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2024-07-13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精选8篇)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篇1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2014-7-30 来源:现代物业杂志社(咨询电话:010-58403432;网站:xdwy2001.com)

原载于《现代物业•设施管理》2014年第7期

设施管理注重提高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或缺。数据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为了解目前本土管理公司对设施管理数据的运营情况,《现代物业》对几家已经承担了部分设施管理服务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采访。

深圳长城物业集团在物业管理数据处理及应用方面投入多年,并且成立子公司深圳市深长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数据处理系统的研发工作,其参与开发的“一应云”智慧社区平台已经开始对其他物业公司进行SAAS模式租赁使用。数据化实践给长城物业实施扁平化管理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没有系统的支撑,跨区域管控、风险管控将是非常困难的。

深圳市之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从2011年开始,将该公司全国范围内管理的所有设施设备的状况、维修、保养、零部件更换等信息逐步收录并创建数据库,目前已收录24个城市,总建筑面积近800万平方米的管理项目数据,仅电梯一项已有1,000多台。项目类型涉及住宅、商业物业、写字楼等。该公司计划用8-10年时间建成完整的设施设备数据库。之平管理执行董事陈之平告诉《现代物业》,之所以希望建立设施设备数据库,是因为企业在承接物业时往往缺乏项目的基础数据。

从2013年9月开始,华北区中海物业管理公司与IT企业合作,着手搭建OVS现场核查系统,以及时了解各个项目的现场情况,提升日常工作效率,减少管理周期,促进对项目实际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导与帮助,增强时效性。

长城物业、之平管理和中海物业华北区各自建立了数据系统,虽然在某些环节如优化工作流程方面显示出较为一致的特点,但总体而言,每一家企业所选择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式都是由本公司的战略规划所决定的。而无论是长城物业、之平管理还是中海物业,都是管理项目种类多、面积总量大、区域跨度大且有一定管理规模作为数据基础来源的企业。这些企业有了一定量的数据积累,才可能在数据开发上获得一定的成效。(《“大数据”思维改造传统物管业》,2014年第5期)

对于数据运用在建筑维护运行上体现出的价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绿色建筑与生态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汤民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对《现代物业》说,数据运用整体来看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相对精准地了解设备、仪器运行的工作时间和工作状态,当这些设备仪器有损坏或某些部件出现缺漏时,可以帮助进行一些调整和改造。二是可以根据运行记录来挖掘建筑节能的潜力。通过对所有运行数据的综合诊断和分析,为节能运行提供策略,这是今后绿色物业管理的一个方向。

汤民认为,收集来的数据,无论是对物业管理本身还是对设计方和建造方都会有影响。就目前来看,能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则是直接反馈给物业管理者或是物业经营公司。因为物业管理公司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再反馈给设计师或建筑师,周期会很长。但从长远来看,利用已有项目的相关数据可以对今后新建项目的建造和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又会对设计方和建造方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汤民指出,物业公司的雇佣模式会对建筑的运行能耗有很大的影响。因为物业管理团队主要的职责还是满足安保、保洁等一些常规的诉求,所以在他们的职责或人员架构以及工作模式依旧偏向于传统的做法,让其再去做一些深入的数据分析或者专业的诊断,无疑是更高的要求,很多物业公司都会本能性地抵抗。此外,物业费用不可能提升很多,或企业还没有找到更好的经营模式,从这方面讲也会去抵触数据。但是,原有的物业管理公司或者简单的物业管理做法在今后几年会面临升级或变革。在行业里面出现很多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或节能公司,会提供相对更加专业、更加高效的服务,甚至会免费做节能顾问和节能检测以及绿色物业方面的数据收集或诊断,为今后向大楼的节能运行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实现利益的共享。(《“数据”的价值和运用》,2014年第5期)而这正是物业管理从基础服务向更精细的设施管理服务发展的路径。

数据运用必须借助工具,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方式。《现代物业》专访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正刚,就BIM相关问题深入探讨。

袁正刚认为,BIM产生的背景就是为了解决全生命周期共享的问题,所以它最初的目的就在于打通建筑从设计、施工到运用的整个过程。前期设计、建造过程中的数据对运营管理有很多的帮助,BIM数据在后期维护运用越深入,信息共享也会越多,对后期的帮助就越大。例如新设备应用时会贴上二维码或者RFID(无线射频识别)标签,运维人员用手持设备就可以读取标签或者二维码,知道设备的生产厂家、功耗以及何时需要维修并提前准备。这就比以前被动地等设备出了问题再去找资料方便很多。如果加上RFID标签,即使设备隐藏在天花板里也可以(不打开天花板就能)知道设备选型、安装等信息,将有助于建筑的预防性维护。有了BIM,就可以让使用人员、运维人员更好地参与前期设计。将设备信息、空间信息融入后期运维,再融合物联网技术,就能在能耗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考虑使用需求来进行空间布局就会比先设计好了再安排人要更加节能和便于管理,达到空间最优化,减少浪费。BIM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它是一场变革。对公司来说,不管是对甲方还是对施工企业都是一种战略变化,也一定会涉及到管理的变化。如果只是技术变化,BIM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发挥,工作流程、合作模式都要发生变化,才能将BIM价值最大化。(《BIM技术将推动建筑运维方式的变革》,2013年第11期)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篇2

1 智慧城市的提出

美国加州旧金山1990年召开了以“智慧城市(smart city)、快速系统(fast systems)、全球网络(global works)”为主题的城市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会议。美国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简称IBM)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于2008年11月提出了“智慧地球”。随着“智慧地球”的落地,“智慧城市”开始发展,2009年IBM公司发布了《智慧地球赢在中国》计划书,并在中国连续召开了22场智慧城市的讨论会,智慧城市在中国开始建设,目前,智慧双流,智慧上海,智慧深圳已逐渐发展起来。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功能

虽然智慧城市提出近十年,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IMB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智慧城市的建设犹如一个生态系统,其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围绕大数据平台,利用模式识别、云计算、移动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从而为政府、个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决策依据。

智慧城市建设的八个方面功能有:智慧建筑系统、智能交通系统、智慧电网系统、城市指挥中心、城市公共安全、城市环境管理、智慧医疗、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内容是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构建覆盖整个城市的信息共享网络平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传统产业的创新变革,推动电子商务的变革;建立多层次电子政务系统,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智慧城市人才队伍,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化技术能力;开发重点领域的应用系统;整合社会资源,发展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平台;建设信息化标准和法律法规,有效管理信息资源。

3 智慧校园的概念与表现形式

智慧校园指的是将智能化传感器嵌入或安装到教室、图书挂、餐厅、实验室、会议室、宿舍楼等学习、活动、生活区域的各个地方作为终端设备,对这些终端设备用一定的方式连接,形成“物联网”,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服务中心将“物联网”和“软件应用平台”整合在一起,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加以科学规范的管理方式对这些信息资源集成处理,工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系统。

建立网络科研,根据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实行教师教学研究积分管理,共享科研类应用软件及其主题科研网站实现资源共享。

建立校园文化板块,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查询社团活动安排、各类竞赛情况,同时利用查询页面推送信息宣传,提供优秀资源共享。

建立一站式校园生活平台,通过电子钱包、电子饭卡、自主缴费组建一卡通一站式缴费平台,并在移动终端与文化板块相连接,增加洗衣机、运动场馆等的预约模块,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活共促互建。

4 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校园发展的关系

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城市和智能城市建设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式,是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的融合。智慧城市概念提出后,我国先后有南京、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20多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无线通信和物联网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医疗、政务、商业、教育等各方面领域。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在于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核心在于对信息的有效获取、整合、管理,故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体系和人才需求与之相配套。

高校是知识聚集、人才培养、信息科技发展之地,是国家创新发展中知识传播和利用的主要阵地。高校拥有智慧城市建设所需的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人才资源,高校的信息服务也逐渐朝着知识化、创新化、个性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211工程”建立了与部分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重点院系联合资源共享的地区高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高校相对集中、信息资源较为丰富、网络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配备一批具区域特色的重点文献信息库,专人管理,共同享用,避免了资源重复购置的浪费。智慧城市建设为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新思路,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智慧图书馆”,其作为智慧校园的建设部分,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更纯净高校的公共文化环境和信息共享空间。

摘要:智慧城市的建设为中国城镇化乃至世界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理念,我国各地政府、高校、企业纷纷加入智慧城市的行列以便加快发展进程。同时,智慧校园伴随教育信息化应运而生,其作为人才输出、信息资源汇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化,智慧校园

参考文献

[1]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实践与应用,2011(2).

[2]陈威莉.高校促进“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J].经济与产业,2013(10).

智慧城市中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篇3

龚健雅(1957-),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57年4月生于江西省樟树市。1982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测量系,1992年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国务院第六届、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测绘学科组召集人,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

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理论和几何遥感基础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面向对象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数据模型,现已成为GIS软件的主流技术,并率先研发了面向对象GIS软件GeoStar,在我国测绘、国土和电力管理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于本世纪初系统地提出了空间信息共享与互操作理论与方法,研发出多源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GeoSurf和网络三维信息共享集成平台GeoGlobe,成为我国军民各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如天地图的基础软件。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他提出了遥感广义几何成像模型与精确处理方法,主持研发了我国遥感卫星地面处理系统,并大幅提高了国产遥感卫星影像自主定位精度。

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3部(其中第一作者专著6部),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部,发表论文430多篇,论著他引共10000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二)、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6项、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Dolezal成就奖1项。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与核心技术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能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通过物联网把数字城市与物理城市无缝连接起来,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对实时感知数据进行即时处理并提供智能化服务。

2.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

透彻感知(图1):

图1.透彻感知

无处不在的智能传感器,对物理城市实现全面、综合的感知和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实时感测,实时获取物理城市的各种信息。

广泛互联:

通过物联网将无所不在的智能传感器连接起来,通过互联网实现感知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存储。

时空分析

在智慧城市信息设施基础上,对海量感知时空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管理、融合与分析,为智能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3.智慧城市的逻辑框架

(见图2)

图2.智慧城市的逻辑框架: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平台,通过Internet透测感知(广泛互联)进行时空分析(高效的计算),并提供广泛的服务。

二.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

1.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是指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设施,是用于保证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公共服务系统。它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一般物质条件。

“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建设(physical infrastructure),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

2.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非常广泛,包含了诸如通信管网(由光纤PSTN、同轴电缆、以太网线及其管道资源等组成)、无线基站、中继设备、各级机房以及相关配套的电源、建筑等设施。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

“信息高速公路”。

云计算与云存贮平台。

图3.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亚太区域的卫星导航定位,2020年建设目标发射30多颗卫星,提供全球导航米级、增强导航分米级、精确定位厘米级,国内导航市场60%,并竞争国际市场。

3.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美国总统克林顿入住白宫以后,1993年着手实施耗资上千亿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1994年4月克林顿又发布了12906号总统令,“协调信息获取和建立国家(地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数字地球是以信息高速公路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依托的一个广泛的概念。

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主要包括:地球空间数据框架、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空间数据交换网站和空间数据转换标准。

4.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指对地球空间信息进行获取、传输、处理与应用的工程设施。除了“信息基础设施”之外,它还包括为地球空间信息导航与定位的基础设施—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及室内导航定位系统,地球空间信息获取的基础设施—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及地面观测网,以及地球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系统。endprint

三.智慧城市中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1.通信网络

通信网络包括:

1)有线网络: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

2)无线网络:移动、联通、电信,(2G、3G、4G、5G)

3)空间网络:星地通信网、星星通信网、机星地通信网

通信网络的特性是实现自主组网和自维护,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三网融合)。

网络应具备维护动态路由的功能,保证整个网络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出现故障而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2.导航与位置服务网

1)导航与位置服务网包括: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美国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

·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

·中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北斗)

2)北斗导航卫星系统:

目前我国已经发射了16颗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亚太区域的卫星导航定位,2020年建设目标发射30多颗卫星,提供全球导航米级、增强导航分米级、精确定位厘米级,国内导航市场60%,并竞争国际市场(见图3)。

3)卫星导航系统(见图4):

图4.卫星导航系统:地基增强服务系统(CORS)、卫星直接定位精度(动态5-10米)、地基增强服务系统(动态0.1-0.5米)。

·地基增强服务系统(CORS):卫星直接定位精度:动态:5-10米;地基增强服务系统:动态:0.1-0.5米。

4)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服务系统(MASS):

·基准站系统

·控制与处理中心系统

·信息播发系统

·用户系统

·亚米级服务

5)室内与地下导航定位(见图5):

图5.室内与地下导航定位:基于传感器和无线信号的智能手机定位。二维码城市控制点用于导航定位,在已有三维城市模型中建立布设二维码形式的三维控制点。智能手机摄像头采集影像,通过影像上已知三维控制点信息解算当前位置。

室内与地下空间等无卫星信号覆盖区域的定位,可以利用射频、蓝牙、WIFI、蜂窝基站等无线信号,以及陀螺仪、加速度计、电子罗盘等传感器进行室内与地下的导航定位。

基于传感器和无线信号的智能手机定位。二维码城市控制点用于导航定位,在已有三维城市模型中建立布设二维码形式的三维控制点。智能手机摄像头采集影像,通过影像上已知三维控制点信息解算当前位置。

6)天地融合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网(见图6):

·基于卫星定位

·基于无线信号定位

·基于传感器定位

·混合定位

7)导航与位置服务网(曦和计划)(见图7):

图6.天地融合的导航与位置服务网:基于卫星定位、基于无线信号定位、基于传感器定位、混合定位。

图7.导航与位置服务网(曦和计划)

图8.天空地传感器网(遥感网)

图9.2020年建设目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精细观测,发射14颗卫星,分辨率达0.3m,高分数据的自给率达60%。

3.天空地传感器网(遥感网)(见图8):

1)我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

2020年建设目标:全天时、全天候、全球精细观测,发射14颗卫星,分辨率达亚米级,高分数据的自给率达60%(图9)。

·空间基础设施(遥感、通信、导航卫星)

·全球实时监视系统(卫星群)

高分一号遥感卫星(表1;图11-1;图11-2);

高分一号--伊朗(GF-1影像, 2m)(图12);endprint

GF-2影像,0.8m(图13);

航空遥感(有人机遥感);

芦山县太平镇灾前灾后影像对比图(无人机航空遥感)(图10);

2)移动道路测量系统

·多平台移动测量装备与高精度建模:车载CCD,LiDAR与POS集成的高精度快速测量装备,实现大规模三维场景快速三维建模(图14)。

3)地面传感网

基于自组网技术的地面大气、水文传感网,自动连续实地测量环境参数

4)大气环境综合监测系统

5)水下传感网

多层次自组织网络和Internet组成的异构网络实现水下传感器和远程终端之间的信息交流。

地下传感器(图18);

传感网络。

4.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网

地理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二维到三维的跨越,从地理信息系统到地理信息服务的跨越。如: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图17)、地上下、室内外一体的三维GIS、武汉市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网络构建模式:

·纵向多级,分级管理。国家、省、市分别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分级维护和管理。

·横向多库,分建分管。基础地理信息和各部门专业信息分别建库,各自管理与维护

·异构共享,在线集成。兼容不同软硬件环境,实现纵横异构地理信息在线共享与集成

·统一标准,协同服务。制定统一标准,保障纵向、横向各种空间数据在获得许可情况下互联互通,协同服务。

图10.芦山县太平镇灾前灾后影像对比图(无人机航空遥感)

图11-1.高分一号遥感卫星。

图11-2.高分一号遥感卫星。

图12.高分一号——伊朗(DF-1影像.2m)。

图13.GF-2影像,0.8m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与省节点的无缝聚合;

国家、省、市节点服务聚合;

天地图的多级服务平台(图16);

基于天地图的应用系统开发—国家灾害应急系统;

基于天地图开发的应用系统—中国地震网(图15);

地面传感网与地理信息服务网的集成;

视频与地理信息服务网的集成—天眼系统。

轨迹追踪,通过时间-空间约束关系,排除不可能的路径,计算嫌疑目标轨迹。从案发点,依据路段长度和逃逸速度,形成具时空关联关系的一组录像,在此录像中发现和追踪嫌疑目标。

四.结语

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导航、航空航天遥感、空间信息服务技术已经成熟,标准和规范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剩余的问题是推广应用;构建一体化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对于促进智慧城市的应用,以及资源环境和各种人流、物流、交通流、信息流的监测与分析抉择具有重要意义。

图14.多平台移动测量装备与高精度建模:车载CCD,LiDAR与POS集成的高精度快速测量装备,实现大规模三维场景快速三维建模。

资料链接:

克林顿政府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3年9月,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不久,便正式推出跨世纪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工程计划。该计划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造就了美国信息经济日后的辉煌。

“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英文全称是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acture,简称NII。人们将其通俗地称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借助这条高速路,美国信息经济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

克林顿政府颁布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计划投资4000亿美元,用20年时间,逐步将电信光缆铺设到所有家庭用户;1994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旨在通过卫星通讯和电信光缆连通全球信息网络,形成信息共享的竞争机制,全面推动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电子通讯网络,四通八达,将每个人都连在一起,并可提供你能想象得出的任何电子通信,其目的是:提供远距离的银行业务、教学、购物、纳税、聊天、游戏、电视会议、点播电影、医疗诊断……

图15.基于天地图开发的应用系统—中国地震网

 图16.天地图的多级服务平台

图17.地理空间信息网络服务平台

临沂智慧云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篇4

5月5号,我们来到了临沂市国家中印科技国际创新园,参加了为期两天的“临沂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学习,亲身感受了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巨大的便利,给我这老教师也注入的新鲜的血液和活力。

“临沂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是依托临沂市大数据中心,采用云架构体系搭建的“云+端”的开放式公共教育云平台。通过共建共享临沂市统一的教育云平台,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常态化助力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的全新教育体验,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建。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对平台的基础功能、智慧教育云平台资源的使用、与21科学科资源、二一组卷、题库资源的应用,拓普学堂畅言教学通的应用,cs8视频相关处理、交互式课件的设计与制作、电子课本资源优化设计、教学设计及分享、网络备课和网络教研等多种功能进行了展示和讲解,平台的强大功能和海量资源受到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培训老师指出智慧教育云平台不但能优化和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教育云平台是老师的教学好助手,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家长与学校沟通互动的好工具,促进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创新,并能提高教学效率和管理水平,值得推广和学习。培训现场,老师们在培训老师具体指导下进行了操作练习,有效提高了教师对于平台的应用能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学的需要。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篇5

【编者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其建设水平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本文聚焦诠释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按已有、新建和改扩建三种类型,提出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私合作(PPP)的三条路径,并从监管、风险分担和合作伙伴选择等方面对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保障机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资借鉴。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与内容属性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是指根据智慧城市发展,以满足城市居民“即需即供”的信息需求,在城市范围内建设的各类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其具体内容包括:

1.光网城市:即以光纤为网络的城市。光网城市的启动,源于2010年4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发起的《关于推进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光纤宽带建设,加速城市光纤到户、农村光纤到村。

2.无线城市:即使用高速宽带无线技术,覆盖城市行政区域,向公众提供随时随地接入、高速的无线网络,让公众可以充分利用无线终端或无线技术获取信息。这是城市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一项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城市运行效率、信息化程度以及竞争水平的重要标志。

3.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这三张网络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过程中,通过技术改造,使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4.智能电网:即电网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设备技术、控制方法以及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

5.物联网: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相比其他网络型基础设施如铁路、电力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网络经济性更为明显,互联互通的要求更高。同时,由于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具有与生俱来的自然垄断性,对于政府的协调和规制能力要求也更高。

◎ 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坚持优先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光网城市方面,截至2012年6月,全国使用4兆及以上带宽产品的用户比例已经达到了54%,全国已有12个省份4兆以上的宽带产品用户比例超过了60%;在网络覆盖能力上,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了2300万户,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家庭超过了1000万户;无线城市方面,仅以中国移动为例,截至2012年6月底,已与31个省248个城市政府签约,共有30个省321个城市的无线城市上线推广,应用总数达 1.8万,独立使用用户数达2608万,访问PV量超过47913万;三网融合方面,全国已经有54个地区成为“三网融合”的试点区域,覆盖人口已经达到3亿人以上,经广电总局批准的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已达617家、网络广播电视台17家、开展移动通信网手机电视业务的单位20家、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的单位7家;智能电网方面,到2012年,“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三次写入了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并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累计安排了303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已建成投产251项试点项目,制定并发布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物联网方面,2011年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产业分布上,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布局。2012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将加大对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税收政策扶持,并推进物联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不断取得良好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投资主体分散。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既有各级政府,还有三大电信运营商、广电、电力公司、相关企业等,投资主体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二是对多元投融资的激励不足。政府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前期建设过程中,往往以财政性资金投入为主,向民间资本的开放不够,难以对民间资本形成有效的吸引和拉动,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发挥不够。

三是运营管理效率低下。表现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融合共享程度不够,部门往往各建一套专有设施,难以形成高效的运行和管理模式。

◎ 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PPP模式的三种途径 当前,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选择。2012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等领域尽快推出一批引导民间投资参与的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中央各部委也相应出台了引导民企投资的实施细则。2014年9月,财政部下发《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要求“各级政府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向社会资本开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拓宽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形成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明确适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项目类型、采购程序、融资管理、项目监管、绩效评价等事宜”,“积极稳妥做好项目示范工作。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如城市供水、供暖、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保障性安居工程、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医疗和养老服务设施等,优先选择收费定价机制透明、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在此背景下,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运营市场,开展各类增值应用业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构建我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PPP模式,可以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三种不同类型出发,探索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的三条途径。

(一)已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私合作模式

政府可以通过出售、租赁、运营和维护合同承包、转让—经营—转让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由政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证,让民营企业进来参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和管理。民营企业可以直接向使用者收费,也可以通过政府向使用者收费。

1.民营企业通过购买或租赁的形式获得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权。在这种形式下,民营企业可以在政府的特许经营权下,自己向用户收费。如可对民间资本进一步开放网络托管业务,电信企业将自有网络、或设备委托民营企业进行第三方管理和维护服务,以促进专业化分工,提升服务水平。同时,支持民间资本在互联网领域投资,进一步对民间资本开放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和接入服务(ISP)业务,引导民间资本参与IDC和ISP业务的经营活动。

2.民营企业对政府拥有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经营和维护。在这种形式下,由政府向民营企业支付一定的费用。如可在各部门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成立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引进民营企业合作伙伴,对各部门电子政务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运行和维护管理,并由政务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支付相应的费用给运维企业,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扩建改造的公私合作模式 对于需要维修或需要扩建或改造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通过租赁-建设-经营(LBO)、购买-建设-经营(BBO)、外围建设(Wraparound Addition)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开展合作。

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改扩建过程中,由政府向民营企业发放特许经营权证,民营企业负责对原有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并对升级改造后的基础设施进行经营管理。在特许权下,经营者向用户收费,并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特许费,这不但可以加快提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和升级改造的速度,同时也为政府新建基础设施筹集到了一定的资金。

作为配套措施,政府需要放宽对改扩建项目的准入门槛。民营企业在申请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改扩建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集成等过程中,需要简化审批条件和流程,凡具有相应资质的民营企业,均可平等地参与到项目招标中来。

(三)新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公私合作模式

新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已有的基础设施已不可再用,需重新建设;二是根据业务和承载的需求,需要新建。对于新建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可以采用建设-转让-经营(BTO)、建设-经营-转让(BOT)、建设-拥有-经营(BOO)等形式与民营企业合作。

新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私合作模式的一个典型应用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站机房、通信塔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即根据专业化分工经营,将基站机房、通信塔等基础设施外包给第三方民营企业,并加强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 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PPP模式的保障机制

为确保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司合作模式能有效、高效地开展,还需要合理设计相关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

完善的监管体系有利于协调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规范政府与企业的行为。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公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 需要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加强政府职能,避免政府监管缺位,杜绝操作过程中各种违规甚至违法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要规范政府透明运作,降低进入门槛,简化进入流程,避免在市场层面干预过多,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资建设环境。

(二)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金额大, 工期长, 不确定因素多, 相应的风险也大, 由公共部门或私人部门任何一方单独承担, 都不利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因此,设计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让建设和运维风险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间进行合理分担,是十分有必要的。设计风险分担机制的一般原则是: 每一风险应该由最能控制该风险发生的一方承担。具体要求是:风险应与承担能力相适应、与控制力相称、与投资者参与程度相协调、与收益相对应、与造成的损失相对称、与对项目经济性影响相适应。

(三)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在选择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的过程中,需要在市场充分开放的基础上,引入公开透明、开放竞争和平等互利的竞争机制,选出真正有能力的投资人作为合作伙伴。

作者:钱斌华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篇6

1节水灌溉的现实作用

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推广节水灌溉缓解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增加农业产量、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灌溉从粗放到集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1解决农业干旱缺水

干旱缺水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农业用水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呈下降趋势,而农业灌溉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解决农业缺水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在全国范围内节约农业灌溉用水。

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节水灌溉可以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进行科学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增产和增收。喷灌和微灌具有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保土保肥、调节田间小气候、提高地温等显著特点。国内外实践表明,喷灌一般比地面灌增产20%~30%,滴灌增产40%。这样大的增产幅度,利用其他的农业增产措施是难以实现的。黑龙江、吉林两省的玉米喷灌一般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kg,好的可达15000kg。

1.3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

发展节水灌溉可以节省渠道和畦埂的占地,使粮田变成无埂、无渠、无沟的“三无田”,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缩短灌溉周期,减少灌溉用水。喷灌和微灌不需要平整土地,大大减轻了农田建设的工作量,节省了灌溉用工,实现了大面积的平播,提高了农机作业效率,做到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割,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

1.4扩大国内需求

发展节水灌溉,需要大量的节水灌溉设备、各种管材及水泥钢筋等建材。对于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吸纳农村劳动力和带动节水灌溉设备的产业化具有显著的作用。

1.5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当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由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富裕起来的农民也希望农田灌溉越省事越好。“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产品品种、内在质量、外观、上市时间等等,对灌溉提出了“精细”的要求。即灌水位置、灌水时间、灌水数量、灌水成分(作物生长所需各种微量元素及营养)等,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墒情进行自动监控,科学管理。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以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打药,带来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6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用水在社会总用水量中的比重还会下降。新增的`供水量主要用于满足工业、城市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求。发达国家的农业用水比重一般为总用水量的50%左右。目前,我国农业用水比重已从80%以上下降到70%左右,今后还会继续下降,农业干旱缺水的局面已不可逆转。解决农业缺水的问题将主要依靠建立节水农业和推广节水灌溉。在此情况下,要使灌溉发展适应农业增长的需要,除了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水利设施的潜力,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发展节水灌溉可以防止因渠道两侧渗漏和大水漫灌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还可以减少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过量引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不论从我国水资源状况或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以及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看,解决我国农业干旱缺水和今后可持续发展用水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是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2节水灌溉发展重点

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适合什么技术,就用什么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用什么方式,就用什么方式。在推广节水灌溉时,要注意做到开源与节流相结合,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大、中、小、微相结合,农业措施与水利措施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形成各种节水灌溉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在资源性缺水的地区,既要大力普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又要广辟水源,开源与节流并举,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是输水过程中的节水。目前,全国渠系水的利用率只有5%,渠系节水的潜力最大。因此,节水的重点应放在减少渠道输水损失上,通过采取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等措施,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二是田间灌水过程中的节水。要积极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和管道灌溉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田间灌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输水管道化,防渗衬砌化,大田喷灌化,果树微喷化,大棚滴灌化,管理现代化值得提倡。三是用水管理过程中的节水。要加强节水灌溉制度的研究,根据作物不同生长期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地灌水。要加强田间用水管理,推行计划用水和科学用水。四是推广应用农业蓄水保墒耕作措施。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采用地膜覆盖,秸杆还田和抗旱保水剂等措施,充分拦蓄天上水,优化配置地上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保持利用土壤水。

3具体技术措施

信息技术唤醒教育智慧 篇7

“智慧课堂”的智慧终端搭载了1.05GHz主频的OMEP4460双核CPU智能平板, 设计简洁轻便, 10.1英寸的广视角IPS液晶屏幕, 能够带来更清新的视觉效果和更广的可视角度, Micro HDMI输出端口可以方便地连接投影仪、显示器及液晶电视机等外部设备。还有Wi-Fi功能和续航13小时的优点, 能够随时随地接入“智慧课堂”的云平台, 让学习者通过更加简单、直观、有效的方式获取教学资源, 并能够分享、互动, 便于教学机构在每个环节及时地控制和管理。通过Wi-Fi或3G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让校内校外的各类终端设备高速、稳定地连接到中央服务器。通过利用该公司的教育软件,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大幅度地促进“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该公司还正在优化U (用户界面) 设计, 增强系统终端的应用体验。相信它将成为未来课堂信息化的风向标。

其实, 就当今技术发展的趋势看, 还能让这个“智慧课堂”更精巧。触控功能使得所有操作进一步简化, 用户只要“触我所见”, 电脑就能“知你所想”, 用户对屏幕“指指点点”, 就能让心中所想的效果得以实现。分享也变得很轻松, 无论是通过转屏模式、双屏模式, 还是平板模式, 无论是Excel还是PPT报告, 用户都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分享严肃的内容。这种触控方式让人感到更有主动权和掌控权。还有所谓的“感知计算”将能够使我们用声音及手势等方式管理设备, 面部识别、传感器等也将帮助用户以更具有交互性和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对屏幕进行操作。体感3D技术可通过摄像头让计算机终端捕捉到人体上半身的九个动作点;用左右手的自然挥动、分开、合拢、举起、放下等动作, 实现对图片、音乐、视频的控制等, 人们也可能将要放弃鼠标。畅想一下, 有了这样的装置, 学生说句话就能唤来想看的一段视频;画个十字, 将屏幕四分, 就能显示四块不同内容的分享;用语音输入替代键盘操作;打一个手势就能把自己的观点公开……

但这种高级的软硬件大集合, 真的赋予了课堂“智慧”吗?“智慧课堂”是多么应时、可喜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的教育就是太缺乏智慧。君不见, 各类考试特别是高考, 多年来让我们如鲠在喉, 就是没有智慧将它化解, 让教育改革踏上宽阔的通途;君不见, 一个个不同特质、鲜活灵动的孩子, 硬是要放在固定的教育模具里冲压, 就是没有智慧让他们个性自由奔放地成长在百花争艳的世界。以最尖端的信息技术软硬件构建起来的这个“智慧课堂”, 能有足够的智慧圆满地使教育走出上述困境吗?

自从有了物联网, “智慧”一词陡然流行起来, “智慧商务”、“智慧城市”等, 不一而足。那么不妨看看其他领域的“智慧”, 给教育“智慧”一点借鉴。

案例一是福州的“智慧城市”。政府获取海量真实的城市运行情况数据, 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 从而做到快速反应、科学决策。比如, 通过反映市民问题的“大点地图” (在地图中将市民行为事件数据分类呈现, 形成分布图) 能够快速了解哪一类问题经常发生、哪个地区经常发生问题, 然后根据统计数据, 设计出预测性的城市管理措施, 消除各类隐患。借此, 政府可以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提高执行能力, 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案例二是香港中文大学市场系教授、市场工程中心主任刘建南博士讲的一个护肤品公司的故事。该公司在开始做产品营销的时候, 只是一味地把产品推到客户面前, 而不去持续跟踪并与之保持有效互动, 造成客户流失。该公司期望展开有效营销, 将产品推广至最佳的用户人群, 使其了解公司产品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并最终达成交易。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该公司将智慧解决方案引入自己的客户关系管理计划中, 帮助公司记录看似碎片化的客户信息, 通过整合和分析, 形成“客户俱乐部”式的精准会员管理。借此分析数据, 市场营销人员得以了解哪些客户对哪种产品有兴趣, 并由此针对每个客户的独特需求, 进行个性化营销。这些数据包括客户的性别、年龄、购买能力等, 还能锁定客户需求细节, 比如, 其购买的护肤霜将在多久时间用完。基于此, 确定向客户展开营销的适当时间和适当的营销级别。

智慧商务方案准确划定了营销活动的目标人员, 帮助公司提升了营销业绩。在该行业主题营销、节日营销、体验营销等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公司将客户信息和消费数据与客户进行针对性的接触, 有效降低了营销活动的成本。

以上两个案例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大数据”。什么是“大数据”呢?简言之, 就是从各种类型的海量数据中 (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性数据、半结构性数据) , 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福州市政府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把他们行为的点点滴滴转化为数据, 分类存储。其中一部分和位置有关的, 制成“大点地图”用来消除各类隐患。消除隐患的举措不是来自政府的命令或代议机构的投票, 而是实实在在地来自市民习惯的自主自愿行为。多年来的被管理者终于有了自主权, 而那些管理者却成了顺从民意的服务者。“大数据”的智慧为人类的政治生活开启了崭新的一页。在“智慧商务”上, 则是依靠客户消费行为数据决定营销策略的。我的消费我做主, 彻底颠覆了那种配给意味十足的商品交易。本来作为买家, 并不是为了给厂商创造利润才来迁就卖家的货物进行购买, 而是你满足了我的需要, 我才允许你赚取利润。在物质极其丰富、信息畅通无阻的情况下, “大数据”给每个人都赋予了“产销者”的品质。这将是一个新社会结构的萌芽。

“智慧”是需要高瞻远瞩的, 是有创新基因的。“智慧城市”和“智慧商务”都具有这样的品质。“智慧课堂”在玩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设备上的确高超绝妙, 达到了极致。学生可以流利地输入, 及时地分享, 迅速地搜索资源, 随时随地地浏览网页, 接入云平台。聪明是不用说了, 但就是没看见将学生的这些行为进行数字化存储, 从数据中挖掘学生的心理、禀赋、特长、兴趣和他们真实的需要, 从而有的放矢地提供最精准的教育服务。人有高矮胖瘦、黑白俊丑, 在气质性格、成长环境上也是千人千面。教育“大数据”就能全面地揭示这个万花筒, 根据学生的行为数据有针对性地推送资源, 制定个体的教育策略, 进而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评估。

自古以来, 学生总是处于被教育的地位。他们只有委屈自己的聪明才智就范, 因材施教也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教育“大数据”让学生获得主体地位, 改变数千年来的一贯秩序, 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这个智慧源于教育的“大数据”。

数据, 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 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 预示着新一波生产效率增长的到来。基于经验和直觉是传统, 基于数据和分析才是现代。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大数据”的时代, 它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作为教育工作者, 还能看着每日每时可贵的教育数据白白流失, 熟视无睹吗?“大数据”是意识, 忽视“大数据”就是没有“大数据”意识, 是教育的严重失误。

信息技术与智慧设施 篇8

财务会计报告阅读与分析要诀

一、会计基础知识

(一)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1)会计报表2)会计报表附注3)财务情况说明书

(二)会计要素

1)资产2)负债3)所有者权益4)收入5)费用6)利润

(三)会计恒等式

1)现代复式记账法2)会计恒等式

二、资产负债表的阅读与分析

(一)从逻辑结构与主要内容宏观了解公司运作

1)资产负债表的逻辑结构2)资产负债表的主要内容

(二)各项经营活动在报表上的具体反映

1)货币资金2)应收票据3)应收账款4)其他应收款5)预付账款

6)存货7)固定资产8)累计折旧9)无形资产10)应付账款

11)应付工资12)其他应付款13)应交税金14)其他应交款

15)实收资本16)资本公积17)盈余公积18)未分配利润

(三)资产负债表分析

1)评价资产分布状况及其资产结构2)评价资金来源与融资结构

3)评价偿债能力与风险4)评价营运能力及其管理效率

三、利润表的阅读与分析

(一)利润的形成过程

1)利润的概念2)利润的形成

(二)利润表各项内容详解

1)营业收入2)营业成本3)营业税金及附加4)管理费用5)销售费用6)财务费用7)营业外收入8)营业外支出9)投资收益10)所得税

(三)税收对利润及现金的影响

1)财产税对利润及现金的影响2)行为税对利润及现金的影响 3)所得税对利润及现金的影响4)流转税对利润及现金的影响 5)基金对利润及现金的影响

(四)利润表分析

1)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2)评价企业的运营能力 3)评价经营成果增减变动原因及变化趋势 4)分析业务的成长性

四、现金流量表的阅读

(一)现金流量表主表阅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4)汇率变化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二)现金流量表附表阅读

1)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2)不涉及现金的重大投资筹资活动3)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变化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

1)现金流量比率分析2)收益质量分析3)现金流量结构分析

五、财务报告陷井与内部审计

(一)财务报告陷阱识别实务

1)虚假财务报告的概念2)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3)财务报告粉饰原理4)粉饰报告的手段归类5)如何通过报表发现财务舞弊

(二)内部审计实务

1)内部审计的概念、特点2)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

财务分析要诀

一、财务分析的作用与方法

1)财务分析的概念2)财务分析的作用

二、财务比率分析

1)净资产收益率2)总资产报酬率4)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5)现金流量负债比率7)产权比率8)已获利息倍数10)社会贡献率11)销售(营业)增长率13)总资产增长率14)主营业务利润率16)权益乘数

三、营运资本分析及资金危机的解决对策

(一)营运资本及其具体分析

(二)企业发生资金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1)发展过快及其对策2)管理不佳及其对策4)盈利危机及其对策5)销售危机及其对策

3)财务分析的方法3)资产保值增值率6)资产负债率9)总资产周转率12)资本积累率15)成本费用利润率 3)错误的财务政策及其对策

3四、存货管理

1)存货成本的构成2)经济进货批量3)订货点与安全存货 4)存货管理与ABC控制法

五、应收账款管理

1)应收账款成本的构成2)信用政策3)收账政策 4)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六、财务杠杆效应

1)财务杠杆的概念2)财务杠杆系数3)财务杠杆的作用 4)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5)财务风险的评价与防范(Z-SCORE模型)

七、综合分析——杜邦分析模型及其具体运用

1)杜邦分析模型2)杜邦分析模型的具体运用(案例剖析)

全面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要诀

一、全面预算管理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缺乏战略指导2)脱离市场环境 3)基于过去,凭空想像4)缺乏价值链分析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1)确定目标2)预算编制3)预算监控4)预算修订5)预算考评

(三)全面预算管理的内容

1)业务预算2)资本预算3)筹资预算4)财务预算

(四)预算的编制依据

1)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2)企业的历史经营数据 3)未来市场的客观预算4)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

(五)预算的编制方式

1)自上而下式2)自下而上式3)上下结合式

(六)编制预算的主要方法

1)固定预算2)弹性预算3)滚动预算4)零基预算5)概率预算

(七)预算的编制流程

1)经营目标下达2)资本预算制定3)销售预算制定4)生产预算制定5)采购预算制定6)费用预算制定7)融资预算制定8)现金预算制定9)预算报表编制

(八)预算的调整

1)预算调整的前提2)预算调整的流程

(九)预算执行与考核

1)预算执行过程中情况的反馈2)预算跟踪3)预算考核

二、全面成本管理

(一)基本概念

1)成本和费用的定义2)产品成本的不同定义3)成本动因 4)不同特性成本对于成本管理的影响

(二)主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方法 1)产品纯成本2)质量成本 3)效率成本4)资金占用成本

附录:技术要领背景

在企业运营中,财务数据可以将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评价和比较,因此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掌握财务管理技能和方法绝非可有可无,优秀的经理人必须具备较为系统的财务知识和成本意识,并在决策和管理过程中全面考虑财务因素,尤其是作为企业的高管该方面的需求尤其强烈,本技术要领专门为此而开发。学练收益:

通过高效的学练方法,使参加者能够全面理解财务管理、建立与财务沟通的平台,从财务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以便将企业整体战略与自身的财务管理责任更好地结合起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借此技术要领将有效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提高企业资源配置的效果,改善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与此同时保持企业的稳健永续经营。技术要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将一改财务在参加者心目中深奥、枯燥的印象,让其体会到财务管理的作用和乐趣。具体学练收益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透彻掌握三大财务报表,读懂财务报告

二、各部门与财务人员在统一的平台上达成有效沟通

三、强化现金流意识,提高资金运作效率

四、学会使用预算管理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资源配置的效果

五、掌握主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方法,提升企业价格竞争力,帮助企业渡过“严冬”

上一篇:一个眼神温暖了我的岁月初一作文下一篇:国庆节倡议书