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沟封闭技术

2024-10-26

窝沟封闭技术(共3篇)

窝沟封闭技术 篇1

由于第一恒磨牙的合面有许多窝沟点隙, 易存留食物残渣;而窝沟深度一般为1.2~1.5 mm, 牙刷毛仅能达到0.4 mm[1], 因此用刷牙的方法无法将窝沟深部的菌斑彻底清洁, 存留的食物经发酵、产酸, 破坏牙体硬组织, 即形成窝沟龋。有报道表明, 第一恒磨牙在其萌出过程中40.1%形成合面龋齿[2]。也有调查发现, 12岁年龄组窝沟龋和平面龋的构成比为90.32%和9.68%[3]。窝沟封闭 (pit and fissure sealants, PFS) 技术是预防龋病发生的一种有效防龋方法[2]。笔者于2007年对北京市东城区281名6~8岁学生进行研究, 观察窝沟封闭的防龋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方便抽取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6~8岁符合窝沟封闭适应证的281名学生为观察对象。要求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点隙窝沟深、无龋、无牙釉质发育不全和四环素牙。以取得家长知情同意进行窝沟封闭的156名学生为实验组, 对其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家长不同意进行窝沟封闭的 (连续3 a均未做过窝沟封闭) 125名学生为对照组。

1.2 方法

采用瑞士维瓦登特公司生产的流动光固化封闭剂及阿贝尔生物材料研究所生产的酸蚀剂, densply qh75型可见光固化机。对624颗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 1~3 a随访观察窝沟封闭剂的保留状况和患龋情况, 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用橡皮杯处理牙面, 冲洗去除窝沟里的清洗物、食物残渣、软垢及菌斑等沉积物。棉卷、脱脂棉球隔湿、吹干, 置酸蚀剂酸蚀牙面40 s, 冲洗酸蚀剂并用吸唾器吸出唾液, 勿漱口。加压无油空气干燥牙面, 置流动光固化封闭剂, 注意避免气泡, 利用流动性均匀分散每一个点隙窝沟, 直接光照20 s即可。检查合面有无咬合高点。

2 结果

2.1 龋齿发生情况

实验组学生封闭后第1, 2, 3年复查, 龋齿患病率分别为0, 1.92%和5.13%, 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分别为22.67, 22.67和14.11, P值均<0.01) 。3 a后龋均实验组为0.1, 对照组为0.4。见表1。实验组在第2年复查时有2颗牙的龋坏发生在颊 (腭) 面, 第3年有9颗牙的龋坏发生在颊 (腭) 面。

2.2 窝沟封闭剂保留情况

实验组进行窝沟封闭后第1, 2, 3年的完好率分别为95.51%, 89.74%和83.49%, 见表2。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龋齿的好发牙为磨牙, 好发牙面为咬合面, 其次为颊面点隙。咬合面的窝沟点隙深度不一, 牙刷毛刷不到裂隙窄长的窝沟底部, 因此是致龋细菌及其代谢产物滞留的场所。应用窝沟封闭术封闭牙冠表面的窝沟, 能有效地保护釉质, 从而预防龋病的发生。窝沟封闭术是预防乳磨牙和年轻恒磨牙牙合面窝沟龋的一种有效方法[4]。近年来, 窝沟封闭术的安全性和预防龋齿的有效性日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5]。有资料表明, 窝沟封闭术可以使龋齿的发生率降低60%~99%[6]。本实验结果表明, 实验组学生龋齿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生。提示窝沟封闭术能有效降低龋病的发生, 其防龋效果是肯定的。

评价窝沟封闭术的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2个指标:封闭剂的保留率和龋齿发生率, 而龋齿发生率的高低又取决于封闭剂的保留率, 所以封闭剂的保留率是评价窝沟封闭术的主要指标[7]。本次实验结果显示, 患龋的牙数随着窝沟封闭剂保留率的下降而增多, 提示只要封闭剂保存完整, 就能充分预防龋齿的发生。因此, 对于封闭术后的患者, 应建立定期复诊 (0.5 a) 制度, 发现脱落后及时补做是非常重要的[8]。

窝沟封闭适应症如选择不当, 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9]。封闭术的范围除了合面点隙窝沟, 也应注意将较深的上磨牙舌侧沟和下磨牙颊侧沟进行封闭。本次试验中由于疏忽, 致使3 a后复查有3例磨牙的颊侧发生继发龋。窝沟封闭术的成功除了适应证的选择外, 还必须有熟练的临床操作技巧、认真亲切的工作态度。因为窝沟封闭对象年龄较小, 配合困难;需要严格的隔湿要求;操作环境容易被污染;操作时间比较长, 步骤多。因此, 治疗前有必要与患儿进行沟通 (对不合作患儿暂缓操作治疗) , 操作中联合使用强吸唾和棉卷隔湿, 熟练操作才可能达到合格的封闭质量。

窝沟封闭术是一项成功的防龋措施, 即使牙齿的封闭剂部分脱落, 其龋易感性也比未封闭牙低[10]。有学者对第一和第二恒磨牙窝沟封闭分别进行20 a和15 a的临床评测, 认为儿童时期进行窝沟封闭可有长期的防龋作用[6]。因此, 未进行窝沟封闭的龋患高危儿童应当接受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术能安全、有效地降低磨牙的患龋率, 减少龋齿对儿童身心发育的影响, 节省因治疗而花费的时间和资源;但窝沟封闭术对于牙齿的光滑面并无防龋作用, 因此在使用窝沟封闭术的同时, 应对儿童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摘要:目的 了解窝沟封闭预防儿童龋齿的长期效果, 为全面推广窝沟封闭技术预防儿童龋齿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281名68岁学生, 分为对照组125名 (未作封闭) 和实验组156名 (对第一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 , 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 封闭术后第1, 2, 3年实验组龋齿发病率为0, 1.91%和5.13%, 对照组为8.00%, 18.40%和24.00%, 对照组龋齿发病率明显较高;封闭剂保留率分别为95.51%, 89.74%和83.49%。结论 窝沟封闭术是预防小学生龋病发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龋齿,封闭疗法,治疗结果,学生

参考文献

[1]岳松龄.口腔内科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150-157.

[2]刘大维.口腔预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79.

[3]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32.

[4]曾晓莉, 石四箴.窝沟封闭技术研究进展.上海医学, 2005, 28 (3) :255-257.

[5]黄少宏.窝沟封闭项目成本-效果影响因素浅析.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6, 12 (3) :189.

[6]万呼春.现代口腔预防医学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46.

[7]刘冬梅, 冯东光, 李淑娟.乳磨牙窝沟封闭3年临床效果分析 (附382例报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3, 24 (3) :164-165.

[8]储冰峰, 江一鸣, 谢贺明.可见光固化和自凝窝沟封闭剂的3年临床效果.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5, 11 (3) :144-146.

[9]卜向红.窝沟封闭防龋五年效果评价.广东牙病防治, 2000, 8 (3) :195.

[10]SIMONSEN RJ.Pit and fissure selent:Reviewof the literature.Pedi-atr Dent, 2002, 24 (1) :5.

窝沟封闭技术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牙齿的生长特点。

2、让学生了解六龄齿的特点,以及窝沟封闭的特点和作用。

3、教会学生刷牙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六龄齿的特点,以及窝沟封闭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你了解自己的牙齿吗?你知道怎样刷牙才对?

2、请学生谈谈人体牙齿的特点,示范刷牙。

3、课件出示图片,老师讲解。

二、了解窝沟封闭

1、出示牙齿图片,了解六龄齿特点。

(在位置上从牙齿中间开始数排第六,在六岁左右萌出,是恒磨牙)

2、出示图片,了解恒磨牙的特点及危害。

每颗牙齿的窝沟形状各异,深浅不一,是食物残渣留存和细菌生长繁殖的适宜场所,如果窝沟非常深,那么细菌在这些隐蔽的窄沟中,利用残留食物中的糖类繁衍生长,并在代谢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腐

蚀牙齿,很容易发生龋病,因此,深的窝沟患龋病的危险性是很高的。

3、出示图片,了解窝沟封闭。

儿童窝沟封闭是针对牙齿发育时候的儿童进行的一种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具体来说就是用一种高分子复合树脂材料,涂在儿童牙齿窝沟内,液态的树脂在进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就像给有缺陷的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4、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

窝沟封闭是以预防龋病(虫牙)为主要目的的,因此它主要是针对儿童与青少年新萌出的恒磨牙。六龄齿是担咀嚼功能最主要的牙齿,由于萌出早,如不注意保护,很容易患龋病(虫牙),因此成为窝沟封闭的主要对象。通常六龄齿在7-8岁完全萌出,是封闭的最佳年龄。

四、宣传国家对小学生窝沟封闭的关注。

1、免费到学校进行窝沟封闭服务。

2、通过对比讲述国家对学生们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幸福。

五、总结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总结窝沟封闭的重要性。

2、一起示范正确的刷牙动作。

窝沟封闭技术 篇3

机械扩大窝沟的开口可增加封闭剂向窝沟内渗入[2,3],从而增加封闭剂与牙面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封闭剂粘结于牙面上。一些研究表明[4],机械扩大窝沟的开口的同时,磨除了釉质表层,从而可增强封闭剂与牙面的粘结。本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进一步说明EST可增强树脂与牙面粘结性这一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① Concise 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美国3M公司);②牙体片切机(410A型,上海医疗器械六厂);③扫描电镜(Amay,20KV,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④可见光固化机(德国,古莎公司) 。

1.2 实验方法

1.2.1 将20颗牙分为二组,每组10只,既实验组和对照组,将20只牙经流水清洁后置于4%戊二醛中24 h。在生理盐水中用手机带动小毛刷刷洗对照组牙颌面窝沟,以去除软垢、菌斑[1],再用高压水枪反复冲洗二次,气枪吹干,对照组按常规窝沟封闭术涂蚀剂,水洗。吹干。

1.2.2 涂封闭剂后光照30 s。将实验组各牙首先用1/2球钻 进行预备,选大号喷嘴,气压80 psi(1 psi=6.895 kPa),粉末流率低档,无脉冲,喷嘴离牙面5 mm,尖斜,一级脚踏吹干牙面,保持牙面干燥并防止污染[1],这样操作可以有效清洁和扩展窝沟,对同时不对釉质产生切割,窝沟酸蚀及封闭方法同对照组。

1.2.3 将牙的颌面颊、舌沟定为检测评价区,用甲基丙稀酸甲酯单体将标本包埋,硬固后用金砂片切盘自近远中向将牙分为3份进行观察,每个牙取颊1/3份和舌1/3份进行观察,将观察面磨平、抛光,用10%次氯酸钠清洗磨面。用2%盐酸、2%甲酸液将SEM扫描面蚀刻5~10 min,水洗,再将标本按SEM常规脱水,干燥、喷金后观察[2,3]。

2 结果

2.1 窝沟剖面示形态多种多样,大致可按Nagano分类法[4]归为V、U、I及IK型。对照组20个标本中,15个标本形成封闭不全,沟底及沟壁与封闭剂形成裂隙,宽度在10~60 μm;多见于V 或U型窝沟(图1)。

2.2 对于I型或者IK型窝沟对照组见封闭剂直接盖在沟内的杂质上面,厚约15~25 μm,(图2)。

2.3 在实验组,无一例发生封闭剂不全,50倍下观察封闭剂与窝沟紧密接触形态充满其间,封闭剂厚度在80~120 μm之间,封闭剂与釉质界面的490倍镜下观察,似有3 μm“间隙”存在,一些部位可见封闭剂形成指状突起渗入釉质表层内,约20 μm深(图3)。

3 讨论

缺乏较为完全的釉质酸蚀,以及封闭剂未能完全进入点隙及窝沟内,在裂隙内常存在碎屑及细菌,这会造成酸蚀不全或封闭剂的流动受阻,形成表浅封闭,达不到预期封闭裂沟的目的。而1/2球钻是以高压气流喷射进行气压喷砂完成切割,可以有效地从窝沟内清除碎屑及微生物,提高表面湿润性,使封闭剂能够进入窝沟底部,有效地完成封闭。

当今窝沟封闭术有窝沟釉质成形封闭术(EST)和普通窝沟封闭术(CST),是对不同的窝沟形态的一种操作方式[5,6] 。EST是用钻磨除深窄的沟隙,就此Cracne做了预防性树脂充填的扫描电镜观察,提出窝沟预备最关键的是选择合适的钻头,并比较了六种型号的钻头的预备效果。 用1/2球钻进行窝沟封闭的牙体预备,克服了机械预备的疼痛、振动、蜂鸣声,可减少不必要的健康牙体组织的丢失,它可以快速、无疼地完成沟内清洁预备及浅龋的清除。牙体预备可在保证釉质完好的情况下提供良好的受区准备,从形态学或物理学上创造了良好的封闭剂存在环境,可以预测封闭剂的完整保存,大幅度提高封闭效能。

用钻机械性预备窝沟,较好的渗透性和密合性的原因主要有:①窝沟机械预备,磨除了釉质表面一层高度矿化的无釉柱结构的表层,增强了酸蚀效果;②机械性预备窝沟后,釉质表面的可湿性增强了,有利于封闭剂的流动;③机械性预备窝沟,扩大了窝沟入口,有利于窝沟内残渣地清除,而有利于封闭剂流入窝沟。本文通过观察釉质表层对树脂突形态的影响来间接说明EST可增强酸蚀作用,从而有利于封闭剂粘附于牙面上这一机制。

摘要:目的评价传统窝沟封闭术(CST)与洞型制备窝沟封闭术(EST)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以新鲜离体牙20只为实验对象,分为实验组(EST)与对照组(CST)两组进行,用SEM观察封闭剂的密合度及窝沟的深度。结果SEM观察实验组具有较为完善的封闭效果,传统方法往往形成表浅封闭(super-filling)。结论通过洞型制备处理窝洞后,能达到真正意义的封闭。

关键词:窝沟封闭,龋齿,预防

参考文献

[1]Anderson MH Bales DJ,Omnellk.Modern management of dentalcaries:the cavity edge is not the dental bur.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1993,124(6):37-44.

[2]Black R Application and Revaluation of Air Abrasiive Techni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1995,50(2):408-440.

[3]Li SH Kingman A,Forthofer R.Comparison of tooth surface spe-cificdental aries attack patterne in U.S school children from twonationalsurveys.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1993,72(10):1398-1450.

[4]杨彩虹,刘志萍,高学军.正常窝沟和初龋的临床电测诊断与组织学对照分析.现代口腔医学杂志,1996,10(2):87-88.

[5]李健,罗桂云.人的磨牙,双尖牙窝沟形态和深度的初步观察.口腔医学杂志,1986,6(3):134-135.

上一篇:网站安全防范下一篇:《小鹰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