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2024-10-09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通用10篇)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1

负压封闭引流 (VSD) 是一种高效、全方位的引流技术, 可明显加速感染创面愈合和感染腔隙闭合, 有效的控制细菌入侵, 防止感染的发生, 此技术已日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为临床骨科创伤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31例创伤患者应用VSD技术,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的住院并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患者31例, 其中男18例, 女13例, 年龄18~61 (平均32.5) 岁。31例患者中有8例是感染性外伤, 12例是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大面积的软组织损伤, 11例是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外露。就诊时间为创伤后3h~5d, 致伤的原因:机械绞轧伤5例, 车祸伤7例, 坠落伤11例, 压伤4例, 其它4例。

1.2 方法

(1) 患者入院后先对其创面进行彻底清理, 再根据创面的大小和形状修剪合适的VSD敷料, 以保证置入创面后VSD敷料可与创面充分的接触, 当创面较大时可将修剪后的敷料拼接起来并缝合固定[2], 注意负压封闭引流的护创材料一般是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盐泡沫, 颜色为白色, 质地柔软并富有弹性, 具有较强的张力, 其内部含有多侧孔的引流管, 目的是利于创面生成的微小坏死组织可以及时的排出体外, 此材料对组织无刺激性、无免疫活性、对皮肤无致敏性, 对人体无毒性; (2) 用酒精棉球将创面周围的皮肤清洁干净, 在VSD敷料的外面用生物半透薄膜来密封创面, 薄膜的面积要达到创缘周围3cm以上正常皮肤; (3) 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如果患者的引流管较多, 可选择采用三通接头串接[3], 调整负压保持在0.O2~O.04 kPa, 负压的有效指标是VSD敷料变瘪, 薄膜下无聚积的液体; (4) 给予患者持续6~12d的负压吸引后可拆除VSD敷料, 根据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 适时的行游离植皮术, 植皮过程中可以再次采用VSD敷料来覆盖植皮的创面, 若患者的创面深且大, 仍有很多的软组织缺损时可行第2次或第3次的VSD覆盖[4], 直到肉芽长出再行创面植皮。

1.3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的创面在2周内完全愈合, 而且创面出表皮的覆盖非常完好;显效:患者伤处大部分皮肤存活, 创伤面的面积缩小, 创伤面的分泌物减少且有新的肉芽组织长出, 但仍需要医生及时的更换敷料, 给予创伤面伤口游离的植皮术后才可达到痊愈;无效:创面处的分泌物仍较多, 原位回植的皮肤出现坏死的现象, 创伤面积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的扩大, 没有新的肉芽组织长出。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1例患者采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见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后治愈17例, 占54.9%;显效13例, 占41.9%;无效1例, 占3.2%。总有效率为96.8% (治愈率+显效率) 。

3 讨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利用生物半透膜封闭作用, 将创面与外界充分隔离, 构成一层抵御细菌入侵屏障, 可有效地预防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降低创面的感染几率, 以利于创面的恢复;传统的引流技术是点状引流, VSD则为面状的引流, 后者对组织的新生起到积极的刺激作用, 对肉芽的生长更有促进的作用, 可加快创面愈合, 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避免医院的交叉感染, 减少医疗费用, 缩短患者的病程[5];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比传统的引流技术更简便、易操作, 是近年来骨科创伤治疗的一次新的革命, 可为全方位的主动引流提供较大程度的持续动力, 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同时也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简便易行的引流技术, 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VSD属于持续封闭式的负压引流技术, 无需经常换药, 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总之, 对于骨科创伤患者给予VSD的治疗, 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和住院时间,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焕蓉, 沈威英.骨科创伤应用VSD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健康月刊, 2011, 30 (3) :101—102.

[2]周冰骞, 陈建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8) :280—282.

[3]林玉芸.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护理[J].全科护理, 2011, 9 (9B) :2382—2383.

[4]杨婷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创面治疗中的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 (4下) :437—439.

[5]马荣.10例骨科创伤患者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 2012, 33 (18) :3976.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2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术 护理 创面

负压封闭引流术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负压可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半透膜使创面与外界环境隔绝,较少感染的几率,引流能将创面各处坏死组织有效及时的排出。应用术VSD负压封闭引流配合治疗及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4月~2012年5月收治四肢创伤合并皮肤缺损、部分肌腱、骨质外露及感染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14~60岁,平均30.9岁;车祸伤15例,机器伤3例,砸压伤2例,肢体广泛性软组织撕脱伤5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合并皮肤缺损、骨外露并感染8例,踝部骨折并皮肤缺损、肌腱外露3例,足部皮肤皲裂伤合并皮肤缺损、感染2例,足背部皮肤缺损并感染2例。

方法:对创面彻底清创、止血,清洁周围皮肤,按照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高分子泡沫材料,并缝合固定于周围皮肤,半透薄膜覆蓋,连接中心负压,持续负压引流,通过创口持续负压引流,经各种渗出物经VSD敷料中的微孔及引流管及时排出,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轻了患者创口经久不愈反复换药的痛苦,同时也缩短了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等优点[1]。

结 果

本组20例患者,13例经1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创面均有新鲜肉芽组织生长,经直接缝合或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余经再次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行腓肠神经皮瓣转移后愈合。

护 理

观察患者病情: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及末梢血运,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术后将患肢放于功能位,有利于血液回流,改善微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引流7~9天后可根据局部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行缝合或植皮手术。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镇痛治疗,创口剧烈疼痛的患者可适当减小负压吸引力。

持续有效的负压:术后负压维持在20~25kpa,过高负压会对组织造成损害,过低达不到引流效果,适当的压力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负压下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若VSD敷料发出异味或引流管中出现黄绿色等颜色,不需特殊处理,四肢创伤合并皮肤缺损、骨外露等患者常因局部软组织损伤及污染严重,创面含大量蛋白质的渗出物及坏死组织极易附着于敷料及管壁上,持续有效的负压可清除坏死组织及渗出物,应注意观察负压引流管是否通畅,一般可保持7~9天,若负压失效应及时上报医生,寻找原因,必要时更换引流装置,更换引流瓶要及时,勿使引流液逆行道VSD敷料内,特别注意三通接头处,皮肤皱褶处以及外固定器周围查看是否漏气,保证有效引流,做好护理记录。

引流管护理: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常因创面渗出物及坏死组织附着于接头及管壁上,是VSD材料鼓起,可通过注水管注入生理盐水浸泡,若仍不通,可将接头处注射生理盐水浸泡,或更换三通管及接头,若患者创面已经植皮,则不允许注入生理盐水,防止植皮坏死。

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及时补充营养物质及电解质,因为在VSD引流液中好友大量蛋白质,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加强营养,并注意其电解质平衡[2]。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及高热量的食物,严重患者可少量多餐,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患者常因装置持续时间较长、费用昂贵等产生恐惧心理及不配合情绪,应耐心解释病情及疗效。本组20例患者,经1次或多次行VSD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经过护理耐心引流管护理,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配合Ⅱ期缝合、游离皮片及腓肠神经皮瓣转移后均康复出院。

讨 论

VSD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四肢创伤合并局部大面积皮肤缺损、肌腱、骨外露及伤口感染时,能促进坏死组织及渗出物排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与外界隔绝,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医生换药负担,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疗效满意,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裘华德.负压闭式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242.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0例中男23例, 女17例, 年龄分布为14岁~69岁, 平均年龄 (43.8±7.2) 岁;其中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27例,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4例, 骨髓炎6例和腰椎管减压术后腰骶部感染3例。对照组40例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龄分布为17岁~69岁, 平均年龄 (44.5±7.8) 岁;其中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29例, 腰椎管减压术后腰骶部感染3例,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3例, 骨髓炎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清洁创面, 对创面异物、坏死组织等进行彻底清除, 并对血供软组织和骨膜进行保留。之后对伤口进行生理盐水清洗, 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感染伤口的冲洗, 并进行创面修复和上药包扎。观察组患者则采用VSD进行治疗:对创面坏死组织和异物进行清除, 使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并将其关闭。根据患者的创面大小选取合适敷料, 对创面进行覆盖, 注意保持敷料与创面衔接处的密封贴合, 避免出现缝隙死腔。之后从正常组织创缘处将引流管引出, 并同负压相接, 迅速引出液体、气体, 保证贴膜密闭良好。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决定引流时间, 控制在7 d~40 d之间。

1.3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 并对其换药次数、住院时间等进行记录分析。

1.4疗效评估标准

显效:患者在治疗14 d内创面基本愈合, 无需进行敷料更换, 且表皮完好覆盖;有效:患者在治疗14 d内创面面积明显缩小, 分泌物同治疗前相比可见明显减少, 同时有新鲜肉芽生长;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观察组患者在总治疗有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 (14.7±3.5) d, 换药次数平均为 (1.6±0.7) 次;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 (25.8±4.2) d, 换药次数平均为 (11.4±3.4) 次。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t=-12.841, P=0.000) , 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t=-17.855, P=0.000) 。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日益多样化, 由各类事故或疾病所致骨科创伤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骨科创伤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对于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减弱, 因此存在较高的感染风险。骨科创伤感染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同时会造成治疗成本上升, 增加患者负担。因此, 寻找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3]。

以往临床对于骨科创伤感染患者主要提倡进行创面清除和创面清洁治疗, 并通过更换敷料和应用敏感抗生素对感染进行控制。此种治疗模式可促进感染创面取得一定程度好转, 但陈世明[4]等通过对四肢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指出, 常规治疗模式极易造成患者供血软组织和骨膜受损, 不利于术后恢复;且此种治疗模式治疗周期较长, 需多次换药, 临床疗效较为有限。VSD主要是通过结合敷料和创面, 在正常组织创缘将引流管引出后与负压接通, 进而实现持续、封闭、彻底的创面引流, 可有效促进创面水肿消除, 对于保证创面清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且在VSD中通过应用单项生物半透膜以长时间封闭创面, 既可以保证皮肤和创面内的腐臭气体、水蒸气正常透出, 同时可对病原菌进行隔绝, 有效降低感染风险。方斌[5]等研究证实, 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换药频次。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换药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同时,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表明VSD是一种有效的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方法, 提示在此类患者治疗中应用VSD有助于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对于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 在应用VSD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 应注意保证创面和敷料紧密贴合, 保证细菌无法进入创面, 防止造成创面感染引起治疗失败。此外, 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中, 单向生物半透膜在整个治疗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不同类型的半透膜直接影响到VSD治疗效果的成败, 在本次研究未进行相关探讨, 有待于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分析。

综上所述, 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缩短治疗时间, 是一种十分可靠的治疗模式, 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在骨科创伤感染中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2014年5月—2015年11月我院骨科收治的创伤感染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 以治疗方法作为其分组依据, 其中接受常规骨科感染治疗者划入对照组, 行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者则作为观察组, 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其住院时间及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5) 。结论 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骨科创伤感染患者进行治疗, 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 缩短治疗时间, 是一种十分可靠的治疗模式, 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封闭负压引流术,临床疗效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海军, 惠永峰.骨科创伤感染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2, 50 (25) :149-150.

[2]尹广政.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16) :24-25.

[3]陈艳, 付昆, 李洪潮, 等.封闭式负压吸引与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5, 26 (17) :4017-4019.

[4]陈世明.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感染38例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23) :3201-3202.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4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糖尿病足溃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110-02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因合并各种不同程度末梢病变及神经病变而造成下肢溃疡、感染形成或(和)深部组织受到损害,其溃疡面虽经长期换药治疗但往往迁延不愈,治疗相当困难,是非外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处理各种复杂创面和用于深部引流的全新方法,能够彻底去除腔隙或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1]。我科于2012年6月~2013年2月采用局部坏死组织清除+持续VSD技术来替代传统清创+换药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共收治17例糖尿病足患者,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671±6)岁,糖尿病史5~17年。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 ,本组病例均为2~3级,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证实存在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x线摄片检查均未提示骨质破坏。所有患者行局部坏死组织清除+VSD。

1.2 方法

尽量清除创面及腔隙中已失活的坏死组织、脓液、异物等,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周皮肤,去除创周皮肤坏死组织等。清创完毕,按创面大小和形状修剪带有多侧孔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敷料),使引流管的端孔及所有侧孑L完全为VSD敷料包裹。用半透膜封闭VSD敷料覆盖着的整个创面,根据创面用 “包饺子”法粘贴敷料。用三通管将所有引流管合并为一个出口,接负压装置,一般应维持负压在60~80 kPa(450~600 mmHg)。一般负压封闭引流可维持有效引流4-7d,创面分泌物多或创腔大者,予清创、更换VSD材料,继续负压引流,直至肉芽组织生长良好为止,但最多不超过10天[2]。

2 护理

2.1 糖尿病的综合护理 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动脉搏动及肢体的感觉和运动情况。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将血糖、血压控制在良好范围。同时予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治疗。

疗。

2.2 心理护理 糖尿病足常表现为难治性溃疡,病程长,愈合慢,对患者和家属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和痛苦,患者极易产生悲观、烦躁、敏感、猜疑等不良情绪。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讲述该病的病程规律,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劝导戒烟戒酒,防止因吸烟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而进一步促进足溃疡。

2.3 负压封闭引流护理

患肢高于水平位置,以利于减轻患肢腫胀并能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密切观察引流管的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记录后及时清倒。引流液如为大量鲜红血性液体应立即停止负压并查找原因。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妥善固定引流管,保证引流管持续通畅,若引流量突然减少,揭除粘贴薄膜后,中心负压不下降,这时应立即更换引流管。另外引流管质地软硬适中,引流管的长度以90~120 em为宜,太短沉积在引流管内的液体有时会反流污染手术创面.太长则增大引流死腔,影响引流效果。同时要保持有效负压是负压封闭成败的关键,负压的高低及有无中断直接影响引流的效果。保持负压在450~600 mmHg之间.每次更换负压瓶的引流液时,保持操作过程的无菌状态,为防止引流液逆流,要用力把止血钳左右交叉夹闭引流管,然后接负压引流瓶,关闭负压源。更换引流瓶底液,重新安装引流瓶完好后,松开钳夹,打开负压源,观察负压源恒定无漏气[3]。

3 讨论

本组患者均为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存在感染重,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常规换药数周后坏死组织仍存在,肉芽组织生长缓慢的特点。自从1993年德国外科医师Fleischmann等[4]最先提出封闭负压引流,它是利用多重效应机制而产生创面愈合作用的:持续地移除创面的液体和感染源,有效的封闭减少交叉感染,保护创面环;促进血流的灌注和肉芽组织生长,刺激多种促愈合基因和修复信号的表达,促进创面和创周多种生长因子和酶类的增殖和释放,促进上皮再生;减轻创周组织的水肿,增强创面与创周之间的物质交换,将创面的愈合与创周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创面更快更好地愈合。本研究中,我们经简单清创去除明显坏死组织,行VSD治疗后所有创面均出现新鲜肉芽组织,残余坏死组织消失,提示VSD治疗对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患者创面治疗时间较以往明显缩短,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有效避免交叉感染,抗生素的用量和使用时间降低,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的治疗方法。护理重点是在糖尿病基础护理之上,注意负压引流管的通畅、创面负压的维持以及患肢血运的观察。

参考文献:

[1]杨霞,罗晓曦.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和慢性溃疡中的应用及护理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4):28—29

[2]刘飞,罗晴瑜,梁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原理与创面修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8,3(4):49—51.

[3]刘 敏,袁 丽,冉兴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护理[J].西部医学,2011, 23(7): 1364-1366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5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骨科创伤感染,疗效

骨折手术后感染是手术治疗骨折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主要是由于手术技术失误、固定物选择不恰当等等原因导致。如果不能对骨折手术后感染进行及时处理, 会导致手术创面愈合慢、或者不愈合, 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患有骨髓炎, 所以预防术后感染是骨折手术的重中之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是由德国Fleischmann等在1992年创造的一种引流技术, 该技术与传统引流方法相比, 可以有效防止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1]。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了50例骨折患者, 对其中25例患者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9月收治了50例骨折创伤患者。其中男36例, 女14例;年龄12~72 (40±1.3) 岁;其中胫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手术感染12例, 脚部骨折手术感染20例, 跟骨骨折手术后感染9例, 胫骨远端闭合性骨折手术后感染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情况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技术。治疗组处理方法: (1) 术前准备:对治疗组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 在治疗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并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以及血沉等检查, 并对感染的组织进行药敏性试验;在手术前监控患者的血糖和血压, 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治疗, 并准备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2) 彻底清创:待患者进入手术室, 对其进行麻醉, 然后对切口附近进行消毒铺巾。一般选择对患者进行纵切口, 这样保证在不分离软组织和骨之间连接的情况下, 充分暴露伤口为医生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打开伤口后要及时清除患者坏死的组织、脓液以及失活的死骨, 并进行相应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清创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伤口附近的神经和血管, 防止对其造成伤害。待清创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和3%的双氧水交替冲洗创面, 并用适量的碘伏浸泡创面, 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将碘伏冲洗干净。 (3) 填充敷料和封闭固定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适当的内固定物的处理方式。在清创结束后, 根据患者创面的形状及大小, 剪取相应的VSD敷料, 并将其置入创面内, 使其与创面充分接触。如果患者创面较大, 需要使用多块VSD敷料进行填充, 在填充过程中要先将置管敷料与小块敷料紧密连在一起后再进行填充。引流管可以从患者创口引出, 也可以从创口附近的正常组织内引出。待敷料固定好后, 将其与创口周边皮肤缝合, 并用75%的酒精清洗创面附近的皮肤, 擦洗面积以超过敷料2~3cm为宜, 待酒精挥发完全后用生物半透膜将整个创面封闭。 (4) 安装负压源手术结束后, 先将引流管出口放在普通的负压引流瓶中, 待患者回到病房后, 将引流管接到持续中心负压引流器和引流瓶上, 时刻注意引流量的变化。如果患者引流管过多, 则需要先将其合并为一个出口再进行负压引流。在负压引流过程中, 一般将引流负压保持在125mm Hg左右即可。如果在负压引流过程中遇到阻塞、引流不畅等现象, 则要及时更换引流装置, 保证负压引流正常进行。 (5) 术后管理:术后要时刻观察负压引流是否正常, 如果填入的敷料出现塌陷, 并隐约可见引流管管型, 且封闭创面不见漏气声和敷料附近无渗液积累, 则表示负压正常, 一般将引流负压保持在125mm Hg左右即可。如果术后引流管内有大量的血液, 应该暂停吸引, 待引流管内无明显血液时再进行吸引。一般7d对患者更换一次敷料, 如果患者创面面积变小, 且肉芽生长丰满时, 则表示感染得到控制, 可停止负压引流。对照组处理方法: (1) 术前准备: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持续灌注冲洗治疗, 在治疗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以及血沉等检查, 并对感染的组织进行药敏性试验;在手术前监控患者的血糖和血压, 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治疗, 并准备持续灌注冲洗所需要的吸引管和灌注管, 吸引管和灌注管一般选择硅胶管和输血皮管。 (2) 彻底清创:对照组的创伤处理方法与治疗处理方法相同。 (3) 持续灌注冲洗:彻底清理创口后, 在伤口的远端和近端分别取一小伤口, 在伤口近端连接输血皮管作为灌注管, 根据伤口的情况, 在灌注管的远端剪取2~4个侧孔, 并在近端连接灌洗液。伤口远端的小伤口连接硅胶管作为吸引管, 并根据切口的大小, 在吸引管近端取2~4个侧孔, 并在远端连接引流袋, 要求引流到保持负压。如果患者伤口较小, 可以将吸引管和灌注管部分重叠。为了防止灌注管和引流管在患者活动时脱落, 可以将灌注管和吸引管与皮肤进行固定。待皮管固定好后, 打开灌注管的开关, 调节冲洗速度, 对患者伤口进行冲洗, 在冲洗过程中时刻注意引流管是否畅通, 以及有无冲洗液渗漏等。

1.3 观察指标

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 并对患者进行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 记录两组患者的控制感染时间、住院时间、疼痛指数以及临床效果。其中疼痛指数采用Mc Gill评分, 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大。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将临床疗效分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四个等级。治愈, 患者症状消失, 恢复肢体活动能力, 且X线显示患者骨质恢复, 无复发情况;显效, 患者全身症状得到很到的改善, 肢体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X线显示患者骨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病灶有所好转;有效, 患者全身症状有所好转, X线显示患者骨质未进行恶化;无效, 患者全身症状未得到好转, X线显示患者病灶继续发展。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 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组患者与常规引流组患者相比, 其感染控制时间、疼痛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下降,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由表2可知,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常规引流组患者高。这说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可以缩短感染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 减少疼痛感, 增加总有效率。

3 讨论

骨科创伤后感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创伤骨折自身的影响, 当机体的骨骼受到创伤后, 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会受到一定的抑制, 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 加上创伤后, 患者的软组织出现损伤, 增加了机体感染外界细菌的几率, 增大了术后感染的危险性。二是手术的影响, 手术会破坏机体的防御机制, 增加患者受感染几率, 加上手术过程不可能做到百分百消毒, 部分细菌会通过手术切口和手术通路感染患者深层组织, 出现术后感染的情况。三是骨折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这主要是指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部分患者年龄较大, 自身免疫功能低下, 术后抵抗感染能力低下, 增加了术后感染的几率;部分患者自身患有糖尿病、肝功能衰竭以及自身免疫性低下等疾病, 这些都会增加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术后护理不当、抗生素滥用等也会增加患者感染的几率。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传统引流技术相比, 不仅解决了冲洗不彻底、引流管堵塞等问题, 也降低了创面细菌的数量, 抑制了感染的发展[3]。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使用聚乙烯醇等新型无毒医用敷料直接覆盖创伤部位, 形成一个密闭的微环境, 并通过硅胶管对创面进行全方位的片状引流。这种引流技术不仅促进患者创面愈合, 也将机体产生的坏死物质排出, 维持一个无菌健康的环境, 促进机体恢复。聚乙烯醇等新型医用敷料内遍布各种微孔不仅可以保证引流通畅, 也能改善患者创面的局部循环, 保证创面的供氧、供血, 促进患者伤口恢复。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利用生物半透膜封闭患者创面, 可以有效的预防患者伤口再次受到细菌污染, 防止二次感染的发生。

骨折术后感染是骨折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也是临床上的一大难题, 封闭负压引流技术与传统灌注冲洗方法相比, 不仅具有操作简单、便捷, 也可以显著降低感染控制时间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 降低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 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 已经成为临床上的常用的引流技术,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磊, 李国庆, 王来斌, 等.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骨科杂志, 2010, 16 (7) :534-535.

[2]朱磊, 李国庆, 王来斌, 等.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 33 (23) :57-59.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6

关键词: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临床效果

骨创伤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大部分化患者都会伴有组织性损伤,发生创面感染的风险性较高,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产生不良影响[1]。为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临床上开始普遍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来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失,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该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临床对照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均知情研究内容,且自愿签署同意书参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43.57±10.34)岁;其中有上肢创伤12例,下肢创伤17例,躯干创伤18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44.12±10.82)岁;其中上肢创伤14例,下肢创伤18例,躯干创伤1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创伤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彻底清理创面后行骨折复位,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血管和神经、肌腱修复,尽量使用临近的肌瓣对骨质裸露部位进行覆盖,行引流和换药。观察组则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行常规创面清洗、骨折复位以及内固定,根据创面大小裁剪泡沫材料,使其充分与整个创面所接触,同时边缘与周围正常皮肤要缝合固定。采用透气性的生物膜将整个创面黏贴并密闭,保证其完整性和密封性,术后将引流管连接负压引流装置[2]。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临床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和比较。另外,统计两组患者感染、皮肤坏死和骨髓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和预后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共有11例出现并发症,观察组则有3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其能够减轻患者创面周围的水肿,增强患者创面和创面逐渐物质交换,促进创面的愈合,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疼痛[3,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8%低于对照组的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的安全性。主要原因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将患者损伤的骨创伤面组织部位用特殊材料所制作成的敷料进行了封闭式覆盖,同时在治疗的时间内给予负压吸引,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际情况进行了针对性治疗,这样才达到彻底清除患者创面的目的。

综上所述,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还能促进预后,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玮,姜笃银,钱春华,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复杂创面的效果观察.感染、炎症、修复,2013,4(29):239-240.

[2]李坡.基于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5(3):81-82.

[3]于文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2(A2):126-127.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在30~54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1.9岁, 这些患者当中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受到感染的有27例, 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受到感染的有23例。其中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培养的有26例, 肠杆菌6例, 铜绿假单细胞菌的有9例, 其余的为其他培养细菌。

1.2 治疗方法

由于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在临床上会有局部疼痛和红肿的现象, 创面上还会出现不少分泌物, 是皮肤坏死和缺损所致。因此可以依照通过细菌培养得出的药敏结果, 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的2~5 d中再次进行细菌培养的病理性检查。采用5 000 m L的生理盐水将坏死组织被清除的部位清洗干净, 然后放置于负压治疗的引流海绵装置中, 将其与抗压力引流管以及负压瓶相连接, 将负压力控制在60~70 k Pa, 也可以选择中央的持续吸引, 填入海绵并将其边缘缝合。为患者进行5 d~1周的持续负压治疗以后, 还要继续清创。由创面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负压治疗的数量和抗生素的填充使用情况。最后用植皮、植骨等方式将创面闭合继续治疗[1]。

1.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X线片显示病变已修复或稳定;好转: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好转, X线片显示病变未继续发展;未愈:全身及局部症状体征并没有得到改善, X线片显示病变继续扩散。

2 结果

在接收的50例患者中, 有14例患者是直接缝合创面, 19例患者通过植皮等方式转移, 有8例患者在后续的治疗中使用了抗生素进行灌洗, 9例患者填充了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病情得到了控制, 骨折部分愈合, 有18例患者是采用自体骨进行植骨, 有21例患者通过截骨技术治愈, 2例患者伴有骨筋膜综合症, 该院对其进行了负压治疗, 创面情况有所好转, 但是由于局部有皮肤坏死的情况出现, 最终只能选择对其进行截肢手术。该院对所有患者的病情进行了1年的随访, 都没有出现复发情况。

3 讨论

在所有的骨髓炎患者当中, 创伤性骨髓炎占据了一半[2], 而且每年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大多数的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都比较困难[3]。这些患者在早期会由于血管破坏或者发生阻塞, 致使局部供血比较少, 导致骨头组织坏死, 脓液产生, 会引起很多细菌的繁殖, 加重了组织坏死的程度并不断恶性循环[4], 这种感染的控制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抗感染, 通过封闭其创面使得外界与引流区相隔离, 预防创面以及交叉感染, 再经过持续的负压将创面上的分泌物清除, 使得组织之间的压力逐渐降低, 水肿状况减轻, 毛细血管的流量增加, 细胞聚集, 并不断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浓度, 将弥散开来的距离缩小, 加强组织以及毛细血管的不断增生。还可以有效提高其抗感染的能力, 覆盖裸露组织以及之间产生的空隙, 有效缩小了创面[5]。而在该院对患者的治疗中, 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采用了直接缝合创面 (14例) 、植皮 (19例) 等方式, 或是采用抗生素进行灌洗 (8例) 、填充万古霉素硫酸钙骨水泥 (9例) 控制患者的病情, 因此可以看出,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来治疗急性创伤性骨髓炎, 具有针对性的疗效。

但是,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无法全部取代清创, 针对大部分的大面积死骨患者来说, 治疗时间越长, 一些死骨附近极有可能出现由周边向中间蔓延的肉芽组织, 需要分次来清理, 在残留的骨面上每隔1 cm钻孔。对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的治疗的难度还包括钢板的固定物, 有些专家认为拆除内固定[6], 做好对骨折的临床稳定工作, 等到控制了感染以后才进行骨不连的治疗。还有一些专家觉得只有在内固定出现断裂或是松动的时候才允许稳定, 否则不需要被拆除。而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出现内固定物外露的情况, 这会给创面带来污染的隐患, 还可能增加软组织进行重建的难度。综上, 胫骨的骨髓炎患者治疗相对复杂, 如果没有能够对骨折维持稳定, 则可以尝试一期的拆除, 再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在外部进行固定或者是牵引跟骨, 这有利于治疗难度减轻, 还有利于软组织的重建[7]。

随着临床上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大量引进和采用, 其覆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相关数据显示, 这种技术可以将感染率由原来的80%下降到0[8]。如果患者是急性的开放性创面损伤, 可采用这种技术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但是目前针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诊创伤的领域中应用还没有比较系统的临床分析资料, 因此建议在今后的应用中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采用多元化治疗的方法, 加以辅助治疗, 而在此期间不断加大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实践和研究, 使其更大程度更大作用的应用于临床上, 并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杭, 谭彦斌, 潘志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性创伤性骨感染的临床应用[C]//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温州:浙江省医学会, 2010, 11 (12) :46-47.

[2]王彦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介绍[J].中国使用外科杂志, 2011, 18 (04) :233.

[3]廖灯彬, 宁宁, 刘晓燕.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地震骨折伤员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 2012, 34 (10) :1008-1010.

[4]邓玉兰.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 2011, 12 (2) :257-258.

[5]刘三风, 刘志豪, 戴志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各种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杂志, 2011, 15 (6) :66-68.

[6]苏福锦.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11, 31 (10) :1492-1493.

[7]谭延斌, 李杭, 潘志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急性胫骨创伤性骨髓炎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2, 12 (17) :308-309.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8

关键词: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VSD,疗效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是临床常见慢性损伤疾病,由于其受损程度深、面积大,易导致创面感染及骨质外露。传统治疗采用常规换药处理,但因其疗效缓慢,无法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因此临床推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1]。本研究现就采用此法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疗效做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3:14,年龄24-68岁,平均(46.17±5.92)岁;车祸致伤12例、砸压致伤9例、高处坠落8例、机械绞伤8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2:17,年龄25-70岁,平均(47.46±5.63)岁;车祸致伤14例、砸压致伤8例、高处坠落11例、机械绞伤6例。两组基线资料未显示高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换药,对创面进行清理、消毒,由主治医师进行骨折复位,修复损伤肌腱、神经及血管,对骨质裸露处进行肌瓣转移和覆盖,最后引流、换药。观察组采取VSD治疗,同对照组常规处理及止血成功后,清除坏死组织;用钢板、髓内钉及支架固定复位骨折,裁剪VSD材料,使其能完好无空隙的嵌入创面引流区内并连接引流管,后封闭创面;对创面周围皮肤以酒精消毒,用半透明膜密封创面,覆盖至创缘3cm或以上;将负压装置连接引流管并开放,负压值为-0.017MPa至-0.060MPa,连续负压吸收后肉芽新鲜、旺盛便可植皮,最后进行全身抗炎及支持治疗。

1.3 观察和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包括换药次数、愈合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估,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并发症可能有感染、骨髓炎、皮肤坏死等。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以SPSS 20.0的统计软件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件比较采用X2检验;计数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对照组换药次数较观察组频繁,其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疼痛评分也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组间比较,P<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对照组感染4(10.81%)例、骨髓炎3(8.11%)例、皮肤坏死1(2.70%)例,总6(21.62%)例;观察组感染1(2.56%)例、骨髓炎1(2.56%)例,总2(5.1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较观察组高(P<0.05)。

3 讨论

软组织损伤是指肢体受外界暴击,加速度、重力应力导致其筋膜或皮下软组织出现撕脱,并致使其筋膜断裂及血管神经受损[2]。传统方法采用常规换药,尽管其采用大量抗生素提高患者免疫,但因其只能采取分开治疗进行二期缝合及植皮,同时需另外进行血管神经修复,多次治疗易导致其临床总体疗效不明显,创面愈合时间长[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VSD治疗后,其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同时,其创面疼痛评分也较对照组低,由此表明VSD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临床恢复效率。分析其原因为VSD技术通过早期封闭创面,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降低创面感染,同时还可减少创面水肿发生,促进其快速愈合[4]。VSD技术能够对骨创伤面渗漏液体进行彻底清除,同时高效率排出坏死组织内多种有害物质;其采用负压吸收可以在排除有毒液体时促进创面血液流速加快,增强血液供应能力,从而提高创面愈合效率。此外,其负压吸收还可对创面处表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机械牵拉,从而促进细胞快速繁殖,提高皮肤修复能力[5]。通过上述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12%,较对照组的21.62%低,此结果表明VSD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提高患者创面恢复及愈合速度,还能有效降低软组织损伤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受例数限制和其他外界因素影响,该研究尚未对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作详细分析,还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探讨。

综上所述,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VSD技术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医疗的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兰珍,王兆杰,李晴,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6);737.

[2]肖良宝,胡军,查国庆,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急性大面积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4):364.

[3]吴贤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可行性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4(6):51-52.

[4]刘国荣.负压封闭引流用于骨创伤创面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898-899.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9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烧伤整形术 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22.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161-02

近年来,烧伤事故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有关调查研究显示,因烧伤事故导致的死亡率仅低于交通事故引发的死亡率[1]。对于烧伤患者,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还要承受更大的心理痛苦。对于烧伤患者,应该进行早期治疗,对于减少瘢痕,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重要意义[2]。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近年来临床上治疗烧伤的新技术,该技术可以直接对急性创面、慢性创面以及创腔进行修复,具有术后恢复快、愈合能力好、瘢痕修复好的优点,在临床中的效果较为显著[3]。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价值,现将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随机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烧伤整形科中接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为6—62岁,平均年龄(33.5±2.6)岁;病程为1h—2.5个月。(4)对照组22例患者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32—81岁,平均年龄(56.5±2.4)岁;病程为2—19年。受伤原因:化学烧伤18例,电烧伤21例,辐射烧伤23例,烫伤18例。烧伤部位:四肢42例,躯干27例,臀部11例。Ⅱ度烧伤58例,烧伤部分主要表现为水疱,底部呈现出红色或者白色,并布满清澈液体或者粘稠液体,在轻微压迫下呈现出白色;Ⅲ度烧伤22例,其烧伤部分主要表现为发白、变软,呈现出碳化皮革状态。

1.2方法

(1)对患者烧伤创面周围进行彻底清洁,将烧伤周围的分泌物、杂物以及受损组织清洁干净,并开放所有腔隙,确保骨组织床和软组织正常供血。(2)观察患者烧伤部分的形状和面积,并根据其形状和面积制作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敷料,其敷料能够将手术中使用的引流管端孔和侧孔全部包裹,敷料的宽度要控制在3—5cm之间,要确保其能够插入一根引流管;对于有创腔的患者,要按照创腔形狀和大小进行设计,将敷料修剪后填入比创腔稍小的泡沫敷料;对于创面较大的患者,可以将引流管进行合并,减少引流管的数量,对于引流管的方向,应该以方便引流为原则。(3)在距离创面2—3cm处戳孔引出VSD导管,覆盖填充敷料设计好以后,将敷料和填充料进行缝合固定,使敷料能够完全覆盖创面,对于填充的敷料,不能留有空隙。(4)对于烧伤创面周围的皮肤也要进行严格处理,采用生物透性较强的粘贴薄膜将引流敷料全部覆盖。引流管连接中心负压维持在120—450mmHg之间。(5)待负压封闭引流恢复正常以后,在实施手术后的4—8d将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敷料全部拆除,查看创面情况,如果创面肉芽组织成长良好,就可以实施植皮闭合场面操作,如果在8d以后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产状况欠佳,则需要从新对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直到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再实施植皮闭合创面操作。(6)加强对患者的护理,首先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在受到烧伤后,除了生理上的痛苦以外,心理上的压力更多,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就要加强为患者讲解烧伤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重树信心,配合治疗。其次,要加强对患者的常规护理,做好患者皮肤清洁工作,及时为患者创面换药。最后,护理人员要做好术中引流工作,确保引流通畅和引流瓶的清洁。

2.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为9—32d,平均愈合时间(12.8±3.6)d;有11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抗生素应用率为13.75%;有5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后,感染全部消失,。所有患者创面肉芽组织成长良好,修复后皮肤表面光滑。

3.讨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烧伤的原因也越来越多,各种电、激光灯均会造成患者烧伤,在烧伤类型中,皮肤撕脱伤、压疮、热压伤以及电烧伤是比较难治愈的烧伤,存在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述类型的烧伤患者在早期时,创面界面不清晰,存在间生态组织,在早期治疗时,治疗难度较大[4]。在早期治疗中,烧伤创伤面积过大和创面污染严重都是导致早期手术植皮存活率较低的主要原因;部分患者烧伤创面存在创腔、窦道等,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法难度较大,换药也不方便,患者伤口治愈率也就比较困难;还有部分患者由于创面血液供给和营养条件差的原因,导致其治愈能力也比较差。

相对于一般传统的烧伤治疗而言,负压封闭比引流手术是应用引流管外周的医用泡沫材料,可以较大程度的扩大引流面积和引流范围,所使用的引流泡沫是经过分割好塑性的,可以保证引流的通畅性。对患者进行持续的负压引流,可以将患者创面内的渗液彻底清除,减少局部渗液情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消肿,并且还可以抑制毒素的吸收[4]。手术中使用的生物膜具有透湿透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水隔菌,能够抑制创面水分的蒸发,从而有效的减少间生态组织坏死情况的发生。在本组数据中,有11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只有5例患者出现感染情况。由此可以得出,对烧伤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创面细菌感染。

在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的过程中,需要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洁,并保证外漏神经和肌肉的彻底覆盖,要对创面进行彻底止血,避免引流管出现堵塞情况。对于烧伤创面较大和较深的患者,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彻底清洁。负压封闭引流术的治愈率受到创面洁净度影响的同时,也受到患者配合度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做好创面皮肤清洁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取得患者的信赖和配合。

在本研究中,患者均实施手术成功,术中有5例患者出现感染并发症情况,仅占总人数的6.25%。因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治疗烧伤患者,有效修复创面,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李叶扬,李罡,林伟华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37例烧伤后严重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5):393-394.

[2] 闵定宏,陈刚泉,肖长辉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持续冲洗、引流在高压电损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C].2014年全国编委会议论文集.2014:151-154.

[3] 张守忠,韩行,崔金秋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整形术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90-191,194.

[4] 赵耀华,魏莹,邓海涛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手部热压伤疗效评价[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4):274-276.

[5] 徐刚,黄金华,周荣芳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游离植皮治疗16例患者深度烧伤感染创面[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6):458.

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篇10

关键词:骨科,创伤感染,封闭负压引流,临床疗效

伴随着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 开放性骨折、大面积皮肤和软组织挫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 成为创伤外科的难题[1]。患者由于病程长, 需要反复换药, 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治疗效果不佳, 同时容易造成创伤感染, 引起医疗纠纷[2]。封闭负压引流 (VSD) 能够使伤口分泌物及时吸引到引流瓶内, 减少了创面刺激, 有利于伤口的早期愈合, 减轻患者痛苦[3]。为此, 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骨科创伤感染患者38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在对照组中男11例, 女8例;年龄在18岁~65岁之间, 平均年龄 (40.5±2.6) 岁;感染类型:多发性开放骨折术后感染9例,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2例, 腰椎管减压术后感染4例, 骨髓炎3例, 其他1例。在观察组中男10例, 女9例;年龄在20岁~63岁之间, 平均年龄 (39.0±1.8) 岁;感染类型:多发性开放骨折术后感染8例,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例, 腰椎管减压术后感染5例, 骨髓炎3例, 其他2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方案, 观察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方案, 具体如下。

1.2.1 对照组

根据患者的创面情况首先进行清创处理, 创面比较深的放置引流条。根据感染情况更换敷料, 使用抗生素对感染的创面进行冲洗, 并依据实际状况行植皮、皮瓣修复术。

1.2.2 观察组

首先对患者进行清创, 把异物和失活的组织清理出来, 只留下软组织和骨膜。然后清洗受到污染的碎骨块, 将其浸泡在250 mg/L的碘伏溶液中10 min左右, 对碎骨块进行清洗和游离, 并使用生理盐水来冲洗伤口。完成后根据创面的形状大小来裁剪封闭负压引流敷料, 保证能够将创面完全覆盖住, 并把材料的连接部位、创缘周围固定缝合, 避免出现死腔。在创缘组织的截孔处将引流管引出, 使用酒精 (浓度为75%) 清洗创面, 确保皮肤和薄膜是封闭的。最后连接负压, 将压力控制在-17~60 k Pa之间。贴膜下没有漏气的声响, 就表明封闭性良好, 可以根据肉芽的生长情况继续进行植皮或肌瓣转移。

1.3 观察指标

(1) 观察2组患者的引流效果, 从愈合时间、肢体功能两项指标进行评定。 (2) 对比2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指标, 包括换药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 (3) 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引流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短, 肢体功能评分高,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少, 住院时间短, 住院费用低, 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2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 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8例, 占94.7%;对照组患者中, 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13例, 占68.4%。观察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377, P<0.05) 。

3 讨论

3.1 骨科创伤感染

骨折术后感染或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感染患者的创面愈合困难, 容易形成伤口的迁延不愈。究其原因, 一方面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 经多次换药、搬动患肢又会对组织造成刺激, 加重了疼痛和肿胀, 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另一方面患者一般还存在机体调节功能紊乱现象, 导致免疫力低下。治疗原则是对创伤原发病区进行针对性处理, 尽量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4]。

3.2 封闭负压引流

封闭负压引流方案中的封闭指的是生物半透膜, 它能够使创面处于封闭状态, 在确保创面内的气体、水蒸气向外透出的同时, 隔绝了外界细菌的进入, 从而减少感染的发生。负压的作用则是及时引流, 阻止创面和组织肿胀的发展, 确保创面清洁程度, 减少对毒素的吸收, 从而逐步使创面缩小[5]。据李康武的研究报道称, 该方案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增加创面的血液供应, 通过改善微循环的形式来促使肉芽组织生长, 从而增强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的增殖。 (2) 对创面中的明胶酶活性进行调节, 抑制胶原和明胶的降解, 促使创面更快地愈合。 (3) 促使创面分泌更多的神经肽类物质, 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6]。当然, 在操作时也要注意引流前做到彻底止血和清创, 防止引流管堵塞, 定时检查压力情况。另外, 对于大面积骨或内置物外露患者, 由于缺乏血供不会形成肉芽组织, 因此禁止使用该方案。

本次研究中对38例患者分别行常规引流和封闭负压引流, 结果显示19例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更优, 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 (18.5±3.4) d、 (20.3±4.6) d, 均短于对照组的 (24.1±4.6) d、 (32.5±7.8) d;换药次数平均 (1.5±0.3) 次, 低于对照组的 (8.7±2.1) 次;愈合率达到94.7%, 远高于对照组的68.4%。另一方面, 住院费用低, 为患者减轻了经济负担。综上所述, 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方案具有良好的效果, 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提高愈合率, 减轻痛苦, 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东镖, 武志坚, 王霄虎.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5例骨科创伤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6 (2) :7703-7704.

[2]符招泉.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 (12) :107-108.

[3]刘海波.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骨科创伤患者的可行性分析[J].黑龙江医学, 2014, 4 (7) :423-424.

[4]尹广政.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16 (20) :24-25.

[5]万中耀.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处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3 (9) :49-50.

上一篇: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下一篇:多C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