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2024-09-14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共11篇)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篇1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心得体会

鲍春平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为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我校从三年级开始便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在此,我想分享我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导入如同一部电视剧的片头,以其精彩性先声夺人,一开始便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诱发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屏幕保护》一课时,我事先在每一台计算机上都设置了五彩缤纷、形式各异的屏幕保护,当学生一走进电脑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样的屏幕保护,他们马上就被这些可爱的动画屏幕保护吸引了。“老师,这是什么呀?真好玩。”“老师,它们是怎么出现的?”“老师,您是怎么制作的?”这时,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课课题----神奇的屏幕保护。我对学生们说:“孩子们,你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寻找设置神奇的屏幕保护的方法吗?”“愿意”孩子们手舞足蹈地对我说。在本节课中,新颖的导入有效地激起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我利用了每一个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创设了一个能够刺激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知识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动的影响。比如他情愿学的知识,就会引起他们强烈参与的欲望,教师不用多强调、多解释,他们也会很快地掌握知识,融于课堂之中。反之,在学生不情愿的情况下,他们即使当时学会了,也会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我们不如把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复制》一课时,我将知识点和训练点都创设成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到探索知识的领域中。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情景。在蔚蓝的天空中,孩子们喜爱的孙悟空正在天空中遨游,孙悟空说:“一个人真没意思,我要再变几个孙悟空和我做伴。”于是,我让同学们闭住眼睛从1数到10,数完后睁开眼睛。在他们数数的过程中,我利用复制粘贴命令在画面中复制孙悟空。等同学们睁开眼睛的时候,天空中出现了好多的孙悟空。学生们满脸的惊奇。“哇!比变魔术还快呢!”我的问题随之出现,“你发现这些孙悟空有什么特点?”生:一模一样。师:你知道老师刚才是怎样变出这些孙悟空的吗?老师是不是一个一个地画出来的?老师变魔术变的快吗?有什么办法能用最短的时间变出这些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呢?学生纷纷举手出谋划策,但都有漏洞,正当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时,我出示了本课的课题----图形的复制。“老师,什么是图形的复制?怎么操作?”“老师,图形的复制是不是和配钥匙是一个道理?”学生们个个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让他们带着疑问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的答案。就这样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探究的欲望越来越高,在我又一次做复制操作时,每个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师的操作步骤。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发现新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形成规律,最后掌握了复制的操作步骤。所以,创设问题情景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主动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老师一遍遍的讲解而不去操作练习是不行的。精讲多练就是多一些上机操作的时间,俗话说熟能生巧勤能补拙。多练习,学生自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文字的输入》一课时,学生对于汉语拼音已经很熟悉了,作为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输入拼音后,按空格键怎样选择所需文字即可。对于怎样快速地输入文字,光靠老师的讲解是提高不了学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径就是多练习,然后在练习中总结规律。如,在练习中学生会自己总结出汉字重复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后声母”输入法、“前声母后全拼”输入法、固定词组“全声母”输入法等。这些方法既减少了击键次数又降低了重复率,可以大大提高输入速度。如此逐步练习,使学生感到输入速度越来越快,学习越来越轻松,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当然,这个练习应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每节课应适时给学生玩打字游戏的时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汉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汉字输入考试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不断练习了这一枯燥的知识点,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汉字录入的熟练程度。

四、营造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没办法教好学生的。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正以惊人的速度层出不穷地发展。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校师生共同拥有了一个创新、开放的学习环境,共同拥有了一个知识交流的平台。教师已经不再是从前无所不知的圣人。现在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我们已不再将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交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人机交流的平台,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如在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一课时,教材上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很想了解计算机发展的一些最新动态,了解一些最新的软件系统。为此,我和学生们一起上网在百度搜索中搜索关于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新知识、新动态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感慨地说:“老师,网络真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是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并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

以上只是我平时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润雨中,相信在以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总结出来,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能在良性的轨道上阔步前进。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篇2

一、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 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 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应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 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 在四年级教学word综合训练课《小报的制作》时, 笔者是这样引入新课的。首先出示三张报纸, 一张是学生自己的手抄报, 一张是普通黑白报纸, 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报纸。在内容完全一样的情况下, 让学生比较那一张比较好看, 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 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小报” (有彩色的图片和美丽的文字及动画效果) , 问学生:“现在你们喜欢哪一张报纸呢?为什么?”学生当然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报纸”。在这样的情景下导出本节主题,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 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以往教材中单纯的技术传授的现象。在教师的激发鼓励下,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开始高涨。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 钻研、设计、制作出有声音、动画效果的报纸, 尽管还很幼稚, 并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也及时地加以表扬和激励。再经过进一步的引导、鼓励, 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 学生创新的意识就会大大加强, 他们用计算机制作的电子小报图文并茂、生动有趣, 并且达到了声情并茂的境界。

又如, 在学习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 先出示课前制作好的幻灯片, 给学生演示, 学生们看后兴趣大增, 都争先恐后地想制做自己的作品。通过学习, 学生们都制作出了自己的作品, 有动画、声音, 图文并茂, 有的还结合2008年奥运会制做出了较好的宣传作品, 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自主、合作、探究, 让学生当主人、当老师

新课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 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信息技术学课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四年级教学“让文章规范起来”这一课时, 一开始先给学生展示了几幅优秀的排版作品, 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然后展示书法写作品, 让他们了解字体, 接着就把排版的所有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他们分组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自己去实践、体验、探索。学生做得津津有味, 做好后还各抒己见, 演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 交流以后笔者再留给学生再次实践的时间, 最后展示一节课的丰硕成果。

在学习网上冲浪、收发电子邮件等知识时, 因为有2/3的学生家中有电脑, 并且好多学生也有邮箱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还是采取以前的授课方法 (教师讲、学生学) 进行教学, 这部分学生就会不听。他们认为都会了, 没有什么意思, 这样也体现不了新课改理念, 并且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于是, 笔者就采取让学生当“老师”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让学生推选出“老师”上台讲课, 演示如何申请邮箱、收发邮件的过程, 通过操作平台演示给同学看, 学生们都很认真地听讲。接下来, 笔者又让已经会的学生当“小老师”, 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 让一个会的带一个不会的进行演示操作, 并负责教会另一个同学。结果这节课效果非常好, 只用了2/3的时间学生就掌握了, 会的同学巩固了自己以前学的知识, 不会的同学经过“小老师”的努力也学会了。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新课程强调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笔者主张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 在平常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品质的评价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养成教育, 每一组开展“比一比, 评一评”等活动, 对表现出色的同学进行奖励。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开展类似的比赛。通过长时间训练,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学习主动、热情, 小组之间的竞赛更加精彩。其次, 在评价时努力做到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公正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评价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 不同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笔者的做法是把结果评价和平时的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平时每一个学习任务、每一个作品都有评价, 把平时的评价和学期总评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四、改革检测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检测应该突出它的特色, 要让学生没有精神压力, 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检测形式也不要千篇一律, 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 采取不同形式的检测, 只要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就行了。比如, 在学完用智能ABC输入法写汉字后, 举行一次汉字输入比赛;学习了画图软件后就让每位同学设计一幅画图作品, 让全班同学都来欣赏每位同学完成的作品。每学一个知识点后, 进行一次阶段性的考查方式, 以便于及时了解学生到底掌握该知识点的情况如何, 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如果只在期末对学生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 不光使检测形式落入俗套, 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很可能与实际不相符。例如, 在讲完收发电子邮件这一单元时, 就采用网上考试测验的方法进行。这件事情对老师来说并不陌生, 对学生来说却是第一次。可让学生自己往教师的邮箱发一份电子邮件, 要求有文字、图片、声音, 然后查看学生的邮件, 给学生进行打分。这样, 课堂上没有完成的学生还可以在家中发邮件, 以节省时间。学生们非常积极, 想尽一切办法发一个好的邮件, 不会的同学也主动找会同学帮忙, 利用已有的邮箱发邮件。学生们的邮件做的非常好, 有文字, 有图片。还有的同学利用了电子贺卡给老师发邮件。更有趣的是有一个同学发了一个小游戏, 当时笔者不知道是什么内容, 很生气, 就让他重发, 他就说:“老师您打开看一看就知道了, 这个游戏不是平时玩的游戏, 是一个拼图练习鼠标的游戏, 完成后还可以申请一个试用30天的缴费邮箱, 这样的邮箱速度快。”笔者打开了一看果真如此, 当时就给他打了优秀, 真正达到了检测的目的。

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析 篇3

关键词:更新观念;寓教于乐;主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338-01

在社会的需求下,计算机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成了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课程。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良好教学目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使学生爱学、会学、会用,是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更新观念、提高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和理念。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动手操作、引发思考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钻研,从而获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围绕一个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老师要把握好尺度,协调好“学”与“玩”之间的关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适时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实践,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我要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现代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自己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的知识,教师启发学生,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在与学生的共同研究中,也能不断地从学生身上受到启发,提高教学技能。

二、寓教于乐、激发兴趣

教育专家陶行之先生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肯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尊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体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讲解短小有益的的故事,增加了学生兴致,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领悟到了所学知识。也可以将原先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信息学是一门培养创造力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上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共同探讨。教师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并且愿意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和组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对生们严格要求,培养他们正确的操作习惯,也要注意多种方法相结合,充分利用游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技能。在课堂上,我特设一个“我是小老师”环节,让表现突出的学生去帮助那些在操作中有困难的学生。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不可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感到有困难,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在上机练习时,会无意地对计算机进行设置的修改、软件的删除等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正常的,教师应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能一味批评,让课堂始终处于宽松和谐的氛围中。

三、学生动手、主动实践

信息技术上机辅导教学,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特长安排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练习与实践。问题情境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的一致性与操作的多样性并存,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在课堂上我让学生玩纸牌、空当接龙等游戏,使学生在“玩”会了快速用鼠标;我让学生玩“学打字”、“抓小偷”游戏,让学生学会了用键盘。

凭借教材,积极开发好课内资源为学生所用;超越教材,努力创设课外资源,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我还常采用了“小组自学式”的学习形式,变师生单向交流为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把学生从性别、兴趣、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搭配,形成合作小组,学生在小组里共同讨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操作上互相合作,使每个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顺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内心深处真实的需要,拓宽了学习信息技术的渠道。在每节课的课前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以各种形式进行打字练习,学生身上有了追赶的目标,打字速度快了,正确率也提高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意识和习惯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师通过和学生自制一些教学课件,把有些学生不易明白的地方形象地表示出来。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游戏中,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玩”中获取更大的收获,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科学的引导小组的骨干成员能很好的把同学组织起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的变化,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教学方法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进而产生实实在在的良好效果。 教师也应当因材施教,给有能力的同学多布置一些任务,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能力,进而带动全班同学的进步。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适应发展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从教学中发掘富有激发创造性的内在因素,并将它巧妙用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杨献洁.新课标下的小学信息教育问题浅析[J].新课程(上).2013(06)

初中信息技术课改总结 篇4

北海五中

转眼来到五中工作已经一学期了。这学期以来,作为新进教师,我在不断学习与适应,根据初中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使信息技术课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理念。

新的教材的确给教育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不少一线教师创造出了不少生动的、新颖的、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的课程教学方法。而由于五中今年进行综合楼改造,所以没有安排机房,这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说,主要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和学都有了一定的困难,但是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课改,我主要采取了讲演练三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进行重点讲解,然后通过事例进行操作演练,最后让学生上台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再进行复习总结。

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会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下面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1、问题探究式教学

新课标鼓励探究,提倡自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我们的放手还不够。比如问题意识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独立的思考与创造性的想象力。然而,我们给了学生多少自主提问的时间?很多时候,我们担心学生找不到关键问题而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所以干脆还是由老师精心挑选引导讨论。这样做可以集中时间与精力,解决学习重点,但不足也很明显,因为你无从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就难免会做学生不懂的没有讲到,学生懂的我们却讲得很辛苦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如果问题总由教师指出,不知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何时能得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何时得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思维何时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当然,问题由学生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水平、知识结构、驾驭能力等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2、个性化教学手段

实施新课改以来,课堂变得生动了,学生参与积极了,各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也出现了。与以往被动的吸收的课堂相比,这些都是值得鼓励的。而教师真诚的鼓励也会使学生迸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但是鼓励也不能滥用。学生所理解的东西也不一定就全有道理。我总觉得我们的鼓励有点多了。

我眼中的信息技术课改生活 篇5

嵩县大章三中九(2)班学生 王义沛 指导教师 曾松奇

大家都知道,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所以,我认为学校不要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主课上,还要注重于信息技术课。我心目中的信息技术课,首先应该能激发我们的兴趣,因为兴趣会改变我们的潜意识。

第一、信息技术课要激发我们的兴趣

例如,每节课的开始,老师“导”就是兴趣的关键点,是一节课的开场白,它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我们愉悦身心,唤起我们更高的学习热情。这样我们才乐于去学新的知识。因为我们的年龄、心理决定了我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有极强的求知欲,所以老师应当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我们的这种积极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我们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比如:讲解word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出反映每节课知识点的范例,用word设计各种各样的主题版报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我们学习的热情。

第二、老师要营造浓郁的学习环境。

时代发展到今天,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甚至是在一些公共上网的场所,都应鼓励我们通过计算机这个工具去了解更多的信息,网络上有许多不良信息,老师应侧重于教我们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假、好坏,可用、不可用。甚至对于喜欢玩游戏的学生,老师也不应该盲目的批评,就事论事,如果对我们的学习兴趣加以太多的限制,就会对老师的传授工作不利,因为初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相当敏感的。再一种情况就是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的丧失。

第三、老师应该交给我们好的学习方法。

过去我们总是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学习成为了我们的苦差事,不愿学、不会学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充分尊重我们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我们的发展。然而,我们有了兴趣之后更重要的是怎样去学,这就需要老师的学法指导。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方式穿插课本知识来吸引我们眼球,如果只是一味让我们照课本自学就会对着电脑干瞪眼,这样还是一无所获。老师应该通过巧妙地学法指导,鼓励我们大胆操作实践,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保持高度的尝试欲。

第四、成果评价要客观科学,有鼓励性。

每位学生的作品最好通过网络形象地展示出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已的优点和缺点,然后去进行点评每一幅作品的魅力。最后老师作总结点评,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不管是做的好的,差的都应受到奖励,并进行加分制,这样让我们通过成功的作品,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我们强烈的创造欲望。老师的评价最好能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且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然而结果的多样化,就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语言给予肯定性评价。

所以,在我的心目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必须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我以为只有不断地实践、创新,设计最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从而不断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使我们不断地体验成功。

教师评语:

小作者本篇论文角度新颖,抓住大家忽略的信息技术课为中心展开议论,站在与大家不同的角度,写出来的作品与众不同。

本文主题深刻,以作者90后的心态写出了信息技术课朝向现代化迈进,跟进时代发展脚步的文章主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篇6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改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判断信息

在当今“知识激增”的时代,学生要想找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必须掌握以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这样才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搜集和选择各种学习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重在教师的讲授,作为高中生来说,有其独立的思考能力、事物辨别能力,一味的“灌”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思维习惯。对于信息技术来说,重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一种能力,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为学生创造好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协商,并辅以指导,从而完成学生对知识的

算机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用处,那么在社会中又有哪些应用呢?”由于学生社会经验有限,感到这个问题有些困难。这时我们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讲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当学生得知每天收看的天气预报都是用计算机算出的、家里用的自动洗衣机、微波炉以及手腕上的电子表都是由计算机程序控制的时,感到非常神奇,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探索的兴趣。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兴趣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倾向。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计算机教育中走出来,单纯的计算机教育是机械的、枯燥的,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创新教学方法,把无味的知识化成丰富多彩的内容,让学生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不但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一重工具,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就是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而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在新课改的改革大潮中,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既然是工具,那么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必须要让学生参与的信息的挖掘、判断、评价中。以当前的热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或者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资源环境,开放机房,学生对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获得资料,然后个小组讨论研究,形成结论,交给老师进行评价或者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技能,提高了兴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当前社会,团队合作是个人、企业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营造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1世纪是一个信息万变的时代,学生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因而,要让学生能一同了解课本以外的信息,一同进步,并能利用网络学习其他科目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网络中获取所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并能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利用学校现有网络环境,尽可能开放计算机房让学生学习;组织信息技术学习小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让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

6.加强信息道德教育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篇7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缺乏兴趣;产生“高耗低效”的现象;“人机合作”的现象。

1. 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缺乏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跟不上课堂教学节奏的现象。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同,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面对着计算机, 而且有很多的教学内容都是上机操作的, 因此, 一旦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走神, 便会跟不上教学节奏, 进而耽误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 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2. 产生“高耗低效”的现象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常常以自我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以及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常常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讲解, 不顾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 进而导致“高耗低效”的现象, 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耗费大量的体力以及精力, 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甚至可以说是糟糕。

3.“人机合作”的现象

正如上文所阐述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直接面对着计算机, 由此一来, 便需要教师既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又注意学生的操作情况,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并不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而是一味自己讲解, 进而产生“人机合作”的现象, 也就是只剩下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合作, 没有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改背景下, 为了更好地改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兵救兵式”教学法;评价式教学法。

1.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 指的是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 教师先大概为学生讲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并告诉学生本节课每个环节需要完成什么内容的学习以及上交时间, 最先完成各环节的作业的同学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机会。这种先布置教学任务, 再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就称为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 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入的作用, 让学生在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另一方面, 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驱动学生学习的作用, 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2.“兵救兵式”教学法

教师可以将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共同完成教师在每个环节布置的教学作业, 小组成员全部完成规定的环节作业以后, 全组人员才可以获得自由上机的机会。我们都知道, 自由上机是可以听音乐、玩游戏的, 这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 因此, 利用这种方法便可以督促学生互相监督、互相指导, 进而实现“兵救兵式”教学法, 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主动性。

3. 评价式教学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评价式教学法的使用, 即在教学的过程中, 针对学生某些比较好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夸奖。例如,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个环节作业的完成情况做适当的评价, 教师应该采用积极性的话语对学生予以鼓励, 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 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需求, 教师应该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虽然目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相信在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一定会有所提升, 进而为祖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新课改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改革, 从之前的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现在的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改革, 可谓改变巨大。本文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以及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彦.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18) .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篇8

一、结合游戏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时,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环节探究新知识,并掌握知识的运用,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在让学生练习打字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打字小游戏:从屏幕的最上边飘下几个气球,气球上写有汉字或字母,学生敲击正确后,气球爆炸;敲击不正确时,气球不发生变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比一比气球爆炸个数最多的学生。在好胜心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了游戏中,通过游戏环节提高了他们的打字速度,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通过努力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进行,在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的同时,注重任务的实效性,使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任务,有效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的探究活动有了明确的方向,他们把完成学习任务当成一项挑战,积极地探究新知识,并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作为学习的切入点,通过探究、分析等学习过程有效掌握教材中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给word文档插入图片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如下学习任务:设计一篇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自主学习和思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他们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有效解决了问题,使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在以学习任务驱动下的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运用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能力进行深入挖掘,有效完成了重点内容的学习,使他们的探究能力获得提高,让他们在体验成就感的同时产生了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效进行,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也发生了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主动分析教材中的新知识,通过分析和思考掌握较为简单的知识。对于较为复杂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在遇到理解不了的问题时,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让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掌握这些复杂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申请电子邮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并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骤进行,通过申请邮箱名、填写注册资料、点击提交按钮完成注册。在注册邮箱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邮箱名,并把申请成功的邮箱地址记下来。对于没有成功注册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认真阅读书上的操作步骤,找到自己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再次进行操作,成功的完成邮箱注册。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操作、分析、成功注册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

四、开展合作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合作学习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展了合作探究学习,在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对有不同意见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讨论分析,他们能结合小组同学的多种思路进行综合考虑,找到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法,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走进论坛》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网络对学生的好与坏。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网络对学生的学习有不良的影响,长时间的沉浸在网络世界中,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认为网络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料,任何信息都能通过网络进行查阅和学习,为学习提供了便利。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都能根据自己运用网络的经验进行交流,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倾听过程中,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和其他学生的叙述进行分析和对比,充分发挥思维的活跃性。在总结阶段,教师要让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网络的作用,通过学生分别是非能力的作用,让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对他们有益的知识,避免接触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通过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认识。

五、信息技术和学科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各个学科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让学生用word进行文字输入时,教师可以让他们输入学过的古诗。在设置版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并结合美术知识为版面绘画插图。通过和学科结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使学生在趣味性的学习过程中发挥探究积极性,有效提高了他们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上机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9

今年7月5--8日,我参加了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先后学习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广东版信息技术教学指导》、《上科版教材信息技术教学指导》、《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施建议》、《课堂交流》、《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计数循环语句》、《用穷举法设计程序》、《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等课程,是非常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从课改的必然性;课改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其它省份的课改经验;课堂上实施课改的教学演示等方面,为我们全面介绍了课改的情况,受益菲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能遇上新课改,这既是幸运也是挑战。我就这几天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努力学习和探索新教法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一方面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使教师更加刻苦钻研,提高素质。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输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主体”。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首先我们必须接受课改新理念,真正走进新课程;其次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贯彻新理念,明----------------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确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角色,做有思想、有远见的实践者。

课改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通过几位专家的讲解及例案分析,对比以往的教学,我觉得现在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将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了,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地,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激励学生思考,组织学生去讨论,指导学生去操作。教师应牢牢地把握课堂节凑,将学生的一切行动地在自己的寄引下进行。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的教学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都有收获。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篇10

摘要:信息技术是当今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变化最快,影响最广泛的科学技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当前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化变革。开展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显得尤其突出。本文旨在关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特殊性的基础之上,根据笔者自身学习的经验教训,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对策,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思路。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信息技术教学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而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介绍计算机最新的应用信息融合于一体,既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理论,又渗透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有益经验。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涵义

1、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

①主要指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②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树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地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③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2、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

①主要是指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②教师应创新教育手段,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③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质,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统一。

二、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方法

1、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本学科的学习特点

①发展性特点。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取得了不少突破性的成就,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这就使

得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明显的发展性特点。②综合性特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比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③应用性特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计算机亲自操作实践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④工具性特点。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不是一般的工具,而是“人机通用的智力工具”,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加强基础、淡化语言,注重应用,强化实践”的指导思想感情。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应用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处理现代化的信息。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误区,避免把信息技术课程上成单纯的计算机语言课。而是全面进行信息技术的系统性教育。

2、教师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①“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②贯彻“以人为本”为原则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全民素质,核心是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既是教育规律和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又是素质教育的立足点和最终目标。③“以人为本”是新课改下中学教育的理论基点和精神内核。它主要表现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人自身的完善,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探寻两个方面。我国教育发展存在着功利性的缺陷,要建立真正的教育体系,就必须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深刻的认识和把握。④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学习意愿。做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相统一。

3、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①在中学教育中,只重视成绩提高的情况普遍存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亦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使传授的理论知识密切联系并指导实践。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就是要变单一的课堂教学为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②学习成绩固然是表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方面,然而一味的重视成绩的提高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沉闷和学生学习情绪的低落。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第一良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质量也会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③尊重学生的兴趣。注意把学生原有的兴趣与学习信息技术的实践联系起来,将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通过二者的结合,更好的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从中获得学习乐趣。让学生在实践交流中获得成绩的提高。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新教育教学新方式

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挖掘学生的发展空间。每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老师应该做到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③创设教学情景。老师应当创设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知识使教育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景之下,轻松的学习信息技术,从而使学生获得乐观积极的学习体验。④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课堂的生动性、探索性、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避免 “镜里观花,水中看月”情况的出现。

结语: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鉴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时代发展之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从而,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新课改下开展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育,是未来任何层次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将信息技术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运用信息技术,培育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课改论文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小学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了,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即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创设出和谐、风趣的教学环境,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这样即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

中呢?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影视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电影、电视以及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也成为学生开展课外学习的重要资源之一,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也受到了教育专家的认识,小学生的对于符合他们年龄特征的电视、电影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将影视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对于完成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升语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效果。

影视资源兼容并包、海纳百川,语文作为一门典型的人文学科,其内容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教师的教学策略选择的得当,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语文水平,也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对于学生日后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影视资源的流动速度快、信息量大,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元素,将影视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中就能够很好的扩展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对学生适当的进行点拨,发挥好影视资源中的偶像作用,就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受益匪浅。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近几年来,网络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在网络上可以搜寻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将这些丰富的网络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教师经验,促进教学改革,扩展学生的视野都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对于网络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收集网络中的教案与教学经验,将其应用在语文教

学中

要将网络资源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网络资源的价值,特别是辅助语文教学的价值,将网络资源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互动,也能够获取与分享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交际与沟通能力,开拓学生的知識面。此外,还能够方便教师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管理,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沟通工具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各项事宜开展讨论,能够让班级生活变得更加生动精彩。

其次,利用网络建立一条联系学生与家长的纽带

在网络的发展下,微博、微信等各种新型的沟通工具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些沟通工具多是免费的,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可以申请微博或者公共微信账户,并将自己的域名公布,让学生的家长知晓。平时,家长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当然,在微博中的内容应该有一定的限制,有关学生的隐私就不宜公布在上面,在通过微博与微信与家长进行联系时,也应该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学生以鼓励为主,提升学生的信心。

除了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纽带之外,教师还为学生建立博客,博客中的成员就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刊载于博客中,形式可以为记叙文、日记、说明文、信件等等,除了供教师批改以外,还可以鼓励学生互相点评与讨论。此外,只要学生感兴趣,均可在博客中发表自己的习作,这种方式就打破了传统模式下笔墨作文的形式,能够很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创作兴趣,不断的提升出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必然要求。

三、利用计算机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教材是维系教师与学生教学的唯一媒介,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就得到了扩展,教师的职能可以由信息技术来替代,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识字教学中,即可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识字、拼音小游戏,自己来检测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优化教学的效果。

在信息化时代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两者的结合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下一阶段下,教师必须要掌握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融合策略,加强自身专业技能水平的锻炼,不断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索,相信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应用将会越来越成熟,能够很好的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莹.寻求本真 追求实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

[2]周波.基于新课程标准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04(10).

[3]张广博.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1(05).

[4]李文洁.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 快乐阅读,2013(08).

上一篇:患者跌倒坠床防范报告下一篇:学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