 k Pa,即-125 mm Hg),术后间断注入有效抗生素进行冲洗,常规7 d左右去除VSD,无明显感染征象,创面基本新鲜,再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远端蒂筋膜皮瓣移植覆盖,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对照组患者采用降纤酶进行联合治疗,用法:第1天使用10 U,之后降为5 U,加入到2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于1 h内滴完。 此外还需要对患者足部继续清洗与消毒,之后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固定,根据实际渗液情况确定换药间隔时间[7,8]。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后神经传导速度(采用肌电图仪进行检测)和足部动脉血流速度(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以溃疡面愈合率来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足部溃疡愈合率100%为治愈;90%≤愈合率<100% 为显效;40%≤愈合率<90%为有效;愈合率<40%为无效。 以治愈、显效以及有效患者占总人数的比例计为治疗总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足部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MCV及SCV均明显优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注:t0、P0表示观察组治疗前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1、P1表示观察组;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感觉神

2.3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4。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8.342,*P < 0.05

3讨论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代谢紊乱以及炎症和感染,导致糖尿病足的出现,该病症的出现会引发患者的微循环障碍,致使患者血液与细胞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受到影响,进而引发肢端坏疽以及创面难以愈合等问题[9,10,1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中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周围血管的病变以及足部感染等因素有关[12]。 据相关调查资料的结果 ,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足并发症的概率为15%左右。 在不少国家中, 糖尿病足已经成为导致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13]。 糖尿病足的出现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感染是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的重要原因。 虽然糖尿病足患者出现神经缺血性溃疡可能由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所引起,但感染是导致其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而言控制感染可保护肢体功能。 糖尿病足的治疗涉及多个学科,较为复杂, 当通过内科治疗不能改善患者神经血管功能且通过抗感染、清创等治疗仍不能对患者局部症状进行控制时,需进行截肢手术治疗。 因此,选择合适的方法在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地避免截肢。

1993年德国学者Fleischmann首次对VSD进行了报道[13],1994年由裘华德首先引进至国内[14]。 对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泡沫材料进行覆盖或填充,创面与外界隔绝使用生物半透膜进行封闭,是VSD技术的基本原理。 该技术可以通过及时清除创面渗出物来减少患者机体对毒素的重吸收以及减少局部感染的机会,以此减少感染的发生。 VSD技术可以改善患者创面微循环,提供新的毛细血管生成及肉芽组织生长所需要的隔水以及防菌条件, 并对创面肉芽组织生长与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在骨科领域中VSD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15]。国外学者研究认为VSD作用机制为[16]:负压吸引作用于细胞膜 ,引起细胞分泌前愈合生长因子和血管增殖因子,对组织生产新生毛细血管起到刺激作用;促进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进入创面,具有促进胶原合成、抗感染的作用; 负压吸引可使创面存在于相对干净的环境下,清除坏死组织;由于细菌在负压下不易存活,该技术还可起到减少创面细菌量的作用。 组织学检查表明,使用VSD后,患者急性期淋巴细胞浸润消退快 ,增生期胶原合成少,收缩性纤维合成增加所需时间短,各期炎症细胞明显减少,能较快消除慢性水肿,增加局部血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对创面愈合起到促进作用[17,18]。临床实践证实,持续VSD技术是快速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19,20,21],该方法可有效促进血流增长与蛋白合成,对肉芽生长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创面愈合,在减少换药次数的同时还可以减轻换药痛苦。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9

关键词:三度褥疮 创面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中图分类号:R71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5-094-01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一种使用聚氨酯薄膜(生物半透膜)和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通过创口持续负压引流将各种渗出物经VSD敷料中的微孔和引流管及时排出,保持创面清洁干燥[1],临床用于各种复杂创面和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VSD在临床传统的负压引流方法的基础上创面置引流管,引流管不与创面组织直接接触,创面用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形成一个密保的引流系统,从而防止外界细菌入侵,改善创面快速愈合的效果。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26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病人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大93岁,最小16岁;病程(33.6±14.5)d;创面大小(3.0cm×7.2cm)~(20cm×36cm);骶尾部15例,胯部3例,足部4例,肩胛部3例,外踝1例。26例患者均符合基础护理学中诊断标准。

1.2方法

①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护理、清创术等措施的基础上,应用VSD敷料。根据修整后创面大小,选择并修整敷料大小及形状,使VSD材料完全覆盖创面。创面较深的部位,将VSD敷料适当对折,填塞腔隙。②封闭:擦干周边皮肤,用生物半透性薄膜黏贴密闭整个创面,反之封闭。③负压吸引:将引流管接床头中心负压装置,负压维持60~80Kpa,持续24小时引流。需要冲洗者,将冲洗液连接输液器与包埋的硅胶管无菌连接。④持续负压吸引7~10天,观察创面有大量新鲜肉芽组织生成,择期行皮瓣转移术,少数创面分泌物多或创面大者,则更换VSD材料,继续负压引流,直至肉芽生长良好。

2.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时间为7~30天,平均时间为21天。创面缩小,肉芽组织平坦,新鲜无水肿,创面二期缝合9例,局部转移皮瓣关闭5例,中厚皮片植皮关闭12例。

3.护理

3.1术前护理:由于VSD负压引流是一项新技术,要向患者耐心解释材料的性质、特点,治疗的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使用过程的注意事项,预期达到的目标等,介绍疾病的治疗情况与愈合率,消除其顾虑,积极配合治疗[2]。

3.2术前准备:①术前全面了解患者各系统功能状态,年龄较大、体质较弱者给予全身支持疗法,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主管医生,遵医嘱给予备皮,麻醉药及抗生素皮试,术前禁食禁水。②检查VSD专用吸引器的性能,保证正常使用。

3.3术后护理:①对VSD管路进行负压吸引,根据引流物的数量、性质、引流管的堵塞情况及时调整负压或更换引流装置。②定时观察VSD材料是否为塌陷状态,如有膨起则表明有漏气现象,要及时通知医生。③注意体位,防止引流管受压折叠,在更换引流瓶时,为避免引流管内的液体回流,要先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吸引,再更换引流瓶。④严密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如有大量的鲜血被引出,说明创面有活动出血,要立即通知医生。⑤在指导患者床上翻身时,要告诉其不可牵拉VSD引流管,避免半透膜漏气。⑥同时根据药物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⑦开展健康讲座,加强患者相关知识的培训。⑧冲洗护理,指导患者或陪护人员尽量避免牵扯、压迫、折叠冲洗管,保持冲洗通畅,护理人员准确记录冲洗液体量、引流液体量和性质。⑨加强营养,对体质瘦弱的患者应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以利创面早期愈合。

4.讨论

褥疮,又称压疮,是由于长期卧床等使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至组织溃烂,常发生于全身骨凸处。大部分褥疮患者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一般情况差。褥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棘手的难题,它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容易并发感染,一旦恶化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会导致死亡。有文献报道:一般医院褥疮的发生率为2.5%~8.8%,甚至高达11.6%,故提高护理人员对褥疮的重视和预防意识是防治褥疮的基础。发生褥疮后积极的治疗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治愈的关键。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能够全方位的引流创面或腔隙中分泌物,祛除细菌培养基和创伤后受损组织毒性分解产物,减少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生的重吸收,避免二次打击所致的“失控的全身炎症反应”,阻断病理反应面。半透膜的封闭阻止了外部细菌进入创面,保证了创面内和皮肤的水蒸气正常透出,将开放创面变为闭合创面。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刺激了组织新生。该技术可以改善引流创面的血液循环,使引流创面快速愈合,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理想方法。该方法还减少患者换药次数和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等优点。

褥疮的发生常与护理工作是否到位密切相关,临床基础护理和整体护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预防褥疮发生及发生褥疮后的分期护理措施,是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的患者,护理的关键在于维持有效和恒定适度的负压吸引,这样既可以达到充分引流,防止皮下积血、积液,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又可避免负压过大,组织液、淋巴液吸出过多,导致局部血供不良影响创面愈合等问题。经过临床护理,提高了患者治疗的配合积极性,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通过临床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了治疗信心,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护理中,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创面的特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素质,增强实际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在实际临床治疗和护理中,负压封闭治疗使创面肉芽组织新鲜,为患者的皮瓣转移修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小萍.基础护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8 例, 纳入时间段为2012 年6 月—2015 年6 月。 依据《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2], 患者经临床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后确诊;同时排除认知障碍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24 例。 在对照组中, 男性13 例 (54.2%) , 女性11 例 (45.8%) ;年龄28~73 岁, 平均 (46.2±1.5) 岁。 糖尿病病程2~8 年, 平均 (4.3±0.6) 年;Wanger分级:2 级3 例、3 级16 例、4 级5 例。在试验组中, 男性14 例 (58.3%) , 女性10 例 (41.7%) ;年龄26~75 岁, 平均 (48.0±2.2) 岁。 糖尿病病程3~10年, 平均 (4.6±1.0) 年;Wanger分级:2 级5 例、3 级13例、4 级6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比较。

1.2 治疗方法

清除患者足部创面上的脓液、渗液、坏死组织, 确保可见健康组织, 促使陈旧性创面变为急性创面。 将VSD敷料覆盖在创面上, 使用透明薄膜封闭创面, 范围超出创面3 cm以上, 从薄膜下方引出引流管, 和负压吸引装置连接, 打开阀门实现负压吸引, 负压维持在-400~600 mm Hg之间。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是对患者健康宣教, 讲解糖尿病足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后效果, 告知相关并发症, 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 改正错误的疾病认知。 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 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变化, 做好基础护理操作;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干预指导。

1.3.2 试验组采用整体护理, 具体如下: ①引流前护理。 第一, 心理护理。 VSD治疗前向患者介绍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观察重点,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针对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的患者, 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缓解心理压力, 采用听音乐、看视频、交谈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第二, 床上训练。 VSD方案一般需要1~2 周时间, 患者在此期间需要卧床休养, 限制了身体活动, 不仅会带来烦躁不安的情绪, 还容易提高血糖水平[3]。 对此, 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运动训练方案, 例如下肢抬高、上肢拉力练习、关节旋转活动等。 指导患者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 坚持每日训练, 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减轻约束感。 ②引流中护理。 第一, 敷料观察。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要观察敷料的变化情况, 如果出现干结变硬, 则考虑存在密封不严现象 (48 h以内) , 或者渗液完全被吸收 (48 h以外) 。 除此之外, 还要观察是否出现引流管堵塞、负压异常等情况。 第二, 引流管理。 合理控制负压水平, 一般在-400~600 mm Hg之间, 压力小则坏死组织吸引效果差, 压力大则会增加疼痛感, 甚至引起皮瓣坏死、创面延迟愈合等, 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4]。 如果引流液数量大、颜色鲜红, 要考虑是否出现活动性出血, 及时告知医师对症处理。 另外, 引流瓶定期更换, 做好消毒工作。 第三, 异常处理。一是堵管, 表现为引流管鼓起、没有分泌物引出, 拔管后缺乏吸引感, 且管道内的引流物干结。 分析堵管原因, 例如管道受压、折叠, 或者负压停止、压力小等。 对此, 帮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 翻身活动时动作轻柔缓慢, 避免压迫管道;堵管后及时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确保疏通后继续引流。 二是漏气, 主要发生在创面大的患者中, 以及引流管的接口处、皮肤褶皱处。 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巡视, 并教导患者观察漏气的方法,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③引流后护理。 第一, 营养干预。 患者在VSD治疗期间体内流失大量蛋白质, 而且血糖水平波动, 会影响负氮平衡, 不利于创面愈合。 对此, 要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规划, 既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又不会造成血糖升高情况[5,6]。 同时加强患者的营养教育, 学会简单的血糖监测方法。 第二, 用药指导。 患者在使用血糖控制药物的同时, 还应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改善微循环等, 护理人员要准确告知正确的用药方法, 严格控制用药剂量, 确保患者定时定量用药;同时告知常见的不良反应, 学会简单的处理方法, 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第三, 便秘防治。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 针对便秘, 其一是调整患者的饮食, 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其二是加强患者的床上运动, 同时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进行腹部按摩, 促进肠胃运动, 增强消化功能;其三是配合使用通便药物, 必要时采取清洁灌肠措施。 第四, 出院宣教。 糖尿病具有终身性, 提高患者的保健意识对于疾病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 ②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③观察并发症情况, 做好准确记录, 常见如疼痛、便秘、压疮、营养不良等。

1.5 统计方法

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 版本, 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 (%)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当P<0.05 时, 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由数据可知, 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 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23 例, 占比95.8%;对照组护理满意18 例, 占比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在疼痛、便秘、压疮、营养不良上共计出现2 例, 发生率为8.3%;对照组共计出现8 例, 发生率为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 讨论

VSD治疗方案通过将敷料覆盖在创面上, 使创面处于封闭状态, 在负压装置的作用下吸除渗液、坏死组织等。 一方面, 能够减轻肿胀, 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另一方面, 可以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 为创面愈合提供有利条件[7]。

临床实践表明, 护理措施的应用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文中试验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将护理工作分为引流前、引流中、引流后3 个阶段, 具有全面性和连续性。 其中, 引流前护理重在疏导患者的负面心理, 做好身心准备工作, 并制定针对性的床上训练方案;引流中护理主要从敷料观察、引流管理、异常处理3个方面进行, 旨在促使引流治疗顺利实施;引流后护理包括营养干预、用药指导、便秘防治、出院宣教, 能够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 改善预后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8%, 高于对照组的75.0%, 和朱慧娟等[8]的研究数据相近。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 , 低于对照组的33.3%, 且创面愈合时间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 VSD技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确切, 实施整体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能够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聂钰璐, 李海芬, 白玉萍, 等.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3) :1228-1229.

[2]李仕明.糖尿病足与相关并发症的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1 (5) :1-21.

[3]董丽英.足部护理知识与行为对糖尿病足发病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 (5) :1018-1019.

[4]喻自峰, 方志辉.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疗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13, 16 (3) :309-310.

[5]王小红, 尹志伟.持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 (10) :323-324.

[6]杨振, 乔师师.封闭式负压引流对糖尿病足慢性溃疡的愈合分析[J].重庆医学, 2012, 41 (20) :2088-2090.

[7]王科科.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 7 (2) :54-55.

上一篇:低钠血症下一篇:基金投资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