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2024-05-28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精选12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手段与保证,而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是信息技术课程实施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纵观许多信息技术课,信息老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远不如技术能力。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需要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为此,我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入了“代币制”的方法对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管理,改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秩序和教学效率,弥补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上的不足。

二、概念及优点

“代币制”即标记奖酬法,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的行为治疗方法。其优点在于可持续性强化,使用方便,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课堂学习中只要学生出现预期行为,强化即可实现;代币换取不同实物能满足受奖者的不同喜好,比固定实物本身更能影响大范围学生意愿,激活学生的兴趣;若过程中出现不良行为还可回扣代币,达到双重强化的结果。

三、应用过程

1.准备阶段。(1)行为规则的制定。通过讨论与交谈,师生共同制定出课堂行为规则,并分为课前课、课中与课后三个时间段执行,课前重点抓排队,课中重点强化听讲、发言、操作、纪律情况,课后重点检查卫生与物品摆放。每一条规则都有详细要求,每条规则都是行为的细化,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良好行为目标有了请晰的认识。(2)确定代币中介物品的选择相当广泛,如玩具、食物、文具、游戏时间等所有可以累积的物品都可以。在本次研究中,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确定的代币为积分,方便利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3)制定目标行为与代币的比值行为难易程度与代币数量成正比关系,如:排队整队、进入教室、开机等容易做到比值为1分;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课中行为持续时间长,完成保存作业等难一些,比值为2分或3分。(4)制定逆向(后援)强化物与代币的比值,如:26分可以兑换一颗糖果或橡皮;28分可以兑换一张30分钟自由使用电脑的上网卡;55分可以兑换一张免作业卡;90分在家长的帮助下满足一个愿望;120积分可以张贴光荣榜。(5)确定代币与逆向强化物交换的时与地。—个月为一个实验周期,每个周期为四节信息课,本实验的交换时间为第四次信息课的最后十分钟或者晚饭学时间,地点为机房。

2.实施阶段。(1)告知学生管理方案,让学生在了解具体的实施办法的同时也对该制度充满希望,树立为获得逆向强化物而努力的信心。(2)张贴行为规则、兑换表,时时提醒和鼓励学生。(3)制定观察量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堂观察:一是课前的排队和准备,二是课中的听讲、发言、操作、保存、纪律等,三是课后的物品整理与卫生情况。另外,我还专门制作了领队记录表和组长记录表。(4)观察与记录。在具体管理中,领队记录课前表现,教师主要观察课中表现,由组长负责记录,课后也由组长管理,每个组5个人。利用组长和领队辅助观察与记录,可以节省老师管理时间,提高管理的效率。(5)奖品兑换与发放每四次课为一个周期,在第四次课的最后十分种,会举行一个隆重的“奖品与兑换与发放”仪式,对于积分最高的前几位同学,还会给予上台拍照留念,发送到班级群。最主要是对这个周期中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指明下个周期要改进的地方。要是时间来不及,会在课外活动时间兑换与发放奖品。

四、“代币制”的成效

1.改变了学生行为。代币制的实施很好的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些原本对信息技术课没有兴趣的学生也逐步建立了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而且一些平时在课堂活动中干扰行为多的学生也有了出色的表现。通过一个学年的试验,一定程度上消除代币也为学生们渐渐接受,并且在正式取消代币制后,学生们扔然自觉地参与各项课堂活动,最终达到使学生从外部强化转变为自我强化。

2.提高课堂管理效率。代币制作为一种改变课堂行为的方法,不能用固定的步骤来适应不同的课堂管理状况。一般课堂教学中只有一名教师进行教学和管理,而代币制实施则需要对整个班级学生的行为做观察和记录,以及及时发放代币,确定代币兑换的原则、时间和地点等等工作需要大量人员参与。笔者让部份学生参与代币制管理,不仅降低了教师的工作量,对学生自身也是很好的锻炼与提高,提高了课堂管理效率。

3.转变了改变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手段实施代币制后,课堂教学中明显减少了老师的强制行为,明确制止手段相对要少的多,更多的是提醒行为,刚性逐渐转化为柔性,教师对课堂控制手段的转变也改变了师生的关系,不再是一触即发的紧张关系,而是较为亲密融洽的关系。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代币制的实行,对学生行为达到一定的强化效果,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如:进退秩序、自主合作、注意倾听、规范操作、不上网游戏等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参与信息技术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但是代币制的应用不应该一成不变,要灵活适应不同的信息班课堂状况,还要把学生对代币奖励的兴趣进一步转化到参与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内部动机。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实际,阐述了代币制在小学信息技术管理的实施过程、取得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代币制,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2

……翻转课堂初步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教学视频)

2.实践(拓展延伸)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小组讨论交流、制作、评价、展示)。【教学流程设计】

一、课前观看PowerPoint视频光盘

1、结合情境,引出新知

学生观看PowerPoint视频光盘,了解和掌握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方法,让学生发现和归纳总结操作方法与操作技巧(可以通过网络、QQ群、email、展台)。

2、完成课前作业

A: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的操作步骤? B:声音的播放控制?

C:拓展延伸,初步设计图文并茂的配乐古诗幻灯片。D:提出一个问题。你感兴趣或者在学习、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课中交流、讨论完成作业

1、完成课中作业(小组交流)总结操作步骤和技巧。

2、出示测试题,检验成果。

3、汇总提出的问题,选择你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针对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

4、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5、展示作品,小组评价,总结优缺点

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有效课堂 篇3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重视兴趣培养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小学生的最主要特点是好奇、好动,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在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计算机课是件非常困难的事,学生键盘上的大字字母不认识,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把有趣味性的内容、图形制作成动画课件、配上音乐、设计新颖的导课,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效果显著。如讲授“几个重要键的作用”一节时,先提出:空格键、回车键有什么特征?然后再通过和学生谈话,让学生抓住空格键键面上没有任何字符的特点,记住按下空格键,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产生一个空格,其作用主要是用来输入空格。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把关者、指导者、策划者,他只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他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了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4、组织各类竞赛,发展学习兴趣

按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绘画、电脑小报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主导作用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给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教师演示法

教师正确、熟练和优美的示范可给学生建立正确完整的直观形象,也是学生模仿的范例。在演示时我严格遵循操作规则,做到准确、熟练、快慢适当,媒体的摆放、身体的位置等都要便于学生观察。还要把握好演示的时机和一些现象重复出现的次数,以利于学生对所看到的现象进行思考。演示的安排和控制得当,可以构成问题情境,便于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和概括。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学生水平的高低和不同教学阶段的任务,我分别采用完整示范、分解示范、慢速示范、重点示范和正误对比示范等演示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2、模拟训练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非理论性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探究和合作,更要求学生亲身体验,具体操作,反复练习。因此,加强学生的动手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实际应用。我在教学“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演示法”、“展示法”外,还利用模拟训练法对学生进网络操作的实际演练,例如,我在教学“如何浏览网页”和“WWW”时,利用网络中已安装的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上网浏览网页,学习网上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等。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网络知识又为学校节约了资金,还控制了学生,避免学生陷入无限的网海之中,为学生今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为他们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

3、成果展示法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向学生展示部分以前学生的优秀作品,告诉他们这些是学生作品并且获过奖,以引起学生的向往,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也是一种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别人的成功中体验到即将成功的感觉,从而激发并维持其自身的学习兴趣和成就动机。当然不能向学生展示太完美的作品,否则学生会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反而不易提高其动机水平,影响学习效率。在这节课即将结束时,再次进行同学作品展示。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学生们将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

探究小学信息技术“翻转课堂” 篇4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是否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呢?带着这样的疑问, 笔者开始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翻转”实践。

一、课例

江苏技术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中的《申请电子邮箱》一课, 笔者尝试采用了“翻转课堂”的方式。

1.课前

制作好“申请电子邮箱”的教学视频;布置任务:让学生根据视频的讲述步骤, 完成“电子邮箱”账号的申请, 并记录账号和密码。

2.课堂

第一步:首先, 让学生运用记录下的账号和密码, 登录到自己的邮箱, 体验成功的喜悦。其次, 开始分组合作学习:包括分组讨论和汇报总结;在“分组讨论”中, 让学生就自己在申请邮箱过程中出现的疑惑进行组内讨论, 同组成员可以给出相应的实践型答案, 如果组内无法解决, 可以举手示意, 让教师加入到组内进行讨论, 为其解惑。最后, 在“汇报总结”时, 学生将“申请电子邮箱”的注意事项和步骤一一汇报: (1) 注册时, 带*的项目是必须填写的; (2) 最好记住注册时填写的用户名、密码、密码提示问题和密码提示答案, 一旦遗忘了密码, 就可以通过注册时输入的密码提示问题和答案找回密码; (3) 进入电子邮箱后, 可通过“设置”菜单来修改自己的真实姓名、昵称等信息。

第二步:教师出示任务单, 让学生根据任务单有针对性地完成任务。任务如下: (1) 运用自己的邮箱给同组的成员发一封邮件; (2) 邮件除了可以发送文字信息外, 可以发送图片、音乐吗?

由于课前学生进行了自主学习, 已经对本节课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有了掌握, 故能较快地完成任务, 巩固知识点, 达到对知识拓展的目的, 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课后

教师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反思和总结,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进一步思考, 达到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思考题:某个邮箱地址是jsnjhmj@sina.com, 请同学们思考用户名、邮件服务器名分别是什么。从作业的完成度来看, 学生能运用已经申请好的邮箱, 将作业发送到教师的邮箱, 并且指明“@之前的是用户名, @之后的是邮件服务器名”。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 同时, 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真正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手段, 运用到了生活与学习中。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优势

通过课堂的实践, 笔者充分感受到“翻转课堂”真正地将学生提升为课堂的主体, 无论对于课堂内的教学还是课堂外的应用, 都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1) “翻转课堂”由于提供了课前教师准备的大量文字和视频素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反复观看并且记录下重点, 避开了传统课堂中教师面对四五十名学生造成的无法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情况。避免在课堂中出现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掌握很快, 接受能力差的学生无从下手的局面。面对教师准备的大量资料与视频, “翻转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平等起跑线”的平台。

(2) “翻转课堂”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由于“知识传授”阶段是在课堂以外完成的, 学生通过“微视频”的自主观看与学习, 在课堂外完成对知识的构建, 并自觉地分配学习进度, 进行重难点的把握, 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促进是毋庸置疑的。

(3) “翻转课堂”更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成为了“知识内化”的阶段,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 对微视频中自己疑惑的部分提出问题与见解, 与同组成员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解答自己的疑惑, 同时, 做到与同伴分享知识, 让知识的掌握转变为细节化、全面化, 全面提升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做到知识深层次的挖掘与巩固。课堂上教师的讲授知识为主体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而且提升了学生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 “翻转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模式的课堂教师需要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 包括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问题预设、幻灯片的制作、任务单的制作、知识的反馈预设等。但是“翻转课堂”的出现, 由于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作了颠覆, 故教师需要在课堂外搜集大量的素材信息, 制作与知识点相关的微视频, 将45分钟的教学内容精炼为十几分钟的教学精华。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 合作互助”的学习环境。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设计、引导并管理讨论的过程, 真正让学生的学习经历“掌握——巩固——深化”的过程。

三、“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局限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 要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中是存在其局限性的。

(1) 小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 更能接受的是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演练为主的模式, 他们不善于分组合作, 在语言的组织和交流方面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故教师需要更精心地设计课前的微视频, 积极主动地构建学生的学习知识体系, 运用激励机制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的尝试与演练, 让学生积极地走进“翻转课堂”, 为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2) “翻转课堂”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适用于“任务驱动型”课堂, 在此类课堂上, 通过某个知识点的视频讲解和课堂任务单的出示, 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而相对于“知识型”偏重的内容 (例如:计算机病毒, 信息与信息技术等) , 传统课堂则会彰显其独特的魅力。

(3) “翻转课堂”的“知识内化”阶段强调的就是师生互动, 而目前班级教学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量有四十名左右, 在师生互动的时候极容易造成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个学生, 如果采用“小班化”教学, “翻转课堂”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四、结束语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 必将走进信息技术课堂, 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 为了迎接课堂模式的转变, 要积极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提高自己的知识构建的能力, 运用“翻转课堂”的优势, 从本质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现“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崭新一页。

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视频,自主学习,小学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Z].2013.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评价浅谈 篇5

常州市平冈小学 王 洁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学科,它着重于对小学生进行初步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而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留有课后作业或经常出卷考查,这便决定了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应多方位考虑,使课堂评价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一、改变思路,评价要多方位考虑

从我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的课堂评价状况看,只是机械地理解了新课程的评价要求,只学会了新课程评价观的“形”,而没有领会其“神”。在这样的课堂评价中,我常思考:教师到底要给予学生的是什么,而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在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做出了一点努力,但只是关心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案能否按计划完成,而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进行的,而大部分问题是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机械性问题。有时也会受到某些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出现评价泛滥,这使教师的课堂评价很难真正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造成课堂评价的无效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研究表明,有益的课堂评价给学生提供了精确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反馈。这种反馈包括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这种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改进他们的学习,自主的使用评价信息来设计他们的学习,让他们知道,如何学习会更好,或者该给自己定下怎样的学习目标。然而,我以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来表示对学生表现的不赞同或者赞同,很少出现具体的描述性评价语言。这种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实上,这种评价反馈还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培养。

二、细化分类,使评价更有目的性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模式是大量采取以上机实践操作的方式开始,再结合理论和实际,边教边练的方法为主。所以在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通过几年实践,我总结出应围绕学生的回答语言、学生的练习操作以及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等三方面进行。

1.对学生语言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但又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有效的评价。如当学生正确地回答了问题时,得到的便是一些简单评价语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则经常会被教师打断,最后索性由教师来回答了正确的答案。这样做看似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来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们能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角度出发,正确评价学生回答的语言,或许能让他们受益匪浅。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有明显的错误时,遇到这种情况,我是这样做的:我告诉他:“你可能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请再思考一下,听一听别人的答案。”这样,学生就会明白他的回答是错误的,但不至于失去再次回答问题的勇气。

又如当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但语言支离破碎、表达不清的时候,我不急着帮他解释,或者请其他学生补充。有时这样处理:“你刚才说得不错,再试一试,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说一遍,让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这样,既能让这个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训练,也可以让下一个学生的回答更规范。我认为,对学生语言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功能:一是诊断,二是激励。通过评价,教师一方面应当让学生能获取回答正确与否的有关信息以及相应提示,学生根据这一信息调整自己的认识,使正确的认识得以强化,错误的认识得以修正,最后使认识得以完善。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有意识的为学生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台阶”,既让他能带着微笑“坐下去”,又能让他满怀信心再次“站起来”。

2.对学生操作的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堂评价中,针对学生的操作评价比较多,特别是针对学生的示范性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常常起到引导性作用。

例如在Word教学《插入图片》一课中的片段:

活动要求:教师先让学生看书,自学如何在Word文档中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教师提问:2分钟后,教师请了一位学生演示操作。

学生演示: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指定位置,将图片插入了文档。教师评价:“你做得非常好,刚才看书一定非常认真!”“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一下,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完整的操作过程„„”

以上课堂环节,在信息技术课中非常常见。从教师对学生操作的评价来看,该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的鼓励评价。但我认为,教师在此过程中还缺少对学生操作的引导。既然让学生演示操作,目的是通过一个学生的演示,对全体学生起到教学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如何操作,而并非只看这个演示的学生做得好与不好。所以我认为,可以在学生演示操作时,教师适当地给予提醒:“请你把每一个操作步骤告诉大家,做得慢一点,让大家看清楚。”然后再给予鼓励:“某某同学的演示已经有点小老师的风范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这样做可以让学生示范操作更有效的帮助教学,而不是成为课堂中的“摆设”。

3.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很多课程都是围绕某个软件开展教学,而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评价学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评价一幅作品的好与不好?什么程度属于好?什么程度又属于不好?每个人的标准是不同的。笔者认为,评价学生作品应该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入手,重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特长。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性,不要用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我们可以把评价的重心放在软件的使用程度上,或从美学的角度给予少许的建议,点到为止。

三、针对实际,让课堂评价更有效 如何真正把握新课程评价的精髓,发挥课堂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引导学生求知和大胆探索。评价不仅要关注共性,更要关注个性;不仅要关注学业成就,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达到《纲要》所要求的评价境界:带动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1.层次化评价,让每一个孩子对学习都有目标

由于家庭电脑的普及等原因,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长短的区别很大,学生在计算机操作能力方面的层次化是比较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对所有学生同一对待,就会产生一部分学生对电脑有一种距离感,而一部分学生却是做完了没事干,自我感觉良好,缺少更进一步探究的动力。想让不同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我想到了层次化的评价,让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提高。或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在评价内容上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此激发每位学生都去积极思考,各自进步。

例如在五年级LOGO教学《定义过程》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环节,如下:

【练习比赛】男女生对抗赛:完成书P36-37探究园(1)(2)中三个图形之一,按图形完成情况,多的一方得分。

要求:(15分)

(20分)

(25分)

请按照以下的步骤先对图形进行分析:

1.分析这个图是由那个简单图形组成的

2.分析小海龟的位置变化,用笔描一描小海龟的行动路径 3.确定小海龟的旋转方向、角度以及行动位置

通过这样的练习设计,学生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练习,并对自身的学习有更直观的评价。

2.多元性评价,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课堂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而我们当前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此外,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

例如,课堂中教师展示一位学生的画图作品,让该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说:“我画得不错,但是颜色好像不太合适。”“那能改进一下吗?”老师说。学生当场就开始修改自己的作品,并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实践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刍议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篇6

一、理论联系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0~15分钟讲理论,剩下的时间让学生上机。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考,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已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在回答学生上机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巧妙地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回答问题的经验是:首先要注意聆听,其次是注意观察学生的屏幕和操作,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出不同的反应。有些问题需要示范操作过程,有些问题则需要简短的讨论,有些问题需要直接了当地回答,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另一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这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需要教师具备更多的知识、技能以及平时经验的积累。

学以致用是学生进行成功体验的最好方式。如在辅导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时,我对用“金山画王”进行信息技术绘图只作了少许讲解后,就放手让学生自己使用。我的意图是如果学生在使用中有问题,我再具体解答。但经过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后,我就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这个软件使用上已经能够做我的老师了,他们不仅能够非常熟练地运用我讲过的方法绘图,还摸索出其他的方法。学生在用信息技术绘图的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是任何人都取代不了的,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使我对学生未来的主动发展充满了信心。

二、加强基本训练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应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信息技术的一般使用方法。这是本学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具体讲也就是:信息技术基础常识和简单操作,微机操作系统简单操作与使用,汉字输入及文字处理。学生具备了这个基础,就能获得信息技术学科方面良好的主体结构,为将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为此就要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但在教学实践中,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达到目的。

如在指法训练上,我首先就对指法练习软件进行了精心挑选。挑选的标准有两个:要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指法习惯;界面要活泼有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训练时间和要求上也作了仔细安排。如果一连几周都是比较枯燥的指法训练,再好的学生也会失去兴趣,所以我在第一个学期除了专门用几节课让学生练指法外,以后每节上机课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分散练习。总的要求是速度可以慢一些,但指法一定争取练准。到第二学期,在学生基本形成正确的指法后,就可以转向速度训练;训练形式改成只规定训练任务而不限定时间,如果有人能提前完成任务,那么剩下的时间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训练的效果,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欲望,使得其能很快速、专心地完成任务。

三、激发自主学习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如给学生介绍了WORD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后,留下上机作业:自己设计、制作一份A4纸张大小的彩报,要求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版面设计不拘一格,文字优美流畅,色彩搭配美观大方。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资料采集完后,他们又提出了一些要求,如在文字底下配上图画,在一张纸上分小块进行编排,艺术字或图画需要倾斜一定的角度放置等。我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综合使用WORD2000的文字处理,图形处理和艺术字处理工具,努力实现他们的这些要求,不一定都能实现,但必须试试,于是他们就在机房积极思考实践起来。第二个问题“小块文字进行编辑”也得到了圆满解决,大家都知道WORD的文字编辑是从左到右。但是如果我想先在左边写一小段,然后在右边写一小段,怎么办?他们巧妙利用“绘图”工具栏里的“文本框”和“竖排文本框”,于是就可以只在文本框范围以内写文字了,其他地区一律不会受干扰。而且利用“线形”和“虚线线形”他们还将文本框的方框线进行随意美化。于是,一个个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将这些技巧都表现在自己的作业中了,经过精心编排设计三到四节课,终于拿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我把它们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的墙报中,学生之间则可以互相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目的。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7

一、运用电子白板, 优化问题情境

1.电子白板的页面切换功能。 教学过程中, 教师将活动挂图、配套的图库以及课前准备的资料能够随时调用。电子白板的互动转换功能, 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调整, 真正解决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 三角形分类》 时, 教师从资源库中拖出实物图, 学生发现三角形无处不在,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同时,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接着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把卡通式的船拖出放大。质疑:这艘船用多少个三角形拼成的?学生集中注意力, 引起认知上的冲突, 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电子白板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功能。 数学课堂上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思维, 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 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运用电子白板,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创设出有利于他们学习的学习情境。

3.电子白板构建互动协作环境, 让师生角色发生质的变化。在交互白板提供的平台上, 可以开展丰富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 在课堂协作教学环境中, 有利于教师发挥导学和助学的作用,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有更灵活的或强或弱的控制;同时, 有利于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参与和协作, 充满活力和凝聚力。

二、利用电子白板, 建构教学活动

1.课堂的预设生成。 电子白板的几何画板, 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能够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过渡,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 图形的分类》 时, 学生在组内进行探索交流, 然后全班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 利用白板中的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演示分类过程, 绘制成表格展示。 利用白板技术的“ 交互”功能, 建构汇报小组, 学生自主探索、组内交流。

2.课堂的动态生成。 电子白板成为师生集体学习和平等对话的互动平台, 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合作的机会, 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 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且高效。

3.打破束缚, 创建师生交互平台。 电子白板的演示与展示功能, 如实物展台, 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主学习成果的同时, 知识得以优化, 能力得以提升, 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 实现课堂高效。

三、深化课堂训练,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进行多样的课堂教学训练, 如游戏、选择、填充、拼图等, 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 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练习题型单一枯燥的问题, 使学生厌烦练习的现象得以改变。还可以把事先设计好的练习题, 利用拍照功能, 直接导入到白板进行练习, 使课堂教学优质而高效。

四、整合丰富资源, 拓展学习平台

电子白板技术制作的数字化教案, 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可得到丰富, 教师灵活地把自己上课需要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 保存到资源库中, 不需要按顺序把他们都组织好,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课堂上的学情来随机调用, 根据学生的应答结果通过书写、拖拽、超链接等方式即时呈现相应内容, 使各种活动之间的切换更加流畅, 不受课件程序的牵制, 学生的思维火花因为得到了及时肯定, 及时强化, 定会带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五、电子白板教学, 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电子白板以互动为设计理念, 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 补充了从演示性多媒体教学到网络条件下教学之间的空白, 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提供了技术可能和方便, 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采用“ 互动课件+灵活讲稿”的方式, 形象地呈现事物的现象, 具体表达事物发展的过程, 生动揭示事物变化的规律, 使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 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

总之, 电子白板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 能够焕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 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提高师生交互的机会, 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优化教学过程, 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篇8

一、抓好基本功的训练

万丈高楼平地起, 基础是发展的前提, 是事情成败的关键。计算机教学也应从抓基本功开始, 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好基础。只有练好基本功, 才有可能熟练地使用鼠标让计算机执行各种任务, 熟练地操作键盘向计算机录入各种文字信息。在小学三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中, 本人就是重视抓键盘指法练习, 使学生终身受益。我这样设计教学步骤: (1) 要求学生会读英文字母, 并正确区分它们的大小写, 接下来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键盘指法练习卡, 在练习卡上认识各个键的排列位置, 掌握几个常用功能键的用法, 并进行模拟指法练习; (2) 通过金山打字软件上的打字教程进行自学, 让学生认识、熟悉键位, 弄清手指分工, 了解打字指法, 掌握练习技巧; (3) 组织学生上机进行英文打字, 指导他们初步掌握击键姿势、击键方法等; (4) 组织学生分组上机对抗练习, 让学生发现自己与同学之间存在的差距, 找出原因做针对性练习, 从而进一步纠正学生的坐姿、击键方法, 特别是留意学生各个手指的击键范围, 千万不要让其出现“一指包打天下”的现象, 让学生明白在开始练习阶段不要心急, 要注意打字的准确率; (5) 通过正规练习、游戏、比赛等形式, 让学生实现“盲打”, 并能把键盘上各个键按照它们的排列位置默写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都能养成较良好的击键姿势、击键习惯, 为以后正确、熟练、快速地操作电脑打好基础。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主动性很强的学科, 填鸭式的传授方式根本不能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困难, 有时反而适得其反, 限制学生的思维, 被动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探究权还给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 教师应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讨论、交流和实践,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悟知识, 形成技能。例如, 在教学幻灯片制作时, 有艺术字以及图片的插入和调整这一内容, 此时可以点拨学生, 让他们将这一内容的学习与Word的学习联系起来, 进行对照, 再在幻灯片中尝试自学。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 又学会了新知识, 不但学得轻松, 也容易掌握, 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日常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课本, 自己去进行尝试练习。要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碰到疑难问题时, 首先要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联机帮助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讨论等方法努力解决, 实在不能解决的再向教师请教。

三、做好学生的课堂评价工作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 而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体验、行为、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进行即时评价, 是重要的课堂调控手段, 具有激励、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后继学习的作用, 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 一个学生在独立操作练习时总是不自信, 我就鼓励他:“别着急, 一步一步来, 老师在旁边看着你, 你一定能行的。”当他跨出第一步后, 我马上表扬:“瞧, 你做得多棒!”经过多次鼓励, 他不再左顾右盼, 无所适从, 找回了自信。当学生回答问题有出入时, 可以这样说:“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 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使学生受到鼓舞。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 信息技术课的评价表现形式, 不仅是局限于教师的口头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后由机器做出正确与否的评价, 直接给出等级或分数。例如, 利用Flash制作测试打字速度的课件, 在学生打完一段文字后, 出示声音与动画 (恭喜, 你已经是打字高手了) , 鼓励提示 (再加把劲) 等, 充分应用了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与计算功能, 及时给出反馈信息。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还发现学生对腾讯QQ这种网络聊天工具特别感兴趣, 每次上网络课时总有学生不自觉地打开QQ, 偷偷在下面聊得不亦乐乎, 在课后还经常交流QQ的等级, QQ宠物等。通过调查知道, 高年级班级里基本上每人都有自己的QQ账号, 基本掌握QQ聊天工具的操作。由此, 笔者在课堂教学上大胆尝试, 使用QQ聊天工具中的群聊实行课堂评价, 尤其是在绘画教学时, 利用QQ的截图功能直接在群里展示自己的作品, 并请全班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兴趣空前高涨。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篇9

一、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要上好一堂课, 必须精心备课, 设计好开头、结尾、提问、板书。其中, 设计好课堂提问, 是教学效率关键的一环。

1. 要抓好教材重点、难点设计问题。

面对教学任务, 教师应“吃”透教材, 明确重点难点是什么, 再围绕主要问题设计几个主要问题, 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其次, 要围绕主要问题, 设计好辅助性提问。遇到学生答不全、答不对, 教师就加以辅助性启发提问, 使学生层层推进, 逐步掌握, 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如在教学word中插入图片时, 学生已掌握剪贴画的插入方法, 教师问:“老师这儿有一篇旅游钓鱼城的日记, 能为它们插入图片吗?你认为用什么图片最好呢?”从而引导学生选择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钓鱼城图片。教师再问:“图片放在文章中的什么地方最美?”让学生探索图片格式的处理方式:调整图片的大小、位置、版式等, 进而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 设计问题要准确。

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要注意问题的明确性、准确性、并富有启发性。同时, 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想回答, 知道问的是什么, 知道朝哪个方向去想, 怎样想, 因此,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信息技术学科的专业性很强, 教师在设计问题不能随意更改一些专业术语, 如:插入、选中、双击、下拉等专业术语。

在参加重庆市国培小学信息技术骨干培训影子研修阶段时, 听了一位老师在上重大版五年级上册《表格巧设计》时, 其中学生在学习给表格添加边框时, 老师问:“你是怎样刷黑单元格的?:学生回答有两种:一是把单元格框起来, 二是把单元格拖黑。老师在提问时明显犯了知识性的错误, 这个问题可以这样提:“你是怎样选中要加边框的单元格的?”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信息技术教育要注意“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讨论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活动要求学生能将获得的操作技能迁移到实际的问题情境中, 并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 形成适当的技术应用方案。因此, 信息技术是重技能的学科, 如果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 面面俱到, 提问太多, 看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实际上形成了“满堂灌”, 严重浪费了学生操作时间,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定位, 让学生自主创新, 合作探究, 设计出好的作品来。

二、激发兴趣, 转化问题

单纯的教师提问, 学生解答, 用多了师生都感觉乏味, 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也提高不快。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重视引入, 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精准而引人思考的提问往往可以让人产生学习兴趣, 引起思考。如临江路小学李静老师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7课《表格巧设计》时, 教师通过展示2013年重庆西部动漫节视频, 然后出示一幅有缺限的相关数据表格, 问:“同学们, 大家来当当小老师, 能说出这张表格有什么不足吗?”这节课中,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漫视频为主题引入, 并让学生发现表格的问题 (不完整、无边框、无标题) , 不仅揭示了今天的课题, 还让学生自己走入情境去思考表格的改进方法。因此, 开课提问直接关系到本堂课成败, 对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简单易懂。

新课标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以兴趣为起点, 以活动为主线。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 尽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按部就班的技术操作, 可以把抽象的操作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案例, 如教学重大版四年级上册《插入艺术字和图片》时, 教师出示三篇word文档《旅游钓鱼城》, 但表现方式不同 (第一篇是纯文本格式, 第二篇对文字进行了调整美化, 第三篇在对文本进行调整美化的基础上又在里面插入了图片和艺术字) , 然后提问:“同学们, 你更喜欢哪篇文章?”多数同学对图文并茂的文档更为喜欢, 这样就给美化文本埋下了伏笔, 生动形象的视觉效果让学生从感观上认知到在文本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能给文章带来不一样的效果。

3. 把问题转化为操作或场景, 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如在学习在Power Point中插入图片, 可以进行知识迁移转化, 问:“我们学习过在Word中插入图片, 想一想, 在Power Point中如何插入图片呢?”学生可以通过在Word中操作插入图片的方法联想到需要解决的问题。又如南岸区弹子石小学赖德鹏老师在教学《下雪了》一课时, 他首先利用Power Point展示了下雪的场景, 引起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然后设问:“请两人小组合作探索雪花是怎样动起来的?”一幅美妙的下雪图瞬间就勾起了学生探索制作动画的欲望。

摘要:信息技术教师, 必须掌握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 教师把知识重难点转化为问题情境, 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实现教学双边互动交流、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课堂提问,艺术,策略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索 篇10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 首先需要外部刺激, 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 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 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 有利于帮助小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 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 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 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 “导”之有效;有法而“导”, “导”到实处,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 即传道, 授业, 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 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软件制作, 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 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量的增加, 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先行学校的实践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

三、示范操作, 实践并举

模仿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 学生的操作示范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 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 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方面, 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 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 讲文件夹的创建, 其操作步骤为: (1) 进入到指定位置; (2) 文件——新建——文件夹; (3) 转换输入法; (4) 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 点右键, 选重命名; (5) 输入文件夹的名字; (6) 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后, 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通过这种观察与实践并举的教学过程, 不仅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深刻、透彻的理解, 更加深了学生的记忆。

四、游戏引领,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 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好动、好奇性强, 往往坐不住, 而对于单调的练习感到厌烦, 经过充分考虑、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笔者适当地采用一些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配合教材内容, 通过各种渠道, 找到一些既适合小学生又具有很强趣味性的游戏软件。例如, 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游戏, 这些富有童趣的游戏, 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学生在忘情地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把指法练熟了, 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换档键、光标键、退格键、功能键的作用与使用。由于游戏中巧妙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关卡, 迫使学生去理解键盘上的一些键的功能与使用, 这样他们就在无形中学会了键盘的使用。如果强行让他们去学习理论知识, 背熟键盘字母排列、键盘功能, 学习效果不见得会很好, 同时学生也没有更大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正确地引导小学生玩计算机游戏是利多弊少。笔者体会到:“计算机游戏是通往计算机世界的捷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但计算机游戏的取材和活动时间必须要严格控制, 要选择优秀的适合学生的游戏, 更要强调趣味、益智、学习的功能。

五、教学评价的改变

第一,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工作思路, 然而, 面对原有评价工作的诸多弊端, 许多课程实施者感到不知该从何入手来落实这些评价理念, 推进评价改革。我尝试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和家长评价等, 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评价结合起来, 把学校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 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 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 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 随时对照教学目标, 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第二, 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 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 既要关心结果, 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 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 还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行为等的考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初探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法    小学课堂

信息技术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关于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探讨。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信息技术课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它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是与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联系十分紧密,它具有实践性强、内容更新速度快、应用广泛等特点。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信息时代化的高速发展告诫我们,信息技术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所以,每一位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课堂为阵地,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勤于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得出与众不同的、别出心裁的答案;一定要突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一切问题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变革,没有变革,就没有创新。

二、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计算机可以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并让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得以改变。基于这一点,我们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就应该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让它应用于其他的学科,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学有所用”。

比如在“写字板”教学时,我们就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作文的写作与修改;在教学画图软件时,我们就让学生紧密地配合美术课教学,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浏览网页时,我们就结合语文、数学、品德等学科特点,在网上通过“百度一下”去百度自己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计算机基本知识,而且又很好地完成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任务。

此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要积极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良好习惯。因为这一良好习惯,能够促使学生对网上的信息更为主动、更为有效地去获取、处理、分析和利用,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积极为学生搭建一方学习互动的平台

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的互动中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可让其研究的海量信息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下的Internet,就能够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课程整合提供了一方特别好的交流平台。这样,全班乃至全年级的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这一交流平台上平等地对话。因为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这一方平台上,按照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与兴趣自然地分成组别,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这一方平台上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论,就连在师生之间存在的那种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已经平复得毫无踪迹,他们可以在此自由而平等地对话。

在这种交流互动中,我们姑且不谈学生研究的结论,因为它并不重要,我们也姑且不谈其展示的成果,因为这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在这里,我们特别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看重的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是不是真正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会了学习,看重的是学生是不是在向着成功冲刺。

四、积极构建“主体—互动—探究”的教学设计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想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真正地成为教学的主人,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任务驱动”,即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自主地参与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一些必要的社会性品质,而且能够使课堂充满无限的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很好地发展。

比如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这一任务后,我们可以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给全班同学介绍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对这个作品相互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或意见。如此,就能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如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再适当地引导学生的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完成任务的教学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探索,学会独立创新,那么,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就一定能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五、紧紧依照“教学—学习—评价”相结合的思想理念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紧紧扣住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之一,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且必须做到的。然而,有些教师往往忽视了教学的评价,也有的教师认为这一环节可有可无。殊不知,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教学,及时地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演示讲解,及时抽查学习效果,也是对知识点加以巩固与提高的过程。

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比较广泛,知识点又很多很细,有的甚至还十分抽象,再加上学校每周只安排一节课,因此,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节课学生学会了,而等到下一节课,学生就又忘记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一是用来进行巩固的课堂练习不够,其二是课后的作业练习布置不妥(有的干脆就没有课后作业);其三是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没有组织教学反馈的小测验。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要做到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讲完之后,经及时地安排课堂练习以巩固提高;在每一个单元教学结束,要组织一次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记录检测成绩,然后在期中、期末考试时,再将教材中主要的知识点串起来进行全面考核。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反馈活动,教师就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在教学中不断重复,不断强调,使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得更加牢固。我们在作期末评价时,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按3︰7的比例折算总成绩,最后用等级制来评定。

同时,我们应将检测的成绩当堂告诉学生,或在试卷讲评时告诉学生,同时给予他们鼓励,并提出希望,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关注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细节 篇12

●●课前管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前严格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课前管理要考虑课的类型和课堂的基本环境。信息技术课在机房进行, 机房空间大, 学生流动性也大, 根据这些特点, 我在课前管理中注意了以下几方面的细节问题。

1. 学生出勤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出勤状况, 很容易出现教学事故, 所以课前核对出勤很重要。班长要交给教师一张学生出勤记录单, 记录单上写明哪些学生病假、事假, 还有当天的日期和班主任签字。只有做好学生交接工作, 才能保证课程的正常进行。

2. 备齐教材

教材是学生上课的重要辅助工具, 可是经常会发生学生忘带教材的情况, 这时光是批评教育并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教师可以准备几本教材, 学生忘带了就借给学生, 同时叮嘱他下不为例, 这样学生既感激教师, 听课效果又好, 一举两得, 更是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3.学生机控制

通常学生进入机房后, 教师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维持纪律, 影响正常授课。教师要管理好这一阶段, 除了要在平时做好学生的纪律管理, 还要控制好学生机。上课初期, 教师要控制学生机, 可以统一播放一首学生喜爱的歌曲, 也可放映一段Flash动画, 用这种外部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总而言之, 要让学生习惯进入机房后很快进入上课状态。

●●课中管理

课程进行中的管理是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 教师在课堂中对细节的管理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制度管理、座位管理、团队管理、评价管理。

1.制度管理:不依规矩, 不成方圆

开学第一节课, 教师要向学生明确宣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规, 让学生明白什么允许做和什么不允许做。例如, 进机房要穿上干净的鞋套;不准带零食、饮料进机房;要轻声慢步;要爱护学校财产, 不损坏设备, 否则要照价赔偿, 并追究相应责任等。教师把规则提前讲明白,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遵守纪律, 也可以减少以后批评学生时学生的逆反情绪。

2. 座位管理:隐性管理好处多

做好座位管理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保证计算机时时有负责人, 二是可以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先谈第一点意义, 开学初, 科代表登记了学生座位表, 每名学生都有固定的座位, 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抢机器, 也避免了机器损坏无法查找责任人。每节课上课之前学生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检查机器是否有问题, 有问题马上向教师汇报, 如果是硬件损坏, 找上一节课的责任人;如果是软件问题, 教师可适当调整学生座位。下课的时候组长再次检查本组机器是否损坏, 如果发现有耳麦、鼠标、键盘损坏等现象, 要马上找到责任人赔偿。这样通过自查、他查, 可以保证机房机器的正常运转, 同时也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的正常进行。再谈第二点意义, 信息技术课的两大问题就是学生课上玩游戏, 上课随便讲话。这些让教师苦恼的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排座来控制。排坐时教师要安排一男一女学生挨着坐, 这样学生之间不容易说话, 而且一般男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一些, 可以帮助女生。还要注意把一些调皮的男生调到离自己很近的位置, 而且他的显示器一定要对着教师机的位置, 这样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监督管理。

3. 团队管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课堂上, 教师可利用团队更好地管理学生。首先, 组建团队。教师根据机房座位及学生信息技术水平把学生分成小组, 每组民主选出小组长, 也可轮换当小组长, 这样管理有一定的灵活性。小组长负责检查机器、作业等。期末要评出两个优秀小组, 评定依据是全体组员的平时成绩累加结果。其次, 团队同荣共耻。意思就是把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捆绑在一起进行评定。比如, 如果有学生违反纪律, 他的平时成绩扣两分, 与他同组的成员也要扣一分。这样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管理, 可以保证学生的听课纪律。再比如, 每个月各班要搞一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抽测比赛, 每次各组抽一名组员来考试, 一学年每名学生都会被抽到一次。试卷满分为10分, 考完后各组成员的平时成绩都加上团队代表的得分, 因为每回被抽到的学生都代表着全组的利益, 所以学生对平时的基础知识学得非常用心,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 评价管理:激励个性发展

教师评价学生应根据所得到的多种信息全面分析, 激励其个性发展。我在课堂管理中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1) 巧用“星星”来评价。信息技术课从诞生起就被人们认为是“副科”, 学生并不重视这门课程。但是, 教师要有自己的办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正确的认识。开学初, 教师告诉学生每节课按时完成作业, 就可以得一个红星;作业特别出色、有创意的可以得到两个红星;每次考试, 如果成绩优秀加2个红星, 良好加1个红星, 合格不加红星, 不合格扣一个红星。各组的组长记录本汇总组员的得星数。期末根据红星数、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来评定“信息技术优秀学生”。

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惩罚也是管理学生的一种手段, 如果学生课堂上大声喧哗, 扰乱课堂秩序, 损坏设备, 违反座位管理制度, 无故旷课, 拷贝别人的作业就记黑星, 得了黑星的学生本节课作业翻倍。教师要注意及时妥善处理黑星问题, 时间要短, 不要占用其他学生的宝贵时间。

红星和黑星是调动学生的手段, 教师要做到积极管理为主, 消极管理为辅。

(2) “美言美语”送学生。在古代, 状元是很难得到的称号, 可在我的课堂上, 我对第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就封为“状元”, 第二名是“榜眼”, 第三名是“探花”。得到称号的三名学生可以去当“小先生”帮助其他同学。可千万别小瞧这个称号, 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 每名得到称号的学生心里都乐开了花, 学习的劲头更足了。其他学生也受到激励, 希望下节课也能得到称号。例如, 有位平时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用Flash画了一幅画, 画得很不错, 我给的评语是“当代毕加索”, 这名学生听了以后喜形于色, 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态度明显认真了很多。

●●课后管理

课后管理主要包含两部分, 一是教师的课后反思, 二是机房的收尾工作。做好课后管理可以为以后上课打好基础, 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是促进有效课堂管理健康循环的关键, 只有不断的反思才能有不断的进步。教师可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本节课的亮点及不足之处, 积少成多。写反思不能懒、不能拖, 要坚持才有收获。

机房的收尾工作。每节课下课解散之前, 计算机的各项设备要恢复原样。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习惯。这段时间教师还可以简单地和学生交流一下本班的学习情况, 了解一些教师没发现的问题。

上一篇:大写数字下一篇:普通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