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教学模式

2024-08-08

封闭教学模式(精选12篇)

封闭教学模式 篇1

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果,必须突破传统的静态研究理论体系的束缚,运用动态研究理论,遵循小学生的规律,顺应儿童习作过程中的心理特点。习作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要研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心理优势与心理障碍,以便采用教学对策、发挥优势、消除障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基于上述认识,我认为小学习作教学要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开放”代替“封闭”。

一、以“我要写”代替“要我写”,向学生开放

习作教学首先向生活开放。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在这个大世界里,有不同性格的人,还有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现象。学生置身于这瞬息万变的大世界里,激情涌现才能有话可说,习作才能言之有物。

1.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兴趣,拥有材料。习作课堂指导,只能是形式上、方法上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尤其应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体验生活,激发其写作的兴趣、灵感。小学生习作兴趣如何激起呢?我的观点是:学生要拥有习作材料。试想,当教师的命题一公布,学生感到头脑空空无话可写时,他怎么有兴趣听教师的“怎样写好”的指导?—— 即使听了,又怎样“煮无米之炊” 呢?

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我们知道, 学生经历的生活、接触的事物要认识其外形特征和内在涵义后,才能转化为习作材料。如果学生对经历过的生活、接触过的事物没有认识,那么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学生头脑里要是没有多少有效的生活积累,靠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是很难启发习作材料的。习作材料来自生活,有了生活,习作才有源泉。还要重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产生情感,表达才有情感。

2.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观察是智慧的能源,一个正常人的90%的知识来源于视觉的观察。观察能力在小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观察能力的获得,又依赖于良好的观察习惯。 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在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的能力。

二、把“单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向思维开放

习作教学要把发展个性的发展思维联系起来,具体来说,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变“单向思维” 为“多向思维”。为了使学生习作写得充实、生动,教师要结合教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这种活动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以引发多方面的思考,要组织表现个性的群体活动,要开展有统一要求的个体活动。不管哪种活动方式,都要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这样,学生才有真切感受,习作才能有血有肉、 富有个性。如习作可多方面开展兴趣活动,创造习作情境,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利用读和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还可经常开展习作活动进行评优展览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三、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向能力开放

习作最能体现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有观察分析能力、 思维能力、选材立意能力、遣词造句和、布局篇能力等。这个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能说能做易于接受新的事物。教学中,可根据学生这些特点, 强化口语训练,使学生做到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说就怎样写,从而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尽快提高。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种课型,从口语入手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

1.“见闻课”。让学生说出自己感觉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教师契机指导,启发学生找出新奇之点,谈出自己的想法。

2.“热门话题课”。小学生思维活跃,对一些事物都要议论一番,发表自己的“高见”。

3.“谈评结合课”。课堂上还可让学生自读文章,其余同学给予评论。使学生在读评中,体会习作的优点、不足,感受好词佳句,使多种能力得以锻炼。

4.“自发讨论课”。命题习作课上,可让学生自由结合,交流各自不同的想法。教师给以示范、引导、激发、总结,使学生在学中说,在说中学,还可使能力较差的学生重新组织材料,写出成功的文章。

这几类课型,既有统一要求,又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既可增强趣味性,又可锻炼学生胆识、胆略,培养学生“从出口成章到下笔成文”, 使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做到开放能力。

习作教学以“开放”代替“封闭”,是把把提高学生素养融入习作训练过程中,避免“多写、多练”就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单向极端,使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提高习作水平、习作能力。由“怕习作”到“爱习作”,也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习作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开放”代替“封闭”。首先以“我要写”代替“要我写”,向学生开放,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激发兴趣,拥有第一手材料,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其次是把“单向思维”变为“多向思维”,向思维开放;三是着眼于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向能力开放。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放”代替“封闭”,向学生开放,向思维开放,向能力开放

封闭教学模式 篇2

1、建立环形植树“树的棵树=间隔数”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画图来分析理解环形植树的问题,体会“一一对应”和“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过程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应用模型,解决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情感目标:通过不同植树情况的对比,建立联系,明确差异,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习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放在这个学段,说明这个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 �力与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环形植树“树的棵树=间隔数”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方法灵活解决问题。

【导入】谈话导入

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植树有哪些不同的情况了吗?其实,不管是两端都栽、两端不栽还是只栽一端,它们都属于线性植树,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植树情况。(板书: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探究新知评论(0)

1、出示例题

师:请大家读题,说说这道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学的都是在一条直的路上植树,这道题是在圆形池塘周围植树。

师:对,植树的路线不同,我们可以把前面学习的叫做线形植树,今天学习的在圆形周围植树就是在封闭曲线上植树中的一种——叫做环形植树。

2、独立试做

师:环形植树的间隔数和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向前两节课那样先画一画、圈一圈、再算一算。

3、汇报交流,发现规律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先把池塘周长看成30米,每隔10米载一棵,能栽3棵,有3个间隔,我发现棵数等于间隔数。

生2:我先把池塘周长看成40米,每隔10米载一棵,能栽4棵,有4个间隔,我发现棵数等于间隔数.......师: 刚才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一起结合图来看一看,不论把池塘的周长看成多少,有一个间隔总有一棵树和它对应,所以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是相等的。(板书:间隔数=棵数)

4、列式计算

师:经过研究,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间隔数=植树棵数,现在你能解决这道题吗? 生汇报列式:用120除以10等于12个间隔,因为间隔数等于植树棵数,所以有12个间隔就相当于有12棵树。

5、分析比较

师:你觉得今天学习的环形植树和前边学习的哪种植树情况联系最紧密? 生:和前边学的只栽一端的情况一样,都是植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体验式作文教学须走出封闭状态 篇3

我们的作文教学究竟该怎么克服这些问题呢?结合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只有给学生竞展风采的舞台,实现人本的自然回归,切实确立“求真”的教学理念,探索“求新”的作文思路,努力构建“求活”的体验式作文教学格局,才能有效提高语文写作的教学水平。

一、求真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基点

作文与生活息息相关,作文是对生活真切感受的升华。作文教学中所谓“求真”,就是教育学生在作文时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畅所欲言,展露心声。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要说假话、说空话、说套话。”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根源,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动人的乐声。”可见,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写真话,求真意,是激起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加强体验式作文教学中“求真”艺术的探索,重视“人本”的自然回归;努力疏通写作与体验式生活的渠道,开拓写作的广阔领域,还学生作文以原本生动活泼的可人面目,彻底砸碎“假、大、空”的确令人腻味的矫饰面具;鼓励他们敢于遣悲怀、抒壮志、寄深情,善于表心愿、陈己见、出判断,让真“我”走进作文,让作文表现真“我”。

二、求新是体验式作文教学的落点

“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意”。“新”就是创新,是“真”的演绎和升华。“求新”是文章写作中的一项不落俗套的思维创意,也是学生作文成功的“秘诀”,它植根于作者长期的生活体验和文化积淀的沃土之中。没有不懈的求索,就无所谓创新。如果我们都拥有一颗善于感动的心灵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用“心”去寻觅,去发现,去挖掘,那么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创作中的“新”是无处不在的。

姑且就拿我们所熟知的一种鸟——杜鹃来说吧。千百年来,人们惯常认为杜鹃啼血,悲从中来。杜鹃是“天地间愁种子”,诸多文人墨客更习惯于把她塑造成“愁”的化身,凄凉哀怨的使者,这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但在现代作家周瘦鹃的笔下,杜鹃的叫声却不再是“啼血悲”、“伤情切”、“要断肠”的心酸,而是“一片欢愉之声,悦耳动听”。究其原因,是因为他善用自己的匠心解读杜鹃“重涕而道”的至诚至真,品出了那“啼血”背后的无穷韵味,将其演绎成善良美丽的化身。这就是对普通事物的“新”感悟,是独具慧眼的创新意识的表现。

语文教学如何由封闭走向开放 篇4

一.在学生生活中融进更多的社会生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高中语文课程, 应进一步注重语文的应用性特征, 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 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可反观当前的中学生, 特别是高中学生, 基本上失去了与社会联系的机会。高中生每天在校的时间太长, 除了吃饭的时间, 其他时间都在学校。除了上课, 就是做作业。三点一线的生活就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全部。我记得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读初二的时候, 语文老师曾经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战争题材的作文。他当时让我们同学带着自制沙包, 扛着板凳到河边的沙滩上演练进攻和防守。一部分同学拿着武器 (沙包) 进攻, 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由板凳做成的“碉堡”中防守。这件事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了, 但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可见, 一次真正的实践活动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多么深刻。新课程标准不也规定每学期有两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吗, 又有几个学校能真正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长此以往, 学生已经与社会脱节, 成为边缘人了。

事实上, 学校不是一个封闭的地方。“高中语文课程应联系学生生活, 加强语文实践, 沟通古今中外, 面向未来世界, 应以专门性和综合性、边缘性相结合的学习内容, 向学生展示层次多样的语文课程图景, 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向度发展的途径, 也给语文课程自身增添生长活力”, 我们应该开放教学时空, 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按照具体条件和学生的需求, 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 开发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 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 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业务特长, 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很多学校建设了社会实践基地, 可又有多少学生在实践基地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他们又有多少时间去接触社会, 磨砺人生。学生不能永远呆在学校里, 他们总归要回到社会中去, 最终要成为社会人。如果我们不能真正把语文与社会联系起来, 那么语文的发展总停留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更多的生活活水

语文教学要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体验, 受到启发, 接受教育。无论在课堂上, 还是基本能力的训练中,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很多学生害怕作文, 不是因为他们不会表达, 而是他们缺乏现实生活的体验。有一次, 我评讲试卷, 遇到这样一道题 (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 (山东卷) 第18题) :假如你是广播电台少儿栏目的主持人, 请根据少儿听众的特点, 重新表述下面一段文字的划线部分, 不得改变原意, 不超过80个字。题干下面给出以下文字:“蔚蓝的天空, 万里无云。碧绿的草地上, 一条小溪潺潺流过, 水中的卵石清晰可见。溪边坐着一位长髥老者, 面容清瘦, 双面炯炯有神。”这道题我觉得出得非常好。长期以来,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 人们关注它的工具性更重于它的人文性。这道题在答题过程中, 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特别能够唤起他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想起了当年听过的儿歌, 看过的动画片;也会想起那些少儿节目主持人, 想起他们讲过的故事, 他们很多的语言都留在童年的记忆里。

可是, 学生在答题中, 完全没有当年的体验。他们无法从童年中获得一点天真的东西。有的只是解题思路, 答题技巧。更多的同学对着这道题无从下手, 不知如何回答。我由此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学生为什么没有了生活体验。难道他们本该拥有的天真无邪的童年都成了做题的机器?让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答案:“一条小溪哗哗地流着, 水里有好些圆溜溜的石头, 像鸡蛋似的, 看得可清楚了。溪边坐着一位长胡子的老爷爷, 脸瘦瘦的, 胡子长长的, 那双眼睛可有神了。”多么有生活气息, 多么令人愉悦。答题的过程其实是享受的过程。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没有了“天真”“活泼”, 其实根子也在学校。有的地方从小学开始就有“月考”了, 学生长期在“分数”的煎熬下学习, 什么“情感”“价值观”都没有了, 在他们世界里, 除了分数, 就是排名, 从老师到家长用一个尺度来衡量他们。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还能“天真”“活泼”起来吗?在他们的记忆里没有了“生活”, 缺乏感性认识, 真正读死书, 死读书。反思我们的教育, 应该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入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学到丰富的知识, 而且使他们的情操受到陶冶。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丰富的语文生活, 而不只是狭隘的教材内容, 所以语文考试也是遵纲不循本。教师是在用教材教, 但教材只是指引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例子而已。语文教学呈现的不应是教材自身生成的内容, 而应是借助教材平台搭建的语文生活大舞台, 这样的教学内容既不会散漫无序, 又具有自由和深度。

三.在教师施教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现

大多数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时, 往往是根据自己的理解, 根据教学参考书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教学程序, 并依此设疑提问。这样, 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目标的设置, 造成了教和学的油水分离, 学生被动思考、被动接受。教学活动结束后, 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而学生可能产生的疑点教师却未涉及。长此以往, 教学的“少、慢、差、费”便在所难免。从思维的过程看,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性未得到充分重视。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其他学科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从“满堂灌”、“注入式”到提问教学的转变, 这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 也不容否认, 相当一部分课堂只将问题当作组织教学的线索, 主要内容仍由教师讲解完成, 就思维的过程看, 学生仍处被动接受的位置, 学生大都是围着教师的思维转, 看起来学生是在积极思考, 实际上是被老师“牵着牛鼻子”, 课堂的主人仍是老师。虽然在课堂上也让学生发表了对问题的看法, 但最终衡量答案的标准仍是唯教参是从, 向“标准答案”靠拢看齐。语文学习本是最具主观性、创造性的学习, 一味遵从标准答案, 削足适履, 只能使学生的创造力萎缩, 最终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问题意识比较薄弱, 出现“好学不疑”的现象。

笔者观摩过很多示范课、评优课, 也看到了语文课堂的“热闹”场面。整个课堂教学在教师的设计下显得自然流畅, 师生有了更多交流, 问题得到了全面地解决。我在想, 我们如何去看待课堂上的“沉闷”与“热闹”是引导课堂如何走向真正对话的起点。我们希望热闹, 但是热闹背后要有冷静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封闭式的, 它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学生只是机械的“实录”教师的演示, 学生的学习要在意识的控制下参与活动, 这需要意志的努力作为前提, 而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长过程, 渴望成熟, 要求表现的欲望非常强烈。封闭式的教学不能也不允许学生偏离教材及教师的意愿来表现自己的见解观点, 它有意无意地强迫学生认同一个既定的观点。这种强迫性的学习活动, 扼杀了学生的天性,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从而产生对学科的厌倦。在这样封闭的课堂上, 久而久之, 性情活泼的学生成了捣乱的坏学生, 性情乖巧的学生成了思维僵化的“仓储”。那么, 开放式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从内涵看, 它应该具有自由性、发展性, 即在承认学生具有创造潜能的基础上, 为其提供充分的机会, 让他们能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或其他活动。它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掌握, 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 它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 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性想象性潜能的开发, 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在其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它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及探究事物根底的心理。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是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学习, 打破封闭教学模式的沉闷局面, 学生在兴趣推动下,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在敬慕教师人格魅力中, 发现文学的丰富内涵和交际实用功能, 学习变成一种享受, 无疑会使学生从厌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 由“要我学”转为“我要学”, 教学达到了“不复需教”的效果。

语文教师要打破教学内容的清规戒律, 冲破规定程式, 消除整齐划一的弊端, 以睿智的导航人和平等的合作者的角色, 与作为主体的学生一起营造灵活多样、开放自由的语文舞台。

摘要:语文应该是生活化, 可是我们的语文教学经常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科。离开了生活, 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本文探讨的是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 走向开放式。

封闭教学模式 篇5

设计思路:

1.主题活动中融入的数活动

近日我班正在进行“动物世界真奇妙”的主题活动,在认识一些鸟类的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对于各种各样的蛋产生了好奇与浓厚的兴趣,(.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此时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将孩子比较熟悉与喜欢的四种鸟卵作为孩子们数数的载体,既帮助孩子们积累了相关的数经验,同时也进一步地增强了孩子们对于各种鸟卵的兴趣与认识。

2.数活动中融入的趣味游戏

数活动本身逻辑性概念性较强,而幼儿又是具体形象性思维,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数活动融入到有趣形象的游戏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富有情节的游戏,在轻松的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中积累数经验。

3.本班幼儿数经验的最近发展区

有序数数对于我们班的孩子而言已没有多大挑战性,大多幼儿都能较为准确地点数,然而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中我也发现孩子们在点数一些排列成封闭状的物体时,由于缺少方法,常常出现数错与数不清的现象。孩子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点数经验,但是在点数中缺少方法,所以在数一些乱序排序与封闭式排序的物体时,出现了困难,因此,只要在方法上稍加引导,就能使幼儿较好地掌握了。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封闭式数数的方法,初步积累封闭式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

2.鸡、鸭、鸽、鹌鹑图片及蛋样品各一只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鸽蛋、鹌鹑蛋若干

4.数字卡片

5.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兴趣、交代主题,活动导入

1.游戏《连线找客人》

2.幼儿连线后,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出示相应的动物图片。(注意排序:鸡、鸽、鸭、鹌鹑)

二、配对

1.教师出示鸡蛋、鸽蛋、鸭蛋、鹌鹑蛋(特别介绍鹌鹑蛋)

2.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边上。

三、数鸡蛋

1.教师出示鸡蛋!

“鸡妈妈你们看它下了几个蛋啊?”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怎么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那个蛋呢?”

2.总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幼儿说对后,出示数字,比较谁生的最多

五、游戏:母鸡孵蛋

1.交代游戏规则

“着音乐一起学母鸡围着鸡蛋走路。音乐一停我们就快去找一窝鸡蛋蹲下附小鸡哦”“快数数你一共附了几个蛋?”

2.游戏三边

教学反思:

在学习活动中,孩子们之间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更能为幼儿所接受。数活动中我多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法,一来在活动中教师能更为全面地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二来给幼儿较大的选择与操作空间。此次分组,我主要是随机抽样分组,幼儿中存在个体差异、能力差异,在设计活动时我考虑到了给幼儿提供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探索、发现数数方法之后,与同伴充分交流、分享各自的经验,让孩子来教孩子,从中又使孩子们得到了更多不同的数数方法。

封闭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预防模式;开放式;构建

201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提出"科技反腐"概念,为检察机关打破以往光靠法律手段来进行犯罪预防的常规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创新途径。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非集政治、经济、司法、教育等各种手段绝难成功。因此必须改变现行封闭式预防模式,将社会力量引入到预防工作中,建立开放式预防模式,借此拓展预防功能,为预防工作争取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使得预防工作更具生命力。

一、封闭式预防模式的特点与反思

当前预防工作正遭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为预防工作的立意不够高、对预防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预防工作开展的后续动力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根源是当前的封闭式预防模式。所谓封闭式预防模式,就是只包含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的二元预防模式,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主体参与。封闭式预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主体单一,只包含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两个主体,两个均为国家工作人员,属于同一社会阶层。

二是预防内容简单,只是针对被预防主体的职务犯罪进行宣教、警示教育、查漏补缺、建章立制,其实预防主体真正做的是前两项工作,后两项工作的主动权掌握在被预防主体手中。

三是预防信息交流封闭,只是在预防主体与被预防主体之间进行交流,没有第三方力量的介入。

四是预防主体处于被动地位。囿于信息交流封闭,以及被预防主体天然的消极性,致使预防主体掌握信息不足,在预防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当前预防工作通常为“预防-打击-预防”模式。

二、开放式预防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开放式预防模式就是广泛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并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的预防模式。

(1)主体的多元化。相较于封闭式预防模式的双主体,开放式预防模式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虽然预防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像农村检察联络员这样的人民群众,但这样的联络员往往由乡镇、村干部兼任,其自身也属于被预防主体;有些联络员由普通农民担任,但这些人员都是由检察机关委任的,其附属于检察机关。开放式预防模式中的人民群众与检察机关,地位上平等,没有附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因此封闭式预防模式中的人民群众与开放式预防模式中的人民群众有本质不同。因此,必须整合检察与镇村的预防职务犯罪力量资源,形成检镇、检村共建的“检察指导、层层落实”的工作模式;建立了检察预防与综治维稳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实现综治效果最大化;促进了镇村加强教育、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推进惩防腐败体系建设;发挥了示范镇、示范村以点带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全镇上下重预防、抓预防的良好局面。

(2)内容更加丰富。开放式预防模式中,除了旧模式的内容,其他像廉政作风、生活作风等均可以纳入其中。可以运用网络手段,强化监督的公开和透明,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威力,从而使权力和职权部门处于群众的监督下,彻底斩断腐败文化的滋生之源。建立违纪违法网络数据库,为市场准入和信用建设服务。

(3)信息交流更加频繁,通畅。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交流维度的增加。人民群众、预防主体、被预防主体三方之间协作与制约关系,也必然使得交流更加通畅。尤其是随着人民群众与预防主体之间交流的增加,也必然推动被预防主体交流的增加,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效应。

(4)预防主体主动性增加。由于预防主体与人民群众的联合,预防主体的信息资源优势大大增加,其预防主动性会增加;其次,由于人民群众的监督和制约,预防主体工作的自觉性会大大增加。

三、开放式预防模式下预防功能的拓展

在开放式预防模式下,由于預防元素的多元,预防空间的扩大,除了“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这个基本功能外,预防的其他功能开始显现。

(1)引领社会化预防是提升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效果。预防职务犯罪的对象是人,而发挥人的力量就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监督。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构建一个有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从中央到地方、从上而下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监督网络。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人们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缺少确定性,在遭遇某种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情况的时候,不是依据明确而确定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而是依靠一次次的具体博弈”。因此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因制度内的利益表达渠道不健全且被强势群体所掌握,导致社会弱者要么保持沉默,要么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采取激进的违法甚至犯罪的行为。民间积聚的对职务犯罪的愤怒情绪十分强烈。这种情绪的积聚不利于社会稳定。

而预防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讲,依赖于预防人员个人对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调查研究的精神。对于人员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要经过科学论证,努力为预防部门增加编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预防部门之间上下联动、同级协作的“预防一体化机制”的作用,在系统内形成合力。对于能力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通过招录、轮岗和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预防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对不同行业中的专业性问题应积极寻求系统外的智力支持,可以借用检察机关专家咨询委员的力量,尝试探索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志愿者组织,吸收各行业的专业人员以其专业知识,帮助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从而使预防措施和管理制度更有针对性,更贴合行业实际。

(2)社会整合功能。目前的现状是,虽然人民群众有高涨的反腐热情,却没有合适的参与渠道。最高检举报网首日被挤瘫,电话一度被打爆就是一个例证。检察机关的预防工作有工作渠道,却陷入“文案化”的泥潭。这种情况其实是我国“断裂社会”的一个侧面。“‘断裂社会’主要是指,在社会等级与分层机构上是指一部分人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而且在不同的阶层和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尽管断层社会可能呈现出有序状态,但是这种秩序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与社会缺乏内在的亲和性,往往无法有效调动个体运用个人的知识采取有效行动,促成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发展、选择更为人们偏好的、有效的秩序,因此这种秩序往往缺乏自我生产、扩展和自我调整的强大动力,也很难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做出灵活有效的反应。结果是,社会显得相当僵化。如果让人民群众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那么将会为弥合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断层”提供一个平台。另外,弥合“断层”的关键是,要充分认识到在预防工作中,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是利益社会关系,要进行持续的平等对话,引导人民群众进入合作者的角色。因为“在任何情况下,角色总是通过相互行动的过程逐渐形成的,而不可能是事先确定了角色,然后只是被动的按照角色一成不变的去完成角色行动”。

(3)建立健全网络预警机制。运用网络手段,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关口前移,做好源头治理工作。在网上采取党风廉政建设问卷调查等形式,开展员工调查,及时了解员工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网络信息发布制度,通过多种手段适时发布有关地区或部门的党风廉政测评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党员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预防、早纠正,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运用网络手段,加强群众监督力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采取网络公示制,提高行政行为的透明度。

职务犯罪预防是一项综合的社会工程,需要国家和社会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参与其中。人民群众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应该而且能够参与到预防工作中来,这不仅引起预防模式的变革,也使得预防功能更加丰富,预防工作更富于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时旭东.当前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当代学术论坛,2014年第4期

[2]桑本谦,李华.《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困境和出路》,《当代法学》,2010年第3期

封闭教学模式 篇7

一、教学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

随着教育改革推进, 我国的基础教育不但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首先,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把教学的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其次, 适当引入一些具有探讨性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争鸣, 畅所欲言, 如就“公民的平等”问题开展一次课堂讨论, 理解平等主要表现在人格与法律地位上。再次, 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观点既要积极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 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即使他们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要轻易否定或妄加评论, 而应引导学生依据事实, 让他们最终自我否定和改正原来的错误观点。即使保留自己的不同观点, 以供今后进一步探讨, 也是完全可以的。教师评价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应当是:不怕学生观点有误, 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对敢于提出不同观点的学生要予以足够的表扬, 因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从无知到有知, 从不会思维到敢于思维和乐于思维, 而且符合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二、教学形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现代教学论认为, 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集体授课这一种传统封闭式, 教学形式应因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一些新的教学形式主要有:

1. 圆桌谈话式。

把学生的座位由原来的纵横列变为圆形环绕, 教学活动主要以师生合作、谈话交流的形式进行。

2. 自学辅导式。

采用以学生带着教师展示的问题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为主与教师精讲导学为辅的策略组织教学活动。教师从“前台的演员”退居为“后台的导演”, 学生则从“台下的观众”转换成“台上的演员”。

3. 分组讨论式。

分组讨论强调生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如在成长中的我这课分组交流当情绪冲动或低落时自己的表现, 和教师一起讨论如何利用倾诉、转移、换位、自我宽慰等方法, 合理调节情绪。

此外, 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 观看纪录片等, 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教学形式, 如以世界地图为依托, 开展“我在地图上旅行”的演讲活动, 收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等素材, 积极感受“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通过演讲活动同学们对全球化认识却更深刻了, 整个过程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 十分精彩, 令人折服。

三、教学时空由封闭走向开放

思想品德教学时空要由课内校内延伸到课外校外。传统思想品德教学的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内、校内, 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 但不是唯一渠道, 大自然、社区、村庄、博物馆等都是课外学习的好场所。这些场所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物化、真实、形象、丰富的社会材料, 能很好地巩固深化课堂的理论知识, 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因此, 思想品德课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自然界和社会, 那里是学习思想品德的大课堂。这就要求社会、学校、家庭、教师等, 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 引导学生不仅带着问题向课本、向老师寻找答案;还向课外书籍寻找答案;到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寻找答案。只有这样, 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并逐渐培养终身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考核评价方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通过考核评价, 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能形成和发展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主要取决于一两次考试, 这种封闭式的考试评价体系不利于善于思考、勇于怀疑和批判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思想品德课成绩的评价不能只关注结果, 更要注重过程的评价, 要鼓励创新。评价也不只是一个固定的标准, 而是多个不同的标准, 答案的来源不仅仅来自书本, 也来源于学生接触的社会生活实践。问题的最终答案也往往不是唯一的, 每个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

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 让其自由思考, 自由去做, 教师只是适当引导;开放学习的空间, 使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场所;开放学习的目标, 不以书本理论知识为唯一目标;当我们在教学理念上深深地意识到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并在教学中落到实处时, 就一定能培养出合格人才。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标准出发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 阐明了本学科的教学必须由封闭走向开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论述了如何从内容、思维、形式、时空评价方面进行开放式思想品德教学。

浅谈历史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 篇8

历史教学内容要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度拓宽。教学内容的主体是作为教科书的教材。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超越教材”,这种把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的观念,陷入了“本本主义”的泥潭。目前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材料说”,认为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而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一种是“框架说”,认为教材是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依据大纲的内容要点,具体设计出历史教学内容的框架,不能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换言之,教学内容突破教材的限制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度拓宽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内容向教材以外拓宽的方面我想有三:一是在重难点上拓宽,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历史细节,以充实历史事件的过程、丰满历史人物的形象。二是在信息上拓宽,教师要适时引入充分体现本学科时代性的最新史学信息,如关于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大科研成果等,使学生及时了解史学动态,教师要成为最新史学信息的获得者和发布者。三是在学科间拓宽,教师要加强历史与政治、地理三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仅从“3+X”综合科目高考这个视角来看,历史教学也必须打破学科内容的自我封闭,走向开放。

二、教学思维由封闭转向开放

传统历史教学重视对学生集中思维的训练,却忽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包括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两种方式,集中思维是封闭性的,强调思维的深度;发散思维是开放性的,强调思维的广度,学生创新思维的程度又主要依赖于发散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把教学的讲台变成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放言。其次教师要适当引入一些不同的史学观点,如目前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两种基本观点,关于“二战”性质的三种基本观点等,让学生讨论争鸣,畅所欲言。再次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观点,既要积极肯定和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又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即使他们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要轻易否定或妄加评论,而应引导学生依据史实,通过集中思维,让他们最终自我否定和改正原来的观点。有位教师评价学生课堂活动的原则是:“不怕学生观点有误,就怕学生没有观点,对敢于提出观点的学生都要表扬。”因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不会思维到敢于思维和乐于思维的习惯,而且符合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事实证明,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总是在积极思考与激烈争鸣中闪现的,经常性的发散思维训练,对于培养学生敢于向书本、权威、教师挑战的勇气和只唯实、不唯书,只唯真、不唯师的创新品质是非常有益的。

三、教学形式由封闭转向开放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集体授课这一种传统封闭形式,教学形式应因教学对象、内容、环境等方面的不同而变化。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新的教学形式主要有:(1)圆桌谈话式。把学生的座位由原来的纵横排列变为圆形环绕,教学活动主要以师生合作、谈话交流的形式进行。(2)自主学习式。采用以学生带着教师展示的问题自主学习、探究新知为主与教师精讲导学为辅的策略组织教学活动。(3)分组讨论式。分组讨论强调生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4)情境复现式。由学生复现(模拟)历史情境,更多地则是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复现历史情境。此外,组织历史辩论会、故事会、举办历史讲座、编演历史短剧、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教学形式。

四、教学时空由封闭转向开放

教学时空由封闭转向开放是指历史教学时空要由课内校内延伸到课外校外。传统历史教学的时空基本上被限定在课内校内,加之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课外学习几乎是空白。课堂教学是主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是课外学习历史的好场所,特别是大量的历史遗迹,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了物化、真实、形象、丰富的历史材料,更是历史课外学习独具的优势。因此,历史学习应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社会,社会才是学习历史的大课堂。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跑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遗迹,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外书籍,使教与学的重点不再仅仅放在获得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课外研读历史的良好习惯,逐渐培养终身自我学习的兴趣。

五、考试方式由封闭转向开放

传统历史教学一直沿用闭卷考试,考试的内容多为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即使近年来强调能力考查力度,但总的看来,目前的考试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基本仍旧是封闭式的“冰山”。历史学科的考试要真正达到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的目的,就必须改传统的封闭性考试为现代的开放性考试。开放性考试的指导思想是:以素质教育理论和教育测量学原理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开卷考试为主要形式,以闭卷考试为辅助形式,深入研究各种考核要素及其联系,研究考核学生对学科内及学科间知识联系的掌握程度,特别研究考核学生以上“五种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考试,使学生既能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形成和发展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摘要:历史教学的开放是指历史教学系统内部各种教学关系的转换和历史教学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互联,这种转换性和互联性就是历史教学的开放性。历史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

封闭教学模式 篇9

一、透视“全封闭”的利与弊

2008年以前的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全都在安徽师范大学老校区体育学院田径场进行。400米塑胶田径场四周用高3米以上的铁护栏围成。考试时考场上只有加试考生、裁判员及工作人员, 但考场外的教练员或加试考生家长能从四周清楚地看到考场上的情况。这使得教练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加试、指导学生做各项考试前的准备活动 (包括一般准备活动、专项准备活动) , 并能帮助学生快速处理考场上的突发事件, 必要时甚至能为考生记录比赛成绩。2008年高考体育加试在新校区体育学院专用田径场进行。田径场西侧为看台, 其他三面用3米多高的铁护栏围成, 考试期间这三面全部用雨布篷挡住, 离篷7、8米外设有警戒线。外面的人看不到考场内的情况。

首次进行全封闭式的高考体育加试, 有其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提高了考试的公正性

考试公正与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以往在老校区田径场进行的高考体育加试, 在加试期间裁判员 (主要是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及武警战士) 能看到场外的考生教练和考生家长, 这些教练与裁判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或校友等) , 此时教练指导考生考试, 实际上也是给裁判员提示, 让裁判员给予“照顾”, 碍于情面的裁判员或多或少都会“照顾”一下相应的考生。这就违反了考场纪律, 有失公正。现在在新校区田径场考试, 所有家长及教练看不到考场内的任何情况, 整个考场“与世隔绝”, 所有裁判员在考试期间, 从上午7点到下午6点半, 都被封闭在考场内 (中午吃饭、休息也在场内) , 手机等通信工具全部关闭, 确实能避免因人为因素等带来的一些不公正情况的出现。

(二) 便于管理

过去在老校区进行高考体育加试时, 考场外的教练指导考生、考生家长大声叫喊为考生加油, 考生也从不同方位跑向教练倾听指导。这类现象经常发生, 使得整个考场有些混乱。尽管体育学院在组织管理上采取了许多措施, 但效果并不太理想, 而现在则从根本上消除了这一现象。

但全封闭下的高考体育加试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具体表现在:

(一) 考生加试成绩下降

考生在没有教练指导, 完全凭自己在考场上发挥的状态下进行考试, 因其经验不足及心理因素的影响, 使得加试成绩下降。许多教练反映学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水平。通过对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全省高考体育加试考生总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得出2008年高考体育加试考生成绩下降 (三年高考体育加试场地、气候等因素相仿) 的结论 (见表1) 。

(二) 透明度下降, 可能滋生暗箱操作的现象

在“与世隔绝”的考场里, 裁判员到底如何执法, 外界人士对此颇有微词。少数教练或家长认为, 这样可能会导致考场上少部分裁判员或工作人员进行暗箱操作的行为。这就要求省教育厅组织的纪检组一定要负起责任, 加大监督力度, 以保证考试能够公平、公正、合理、有序地进行, 尽可能地减少暗箱操作事件的发生。

二、对策与建议

为使学生能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让学生认识到“全封闭”并不可怕, 只要精心准备、认真考试, 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二) 教练及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考试前、考试中、考试后三个阶段。

1. 考试前:强调学生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出现在考场上, 准备好加试时所需要的物品, 如号码布、跑鞋、服装 (如果气温低, 要注意添加衣物, 以利于保温) 等。

2. 考试进行中:教练要提醒考生根据比赛时间、组别、道次等做好相应的准备活动。注意要根据秩序册上注明的时间提前半小时检录。如, 进行100米加试时, 每小组7人, 12个小组合成一个大组进入考场, 一般每10分钟赛完3个组。如果考生被分在前三个小组, 进入考场后做准备活动的时间较少, 只够用来听听枪声, 练习1次~2次起跑。那么在考场外面就要做好准备活动;如果考生被分在第6、7小组, 考生只需要在外面做好一般性准备活动, 专项准备活动可在考场内进行;考生若被分在最后两组, 那么完全有时间在考场内做所有的准备活动 (天冷或下雨时, 可在外面稍做准备活动, 使之后的准备活动做得更加充分) 。提醒考生不要过早地进行准备活动, 以免准备活动做得过早、时间过长, 导致人体产生疲劳、兴奋度下降的现象。还要提醒考生注意各组抢跑所消耗的时间、裁判员中途休息的时间, 以及发令枪出现问题等所需的时间, 让考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迎接考试。

3. 考试结束后的总结会:对考完某一项目的考生出现的情况进行总结, 为该考生接下来的考试项目进行针对性指导, 同时为即将进行这一项目考试的其他考生提供借鉴, 使其他考生能够吸取其优点、克服其不足, 取得好成绩。

为增加考试的透明度,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在考试期间, 从各地市抽取少数教研员等人员, 充实到高考体育加试纪检组中, 加大纪检力度, 为确保加试的公正性打下基础。

(二) 将考场内的情况通过大屏幕传递出来, 使考场外的人能够较清晰地看到里面的情况, 以避免暗箱操作事件的发生。

(三) 体育学院应选派少数教练及学生家长代表到看台上观看考试过程, 这样少数教练和学生家长能够在现场目睹考场上的一切情况, 有效提高了考试的透明度。

三、结束语

我省进行的首次全封闭高考体育加试, 众说纷纭。有人认为, 这一举措削弱了教练对考生的指导作用。教练看不到考生的考试情况, 不能现场指导, 只能根据考生的主观体验做出考试总结, 有失总结的全面性、真实性。另一种说法认为, 这种做法不失为一种理想的举措。教练在考前把准备工作做细、指导工作做全面, 在考试时让考生自由发挥, 能够有效增强考生的独立性和其临场发挥的能力。

封闭教学模式 篇10

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中职生的特点

1、学生的来源呈现多元化

随着初中毕业生的减少, 加上普通高中的扩招, 生源竞争异常激烈。招生的数量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这也意味着入学门槛的降低, 许多以前不能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在这种情况下也有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 同时对进入的人员在年龄和职业等方面的要求也要求不严格。

2、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增强

由于学生生源的多元化,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逐渐增强, 这首先表现在中考成绩上, 以2009年为例, 工业学校的入学最高分是601分, 最低分仅为124分, 这一差异性说明了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显著;其次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尽相同, 单招班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争取考入心仪的大学, 大专班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兼有获取大专文凭和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中专班的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一门技术, 当然在各专业之间, 学生学习的动机还是有一定差异;其次在学生的行为模式上, 虽然年龄差异不大, 但是学生的自主独立性也越来越强, 有些学生在理智与冲动之间常常不能把握自己, 沉迷于网络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显著

由于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增加, 学生的兴趣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当然产生差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这既有个体内在的因素, 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 因此在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 兴趣也各不相同, 这一点可以从学校兴趣小组中可以看出。

因此, 为了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给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给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就必须实行开放式教育与封闭式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这种教学管理模式是开放式教学与封闭式管理的统一体, 是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力杠杆, 能让学生身心宁静地接受一种良好的教育, 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 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与管理的同时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二、优势分析

1、有利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古人云:“供人以鱼, 只解一餐;授人一渔, 终身受用”;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在教学生如何学”。“开放式教育”实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 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生学习的限制和障碍的教育方法。在课程设置方面, 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选修课程, 以满足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指导方面, 可按照同步教学模式和异步教学模式中的同一内容、不同步调的模式进行个性化和个别化教学;在作业的布置方面, 可以根据学生能力水平, 设计和布置不同要求的作业, 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地质疑、主动地发现, 然后自己去学习与领悟, 在实践中“悟”出方法。这也就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现状,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学校的常规管理

严格的管理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前提, 从封闭式管理的必要性来说, 由于社会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统一体, 存在着多种危机, 那种打开校门将学生的管理置于一个无限扩大的空间是一种极端危险的做法。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自控能力相对比较差, 还不具备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校应适应社会需要, 从矫正的学生不良行为的角度出发, 为他们营造的一种免受外界不良风气、思想的侵蚀精神特区, 在环境上保证了受教学生能够在安静、安全的环境来进行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对拒绝社会不良风气的干扰和渗透也真正起到了阻隔的围墙作用。

3、有利于学校和学生在开放中求发展, 在封闭中得实效

开放式教育、封闭式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将使学校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教育实体, 自发的形成一种具有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功能, 主动地排除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干扰, 不仅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性, 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有现代知识, 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创新性和创造性, 同时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但提高了素质, 开阔了视野, 拓宽了知识面, 增强了实践能力, 还稳定了校园秩序、教学秩序, 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广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成才”的重要平台, 有利于学生个性关系的发展和创新, 独立生活能力、自立精神和坚强意志的形成以及高远目标意识的培养。

当前, 针对日益增多的流生, 中等职业学校应该转变观念, 树立开放的办学思想, 遵循办学规律, 结合自身实际, 加强内部管理,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真正做到既教好书, 又育好人, 职业教育也将迎来崭新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魏家禹:《中等职校流生现象透析及对策》, 2006 (10) :20-22。

[2]郑彩国:《试析学校管理的封闭与开放》, 《现代教育科学》, 2005 (5) :6-7。

封闭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封闭供应链 模式

中图分类号:F3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59-02

浙江在大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的发展,它的发展壮大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农产品供应链,成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为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管控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民以食为先”的食品安全管控背景下,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实践,运用供应链封闭化运行策略,构建封闭化的供应链运行模式,让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供应链全程统一监管,在质量安全管控问题上可以做有益的探索。因此,基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视角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1 浙江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模式运行现状

根据浙江省农业厅公布的资料,2013年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品获浙江名牌农产品,占全省2013年认定浙江名牌农产品总数的36.7%。这说明,农业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目前,浙江省农产品供应链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供应链主体的趋势发展比较明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产业集群,或者通过契约或中介组织采用类似于农业龙头企业的管理方式,引进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让农民合作社成为农产品供应链上较重要的农产品供应链主体,这对浙江整个农产品供应链运作体系的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像农业龙头企业那样带动农户走向农产品供应链,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和物流效率。

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大致形成了三种模式:一是农民自发型的组建方式。这种模式中一般都有一个农村致富能手,在农村中具有较好地经营市场的能力,他在农产品走向供应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户愿意以此为中心建立合作社组织。二是政府推动型。即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发动农民、选举理事等一系列形式成立合作组织。这类组织行政色彩浓,农民主动性相对低。三是民办官助型。即由农民发起,借助政府力量,而非政府主导。如浙江长兴林城镇养鸭协会是由养鸭大户杨大元提出,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筹备工作由镇政府包办。

2 浙江省以大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为主导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运作模式构建

基于质量安全控制考虑,发展以大型农民合作组织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模式应是浙江省农产品供应链创新发展的一个方向,它为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组织保证及利益牵制,从而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为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经营战略的选择上,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型)类似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它们有自主的品牌,而且这些品牌要素中包含了农产品产地特征信息。从经营范围来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的产品品种较为单一,但是产品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而且这种特色在市场上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效应,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近些年来,浙江省内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很快,这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成为某些农产品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创造了条件。一般来说,能够成为核心主导企业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其生产规模较大,合作组织拥有的成员数也较多,能进行标准化生产,其产品有较强的知名度。当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要在市场上保持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必须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问题放在首位,在政府的监管下,政企共同控制供应链上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基于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在供应链上(尤其是在种养环节)的主导作用,本文认为,围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型)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实现整体封闭运行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如下图1所示。

3 实施对策与政策建议

3.1 实施对策

要发挥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封闭性作用,需要对封闭化运行方式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形成整体封闭效应,降低农产品在供应链上的质量安全风险,而且还需要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内外进行各封闭方式的协调,使其各封闭方式不至于发生冲突和矛盾。一是实现市场准入与质量追溯封闭方式的有效协调。二是实现专业合作社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上的多极检测与质量追溯封闭方式的有效協调。三是实现专业合作社主导的供应链上的农产品市场准入与多极检测封闭方式的有效协调。四是最终实现专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三种封闭方式的有效协调,在实施主体上涵盖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合作社成员和消费者,以此形成无缝链接的供应链封闭体系,达到控制农产品供应链上质量安全的目标。

3.2 政策建议

农产品是典型的公共产品,保障消费者能消费到安全可靠的农产品,是浙江省各级政府的责任,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可以有效的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监控,从而为维护整个农产品供应链流通领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发挥积极作用。各级政府应该通过相应的政策支持,促进封闭供应链的构建和运行。相关的政策可以从市场准入封闭、多级质量检测封闭和质量追溯封闭三个方面入手,制订相应的支持政策,以保障封闭方式的有效实施。一是构建和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政府政策。包括构建并逐步实施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的强制性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条件的产地准出制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保障措施;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政策措施。二是构建和实施多级质量检测体系的政府政策。政府要大力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加大多检测体系的检验能力建设投入,有效整合检测资源,形成覆盖供应链全程的多级检测网络。三是构建和实施质量追溯系统的政府政策。浙江省政府应实时推出质量追溯法规,确保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的有效性;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在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大型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主导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由政府出资建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共享平台等支持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孙艳华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增收绩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2-24.

[2]浙江省农业厅课题组.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体系初探[J].农村经济理,2008(10):31-33.

[3]赵佳荣等.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三重绩效评估模式[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32-34.

[4]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9:150-158.

封闭教学模式 篇12

对于我国来说, 音乐版权保护形势尤其严峻。2012年底, 又有报道称中国大陆的音乐网站即将实行付费下载, (1) 然而近10年间, 我国数字音乐网站进行付费下载的尝试可以说是“屡战屡败”, 免费下载被从业者视为我国网民的一种难以撼动的习惯。只不过, 通过技术壁垒和媒介管制来迫使网友付费这一策略, 已经被国内外很多实践证明难以真正奏效。数字音乐付费下载是全球趋势, 但在与免费下载进行的艰难对抗中, 怎样的收费模式才能突出重围呢?早在10年前, 加拿大学者舒曼·高斯曼詹德 (Shuman Ghosemajumder) 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并提出了一个“开放式音乐模式” (Open Music Model) 。10年时间过去, 他提出的部分观点已经逐渐被西方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实践所证实。在当下我国数字音乐网站酝酿新一轮付费下载方案的时期, 高斯曼詹德给出的建议, 或许能够对我国的音乐产业从业者有所启示。

一、“开放式音乐模式”概述

舒曼·高斯曼詹德是加拿大技术学家、企业家、学者, 1974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印度裔家庭, 在加拿大长大, 从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Ontario) 获得计算机学士学位后, 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斯隆商学院取得MBA学位。2003年至2010年, 他在谷歌公司就职, 随后离开谷歌创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TeachAIDS, 并参与许多书籍、文章的写作。

2002年, 高斯曼詹德在其一篇长论文《高级点对点技术商业模式》 (Advanced Peer-based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ls) (1) 中提出了一个新的在线音乐商业模式。次年, 他将这一模式概括为“开放式音乐模式” (Open Music Model) , 指出数字音乐销售产业若想在与免费下载进行的这场“必败之役”中取得胜利, 必须实现以下五个层面的“开放”:开放文件格式、开放会员资格、开放文件共享、开放支付手段、开放市场竞争。

下面谈谈这五方面“开放”的具体含义。

首先, 开放文件格式, 意味着收费音乐网站不能再对音乐文件进行加密。在2007年以前, 一些运营状况良好的收费音乐网站 (如苹果iTunes Music Store) 对其音乐文件采用了被技术手段加密的封闭格式, 这些网站提供的音乐文件只能通过已经获得授权的指定硬件和指定播放程序播放。但是, 由于市场上存在多家不同的收费音乐网站, 而这些网站采取的加密手段又各有不同, 消费者在各网站购买并下载的音乐就往往不能互相兼容。而在高斯曼詹德提出的“开放式音乐模式”建议中, 收费音乐网站应该采取的是开放的音乐格式 (例如mp3) , 而不是封闭格式。

其次, 开放会员资格, 意味着“同一种类的版权内容的合法拥有者必须能够很便利地加入交易, 公布他们的个人收藏的描述, 并获得相称的收入”。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垄断。众所周知, 环球、索尼-BMG、华纳、EMI等几家唱片业巨头占据了唱片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而在此前的市场实践中, 几大唱片曾经一边起诉当时新兴的在线音乐网站, 一边上线自己的音乐网站。美国法院曾在一些版权诉讼中对唱片业巨头们的这种行为提起不信任案。开放会员资格, 给予使用合法内容的用户以自由交易的权利, 能够防止市场垄断。

第三是开放文件共享。按照高斯曼詹德的说法, “如果开放会员资格, 允许任何一方保护其内容并从中获益, 那么该系统必须要允许用户自由交换不受保护的文件。换句话说, 如果一家主流厂牌不愿意参与网络交换, 那么它出版的作品就会被免费分享”。这里的逻辑是, 若想让网民放弃免费下载, 转而选择付费下载, 那么付费下载必须要将尽可能多的音乐资源都整合进系统里。高斯曼詹德认为:“如果该系统所支持的内容达不到100%, 哪怕已经是99%, 用户也会转向免费下载。”

第四, 所谓开放支付手段, 意味着要提供多种不同的支付方式, 以便用户付费。到目前为止, 收费音乐网站一般要求用户以信用卡或者网上银行等手段进行支付,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网络用户 (比如青少年) 并没有信用卡或借记卡, 还有很多用户不太擅于进行网上银行操作。如果支付手段不够便捷, 人们很容易倾向于选择免费下载。

第五是开放市场竞争。不同的音乐网站以不同的销售策略或个性特点吸引用户, 这可以避免市场垄断, 也可以让消费者、唱片公司都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

高斯曼詹德认为, 是否便捷、使用是否方便、价格是否适中、是否值得信任、个人偏好等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选择。付费下载如果要击败免费下载, 就必须要为消费者提供比免费下载更多的吸引力。免费下载存在资源难找、无法保证音质、可能有病毒等弊端, 付费下载若能提供更好且更便捷的服务, 就有望在这场“必败之役”中取得胜利。

高斯曼詹德提出这一“开放式音乐模式”是在2002年, 随着此后网络产业的发展, 西方和中国网络音乐市场的一些实践已经从正面或侧面证实了他的一些判断, 下面笔者将分别论述之。

二、技术壁垒在西方的衰退——以DRM为例

若想验证“开放模式”为何是必要的, 就必须了解为何“封闭”是无法持续的。21世纪初, P2P技术的始祖Napster所引发的网络音乐免费下载狂潮, 让唱片公司对网络技术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感和坚决的抵制态度。所以, 当数字音乐销售网站浮出水面时, 让这些网站通过数字版权管理系统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以下简称DRM) 对消费者的播放、存储和复制行为进行强有力的约束, 就成了各大唱片公司授权数字音乐销售网站出售其版权作品的先决条件。

DRM的主要思路是:通过加密手段, 将数字音乐文件设置为特殊的数字格式, 使文件只能在有特定网站授权的硬件系统上存储, 只能在与该格式相匹配的播放器上播放, 且一般来说禁止用户对数字音乐文件的自主刻录行为。这样所带来的问题是, 从特定网站上购买的数字音乐文件, 只能在特定的硬件上播放和存储, 如果用户想将该文件存储到其他硬件设备上, 或者想将该文件转让, 就会面临种种困难。在网络技术中, 这种情况被称为“围墙花园” (walled garden) , 即一种控制用户对网页内容和服务进行访问的环境。DRM的最大用处就是通过加密手段让用户必须以付费为代价获得对音乐文件的各种操作权限。

但是, DRM是否真如唱片公司所认为的那样行之有效呢?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些数字音乐销售网站发现DRM的存在不但无助于营利, 反而恰恰阻碍了在线音乐销售行业的发展。它的过多限制、它在系统和文件方面的不兼容性, 深深地挫伤了在线音乐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尤其是索尼公司爆出Rootkit“木马门”事件 (1) 之后, 欧美一些民众发起了抵制DRM的行动, 通过游行示威、征集签名等活动, 引起了更多人对DRM问题的关注。2006年, eMusic较早对这一趋势做出反应, 推出了解除DRM的数字音乐订购服务, 这帮助eMusic成为排在苹果iTunes Music Store之后的第二大数字音乐服务商。2007年, 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写了一封名为《对音乐的思考》 (Thoughts on Music) 的公开信, 直陈苹果iTunes Music Store之所以要采用DRM, 完全是应四大唱片公司 (索尼-BMG、环球、华纳、EMI) 的要求, 并称根据苹果公司与四大唱片公司的协议, 如果苹果的DRM出现漏洞, 唱片公司只给苹果公司很短的时间来修复, 否则将会撤回所有音乐作品的授权。根据乔布斯提供的数据, 2006年末, 苹果公司售出9000万部i Pod, 通过iTunes Music Store售出20亿首数字音乐作品, 换言之, 平均每部i Pod通过iTunes Music Store购买了22首数字音乐作品。但是, 最流行的iPod能存储大约1000首数字音乐, 而根据苹果公司的调查, 几乎每个用户手中的i Pod都被存满了。也就是说, 1000首歌曲中平均只有22首歌曲是完全“合法”地买来的。鉴于唱片公司每年至少会发行上百万张未经保护的CD, 所以消费者可以轻而易举地将CD音乐转换为MP3格式。这等于是说, 盗版者永远都会有渠道来取得他们想要的免费音乐, 而DRM限制的只是那些遵纪守法的消费者, 这大大地阻碍了数字音乐产业的发展。乔布斯认为, “DRM从来没有、或许也永远不会在阻止音乐盗版方面发挥作用”。

就在乔布斯发表这封公开信两个月以后, EMI唱片公司就宣布在iTunes Music Store上尝试发售解除DRM技术 (被称为DRM-Free) 的数字音乐, 但是其售价为每首1.29美元, 要高于受DRM保护的数字音乐 (后者为每首0.99美元) 。紧接着, 亚马逊公司 (Amazon) 宣布以每首0.99美元的价格发售DRM-Free版本的数字音乐;作为对这一竞争的回应, iTunes Music Store也选择了降价。解除DRM技术的趋势继续蔓延。2007年3月, 欧洲最大的数字音乐销售网站之一——由德国电信运营的Musicload发表公开信, 称他们所接到的用户投诉中, 有四分之三都跟DRM引发的系统问题有关。该公司称, “DRM让音乐作品的使用变得极为困难, 并且极大地妨碍了数字音乐合法下载产业的发展”。2008年, 沃尔玛公司 (Wal-mart) 决定只发售DRM-Free版本的数字音乐, 同时取消对DRM技术的支持;2009年, 苹果公司与四大唱片公司达成协议, 在iTunes Music Store上出售的数字音乐全部提供DRM-Free版本, 但是仅限于音频, 不包括视频、有声书和APP应用程序;2010年9月, 诺基亚公司决定在其在线音乐网站上出售DRM-Free的音乐;2011年11月, Rhapsody也决定解除DRM技术, 并告知其用户如果不在当年11月7日前将以往下载的DRM数字音乐文件进行备份, 则这些音乐文件在系统升级后将不能再被使用。

从这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 一些影响力较大的收费音乐网站已经用实践说明了“封闭策略”很难奏效。唱片公司通过技术措施防止网络音乐盗版的计划搁浅了——根据乔布斯的说法, 或许这一措施从来没有奏过效。这也再次证明, 以阻碍或限制技术进步来维持既有盈利模式的思路注定是行不通的, 唱片公司只有尊重数字时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 才有可能在新的技术环境中取得一席稳定的生存之地。

三、我国音乐网站付费模式的探索

在我国, 也曾有一些音乐网站陆续进行有关付费模式的探索, 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2005年10月, 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宣布其收费音乐网站“爱国者数码音乐网” (aigomusic.com) 上线, 结合其公司推出的爱国者系列MP3播放器产品, 模仿苹果公司软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 意图打造“中国的iTunes”。该网站与唱片公司达成版权协议, 每首单曲定价为0.99元人民币, 音乐文件采用DRM系统, 一首歌曲下载后只能听3个月。用户须购买“爱国者数码音乐网”提供的点卡来付费, 或通过网络支付平台完成付费下载。但是, 该网站在上线后的运营情况并不理想。2006年, “爱国者数码音乐网”宣布进军无线音乐市场, 转型成为SP (即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 ;同时, 该网站也试图打开欧美市场, 但是情况也不甚理想。

总结这一教训, 或许我们可以将其归因于“不够开放”。在免费音乐资源唾手可得的情况下, 华旗公司所提供的付费下载服务虽然价格还算低廉, 但其正版曲目库内容不够丰富, 加装了DRM的音乐文件在被下载后也只有3个月的有效期。根据高斯曼詹德“开放式音乐模式”所提倡的五个开放原则, 这一服务的条款显得过于苛刻。

其他一些音乐网站收费模式的探索也不尽成功。2006年3月, “巨鲸音乐网” (Top100.cn) 上线。该网站拥有上百万首获得唱片公司合法授权的音乐, 供用户付费下载, 每首单曲0.99元人民币。同时, 该网站还推出“音乐会员”服务, 每个月交纳5元包月费即可不限量下载老歌。但是, 这一商业模式同样运营得不甚理想。“巨鲸音乐网”总裁陈戈称:“巨鲸2006年的运营结果是灰暗的, 与创业时的美好憧憬有很大的距离。虽然我们努力提供众多音乐产品和服务, 同众多公司合作、联手推广正版音乐下载, 但我们预期的用户付费下载并没有真正出现。每天平均3 000次付费下载, 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电信运营商等的捆绑, 以及联想、苹果等为促销其产品而购买的点卡。” (1) 2007年, “巨鲸音乐网”开始与谷歌洽谈合作;2008年8月, “巨鲸音乐网”暂时关闭了其付费充值业务, 并与谷歌合作推出音乐搜索的实验版;2009年3月, 巨鲸与谷歌联手, 正式推出正版音乐搜索服务。谷歌提供的搜索结果全部指向巨鲸音乐网的正版音乐曲库, 用户可以免费试听和下载, 巨鲸音乐网、唱片公司和谷歌则通过广告盈利。这一举措曾引起了不少关注, 但是刚到2009年底, 就有报道称该模式因为不被谷歌美国总部认可而陷于停滞。2010年, 谷歌公司宣布退出中国大陆, 又对“巨鲸音乐网”的流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此外, 国内还有几家数字音乐网站也进行了付费模式的探索。如“A8音乐网”是一家以无线音乐增值业务为主的音乐网站, 早在2001年就与广东移动合作提供无线音乐服务。2006年, “A8音乐网”利用无线网络、在线网络和移动终端开始提供音乐收费下载, 每首单曲售价为0.5元人民币, 但其主要业务依然是充当无线音乐增值服务提供商。

2011年, 国内大型搜索引擎“百度”在多方版权压力下, 与音乐作品版权所有人达成合作协议, 向用户提供免费下载和试听, 通过广告赚取收益, 与版权所有人进行广告分成。虽然该年4月1日, 国内知名的P2P音乐共享软件服务商“酷狗” (KuGou) 宣布其下一款产品将提供付费音乐下载服务, 不过该公司随即又称这不过是一个应景的“愚人节玩笑”。

此外, 也有经营者开始进行“音乐版权证券化”的尝试。比如, 2010年1月“北京网东网西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数字音乐版权交易平台网站“最地带”。版权人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发布原创歌曲, 还可以将该作品的版权部分出售给网络用户。用户在购买了该作品的部分版权后, 就成为该作品的版权持有人。网络用户也可以通过购买一部音乐作品的部分版权的方式进行投资, 然后按比例获得该作品的版税收益。不过, 该网站曲库规模偏小, 其发展前景还有待观察, 尚不具有普遍意义。到目前为止, 我国在线音乐市场的盈利模式仍以“免费下载+广告分成”为主, 网民不太愿意为数字音乐付费, 这成了数字音乐产业从业者难解的一道题。曾经的关于数字音乐付费下载的探索, 也成了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四、结论:从“封闭”到“开放”从“产品”到“服务”

以上内容说明, 传统的“封闭”思维并不能将唱片业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若想在与免费下载的竞争中获得优势, 从业者必须将思路从“封闭”转为“开放”, 坚持开放性原则。同时, 从业者也要意识到, 技术的进步已经深切地改变了唱片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从业者须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提供产品”转为“提供服务”。

早先, 唱片公司在尝试数字音乐收费模式时对数字音乐的高昂定价, 以及对用户的诸多限制, 体现出他们从实体唱片销售模式那里延续过来的一种思维定势:唱片公司销售的是“产品”, 这是一种一次性的交易模式——消费者付钱得到“产品”, 然后还要在使用方式上受到一定限制。但是在数字时代, 想要通过“限制使用”来维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次性交易模式, 其实已是一条不再可行的路。无论是起诉网络分享网站、起诉盗版者, 还是采取技术限制措施, 都无法杜绝网络盗版行为的蔓延。即便是在今天, 在美国那种较为完善、严苛的法制环境下, 依然有为数众多的美国网民对网络盗版乐此不疲。根据美国一家数字音乐服务网站“潘多拉” (Pandora) 的首席技术官汤姆·康拉德 (Tom Conrad) 的说法, “超过半数的美国人每年不会花一分钱在音乐上, 另有40%的民众每年只花15美元, 这仅相当于购买一两张专辑的价格”。 (2)

想要增强有合法授权的数字音乐服务对网络用户的吸引力, 必须打破这种以“销售产品”为主旨的经营思路, 并认清这样一个事实:数字音乐网站提供的不应是“产品”, 而应是“服务”。这也是高斯曼詹德的“开放式音乐模式”所秉承的一个核心思想。从美国各大数字音乐销售网站相继取消DRM的举措可以看出, 目前美国的数字音乐产业经营者正在逐步接受这一观念, 并试图通过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去吸引更多的人购买有合法授权的数字音乐产品。

从提供“产品”转型为提供“服务”, 有助于增强数字音乐产业的竞争力。合法授权的数字音乐产业想要将习惯了免费下载的网络用户吸引到付费收听的模式下, 必须要具备足以抗衡网络免费下载的吸引力。免费的网络音乐虽然无处不在, 但是用户在搜寻、下载时需要耗费一定的额外时间, 在数据时效性、声响品质、文件存储的便利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这就为数字音乐产业提供了一个很大的竞争空间。高斯曼詹德的“开放式音乐模式”所提倡的“开放式”理念, 目前已经在美国多家数字音乐销售网站得到了逐步实践, 对用户的诸多限制在逐渐被取消。各家销售网站音乐资源系统之间的兼容互通、海量的音乐资源、便捷的音乐下载收听方式, 将会免除网络用户在寻找盗版音乐时的额外时间成本;开放的版权注册系统也将帮助版权所有人更方便地取得属于自己的版税。在网络盗版音乐的免费优势前, 高价策略将体无完肤;而高品质、高兼容性的合法音乐资源, 也将会激励那些对音质和效率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放弃网络盗版行为。当然, 便捷的支付方式在此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选择面前, 些许的不便就可能导致用户“转移阵地”。

尽管距最初提出已过去十年之久, 但是高斯曼詹德具有前瞻性的“开放式音乐模式”思想依然颇有值得借鉴之处, 况且这一思路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网络音乐经营者运用到商业实践之中。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发展, 人们获取音乐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样;音乐产业若想健康发展, 除了仰赖版权保护制度日趋完善外, 也应及时把握技术潮流, 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参考文献

[1]曾遂今著《音乐社会学教程》,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美]马克·科尔曼著《声音的再现》, 余言译,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年版。

[3][美]约翰·冈茨、杰克·罗切斯特著《数字时代, 盗版无罪?》, 周晓琪译, 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美]保罗·戈斯汀著《著作权之道:从谷登堡到数字点播机》, 金海军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美]贝蒂格著《版权文化:知识产权的政治经济学》, 沈国麟、韩绍伟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宋倩倩、朱旋《中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分析》, 载《知识经济》2010年第11期。

[7]Shuman Ghosemajumder.Advanced Peer-Based Technolo-gy Business Models.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2.http://dspace.mit.edu/bitstream/handle/1721.1/8438/50655972.pdf?sequence=1

[8]Ken Fisher.Musicload:75%of Customer Service Problems Caused by DRM.Ars Technica, 2007-3-18.

[9]Rajiv K.Sinha, Fernando S.Machado, and Collin Sellman.“Don’t Think Twice, It’s All Right:Music Piracy and Pricing in a DRM-Free Environment.”Journal of Marke-ting, Vol.74, 2010 (3) .

[10]Ruth Suehle.The DRM Graveyard:A Brief History of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in Music, 2011-11-3.http://opensource.com

上一篇:关系探微论文下一篇:喷泉设计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