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2024-06-08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精选10篇)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1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常熟教研室

刘鸣家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用着学校最昂贵的教室,教着前沿的信息技术,但是课堂教学的质量却并不尽如人意,教学的内容也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而课堂的组织方式,教学方法更是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章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两方面阐述了如何发挥特长,发挥特色,构建蕴藏智慧、富含技术的信息技术新课堂。

关键词:智慧课堂

技术课堂 教学内容重组

电子教室软件

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小学到高中基本上已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有专职的教师,有通过评审的教材,信息技术教师们使用着学校里最昂贵的教室(机房)。

但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从教材来看,相对固定的教材很难跟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脚步,更难以体现地区之间的差异;从教学手段来看,很多教师局限于多媒体演示,学生模仿练习的模式在进行培训班式的教学;从教学方法来看,更是远不如其他学科那么丰富,情境导入课题,任务驱动新课,小组合作练习几乎成为了课堂的标准。作为一名教研员,我一直在思考应该如何来构建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我们学科的特色?下面就从两个方面谈谈我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认识。

一、智慧的课堂

计算机是人类智慧的体现,信息技术又是实用的技术,是整合的技术,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应该是智慧的课堂,是学以致用的课堂,是整合的课堂。我们的教师应该把智慧运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体现上述几个特征。

1、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在目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大多将教学重点放在掌握软件的“功能”上,在满足学生对功能技巧的需求过程中,却忽视了功能内含的应用性,功能与应用的关系,从而形成了“功能”性误区。所以,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讲解某一软件功能后,学生可能会提出:“老师,您刚才讲的功能干什么用,我不知道您让我做什么”一类问题。可见,工具的使用与学习,永远伴随着需求。所以,工具软件的使用原则就是:急用先学,为“用”而“学”,学了就要用。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软件及其功能的应用性,将单个的菜单项目或功能对应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使之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以需带教,学生为用而学,真正的融教学内容于实际应用中。

比如在学习“文本的复制与移动”时可将语文学科中的知识作为具体任务贯穿整个学习活动之中。

例1:利用文本复制的方法把绕口令填写完整。意图:学生能独立完成复制操作的练习。四是(),十是(),()()是()(),()()是()()。例2:移动与复制的综合练习。意图:把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用。“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连成一段通顺的话。”

几只蝴蝶悄悄地飞来,又悄悄地飞去。

一群小学生又跑过来,在他身边的草地上互相追逐,玩耍。童第周坐在校园的长椅上,全神贯注地看书学习。

童第周也没有发觉,还在专心地读书,直到天黑了才离开。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校园里美极了,连地上的小草都绿了。可是童第周连眼皮都不抬一抬,好像周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运用课本所学的“文本的复制与移动”的方法与技能,而且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高级的思维活动之中。加强学科知识的思考,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又如WORD教学中尝试试卷的编制与排版(复制、粘贴、页面设置,格式排版、页眉页脚),通过教学半成品的运用,而试卷中可能出现的如数学图形,公式插入,班级黑板报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学素材。教师通过给出材料,协助进行规划设计,学生运用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完成对应任务。

知识在于积累,技能在于训练,工具在于运用。而计算机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帮助人类高效地完成日益繁重复杂的事情。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该要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去创造生活,创造未来。

2、融教学内容于常规训练中 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还有一些是平时较难处理的,或者短暂的训练显现不出成果的,如网络的教学,打字训练等。

有部分教师是害怕进行网络教学,对学生开放网络,意味着课堂管理难度的加大,而老套的方法式教学学生又不太感兴趣;而对于打字训练、指法练习则很枯燥,成果也不易短时间显现。对于这些问题,我个人的观点是将教学内容化整为零,分散到日常训练中,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又可以收获长期训练的累累硕果。

如网络教学中,可以在每课伊始,请学生搜索历史上的今日,当天的国内外新闻头条,今天是什么节日等相关内容,在这些有趣的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天长日久,可以掌握搜索和甄别信息的能力,也会养成正确使用网络的习惯,摈弃打开计算机就是游戏的不良嗜好。

又如打字练习,英语连词成句,语文组词造句,成语接龙等都是我们的良好训练内容,每课花不多的时间,在活动中训练指法,化枯燥的练习为有趣的练习,变单一的练习为小组的交流和对抗。水滴石穿,铁柱成针,常规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对于如何将打字练习转化为小组的活动,在后文技术的课堂中还会详细阐述。

3、融教学内容于学科整合中

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时髦的名词,但是通常是其他学科来整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课堂上是否可整合其他学科?又应该如何来整合其他学科?个人认为,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是我们可以整合的对象,这样就可以将相关学科在内容上相互渗透,形式上相互补充,手段上取长补短。

以PPT制作教学为例,我们让学生制作简易的PPT教学课件,即利用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将其简单加工成为学生可以使用的PPT剧本,再经过分组制作,整体拼合,最终做成PPT课件。

若以后学科教师在授课时利用了这个作品(可由信息技术教师向学科教师推荐),可以想象,我们的学生或者说课件制作团队的成员们会是多么的自豪和欣喜若狂。又因为在制作中各自的分工不同,每位学生又会多么翘首期盼自己制作页面的出现,同时对于其他同学制作的页面又会不自觉的在心里进行暗暗的比较。如果能达成这样的目标,我们的学科整合是否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呢?在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自身的价值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同时,又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对于其他学科内容的了解和兴趣。

如果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做到上述三点,学生还会不喜欢我们的课堂,不喜欢我们的课 2 程吗?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上多花功夫,在设计上多思考,在活动上巧安排,这样才能用我们的智慧构建实用、多学科整合的信息技术课堂。

二、技术的课堂

计算机是人类技术的结晶,而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的我们,使用着学校最昂贵教室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我们的技术吗?除了教学内容中有信息技术以外,在教学手段中我们充分运用自己的技术了吗?

平时上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机房,使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授课,大部分教师仅仅使用了广播和文件下发功能,优秀一些的教师会使用到如学生演示、作业提交等功能。但我以为这远远不够,这根本没有发挥我们的技术特长,造成了日常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单调,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和其他学科的授课毫无二样。我们只是把传统的黑板换成了屏幕,把学生的纸笔换成了电脑中的文件和键盘鼠标。那么应该如何来发挥我们的特长,构建具有技术特色的课堂呢?下面就以机房中较为常用的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的使用来谈谈我的想法。

1、联机讨论,构建兴趣的课堂 现在的学生十分喜欢网络聊天,我曾经见过一位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悄悄的安装了一个QQ,整节课就和同班的另一位学生聊了一句话:你也在啊,^_^,但是观其神色很是满足。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运用电子教室软件中的联机讨论功能,就可以轻松的在课堂上构建一个个人数不定的小型讨论组。利用这个类似聊天室的功能,教师可以安排前文所说的成语接龙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练习打字的兴趣,也可以组织类似头脑风暴的小组讨论。除了组内讨论以外,教师还可以随时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去,给予不同的讨论题目或给出一定的评价。

2、电子抢答,构建活跃的课堂

运用电子教室软件中的电子抢答功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相关的知识竞赛。

知识竞赛是按照人们的自尊需要、成就需要而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一种手段。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途径。信息技术实例教学中,可结合课程的实际开展各方面的技能竞赛:中英文录入竞赛、Word排版竞赛、网页制作竞赛、动画制作和影视制作等。把我们的教学内容组织成各种竞赛,可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作品创作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意,培养学生欣赏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灵感,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小学生恨不得举双手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初中生端端正正的举一手回答问题,高中生则选择沉默或者直接在座位上回答问题。这是一个普遍问题,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举手变得越来越困难,而电子举手、抢答则能较为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高,课堂的气氛也因此变得活跃。

3、分组教学,构建分层教学的课堂 信息技术学科的层次性表现在:学生基础水平与学习特质的层次性,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性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采用分班教学或同班异步分层教学等教学法,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但也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时代,因此,我们的学习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分组合作式学习是实现班级学习目标的重要手段,小组中的“小助教”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在此过 3 程中,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的目标,相互之间可以采用讨论、指导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掌握学习内容。

电子教室中的分组教学这一功能,可以将相邻或者不相邻的任意学生分为一组,并设定其角色为指导者,观察者等,可以拥有共享屏幕,传递文件,远程指导等功能。而善加运用这一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发挥一些学有余力学生的能力,可以有效的开展组内的合作指导和成果共享,更可以为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构建分层教学的技术课堂。

4、在线测验,构建当堂训练巩固的课堂

课堂的测试反馈是检查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而电子教室软件中附带的在线测试功能则因其测试反馈的电子化,带来很多方便。

试题特别是选择题的导入简单,可以随时创建一份课堂问卷或测试题发给所有的学生,可以是当堂内容的测试巩固,也可以是征集学生的课堂的反馈意见,还可以作为数据收集的一个方式(如为EXCEL表格收集数据)。而系统可以当堂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并加以分析反馈,了解各个试题的作答情况,可以分析到各个选项的选择率情况。这些即时的电子化信息分析能有效的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方向等。

以上功能在大多数的电子教室软件中都可以轻松的实现,关键在于我们教师灵活、合理的运用。构建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课堂,构建一个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的课堂,会使得信息技术的课堂变得与众不同,充满特色,也一定会使我们的学生信服我们的技术,深深的被我们的课堂所吸引。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我们有着其他学科教师所没有的优势,这也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站在了教育信息化的最前沿。只要我们运用我们的智慧,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巧妙安排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实用,融入学科;只要我们发扬我们的技术,充分挖掘软件潜能,合理运用技术手段,让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让教学手段不断翻新。那么,我们相信我们的课肯定不会成为学生眼中的放松课、休闲课,我们的课也必然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色,焕发出它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

珠海市斗门区第三中等职业学校 林永文 课程整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

北京市丰台区南宫中心小学 马劲琳 浅析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与教学策略

浙江金华一中 姚爱姬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2

一、“三步导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 合理利用好“三步导学”教学模式, 还需遵循好三步导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 下面即以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中“认识国宝大熊猫”为例谈谈三步导学的适用性。这是一节利用网页查找资料的课。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学会掌握并熟练打开IE浏览器, 认识IE浏览器的窗口作用; (2) 使学生学会上网查找关于大熊猫的资料, 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从而更加爱护国宝大熊猫。

(一) 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 刚才老师本想去阅览室找找关于国宝大熊猫的资料。不巧的是关于大熊猫的书籍很少, 阅览室里找不到我需要的资料, 我该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

(二) 民主导学

师:同学们,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要想查找到需要的资料, 就必须去某一个网站上查。大家知道什么是网站吗?

(学生回答)

师:什么是网站呢?网站就是很多人、很多组织把一些信息集中起来放在网络上, 提供给大家访问阅读, 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我们从哪打开网站呢?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的工作区、内容显示区等等都不是很准确, 我们把它叫做“网页显示区”。认识了IE浏览器窗口以后, 我们就要求它帮忙了。我们访问一下“中国科普博览网”, 去那里查查国宝大熊猫的资料。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操作)

(三) 检测导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如何打开IE浏览器, 了解了如何利用网络查找了国宝大熊猫的资料, 对大熊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课后, 在大家控制自己使用网络的时间和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基础上,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上网查资料关注大熊猫, 和你的家人一起更多地了解我们国宝大熊猫。

二、“三步导学”的操作策略

(一) “激情导课”将学生引导到学习的状态中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如何达到激情导课的目的是我们每一个信息老师的一贯追求。在信息课堂上, 我们对学生热情关怀, 主动传递对学生的关爱, 做到师生情感互动, 资源信息互通。实践证明, 只有在教学中善用期待、信任的眼神引领学生深入课堂情境之中。才能抓住有利时机, 设计或选用适当教学方式, 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 从而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

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激情导课环节, 教师具体应作好哪几件事?

(二) “民主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民主导学的真谛, 就在于把教师的教从“为教”转向“为学”, 把学生的“学”从被动转向主动。民主对待学生就是要面向全体, 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你认为民主对待学生的最高标准是什么?

(三) “三步导学”模式的优势

让学生在有层次性的问题解决中不断学习新知, 交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有效激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 (1) 结合教学实际, 说说创设教学情境应当注意什么? (2) 结合教学实际, 说说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哪些? (3) 结合教学实际, 说说“在问题解决中学习”教师应注意什么?

(四) “检测导结”能灵活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

检测导结, 就是一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检测导结的目的是能让学生真切地体会有效学习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个过程还需做好两件事: (1) 这样的检测题必须紧紧围绕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检测题后, 必须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活动单; (2) 教师的指导是必须以学习小组交流形式诊断对错, 并将检测成绩和错题原因反馈报告给老师, 完成信息的反馈, 为生成做好预设。

这时我们就应该思考:你认为, 在检测导结中, 教师应具体做好哪些事?

三、利用“三步导学“模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利用好三步导学模式, 还是有效构建快乐和谐课堂的手段。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个数学函数:y=f (x) 。

x是自变量, y是x的函数, y的值是由x的值决定的。请大家借助这个关系式思考:学习的收获=?

从这个关系式我们不难发现:当学生热爱学习时, 学习的收获等于内思力乘以外行域。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智慧课堂 效率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教学活动自身的特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都对教师洞悉复杂局面、应对复杂挑战的智慧品质和智慧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构建智慧课堂的可行性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智慧课堂的活力。

目前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影响了课堂的活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学热情也备受影响,学与教都缺乏热情和积极性的恶性循环。

智慧课堂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与普中课堂教学相比,它既要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又承载着为学生兴趣发展的重任。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因此,课外有效延伸教学尤为关键。智慧课堂的有效性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生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智慧课堂的教学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开放性、参与性、娱乐性等特点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提高智慧课堂的质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学习环境中,学生应充分利用相应的资料,在他人帮助下,进行意义建构,从而获取知识。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使用就是解决学生在老师、学习资料、课堂三者在时间和空间不能完全统一的有效途径。其创设的开放、平等的良好学习情境,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意义建构。

二、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智慧课堂中的使用途径

(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教师教学资源的分享平台

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师系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个人教学资源库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带动或倒逼着传统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转变。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师管理和分享语文知识的载体。教师可依照教学目标,专注教案写作和课件的开发,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分享教学成果;教师还可以设计制作适合于现代信息技术播放的微视频、微课程等,充实个人知识库。

以笔者所在学校教研组为例,老师们依托学校引进的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在该教学平台的资源库中,分别建立了备课小组为单位的讨论组,小组成员将集体备课的成果:教学计划、教案、课件、试题、教学视频资料等材料分类上传至资源库,实现资料有效共享。

(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形成主动学习的智慧课堂平台

1.教师创建智慧课堂网络课程,学生课后查漏补缺

教师在智慧课堂平台教学空间里组织建立自己任教的课程,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模式将课程发放给学生,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零碎时间,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终端,及时查漏补缺。教师可用闯关模式发放自己设计课程,学生只有完成上一部分课程中的所有任务点之后,后续课程才会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通过统计学生学习所产生的数据,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课程的访问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可视化的统计分析,以帮助学校和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管理评估。

2.引导拓展智慧课堂课后学习,学玩结合提升兴趣

教师在学初的“开学第一课”上,通过自由的学习环节,向学生介绍近期流行的有益于学习的APP终端,学生使用智能手机软件市场进行下载学习。学生可根据自己需要进行下载、学习,既增加了知识,又娱乐身心,同时提高了课堂的兴趣。

3.构建学生学习共同体,形成社交化学习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拥有方便、快捷、互通等个性特征,为中小生学习建立网络社区、构建学习共同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建立班级群、年级群,也可以建立各种学习交流的社区。这些社区构成了语文学习的各种共同体,构建出个性化的网络群落,而这些社区的建立发展,为彰显学生个性提供了平台,直接促进了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推动了学习良好的氛围的形成。

(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慧课堂互动平台,相互评价促进交流

教师利用家长会等场合,鼓励学生家长下载相关平台APP,该平台可支持各种移动终端,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智慧课堂上的内容,学生安装后可以方便地查看自己正在学习的课程,观看在线图书、视频等。教师利用该平台发布班级通知、作业通知、在线作业等,学生点击相关APP即可及时获悉学校的公告、通知、课程表、所获成绩等,还可完成线上作业,对老师发布状态进行评论等。家长利用该平台可实时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思想动态,作业完成情况等,也可与老师实时私信、阐述观点,实现对孩子的全方位关注。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终端是当代学生主要的沟通交流平台,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的新的重要实践平台。在互联网盛形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辅助教学实现了教师间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学生碎片时间有效的利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诚然,我们也应看到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市场”检验,相信在我们不断的摸索下,教学模式定会有繁花盛开之日。

参考文献:

[1]王飞.从浅阅读到瞥阅读——新媒体语境下阅读方式嬗变及解读[J].编辑之友,2014,(1)

[2]邓新民.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及其特点[J].探索,2006,(2)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4

从定义上来看,智慧城市是指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可见,智慧城市建设,是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的。

在2015年里,智慧城市建设规模与速度都将增大,那么信息技术的更新与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电子支付、云计算、4g网络……在2015年“两会”上,构建智慧城市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各地代表委员围绕生活服务、城市管理、现代农业等主题,为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

例如,全国政协委员杨超就表示,发展智慧城市应加大财政投入。杨超指出,智慧城市的投入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分担,同时要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智慧城市的配套政策也应当进一步完善。

两会关注智慧城市建设,可见其市场确实值得期待。

智慧城市建设范围扩至中小城镇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其中,京、冀、沪等十余个省市更是制定了省级总体规划。2014年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也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不要以为智慧城市只能实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事实上智慧城市建设范围已经扩至中小城镇。据悉,在“智慧城市”已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战略选择的大背景下,无锡阳山、昆山张浦、佛山乐从等地均先后开展了“智慧城镇”、“智慧乡镇”建设,作为连接城乡纽带、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支点,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城镇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

中国城镇化率达53.7%,高于中小城市及其辐射影响区域近18个百分点,中小城市的城镇化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现阶段的新型城镇化,除了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更要着力于中小城市,特别是中心镇、县城等小城镇的发展,它们拥有富足的自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强大的农村转移人口承载力。因此,中小城镇的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石,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以及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都将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机遇。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工信部将着重扶持七大产业,其中就包括互联网产业领域。例如推出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以作为去年宽带中国行动的延续。另外,在全国范围内,还将推进三网融合,做好双向进入业务许可的受理审批。信息消费提升,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的智慧化城市发展,核心是在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传感技术,这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第二个方面是大数据的发展,用以解决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核心——信息孤岛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云计算,会带来智慧城市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发展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内容。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5

第八小学

张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它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更走进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中。

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学生年龄小,注意力较难集中,好不容易安静下来了,又坚持不了多久。因此图画、动画、声频、视频等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给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了生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是不是信息技术运用得越多越好,不是的。自始至终,它都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怎样巧用信息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优化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明确目标,精心设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度”。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必须是所选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这节课的整个教学目标系统。

备课时,教师要以课标为准绳,以教材为本,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出发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能不切合教学实际,滥用,乱用信息技术手段。

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信息技术只是多种教学手段的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学中,黑板、粉笔、实物、纸质的挂图和图片等传统教学手段和工具,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拼音教学时,在每节课的拼音学习中,老师随时都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当教完声母时,为了达到让学生巩固声母知识,我就在黑板上写上十几个“l”,让学生变魔术。于是十个学生纷纷上台给”l”添笔画,一会儿,学生就变出了 “b、p、d、t、f、l、r、m、n、k、h ”。变完之后,小魔术家还要大声带着其他同学读,要读得对,读得错了,其他同学会不同意的,会纠正的。这样动手又动脑,操作快捷灵活的游戏可以进行第二轮、第三轮。就这样,同学们的情绪高涨,参与面积大,学生能很快地记住容易混淆的声母的音和形。如果是采用信息技术,在课前做课件,费时费力,在课堂练习时,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可以上台操作,参与面小;如果让较多的同学参加,势必浪费课堂上很多时间,效率不高。

所以,课前明确目标,对在课堂中什么地方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什么地方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 什么时候用,应播放多长的时间,教师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周密的筹划。这样才能把握使用信息技术的度,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的作用,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让语文课堂得到优化。

二、实施目标 熟练操作,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实”

设计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后,接下来就要想信息手段的实施了。信息技术手段再完美,也要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实事求是,遵循小学生年龄小,见识少,是凭借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些特点,熟练操作电脑,适时地把音与像、动与静、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适时向学生提供多种感知材料,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等传统教学方法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突破。才能发挥其得天独后的优势,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实”,以达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我在教学<<北京>>一课时,考虑到大部分学生对北京了解不多,又要让学生把这篇课文学懂,让学生真正了解北京。我就利用信息技术。

在课前,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上网查找了北京的相关资料。,我一遍又一遍的揣摩:学生会在哪里遇到问题,该在哪里适时放录像片或有关文字说明的幻灯片?如果在操作电脑失误时,又该如何进行补救„„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忙乱操作电脑而耽误时间。

在上课时,我根据学情适时地熟练地播放北京图片。学生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使课堂达到完美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还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避免传统教学中所造成的有些学生“喝不掉”,有些学生 “不解渴”的现象,使智力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情况得到调节,有效把握,真正优化课堂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我经常播放生字课件让学生学习生字。在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集体学习几遍,然后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把还没有掌握的学生找出来,再让他们跟着计算机重读几遍,这样使学得慢的学生也能较好地掌握新知识。又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册语文的丁丁冬冬学识字中,学生在画有菜摊点和水果摊点的插图中学习认字。很多学生很快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还有一些学生还说出了文中没有的蔬菜和水果。就在这时,我顺势说:我们去菜市场逛逛吧,认识更多蔬菜和水果,好不好?”学生高兴得说:好耶!”说完我就快速点击预先做好的课件。瞬间,一个热闹的配有文字说明的菜市场呈现在学生面前,很多学生在这个繁荣的菜市场里快乐地认识了课本以外的许多生字,都开心得笑了。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情熟练灵活操作,让信息技术手段真正融入到教学实施中,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有效性,让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有“实”。

三.检测目标,反馈信息,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检验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中有效程度,要看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中使用效果的好坏。所用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没有达到预设的辅助教学的最佳效果。课堂中哪些地方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得好,好在哪里,如果改用其他教学手段效果会怎样呢?哪些地方运用得不到位,为什么呢?该如何改进呢?分析、总结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的得和失,写好教后感,做好总结,为以后在课堂中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积累经验。这样,随着时间推移,才能真正熟练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让它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上的综合优势更好显现,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其功能是辅助教学,使用它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根据实际需要,精心设计课件,熟练操作信息技术,让它的运用有“度”,有“实”有“质”,真正优化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6

怀来县沙城第三中学 王春梅

新课程理念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以科学研究的态度广泛积累教学素材,刻苦钻研教学内容,全面了解教学对象,周密安排教学步骤,认真探讨教法和学法,只有精心地做好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上好每一堂课。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在Excell中制作图表”的讲授新课与归纳总结”课程的学习,谈谈如何让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更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标准

一、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

由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

(二)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

(三)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

(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

(五)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建构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

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所改革、有所创新。

(一)整合教学目标

普通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渗透、有机联系的维度。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我在“在Excell中制作图表”教学案例中,通过教学活动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还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同时也培养学生合法利用信息以及关注家乡发展与建设的意识。

(二)分析教学对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迫切需要教师随之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另外,要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设计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

构建学习任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原则:(1)要具有可操作性;(2)要涵盖教学目标所定义的知识点;(3)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4)要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在“风光顺义―有效获取信息”这个教学案例中,我设计通过获取顺义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来制作展示顺义风光的电子作品,让学生既学习到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又了解了顺义旅游业的发展和建设情况。

(五)组建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分为两类,其一是数字化资源,如教学软件、专业资源网站等;其二是非数字化资源,如图书、报刊、录像等。

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

(六)创设学习情景

学习情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同时支撑物的表征、视觉本质又促进了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协作学习,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七)制定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从整体上来讲,学习策略分为三类:(1)主动性策略;(2)协作式策略;(3)情景性策略。

学习策略要在充分考虑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制定。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运用分组教学,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情景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的学习策略。

(八)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影响学习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发扬学生学习方式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劣势和不足。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等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网络资源的学习(Web quest)、发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协作学习法、讲授法等。

(九)构建互动课堂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十)开展教学评价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为了做好教学评价,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学习档案袋”将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记录到档案袋中,如:学生发言情况、学生协作学习情况、作品评价情况、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7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在以往教学模式下, 教师总是高高在上讲解语文知识, 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大多数学生难于进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实践证明, 这样的教学模式, 既不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还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学习素材, 确保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丰富的教学资源, 有助于教师找寻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既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生动展现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主要阵地,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非常有限, 而语文知识较为枯燥, 因此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不高。当代一线教师, 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 播放音乐以及小游戏软件等开展教学活动, 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吸引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3. 改变单一教学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往的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和导演, 学生只能够被动的听、写、记。这样的教学模式,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时,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语文的要求进行有效拓展, 使学生由配角变为主角, 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

4. 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 从某种程度来讲, 教师在课堂上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时间匮乏。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课堂上流出时间进行沟通交流, 掌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1. 认清现代信息技术是为语文课堂提供服务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 大多数教师已经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并不能够准确把握, 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甚至会适得其反。新课改指出,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必须要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心理需求, 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 才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日常的教学中, 大多数教师认为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越多越好, 导致了课堂教学氛围愉悦和谐, 而学生整堂课下来根本没有掌握知识, 更不可能很好的完成课堂的学习任务。所以, 教师必须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的重难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2. 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情境。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较, 它较为枯燥乏味, 知识点杂乱, 这就是限制小学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整个语文教学课堂充满生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更是教师施教的重要场所,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使学生在有效的单位时间内学习更多语文知识,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整个学习成为良性循环, 还能够调动教师的施教热情, 从而投入更多的精力, 使课堂教学更为精妙。

3. 创新和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 要认真做好评价这项工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 确保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得到发挥, 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后, 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客观、科学的评价, 多采用鼓励性、表扬性的语言,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增强学生客服困难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还要正视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 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 使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发展。

三、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给予现代信息技术正确的认识, 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做好引导者, 使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代的教师, 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掌握好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摘要: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 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 且巧妙的运用信息技术, 不仅能够有效地构建各种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还能够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探究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小学语文

参考文献

[1]赵海信.整合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 (中) [C].2014.

[2]赖颜.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J].教育导刊, 2012, (12) .

[3]张虹.本色语文、本色课堂的艺术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合理定位[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6, (10) .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8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而多媒体的介入,叫以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数学课堂灵动起来。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从“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努力,并积累了如下一些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愉快、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而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例如认识小数前,我让学生看一段前苏联“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坠毁事件的录像,当宇航员科马洛夫对女儿,也仿佛是对全国的小朋友说:“……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是因为地面检查时,忽视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作对一个小数点疏忽的悲剧……”学生们对此发出了自己的感慨:一个不起眼的小数点,毁了宇宙飞船,牺牲了几名宇航员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可见,小数点多么重要,从而萌发了重视小数点、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二、直观形象,促进理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已经成了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直观、形象的特点,为学生架起了思维磨擦与碰撞的桥梁。

例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例2: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几只?大部分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还是有些许困难的,不知从哪里开始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思考。利用多媒体显示思考过程:每只船上画5个圆圈代表5个人,假设10只船全是大船。可以坐10×5=50(人)。让学生把50人与全班42人进行比较,多出8人。于是从一只船上去掉2人,把这只大船换成小船;又从另一只船上去掉2人,也变成小船……照这样替换4次,6只人船和4只小船一共乘42人,和全班人数相同,得到了问题的答案。

这种直观、形象的演示方法对于学生进行这类比较抽象的问题的解答,有着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三、化静为动,帮助探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感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可以通过屏幕,详细展示了把正方体纸盒展开的步骤,用红线标出每步剪开的棱,最后还把剪开后的纸盒摊平这一过程。引导学生首次经历立体到展开图的转化过程,从中明白展开图是平面图形,清楚地看到展开图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使学生加强对展开图的认识,即对正方体特征的认识,思辨发展空间观念。

这样既节省了教师操作示范的时间,同时又让每一位学生看得清清楚楚,更加深刻理解正方体展开图既有多样性,又有规律性。

四、打破时空,增强开放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为学生提供生动、具体的视觉形象,从而填补小学生表象贫乏的空缺,使他们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思维能力。如六年级上册第34页L有这样一道题:把一个六面都涂上颜色的正方体木块,切成64块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问: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块?

我借助多媒体进行了演示: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木块就是处在八个顶点上的小正方体,用颜色进行闪烁并分离。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处于十二条棱上去除顶点后的小正方体,同样用颜色闪烁并分离;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是在每个面中间的那部分。这时,还能清楚地看出没涂到颜色的是中间部分,共有2×2×2=8块,从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所展示的过程,得出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9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文/谢林青

摘 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不断突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就如何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期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中更好、更快地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并在大大提高语文效率的同时,也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自主学习;高效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改变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育手法,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感染力,继而大大地提高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一、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轻松地进入语文学习当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让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过程中来。

例如,在学习施耐庵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由于本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刻画把握人物性格,并初步形成表现能力。若是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单一地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很难在脑子里形成一个林冲的形象。并且,再加上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水浒传》的片段,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快乐地进入正文的学习中,并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林冲的形象,认识林冲的个性,进而为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广大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知识经济的`信息化、网络化,学生的视野也越来越宽阔。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得到更大空间的发展。但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切行为都是听从教师指挥的,自学意识较弱。因此,在前期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使学生不断找到自主探究的乐趣,进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例如,在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讲授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资料收集的作业:①了解什么是骈文;②本文的写作背景;③作者王勃的有关资料;④滕王阁的一些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手找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这样既能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借助多媒体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每位教师除了要有基本的教学能力之外,还要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创造和谐的语文课堂环境,使学生轻松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文本的重点难点内容一直是教师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的。并且,教师经常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最终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所以,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轻松突破教材重难点。

例如,在学习《中国建筑的特征》时,由于该文章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为了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并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和形象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各式各样的建筑物。让学生在一张张图片的展示中更好地理解中国建筑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明确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在这样的展示中,学生很容易就能突破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为教师要明确事物的两面性,教师要正确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不要成为“点击手”,也不要让信息技术主宰课堂。所以,教师要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功能,让学生真正在语文课堂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进而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巫丽珍。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06)。

[2]杨淑蓉。运用多媒体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J]。时代教育,2012(24)。

用智慧和技术构建信息技术新课堂 篇10

恩施市白杨坪初级中学何本凤

作者简介:长期从教于初中语文,参加学校近年的语文教学研究,有优质课、教研论文分获省州市奖。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最佳教学情景 优化教学手段 优化认知过程 实现主体渐变 加大教学容量

内容提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最佳教学情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手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生主体渐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二十一世纪人类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这对传统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日新月异的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挑战,我们的语文教学由于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在有的地方却是死水微澜: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处于“一本教材一支笔,一根教鞭一张嘴”的传统现状,课堂教法陈旧,以“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知识面狭窄,无法满足学生在信息时代对语文知识的渴求;学生学习语文只能面对一本教材,在课堂上听着老师滔滔的讲解,学生不知所云,或是顾左右而言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无法表现出来。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现状使本来鲜活生动的语文课堂失去原有的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变得沉闷枯燥,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造成语文课堂效率的低下,更谈不上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基于上述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和我们学校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我谈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电化教学体会。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最佳教学情景: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创设最佳的教学情景。众所周知,多媒体可集声音、图像和动态画面于一体,达到创设情景,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效果,更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创设教学情景上,一可以用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在教学的一开始就能吸引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设出与教材相适应的情景气氛,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激发起求知欲望。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二是运用在课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国度的不同等等原因,教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很难让学生在很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出多媒体课件,可以创设甚至再现当年的情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氛围里,尽快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突破课文教学的难点。三是可用在课终,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一篇好的文章讲“凤头豹尾”,同样一节好课,老师也要善于在课堂结束时,把结尾推向高潮。在课堂的结尾处,运用自制的电脑课件,或欣赏优美的画面,或一首催人奋进的歌曲,或朗诵一首声情并茂的诗歌等,用到好处,都可以收到曲终奏雅,回味幽长的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教《回延安》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了贺敬之是如何在延安由一位小战士成长为大诗人的,接着放映了延安人民抗日的生动场面和充满人情味的延河。借助多媒体手段的烘托和渲染,激发了学生对革命圣地的向往之情,也唤起学生对课文美好境界的向往之情和学习兴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一旦和教师的指导珠联壁合,信息技术手段所展示的生动,具体的信息资料一旦与

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认识相契合,便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感悟其中的美。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能很好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学手段的单调和呆板,仅凭过去用惯了的“一支粉笔一张嘴”,极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淡化甚至厌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制作一些精美的动画,把它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更灵活地选择先进的教学方法,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法转化成图、形、像、音、影、文字相结合的多媒体动态形式和立体式的教学,使课堂教学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教育传播手段的现代化、传播信息的多样化和传播过程的自动化。在课件辅助教学中,鲜艳生动的图形,声像一体、动静结合的画面、界面可亲的学习屏幕,都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唤起其高涨的学习情绪,诱导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积极参于教师的组织的教学活动。如:教朱自清的《春》首先放上一曲《春之声》让教室里一开始就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艳阳高照,绿草如茵,花红柳绿,蝶飞蜂舞,鸟语花香,牧童弄笛,人们欢笑的的画面,然后播放配乐朗诵,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教师朗诵: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中,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到课文充满激情,意蕴深刻的美。此时此刻,文学语言无可比拟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以及给人形象逼真的美感,一下子被学生感受到了,学生也自然体味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

现代心理学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具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知需要,而这种认知需要往往是由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在传统的教学中,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符合初中生的认知需要,由于这种辅助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换方式,抓住认知时机,运用适时、适度,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讲授科技性说明文,如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事物特点,从结构到功能、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观、更逼真,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对学生来说,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就会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时,我用多媒体手段绘制了村中人“咸来问讯”的画面。画上围着渔问话的有壮汉、孩子等,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人围着渔人问了些什么话.有一话学生这样描述:有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走到渔人面前问道:“如今外面世道如何?人们过得好不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握着渔人的手问:“你们那儿的壮汉除了种田还干些什么?”,简短的一句“咸来问讯”,借助画面,通过想象,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而且使学生的想象力、分析办、创造力也得以锻炼和提高。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学生主体渐变: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授过程中的主体,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要求我们为之服务,提供有效帮助、鼓励与支持,使两个主体在转化过程中,教师的主体作用逐渐隐蔽,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增强,最后达到由依赖教师到自己独立学习,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一主体的变化,就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做语文学习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制的教学课件,可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

用的体现。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景,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种教法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越得多,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中的主动化。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受着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一面讲课,一面板书,很难最大容量地把要讲的知识在四十五分钟内充分表现出来。只有一块黑板,而黑板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顾去讲,不去板书,对初中生,特别是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容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取舍,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的积淀。因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语文,打好语文基础,要建立在广取博览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国际互联网接入课堂,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可以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也可以同李白一道去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45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如教《故乡》一文时,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变化,把握作品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我设计复合投影片.先演示少年闰土的投影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其形象特点,又演示中年闰土的投影片,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其形象物点,看前后都有什么变化,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并很快概括出人物变化的原因.这样用直观画面突破抽象文字下包含的内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上一篇:关于安防工程设计施工登记备案申请报告下一篇:寿张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