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技术

2024-06-08

负压技术(精选12篇)

负压技术 篇1

1 负压钻井介绍

1.1 负压钻井

指在钻井过程中钻井液的循环压力 (包括液柱压力和循环回压) , 低于地层的孔隙压力。允许产层流体流入井眼, 并可将其循环到地面, 在地面进行分离并可有效控制, 这一技术称为负压钻井技术。

负压钻井优点:及时发现和有效保护油气层;随钻对储层进行评价;可提高机械钻速;避免井漏、防止粘吸卡钻;提高勘探效率;能够避免井喷

负压钻井缺点:产层伤害;井塌问题;环境保护;安全问题

1.2 负压钻井方法的分类

1.2.1 按钻井循环介质的密度分类

1) 自然欠平衡。地层压力当量密度大于或等于1.10g/cm3;用合适密度的钻井液进行的负压钻井。

2) 人工诱导欠平衡。地层压力小于1.10g/cm3;用充气钻井液、泡沫、雾、甚至用气体做循环介质进行的负压钻井。

1.2.2 按用途分类

0级——只提高钻井作业速度和保证钻井作业安全, 不存在含碳氢化合物的底层。1级——井内流体依靠自身的能量不能流到地面井眼稳定, 低危险。2级——井内流体依靠自身的能量可以流到地面, 但利用常规压井方法可以控制, 设备失效只产生有限后果。3级——地热和非碳氢化合物开采, 最大关井压力低于旋转控制头等设备的额定压力.设备严重失效产生严重后果。4级——油气开采.最大关井压力低于旋转控制头等的额定压力.设备严重失效时产生直接严重后果。5级——最大地面压力超过旋转控制头的额定压力, 但低于防喷气组的额定工作压力。

1.3 适合负压钻井的地层

1) 只有在负压差条件下才能发现的地层。2) 地层情况复杂。3) 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层, 可提高机械钻速避免压差卡钻。4) 与钻井液滤液严重不相容的地层。5) 含大量对水基钻井液滤液敏感的矿物的地层。

2 负压钻井技术

2.1 负压钻井欠压值及其控制

2.1.1 影响负压钻井的压力

欠压值 (P u) 、钻井液静液柱压力 (P m) 、环空压耗 (P a r) 、井口回压 (Pbp) 、地层压力 (Pp) 、立管压力 (Psp) 。

2.1.2 负压钻井过程中的压力分析

1) 开始钻进时井筒内压力关系

Pud=Pp- (Pm+Par)

其中:Pud--设计欠压值;Pp--地层压力;Pm--环空流体重力产生的压力;Par--环空流动阻力;

2) 钻井过程中停止循环时压力关系。

(1) 井筒环空处于流动状态时:

Pu=Pp- (Pmp+Pbp)

其中:Pu---实际欠压值;Pmp---环空多相流重力产生的压力;Pbp---井口环空回压值

(2) 井口环空关闭时:

Pu=Pp- (Pmp+Pbp) =0

3) 欠平衡钻进过程中压力关系

Pu=Pp- (Pmp+Pam+Pbp)

其中:Pu---实际欠压值;Pmp---环空多相流重力产生的压力;Pbp---井口环空回压值;Pam----环空压耗

2.1.3 欠压值的设计与控制

1) 确定合理的欠压值

推荐欠压值范围是1.4~2.1MPa。可以根据储层的类型和岩性特点确定、根据储层压力和产液量大小确定、要考虑环空油气与钻井液混合情况、综合考虑作业人员经验和设备情况

2) 确定负压钻井液密度

(1) 欠压值确定公式

ρmu=103× (Pp-Par-Pud) /9.8Hρmu-负压钻井液密度, g/cm3;H---垂直井深, m

(2) 对于探井, 当发生溢流时应关井确定地层压力, 适时调整钻井液密度。

3) 欠压值的控制

(1) 通过控制井口回压控制欠压值

地层流体未进入环空, 不控制回压, 此时立管压力Psp:

Psp=Pdp+Par+Pbj

Pdp—钻柱内压耗;Par--环空流动阻力;Pbj--钻头喷嘴压降;

此时井底压力为:Par+Pm

地层流体进入环空后:P u d=P p- (Pm+Par) ;Pud=Pp- (Pmp+Pam+Pbp)

(2) 调整钻井液密度控制欠压值

方法:调整井口回压控制立管压力值立压与泥浆密度的关系:

Psp1/Psp2=ρm1/ρm2

1—初始值;2—调整后的值

(3) 调整注气量和注液量控制欠压值。使用专门的软件模拟计算

2.2 井口装置与钻具组合

一级井口装置。套管头、单闸板防喷器、钻井四通、双闸板、旋转头。用于高风险井;二级井口装置。套管头、钻井四通、双闸板、环形放喷器、旋转头。用于风险不太大的井.地层压力低于35MPa;三级井口装置。套管头、钻井四通、双闸板、旋转头。用于低风险井。

常规钻具组合如下:钻头+钻铤+回压阀+投入式止回阀+18°斜坡接头钻杆+下旋塞+六方钻杆+上璇塞;钻头+回压阀+钻铤+投入式止回阀+18°斜坡接头钻杆+下旋塞+六方钻杆+上璇塞

2.3 钻井液与完井液

2.3.1 负压钻井液完井液的分类:

1) 常规钻井液体系:2) 气体类:空气、天然气、氮气、废气;3) 雾化液:空气、氮气、天然气雾化液;4) 泡沫体系:空气、氮气泡沫;5) 充气钻井液体系:6) 无固相钻井液体系:淡水、盐水等;7) 含轻质固相添加剂的体系:

2.3.2 负压钻井液完井液的合理选择

1) 与地层流体的相容性;2) 腐蚀问题;3) 黏度问题;4) 自发的逆流吸入;5) 井壁稳定性问题;6) 井眼清洁问题;7) 密度稳定问题;8) 安全环保和成本;

2.4 根据油气井类型选择钻井液和完井液

(见表1)

参考文献

[1]陈庭根, 管志川等.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1]陈庭根, 管志川等.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00

[2]莫跃龙, 王华等.欠平衡水平井技术探讨.西部探矿工程, 2008[2]莫跃龙, 王华等.欠平衡水平井技术探讨.西部探矿工程, 2008

[3]周英操, 翟洪军等.欠平衡钻井技术与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周英操, 翟洪军等.欠平衡钻井技术与应用.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负压技术 篇2

创面封闭负压技术治疗压疮、溃疡等难愈性创面

张志华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创伤封闭负压治疗技术是当前治疗各种急性创伤、慢性难治疗创面最先进的治疗技术。通过有规律、间歇性负压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能够快速增加创面的血流,促进新生血管进入创面,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充分引流、减轻水肿、减轻感染,抑制细菌的生长,能够直接加快创面愈合或为手术修复创面创造条件。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创面封闭负压治疗技术对压疮、糖尿病足、瘀滞性溃疡等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更能体现出愈合时间缩短、患者痛苦小、治疗费用低等优势。此项技术被誉为当前急性和慢性创面治疗的革命性变化。

一、创伤封闭负压治疗技术的治疗原理

①增加局部毛细血管充盈度、增加创面的血流量、血流速度;②促进创面局部新生血管的生长;③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④刺激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加速创面愈合;⑤减轻创面水肿;⑥保持创面湿润环境;⑦减少创面细菌定植,减轻创面的感染。

二、创面封闭负压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适应证

①压迫性溃疡(压疮);②糖尿病足(溃疡);③静脉瘀滞性溃疡;④放射性溃疡;⑤愈合不佳的手术切口;⑥小面积三度烧伤创面;⑦体表慢性窦道;⑧难愈性创面。

三、创面封闭负压治疗技术治疗难愈性创面的禁忌证

①癌性创面;②湿性坏疽创面;③干性焦痂创面;④未经治疗的骨髓炎创面;⑤活动性出血创面、暴露血管或内脏器官创面、瘘管等为相对禁忌证。

四、物品准备

①清创换药包;②泡沫敷料:为合成敷料,外观形同海绵、白色、无毒、无免疫活性、耐腐蚀,有极好的吸附性和透水性,质地柔软而抗张力强;③引流管和负压瓶:一端为硬质硅塑引流管,其一端有密集的侧孔插入泡沫敷料内;④粘贴膜:它具有良好的透氧和透湿性、能防水,并能防止细菌入侵。

五、具体操作步骤

①彻底清创:尽可能彻底清除创面基底坏死组织和创缘纤维环;②清洁创面周围皮肤:清除血渍、皮屑、油脂,保持创缘皮肤干燥;③设计、放置泡沫敷料:选择合适规格的敷料、剪裁修整,引流管引流口不得留在泡沫敷料外,选择合理的引流管引出方向和位置,敷料充分填充创面腔隙,勿留死腔。④以透明贴膜封闭创面:选择合适规格的贴膜,除去粘贴面的被衬纸,从引流管的对侧开始粘贴在正常皮肤上,透明贴膜超出泡沫敷料边缘5~10cm,引流管以“肠系膜法”封闭粘贴在皮肤上;手、足等部位可选择“包饺子法”封闭创面。⑤连接负压源,确保封闭完好不漏气:以引流管连接负压装置,设定负压值80~120mmHg,工作模式设定为间歇性负压,启动5min,间歇2~3min。⑥更换敷料:依据创面清洁程度决定更换敷料次数,如果创面污染较重,有较多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3~5d更换一次敷料;如创面清洁、渗出物少,可以7d更换敷料。

六、护理观察

(一)观察泡沫敷料是否变硬、变色 如敷料变硬,可以从引流管中缓慢逆行注入生理盐水,浸泡泡沫敷料使其重新变软;如敷料变褐色或黑色,提示敷料吸附较多坏死组织,应及时更换。

(二)观察密闭性是否完好 在接通负压时,贴近敷料可听到的漏气声来查找漏气的位置,常见的漏气部位为引流管、三通接头连接处、边缘有液体渗出处、皮肤皱褶处等,需更换透明贴膜。

(三)检查负压封闭引流是否通畅 如引流管堵塞,应及时予以冲洗或更换。

(四)观察引流出的液体量和性质 如有新鲜血液引出则提示创面有活动性出血,应及时予以止血。(五)及时调节负压范围,保持有效负压吸引 设定在负压值80~120mmHg之间。试题:

负压技术 篇3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负压封闭引流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治疗困难,费用高,预后差[1]。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ge,VSD)应用于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创面的治疗,疗效确切[2]。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运用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12例,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共16只糖尿病足溃疡。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3-78岁(58.6.±5.9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9.4±4.65)年,HbA1C8.22±1.05%。均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合并糖尿病肾病III期7例,IV期5例。所有患者双下肢动脉彩超均提示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或堵塞。其中7例双下肢CTA提示双下肢动脉不同程度节段性动脉粥样硬化,未见明显狭窄或堵塞。出现足溃疡时间为7d-2年,Wagner分级为2级8例,3级4例,行X线摄片检查均未提示骨质破坏。其中9例患者曾在外院进行常规清创引流,局部换药,抗感染等治疗3d-2周,创面未愈合。溃疡部位:足趾9例、踝部2例、足背5例、足底3例。溃疡面积12-80cm2不等,溃疡深度0.4-1.0cm不等。4例有窦道,2例有瘘管。所有患者均进行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8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3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

1.2治疗方法

1.2.1全身治疗①良好的控制血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必要时联合口服降糖药,严格将空腹血糖控制在5.0-8.0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5.0-10.0mmol/L。②控制感染:患者均全身联合应用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加强局部换药。细菌培养阳性者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③降压治疗,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④改善微循环治疗:静滴凯时、血塞通、银杏达莫等。⑤调脂、营养神经、支持等治疗。

1.2.2局部治疗①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创面以过氧化氢溶液或洗必泰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切开引流。尽量清除足溃疡创面的脓液、渗液、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②负压封闭引流:负压设定于90-110mmHg,24h持续治疗,治疗循环是负压吸引5min、停止2min,根据创面大小及感染严重程度,大约每3-7d更换1次敷料;4周后若无效则更换治疗方法,若出现创面情况恶化,则及早更换治疗方法。

2结果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4d,经上述治疗,创面一次性愈合良好。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14个月),未见复发。VSD治疗后创面肉芽新鲜、颗粒致密、触之易出血。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进行足溃疡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8例为阳性,4例为阴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3例,奇异变形杆菌2例。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3讨论

糖尿病足是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大约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的截肢起因于糖尿病足溃疡,故防治足溃疡是降低糖尿病截肢率的最重要的措施。糖尿病病程长、合并高血压、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和长期吸烟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足。老年人、经济收入低、文化程度低、独居和缺乏护理者为常见的高危人群[1]。本组资料中,患者高龄,糖尿病病程长,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均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大部分合并糖尿病肾病,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糖尿病足必须强调综合治疗[3]。彻底清创,不留死腔,将慢性感染性创面变成新鲜可愈合的伤口,是糖尿病足溃疡系统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4]。根据临床经验或药敏结果,全身应用抗生素,是防止糖尿病足溃疡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手段[5]。本组资料中,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良好的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同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在进行VSD治疗前,用过氧化氢溶液或洗必泰溶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必要时切开引流,尽量清除足溃疡创面的脓液、渗液、变性坏死组织和异物,疗效满意。

VSD为Fleischmann博士首创,国内外学者将VSD技术应用于烧伤、糖尿病足溃疡等创面的治疗,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疗效确切[6-7]。与传统换药及其他外用敷料相比,VSD治疗后可减少创面换药次数,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VSD治疗可缩短平均住院日,节省住院总费用[8-9]。本组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持续负压封闭引流7-14d后创面肉芽新鲜、颗粒致密、触之易出血,最后创面一次性愈合良好,且治疗后创面细菌培养均为阴性,门诊或电话随访(术后6-14个月)未见复发。提示VSD治疗对慢性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有充分引流、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创面愈合,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应该注意的是,良好的封闭,产生有效负压,以及针对性护理措施是保证VSD效果的关键。至于VSD应用的时机、时间及适用对象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爱红,赵湜,李强,等.中国部分省市糖尿病足调查及医学经济学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6):496-499.

[2]胡恺轩,章宏伟,周芳,等.两种负压创面治疗技术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烧伤杂志,2009,25(4):253-257.

[3]许樟荣.糖尿病足病防治与多学科协作[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4(2):3-4.

[4]DriverVR.Treatingthemacroandmicrowoundenvironmentofthediabeticpatient:managingthewholepatient,nottheholeinthepatient.FootAnkleQuarterly-TheSeminar[J].2004.16:47-56.

[5]JudeEB,UnsworthPF.Optimaltreatmentofinfecteddiabeticfootulcers[J].DrugsAging,2004,21(13):833-850.

[6]AkbariA,MoodiH,GhiasiF,eta1.Effectsofvacuum-compressiontherapyonhealingofdiabeticfootulcers: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RehabilResDev,2007,44(5):631-636.

[7]刘宁,李小兵,张静琦,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313-314.

[8]FlackS,ApelqvistJ,KeithM,eta1.AneconomicevaluationofVACtherapycomparedwithwounddressingsinthetreatmentofdiabeticfootulcers[J].JWoundCare,2008,17(2):71-78.

负压钻井中录井技术的应用分析 篇4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大, 深层天然气成为油田上产的重要部分。在气井钻探过程中, 为了保护气层, 常使用负压钻井技术, 这对录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负压钻井过程中, 由于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 压差使油藏流体流入井筒并影响井筒中的流体密度和井底压力。若不能准确计算井筒流入的液量和分布, 就无法准确调整钻井液配比以确保井底压力低于油藏压力。

2 负压钻井工艺

负压钻井适宜于井壁较稳定的地层, 特别是对于定向井和水平井, 必须充分掌握负压钻井井段的地质情况, 施工前应尽可能准确地测定地层岩性、地层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地层流体性质等, 以确定合理的负压值。负压钻井必须配备一套特殊的设备, 主要包括旋转防喷器、专用节流管汇、液气分离器及撇油罐等, 内防喷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环空的控制以外, 钻具内也必须受控, 以便于接单根、起下钻等作业。必要时, 要安装旁通阀。

2.1 设计合理的井身结构

一般情况下, 技术套管下深应尽可能靠近目的层顶部, 以便顺利地打开目的层。确定合理的负压值, 以便控制地层产出量, 特别是在钻进和接单根时尽量使井底维持这一负压值。

2.2 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

钻开油气层前, 首先要对参与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细致的分工, 确保各项施工措施的顺利实施;其次, 对地面钻井设备、井控装备及负压配套设施进行一次全面认真地检查, 确保设备状况优良;最后保持各种钻井液性能稳定。

2.3 钻进

在正常钻进时, 要及时调节节流阀, 控制出液量及套压。接单根时, 特别注意套压的变化, 动作迅速, 减少辅助时间, 对于产气量较大的井, 控制套压。正常施工时, 常出现以下3种情况: (1) 井口环空压力为零时, 可完全打开节流管汇上的节流阀, 不控制井口, 但必须加强观察, 确保点火装置正常工作; (2) 井口环空压力小范围内波动时, 根据设计要求, 充分利用节流管汇上的节流阀随时调节控制环空压力, 确保环空压力在正常范围内;同时, 注意燃烧管线的火势和振动筛面上的气泡情况, 如果火势太大或振动筛面气泡太多或钻井液溢流量过大, 均适当节流; (3) 井口环空压力较大时, 要保持井口环空压力近似于立管压力, 及时调节节流阀。如果井口环空压力超过了设计压力, 节流调节无效时, 必须关闭闸板防喷器, 实施压井。

2.4 起下钻

起下钻时, 必须控制起下钻速度, 防止压力激变, 注意保持井内稳定, 尽量减少空井时间。起钻时需要作到: (1) 做短程起下钻以观察效果; (2) 将钻头起至技术套管内400m左右, 换用密度较大的钻井液, 待井口套压下降至零时, 起出钻柱, 起至钻铤时, 卸下旋转头; (3) 在起钻过程中, 环空液面要始终保持至井口; (4) 在起钻过程中.一旦遇有溢流, 要马上下钻准备压井, 防止井喷的发生; (5) 下钻时, 注意钻井液的返出量, 下完第一柱钻杆后, 安装旋转头.下至技术套管鞋上200m左右, 循环正常施工的钻井液, 替出密度较大的钻井液, 恢复负压钻井施工。

2.5

钻井液目前国内外常用的负压钻井液类型有气态、汽雾、泡沫、充气液、液态等。根据地质情况及设备状况来优选井考虑钻井施工的具体要求以及成本费用等

2.6

井控在负压钻井技术中, 井控要求更严, 除井口必备的各类防喷器外, 从方钻杆上旋塞至井底回压凡尔所需要的各种内防喷工具必须具备;同时, 大门前要备有接在单根上的回压凡尔及抢装装置。

2.7

完井负压钻井施工结束后, 常用的完井方式有3种, 一是目的层段下人套管固井, 二是目的层段裸眼完井, 三是目的层段下入筛管完井。用于开发井的负压钻井完井方式较少采用第一种, 大多是第二种和第三种更倾向于第二种, 这种完井方式有利于产层的开发。

3 负压钻井的设备配套与油气层评定方法

3.1 录井设备配套

(1) 安全防护设备的改进完善。录井系统安装自动声光报警系统、消防器材以及H2S防护设备, 配备增压防爆装置。此外, 地质房、仪器房中的各种电源、电器, 也要按防爆要求进行改进完善。

(2) 录井传感器的配套。除常规录井需要配置的传感器外, 在附加的负压泥浆罐上增加了一套出口泥浆性能传感器, 在负压振动筛上增加一只H2S传感器;根据设计泥浆密度范围, 对低密度的泥浆体系选择使用适合量程的传感器, 或对传感器性能进行改进;套管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范围要求在60MPa以上。

(3) 气体检测装置的配套。在进行负压钻井时, 在液气分离器之后的排气管线上安装一套气体取样装置, 对液气分离器从泥浆中分离出的气体定期取样、分析, 供地层气体解释时使用和参考。

(4) 安装气体流量计及火焰标尺。

3.2 完善录井技术和方法的对策

(1) 常规地质录井

研究表明, 泥岩岩屑在经历了降压脱气过程之后仍然保留一部分含气信息, 砂岩岩屑在经历了降压脱气过程之后仍然保留一部分含油信息, 并可以进行检测。但是在负压钻井中因受钻井液影响有时难以确定是否含油气, 2号井负压井段钻遇的岩性主要为火山岩, 与砂泥岩相比, 火山岩结构致密, 坚硬, 主要储集层为裂隙-孔洞型, 因此岩屑含气检测意义不大, 判定储层主要依据次生矿物发育情况, 综合钻时、气测、火焰等手段综合判定含油气性。

(2) 气体监测录井

(1) 气测因柴油影响背景值较大, 1号井全烃基值一般在2.5%~4.5%之间, C1在0.050%~0.120%之间, C2、C3不明显, C4在0.01%0.03%之间, C5在0.03%~0.06%之间, V (甲烷) :V (全烃) 为1:37, 有油气显示时C1明显增大, 例如在7月18日22:06全烃基值2.269%, C1基值0.056%, V (甲烷) :V (全烃) 为1:40, 22:30时, 全烃为2.682%, C1为0.358%, V (甲烷) :V (全烃) 为1:7, 判断为有显示, 23:03时全烃继续上涨到2.717%, 但C1下降为0.077%, V (甲烷) :V (全烃) 为1:35, 判断为显示结束, 综合解释含气层。再如钻遇较高气测显示时, 3580.0m~3582.5m, 全烃由4.028%上升为96.993%, 甲烷由0.178%上升为87.62%, V (甲烷) :V (全烃) 由1:22下降为1:1.1, 综合解释为气层。结合显示层分析, 泥浆中混有柴油时对重组分影响较大, 甲烷影响较小, 所以用甲烷:全烃判断显示层易于区分气测基值影响, 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显示层。

(2) 负压钻井时, 钻井液在从环空到达振动筛之前, 需要经过液气分离器, 经液气分离器除气后流向振动筛, 这样一方面在油气显示不好的情况下, 可能会漏掉油气层;另一方面, 由于综合录井采集分析的是流体内的原油伴生气或残余气, 在油气显示较好的情况下, 地层气与油基钻井液的蒸发气叠加, 增加气测解释的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可以结合气体流量曲线火焰高度等综合分析确定显示层位, 同时用取样分析数据进行解释。

(3) 针对长期受到钻井液所含柴油组分影响, 容易造成管线甚至色谱柱的污染, 只有用增加反吹时间和定期更换气路管线来减少对气测值的影响。

(3) 压力监测录井

目前综合录井的压力监测方法主要为D C指数法和Sigma指数法。在负压钻井过程中, 虽然这两种方法仍是检测地层压力异常的主要手段, 但无法采用它们对钻井欠压值直接进行检测, 只有通过井底流压法监测法和井口压力监测法解决此问题。

(1) 井底流压法:井底流压是流动泥浆对井底地层产生的压力, 录井上称作循环当量密度 (ECD) 。密闭钻井时, 我们可用循环当量密度与设计的井底流压值进行比较, 以实现对钻井欠压值的监测。

(2) 井口压力监测法:井口压力监测法的原理是通过实时检测套管压力来检测井口压力变化, 从而达到实时检测井口欠压值变化的目的。在密闭钻井井段, 当套管压力大于设计的井口压力时, 则欠压值过大, 需要采取措施防止钻井事故的发生;正常负压钻井时, 套管压力值应小于设计的最大井口压力值。

(4) 定量荧光录井

依靠三维荧光来识别真假油气显示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在负压井段每天取负压前无显示的砂岩岩屑1g, 用当前钻井液浸泡一段时间并加热到井底温度值, 洗净再用5m L正已烷泡过后, 扫描作为背景值在录井中予以扣除, 以排除干扰, 去伪存真。

(5) 流量和火焰录井

安装气体流量计的目的是为了监测密闭钻井过程中经气液分离器脱出的钻井液气体流量变化和在不中断钻进的情况下初步计算产能。气体流量计安装在气液分离器之后的排气管线上, 与综合录井仪连接, 可以实时检测流量变化, 根据突变情况分析判断有无显示层。

(6) 其他录井技术

胸膜腔负压怎么回事 篇5

胸内负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它始终低于大气压,故亦称“胸内负压”。

正常情况下,密闭胸膜腔内无气体.仅有少量浆液使胸膜壁层和脏层紧密相贴,两层间可以滑动但不能分开。由于婴儿出生后胸廓比肺的生长快,使肺通常处于被动扩张状态,产生―定的回缩力,因而使作用于胸膜腔的压力被抵消一小部分,致使胸内压低于肺内压。

1. 胸内负压有利于肺保持扩张状态,不至于由自身回缩力而缩小萎陷。由于吸气时胸内负压加大,可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肺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2.有利于肺的回缩。

3.避免自身过多的憋气而对身体造成影响。

负压技术 篇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5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63-02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指用内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来覆盖或填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创面,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进行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最后把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可控制的负压,将各种渗出物经VSD敷料中的微生物引流管及时排出,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在骨科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我科从2011年至今,应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皮肤缺损、感染性伤口等多例。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使用方法:①彻底清创或清除皮肤感染组织。②将VSD负压敷料按创面大小修剪并贴附于创面并缝合。③用无菌纱布擦净周围皮肤,使生物半透性薄膜封闭整个创面和VSD敷料。④负压吸引连接VSD敷料的硅胶管,另一端通过一个三通管与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连接。调节最佳负压吸引状态保持负压恒定(-100-300mmHg)。VSD敷料以及薄膜明显塌陷,说明密封较好,负压效果满意。⑤持续负压吸引7-14天,观察创面有大量新鲜的肉芽组织生成可行游离植皮或皮瓣植术。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护 理

1.1 术前护理

1.1.1 心理疏导 创伤对人体是一种突然打击,护理上采用支持性心理护理,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1.1.2 皮肤准备 多毛部位需备皮,以利于术后生物透膜的紧密粘贴,防止皮肤毛孔内的细菌繁殖引起感染。

1.1.3 用物准备 应在患者回病房前备好负压装置,防止血液凝固堵塞引流管。

1.2 术后护理

1.2.1 术后观察与处理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创面皮肤情况,引流一周左右揭除薄膜,如肉芽组织新鲜行Ⅱ期缝合或植皮。

1.2.2 术后体位 术后患者保持功能位,并抬高患肢呈“-3”位,高于心脏水平。利于患者血液及淋巴回流,改善微循环,减轻患肢肿胀,同时确保引流管出口处于低位,引流管勿受压、打折,以免阻断负压源。

1.2.3 封闭持续负压的观察与护理

1.2.3.1 保持创面持续有效的负压是引流及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护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确保压力合适。其次要确保各管道通畅,紧密连接,并妥善固定引流管。有时可见引流管中有一段变干的引流管堵塞管腔,并因此截断了VSD敷料负压源,甚至使负压鼓起,不见管型,这时逆行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浸泡,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重新接通负压源,最常见的漏气部位引流管或固定针的膜处,以及三通接头处,皮肤褶皱处,边缘有液体渗出处,当发现有大量新鲜血液被吸出应马上通知医生,仔细检查创面是否有活动出血,并正确处理医嘱。

1.2.3.2 负压瓶的位置要低于创面,有利于引流。

1.2.3.3 注意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引流液常规每4小时清理一次,并记录量、颜色、性质,引流瓶每天常规更换,更换前应阻断压力,夹闭近端引流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过的负压瓶可用500PPM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灭菌蒸馏水冲瓶3次,晾干,密封备用。

1.2.4 疼痛的观察与护理 护士应了解疼痛的性质、程度、正确评估疼痛的水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

1.2.5 营养的观察与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2.6 指导功能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快指导,结合按摩和理疗,协助指导下肢骨折患者的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及踝關节屈伸活动,上肢骨折患者的握拳、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的背伸和提肩活动,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2 体 会

负压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1张某, 女, 47岁, 2009年2月20日入院, 主诉四肢活动障碍伴腰背部皮肤破溃3年, 骶尾部褥疮30个月, 术后14d切口未愈合。该患缘于30个月前跳水时挫伤颈部, 伤后病人出现四肢活动失灵, 入院给予牵引治疗, 病情平稳后转入吉林大学第二临床医院行手术治疗, 期间并发骶尾部褥疮。病例2彭某, 男, 20岁, 2009年11月入院, 该患缘于19个月前外伤后出现腰背部疼痛, 双下肢完全不能活动, 大小便失禁, 术后3个月右臀部出现皮肤破溃, 未系统治疗, 破溃处经久不愈, 其下潜行扩大, 右侧坐骨结节处Ⅲ°褥疮收入院。

1.2 方法

1.2.1 材料

(1) 采用由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VSD) , 型号:15cm×10cm×1cm;规格:VSD-2-15×10×1。以及一次性使用负压治疗吸护垫, (2) 英国施乐辉公司提供的生物透性薄膜, 该产品具有易于粘贴, 无过敏性, 透气透湿性能好等特点。 (3) 南昌万佳医疗器械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器。

1.2.2 护理方法

病人腹卧位, 常规消毒铺单, 以创口为中心分别向外上和内下切开3cm切口, 切除创口边缘皮肤及硬化纤维组织致有鲜血流出清理创面, 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 双氧水、庆大霉素盐水冲洗切口, 加用松节油去除油脂, 酒精去除松节油气味。并用干纱布擦干周围皮肤。按创面大小修剪海绵和引流管侧孔, 根据情况选用缠蛇法或夹饼法包埋引流管。创面填充和封闭后, 置入VSD、贴膜、接负压引流装置, 引流管于创缘直接引出, 用手术薄膜封闭整个创面。之后进行负压引流, 引流管直接连接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器, 调节负压范围为0.017~0.08Mpa。

1.2.3 观察与护理

观察创口贴膜有无漏气, 负压引流装置引出少量液体, 创面经负压处理后, 要注意创面不可受压, 指导协助患者自己变换体会。负压吸引必须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根据情况给予褥疮清创VSD二期负压引流治疗, 见切开处血运较入院时明显好转, 创面有新鲜肉芽组织生成, 擦拭后有新鲜血液渗出, 大间距缝合创口、贴膜。观察负压引流通畅, 贴膜无漏气。继续抗炎治疗。应该注意的是勿过度清创, 以免毒素入血吸收;引流管侧孔不接触创面;海棉与创面之间不留腔隙。若敷料隆起, 创面潮湿, 有液体聚集, 提示负压失效, 应立即处理。根据创面和引流液性状调整换药时间, 一般24~72h更换1次。

2 结果

在临床护理中本组有1例出现薄膜下积液现象, 经重新贴膜后恢复负压;有1例因关节部位活动较多导致皮肤出现张力性小疱, 给予对症处理, 未发生感染。经过2~6个月治疗与护理2名患者创面愈合好, 无明显瘢痕。

3 讨论

维斯第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材料 (VSD) 虽然外观类似海绵, 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长时, 会失水变硬如石膏, 再次浸入生理盐水, 会重新变软, 恢复弹性;和现有各种敷料相比, 维斯第敷料不含纤维, 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韧性, 抗拉力强, 无固性脱落物, 在使用过程中避免了普通敷料的纤维脱落现象;多孔而富有弹性的维斯第敷料能够尽可能远地有效传导负压, 并且造成创面全方位上任何一点都具有负压刺激性, 这是其他任何敷料、纱布、引流片、引流管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维斯第敷料的广泛吸收性可用做药物载体, 是目前已知的与创面组织和皮肤具有最优相容性的材料。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出现, 被认为是创面处理的一次革命性进步, 在国外已有近20年历史。近几年国内已有不少医院在使用这种方法, 均认为此种方法确实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术后感染伤口、严重褥疮等难愈性创面临床效果良好, 且治疗费用仅相当于一般的清创换药, 在许多综合医院及社区医院应用后, 效果往往出人意外, 很受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欢迎, 在实践过程中, 我发现一次性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技术在处理创面2个月后, 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减慢, 上皮爬行减慢。如何能让难愈性褥疮能早日治愈, 是医护人员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与创新, 利用患者的康复潜能, 运动、营养和使用负压引流护创技术治疗相结合, 让患者早日全身心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李瑛.封闭负压引流治疗顽固性褥疮的护理体会[J].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 (5) :76.

负压技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患者均为有电接触损伤患者。其中男性15例, 女性3例, 年龄21~56岁, 平均 (39±3.5) 岁, 工作中操作不当致高压电击伤, 5例患者为被高压电误伤, 创面四肢、胸部, 面积l%~15%TBSA, 深度为Ⅱ~Ⅲ度。

1.2 材料

一次性负压引流敷料、透性粘贴薄膜、负压引流装置, 连接病房床头中心负压吸引装置。

1.3 方法

彻底清除坏死组织, 裁剪、拼接VSD材料与创面大小相一致的形状, 覆贴于创面, 贴膜后接负压装置。

2 结果

18例患者创面VSD明显缩小, 肉芽组织新鲜, 经二期植皮或皮瓣覆盖创面。

3 基础护理

3.1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受伤经过, 有无昏迷史等, 密切观察其神

志、血压、脉搏及瞳孔、心律、尿的颜色、比重、尿量的变化, 有无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 加强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监护。抬高患肢观察皮肤颜色、张力末梢循环情况, 必要时切开减压。

3.2 备好中心负压引流装置。

3.3 引流术后护理

注意患者体温、创缘皮肤情况、患肢循环和感觉的观察, 做好床旁交接。保持有效的负压是VSD治疗成败的关键, 负压高低及有无阻断将直接影响到引流的效果, 一般负压维持在125~450mmHg之间, 密切观察中心负压力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 此时透过半透膜可见VSD敷料变扁, 有明显的塌陷, 引流管管型清晰可见, 内有分泌物引出, 薄膜下无液体积聚, 透性薄膜紧贴创面皮肤瘪陷负压吸引效果良好, 如半透膜在使用过程中漏气者可重新封闭补膜。观察引流管内有无血液沉积堵塞引起引流不通畅, 正常引流液为无味、呈淡红或暗红, 如引流液为大量鲜红色血液, 应立即撤除负压, 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如管道堵塞可用生理盐水10~20mL逆行缓慢注入, 浸泡10min待堵塞的引流物变软后吸出, 若连接管处见较多的分泌物沉积, 在无菌操作下用一次性针头挖出沉积物, 仍或更换连接管。注意肢体皮肤缺损可能导致周围神经未梢外露, 使外露区感觉过敏, 引起疼痛[2], 必要时用生理盐水10~20mL逆行缓慢注, 使VSD敷料松软。

3.4 营养支持

电击伤患者处于负氮平衡, 蛋白质大量丢失, 早期食欲较差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血浆、脂肪乳, 指导患者可少量多餐。向患者说明合理饮食有利创面的修复, 营养汤、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防止大便秘结, 避免用力排便时造成伤口出血, 保持大便通畅。

3.5 心理护理

电击伤局部损伤严重, 截肢率高, 致残率高, 由于突如其来的对机体刺激, 患者毫无思想准备, 无法接受这事实, 住院早期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心理, 害怕伤残影响将来社会活动, 影响家庭生活及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患者焦虑、恐惧, 心理压力大, 常常失去生活的意义。医务人员应认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避免不良刺激, 耐心进行解释、疏导、安慰, 使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反应得以控制, 鼓励他们面对现实, 增强生活的勇气。同时悉心疏导家属并动员家属参与, 通过亲人的理解, 爱护与鼓励, 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增强自信心, 自尊心,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促使早日康复, 减轻社会负担。

4 讨论

电击伤后, 肢体深部组织坏死, 创面渗出, 采用VSD材料是一种用医用泡沫材料包裹多侧孔引流管, 使泡沫材料成为引流管和被引流区使之与外界隔绝, 接通负压源形成一个高效引流系统, 是处理创面的全新方法[3]。VSD治疗能明显减少创面继发性坏死范围, 创面面积不再扩大, 创面深度不再增加, 可以除去创面的液体, 减轻水肿[4], 能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同时又有压迫止血作用[5]。

通过18例电击伤引起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VSD技术, 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及时清除, 达“零聚积”, 创面持续清洁的环境, 减少创面细菌的数量, 防止感染扩散和毒素吸收, 持续负压状态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和组织水肿的消退, 并刺激肉芽组织生长, 有较大腔隙存在时, 因高负压的存在而缩小。持续负压引流术后护理方便, 不需每天换药,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也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工作, 创面愈合快, 并发症少, 疗程缩短, 效果显著, 由于创面愈合时间短, 同时还减少了大剂量抗菌药物的应用, 缩短了住院时间, 减少了住院费用医疗费用, 提高病床周转率,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 (VSD) 技术在电击伤创面组织修复治疗的作用。方法 分析我院治疗18例电击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采用VSD技术治疗创面培养肉芽组织, 二期实行手术治疗。结果 电击伤创面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患者术后全部治愈。结论 电击伤创面采用VSD技术能够有效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 治疗效明显,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电击伤,软组织缺损,VSD技术,护理

参考文献

[1]杨宗城.中华烧伤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658-683.

[2]成亮, 柴益民.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肢体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发症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 (11) :1354-1356.

[3]陈巧玲, 杨焕霞, 黄萍.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感染创面的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 (10) :113.

[4]朱家源, 薛春利, 朱斌.封闭式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电子版) , 2008, 2 (1) :51.

负压技术 篇9

1 技术简介

负压作业就是指在作业过程中, 井筒内液柱压力始终小于地层压力。通过这一原理提出负压冲砂理论, 就是用水泥车和液氮泵车在井口并联, 将它们分别打出的泡沫液和气体在三通处混合后打入井内形成密度较小的泡沫, 从而使井筒内液柱压力小于地层压力, 做到不漏失, 并且有一定的排液解赌作用。与常规油管冲砂方式相比, 连续油管负压冲砂可充分发挥连续油管连续起下、不需上卸扣、密封可靠的特点, 在不压井、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实施各种管内或过管作业, 有可靠的防喷功能做保证, 采用低密度的氮气泡沫循环介质作负压作业, 有利于保护油气层, 整个保护系统密闭循环, 整个施工过程连续快捷、安全可靠。

该项工艺主要优点有: (1) 采用高粘液体与氮气组合作为冲砂介质, 携砂能力强、摩阻小、对地层的伤害较小; (2) 连续油管作业无需压井作业; (3) 泡沫流体的低密度特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冲砂液倒灌入地层的发生; (4) 负压冲砂有助于低压气井的诱喷和排除井内积液。

2 工具组合和冲砂方式及工艺参数

2.1 工具组合

负压冲砂工具采用环压式与连续油管连接, 结构采用4喷嘴 (4.6mm) 结构, 分作两组:前向直喷嘴1个, 松动前段砂桥;后端倾斜喷嘴3个, 呈120°均匀分布并与前向错开60°, 起到向后输送砂粒的作用, 具体结构形状见图1。

2.2 冲砂方式

由于负压冲砂介质中伴有液氮, 在选取冲砂方式时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 其中选取合适尺寸的连续油管, 并形成合适尺寸的返砂通道尤为重要。在最为常见的正冲方式中, 一般要求连续油管尺寸可以顺利到达指定位置, 并与井内滑套内径之间形成正常返砂通道;同时连续油管尺寸可以满足施工泵注排量要求, 避免形成较大泵注压力。正冲冲砂方式见图2。

2.3 泵注参数的确定

为达到负压冲砂的目的, 泵注期间井底流压应小于地层中部流压, 采用胶液混合泡排剂和液氮同注的方式, 形成低密度多相流体, 同时提高携砂能力和返出能力, 气液混合流体的动密度见表1。

两相介质密度的表示方法:

(1) 两相介质的流动密度ρm

单位时间内流过流到某一界面的两相介质质量和体积之比。

(2) 两相介质的实际密度ρ0

即单位体积内两相介质的质量, 反映了存在于流道中的两相介质的实际密度。

通过以上两相流体密度计算公式计算负压冲砂作业时流体介质的密度, 并根据表1确定施工作业参数。

3 结束语

通过负压冲砂工艺的现场应用得出结论, 水平井负压冲砂有效防止冲砂液漏失, 能够顺利建立起油套循环, 并且冲砂洗井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 产量还有一定的增加。负压冲砂技术是清除低压油气井井底出砂的一项有效措施。负压冲砂工艺已取得明显效果, 在保护气层方面初见成效, 随着该工艺不断改进和完善, 对低压气井的增产, 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刚旦, 王晓荣, 赵粉霞, 等.低压低产气井连续油管冲砂试验及分析[J].钻采工艺, 2006, 29 (6) :59-61.

[2]赵章明.连续油管工程技术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011.

[3]连续油管氮气泡沫冲砂工艺在涩北气田的成功应用[Z].2013, 36 (5) :38-44.

[4]胡昌德, 等.涩北气田连续油管冲砂作业分析[J].天然气工业, 2009, 29 (7) :85-88.

[5]张广泰, 韩成才.水力学与水力机械[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

[6]刘希圣, 等.关于确定合理环空返速问题的探讨[J].石油钻采工艺, 1984, 2 (1) :18-21.

负压技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60例,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选入标准:患者均患有慢性伤口, 符合临川的诊断标准。创伤性伤口诊断标准:患者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造成皮肤的完整性受损, 严重伴有功能失调情况, 慢性全层伤口诊断标准:伤口累及至皮肤全层或是皮下组织, 由于内外的因素导致伤口迟迟不能愈合, 事假达到1个月以上可以诊断为慢性伤口。患者中外伤性伤口42例, 手术伤口11例, 压疮性伤口7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6例, 女性患者14例, 患者的年龄在25~50岁之间,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例, 女性患者15例, 患者的年龄在23~55岁之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基线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处理治疗, 对伤口进行包扎, 定期的更换敷料, 并且急进行抗感染的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伤口技术治疗[2], 方法如下:采用智能化负压治疗仪进行治疗, 准备伤口的处理用品和材料, 连接管道、吸引管和储液瓶等, 评估伤口的面积和渗透压, 对伤口进行清洗和机械清创, 将伤口处的腐肉和组织碎片清理干净, 擦干伤处周围的皮肤并涂上一层皮肤保护膜, 防止正常皮肤受到渗液的刺激。接通电源, 根据伤口的长度确定吸引管的长度, 用生理盐水纱布对引流管进行包裹, 覆盖2层为宜, 将仪器的管道与吸引管相连接, 将吸引压力调整在-125 mm Hg作用, 询问患者的反映, 及时调整患者的体位, 以患者舒适为宜, 每次治疗时间为2h, 连续治疗20 d。

1.3 治疗效果判定

观察患者的伤处恢复情况[3], 若患者的伤口完全愈合并且没有治疗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判定为治疗显著, 患者的伤处愈合较好, 并发症出现的少判定为治疗有效, 若患者的伤处没有较好的恢复或是病情加重判定为治疗无效, 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要采用其他方式治疗, 从而保证患者的病情恢复。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看,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从渗透PH值和温度上看, 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 详细的数据见表1和表2。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 χ2=4.36, P<0.05。

3 讨论

慢性伤口指的是患者的伤口迟迟没有愈合, 或是出现感染等情况影响伤口的愈合, 对于患者正常的生活影响很大, 在临床的治疗中, 负压伤口技术的应用使得慢性伤口得到了很好的治疗[4]。

临床研究发现, 伤口愈合的最佳温度为28~32℃之间, 在进行伤口的清洗时, 虽然会降低伤口感染的情况, 但是会降低伤处的温度, 往往要3 d才能恢复回最佳的温度, 采用红外线照射或是红光照射都能够提升伤口处的温度, 促进伤口的愈合[5]。从该研究发现, 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温度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负压技术能够提升伤口处的温度[6], 帮助伤口的愈合。另外实验组患者的渗透PH值也低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负压技术可以减少伤口的血压, 促进血液的循环, 使得伤口更好的恢复[7]。PH降低, 使得病菌无存活, 并且临床研究发现, 弱酸性的环能够促进组织的增殖, 使得伤口愈合的更快。在临床的研究中, 蒋琪霞等[8]的研究发现, 在慢性伤口的治疗中采用负压伤口技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与该研究的研究结果相同, 说明该研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在该研究对于慢性伤口的治疗中, 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伤口技术,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处理,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从渗透PH值和温度上看, 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因此采用负压伤口技术治疗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的伤口温度得到提升, 伤口愈合快, 值得临床治疗的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应用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3年6—9月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60例,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采用负压伤口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并且从渗透PH值和温度上看, 实验组患者的情况也要好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负压伤口治疗基线技术来处理慢性伤口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伤口愈合的快, 不良反应出现的少, 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负压伤口技术,慢性伤口,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蒋琪霞, 刘云, 王桂玲.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8B) :29-31.

[2]蒋琪霞, 胡素琴, 彭青, 等.负压封闭辅助闭合技术用于伤口治疗的流程设计[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1) :1-3, 31.

[3]蒋琪霞, 李晓华, 胡素琴, 等.负压闭合技术在处理慢性伤口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9, 22 (12) :1303-1306.

[4]钱晓玲, 杨雪梅, 张选奋, 等.负压伤口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甘肃医药, 2012, 31 (11) :839-842.

[5]解怡洁.含银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评价[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6]李娟, 程秀红, 潘锁花, 等.负压伤口治疗技术用于多发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一例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23) :38-40.

[7]蒋琪霞, 刘云, 徐薇, 等.负压伤口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7, 20 (6) :656-659.

负压技术 篇11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创面;应用

1 VSD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指以含有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VSD辅料)覆盖或填充机体皮肤或软组织缺损的各种创面,使创面得以全方位引流,及时清除坏死组织及渗出液,减少感染,加快肉芽组织生长,以促进创面愈合的一种新方法、新技术。VSD技术目前可在骨科、创伤外科、普外科、手外科、整形外科、烧伤科等多科室应用。

2 VSD使用的研究进展

2.1 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自从德国ULM大学Fleischman博士首次使用VSD技术治疗各种急性软组织缺损以来,刘云娥[1]负压封闭引流组病人1~2周后取下敷料时均可见新鲜的肉芽组织,致密颗粒,丰富的毛细血管,分泌物减少,创面无水肿,再进行皮肤移植術,效果显著。

2.2 感染创面 VSD高负压封闭可以持续引流创面的渗出液、坏死组织和细菌等,减少了细菌的繁殖和扩散,并且可促进局部血流量和蛋白质的合成,也促进了肉芽组织的生长,这样感染创面也缩小,经VSD治疗的创面脓性分泌物明显减少,创面清洁且病原学检查转阴快。

2.3 皮肤移植 党亚军[2]游离植皮联合VSD加压包扎可促使皮片黏附,保持创面洁净,避免皮下渗液积聚,有利于皮片的存活,与传统的植皮加压包扎相比,抗生素的使用次数明显减少,平均换药次数也减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植皮的存活率也得到了提高。

2.4 腹部创面 王志华[3]接受VSD治疗的6例患者,5例腹壁感染创面经一次封闭负压引流后,见到新鲜的肉芽组织创面,直接缝合后愈合良好;1例因引流管堵塞经2次封闭负压引流后覆盖肉芽组织创面,缝合后愈合也良好。

2.5 皮肤溃疡 刘宁[4]15例患者经VSD技术治疗,去掉VSD敷疗后可见新鲜、致密、颗粒状肉芽组织创面,触之易出血,其中7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了细菌培养,其中1例为阴性、1例为表皮葡萄球菌、1例为铜绿假单胞菌、4例为大肠埃希菌,6例患者治疗后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创面二期采取多次常规换药或创口扩创直接缝合或行植皮手术覆盖创面,15例患者创面均完全愈合。

2.6 烫伤及烧伤 周岳平[5]观察组VSD联合冲洗液冲洗,治疗后3天,在封闭负压和液体冲洗的作用下,创面得到很好的湿敷,创面坏死组织开始脱落,被引流至负压瓶;第7天更换VSD敷料时见到创面坏死组织基本脱落;第14天创面清洁干净,可见新生的上皮组织;对照组治疗后第7天出现大量的坏死组织,第14天坏死组织更多,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创面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VSD联合冲洗液冲洗过程中VSD引流管堵塞的现象未发生过。

3 护理

3.1 保持创面的负压封闭状态,保持引流管在位通畅,妥善固定引流管,却勿牵拉、压迫、折叠。以免影响引流效果。

3.2 保持有效的负压,压力保持在125~450mmHg,过高过低都会出现引流管阻塞。3.3 引流瓶应放在安全的位置,位置应低于伤口60~100cm。3.4 注意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贮液瓶内的引流量超过二分之一及时倒掉并记录。

3.5 创面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水泡,说明生物半透膜过敏,应停止使用。

3.6 密切观察负压,若出现敷料鼓气或不见管形,说明未成封闭状态,应检查是否漏气、扭曲、阻塞,如果漏气应在漏气处再次加压半透膜,如是扭曲应检查方正,如是阻塞,可用生理盐水冲管,实在不行更换引流管。

3.7 VSD使用3周没见创面愈合或出现恶化,应停止使用,查找原因。

4 结论

VSD技术是外科引流技术的革新,与传统的换药引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①VSD手术条件要求不高,用生物膜覆盖使创面与外界隔离,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通过持续负压吸引将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及时引流,防止其在创面积聚而浸泡,有效预防了多次换药导致的污染。②VSD使创面与外界隔离,通过该屏障作用,大大降低了感染的机会。③持续的负压引流使创面相对洁净,并改善了创面的血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④VSD负压调节慢性创面的明胶酶活性,改善了创面微循环。⑤VSD可以维持7~15天,不需多次换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护的工作量。⑥通过使用VSD,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且新鲜,二期植皮或皮瓣手术成活率高,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临床上的创面各种各样,有大有小,有深有浅,甚至在解剖结构上深浅不一,有的是感染创面,有的是非感染创面。应用VSD技术首先是使海藻盐泡沫紧密完全覆盖创面,但覆盖后,无法肉眼直接观察创面生长情况,随着VSD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和研究,相信将来会有不断的更新和改进,以适用于更多类型的创面,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刘云娥,刘淑珍,张银凤.VSD技术治疗下肢皮肤缺损的效果观察[J].中国护理研究,2011,25(7):1938.

[2]党亚军,庞仲辉,张亚斌.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治疗中游离植皮联合应用VSD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8):3939-3940.[3]王志华,赵辉,魏炜等.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腹壁感染创面的临床观察[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55-58.

[4]刘宁,李小兵,张静琦等.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烧伤杂志,2010,26(4):313-314.

负压技术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植皮患者手术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39例, 女23例;年龄14~91岁, 平均年龄37.2岁;创面类型有急性创伤 (撕脱伤27例、烧伤16例) 、慢性溃疡 (糖尿病性溃疡11例, 褥疮5例, 静脉性溃疡3例) ;创面面积从4.0cm×2.5cm~23.5cm×14.0cm不等, 创面分布于胸部, 腹部、骶尾部、髋部、上肢及下肢。所有患者在植皮手术前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方可行手术治疗:空腹血糖<10g/L, 血清白蛋白>30g/L, 术前3d禁用抗凝血药物, 禁用糖皮质激素。

1.2 敷料及器械

(1) 创面敷料:聚乙烯醇 (PVA) 水化海藻盐泡沫 (VSD敷料,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 白色, 质地柔软, 敷料内插1~2条多侧孔硅塑引流管。 (2) 半透性粘贴薄膜:具有单向透气功能, 可透过部分水蒸气, 保持皮肤正常水分蒸发, 其主要成分为聚氨酯和丙烯酸。 (3) 三通接头:在各引流管之间起到连接作用。 (4) 医院墙壁中心负压装置:用于提供负压吸引, 压力最大可维持至-80kPa。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创面入院后进行清创, 去除坏死组织 (见图1、图2) , 探查死腔及窦道, 进行换药治疗, 待新鲜肉芽组织填充创面后准备手术植皮 (见图3) 。术中对植皮区创基再次进行清创, 刮除肥厚的肉芽组织至新鲜出血, 用过氧化氢溶液、稀释碘伏溶液 (0.25%) 及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以滚轴刀取中厚游离皮片 (约0.2~0.3mm) (见图4) , 打孔或制网 (1.5∶1) 后覆盖创面。将VSD敷料 (PVA水化藻酸盐泡沫, 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 按创面大小修建合适面积, 覆盖创面, 表面用半透性薄膜封闭, 若封闭良好, 接负压源后见创面敷料均匀瘪陷, 否则需检查以维持密封环境 (见图5) 。创面负压敷料以-20kPa左右的压力持续吸引5d, 期间由护士定期巡回, 一旦发现出现创面密封性问题, 立刻进行检查及时恢复负压。5d后停止负压治疗, 去除负压敷料观察皮片成活情况, 然后改用常规包扎。

1.4 观察指标

植皮术后5d去除负压敷料, 观察创面游离皮片成活情况, 计算移植皮片的成活率 (成活皮片面积/创面总面积×100%) ;若移植皮片的坏死面积大于3×3cm2, 则需二次植皮, 记录植皮手术的总次数;记录植皮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 (术后第1天至创面愈合后的出院时间) 。见图6。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中的各类创面植皮后的2d内通常仍有40~60ml/d不等的负压引流量, 以血清样渗出为主, 色多偏红, 2d以后负压引流量明显减少, 并且颜色变清, 至创面敷料打开前, 引流量基本小于10ml/d。术后5d打开创面, 移植皮片与创面基地粘附紧密, 颜色粉红, 无脓性分泌物, 皮片成活良好。

2.2 临床疗效

本研究62例患者中, 59例患者5d后去除负压敷料后皮片完全成活 (100%) , 3例患者移植皮片出现小面积坏死[< (2×1.5) cm2], 无明显皮下积血、积脓及炎症感染迹象, 经常规换药后创面较快愈合;患者植皮后创面愈合时间为7~18d, 平均10.5d, 术后患者随访6~9个月, 植皮区功能良好, 植皮外观满意。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1804年, Baronio在绵羊身上成功得开展了世界上第一批自体皮肤移植的实验宣告了现代皮肤移植技术的诞生[3]。如今, 虽然对皮肤移植物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 但其固定技术却无明显改进, 缝线包压法和加压包扎法仍是目前固定移植皮片的主要方法。近年来, 国外兴起以生物胶粘贴固定皮片的方法, 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5]。

感染、皮下血肿/积液、压力分布不均、皮片移动是皮肤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植皮固定方法仅能对移植皮片施加一定的压力, 但无法将该压力均匀有效分布至整个创面, 而且当创面存在脓性或血性渗出的时候, 传统固定方法无法将其有效引流, 进而形成皮下积液, 导致该区皮片坏死。1997年, Argenta[6]等首次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地用于移植皮片的固定, 取得良好效果, 后来国外又进行了类似的临床研究, 提示负压技术较传统方法为固定皮片更为有效, 本文的研究结果亦印证了这一观点。笔者分析认为采用负压技术固定移植皮片成活率较高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压力均匀:植皮创面封闭后, 通过负压吸引排空敷料内大部分空气, 敷料瘪陷,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不论创面平整与否, 压力可均匀、垂直分布至整个植皮创面, 保证皮片完整地贴附在整个创面, 不会出现某处压力过高影响血运, 或某处压力过低皮片贴附不佳的情况; (2) 有效引流:各类急慢性创面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原菌污染/感染, 导致创面渗出脓性分泌物, 同时术中的清创可能造成创面慢性渗血, 而负压技术可以充分引流这类 (脓性/血性) 液体, 减少皮片和创基液体积聚, 减轻创面的细菌负荷; (3) 湿性环境:封闭的创面有利于维持湿性的愈合环境, 同时持续的引流保证创面合适的湿度, 使创面不至于过度潮湿;持续的负压吸引可以继续发挥负压对创面愈合的良性作用, 进而提高皮片的成活率。

综上所述,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成功用于植皮手术中皮片的固定。相对于传统的皮片固定技术,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移植皮片的成活率, 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 值得临床推广。对于该方法的相关参数设置, 如最适皮片固定压力, 不同敷料的吸引效果, 最佳的更换敷料时间等问题, 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游离皮片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急慢性创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游离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治疗, 术后5d后去除负压敷料, 观察皮片成活率、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总计手术次数。结果:在62例患者中, 59例患者术后5d的皮片成活率为100%, 3例患者皮片出现小部分坏死, 面积均小于2cm×1.5cm, 采用常规换药后创面愈合,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0.5d, 全部病例均需1次手术即可闭合创面。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移植皮片固定技术, 其可有效缩短皮片成活时间, 提高皮片成活率,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负压创面治疗技术,皮肤移植

参考文献

[1]喻爱喜, 余国荣, 邓凯, 等.封闭负压吸引联合组织瓣移植治疗严重感染性骨外露[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6, 29 (3) :219-220.

[2]叶舟, 占蓓蕾, 占允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加网状植皮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骨伤, 2010, 23 (3) :167-169

[3]Burd A, Lam PK, Lau H.Allogenic skin:transplant or dressing?[J].Burns, 2002, 28 (4) :358-366.

[4]Ratner D.Skin grafting[J].Semin Cutan Med Surg, 2003, 22 (4) :295-305.

[5]O’Grady KM, Agrawal A, Bhattacharyya TK.An evaluation of fibrin tissue adhesive concent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ickness on skin graft survival[J].Laryngoscope, 2000, 110 (11) :1931-1935.

上一篇:节省空间下一篇:三大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